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哈萨克族受教育程度研究
新时期哈萨克族语文教育现状分析
新时期哈萨克族语文教育现状分析作者:那尔古力•托合达尔汗来源:《高等教育》2016年第05期摘要:汉语作为我国的母语,是教学过程中的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
语文学科是实施母语教学的主要途径和载体,因此语文教学质量直接关系着学生的母语学习。
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都有着自身的语言系统,在新时期背景下,要想不断提高我国教育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就必须要在各民族之间普及语文教学,让少数民族能够熟练地掌握汉语、应用汉语。
哈萨克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当前哈萨克族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导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本篇文章主要针对新时期哈萨克族语文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从而不断提高哈萨克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为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哈萨克族;语文教育;教学方法汉语作为我国的母语,是人们相互沟通过和传达信息的基本语言工具。
在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少数民族汉语的推广和教学不仅仅是教育的本职工作,更是实现我国民族经济大繁荣,文化大融合的重要保障。
同时,对推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当前哈萨克族语文教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少数民族的教育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一、哈萨克族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尽管哈萨克族整体上的语文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这过程中仍旧有很多问题,大大限制了哈萨克族语文教学的发展和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
所以,清晰地认识到当前哈萨克族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二、师资力量薄弱,语文教学环境欠佳由于哈萨克族由于我国西部边陲地区,不管是经济、人文还是地理条件都相对落后。
这就导致了该地区的教育手段和教育理念落后。
一方面,在汉语教学中施教的教师不能够全面、正确地进行汉语教学,不能够引导学生正确地学习语文;另一方面,学生长期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使用自己的民族语言,整个学习氛围缺乏汉语的学习氛围,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限制了语文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哈萨克语在中 国的教材建设情况如何
哈萨克语在中国的教材建设情况如何哈萨克语作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之一,其教材建设对于传承和发展哈萨克族文化、促进民族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哈萨克语在中国的教材建设情况究竟如何呢?首先,我们要明确哈萨克语教材建设所取得的显著成就。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相关部门和教育工作者积极投入到哈萨克语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工作中。
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从小学到中学的哈萨克语教材体系。
这些教材在内容上涵盖了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拼写等方面。
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通过丰富多样的课文、练习和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提高哈萨克语水平。
在教材的编排上,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采用了生动有趣的插图、案例和故事,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不仅如此,教材还注重融入哈萨克族的文化元素。
通过介绍哈萨克族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等,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和传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
这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也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然而,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哈萨克语教材建设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教材的更新速度相对较慢。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语言的不断变化,现有的教材内容可能无法及时反映新的语言现象和实际应用需求。
这就需要教材编写者能够密切关注语言的发展动态,及时对教材进行修订和完善。
另一方面,教材的资源分布不够均衡。
在一些经济相对发达、教育资源丰富的地区,哈萨克语教材的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多,质量也较高。
但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教材的供应和质量可能无法得到充分保障。
这就导致了不同地区的学生在哈萨克语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差距。
此外,教材的适用性也有待提高。
由于不同地区的哈萨克族学生在语言环境、学习基础等方面存在差异,现有的教材可能无法完全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
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教材的针对性和个性化,为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加适合他们的教材。
