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精品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教学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教学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2. 学习作者通过日常琐事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文章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2. 难点:学习作者通过日常琐事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鲁迅先生的相关视频,引出课题。

(二)整体感知
1. 学生自读课文,查字典,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 思考问题:本文主要写了鲁迅先生的哪些事情?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三)深入研读
1. 分析鲁迅先生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2. 品味作者通过日常琐事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四)拓展延伸
1. 让学生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一篇回忆自己亲人或朋友的文章。

2.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老师进行点评。

(五)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再次强调鲁迅先生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六)布置作业
1. 完成课后练习。

2. 阅读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如《呐喊》《彷徨》等。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有了更深入的了
解,同时也学习了作者通过日常琐事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和思考,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优秀教学设计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优秀教学设计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理解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2.能力目标:自主阅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并思考批注中提出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学习鲁迅先生克己待人、关爱亲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精神品质,理解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揣摩重点语句、段落的含义,品味作者语言细腻的特点,体会课文在表达方面的妙处。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多媒体上展示鲁迅先生的《自题小像》,请同学谈谈对鲁迅先生的印象。

原诗: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全诗解释:我的爱国之心犹如被爱神之箭所射一般无处可逃,祖国正在风雨飘摇中黯然失色。

我把我的心意寄托给人民,然而人民却难以察觉,我愿意把我毕生的精力托付给我。

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但那却不是他的全部,他活着的时候,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萧红的视角,去看看生活中的鲁迅。

二、讲授新课(一)作者简介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女作家,原名张乃莹,另有笔名悄吟,黑龙江呼兰人。

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

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蜚声文坛。

1936年,为摆脱精神卜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不久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了香港。

重病的萧红陷落在九龙,在一所临时医院里去世。

《回忆鲁迅先生》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

《回忆鲁迅先生》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

《回忆鲁迅先生》优秀教学设计《回忆鲁迅先生》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回忆鲁迅先生》优秀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回忆鲁迅先生》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过程与方法:2.学习本文用撷取生活细节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培养学生对杰出人物的爱戴与敬仰之情。

重、难点重点:学习本文用生活细节表现人物的方法,难点:伟人鲁迅平和的一面的体会。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鲁迅先生平易温和的生活轶事;制作PPT课件。

学生:合作学习与自主阅读感知文中叙事与人物品质的表现。

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新课1.问:你对鲁迅先生有哪些了解?(学生自由回答)2.出示鲁迅先生的《自嘲》和《自题小像》两首诗,导入教学。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自嘲》(鲁迅)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自题小像》(鲁迅)人们把这些诗句看作是鲁迅先生自己品质的真实写照。

这些诗充分体现了他对待敌人永不妥协的斗争意志,对进步青年和人民大众的热爱,对国家和民族的献身精神。

提起鲁迅,人们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面目严肃冷峻。

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

因此,在一些人的心目中,鲁迅是严厉的、尖锐的,甚至是可怕的。

其实,这是人们对他的误解。

这只是鲁迅先生性格特征的一个方面,即“横眉冷对千夫指”这一方面,但这不是他的全部。

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十分关心、爱护进步青年,著名的“左联”五烈士,还有文学家唐弢等都受到他的帮助。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优秀教案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优秀教案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优秀教案【学习目标】1.能自主梳理文章内容,提升独立通读课文的能力。

2.理解重点语句、段落的含义,品味文章语言特点。

3.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征,感受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预习成果】一、基础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yǎo( 舀 )汤gē( 疙 )瘩kāi( 揩 )桌子绞.肉( jiǎo )吩fù( 咐) láo( 唠 )叨调羹.( gēng ) 咳嗽.( sou )抹.杀( mǒ ) 草率.( shuài ) 校.对( jiào ) 深恶.痛绝( wù )2.根据意思写出字词。

____揩____:擦,抹。

____存心____:心里怀有的念头。

____悠然____:悠闲的样子。

____不以为然____: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____深恶痛绝____:厌恶、痛恨到极点。

3.文学常识填空。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的作者是萧红,原名____张迺莹____,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____生死场____》《____呼兰河传____》等。

