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雨的四季》教学设计41
初一语文上册《雨的四季》教案(精选5篇)
初一语文上册《雨的四季》教案(精选5篇)初一语文上册《雨的四季》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一语文上册《雨的四季》教案(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一语文上册《雨的四季》教案1一、教学目标1、研读文章,感受文章画面美,搜寻作者赋“雨”的信息,体会作者用笔之细腻。
学会鉴赏。
2、品读美句,体会作者笔下赋“雨”的娴熟技能,品味本文诗化了的语言。
学会联想与想象。
3、阅读比较,借鉴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抒发“雨”情。
领悟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意趣。
4、通过作者对四的季雨的不同性格的描绘,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并明确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二、教学设想本文通过作者对雨的描绘,实在抒发作者的情趣和对人生的态度。
这种散文的学习,对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生引导到学习中来,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教学通过赏析语言和艺术手法入手,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笔者尝试将同类型的三篇文章糅合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整体;让学生对这个类型的知识和能力有一个系统的掌握和提高。
三篇文章分别是刘湛秋的《雨的四季》,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梁遇春的《春雨》。
(一)教学重点感受画面,描述画面。
分析四季的雨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思想情感,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二)教学难点启发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感受自然界的自然美、内在美,并用形象而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提升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法与学法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笔者设计了以下教法与学法:1、自读法:将学生自读与教师点拨相结合,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诵读法:配乐朗诵,将学生诵读与教师范读结合起来,注意朗诵的语气、节奏,通过诵读、赏析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3、探究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对三篇文章对比分析,并提出问题,进行分析探究。
《雨的四季》教学设计(合集五篇)
《雨的四季》教学设计(合集五篇)第一篇:《雨的四季》教学设计《雨的四季》教学设计内容目标:1、诵读课文,了解作者笔下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感受文章画面美。
知识目标:用心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懂得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能力目标:1、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培养学生联想与想象的能力。
2、培养学生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能力,提升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四季之雨的配乐图片。
学生看图片、听雨声,并说说感受到了什么。
2、雨是我们熟悉的一种自然现象,雨在古代诗人的笔下是有灵性的,你能说出哪些写雨的诗句?(学生展示积累的诗句)3、雨在古代诗人笔下,已经被写得如此之美,在当代诗人眼里,它会是怎样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当代诗人刘湛秋饱含真情地写下的著名散文《雨的四季》,走进雨的世界去领略一下南国四季的雨,去感受不同季节雨的性格特征。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1、听师配乐感情朗读课文。
(播放优美音乐)(要求学生在听时注意文章语气、节奏;注意四季雨不同的特点,感受作者对雨的思想情感。
)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全文采用总分总的写作结构,文章条理清晰。
以作者的情感为线索,先总写对雨的感受,再具体描绘不同季节雨的特点,最后抒发对雨的爱恋之情。
)3、找学生读课文2-5段。
(在学生读中反复提示感情的处理。
)三、合作探究四季的雨各有什么特点?请分别概括。
春雨:美丽、娇媚夏雨:热烈而又粗犷秋雨:端庄而又沉思冬雨:自然、平静四、品读鉴赏选择你最喜欢的语句品读,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可以从修辞、感官、情感等角度来谈)如:1、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2、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
3、小草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4、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力,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
《雨的四季》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顾炎武》《雨的四季》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雨的四季》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一、前言雨是大自然的恩赐。
它不仅是万物生长的必需品,也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普遍现象。
在小学课本中,已经开始让孩子接触和认识雨,而在初中阶段,更应该通过深入浅出的教学,让孩子们了解更多关于雨的知识。
在教学中,如何打破学生雨的固有印象,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走进雨的全新世界,加深对雨的了解和认识呢?本文将根据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的教材,设计一节优秀的《雨的四季》课程,通过综合应用思维性教材,让学生们感受四季中的雨的变化,了解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雨的特点,以及对人的影响。
