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贸易摩擦的现状及解决机制研究

合集下载

从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看中印贸易失衡问题

从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看中印贸易失衡问题

从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看中印贸易失衡问题中印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人口大国,也是全球两大新兴经济体。

受益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中印之间的经贸合作逐渐加深。

近年来,中印贸易逆差不断扩大,存在着严重的失衡问题。

本文将从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两个方面来分析中印贸易失衡问题,并探讨解决之道。

一、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1.贸易的竞争性中印两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都具备较强的制造业基础。

在某些领域,中印之间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

纺织品、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等领域中,中印产品产能和市场占有率都比较高,因此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较为激烈。

中印在国际贸易中还存在着价格竞争。

由于中国和印度的制造业成本较低,产品价格相对较为便宜,因此在国际市场上非常具有竞争力。

而且,中印之间还经常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例如贸易摩擦、反倾销调查等,也增加了双边贸易的竞争性。

尽管中印在某些领域存在着直接的竞争关系,但在更多的领域中,两国之间却存在着很强的互补性。

中国制造业发达,有着全球最完善的工业体系和制造基地,而印度拥有着庞大的市场和丰富的人力资源,两国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方面都存在着合作空间。

中印之间在投资领域也存在着较强的互补性。

中国资金和技术实力雄厚,可以帮助印度发展基础设施、制造业和电子商务等领域,而印度则可以提供中国市场、劳动力和资源。

在一些新兴产业领域,中印之间可以开展更多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二、中印贸易失衡的原因分析1.结构性问题中印两国经济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中国主要出口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纺织品等制造业产品,而印度的出口以农产品、矿产产品为主。

由于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强大,因此在国际市场上相对较为容易取得优势。

而印度受农业和矿业的制约,出口产品价值相对较低,难以与中国抗衡。

中印之间的贸易结构性失衡较为严重。

2.政策问题中印两国的贸易政策也直接影响了双边贸易的平衡。

中国实行的是出口导向型政策,因此出口制造业产品的数量和规模非常庞大。

最新整理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现状及对策分析.docx

最新整理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现状及对策分析.docx

最新整理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现状及对策分析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现状及对策分析一、中国对外贸易及所面临的摩擦的现状中国正处于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过程中,与令人注目的成绩相伴随的是日益严峻的贸易环境和日益增多的贸易摩擦。

目前,在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复苏进程放缓,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温的背景下,国际之间的贸易摩擦呈现出进一步加剧之势。

下面是一组来自权威机构的统计数字:1980—1989年,我国被外国投诉倾销共65起,占国际反倾销总数xxxx8起的4.7%。

1990—1999年,我国被国外投诉倾销共308起,占国际反倾销总数2321起的13.3%。

2000年—20xx年,我国被投诉反倾销586起,占世界反倾销案总数2225起的26.3%,其中,仅20xx年—20xx年,我国被投诉反倾销338起,占世界反倾销案总数974起的34.7%。

20xx年-20xx年9月,中国共遭受国外贸易救济调查案件758起,涉案金额684亿美元。

中国已连续17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6年成为全球遭受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

以上数字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我国加入WTO以来,贸易摩擦可谓迅猛增多,中国已经当之无愧地变成世界贸易摩擦大国。

中国出口产品遭受反倾销调查及被施加反倾销措施的数量居世贸组织各成员国之首,中国是现行反倾销措施的最大的受害国。

特别是经济危机爆发后,中国遭遇各国加强自我保护的政策,不可避免地引发更多的贸易摩擦,针对中国的反倾销、反补贴以及特保案的案件数量、金额、涉案产品的品种呈大幅扩大的趋势。

二、贸易摩擦中的主要问题及其影响(一)关于反倾销摩擦根据世贸反倾销的规定:一国出口商品的出口价低于其成本价,或低于国际市场售价,则构成倾销。

然而欧美国家不是依据世贸关于倾销判定的一般规则,而是基于“替代国政策”这一针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倾销判定的特殊规则,对中国出口商品倾销与否作出裁定的。

在替代国政策下,非市场经济国家出口商平的成本和价格,由于受国家干预,不反映真实的市场价值,不能被用来作为判断倾销的依据。

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现状及对策

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现状及对策

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现状及对策1. 引言在现代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贸易联系日益密切,然而,贸易摩擦问题也随之增加。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家之一,在对外贸易中面临了诸多的摩擦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中国目前面临的对外贸易摩擦现状,并提出可行的对策。

2. 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现状2.1 贸易逆差问题中国当前面临的最主要的贸易摩擦之一是贸易逆差问题。

由于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相对较低以及出口规模的迅速扩大,导致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逆差不断扩大。

这引发了许多贸易伙伴国家的担忧和不满。

2.2 贸易壁垒和关税限制许多国家实行贸易壁垒和关税限制,阻碍了中国商品的进入其市场。

这些壁垒包括关税提高、限制性质量认证等。

这对中国的出口行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2.3 智力贸易纠纷问题智力贸易纠纷在当前对外贸易摩擦中也成为一个重要因素。

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了一些国家对中国的产品提起质疑并采取行动。

3. 对外贸易摩擦的对策为了解决当前中国面临的对外贸易摩擦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3.1 主动拓展多元化市场中国应该加强对贸易伙伴国家以外的市场的开拓。

这样可以减少对少数贸易伙伴国家的依赖,降低贸易逆差问题的压力。

同时,多元化市场还可以为中国企业提供更多的机会,有效应对贸易壁垒问题。

3.2 加强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通过加强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提高中国企业的产品质量和附加值,这可以减少贸易摩擦的潜在风险。

中国可以加大对研发和创新的支持力度,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3.3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中国应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和相关制度,同时加大执法力度。

这样可以有效应对智力贸易纠纷问题,增加国际伙伴对中国产品的信任度,减少贸易阻碍。

3.4 推动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中国可以主动推动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与其他国家签订更多的自由贸易协定,并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和改革。