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学业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学业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新疆地区不断加强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的投入,少数民族学生在教育领域的接受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但是,在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业问题依然较为严重,成绩相对较差,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言障碍新疆地区主要民族为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其语言和普通话有很大差异。
而在学校教育中,教育内容和教育环境主要以普通话为主。
由于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从小到大所受的教育环境、口语语气都与普通话不同,导致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语言障碍也成了学生的学业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文化隔阂新疆地区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异。
而在学校教育中,学生主要接受的是汉族文化教育,因而很难适应学校教育的内容和学习方式,形成文化隔阂。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因为缺乏对汉族文化的了解而感到无从下手,这也是学业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家庭干预许多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业问题源于家庭教育不当,或者父母缺乏整体管教意识。
在许多家庭中,父母往往缺乏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子女的学习情况,同时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也没有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教育,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主性和规律性。
一、加强语言能力的培养针对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障碍问题,学校应该采取鼓励学生多说汉语的措施,尽可能地让学生熟练掌握汉语,同时为学生提供语言教育课程,帮助学生快速提高汉语水平,同时加强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和发展,以达到多元文化的共存。
二、加强文化教育学校应该针对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隔阂问题,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学习和了解。
在课程内容方面,应该注意文化差异,提供适当的文化教育,以减少学生因文化差异产生的抵触情绪。
同时,学校要积极引进各民族代表性文化节目、表演等活动,为学生创造交流与了解的语境。
三、增强家庭教育意识学校应该为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提供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和支持。
哈萨克族与汉族在教育消费上的对比研究
种意见让认为 ,教育消费是指用于、文化程度等变量在相对应 问题 上进行
方差分析。
4 .结论
的开支 ,既包括政府消费 ,又包括 私人 消费 ,是社会总消费 的一个组 成部分 ;另 一 种意见认为教育消费时现代 社会 培养人才增进社会文 明 所必须的一种特殊 的消费活动 ,是 满足人们对成才需要 的消 费,它 能 增进劳动生产率和社会整体效益 。教育 消费就是家庭或消费者用于 上 述 教 育 方 面 的 支 出 ;第 三 种 意 见 认 为 ,教 育 消 费 应 属 于 文化 消 费 。 家庭高等教育 消费主要包括 三个方 面:一 是基本高 等教育 支出 , 指家庭应付的最起码 的供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支 出,即子女在 上大学 期
间 家 庭 一 般 必 须支 付 的 ,学 习 规 定 必 须 交 纳 的 各 种 费 用 ,如 学 杂 费 以
4 . 1 家庭教育消费侧重点有所不同 与汉族家庭培养子女学习英 语 、作 文、数学等方 面不同 ,哈萨克
族 家 庭 对 子 女在 课 外 教 育 方 面 更 加倾 向 于 对 汉 语 的 学 习 。高 校 哈 萨 克
哈 萨克族和汉族 家庭教 育消费因受教育的阶段 而有所不 同; 3 . 对每个子女的消费投 资额受家庭中子女数量的影响;4 .家庭收入 水平高、父母受 教 育程度 高以及年纪轻的父母倾 向于在子女身上 。
关 键 词 :哈 萨克 族
1 .国 内研 究 现 状
汉族
教育消费
对 比研 究
烈 ,劳动者为了在劳动力市场上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 ,从而获得 较好 的工作及报酬 ,无不尽力争取较高的学历。虽然学习高并不等于好 的 工作 ,但是高学历在劳动力市场的优势确实是显而易见 的。高考招 生 的 日益增多 ,考研 热的不断升级 ,公 众对高学历的渴求 ,为教育 消费 的发展提供了 良好的契机 。于是便有 了 “ 知识 改变命 运,学 习成 就未 来” 。但是从更深一层考虑 ,对教育消费关注 的原 因远远 不仅 限于此。 随着 2 0世纪后期知识经 济的初见 端倪 ,知识对 经济与人 的全面 发展 的 重要 性 被 提 到 了 前所 未 有 的 高 度 。 终 身 教 育 观 念 已经 被 人 们 普 遍 认 识并接受 ,要获取知识 ,就离不开而且必须依靠教 育。此 外,改革开
二十世纪以来新疆哈萨克族高等教育发展概览
没有 哈 萨克 族 , 有汉 、 、 、 只 回 满 维吾 尔 、 锡伯 五个 民
族 的 学 生 【叶 。 种 情 况 一 直 延 续 剑 】3 l 这 J “ 9 5年 新 疆 学 院 的成立 。13 9 5年 俄 文 法 政 学 院 改 名 为 新 疆 学 院 , 曾 录 取 部 分 维 吾 尔 、 萨 克 族 学 生 【1) 哈 2: 。所 以说 , 12 ( 6 哈
思 。
关 键 词 : 0世 纪 以 来 ; 疆 ; 萨 克 族 ; 等 教 育 ; 展 ; 览 2 新 哈 高 发 概
中图分 类号 :7 G5
文献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O 9 17 (O 0 0 一 o 3一 O 1 0— 0 6 2 1 )3 0 4 3
我 国 的 哈 萨 克 族 主 要 分 布 在 祖 国 的 西 部 边 疆 — — 新 疆 , 此 外 还 有 极 少 部 分 居 住 在 甘 肃 和 青 海 。 20 据 0 0年 全 国第 五 次 人 口普 查 数 据 表 明 . 疆 新 哈 萨 克 族 人 口有 17万 , 要 分 布 在 北 疆 伊 犁 哈 萨 2 主 克 自治 州 , 占全 疆 哈 萨 克 族 总 人 口 的 9 . 。 其 人 62 就 % 口 总 量 来 说 ,它 在 新 疆 的 人 口 总 数 居 于 第 三 位 , 仅 次 于 维 吾 尔 族 和 汉 族 , 受 过 高 等 教 育 的 总 人 数 为 4 0 8人 , 58 占全 部 哈 萨 克 族 人 口 的 3 % . 低 于 全 . 远 6 区平 均 人 口所 受 的 高 等 教 育 率 ( . ) 也 低 于 人 口 51 , % 数 量 较 少 的 满 族 ( 7 )俄 罗 斯 族 ( 4 )塔 塔 尔 族 1% , 1% , (25 ) 锡 伯 族 (2 ) 乌 孜 别 克 族 ( .% ) 达 斡 1.% , 1% , 9 4 ,