写作背景链接:本文节选自箫红在鲁迅先生去世三年后写的回忆文章,将鲁迅置身在日常生活中去描写,使他的形象生活化、真实化,不仅可敬,更加可亲。

鲁迅是萧红精神上和文学上的导师,生活上的良师益友;萧红是鲁迅忠实的读者,对鲁迅有着浓厚的感情。

鲁迅去世之后,萧红曾多次在文章中抒发对他的哀悼之情。

二、我的疑问【课文感知】1.本文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鲁迅先生的?答案:笑声明朗、走路轻捷、夜谈沉思、饮食习惯、开玩笑、读青年来信、不在意校样、看电影、翻书休息、夜里工作、尝鱼丸、包书和病中工作。

2.本文记叙了鲁迅先生日常生活的琐事,从中表现了鲁迅先生哪些品质或特性?答案:乐观开朗、平易近人;自然朴素、人情练达;简单随和、体恤他人;不同寻常,忘我精神;幽默风趣、童心未泯;爱护青年;乐观精神。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通用10篇)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通用10篇)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回忆鲁迅先生》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回忆鲁迅先生》教案(通用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篇1学习目标:1.学习作者浅白质朴、清新隽永的语言和善于生活琐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体会鲁迅日常生活中的爽朗与温情,以及作者由衷的爱戴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日常生活点滴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感悟平凡生活中鲁迅之真实而又丰富细腻的心灵世界。

教学方法:朗读品味,把握细节,沉浸感悟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从回忆学习过的鲁迅作品开始,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小说《社戏》《故乡》等,老师经常给我们介绍到鲁迅先生,考试也经常考到鲁迅先生,那么,你平时对鲁迅是如何认识的,请同学们说说你所了解的鲁迅先生。

谈谈自己印象中的鲁迅。

(学生可能因为阅读鲁迅的文章大都比较深刻,含蓄,因此感到鲁迅是深邃的、沉重的、严厉的。

)教师总结: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但在日常生活中的鲁迅也是这样吗?提起鲁迅我们还会和伟大睿智联系在一起,但日常生活中的鲁迅也是不苟言笑的吗?他有没有平凡的一面?我们经常说伟大往往寓于平凡之中,这句话适用于鲁迅吗?我们是否能从他平凡生活中发掘出他伟大的一面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起探究一下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

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请同学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迅速浏览课文,进行圈画1、总结课文共写了几个有关鲁迅的片段并加以概括。

七年级语文下《阅读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优质课教学设计_366

七年级语文下《阅读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优质课教学设计_366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目标】1.通过对课文的研读,感受鲁迅先生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

2.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重点难点】1.体会作者多种描写手法的艺术效果。

2.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起鲁迅,我们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但那却不是他的全部,他活着的时候,周围有很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

今天我们就通过萧红的作品来理解一个走下神坛的鲁迅先生。

【作者简介】萧红,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

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

1932年理解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

1934年在鲁迅的协助下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

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

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写作背景】本文节选自萧红长篇回忆性叙事散文《回忆鲁迅先生》,作于鲁迅逝世三年后。

萧红是一位经常从记忆深处挖掘写作素材的作家,而这篇文章便是她这类作品的代表。

作者将自己与鲁迅交往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剪裁提炼,组织成文。

全文自然空行成段,布局自由随意,用女性独有的敏锐目光悉心观察,捕捉到了鲁迅先生很多灵动传神的细节,以质朴浅白、清新隽永的语言,于细微之处写出了一个真实的、充满人情味的活生生的鲁迅,彰显了一代伟人鲁迅的思想和人格。

*新课讲授*(一)整体感知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感知课文内容。

2.本文作者选择了哪些生活场景来描写鲁迅先生?有何作用?有以下生活场景:①笑声明朗。

②走路轻捷。

③待人饮食。

④调侃玩笑。

⑤感染快乐。

⑥回复来信等,这些生活场景体现了他和我们一样也是拥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

七年级语文回忆鲁迅先生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回忆鲁迅先生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回忆鲁迅先生教案设计七年级语文《回忆鲁迅先生》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体会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了解鲁迅作为普通人的一面,理解由衷的爱戴之情。

2、学习善于撷取生活琐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学习用质朴平实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浅白质朴、清新隽永的语言和善于通过生活琐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体会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2、学习从多角度多侧面挖掘人物内涵。

