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消法”治疗各种疮疡的疗效分析
浅述疮疡消法的运用
疮疡溃后,毒势渐去,元气虚弱,脓水清稀,疮口难敛。其治疗原则以益气养阴、助阳为法。笔者认为上法仍需与消法有机结合,对于疮口凹陷,难敛者,扶正虽是总的原则,但毒邪未去,脓血不尽,仍当清去余毒消其余肿。正如《疡科纲要》所说:“外病既溃,脓毒既泄,其势已衰,用药之法,清其余毒,消其余肿……”。一般可选用八珍汤、补中益气汤,配合解毒、消散之药物。此时以补为主,以消为辅,如邪毒未尽时纯用补药,不仅无益,且易犯“实实”之戒。
浅述疮疡消法的运用
更新日期: 10-22 潘敬舜
在疮疡疾病发展过程中,一般可分为:初期、成脓期、溃后期三个阶段。因此,古人按照这三个阶段立出了消、托、补总的治疗原则。大凡疡医都知道“消法”只适用于初期,而成脓期、溃后期不再运用此法。笔者认为,消法不仅在初期适用,在成脓期、溃后期的某些症候,某个阶段,仍可以应用此法,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述如下。
1 消法在疮疡成脓期的运用
疮疡成脓期一般表现为:局部疼痛较甚,四周仍硬、中央变软,按之应指,一般适用透脓散,托里消毒散等方剂,常用药物以皂角刺、穿山甲透脓之峻猛药物。古人早已提出,疮疡内已酿脓以消散为主,中虽成脓,仍以消急,如直接透达,令其蒸脓为患”。成脓期运用消法与初期运用不同,需配合托剂,一般托剂药量宜小,消剂药量宜大,托剂与消剂配合,才能达到脓透肿消之目的。如仙方活命饮即是消散与托里相结合之方,方中重用银花,而穿山甲、皂角刺剂量仅为5g左右。用托剂透脓散一般也不是单一组方,尤在湿热炽盛之时,多配用银花、连翘等消散的药物才可获良效。因此,笔者认为,成脓期总的治疗则是托法,但凭单纯托法,往往难以奏效。
总之,“以消为贵”应视为疮疡治疗之法则,它不仅可在初期应用,同时也适用于成脓、溃后期的某些阶段。《疡科纲要》曰:“治痈之要,未成者必其消,治之于早,虽有大证而可以消于无形”。至于《外科启玄》指出:“形症已成,不可用此法。”以免“养痈为患”之说,则不过是指某些证候而言,并不能一概而论。笔者认为成脓、溃后期不可千篇一律单用托法和补法,应注意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局部联系整体,治疗方可奏效。
疮疡病中医辩证论治
疮疡是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体表化脓性疾患。
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是中医外科范围最普遍、最常见的疾病。
它包括了所有的肿疡和溃疡。
其临床特点,在肿疡阶段一般以红、肿、热、痛为主,在溃疡阶段则多以溃腐流脓及机体组织损伤为主要症状,可伴有功能障碍及全身中毒症状。
疮疡是中医外科的临床基础部分,古人曾有“疮者创也,疡者伤也”的解释,把疮疡看作是机体在致病因素作用下产生损伤病变的一种疾病。
历代中医外科文献常用“痈疽”来概括疮疡疾病。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痈疽总论歌》认为“能疗伤寒杂证易,普察痈疽肿毒精”,说明外科的疮疡和内科的杂病一样,是中医外科医生必须掌握的临床基础学科。
【病因病机】红、肿、热、痛、溃腐流脓和全身中毒症状是疮疡的主要临床特征。
每一种具体疮疡疾病的致病因素和发病机理都有各自的特异性,但也有其共同的致病因素和病理机制,了解疮疡总的病因病机,对疮疡的治疗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致病因素 疮疡的致病因素,概之不外于外感(六淫邪毒、特殊之毒和外来伤害)和内伤(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和房室损伤)两大类,与总论“病因病理”所述大致相同。
但疮疡的发病更强调“热毒”、“火毒”的致病作用。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痈疽总论歌》说:“痈疽原是火毒生,……外因六淫八风感,内因六欲共七情,饮食起居不内外,负挑跌仆损身形,膏粱之变营卫过,藜藿之亏气血穷。
”对疮疡的病因病机作了最基本的概括。
外感风、寒、暑、湿、燥等引起的疮疡,在初起阶段大多不具有热毒、火毒的红热现象,倘若失治或误治,病情继续发展,待到中期,就会逐渐显现红肿热痛的火热之象,即金元四大家的刘河间所说“五气过极,均能化热生火。
”内伤引起的疮疡,大多因虚所致,且慢性疾病居多.喜、怒、思、悲、恐五志过极,郁而化火,可产生热毒,外发疮疡,即所谓“五志化火”;饮食不节,过食肥甘炙煿、醇酒及晕腥发物,损伤脾胃,湿热火毒内生,亦可发生疮疡;房劳过度,肾络空虚,则易为风寒痰浊侵袭,而成为流痰;肺肾阴虚,虚火上炎,灼津成痰而成瘰疬;肝肾阴虚,阴血不足阴虚而不能制阳则火毒更为炽盛。
疮疡的中医外科治疗法
疮疡的中医外科治疗法摘要】疮疡是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体表化脓性疾患。
疮疡包括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是外科范围中最普遍,最常见的疾病。
目的讨论疮疡的中医外科治疗法。
方法应用药物和手术并配合一定的器械,直接作用于病人的体表病变部位。
结论疮疡大多生于体表,易于诊断,每一种疮疡都有它的致病因素和发病机理,了解疮疡的病因病机,对指导临床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疮疡中医外科治疗疮疡是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体表化脓性疾患。
疮疡包括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是外科范围中最普遍,最常见的疾病。
历代中医外科文献又常用痈疽来概括一切疮疡疾病。
疮疡是中医外科的临床基础部分,掌握了疮疡的基础知识,便能运用其指导其他外科杂病的辨证施治,所以学好疮疡对学好整个中医外科有着重要的意义。
1 治疗治法分内治和外治,内治是指全身治疗,外治是局部治疗。
无论是内治还是外治都应该辨证施治。
在疮疡的治疗过程中,往往采取综合性措施,即内治与外治相结合。
但轻浅的疮疡,有时专用外治也能获得痊愈,所以外治法更为重要。
总之,在临床应用时,必须根据病人的体质情况和不同的致病因素,辨明阳证、阴证,然后决定内治和外治的法则。
2 外治法疮疡的外治是应用药物和手术并配合一定的器械,直接作用于病人的体表病变部位,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外治疗法的应用,也要进行辨证施治,根据疮疡的初期、中期、后期的发展过程,选用不同的治法和药物。
主要治法包括箍围消肿法、透脓祛腐法、生肌收口法三大法则。
2.1箍围消肿法适用于疮疡初期。
使用的剂型有新鲜草药、箍围药、油膏、膏药、掺药等,使之发挥活血、行气、祛风、解毒、消肿、定痛等功效。
(1)草药可以选用蒲公英、紫花地丁、犁头草、马齿苋、芙蓉花叶、野菊花叶等具有清热解毒,消散肿结作用的草药,这些草药适用于红、肿、热、痛的阳证。
应用时可将新鲜草药洗净,加食盐少许,捣烂敷患处,每日换1~2次。
(2)箍围药阳证可选用金黄散、玉露散;阴证可用回阳玉龙散;半阴半阳证则用冲和散。
中医外科疮疡你了解吗
中医外科疮疡你了解吗一提到中医,许多人会想到“号脉、中药、针灸”等,而除中医生外真正了解中医的人群还在少数。
研究发现,结合山东省大汶口文化遗址当中发掘出来的原始人颅骨来看,在五千年以前就已经出现中医外科的痕迹,由此可见中医发展的历史悠久性。
中医包含了很多学科,例如诊断、妇科、中医外科、儿科与中药科等等。
