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防治对策
三峡库区水环境污染现状和控制对策研究
三峡库区水环境污染现状和控制对策研究摘要:三峡库区水环境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当地甚至整个长江流域的水环境质量。
三峡大坝蓄水,江水流速大大减缓,长江的自净能力下降,污染物的环境容量急剧下降,库区水资源的污染程度将不断增加。
三峡库区水资源污染问题是三峡工程寿命周期的致命因素。
本文介绍了三峡库区水环境污染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对策。
关键词:三峡水污染现状控制对策1 三峡库区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原因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举世瞩目的巨大水利工程,引起了周边生态与环境的变化。
随着该区域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加重,内源污染、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对三峡库区水环境质量造成严重威胁。
三峡工程的建成蓄水,水体自净能力降低,水污染范围和程度有加剧的危险。
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并实施到工程中,努力恢复三峡的生态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1.1 影响区和上游区水质污染问题三峡地区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是cod和氨氮,库区排放量仅占25%,75%以上是影响区和上游区造成的。
上游长江干流、嘉陵江和乌江三江平均流量占入库总流量的90.8%,是污染物输入的主要通道。
1.2 工业和生活污染城镇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各50%。
其cod、氨氮贡献率生活污水已超过了工业污水。
2005年废水排放比2003年增长了53%,cod减少0.4%,氨氮增加6.9%,主要因为库区关停一些重污染企业。
预计到2010年,废水将比2005年增加55.6%,cod排放增加55%,氨氮排放增加56.2%。
而目标是减排cod106.7万t,去除率达到59.1%,可见任务艰巨。
1.3 农业污染近年来农业生产不断发展,一是农药化肥大量不合理的使用,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二是水土流失未能有效控制,土壤中大量有机成分n、p、k 被雨水冲入水体,造成的面源污染日趋严重。
1.4 库区的内源污染三峡水库蓄水后,水库泥沙淤积将是长期的过程。
泥沙是污染物的重要载体,即使上游污染源得到大幅度控制,通过泥沙淤积累积的污染物也仍将是三峡水库的重要污染源——内源污染。
三峡库区环境问题及相关解决方案
三峡库区简介
• 三峡库区是指受长江三峡工程淹没的地 区,并有移民任务的20个县(市)。库区 地处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结合部, 跨越鄂中山区峡谷及川东岭谷地带,北屏 大巴山、南依川鄂高原
三峡库区存在的环境问题
• 地质环境、水资源环境、生态环境
• 河水污染与富营养化 • 水土流失问题
扩大绿地面积,防止水土流失。可以 种植树木或护坡草皮。多以乡土植物 为主。
水体富营养化主要以预防为主,可 以在允许的地反种植适当的水生植 物,以消耗水中营养元素。
具体细则:二、开发利用。两个方向:
景观、经济作物区
三峡河道景观
库区的经济作物区
• 基本原则:生态学原则、艺术性原则、经
济原则。
具体细则:一 、预防保护:难以开
发、利用的且容易出现环境问题的地 端进行必要的保护
对会发生山体滑坡或易坍塌的地进行必要的保护
• 第一幅图中,将陡坡 改造成梯字型山体 • 第二、三幅图中,将 山体加固也是一种常 见的防止山体滑坡的 措施。加固之后可以 再在其上种上草皮、 或者浇筑混泥土加固 如图四。
浑浊的河水(水土流失的表现)
河流污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河水富营养化
塌方(造成水土流失)
• 三峡水库库容极大, 由于三峡两岸山体下 部未来长期处于浸泡 之中,因此发生山体 滑坡、塌方和泥石流 的频率会有所增加, 这将是三峡库区面临 的主要地质灾害
解决方案
• 总原则: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
主观能动性,即因地制宜。
三峡库区的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
中国水土保持SWCC1999年第5期・综 述・三峡库区的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杜佐华(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 武汉 430010) 三峡库区位于我国地形第二级台阶上的鄂西山地和川东平行岭谷区。
