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理论综合指导:精神分析学派的概述

合集下载

医学专题精神分析理论

医学专题精神分析理论
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 形成。(遵循道德原则 )
第九页,共二十二页。
❖ 性本能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活动的能量来源于本能,本能是 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
人类最基本的本能有两类:
生的本能:生的本能包括性欲本能与个体生存本能,其目 的是保持种族的繁衍与个体的生存。
弗洛伊德是泛性论者,在他的眼里,性欲有着广义的 含意,是指人们一切追求快乐(kuàilè)的欲望,性本能冲 动是人一切心理活动的内在动力。 弗洛伊德将人的性心理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①口欲期; ②肛门期;③性蕾欲期;④潜伏期;⑤生殖期。
第二十二页,共二十二页。
第十二页,共二十二页。
❖ 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是自我的一种防卫功能,超我
与原我之间,原我与现实之间,经常会有矛盾 (máodùn)和冲突,这时人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这 时自我可以在不知不觉之中,以某种方式,调 整一个冲突双方的关系,使超我的监察可以接 受,同时原我的欲望又可以得到某种形式的满 足,从而缓和焦虑,消除痛苦,这就是自我的 心理防御机制,它包括压抑、否认、投射,退 化、隔离、抵消转化、合理化、补偿、升华、 幽默、反向形成等各种形式。
❖ 精神分析理论是奥地利当时社会经济、社会生活和思想 文化历史的产物。
第三页,共二十二页。
❖ 社会背景
当时的奥地利在经济上由资本主义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 社会的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在政治上民族矛盾和阶级矛 盾相互交织,人民遭受封建主义、资产阶级和民族主义 压迫,社会动荡不安;在社会文化上宗教气氛浓厚,两 性禁忌甚严,人们正常(zhèngcháng)的性欲望、性生活等不到 满足,性本能受到极大压抑,造成精神上的巨大创伤和 内部紧张的冲突状态,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发病率越来越 高。

精神分析学派的简要内容

精神分析学派的简要内容

精神分析学派的简要内容1.佛洛依德的心理学理论西格蒙德佛洛依德是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以无意识为基础的人格理论是佛洛依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

佛洛依德的人格理论主要包括人格结构图示,人格发展动力,人格适应以及人格发展阶段。

在佛洛依德的人格结构图示中他认为人格是一个整体,其中包含着彼此关联且相互作用的几个部分。

早期佛洛依德提出了“二部人格结构”说,认为人的心理机制由意识和无意识构成,具体来说既是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组成。

佛洛依德认为潜意识包括人的原始冲动,本能和出生后基于本能所形成的各种欲望。

这些原始冲动和欲望不被人类文明的伦理道德约束所接纳,因此被压抑在意识之外,但并未消失,它们在不自觉的积极活动追求满足。

潜意识是心理的深层基础和人类活动的内驱力。

前意识是没有浮现出意识表面的心理现象,是人类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它处于潜意识和意识之间,不准潜意识的本能和欲望随便侵入意识当中。

意识是人清醒知觉的思想和情绪,是可以观察的心理现象,它负责压抑心理中那些先天的本能和欲望。

晚年佛洛依德对此理论进行了修正,提出“三部人格结构”说,既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

他认为本我是一个原始的与生俱来的结构,是人出生时人格的唯一成分,是建立人格的基础。

本我是非道德的,是本能欲望的体现,本我过程常常是无意识的,遵循着“唯乐原则”,追求快乐逃避责任与痛苦。

自我是意识结构部分,是通过后天学习和环境影响发展起来的。

它从本我中发展而来,是本我与外部世界的中介。

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会了不凭冲动随心所欲,开始考虑行为的后果与现实的作用,这就是自我。

超我既是道德化的自我,它从儿时体验的奖赏和惩罚的内化模式中产生,最终形成道德约束和自我理想。

超我的主要功能是控制行为,使其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

简言之,本我追求快乐,自我追求现实,超我追求完美。

在通常情况下本我,自我和超我处于协调状态,从而保证了人格的正常发展。

在其人格发展动力理论中,他认为人的一切精神活动都是心里能在人格系统中的作用所致。

精神分析学派综述

精神分析学派综述

精神分析学派综述摘要:一名精神病医生从自己的医疗实践中发展了精神分析的治疗方法,同时也创立了精神分析学说。

这位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及他的学生为早期精神分析学说做出了杰出贡献,后很多学者对弗洛伊德的理论进行了非常独到和深入的发展。