至此会有很多人感叹,原来中医有这么多的学科啊?我们今天就来探究一下中医外科的疮疡,来看看什么是疮疡,而疮疡在中医外科中又是如何治疗的吧。
一、什么是疮疡?当多种致病因素在进入人体后,表面出现了感染化脓的迹象,这种疾病现象称之为疮疡,在发病中主要包含了急性与慢性两种类别,在中医中泛指外科疾患。
疮疡大部分是因为患者受到毒邪的入侵,邪热灼血或因为气血凝滞而在身体上出现了溃疡、痈、流注、流痰以及皮肤病的相关内容,在中医中较为常见,特征为发病迅速,病情严重。
如果并发在面部,则会出现疔疮走黄,如果出现在手、足中,可引起筋骨损伤,在创伤感染后,会呈现出疮疡的表现症状。
疮疡主要分为内伤与外感这两种类型,由外邪做引发的多见于火、热毒,内伤则多见于阴虚致病,这种病常见于慢性疾病。
二、疮疡是怎样发展的?疮疡的发病因素很多,病情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患病后的不同时期呈现的状态是不同的,初期阶段会产生局部的血凝滞,转至中期后出现郁而热化,如果热胜则出现肉腐,然后转至脓化阶段。
在后期对人体的损害较大,出现损伤人体气血的问题,并且人体自身的气血对于病症的影响也较大。
不同的机制会引发不同的状态,主要机制有:1.局部气血瘀滞机制在《外科全生集》中提及到“脓之来,必由气血,气血之化,必有湿地。
”意思是如果身体的某个部位出现流脓的状况,肯定与气血有关,转化气血的地方,一定存在的病因。
所以可以理解为,提升气血的运行,并补足气血,可以有效帮助疮疡的愈合,所以在治疗期间,通常要以活血化瘀为主,通过清热解毒的方式,来完成治疗,解决内外的疮疡,达到治愈目标。
中药外治疮疡的临床研究现状及分析
率1 0 0% , 平均愈合 时间 3 4 d 。杨 博华 等 用 自制 蚓黄散 ( 川 黄柏 、 地龙、 血竭 等) 治 疗糖 尿病 足 溃疡 3 O例 , 总 有 效 率 7 3 . 3 3% 。杨博华 将 6 O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分 为两组 , 治疗 组3 0例用蚓 黄散 治疗 , 总有效率 7 3 . 3 3 o k; 对照组 3 O例用雷 夫 诺尔治疗 , 总有效 率 3 6 . 6 7%。两 组 比较 , 有 显著 性 差异 。蒋 萍” 引 用 自拟 生 肌 散 治 疗 疮 疡 6 5 3例 , 结果发 现, 总 有 效 率 9 8 . 3 2% , 其中 , 治愈 6 0 9例 , 好转 3 3例 , 未愈 1 1 例 。黄晶等 用随机对 照方法治 疗 1 0 2例慢性体 表溃疡 , 结果祛腐 生肌散组 总有效率为 9 8 . 0 4% , 较 对照组 有显 著性差 异 ( P<0 . 0 1 ) 。田 廷书等 。 加 用 中药 外治法 治疗臁疮 1 6例。方用朱 砂 5 0 g , 冰 片
发现均 于 1 周 内痊 愈。刘 丽芳 用象 皮 生肌 散纱 条治 疗 1 0 2 例急 、 慢 性溃疡 , 药用象 皮粉 、 煅龙 骨、 乳香等 。结 果发现 , 治 愈
1 膏 剂
陈再兴 …用消疡 膏 治疗 下肢 溃疡 6 0例 , 痊愈 4 6例 , 好 转
1 2例 , 总有效 率 9 6 . 6 7%。唐汉钧等 用 复黄生肌愈创 油膏治 疗慢 性皮肤溃疡 3 3例 , 并 取得 满意疗 效 。郭世 平 选 用双 黄 膏( 黄连 、 黄柏 、 当归各 3 0 g , 白芷 2 0 g , 血竭 5 g , 冰片 3 g , 樟 丹 5 g , 黄 蜂蜡 5 0 g 等) 治疗 糖尿 病坏疽 6 8例 , 全 部治 愈。刘爱 兰 等 应用 湿润烧伤膏治疗难愈 性皮肤 溃疡 1 1 2例 , 清创后涂 一
疮疡、疖、疔的诊断及治疗
垫江县中医院 皮肤科龙永婷
最新课件
1
概论
含义——体表化脓性疾患, 传统中医外科重点。
一、病因病理
1、病因
外感六淫邪毒
外来伤害 饮食不节
“五气过极均能化热”故疮 疡以热毒、火毒为常见。
情志、房劳损伤
2、病理
气血凝滞,营卫不和最,新课经件 络阻塞,热盛肉腐,肉腐化2 脓。
二、辨证
既重视局部,又和整体结合是疮疡辨证的独 特体系。
最新课件
36
7、预防与调摄:注意保护,防 治手足皮肤损伤,手部疔疮忌持 重物剧烈活动,足部疔疮抬高患 肢减少行走,愈后手指功能锻炼。
其他参照“颜面部疔疮”。
最新课件
37
(三)红丝疔
1、定义:发于四 肢,皮肤呈红丝 显露,迅速向上 走窜的急性感染 性疾病。
最新课件
38
2、特点:手足部应先有疔疮或 破损,而后突然出现红丝,延患 肢内侧迅速向上走窜。
最新课件
20
7、预防与调摄:注意个人卫生, 少食辛辣炙煿肥甘厚腻之品,患 疖时忌食鱼腥发物,保持大便通 畅,防暑降温,体虚者积极锻炼, 消渴病等及时治疗。
最新课件
21
疔
最新课件
22
(一)颜面部疔疮
1、定义:一种发 病迅速,易于变 化而危险性较大 的发生于颜面部 的急性化脓性疾 病。
最新课件
23
1、定义:一种发 病迅速,易于 变化而危险性 较大的发生于 手足部的急性 化脓性疾病。
最新课件
30
2、特点:蛇眼疔甲旁红肿,蛇头 疔手指末节肿如蛇头,蛇肚疔通指 红肿,托盘疔手掌、手背肿胀延及 腕臂,足底疔肿在足底等。均易损 筋伤骨。
最新课件
中药外治疮疡的临床研究及现状分析
中药外治疮疡的临床研究及现状分析作者:龙超专蒙勇锋来源:《延边医学》2014年第17期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外治疮疡在临床使用上的治疗效果。
方法:我院治疗疮疡的患者80名,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人,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
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2.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关键词:中药外治黄金膏西药外治洗必泰酊纱布疮疡疮疡是指人体在经过各种疾病的袭击后,引起表面化脓感染的现象,主要包括肿疡和溃疡。
古代中医认为疮疡是由于气血虚弱、气滞血瘀毒邪未尽所致,常见的疮疡主要有褥疮、糖尿病足、伤口不愈合、臁疮腿等[1-3]。
中医药在治疗疮疡上有久远的历史,近代中医在治疗疮疡方面尤其是中药外用方面对古代的治疗方法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崇。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选取2011年8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治疗疮疡的患者80名,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人。
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22人,女性患者18人,年龄在30~60岁,褥疮15例,臁疮17例,术后伤口不愈合8例;观察组男性患者25人,女性患者15人,年龄在34~64岁,褥疮10例,臁疮18例,术后伤口不愈合12例。
诊断标准依据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1.2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的是中药金黄膏,摊于纱布,敷于患处。
具体程序如下:首先用盐水冲洗疮面,祛除脓液、浓苔、坏死组织、异物等,再剪取大小合适与疮口的纱布涂抹上金黄膏,敷于患处,再用消毒干纱布外盖。
疮面浓性物分泌过多的,每日换药一次,疮面浓性分泌物少或者无浓性分泌物的隔日换一次药,10天一个疗程。
金黄膏主要是采用采用天粉500克、姜黄250克、白芷250克、苍术100克、男星100克、甘草100克、大黄250克、厚朴100克、陈皮100克、小磨麻油2500毫升、黄丹750~1050克,由我院制剂室自制而成,质量标准符合《中国医院制剂规范》。
