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8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测试1 人民版必修2 精品

合集下载

2017-2018学年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测试)

2017-2018学年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测试)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2017·江西盐城期中)在当今农村,我们仍能看到铁犁牛耕的场景,历史上,这一现象带来的影响不包括()A.促进生产力发展B.促进资本主义萌芽C.促进土地的私有化D.促进农业发展2.(2017·全国卷Ⅱ)如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

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3.(2017·江南新乡模拟)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举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

《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

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

”这说明()A.古代妇女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B.古代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C.小农经济限定了人们生活规律D.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4.(2017·全国卷Ⅲ)《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当时()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5.(2017·安徽蚌埠期中)均田制在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北魏开始推行,到唐朝中期瓦解,它的实行对封建经济的恢复和繁荣起了决定性作用,它的瓦解也是唐朝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

以下关于均田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不合理的土地占有状况,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B.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地主乘机占有大量土地的机会C.从根本上遏制了土地兼并现象的发生D.均田制并未触动地主官僚的私有土地,且使农民从国家获得了相当数量的授田6.(2017·全国卷Ⅲ)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

新人民版必修2历史单元测试: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新人民版必修2历史单元测试: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专题质量检测(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图反映的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制度。

该制度在春秋时期开始瓦解的根本原因是()A.“私田”的大量开垦B.铁犁和牛耕的使用C.各国推行税制改革D.新旧贵族争夺土地2.下图为明代《天工开物》一书的插图。

由此可见当时()A.经济作物广泛种植B.精耕细作方式继续沿用C.畜力成为农耕的新动力D.筒车开始应用于农业灌溉3.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更。

上层建筑又积极服务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下列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对应关系符合此结论的是() A.小农经济——封建制度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C.铁器使用——个体生产D.男耕女织——自给自足4.“……作三石人以镇湔江,五石犀以厌水怪。

凿离堆山以避沫水之害,穿三十六江灌溉川西南数十州县稻田,自禹治水之后,因其旧迹而疏广之。

”这个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B.都江堰C.坎儿井D.灵渠5.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生产工具翻车的演变,这个过程体现了()A.经济形态的变革B.耕作方式的变化C.工具材质的革新D.灌溉动力的改变6.《吕氏春秋·召类》中写道:“吾恃为鞔(指鞋)以食三世矣,今徙之。

是宋国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

愿相国之忧吾不食也。

为是故,吾弗徙也。

”这里的“吾”的身份是()A.官府手工业者B.民营手工业者C.家庭手工业者D.雇佣手工业者7.汕头市南澳县三点金海域的明代沉船“南澳Ⅰ号”再度打捞出大批文物,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判断,在“南澳Ⅰ号”上最有可能发现的文物是()A.工艺精湛的青铜鼎B.精美华丽的丝绸C.清新素雅的青花瓷器D.图案丰富的粉彩瓷器8.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中国有三张名片:一是丝绸,二是瓷器,三是茶叶。

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①自然经济在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③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在世界领先④在对外贸易中中国一直居于出超地位A.①②③B.②④C.①③D.②③④9.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

(word完整版)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测试(有答案)

(word完整版)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测试(有答案)

专题达标检测(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B.土地私有制度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解析:题干材料的现象是由土地兼并造成的,而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是土地私有,故选B项。

答案:B2.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有()①封建国家向农民征收赋税②封建地主向农民收取地租③土地兼并导致的必然结果④封建国家向农民强派劳役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根据图片标题,反映的是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下封建地主向农民收取地租的情景,①④在图片中无从体现,故选B项。

答案:B3.“川中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

”这段话描述的生产工具是()解析:从题干材料“水车如纺车”“车骨之末,缚以竹筒”可知描述的是灌溉工具筒车,故选A项。

B、C、D三项与题干材料描述无关。

答案:A4.元朝袁介在《检农吏》一诗中写道:“欲求一点半点水,却比农夫眼中泪。

滔滔黄浦如沟渠,农家争水如争珠。

”说明我国古代农业具有()A.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B.脆弱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C.落后性:生产工具没有进步D.分散性:以一家一户为生产生活单位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小农经济的脆弱性,由“争水如争珠”信息说明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

答案:B5.谚语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总结。

下列谚语能够反映我国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点的是()A.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B.黄牛过河各顾各C.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D.小满芝麻芒种谷解析:紧扣“自给自足”的含义思考,可知B项正确。

答案:B6.“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

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这句话反映的现象是()A.棉布保暖性好,可以御寒B.棉布因其实用性广为流行C.棉布完全取代了丝织品的地位D.棉布功劳大于丝织品解析:材料的关键信息“可以御寒”“生暖”“无不赖之”“衣被天下后世”,主要反映了棉布因其价廉、实用而广泛流行,故选B项。

2018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同步测评人民版必修2

2018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同步测评人民版必修2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选择题1.下列三幅图片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主要农具,对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③①D.②①③2.(2010·天津市南开区模拟)在学习我国古代农业经济时,某同学搜集到这样一段资料:“孔子有个学生名冉耕,字伯牛;另一个学生名司马耕,字子牛。