该区山高坡陡,河流深切,年平均气温15~19℃,多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1400mm 之间,气候具有春早、夏热、秋雨、冬暖多雾、伏旱期长的特点,土壤以紫色砂页岩发育的紫色土和花岗岩发育的黄壤、黄棕壤为主。
本文所述的三峡库区,是指从三峡大坝坝址宜昌市三斗坪以上至库尾回水末端重庆市之间600km河道两侧的广大山区,涉及重庆市东部和湖北省西部的共6个地(市)、29个县(市、区),总土地面积5193万km2。
据1990年统计,库区总人口为16461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2319万人,占总人口的近75%,农业人口密度为206人/km2,人均耕地011hm2,农业人均纯收入207元,有22个县为国家级或省级贫困县,是我国贫困人口连片集中地区之一。
1 水土流失对库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历史长河中,三峡库区森林密布、山清水秀,自然生态环境基本平衡。
但近代以来,随着人口增长、开发速度的加快,致使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主要表现在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严重、土地退化、自然灾害加剧、农业生产条件恶劣。
水土资源是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水土流失既是生态环境恶化的表现,又是生态环境恶化的直接原因。
1.1 库区水土流失现状及其发生原因1.1.1 水土流失现状据统计,1990年库区水土流失面积达3146万km2,占总土地面积的58%,其中轻度流失面积占总流失面积的17171%,中度流失面积占30137%,强度流失面积占33114%,极强度和剧烈流失面积占18178%。
中度以上的流失面积占流失总面积的8213%,年均土壤侵蚀量近2亿t。
1.1.2 水土流失发生原因(1)自然因素。
库区沟壑纵横,相对高差悬殊,江面海拔高程为89~160m,两岸土地海拔高程为1000~2500m。
当前影响三峡库区水库水质的主要污染源、原因及对策建议
当前影响三峡库区水库水质的主要污染源、原因及对策建议长江三峡工程的兴建,实现了对长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可持续利用。
三峡工程自18年正式动工以来,成功实现了多期截流,现已达到156米蓄水水位,高峡平湖的壮观景象已初步形成。
就库区万州段长江水质而言,目前尚能保持在Ⅲ类水质以内。
但三峡库区的水质保护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一、三峡库区水环境现状成库后,库区水文条件发生变化,水体稀释自净能力减弱,水环境容量降低。
在相同的排放负荷条件下,水中污染浓度增加,城市饮用水取水点控制浓度、城市岸边污染带长度、宽度将大幅增加;经蓄水和排水后,库区岸边消落带积存的污染物将形成水体内源污染,形成新的环境问题。
据市环保局统计,三峡库区现有大、中型工矿企业3000多家,每年排放工业污水10亿多吨,处理率为70%,达标率偏低;沿XX镇每年有3.5亿吨含粪便的生活污水直接或经简单处理排入长江;沿岸600多处露天垃圾堆场,年产垃圾3万多吨,2万多艘船舶,年产垃圾10万多吨,污染物50多种。
XX市境内60多条次级河流已有1/3污染严重。
大量的废、污水及固体废物排入库区江中,给库区水环境保护带来了极大压力。
二、影响三峡库区水库水质的主要污染源三峡库区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有面源、点源、流动源和固体废物等。
面源是指水土流失、农田(化肥、农药)排水等;点源主要是沿江工业、生活排污口;流动源主要是长江中的船舶污水和垃圾;固体废弃物主要是沿江堆积的工业废物和生活垃圾。
目前水土流失等面源污染是影响长江水质的重要因素,水土流失将农药、化肥、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及一些动植物腐败物质带入水体,使水体中悬浮物、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磷等浓度增加。
其主要污染源及产生原因具体分述如下:(一)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长江沿岸排污口的排污是造成长江干流及较大支流近岸污染带的根本原因。
长江江津~万州主要城市江段左岸有主要排污口约60处,年排放废污水约34612万吨,其中化学需氧量7.7241万吨,氨氮0.6361万吨;虽经18年“一控双达标”工业企业挤出资金,对污染源进行治理,达到了排放要求。
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防治对策
富、 促进库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
上 。第四, 由于库区水位季节性消涨变化 , 崩塌、 滑坡及诱
、