博乐市第五中学哈萨克族学生双语学习现状研究
博乐市第五中学哈萨克族学生双语学习现状研究自双语教育在新疆地区推行以来,取得了相当卓著的效益。
本文以博乐市第五中学为研究对象,对哈萨克族学生的双语学习现状中教材、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师资进行了分析。
标签:哈萨克族双语教育;双语学习能力与语言使用;双语教学模式;双语师资建设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普遍推行双语教学的政策,是适应时代潮流的必然趋势。
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发展关系到我国的民族发展与教育改革,是推进我国民族平等的重要体现。
博乐市第五中学作为博乐市一所兼容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的哈萨克语言及双语学校,建立于1981年,是一所十二年一贯制的哈萨克族语言及双语教学的寄宿制学校。
现有在校生1051名,教学班27个,教职工153人,其中专任教师137名,双语教师46名,双语学生600名。
目前博乐市第五中学的双语教学已开展到八年级。
笔者于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对博乐市第五中学一至八年级的双语班进行了调研,并用了听课观察,半结构化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博乐市第五中学师生进行调研,就该校46名双语教师随机发放问卷30份,收回有效问卷28份;针对双语学生发放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49份;女生共计78名,占52.35%,男生共计71名,占47.65%。
一、双语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双语教育的基础级与实践级之间的环节,它是教学论范畴中的教学模式(Model of Teaching)在双语教学中的演变。
[ 王鉴,李艳红;汉藏双语教学模式研究:西北师大学报,1995.5]学校实行的双语教学模式为双语教学的关键,按照自治区教育厅的重新调整将2007年制定的三种教育模式(即模式一,模式二,模式三)[ 模式一:少数民族学生小学阶段以母语为启蒙教育,加授汉语,小学高年级采用汉语授课模式模式二:部分课程采用双语教学模式,少数民族学生的部分课程(数学,物理,生物,化学及英语等)用汉语授课,部分课程(语文,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等)用本民族语言授课。
新疆哈萨克族现代教育发展
05 新疆哈萨克族现 代教育发展策略 与建议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增加教育投入
提高*哈萨克族地区的教育投入 ,确保教育经费充足,满足教 学设施、设备和图书等资源的
需求。
合理分配资源
优化教育资源分配,根据各地 区的需求和条件,合理配置教 师、设施和课程等资源,促进
教育公平。
提高教育普及率
采取措施,提高哈萨克族地区 的教育普及率,特别是针对贫 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确保更多
04 新疆哈萨克族现 代教育发展问题 与挑战
教育资源不均衡
城市与农村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城市的教育资源丰富,包括优秀的师资力量、先进的教学设备和良好的教学环境 ,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导致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与城市存在较大差 距。
不同地区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地域辽阔,不同地区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也存在不均衡现象,一些偏远地区的学 校和教师队伍相对薄弱,缺乏必要的教学设备和资料。
教育全球化与国际化
总结词
*哈萨克族现代教育正逐步走向全球化和国际化,通过 与国际接轨和交流合作,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和影响 力。
详细描述
哈萨克族地区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优 秀的教育资源和理念,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和国际化 程度。例如,与国外高校和教育机构开展合作办学、 互派教师和学生交流等活动。这些合作项目不仅为哈
06 新疆哈萨克族现 代教育发展前景 与展望
教育普及化与均等化
要点一
总结词
在*哈萨克族地区,教育的普及化和均等化是推动教育 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提高教育设施、师资力量、教育 机会等方面的普及程度,以及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 间的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和均等化。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新疆哈萨克族现代教育发展研究
新疆哈萨克族现代教育发展研究新疆哈萨克族现代教育发展研究近年来,新疆哈萨克族教育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新疆哈萨克族现代教育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现状分析1. 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新疆哈萨克族地区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正在不断完善。
政府投资大量资金用于学校建设、教育设施改善和教职工培训等方面,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好的硬件条件。
2. 教育资源优化配置随着新疆哈萨克族现代教育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优质教育资源被配置到哈萨克族地区。
优秀的教师队伍和先进的教育理念正逐渐渗透进哈萨克族教育中,推动着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3. 拓宽教育渠道新疆哈萨克族的学校不仅通过传统的面授教育方式来传授知识,还通过互联网教育、远程教育等方式拓宽教育渠道,使得学生能够更便捷地获取知识和学习资源。
二、问题分析1. 教育质量不均衡尽管哈萨克族地区的教育质量有了一定的提升,但与其他地区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这主要是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分配、教师队伍的结构不合理、学校管理水平不高等因素所致。
2. 教育理念的传承哈萨克族传统的教育理念在现代教育中有时难以得到充分的传承和发扬。
