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辛亥革命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优质教案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出自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九课,在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中。
本课共有两目,分别是:“革命志士的奋斗”和“武昌起义”。
它们之间存在必然联系,在孙中山的领导下,革命党愈挫愈奋,最终爆发了武昌起义,继而中华民国才得以成立。
回顾中国二十世纪三次历史性巨变,第一次就是辛亥革命,它也是中国近代化艰难进程中的重要环节。
本课与前面学到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后面要学的《新文化运动》贯穿起来,形成近代化探索的一条重要历史主线,所以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了解革命志士的奋斗,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了解武昌起义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内容属于运用层次。
本课教材安排了革命志士的奋斗和武昌起义两个子目的内容。
两项内容之间是相互联系与递进的关系,在掌握辛亥革命基本史实的基础上,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科学的教学目标具有良好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拟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革命志士的奋斗,掌握制作大事年表的基本技能,了解武昌起义的情况,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
2.过程与方法:制作大事年表,了解革命志士的奋斗;通过看图及视频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巧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究活动,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革命,了解早期革命者为了赢得革命胜利的牺牲精神,培养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感以及为民族的独立和发展做贡献的精神。
【重点与难度】1、重点:武昌起义。
2、难点:武昌起义的历史意义。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在通过前段历史的学习,已知道了在近代化探索的道路上,各个阶级的改革变法运动都已失败。
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知道了国人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并不能救中国的历史,都带着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的责任感思考如何才能使中国摆脱半殖民半封建的深渊。
2024年《第9课辛亥革命》课件
2024年《第9课辛亥革命》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书《中国历史》九年级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内容包括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历史意义。
具体涉及教材的章节有:1. 辛亥革命的背景:清末政治腐败,民族危机加深,民众疾苦。
2. 辛亥革命的过程:武昌起义,各省响应,中华民国成立。
3. 辛亥革命的结果:清朝灭亡,民主思想传播,社会变革。
4.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结束封建帝制,开启民主共和新纪元。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历史意义。
2. 掌握辛亥革命中的重要人物、事件和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重点: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科书、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辛亥革命相关图片,引发学生对辛亥革命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历史意义,穿插讲解重要人物、事件和影响。
(1)背景:清末政治腐败,民族危机加深,民众疾苦。
(2)过程:武昌起义,各省响应,中华民国成立。
(3)结果:清朝灭亡,民主思想传播,社会变革。
(4)历史意义:结束封建帝制,开启民主共和新纪元。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模拟参与辛亥革命,体会革命精神。
4. 例题讲解:解答关于辛亥革命的选择题、简答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后的练习题,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辛亥革命2. 内容:(1)背景:清末政治腐败,民族危机加深,民众疾苦。
(2)过程:武昌起义,各省响应,中华民国成立。
(3)结果:清朝灭亡,民主思想传播,社会变革。
(4)历史意义:结束封建帝制,开启民主共和新纪元。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辛亥革命的背景。
(2)列举辛亥革命的重要事件。
(3)谈谈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 答案:(1)辛亥革命的背景:清末政治腐败,民族危机加深,民众疾苦。
第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侯马市第五中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课题
第9课 辛亥革命
课型 新授课
主 备 人 李改玲 备课时间 2020.9.19 年级 八年级 授 课 人
李改玲
授课时间 2020.9.23
班次 87班 教材版本 统编教材 本节课时 1
总课时
9
学科 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课标要求 内容要求
活动建议
了解武昌起义,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收集有关孙中山的事迹,举办
关于孙中山的故事会。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属于八上第三单元,第九课辛亥革命。
第一子目革命志士的奋斗。
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革命起义虽然都已失
败而告终,但是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迎来了革命的高潮武
昌起义。
第二子目武昌起义。
了解武昌起义的准备,经过结果及发展,最后总结归纳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基本
技能。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通过
图片、地图、史料等的展示,增强感性认识,提升理性思维,。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九课辛亥革命
