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练习卷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练习(一)有答案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Ⅰ卷一、选择题。
本卷共25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祖先崇拜从远古时代起就一直是中国宗教独有的重要特征,对一个人的姓十分重视与这一点有密切的联系。
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名字之后。
中国人的祖先崇拜()A.推动了宗教的产生B.强化了家庭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C.是宗法制的必然结果D.调和了贵族在爵位继承上的矛盾2.谢维扬在《周代家庭形态》中说:“(宗法制度)就是国家承认血缘团体的领袖对其成员有代替法律来实施的管理和处置权,承认这种血缘团体是国家行政及司法的基本单位。
”他认为,宗法制的根本目的是()A.强化国家管理B.提高族长权力C.均衡权力分配D.维护贵族特权3.中国古代社会有“出妇之道”:女儿出嫁后,娘家的户口、土地、生活用品一律清除;不能继承娘家财产;改姓氏;不在传统伦理的三族(父族、母族、妻族)中;若一个家族因罪连坐,嫁出去的姑娘也不必受牵连。
对以上现象理解最准确的是()A.古代社会重男轻女B.三纲五常束缚女性C.妇女家庭地位低下D.宗法观念根深蒂固4.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周,杀幽王骊山下。
周避犬戎难,东徙(迁徙)洛邑,(秦)襄公以兵送周平王。
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
岐、丰是周族祖先发源之地,周平王将之赐给秦襄公。
以上史实说明当时()A.随从作战是诸侯对周王应尽的义务B.商鞅变法后秦国迅速成为诸侯霸主C.周天子无力自保须依赖诸侯国保护D.秦襄公劳苦功高理应受封富饶之地5.商代的统治者在封赏贵族时,往往会冠以相应名号。
例如,血缘相近而辈分低者称为“子”;辈分高或年长者称为“公”、“伯”;负责边境地区警戒安全任务者称为“侯”、“卫”;在畿内主要负责垦殖者称为“男”、“甸(田)”。
这说明商代()A.宗法分封制已完善B.存在贵族爵位等级C.统治秩序尚未稳固D.神权色彩比较浓厚6.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题(含答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题一、单选题1.有学者认为:“封建制度的国家在维护社会稳定、避免内战和实现王朝持久繁荣方面远较专制制度逊色。
”这里的封建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皇帝制2.隋唐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完善,其“完善”的含义是①皇帝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②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③地方官吏由中央统一任命④实行三省六部制,中央各部门相互制约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3.据史书记载,汉高祖在位12年,丞相仅1人;惠帝在位7年,丞相3人;文帝在位23年,丞相5人。
唐太宗在位23年,宰相29人;武后掌政共21年,宰相78人;玄宗在位43年,宰相34人。
由此可见,宰相人数变化原因主要在于A.宰相的任期不断缩短B.世家大族垄断高官职衔C.科举提高官员的素质D.围绕分割相权调整官制4.曾有大臣这样描述自己:“昭代本无相名,吾侪止供票拟。
上委之圣裁,下委之六部。
”这位大臣是A.秦代的三公B.唐代的三省C.宋代的三司D.明代的内阁5.《包拯·致君》:“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
”包拯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A.没有法律就没有纪律 B.必须用法律教化民众C.严格执法是治国之本 D.必须用严刑酷法治国6.2012年7月18日,《深圳特区报》刊登《科举制之美》一文:“科举产生出了一大批……政治家、众多有杰出贡献的思想家……外交家等,通过科举而施展才华,都是中华民族的英才。
”这充分说明了A.科举制完全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B.科举制有利于选拔社会实用人才C.科举制彻底抛弃门第等级观念D.古代官吏主要来源于科举选官7.史学家吕思勉曾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作这样的评述:“《书经·洪范》载:‘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
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此以(一)君主(二)卿士(三)庶人(四)龟(五)筮,各占一权,而以其多少数定吉凶。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题含答案1.早期国家出现的突出标志是()①金属器具的使用②贫富分化的产生③文字的成熟④城的出现⑤礼制的初步形成A.①②④B.②④⑤C.①②③①⑤D.①④⑤【答案】C2.有关夏商政治说法正确的是①启继承禹的最高政治领袖的地位,“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②夏王朝为商汤所灭③数量可观的甲骨文资料反映了商朝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文化生活④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亍宗法制⑤商王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A.①②④B.②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答案】D(点拨:①家天下即王位世袭制;④宗法制的特点在于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3.近年来,福建和台湾两岸的中华儿女定期地进行祭拜“妈祖”的大型民间活动。
“妈祖”文化现象与宗法制有密切关系,在宗法制中,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A.家族等级关系B.政治隶属关系C.家族血缘关系D.既有家族血缘等级关系,又有政治隶属关系时【答案】D(点拨:在宗法制中,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双重的,既有家族血缘等级关系,又有政治隶属关系。
)4.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答案】D5.“皇帝”制度创立于秦朝,关于这项制度说法错误的是()A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个人的意志B“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成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定律C历代官僚体制虽有变化,但都以维护王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准则D“法令出一”意思是说,皇帝的决策往往要得到群臣的一致意见【答案】D(点拨:“法令出一”指的是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重帝一个人的意志。
