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关系的现状与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印关系的现状与未来
关于《中印关系的现状与未来》,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如果不能获得足够的传统能源与矿产资源供给,完成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所以中国必须从现在起就着眼于未来二十年,布好与世界主要资源竞争国的这个局,对印度的长期战略关系安排更是其中的重要环节
下载论文网
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或许将接替美国的地位走向世界顶峰。要实现这一点,中国和两个亚洲大国的关系必须处理好,那就是日本和印度。中印的海外资源主要来自中东与非洲,而印度的地理位置又方便他获取海外资源并控制中国的海上通道,所以若印度成为中国的敌人,或者被利用成为中国的敌人,都会阻碍中国顺利获取海外资源而完成现代化。这些因素决定着中国必须在深刻了解印度的基础上,在战略与策略上处理好与印度的关系。
中印存在资源竞争关系
未来20年,中国城市化将有持续的高增长,但中国自身的资源无法支撑这么高的增长速度,需要大量进口。印度是世界第
二人口大国,对资源的进口需求同样旺盛,不可避免地将与中国形成竞争关系。
首先,中国进口石油有80%取道印度洋。10年前中国进口石油占全部石油需求的比例仅6%,现在已经过半,到2030年预期将有80%的石油来自进口。中国石油进口中80%以上要经过印度洋一马六甲海峡一南海航线。过去我们由于与南海部分国家有些矛盾,因此比较注意马六甲海峡通航的安全问题,也产生了许多设想,比如从中国西南方向通过缅甸或巴基斯坦寻找新出海口,以绕过马六甲海峡。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即使绕过了马六甲,也绕不过印度洋,因此对中国海上通道真正的挑战可能不仅在南海,更在印度洋。
其次,围绕资源需求,中印存在潜在矛盾。未来20年,中国将依靠内需引领新一轮经济增长,GDP年均增长率仍可能在9%左右。发达国家也会逐渐从危机中走出来,出现新的全球经济增长过程,全球资源的需求就会恢复,并且逐渐超过危机前水平。这一状况在未来5到10年之间很可能会出现,届时,资源的争夺比现在要激烈得多。
印度与中国都是人口大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如果印度走向工业化,中国与印度就必然有资源竞争。在某种意义上,能给中国提供资源和资源通道的国家可能将成为朋友,而存在着资源需求冲突的国家和地区,或许将成为竞争者。那么,中国潜在的资源竞争者是谁?一个是欧盟,一个就是印度。日本作为发达国家,
所需要的资源量已经稳定下来,不再与中国形成剧烈的竞争。事实上像日本、韩国这类有资金又有技术的,可以成为中国的合作对象。
印度的政治特点:散而不乱
印度有很长一段被英国殖民的历史,英国统一了印度的几百个土邦,经过一个世纪的演变形成现在的局面。英国给印度留下了很多政治遗产,包括印度的政党制度、劳工制度等等,这一直影响到印度现在的发展状况,而且未来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持续。同时,印度本身也有自己的特点,比如种姓制度就在印度几千年的历史中根深蒂固,给印度的经济发展带来很多桎梏。
首先,印度政党分散化、碎片化特别明显。印度的政党制度实行的是三权分立和多党民主制,政党有全国性政党和地方性政党之分,每个阶级、每个种姓、每个地方邦都有代表自身利益的政党。印度政党已经将近400个,每一届政府都是政党联合执政,最多的时候是24个党联合执政,目前是13个。而每个政党又代表着其自身利益,这就使得印度政党分散化非常明显,造成大党绑架小党,地方利益绑架国家利益,种姓利益和族群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这种政治架构给他们的发展造成了一个致命的制约,很难推行国家级的重大改革。
其次,印度政坛的另外一个特色就是家族政治,从印度建国以来,统治整个印度的有40多个家族,地方党派基本上都是强人政治、价值政治。在今年有选举的5个邦中,有3个邦都是父
子一起参加竞选,或者是子承父业,30到40岁的子承父业者在议会中的比例非常大。印度是家族世袭制,这与印度的民族性相关,即认可和接受权威。
第三,印度没有一个长远的经济发展规划,这就是“功能性无政府主义”的典型例子,这种政治体制导致印度在经济上没有长远的发展规划。由于政党越来越多,经济政策的制定越来越复杂,至少在中央层面是越来越难。目前印度的地方势力越来越强,他们根据自己邦的特点搞经济。所以,印度的现状是民间搞具体外交合作,中央层面只负责维持战略合作。
第四,印度社会虽“散”但不“乱”,有着多种内部稳定机制。印度社会是非常稳定的,每次选举都成为民意宣泄的途径,每次快到社会不满大爆发的时候,就通过一个选举宣泄掉了。印度是补贴政治,每次选举,选民都能拿到补贴,选民们都很高兴,不满也就没有了。另外,印度也是通过血亲氏族的关系来稳定社会的,只要某个种族的人认同了这个选举结果,下面的选民就不会再闹了,这就是印度社会与契约社会的区别。有调查显示,印度人的幸福指数非常高,主要是印度人善于纵向对比,把自己当前的收入与过去的收入进行对比,如果收入有提高,印度人就感到高兴,幸福指数就会上升。这与中国人善于横向对比很不同。
印度的经济特点:有增长而无发展
印度与中国同样拥有大量的劳动力,但土地改革失败使印度基础设施没办法建设,劳工管理方式导致劳动密集型产业没法发
展,加之印度企业不愿意回本国投资,印度的制造业发展远远落后于中国。制造业落后极大地制约了印度经济的发展,使印度的经济财富都在体外做循环,没有进入自体经济。形成了有增长无发展、有增长无就业的局面。印度同时还面临着资源无法自足、输入型通胀压力难以控制等问题。
首先,多方面因素桎梏着印度制造业的发展。制造业增长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核心问题,但是因为种种因素限制,印度的制造业却长期难以顺畅发展。印度人口虽然是中国的93%,但其制造业规模还不到中国的1/8。
第一个制约因素是土地制度。印度在上世纪60年代搞了一次土地改革,但是非常不成功,反而使土地更加集中,并且抬高了地价。这造成了两方面结果,一是贫穷的无地农民仍然没有土地,二是没有廉价的土地供政府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也使企业无法进行厂房等大规模投资。所以印度现存的土地制度是发展制造业的大障碍,但由于印度的政治体制复杂,这一点又很难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