同时精神分析学派从两次大的转变中实现了创立和发展。

关键词:精神分析学派、心理病理学、普通心理学、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以探寻和挖掘前人从未企及的人类心灵深处的潜意识问题, 精神分析逐渐发展成为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一个主要流派。

尽管精神分析运动在不断发展, 但其最核心的观念始终未变, 即: 我们的大多数精神生活是潜意识的, 潜意识的思想、情感和愿望构成了心理的基础; 同时, 各种精神分析理论都关注个体的心理发展, 提出了各不相同的关于心理发展的图景, 构成了精神分析发展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精神分析发展心理学的创立与发展依赖于两次大的转变, 一是从心理病理学到普通心理学的转变, 二是从成人精神分析向儿童精神分析的转变。

一、从心理病理学到普通心理学弗洛伊德在精神疾病的诊治过程中, 十分注重追溯个体各种精神症状的早期起源, 所以在他的理论中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论述儿童心理发展的, 被称为“儿童心理性欲发展理论”。

因此, 弗洛伊德本人也被看作是一位发展心理学家。

当然, 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是心理病理取向的, 从哈特曼开始才转向普通心理学, 使精神分析发展心理学获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一) 精神分析从心理病理学向普通心理学的转向在弗洛伊德时代, 精神分析主要是研究心理病理学问题的。

正是在病人那里, 弗洛伊德发现了潜意识的世界。

但是由于他只埋头研究病态心理, 因而不能解决病态心理与普通心理之间的矛盾。

只分析病人, 而不观察正常人, 必然导致强调冲突与防御, 忽视正常人的适应能力。

因此,发展精神分析的主要任务还是在于揭示自我的适应性。

其实, 自我心理学的萌芽还是始于弗洛伊德本人, 他在其理论中曾反复论述自我具有外部和内部客体关系的双重任务, 既可把自我看作是一种外在的适应机能, 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人格的一种内在的统量。

精神分析学派简介

精神分析学派简介

人格结构理论
• 超我(superego)
从自我中分化和发展出来的,是人格结构中上层部分,对本我的 冲动具有约束作用,专管道德的司法部门,由超我的约束,可使人的 行为符合社会规范,是个人道德的核心。 超我有两个重要部分:一为自我理想,是要求自己行为符合自己 理想的标准;二为良心,是规定自己行为免於犯错的限制。
• 1881
对生物兴趣,解剖400多条鳝鱼
发现可卡因可以止疼
听布伦塔诺的课,学习意动心理学
• 1895 与布洛伊尔合作发表《癔症研究》,奠基之作 1900 出版《梦的解析》标志着精神分析学正式形成 1910 第二次国际精神分析大会上成立国际精神分析学会,标志 着精神分析学派最终形成
主要著作
《癔病研究》(1895) 《梦的解析》(1900) 《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1901) 《性学三论》(1905) 《图腾与禁忌》(1913) 《论无意识》(1915) 《精神分析引论》(1917)
超我的限制 吃别人的东西是犯罪 恨父亲是罪过 逃我和超我的关系
①三者之间存在交互作用。自我在超我 的监督下,按现实可能的情况,允许 来自本我的冲动有限地表现出来。
性质 本我 自我 超我
生物
心理
社会
②在一个健康的人格当中,这三种结构 的作用必然是均衡、协调的。 ③自我得应付并协调来自三方面的要求, “一仆三主”。 ④本我、自我和超我处于协调和平衡的 状态保证人格的正常发展。如果三者 失调,就会危及人格的发展。
心理结构说
“潜意识的系统可以比作一个大前房,在这个前房内,各种精神兴奋 都像许多人相互簇拥在一起。和前房相连的有一比较小的房间,像一个 接待室,意识就停留于此。但这两个房间的门口,有一个人站着,负责守 门,对各种精神兴奋加以考查、检验,对于那些他不赞同的兴奋,就不许 他们进入接待室。”

