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审计总体业务流程
审计工作的流程
审计工作流程的步骤和流程审计是指对一个组织、公司或个人的财务、业务和运营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的过程。
审计工作的目标是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合规性,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下面将详细描述审计工作的流程步骤和流程。
1. 筹备阶段在开始进行审计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筹备工作,包括确定审计目标、范围和时间表,组建审计团队,制定审计计划等。
1.1 确定审计目标:明确审计的目标和目的,例如确定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准确地反映了组织的财务状况。
1.2 确定审计范围:确定需要审计的业务范围、时间段、地点等。
审计可以涉及到整个公司或特定部门。
1.3 制定审计时间表:根据公司或组织的需求和要求,制定一个详细的时间表,包括开始日期、结束日期以及每个阶段的时间限制。
1.4 组建审计团队:确定谁将参与审计工作,并分配各自的职责和任务。
审计团队通常由审计主管、审计员和技术专家组成。
1.5 制定审计计划:制定详细的审计计划,包括所需资源、工作流程、数据收集方法等。
确保审计过程按照预定的步骤进行。
2. 数据收集阶段在这个阶段,审计团队将收集所需的数据和信息,以便对财务报表和业务进行评估。
2.1 收集财务数据:审计团队将从公司或组织获取财务报表、会计记录和其他相关文件。
这些文件将用于分析和验证财务报表的准确性。
2.2 收集业务数据:除了财务数据外,还需要收集与业务活动相关的数据。
销售记录、采购订单、库存报告等。
2.3 进行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以发现任何异常或潜在的风险。
这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时间段的数据、与行业标准进行比较等方法来完成。
3. 风险评估阶段在这个阶段,审计团队将评估已识别的风险,并确定其对财务报表和业务运营的影响。
3.1 识别风险: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审计团队将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
这些风险可以是内部控制缺陷、欺诈行为、合规问题等。
3.2 评估风险: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潜在影响和严重程度。
审计工作的主要流程
审计工作的主要流程1. 确定审计目标和范围•与客户沟通,了解其需求和期望•确定审计的目标和范围,包括审计对象、时间周期等2. 准备工作•收集相关资料,包括财务报表、合同文件、政策法规等•制定审计计划,明确任务分工和时间安排•分配审计组成员,确定各自职责3. 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评价•对审计对象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可能存在的风险点•评价审计对象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否健全,并识别潜在的风险和问题4. 数据采集和分析•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包括财务数据、业务数据等•进行数据分析,发现异常情况或潜在问题5. 实地调查和取证•对重要领域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实际运作情况•收集证据材料,用于后续分析和结论形成6. 审核程序执行•根据审计目标和范围,执行各项审核程序•包括对财务报表的核对、对账、抽样等程序7. 结论形成和报告编写•根据审核程序的执行结果,形成审计结论•编写审计报告,详细说明发现的问题、建议改进措施等8. 报告审阅和修改•进行内部审阅,确保报告内容准确、完整、合规•根据审阅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9. 报告发布和沟通•将最终审计报告提交给客户,并解释报告内容•沟通和讨论报告中的问题和建议,与客户达成共识10. 后续跟踪和监督•对客户在改进措施上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和监督•提供必要的咨询和建议,帮助客户实现改进目标以上是审计工作的主要流程步骤,下面将对每个步骤进行详细描述。
1. 确定审计目标和范围在开始一项审计工作之前,首先需要与客户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其需求和期望。
通过与客户交流,明确审计的目标和范围。
审计目标可以是发现潜在风险、评估内部控制、核实财务报表等。
审计范围包括审计对象、时间周期等。
2. 准备工作在确定审计目标和范围之后,需要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
首先是收集相关资料,包括财务报表、合同文件、政策法规等。
这些资料将为后续的审计工作提供基础。
其次是制定审计计划,明确任务分工和时间安排。
审计计划应包括各项审核程序的具体内容和执行顺序。
财务报表审计总体业务流程图
财务报表审计总体业务流程财务报表审计总体业务流程可以分为六个步骤:第一步,实施初步业务活动,确定是否接受委托;第二步,制定审计计划;第三步,执行询问、观察、检查、分析等程序,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实施风险评估,识别重大错报风险;第四步,针对报表层的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总体应对措施,针对认定层面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通过实施进一步程序,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第五步,根据获取的审计证据和被审计单位对错报的调整情况,确定发表何种审计意见;第六步,出具审计报告并提交委托人。
以上的审计业务流程从一般意义上表明了审计工作的过程,但并不绝对说明这些业务流程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会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审计程序的执行情况进行调整、更新和反复。
在审计中,执业人员要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形成审计轨迹,详细记录审计过程,实施的审计程序和形成的审计结论及审计证据。
一、初步业务活动会计师事务所在承接业务前,需要开展初步业务活动,以决定是否接受委托。
在开展初步业务活动时:一要考虑客户(包括被审计单位的主要股东、关键管理人员和治理层)是否诚信;二要考虑项目组是否具有执行业务必要的素质、专业胜任能力、时间和资源;三要考虑会计师事务所和项目组是否能够遵守职业道德规,主要是能否保持独立性。
二、计划审计工作计划审计工作对于执业人员顺利完成审计工作和控制审计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合理的审计计划有助于执业人员关注重点审计领域、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及恰当地组织和管理审计工作,以使审计工作更加有效。
同时充分的审计计划还可以帮助执业人员对项目组成员进行恰当分工和指导监督,并复核其工作,还有助于协调其他执业人员和专家的工作。
审计计划分为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两个层次。
总体审计策略用以确定审计围、报告目标、时间和方向,并指导制定具体审计计划。
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执业人员应考虑初步业务活动的结果,以及为被审计单位提供其他服务时所获得的经验。
关于财务年报审计的流程分析
关于财务年报审计的流程分析财务年报审计的流程分析一、引言财务年报审计是指对公司财务报表进行全面审查和验证,以确定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规性的过程。
本文将对财务年报审计的流程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准备工作、审计计划、风险评估、审计程序、报告发表等环节。
