校企合作,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

合集下载

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实践路径及价值选择——以荆楚理工学院为例

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实践路径及价值选择——以荆楚理工学院为例

第21卷第6期Vol.21No.6荆楚学刊Academic Journal of Jingchu 2020年12月Dec.2020收稿日期:2020-11-01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重点课题(2020GA043);荆门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JMG2020009)作者简介:余敏(1980-),女,湖北枣阳人,荆楚理工学院学校办公室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王海蓉(1978-),女,湖北当阳人,荆楚理工学院教务处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俄语教育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实践路径及价值选择———以荆楚理工学院为例余敏a ,王海蓉b(荆楚理工学院a.学校办公室;b.教务处,湖北荆门448000)摘要: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阶段推进转型发展仍然是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面临的新任务。

基于对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的制度环境、发展现状的归纳分析,结合荆楚理工学院在办学定位、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科技创新的实践探索,提出坚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导向,构建校企协同育人的价值取向,树立“创新+应用”的价值引领,促进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质量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实践路径;价值选择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0768(2020)06-0057-05近年来,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持续推进,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2014年3月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初次提出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标志着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正式起步。

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主要任务以及推进机制和配套政策。

地方高校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及推进途径的思考

地方高校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及推进途径的思考

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深化校企合 项目试点高校,确立了地方性、应用型的教学型院校办学定
作已经成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战略选 位 ,立足毕节、服务贵州、面向全国的服务定位,以培养服务地
择方向,如何深化校企合作以实现企业、学校、学生“三赢”局 方经济社会需要的一线工程师和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的一线教
完善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研究。
; 关 键 词 :校 企 合 作 ;地 方 高 校 应用型本科
中 图 分 类 号 :G646
文 献 标 志 码ຫໍສະໝຸດ :A文 章 编 号 :2096-000X (2018)03-0069-03
Abstract: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an important development direction for higher educational reform, a strategic option for transformative development of newly-developing local colleges and an effective way for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 cultiv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status of School of Civil and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of Guizhou University of Engi­ neering Science. It partially analyzes reasons that enterprises, colleges and undergraduates are hard to benefit from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with a view to informing local college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and improving research of application-oriented coopera­ 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新建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新建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新建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中的问题与对策浙江树人大学副校长陈新民摘要:校企合作是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重要选择。

但目前校企双方仍存在着合作理念与意向缺失、管理制度不健全、资金需求制约以及合作机制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

为此,企业与高校必须加强价值观念融合,提高认识,健全政策制度,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合作机制,形成“官产学”三重螺旋合作平台,积极推进新建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战略。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校企合作,问题与对策一、新建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缺乏校企合作的共同理念和意愿校企合作要形成一个互惠共赢的共同体,需要形成共同的愿景目标,以支撑校企合作的过程、模式和运行,确保预期的合作成效。

新建本科院校在教学方面相对比较薄弱,尚没有形成成熟的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和体系。

学校在如何满足市场需求、企业需求层面上,尚存在较大的盲目性。

从科研方面分析,新建本科院校的科研水平相对较低,并且科研工作的基本理念、思路尚不够清晰,科研缺乏战略方向引导,教师基本上依照传统的学科体系开展学术研究,关注纵向项目及其学科传统的学术体系,与市场的对接性较弱,未能有效地把研究重心转向应用性研究,也就很难有效地服务地方产业经济。

就地方企业而言,其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层面缺乏直接动力,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校企合作对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对人才数量与质量、适用性也缺乏深层次认识。

2.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尚不健全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需要良好的制度环境,通过制度化的形式,将政府、企业与学校纳入利益共同体之中。

一是许多地方政府促进校企合作的制度与政策尚不健全。

目前,我国政府出台的校企合作奖励制度、政策较少,尚缺乏一个系统的校企合作协调组织和运行制度,在校企合作双方一旦出现一方合作意愿不强,或者学校难以融入企业之中,或者双方出现利益纷争时,地方政府往往难以发挥应有的引导、协调作用,致使合作难以为继。

二是大多企业内部也缺乏相应的校企合作监管制度,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管理、组织协调与管理、合作专利及其产品管理等方面,企业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或操作手册。

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SWOT分析

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SWOT分析

在十八届三 中全会上 , 国家通过 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 划纲要 ( 2 0 1 0 —2 0 2 0 年) 》 , 围绕 这个文件精神 , 教育部组织 了一系列相 关课题研究 。形成 了《 欧洲应 用技术 大学 国别研 究报告》 、 《 地方本科 院 校转 型发展研究报告》 、 《 地 方本科 院校转型发展实践与政策研究报告》 等一 系列理论成果 , 为转型发展 提供了理论支 持。其次为 了加强各地 方转 型发展高校之 间的交流和合作 , 教育部组织 成立 了应用 技术大学 ( 学 院) 联盟 , 作 为彼此对话 的平台。再次教育部借助报纸 、 杂 志和网络 等媒体 , 开展对 地方 高校转型发展的宣传工作 , 在社会上营造一个 良好 的舆论氛 围。 2 、 经济社会转 型发展 的需要 目 前 世界经济发展 正围绕 “ 低碳、 绿色增 长” 在进行 , 在欧美 “ 再 工 业 化” 背景下 , 世 界高端制造业 回归欧美 , 而东南亚 国家则 抢食 占领 世 界低 端制造业市 场。在此种世 界经济形势 下 , 一方面 我国在高端制 造 业 缺乏核心竞 争力 , 另一方 面在东南亚 国家的影响下 也慢慢丧失 了低 端 制造业 的成本 优势 。我 国必须转变经济 增长方式 , 必须依靠科技 进 步和 自主创新 , 实现产业结构 升级 。
特 别是一些地方 性的院校 , 在 当地也有 了一定 的地位 和声誉 。比如笔 者所在学校在升本以前就始终坚持 “ 服务地方 、 特 色立校 ” 的理念 , 以提 高人才培养质量为 目标 , 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 增强 为地 方经济社会发
展 服务能力 为立足点 , 在 教学 、 管理 、 人 才培养等方 面打下 了坚 实的基