精神分析学派简介 PPT

精神分析学派简介 PPT

(二)精神分析的哲学渊源
• 首先,在哲学思想方面,叔本华与尼采的思想观 点功不可没。叔本华的理论对无意识这一概念产 生了深远影响;尼采将人们关注的焦点从世俗拉 回人类自身。
• 其次,阿特曼在《无意识的哲学》中指出:无意 识并不是与有意识相对的概念。这个观点被弗洛 伊德作为人格理论的蓝图。
(三)精神分析的自然科学渊源
但是,阿德勒认为追求优越的结果却有两重性。它既 可以激励人追求更大的成就,使人的心理得到积极的成长, 也会由于追求个人优越而忽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从而产 生“自尊情结”,使人变得缺乏社会兴趣,妄自尊大起来。
• 自卑与补偿
自卑与补偿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 是个人追求优越的基本动力。阿德勒坚持自卑感是人的行 为的原始的决定力量或向上意志的尽本动力。在他看来人 生本来并不是完整无缺的,有缺陷(包括身体缺陷)就会 产生自卑,而自卑能摧毁—个人,使人自暴自弃或发生精 神疾病;另一方面它能够使人发愤图强,振作精神迎头赶 上,如此解决原始缺陷和追求优越之间的矛盾。
谢谢
1961年6月6日逝于瑞士,在世是曾任国 际心理分析学会会长、国际心理治疗协会主 席等,创立了荣格心理学学院。他的理论和 思想仍对心理学研究产生深远影响。
荣格的主要观点
• 意识:
人格结构的最顶层,是心灵中能够被人觉知的部分, 如知觉、记忆、思维和情绪等,其功能是使个人能够适应 其周围环境。自我是意识的中心、自觉意识和个体化的目 的所在。荣格认为意识是心灵中很少一部分,具有选择性 和淘汰性。正是出于自我才保证一个人人格的统一性、连 续性和完整性。
• 能量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大部分行为的动机都来自“性本 能”,他把这种性能量称之为“里比多”。这种极端的还 原主义使弗洛伊德的理论饱受争议,也为日后精神分析学 派的分裂埋下伏笔。

《精神分析学派》课件

《精神分析学派》课件

实践争议
1 2 3
精神分析治疗的时间和费用
批评精神分析治疗的时间过长和费用过高,认为 这种治疗方法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不现实的。
精神分析治疗的效果
对精神分析治疗的效果提出质疑,认为这种治疗 方法的效果并不明显,甚至可能对某些人产生负 面影响。
精神分析师的资质和训练
对精神分析师的资质和训练提出质疑,认为许多 精神分析师没有经过足够的训练和认证,无法提 供有效的治疗。
01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立和发展,为心理学领域带来了新的理论和
方法,推动了心理学的进步。
揭示潜意识
02
精神分析学派强调潜意识的作用,揭示了人类行为的内在动力
和心理机制,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促进自我探索
03
精神分析学派鼓励个体深入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了解自己的
情感、欲望和冲突,有助于促进自我认知和成长。
自我成长
通过解决内心冲突和克服 障碍,促进个人的自我完 善和发展。
自我接纳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和局限 性,培养积极的自我认同 和自尊。
梦境解析
梦境象征
解析梦境中的象征意义, 揭示梦境背后的潜意识欲 望、焦虑和冲突。
梦境解读
通过了解患者的个人背景 和经历,深入解读梦境所 反映的心理状态和问题。
梦境干预
通过引导患者对梦境进行 重新解读或想象,影响梦 境的内容和意义,从而影 响患者的心理状态。
详细描述
性欲理论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性欲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性欲不仅仅是生理上 的需求,更是心理上的欲望和动力。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性欲与自我、社会道德、文 化背景等相互作用,对个体的性格、情感和行为产生影响。精神分析学派强调对个体性
欲的理解和引导,以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发展。