二、准备工作1. 审计团队组建:确定审计团队的成员和分工,包括审计经理、审计师、技术专家等。
2. 熟悉业务:审计团队了解被审计公司的业务模式、组织结构、财务制度等,以便更好地理解财务报表。
3. 了解法律法规:审计团队熟悉适用的财务会计准则、税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审计过程符合规定。
三、审计计划1. 制定审计目标:明确审计的目标和范围,确定审计重点和关注点。
2. 制定审计程序:根据审计目标,制定相应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包括取样、抽查、核实等。
3. 审计时间安排:根据被审计公司的财务报表披露时间,合理安排审计时间表,确保按时完成审计工作。
四、风险评估1. 内部控制评估:审计团队评估被审计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确定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弱点。
2. 风险识别与评估:审计团队识别潜在的财务风险,评估其对财务报表的影响程度。
3. 风险应对策略:针对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包括加强审计程序、增加取样数量等。
五、审计程序1. 财务报表审核:审计团队对财务报表进行审核,核实各项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取样和测试:根据审计程序,抽取样本进行核实和测试,确保财务报表的可靠性。
3. 资产负债表审计:审计团队对资产负债表的各项数据进行核对和验证,确保准确性。
4. 利润表审计:审计团队对利润表的收入、成本、费用等进行核实和分析,确保真实性。
5. 现金流量表审计:审计团队对现金流量表的各项数据进行核对和验证,确保准确性。
6. 相关方往来审计:审计团队对与被审计公司有关的关联交易进行审计,防止利益输送。
六、报告发表1. 审计报告编制:审计团队根据审计结果,编制审计报告,包括审计意见和审计发现。
财务报表审计总体业务流程
财务报表审计总体业务流程财务报表审计总体业务流程可以分为六个步骤:第一步,实施初步业务活动,确定是否接受委托;第二步,制定审计计划;第三步,执行询问、观察、检查、分析等程序,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实施风险评估,识别重大错报风险;第四步,针对报表层的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总体应对措施,针对认定层面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通过实施进一步程序,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第五步,根据获取的审计证据和被审计单位对错报的调整情况,确定发表何种审计意见;第六步,出具审计报告并提交委托人;以上的审计业务流程从一般意义上表明了审计工作的过程,但并不绝对说明这些业务流程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会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审计程序的执行情况进行调整、更新和反复;在审计中,执业人员要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形成审计轨迹,详细记录审计过程,实施的审计程序和形成的审计结论及审计证据;一、初步业务活动会计师事务所在承接业务前,需要开展初步业务活动,以决定是否接受委托;在开展初步业务活动时:一要考虑客户包括被审计单位的主要股东、关键管理人员和治理层是否诚信;二要考虑项目组是否具有执行业务必要的素质、专业胜任能力、时间和资源;三要考虑会计师事务所和项目组是否能够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主要是能否保持独立性;二、计划审计工作计划审计工作对于执业人员顺利完成审计工作和控制审计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合理的审计计划有助于执业人员关注重点审计领域、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及恰当地组织和管理审计工作,以使审计工作更加有效;同时充分的审计计划还可以帮助执业人员对项目组成员进行恰当分工和指导监督,并复核其工作,还有助于协调其他执业人员和专家的工作;审计计划分为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两个层次;总体审计策略用以确定审计范围、报告目标、时间和方向,并指导制定具体审计计划;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执业人员应考虑初步业务活动的结果,以及为被审计单位提供其他服务时所获得的经验;总体审计策略一经制定,执业人员应当针对总体审计策略中所识别的不同事项,制定具体审计计划,并考虑通过有效利用审计资源以实现审计目标;三、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是为了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从而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不仅仅是风险评估阶段的工作,而是一个连续和动态地收集、更新与分析信息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风险评估程序包括:1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内部其他人员;2分析程序;3观察和检查;了解的要点包括:1行业状况、法律环境和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2被审计单位的性质;3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4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5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6被审计的内部控制;执业人员需要结合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及被审计单位的性质确定了解的具体要点和了解的深度;同时,注意被审计单位的各个方面可能会相互影响,执业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解和评估时,应当考虑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执业人员在了解过程中应当在边了解边评估重大错表风险,将识别的风险与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相联系,将识别的风险与认定层次可能发生错报的领域相联系的同时,考虑识别的风险是否重大,识别的风险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在识别风险时考虑非常规交易和判断事项导致的特别风险;执业人员识别和评估重大错表风险后,应当将已识别的风险分为两类:一类是财务报表层次风险;另一类是认定层次风险;在分类时要考虑控制环境对财务报表风险的影响,考虑控制对认定风险的影响;同时,在了解内部控制后考虑被审计单位的可审计性;项目负责人在实施风险评估过程中审计全过程应当组织项目组关键成员、特殊技能专家等参加项目组讨论会,重点讨论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包括被审计单位面临的经营风险、财务报表容易发生错报的领域以及错报的方式,特别是由于舞弊导致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四、针对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执业人员应当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总体应对措施,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确定总体应对措施以及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应当运用职业判断,并考虑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包括:1向项目组强调在收集和评估审计证据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