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风》优秀教案第一课时(1)(精品)

合集下载

五年级语文《风》教案

五年级语文《风》教案

五年级语文《风》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风》的主要内容,感受风的形象和特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培养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想象来描绘自然景物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朗读、默读、复述等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风的形象和特点;学会生字词。

2.教学难点:通过课文描绘,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老师出示一幅风的画,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中的风。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风的了解和感受。

2.学习课文老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情感的表达。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标注生字词。

老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正确读写,并组内交流记忆方法。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感受风的形象和特点。

3.分析课文老师提问:课文描绘了哪些场景?分别是怎样的?老师提问:这四个场景分别体现了风的哪些特点?4.情境体验老师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风,模仿风的动作和声音。

学生分组进行表演,体验风的形象和特点。

5.想象创作老师提出问题:如果你是风,你想去哪里?你会做些什么?学生展开想象,创作一篇关于风的短文,并分享自己的作品。

6.课堂小结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7.课后作业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家长签字确认。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风的形象和特点。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

在想象创作环节,学生的作品富有创意,展现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教学延伸在下一节课,老师可以让学生继续观察自然界的风,记录下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结合课文《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其他关于自然景物的课文,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同学们,你们在课文中看到了风的哪些形态?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吗?”“谁可以来说说,风在这些场景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它给这些场景带来了什么变化?”“我们刚刚学了一些生字词,比如‘摇曳’和‘波光粼粼’,谁能用这两个词造个句子呢?”“我们来玩个游戏,我给出一个词,你们快速说出它的意思和用法,比如‘轻柔’。

《风》优秀教案(5篇

《风》优秀教案(5篇

编号:__________ 《风》优秀教案(5篇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日期:_____年_____月_____日《风》优秀教案(5篇目录一、教学内容1.1 课文《风》的文本分析1.2 生字词解析1.3 文化背景介绍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目标2.2 过程与方法目标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3.1 教学难点3.2 教学重点四、教具与学具准备4.1 教具准备4.2 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5.2 自主学习5.3 课堂讲解5.4 小组讨论六、板书设计6.1 板书内容设计6.2 板书形式设计七、作业设计7.1 作业内容设计7.2 作业提交方式八、课后反思8.1 教学效果反思8.2 教学方法反思8.3 学生反馈反思九、拓展及延伸9.1 相关阅读材料推荐9.2 课堂活动延伸9.3 学习方法拓展教案如下:一、教学内容1.1 课文《风》的文本分析《风》是一首描绘大自然中风的诗歌,通过对风的形象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1.2 生字词解析讲解诗歌中出现的新词汇,如“狂风”、“细雨”、“落叶”等,并解释其含义。

1.3 文化背景介绍介绍诗歌创作的背景,包括诗人的生活经历、创作风格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风》,使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风》,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力量,培养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3.1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以及诗人的情感表达。

3.2 教学重点熟读并理解诗歌内容,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4.1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4.2 学具准备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风》教案(通用14篇)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风》教案(通用14篇)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风》教案(通用14篇)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风》教案篇1学习目标★学生自主识字,在实践中总结不同的识字方法,灵活运用。

★认记2个生字,学会正确书写“波、游、戏”3个字。

★朗读诗歌,感知风的特点,体会诗歌的韵味。

★续编诗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随文识字,自主识字,游戏识字等方法,继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陶冶情操,升华感情。

★培养观察自然,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教具准备字词卡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激趣。

1、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先请大家欣赏一首首古诗: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三尽浪,入竹万竿斜。

(出示课件引入)(设计理念:运用动画的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其一开课就感到课的新颖,有趣,从面投入十分的学习热情。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3、读题后(点击课件“图片”)引入本课教学。

过渡语:风常和我们在一起,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风?有过什么感受?学生交流。

(设计理念:这一课件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风吹叶动水波荡”,这时课件的出现既再现学生的生活实际,又与课文内容相联系,配以轻风拂过声,营造出浓浓的诗情画意。

)二、整体感知,随文识字。

1、出示“课文”课件,看、听诗歌。

(要求学生标清小节,勾画出生字、新词)2、学生自由识字(点击“生字”课件)a. 学生利用自制的字卡,与同学互帮互助;b.全班交流识字方法;c. 集体齐读字词; d、把字宝宝送回句子中读一读。

(设计理念:“生字”课件的及时出示,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理念,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让学生在语境中灵活的识记字词。

学生动手动脑,运用多种学习方式,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3、再读全文,整体感知。