教学方法:讨论法问题教学法【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同学们,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为了疗救愚弱的国民,他弃医从文;为了揭露“吃人”的社会,他上下求索。

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他是一位清醒的智者;在白色恐怖的年代,他是一位不屈的斗士。

他一生致力于唤醒麻木不仁的国民,是当之无愧的伟人。

这就是鲁迅先生。

对于鲁迅先生,同学们再熟悉不过了,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曾经学过的鲁迅的作品。

鲁迅文学中的鲁迅形象:小时候的鲁迅——天真、烂漫、充满童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赴日本求学时期、弃医从文的鲁迅——觉悟、思想、爱国情怀《藤野先生》回国组织同盟会时期的鲁迅——觉醒追求、执着坚定《孔乙己》老师启发导入:从学过的这些文本中,同学们似乎很容易不由自主地选择“伟大”这个词来形容鲁迅,他的地位如同圣人一般高大,好像他的一言一行都充满了严肃的意味,让人只可远观,难以接近。

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回忆鲁迅先生》里,萧红就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平凡的鲁迅先生。

简介萧红二、初步感知——感悟鲁迅的普通与平凡同学们课前也做了预习工作,下面同学们快速通读文本,感悟萧红塑造的鲁迅形象。

以小组为单位,思考一下,在这篇回忆录中,一共叙述了鲁迅先生哪些生活细节?鲁迅的“笑”鲁迅的步伐鲁迅品评衣着鲁迅的休息鲁迅昼夜陪客人、加班鲁迅谈鬼故事海婴的问好病种时刻伴随的小画鲁迅最后的时刻<讨论>你觉得哪个片段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为什么?三、深入文本——感悟鲁迅平凡之中蕴含的不平凡老师引导:体贴、明朗的笑、幽默展现了鲁迅先生和我们一样也是拥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

七年级下册语文《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案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o学生能够准确读写并理解文中的重点字词。

o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梳理作者回忆鲁迅先生的片段。

o学习本文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o通过默读、朗读、精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o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感受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与怀念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o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把握文章内容。

o分析文中的细节描写,感受鲁迅先生的形象特点。

2.教学难点o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表达的对鲁迅先生的深厚情感。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提问法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3 分钟)展示鲁迅先生的图片或相关名言,引导学生谈谈对鲁迅先生的印象,从而引出课题。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5 分钟)1.介绍作者萧红及其与鲁迅先生的关系。

2.简要说明本文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三)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0 分钟)1.学生默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教师讲解重点字词,如“明朗”“校对”“深恶痛绝”等。

(四)整体感知(12 分钟)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回忆了鲁迅先生的哪些方面?2.指名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笑声明朗、走路轻捷、待人饮食、调侃玩笑、会见朋友、认真工作等。

(五)课堂小结(5 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熟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些细节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3 分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文章回忆了鲁迅先生的哪些方面?(二)精读课文,分析细节(15 分钟)1.小组讨论:文中哪些细节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细节表现了鲁迅先生怎样的性格特点?2.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如鲁迅先生的笑声表现了他的开朗,对青年人的关爱体现了他的慈爱等。

(三)品味语言,体会情感(12 分钟)1.挑选文中富有情感的语句,让学生朗读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10篇】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10篇】

回忆鲁迅先生教案【10篇】回忆鲁迅先生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记忆本课中出现的新的生字、生词,了解萧红其人及与鲁迅的关系。

(2)能够有感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

(3)能够理清文章中的主要事件并进行概括。

(4)学习选择生活中的点滴来表现人物的特点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自读,梳理事件。

(2)小组探究,分析人物特点。

(3)品悟白描的描写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鲁迅先生温和平易的性格和细腻的精神世界。

(2)感受鲁迅克己爱人、奋斗不息的精神。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导入新课教师谈话导入:1936年10月19日,鲁迅因病去世。

伟人的去世令许多人悲伤不已,其中有一位年轻的女性作家,她曾经得到过鲁迅的帮助和扶持,在万分悲痛中,她用清新、冷静的笔触勾勒了一位普通却又绝不普通的亦师亦友的鲁迅先生。