的必要性;2分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审计人员,或利用专家的工作;3提供更多的督导;4使用一些不被管理层遇见或事先了解的进一步审计程序;5修改拟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针对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即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控制测试是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但控制测试并不是在每次审计时都要求使用,是可选择的,只有当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执业人员才实施控制测试:1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2仅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足以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对于第一种情形,当执业人员预期控制是无效的或执业人员对控制没有预期时,不需要实施控制测试;对于第二种情形,通常是指在被审计单位对日常交易或与财务报表相关的其他数据采用高度自动化处理的情况下,审计证据可能以电子形式存在,此时执业人员很难仅通过实质性程序获取认定层次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这要求执业人员实施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是执业人员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直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审计程序,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实质性程序是必须执行的程序,即无论风险评估结果如何,执业人员均应对所有重大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实施实质性程序;执业人员在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后,如果获取的审计证据与初始评估获取的审计证据相矛盾,应当修正风险评估结果,并相应修改原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即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是一个连续和动态的收集、更新与分析信息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五、特殊项目审计执业人员除对财务报表项目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外,从责任角度还应当考虑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实施审计程序,如环境事项、使用服务机构、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期后事项、持续经营能力、或有事项、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等;六、完成审计工作完成阶段审计的主要工作是评价审计证据得出的结论、财务报表整体复核、形成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评价审计证据得出的结论,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在完成审计工作前,执业人员应当评价是否已将审计风险将至可接受的低水平,是否需要重新考虑已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财务报表整体复核主要是在完成阶段利用分析程序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通过分析程序解释财务报表项目上个会计期间以来发生的重大变化以及与预期结果或同行业可比信息比较产生的重大差异,以证实财务报表中所列的所有信息与执业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一致、与执业人员取得的证据一致;在进行财务报表整体复核时,如果识别出以前未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执业人员应当重新考虑对全部或部分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评估的风险是否恰当,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评价之前计划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是否有必人追加审计程序;在形成审计意见时,执业人员应当从总体上评价是否已经获取充分、实当的审计证据,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执业人员应当考虑所有相关的审计证据,包括能够印证财务报表认定的审计证据和与财务报表认定相矛盾的审计证据,评价是否已对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根据被审计单位的错报调整情况,依据审计报告准则规定确定发表的审计意见;七、业务质量控制事务所及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时要遵守事务所制定的业务质量控制制度,以合理保证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人员遵守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以及业务准则的规定,从而合理保证会计师事务所和项目负责人根据具体情况出具恰当的报告;业务质量控制活动贯穿于整个审计业务的始终;八、执业人员的分工一般而言,分项审计方法与多数被审计单位账户设置体系及财务报表格式相吻合,具有操作方便的优点,但它也有与按业务循环进行的控制测试严重脱节的弊端;而循环审计方法可以将风险评估阶段的内部控制了解、控制测试以及实质性测试贯穿起来,可加深执业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的理解,而且便于审计入员的合理分工;因此,项目负责人可按照循环进行审计人员的合理分工以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与效果;。
公司财务审计流程
公司财务审计流程一、审计准备阶段1.1 审计计划制定- 审计部门根据公司年度审计计划,确定审计范围、审计对象、审计时间等。
- 审计部门与被审计部门沟通,了解被审计部门的业务情况、内部控制情况等。
1.2 审计组组建- 审计部门根据审计项目的特点,组建审计小组,确定审计组长和审计组成员。
- 审计组长对审计组成员进行业务培训,确保审计组成员了解审计任务和要求。
1.3 审计通知书送达- 审计部门向被审计部门送达审计通知书,明确审计范围、审计对象、审计时间等。
- 被审计部门收到审计通知书后,按照要求准备审计资料,配合审计工作。
二、审计实施阶段2.1 审计资料收集- 审计组对被审计部门的财务报表、财务凭证、会计账簿等进行审查。
- 审计组对被审计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业务流程等进行了解。
2.2 审计证据获取- 审计组通过询问、观察、检查、重新计算等方式,获取审计证据。
- 审计组对获取的审计证据进行整理、分析,判断被审计部门的财务状况和内部控制情况。
2.3 审计发现及整改建议- 审计组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并根据问题性质进行分类。
- 审计组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并与被审计部门进行沟通。
三、审计报告阶段3.1 审计报告撰写- 审计组长根据审计组的审计证据、审计发现和整改建议,撰写审计报告。
- 审计报告应包括审计概况、审计发现、整改建议等内容。
3.2 审计报告审批- 审计报告经审计部门负责人审批后,提交公司领导。
- 公司领导对审计报告进行审阅,对审计发现和整改建议进行批示。
3.3 审计报告反馈- 被审计部门收到审计报告后,应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