中医外科护理学:内治法——消法
中医外科护理学:内治法——消法《外科启玄》说:“消者灭也,灭其形症也。
”因此,消法是运用多种不同的治法,旨在祛邪,用于肿疡初期,使之得以消散,是一切肿疡初期的治疗总则。
解表法通里法清热法温通法祛痰法理湿法行气法和营法解表法:是指应用发汗解表的药物,使邪从汗而解的方法。
◆临床应用:分类适应证应用举例代表方剂辛凉解表用于外感风热证,疮疡焮红疼痛,或皮肤间出现急性泛发性皮损,伴恶寒轻,发热重,汗少,口渴,尿黄,舌苔薄黄,脉浮数者。
如颈痈、乳痈、瘾疹(风热证)、药疹等。
银翘散或牛蒡解肌汤。
辛温解表用于外感风寒证,疮疡肿痛痠楚,或皮肤间出现急性泛发性皮损,皮疹色白,或皮肤麻木,伴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身痛,口不渴,舌苔白,脉浮紧者。
如瘾疹(风寒证)。
荆防败毒散。
◆使用注意:疮疡溃后,日久不敛,体质虚弱者,即使有表证存在,亦不宜发汗太过,否则正气更虚,易致痉厥、亡阳之变。
此外,发散药物宜冷水浸透后再急火煎煮数滚后再服用,且发散药物,如辛温解表方剂等,应乘热服用,以助药力发汗;药后应避风寒,或盖以薄被取汗。
通里法:是指用泻下的药物以通利大便,荡涤肠胃,使蓄积于脏腑内部的毒邪,疏通排出,从而逐瘀散结,泻热定痛的方法。
◆临床应用:分类适用证应用举例代表方剂攻下法用于表证已解,热毒入腑,内结不散。
如外科疾病中的实热阳证,焮红高肿,疼痛剧烈,皮肤病之皮损灼热疼痛,肠痈之腹痛拒按,伴口干饮冷,壮热烦躁,呕恶便秘,腹胀腹痛,舌苔黄腻或黄糙,脉沉数有力者。
大承气汤等。
润下法用于阴虚肠燥便秘。
如疮疡、肛肠病、皮肤病等阴虚火旺,胃肠津液不足,口干食少,大便秘结,脘腹痞胀,苔黄腻或薄黄,舌干质红,脉象细数者。
润肠汤。
◆使用注意:年高体弱、阴虚津亏、妇女妊娠及月经期须慎重使用。
使用时应遵中病即止,不宜过剂,避免损伤正气。
煎煮时,大黄应后下,因久煎攻下之力会减弱。
攻下通里剂宜食前服用。
注意观察并记录服药后大便泻下的情况。
清热法:指运用寒凉的药物,使内蕴之热毒得以清解,即“热者寒之”的治法。
运用中医外科“消法”治疗各种疮疡的疗效观察
-95-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14年第6卷第4期解毒;素体偏寒,空腹痛甚,胃怕凉者加用黄芪建中汤,如黄芪、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等温中补气、和里缓急。
4 典型病例患者甲,女,36岁,自述反复胃痛2年,加重2个月余。
2年前患者不明原因出现胃脘部疼痛不适,曾服用西药联合中药(具体不详)治疗,症状缓解。
2个月前因受凉后上述症状反复,并伴有胃胀、泛酸等,在当地医院给予吗丁啉、奥美拉唑治疗效果不佳,于2013年4月2日来诊,现症见:患者胃脘部疼痛伴胃胀、泛酸、烧心,受凉及空腹时加重,得食则缓,纳差,大便干,舌质淡,边有齿痕,苔白。
胃镜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中医辨病为胃痛;辨证属脾胃虚寒;病机为脾胃虚寒,失于温养,胃气郁滞;西医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处方:黄芪15g,桂枝5g,炒白术20g,枳实15g,茯苓15g,丹参30g,檀香5g,砂仁5g,白及10g,海螵蛸15g,瓦楞子15g,炒麦芽30g,神曲10g,鸡内金10g,炒决明子15g,炒莱菔子30g,生姜3片,大枣5枚;7付,1付/d,水煎服,分2次饭后2h服用。
瞩其畅情志,禁食酸、辣、甜、硬、生冷食物。
7d后复诊,患者诉上述症状好转,郭老师认为效不更方,继服14付后,上述症状基本消失,瞩其再服7付巩固治疗。
2个月后随访,患者诉无明显不适,复查胃镜示十二指肠球部粘膜基本恢复。
按:本案患者胃痛脾胃虚寒证,以名方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
方中炒白术、茯苓、黄芪、大枣健运中焦,配用桂枝、生姜寓有温通之意;枳实、炒莱菔子消除胀满,配以炒决明子润肠通便;丹参、檀香、砂仁、白及既能理气活血、和胃止痛,又能修复溃疡面;海螵蛸、瓦楞子制酸止酸,缓解患者泛酸、烧心等症状;柿蒂、刀豆降逆下气,止嗳气;炒麦芽、神曲、鸡内金和胃消食。
诸药共凑温中健脾,行气活瘀,制酸和胃,消食止痛之效。
(本文承蒙郭淑云教授指导,特此谢忱!)参考文献:[1]陆再英,钟南山,等.内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87-388[2]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96作者简介:张小会(1987-),女,河南中医学院2011级在读研究生,中医脾胃病方向。
中医外科“消法”治疗各种疮疡的疗效分析
中医外科“消法”治疗各种疮疡的疗效分析发表时间:2015-10-30T15:48:12.66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7期作者:陈中伟[导读] 郴洲市中医医院 423000 经治疗,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4.74%高于对照组78.95%,不良事件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15.79%,且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
郴洲市中医医院 423000摘要:目的:分析中医外科“消法”治疗各种疮疡的疗效。
方法:资料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疮疡患者共15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76例。
对照组予抗生素治疗,研究组予中医外科“消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经治疗,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4.74%高于对照组78.95%,不良事件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15.79%,且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中医外科“消法”治疗各种疮疡的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中医外科;消法;疮疡;疗效疮疡属于中医外科疾病中较为常见的类型,祖国医学认为,疮疡主要是由毒邪内侵、邪热灼血导致气血凝滞所引起,其包括体表上肿疡、溃疡及其相关皮肤病内容[1]。
本病治疗应以内外结合为主,由此,本研究对76例疮疡患者予以中医外科“消法”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疮疡患者共15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6例。
其中对照组男女比例41:35,年龄11-64岁,平均(39.85±2.50)岁,病程4d-2m,平均(1.13±0.25)m;研究组男女比例42:34,年龄12-63岁,平均(39.50±3.13)岁,病程3d-2m,平均(1.02±0.19)m。