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

弗洛依德终生从事著作和临床治疗。他的思想极为深刻,探讨问题中,往往引述历代文学、历史、医学、哲学、宗教等材料。他思考敏锐、分析精细、推断循回递进、构思步步趋入,揭示出人们心灵的底层,这就是精神分析的内容极其丰富的根源。
经典著作
《歇斯底里研究》 (1895)
《梦的解释》 (1900)
精神分析学派的简介
精神分析学派产生于1900年,其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弗洛伊德(S.Freud,1856—1939)。这一学派的理论在20世纪20年代广为流传,颇具影响。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可以分为两部分:意识与潜意识。潜意识不能被本人所意识,它包括原始的盲目冲动、各种本能以及出生后被压抑的动机与欲望。他强调潜意识的重要性,认为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是摆布个人命运和决定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
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其中本我与生俱来,包括着先天本能与原始欲望;自我由本我分出,处于本我与外部世界之间,对本我进行控制与调节;超我是“道德化了的自我”,包括良心与理想两部分,主要职能是指导自我去限制本我的冲动。三者通常处于平衡状态,平衡被破坏,则导致精神病。
精神分析学派重视潜意识与心理治疗,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并获得了某些重要的心理病理规律,但他们的一些主要理论遭到许多人的反对。 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沙利文(H.S.Sullivan)、霍妮(K.Horney)、弗洛姆(E.Fromm)为代表的一批心理学家反对弗洛伊德的本能说、泛性论和人格结构论,强调文化背景和社会因素对精神病产生和人格发展的影响,在美国形成了新精神分析学。新精神分析学派仍然保留着弗洛伊德学说中的一些基本观点,尽管在其理论中有不同的概念名称,但归根结底,仍然是潜意识的驱力和先天潜能起主要作用。

精神分析学派PPT

精神分析学派PPT

争议与批评
05
精神分析学派的现代发展
新精神分析心理学派
总结词:新精神分析心理学派是在弗洛伊德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心理学、社会学、生物学等多学科知识,对精神分析精神分析学派是在对经典精神分析理论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学派,该学派对精神分析理论进行了重新解读和修正。
详细描述
性心理发展阶段
04
精神分析学派的贡献与争议
对心理治疗领域的贡献
强调潜意识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行为和情绪受到潜意识的影响,通过深入探索潜意识,可以理解并解决心理问题。
自由联想
精神分析治疗师鼓励患者自由表达内心的想法和感受,不受外界干扰,从而揭示潜意识中的冲突和创伤。
梦的解析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潜意识的反映,通过解析梦境,可以揭示患者潜意识中的欲望、恐惧和冲突。
02
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
总结词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详细描述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潜意识的概念,认为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受到潜意识的影响。他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如人格结构理论、防御机制和梦的解析等,对心理学和精神治疗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安娜·弗洛伊德
详细描述
梅兰妮·克莱茵是继弗洛伊德后最重要的精神分析学家之一,她发展了精神分析的理论和方法,特别是在儿童精神分析和心理治疗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她提出了关于抑郁的假说,认为抑郁是与婴儿期客体关系有关的复杂情感反应。克莱茵的理论对于理解心理病理学和心理治疗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梅兰妮·克莱茵
03
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与实践
无意识与潜意识理论
总结词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梦是潜意识欲望和冲动的象征,通过对梦的解析可以揭示个体的内心世界和无意识的冲突。

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

• 心理学类型:荣格1913年在慕尼黑国际精神分析 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内倾和外倾人格。1921年他 在《心理类型学》一书中又做了详细的阐述。心 理学类型的态度分为内倾和外倾两种态度类型, 功能类型分为思维、情感、感觉和直觉四种。荣 格还将两种态度和四种功能类型结合起来描述了 八种不同类型:外倾思维型、外倾情感型、外倾 感觉型外倾直觉型、内倾思维型、内倾情感型、 内倾感觉型、内倾直觉型。
三,主要教育观点
(一)、以潜意识理论为基础的教育观 1、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对潜意识能量的积极 引导,使人拥有幸福、完整的人生 2、潜意识能量的积极引导的关键是形成强有 力的自我,培养健康的人格 (1)健康的人格是智育的基础。 (2)道德教育即是人格教育。 3、健康人格的形成主要决定于 儿童的早期经验
—— 摘自[奥]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荣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 瑞士心 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医师,分析心理学的创立者。 早年曾和弗洛伊德合作,后来,由于观点的不同, 两人的关系终于宣告破裂。 • 主要观点: 字词联想实验与情结理论 人格结构理论 心理学类型 心理动力学 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二,精神分析学派简介
精神分析学派产生于19世纪末,是在精神病 的治疗实践中发展起来,以潜意识的活动为研究 对象的现代西方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其创始人 是弗洛伊德。 古典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所创立的 古典精神分析向新精神分析的过渡和中介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和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新精神分析学派 30年代末和4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主要代表 人物是霍妮、沙利文、弗洛姆、埃里克森、哈特 曼、安娜· 弗洛伊德。
(二)、以人格理论为基础的教学观
• 1、知识的教学 • 精神分析把知识的获得与人格相联系,认为 健全的人格是获得真知的基础,为此,应注重 两种心理对学生获得知识的作用。 • (1)抗拒学习 • (2)焦虑