这样可以降低关税限制和贸易壁垒,提升中国作为贸易大国的地位。

中印贸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中印贸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中印贸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近年来,中国与印度的贸易合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印度成为中国在南亚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

虽然两国贸易进展平稳,贸易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中印经济贸易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并从中国印度两国国内,以及中印之间三方面分析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对应的措施,进一步推动中印贸易合作的进程。

一、中印贸易现状(一)中印双边贸易现状中国和印度两国领土相接,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大国和最大的新兴市场。

近几年,中印贸易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每年的贸易额均保持了两位数字的增长。

2007 年11 月底,中印双边贸易额已突破342亿美元,同比增长54%。

印度2007—2008 年第一季度统计表明,中国已成为印度最大贸易伙伴。

而目前印度是中国第十大贸易伙伴。

中印贸易额虽然逐年都有较大的增长,并且在两国各自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也一直在增加,但双边贸易额在各自外贸中所占比重不高,同两国的人口、经济总量以及巨大的市场相比较而言,中印贸易规模远未达到应有的水平,两国应该有更广阔的合作空间。

(二)中印贸易互补度从经济发展水平上看,中印两国有着一定的差距。

从国内经济总产值、对外贸易、引进外资等指标看来,中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中国处于优势地位,而印度则处于劣势。

中印两国经济处于不同的阶段.发展水平的不同决定了互补的可能性。

目前中国己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中国的产业结构偏重于制造业,而总体上看来,印度依然处于由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的阶段。

中国的第二产业相对于印度有着比较大的优势,但是,印度的第三产业发展取得了相当的成绩,走在了中国的前面。

两国产业发展的差异说明了中印经济间有着很强的互补性。

两国可以通过贸易的形式互相补充彼此的不足之处。

二、目前中印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一)中国出口商品结构问题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在国际上出口的商品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虽然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已经超过初级产品,但仍然以“杂项制品”和中低技术的“机械运输设备”为主。

我国贸易摩擦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贸易摩擦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Inte rna tiona l tra de国际贸易现代商业MOD RN BUS IN S S83品发生剧烈的碰撞。

其次,我国出口商品的市场过于集中在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出口商品的份额在这些国家非常大。

这就很容易引起进口国的关注,引发贸易摩擦。

此外,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过大、政府对贸易摩擦的应对机制不健全、有些企业被诉反倾销后不积极应诉等也都加剧了国际贸易摩擦。

(四)我国经济转轨中存在的缺陷,减弱了我国在贸易摩擦中的抗衡力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但尚未形成完善的市场经济和开放经济体制。

非市场经济地位招致反倾销泛滥、政府职能尚未完全转变、国有企业的问题未得到实质性解决、国内市场秩序混乱、地方保护屡禁不止,等等这一切都会使得我国贸易摩擦高发。

我国加入W T O 后,当与世贸组织其他成员发生贸易纠纷时,虽然可以通过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来解决纠纷,但是由于我国在加入W T O 时承诺了“非市场经济”“特别保障条款”等不利款项,使得我国出口面临新的不确定性,发生贸易摩擦时,我国企业仍处于较弱的被动状态。

三、我国贸易摩擦的现状特点(一)贸易摩擦的对象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蔓延中国与国外的经济摩擦过去还主要集中在与发达国家的经济交往中,但现在,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摩擦也在增多。

根据W T O 统计,1995-2003年,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反倾销立案数量为226起,占中国所遭受反倾销立案总量的63.5%,而同期发达国家对中国的反倾销立案数量为130起。

这说明,使中国出口屡屡受挫的反倾销壁垒不仅来自发达国家,更多来自发展中国家。

我国与发达国家摩擦不断一、序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国际贸易高速发展,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出现了一股“新贸易保护主义”思潮,中国的贸易摩擦将愈演愈烈。

中国的对外贸易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的同时,贸易摩擦也频繁发生,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从来没有这么激烈过,中国已进入贸易摩擦的高发期。

中印贸易摩擦

中印贸易摩擦

【论文摘要】中印两国互为邻国,也是世界上经济产出增长率最快的两个国家,双边贸易额在近10年内增长了近20倍。

同时两国贸易摩擦态势也愈演愈烈,目前印度已经超过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成为对华发起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

本文以中印贸易摩擦所面临的新形势为出发点,分析两国贸易摩擦的新特点,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论文关键词】中国;印度;贸易摩擦21世纪以来,中印双边贸易迅速发展,与此同时,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也逐年上升。

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印度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中国产品的贸易救济手段,对中国出口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下面将对中印近年来的贸易摩擦问题进行浅要的分析。

一、中印贸易摩擦的新形势印度一直是贸易救济领域较为活跃的国家,1994年,印度对中国产品展开反倾销调查,由此揭开对华贸易摩擦的序幕。

十几年来,中印贸易摩擦不断发展,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印度更是开始超常规地使用贸易救济措施,中国成为印度贸易保护措施的主要对象,中印贸易摩擦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据商务部统计,2008年,印度对中国共发起17起贸易救济调查。

2009年,印度全年对华贸易救济调查达到26起,从涉及的行业看,包括:化工产品12起,钢铁2起,纺织3起,汽车2起和其他产业7起。

从贸易救济的形式上看,包括反补贴1起,保障措施9起,特殊保障措施7起,进口限制措施1起。

与2009年相比,2010年印度对华贸易调查的案件数有明显的下降,全年仅为11起。

但是,横向比较,印度对华贸易摩擦仍令人担忧。

以2010年上半年为例,共有13个国家(地区)对华启动37起贸易救济调查,在这些贸易救济调查中,欧盟启动了7起,位居各国之首,占比为18.9%;其次即是印度,为6起,占比达16.2%。

在发展中国家启动的19起贸易救济调查中,印度启动的调查数则位居首位,占比31.6%。

这6起案件均为反倾销调查,占同一时期印度对外反倾销调查数的1/3,位居各国之首。

中印农产品贸易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中印农产品贸易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中印农产品贸易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分析中印两国一直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之一。