- 审计部门对被审计部门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确保整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四、审计后续阶段4.1 审计资料归档- 审计组完成审计项目后,应对审计资料进行整理、归档。
- 审计资料归档应包括审计报告、审计证据、整改措施等。
4.2 审计项目总结- 审计组应对审计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总结,分析项目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财务报表审计总体业务流程
财务报表审计总体业务流程前言财务报表审计是指在特定标准和法规的监督下,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审查、核实和评价的一种专业性服务。
财务报表审计是保证财务信息真实性、合规性以及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利益保护的一种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财务报表审计的总体业务流程。
业务流程第一步:规划审计规划审计是财务报表审计的起点,也是整个审计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在规划审计时,审计师需了解企业的业务和财务状况,确定审计目标和重点。
主要包括以下工作:1.了解企业业务及其行业特点:审计师需要了解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市场竞争情况、行业规范等,从而更好地理解企业的财务报表。
2.收集企业的财务信息:审计师需收集企业往年财务报表、内部财务报告、资产负债表等信息,了解企业的经济状况。
3.确定审计计划和重点:根据企业的财务报表和财务信息,审计师需要确定审计的重点,即从企业财务报表中选取重点项目进行审计。
第二步:风险评估在审计计划和重点确定后,审计师需要进行风险评估。
主要是确定内部控制的效iveness,包括识别内部控制的缺陷和潜在风险,并设定相应的控制策略以及采取适当的测试措施,以确保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合法性。
第三步:财务报表测试在风险评估后,审计师需要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测试以确认其真实性。
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财务报表测试方法的确定:审计师需根据规划审计和风险评估的结果确定财务报表测试的方法。
2.基本财务会计信息的核实:审计师需获取资料、文献、凭证、合同等数据来核实基本财务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可靠。
3.账户余额的异常检视:审计师需要对企业的账户余额进行异常检视,查明是否存在金额异常和其他非法状况。
第四步: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财务报表审计的重要成果之一,是评估财务报表准确性和合法性的主要依据。
审计报告的最终结果是审计师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发表意见,确认其真实性并明确出现的问题和建议。
审计报告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审计师的意见:说明审计师关于企业财务报表真实性的确认和问题的发现。
财务审计流程
财务审计流程财务审计是一项重要的业务活动,旨在评估和确认企业的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公正性和合规性。
财务审计流程是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进行的一系列步骤和程序,以确保财务报告的可信度和透明度。
本文将介绍财务审计的整体流程,包括前期准备、风险评估、审计程序、报告发表等环节。
一、前期准备在进行财务审计之前,审计师需要与被审计单位进行初步沟通和筹备工作。
该阶段包括准备审计计划、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背景和内部控制环境、设定审计目标和范围等。
同时,审计师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审计合同,明确双方权责、费用和期限等细节。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财务审计的关键环节之一,旨在识别和评估被审计单位的重大风险。
审计师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模式、市场变化、财务指标等因素,确定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风险评估结果将指导后续的审计程序。
三、审计程序审计程序是财务审计的核心部分,包括资料收集、内部控制测试、财务数据分析、关键账项检查、样本测试等多个环节。
审计师将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审计程序,并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工具进行审计工作。
审计程序的目的是获取足够的审计证据,以支持最终的审计结论。
四、报告发表在完成审计程序后,审计师将根据所收集到的审计证据和分析结果,撰写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是最终的审计成果,需明确对财务报表的意见和审计意见的表述。
审计报告通常分为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不合格意见等几种类型,具体取决于审计师对财务报表的评估结果。
审计报告一般会在一定的法定期限内发表,被送达给被审计单位和相关利益相关者。
五、后续跟踪财务审计的最后一步是后续跟踪。
审计师需要了解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的回应和采取的纠正措施,以及监督相关问题的进展。
通过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和跟踪,审计师可以评估财务报告改进的有效性,并提出建议和意见以促进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结财务审计是企业财务监管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和透明度。
简述注册会计师财务报表审计的业务流程
1. 审计计划:
- 预备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环境和内部控制,为后续审计工作提供基础。
- 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明确审计范围、时间等事项。
- 编制审计计划:确定审计目标、策略、方法、时间安排等。
- 审计计划的审核和批准:确保审计计划合理、可行。
2. 审计测试:
- 实施符合性测试:检查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评估内部控制风险。
- 实质性测试:对财务报表项目进行详细检查,获取审计证据,评估财务报表项目的风险。
3. 完成审计工作:
- 审核关联交易:确保关联交易的公允性和披露完整性。
- 关注期后事项:识别可能影响财务报表的事项,评估其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 关注或有损失:评估潜在损失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 评价持续经营能力:判断被审计单位是否具备持续经营的能力。
- 完成审计外勤工作:整理、分析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
4. 审计报告:
- 审计报告的编制要求:遵循审计准则,确保审计报告内容完整、准确。
- 审计报告的内容和审计意见的类型:根据审计结果,出具恰当的审计意见。
- 审计报告范式:按照规定格式撰写审计报告。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流程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流程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流程是指会计师事务所在承接审计业务之后,按照一定的步骤和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审查和评估的一系列工作。