引 言
截止 2 0 1 3 年5 月, 我 国新 建本科 院校达 3 4 9 所, 占全 国8 7 7 所普 通 本科 院校 的3 9 . 7 9 %, 新建 本科院校 已成 为我国高等教育 中极 为重要的 组成部分 。2 月2 6日, 国务 院常务会议研 究部署加快 发展现代 职业教 育, 明确 提出“ 引导一批 普通本科高 校向应用技术 型高校转型 ” 。笔者 所在普洱学 院是 2 0 1 2 年成功升格 为本科 的院校 , 也正 积极 向应用型高 校转 型 , 现为云南省 首批 向应用 型高校转型 的试 点高校之一 。本文主 要用 S WO T 分析法 , 以普洱 学院为例 , 分析新建本科 院校在转型发展过 程 中的优 势与劣势 、 机会 与威胁 , 以期使其 真正能适应 国家 、 地方和行 业未来发展 的需要 。

转型发展背景下独立学院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

转型发展背景下独立学院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

转型发展背景下独立学院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在当前教育转型的大背景下,独立学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许多独立学院开始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以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

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见解和建议。

首先,让我们用一个比喻来形容独立学院与校企合作的关系:它们就像一对舞伴,在教育的舞台上共同演绎着一曲华丽的双人舞。

这曲舞蹈既需要双方的默契配合,也需要各自的特色和风格。

因此,如何找到最佳的合作点和方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

在探索校企合作模式的过程中,独立学院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明确合作目标和定位。

独立学院与企业合作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还是为了提升自身的科研实力和社会影响力?只有明确了目标和定位,才能更好地制定合作计划和策略。

二、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

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与独立学院合作。

在选择合作伙伴时,应该考虑其行业地位、技术水平、人才培养需求等因素,确保双方能够实现真正的互利共赢。

三、创新合作模式和机制。

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往往存在一些弊端,如合作层次低、合作周期短、合作效果不明显等。

因此,独立学院应该积极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和机制,如共建研发中心、联合培养人才、共享资源等,以提高合作的质量和效益。

四、加强合作管理和评估。

校企合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进行管理和评估。

独立学院应该建立健全的合作管理体系,定期对合作项目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在实践中,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成功的案例。

例如,某独立学院与一家知名企业共建了一个研发中心,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还为学院带来了丰富的科研项目和资金支持。

这种合作模式既满足了企业的需求,又提升了学院的实力和声誉。

然而,我们也不得不看到,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比如,有些企业对合作不够重视,投入不足;有些学院则缺乏足够的资源和能力来支撑合作项目的开展。

应用型大学视域下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定位选择

应用型大学视域下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定位选择

应用型大学视域下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定位选择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深入推进,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问题日益凸显出其重要性。

特别是在应用型大学视域下,如何准确选择办学定位,不仅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发展,更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社会服务的效能。

本文旨在探讨新建本科院校在应用型大学视域下的办学定位选择,分析当前高等教育环境对新建本科院校提出的新要求,以及新建本科院校在办学定位上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案例分析,本文旨在构建一套适应我国国情的应用型大学办学定位选择的理论框架和实践路径,以期为新建本科院校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应用型大学的内涵与特征应用型大学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形态,其内涵和特征鲜明。

应用型大学强调知识的应用与实践,其教育目标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种教育理念体现了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紧密联系,使教育更加贴近实际需求,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应用型大学在学科设置上注重交叉融合,强调学科的实用性和综合性。

这种设置方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助于推动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科研创新。

再次,应用型大学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应用型大学在服务面向上强调与地方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致力于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这种服务面向不仅有助于提升大学的社会影响力,也有助于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应用型大学的内涵与特征主要体现在注重知识的应用与实践、强调学科的交叉融合与实用性、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这些特征使得应用型大学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独树一帜,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现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到来,新建本科院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大多由专科院校升格而来,或是在合并、转型的基础上形成的。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
院校 的主要 特征 以及 转型发展 面临的 困境 , 从 战略层 面给予 了走 出困境 , 科 学发展 的对策性 思考。
【 关键 词 】新建本 科 院校
转型发展
战略 选择
【 作者简 介】严 文清, 湖北第二师 范学 院党委 书记 , 教授 ; 张赘 , 湖 北第二 师范学院党委 办公 室主任。
牵 涉到各 个方 面 的利益 , 甚至 可能使 大部分 人 的利益 受损。 2 . 人 才 引进 和培养 策略不 当, 延 缓 了学科 梯 队的 建设 步伐 。新 建本 科 院校 , 在专 任教 师方 面一般存 在 下 列问题 : 一是 师资缺乏 , 生 师 比大多达不 到国家规定
2 .教 育 资 源特 征 。在 建 校之 初 , 新 建本 科 院校
应变 革 的积极性 和 主动性 , 依 旧固守 陈旧 的思想观 念 而不 愿更 新 , 有 些人 甚至有 意 回避变革 与更 新 。更 为 严 重 的是 , 办 学理 念 的更 新 不是 简单 的思想 更 新 , 而

新 建 本 科 院 校 的 主 要 特 征
1 .管理 体制 特征 。由于新 建 本科 院校主要 建 在
0 6/ 领 导 科 学 论 坛
的1 8 : 1 标准 ; 二是专任教师本科教学经验缺乏 , 难 以胜 任本 科教 学 要求 ; 三是 教 师学 历偏 低 , 博 士硕 士 比例 小, 师 资力 量总体 较弱 ; 四是 高职称 人员 队伍 老化 , 中 青年 专 任教 师 高职 称 人员 所 占比例小 , 结 构 不合 理 。
地 级市 , 其管 理方 式多 为省市 共建 共管 、 以市 为 主 , 在 办 学经 费及 干部人 事 等方 面 , 由市政府 或市 级教 育主 管 部 门按 事 业 单位 方式 管 理 , 而 学校 的业务 指 导 、 专