由于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改变,传统的哈萨克族文化元素和价值观有时会被忽视,这对于哈萨克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一定的挑战。
3. 教育资源的匮乏尽管教育资源配置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资源不足的问题。
一些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学校仍然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备简陋等问题,导致教育条件相对落后。
三、解决方案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提升哈萨克族地区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水平,能够有效缓解教育质量不均衡的问题。
政府可以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教育机会,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到哈萨克族地区工作,并加大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
2. 引入本土文化教育新疆哈萨克族现代教育应该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融合,有针对性地引入本土文化教育,加强对哈萨克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培养学生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新疆哈萨克族教育代际流动研究
新疆哈萨克族教育代际流动研究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教育代际流动问题备受关注。
新疆哈萨克族作为新疆地区的主要民族之一,其教育代际流动情况也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
本文将通过社会学的角度,对新疆哈萨克族教育代际流动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原因、影响和对策。
一、新疆哈萨克族的教育代际流动现状1. 教育资源不均衡分布新疆地域广阔,哈萨克族聚居地分布较为分散。
由于地理因素和历史原因,一些偏远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导致哈萨克族群体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代际流动受限。
2. 教育观念的转变随着时代的进步,哈萨克族群体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转变。
以前重视实际技能培养的观念逐渐被重视学术知识的观念所取代。
父辈们常常认为农村劳动和技术技能可以维持生计,不愿意给孩子提供高等教育机会。
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注重教育,希望通过教育来提高家庭的社会地位。
3. 就业机会的改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哈萨克族的就业机会也发生了变化。
过去主要依靠农村劳动和传统手工业为生的哈萨克族,现在逐渐从事城市工作和服务行业。
新的就业机会需要更高的教育水平和技能,因此,哈萨克族的家长更支持孩子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
二、教育代际流动的原因分析1.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由于新疆地域广阔,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导致了教育代际流动。
一些偏远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孩子们难以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这使得哈萨克族的家长不得不将孩子送到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从而实现教育代际流动。
2. 社会转型对教育的需求变化社会转型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传统的农村劳动和手工业不再是唯一的就业选择。
哈萨克族的年轻一代需要更高的教育水平和技能来适应新的就业机会。
这促使他们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实现教育代际流动。
3. 教育观念的转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哈萨克族的教育观念也发生了改变。
越来越多的家庭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开始注重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他们愿意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包括将孩子送到城市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以实现教育代际流动。
我国跨境民族教育研究以新疆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为例
在近代的教育运动中,哈萨克族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政府加大 了对民族教育的投入,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设立民族学校、提供奖学金 等措施。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哈萨克族家庭也越来越重视教育,尤其 是对于子女的教育投入。
现在的教育政策也更加注重多元化和个性化。政府推行多元文化教育政策,提 倡各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哈萨克族的传统音乐、舞蹈、手 工艺等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传承。这些政策对于促进哈萨克族教育的多元化 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总之,德宏州作为跨境民族地区之一,其中学生国家认同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加强国家意识教育、深化民族团结教育等具体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改善 德宏州中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团结精神,为 国家的繁荣稳定和民族团结进步做出贡献。
谢谢观看
标题:跨境民族地区中学生国家 认同教育研究:以德宏州为例