三 峡 库 区 水 土 流 失 现 状 及 侵 蚀 环 境 发性崩塌、 诱发性滑坡等重力侵蚀严重且分布广泛, 在库区
存在明显的消落带和塌岸侵蚀 , 此外泥石流发育明显。
, 根
第 8卷第 3期 21 0 0年 6月
西 南农 业 大 学 学 报 ( 会 科 学 版 ) 社
J u na fS t o r lo ouhwe tAg iut r lUnv riy S ca ce eEd t n) s rc lu a ie st ( o ilS inc ii o
分 析
三峡库 区是 我国水土 流失最 为严 重 的地 区之 一
二 、 峡 库 区 水 土 流 失 防 治 分 区 三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是实施科学防治、 因地制宜构建水土 流失综合防护体系、 优化水土保持措施配置的基础。在划分 防治分区时, 要综合考虑库区的土壤侵蚀类型和形式的分带
据 20 07年 遥感 调 查 结 果 , 峡 库 区水 土 流 失 面 积 三 2 4.0k 占土地 总 面积 的 4. , 中轻度 流 失 8 21 m , 0 88 其 6 1.O r , 水土流失面积2. ; 32 k 2占 2 n 22 中度流失1 006 k 2 0 7.2 r , n 占 水土流失面积 3. ; 59 强度流失8 3.3 m , 03 k 2占水土流失面 0 积 2.0o 86/;  ̄ 极强度流失 3 3.3 r , 水土流失1.20 / 74 n 占 0 k2 08%; 剧烈 流失605 k 2占水土流失的25%; 9.2 m , .8 中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 占库区水土流失总面积的 6.7 。三峡库区年均土壤侵蚀 45
水土流失分区防治措施(参考版)
水土流失分区防治措施(参考版)
各分区采取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如下:
1、主体工程区
主体设计水土保持措施有表土剥离、雨水管道系统、基坑截水沟和场地周边排水沟、集水坑、疏林草地绿化、林荫地绿化、规整式绿化。
为了进一步防治水土流失,本方案于地块外围新增临时排水沟、沉砂池、临时覆盖。
拟在排水沟末端设沉沙池,场地雨水沉淀后排入河浦大道的市政雨水管;建议施工建设期间对运土车进行监管防护,防止水土流失。
2、生活营造区
本区主要包括工人宿舍等临时建筑。
本项目在用地红线外西北侧,根据现场情况,场地地面均已浇筑水泥地面硬化处理,场地布设临时绿化小品等,在降雨条件下亦不会造成场地积淤、不会造成水土流失。
本方案新增施工结束后全面整地、撒播草籽复绿。
3、临时堆土区
本区主体未设计水土保持措施,本方案新增临时排水沟、土袋拦挡、临时覆盖。
施工完工后全面整地后撒播草籽复绿。
水利工程中水土流失防止对策
水利工程中水土流失防止对策水利工程中的水土流失防止对策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水土流失不仅会造成水资源的减少,还会导致土壤质量的下降,甚至引发环境灾害。
下面将详细介绍水利工程中水土流失防止的对策。
第一,合理规划用地。
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因此在规划用地时,应根据地质、气候、植被等因素,合理划分水利工程区域和保护区域,尽量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
第二,合理设计水利设施。
在水利设施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防止水土流失的要求。
在水库工程中,可以通过设置泄洪口和溢流孔,控制水库蓄水位,减少冲刷和侵蚀。
在渠道和沟渠工程中,可以设置梯田、拦沙坝等防护措施,降低水流速度,减少冲刷。
保护植被。
植被是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之一,能够稳定土壤,减少水流速度,吸收雨水和土壤中的养分。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需要注意保护植被和合理选择植被类型。
在管道和渠道周围可以种植草坪和灌木,以增加土壤的覆盖度和抗冲刷能力。
第四,控制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方式。
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往往会破坏土壤结构和植被覆盖,导致水土流失的风险增加。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如合理开挖和填方,及时控制施工水量,避免水流过大引起的冲刷。
第五,合理管理水资源。
水利工程涉及水资源的调配和利用,因此在管理过程中,需要合理配置水资源,降低水土流失的风险。
在水库蓄水和泄水的过程中,需要科学调配水量,避免水量过大或过小引起的水土流失。
第六,加强水土保持宣传教育。
水土流失防治工作需要广大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因此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水土流失防治的识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水利工程中水土流失的防止对策包括合理规划用地、合理设计水利设施、保护植被、控制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方式、合理管理水资源以及加强水土保持宣传教育等。