冉耕是鲁人,司马耕是宋人。

”从这段资料中历史人物的名字来看,你所获得的历史信息最正确的是()A.我国自古就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封建土地私有制已普遍建立C.春秋时期已出现牛耕D.孔子的学生都是农民出身3.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这段唱词反映了 ()①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生产模式②不承担国家赋税徭役③农民富裕、祥和的生活境况④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A.①②B.①④C.①②③D.①③④4.(2010·福州一中模拟)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5.(2010·江西吉水二中模拟)“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材料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应该出现在()A.原始社会晚期B.夏商周时期C.春秋战国时期 D.秦朝6.(2010·广东联考)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这种变化所反映的实质是()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C.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得到承认D.生产关系的变革7.2006年2月22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了《全面取消农业税》纪念邮票一枚(右图),纪念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六百年的农业税自2006年1月1日起停止征收。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测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测试

1、有史书记载:“水以轮济,假一毂(gu)汲引之利,为万顷生成之惠……神机日夜运,甘泽高下普。

”此农具的发明()A.体现了农业基本模式 B.推动了水田农业的发展C.改变了农村产业结构 D.形成了完备的灌溉体系2、雍正皇帝采取的抑商政策的理由包括()①“农为天下之本务,工贾皆其末也”②“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中少一耕稼之人”③手工业是农耕经济的必要补充④防止“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玉门关以西的地方古时称:()A.大秦 B.西域 C.安息 D.新疆4、唐甄说:“吴丝衣天下,聚于双林,吴、越、闽、番至于海岛皆来市焉”。

嘉庆《嘉兴府志》卷4记,平湖县的乍浦镇,“番舶凑集,居民成市”。

两则材料反映了()A. 政府对民间贸易约束比较少B. 国内市镇已同国外市场建立联系C. 国内长途贩运贸易比较兴盛D. 我国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趋势5、康熙四年开海禁,关东豆麦运到上海每年有千余万石,而布匹、茶叶等江南货物也由沙船运至山东、直隶、关东等地。

沙船有会馆,设有董事。

据此可推知( )A.清政府被迫开放通商口岸B.清朝时长途贩运贸易繁盛C.清朝出现不同地域的商帮D.政府放松了对贸易的监管6、梁柏力在《被误解的中国》一书中曾对中西(欧)商业状况进行了对比,一方面指出歧视商贾并非中国独有的传统,明清时期中国富商的社会地位并不低微。

另一方面又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与英国代表的西方存在不少明显不同,并对英国商人势力强的原因有如下一些文字介绍:“英国数百年来都处于战乱之中……英国要与其他欧洲国家争霸……”。

照此推断,梁氏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商贾势力不及西方的原因可能是()A.儒家思想含有明显的抑商倾向 B.商人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上升C.禁止商人买卖土地和科考入仕 D.社会相对安定对商人依赖较小7、一位听书人,身穿暖和的棉布衣服,手里把玩着粉彩蝴蝶鼻烟壶,吃着鲜嫩的熟玉米,津津有味地倾听评书《三国演义》。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同步检测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人民版必修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同步检测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人民版必修

专题同步检测——(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下图是据有关资料绘制的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统计示意图。

它反映了这一时期( )A.安徽农业生产居全国领先水平B.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发展态势C.长江流域为农业生产重要区域D.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2、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的现象。

这表明当时( )A.井田制瓦解B.分封制恢复C.均田制受到破坏D.“市”突破空间限制3、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

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

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 )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4、《景德镇陶录》记:“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

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

”《江西通志》载:“景德镇……水土宜陶。

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

”材料反映了( )A.唐时瓷都景德镇已驰名天下B.陶玉身份为官营手工业者C.该产品工艺精美畅销海内外D.陶玉追求产品的知名度5、富豪所从事行业的变化是经济发展变化的标志。

《史记•货殖列传》排列从春秋到汉武帝时代众多的豪民巨富, 战国和汉代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汉代就有卓氏、程郑、孔氏、曹邴氏四家列人富豪榜。

这表明( )A.铁制工具运用广泛B.政府鼓励私人铸铁C.政治环境造就富豪D.国家实行重商政策6、据记载,西汉时期中央政府十分重视冶铁业。

汉武帝更是规定“铁业官营”,商人不得参与。

这主要是为了( )A.稳定统治秩序,增强中央政府实力B.保证生产所需铁制工具的供应C.进一步拓展官营手工业的经营范围D.保障武器生产以满足战争需求7、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

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8、宋代文献记载,真宗时,“诏商旅自京(携)便钱至诸州者,所在即给付,无得稽滞。

最新-2018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

最新-2018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2018年温州一模·14)在古代中国,农业被统治者看做立国之“本”,与农业发展相关的文献汗牛充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吕氏春秋》提出了后世长期遵循的重农原则B .《四民月令》记载了北魏至唐前期的土地制度C .早期史书将《河渠书》、《沟洫忠》列为专篇D .元朝王祯所著《农书》记载了水排鼓风冶铁解析:B 。

本题考察农本思想。

《四民月令》,是东汉后期叙述一年例行农事活动的专书,不是北魏至唐前期的土地制度,故选B 。

2.(2018年丽水一模·12)某位学者对中国古代农业提出这样的观点: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实现了革命性的突破。

下列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有①牛耕和铁农具使用 ②土地私有制确立 ③县制出现④重农抑商政策提出 ⑤商业中心出现A .①④⑤ B.①②⑤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解析:C 。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进步。