德宏州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南部,与缅甸接壤,是典型的跨境民族地区。这里世 居着多个少数民族,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背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 深入,德宏州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与此国家认同教育也 面临着新的挑战。
在跨境民族地区,中学生国家认同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的 国家意识,增强民族团结,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然而,当前跨境民族地区中 学生国家认同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如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式陈旧、教育资源 不足等。为应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中学生国家认同教育。
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教育现状
目前,阿勒泰地区的哈萨克族教育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政府对哈萨克族教育 给予了大力支持,包括设立民族学校、提供奖学金等措施。此外,随着社会经 济的发展,哈萨克族家庭也越来越重视教育,尤其是对于子女的教育投入。但 是,由于历史、地理等多方面的原因,阿勒泰地区的哈萨克族教育还存在一些 问题。
哈萨克语在中 国的教材建设情况如何
哈萨克语在中国的教材建设情况如何哈萨克语是哈萨克族所使用的语言,在中国,对于哈萨克语的教育和教材建设一直备受关注。
在我国,哈萨克语教材建设工作经历了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早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哈萨克语教材的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少,内容和形式也较为单一。
然而,随着国家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以及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哈萨克语教材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在教材的编写方面,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投入到这项工作中。
他们充分考虑到哈萨克族学生的语言学习特点和需求,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精心编写教材。
教材的内容涵盖了语言基础知识,如词汇、语法、发音等,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各个方面。
在教材的内容选材上,注重贴近哈萨克族的生活实际和文化传统。
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民间故事、风俗习惯等元素,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深入了解本民族的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同时,也积极引入现代社会的知识和信息,使学生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为了提高教材的质量和适用性,编写团队还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和征求意见。
他们深入学校,与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和需求,以便对教材进行不断的修订和完善。
此外,还借鉴了国内外先进的语言教材编写经验,吸收有益的元素,使哈萨克语教材更加科学、合理、实用。
在教材的形式上,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除了传统的纸质教材外,还出现了电子教材、多媒体教材等。
这些新型教材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为学生创造了更加生动、直观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教材的出版方面,国家和地方相关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
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出台优惠政策等措施,鼓励出版社积极参与哈萨克语教材的出版工作。
同时,加强对教材出版质量的监管,确保教材的内容准确、规范、优质。
然而,在哈萨克语教材建设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哈萨克语在中 国的学习人群有何特点
哈萨克语在中国的学习人群有何特点哈萨克语是哈萨克族所使用的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
在中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学习哈萨克语的人群呈现出一些显著的特点。
从地域分布来看,学习哈萨克语的人群主要集中在新疆等哈萨克族聚居的地区。
这些地区有着浓厚的哈萨克族文化氛围和语言环境,为学习哈萨克语提供了天然的便利条件。
在这些地区,不仅哈萨克族同胞积极学习和传承本民族语言,其他民族的居民也因为工作、生活和文化交流的需要而加入到哈萨克语的学习行列。
就学习动机而言,学习人群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首先,对于哈萨克族同胞来说,学习本民族语言是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也是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的需要。
他们希望通过深入学习哈萨克语,更好地了解本民族的历史、传统和习俗,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其次,部分其他民族的学习者出于工作需求而学习哈萨克语。
在新疆的一些地区,特别是在政府部门、公共服务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中,掌握哈萨克语能够更好地与哈萨克族群众进行沟通和交流,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比如,一些从事基层工作的干部,为了能够更有效地开展群众工作,积极学习哈萨克语,以便更好地倾听民意、解决问题。
再者,学术研究也是促使一部分人学习哈萨克语的重要原因。
在语言学、历史学、民族学等领域,哈萨克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学者们通过学习哈萨克语,深入研究哈萨克族的语言结构、演变规律以及与其他语言的关系,为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从年龄层次来看,学习哈萨克语的人群涵盖了各个年龄段。
在学校教育中,哈萨克族学生从小就开始接受哈萨克语的教育,为他们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同时,一些非哈萨克族的学生也会在学校的选修课程或兴趣小组中接触和学习哈萨克语。