)6.学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部分后,不难看出秦朝以后中央机构分工的突出特点是A.保证了贵族的特权垄断地位B.加强了封建中央集权统治C.儒家思想长期影响政治形态D.提高行政效率和加强皇权并重【答案】D(点拨:秦朝以后统治者以分权达到集权的目的,提高行政效率。
(word完整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同步测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同步测试1.满清崛起与白山黑水之际,实行军民合一的八旗制度,军国大事由八旗旗主及满族王公共同讨论君顶。
皇太极于天聪五年(1631年)方明超制度设立六部,天聪十年(1636年)仿明制度将文官改为内三院。
满清入关后,顺治帝将内三院改为内阁,设大学士,行驶原先明内阁的职责。
这一政治制度的演变()A. 提高了政府决策科学性B. 有利于君主专制C. 加速了满足的汉化进程D. 有利于社会稳定2.据《左传》记载:“……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正,郑公子忽为质于周。
”材料中这种周朝与郑国互换人质现象突出表明()A. 春秋诸侯国间政治持有的交往方式B. 国与国之间的交往缺乏互信C. 宗法湿度遭到严重破坏D. 君主专制遭到严重挑战3.清代科举考试规定,在殿试答卷时,文内遇有“皇帝”等字,须直接换一行顶格书写。
这在本质上反映出()A. 八股之风愈演愈盛B. 君主专制影响深刻C. 科举考试规范愈加严格D. 君主名号不再避讳4.中国古代皇帝制度建立后,围绕集权与分权,官僚体制不断调整和变化。
下列与“分宰相之权”相关联的是A. 汉刺史制B. 唐三省六部制C. 明内阁制D. 清军机处5.在商代早期的甲骨卜辞中,“帝”的卜辞较多,其含义往往指“天神”。
到商朝末期,“宗”类卜辞的增加,“帝”逐渐消失,“帝”成为先王的祭称。
这反映了()A. 宗教祭祀仪式简化B. 宗祛嫡庶关系确立C. 人的主体意识增强D. 天人合一理论成型6.“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上述材料叙述的制度主要是()A. 世官制B. 察举制C. 九品中正制D. 科举制7.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指出:“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材料中西周“‘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是()1/ 10A. 分封制B. 郡县制C. 宗法制D. 井田制8.下表为北宋名臣事迹材料一定程度反映出北宋()A. 重文轻武,文官待遇较高B. 政治相对保守,老成持重者受重视C. 理学兴起,重视内心反省D. 科举考试完善,所选人才各有所长9.唐代科举分为靠举和制举。
高中历史必修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高考真题练习题 含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高考真题练习题含答案1. 以下关于春秋时期的政治制度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实行诸侯分封制B. 采用宗法制度C. 实行君主专制D. 实行官员任免制答案:C2. 春秋时期的宗法制度是指()。
A. 奴隶制度B. 封建制度C. 贵族制度D. 家族制度答案:D3. 春秋时期的分封制度是指()。
A. 中央政权分封给各地方的封建贵族B. 中央政权分封给各地方的士族C. 各地方的封建贵族分封给各地方的士族D. 各地方的士族分封给各地方的封建贵族答案:A4. 我国古代的礼制,是指()。
A. 礼仪规范和礼仪习俗B. 礼仪习俗和礼仪舞蹈C. 礼仪规范和礼仪法律D. 礼仪法律和礼仪舞蹈答案:A5. 我国古代的礼制起源于()。
A. 商朝B. 周朝C. 秦朝D. 汉朝答案:B6. 春秋时期的国家政权形式是()。
A. 诸侯割据的封建制B. 中央集权的君主制C. 贵族统治的共和制D. 民主制答案:A7. 春秋时期的“三纲五常”是()。
A. 统治阶级的统治原则和伦理规范B. 统治阶级的统治原则和法律规范C. 统治阶级的统治原则和军事规范D. 统治阶级的统治原则和外交规范答案:A8. 春秋时期的“三纲五常”中的“三纲”是()。
A.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B. 父为子纲,夫为妇纲,君为臣纲C. 夫为妇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D. 君为臣纲,夫为妇纲,父为子纲答案:A9. 春秋时期的“三纲五常”中的“五常”是()。
A. 仁、义、礼、智、信B. 仁、义、礼、智、勇C. 忠、孝、礼、义、信D. 忠、孝、礼、义、仁答案:B10. 春秋时期的“三纲五常”是()。
A. 礼仪制度B. 道德规范C. 政治制度D. 经济制度答案:B11. 春秋时期的宗法制度是指()。
A. 家族制度B. 封建制度C. 贵族制度D. 奴隶制度答案:A12. 春秋时期的封建制度是指()。
A. 中央政权分封给各地方的封建贵族B. 中央政权分封给各地方的士族C. 各地方的封建贵族分封给各地方的士族D. 各地方的士族分封给各地方的封建贵族答案:A13. 春秋时期的政治制度以()为主要形式。
高二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
高二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1.在中国传统政治观念中,社会等级关系往往就是家庭内部关系的延伸,“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由父子推及君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由个人、家庭扩大到国家和社会。
这表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统治集团内部等级秩序分明B.政治权利依靠宗法制度维系C.政治制度与儒家伦理相结合D.个人价值与国家利益相统一【答案】C【解析】据材料提到,社会等级关系往往就是家庭内部关系的延伸⋯⋯由个人、家庭扩大到国家和社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父慈、子孝、兄良、弟悌等信息属于儒家伦理,这表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政治制度与儒家伦理相结合,故C正确。
统治集团内部等级秩序分明,没有突出儒家思想的作用,故A排除。
政治权利依靠宗法制度维系,错把宗法制度等同于儒家伦理,故B排除。
材料主旨也不在于个人价值与国家利益相统一,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特点2.【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户籍制度萌芽于商朝,据殷商墟卜辞中记载商朝已经有了征派民力共耕公田的籍田之制。
战国时期,商鞅将户籍制度发展为“什伍连坐”法。
两汉时期,口赋和算赋(人头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兵役与徭役则是国家要求每个丁男承担的重负,为此,两汉政权一直实行编户齐民制度。
编户齐民制度的形成与完善,使大量的人丁民户时时处在封建国家政权的直接控制之下?唐安史之乱后,土地兼并风行,政府的财政收入与徭役来源日枯竭,为了解决危机,唐政府改革征税制度,不以户籍及其登记内容而以土地和财产的多寡为征税依据。
明洪武年间,政府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土地清丈和地籍整理运动,编制鱼鳞图册,地籍与户籍彼此独立。
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使身丁税与户籍相分离。
从此,地籍便成为统治者征收赋税的主要依据,而户籍的作用则退居其次了。