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保护水资源和土壤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峡库区消落带分析
表1 三峡库区不同侵蚀强度的土壤侵蚀量
侵蚀强度
面积
t·hm - 2·a - 万hm2
1
面积比例 %
平均侵蚀模数 土壤侵蚀量 t·hm - 2·a - 万t·a - 1 1
微度( < 5) 190. 38
33. 03
1. 47
280. 54
侵蚀量比例 %
1. 53
轻度( 5 ~ 25) 178. 09
消落带土壤类型和分布受到母岩的控制,分布相对集中:河流阶地、丘陵谷地和 盆地土壤以冲积土、紫色土和水稻土为主;山地土壤主要是石灰土和以砂泥岩为 母质的沙砾石,天然河漫滩上主要分布砾石裸地和沙滩。石灰土一般质地黏重, 透水性差,易产生地表径流;而在紫色砂泥岩地区发育的紫色土结构水稳性很差, 遇水极易分散、崩解,为易蚀性土壤,且土层浅薄,耕作层以下即为母岩层,土 壤容蓄水量少,径流系数高,当地面植被破坏后土壤侵蚀强烈。
三峡库区消落带的土壤侵蚀特征分析
➢三峡库区消落带的概况 ➢消落带土壤侵蚀类型 ➢消落带土壤侵蚀分布特点及强度 ➢消落带土壤侵蚀因子分析 ➢消落带土壤侵蚀治理措施
一、三峡库区消落带概况
三峡水库消落带是因水库调度引起水库水位变动而使库区周围土地 周期性地出露于水面形成垂直高差为30m的一段湿地生态系统统和 陆生生态系统交替控制的过渡地带。它是水、陆生态系统物质转换 的活跃地带, 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 其面积大约为348.97km2。由 于此区面积大, 每年周期性的水位涨落而使水土流失加剧,三峡水 库是年调节水库,水位消落期为1个月,涨落范围在145~175m之间。 短时间内的水位涨落变化使消落带产生较为强烈的土壤侵蚀。
3、>5°的消落带土质岸坡土壤侵蚀强烈,分布面积较广, 而在平坝或台阶地上,土壤侵蚀一般只发生在田坎、陡坎 部位。
水利工程中水土流失防止对策
水利工程中水土流失防止对策
水土流失是指土地表层的土壤被雨水冲刷或风吹等自然力量移走的现象,这不仅会导
致土壤贫瘠,还会造成水体的污染,甚至引发洪灾。
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在水利工程中我
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植被保护:通过植被的根系固定土壤,减少土壤的流失。
在水利工程项目中,可
以在施工前进行周边植被的保护,尽量减少对植被的破坏。
施工期间,可以采取植被覆盖、复绿等措施,保护土壤表面,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
2. 坡面处理:在水利工程的坡面上,采取针对性的处理,防止水土流失。
可以采用
梯田、梯径、梯坡等方式,使水土流失的坡面变得平缓,减少冲刷力,减轻水土流失的程度。
3. 防护设施建设: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可以设置防护设施,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
可以设置护坡砖、草坪、防冲网等,对土壤进行固定,减少水流冲刷的力度和速度。
4. 水资源合理利用: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
可以通过建设水库、
水渠、堰塞等工程控制水流,降低水流速度,减少冲刷力。
可以采取节水措施,减少对水
资源的过度利用,降低水土流失的风险。
5. 定期检测和维护:在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需要定期检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和修
复可能存在的水土流失问题。
定期检测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潜在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进行治理和修复,保证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和水土资源的保护。
水土流失对策在水利工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植被保护、坡面处理、防护设施建设、水资源合理利用和定期检测维护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保护水土资源,推动可持续发展。
三峡库区水体生态安全问题及对策
严 重
程 的运行 安 全和水 体 生态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1 2. 2
.