新建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教育的问题与策略

新建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教育的问题与策略

2016年11月第11期㊀㊀㊀高教论坛Hi g her Education Forum Nov.2016.No.11㊃项目论文㊃新建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教育的问题与策略李洪亮,李永平,刘云利(德州学院,山东㊀德州㊀253023)摘要:归纳阐述了新建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教育的平行单触点式㊁平行多触点式㊁交叉多触点式等三种形式,总结分析了合作教育中浮在表面㊁校热企冷㊁机制缺乏等三个主要问题,提出了理念引导㊁政策扶持㊁完善机制等促进校企融合发展的三点策略㊂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教育;问题与策略中图分类号:G648.4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671-9719(2016)11-0020-03作者简介:李洪亮(1969-),男,山东武城人,教务处副处长,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㊂收稿日期:2016-07-13㊀修稿日期:2016-07-29㊀㊀‘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转型高校要确立应用型的类型定位和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责使命,以产教融合㊁校企合作为突破口,根据所服务区域㊁行业的发展需求,找准切入点㊁创新点㊁增长点;要求高校可以与行业㊁企业实行共同组建教育集团,也可以与行业企业㊁产业集聚区共建共管二级学院,实现校企合作的专业集群全覆盖㊂新建本科院校是转型发展的主力军,大力实施企校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必然选择,怎样才能将校企合作落到实处,培养出行业企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本文通过归纳新建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教育的形式,总结指出了校企合作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试图为新建本科院校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教育提供一些帮助㊂㊀㊀一㊁新建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教育的形式校企合作是新建本科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几乎每所设置工科专业的高校都进行了校企合作和建有实践教学基地㊂为了更好地分析新建本科校企合作的情况,我们通过查阅相关文献㊁查看高校网站㊁调查研究等方式,汇总分析了新建本科校企合作情况,把新建本科校企合作教育的形式分为三种:平行单触点式㊁平行多触点式㊁交叉多触点式㊂(一)平行单触点式平行单触点式校企合作教育主要指高校在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高校人才培养中实习实训环节安排在企业中进行,企业主要负责安排专门技术人员进行讲解和辅导㊂这种合作方式,平行是指校企双方,校企的接触点主要是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应用,任务单一,所以称为单触点式(如图1所示)㊂新建本科院校都建有大量的实习实训基地,这种校企合作方式属于平行单触点式,校企双方的联系较少,主要是高校二级学院和企业的负责人联系,指导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对接,主要内容是实习实训的时间㊁内容和达到的标准,重点是学生实践能力的教育培养,至于实习实训环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㊁地位㊁是否满足学生将来职业需求不做深入探讨㊂图1㊀平行单触点式㊀㊀㊀㊀图2㊀平行多触点式图3㊀交叉多触点式(二)平行多触点式平行多触点式校企合作教育主要指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企业所需的专门人才,即订单式培养(即冠名班,如图2所示)㊂订单式多见于高职院校,是职业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因新建本科院校是由高职院校升格而来,人才培养目标多数定位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所以近几年来,许多新建本科院校采取订单式培养的方式实施校企合作教育㊂所谓多触点是指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㊁课程开设㊁师资交流等多方面的共同参与点㊂新建本科院校的校企合作方式有一少部分是平02行多触点式,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按照国家统一的专业标准(有的专业还没有国家统一标准,以高校达成的共识)和企业特殊的需求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㊁人才培养标准㊁设置课程体系和主要教学环节,企业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委派主业技术人员来开设专业课程㊂但这种合作是高校和某一企业的联系,人才培养受到企业规模㊁技术㊁设备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培养水平是否满足整个行业的需求不做深入研究㊂(三)交叉多触点式交叉多触点式校企合作教育主要指高校和行业联合培养一个行业所需的人才,即高校和产业集团共建二级学院或建立行业产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如图3所示)㊂这种合作方式,是将校企合作教育层面扩大㊁程度加深,交叉是指高校不是单和一个企业合作,而是和一个行业或产业里面的多个企业合作,多触点的含义和上面的相同㊂新建本科院校的部分先行者已经采取这种方式进行校企合作,还没有大面积推开㊂如:金陵科技学院在分析南京六大类11个方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职业人才的知识㊁能力㊁素质要求基础上,与相关行业企业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先后建立了近20个市级工程实验室㊁工程技术中心等科技平台,调整优化了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进行有效对接,提高了所设专业与行业结合度㊁融合度㊁认可度[1]㊂上海电机学院与上海电气集团形成产学研共建㊁共享的柔性机制,同时与上海33家高新技术企业结成了产学研合作联盟[2]㊂㊀㊀二㊁新建本科院校校企合作的问题从上述新建本科院校校企合作的平行单触点式㊁平行多触点式㊁交叉多触点式三种形式可以看出,校企合作的层次由浅及深㊁由表及里㊂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新建本科院校的校企合作方式大部分采取平行单触点式,少部分是平行多触点式,实施交叉多触点式合作方式的院校数量较少㊂这说明新建本科院校在校企合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㊂笔者认为存在问题可以归纳为三个:(一)重要不重视,合作办学难免浮在表面校企合作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已经被众多的新建本科院校所接受,在工科人才培养上多数都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落实了实践教学环节㊂虽然对校企合作教育的重要性达成了共识,但在新建本科院校的建设过程中,由于受到经费㊁师资㊁机制等因素的影响,没能将校企合作推向深入,校企合作浮在表面,就事论事,勉强完成教学任务,缺乏深入和提高㊂(二)校热企冷,利益博弈难找平衡点高校和企业具有不同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功能,对于人才培养的理念㊁动机和利益诉求不尽相同㊂企业追求的是经济利益,高校追求的是社会效益,正是不同的利益追求使得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出现校热企冷的情况㊂新建本科院校期望通过校企合作,获得企业设备技术资源,使学生得到技术技能训练,并熟悉和掌握先进的生产线,而企业期望通过校企合作,获得技术支持㊁人员培训和储备未来的优秀员工㊂新建本科院校科研水平相对较低,尤其是在结合工业生产实际的应用型研究开展还不够深入,很难满足企业对新技术支持的诉求㊂新建本科院校往往和中小型企业对接,性质类型往往是私营企业,这和大学生的就业诉求不匹配,潍坊学院2015年就业质量报告显示,毕业生在民营(私营)企业就业意向仅占3.96%,很难满足企业储备未来优秀员工的诉求㊂(三)管理模式迥然,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新建本科院校承担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其管理遵循育人为本㊁德育为先的原则,给学生很大的自主权,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相对比较自由,而企业更加强调员工的协同意识㊁团队合作和遵守纪律,二者管理的理念截然不同㊂由于二者管理模式的不同,造成教师不熟悉企业的生产管理运作,不掌握企业实际生产和管理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企业的技术人员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不了解,无法形成有效对接㊂这种信息的不对称,就造成校企合作教育的渠道不畅通,信息的传递不够准确㊁及时㊁全面㊁系统,使学生在学校里的知识储备和企业中看到㊁学到的工业生产现场产生脱节,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校企双方要加强沟通交流,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保证校企合作教育的效果㊂㊀㊀三㊁推进新建本科院校企校合作的策略(一)理念引导,明确思路,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教育部原部长袁贵仁在2016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高校要依据区域性㊁行业性需求,拓展传统学科专业内涵㊂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