侠骨柔情:林觉民
林觉民在起义中受伤被
捕。在受审时慷慨宣传革命
道理,其民族大义连敌人都
被打动。审问他的水师提督,
为他解开镣铐,亲手为他端
起痰盂。林觉民牺牲后,他
的妻子两年后终因悲伤过度
林觉民《与妻书》
辞世。
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 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 原来是为了纪念一位中国革命的先行者— —孙中山。这一天,是孙中山逝世的日子, 他为中国革命的巨大贡献在 历史上永不磨 灭。
关 于 银 行 个 人金融 业务部 经理竞 聘稿
各 位 领 导 、 评委你 们好: 我 的 脚 下 是 一个幸 运的舞 台,但我 深知:机 遇、 挑战、 责任并 存。对 此,我的 态度是 :
A.中国同盟会
B.湖北文学社
C.湖北新军
D.湖北共进会
4.下列有关辛亥革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因此这次革命被称为辛亥革命 B.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C.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的终结 D.开启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抓 住 机 遇 、 迎接挑 战、肩 负责任 。所以 我要感 谢市行 党委给 我提供 了这样 一个展 示 自 我 的 舞 台。我 竟聘的 岗位是 :个人金 融业务 部经理 。如果 竟聘成 功,我 将在市 行 党 委 的 领 导下,虚 心向老 同志学 习,团结 科内同 志,满 怀激情 地投入 到工作 中,以骄 人 的 工 作 成 绩回报 党委对 我的培 养与信 任,如果 失败也 决不灰 心,我会一如既往地做
第9课 辛亥革命
1.通过本课学习,知道辛亥革命,了解武 昌起义经过、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独立思考和学会搜 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辛亥革命课件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爱国、忧国忧民、百折不挠、 勇于为理想献身等精神
贰 愈挫愈勇的革命起义 —革命志士的奋斗
司徒美堂
1911年4月,黄花岗之役失 败后,急需革命经费15万 元,司徒美堂向致公堂 大佬黄三德提议将加拿 大4所致公堂大楼典押筹 足15万元给孙中山。
与黄花岗起义相关的五邑人
林觉民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1911年4月27日,
不足,为了剿灭四川起义军,清廷授权端 方节制四川新旧各军,配合赵尔丰镇压起 义军……9月带领湖北新军第八镇大部分 士兵离开湖北,前去四川镇压叛乱,急于 立功。致使武昌起义爆发时,湖广总督瑞 澂没有足够的新军部队可供调动,以镇压 革命党的起义。四川的保路运动牵制了大 量清军,为武昌起义的发动提供了有利时 机。
叁 辛亥惊雷响遍神州 ——辛亥革命的意义
辛亥革命的胜利,有什么重要意义?
材料二:“1915 年,袁世就公开复辟帝制, 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敢有帝
使民剪主辫共子和观念深入民心
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同盟会1906年《军政府宣言》
思 文化想:极 想解 大放 推, 动打 了开 中中 华国 民进 族步 思
材料一
1907 徐锡麟、秋瑾 安庆起义
1907 孙中山、黄兴 广西起义
1911
黄兴
黄花岗起义
—革命志士的奋斗
合作
探究
结果
失败
同盟会领导的多次起义,由于群众基
失败
础薄弱,又往往采取突然袭击的单纯
失败
军事冒险方式,所以最后都失败了。 ——白寿彝《中国通史》
失败
失败的原因: 群众基础薄弱,准备不足;人员不足、弹药缺乏、仓促起事。
萍浏醴起 义
1906年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9课辛亥革命》(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9课辛亥》(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9课辛亥》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辛亥的发生、经过和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文字和数据,生动地展示了辛亥的历史进程,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辛亥的背景:清朝的衰落、民族危机的加剧、民众反抗运动的兴起。
2.辛亥的过程:武昌起义、各省响应、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3.辛亥的影响: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帝制、开启共和时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于辛亥的认识可能较为片面,停留在表面的了解,对于辛亥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可能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辛亥的发生、经过和影响,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辛亥的理解和评价,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辛亥的发生、经过和影响。
2.教学难点:辛亥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史料教学法、合作探讨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生动展示辛亥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辛亥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辛亥的发生、经过和影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辛亥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意义,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分析,解答学生的疑问。
5.史料分析:让学生分析辛亥的相关史料,培养他们的史料分析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辛亥革命》课件 (共20张PPT)
武昌起义:一个中国士兵眼中的“造反”
我是1907年参加新军当兵的,那时才16 岁。……革命党人准备造反,1911年10月10日晚 上,工程八营响起了起义枪声。新军中的革命党 人蜂拥而起,齐奔楚望台,打开军械库,装满子 弹,冲向总督署……直到首义成功三天之后,才 停止捕杀……这主要是由于汉兵和广大群众长期 受到清朝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压迫和歧视,积恨太 深……被杀的旗兵,只不过成了清朝封建统治者 的殉葬品和替罪羔羊而已……对此,革命党人是 无罪责的…”
470多家,投资近一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 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
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给当时和以后的中国分别产生了怎样的 影响?