清政府下令彻底废除人丁编审,户籍管理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必考专题0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精练)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精练)1.(2018年新课标Ⅰ卷2)2. 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需要联系所学知识弄清两个问题:1、唐代的藩镇和藩镇割据两个有联系且有区别的概念。
在唐代,藩镇最初是唐王朝为拱卫边疆而在北方边境建立的军事政治于一体的机关,最高行政长官是节度使,安史之乱后,唐王朝除边疆外于各地新设了众多藩镇,这些强藩镇除河朔三镇外,基本上都听命于唐中央。
唐未黄巢起义后,在全国才普遍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2、唐代中后期的财政问题。
唐王朝在平定“平定安史之乱”过程中及其后,财源主要仰丈于东南。
分析表2所给的材料,东南型的藩镇向朝廷上贡,中原型和边疆型的少上贡,这些藩镇数量多且在维系唐王朝的统治中发挥重要作用,不上贡且割据的主要是河朔三镇。
综观4个选项,最能反映材料旨的是D项。
2.西汉武帝以侍中、尚书等组成内朝执掌国家决策大权,后又任命外戚卫青为大司马大将军,不但掌管全国军事,还进入内朝,参与政治决策,位在三公之上。
武帝驾崩后,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身份正式作为内朝领袖执掌朝政。
从此,外戚担任大司马大将军,掌控内朝成为西汉惯例。
下列对这种制度理解正确是()A、霍光以后三公被剥夺了相权B、大司马大将军掌握决策权,西汉政府从文人政府转变为军人政府C、大将军卫青进入内朝后,皇权受到严重威胁D、西汉后期内朝逐渐成为外戚专政工具【答案】D【解析】霍光掌权位于三公之上,而非剥夺相权,故A项错误;外戚担任大将军不意味着军人执政,故B 项错误;卫青入内朝加强了皇权,故C项错误;外戚专权掌控内朝成为惯例,故D项正确。
答案:D3、钱穆在《中国传统政治》中说:“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I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试测试卷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I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卷一、选择题1.《礼记•大传》:“人道亲亲也。
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
”材料旨在说明()A.分封制的必要性B.宗法制的合理性C.立嫡制的合法性D.世袭制的重要性2.中国商周时期便有男子休妻“七出”之说,后又增加“三不去”对随意休妻进行限制,即“妻子无娘家可归、曾替家翁姑服丧三年、丈夫娶妻时贫贱但后来富贵”。
这些规定()A.保护了女性基本权益B.维护了宗法伦理秩序C.稳定了家庭婚姻关系D.体现了男女平等观念3.吕思勉指出古代中国封建有四次反动:第一次是项羽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制度;第二次是刘邦的封建;第三次是西晋封建司马氏宗室为诸侯王;第四次是朱元璋封他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
这种现象说明()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B.血缘政治的深远影响C.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D.分封制日益发展完善4.秦朝的《行书律》规定:急行文书包括皇帝诏书,必须立即传达,不能有片刻稽留。
汉朝对车马传递也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汉驿律令》;曹魏时期曾颁布《邮驿令》。
古代政府重视邮驿制度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全国经济交流 B.加强对地方有效控制C.推动交通网络完善 D.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5.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6.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
”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A.嫡长子继承制的特点B.嫡长子继承制是历史的继承C.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D.嫡长子继承制的优越性7.在秦朝朝议中,有发言权的不仅是三公九卿,没有具体行政职责的博士也可进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测试题-高三人民版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据《国语·周语》记载:周文王时曾与姒姓诸候国杞、缯联姻,周武王以太公望女为王后,并将长女太姬嫁给陈国。
它反映了周初()A.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B.诸候崛起冲击分封制度C.君臣通过联姻确立宗法关系D.政治与婚姻的紧密结合2.张荫麟的《中国史纲》叙述:“郑始祖为周厉王少子友,宣王时始封,在今陕西华县。
幽王之乱,郑友寄家于郐及东虢,因而夺占其地,别建新国。
”对此材料分析错误的是()A.受封的郑国国君是周王室的子弟B.郑国是拱卫王室的主要诸侯国C.郑国的版图在春秋时期发生变化 D.幽王时期分封制开始遭到破坏3.孝悌从孔子起一直被名儒大德列为做人做学问的根本,孝悌作为伦理规范广泛流传,主要源于古代中国()A.“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文化抱负 B.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宗法关系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观念 D.儒家“性本善”的伦理观念4.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
”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A.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结合以强化王权B.通过主要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C.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D.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5.周初,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分明,宴乐时天子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为二佾。
春秋时期,鲁国卿大夫季氏却“八佾舞于庭”,且“士无常君,国无定臣”。
这一变化根源在于( )A.礼乐文明崩坏 B.井田制度瓦解C.分封制度崩溃 D.铁器牛耕使用6.1978年,湖北随县一座战国时期大型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文物,特别是有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gui)经考证,墓主是曾国国君乙,故称“曾侯乙墓”。
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墓葬中,也发现过编钟或九鼎。
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检测试卷(一)(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高一必修1历史