两组基线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以病情轻重为抗生素药物及剂量选择的依据:病情轻者予以口服头孢拉定(山东罗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20058844,0.5g)治疗,0.5g/次,3 次/d;病情较重者予以静滴1520u青霉素[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H45020511,0.96g(160万单位)]+500ml5%葡萄糖液,1 次/d。
中医外科学在治疗皮肤溃疡方面有什么特色
中医外科学在治疗皮肤溃疡方面有什么特色皮肤溃疡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给患者带来了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痛苦。
在治疗皮肤溃疡方面,中医外科学有着独特的方法和显著的特色,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中医外科学治疗皮肤溃疡注重整体观念。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皮肤溃疡的发生与人体内部的脏腑、气血、经络等密切相关。
因此,在治疗皮肤溃疡时,中医不仅关注局部的溃疡创面,还会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通过调理脏腑功能、平衡气血、疏通经络等方法,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体质,促进溃疡的愈合。
例如,如果患者是由于脾胃虚弱导致的气血生化不足,从而引起皮肤溃疡久久不愈,中医会采用健脾和胃、益气养血的方法进行治疗,增强患者的自身抵抗力,为溃疡的修复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中医外科学治疗皮肤溃疡强调辨证论治。
中医将皮肤溃疡分为多种证型,如湿热蕴结型、气血瘀滞型、脾虚湿盛型等。
不同的证型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和病因病机,治疗方法也各有差异。
对于湿热蕴结型的皮肤溃疡,常见症状为溃疡红肿疼痛、渗出较多、伴有口苦咽干等,治疗时会以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为主;气血瘀滞型的皮肤溃疡,往往表现为溃疡颜色紫暗、疼痛固定不移,治疗则侧重于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脾虚湿盛型的溃疡,多伴有肢体浮肿、食欲不振等症状,治疗重点在于健脾利湿。
这种因人而异、因病而异的治疗方法,能够更精准地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治疗,提高疗效。
中药外用是中医外科学治疗皮肤溃疡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医有着丰富的外用药物和剂型,如膏药、散剂、洗剂、湿敷剂等。
这些外用药物多由天然的中药制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去腐生肌等作用。
例如,生肌玉红膏具有活血祛腐、解毒止痛、润肤生肌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疮疡肿痛、久不收口;金黄散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可用于红肿热痛的皮肤溃疡。
在使用中药外用时,医生会根据溃疡的不同阶段和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型。
在溃疡初期,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为主,多选用洗剂和湿敷剂;在溃疡后期,以生肌收口为主,常使用膏药和散剂。
薛己应用“疡科三法”治疗疮疡病经验总结
薛己应用“疡科三法”治疗疮疡病经验总结薛己应用“疡科三法”治疗疮疡病经验总结疮疡病是一种常见疾病,常发生于人体表皮、黏膜及组织间隙等部位,给患者带来生活质量下降和健康威胁。
薛己作为我国传统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疮疡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
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薛己发现了“疡科三法”,即清热化毒、祛湿滑广和生肌生肤三个方面的治疗原则,通过这三法的综合运用,有效地治疗了大量的疮疡病患者。
在本文中,笔者将总结与分享薛己应用“疡科三法”治疗疮疡病的经验。
一、清热化毒清热化毒是治疗疮疡病的首当其冲的方面。
经验上,首选清热解毒的中药,如黄连、藿香、连翘等。
这些中药能够清热解毒、凉血利湿,有效地抑制感染的扩散。
在临床应用中,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中药组合,以达到清热化毒的目的。
在应用中需注意对中药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以确保药效的稳定性和疗效的可靠性。
二、祛湿滑广祛湿滑广是治疗疮疡病的重要方面之一。
经验上,积极祛除体内湿邪,减轻患者体内湿气的滞留,是疮疡病治愈的关键之一。
在临床实践中,中药材如茯苓、木香、草果等被广泛应用于祛湿滑广方面的治疗。
祛湿滑广主要通过调理脾胃,促进湿邪的排出,增强体内阳气的活动性,改善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治愈疮疡病的效果。
三、生肌生肤生肌生肤是治疗疮疡病的最终目标。
在疮疡病的治疗过程中,及时促进伤口的愈合、重建皮肤组织是非常重要的。
薛己总结了多种中药的应用,如薏苡仁、玉竹、鲜姜等,这些中药能够刺激伤口的愈合,促进皮肤组织的生长与再生。
此外,薛己还发现在创面处理上,应避免创面干燥,适当保持湿润环境,以促进伤口的愈合与下一阶段的治疗。
综上所述,薛己应用“疡科三法”治疗疮疡病的经验总结在中医传统医药学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通过清热化毒、祛湿滑广和生肌生肤三个方面的综合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疮疡病的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症状,加速伤口的愈合。
尽管薛己应用“疡科三法”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在临床应用中仍需注意因人而异的个体差异和因病而异的病情差异。
运用中医外科“消法”治疗各种疮疡的疗效观察
运用中医外科“消法”治疗各种疮疡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采用中医外科“消法”对于各种疮疡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4月到2016年1月收治的109例各种疮疡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按照挂号的奇偶数进行分组,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55例,观察组患者54例。