对当时: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宣告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终结。 对以后: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社会生活方面:人们生活方式和风俗 习惯发生变化,体现自由平等的新风 尚。 经济方面: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 展。
武昌起义:一个外国人眼中“真正的革命”
“亲爱的妈妈: 我从来没有想到会看见一场革命,但是到现在我正在
目睹一场真正的革命,……他们的总部设在武昌,他们把 城门关了两天,烧毁了总督衙门及其他官署……尽管清兵 得到援助,叛乱者却占领了一个要塞,兵舰不能攻破这个 要塞,最后撤出……这个时间叛乱者已经占领了汉口、武 昌、汉阳三座城市…… 您不用担心我,我们受到的保护很好,叛乱者肯定会胜 利……我很幸运能目睹一场真正的战争……”
萍浏醴起义
安庆起义
广西起义
黄花岗起义
武昌起义
时间: 地点 主力军
1911年10月10日
湖北武昌
湖北新军
过程:
10月9日,孙武在汉口俄租界制造炸弹爆炸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九课 辛亥革命(共50张PPT)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
本课重点: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 本课难点:对辛亥革命伟大意义的认识。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历史学科的学习,具备一定的的 历史学习方法,掌握一定分析、概括、表达等能力,有很 强的求知欲,对历史有一定的兴趣,初步具备了小组合作 探究的能力。但是他们的历史认知能力与对历史问题的理 解能力还不够,尤其是本课中涉及到一些对性质、意义的 理解,学生抽象思维还在发展中。我主要采用分组活动方 式,列表归纳法引导学生串联革命党人的早期武装起义, 情境教学法加以引导,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以达成教学目标。
他出生入死多回,最终积劳成疾而中年 逝世,是推翻清朝统治、开创民国的元勋。
一封家书——小爱VS大爱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就死也。吾自遇 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 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仁者“老吾老以及人 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 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 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 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辛亥革命
准
准
爆
高
失
备
备
发
潮
败
1894
1905
1911.10
1912.01 1912.02
1912.03
兴
同
武
中
宣
袁
中
盟
昌
华
统
世
会
会
起
民
帝
凯
义
国
退
就
成
位
任
立
大
总
统
六、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设计合理,重难点突出。教学条理分明,以革命 党发动的武装起义为线,贯穿全课,梳理革命党人的奋斗历程, 体会辛亥革命的意义,感受革命志士为国牺牲的献身精神。尊重 历史,求真求善,合理组织使用课程资源。以学生分组预习、查 找资料并介绍各次武装起义的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 兴趣,整节课师生倾心投入。贯彻新课改理念,以学生为主体, 重视师生互动,与学生在课堂中共同体会了革命党人的浴血奋战 和辛亥革命后新的社会风貌,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九课 辛亥革命 共34页
武昌首义
欲收新军全体来归之效,非借黎元洪资望不可。……借黎 元洪之名以号召天下,一则使各省可表同情,二则使外人不敢 轻视。
——武昌起义总指挥吴兆麟
陆军第八镇工程营旧址
武昌起义革命军军旗
位于武昌城内紫阳湖东岸。1911年10月10日晚8时许,革命 士兵勇敢地打响第一枪,武昌起义首先从这里开始。
武昌起义门
武昌首义
黎元洪(1864—1928),湖北黄陂 人。曾在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毕业 后在海军服役;甲午战后,帮助张之洞 教练新军。武昌起义当晚,他想制止革 命,并杀害了起义士兵和革命党派来的 联络员。由于革命党人错误地自认为 “资望”不够,以枪逼迫黎元洪出任湖 北军政府的都督。
武昌首义
武昌起义后,清朝官吏在汉口大智门车站乘火车狼狈逃跑。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的枪声打响后,驻南湖的新军炮队立即起义, 进驻中和门开炮轰击湖广总督衙门。此后,中和门就改称起义门。这是1981年重 修后的起义门。
军政府告示
湖北军政府颁布的设立“执法支部”、维护汉口治安的布告。
武昌首义 武昌起义纪念章
黄兴像
黄兴(1874—1916),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湖南善化人。1904年和 宋教仁在长沙创办华兴会,次年在日本拥护孙中山组成中国同盟会。1911 年曾领导广州起义。清政府见武昌起义成功,赶忙派袁世凯领兵进攻武汉, 形势危急。黄兴赶到武汉,任革命军总司令,率领革命军拼力反攻,保住 了武昌。这是1911年11月,担任湖北军政府战时总司令的黄兴。
告罄,起义失败。
孙 中 山
付 之 一 炬 。 ”
“
吾 党 菁 华 ,
• 黄花岗起义是1911年4月革命党 人在广州举行的起义,又称广州 起义、广州三·二九之役。
(名师精编)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8年级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优秀课件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 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 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he), 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 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 革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一.浴血共和