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分析学派(Transmission)是一门由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创立的心理学流派。

它继承了西方心理学发展的基本理论,并在精神分析学派创立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具有鲜明的哲学、伦理学和社会学立场,分析方法强调潜意识。

在其理论中,主要代表人物有罗森塔尔、艾宾浩斯、弗洛伊德等。

在该学派的研究中,精神分析学派从一个孤立、非理性、不完整的阶段发展到一个完整而理性的阶段。

在其发展过程内,曾出现过对人格进行初步研究(1970~1989)、心理学家研究其形成机理(1989~1990)及对其发展阶段进行过一些研究(1990~1999)等不同时期和不同流派。

一、罗森塔尔罗森塔尔在童年时期受到母亲影响,后进入心理学院学习,1927年获得博士学位,于1927年回到了美国,并在美国创立了"罗森塔尔学派"(Lazard& Sintorium),以弗洛伊德为代表。

罗森塔尔于1927年11月15日在洛杉矶被当时美国第一任总统约翰·肯尼迪暗杀。

后来,他曾担任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并于1948年3月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1948年10月12日因病逝世,享年60岁,死后被追认为美国独立战争英雄,并被葬于芝加哥烈士陵园里。

美国著名人物爱德华·诺顿夫人曾说:"我最敬佩的人是罗森塔尔教授。

"罗森塔尔曾写过一本回忆录《罗森塔尔传略》,但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被禁止出版。

1978年12月2日罗森塔尔逝世;美国心理学会于1983年在哥伦比亚大学成立罗森塔尔基金会来纪念罗森塔尔先生诞辰100周年。

1、精神分析学1928年,精神分析学被美国政府正式接受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被美国人所承认。

精神分析学可以追溯到弗洛伊德开创的精神分析学说,他在解释和治疗精神病方面有自己的观点,其思想最鲜明的代表是弗洛伊德,即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的"第三个人格"(Mystery Life),其理论为"三段论"。

精神分析学派综述

精神分析学派综述

精神分析学派综述精神分析学派是一种心理学学派,它源于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理论。

它强调了个人在意识与潜意识的互动与矛盾中的心理状况,事实上它也包括了一种治疗方法,即精神分析治疗(psychoanalysis)。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立者,并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但他不仅吸引了不少对他的理论的反对者,他的理论也受到了一些人的批评,因为它的一些观点是有争议的。

精神分析学派的核心思想是人类行为中存在一个“潜意识”,它是用来储存被压抑的愿望和情绪。

这种压抑可能源于个人的经历、家庭背景和记忆。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的动机和冲动运作是影响个人行为和情感的主要力量。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治疗可以通过使患者意识到他们的潜在动机和冲动,进而解决它们。

治疗过程涉及到病人的谈话,而精神分析师会帮助病人深入思考和分析这些过程,找到藏匿在潜意识中的想法和情感,并与它们展开探讨和交流。

经过一定的治疗时间后,病人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潜意识的力量和影响,并且可以放下自己长久以来的重负,达到自我理解和精神安慰的目的。

由于精神分析学派产生于19世纪,其理论也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科技水平的影响。

例如,弗洛伊德最初的理论建立在他的精神病医学治疗经验以及《梦的解析》的理论上。

尽管现代科技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这些理论以及精神分析治疗在当代仍然被广泛地使用。

然而,在当代,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和治疗方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批评。

有些人认为,精神分析学派将心理疾病归结为无意识的内部冲突,并忽略了日常生活中的外部因素。

他们认为,其他形式的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人际治疗和解决方案短期治疗,能够更适应于现代世界所提出的治疗需求。