专题检测试卷(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2019·枣庄三中学情调查)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
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B.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C.“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答案 C解析材料中的“民之父母”“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体现的是“家国同构”的“家天下”观念,故答案为C项。
宗族关系是家族关系,不会成为执政的基础,排除A项;官员考核的依据应该是官员的德行和政绩,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官民具有共同的政治诉求,排除D项。
2.周代金文“封建亲戚”中的“亲”字写作“”(字的左边是监狱,右边探望,有血缘关系的人才会探监慰问),“戚”字写作“”(字的左边和右边都是一种武器)。
这反映了周代( )A.受封诸侯的权利B.分封的对象C.受封诸侯的义务D.分封的目的答案 B解析根据材料“亲”“戚”的字义可知,“亲”是与周王室有血缘关系的人,即贵族;“戚”是握有武器掌控军事的人,即“功臣”,故材料反映的是周代分封制下分封的对象,B 项正确。
3.(2018·汾阳一中高一期中)《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
这一现象反映出( )A.分封制度被破坏B.新的社会制度已经确立C.等级制度被破坏D.贵族特权被废除答案 A解析分封制下,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森严等级。
三家分晋说明分封制被破坏,A项正确;B、D两项题干无从反映,也不符合史实;C项易误选,原因是对分封制的理解与基于题干表面的认识。
4.武王灭商后,封纣王儿子为诸侯,又封黄帝、神农、尧、舜、禹的后代为诸侯,让他们延续濒于灭绝的祖先祭祀。
这种“兴灭国继绝世”的政治行为备受古人推崇。
高二试题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一、选择题1.周公率师东征,使周王朝对东方广大地区的控制成为现实。
他的儿子伯禽由于父亲的功勋,被封于山东曲阜,建立鲁国。
“其分器之多,土地之广,人民之众,实非他国可比。
”这说明分封制A.受封者以王族成员为主B.有益于加强对地方统治C.任人唯亲阻碍阶层流动D.激化了封国之间的矛盾2.钱穆指出,中国传统政治“太注重职权分配之细密化”“太看重法制之凝固性与同一性”,以为“职分与法制,本就偏重在限制束缚人”。
这一论述说明,中国古代A.专制集权的政治特征凸显B.官僚制度的设计极为理性C.政务处理流程趋于程式化D.政治生活具有民主化色彩3.有学者指出,汉代地方豪强势力不断发展,但他们没有像罗马帝国灭亡后的欧洲那样推行封建制,而是由潜在的分裂势力转化为大一统体制的维护者。
下列能支撑该观点的是A.察举制度拓宽了仕途通道B.重农抑商维护了小农经济C.中外朝制调整了中枢权力D.边疆治理确保了国家安定4.从建安八年至二十三年,曹操连续五次下令求贤,指出不论身份贵贱、品德如何,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便可被选拔为官。
此举A.适应了战争和统一北方需要B.表达出“大义灭亲”的决心C.消除了门阀制度的不良风气D.深受“知行合一”思想影响5.北魏孝文帝改革租调制,规定:一夫一妇每年缴纳帛一匹、粟二石。
十五岁以上未结婚的男子四人,奴婢八人,耕牛二十头,也分别出一夫一妇的租调。
这一规定旨在A.促进人口增长B.减轻农民负担C.限制土地兼并D.打击豪强地主6.《旧唐书·玄宗纪》记载,禁九品以下“清资官置客舍邸店车坊”。
唐德宗时,“禁百官置邸贩鬻”,并令王公卿士、诸节度观察使于扬州置回易邸(交易买卖的邸店),并罢之。
这主要表明唐政府A.禁止官员与民争利B.提高官员工作效率C.重视扩大税收来源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7.下图是中国某一时期的地方机构设置示意图。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政治A.充分吸取了隋唐以来地方机构设置的教训B.有效改变先前武将擅权、藩镇割据的状况C.分化事权、相互监督,有效加强君主权力D.有效提高了北宋地方行政机构的行政效率8.宋朝的户籍有主、客户之分,主户或称税户,“税户者有常产之人也,客户则无产而侨寓者也”。
高中历史政治制度经典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历史政治制度经典练习题(含答案)1. 题目简述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
答案中国古代封建制度是一种社会政治制度,以皇帝为中心,以封建集团为基础,实行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土地所有制。
其核心是皇权至上,皇帝享有无上至高无法约束的权力,地方官员主要负责督察与管理。
2. 题目列举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等级。
答案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等级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皇帝、贵族、文武官员、军队、士绅、农民和奴隶等。
其中,皇帝和贵族地位最高,士绅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而农民和奴隶则处于社会等级的底层。
3. 题目古代中国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是什么?答案古代中国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是农业经济。
在封建制度下,土地被封建贵族和官僚阶级垄断,农民被迫耕种土地并向封建地主交纳租税。
农业经济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为封建制度提供了经济支撑。
4. 题目请简述封建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答案封建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封建制度限制了人民的个人自由和社会流动性,使社会等级固化,导致社会发展缓慢。
同时,封建制度加强了皇帝的统治权力,使中国的政治中心一直集中在皇权手中。
封建制度的存在也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平和不稳定,为后来的变革奠定了基础。
5. 题目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什么?答案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
在科举制度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进入官僚体系。
主要包括两个考试阶段:乡试和殿试。
考生在乡试中通过后,可以参加殿试,最终根据排名确定是否被录取为官员。
科举制度帮助维护了封建制度的稳定,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如贵族子弟的特权等。
参考资料注意:本文档中的题目和答案仅供参考,具体内容请根据教材等权威资料确认。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卷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5小题)1.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