深化产教融合㊁校企合作,更多培养应用型㊁技术技能型人才㊂校企合作已经成为高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必然选择㊂为将校企合作落实到实处,新建本科院校应进一步明确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是否把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放在了首要位置,二是是否掌握了学生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㊁效果㊁困惑,三是是否提高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教育的主动性㊂新建本科院校要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明确开放办学理念,强调企校合作教育的重要性,将校企合作上升到学校发展战略的高度,在学校的制度建设㊁师资队伍建设㊁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倾斜,在全校形成推进产教融合㊁校企合作的良好氛围㊂学生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对象,是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客体,其最终知识㊁能力㊁素质结构的形成,要靠自身对所接收信息进行过滤和筛选,最终形成稳固知识[3],没有对工程实践能12力训练的热爱和参与企业实践的兴趣,校企合作教育难以成功,因此要重视对参与学生的关心爱护,及时沟通了解,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优化校企合作教育的实施路径㊂经济效益是企业在校企合作教育中首先考虑的因素,高校应研究企业在校企合作教育中的利益预期和利益保障,探索学生触点之外的科技服务㊁信息服务等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利益的服务方式,如为企业开设专门课程㊁合理安排学生实习㊁适应企业生产用工需要,为企业培训员工㊁开发推广技术,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参与度㊂(二)政策扶持,推动双主体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改革美国国家合作教育委员会对合作教育的基本界定是: 合作教育是把课堂学习与通过相关领域中生产性的工作经验学习结合起来的一种结构性教育策略,合作教育是学生㊁教育机构和雇主间的一种伙伴关系,参与的各方有自己特定的责任[4]㊂ 高校在校企合作教育中,往往忽视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使命,使企业丧失校企合作教育的积极性,使校企合作教育难以取得实效,正如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郭延生指出:职业教育服务产业,企业不可缺位,通过产教融合形成良性互动才是职业教育发展与创新的 捷径 [5]㊂校企合作教育是课堂的知识传授与实际工程知识学习的有机结合,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应该是教育的双主体㊂国家目前正在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力度,促进高校转型发展,更应该注重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引导企业主动承担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任务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企业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办学主体,强调企业在校企合作教育中的主体地位㊂国家应加强引导与协调,通过财政补贴㊁税收减免㊁设立专项扶持资金等一系列措施吸引企业参与校企合作㊂新建本科院校应认真落实企业在校企合作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企业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双主体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改革㊂(三)和而不同,完善机制建设,促进校企融合发展校企合作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是一项复杂工程,是由学校㊁企业共同进行人才培养的一种全新模式,校企双方作为人才培养的共同主体,其社会角色和社会功能不同,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认识㊁理念㊁动机㊁利益各不相同,为校企合作教育的顺利实施造成了许多的不利因素㊂校企双方应充分认识双方在社会体系中的所处不同,尊重对方的不同文化和运作规则,本着 和而不同 的理念,推进校企合作教育㊂转型发展意见中指出:要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㊁创新链的专业体系㊂围绕产业链㊁创新链形成特色专业集群,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㊁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㊁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对接㊂新建本科院校要加强校企合作教育的机制建设,搭建合作平台,成立组织机构,出台制度规定,建立合作规程及其评价标准,形成运转有效的运行机制㊁保障机制,促进校企融合发展㊂(责任编辑:黄孙庆)参考文献:[1]陈小虎,聂影.金陵科技学院创建新兴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创新与实践[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14(12):1-5.[2]夏建国,杨若凡,李晓军.新建本科院校产学合作的实践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5):108-113. [3]王凡.理念和现实的差距:制约新建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教育的问题梳理[J].湖北社会科学,2015(2):167-171.[4]王斌.美国校企合作模式研究综述[J].东方企业文化, 2012(12):181.[5]郭延生.职业教育,别总把企业当乙方[N].光明日报, 2016-02-16(15).基金项目: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 新建本科校企 双螺旋递进式 培养工程人才机制研究 (15JDGC021)㊂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Newl y BuiltUnder g raduate School-Enter p rise Coo p erative EducationLI Hon g-lian g,LI Yon g-p in g,LIU Yun-li(Dezhou Universit y,Dezhou253000,China)Abstract:This p a p er summarized the newl y built under g raduate course colle g es and universities school-enter p rise coo p eration education three forms such as,p arallel one touch p oint,p arallel with contacts,cross with contacts.This p ar p er are summa-rized and anal y zed three main p roblems includin g the coo p erative education floatin g surface,the school hot enter p rise cold and the lack of mechanism.At the same time the three strate g ies are p ut forward to p romote the develo p ment of school-enter p rise inte g ration,includin g the conce p t g uide,p olic y su pp ort,im p rove the mechanism.It has im p ortant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de-velo p ment of school-enter p rise coo p eration in the newl y established universities.Ke y Words:newl y built under g raduate colle g es;work inte g rated education;p roblems and strate g ies.22。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视域下的校企协同创新机制问题及对策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视域下的校企协同创新机制问题及对策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第32卷第21期总第259期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视域下的校企协同创新机制问题及对策王琪(沈阳城市建设学院,辽宁沈阳110161)[摘要]文章阐述新建本科院校校企协同创新机制存在的问题,从校企合作愿景、合作利益、合作机制、文化氛围 四个角度分析新建本科院校校企协同创新机制问题产生的成因,最后从环境优化机制、学科一体化机制、校企合作运行 机制、文化整合机制提出新建本科院校校企协同创新机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校企合作;创新机制;问题及对策[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711X(2019)21-0010-02doi:10. 3969/j.issn.2096-711X.2019. 21.005 [本刊网址]http://w ―、新建本科院校校企协同创新机制存在的问题(一) 学校本身存在问题在经济发展方式快速转变、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的背景下,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规模、质量、结构等方面均发生了新的变化。