审计的目的是确认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准确,并发表合适的审计意见。
一、筹备阶段1.确定审计目标和范围:包括确定审计对象、审计周期、审计年度等。
2.审查与了解被审计单位:对被审计单位的企业类型、业务特点、组织结构、内控体系、风险控制等方面进行全面了解,掌握被审计单位的背景信息。
3.制定审计计划:根据被审计单位的特点和审计目标,确定审计的重点和方向,并制定审计计划、时间表和预算。
二、内部控制评价1.评估内部控制环境: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环境进行评估,包括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内部控制意识的普及程度、企业文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等。
2.评估内部控制风险:识别被审计单位面临的内部控制风险,包括财务报表的真实性、数据准确性、资产安全等方面的风险。
3.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估,了解其是否能够有效地预防和发现错误和舞弊。
三、实施审计程序1.审查凭证和资料: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凭证和相关资料进行审查,核实其合法性和准确性。
2.进行测试程序:采用抽样的方法测试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是否真实、准确,包括抽样盘点、抽样核对、抽样调查等。
3.进行实地调查:对被审计单位的现场进行检查,了解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核实财务报表中的数据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
4.与相关方沟通:与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财务部门、内部审计等相关方进行沟通,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财务政策和内部控制制度等。
四、总结与报告1.错误调整与管理意见:根据审计程序的结果,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错误和问题进行调整和整改建议,包括建议增加内部控制制度、改善财务管理等。
2.编写审计报告:根据审计程序的结果,撰写审计报告,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发表意见,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会计事务所财务报表审计业务流程
会计事务所财务报表审计业务流程一、概述会计事务所财务报表审计是指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规性进行审查和验证的过程。
它是保障市场经济秩序、维护投资者利益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将介绍会计事务所财务报表审计的基本流程以及每个环节的具体工作。
二、业务流程1. 合同签订及规划阶段在接受客户委托后,会计事务所与客户签订审计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然后,会计师事务所进行项目规划,确定审计目标、范围、时间表和资源需求等。
同时,会计事务所还需了解客户的业务性质、经营环境和内部控制等情况,以便有效开展后续工作。
2. 内部控制评价阶段内部控制评价是会计事务所对客户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估的过程。
会计师事务所通过审查客户的内部控制文件、流程和记录,了解其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运行情况。
同时,会计师事务所还需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审计重点和关键控制点,为后续工作提供指导。
3. 审计程序执行阶段审计程序执行阶段是核心工作阶段。
会计师事务所根据审计计划,执行审计程序。
这包括收集、分析财务信息,检查核算凭证,核对样本,确认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准确,并评估财务报表的合规性和合理性。
在执行过程中,会计师事务所还需与客户沟通,解决审计中的问题和发现的异常情况。
4. 审计报告编制阶段在执行审计程序后,会计师事务所开始编制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包括审计意见、审计发现和意见陈述等内容。
审计师事务所需要根据对财务报表的审计结果,选择相应的审计意见,准确地概括出审计工作的结果和发现,并提出客观、准确的建议和意见。
5. 审计报告审核阶段审计报告审核是确保审计质量的重要环节。
在完成报告编制后,会计师事务所将报告提交给内部审核人员进行审查。
审计质量管理人员会对审计程序、工作论证和审计报告的合规性进行审查,确保审计过程和审计报告符合相关规定和准则。
6. 报告签发及档案管理阶段经过内部审核后,会计师事务所将审计报告提交给客户,并请客户确认。
确认无误后,会计师事务所负责人签署审计报告,并将其寄送给客户。
财务报表审计流程
财务报表审计流程一、前言财务报表审计是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依据相关准则的合规性进行审查和验证的过程。
正确的财务报表审计流程是确保企业财务报表真实可靠的关键。
二、审计准备阶段1. 确定审计目标:审计人员与企业合作方共同明确审计目标,确保对报表的审计侧重点和重要事项有明确的了解。
2. 确定审计范围:明确审计的时间范围、审计对象、关联方以及其他相关事项,确保审计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3. 收集相关资料:审计人员收集并审核与财务报表相关的文件、凭证、账簿等资料,确保审计的基础数据齐全。
三、风险评估阶段1. 了解企业内外部环境:审计人员对企业内外部的经营环境、行业背景、法律法规等进行全面了解,为后续的审计工作提供依据。
2. 评估风险:通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内部控制体系、审计程序等进行评估,识别潜在风险和存在的问题,为制定审计计划提供依据。
四、审计计划编制阶段1. 制定审计程序:审计人员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具体的审计程序,并确定审计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
2. 分配任务和资源:根据审计计划,合理分配任务和资源,确保审计工作的高效进行。
3. 编制审计报告模板:审计人员编制审计报告模板,明确审计报告的结构和内容,确保审计报告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五、实施审计阶段1. 进行初步分析:审计人员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初步分析,了解报表中的潜在风险点和异常情况,并制定相应的审计测试程序。
2. 实施审计程序:审计人员依照制定好的审计程序,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测试、核查和抽样等工作,以确保报表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3. 收集证据:审计人员收集和整理与财务报表相关的证据材料,确保审计结论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六、审计结论与报告阶段1. 审计结论形成:审计人员根据所收集的证据,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合规性进行综合评估,形成审计结论。
2. 编写审计报告:审计人员根据审计报告模板,编写合规的审计报告,包括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审计程序、审计发现、意见和建议等内容。
财务报表审计全过程
财务报表审计全过程
财务报表审计是指独立审计师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核和评估,以确定其是否真实、准确、完整。