引入课文。

预习准备:自读课文,学习课内生字词;查找资料,了解萧红其人及其作品,了解萧红与鲁迅的交往。

课堂交流:教师检查预习,学生汇报学习所得。

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2、师友互助教师提出合作要求:1、文章形式上以空行分段,文章讲到了哪些事,试用简短的词语概括出来。

2、的选材有什么特别之处?在我们的印象中,鲁迅先生是那个带着伟大光环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而在这篇课文中,我们了解了他的更多的身份,这篇文章中的鲁迅都有哪些身份?哪一个事件中的鲁迅是你喜欢的,说说自己的理解。

3、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文章却大量地、细致地记述他生活中的琐事,为什么要这样选择?学生分小组按要求进行探究学习。

汇报、交流。

参考小标题:笑,走路,谈穿着,公园的印象,看电影,纸烟,休息,工作,踢鬼,吃鱼丸,病中,海婴的自豪,明朝会,病好了,木刻画,若没有我呢,病“好了”,鲁迅休息了。

培养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培养学生捕捉选材的能力。

3、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小结:1、全文写了这么多事件,是否杂乱?2、若要写一写我们身边的亲人、朋友,你会仿照本文选一些小事例吗?学生自由发言。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优质课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优质课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回忆鲁迅先生》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本课主要通过作者萧红对鲁迅先生的回忆,展现了鲁迅先生在工作、生活和为人方面的特点,体现了鲁迅先生坚定的信念和为民族进步而奋斗的精神。

本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和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鲁迅先生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作品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培养热爱文学、关注社会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难点:深入理解课文,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培养语感。

2.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内容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欣赏法:分析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让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用于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2.相关资料:关于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作品,用于拓展学生知识。

3.教学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资料和创设情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鲁迅先生作品,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跟读结束后,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并对生字词进行讲解。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讨论下列问题:a.鲁迅先生的外貌特点有哪些?b.鲁迅先生的生活习惯是怎样的?c.鲁迅先生对待工作和朋友的态度是怎样的?讨论结束后,教师总结并板书。

语文七年级下册《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设计与反思

语文七年级下册《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设计与反思

语文七年级下册《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设计与反思1.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设计之一一、指导思想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重视文化的渗透,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同时注重语文综合素养的养成,重视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培养,在咀嚼文本、涵泳经典的基础上,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回忆鲁迅先生》是部编语文新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这个单元主要讲述名人的故事,卓越科学家邓稼先、爱国诗人闻一多等,这些文章人文内涵丰富、各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品格气质,篇章结构、语言形式等方面也各有特色。

捧读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我们眼前则浮现出一个作为一家之长的鲁迅,一个情深义重的宽厚长者的鲁迅,平常如普通人,温情如平凡人。

它从一个鲜为人道的角度,为鲁迅先生形象增添了异常真实,异常亲切的一笔,使鲁迅成为更完满、更丰富的“人”。

同时,萧红的散文,情真意切,细腻的笔调充溢着萧红对先生的敬意、怀念种种真情实感,文章内容看似寻常甚至琐碎,背后是对鲁迅的深刻了解,内里是对鲁迅的炽烈情感,实为我国现代散文史上不可多得的怀人名篇。

是为“琐事蕴含人物本色,琐记成就经典篇章”。

三、教学目标按照教材的编写意图,着重在揣摩关键语句和“批注”方法,据此我设计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速读课文,采取旁批的形式,透过一系列细节梳理萧红笔下鲁迅先生的不同“身份”,把握人物形象;2、揣摩重点语句、段落,力求走进作者内心世界,体会萧红心中鲁迅的“身份”之重,理解作者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注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和梳理文意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感情,走进作者内心世界。

五、教法与学法(一)教法:1、以批注与文本对话: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批注符号如“~~~”、“——”等做批注式阅读,引导学生有指向性地阅读。

在交流展示中自然归纳鲁迅之“凡人”身份,为后面的品读打好基础。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优秀教学设计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优秀教学设计

回想鲁迅先生(节选)【教课目的】1.知识目标:领会伟人鲁迅平时生活中平和平和的一面,理解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2.能力目标:自主阅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并思虑标注中提出的问题。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指引学生学习鲁迅先生克己待人、关爱亲人、生命不息、战斗不只的精神。