另一方面,还有一些人批评精神分析治疗是一种长时间且昂贵的疗程,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治疗费用和时间成本。

部分人也抱怨说那些经历过精神分析治疗被要求定期谈话并且带着个人日志的过程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接受的。

尽管如此,精神分析理论和治疗方法仍然在今天吸引着众多的学者和研究者,因为它们往往能够揭示个人心理学的深层本质。

精神分析学派.docx

精神分析学派.docx

1•基本简介精神分析学说,其实就是精神分析理论,又称心理分析论,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之一。

该理论是在治疗精神障碍的实践中产生的,后来成为一种强调无意识过程的心理学理论,有时称为“深层心理学”。

创立者为奥地利心理学家S.弗洛伊德。

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早期精神分析理论也称弗洛伊德主义。

为了有所区别,该理论在弗洛伊德之后的发展被称为新弗洛伊德主义或新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学派是弗洛伊德在毕生的精神医疗实践中,对人的病态心理经过无数次的总结、多年的累积而逐渐形成的。

主要着重于精神分析和治疗,并由此提出了人的心理和人格的新的独特的解释。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人的本能的、情欲的、自然性的一面,它首次阐述了无意识的作用,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开辟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它重视人格的研究、重视心理应用。

2. 产生原因奥地利的弗洛伊德(Freud,S.)是位精神病医生,他从自己的医疗实践中发展起来了精神分析的治疗方法,同时也建立了精神分析的学说。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含着两个主要的部分: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是能够觉察得到的心理活动;无意识包含人的本能冲动,以及出生以后被压抑的人的欲望。

这种欲望因为社会行为规范不允许满足,而被压抑到内心深处,意识不能将其唤起。

它不同于觉察不到的通常意义上的无意识,为区别起见,后来经常将其叫做潜意识。

后来,弗洛伊德又提出前意识的概念,认为前意识是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一种中间心理状态。

它是那些此时此刻虽然意识不到,但在集中注意认真回忆搜索的情况下,可以回忆起来的经验。

弗洛伊德还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并认为三者发展平衡,就是一个健全的人格,否则就会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

潜意识动机的作用,以及儿童期经验对人的心理及人格的影响,由于弗洛伊德的强调和重视,才为心理学界认识,对心理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的发展,乃至整个文化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新整理)精神分析学派简介

(最新整理)精神分析学派简介

• 梦的解析法
弗洛伊德认为,梦的本质是潜意识愿望的曲折表达,
是被压抑的潜意识欲望伪装的、象征性的满足。他把梦分
为“显梦”和“隐梦”两部分。显梦是指人们真正体验到
的梦。隐梦则指梦的真正含义,即梦象征性表现的被压抑
的潜意识欲望。对梦进行分析就是从显梦中破译出隐梦来。
2021/7/26
12
“梦”是人们不受控制的潜意识,可以一窥本能:
2021/7/26
10
著名的“冰山理论”:
2021/7/26
11
• 自由联想法:
自由联想是一种不给予任何思想限制或指引的联想。 精神分析者让患者在全身心都处于放松状态的情况下,进 入一种自由联想的状态,即脑子里出现什么就说什么,不 给患者的思路提供任何有意识的引导,但是患者必须如实 报告自己所想到的一切。精神分析者对患者报告的内容进 行分析和解释,直到双方都认为找到患者发病的最初原因 为止。
阿德勒有《神经病的形成》、《自卑感》 等著作,他将精神分析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 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 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1/7/26
21
阿德勒的主要观点
• 追求优越
追求优越是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核心,也是支配个 体行为的总目标。他认为人人都有一种,向权力意志这种 天生的内驱力,将人格汇成—个总目标,力图做—个没有 缺陷的、完善的人。因此羡慕别人,胜过别人,征服别人 等都是这种追求优越的人格体现。
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心理学渊源 (二)哲学渊源 (三)自然科学渊源
2021/7/26
4
(一)精神分析的心理学渊源
弗洛伊德在维也纳大学学习时,曾是意动心 理学家——布伦塔诺的学生。在作为布伦塔诺门 生的三年里,弗洛伊德吸收了有关意向性,能动 性,以及行为与动机原理的有关观念。他将人的 能动性的源头归结不存在于外在世界而位于人类 自身内在世界的某些动力能量,这一观点成为后 来精神分析的能量理论的理论依据。