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外科“消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以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所缓解,但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观察,并做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临床上对于各种疮疡患者,在治疗的时候采用中医外科“消法”进行,可以有效的促进患者的恢复,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医外科“消法”;疮疡;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13(2016)08-0037-01 “疮疡之发,本与内脏”,所以针对这种疾病进行治疗,必须本着治病求本的方法进行。
对于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需要充分的考虑内外结合的情况[1],患者应该局部上进行消肿止痛,去腐生肌,同时对内也需要清除患者的五脏之毒。
从根本上来说,疮疡是一种外科疾病,要涉及到了肿疡和溃疡两种[2],这种疾病的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特征,而且发病较为迅速,如果患者发病严重的话,会对患者留下严重的后遗症。
病情会集中的发在身体质量较差的患者身上,因为患者的气血不足等导致患者的病情缠绵不愈[3]。
本研究为了更好的治疗这种疾病,主要分析中医外科“消法”治疗各种疮疡的临床治疗价值,同时选择我院在2013年4月到2016年1月收治的109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结果取得满意成效,现将主要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3年4月到2016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各种疮疡患者当中,抽取109例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
中医外科"消法"的临床运用及疗效观察
中医外科"消法"的临床运用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中医外科"消法"治疗各种疮疡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自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名疮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医护人员给予对照组的60名患者采取常规的抗生素治疗,而对观察组的60名患者采取中医外科“消法”的治疗方式,对照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是否存在差异。
结果:对照组的患者治疗效果非常好的有32例、良好的有12例、较差的有16例;观察组的患者治疗效果非常好的有57例、良好的有2例、较差的有1例,观察组患者诊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个小组之间比较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患者采用中医外科“消法”的治疗方式,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无不良反应,对于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采用。
【关键词】中医外科;消法;疮疡;临床疗效疮疡作为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在临床症状上主要表现为炎症肿块、面部的疔疮走黄等,给患者的身体机能造成了严重损伤,并且由于此类疾病发病迅速、有的患者病情较重等特征,给医护人员的诊治工作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本研究随机选取了自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名疮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希望为患者生存质量的提升,提供一些可行性的治疗方式,现将具体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选取了自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疮疡治疗的12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男性患者72例,女性患者48例,年龄在25岁到75岁之间,患者在临床症状上都表现为炎症肿块、面部的疔疮走黄等。
医护人员给予对照组的60名患者采取常规性的抗生素治疗的方式,而对观察组的60名患者采取中医外科“消法”的治疗方式,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消疮散外治疮疡病临床小结
消疮散外治疮疡病临床小结
邓和平
【期刊名称】《中医外治杂志》
【年(卷),期】1992(001)003
【摘要】消疮散乃本家传治疗皮疳火疮之经验方.多年来,笔者运用此方治疗黄水疱、臁疮、肾囊风,疗效如桴应鼓,谨筛选以上三种病证各40例.介绍如下。
【总页数】1页(P37)
【作者】邓和平
【作者单位】湖北省云梦县中医院,432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9.746.2
【相关文献】
1.复方雄黄散外治疮疡的临床体会 [J], 袁顺保
2.万应疮疡散临床应用经验小结 [J], 刘光汉;石广礼
3.青紫散外治初期疮疡临床和抗炎实验观察 [J], 侯勇
4.消疹散,消疹软膏外治新生儿尿布皮炎的临床观察 [J], 姬志勤;陆华
5.消疮散治疗心脾积热型婴幼儿鹅口疮的临床效果 [J], 康光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典型案例丨外用中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临床疗效
典型案例丨外用中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临床疗效典型病例患者武某,男,24岁。
因“右小腿内侧皮肤破溃不愈1年”于2017年06月11日入院。
患者1年前因静脉曲张。
与当地医院行右下肢静脉曲张剥脱手术,术后右下肢中下部伤口未愈合,破溃,症状逐渐加重,出现3×2×0.5cm大小破溃,疼痛不明显,经多家医院治疗,给予外用局部换药治疗(具体药物不详),溃疡未见好转。
刻下见:右下肢膝下轻度水肿,右小腿下段皮色暗褐,在右外踝上处有面积约为3×2×0.5cm的溃疡,创周红肿,创面肉芽陈旧,少量淡黄色清稀渗出,无异味。
患者既往体健,右下肢静脉曲张术后病史,否认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病史,否认传染病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适龄婚育,家人均体健。
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创面分泌物培养结果阳性。