以下是财务报表审计的全过程:
1. 计划阶段计划阶段
- 确定审计目标和范围,了解企业的背景和业务活动。
- 审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了解其有效性和重要性。
- 制定审计计划和时间表,安排资源和人员。
2. 风险评估阶段风险评估阶段
- 评估潜在的审计风险,包括重大误差、欺诈和内部控制缺陷。
- 分析企业的会计政策和估计方法,确认其合理性和一贯性。
- 确定关键风险领域,并设计相应的审计程序。
3. 证据收集阶段证据收集阶段
- 进行实地查察和观察,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 对财务报表的每个项目进行独立、客观的评估。
- 采取一系列的审计程序,包括抽样检查、内部控制测试和确认函等,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4. 审计发现阶段审计发现阶段
- 对收集到的审计证据进行评估和分析,确认是否存在重大误差或欺诈现象。
- 报告任何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或违规行为。
- 将审计发现与财务报表进行比对,确保其一致性和准确性。
5. 审计报告阶段审计报告阶段
- 撰写审计报告,包括对财务报表的意见和审计发现的陈述。
- 与企业的管理层讨论审计发现和建议。
- 将审计报告递交给企业的董事会和股东。
以上是财务报表审计的全过程。
通过独立而客观的审计,可以增强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和透明度,为企业和利益相关方提供有保障的信息基础。
财务报表的审阅与审计程序
财务报表的审阅与审计程序随着商业环境的不断发展,财务报表的审阅和审计程序变得越来越重要。
这些程序可以确保公司的财务报告真实准确,为投资者、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有关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的可靠信息。
本文将介绍财务报表审阅与审计程序的基本概念、步骤和相关要点。
一、财务报表审阅的概念和目的财务报表审阅是指会计师根据适用的法规和会计准则对财务报表进行全面的审查,并发表一个关于报表是否真实、准确的报告。
审阅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透明度,从而维护公司的信誉和股东的权益。
二、财务报表审阅的程序1. 了解公司和其行业的背景信息在开始审阅程序之前,审阅员需要了解公司的业务性质、组织结构和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
此外,还需要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相关法规,以便对公司的财务报表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2. 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审阅员需要评估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并根据其有效性来确定审阅程序的范围和深度。
这包括对公司的资产、负债、权益、收入和支出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审查,并与相应的凭证和记录进行核对。
3. 进行财务报表的分析和比对审阅员需要对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比对,以确定其是否与实际业务活动相符合。
这包括对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等报表的数据进行核对,以及对重要财务指标和比率的计算和验证。
4. 进行必要的调查和采证工作如果审阅员在审阅过程中发现了异常或有疑问的地方,他们需要进行进一步调查和采证工作,以澄清问题并获得更多的证据。
这可能包括收集第三方资料、与公司员工和管理层进行面谈,以及与相关的专业人士进行讨论。
5. 编写审阅报告最后,审阅员需要根据他们的审阅结果编写一份审阅报告。
该报告应包括对公司财务报表的总体评价,以及对关键问题和风险的说明。
如果审阅员对报表有任何发现或不一致之处,他们也应在报告中进行说明,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建议。
三、财务报表审计程序的概念和步骤财务报表审计是一种更加全面和系统的审查过程,旨在确定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完整、准确,并遵循适用的法规和会计准则。
审计工作流程及要点解析
审计工作流程及要点解析1. 引言审计工作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的独立、客观、专业的评价。
本文将介绍审计工作的基本流程和关键要点。
2. 流程概述审计工作的流程大致可分为四个主要阶段:准备工作、风险评估、实施审计、编制审计报告。
2.1 准备工作准备工作是审计的基础,包括与客户的沟通、了解客户的业务、规划审计工作等。
在这个阶段,审计师需要与客户建立良好的沟通,获取必要的信息,了解客户的企业背景、运营情况以及财务目标等。
2.2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为了确定审计程序的重点和方向,主要包括对潜在风险的评估和制定控制活动,并设计审计程序进行测试。
审计师需要根据客户的业务特点和规模,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并确定关键的审计领域。
2.3 实施审计实施审计是核心的工作阶段。
审计师通过采集证据、测试内部控制、进行复核等手段,来评估客户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在这个过程中,审计师需要遵循相关的审计准则和方法,确保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和公正性。
2.4 编制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结果输出。
审计师需要根据审计结果,编制出具有权威性和可靠性的审计报告,并向客户和相关方进行沟通。
报告内容应准确揭示客户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供独立的评价和建议。
3. 要点解析除了上述审计流程外,还有一些关键要点需要注意:3.1 合规性审计合规性审计是审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审计师需要检查客户的财务报表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要求,以及是否存在任何违规行为。
审计师还需要评估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以确保企业的运作符合合规规定。
3.2 风险识别和评估风险识别和评估是审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审计师需要识别潜在的风险,并评估风险的影响程度和可能性。
基于风险评估的结果,审计师可以合理确定审计程序的选择和深度,保证审计工作的重点和有效性。
3.3 证据的获取和评价审计的核心目标是评估客户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为了支持审计结论,审计师需要采集充分的、可靠的证据,并进行评价和分析。
审计业务流程图
财务报表审计总体业务流程
审计计划
执行风险评估程序
识别和评价错 报风险
应对重大错报 风险及选择审
计方案
进一 步审 计程 序
授权 人员 签发 报告
审计 工作 底稿 归档
控制 测试
实质 性程 序
评价 审计 证据
编制 审计 报告
质控 部门 独立 复核
初步业务活动流程
业务环境的初步了解
客户诚信评价
3、识别的认定层次重大 错报风险及应对措施。
特别风险事项
4、识别的特别风险汇总 及应对措施。
评估重大错 报风险
财务报表 层次
认定层次 [各类交易、 账户余额、 列报(含披 露) ]
实质 性程 序计 划矩 阵。
从业务层面了解内控与控制测试及审计实施
确定工作范围
从业务流程层面了解内部控制
注: 是否建立内控? 是否设计合理? 是否已经得到执行?
我所时间、资源、胜任能力和独立性评价
保持评价
承接评价
与前任注册会计师的沟通
可接受风险
不可接受风险
签署业务约定书
拒绝或解除
授权项目经理 项目组成员组建 签署独立性声明及保密协议 完成项目组成员的组建
审计计划主要流程
审计业务约定书 考虑因素
业务特征报告目标影 响重要因素
初步业务活动结果
为被审计单位提供其他服 务经验
是否有缺陷 ?