④维护小农经济,没有实现 农业的革命;⑤是城镇经济发展的结果。

3.(2018年金华十校调研·5)下列关于唐代农业发展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①关中农民创造了“井渠” ②使用高转筒车 ③曾推行均田制 ④出现了曲辕犁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解析:D 。

本题考查了汉、唐农业发展的概况,根据所学来判断,第①项关中农民创造了“井渠”是在汉代,本题选D 项。

第2课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1.(2018年宁波调研·1)图1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大盂鼎、大盂鼎拓片(钟鼎文)及其部分译文,联系商周历史,以下结论正确的是图1①现存的商周时期青铜器大多为礼器 ②商周时期的青铜铸造以煤炭为燃料 ③钟鼎文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④拓片部分内容涉及到西周王朝建立A .①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②③④解析:A 。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商周时期手工业发展特点的准确掌握。

根据所学商周时期 青铜铸造的燃料主要是木炭,最早在冶金业使用煤是在汉朝,故应排除②。

最新-2018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测试8 人民版必修2 精品

最新-2018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测试8 人民版必修2 精品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测试(人民版必修2)(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右图是陕西米脂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

它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A.牛耕技术形成B.铁犁开始应用C.耦犁耕作出现D.一牛挽犁盛行解析:从图文材料中两头牛牵引犁具进行耕作等信息,可判断该图体现了东汉的耦犁耕作技术,故C项符合题意;A、B两项均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D项与图中的基本信息不符。

答案:C2(2018·广东汕头高三联考)秦朝规定:“盗徙封,赎耐。

”(“封”指田间的地界,“耐”指判处剃去鬚鬓)这一规定突出表明秦朝( )。

A.允许通过出钱来抵耐罪B.利用严刑苛法治理国家C.严厉打击盗窃犯罪行为D.明确维护土地私有制度解析:秦朝严禁移动田界并以相应的法律予以惩罚,是维护土地私有制的具体表现,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及其内涵不符。

答案:D3《汉书》记载:“强者规田以千数,弱者曾无立锥之居。

”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私有制的发展B.土地兼并现象严重C.贫富差距极为悬殊D.地主残酷剥削农民解析:“强者规田以千数”等信息反映了土地兼并严重,而我国古代土地兼并的根源在于土地私有制的存在,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A4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

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 )。

A.众人集体生产B.田庄规模生产C.个体农户耕作D.官府募民耕作解析:均田制规定由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则承担赋役,但没有改变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与均田制没有直接关系。

答案:C5(2018·浙江文综)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

A.农民生活艰辛B.土地兼并严重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解析:为“医得眼前疮”而“卖新丝”“粜新谷”,从而“剜却”了农民的“心头肉”,说明农民为维持生计被迫出卖农副业产品,但不能反映农业生产中土地高度集中的现象。

最新-2018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

最新-2018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测评(新人教版必修2)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夏商周三代农业生产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普遍使用石器、骨器,有少量的青铜农具B.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C.农作物的种类增多,后世的主要农作物此一时期已开始种植D.普遍采用铁犁牛耕2.青铜器铸造业进入繁荣时期是在( )A.夏朝B.商周时代C.春秋时期D.战国时代3.《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这句话的实质问题是( )A.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B.私田开垦越来越多C.国君承认了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D.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4.谢灵运在其《山居赋》中说:“春秋有待,朝夕须资。

即耕以饭,亦桑贸衣。

艺菜当肴,采药救颓。

”这说明了他的山居( )A.从事商品生产B.田庄里生产分工明确,交换频繁C.过着自耕农的生活D.田庄里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5.下列古代农具中,用于播种的是( )A.耧车B.翻车C.筒车D.水排6.在我国古代手工业几种类型中,突出体现封建经济形态特征的是( )A.官营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工场手工业7.东汉时,我国古代冶铁水平领先世界的突出成就是( )A.发明淬火技术B.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C.用煤炭作为冶铁燃料D.灌钢法得到推广8.下列关于景德镇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景德镇是我国瓷器的发祥地,素有“瓷都”之称B.宋代五大名窑不包括景德镇C.景德镇位于江西D.明清时期,镇上有许多专为皇室贵族烧制瓷器的官窑9.隋朝时,一般平民百姓多穿布制的衣服,这种布的原料是( )A.丝B.麻C.棉D.毛10.《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置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

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击钲三百而散。

”上述材料反映出唐代( )①设置了专门的城市商业管理机构和官吏②设置了专门的税官管理商业③城市商业活动有较为严格的时间限制④由商人自发担任市场监管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1.若生活在宋朝,你可能遇到的生活现象有( )①在长江流域能穿上丝绸衣服②在河南开封参观定窑生产情况③在四川使用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④在浙江杭州可以逛早市、夜市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④D.③④12.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基础是( )A.明朝的经济措施B.农业、手工业的发展C.生产力发展和商品经济活跃D.对外贸易繁荣13.清代许多商人、工场主把从事工商业赚来的钱用来买田置地,发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剥削沉重B.重农抑商政策C.农民购买力低D.土地经营的利润率高14.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标志是( )A.官营手工业的出现B.机器大生产的出现C.工场手工业的出现D.洋务企业的兴办15.我国对外贸易的路线,由汉唐的以陆路为主转到宋元的以海路为主,其原因不包括( )A.大运河便利了南北交通B.北方战乱频繁,严重影响陆路交通C.我国经济重心南移D.造船技术提高,指南针用于航海二、材料解析题1.阅读下列材料宋应星生活于明清之际,47岁时开始编写《天工开物》,三年乃成。