由于三峡库区人口 密度大, 经济 1 2 . 水体 污染严 重
以粗放型传统农业为 主 , 人类活动对 1 2 1 . 工业污染 是 沿江 植被 的破坏 , 致水 土 流失 现象严 导 2 0 年 三峡库区 内仅有 9 家 其 冲人 00 7 重, 水土流失面积达 6 %。 中, 5 其 中度 重点 工业 污染 源 排入 长江 的工 业 建 了一 和强度侵蚀面积 占7% 以上 , 0 每年进 废 水达 1 2 亿 t 8 。各 类污染物排放 程 蓄水
光秃 性 流 动 泥 沙地 面积约 10 万 m2废弃 的医院、厕 50 , 所 、猪圈 、 牛棚 、沼气池 、粪池 、 灶
三峡 库区沿江和支流城镇 ( ) 环 境破坏 而面 临物种灭 绝的危 险。 场
层状 分布 的垃圾 沉积层 , 其有 机质 总径 流面积接 近 4 0 m 由于城镇 14库 区水体生态 安全面 临的潜 0k , . 含量在 2 %~l%, 、 2 铅 砷等重金属含 发展受地 形限制 , 城市建筑 和公共设 在 威胁 量约在 0 5 .%~0 7 均在 1 5 高 施 以及 人 口在 空间分 布上高 度集 聚 .%, 7m 14 1 . . 蓄水前 的库底清理 对水体生 程之 内。 化 , 市人均绿地 面积相 当低。就重 城 态 安全 的威 胁 在 二 期移 民搬
固体废 弃物 5 t 8万
以及 2 万余亩林木的
清理 , 2 近 万座 坟墓 和 10多个城镇( 0 场) 全部或部分搬 迁 , 将 在 库 区及 支 流 沿 江 两 岸将 各 形 成 一 条 新 的污 染 带 。 整 个 库 区搬 迁 所 形 成 的
三峡水库奉节段消落区治理与保护的思考
三峡水库奉节段消落区治理与保护的思考发布时间:2022-04-19T08:19:35.692Z 来源:《时代建筑》2022年1月中作者:刘其富[导读] 三峡水库是长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峡库区是中国乃至世界最为特殊的生态功能区,其水土保持、水质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等功能对于投资庞大的三峡工程的长期安全运行、长江中下游的防洪与生态安全具有特殊的、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峡水库消落区是水陆缓冲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地灾易发区,是三峡库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重点区域,与长江的绿色发展紧密相连。
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把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作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项目的优先选项。
奉节县饮水安全管理中心刘其富重庆 404600摘要:三峡水库是长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峡库区是中国乃至世界最为特殊的生态功能区,其水土保持、水质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等功能对于投资庞大的三峡工程的长期安全运行、长江中下游的防洪与生态安全具有特殊的、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峡水库消落区是水陆缓冲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地灾易发区,是三峡库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重点区域,与长江的绿色发展紧密相连。
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把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作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项目的优先选项。
为切实加强三峡水库消落区治理与保护,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系列讲话精神,本文对当前阶段三峡水库奉节段消落区治理与保护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治理与保护方案。
1 引言三峡水库消落区,是指坝前水位从175m(吴淞高程,下同)逐步消退至防洪限制水位145m之间,水库两岸因水库调度引起水库水位变动而使库区周围土地,周期性地出露于水面形成垂直高差为30m的一段湿地生态系统和陆生生态系统交替控制的过渡地带。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对策
三峡库区绿色交通工程案例
总结词
三峡库区绿色交通工程案例展示了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 时,如何推进绿色重发挥库区地理优势 ,积极发展绿色交通。例如,建设了沿江高速公路、铁 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同时推广公共交通、慢行交通等绿 色出行方式。这些措施有效地减少了交通对库区生态环 境的破坏和污染,促进了绿色交通的发展。
优化能源结构
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提高清洁能源在总能源消 费中的占比。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推广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 消耗。
03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对 策
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
调整产业结构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促进产业集聚
引导产业向园区集聚,发挥规模效应,降低污染排 放。
推行清洁生产
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 染排放。
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
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
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分区,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绿色低 碳发展水平。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服务水平和承载能力,提升城市居 民生活质量。
强化城市管理
加强城市管理,规范建设行为,防止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气候条件优越
三峡库区气候属于亚热带 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雨量充沛,有利于生物 多样性。
生态系统重要
三峡库区作为长江上游生 态屏障,对维护全国生态 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库区生态环境问题
水质污染
库区周边工业废水、农业 污水、生活污水等排放导 致水质严重污染,影响生 态系统健康。
植被破坏
库区建设过程中大量砍伐 森林、填埋湿地和破坏植 被,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 。
三峡水库对消落区水、土壤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三峡水库运行后对消落区水、土壤环境的影响及对策万州区天城农业局随着三峡水库水电枢纽导流明渠的截流成功,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即将逐步投入运行,发挥巨大的防洪、发电和航运效益。