否
控制测试
是
计划矩阵
实质性程序
项目 组内 内部 复核
业务完成阶段流程
编制审计差异调 整表和试算平衡
获取 管理 层声 明书
执行分析 性程序
撰写 审计 总结
审计 工作 底稿 归档
财务审计的详细流程
财务审计的详细流程财务审计的详细流程包括以下步骤:1. 确定审计目的和审计范围:根据委托方的要求,确定审计的目的和范围,例如,对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或者对公司的特定业务进行审计。
2. 组成审计小组:根据审计目的和范围,组成审计小组,并确定审计小组组长(项目负责人)。
3. 了解和调查被审计单位:对被审计单位(人),进行必要的了解和调查,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财务状况、内部控制制度等。
4. 确定审计工作重点:根据了解和调查的情况,确定审计工作重点,制订审计工作计划方案,并经领导审阅批准。
5. 编制审计通知书和承诺书:编制审计通知书,被审计单位承诺书,并经领导审阅批准。
6. 下发审计通知书:下发审计通知书,并召开由审计处领导、审计小组成员和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参加的进点会。
7. 收集并整理资料:由计财处提供被审计单位有关财务资料(包括账簿的电子文档)。
根据审计工作需要,找有关人员和部门调查了解情况,并及时做好调查记录,如有必要可召开座谈会。
8. 实施审计程序:按账号(账户)分类汇总财务收支情况,并编制审计检查表。
根据审计计划和程序,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资料进行审查,并收集相关证据。
9. 编制审计报告:在完成审计工作后,编制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应包括审计目的、范围、结果和建议等内容。
10. 出具审计意见:根据审计报告,出具相应的审计意见,例如,对财务报表的意见、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意见等。
11. 整理档案:将审计过程中的所有文件和资料整理归档,以备后续查阅和使用。
在整个财务审计过程中,需要遵循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的原则,确保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也需要与被审计单位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企业财务审计的基本流程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方法
企业财务审计的基本流程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方法审计是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业务活动以及内部控制体系进行检查和评估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确保企业的财务报告真实可靠,为利益相关方提供了可信的信息。
企业财务审计通常分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两种方法。
本文将介绍企业财务审计的基本流程,并详细探讨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方法与差异。
一、企业财务审计的基本流程企业财务审计的基本流程包括准备阶段、风险评估阶段、审计准则确定与审计目标制定阶段、资料审查阶段、实施审计程序阶段、发现问题与提供建议阶段、报告与落实阶段等。
1. 准备阶段在准备阶段,审计师需要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内部控制进行初步了解。
他们会收集并审查相关的法律法规、企业章程以及财务报告等资料,确定审计计划和时间表。
2. 风险评估阶段风险评估阶段是为了确定可能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风险因素。
审计师会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评估,并鉴别可能存在的欺诈风险和错误风险,以制定适当的审计程序。
3. 审计准则确定与审计目标制定阶段根据审计师对企业的风险评估结果,确定适用的审计准则和审计目标。
审计准则包括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准则,审计目标则是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需要达成的具体目标。
4. 资料审查阶段在资料审查阶段,审计师会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详细的审查,并进行必要的数据分析。
他们还会与企业的财务人员和管理层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意见和解释。
5. 实施审计程序阶段实施审计程序阶段是审计师根据审计目标和审计准则进行具体的审计工作。
他们会选择合适的测试程序,对财务报表进行检查,并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测试。
6. 发现问题与提供建议阶段在发现问题与提供建议阶段,审计师会记录并报告发现的问题,例如内部控制的不足或违法违规行为。
他们还会提供相应的建议,帮助企业改善财务状况和内部控制。
7. 报告与落实阶段最后,审计师会编写审计报告,根据发现和建议向企业的利益相关方进行沟通。
企业需要根据审计报告中的建议,采取相应措施改进内部控制,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性。
简述注册会计师财务报表审计的业务流程
简述注册会计师财务报表审计的业务流程注册会计师财务报表审计的业务流程包括以下步骤:1.首先,审计师需要了解客户的业务和行业背景。
First, the auditor needs to understand the client's business and industry background.2.接下来,审计师需要评估客户的内部控制制度。
Next, the auditor needs to assess the client's internal control system.3.然后,审计师会设计审计计划和程序。
Then, the auditor will design the audit plan and procedures.4.审计师会采集客户的财务数据并进行分析。
The auditor will collect the client's financial data and conduct analysis.5.审计师会对客户的财务报表进行审核和核对。
The auditor will review and verify the client's financial statements.6.审计师会进行实地核查和询问客户相关人员。
The auditor will conduct on-site verification and interview relevant personnel.7.若需要,审计师会进行专项审计。
If necessary, the auditor will conduct special audits.8.审计师会编制审计报告并进行审查。
The auditor will prepare the audit report and review it.9.最后,审计师会与客户讨论审计发现并解决问题。
Finally, the auditor will discuss the audit findings with the client and address any issues.以上就是注册会计师财务报表审计的业务流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务报表审计总体业务流程————————————————————————————————作者:————————————————————————————————日期:财务报表审计总体业务流程财务报表审计总体业务流程可以分为六个步骤:第一步,实施初步业务活动,确定是否接受委托;第二步,制定审计计划;第三步,执行询问、观察、检查、分析等程序,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实施风险评估,识别重大错报风险;第四步,针对报表层的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总体应对措施,针对认定层面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通过实施进一步程序,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第五步,根据获取的审计证据和被审计单位对错报的调整情况,确定发表何种审计意见;第六步,出具审计报告并提交委托人。
以上的审计业务流程从一般意义上表明了审计工作的过程,但并不绝对说明这些业务流程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会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审计程序的执行情况进行调整、更新和反复。
在审计中,执业人员要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形成审计轨迹,详细记录审计过程,实施的审计程序和形成的审计结论及审计证据。
一、初步业务活动会计师事务所在承接业务前,需要开展初步业务活动,以决定是否接受委托。
在开展初步业务活动时:一要考虑客户(包括被审计单位的主要股东、关键管理人员和治理层)是否诚信;二要考虑项目组是否具有执行业务必要的素质、专业胜任能力、时间和资源;三要考虑会计师事务所和项目组是否能够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主要是能否保持独立性。
二、计划审计工作计划审计工作对于执业人员顺利完成审计工作和控制审计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合理的审计计划有助于执业人员关注重点审计领域、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及恰当地组织和管理审计工作,以使审计工作更加有效。
同时充分的审计计划还可以帮助执业人员对项目组成员进行恰当分工和指导监督,并复核其工作,还有助于协调其他执业人员和专家的工作。