主要起义
萍浏醴起义 安庆起义 镇南关起义 黄花岗起义
三.共和丰碑 百年锐于千载
历史老照片:神奇的会面
溥仪感慨万分的对 熊秉坤说:
“感谢你的第一枪 ,它帮我从一个神 变成了一个人,由 一个皇帝变成了共 和国的公民”
小组合作:概括为何辛亥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可谓“百年锐于千载”
?材料一:
材料二: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
提高了中国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政治:结束了清朝的统治,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 和经社济会:地促位进,了激民发族了资本他主们义投经资民
命牺牺牲牲时的第年一仅人3,2英岁勇,就留义。下了秋风 秋雨愁煞人的遗言。
鹧鸪天
祖国沉沦感不禁, 闲来海外寻知音。
金瓯已缺终须补, 为国牺牲敢惜身?
嗟险阻,叹飘零。 关山万里作雄行。
休言女子非英物, 夜夜龙泉壁上鸣。
黄花岗起义
汪凡皓六年级游览黄 花岗72烈士陵园留念
1911年4月27日,同 盟会在广州发动由黄兴 领导的武装起义。在这 次起义中,喻培伦、林 觉民等80多人英勇牺牲 。后来收殓烈士遗骨72 具,合葬于城郊黄花岗 ,史称“黄花岗七十二 烈士”
时间
1906 1907 1907 1911
领导人
刘道一、蔡绍 南徐锡麟、秋瑾 孙中山、黄兴
黄兴
结果
失败 失败 失败 失败
二.初创共和 一声枪响震九州
二.初创共和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辛亥革命》说课稿
第9课《辛亥革命》说课稿各位老师、同学,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选自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九课《辛亥革命》。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辛亥革命》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中的第二课,辛亥革命结束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本课上承前一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下启一课《中华民国的建立》,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课标要求及教材内容安排课标对这部分的内容安排如下。
依据课标,本课教材安排了知道萍浏醴起义,安庆、绍兴起义,广西起义,黄花岗起义的基本史事及影响、武昌起义爆发的标志、过程和结果、徐锡麟、秋瑾以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英雄事迹、辛亥革命的性质以及意义,这样安排既体现了辛亥革命发展的时序性,又体现了史实之间的逻辑联系。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拟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早期革命志士的奋斗事迹,掌握武昌起义的基本事实,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综合归纳能力。
通过对辛亥革命的性质与历史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能够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对比,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突出孙中山愈挫愈勇的革命精神,激励学生不怕苦难,努力学习。
在教学目标和教材分析内容的指引下,结合学生知识储备,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四)教学重难点及依据重点:了解并掌握辛亥革命中的主要人物、事件、时间、地点。
难点:学习并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教法学法(一)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历史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而且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对于历史他们通常都是十分感兴趣的,因此,要注意增强历史的趣味性、生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9课 辛亥革命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9课辛亥革命
本课线索
必背重点
辛亥革命奠基:
革
命志士
的奋斗
(1)1906年冬,萍浏醴起义,提高了同盟会的声望;
(2)1907年夏,徐锡麟发动安庆起义,秋瑾发动绍兴
起义,孙中山、黄兴发动广西镇南关起义;(3)1911
年4月,黄兴发动广州黄花岗起义,(“黄花岗七十
二烈士”)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标志性
事件:
武
昌起义
时间1911年10月10日
主要力
量
湖北新军中倾向革命的士兵
结果
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10月11日,
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
元洪为都督
影响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
到11月
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
支持革命
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
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
易误警示
辛亥革命终结了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但并没有结束中国的封建制度。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辛亥革命