在成年人群体中,既有年轻人为了拓展职业发展渠道而学习,也有中老年人出于对哈萨克族文化的热爱和兴趣而自发学习。
在学习方式上,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传统的课堂教学仍然是主要的学习途径之一,学校和各类培训机构为学习者提供了系统的课程和专业的教师指导。
哈萨克语在中 国的教学质量如何
哈萨克语在中国的教学质量如何哈萨克语是哈萨克族所使用的语言,在中国,对于哈萨克语的教学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哈萨克语在中国的教学质量究竟如何呢?首先,从教学资源的角度来看,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在教材方面,有了更多经过精心编写、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特点的哈萨克语教材。
这些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语言的各个方面,包括词汇、语法、阅读、写作和听力等。
不仅如此,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资源也日益丰富,例如在线课程、教学视频和音频资料等,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途径。
在师资力量方面,越来越多具备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的教师投身于哈萨克语教学工作。
他们不仅拥有扎实的语言功底,还掌握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许多教师还会定期参加培训和进修,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也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今的哈萨克语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而是更加注重互动和实践。
课堂上,教师会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语言游戏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同时,情景教学法也被广泛应用,通过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哈萨克语。
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对于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目前,哈萨克语教学不仅注重语言基础知识的传授,还增加了文化课程的比重。
学生通过学习哈萨克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从而提高语言学习的效果。
此外,针对不同年龄段和学习需求的学生,设置了分层教学和个性化课程,满足了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然而,在看到进步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一些地区,教学设施还相对落后,影响了教学效果。
例如,部分学校缺乏现代化的语音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学设备,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听说训练。
另外,由于哈萨克语的使用范围相对较窄,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语言的机会相对较少。
这就导致一些学生虽然在课堂上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但在实际交流中仍感到力不从心。
哈萨克语在中 国的社会地位如何
哈萨克语在中国的社会地位如何在中国这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大家庭中,哈萨克语作为哈萨克族的语言,具有独特且重要的社会地位。
哈萨克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等地区。
哈萨克语作为他们日常交流、传承文化、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工具,承载着哈萨克族丰富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
从法律层面来看,中国宪法明确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这一法律保障为哈萨克语的使用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教育领域,哈萨克语教育得到了重视和支持。
许多地区开设了哈萨克语教学的学校,从幼儿园到中小学,再到高等院校,都有相应的哈萨克语课程设置。
这不仅有助于哈萨克族青少年掌握本民族的语言,传承民族文化,也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
在文化传承方面,哈萨克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哈萨克族有着悠久而灿烂的文化,包括诗歌、音乐、舞蹈、民间故事等。
这些文化瑰宝大多是通过哈萨克语传承下来的。
例如,哈萨克族的史诗《阿勒帕米斯》《阔布兰德》等,都是用哈萨克语传唱至今。
通过哈萨克语,哈萨克族的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丰富了中国多元文化的内涵。
在社会交往中,哈萨克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哈萨克族聚居的地区,哈萨克语是人们日常交流的主要语言。
在商业活动、政务服务、医疗卫生等领域,也会提供哈萨克语的服务,以满足哈萨克族群众的需求。
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哈萨克语在互联网和新媒体上也有了更多的应用。
哈萨克语的网站、社交媒体账号等不断涌现,为哈萨克族群众获取信息、交流思想提供了便利。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哈萨克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的推进,汉语作为通用语言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一些哈萨克族年轻人在汉语环境中成长,对哈萨克语的掌握程度可能不如前辈。
此外,现代科技和文化的冲击也对哈萨克语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提升哈萨克语的社会地位,保障其传承和发展,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加大对哈萨克语教育的投入,培养更多的哈萨克语教师,提高教学质量;鼓励文化工作者用哈萨克语创作更多优秀的文化作品,丰富哈萨克语的文化内涵;加强哈萨克语在媒体和互联网上的应用,提高其传播力和影响力。
哈萨克族中小学双语教学实施现状调查研究
Jun l f ge o高pn授学E uai ( hl oh n 0i cecs ora o hrC  ̄ sodne d哲学社P is版) dS e l i e) Hi e 等函ec ct n会科学 ya 报( o o p aS n
V 12 o7 0.5N .