二、教学设计(一)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们良好的自然观和热爱自然的意识;2、了解和认识雨的特点和影响;3、通过思维性教材,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翟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增广贤文》4、通过观察体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5、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态度了解雨的现象,发扬探究精神,积极探究科学知识。
(二)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请学生阅读《雨的四季》的标题,思考标题下所表达的意思,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呈现环节请学生观察、品尝四季中不同的雨,感受来自不同季节的雨所带来的美好和不同。
3、讲解环节1)“四季之春”:春雨的特点和影响。
2)“夏日闷热”:夏日雨的特点和影响。
3)“秋高气爽”:秋雨的特点和影响。
4)“严寒冰雪”:冬雨雪的特点和影响。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中庸》忍一句,息一怒,饶一着,退一步。
——《增广贤文》4、探究环节请学生根据教材中的知识,对以上四个季节的雨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它们的异同点。
5、创新环节请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组设计一次“拯救雨水”活动,鼓励学生们积极用行动践行环保理念。
2024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优秀教案推荐3篇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优秀教案推荐3篇〖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优秀教案第【1】篇〗【文本简析】《雨的四季》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它不比朱自清的《春》那么朗朗上口,也不比老舍的《冬天》那么富有语言风格。
但实际上,本文却是可以多角度教学的范本。
它结构清晰,首尾段的抒情前后呼应并有所深入,中间段落的描写生动而不涩难懂,是学生学习表达的范本。
它立意深刻,“雨”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可以读出多种色彩、读到生命的主题,是散文教学的范本。
教材为它设计了不同角度的批注,有提问,也有赏析。
更可以通过这些内容来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
【目标预设】1.感知雨的形象,获得“她”的特点之体验。
2.解读雨的“美”,从熟悉到新奇欣赏散文。
3.浸润雨中情感,情趣到思想收获诗意情怀。
【重点难点】重点:解读雨的“美”,从熟悉到新奇欣赏散文。
难点:浸润雨中情感,情趣到思想收获诗意情怀。
【设计思路】王君老师说过:“教法既是活法。
通过教语文,见自我,见天地,见众生。
以语言文字为桥,还原每一个生命的自然状态,为学生呈现生命的实相,引导他们回到生命的原点,理解生命的复杂性和多面性,理解一切生命的正常渴望。
”这样的语文教学,包含着一种语文特有的情怀。
这篇课文,我渐渐读出了不一样的味道。
文章修辞生动,是因为通过修辞能够让雨中万物“活”起来;文章用细腻的感官描写人的感受。
开头结尾的抒情,更是因此而达到一个生命的高度。
原来一切,都在作者的感悟中进行。
思路由此展开,“似曾相识的熟悉,未曾遇见的新奇——都源自作者对生活炽热的爱、细腻的悟、精致的言。
”以此为本篇写景散文的阅读策略,贯穿课堂始终,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对散文阅读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生活导入小桥流水,烟雨画船的苏州,又迎来了梅雨季节。
雨,给你带来的是什么样的感受?是的,不同的人、不同的时代对雨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
就像宋代赵师秀就有“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初中语文雨的四季教案
初中语文雨的四季教案初中语文雨的四季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雨的四季教案(精选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语文雨的四季教案1教学目标:1、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的描写方法。
2、学习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重点:指导学生将学到的景物描写方法应用到实践中难点:欣赏文章的画面美,体会作者用笔之细腻,培养学生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能力。
导语:有一支没有音符的乐曲,只有细心倾听的人,才了解它的歌词,一点一滴,奏出欢快合谐的旋律,它不需要那些五线谱上的音符,这就是雨,它似歌、如诗、像画,春雨柔美,夏雨猛烈,秋雨清凉,冬雨冷静,各式各样的雨滋润着万物也浸润着心灵。
被誉为中国抒情诗之王的当代诗人刘湛秋的美文《雨的四季》就是这样一首四季雨歌。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他笔下如诗如画的文章,领略文章语言的美、意境的美,以及雨的美。
整体感知:下面请大家听一段音乐并伴着它默读课文,酝酿一下情感。
同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文章为什么叫雨的四季而不叫四季的雨?(放音乐)明确:1、更有韵律美2、文章写的不单是四季的雨,更是雨中的四季。
目标达成:本文是一篇散文。
散文又叫美文,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本文,我想恐怕非美字不可。
读完文章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是很喜欢雨的,他通过对四季雨景的描绘,通过四幅雨景图表现了自己对雨深深的喜爱。
在这四幅图画中我最喜欢),需要由栏目编辑部写出文章的旁批,以帮助读者们更好地理解、欣赏、感悟这篇文章。
请同学们分小组成立“名家散文推荐”栏目编辑部,完成以下任务:1.每一位小编辑先独立思考、自己在自读课本的《夏感》原文旁做两则旁批。
2.编辑部成员之间通过交流、品评、筛选、修改,最终形成四则以上的精品旁批,批注在老师印发的《夏感》原文材料上。
雨的四季教学设计(精选6篇)
雨的四季教学设计(精选6篇)雨的四季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雨的四季教学设计(精选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雨的四季教学设计(精选6篇)1教学目标:1、分析四季的雨的特点,品味诗化的语言。
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
3、体会作者对自然、生命的热爱。