中印之间的农产品贸易一直都备受关注。

近年来中印农产品贸易出现了一些问题,受到了不少关注和争议。

本文将围绕中印农产品贸易现状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让我们来看一下中印两国农产品贸易的现状。

中印两国在农产品领域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之一,而印度则是农产品出口大国。

据统计,中国是印度农产品的主要进口国之一,尤其是水果、蔬菜、茶叶等农产品。

而印度则从中国进口大米、小麦、糖等农产品。

近年来中印农产品贸易出现了一些问题。

双方存在贸易逆差。

中国对印度的农产品进口额远远大于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额,导致了贸易逆差问题。

质量和安全问题。

一些印度农产品在中国市场上存在质量和安全隐患,比如农药残留超标、有害物质超标等问题,导致了对印度农产品的质疑和拒绝。

中印之间的贸易摩擦也加剧了农产品贸易的问题。

针对中印农产品贸易现状出现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对策来加以解决。

双方应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印度需要加强农产品生产和出口的质量安全管理,确保出口到中国的农产品符合中国的标准和要求。

中国也需要加强对进口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确保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加强农产品贸易合作。

中印两国可以加强农产品贸易合作,共同推动农产品贸易的健康发展,打造更多的合作共赢的机会。

加强贸易摩擦解决机制。

中印两国应加强贸易摩擦的解决机制,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避免贸易争端的出现。

在实施对策的过程中,中印两国应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推动农产品贸易的健康发展。

通过合作,中印两国可以有效解决农产品贸易中的问题,促进农产品贸易的健康发展。

中印两国还可以加强农产品贸易的信息交流,分享市场信息,促进资源配置,共同推动农产品贸易的进一步合作。

中印农产品贸易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中印农产品贸易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中印农产品贸易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分析中印两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也是全球最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国之一。

两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关系一直备受关注,随着两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印农产品贸易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中印农产品贸易现状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中印农产品贸易现状中印两国在农产品贸易方面一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之一,而印度也是农业大国,两国在农产品生产方面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2019年,中印两国的农产品相互贸易额达到了约750亿美元,占到了双边贸易总额的近20%。

在具体的农产品贸易中,中印两国的主要贸易产品包括稻谷、小麦、棉花、水果、蔬菜等。

中国向印度主要出口稻谷、水果、蔬菜等农产品,而印度则向中国出口小麦、棉花等产品。

双方在农产品贸易中都存在很大的市场需求,因此贸易规模一直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尽管中印农产品贸易关系紧密,但在实际贸易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贸易壁垒加剧。

由于中印两国在农产品生产方面的竞争力较强,因此在实际贸易中经常出现贸易壁垒和贸易争端。

印度对中国的一些农产品进行了限制性的贸易措施,影响了中印农产品贸易的正常进行。

中印在农产品贸易中也存在着贸易补贴、反倾销等问题,这些都加剧了双方贸易摩擦。

2. 品质标准不一。

中印两国的农产品在生产、质量等方面存在差异,双方的行业标准、质量认证体系不统一,这一方面加剧了贸易的不稳定性,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农产品的贸易成本,限制了中印农产品贸易的发展空间。

3. 物流配送不畅。

中印两国在农产品贸易中比较依赖于物流配送,但由于两国之间的地理距离较远、交通运输不便等因素,导致物流配送上存在一定的不畅,增加了中印农产品贸易的成本。

三、对策建议针对中印农产品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中印两国应该加强在农产品贸易领域的合作,加强贸易往来,推动双方农产品的互补发展。

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贸易摩擦分析与对策探讨

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贸易摩擦分析与对策探讨

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贸易摩擦分析与对策探讨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贸易摩擦主要包括美国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战、欧洲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等。

这些摩擦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应对。

我们应该坚决维护自身利益。

在面对国际贸易摩擦时,我们不能妥协或者屈服,而是要坚决捍卫自身利益。

我国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具有较强的实力和影响力。

我们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在国际舞台上采取强硬措施,维护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我们可以通过多边合作来化解贸易摩擦。

在当前的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我们可以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形成贸易联盟,以共同应对美国等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

我们也可以利用国际组织如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平台,寻求与其他国家达成贸易互利的解决方案。

我们应加大对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支持力度。

面对贸易摩擦,我们不能依赖低端劳动力和廉价产品,而是要加强自主创新,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

我们可以通过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自主研发能力,从而提高产业竞争力。

我们还需要积极扩大国内市场需求。

虽然国际市场的需求受到贸易摩擦的影响,但国内市场却是一个相对稳定的需求来源。

我们可以通过实施扩大内需的政策,鼓励消费升级和产业结构升级,从而扩大国内市场的规模和潜力。

我们应该坚持和平外交政策,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

国际贸易摩擦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解决起来需要各方的合作与努力。

我们应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沟通和协商,建立起对话机制,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贸易摩擦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但也是一个重大的机遇。

面对这一挑战,我们应坚决捍卫自身利益,通过多边合作与技术创新来化解贸易摩擦,积极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并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全球化时代中取得更大的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现状及对策

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现状及对策

完善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强化风险评估
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
通过收集和分析国内外市场信息、政策 法规变化等,及时发现潜在的贸易摩擦 风险。
VS
强化风险评估和应对能力
建立专业的风险评估团队,对贸易摩擦风 险进行全面、深入评估,为政府和企业提 供决策依据。
提升产品技术含量,打破技术性贸易壁垒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出口秩序
建立行业自律机制
引导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建立行业自律机制,规范企业出口行为 ,防止恶意竞价、扰乱市场秩序等行为。
加强出口监管
加大对出口企业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等 违法行为,维护中国产品的良好形象。
推动国际合作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行业组织和政府部门的合作,共同打击贸易 保护主义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促进国际贸易秩序的健康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措施增多。
多样化领域
贸易摩擦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 从传统的商品贸易向服务贸易、知 识产权保护等领域拓展。
全球化背景
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国纷纷 加强贸易保护措施,中国作为世界 第二大贸易国,面临的贸易摩擦压 力加大。Biblioteka 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的主要领域和国家
主要领域
贸易摩擦主要涉及钢铁、纺织品、电子产品等领域,这些领域是中国出口的重 要组成部分,也是贸易伙伴采取限制措施的重点对象。
培养国际贸易人才,提升贸易摩擦应对能力
1 2 3
人才培养
加强高校、职业院校等教育机构对国际贸易人才 的培养,提高人才的专业素质和国际视野。
实践锻炼
通过实习、实训等方式,让国际贸易人才在实际 工作中积累经验和提升能力,提高应对贸易摩擦 的实战能力。