这种“自治社会”形成的根源是()A.地方制度的不完善B.宗法制的深远影响C.小农经济的分散性D.中央集权的削弱2.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各诸侯国相继进行税制改革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封建的剥削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D.各诸侯国通过变法确立新的土地制度3.北宋时期,国家对私有土地的买卖几乎完全不加限制,仅要求买卖双方到当地官府履行一定的登记手续,以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不致流失。
这一政策()A.推动了农产品商品化B.有利于促进人口流动C.使国家财政收入增加D.使雇佣关系得以确立4.18世纪中后期的英国“选择了海洋”,中国却“选择了陆地”。
“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5.《明太祖实录》记载,“杭州郡商贾交易不论货物贵贱,一律金银定价”。
这一记载从实质上反映出明代杭州地区()A.商品经济发展导致了拜金主义风气滋生B.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了抑商政策C.商品经济发展催生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D.商品经济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6.唐代诗人张籍的《凉州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这首诗反映了()A.丝绸之路的兴盛B.古代玉石业的发达C.陶瓷之路的兴盛D.古代畜牧业的发达7.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
这反映了当时()A.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B.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C.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D.自然环境恶化影响农业生产8.古代民谚“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反映了()A.封建社会以农为本B.封建经济的特征是自给自足C.封建社会商业兴盛D.封建统治者重视商业和农业的发展9.据《欧阳文忠公全集》载,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役之,至不胜,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测试题试卷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内容:西周周武王将和分封于各地,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
诸侯在封国内享有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和。
2、主要诸侯国:周武王时____之子受封于燕(深入____最远的姬姓贵族),周公长子代表____受封于鲁(姬姓贵族封国中位据最___。
周成王时商朝旧贵族微子封于_____。
3、作用及影响:西周的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
周的文化形式也因此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
但后来出现了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4、特点:宗法制是实行按照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
5、内容:周天子以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
周天子为天下的。
封为诸侯的庶子对天子为,在本国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诸侯的庶子分封为,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与的关系。
这样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6、与结合(史实:早期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和商代的占卜制)。
7、以________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史实:商代的宗法制和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
8、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的高度集中(史实:商代的各个宗族都是________,西周的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但也是政治实体,诸侯以嫡长子继承享有世袭统治权)。
9、秦统一的过程:①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_____年,秦国先后攻灭韩、燕、魏、楚、,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
②公元前215年蒙恬率秦军北击,夺回河套地区,次年渡河攻占阴山地区等边境军事要地;③秦修于公元前214年平定,置郡实施军事、行政管理;④在“”开辟“五尺道”交通路线,部分地区任命官吏。
统一的影响:①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持续了数百年的割据混战局面。
②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形成。
(分别对应过程①和②)10、郡县制的建立: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
高中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试题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建立。
4、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内容)
首创皇帝制度
特征: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建立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丞相
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②行省制度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7、选官用官制度
察举制
朝代
汉武帝时
选官依据
孝廉
九品中正制
朝代
魏晋南北朝
选官依据
门第
科举制
背景
隋唐时期,随着世家大族的没落,依靠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下去。
过程
①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②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县的长官:县令或县长,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特点
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作用
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入了国家政治体制之中,加强中央集权。