延伸 探究
辛亥革命,要看三个100年,即辛亥革 命之前的100年,辛亥革命以来的100年,以 及放眼今后的100年。
2011
1911
——《申报》
困难一: 社会秩序混乱
问题
孙中山为什么要让位给袁世凯?
探究 孙中山回国后面临哪些困难?
“当时最困难的是南京拥有十余万军队, 军费没有来源 , 连稀粥也不能维持了, 乃将南京城的小火车向上海日商抵借 20万元, 暂维现状。各海关早被清政府抵押给了外国人, 西 方列强又拒不贷款给临时政府,而国内的关税、盐税、茶税、 捐税和大部分田赋又都被独立各省地方政府截留。”
蔡锷
海归新军协统
1911年10月30日,在昆明领导新军响 应武昌起义,成立云南军政府,任都督。
问题 探究
张謇
武昌起义为什么能做到一呼百应?
状元实业家 立宪派领袖
在武昌起义之后,江苏省响应且宣布独立。 谁宣布独立的? 不是当时的江苏巡抚程德全,而 是张謇等立宪派人士。
——《从晚清看辛亥革命: 百年之反思》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困难三: 国际环境险恶
问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孙中山为什么要让位给袁世凯?
探究 孙中山回国后面临哪些困难?
“明公之才能,高出兴等万万,以拿破仑、华盛顿之资格,
直捣黄龙,……南北各省,当亦无不拱手听命者。” ——黄兴给袁世凯的信
“先推翻清政府者为大总统”。 ——12月20日南北议和签订草约
困难四: 南北议和,在拥袁问题上达成共识
各抒 己见
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辛亥革命以孙中山先生的解职和袁世凯的登台而结束,实 际上是失败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没有改变,帝 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仍然沉重地压在中国人民的头上。
2024年第9课辛亥革命课件
2024年第9课辛亥革命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中国历史》第九课——辛亥革命。
具体内容包括: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成果及其历史意义。
重点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以及民国成立后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基本过程,掌握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和成果。
2. 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理解其历史意义。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成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教材《中国历史》。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辛亥革命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辛亥革命的历史情境。
2. 背景介绍:讲解清朝末年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引出辛亥革命的必然性。
3. 过程讲解:详细讲解辛亥革命的过程,包括武昌起义、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等。
4. 成果阐述:阐述辛亥革命的主要成果,如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国等。
5. 例题讲解: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以实例进行讲解。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回答关于辛亥革命的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辛亥革命2. 大纲:(1)背景(2)过程(3)成果(4)历史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辛亥革命的背景。
(2)列举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3)阐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辛亥革命的了解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深入了解辛亥革命后的历史发展,如北洋政府、五四运动等,提高历史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2. 例题讲解: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和答案的详细程度。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反思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理解程度。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解析1. 辛亥革命如何揭示并解决了清朝晚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矛盾。
2024年第9课辛亥革命课件
2024年第9课辛亥革命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中国历史》第九课“辛亥革命”。
内容主要包括: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起因、过程、结果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具体涉及教材第3章第2节“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了解其起因、过程和结果。
2. 掌握辛亥革命的主要历史人物和重要事件,分析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历史图片、视频资料。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辛亥革命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辛亥革命的背景。