Jl 0 0 uy2 1
●调 查 与分 析 ●
哈 萨克 族 中小学 双语 教 学实 施 现状 调 查研 究
郑威蔟 郭换平 刘 向权
( 石河子大学 政法学院 , 新疆 石河子 82 0 ) 3 00 摘 要 : 本文 以新疆 紫泥泉 中学为调研点 , 对哈萨克族 中小学双语教 学的模 式、 双语教学教材 的使用和
语教学的主要地 区。而在新疆实施双语教学 , 对新疆 少数
斯河西岸 的沙湾 县境 内。19 , 95年 紫泥 泉种羊场 总人 口
6 3 , 15 18人 与 9 3年相 比, 长 了 2 . 。人 口来源 主要 增 19倍 有 外场调入 、 就地雇 工 、 内地迁 入 以及 自然增长 。紫泥泉
课程设置、 双语教学的 师资及培训状况 、 双语教 学的实施效果、 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双语教学 的影响等几个方面 进行 了调查 。 关键词 : 哈萨克族 ; 中小 学; 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 G 3 6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 -17 2 1 )70 2 - 0 72 8 (0 0 0 -0 40 5
2 ・ 4
・
第2 5卷第 7期 2l 0O年 7月
国外最早的双语教学产生于 2 世纪初 。二次 世界 大 O 战后 , 许多国家纷纷独立 , 成为主权国家 , 民族语 言或母 其
语与原殖 民地官方语言发生冲突 , 掌握 和使用 多种语 言变 得越来越重要 , 在教育 中 出现 了双语 言教 育形式 , 双语 教 学逐渐成为一 个世 界关 注 的教育 问题 。1 2 9 9年 , 国际教
最新-哈萨克族儿童家庭教育特征及启示 精品
哈萨克族儿童家庭教育特征及启示摘要哈萨克族家庭教育对推动哈萨克民族的繁荣与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哈萨克族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哈萨克族民族教育的发展,促进新疆各民族共同进步和繁荣。
本文通过对新疆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儿童家庭的实地观察以及深度访谈,呈现和总结了哈萨克族儿童家庭教育的总体特征,并对哈萨克族儿童家庭教育对现代儿童家庭教育的启示,哈萨克族家庭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以及哈萨克族传统文化如何与现代文化更好地融合等问题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哈萨克族;家庭教育;民族文化传承一、引言哈萨克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也是我国人口在百万以上的少数民族之一,现主要分布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地区、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等地。
哈萨克族是新疆游牧民族的主体,由于牧业生产的常年流动,牧民随着季节牧业点的变更而举家迁移,采用流动转场或游牧方式进行生产,这种传统的民族文化和迁移的生产方式,对新疆农牧区牧民流动子女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西部大开发的时代背景下,哈萨克族家庭教育呈现出了哪些独有的特点,他们的家庭教育是如何应对民族文化传承与现代文化冲击的,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对新疆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居民家庭进行了实地走访和调查。
新疆阿勒泰地区是多民族聚居区,共有25个民族居住在这里,总人口19万人,其中哈萨克族占总人口的3868%。
通过调查发现阿勒泰地区的哈萨克族家庭根据居住地的不同,大致上可以分居点,但仍乐于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开春后赶着牲畜上阿勒泰山放牧,秋末才返回到定居点过冬。
牧民的孩子五岁之前都跟随着父母、祖父母过着传统的、悠然自得的慢节奏的生活。
二是农业区哈萨克族家庭。
他们有土地、有小型农机具、摩托车、有住房、电灯、手机、收音机、电视机等,与城镇居民生活相似。
他们与牧民一样不舍得把幼儿送到幼儿园,基本都是在家庭中接受学前教育。
孩子够入学年龄,他们才把孩子送去求学。
哈萨克民族教育的特点
哈萨克民族教育的特点哈萨克族是我国新疆民族中从事游牧时间最长的民族之一,是一个“逐水草,事游牧,冬夏别居无常处”的以游牧生产为主的民族。
“逐水草而居”是哈萨克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因其主要人口从事牧业生产,故人们习惯上将其称之为“马背上的民族”。
特殊的生活方式形成了他们特殊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
在对本校哈萨克族高中学生问卷调查中我们了解到, 哈萨克族特别重视道德教育,相对汉族等其他民族,哈萨克族孩子来自家庭的升学压力要小得多,父母对他们的要求更多的是热情、诚实、正直、助人为乐等方面的品德教育。
不像汉族家长把学习好作为衡量孩子的主要依据。
在对哈萨克族高中生的调查中,“对你品德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依次为“父母的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影响”、“同学的影响”等,由于哈萨克族游牧民族的性质,形成了丈夫长期外出放牧、妻子在家照看孩子和料理家务的传统,妻子更多承担孩子教育责任。
在家庭教育中,哈萨克族格言、谚语等发挥着有效的作用。