为更好适应和满足地方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升级对人才 的需求,新建本科院校结合学校特色发展,深化校企协同育人 的能力提出新的挑战。

由于新建本科院校起步晚、发展时间 短、缺乏办学理论与实践经验,闭门办学现象较为严重,绝大多 数新建本科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缺乏企业的参考,课 程教学材料仅由学院教师自行编写,企业的生产规划与学校的 教学规律不同,企业与企业之间生产和运营模式千差万别,新 建本科院校很难找到适合学校与企业共赢的合作模式,尽管在 探寻适合校企合作的教学体系,学院硬件建设教学设施建设跟 不上企业发展的需求,校企双方缺乏双师型高素质的教学队 伍,虽然企业的教师具有较强实践操作经验,但大多数企业指 导教师理论基础不足,缺乏教学基本技能和方法。

校企合作仅 限于在校学生某个学期或某个阶段安排短期实习,缺乏将理论 转化为实践的能力,导致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能能力难以达到 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影响下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的实施路径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影响下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的实施路径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影响下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的实施路径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本科院校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越来越多的本科院校开始进行转型,加强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这种转型对高职教育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高职教育如何应对本科院校转型的影响,实现创新发展,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加强专业建设本科院校转型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加强专业建设,通过开设新专业、扩大专业规模、改革专业设置等方式提高专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高职教育可以通过参照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和建设模式,积极响应市场需求,开设有特色的专业,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加强专业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二、注重实践教学本科院校转型过程中,实践教学成为了关键的环节,越来越多的本科院校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的设施和条件,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高职教育可以把握机遇,加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从实践环节和实践场所等多个方面改善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使学生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要求。

三、加强学科交叉本科院校转型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促进学科交叉,通过多学科交叉开设课程和拓展教学领域提高学科的融合度和深度。

高职教育可以抓住这个机会,通过与本科院校合作,加强院校之间的学科交流,借鉴其他学科的优势,多角度、多视角的探索问题,促进学科发展的交叉融合。

四、加强教育资源整合随着本科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本科院校拥有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师资队伍等。

高职教育可以加强资源整合,通过与本科院校合作共享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进一步推动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

五、注重校企合作本科院校转型过程中,与企业合作成为了一种重要发展模式。

高职教育可以积极响应这种企业需求,加强与企业合作的联系,注重校企合作,结合产业的实际需求,开设适合企业需求的课程,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为企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

综合以上,随着本科院校转型的影响不断增强,高职教育需要加强自身的专业设置,注重实践教学,加强学科交叉,整合好教育资源和注重校企合作,为高职教育创新发展开辟新的道路,迎接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校企合作,助推学校转型发展,创新创业双赢

校企合作,助推学校转型发展,创新创业双赢

校企合作,助推学校转型发展,创新创业双赢校企合作,助推学校转型发展,创新创业双赢2023年,是一个愈加科技发展火热的时代,学校的转型发展也已经迎来了机遇之年。

如今,校企合作不仅是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也推动了创新创业的发展,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双赢局面。

一、校企合作,为学校发展注入新活力学校要想实现转型发展,必须有可靠的资金支撑,而校企合作为此提供了可行方案。

引进优秀企业,利用企业提供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来推动学校转型,不仅可以提升学校整体水平,还能为企业提供优秀的人才,实现初步合作意向的双赢局面。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与学校合作,这也是由于学校师资力量和学术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企业注意到了学校对于本行业人才的培养作用,并看到了众多优秀学子所表现出的创意和智慧。

而学校为何要与企业合作呢?这主要源于学校拥有的科研资源太多,而且没有有效的途径将这些资源转化为产业,并且在市场化运作方面相对不足。

因此,创新、创业已成为推动学校转型的必由之路。

二、创新创业,推动学校转型升级校企合作所带来的资金、技术和经验优势加速推进了学校内部创业创新的进程。

学校作为一个重要的科研基地,始终以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为目标。

而校企合作既可以为学校的创新和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又可为学校提供创新创业的机会。