2. 讲解:详细介绍辛亥革命的起因、过程、结果及其历史意义。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辛亥革命中的人物形象和历史事件。
4. 例题讲解:解答学生对辛亥革命的相关疑问。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辛亥革命2. 主要内容:(1)背景:清政府的腐败,民族危机加深(2)起因:黄花岗起义,武汉三镇起义(3)过程: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南北议和(4)结果:清政府倒台,中华民国成立(5)历史意义:结束封建帝制,开启民主共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辛亥革命的起因和过程。
(2)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答案:(1)辛亥革命的起因:清政府的腐败,民族危机加深;黄花岗起义,武汉三镇起义。
过程: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南北议和。
(2)辛亥革命的影响:结束封建帝制,开启民主共和;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为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辛亥革命的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相关历史书籍,深入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组织课外活动,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感受历史氛围。
2024年第9课 辛亥革命 课件
2024年第9课辛亥革命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中国历史》第九课“辛亥革命”,详细内容涵盖第一章“辛亥革命的背景”、第二章“辛亥革命的经过”以及第三章“辛亥革命的影响”。
通过深入剖析历史事件,使学生全面了解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辛亥革命的背景、经过及影响,了解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认识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辛亥革命的背景、经过及影响。
难点: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学具:笔记本、教材《中国历史》、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辛亥革命相关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
2. 讲解:详细讲解辛亥革命的背景、经过及影响,阐述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 例题讲解:分析辛亥革命中的关键事件,理解其历史意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辛亥革命的知识点进行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辛亥革命的背景2. 辛亥革命的经过3. 辛亥革命的影响4. 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辛亥革命的背景。
(2)列举辛亥革命的关键事件。
(3)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2. 答案:(1)辛亥革命的背景:清朝政治腐败,民族危机加深,民众疾苦,民主思想传播。
(2)辛亥革命的关键事件:武昌起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中华民国成立。
(3)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结束封建帝制,开启民主共和时代,推动社会进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辛亥革命的了解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辛亥革命后的历史发展,了解辛亥革命对现代中国的影响。
2024年第9课辛亥革命【精彩课件】【统编版】
2024年第9课辛亥革命【精彩课件】【统编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中国历史》统编版九年级上册的第九课——辛亥革命。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四章第一节,详细讲述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爆发过程、主要事件及其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掌握其爆发的过程、主要事件及结果。
2. 使学生理解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它对民主革命的重要意义。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操,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影响以及它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的爆发过程、主要事件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与辛亥革命相关的历史图片,引发学生对这段历史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新课:(1)讲述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包括民族危机、社会矛盾等。
(2)详细讲解辛亥革命的爆发过程、主要事件,如武昌起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等。
(3)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如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帝制等。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详细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辛亥革命背景(1)民族危机(2)社会矛盾2. 辛亥革命爆发过程及主要事件(1)武昌起义(2)南京临时政府成立3. 辛亥革命历史意义(1)推翻清朝统治(2)结束封建帝制七、作业设计1. 课后作业:(1)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