教学重点:分析四季的雨的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感情;欣赏文章的画面美,培养学生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能力。
教学难点:在朗读中品味文章诗化得语言。
教学方法:朗读法分析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雨是大海的女儿,是天使的眼泪,是大地的微笑,是文人的宠儿。
古人有很多写雨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雨在古代诗人笔下,已经被写得如此之美,在当代诗人眼里,它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当代诗人刘湛秋先生的散文——《雨的四季》。
二、作者简介刘湛秋(1935——),当代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被誉为“抒情诗之王”。
兼创作散文、报告文学、小说及编辑诗歌。
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欢乐》。
三、读(配乐欣赏,初步感知)诗人创作散文,终脱不了诗人的气质。
本文就是如此,作者用诗化的语言绘出如画的四季雨景,请同学们欣赏配乐朗诵,看看作者是如何表现自己对雨的喜爱的,四季雨景图你最喜欢哪一幅呢?(学生听读)同学们听后,定会发现作者很喜欢雨,他是怎样表现自己对雨的喜爱的呢?(通过对四季雨景的描绘),这四幅图你最喜欢哪一幅?老师最喜欢“春雨图”,我想请同学们先和我一块来欣赏它。
分析“春雨图”:朱自清《春》中也有一幅“春雨图”,同学们还记得吗?一起背背看:“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七上《雨的四季》教案设计(最新3篇)
七上《雨的四季》教案设计(最新3篇)上《雨的四季》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感受文章画面美,搜寻作者赋予“雨”的信息,体会作者用笔之细腻。
2、品读美句,品味本文诗化了的语言。
学会联想与想象的写作方法。
3、阅读比较,借鉴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抒发“雨”情的技巧。
领悟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趣。
重点感受文章画面美,学会联想与想象的写作方法。
难点借鉴作者从不同角度抒发“雨”情的技巧,体会作者用笔之细腻。
授课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感受文章画面美,搜寻作者赋予“雨”的信息,体会作者用笔之细腻。
一、导入秋天是个多雨的季节,一提到雨,我们就会想到这些词语斜风细雨、狂风骤雨。
唐代诗人韩愈就有诗《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同学吟诵: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宋朝诗人陆游也有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同学吟诵诗句: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不同季节的雨,各有不同的特点,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刘湛秋的《雨的四季》。
二、题目解说“雨的四季”即不同季节中的雨。
三、作者简介刘湛秋,当代诗人、作家、翻译家、评论家,安徽芜湖人。
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快乐》。
四、初读课文,感受文章的画面美。
1、读准字音。
蝉(chán)咄咄逼人(duō)干涩(sè)莅临(lì)吝啬(lìnsè)娇美(jiāo)粗犷(guǎng)睫毛(jié)静谧(mì)屋檐(yán)淅沥(xīlì)草垛(duò)2、理解词语意思。
粗犷:粗豪;豪放。
静谧:安静。
谧,安宁、平静。
高邈:高而远。
邈,远。
巴望:盼望。
造访:拜访。
多用于书面。
莅临:来到,来临(多指贵宾)。
吝啬: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不舍得给别人,也不舍得自己用。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教学设计第【1】篇〗《雨的四季》教学设计第—课时◎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知各种“雨”的形象,获得美的享受。
2.进一步训练朗读,指导学生运用重音和停连,读出文章的感情基调和层次变化。
3.感受作者对于雨的热爱,对于自然的热爱。
◎教学过程:―、轻松导入,带入“雨”境导入: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刘湛秋先生的一篇美文《雨的四季》。
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细心地观察过雨,老师今天特地带来了4幅雨景图,请每个同学说说喜欢哪一幅,并且说明你喜欢的理由。
出示关于雨的:学生选择并阐释理由之后,教师总结:原来,雨在摄影师的镜头下是如此的美丽,雨就像是一支没有音符的乐曲,一点一滴,奏出动听的旋律。
在文学家的笔下,雨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被誉为“中国抒情诗之王”的刘湛秋先生的美文《雨的四季》,去感受春、夏、秋、冬不同的雨趣。
设计意图:课堂导入,重在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情感,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进入到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中去。
为了尽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带入赏“雨”的情景,我们特地选择了导入。
这 4 幅内容有雨中的,也有雨后的;有全景的,也有特写的;有人物的,也有动物的,这打开了学生的思维。
在引导学生说喜欢的理由的同时,也为后面的语言赏析和写作环节作好了铺垫。
二、整体感知,初感“雨”趣1.快速默读文章,完成两个任务。
(1)找出你不认识的字词和你认为有必要积累的字词。
(2)理清文章的思路。
预设:(1)文章需要积累的字词:粗犷、浇灌、静谧、高邈、莅临、吝啬、冷冽、干涩、咄咄逼人、草垛、池畦(2)文章的思路:第一部分(第1段):概述,表达作者对雨的喜欢之情。
第二部分(第2—5段):描写四个季节雨的不同形象和特点。
第三部分(第6—7段):表达对于四季雨的赞美和喜爱。
2.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文章的第二部分,感受四季雨不同的形象和特点。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雨的四季》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雨的四季》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1.3理解课文描绘的雨的四季特点,感受作者对雨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2.1学会通过阅读课文,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章主旨。