想一想,议一议:诗中的哪些词句能发现风的踪迹?(板书略)(设计理念: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到整体,让孩子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去感知文本。

体味中华文字的魅力。

)三、抓重点词句,精读感悟。

长春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风

长春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风
【教学难点】在质朴的语言中体会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
教学准备、资源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这篇文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文中讲述了父子俩人相依为命的生存,是一个热水壶陪伴着他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天。
2.这是一只怎样的热水壶?
二、走进文本,体会情感。
1.在父子的心中,这个热水壶的分量怎么样呢?从那里看出来的?
学校(五)年级( 语文 )学科教案
检查时间:验印执教时间:2018年月日
教学单元
第八单元:挚爱亲情
总(2)课时
课题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子之间的亲情,让学生知道、学会感激父母的爱,而且要把这种爱回馈给父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文中的情感。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文中的情感。
2.在这个热水壶上,都记载了父亲和儿子的那些故事呢?
a)3段(儿子小的时候)假想一下,那是在什么情形之下发生的一个怎么样的故事呢?父子之间还会有什么样的交流呢?这里有三个热烘烘,为什么用了三个热烘烘呢?回读本段。
b)6段(成长的岁月)“一个又一个”意味深长的短语,这是告诉我们什么?父子俩人是怎样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北风呼啸雪花飘飞的冬天的呢?
四、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同学们,看到了这个热水壶,你想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作业设计
1.书写生字2.完成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儿子壶父亲
战胜困难
教学反思
一分钟安全教育
1.上下楼梯不要拥挤、礼让慢行。在教室内不互相追逐疯打。
2.课间活动不要做危险的游戏,观看别人进行体育活动,要注意自己的位置是否安全,避免飞来的篮球、足球等伤及自己。

《风》优秀教案(精选11篇)

《风》优秀教案(精选11篇)

《风》优秀教案《风》优秀教案(精选11篇)《风》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风来时万物的变化。

教学重点难点:1、认识、会写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教师:生字卡片。

学生:预习课文,自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谜语激趣,谈话引入。

1、孩子们,今天天气不错,咱们来猜个谜语吧!(出示:云儿见它让路,苗儿见它弯腰。

树儿点它点头,花儿见它微笑。

)(生猜)2、你们真棒,一下就能猜出这谜底是“风”,板书:风3、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你们都是从哪些地方看见过风呀?(孩子们自己说)4、是呀,我们生活中,风无处不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叶圣陶老爷爷的《风》,去看看风到底在哪里?(补全课题:14、风)生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认读生字。

1、教师范读,生轻声跟读。

2、生自读,对不认识的字作上记号,借助拼音,多读几次。

3、生再读,勾画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4、同桌借助自制卡片,玩找字游戏。

(如:问:用用用,你在哪里?答:用用用,我在这里。

)5、检查生字学习。

A、将生字板书黑板,让生上来问,其余生作答。

B、让全班生找字卡,师说问句,生答,并读。

C、开火车读生字。

D、齐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1、将生字送进课文,再次读文,边读边思考:风都到过哪里?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2、生自读。

3、交流:风到过“树叶、林木、河水”但是树叶颤动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

(理解:颤动)但是林木点头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正走过。

但是河水起波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4、讨论:为什么树叶颤动、林木点头、河水起波时我们知道风在哪了?5、交流6、指导生读。

四、课堂小结。

风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可以从风使周围事物发生的变化中感觉到风的存在。

第二课时一、巩固生字,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读。

2、为生字找朋友组词。

3、在上节课,咱们知道了风在树叶、在林木、在河水,还有哪些呢,让我们从生活中来看看吧!二、画风延伸,背诵全文。

长春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21.风【第1课时】【新版】

长春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21.风【第1课时】【新版】
一辈.子(bēi b√èi)
3.辨字组词。 辈( 前辈 ) 悲( 悲伤 ) 锐( 尖锐 ) 说( 说话 )
绪( 情绪 ) 诸( 诸位 ) 搅( 搅动 ) 觉( 发觉 )
4.仿照例子写词语。 纷纷扬扬(AABB式):__高__高__兴__兴____ __平__平__安__安____ __迷__迷__茫__茫____ 翻来覆去(含反义词):__前__呼__后__拥____ __东__倒__西__歪____ __眼__高__手__低____
_这__把__古_老__的__壶__伴__着__相__依__为__命__的__父__子__走__过__大__雪__飞__扬__的__冬__天__。_ (2)父子俩日子贫寒。他们的心里热烘烘的。(用合适的关联
词把两句话合并为一句话) _父__子__俩__虽__然__日__子__贫__寒__,__但__是__他__们__的__心__里__热__烘__烘__的__。______ (3)父亲睡觉的时候,在自己的被窝里发现了热水壶。(缩句) _父__亲__发__现__了__热__水__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uì