学校中不乏创意丰富的学生和教授,但创意并不一定是实际可行性极高的,如何将创意转化为可以成为商品的产品,需要丰富的经验和实践。

而企业就是这样的一个行业的实践者。

校企合作不仅能帮助学校创始人和团队成员较快地学习实践经验,而且还可以追求具有可持续性的商业模式。

三、校企合作,为企业提供优秀人才校企合作为企业提供了寻求优秀的人才的机会,同时也推动人才培养的发展。

校企合作意味着学校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这为企业提供了吸纳优秀人才的机会,同时也为学校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就业渠道。

企业在与学校的合作中不仅可以借助学校师资力量和学术研究水平来提升自身技术和管理水平,同时也可以直接招聘学校的优秀毕业生,为公司的发展储备优秀人才。

校企协作产教融合的战略规划

校企协作产教融合的战略规划

校企协作产教融合的战略规划背景校企协作产教融合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共同促进产业与教育的融合发展。

这种合作模式可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推动产业发展,实现双赢局面。

因此,制定一份战略规划来指导校企协作产教融合显得尤为重要。

目标本战略规划的目标是实现校企协作产教融合的深度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为企业提供更高素质的人才,推动产业的创新发展。

战略1. 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积极洽谈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建立稳定的合作机制。

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共同设立实基地等方式,确保校企之间的合作能够长期持续。

2. 优化课程设置根据企业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对课程进行优化和调整。

引入企业专家参与课程设计,增加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

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增加实践经验,提高对产业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4. 拓展产学研合作加强学校、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

通过共同研究和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

5. 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建立健全的就业指导体系,提供学生就业相关的信息和资源。

与企业建立密切联系,为学生提供实和就业机会,促进毕业生就业率的提高。

6. 持续评估和改进定期评估校企协作产教融合的效果,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通过持续的改进和优化,不断提升校企协作产教融合的质量和效益。

结论校企协作产教融合的战略规划是推动产业与教育融合发展的重要工具。

通过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拓展产学研合作,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以及持续评估和改进,可以实现校企协作产教融合的深度发展,为学生和企业创造更多的机会和价值。

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提升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

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提升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

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提升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校企合作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中的热点话题,对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来说,如何通过校企合作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了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校企合作的概念和意义入手,分析校企合作对于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做法和建议。

一、校企合作的概念和意义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科研、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合作。

校企合作的意义在于,可以为学校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和资源支持,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人才和技术支持,实现双赢的局面。

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中,校企合作可以帮助学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也可以促进企业实现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满足市场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校企合作对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为学校和企业双方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二、校企合作对于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1. 拓宽学生的实践平台校企合作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使他们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和成长。

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实践、实习、实训等活动,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企业运作机制和实际需求,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从而增强创新能力。

2. 提供产学研结合的机会校企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产学研结合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参与到实际科研和技术创新项目中。

通过与企业开展合作研究和技术开发,学生可以接触到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前沿,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创新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3. 提供创新创业的支持校企合作可以为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源。

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创业孵化、科技成果转化等项目,学生可以得到资金、技术和人脉等多方面的支持,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创新创业梦想。

可以看出,校企合作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产学研结合的平台和创新创业的支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新建本科院校校办产业发展问题探索

新建本科院校校办产业发展问题探索

新建本科院校校办产业发展问题探索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不断重视和认可,本科院校已经成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

然而,本科院校在校办产业发展方面遇到了许多问题,如怎样在维持教育质量的前提下,更好地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如何立足于较为有利的区域发展,以及如何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等等。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校企合作的优势与难点本科院校在校办产业发展方面,往往需要与企业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和市场优势,来推动自身的产业发展。

校企合作的优势在于,能够满足产业协同、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等多方面需求。

例如,可以通过对接企业的一些新技术和产品研发,促进学校教学和科研的创新能力提升;通过研究和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向企业输送优秀毕业生和人才,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然而,校企合作也面临着一些难点。

首先是企业与学校的文化和机制不同,需要做好沟通和磨合;其次是产学研用的衔接问题,需要加强产学研用一体化推进;再次是资金和资源投入的问题,不同的企业和学校财力差距不同;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是安全风险问题,如技术转移、商业机密泄露等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建立健全的校企合作机制,包括协议签署、资金投入、技术保密、知识产权等环节的规范和管理。

同时要建立健全学校与企业沟通的渠道,并在产学研用过程中加强对技术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减少技术转移风险。

二、区域优势的挖掘和推进本科院校的校办产业发展,也需要站在区域发展的角度进行思考。

在不同的区域,因地制宜,积极挖掘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才能更好地推动校办产业发展。

例如,在东北地区,可以发挥该地区人口红利和工业基础,发展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高技术产业;在南方沿海地区,可以利用便捷的物流和优秀的港口条件,拓展物流和海洋产业等。

区域优势的挖掘和推进,需要校办产业发展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

可以通过建立产学研用的合作平台、参加地方政府组织的产业论坛、举办专业的技术交流会等方式加强合作,推进校办产业的稳步发展。

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 推进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

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 推进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进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
侯宇新
【期刊名称】《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4(026)003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正在进行深刻调整,一批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本文提出了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以协同创新推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路径,阐明了转型发展的任务,并结合黑龙江工程学院的探索实践提出了转型发展的几点建议.
【总页数】4页(P18-21)
【作者】侯宇新
【作者单位】黑龙江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立足地方,加强校企合作,促进转型发展——在衡水学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会议上的讲话 [J], 潘懋元
2.地方本科院校产教融合转型发展的困境及对策探讨 [J], 陈锦山
3.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的"双主体"产教融合型治理结构探索 [J], 何成辉;马印普;唐海燕
4.转型发展视域中地方本科院校产教融合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以商丘师范学院为例 [J], 孙旭
5.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实现机械工业由大变强提供人才保障——在全国装备制造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J], 王瑞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提升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