2.2学会通过分析课文,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3.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1.3感受作者对雨的四季特点的描绘。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描绘的雨的四季特点。
2.2感受作者对雨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1.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雨有什么印象?雨给你们带来了哪些感受?2.课文朗读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
2.2教师选取几名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指导朗读技巧。
3.生字词学习3.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3.2学生通过朗读、书写等方式巩固生字词。
4.课文分析4.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章主旨。
4.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描绘的雨的四季特点。
5.情感体验5.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感受作者对雨的热爱之情。
5.2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课文过程中的感受。
6.课堂讨论6.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6.2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看法。
7.作业布置7.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
7.2学生认真完成作业。
四、课后反思2.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查漏补缺。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正确理解了课文内容,学会了课文中的生字词,感受到了作者对雨的热爱之情。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看法,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但仍有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七年级语文上册《雨的四季》教案设计精选3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雨的四季》教案设计7教学目标1.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的描写方法。
2.学习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将学到的景物描写方法应用到实践中。
2.欣赏文章的画面美,体会作者用笔之细腻,培养学生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入语设计有一支没有音符的乐曲,只有细心倾听的人,才了解它的歌词,一点一滴,奏出欢快和谐的旋律,它不需要那些五线谱上的音符,这就是雨,它似歌、如诗、像画,春雨柔美,夏雨猛烈,秋雨清凉,冬雨冷静,各式各样的雨滋润着万物也浸润着心灵。
被誉为中国抒情诗之王的当代诗人刘湛秋的美文《雨的四季》就是这样一首四季雨歌。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他笔下如诗如画的文章,领略文章语言的美、意境的美,以及雨的美。
2.作者简介刘湛秋,男,1935年出生,安徽芜湖人,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诗刊》前副主编,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
其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表现感觉与情绪,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
早在八十年代中期,他就被一代大学生誉为“抒情诗之王。
”他结集出版有诗歌、散文、评论、翻译、小说等三十余种,其诗集《无题抒情诗》获过中国新诗奖。
他译的《普希金抒情诗选》、《叶赛宁抒情诗选》为广大读者喜爱,并一度成为畅销书。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1.重点生字词检查斗笠(lì)、吝啬(lìn)、静谧(mì)、高邈(miǎo)2.词语解释静谧:安静。
高邈:高而远。
邈,遥远。
莅临:来到,来临(多用于贵宾)。
造访:拜访,书面语。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端庄:端正,庄重。
吝啬:小气,不大方。
3.本文结构脉络解析第一部分(1):开宗明义,作者直接表明对雨的情感——喜欢雨。
第二部分(2-5):作者以时间顺序写出了雨在夏秋冬不同季节的特点,表达了对雨的赞美之情。
七年级语文《雨的四季》教案(12篇)
七年级语文《雨的四季》教案(12篇)七年级语文《雨的四季》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积存丰富的词语和生动的句子,有感情并精确的朗读课文。
2、体会笔下四季雨的不同特点,体会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3、把握文章“总—分—总”的构造,学习比方、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在写景散文中的运用。
4、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妙,感悟自然与生命的喜爱。
【教学重难点】体会笔下四季雨的不同特点,体会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把握文章“总——分——总”的构造,学习比方、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在写景散文中的运用。
【教学设想】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画面美,教学中在整体把握文章的根底上,调动学生共同分析文章的画面美,并领悟抓住特征写景时用笔之细腻,同时领悟、体会外露的情感。
【教学方法】自读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展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暝》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僧志南《绝句》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周紫芝《鹧鸪天》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
——李攀龙《广阳山道中》雨在古代诗人笔下,已经被写得如此之美,在当代诗人眼里,它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观赏当代的“抒情诗之王”刘湛秋先生的`散文——《雨的四季》。