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受消落缓流、表面沉积和污染以及库区水位涨落淘蚀等影响,三峡水库消落泥沙沉积,地质灾害、生态环境和水质污染等问题也将日益显露出来,直接影响着三峡工程的安全运行和三峡库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峡库区消落区生态环境问题受到中央领导、市委、市政府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目前,天城党工委、管委会根据重庆市计委、万州区计委《关于开展三峡库区消落区生态环境问题和对策研究工作的函的通知》精神,责成相关部门全力做好该项工作。
为此,天城农办根据党工委、管委会的部署,针对天城的具体情况,主要对《三峡库区运行后对消落区水和土壤环境的影响及对策》这个项目,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预测分析,拟定《三峡库区运行后对消落区水和土壤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的调研报告。
一、三峡库区天城淹没区的基本情况天城移民开发区辖五个办事处、14个镇和10个乡,幅员面积1032平方公里,现有总人口5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5万人,现有耕地35万亩,其中田19万亩。
因三峡工程的建设,将淹没耕地近万亩,淹没土地涉及三镇五办33个村,138个村民小组,耕园地7894.4亩,其中水田1402.6亩,旱平地693.96亩,旱坡地1428.92亩,商品菜地720.29亩,园地2453.5亩,河滩地1099.42亩,鱼塘95.85亩。
全区淹没涉及村1996年后总人口35416人,淹没线下总人口10842人,占总人口30.64%;淹没涉及村1996年总耕园地24489.5亩,淹没线下耕园地7798.5亩,占总耕园地的31.84%。
二、天城淹没区消落区的情况三峡工程竣工后,因对水库蓄水位的季节性人工调节,每年6月至9月长江汛期时,三峡库区水位会控制在145米左右;在10月至次年5月,库区水位就蓄至175米左右。
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状况及防治对策
f he - g sR s v i, 0r 0mtn au e p u o  ̄ r o T re gre e rors r c I e I srsweep tfc ad. o e
Ke r T reg re sror P op ou 0 uin; o ntm ̄au e y wods he - o sRe v i; s h rsP U t C u e e r g e h o s
咖
Y n ta ( hnq gA ae fE vm etl c n e o ge l C og i cdmyo n imnna Si c, n e 4 02 ) 00 O r1 o lP opo( P)l e n h h p ou olt ns tso he.ogsR sro eetyasw r nl e 。n ersl IeTt -hshrT 1 a e ladtepo hrspl i t u q regre eevi i rcn er e a a zd ad t eut v s uo a f rn e y h s
维普资讯
安徽农业科学 ,orao nu . e.0 8 3 ( )14 Junl fh hi A Si20 。6 3 :17—14 19
责任编辑
孙 红忠
责 任校对
李玮
三 峡库 区水 土 流 失状 况 及 防治对 策
胡 勇, 晟, 坚, 张 郑 付永川, 翠 (庆 环 科 研 院重 02 叶 重 市 境 学 究 ,庆40) (o 】
沙 淤积 、 河床升 高 、 面缩小 。 河
)n20 i O5
量的 2%。库 区泥沙 主要 来源于坡 耕地 , 区坡 耕地 以质 量 8 库
差、 单产低 、 水土流失严重为特点。在耕地中属平坝区耕地
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对策
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对策本科毕业论文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对策学院地理科学学院专业地理科学年级2006级学号222006318011175 姓名程鑫指导教师谢力华副教授成绩2010年4月16日目录Abstract: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topography, natural and complex geological conditions, soil erosion in China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Construction of the Three Gorges Dam has changed to some extent, the fragile balance of the original state of geological environment.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on the research, described the status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and the soil erosion hazard, and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its formation. To reduce the harm caused by soil erosion, and reservoir area of Three Gorges Project to achieve economic and social,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oil erosion control measures proposed in the new period are: afforestation,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and grassland,Greening of barren hills; prominent integrated watershed management of the core of Taiwan; vigorously promote eco-agriculture; engineering measures, "Mercedes terrace (soil), promoting the canal," is focused o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nd historical experience; strengthen the legal system, standardized management.Key words: Soil erosion; Countermeasures;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三峡库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每年流失的泥沙量达1.4亿t,土壤侵蚀模数约3000 t/(m²·a),入江泥沙量4000×104t,平均入江泥沙量895t/hm²,占坡面土壤流失总量的28%。
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类型划分及防治对策
l 6・
中国水土保持 S C 00年第 l WC 2 1 期
三峡库 区水土流失类型划分及防治对策
赵 健 郭宏 忠 陈健桥。 邹 翔 , , ,
( . 江科 学院 水 土保持 研 究所 , 1长 湖北 武汉 4 0 1 ; . 3 0 0 2 重庆 市水 土保 持 生态环境 监测 总站 , 重庆 4 17 ; 0 14 3 长 江流域 水土保 持监 测 中心 站 , . 湖北 武汉 4 0 1 ) 300
迟 的特点 , 雨量充 沛 , 年均降 雨量在 12 0mm左 右 … ; 区植 0 库 被类 型丰富 , 主要植被类型有亚热带 常绿 阔叶林 、 叶阔叶林 、 落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 性针 叶林和寒 温带 暗针 叶林 , 以亚 暖 尤 热带常绿 阔叶林类 型 的物种 密集 程 度高 ; 土壤类 型 主要 有 黄 壤、 黄棕壤 、 棕壤 、 色土 、 紫 石灰 土 、 潮土 和水 稻土 , 以紫 色土 分
2 2 水 土 流 失危 害 .