入院常规检查(心电图,血凝检测,生化检测,腹部彩超,胸片,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等)均未见明显异常。
明确诊断为:中:臁疮。
西:慢性下肢静脉疾病C6。
给予静脉抗感染、促进静脉回流,活血化瘀治疗治疗,外用溃疡油纱条换药,每日一次。
经治疗,患者创面明显好转,并于入院后4周出院。
患者住院期间创面愈合情况存照片如下:下肢静脉性溃疡属中医“臁疮”范畴。
中医学认为下肢静脉性溃疡多由于湿热下注、脾虚湿胜、气虚血瘀所致, 溃疡难愈的根本原因与“瘀”的存在有关,气血瘀滞,经络瘀阻,浊邪留恋,瘀滞不化。
基本病机为湿和瘀,但其本为虚,应分期辨证施治。
近年来,临床上关于静脉性溃疡的研究越来越多,备受人们关注,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发现,中医外用药对溃疡面的愈合促进作用比单纯的西药消炎拔干的换药方法作用明显。
本案例发挥中医中药外治法的优势,疗效显著的中药直接作用于溃疡面,药效直达病所,使得溃疡局部的环境改善、促进循环,祛除腐肉组织,促进溃疡面肉芽组织、上皮组织生长,从而加快溃疡面的愈合。
在辨证用药方面选用临床应用多年有效的外用药物。
中医外科“消法”治疗各种疮疡的疗效分析
中医外科“消法”治疗各种疮疡的疗效分析张丽莉【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6(8)5【摘要】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discussion "eliminat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reatment of ulcers.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various ulcer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September 2015, control group using antibiotic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by TCM surgery "elimination", to observe clinical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Results The statistics found that invalid: observation group 3 cases (7.50%), control group in 7 cases (17.50%). Total effective: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37 cases (92.50%), control group 33 cases (82.50%). Ulcers swelling, pain relief,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Chinese medicine surgery "elimination" various ulcers with obvious therapeutic effect.%目的:观察探讨中医外科“消法”治疗各种疮疡的临床效果。
中医外科显神功——“托法”在外科疮疡中的运用
中医外科显神功——“托法”在外科疮疡中的运用内治外治同机制,凡精通内科的医生也应该能用内服中药治疗一些外科疾病。
运用益气托毒法治疗疮疡证应是内科医生掌握的一个基本手段和技术。
外科常见的痈证和部分疽证,如乳腺炎、疖疮、阑尾炎、栓塞性脉管炎等,都可以用益气托毒法治疗。
临床上经常见不少医生只用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治法,一味大量地使用苦寒伤胃之药,什么黄芩、大黄、连翘、紫花地丁一股脑地堆砌叠用,满脑子杀菌消毒的概念,结果疗效并不理想。
根据我多年的临床经验,使用益气托毒的方法可以收到很好的疗效,运用得好的话,基本上可以达到十治十愈。
那么临床上怎祥运用好这一治法呢?原则就是益气温补加清热解毒。
首先,益气的药可取当归补血汤和十全大补汤为主加减;其次,清热解毒的药可取五味消毒饮和仙方活命饮为主加减。
在运用的过程中,要注意两个问题: 病在初期,属热属实时,以清热解毒为主,益气温阳为辅;病在后期,以益气温阳为主,以清热解毒为辅。
次序、重点不可颠倒,否则就会祸起旋踵。
【验案一】曾治一武姓青年妇女,生完一女,满月后一日喂奶不及,右侧乳房外上侧红肿憋胀,疼痛难忍,同时伴高热38.5C,患者不愿打针、用西药,害怕对哺乳有影响,故求中医治疗。
我接诊后,根据患者为青年,体热壮实,诊断为急性乳腺炎,中医称为乳痈,辨为阳明证。
【处方】生黄芪15g、当归10g、蒲公英50g、野菊花30g、金银花150g、连翘30g、紫花地丁30g、皂角刺15g 、穿山甲6g。
3剂,水煎服。
1剂后热退,3剂后痊愈。
(古道瘦马医案)此案黄芪、当归均用小剂量,活血散结;蒲公英、金银花均用大剂量,清热解毒为主。
所以效如桴鼓,不亚于西医疗法。
此方法学习于山西已故名医白清佐老先生。
白清佐治乳痈案白清佐善用验方银花白酒散治乳痛。
尝谓: 乳痈者,多主肝胃郁热,气血壅滞,以致乳络阻塞,发为乳痈。
未溃者属邪实,乳房红肿疼痛,寒热交作,头痛胸闷,骨节酸楚,脉弦数。
宜用大剂银花白酒饮(金银花240g、白酒240ml,水煎服),可期速效。
溃疡反复难愈,试试中医外治
溃疡反复难愈,试试中医外治足踝皮肤严重挫伤、糖尿病并发症、下肢静脉炎等,都极易引起皮肤破溃感染,经久不愈。
中医认为凡一切破溃的疮面,均可称为溃疡。
溃疡创面的治疗比较棘手,单纯消炎换药治疗效果缓慢,疗效差,有的甚至经久不愈。
正确采用中医药外治具有独特疗效。
根据“腐不去则新肉不生”“煨脓长肉”之说,外治采用去腐生肌的原则,按照溃疡初期、后期的不同阶段,根据疮面腐肉的多少、脓液的稀稠、肉芽生长情况,需选用不同的药物外用,并及时换药。
临床上,常见外用中药(中成药)有如下几种。
生肌玉红膏当归、白芷、白蜡、轻粉、甘草、紫草、血竭,用麻油熬制成膏。
需自制。
具有活血袪腐、解毒镇痛、润肤生肌功效,适用于溃疡脓腐不脱、新肌难生者。
外用时,将药膏适量均匀涂于纱布上,每日换药1次。
湿润烧伤膏用黄连、黄柏、黄芩、地龙、罂粟壳、芝麻油、蜂蜡制膏。
系中成药。
有清热解毒、去腐生肌、消炎止痛的功效。
适用于溃疡坏死组织与新鲜肉芽同时存在,或创面残存干痂不易脱落者,可促进溃疡愈合。
外用,直接涂于溃疡处,或涂于纱布覆盖,厚度约1毫米,需每日换药1次。
京万红软膏用地榆、当归、桃仁、紫草、金银花、五倍子、白芷、血竭、木鳖子、冰片、罂粟壳、地黄、黄连等制膏。
系中成药。
功用活血解毒、消肿止痛、去腐生肌。
用于疮疡肿痛、创面溃烂。
用生理盐水清理创面后涂敷药膏,或将药膏均匀涂于消毒纱布上,敷盖创面,每日换药一次。
生肌散由制炉甘石、滴乳石、滑石、琥珀、朱砂、冰片组成。
需自制。
具有生肌收口之功效。
适应于溃疡脓性分泌物已经比较少,期待肉芽生长者。
外用时研极细末,适量撒创面上,外再盖凡士林纱条和无菌敷料,每日换药1次。
紫草油纱紫草、地榆、黄柏、当归、大黄、甘草,加麻油煎后加冰片,冷却过滤后,将6厘米×20厘米消毒的纱布条,用紫草油浸透即可。
需自制。
功用去腐生肌、解毒止痛。
溃疡后期,脓腐已尽,则宜生肌收口。
适于肉芽组织创面,促进周边皮肤爬行生长,缩小创面。
2021中医学 外疡(治法-消法)
应用
外疡初期(成形期)有形之疡 消于无形的治法,具体运用应 辩证求因,审因论治,灵活选 法,如解表、通里、和营、清 热、理气等等。因外疡多为火 热之毒引起,故临床治疗外疡 以清热法多用。
注意事项
由于外科疾病的致病原因不同, 病机转化有别,症状表现各异, 因而在具体应用消法时,是极 其灵活的,必须针对病种、病 位、病因病机、病情,分别运 用不同的方法。