最新-2018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

最新-2018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在中国古代的信仰中,“社”是土神,“稷”是谷神,但“社稷”却被用作国家的代称。

这主要是因为( )A.鬼神迷信思想盛行B.中国古代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人们要依靠土地和谷物生存D.国家的税收主要是土地上出产的谷物解析:以土神和谷神作为国家的代称,体现了二者对国家的重要性,故选B项。

A、C、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答案:B2.读右图,这是我国北方长期使用的一种农具,它创制的时代和名称应为( )A.西汉——耧车B.唐朝——筒车C.曹魏——翻车D.唐朝——曲辕犁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这是一种播种工具,而选项中只有耧车是播种工具,而筒车与翻车是灌溉工具,曲辕犁是耕作工具。

答案:A3.在我国古代,“六畜”常与“五谷”相提并论,祈盼“五谷丰登”和“六畜兴旺”是我国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重要特点是(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C.用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解析:根据“五谷丰登”和“六畜兴旺”等信息可知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重要特点就是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A、C、D三项与材料不符。

答案:B4.叶茵《田父吟》诗说:“未晓催车水满沟,男儿鬼面妇蓬头,但求一熟偿逋债,留得糠粞便不忧。

”该诗主要反映了封建社会( )A.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B.开垦荒地逐渐增多C.政治腐败,民不聊生D.赋税沉重,农民生活困苦解析:从材料中“但求一熟偿逋债”可知,农民债务沉重,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能导致这一状况。

答案:D5.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尽管“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女夙兴夜寐,纺绩积纴”,但农业生产始终没有大的突破,温饱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①重农政策长期推行阻碍农业生产发展②人口增长的压力③农民赋役负担的沉重④自然经济的长期存在阻碍了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重农政策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故排除含①的选项。

最新-2018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

最新-2018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测试(新人教版必修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我国最早培育出来的农作物品种有①小麦②水稻③玉米④粟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②③2.我国古代历史上,铁制农具的逐步推广和使用始于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3.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下,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这种提水工具最早出现于A.东汉 B.曹魏 C.唐朝 D.北宋4.右图所图示犁耕法主要流行于A.春秋 B.战国C.西汉 D.隋唐5.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①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②产品主要满足生活所需和交纳赋税③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己生产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6.以下各项水利工程,修建于汉朝以前的是A.龙首渠 B.都江堰 C.漕渠 D.白渠7.下列各项中,有助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成的因素有①土地归国家所有②以农耕为主的社会经济③大量兴建水利工程④家庭手工业较为发达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8.官营手工业在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占有优势,以下不属于它的主要特点的是A.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规模的作坊生产B.主要生产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和武器C.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D.主要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9.中国古代的青铜铸造技术进入繁荣时期是A.新石器时代晚期 B.商周时期 C.秦汉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10.至今仍被奉为珍品的青花瓷器主要出产于A.唐朝南方瓷窑 B.北宋五大名窑C.明朝宣德年间 D.清朝乾隆年间11.下列我国古代丝棉麻三种织物消费量比例的根本改变是在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12.下列手工业在我国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①制瓷业②丝织业③冶铁业④棉纺织业A.②③①④ B.③②④① C.③②①④ D.②④③①13.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手工业主导地位同时,当时社会经济的其他的重要现象还有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城市贸易打破坊和市的界限C.传统的“重农抑商”逐渐废止 D.海上丝绸之路开辟14.下列时代,商业主要由官府控制的是①商朝②西周③春秋④战国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5.下列关于“交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B.首先出现于四川地区C.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D.由北宋中央政府发行16.安徽地区的商人群体兴起于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17.北宋东京城与唐朝长安城最大的不同是A.打破了坊市界限 B.商业繁荣C.出现了“夜市” D.手工业发达18.“边城暮雨雁低飞,芦笋初生渐欲齐。

最新-2018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

最新-2018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检测【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第Ⅰ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2018·北京模拟)铁器牛耕的使用与推广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包括()①农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②促进了私田的大量开垦③加速了旧贵族的分化没落④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加快()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组合选择题用排除法。

④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加快不符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情况,排除④。

答案:A2.(2018·濮阳模拟)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

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

布衣得暖胜丝绵,长也可穿,短也可穿。

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

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

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是神仙。

”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B.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C.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D.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特点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在小农经济体制下农民始终过着贫穷的生活,故选择B项。

答案:B3. (2018·梅州模拟)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

《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

《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特点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经分析《荀子·王制》强调气候的影响;《农书·粪田之宜》强调施肥的作用;《吕氏春秋·上农》强调节气的重要性;《齐民要术》强调耕作技术轮作制的作用;体现了精耕细作,故选B项。

最新-2018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

最新-2018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测控2(人教版必修2)(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此诗是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它所反映的当时社会最基本的一种耕作方式是()A.火耕B.刀耕C.锄耕D.铁犁牛耕解析:本题以一首通俗易懂的小诗入题,实则考查一系列相关知识,该诗创作于什么朝代,该朝代处于什么社会,这个社会最基本的耕作方式是什么。