书写指导
左窄右宽,“兑”的下 部撇及竖弯钩要舒展些。
jiǎo

书写指导
左窄右宽,“见”末两 笔笔画舒展。
我会认


易读错字
lèng
愣神
jiǎo
搅扰
多音字
jìn(劲头十足 费劲) 劲
jìng(劲旅 强劲有力)
理解词语
强劲:强而有力的。 造句:他的书法强劲有力,得到大家的好评。
虚构:凭想象造出来。 造句:这个人物是他虚构的,根本没有原型。
21 风

小学五年级语文《风》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风》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风》教学设计小学五班级语文《风》教学设计1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完成如下任务: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旧北京春风的狂暴。

2、了解课文时代背景及,为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3、学习生字词,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4、指导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5、理清课文层次,了解的写作思路,学习有挨次地观察事物的方法。

6、学习课文第一段。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详细的语言文字体会旧北京春风的狂暴,感受当时的穷苦人民生存的恶劣环境,体会劳动人民的疾苦,进一步感受旧北京的破落衰败。

2、学习有挨次、细致入微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抓住事物的特点形象逼真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课文的方法,养成“边读边想”和“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详细的语言文字体会旧北京春风的狂暴,体会旧北京劳动人民的疾苦。

教学难点:学习有挨次、细致入微的观察方法及抓住特形象逼真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再现课文做好铺垫1、导言:这节课我们连续学习第9课《风》,请同学们打开书63页快速扫瞄课文,回忆一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主要写了解放前旧北京的春风横行无忌的情景。

)2、看看板书回忆一下,课文是按着什么挨次写的?(“总——分”的挨次;“空间位置”的挨次。

)3、师小结:我们在说话或写文章时也要像老舍先生这样做到言之有序。

(板书:言之有序)二、品读感悟领悟表达由文生情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旧北京的春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狂暴)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3、4、5自然段,边读边想,哪些语句体现了风的狂暴?请用笔画下来,有什么感受请在字里行间写一写。

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1、指导学生自读课文,并能抓住详细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并渗透(读、思、画、写)的读书方法及习惯,老师巡视并相机指导。

2、交流汇报。

“户外”一段:(1)“风来了,铺户外的冲天牌楼唧唧吱吱乱响,布幌子吹碎,带来不知多少里外的马嘶牛鸣。

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21风(说课稿)

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21风(说课稿)

21.《风》说课稿一、说教材:<<风>>是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组第二篇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发生在相依为命的父子俩之间的真情故事。

儿子小时,父亲关心儿子,把热水壶放到儿子的被窝里;儿子长大了,懂事了,把热水壶放到了父亲的被窝里,父亲很感动,说即使再大的风雪他也不怕,因为儿子长大了,懂事了,可以擎起生活的重担了。

热水壶是全文的一条线索,它把父子之间的亲情连接起来,是父子情深的见证。

二、学生情况: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思维活跃,已经具备独立阅读的能力,所以在教学当中,教师应充分地给予学生独立阅读的时间,培养学生较好的语感,从中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三维理念,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注意朗读中通过具体语句体会亲情。

2.过程与方法:运用“三学一拓”教学模式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子之情的亲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知道、学会感激父母的爱,而且要把这种爱回馈给父母。

4.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文中的情感。

5.教学难点:在质朴的语言中体会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

四、教学过程:根据“三学一拓”教学模式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一,导学。

二,自学。

三,点学。

四,拓展。

五,总结。

(一)导学: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所以在开课的时候,我借以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而引出文中的主人公,即父亲和儿子,接着直导文中重点内容:感受父爱。

(二)自学:在引出感受父爱之后,我及时提出这样的问题:从哪里能看出父亲对儿子的爱?然后让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拿出笔划一划关键的字词句,写一写自已读到的感受。

然后让学生汇报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主要抓住了三个“热烘烘”来品味故事中人物的情感。