二、字词预习检查(以小组为单位争论预习的字词,弄清字词读音、字形以及含义。
组内练写,相互检查。
)注①读准字音。
静谧( mì) 莅临( lì) 吝啬( lìn )( sè)咄咄逼人(duō) 粗暴(guǎng ) 干涩(sè)②把握以下词语静谧:宁静。
谧,安静、安静。
莅临:来到、降临(多指贵宾)。
吝啬:过分疼惜财物,不舍得给别人,也不舍得自己用。
淅淅沥沥:形容稍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咄咄逼人:形容气概汹汹,盛气凌人。
《雨的四季》教案七年级五篇
《雨的四季》教案七年级五篇雨是大自然神奇的杰作,让我们一起走进当代诗人刘湛秋的《雨的四季》,共同欣赏雨的美,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雨的四季》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雨的四季》教案1【课标分析】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
2.能熟练的使用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达成阅读理解的五个层次:了解课文涉及的文学常识;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随文学习基本词汇、语法知识和修辞(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了解文章的体裁,能够区分写实与虚构作品。
5.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学会复述、转述、即席讲话和主题演讲,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交流的水平。
6.写作要抒发真情实感,表达观察生活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1.教材分析《雨的四季》是河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它是写景抒情散文。
要在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散文的语言美,赏析散文的画面美及其情趣美。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而且能够提升学生鉴赏水平,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趣。
因此,赏析好本文,对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会有一定帮助。
教学重点1、体会作者笔下雨的四季不同的特点,学习写景抒情的方法。
2、运用自读、诵读等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分析细节,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展开联想与想象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自主鉴赏文章与即兴表达的能力。
2、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并明确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对于散文这一文学体裁,也已不陌生,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
文本内容对他们不陌生,教学本文容易引发他们的情感体验,为学习本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学生基本能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梳理情节理清思路、感知文章的内容,体验作者情感。
2.在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品味优美的语言的语言,感受文章所表现美,还有一定的难度。
统编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雨的四季》教案设计
统编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雨的四季》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雨的四季》中作者对雨的细腻描绘,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2. 通过互动讨论,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拓展他们的思维角度。
3. 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阅读和写作技巧。
4. 通过幽默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文章内容解析2. 修辞手法探讨3. 互动阅读活动4. 创意写作练习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5分钟)使用幽默的语言,讲述一个关于雨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雨的联想,导入《《雨的四季》的主题。
2. 文章解析(20分钟)- 阅读理解: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雨在四季中的不同特点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 修辞手法:找出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解析其效果,引导学生学习并尝试运用。
3. 互动阅读活动(20分钟)- "雨的四季"角色扮演:学生分组,代表春、夏、秋、冬的雨,用语言描绘各自的特点,增加课堂趣味性。
- "雨的诗篇"创作:学生尝试用学到的修辞手法,创作一首关于雨的小诗,然后分享给全班。
4. 创意写作练习(15分钟)提供一个关于雨的场景,让学生自由发挥,写一段小短文,展示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写作技巧。
5. 课堂总结(5分钟)回顾本课学习的重点,强调阅读和写作中修辞手法的运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四、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互动讨论的质量、创意写作的表现,以及对雨的四季理解和修辞手法的掌握程度,来评估教学效果。
五、教学反思与调整: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根据学生反馈和理解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雨的四季》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雨的四季》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读写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雨的四季变化的描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课文主题。