该诗是唐朝李绅所作,唐朝属于封建社会,我国封建社会最基本的一种耕作方式是铁犁牛耕,故答案应为D项。

答案:D2.铁农具的普遍推广是在()A.商周B.春秋C.战国D.西汉解析:本题考查识记能力。

商周时期主要使用石、木工具,但出现了青铜器,春秋开始使用铁器,战国时推广。

答案:C3.右图中的农具最早出现在()A.西汉B.曹魏C.隋唐D.唐朝解析:图中农具为曲辕犁,最早出现在唐朝。

答案:D4.商朝和西周时期,采取奴隶和庶民集体耕作这种生产方式的主要原因是()A.奴隶主便于加强对奴隶和庶民的控制B.生产力低下C.让奴隶和庶民彼此互相监视D.奴隶和庶民无人身自由解析:导致生产方式落后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工具的落后,生产效率的低下。

答案:B5.战国以来,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不包括A.君主土地私有制B.地主土地所有制C.官田D.自耕农土地所有制解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可采取排除法,官田是一种国有土地所有制形式。

答案:C6.我国奴隶社会实行的井田制,其实质是()A.国王所有的土地国有制B.奴隶主贵族所有的土地私有制C.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D.国王所有的自耕农土地所有制解析:本题考查对井田制概念的全面理解能力。

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它形成于商,发展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

名义上土地归国王所有,实际上由奴隶主占有。

答案:C7.西汉太中大夫东方朔撰文上呈汉武帝,所用竹简需两人抬进宫。

最新-2018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测试17 新必修2 精品

最新-2018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测试17 新必修2 精品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7小题,)1.(2018年3月江门市一模14题)农业社会的都城往往是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下图(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功能的新趋势是()A.政治中心的地位消失 B.城市商品经济发展C.文化中心的地位显著D.吸收国外建都的经验【答案】B【点拨】本题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

从三图城市布局的变化,可发现主要的区别是“市”逐渐增多以及宫廷和“市”距离在缩小,另结合中国古代商业的学习可知选择B项。

2.(2018年4月佛山二模14题)唐朝后期,有人记述说“古人亦饮茶,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往年回鹘(唐朝后期北方少数民族)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

”材料表明()A.中国人饮茶风俗形成于唐朝B.唐朝茶叶市场多设在边境C.少数民族到唐朝内地购买茶叶不受限制D.茶叶成为唐朝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答案】A【点拨】考查分析材料的理解能力。

题干材料是唐朝古代的记述,从内容上可知,中国人饮茶风俗形成于唐朝,“古人亦饮茶,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因此,A项正确;而BCD项材料均未体现。

3.(2018年3月广州市一模12题)战国时期,诸侯国大力兴修水利工程,主要是为了()A.发展长途贸易 B.运送军粮 C.发展小农经济 D.加强中央集权【答案】C【点拨】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春秋战国的时代主题是“战”与“农”。

水利工程可能兼具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等多种用途,但一般首要的是灌溉和防洪。

A在当时并未普遍,D指郡制、县制或郡县制。

B、C相比,C的可能性更大。

再说,都江堰和郑国渠主要用于排灌,前214年秦朝凿通灵渠的初衷,是军事需要。

战国时期是诸侯争霸,弱肉强食的年代,各诸侯国都纷纷变法革新,图强,兴修水利工程,主要是为了发展经济,提升实力。

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混战不已。

要想在争霸战争中获胜,就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实现富国强兵,这是各国大力兴修水利的主要目的。

最新-2018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测试36 新必修2 精品

最新-2018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测试36 新必修2 精品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单项选择题(共计25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50分)1.在我国古代,祈盼“五谷丰登”和“六畜兴旺”是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重要特点是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采用“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D.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传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有①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开始出现②个体小农经挤形成并开始成长③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期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已被打破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图4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

它反映出当时A.开始使用铁器B.注重精耕细作C.尚未推广牛耕D.雇佣关系盛行4.宋朝范成大诗云:“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句中反映的信息不包括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B.农村经济存在性别分工C.农民过着衣食无忧的田园生活 D.当时的纺织材料中有麻和丝5.下列关于井田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它是一种国有土地制度,土地归全国人民所有B.获得井田的贵族拥有使用权,可以将之转让和买卖C.奴隶在井田上集体劳动,没有人身自由 D.战国时期,井田制开始走向崩溃6.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模式。

推动这一模式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不包括A.耕作工具不断改进 B.生产组织的小型化 C.水利设施逐渐完善 D.土地兼并日趋加剧7.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租佃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租佃方式最早在春秋开始出现B.汉代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C.宋代租佃经营方式的地租形态主要是货币地租D.明清时期,租佃制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8.下列对我国古代农业基本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经营以一家一户为单位B.汉朝时开始使用铁农具C.重视精耕细作D.重视灌溉C.小农经济形式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D. 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了小农经济的产生9.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最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对这一经济形式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小农经济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10. 明朝海瑞说:“欲天下治安,必行井田,不得已而限田。

最新-2018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

最新-2018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人教版必修二)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2小题,共0分)1.(2018年11月北京市西城区高三期中9题)下面表格反映的是西汉和唐朝人口分布情况。

①西汉时,全国人口分布比较平均②从汉到唐,黄河中下游始终是经济重心③唐朝时,南方地区人口增长很快④从汉到唐,黄河中下游的人口一直最多A.①②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2.(2018年11月北京朝阳区高三期中18题)从下图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