浅析中国与印尼贸易的现状及对策

浅析中国与印尼贸易的现状及对策

浅析中国与印尼贸易的现状及对策中国与印尼是重要的贸易伙伴,两国的贸易关系在近年来不断发展。

本文将从现状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了解中印贸易的现状并提出相关对策。

首先,浅析中国与印尼贸易的现状。

中国是印尼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两国之间的贸易规模持续增长。

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中印两国之间的贸易额达到了约790亿美元,较上一年增长了约6%。

印尼对中国的出口主要是矿石、橡胶、棕榈油等资源产品,而中国对印尼的出口主要是机械设备、电子产品和纺织品等工业品。

贸易额的增长不仅表明了两国贸易的密切关系,也为两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其次,分析中国与印尼贸易的现状所面临的问题。

尽管中印贸易额持续增长,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首先,贸易结构不够合理。

印尼主要出口资源产品,而中国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这导致两国在贸易中存在一定的失衡。

其次,贸易保护主义风险上升。

当前,世界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的声音有所提高,这种情况可能对中国与印尼贸易造成一定的压力。

另外,疫情对全球贸易也产生了严重的冲击,中国与印尼贸易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最后,探讨中国与印尼贸易的对策。

为了进一步发展中印贸易,应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贸易合作。

两国可以通过扩大贸易额、提升贸易规模等方式来加强合作。

此外,可以加强双边贸易协定的合作,促进贸易便利化。

其次,优化贸易结构。

中印两国可以通过技术和市场的合作,鼓励印尼向价值链更高端的产品和服务转型,提高贸易结构的均衡性。

另外,也可以进一步推动两国企业的合作,开展技术研发、创新合作等。

最后,完善贸易政策及监管体系。

双方可以加强贸易政策的沟通和协商,降低贸易壁垒,维护自由和开放的贸易环境。

总之,中国与印尼之间的贸易关系在近年来得到了不断发展,但也面临一些问题。

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印贸易的发展,应加强贸易合作,优化贸易结构,完善贸易政策及监管体系等。

只有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中印贸易的互利共赢,进一步推动两国的经济发展。

中国与印度的贸易合作研究

中国与印度的贸易合作研究

中国与印度的贸易合作研究中国和印度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人口大国,一直以来都有着密切的经济关系和贸易合作。

本文将对中国与印度的贸易合作进行研究,探讨双方的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中国与印度贸易合作的背景及现状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庞大的市场和完善的产业体系。

印度则是具有快速增长的新兴市场,拥有巨大的潜力和资源。

双方贸易合作的背景和互补性促使了他们之间的合作增长。

截至2020年,中国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双方的贸易额稳步增长。

然而,印度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对中国商品的贸易逆差,这是导致两国贸易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中国与印度贸易合作的模式1. 商品贸易中国与印度之间进行最多的是商品贸易。

中国向印度出口电子产品、机械设备、化工产品等制成品,而印度则向中国出口石油、天然石油气、药品和纺织品等商品。

2. 投资贸易中国企业在印度进行的投资也是贸易合作的重要部分。

中国企业在印度投资制造业、电子商务、铁路等领域,为印度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支持。

3. 服务贸易除了商品和投资贸易,中国与印度之间的服务贸易也逐渐增长。

印度的IT服务和中国的电子商务平台等领域存在互补性,两国在服务业合作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

三、中国与印度贸易合作存在的问题1. 贸易逆差问题长期以来,中国对印度的商品贸易逆差一直存在。

印度对中国的商品依赖度较高,贸易逆差导致了印度国内产业受到一定冲击。

2. 贸易壁垒与争端中国和印度之间存在一些贸易壁垒,如关税限制、非关税壁垒等。

此外,两国之间还存在着一些贸易争端,如知识产权纠纷等。

3. 地缘政治因素中国与印度之间的地缘政治争议也对双方的贸易合作造成了不确定性和阻碍。

比如中印边界争议,以及中国在巴基斯坦的投资对印度的影响等。

四、中国与印度贸易合作的未来发展方向1. 加强政策沟通中国和印度可以通过加强政策沟通和协商解决贸易争议,减少贸易壁垒,并积极营造稳定的贸易合作环境。

试论中印贸易摩擦的新形势、新特点及对策分析

试论中印贸易摩擦的新形势、新特点及对策分析

试论中印贸易摩擦的新形势、新特点及对策分析论文报告一、引言二、中印贸易摩擦的新形势三、中印贸易摩擦的新特点四、应对中印贸易摩擦的对策分析五、结论一、引言中印作为两个全球最大的人口国家,拥有庞大的市场需求和投资潜力。