外疡:治法
治法
-消法
01
概念
02
适应症
03
应用
04
注意事项
概念
运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方药, 使初起的外科疾病得到消散, 不使邪毒结聚,是一切外科 疾病初起的治法总则。
适应症
未成脓的初期肿疡和非化 脓性肿块性疾病以及各种 皮肤疾病。该法可使病人 免受溃脓、手术之苦,又 能缩短病程,故古人有 “以消为贵”的说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17年第9卷第24期 -131-中医外科“消法”治疗各种疮疡的疗效分析An analysis of efficacy of the Xiao therapy on all kinds of sores任宝书(文安县中医院,河北 廊坊,065800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7)24-0131-【摘要】目的:本试验的课题主要探讨了中医外科“消法”在治疗各种疮疡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对本院2015年5月-2017年6月的89例疮疡患者进行分组,试验组为45例患者;对照组为44例患者。
45例试验组患者采用中医外科“消法”进行治疗,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给予抗生素的方式进行治疗,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给予头孢拉定;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静脉滴注青霉素加葡萄糖液。
对比两组患者通过不同方式治疗后的治疗效果,同时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45例试验组患者在治疗后仅有2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43/45);44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有13例无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0.45%(31/44);由此可见,试验组的总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无出现不良反应。
结论:相比于传统的抗生素治疗方式,中医外科“消法”在治疗各种疮疡中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较低,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中医外科“消法”;各种疮疡;疗效分析【Abstract】Objective: This experiment research mainly discusses efficacy of the Xiao therapy on all kinds of sores.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of random number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5 to June 2017, 89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45 patients and the control group of 44 cases. The experiment group was treated by the Xiao therapy;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ntibiotics, mild illness with cefradine, severe cases with glucose. Resul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nly 2 cases were ineffective,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5.56% (43/45); in the control group, 13 cases were invalid,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70.45% (31/44).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s higher (P<0.05); no adverse reaction was found in two groups. Conclusion: The Xiao therapy was more effective on all kinds of sores, with fewer adverse actions, and is worthy of promotion.【Keywords】The Xiao therapy; All kinds of scores; An effective analysis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7.24.058疮疡是属于外科疾病的两大类之一,疮疡其中包含了肿疡与溃疡。
这种疾病的没有季节性特征,且发病较为迅速,通常情况下病情会集中出现在身体素质较差的患者身上,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患者的气血不足所导致[1]。
而针对这种疾病,必须要本着治病求本的方式来进行,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应当充分的考虑内外结合的情况,不但需要对患者局部进行消肿止痛,去腐生肌,同时还需要清除患者五脏之毒[2]。
本次研究了89例疮疡患者,分析了中医外科“消法”在治疗各种疮疡中的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了我院2015年5月-2017年6月89例疮疡患者,以此来作为研究对象。
试验组45例患者中,女患者21例,男患者24例,患者年龄13~68岁,平均年龄(36.24±3.23)岁;对照组44例患者中,女患者20例,男患者24例,患者年龄14~69岁,平均年龄(35.57±3.48)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对照组采用给予抗生素的方式来治疗各种疮疡: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给予头孢拉定,0.5g/次,3次/d;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使用青霉素800万单位加上5%葡萄糖液500mL,进行静脉滴注,1次/d。
试验组采用中医外科“消法”:①采取内消与外治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包含了:行气和营、软坚散结、活血化瘀与活血理气等多种方式配合使用;②在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内服中药与外敷中药相结合的方式。