(2)学会欣赏散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环境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读写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雨的四季变化的描绘。
2.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主题,体会作者对雨的情感。
(2)学会欣赏散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雨声,引导学生闭上眼睛,聆听雨声,想象雨的景象。
(2)学生分享自己对雨的感受。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把握课文节奏、语气。
(2)学生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简单阐述原因。
3.合作交流(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
(2)每组选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4.教师讲解(1)教师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雨的四季变化的描绘。
5.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词语描述雨的四季变化。
(2)学生互相交流,评价对方的描述。
6.小组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季节,合作创作一首关于雨的诗歌。
(2)每组选代表朗诵创作的诗歌。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四、作业设计1.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雨的四季变化的短文。
2.课后作业:(1)观察生活中的雨,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2)与同学交流,分享彼此的观察与感受。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讲解、课堂练习、小组活动等环节,使学生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了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
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教案设计
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教案设计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教案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教案设计1一、导入新课(学生认真听读,调整状态,进入情境。
)雨,默默的飘落,静静的蒸腾,不管时光流逝,任凭四季轮回。
然而有一天,平凡的雨遇到一位多情的诗人,它就变得神采飞扬,变得情真意切,变得深邃沉静。
本文作者就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美丽的雨的图画。
二、作者介绍刘湛秋(1935——),当代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被誉为“抒情诗之王”。
兼创作散文、报告文学、小说及编辑诗歌。
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欢乐》。
他的散文《雨的四季》、《伞》、《卖菱角的小女孩》等都曾被收录中学语文课本。
三、明确目标(学生分析目标,了解关于本文的信息。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分析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感受文章的画面美、语言美,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教给学生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领悟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意趣。
四、字词积累(在预习的基础上检查)诱惑、粗犷、斗笠、草垛、静谧、高邈、莅临、池畦、冷冽、淅淅沥沥、咄咄逼人、痒嗦嗦、一脉情思脉脉含情【明确】huò、guǎng、lì、duò、mì、miǎo、lì、qí、liè、xīlì、duō、yǎngsuō、mài、mò五、感知课文,鉴赏分析1、听雨中景⑴听老师朗读课文,用一句话形容春、夏、秋、冬的雨留给你的最深印象,用这样的句式说话。
“我喜欢……图,因为我看到了……的景色,感受到了……的美。
”(老师诵读,学生听读,后分小组讨论)【各小组学生代表发言】生1:我喜欢春雨图,因为我看到了树叶青黄、花苞摆动、树枝柔软的景色,感受到了春雨带来的世界姿容改变后的美。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雨的四季》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雨的四季》教案设计
一、课题:《雨的四季》
二、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
2. 能够欣赏课文,理解课文的主旨大意,并能够分析课文中的抒情手法。
3. 能够体会课文中的情感,并能够发展自己的思考,拓展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1. 正确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
2. 欣赏课文,理解课文的主旨大意,并能够分析课文中的抒情手法。
3. 体会课文中的情感,发展自己的思考,拓展自己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
1. 情景导入:通过图片,让学生们联想到雨的四季,引出本课内容。
2. 课文朗读:让学生们一起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并掌握课文
中的重点词汇。
3. 课文分析:让学生们分析课文中的抒情手法,理解课文的主旨大意,体会课文中的情感。
4. 情感拓展:让学生们发展自己的思考,拓展自己的情感,让课文更深入的融入到学生的内心。
5. 练习答疑:让学生练习课文,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学生们表现出了较高的学习热情,认真跟随老师朗读课文,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思考和讨论课文。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对课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体会课文中的情感,拓展自己的情感。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笔下雨的四季不同的特点,学习写景抒情的方法。
2、通过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欣赏本文优美生动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语言欣赏和写作手法的学习。