然而,近年来中印之间出现了不少贸易摩擦,特别是在一些关键领域,如药品、钢铁、太阳能电池等,互相对抗的形式日益加强。

这些贸易摩擦对两国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也对两国合作关系带来了挑战。

本文旨在分析中印贸易摩擦的新形势、新特点并提出对策分析,以促进两国贸易的健康发展。

二、中印贸易摩擦的新形势1、中印贸易总量增长缓慢自2018年以来,中印贸易总量增长缓慢,甚至有所下降。

根据印度贸易部的数据,2019年度中印贸易总额为872亿美元,同比下降4.05%。

其中,印度对中国出口额为570亿美元,同比下降4.4%。

2、贸易逆差对印度经济造成影响中印贸易逆差一直是印方最大的诉求之一。

据中国海关的统计数据,2019年中国对印度的出口总额为742亿美元,进口总额为130亿美元,贸易顺差为611亿美元。

相比之下,印度对中国的贸易逆差极度严重,对其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

3、困扰双方的贸易限制措施为了防止廉价中国货涌入本土市场,印度自2014年开始,加强了对中国货物的进口限制,发放核准进口的许可证控制数量。

同期,中国更新了进口产品清单,一些重要的进口产品开始施行安全检测、验货、品质检测等标准限制。

此外,中印之间还涉及很多反倾销、反倾销措施争端。

三、中印贸易摩擦的新特点1、高技术产品贸易遭受质量检验限制印度作为一个新兴经济体,对于高技术产品的依赖度较高。

然而,中印之间在很多高技术领域,如电子、通信等领域,出现了质量检验的限制。

2、贸易保护主义和非关税壁垒增加双方在贸易保护主义和非关税壁垒方面的斗争逐渐升级。

中国产品的赴印出口在短时间内复苏的可能性很小,而印度的保护主义倾向加剧。

3、贸易摩擦持续一段时间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印贸易摩擦持续一段时间,双方的贸易关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现阶段中印经贸合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现阶段中印经贸合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现阶段中印经贸合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引言中印两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拥有广阔的市场和巨大的经济潜力。

经贸合作对两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中印经贸合作面临一些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对双方的合作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目前中印经贸合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问题一:贸易不平衡中印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贸易不平衡,中国对印度的出口远远大于进口。

这一不平衡的贸易关系对印度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使印度的贸易逆差不断扩大。

这种不平衡对两国关系造成了一定的紧张。

解决对策: - 加强贸易合作,促进双向贸易平衡。

中印可以加强沟通,共同探讨如何减少贸易不平衡。

双方可以加强市场准入的对话,为对方开放更多的市场,促进贸易平衡。

- 推动区域合作,深化贸易联系。

中印可以通过参与区域贸易协定,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提高贸易多元化,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问题二:贸易壁垒中印之间存在着一些贸易壁垒,限制了两国之间的贸易合作。

一方面,中印在某些领域存在争议,存在一些贸易摩擦。

另一方面,两国的贸易规则和标准存在差异,增加了贸易壁垒。

解决对策:- 深化贸易合作,建立双边贸易协议。

中印可以通过双边贸易协议,明确双方的贸易规则和标准,为企业提供更好的经营环境。

- 加强政府间的沟通,解决贸易争端。

中印可以通过加强政府间的沟通和协商,积极寻找解决贸易争端的途径,减少贸易壁垒的影响。

问题三:投资环境不稳定中印之间的投资环境不稳定,这对两国的投资合作构成了一定的困扰。

一方面,中印之间存在着政策不确定性,使得企业在投资决策上存在风险。

另一方面,两国的法律制度和行政规定存在差异,给企业的投资活动带来不确定性。

解决对策: - 加强政策对话,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和稳定性。

中印可以加强政策对话,共同制定并落实有利于投资的政策,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和稳定性,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投资环境。

- 加强法律合作,促进法律制度的互通。

中印可以加强双边间的法律合作,加强法律制度的互通,为企业投资提供更有保障的法律环境。

中印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对策

中印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对策

中印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对策所谓贸易摩擦,通常是指国与国之间在进行贸易往来的过程中,在贸易不平衡基础上所产生的争议或冲突。

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印两国贸易摩擦的原因和对策。

一、中印贸易发展现状及贸易摩擦近年来,中印都在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2000年中印之间的贸易额不到20亿美元,而2009年,中印双边贸易额为433.8亿美元,年均增长约为33%,但日益频繁的贸易摩擦严重阻碍了双边贸易的快速发展。

据统计,自1995年至2005年,印度对华反倾销案件立案86起,占印度全部反倾销立案的20%,占中国遭受反倾销立案的18%;由于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原因,经济危机发生后,印度加强了对中国出口商品的限制与阻碍,单就2009年中国应诉的115起贸易调查中,印度就占到27起。

中印贸易摩擦主要表现为印度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上。

印度对华贸易频举反倾销、反补贴大旗,甚至不放过在第三国生产的中国产品。

仅2008年第四季度的对华反倾销案数量即相当于2007年全年,而且单笔涉案金额越来越大。

二、中印贸易摩擦的原因1.两国贸易的不平衡,中国明显的贸易顺差。

2005年之后,印对华贸易逆差迅速扩大。

2004年印对华贸易还有顺差17亿美元,可到了2006年印对华贸易已逆差41.2亿美元,2008年这一逆差更是增至112亿美元。

2.中印两国产业结构有较大的相似之处。

目前,中国对印度出口的主要产品是机电产品、医药品、轻工产品、纺织品、化工、食品、金属制品,以及生丝、杂豆、纸张纸浆、焦炭等;印度对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是铁矿砂、铬铁矿、宝石、钢材、金属制品、皮革制品、化工原料等。

从近年来反倾销案例所涉及的产品来看,印度对华反倾销多集中于医药、化工、轻工业等行业,这些行业都是两国占优势或正在迅速发展的产业,所以产业结构的相似造成竞争性大于互补性,于是,印度用反倾销作为有效的非关税壁垒措施来保护本国产业的发展。

3.印度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偏见。

中印农产品贸易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中印农产品贸易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中印农产品贸易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分析中印两国作为全球人口大国,拥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近年来随着贸易摩擦的加剧和贸易壁垒的增加,中印农产品贸易面临着诸多问题,包括贸易逆差、贸易壁垒、贸易争端等。

本文将从中印农产品贸易现状出发,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中印农产品贸易现状问题1. 贸易逆差问题:近年来,中印农产品贸易逆差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