5、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积极
1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
措施
1军事上:宋太祖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又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2行政上: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3政上:转运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影响
①积极:改变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复习 合格演练测评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训练(含解析)-人教版高中全
合格演练测评(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某某: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正确率:__________1.《史记》记载:“而师尚父(姜尚)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该材料直接反映的是()A.分封制B.宗法制C.礼乐制度D.郡国并行制答案:A2.周礼规定,天子的舞队用八佾(每佾8人),诸侯六佾,大夫四佾,士二佾。
这反映的是()A.郡县制B.君主制C.礼乐制D.禅让制解析:材料描述了天子、诸侯、大夫、士的舞队规格不同,反映了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西周的礼乐制度规定的,故选C项。
答案:C3.“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解析:西周时实行分封制,分封了齐国、楚国、鲁国等。
但是到秦始皇灭六国完成统一后,在全国X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分封制被彻底打破。
故选C项。
答案:C4.汉武帝时代,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区域,称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由此可见刺史是()A.行政官员B.监察官员C.军事官员D.财政官员答案:B5.有学者认为:“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
”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中,治理天下与君臣关系的处理,尤以相权的调整为要。
下列各项中属于相权调整的举措是()A.建立世官制B.增设“参知政事”C.强化“外朝”D.实行察举制答案:B6.“朕今用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十之一二也。
”“朕”当是()A.唐太宗B.宋太祖C.元世祖D.康熙帝答案:B7.“(雍正年间)这个原属临时的军事机构,在完成其历史使命后,本应裁撤,但因为这个机构有利于专制皇权,不但没有裁撤,反而权力不断扩大,以致成为最高权力中枢。
”这个机构是()A.尚书省B.中书省C.军机处D.枢密院答案:C8.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高二历史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练习卷
高二历史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练习卷(第一单元)一、选择题1.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体现了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关系 B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C体现了中央政府与地方的行政关系 D体现了官僚机构与人民的压迫关系2.汉初封国制和西周前期分封制的主要区别体现在( )A基础 B形式 C对像 D作用3.秦废除了分封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而西汉初又出现郡国并存的局面,这反映了( )A历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B事物发展的渐进性C封建主义还不够强大 D新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些曲折4.分封制在周初巩固了周朝统治,扩展了西周疆域;在后期却造成了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
造成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高 B生产关系的发展C诸侯地位的变化 D井田制的兴衰5.秦朝巩固国家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根本性的保障措施是( )A三公九卿制 B郡县制度 C监察制度 D统一货币6.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主要是为了监察( )①丞相②民众③诸侯王④地方高官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7.东汉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特点是( )A削弱地方豪强势力 B优待开国武将 C扩大尚书台权力 D规定皇权至高无上8.东汉末年与东汉初年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是( )A由封国、郡县并存演变为郡县制 B由州、郡、,县三级制演变为郡县两级制 C由郡县两级制演变为州、郡、县三级制 D由郡县制演变为州县制9.唐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
统治者这样做主要目的是( )A完善中央集权 B分散相权,加强皇权C减少决策失误 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10.“丞相”职位长期沿用主要是适应( )A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B发展农工商业生产的需要C加强民族交流和对外交往的需要D管理官吏,治理人民的需要11.明太祖废除丞相,主要是由于( ) 。