(三)点学: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我们的语文课堂都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2风长春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2风长春版
2 .通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3.检查,指名分接读课文,正音
三、汇报交流、检查预习
1.检查 学生读书情况
2.提出阅读时遇到的问题,师生交流理解
3.自由读文
4.多种方式学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字
四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既然是问题是“风”那么在文中都出现了那几次风呢?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呢?
五、 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整体感知,研读课文
1.课文画出描写风的语句
2.学生交流
3.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描写风的句子
三、深入分析 ,解读文本
1.关于第三自然段,依次说出“热烘烘”各自的含义
2.第5、6自然段中,为什么父子二人不肯把热水壶 卖掉
3.第14段中“父亲心理就涌起了一种情绪”是怎样的一种情绪?
4.简析最后一段中,父亲说“我不怕再大我也不怕”这句话 时的内心活动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三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子之间的亲情,学会感激父母的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在朗读中体会文中 的情感
难点
在朗读中体会文中的情感
教学方法
以读助讲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
1.浏览课文 ,说说你从课文中了解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
文中的那个热水壶 还仅仅是一个普通的热水壶?
五、总结谈话,梳理感受
1.用一句话淡淡学完这一课的感受
2.质疑
3.教师总结
板 书 设 计
父爱子:热水 壶总在就被窝里

《风》教案教学设计

《风》教案教学设计

《风》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风》。

(2)理解诗歌《风》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分析诗歌《风》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分析诗歌《风》的韵律、节奏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风》所传达的自然美和诗意。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风》的朗读与背诵。

(2)诗歌《风》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诗歌《风》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点。

2. 教学难点:(1)诗歌《风》的韵律、节奏分析。

(2)诗歌《风》的意境体会。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诗歌《风》。

(2)了解诗歌《风》的创作背景。

(3)准备相关教学资源和教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诗歌《风》。

(2)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中的风。

(2)邀请学生分享对风的感受和印象。

2. 诗歌朗读与背诵:(1)教师示范朗读诗歌《风》。

(2)学生跟读、自主朗读。

(3)学生背诵诗歌《风》。

3.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风》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探讨诗歌《风》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点。

4. 诗歌欣赏:(1)分析诗歌《风》的韵律、节奏。

(2)体会诗歌《风》的意境。

五、作业布置1. 抄写诗歌《风》。

2. 写一篇关于诗歌《风》的作文。

3. 调查自然中的风,了解风的种类和特点,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诗歌《风》的情况。

2. 学生对诗歌《风》的主题和情感表达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诗歌《风》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点的分析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以风为主题,发挥想象,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特色的诗歌。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风相关的诗歌或文学作品,进行交流和讨论。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8.2、风 ▎ 长春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8.2、风 ▎ 长春版

《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抓住文中重点语句、段落多读多想,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子之间的亲情与爱的力量。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句、段的多读多想,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风和壶的联系,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理清文脉师:同学们,这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风》这篇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师:在学习新课前,我们先复习下本课词语,看看哪位同学能把它们准确地读出来?(指名生读词语)师:注意“劲”字的读音(jìng),你能用另一个音(jìn)组个词吗?生:使劲、没劲、用劲。

师:同学们词语掌握得真不错。

我们再来看一下课文。

本文是一篇叙事类散文,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种新的方法来学习这篇课文。

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学习方法)寻文脉品语言立形象悟情感生:齐读师: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要学好这类文章,我们要先寻找文章的文脉。

那怎么寻?我们要抓住文章的线索,看看文章围绕线索都写了什么?师:让我们回顾一下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想一想,课文是围绕什么来写的?生:热水壶。

师:板书:(壶)这个壶是本文一条非常明显的线索,那课文围绕壶都写了什么?生:父亲把壶放到儿子的被窝里。

生:有人买热水壶,父子没有卖。

生:儿子把壶放到父亲的被窝里。

生:写壶的样子。

师:我们抓住线索,找到围绕线索都写了什么,这个过程就是寻文脉。

理清文脉会帮助我们更好地去品读课文、理解课文,从而引发自己对文章深入地思考。

同学们看,课文是围绕线索“壶”展开的,可是,(师指向课题),我们再看看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课文是围绕壶展开的,为什么题目却是《风》?师:你真会提问题,这个问题非常有价值,是我们这节课重点解决的内容,这节课就让我们从题目入手,走进文本,去细细地品味作者简单朴实的语言,看看风与壶有怎样的联系呢?二、品读语言,感悟亲情师:请同学们把书打开,既然题目是风,那就让我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找找文中有几处描写风的句子,用笔把它们画出来。

《风》教学设计

《风》教学设计

《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认识风的特点和作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3. 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风的特点和作用,培养观察力。