根据数据统计,印度自2014年起成为中国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之一,而中国对印度的农产品进口额则远远超过了对印度的农产品出口额,造成了巨大的贸易逆差。

这一现象一方面反映了印度农产品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揭示了中国农产品在印度市场上的弱势。

2. 贸易壁垒问题:随着双边贸易摩擦的加剧,中印之间的贸易壁垒不断增加。

中印双方纷纷对对方的农产品实施贸易限制措施,包括关税提高、贸易配额限制、产品质量认证等,导致双方农产品的贸易环境日益恶化。

3. 贸易争端问题:中印农产品贸易存在着许多潜在的争端,主要集中在市场准入、贸易补贴、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

双方在这些问题上存在分歧,难以达成一致意见,导致贸易摩擦不断加剧,争端不断升级。

1. 加强政府引导:中印两国政府应加强农产品贸易的引导和协调工作,通过政府间谈判和协商解决贸易差异,为农产品贸易提供政策保障和政府支持。

2. 推进贸易自由化:中印双方应共同致力于推进农产品贸易自由化,降低贸易壁垒,加强贸易合作,扩大农产品贸易规模,促进双方农产品贸易的平衡发展。

3. 加强合作交流:中印两国应加强农产品贸易的合作交流,促进农产品贸易平稳发展。

可以通过农产品贸易展览会、贸易洽谈会等形式,促进农产品贸易的互通互惠。

4. 提升产品质量:中印双方应加强农产品贸易的产品质量管理,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形象,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产品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5. 加强合作项目:中印两国可以开展农产品贸易的合作项目,共同投资农业示范园、农产品加工厂等,促进农产品贸易的深度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中印贸易摩擦的成因及对策的开题报告

中印贸易摩擦的成因及对策的开题报告

中印贸易摩擦的成因及对策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中印贸易一直是两国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年来,中印贸易关系却不断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双方出现了一系列的贸易纠纷,这不仅直接影响到两国经济发展,同时也对两国关系的长远稳定造成了威胁。

因此,需要研究中印贸易摩擦的成因及对策,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促进中印经贸合作的发展和两国关系的稳定。

二、研究现状与问题目前,中印贸易纠纷的成因有很多,主要包括贸易逆差、市场准入障碍、知识产权问题、投资保护等方面。

这些因素与双方的政策、经济结构、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需要进行深入分析。

同时,由于中印双方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国际地位等方面的差异,这也给解决双方贸易纠纷带来了很多挑战。

因此,需要找到适合中印双方的解决方案。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1.研究中印贸易摩擦的历史背景和现状,包括影响因素的分析和影响程度的评估2.研究中印双方政策、经济结构、文化等因素对贸易摩擦的影响,详细分析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投资保护等方面的问题3.分析现有的解决方案的优缺点,并提出适合中印双方的解决方案4.对贸易摩擦解决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制定实施计划该研究将采用案例分析、历史分析、政策分析等方法,通过文献查阅、数据分析和专家访谈等途径获取相关信息和观点,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

四、参考文献1. “印度中使馆严正声明”《人民日报》2019年4月9日2. “印度加征关税后中印贸易发生裂痕?”《中国经济网》2019年6月24日3. “中印经贸摩擦凸显两国战略竞争”《中国新闻周刊》2018年10月22日4. “特金会实现反正中国问题先要管起来”《财经》2018年6月12日5. “中印经贸摩擦背后:印度改革迫于压力”《澎湃新闻》2017年11月29日6. “解析中印经贸合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投资者报》2018年7月2日。

中国与印度贸易摩擦原因分析及其建议

中国与印度贸易摩擦原因分析及其建议

中印对外贸易摩擦原因分析及其建议最近几年随着中印贸易的不断发展,中国与印度贸易关系越来越密切,贸易总额不断增加,各种经济利害关系也不断突出,印度频频对涉华商品设置贸易障碍,严重影响了两国贸易的快速发展。

我小组对中印两国贸易摩擦现状进行了客观描述,从双方历史原因以及各自的政治、经济、产业结构的差异分析了两国贸易摩擦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相应的建议。

一、中印贸易摩擦及其现状:经济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的飞速,引起了世界的瞩目,甚至被誉为是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的一个奇迹,其GDP增长率在最近几年一直保持在9%左右。

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使中国已然成为了一个世界工厂。

同时,中国的对外贸易也发展迅速,由1978年的进出口总额206.4亿美元、逆差11.4亿美元发展为2004年的进出口总额5933.2亿美元、顺差320.9亿美元。

这其中服务贸易总额由1985年的55.8亿美元增长到2004年的1286亿美元,年均增长率18.2%,然而我国的服务贸易却始终处于逆差状态,2004年逆差达到108亿美元,并且最近几年有加大的趋势。

而亚洲的另一个发展中大国印度在经历了九十年代初的改革之后,也驶入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如今印度已成为全球第十一大经济体。

在印度的对外贸易中,服务贸易占了相当大的比重,2003年其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为250亿美元,占当年印度贸易出口总额的31.4%,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印度跟中国一样GDP保持在8%以上.它也拥有着庞大的人口.也拥有着从那个相似的历史.从殖民地到被帝国主义统治到经济困难年代,到经济初步发展,到政府开始改革经济.制定经济改革计划.但是各自发展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印度在美国的支持下承接着美国的软件等第三产业的转移.过去30年中国抢先占领制造业的时候,印度也类似的占领了服务业.在中国强大的同时也有着一个同样聪明的国家以对手的角色与我们竞争,合作.随着中国与印度在经济上的崛起,两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更显重要。

中国对外经济摩擦的现状、根源及对策的开题报告

中国对外经济摩擦的现状、根源及对策的开题报告

中国对外经济摩擦的现状、根源及对策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外贸易总额也长期排名世界前列。