它反映出城市的A.政治功能强化B.经济功能增强C.建设规模扩大D.帝都建制成熟3.(2018年11月北京西城区高三期中20题)宋代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

”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B.城乡贸易交流频繁 C.集市交易打破了时空限制D.农业相关产品交易量大4.(2018年11月北京海淀区高三期中24题)北宋有诗曰:“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

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上下无时了。

四山开辟中沃壤,万顷秧齐绿云饶。

”符合诗中描绘的选项是A.简车用于山地灌溉 B.江南地区出现了水田C.曲辕犁在江南得到推广 D.出现了灌溉工具翻车5.(2018年11月北京海淀区高三期中26题)《元典章》记载: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四月,初置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

”责民岁输木棉十万匹”。

至元成宗大德三年(1299年)二月,还不满十年的光景,户部每年收受各处行省木棉布匹,已“不下五十余万(匹)”。

这反映A.元朝的棉纺织业已经遍及长江南北 B.棉纺织业成为官营手工业重要部门C.棉纺织税收成为元朝最主要的收入 D.元朝政府重视棉纺织业的推广6.(2018年11月北京西城区高三期中9题)西汉时期发明的同时具有翻土、开沟和起垄功能的工具是7.(2018年11月北京朝阳区高三期中3题)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测试: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测试: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封建小农经济困顿却又高效,《管子·乘马》中说:“是固夜寝起早,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尔不倦,民不惮劳苦”,西方有学者甚至指出:“小农作为‘经济人’,毫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

”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封建小农经营效率高,可与资本主义农业比肩B. 小农经济的困顿往往表现为规模小、工具简陋、农民负担重C. 封建小农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D. 小农经济效率高是指土地私有制极大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2、清代康熙、雍正年间,减免土地税成为惯例。

常常“一年蠲及数省”或“一省连蠲数年”,全部免征当年的应纳钱粮。

这一做法旨在( )A.维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为推行新税制创造条件C.推动土地租佃关系的发展D.增强民众对朝廷的认同3、宋人朱彧的《萍洲可谈》记载,张乖崖任崇阳县令时,“尝逢村氓(méng,乡民)市菜一束出郭门。

问之,则近郊农家。

乖崖笞之四十,曰:‘尔有地而市菜,惰农也。

崇阳民闻之相尚力田。

”这材料中张乖崖的做法实质上是()A. 避免农村劳动力的流失B. 引导农民搞好农业生产C. 杜绝农民从事商业活动D. 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4、马克思指出:“数百万(小农)家庭??的生活方式、利益和教育程度??就这一点而言,他们是一个阶级。

而各个小农彼此间只存在地域的联系,他们利益的同一性并不使他们彼此间形成共同关系,形成全国性的联系,形成自己的政治组织,就这一点而言,他们又不是一个阶级。

”马克思在这里想要说明的是()A. 小农经济的分散性特点B. 小农不能划分到阶级中C. 小农国家意识比较淡薄D. 小农应当建立政治组织5、毛泽东在《做革命的促进派》中指出:“我们靠精耕细作吃饭,人多一点,还是有饭吃。

”下列不能反映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的是( )A. “湿耕泽锄,不如归去”B. “六月不干田,无米莫怨天”C. “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D. “且溉且粪,长我禾黍”6、清代前期枫泾镇布局的踹染工匠在货币雇佣关系之外,还在人身上受到“保长、布防、包头管辖”,作坊主对踹染工匠还有一定的超经济强制权利。

2018-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

2018-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

2018-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检测(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8·安康高一检测)《礼记·月令》载:季夏之月(六月),都说烧草取灰或沤草使腐用作肥料。

深耕、施肥、粪种、一年再获。

这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 )A.独立发展B.农牧结合C.精耕细作D.自给自足【考点】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题点】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答案 C解析“深耕、施肥、粪种、一年再获”体现了小农经济的特点是精耕细作,故C正确。

2.(2018·邵阳高一检测)《管子·乘马第五》在描述农业生产时写道:“把土地折算分租,实行分户经营,可以使农民自身抓紧农时。

这样,他们就能晚睡早起,父子兄弟全家关心劳动,不辞辛苦地经营。

”这一经济思想( )A.推动了租佃关系的确立B.推行重农的经济政策C.是在变革生产组织方式D.是要废除土地国有制【考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题点】小农经济形成的原因答案 C解析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土地租佃关系也逐步形成,因而推动租佃关系确立的根源是土地私有制,故A错误;材料中将土地分租,实行分户经营是为了让农民精心生佣现象,唯独棉纺织业没有出现。

”中国古代棉纺织业没有出现雇佣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 A.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C.棉花主要是官营手工业D.小农经济的阻碍【考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题点】小农经济的影响答案 D解析小农经济是男耕女织,以满足自给自足的需要,故不利于雇佣关系的产生,故D项正确。

5.(2017·绵阳高一检测)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两种手工业生产形式,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图一的产品主要是茶叶和棉布B.手工工场最早出现在江南地区C.图一的现象阻碍了经济的发展D.图二现象出现于19世纪中晚期【考点】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题点】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答案 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明朝中后期在江南的纺织业中开始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它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组织形式,故B 正确。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测试题: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单元测试题: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人依据黄河流域的气候、物候建立起来的补充历法。

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一书记载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两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并写入历法并且沿用至今。