三峡库 区地处我国地势第二级 阶梯 的东缘 , 部和西部海 东
拔 一般在 50— 0 0 9 0m之 间 , 中部海拔一般在 l00— 0 0 250m之
间 , 地貌有 中山 、 山、 陵、 谷平 原 , 地 、 陵分别 占 主要 低 丘 河 山 丘 土 地 总 面积 的 7 . % 和 2 . % , 谷 平 原 占 4 3 ; 亚 热 带 4O 17 河 .% 属 季 风性 湿 润 气 候 , 年 平 均 气 温 l 多 8℃ , 有 冬 暖 春 早 、 热 秋 具 夏
() 1 破坏土地资源 , 危及粮食安全 有 2 4 m, 0~ 0c 形成 1m m土壤需要 2 4 O~ O年 的时 间, 而
三峡库区重庆段水土流失状况及综合防治策略
[ 4 ]国家林业 局. 全 国优 势特 色经 济林 发展 布局 规划 ( 2 0 1 3 —
2 0 2 0年 ) 『 Z] . 2 0 1 4 : 1 - 6 1 .
如前所述 , 共计在 8 个一级水土流失类型区配 置 高效水土保持植物资源 : 东北黑土 区 2 8 种, 北 方风沙
失状 况及 其动 态变 化 、 水 土流 失成 因及 危 害 、 现行 水 土 等气 象灾 害 时有 发生 , 其 中暴 雨 洪涝 是 库 区危 害 较 重 保持 工作 等进 行 分 析 , 进 而提 出具 有 针 对 性 的水 土 流
2 0 1 4年 三峡 电站 全年发 电量达 9 8 8亿 k W ・ h , 创单 座 义 。因此 , 对 三 峡库 区重 庆段 的 自然 环 境特 征 、 水 土 流 口密 度最 高 的地 区 , 适 宜 种 植 的 高 效水 土保 持 植 物 主 要 为 核桃 、 苹果 、 桃 等果 木类 。柴 达木 盆地 荒漠 地 区实 应 归入 北方 风 沙 区 (Ⅱ) , 一是海拔较低 , 与 真 正 的 青 藏 高原 相差 较大 , 二 是植 物 区系更 接近 于新疆 、 甘 肃 等 荒漠区, 因此配 置方 案 中安 排 了 白刺 、 黑 果枸 杞 、 中麻 黄 等地 中海 区 系成 分植 物 。人 烟 稀 少 的羌 塘 一 藏 西南 高原区, 没有 条件 也 没 有 必 要 布设 。其 余 类 型 区 以试 验性 质 , 安排 一些 高效 水土保 持 植物 探索 种植 。
安全 , 甚至影响到三峡工程 的长久运行 。该 区 域 的水土流失治理 工作存在 经 费投入 不足 、 预 防监 督 工作薄 弱、 监 测预报
长江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对策探讨
1 库区⾃然环境概况 三峡库区位于长江上游下段,包括宜昌、万县、涪陵、黔江4个地区所辖的5个市25个县,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区,⽔热资源丰富,⽴体⽓候明显,夏热冬暖。
本区地质构成复杂,主要由川东隆起褶皱带和川鄂湘黔褶皱带构成,属燕⼭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抬升区。
境内⼭峦重叠,沟壑纵横,⼭峰林⽴,河流深切,长江⾃西向东横贯其中。
海拔33.6~3005m.库区⽓候温和,⾬量丰沛,⼟地肥沃,年均温13~18.5℃,≥10℃积温3000~6080℃,年降⽔997~1347mm,且降⽔集中,4~10⽉份的⽉降⽔量在宜昌等地占全年降⽔量的85%,且多以暴⾬形式出现。