然而,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受到的经济摩擦也相应增加。

由于中国与其他国家存在较大的经济差距,不同国家在贸易中的利益分配及市场准入等问题上存在分歧,国际贸易经常发生摩擦。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就中国面临的对外经济摩擦现状及根源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适当的对策。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首先对中国对外经济摩擦的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从贸易规模、贸易结构以及贸易伙伴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然后,本研究分析对外经济摩擦的根源,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出口导向结构、技术壁垒、文化差异等方面。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整理法、案例分析法以及专家访谈法进行研究。

在文献资料整理方面,本研究将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政策文件、学术论文、数据统计等资料作为研究依据;在案例分析方面,我们将通过选取相关的经贸摩擦案例进行分析,以更深入了解对外经济摩擦的具体表现和根源问题;在专家访谈方面,我们将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访谈,以获取权威性的意见和建议。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意义在于为了深入认识中国面临的对外经济摩擦的现状和根源,分析摩擦的具体表现和基本特征,以及提出适当有效的对策,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进行更加良性的贸易往来,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五、研究内容和结论本文将围绕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展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对中国面临的对外经济摩擦现状进行分析和梳理,并就贸易规模、贸易结构和贸易伙伴等方面进行探讨;2. 分析对外经济摩擦的根源,包括经济发展不平衡、出口导向结构、技术壁垒等方面,并探讨相应的解决对策;3. 对当前中国应对对外经济摩擦的策略进行思考和分析,提出更加适宜的对策,以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更为良性的经贸往来。

本研究对于深入研究中国面临的对外经济摩擦,从根源和实际出发提出解决方案,对于促进中国经济的长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印贸易摩擦的现状及解决机制研究唐山学院经济管理系 佟继英摘 要:随着中印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对印度的巨额贸易顺差问题也在日益凸显,并且已成为印度频繁对华制造贸易摩擦的导火索,目前中印贸易摩擦已经呈现出了愈演愈烈之势。

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从涉案形式、涉案行业等方面详细分析了中印贸易摩擦的现状,为促进中印贸易持续健康发展,从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方面分别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中印 贸易摩擦 现状 解决机制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1)04(b)-194-02目前,中国已成为印度的最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及第一进口来源国,而印度也跃居为中国第十大贸易伙伴。

金融危机造成的欧美市场需求降低,使得印度中小企业出口形势较为严峻、面临生存压力,印度政府开始加大对华运用贸易救济措施的力度。

从反倾销到反补贴、从特保调查到进口限制、有意在签证方面制造困难、限制投资,印度保护主义势力抬头的趋势已比较明显。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前三个季度,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产品发起88起贸易调查,其中印度居首位,为23起。

仅2009一年,印度共对中国产品新发起25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平均每月发起2起案件。

其中反倾销10起,反补贴1起,特别保障措施5起,一般保障措施9起。

目前印度是金融危机以来在WTO成员中对我国发起贸易救济调查最多的国家,尽管目前中印贸易摩擦问题并不代表两国贸易关系中的主流,但它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两国经贸交往、阻碍双边贸易的顺利进行。

为促进两国贸易关系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拓展两国贸易的增长空间,分析中印贸易摩擦现状及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中印贸易摩擦的现状分析1.1 贸易摩擦形式单一,仍以反倾销为主,其他方式逐渐增加贸易摩擦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与特别保障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等。

相比欧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中印两国之间贸易摩擦形式较为单一,2005年到2008年,反倾销一直是印度对华采取的唯一的贸易救济手段,统计数据显示,印度是世界上继欧盟、美国之后对华反倾销立案数排在第三位的国家。

但是自2009年以来,印度开始增加使用贸易救济措施中的其他调查方式,对中国开始启动使用反补贴调查,并重新使用保障措施手段限制中国产品对印度出口。

根据印度商工部网站案件列表统计,从1992年印度对外发起第1起反倾销调查以来,截至2009年底,印度共对中国产品发起127起反倾销调查,1起反补贴调查,6起特保措施调查和11起保障措施调查。

1.2 频繁采用贸易歧视措施,对中国产品采取不公平待遇随着中印贸易额迅速扩大,经济合作不断发展,印度对我国商品的反倾销和贸易歧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主要通过检验、进口注册登记、包装限制等非关税壁垒措施限制中国商品的进入和加重征收进口税。

例如,颁布进口禁令,先后禁止中国玩具、牛奶等产品进口;以关税壁垒对我国产品设限,对中国部分钢铁产品重征进口税并施行强制认证,如印度政府从2009年12月25日凌晨起提高铁矿砂出口关税;以“国家安全”为由,不仅不准我国企业投资所谓的敏感行业和地区,还限制其参与敏感的国际工程(设备)和政府采购项目招标,如2009年印度电信部召开会议,以中国产电信设备可能会危害到产业安全为由要求运营商不要在印度20个比较敏感的州(沿海和边境地区)使用中国制造的电信设备。

1.3 涉案行业逐渐扩大,涉案产品主要为化工产品及相关产品中印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例如目前印度对我国反倾销产品的范围涉及化学工业、医药工业、纺织工业、轻工业、冶金工业、机械工业等。

1994~2008年,印度对华共发起188起反倾销调查,其中82起涉及化工产品,涉案产品主要集中于化学品、贱金属和汽车零部件产品。

目前化学品是印度具有比较优势和大力扶持的产品,而我国是印度化学品及相关产品的第二大出口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国,两国该类产品的贸易关系十分紧密。

我国在该类产品的贸易中一直处于顺差,使得化工产业成为我国遭遇印度保障措施最多的行业,一半以上的印度涉华保障措施案与化学品有关。

1.4 双边贸易摩擦涉案金额逐渐增加印度对中国使用的贸易救济措施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涉案金额逐渐增加,如2005年5月18日印度对中国的绸缎发出反倾销立案公告,涉及金额1.8亿美元,为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纺织品发起的涉案会额最大的反倾销案。

2 中印贸易摩擦的解决机制受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大环境的影响,目前中印贸易摩擦频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印度对中国市场经济制度的偏见,中印两国产业结构相似,双边贸易额增速过快,印中贸易逆差不断扩大,以及中国企业的不规范竞争、印度国内蓄意制造“中国威胁论”等。