教法学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学生回顾有关于“雨”的诗句。
2、引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1、生简介作者。
2、多媒体出示词语,生读。
(三)整体感知1、伴随优美的轻音乐,学生齐读课文。
2、生思考:(1)四季的雨各有什么特点?(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师生交流。
4、真情诵读,感悟情感。
(生找相关语句,多媒体出示语句,生读。
)5、生用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任选一句话作开头,用欣赏的眼光,说说从文中发现的雨的美。
(多媒体出示)我最喜欢的一个画面……我最喜欢的一种声音……我最喜欢的一种气息……我最喜欢的一种气氛……我最喜欢的一种感觉……(四)品悟赏评1、合作讨论,结合文章中的具体语段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解析作者的表达。
我认为最妙的词语……我认为最美的句子……我认为最巧的修辞……我认为最细致的观察……我认为描写角度最丰富的段落……2、生自由发表见解探讨写作方法,师生共同总结。
3、欣赏刘湛秋的《微笑》、《中国的土地》。
(五)学以致用运用本课所学到的写景方法,以“”的四季(如草、花、风等)为题,完成150字左右的习作片段。
附:板书设计雨的四季刘湛秋美丽喜欢春雨:新鲜、娇媚夏雨:热烈、粗犷秋雨:沉静、端庄冬雨:自然、平静爱恋赞美【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教学设计第2篇】【课时】 1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花苞”“娇媚”“棱镜”“粗犷”等生字词。
2.朗读课文,想象雨中情景,概括四季的雨的特点。
3.从修辞、想象、感官等角度品析本文精彩的语言。
4.理解作者对雨的喜爱、赞美之情,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的四季》教学设计0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把握文章线索,理解文章内容,抓住景物特征,学习景物描写手法。
(2)体会语言美,掌握朗读技巧,培养朗读能力。
(3)学习鉴赏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在反复诵读中,把握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情感。
(2)通过对课文精彩语段的分析,把握并学习文章的写作特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作者对自然与生命的热爱,激发对大自然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的艺术表现手法。
2.体味作品写景语言精炼、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赏析语言特色,提高鉴赏能力;学以致用,进行景物描写的写作训练,提升作文能力。
教学准备:1.搜集作者资料。
2.给生字词语注音释义。
3.搜集作者的的相关资料及诗文中关于雨的名句。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雨是上天馈赠发给我们的礼物,从古至今文人们用笔讴歌它,当代诗人刘湛秋特别喜爱这美丽的雨,他用饱含真情的笔为我们写下著名的散文《雨的四季》。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章,一起感受这美妙的雨的世界。
(二)检查预习1.你熟悉以下诗句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暝》楚水结冰薄,楚云为雨微。
——孟郊《旅行》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释志南《绝句》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周紫芝《鹧鸪天》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
——李攀龙《广阳山道中》师:请同学们齐读诗句,说说这些诗句各写的什么季节的雨,描绘一下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雨有什么不同特点。
明确: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暝》(秋)楚水结冰薄,楚云为雨微。
——孟郊《旅行》(初冬)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夏雨)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释志南《绝句》(春雨)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周紫芝《鹧鸪天》(秋雨)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
——李攀龙《广阳山道中》(夏雨)2.作者简介刘湛秋(1935——),安徽芜湖人,当代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诗刊》前副主编,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被誉为“抒情诗之王”。
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欢乐》。
他的散文以抒发情感、人生为主,笔触细腻,如行云流水,有其独特的唯美价值。
作品被译为法、日、英、俄、意、德、西等多种文字。
3.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莅临( lì)吝啬( lìn )( sè)咄咄逼人(duō)静谧( mì)粗犷(guǎng )干涩(sè)4.词语积累。
(出示课件5)吝啬:过分爱惜财物,不舍得给别人,也不舍得自己用。
静谧:谧,安宁、平静。
安静。
莅临:来临、来到(多指贵宾)。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淅淅沥沥: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三)初读感知师:请同学们先标画出段落序号,大声朗读课文,在感知文章大致内容后,画出文章段落。
师:有谁愿意分享一下你初读的感受并分享一下你对段落的划分?请积极发言。
第一部分(1段):描写了―――,表达―――。
第二部分(2~5段):描写了―――,表达了―――。
第三部分(6~7段):描写了―――,表达了―――。
(四)课文品析品析第一部分(第1段)师:同学们齐读第一段。
师:第一自然段是写四季的雨吗?作者这样下有何作用?生:不是,作者只是总写自己喜欢雨,不论什么季节。
作用:开篇点题,引起下文。
品析第二部分(2~5段)师:请同学们默读2-5段,思考每幅雨景图中最打动你的景象是什么,分别用两三个词语概括每幅图不同的美。
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明确:春雨的特点:美丽而娇媚——初生的喜悦;夏雨的特点:热烈而粗犷——青春的绽放;秋雨的特点:端庄而沉思——成熟的智慧;冬雨的特点:自然而平静——晚景的真淳。
师:文章没有直接描写春雨,而是写万物经雨洗淋后的情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明确:这段文字写了春雨给万物带来的变化,是间接描写,展现了雨过天晴的春意盎然。