【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掌握主要人物的形象特色和精神质量,理解作者的感情。

教课难点:推测要点语句、段落的含义,品尝作者语言细腻的特色,领会课文在表达方面的妙处。

【教课课时】2课时【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多媒体上显现鲁迅先生的《自题小像》,请同学谈谈对鲁迅先生的印象。

原诗: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全诗解说:我的爱国之心如同被爱神之箭所射一般无处可逃,祖国正在岌岌可危中相形见拙。

我把我的情意寄望给人民,但是人民却难以觉察,我愿意把我一生的精力交托给我。

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好多词语:深沉、深重、严苛、倔强、勇毅、勇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往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仿佛“对全部人都怀有忧愁和敌意” ,但那却不是他的所有,他活着的时候,四周有很多文学青年愿意“亲密”他,萧红就是此中的一个。

今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萧红的视角,去看看生活中的鲁迅。

二、讲解新课(一)作者简介萧红( 1911— 1942),中国现代女作家,原名张乃莹,还有笔名悄吟,黑龙江呼兰人。

1933年与萧军自费第一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

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 1935 年发布了成名作《存亡场》(开始用笔名萧红),蜚声文坛。

1936 年,为挣脱精神卜的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单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1940 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不久发布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有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1941 年 12 月 8 日,太平洋战争迸发,日军占据了香港。

大病的萧红塌陷在九龙,在一所暂时医院里逝世。

七年级语文下《阅读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优质课教学设计_79

七年级语文下《阅读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优质课教学设计_79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案体会伟人鲁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温和的一面。

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善于撷取生活琐事体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鲁迅先生克己待人、关爱亲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体会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难点作者浅白质朴、清新隽永的写作风格。

教学方法朗读法、导读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但那却不是他的全部,他活着的时候,周围有很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今天我们就来透过萧红的视角,了解一个不一样的鲁迅先生。

二、作者简介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女作家,原名张迺莹,另有笔名悄吟,黑龙江呼兰人。

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

在鲁迅的协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蜚声文坛。

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不久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了香港。

重病的萧红陷落在九龙,在一所临时医院里去世。

这位自传型的、抒情型的女作家,一直沿着反封建的思想道路前进,她用自己那些具有独特风格的优美散文及散文化的小说,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坛的花苑。

成为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有风格的杰出的女作家。

三、文本链接创作背景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为了培育萧红,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奋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优秀教案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优秀教案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品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2.学习本文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感悟鲁迅在平易温和的性格中蕴含的深厚的爱国情感、“孺子牛”般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1.品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2.感悟鲁迅在平易温和的性格中蕴含的深厚的爱国情感、“孺子牛”般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课文导入】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

”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会朽的腐草。

”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作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

这些作品又像春泥一样,继续滋养着中国文坛的茂林佳卉。

鲁迅和萧红之间的情谊已经成为文坛佳话,被千千万万的读者传诵……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枝独秀。

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典范,是敬献于鲁迅墓前的一个永不凋谢的花环。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课堂环节导航】一、出示目标1.品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2.学习本文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感悟鲁迅在平易温和的性格中蕴含的深厚的爱国情感、“孺子牛”般奉献精神。

二、资料链接1.作者简介: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著名女作家。

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今属哈尔滨)一个地主家庭。

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

1932年认识左翼作家萧军,并与之结为伴侣。

后来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

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

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散文集《牛车上》等。

八年级语文上册《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详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详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详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作者萧红及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掌握重点字词。

2.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的人物形象和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情感。

3. 分析本文的写作特色,学习通过生活细节展现人物的方法。

4. 感悟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分析鲁迅先生的形象特点。

2. 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情感。

3. 学习本文的写作特色。

(二)教学难点理解文中一些看似平淡却蕴含深意的语句。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问题引导法、小组讨论法、分析归纳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鲁迅先生的照片和名言,引导学生谈谈对鲁迅先生的印象。

(2)教师导入: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他的作品和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从另一个角度了解鲁迅先生的生活点滴和人格魅力。

2. 作者简介萧红,原名张迺莹,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 之一。

代表作有《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3.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点评。

(4)整体感知:①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通过回忆鲁迅先生的日常生活琐事,展现了鲁迅先生的真实、可亲、可敬的形象。