年均⽇降⽔量不⼩于50mm的暴⾬⽇数为2~3d,年均蒸发量为1300~1700mm. 据第2次⼟壤普查资料,库区⼟地总⾯积84102.4km2 ,耕地125.6万hm2 ,该区⼈⼝密度达220⼈/km2 ,⼟地被过度开发利⽤,尤其是坡降为57.6‰以上沿江经济带,⼈均占有耕地⾯积仅0.08hm2 ,其中旱地约占79.2%,不⼩于25°以上坡耕地约占24%.由于本区未受第四纪冰川侵袭,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据调查有2859种,且多属珍稀种属,天然植被受⼈为破坏较严重,⽣态环境恶化,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仅少数陡坡沟⾕中有少量存在。
在低⼭丘陵、沿江河⾕⼤量存在的是近⼏⼗年⼈⼯营造的以马尾松、柏⽊、杉⽊、栎类为主,中⼭以华⼭松、⽇本落叶松为主的⼈⼯群落。
该区经济林植被⼗分发达,以柑桔、脐橙、甜柚、油桐、乌桕、茶叶、杜仲、黄蘖、厚朴、板栗、猕猴桃、五倍⼦等为主要林特产品。
2 库区⽔⼟流失的现状及危害 我国是世界上⽔⼟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三峡库区⼜是我国⽔⼟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其⽔⼟流失⾯积5.1万km2,每年流失的泥沙总量达1.4亿t,占长江上游泥沙的26%,平均⼟壤侵蚀模数3000t/(km2 /a),中度和极强度侵蚀达43.5%,⽬前虽然不⽐西北黄⼟⾼原严重,但潜在的⽯质化威胁则⾮前者可⽐。
水库消落区的防治措施解读
水库消落区又称涨落带或者涨落区,是水库季节性水位涨落而使周边被淹没土地周期性地出露于水面的一段特殊区域。
形成水库消落区的原因有:季节性原因,主要是指季节性水位涨落使被淹没土地周期性出露于水面的区域。
此外还包括特殊气候造成的消落带(如干旱导致洞庭湖水位下降)。
其次为蓄水原因:在大型水库 (如三峡大坝) ,消落带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周期性蓄洪或者行洪所导致的水位升降所造成的。
消落带按坡度分为崖岸、陡坡岸、滩坡岸、台(阶) 岸。
崖岸一般是指坡度>75°的消落带;陡坡岸普通指坡度25°~75°的消落带;滩坡岸普通指坡度在15°~25°的消落带;台(阶) 岸普通指坡度< 15°的消落带。
消落区形成之前,生长在库区两岸的植被是一道天然的生态屏障,对来自库岸的污染特殊是农业面源污染起到一定的拦截和过滤功能,地表径流携带的氮、磷等相当一部份被植被消化吸收,防止进入库区水体。
而消落区形成后,这些功能将基本丧失,更多的污染物将进入水体,导致库区富营养化程度日益加重。
该地带两种生态系统的物种生命活动十分活跃,具有生物的多样性、人类活动的频繁性和生态脆弱性。
消落带分为:消落带是三峡水库蓄水后,按175-145-175m 水位方案运行时所形成的水位涨落区,正常水位以下30~15 m 消落带下部,正常水位以下15~5m 的消落带中部和正常水位以下5 m 以上的消落带上部,且这些边坡的坡度可分为45°以下和45°以上。
消落带的不同高度适宜的物种不同,主要是因为露出水面的时间差异。
消落带缓冲带则是影响和保护消落带生态功能的非淹没区,即175 m 高程以上约30 m 宽的带状范围。
消落区重点管理的梯度应在位于160 m至175m 高程的冲积平坝、阶地和河滩,重点保护对象包括管理的消落带和其30m 缓冲带。
管理水库消落带尽可能少用工程措施,以生物措施为主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