A管理官吏,治理人民的需要 B过去的丞相大多子庸无能,败坏风气 C发展农工商业生产的需要 D丞相的权力过于集中,经常威胁君权12.开创郡县制度和行省制度的朝代是( )A秦朝和唐朝 B秦朝和隋朝 C秦朝和元朝 D唐朝和元朝13.元朝时期,中央政府对辽阔的地域实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的措施是( ) A实行行省制度 B实行册封制度C实行三省六部制 C设置理藩院14.北宋派文臣做知州,设转运使、通判的实质是( )A削夺朝中大将的兵权 B防止“陈桥兵变”重演C加强了皇权 D防止了分裂割据15.北宋政府设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这一措施的根本目的是( )A遏制地方官吏贪污腐化 B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C确保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 D筹集用于议和的“岁币”16.以下关于明朝“废行省,设三司”的措施的评价正确的是( )A通过分散地方的权力来加强中央的权B是我国古代行政区划制度划时代的变革C有利于加强明朝边境地区的军事防御力量D政府各部门互相牵制,客观上减轻了对人民的压迫17.阅读下面的一幅历史地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历史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练习卷(第一单元)一、选择题1.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体现了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关系 B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C体现了中央政府与地方的行政关系 D体现了官僚机构与人民的压迫关系2.汉初封国制和西周前期分封制的主要区别体现在( )A基础 B形式 C对像 D作用3.秦废除了分封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而西汉初又出现郡国并存的局面,这反映了( )A历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B事物发展的渐进性C封建主义还不够强大 D新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些曲折4.分封制在周初巩固了周朝统治,扩展了西周疆域;在后期却造成了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
造成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高 B生产关系的发展C诸侯地位的变化 D井田制的兴衰5.秦朝巩固国家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根本性的保障措施是( )A三公九卿制 B郡县制度 C监察制度 D统一货币6.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主要是为了监察( )①丞相②民众③诸侯王④地方高官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7.东汉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特点是( )A削弱地方豪强势力 B优待开国武将 C扩大尚书台权力 D规定皇权至高无上8.东汉末年与东汉初年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是( )A由封国、郡县并存演变为郡县制 B由州、郡、,县三级制演变为郡县两级制 C由郡县两级制演变为州、郡、县三级制 D由郡县制演变为州县制9.唐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
统治者这样做主要目的是( )A完善中央集权 B分散相权,加强皇权C减少决策失误 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10.“丞相”职位长期沿用主要是适应( )C加强民族交流和对外交往的需要D管理官吏,治理人民的需要11.明太祖废除丞相,主要是由于( ) 。
A管理官吏,治理人民的需要 B过去的丞相大多子庸无能,败坏风气 C发展农工商业生产的需要 D丞相的权力过于集中,经常威胁君权12.开创郡县制度和行省制度的朝代是( )A秦朝和唐朝 B秦朝和隋朝 C秦朝和元朝 D唐朝和元朝13.元朝时期,中央政府对辽阔的地域实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的措施是( ) A实行行省制度 B实行册封制度C实行三省六部制 C设置理藩院14.北宋派文臣做知州,设转运使、通判的实质是( )A削夺朝中大将的兵权 B防止“陈桥兵变”重演C加强了皇权 D防止了分裂割据15.北宋政府设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这一措施的根本目的是( )A遏制地方官吏贪污腐化 B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C确保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 D筹集用于议和的“岁币”16.以下关于明朝“废行省,设三司”的措施的评价正确的是( )A通过分散地方的权力来加强中央的权B是我国古代行政区划制度划时代的变革C有利于加强明朝边境地区的军事防御力量D政府各部门互相牵制,客观上减轻了对人民的压迫17.阅读下面的一幅历史地图。
此图所反映的历史内容是( )C西周初年分封诸侯的情况D唐朝时在边境设置军镇的情况18.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由于( )A唐末以来地方势力过于强大B采纳了宰相赵普的建议C皇帝的绝对权威必须维护D国家面临周边少数民族的压力19.宋太祖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其核心是围绕( )A削弱中央大将和丞相的权力 B解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C解决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 D削弱地方军队的实力20.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始于( )A隋唐时期 B北宋时期 C元朝时期 D清朝时期清朝是我国专制主义制度达到顶峰的时期,请回答21~22题。
21.清朝前期,中央机构发生过多次重大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 )A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如坐朝仪B“率循祖制,咸复旧章”,废内阁,恢复内三院C选调翰林等官人南书房当值,“非崇班贵值,上所亲信者不得入”D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22.清朝军机大臣的基本职责是( )A决定军国大事 B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C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 D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23.对西周宗法制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分封制是宗法制度在政治制方面的体现B.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最大的特点C.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制度D.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24.以下关于赢政定“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B.表明赢政要效法古代有道明君C.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D.体现了专制主义倾向25.秦朝的郡县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制度,其依据主要在于()A.郡县长官必须对上一级负责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26.贾谊在《治安策》中建议:“欲天下之治,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A.削夺王国的封地B.夺取王侯的爵位C.推恩令D.继承西周分封制27.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白余年间,为发生类似的现象。
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