②这篇文章体现了作者对鲁迅先生怎样的情感?明确:这篇文章体现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仰、爱戴和怀念之情。

4. 研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1)分析鲁迅先生的形象。

①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从文中找出具体事例进行分析。

明确:鲁迅先生是一个勤奋的人。

如他夜里工作,白天休息,常常从下午两三点钟起就陪客人,一直陪到夜里十二点。

鲁迅先生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

如他对年轻人很关心,总是耐心地回答他们的问题。

鲁迅先生是一个幽默风趣的人。

如他开玩笑说自己的鼻子是碰壁碰扁的。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案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案
创设情境,阅读梳理文章主要内容。
感受文章通过生活琐事和细微之处刻画鲁迅形象的写作特点。
三、
品读形象,理解情感。
1.通读课文中的批注,了解批注的角度。
2.圈画出能展现鲁迅先生形象特征和精神品质的语句,进行批注。
3.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语句,进行批注。
品读关键语句,理解鲁迅先生的形象特点和作者的情感。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案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1.通读课文,为文章每一节拟定小标题,梳理文章内容。
2.圈画文中理解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拟定小标题,梳理文章主要内容,感受文章通过生活琐事刻画鲁迅先生的特点。
教学难点: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批注,理解文章在生活细节中展现出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
——摘自《“逆行”身影彰显最美情怀》
中国文明网2020年3月31日
2.出示七年级学生对鲁迅印象的调查结果。
激发学生阅读文章,了解鲁迅先生的兴趣。
二、
浏览全文,拟定标题。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全面地了解鲁迅先生,微电影兴趣小组的同学想要根据课文《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拍摄一个小短片。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帮他们补充拍摄脚本的小标题。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一、
导入新课
1.朗读新闻节选片段,引出热词“民族脊梁”,从而引出原创者鲁迅先生。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关于“逆行者”的报道频频通过各级媒体映入人们视野,他们抗击疫情的身影,让人泪目,让人敬佩,让人崇尚,他们被网民称为最让人感动的民族脊梁,彰显出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爱国爱民的最美情怀。

七年级语文下《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案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摄、酬、辑、缕、嗽、沓、馈”等词语。

2.体会本文通过生活琐事展现鲁迅独特魅力和人格力量的写法。

3.感受鲁迅先生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

重点难点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中所写鲁迅的日常生活琐事,了解鲁迅的家庭,感受鲁迅的社会责任感。

2.学习本文截取人物表现中最有特色的生活片段,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风貌的写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字词学习,感到知课文内容,领会文章主旨。

一、导入1.检查预习,正音、释义:伶俐:聪明;灵活。

酬谢:以礼酬答;以事相谢。

辑录:编辑记录;整理成册。

缕述:逐条述说。

医治:治疗。

旷达:开朗,豁达。

多形容人的心胸、性格。

踌躇:①犹豫;②得意的样子。

皎洁:(月亮等)明亮而清纯。

孤寂:孤独寂寞。

馈赠:赠送(礼品等)。

恍惚:①精神不集中,神志不清;②神志不清似的;老境颓唐:精神不振,情绪低落。

琐事:繁杂零碎的事。

沉郁:(云雾)沉沉的;低沉郁闷。

粗拙:粗糙低劣;粗糙拙劣(文章等)。

2.学生交流有关鲁迅的材料,教师作简要总结并强调相关内容: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家之一。

他的小说、散文、随笔、翻译及长篇小说都有深远的影响。

今天,我们将学习由著名女作家萧红写的一篇回忆鲁迅的文章,进一步感受鲁迅的人格魅力。

3.明确学习目标: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领会文章主旨。

4.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课文,并标划出重要的字词和含义深刻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前三自然段并谈谈自己对鲁迅的印象或感受,教师注意引导和对学生独特感受的肯定与鼓励。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及感情基调三、阅读理解全文,并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四、再读课文,解决课后练习题一、二。

五、小结本文内容及作者感情。

六、布置作业:课后练习题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课题回忆鲁迅先生
(节选)
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品味字里行间蕴含的思想感情。

2.了解本文作者萧红和文章主人公鲁迅先生。

过程与方法
1.体会多种描写手法的艺术效果。

2.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日常生活点滴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感受鲁迅在平易温和的性格中蕴含的深厚的爱国情感,以及“孺子牛”般的奉献精神。