(2)列举辛亥革命的主要事件,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 答案:(1)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民族危机、社会矛盾等。
(2)辛亥革命的主要事件:武昌起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等。
历史意义: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帝制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与辛亥革命相关的历史资料,了解辛亥革命背后的故事,提高历史素养。
原创1:第9课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革命军军旗
由于起义计划泄露,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第八镇 工程营的革命党人提前起义。在熊秉坤等率领下,他们冲出营房, 奔向楚望台军械库,在守库士兵的配合下,迅速占领了楚望台军械 库。震动中外的武昌起义爆发了。
二、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
1911年,帝国主义国家指使清政府宣布了一条“铁路国有” 的法令,将本来已经交由中国民间商办的铁路的建筑权收回转交 给外国人。这一出卖国家利益的法令立即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 四川人民为了保住当时正在修建中的川汉铁路的建筑权而掀起激 烈的“保路运动”。四川总督强硬镇压“保路运动”,激起四川 人民更为强烈的反抗。清政府急忙抽调湖北的新军到四川去帮助 镇压,这在客观上造成了湖北守备空虚。湖北的革命组织文学社 与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利用有利时机,积极策划在武昌 起义。
经 过:黄兴在准备尚未就绪的情况下临时决定提 前举事。他亲率一百余名革命党人攻入两 广总督衙门,总督张鸣岐爬后墙逃走。革 命党人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苦战一昼夜。
结 果:失败。
4.黄花岗起义
这次起义中,喻培伦、林觉民等很多革命党人 壮烈牺牲。后来收殓烈士遗骨72具,合葬于城郊 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因此,这 次起义也被称作“黄花岗起义”。
……事虽不成,而黄 花岗七十二烈士轰轰烈烈 之概,已震动全球,而国 内革命之时势,实以之造 成矣。
——孙中山
探究研讨
黄兴
喻培伦
林觉民
徐锡麟
秋瑾
这些革命党人有什么样的精神值得人们学习?
追求真理、百折不挠, 前赴后继、浴血奋斗
革命者用鲜血在唤醒着祖国大地上更多的人们。 虽然屡战屡败,但每一次的战败都在扩大“三民主 义”的影响,在革命者前赴后继的呐喊中,终于迎 来了中国历史上一次翻天覆地的革命风暴——
上海五四学制中国历史第三册公开课课件第九课辛亥革命
杨宏胜烈士
剪掉辫子
男人从此改头换面
不再缠足
女人终于可以大步走路
换新衣服
中山装替代了小马褂儿
改称谓
不再叫“老爷”改叫“先生”
不再跪拜
男女无别
平等就是不要卑躬屈膝 可以一起坐车还能牵手逛街
改良新剧
女伶也可以参加公演
禁除鸦片
再也不做“东亚病夫”
推翻了封建势力 结束了统治中国 的政治代表、帝 两千多年的封建 国主义在中国代 君主专制制度, 理人清王朝统治, 建立了中国历史 沉重打击了中外 上第一个资产阶 反动势力,使中 级共和政府。使 国反动统治者在 民主共和的观念 政治上乱了阵脚。 开始深入人心。
给人们带来一次 思想上的解放。 它激发了人民的 爱国热情和民族 觉醒,打开了思 想进步的闸门。
促使社会经济、 思想习惯和社会 风俗等方面发生 了新的积极变化。 促进了人们的精 神解放。
辛亥革命成功了因为它
推翻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使首领袁世凯窃取 了,中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制没有 改变。
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傍晚,武昌城 上空的一声枪响,惊醒了清政 府镇压下的芸芸众生,以革命 党为首的仁人志士经过一夜奋 战,迅速占领武昌城,这场运 动即为武昌首义。
武昌起义前夕,已有三位革命党人相继倒下,他们的名字分
别是彭楚藩、刘复基和杨宏胜。
彭楚藩烈士
刘复基烈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
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孙中山成立兴中会( 1894 ) 兴起 孙中山创立同盟会( 1905 )
发展 领导多次起义
武昌起义
高潮 历史意义
(1911.10.10)
中华民国成立 ( 1912.1.1 )
结局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达标检测
成立时间_____。
第一个 全国规 模的资 产阶级 革命政 党
“三民主义”的确切含义
驱除鞑虏
民族主义
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
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民国来自推翻君主制 建立 资产阶级共和国
平均地权
民生主义
解决土地问题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资产 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它反映了 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 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 运动的发展。
动多次武装起义,但都失败了。
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和他的战友们 在全国许多地方发动多次武装起义。
起义名称 时间 领导人 特点 结果
萍浏醴起义 浙皖起义 镇南关起义 黄花岗起义
1906
刘道一 第一次
失败 失败
1907 秋 瑾 徐锡麟 1907 孙中山 黄 兴 1911 孙中山 黄 兴