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A.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B.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C.降低将官地位,疏远将兵关系D.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28.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时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主要在于A.激化了阶级矛盾B.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C.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斗争激烈D. 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29.西周的分封制和西汉初年的王国分封制度A.都使疆域得到了拓展B.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C.都是为了巩固统治的需要D.都随着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瓦解30.能够提高办事效率的机构有( )A.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和北宋的枢密院B.明朝的内阁制和清朝的军机处C.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和清朝的军机处D.明朝的内阁制和北宋的枢密院二、非选择题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皇帝┌⒜⒜⒜⒜⒜⒜⒜╂⒜⒜⒜⒜⒜⒜┐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工刑兵礼户吏部部部部部部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卷128材料三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
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
《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四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后名军机处。
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蘑曝杂记》请回答:(1)材料—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起了什么作用?三省中门下省的职能是什么?(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材料二作者对此看法如何?(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4)材料四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国朝仍前明之制,以内阁为政府,大学士为宰执。
—叶凤毛《内阁小志·自序》材料二国初设内三院外,其军国政事,皆交议政诸王大臣,半皆贵胄世爵,不谙世务。
宪庙(指雍正帝)设立军机大臣,择阁臣及六部卿贰熟谙政体者,兼摄其事。
—《啸亭杂录·军机大臣》材料三乾隆五十六年十月二十四日谕;“国初以来,设立议政王大臣。
彼时因有议政处,是以特派王大臣承充办理。
自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之后,皆系军机大臣每日召对,承旨遵办,而满洲大学士、尚书向例俱兼虚衔,并无应办之事,殊属有名无实。
朕向来办事祗(恭敬)崇实政,所有议政空衔,著不必兼充,嗣后该部亦毋庸奏请。
” —《枢垣记略》卷—材料四军机处本内阁之分局。
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其军事付议政王大臣奏议。
康熙中,谕旨或命南书房翰林院撰拟。
是时南书房为最亲切之地。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俸直(官吏值勤)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后名军机处。
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蘑曝杂记》卷·材料五嘉庆四年正月初八日谕;“各部院文武/臣亦不得将所奏之事预先告知军机大臣。
即如各部院衙门奏章呈递后,朕可即行召见,面为商酌,各交该衙门办理,不关军机大臣之事也。
” —《枢垣记略》卷一请回答:(1)清初主要有哪些中央政治机构?最主要的决策机构是什么?(2)议政王大臣会议被撤消的原因是什么?(3)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帝为加强皇权所采取的措施。
33.《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唐朝、北宋、明朝统治者为防范相权过重的威胁,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其方式和结果如何?34.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带旅游团到北京故宫博物馆参观,走到下图处时你如何向游客进行解说?(图见教材P26《军机处外景》)要求:依据史实,写一篇不少于100字的解说词。
35.图片材料:图一秦始皇陵兵马俑中的兵俑图二秦始皇陵修建者墓地瓦志(摹本)图三秦始皇陵出土的刑具瓦志上刻有“平阳”、“赣榆”、“东武”等地名根据上面秦始皇陵相关图片,请回答:(1)据实测,图一的兵俑平均身高为1.85米,为什么要将兵俑塑得如此高大?这是否可以证明古人的平均身高比今人高?(2)中国传统建筑讲究坐北朝南,而图一的兵马俑坑却在秦始皇陵东侧,而且又面朝东方,这是为什么?(3)图二和图三为我们了解秦始皇陵营造者的情况提供了哪些有用信息高二历史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练习卷答案:一、选择题⒈B ⒉D ⒊D ⒋A ⒌B ⒍B ⒎C ⒏C ⒐B ⒑A 11.D ⒓C⒔A ⒕C ⒖B ⒗A ⒘B ⒙A ⒚C ⒛B 21.D 22.D 23.B 24.C25.D 26.C 27.B 28.D 29.A 30.C二、31.⑴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
门下省掌管国家政令的审批。
⑵措施: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从地方军队中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
作者看法:防止地方割据取得成功,但导致地方军事力量削弱,造成在外族进攻的失败。
⑶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元朝设置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元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实行行省制是为了对全国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统治。
⑷职能是迅速将笔录的皇帝旨意传达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
作用是使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反映了明清时戎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