课前预习作者
简介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

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婚姻离家出走,流浪各地。

1932年认识左翼作家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

1934年在鲁迅的帮
助下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

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1942
年病逝于香港九龙。

主要作品有:《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
月》。

写作
背景
本文选自《萧红全集》第二卷(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有改动。

鲁迅先生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他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
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
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
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奋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马伯乐》《回
忆鲁迅先生》《萧红散文集》《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又像春泥一样,继续滋养着中国文坛的茂林佳卉。

鲁迅和萧红之间的动人情谊已经成为文坛佳话,被千千万万的读者传诵……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是一枝独秀。

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可谓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楷范,是敬献于鲁迅灵前的一个永不凋谢的花圈。

由于作者萧红跟回忆对象鲁迅之间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亲见,因此作品不仅富于史传性,而且也富于文学性。

读准字音咳嗽
..(ké sou)调羹
..(tiáo ɡēnɡ)阖.(hé)抹.杀(mǒ)
揩.(kāi)忧郁
..(yōu yù)喘.(chuǎn)腻.(nì)校.对(jiào)悠.然(yōu)
辨清字形喘(chuǎn)喘气揩(kāi)揩油踹(chuài)踹倒楷(kǎi)小楷湍(tuān)湍急谐(xié)和谐
理解词语抹杀:一概不计,完全勾销。

也作“抹煞”。

眼睛不济:眼睛不顶用、不发挥作用。

揩:擦,抹。

调羹:南方方言,普通话叫勺子或汤匙。

校对:按原稿核对抄件或付印样张,看有没有错误。

忧郁:忧愁苦闷。

草率:轻率,不慎重,含贬义。

悠然:安闲、闲适的样子。

深恶痛绝:指对某人或对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深,很,十分。

恶,厌恶。

痛,痛恨。

绝,极点。

新课导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因病去世。

伟人的去世令许多人悲伤不已,其中有一位年轻的女作家,她曾经得到过鲁迅先生的帮助和扶持,这位女作家就是萧红。

在万分悲痛中,她用清新、冷静的笔触勾勒了一位普通却又绝不普通的亦师亦友的
入鲁迅先生。

下面,让我们一起随作者去感受鲁迅的精神和品格吧!
新课展开
通读短文,谈谈文中的鲁迅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乐观爽朗,平易近人,幽默、博爱、倔强、关爱他人……
【感悟精彩句子】
1.“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这样写鲁迅先生的笑声有何作用?
动作描写,夸张的写法,豁达爽朗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2.“鲁迅先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就陪客人,陪到五点钟,陪到六点钟,……于是又
陪下去,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钟。

”透过这样的描写,你有何感受?
我们分明能够感到作者在苦苦追忆一位精神之父,字里行间都是以一个女儿的
口吻语气进行倾诉,其中的钦敬之情是不言而喻的。

【把握文章主旨】
试概括本文主旨。

这篇回忆性散文,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感觉,捕捉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在我们眼前展现了一个生活化、真实化的鲁迅,让我们领略到鲁迅平凡而伟大
的精神,展现了先生关心、扶持青年人和热爱祖国、支持革命的崇高形象。

写作方法运用【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选材视角独特。

鲁迅先生对萧红来说,既似亲长,又是导师,亦是知己。

萧红对鲁迅先生的爱
戴与仰慕,那种深厚的情感,深埋于文中。

恰因为她独特的视角,她不是将鲁迅当
作一个“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来歌颂,而是从日常生活里看似琐碎微不足道
的细节里,层层叠绘出一个鲜活的鲁迅,看似信笔而行,散漫芜杂,细品却非常有味,也使得该文成为众多纪念鲁迅的文字中最出色、最感人的作品之一。

2.平淡中蕴含深情。

文中的许先生,即许广平女士,鲁迅夫人,因为萧红敬爱鲁迅和他的夫人,所
以称他们分别为“周先生”“许先生”,亲切动人。

而萧红对于先生的回忆,包饺子、校对《海上述林》、看电影、陪客人……是发自内心的,是举重若轻的,是用自己的全部灵魂参与来写作的,这么多的细节真让我们动容不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