对于两个发展中国家而言,应该用积极稳妥的方式来处理双边贸易摩擦问题,用一种合作的方式来推动双边贸易发展。

2.1 健全贸易救济制度,加强产业预警机制建设我国应借鉴国外成熟的贸易救济机制,进一步完善应对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技术性壁垒的法规,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贸易救济体系。

对内则要建立信息披露及政策协调机制,将市场信息、贸易国政策及政府在国际上的谈判结果充分及时地披露给企业。

可考虑加快与贸易摩擦相关的产业损害预警机制的建设,健全应对贸易摩擦的快速反应机制,将产业损害监测范围由原来单纯的进口产品监测扩大到对进出口产品的监测,在相关行业及与一些省市合作建立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在应对贸易摩擦方面从防御型走向主动出击型,扩容产业安全数据库,及时应对来自国外的冲击与影响。

2.2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减少贸易摩擦要充分发挥两国商协会的桥梁作用,帮助两国企业更多了解和开拓对方市场,提升两国企业开展合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从印度国内部取消对我国的保障措施,游说如出口商、消费者、上下游产业等相关利益集团,通过它们影响本国政府从内部取消贸易限制措施;194《中国商贸》 CHINA BUSINESS&TRADEInternational Trade国际商贸探索鼓励国内行业协会组织行业内的企业共同制定行业规范,建立价格协调机制,规范企业出口行为,避免价格恶性竞争,负责信息传递、组织及发动企业积极应诉。

2.3 鼓励企业积极应诉,运用贸易救济手段减轻损害在贸易摩擦案件中,企业应诉与否对终裁的结果大为不同,如2006年11月16同.印度商工部对我国2~100克/米的绸缎反倾销案做出终裁,印度拒绝给予中国5家应诉被抽样企业市场经济地位待遇,裁定的倾销幅度在24%~54%之间不等,所有其它应诉但未被抽样企业平均倾销幅度为38%,另有两家未被抽样的企业被单独裁定高达42%的倾销幅度。

由于中印贸易摩擦涉案金额小,应诉成本过高,使得国内企业应诉较少,企业都不应诉会使印度对华贸易限制变本加厉,未来应该加强中印贸易摩擦危害性的宣传,鼓励中国企业积极应诉。

2.4 鼓励企业对印投资,增强印对我国外贸依赖性目前印度产品主要出口到发达国家, 与中国产品的竞争性大于互补性,对其外贸依存比较低,若中国采取报复措施对印度影响较小,作用不强。

国际经验表明,当出口遭受贸易壁垒时,对外投资是有效规避贸易壁垒的手段。

通过鼓励更多有能力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可以替代同类产品对印度的出口,降低出口产品对印度国内产业的直接冲击,减轻其对中国出口增加产生的“市场恐慌”。

中国企业通过产业链条当地化,在当地投资生产,为当地提供就业和税收,能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和文化、谋求在当地市场的持久平稳发展。

同时更紧密的经贸关系将有助于缓解双边贸易摩擦,减轻贸易争端中实施贸易报复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1] 宏结,张波.印度涉华保障措施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0,(03).[2] 马健美,赵岩.中印货物贸易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05).[3] 吴国安.中印双边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贵州财经学院,2009.[4] 孙娜.关于印度实施反倾销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大连大学学报,2009,(02).浅析金融危机后日本企业的全球战略天津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经贸外语系 魏映双摘 要:2008年9月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世界各国的经济形势和全球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日本经济同样受到严重的冲击。

本文从人力资本、生产、贸易等角度阐述金融危机后日本企业的战略部署问题。

关键词:经济危机 战略 企业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1)04(b)-195-032008年9月,华尔街金融危机爆发,美国、欧洲和日本三大经济板块都受到沉重打击。

危机发生后,日本的经济形势主要表现为股市暴跌、出口锐减、消费低迷、失业攀升、生产下降、日元升值等方面。

如何摆脱困境,走出萧条?为了防止全球经济危机对日本国内股市和实体经济的影响,日本政府迅速采取了一系列对策。

随着这些政策的实施以及外部环境逐步好转,日本经济已经逐步走出了低谷。

在通商产业省颁布的《通商白书2009》中进一步明确了金融危机之后日本企业的全球性发展战略。

1 日本企业预期的海外市场发展领域首先,日本“财团法人国际经济交流财团”的民意调查数据显示,在扩大业务领域计划一项中,日本企业决定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仍然以中国、ASEAN4(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以及印度为中心来进一步扩大业务量[1]。

与2008年该财团举行的调查相比,此项结果在金融危机前后并无较大差异。

其次,日本企业确定了在新兴市场国家发展的利润层次,即新兴国家中人口数量众多并且今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到中层收入阶层。

2 日本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经营战略过去,日本为新兴市场国家提供较高品质的高价产品,以高端市场或中高端市场为中心开展业务活动。

多数企业今后将继续以此为事业开展业务。

同时,逐渐向大众消费品转换。

该层次人群比高收入阶层收入低,从研发能力、产品品质及服务水准来说,不利于日本产品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今后,日本企业如果将大众消费品作为目标,那么必须把握当地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发挥高性能、高品质的优势以及品牌效应,为当地顾客提供满意的价格和高质量的服务。

这就需要制定新的包括研发战略、市场学、营销学在内的商务模型。

其次,从今后要强化的经营资源的角度确认了日本企业的经营战略。

今后要强化的经营资源包括“优秀的人才”、“产品•服务的开发能力”、“销售开拓能力”等。

另外,“国际经济交流财团”(2009a)的《EPA/FTA 的进展和日本企业的海外事业发展调查研究》显示,在中长期的投资战略中,要加强“销售•市场”的企业多达62.4%,超过“人才培养•教育培训”(50.0%)、“新技术•产品•服务开发”(46.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