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提升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

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提升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摘要】随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不断增多,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

本文从校企合作作为突破口入手,通过分析校企合作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探讨合作模式及实施路径,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和创新能力评估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研究发现,校企合作能够显著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建议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未来,可以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学校和企业资源共享,共同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助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

通过本研究,为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校企合作、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合作模式、案例分析、人才培养、评估体系、提升、意识培养、发展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快速变革,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特别是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挑战。

由于院校资源有限、科研实力不足等问题,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1.2 问题现状目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大学生在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由于学校资源和师资力量相对匮乏,学生在学习和科研方面往往面临着较大的困难。

缺乏有效的实践机会和平台,学生很难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缺乏切实的创新能力培养。

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机会较少,学生缺乏与实际工作环境接轨的机会,导致他们缺乏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个体间的竞争激烈,缺乏合作氛围和团队精神,也制约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发展。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大学生在创新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亟需校企合作的突破口来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水平。

1.3 研究意义本文旨在探讨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提升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及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特别是对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的需求。

校企协作产教融合的战略规划

校企协作产教融合的战略规划

校企协作产教融合的战略规划1. 简介本文档旨在制定校企协作产教融合的战略规划,以促进教育和产业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机会和就业前景。

2. 目标- 实现校企协作的深度合作,共同推动产教融合发展。

- 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 推动教育与产业创新的相互促进。

3. 策略规划3.1 加强合作机制建设建立校企联合工作组,定期开展沟通与协商,明确合作目标和任务,并制定明确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

3.2 搭建交流平台建立校企交流平台,为双方提供交流合作的机会,包括举办校企合作论坛、企业参观活动等,促进双方深入了解和合作。

3.3 推进产教融合课程开发根据产业需求和学生培养目标,共同开发产教融合课程,将实践和理论知识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3.4 加强实践基地建设积极开展校企联合实践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和机会,加强学生与企业的实际接触和合作。

3.5 推动科研合作加强校企科研合作,共同开展科研项目,促进教育与产业创新的相互促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4. 实施计划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合作机制建设、交流平台搭建、课程开发、实践基地建设和科研合作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和时间安排。

5. 风险评估评估校企协作产教融合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保障战略规划的顺利实施。

6. 监测和评估建立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对校企协作产教融合的战略规划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目标的实现。