第一节精神分析学派【实用资料】

第一节精神分析学派【实用资料】
很多时候,超我与本我之间、本我与现实之间,经常会有矛盾和冲突,使人感到痛苦和焦虑。 它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是个体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对道德规范、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等环境的内化而形成的。
• 自我觉察、被现实条件允许、表层心理 这种介于中间,时而能够被人回忆、时而又压抑的经验,就是前意识。
第一节 精神分析学派 心理三层次、人格三部分,在健康的个体中是均衡协调的。 第一节 精神分析学派
由强调本我转向强调自我; 这种介于中间,时而能够被人回忆、时而又压抑的经验,就是前意识。
断有一个个观念、意象或情感流过,这种 必然性与可能性 ( 量变与质变 自我调节)
检察官,严密防范并阻止潜意识的本能和欲望随便进入意识层。 心理三层次、人格三部分,在健康的个体中是均衡协调的。
能够被自己意识到的心理活动叫做意识。 这种潜伏着的无法被觉察的思想、观念、欲望等心理活动就是潜意识。
• 预防为主 早期治疗 • 必然性与可能性 ( 量变与质变 自我调节)
第一节 精神分析学派
• (四)防御机制理论
• 心理防御机制是自我的一种防卫功能。 • 很多时候,超我与本我之间、本我与现实之间,
经常会有矛盾和冲突,使人感到痛苦和焦虑。这 时就需要自我在不知不觉之中,以某种方式调整 冲突双方的关系,从而缓和焦虑,消除痛苦。自 我的这种防卫功能就是心理防御机制。
第一节精神分析学 派
第一节 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及应 用
一、理论发展状况
• 精神分析 [心理学] psycho-analysis , 产生于19世纪末。
• 创始人——弗洛伊德.西格蒙德,奥地利 人,神经科医生、精神病学专家;
• 代表人物——阿德勒; 荣格
第一节 精神分析学派
二、主要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地利的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创立了精神分析学派,它在心理治疗的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无意识理论弗洛伊德将心理活动解剖为三个层次。

(1)意识:是当前注意到的感知外界的各种刺激心理活动。

意识活动是遵循“现实原则”来行事的,即合乎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的各种观念才能进入意识界。

(2)前意识:即当前未曾注意到,但一经他人提醒或自己集中注意、努力回忆即可进入意识的心理活动,介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

(3)潜意识:又译成无意识,是不能被人意识到的。

正常人的大部分心理活动是在潜意识中进行的。

大部分的日常行为是受潜意识驱动的。

2.精神结构学说弗洛伊德将人从精神功能上分为三个部分,即原我、自我及超我。

原我:无意识的最深层,是生来即有的。

原我的内容除带有原始的、人类共有的特性外,还具有个体的特征。

原我是不顾及“现实标准”的,它只能通过自我间接地表现出来。

自我:是意识状态下的自己。

自我的功能主要有检查现实、适应环境、区分主观与客观的界线、控制情感及本能活动以及对体验进行综合判断。

超我:是在后天教育中形成的,具有自我控制与道德监察的功能。

超我也具有良心的含义,过强的超我易导致自责或过失感。

3.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强调幼年阶段不利的心理发展或挫折对人格特征及成年后心理疾病形成有重要影响。

从婴儿到成年性本能可以分为不同阶段。

(1)婴儿期(口欲望):婴儿通过吸吮获取营养,满足本能欲望。

(2)幼儿期(肛欲期):此时的儿童在学习控制自己的排便,并由此接触到一些新的体验,例如自主与克制、占有与给出,也包括干净及条理性等体验。

(3)学前期(崇拜性器期):此期的儿童发现了自己和别人的性标志,并感受到父亲和母亲有一个共同的成年人的生活区域。

(4)青少年(潜伏期):儿童的注意力从自己的身体转移到外界——学习和游戏。

儿童的性本能大大降低,进入一个“性的沉寂”时期。

(5)成年(生殖期):开始对异性、社交活动、婚姻和成家以及职业感兴趣。

这一阶段中是通过亲吻、爱抚以及性交等活动来满足潜伏期阶段中的性冲动。

这一阶段会一直延续到更年期,直到生命的终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