内服的中药主要以活血化瘀和清热解毒为基础,药方的组成包含了:蒲公英30g,紫背天葵、赤芍、重楼、夏枯草各12g,金银花与紫花地丁各15g,牡丹皮、川贝母、川芍、陈皮各10g,生甘草6g;③对于发热患者可以使用大青叶、黑山栀以及牛蒡子;④对于病灶在面部的患者与头部的患者,可以加入羌活与香白芷;⑤对于病灶在下肢部分的患者,可以加入独活与怀牛膝;⑥所有的药物1剂/d,用温水煎汁后,取汁分早晚2次口服;⑦外治的方式:属阳证者选用自制的软膏涂抹在纱布上,并外敷与患者的患处。
属阴证者选用麝香回阳膏外敷,每5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 评定标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
其中,治疗效果的评定分为以下几项:①显效:疮疡全部或基本消失,疼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17 V ol.(9) No.24 -132-痛症状消除;②有效:疮疡明显消散,疼痛症状有所缓解;③无效:疮疡基本没有消散或更加严重,疼痛症状没有消除或疼痛加剧;④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2.0版本统计软件做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配对设计的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
计数资料通过(%2结果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45例试验组患者在治疗后仅有2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43/45);44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有13例无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0.45%(31/44);由此可见,试验组的总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n(%)]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实验组4580.00(36/45)15.56(7/45)4.44(2/45)95.56(43/45)对照组4445.45(20/44)25.00(11/44)29.55(13/44)70.45(31/44)χ2----10.0026P----0.0016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对比治疗的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不良反应。
3讨论疮疡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外科疾病,其由多种因素引发,而致病的因素若是进入到了患者的机体,则会引发体表出现脓感性的改变。
其中疮疡的致病因素总共分为两种,外感与内伤[3]。
外感主要是指受特殊之毒、六淫邪毒以及外来伤害的侵蚀;内伤主要是指情绪不稳定、饮食过多或房事无度所造成的脏腑之伤。
其中,外感所引起的疮疡最常见的有“热毒”与“火毒”,主要是由于风、寒、暑、湿等情况所引起的,这种疮疡在初始阶段并不一定会出现红热的表象,待病情发展至中后期,才会渐渐出现红热的表象[4]。
此类疮疡通常都具有阳证疮疡的特点,其病理过程在不断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中,最终多表现为热毒与火毒之象;内伤所引发的疮疡多是因为体质过虚,这种疮疡多为慢性,例如,肾虚络空、肺肾阴亏或虚火上炎等,在疮疡发展的初期与中期多为阴证疮疡的特点。
除此之外,饮食不节、内伤脾胃等也会产生火毒从而引发疮疡。
中医外科的“消法”是一种消散与破削体内有形积滞,从而达到祛除病邪的治疗方法,是中医辨证论治中的八法之一,也称为消积导滞法。
中医“消法”使用较为广泛,但凡是由气、血、痰、湿、食等壅滞所形成的积滞痞块均可以使用这种治疗方法,而更加不同病情的差异,“消法”也可以分为消痞化积、消肿溃坚、消食导滞以及软坚散结等[5]。
在使用中医外科的“消法”治疗疮疡患者的过程中,主要强调的是“以消为贵”,消法不但能够缩短患者的病程,同时还能够免除手术的创伤性与应激性,使患者更加容易接受,属于中医当中的独有的特点之一[6]。
在临床的治疗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发病原因,内外兼治破削与消减患者体内的有形积瘀,其中中医“消法”对于积、痞、滞、块的消减效果较好,且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从气、血痰、湿以及食等多个方面了解患者的情况,并减轻患者的病情,缩短对于患者的治疗流程,减少手术中患者的机械损伤与应激创伤。
同时督促患者少吃辛辣肥腻的食物,避免病症的复发,并让患者多加进行锻炼,保持大便通畅,注意防暑降温,从根本上提高患者自身对于病症的抵抗能力,内服疏通经络、消肿溃坚、软坚散结、消痞化积、消食导滞;外用减少病菌的入侵[10]。
在本次研究中:45例试验组患者在治疗后仅有2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43/45);44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有13例无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0.45%(31/44);由此可见,试验组的总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且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
综上所述,相比于传统的抗生素治疗方式,中医外科“消法”在治疗各种疮疡中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较低,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1]李光聪.运用中医外科“消法”治疗各种疮疡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06(4):95-96.[2]马红伟.运用中医外科“消法”治疗各种疮疡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药学,2016,36(8):37.[3]王海东.运用中医外科“消法”治疗各种疮疡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5,03(35):128-129.[4]贺晓云.中医外科“消法”治疗疮疡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17):110-111.[5]张丽莉.中医外科“消法”治疗各种疮疡的疗效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08(5):192-193.[6]江涛.中医外科“消法”在各种疮疡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健康之路,2016,13(4):232.作者简介:任宝书(1966-),河北文安县人,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外科和肛肠科无痛技术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