,如教育爱国的, “祖国是金子般的摇篮”。
倡导从小立志的,如“最无价值的人是无志者”等等。
哈萨克的本意是“勇敢的自由人”,传统的哈萨克族人过着半游牧半定居的生活方式,学生中有不少是从牧区来的,他们特有的家庭氛围造就了哈萨克族人从小就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崇尚自由的性格特点,他们过着相对自由的生活,时间观念不强,这点在学生中表现比较突出,经常迟到,甚至有一些旷课现象。
因为新疆地处祖国的北方,冬季寒冷而漫长,哈萨克人在冬天喜欢喝酒驱寒,在酒精的刺激下形成了他们好斗的性格,从而引发许多家庭暴力事件。
哈萨克族由于受传统生活习惯和游牧生活方式等条件的限制,普遍文化水平不高,特别是我校有大部分哈萨克族学生都来自农牧区,爸爸常年在外放牧,和外界联系很少,和人交流学习的机会也很少,文化素质很低。
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他们经常采用最简单粗暴的方法,不问青红皂白把孩子暴打一顿。
认为“棍棒之下出孝子”,觉得把孩子暴打一顿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新时期哈萨克族教育现状分析——以则克台镇哈萨克族为例
作者: 郭益海[1] 木拉提·黑尼亚提[2]
作者机构: [1]中共新疆区委党校民族理论教研部 [2]新疆社科院寅教所,新疆乌鲁木齐
830002
出版物刊名: 实事求是
页码: 56-59页
主题词: 新时期 哈萨克族 教育 现状分析
摘要:少数民族教育是我国民族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因素,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发展滞后。
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少数民族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
本文以新疆新源县则克台镇哈萨克族为例,结合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等田野调查手段,从受教育程度、教育投资以及学生入学率、辍学率、巩固率等方面着手,尝试对该地区哈萨克族教育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概括分析。
研究这些变迁,对认识和促进少数民族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哈萨克民歌在伊犁州学校音乐教育中的现状调查与分析的开题报告
哈萨克民歌在伊犁州学校音乐教育中的现状调查与分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哈萨克民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哈萨克族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哈萨克族生活在我国的北疆地区,其中伊犁州是哈萨克族聚居最多的地区之一。
因此,在伊犁州的学校音乐教育中,哈萨克民歌应该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内容。
本文旨在通过调查分析哈萨克民歌在伊犁州学校音乐教育中的现状,探究哈萨克民歌教育的实施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为加强哈萨克文化的传承和推广提供参考意见。
二、选题的研究方法和步骤本研究选用问卷调查法和文献分析法,通过对伊犁州学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哈萨克民歌传统和特点、学生和教师的态度和需求等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来全面地了解哈萨克民歌在伊犁州学校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和问题。
研究步骤包括:1.调查问卷的编制:根据研究目的,编制适当的调查问卷,包括开放性和封闭性问题。
2.样本的确定:采用方便抽样的方式,选取伊犁州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和老师作为调查对象,确保样本的代表性。
3.调查的实施:通过邮件、网上问卷等方式,向调查对象发放问卷,并在一定时间内收回。
4.统计分析问卷数据: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文本分析,分析哈萨克民歌在伊犁州学校音乐教育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5.编写调查报告:根据研究结果,编写出完整的研究报告,阐述哈萨克民歌在伊犁州学校音乐教育中的现状、问题和提出改进建议。
三、预期的研究结论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预期得到以下结论:1.哈萨克民歌在伊犁州学校音乐教育中的地位比较低,受到重视程度不够。
2.存在着教材和教师队伍不能满足需求的问题。
3.大多数学生和教师对哈萨克民歌教育存在需求和认同,但对于具体实施方式存在差异。
四、可能的研究不足和改进方向本研究的不足和改进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样本调查不够充分,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
2.文献调研范围不够广泛,对哈萨克民歌相关文化资料的了解不足。
3.调查问卷可能存在一定问题,对于某些问题的调查可能不够准确或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