7. 结束语通过校企协作产教融合的战略规划,我们将促进教育和产业的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推动教育与产业创新的相互促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释:
【1]姜锋.应用技术大学:德国工程师摇篮[n1.中国教育报,2014-05-07. [2】王云儿.荷兰应用科技大学发展特征探析【J】.江苏高教,2014,(I):150一151.
[3】赵晶晶.瑞士应用科技大学一一全眯竞争力第一的重要薏石踟.中国教育报,2013-01—31
作者简介:康亚华,三江学院教务处科员、助理研究员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一一应 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与研究”(课题编号:2013JSJG239)的研究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楚晓琳 责任校对:饶燕婷
二、深化校企合作,促进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
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深化校企合作,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全过程 中的作用,是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立足地方,坚持校企合作 新建本科院校应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明确新建本科 院校转型的必要性,瞄准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这个目标,坚持“地方性、 应用型、服务型”的办学定位,积极融入地方办学,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 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办学之路,完成向应用技术大学的转型。 要立足地方经济发展,对接产业、服务行业,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探 索将校企合作的内容与形式发展到包括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及方式方 法改革、师资培养、技术服务等宽领域、深层次的合作,将校企合作贯穿到人才培养 的每个环节,构建校企双赢合作模式,向应用技术大学发展。 (二)借力校企合作推进专业与行业产业对接 新建本科院校要围绕行业、产业的专业布局思想,优化专业结构,对接行业产业 发展。专业建设面向企业需求、面向区域经济需求,是实现专业与产业需求对接的关键。 新建本科院校要根据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和自身专业建设基础,明确其应用技术人才培
万方数据
专家中聘任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将生产实践中最新的发展趋势展现给学生。 2.荷兰应用科技大学的校企合作 荷兰高等教育体系包括研究型大学与应用科技大学两部分,2011年应用科技大学 在校生人数达41.4万人,占全国高校在校生人数的63.62%,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 的人力支持。【2】 荷兰应用科技大学高度重视与本国企业合作,为学生实习与研究提供良好条件, 同时积极与中小企业合作进行产品研发或技术更新,开展应用型研究,注重与产业界 保持良好互动关系。正因如此,荷兰应用科技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非常接近社会需求, 与实体经济契合度较高。 3.瑞士应用科技大学的校企合作 应用技术大学是瑞士高等教育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大 批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瑞士应用科技大学按大区域设置,每所应用科技大学由多 所学院组成。 瑞士应用科技大学与工业界广泛开展联系与合作。如大学的学院和专业设置与当 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从每所大学所设的学院就可以看出当地的产业特色,专 业学科设置相对集中,以便开展校企合作,实现工学结合。一些应用科技大学的许多 学院采取的是“前店后厂”的模式,例如,护理学院和医院建在一起。【31同欧洲其他 应用科技大学一样,瑞士应用科技大学也强调与产业界开展应用性研究。
大学(研究版)2014年第9期
55
万方数据
一学术聚焦
养定位,提升学校专业与地方产业的吻合度,使人才培养形成较鲜明的行业或产业特色, 使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社会满意度不断提高。 一方面,新建本科院校应紧跟行业科技进步改造老专业,使专业向特色化、应用 性方向拓展;另一方面,新专业的设置要紧扣地方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推进专 业建设接地气。 (三)借力企业促进课程教学体系改革 新建本科院校需认真分析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和行业、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 求,深入企业进行调研,与企业联合共同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专业课程体系, 制订教学大纲,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职位要求和职业发展需求对接,使课程内容与 职业标准对接,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实现应用型人才质量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以实践能 力为核心的教学体系,是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重中之重。新建本科院 校宜借鉴德国等应用科技大学的做法,在构建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时,要以强化实践能 力为中心,全方位、全过程地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专业实践教学学时和学分比重。 坚持学历学位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优化本科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保证本科 生达到学业标准要求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总学时和必修课学时,增加体现岗位方向特 征的就业方向性课程(选修课),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能力。 (四)借力校企合作加强实践教学 校外实习基地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支撑条件,新建本科院校要通过校企合作 的途径,广泛开辟校外实习基地,拓展实践教学空间和可利用的实践教学资源,为学 校相关专业学生提供实训、实习等实践机会,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 遵循共赢的原则是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的关键。新建本科院校要加强学校的 对外联系,通过利用自身优势采取为企业提供产品研发、人员培训、高级人才培养、 技术咨询、科技服务等合作方式,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调动企业积极性,构建校 企双赢的长效机制,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保障经费投入的充足、稳定,是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的关键所在,新建本科院校应 设立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专项经费,用于校企双方共建项目的资助和研究成果的 奖励,以及实习基地建设工作以及教学研讨活动等支出,切实调动起企业参与高校实 习教学的积极性。同时,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领导和组织,加强和规范实习基地的建 设和管理,强化对实习经费使用的管理和监督,以保证实习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借力校企合作建设双师型队伍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实施者,只有拥有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才能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构建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对新建本 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新建本科院校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着力解决以增强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师
(二)校企合作是域外应用科技大学的成功经验
全球竞争力排名靠前的欧洲国家,如瑞士、德国、芬兰等国,具有鲜明特色的应 用科技大学功不可没。作为欧洲国家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科技大学在 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升国家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转型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而校企合作是这些国家应用科技大学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 1.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校企合作 德国现有从业工程师161万人,其中2/3毕业于应用技术大学,可以说应用技术大 学是德国工程师培养的主力军,为德国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11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大都走校企合作之路,学校与企业的关系非常密切,校企合作 贯穿到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过程、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质量监控等方方 面面。以企业参与学校教学为例,除了企业人员参与的项目教学外,应用科技大学还 设有专门的专业实习实践学期。实践学期大多为两个独立学期,且一般在企业中完成, 由教师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德国应用科技大学还从工厂、企业的工程技术
大焦
内高校日趋重视实践教学。教育部出台文件,强化实践教学,如根据《关于进一步加 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教育部对高校实践教学比重的规定,人文社 会科学类本科专业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农医类本科专业不少于25%。 但是与国外应用技术大学相比,我国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比重仍偏低,这对以 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新建本科院校而言,是极为不利的。开展校企合作,拓展实 践教学空间与实践教学场地,吸引行业企业积极参与教学,能够大大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 4.校企合作是建设双师型队伍的平台 师资队伍是衡量学校综合实力的主要指标,一些新建本科院校都会不遗余力地提 高教师队伍的高学历比例,增强学校的科研能力。然而,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 学转型,要求专业教师除了具备学历条件外,还必须有很强的实践能力。但是,新建 本科院校的教师大多从校门到校门,缺少企业实践经验。师资队伍重学历、轻能力, 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低,是制约应用性人才培养的瓶颈,而校企合作能够有效提升教师 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双师型队伍建设。 5.校企合作是提升学校科研能力的重要渠道 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不意味着放弃科研,专心搞教学。教学、 科研、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的三大基本职能,作为高等院校的新建本科院校不仅承 担着教育育人的任务,还需要进行一定的科学研究,开展社会服务。 由于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发展迅速,新建本科院校的科研能力水平、社会服 务能力水平必须得到相应的提高,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新建本科院校与企业联 合开展科研,即可为企业提供科研服务,又能够提升学校科研能力,有利于增强学校 核心竞争力。
校企合作,新建本科院校转型 发展的战略选择
康亚华
中国正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刻,急需既掌握现代 科学技术知识又接受系统技能训练的应用型人才,2014年2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 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 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我国的应用技术大学时代正悄然来临。面对产业结构调整 在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的新挑战,以及国家进行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新建本科院 校应适应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需求,主动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使应用型人才培养贴近社会经济发展实际,融入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建设应用 技术大学的重要突破口,是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56
万方数据
资队伍结构性转型问题。首先,制定并完善专业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的相关制度, 有计划地组织现有专业教师到企业、公司进行实践锻炼,熟悉企业工作任务,参与企 业工作流程,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增强其的实践教学能力。其次,从企业聘请 或引进实践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职或 任职,将来自一线的实践内容融入到专业教学中,满足教学的需要。同时,还要完善 从企业聘请技术骨干人员的相关制度,改革教师职称评聘指标体系,增强实践教学能 力在评价体系中的比重。 (六)借力校企合作提升科研水平 科学研究能够推动高校的教学水平不断跃升,是高等院校的三大基本职能之一。 由于新建本科院校在科研设备、教师学术水平以及氛围等方面不及传统学术型大学, 因此只有瞄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应用性科研,避免与学术型高校科研同质化, 方能使科研更具生命力。 新建本科院校要积极与企业开展应用性科研,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和科研平台, 解决企业在生产实践和企业技术研发中所遇到的问题,促进企业技术升级。除了与大 型企业进行合作,新建本科院校应积极加强与中小企业的合作,帮助企业开展与其实 际需求联系紧密的科研项目,主动为其提供人才、技术、信息咨询等服务。同时,要 充分发挥科研促进教学的作用,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促进应用技术技能型 人才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