这反映出中国古代()A. 北方经济的持续领先B. 天文历法科学严密C. 农耕文明的积淀传承D. 农学研究因循守旧2、在兵制方面,宋朝基本不再采用征兵制,而采用雇佣性质的募兵制度;在征调徭役方面,北宋中期采用雇募法,不再单纯使用无偿征调农民等服役的办法;在官府征调工匠服役方面,由单纯的轮差制度改为差雇制度,国家给服役的工匠一定的报酬。

这反映出宋代()A. 取消了制度层面的强制措施 B. 更多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国家治理C. 法律制度已经相当健全成熟D. 劳役地租完成向货币地租的过渡3、地税、户税在唐太宗时已经开始起征,但是在国家财政收入中所占比例不大。

开元以后,唐王朝逐渐加大了地税和户税在财政收入中的比例。

税收政策这一变化主要是基于()A. 土地集中的加剧 B. 自耕小农的增多C. 均田制继续实施D. 户籍制度的完善4、毛泽东曾经说过:“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

”下列哪些做法符合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 )①刀耕火种②江南地区稻麦兼种③使用翻车灌溉④使用曲辕犁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5、西方史学界将“始于康熙平三藩的1681年,止于乾隆退位的1795年之间的历史”称为“High Qing”。

下列可为这一观点提供主要依据的是()A.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大一统国家进一步巩固B.中小市镇向边疆拓展,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较迅速C.对外交往空前频繁,中外文化交流渐入佳境D.学术文化全面繁荣,科技成就领先西方国家6、据《马首农言》记载,明代山西寿阳“邑之棉花,买自(河北)栾城,统计一邑,每年不过用数千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测控1 (人民版历史必修2)1.远古时期,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这一时期()A.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B.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C.原始农业的出现D.解析:神农氏的传说,反映了农业的先进者进行农作物种植的成功实践。

答案:A2.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方式是()A.简单协作B.小农经济C.分工合作D.解析:中国古代传统的农业以小农户的个体经营为主,即“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

答案:B3.据记载: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冉耕字伯牛。

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①种植业为主是中国古代农业的一大特色②借用牛力耕田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特色之一③牛耕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④已出现了曲辕犁A.①②B.②③C.③④D.解析:以牛、牛耕命名的现象,说明了春秋时期专门用于祭祀的牛已步入了人们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体现了牛耕在春秋时期的兴起,也说明人们对农业生产的重视。

答案:B4.下列材料能够反映土地兼并现象的是()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B.溥天之下,莫非王土C.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D.解析:土地高度集中,地主占有大量土地,而耕者无其田,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的普遍现象,C项能鲜明反映此问题。

答案:C5.牛耕和铁铧犁推广到淮河地区是在()A.春秋战国B.秦朝C.西汉D.解析:东汉时,牛耕和铁铧犁推广到淮河地区和一些边远地区。

答案:D6.崔寔的《四民月令》反映了_______________的发展情况。

A.田庄手工业B.官营手工业C.私营手工业D.解析:《四民月令》反映了汉代田庄里的生产生活方式。

答案:A7.据《元史·刑法志》记载:“诸匠户子女,使男习工事,女习黹绣,其辄敢拘刷者,禁之。

”这说明了()A.官府用法令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B.官府用法令保护手工业者世代为官府劳作C.私营手工业比重日益增大D.解析:解决材料解析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发掘利用,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是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

答案:A8.设官营织造机构对民营纺织业加以严格限制的朝代是()A.汉B.唐C.明D.解析:清代设织染局、织造局对民营纺织业课以重税,严格限制。

答案:D9.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人们开始用煤做燃料是在()A.汉代B.北宋C.南宋末年D.明朝解析:冶炼金属需要燃料,早在汉代,人们就开始用煤做燃料来冶铁。

答案:A10.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是在()A.汉朝B.唐朝C.北宋D.明朝解析:唐代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越窑的青瓷和邢窑的白窑享有盛名。

答案:B11.西汉流行着“刺绣文不如倚市门”的话。

这表明()A.丝织业已经衰退B.商业的不断繁荣C.商人社会地位提高D.手工业者地位低下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读懂材料的意思,即生产丝织品的不如贩卖丝织品的收入高。

生产者不如贩卖者的收入高,恰恰反映了商业的繁荣。

此外,解答本题也可用排除法,首先排除与题干要求没有关系的选项。

答案:B12.下列朝代最早设立专门的机构管理“市”的是()A.秦代B.汉代C.隋代D.唐代解析:秦代只是对商品标价、收受金钱作了规定,而汉代“市”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以后六朝设“草市尉”管理草市,唐代也有管理制度,所以最早是在汉代设立机构管理“市”。

答案:B13.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商业都会情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战国已经表现出商业集中的趋势B.汉代已经形成全国性的商业中心C.宋代长安和洛阳的商业最为繁盛D.《东京梦华录》反映了汴京商业的繁荣解析:唐代的长安、洛阳商业最繁盛,宋代的汴京商业最繁荣,所以C项表述错误。

答案:C14.封建社会“重农抑商”政策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是()A.适应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需要B.中国有重视农业的优良传统C.中国人口多,吃饭是首要问题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专制统治解析:封建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专制统治,根本原因则是由于自然经济具有封闭、自给自足的特性,决定了“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