2. 教学难点:用恰当的语言描述风的特点和感受。

三、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直观感受风。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风的特点和作用,激发学生的思维。

3. 体验法:让学生在户外感受风,亲身观察和体验风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3 分钟)展示风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风的存在和现象。

2. 风的特点(10 分钟)让学生描述自己感受到的风的特点,如风向、风力、风声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具体的词语来描述风,如微风、大风、狂风等。

3. 风的作用(12 分钟)讨论风的作用,如推动风车转动、传播种子、吹干衣物等。

可以让学生举例说明风在生活中的应用。

4. 户外观察(15 分钟)带领学生到户外感受风,让他们观察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记录下来。

回到教室后,分享观察结果。

5. 总结与拓展(5 分钟)总结风的特点和作用,鼓励学生继续观察和了解自然现象。

可以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如风是如何形成的,不同季节的风有什么特点等。

6. 作业布置(2 分钟)让学生回家后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对风的感受。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和分享。

通过实际观察和体验,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描述风的特点。

同时,拓展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索自然科学。

《风》优秀教案(5篇

《风》优秀教案(5篇

《风》优秀教案(5篇《风》优秀教案(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自然科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大气与气候”,详细内容为风的定义、形成、分类及风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风的定义、形成、分类及风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风的分类及风的影响。

重点:风的定义、形成及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风力发电、帆船等图片,引入风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风的定义、形成,引导学生学习风的分类及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风的作用。

4. 例题讲解:讲解不同类型的风及其影响,如龙卷风、台风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同地区风能资源的特点。

六、板书设计1. 风的定义、形成、分类及影响。

2. 不同类型的风及其特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风能资源,并提出合理利用建议。

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批改并给出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风的定义、形成、分类及影响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了解风能发电技术,关注环保及可持续发展。

《风》优秀教案(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自然科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气象与生活”,详细内容为风的形成、风向、风速及风力等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风的形成、风向、风速及风力等级。

2. 培养学生运用气象知识观察、分析生活中风力现象。

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了解风力对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风向、风速及风力等级。

重点:风的形成及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风向标、风速仪。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风力发电、风筝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风力现象。

《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树、动、时、那、点、河、起、波”8个字,会认“但、候、刚、游、戏”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通过读课文,使学生感受风的神奇、有趣,进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但、候、刚、游、戏”5个字,认识偏旁“,”,学习正确书写“点”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课文,使学生感受风的神奇、有趣,进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1.会认“但、候、刚、游、戏”5个字,认识偏旁“,”,学习正确书写“点”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读课文,使学生感受风的神奇、有趣,进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情感?a.请学生读或谈想法,教师相机指导通过动作体会“颤动”并读好词语。

b.自由练读、反馈指导朗读第一节。

c.齐读第一节。

(2)林木点头:a.请学生读或谈想法,设置情景引导体会“林木点头”。

b.学生练读、反馈指导朗读第二节。

c.齐读第二节。

(3)河水起波:a.观看课件画面感受“河水起波气b.男、女生读第三节,指导读出风过河面时的情景。

c.齐读第三节。

4.齐读全文四、感悟生活,仿说小诗1.想一想,生活中你还在哪儿发现过风?2.仿说小诗。

五、学写生字1.认读学会字。

2.观察学写“点”(1)认识新偏旁一一“,”(2)观察、指导书写要点。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写。

六、总结作业1+1:1.背2.作业自选超市读画推荐阅读:我看见了风我在楼上看见了风,请你一定相信一一我看见风从草地走过,踩出一溜清晰的脚印。

风是一个胖子,钻进了对面的树林,挤得小树摇摇晃晃,树缝冒出它气喘的声音……可是当我下楼去找,却不见了它的踪影。

草地平平,树林静静,不知风在哪里藏身。

《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最新)

《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最新)

《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认识9个生字,会写“在、也、风、走”4个生字,学会新笔画,横折斜钩(乙)。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感受在微风吹动下,大自然的美丽景象。

养成仔细观察和敢于想象的习惯。

二、内容分析《风》这一课的教学重点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为从读中领悟风来后周围环境的变化。

《风》是一首优美的诗歌,描绘的是微风吹动之下,大自然的美丽景象。

诗画相配,内容生动,诗句朗朗上口,富有想象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的积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学生分析一年级的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虽然他们都通过不同的途径了解到不少关于风的知识,能通过观察周围景物的变化和自己身体的感觉发现风的存在。