失败
影响 最大 失败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退位。 按照南北议和条件,孙中山于13日辞职。 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防止其独裁,孙中山 在辞职咨文中提出了定都南京、新总统到南京就
职等条件,要袁世凯遵守。
孙中山向参议院提出附有三项条件的辞职咨
文。这是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所作的最大努力。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宣统 (旁立者)下诏退位,封建君主制度结束。
在清政府的腐朽 统治下,中国面临 着被瓜分的局面。 清政府已成“洋人 的朝廷”。为了拯 救中国,必须推翻 清政府。以孙中山 为首的资产阶级革 命派,在中国掀起 了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
辛亥革命的兴起(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组织 时 间 地 点 建立者 纲 领 机关刊物 性 质
兴中会的成立
成立 成立 时间 地点
辛亥革命的概念
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 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建立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从兴中 会成立开始,到袁世凯夺权结束为止)
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人们 把武昌起义称为狭义的辛亥革命。
学习目标:
1、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2、知道武昌起义; 3、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性质
目标
推翻清朝 统治,建立 资产阶级共 和国。
第一个全 美国 孙中山 1894 檀香山 国规模的资
创立人
产阶级革命 团体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组织 成立 成立 基础 时间 地点
兴中会 中国 等其他 1905.8 同盟会 革命团 总理 体的成 立
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性质
日本 东京
建立民国 平均地权
1、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______。
2、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____》,____领导的辛
亥革命指导思想是_____,即______、______、_____。
3、武昌起义时间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4、__年元旦孙中山在__宣誓就职,宣告___正式成立。
1中国同盟会 1905年 2《民报》孙中山 三民主义 民族 民权 民生 3 1911年10 月10日 4、1912年 南京 中华民国
时间: 1911.10.10 地点:湖北武昌 经过: 意义:武昌起义 打响了辛亥革命 的第一枪,拉开 了整个辛亥革命 的序幕。
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武昌起义浮雕
中华民国的成立
时间:1912年1月1日 地点:南京 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武昌起义爆发后,袁世凯利用革命势力的
迅猛发展,迫使清政府任命他为内阁总理大臣, 执掌了全国军政大权。掌权后的袁世凯对革命 党人采取一打一拉的狡猾伎俩。在用武力镇压 革命党人的同时,又在帝国主义支持下迫使革 命党人接受“南北议和”。1911年12月,南北 议和在上海英租界举行。
中考要求:
第 8课 辛亥 革命 中国同盟会和三 民主义 武昌起义和中华 民国建立 辛亥革命的历史 意义 √ √ √ √ √
辛亥革命的兴起
(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戊戌变法(影响)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
程,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戊戌变法教训: 换我 了
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
孙中山,广东人,革命家,中国国 民党缔造者之一。1905年在日本成立中 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 1911年辛亥 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赞扬 孙氏“倡导国民革命,手创中华民国, 更新政体,永奠邦基,谋世界之大同, 求国际之平等”,尊称其为“中华民国 国父”。孙中山被中国国民党尊为“永 远的总理”;中国共产党则称他为“革 命先行者”。在中国大陆也有人称他为 “现代中国之父”,而民间普遍称他为 “国父”。
辛亥革命的兴起(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组织 时 间 地 点 建立者 纲 领 机关刊物 性 质
兴中会 1894
檀香山 孙中山
第一个 资产阶 级革命 团体
同盟会 1905
东京
孙中山 三民主 《民报》 第一个 义 资产阶 级革命 政党
辛亥革命的过程
广州黄花岗起义
秋瑾领导绍兴起义
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和他的战友们在许多地方发
辛亥革命的性质与历史意义
1、性质: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2、历史意义: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 败的一面。”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成功的一面: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 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失败的一面: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 取了。袁世凯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