答案:A15.下列有关古代中国奢侈之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严重的社会动乱的根源B.往往自上而下地迅速蔓延C.为历代开明的政论家所关注D.主要是由于平民百姓崇尚奢侈解析:古代奢侈之风往往是自上而下蔓延,逐渐形成社会风习,所以D项错误。

答案:D16.古代王朝加强对私营工商业控制的主要方式是()A.征发劳役B.加重赋税C.颁布法律D.限制流通解析:结合封建王朝的阶级立场进行分析,由此得出B项正确。

答案:B17.下列有关汉代工商业管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实行抑商政策B.关税的数额相当高C.允许盐铁私营D.对“市”严格管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代对工商业的管理情况。

汉武帝时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所以C 项错误。

答案:C二、非选择题1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用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开始制造各类日用陶器。

自从火发明后,烧造出各种汲水器、炊煮器和储藏器,并设计出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各式不同器皿造型,还创造了绳纹、划纹、蓖纹、压印纹、指甲纹、锥刺纹以及堆贴、彩绘、镂空等装饰手法,使陶器在器皿的基础上,发展为原始社会灿烂的艺术之花。

黄河流域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分布较密集的地区,已发现的有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

材料二:夏、周、商三代,灰陶占制陶工艺的主流。

商代原始陶器的出现,为发展到瓷器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此,陶和瓷形成了各自发展的两个支流。

采用纯白的高岭土制造器皿,是我们祖先的一大发明……东汉晚期创造性地烧成了青瓷,对人类的物质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国时期,越窑的青瓷造型质朴,纹饰单纯。

材料三:隋、唐、宋时期,正处于中国陶造发展中的重要阶段。

在继承的基础上,唐代的青瓷、白瓷都进入成熟阶段,釉下装饰开始出现,斑驳炫烂的三彩陶开始大量生产。

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高峰期,五大名窑(钧、汝、官、哥、定)各有特色的陶瓷制品名扬天下。

材料四:元、明、清是中国陶瓷美术发展的新阶段,特别是元代的青花瓷器在中国制造上占有一席之地。

我国制瓷工艺发展到明代,已进入到以彩瓷为主的灿烂的黄金时期。

景德镇瓷窑已成为“天下窑器所聚”。

——《中国陶瓷发展史》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说明中国陶器产生的时间和区域。

(2)依据材料二、三,说明自汉至明各朝对我国制瓷生产所作的突出贡献。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制瓷业具有怎样的世界地位?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制瓷业的发展状况及历史地位。

第(1)问可通过提取材料中的“新石器时代产生陶器”“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密集”等有效信息进行解答;第(2)问依据材料进行高度概括即可;第(3)问需结合所学知识从时间、技术、影响、地位等角度分析中国制瓷业的世界地位。

参考答案:(1)(2)东汉的制瓷技术达到成熟阶段,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宋代是我国制瓷业的高峰时期,元代青花瓷在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明代中后期,烧制出多彩瓷,把我国的制瓷业(3)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中国的制瓷技术高超,享誉世界;在中国制瓷工艺的影响下,世界各国也开始生产瓷器;中国的瓷器在世界上具有无可替代的独尊地位。

1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东京相国寺乃瓦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荟萃其中,四方趋京师以货物求售他物者,必由于此。

——《燕翼诒谋录》材料二:潘楼街……南通一巷……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

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新封丘门……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瓦肆(娱乐场所)中,多有货药、——《东京梦华录》请回答:(1)北宋都城东京是今天的什么地方?(2)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当时东京商业繁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与唐代相比,北宋的商业活动有什么发展?解析:解答此类依据材料进行比较的问题时,应首先最大限度地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然后回顾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在此基础上将两者进行比较和分析。

第(1)问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应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解答;第(2)问中发展的表现可从地位、规模、时间等角度思考,其发展则应在比较唐、宋商业繁荣主要表现的基础上归纳出宋代与唐代不同的表现。

参考答案:(1)开封。

(2)表现:东京是全国商品交易的中转站;商品交易规模大;夜市通宵达旦;娱乐场所商业活动丰富多彩。

发展:商业活动已经突破坊、市的界限;商业贸易更加繁荣,出现娱乐场所。

2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光绪《大清会典事例》材料二: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亦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致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李人龙奏称,关税害商,有单书之弊、盘货之弊、包揽之弊、关牙之弊、量船之弊等五弊。

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彭雨新《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材料三:(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李文知《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1辑请回答:(1)从材料一看,雍正帝是怎样看待农工商之间的关系的?他的根据是什么?(2)材料二和材料三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对社会经济发展将会产生什么影响?解析:解题时首先应审清题目,针对每一个设问,准确、全面地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逐一解答问题。

第(1)问涉及材料一,考查的是雍正帝对“农工商关系的看法”,只需要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将其观点和理由加以概括即可;解答第(2)问时,首先应依据材料二、三概括所反映的现象,然后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相互关系的角度进行阐释。

参考答案:(1)观点:重本抑末(重农抑商)。

根据:他认为,农业为四民提供粮食,是本业;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更需要驱民归农,才能国富民安;工商业不能生产粮食,且与农业争夺劳动力。

(2)社会现象:清政府广设钞关,不法官吏巧立名目,对商人苛征重税;大量商业资本投向土地买卖。

影响: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影响了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流通,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不利于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对农业发展也是不利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