但是,若要让他们明确地说出风是什么样子的,又感到很难用语言描述,因为风是摸不着、抓不到、无形、无色的。

这就需要给孩子们提供一些直观形象的可视性资料,帮助他们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让风的形象在孩子们的头脑中逐步清晰、鲜活起来。

四、设计思路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把孩子们带入微风习习的大自然之中,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激发他们的想象,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去自主理解、体会、设计动作,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情感体验。

以此为跳板指导学生的拓展训练,为学生提供续编小诗、画风、课外阅读古诗《风》三种不同的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探究、发现自然界中风的足迹,加强语言的感受和积累。

五、教与学的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引出新课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

可是,我刚进教室,它却一溜烟儿跑得无影无踪了。

大家一起去找找它吧!(出示课件),瞧,它正和红旗打招呼呢!看,它又把细细的雨丝吹得东歪歪、西斜斜。

听,呼呼呼,它和风车玩起了转圈圈的游戏。

这就是大家的新朋友,你知道它是谁吗!(板书:风)齐读课题。

你喜欢这个新朋友吗?为什么(感受风的调皮、可爱,确立朗读基调)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既然大家那么喜欢它,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微风轻轻吹着的树林,去和它交朋友吧!不过,我们首先要过生字宝宝这一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练习抓住课文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文中的情感。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父亲和儿子之间的血浓于水的深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文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
在质朴的语言中体会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启发法。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幻灯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课
同学们,史铁生《秋天的怀念》让我们感受到了母爱是生活中的细节,父爱一直以特有的沉静的方式影响着他们。

父爱的羞于表达、疏于张扬的,却巍
峨持重,所以我们常说,父爱如山。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一篇关于父爱的文章——《风》。

播放手机典型的导学成果
2、新授
(一)整体感知
1.浏览课文,说说你从课文中了解了什么?
2.通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3.给下面的字组词:
辈: bèi (辈出)(辈分)(前辈)愣:lèng
(发愣)(愣头愣脑)(愣汉)(愣神儿)绪:xù
(头绪)(思绪)(心绪)(千头万绪)锐:ruì
(锐利)(敏锐)(锐角)(尖锐)搅:jiǎo
(搅和)(搅拌)(搅局)(打搅)
4.检查,指名分节读课文,正音。

(二)汇报交流,检查预习
1.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

2.提出阅读时遇到的问题,师生交流解答。

3.自由读课文,争取读正确、流利;对于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并联系上下文内容多读几遍,自读,自悟。

4.多种方式学习生字,重点解决字词句问题。

(三)初读感知,把握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后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学生读,是桌间巡视,发现不错的感受,就请他到黑板上写下来。


师:你的猜想正确吗?
生:不对,这篇课文讲的是文中讲述了父子俩人相依为命的生活,是一个热水壶陪伴着他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天。

(板书:父亲儿子)
2.这是一只怎样的热水壶?文章的4、5段,从质地、图案、时间,可以找到答案。

壶是瓷的,白地上印着蓝色的图寞。

图案很简单,简单得和这个家一样。

壶是扁的,就像扣着的一只碗。

它明亮而又光洁,是被长长的日子磨出的。

没有谁知道它的年龄,儿子没有它大,父亲也没有它大。

师:板书:壶瓷
瓷,由姿的省写和瓦构成,意思是有姿色的陶器,由此产生陶瓷的含义。

师: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热水壶,一对言语不多的父子,却带给同学们这么多的阅读感受:温暖、感动、钦佩、……请同学们再次走进父亲和儿子,默读课文,画下令你产生这种感受的句子,多读几遍,学会用两只眼睛来读书:一只眼睛看到纸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写下自己的想说的话。

3、练习
理解课文填空。

本文主要讲了,全文以
为线索,把父子之间的亲情连接起来。

文中多次写到“笑”,其中父亲有
次笑,儿子有次笑。

四、总结
这篇课文讲述了发生在相依为命的父子俩之间的真情故事。

儿子小时,父亲关心儿子,把热水壶放到儿子的被窝里;儿子长大了,懂事了,把热水壶放
到了父亲的被窝里,父亲很感动,说即使再大的风雪他也不怕,因为儿子长大了,懂事了,可以擎起生活的重担了。

热水壶是全文的一条线索,它把父子之间的亲情连接起来,是父子情深的见证。

五、作业
1.抄写文中感动你的的句子。

2. 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抒发的感情。

六、板书

儿子用父亲热风再大,
热水壶也不怕!
父亲用父子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