间接抒发了对春雨的爱恋之情。
师:文章的第三段“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句中“别有一番风情”指的是哪些方面?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明确:夏天的雨没有预告,说下就下;光头浇雨,更有滋味;一切不掩饰地敞开,花朵、树叶、杂革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吸收;雨声、蝉声、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雨的交响曲。
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凄冷的秋雨为什么能纯净人们的灵魂呢?小组合作交流,展示自己小组讨论结果。
明确:秋天的雨,端庄而又沉静。
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收获的时节,给人安静与深思,秋雨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所以说可以纯净人的灵魂。
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这种“特殊的温暖”,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小组合作交流,展示自己小组讨论结果。
明确:冬雨给人以清冷和柔和的,万物经过冬天的洗涤,使人感觉到湿润、明亮与温暖,让人忘记冷冽的寒风,干涩而苦的气息,忘记了严冬。
品析第三部分(6~7段)师:请学生齐读第六自然段,思考上文写雨多用“她”或“它”指称,为何这一段改称“你”。
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明确:使用第二人称,能够更加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同时如同和别人对话,显得更加亲切。
作者将“雨”拟人化,使之可亲可感。
人称的变化使雨的形象亲切自然,作者的情感流露更真实,直接抒发对“雨”的爱恋之情。
师:请同学们齐读第7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明确:总结全文,与开头照应,结构严谨。
点明并深化主旨,抒发作者对雨的爱恋之情。
(五)课文总结师:请同学们说说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并概括文章结构。
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文章通过对雨在四季中的不同特点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雨的爱恋之情。
全文采用总分总的写作结构,文章条理清晰。
作者的情感为线索,先总写对雨的感受,再具体描绘不同季节雨的特点,最后抒发对雨的爱恋之情。
师:结合全文,谈谈作者爱恋雨的理由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雨给作者的生命带来活力,给感情带来滋润,给思想带来流动,使灵魂得到净化。
《雨的四季》将雨人格化了,变得鲜活。
同时这也是一段历程,一段经历了春秋而逐渐丰盈完满的生命历程。
因此,可以说,作者爱恋四季的雨,更是爱恋四季的生命。
(六)手法分析师: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下面这段文字写景的方法。
示例: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
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
小组讨论后教师明确:这段文字从视觉、听觉、嗅觉角度描写雨后世界,牵着美妙的联想和想像,带给我们全方位的感受。
师:请同学们分析“树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效果?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树写活了,人格化了。
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木刚刚从寒冬中苏醒过来,树干泛出黄青、嫩叶萌发的那种鲜活的生机师:请同学们参考示例,选择你最喜欢的语句品读,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可以从感官、修辞、情感等角度来谈。
示例:“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把“雨水”写成“少女的眼泪”,并以“娇媚”饰之,写出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和怜惜之情。
同学回答略。
(五)随堂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花bāo(苞)浇guàn(灌)静mì(谧)高邈( miǎo )莅临( lì)池畦( qí)2.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排比)(2)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拟人)(3)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
(比喻)(4)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比喻)3.文章的倒数第二段“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明确:人生境遇不同,听雨的感受也就各异。
作者拥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因此在雨的四季中看到的是一种生命中激动人心的美丽。
雨是大自然神奇的杰作,是我们生活中不能缺少的精灵。
(六)拓展延伸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感受,随着生活环境、生活处境的变化而变化。
雨给刘湛秋先生留下了美的形象和记忆,作者对雨的感受始终没有变化,这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关,他生活在太平盛世,未能感受到时代的沧桑之变。
但听雨有两种境界:一是雅趣盎然的赏心乐事,雨声具有一种乐感、美感。
一是悲苦、惆怅莫名,雨声淅沥,益增愁思。
请同学们说说《听听那冷雨》中作者余光中的听雨属于什么境界,为什么。
(七)课堂小结文章通过对雨在四季中的不同特点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雨的爱恋之情。
感情真挚而浓烈。
文章条理清晰。
先总写对雨的感受,再具体描绘不同季节雨的特点,最后抒发对雨的爱恋之情。
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多修辞手法写景。
(八)布置作业一场雨是凄清落寞、是豪爽痛快、还是缠绵旖旎······可能攸关那段故事、那份回忆······请同学们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完成一篇有关“雨”的散文。
板书设计:雨的四季春雨美丽而娇媚夏雨热烈而粗犷对雨的爱恋秋雨端庄而沉思对生命的追求冬雨自然而平静教学反思:1.从感悟重点词句入手,注重语言锤炼;2.从分析手法入手,分析景物特点,切入写作训练,举一反三,注重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