审计计划分为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两个层次。
总体审计策略用以确定审计范围、报告目标、时间和方向,并指导制定具体审计计划。
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执业人员应考虑初步业务活动的结果,以及为被审计单位提供其他服务时所获得的经验。
总体审计策略一经制定,执业人员应当针对总体审计策略中所识别的不同事项,制定具体审计计划,并考虑通过有效利用审计资源以实现审计目标。
三、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是为了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从而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不仅仅是风险评估阶段的工作,而是一个连续和动态地收集、更新与分析信息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
风险评估程序包括:(1)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内部其他人员;(2)分析程序;(3)观察和检查。
了解的要点包括:(1)行业状况、法律环境和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2)被审计单位的性质;(3)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4)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5)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6)被审计的内部控制。
执业人员需要结合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及被审计单位的性质确定了解的具体要点和了解的深度。
同时,注意被审计单位的各个方面可能会相互影响,执业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解和评估时,应当考虑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执业人员在了解过程中应当在边了解边评估重大错表风险,将识别的风险与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相联系,将识别的风险与认定层次可能发生错报的领域相联系的同时,考虑识别的风险是否重大,识别的风险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在识别风险时考虑非常规交易和判断事项导致的特别风险。
执业人员识别和评估重大错表风险后,应当将已识别的风险分为两类:一类是财务报表层次风险;另一类是认定层次风险。
在分类时要考虑控制环境对财务报表风险的影响,考虑控制对认定风险的影响。
同时,在了解内部控制后考虑被审计单位的可审计性。
项目负责人在实施风险评估过程中(审计全过程)应当组织项目组关键成员、特殊技能专家等参加项目组讨论会,重点讨论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包括被审计单位面临的经营风险、财务报表容易发生错报的领域以及错报的方式,特别是由于舞弊导致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四、针对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执业人员应当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总体应对措施,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确定总体应对措施以及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应当运用职业判断,并考虑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
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包括:(1)向项目组强调在收集和评估审计证据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的必要性;(2)分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审计人员,或利用专家的工作;(3)提供更多的督导;(4)使用一些不被管理层遇见或事先了解的进一步审计程序;(5)修改拟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针对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即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控制测试是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但控制测试并不是在每次审计时都要求使用,是可选择的,只有当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执业人员才实施控制测试:(1)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2)仅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足以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对于第一种情形,当执业人员预期控制是无效的或执业人员对控制没有预期时,不需要实施控制测试;对于第二种情形,通常是指在被审计单位对日常交易或与财务报表相关的其他数据采用高度自动化处理的情况下,审计证据可能以电子形式存在,此时执业人员很难仅通过实质性程序获取认定层次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这要求执业人员实施控制测试。
实质性程序是执业人员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直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审计程序,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
实质性程序是必须执行的程序,即无论风险评估结果如何,执业人员均应对所有重大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实施实质性程序。
执业人员在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后,如果获取的审计证据与初始评估获取的审计证据相矛盾,应当修正风险评估结果,并相应修改原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即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是一个连续和动态的收集、更新与分析信息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
五、特殊项目审计执业人员除对财务报表项目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外,从责任角度还应当考虑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实施审计程序,如环境事项、使用服务机构、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期后事项、持续经营能力、或有事项、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等。
六、完成审计工作完成阶段审计的主要工作是评价审计证据得出的结论、财务报表整体复核、形成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
评价审计证据得出的结论,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
在完成审计工作前,执业人员应当评价是否已将审计风险将至可接受的低水平,是否需要重新考虑已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财务报表整体复核主要是在完成阶段利用分析程序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
通过分析程序解释财务报表项目上个会计期间以来发生的重大变化以及与预期结果或同行业可比信息比较产生的重大差异,以证实财务报表中所列的所有信息与执业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一致、与执业人员取得的证据一致。
在进行财务报表整体复核时,如果识别出以前未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执业人员应当重新考虑对全部或部分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评估的风险是否恰当,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评价之前计划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是否有必人追加审计程序。
在形成审计意见时,执业人员应当从总体上评价是否已经获取充分、实当的审计证据,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执业人员应当考虑所有相关的审计证据,包括能够印证财务报表认定的审计证据和与财务报表认定相矛盾的审计证据,评价是否已对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
根据被审计单位的错报调整情况,依据审计报告准则规定确定发表的审计意见。
七、业务质量控制事务所及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时要遵守事务所制定的《业务质量控制制度》,以合理保证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人员遵守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以及业务准则的规定,从而合理保证会计师事务所和项目负责人根据具体情况出具恰当的报告。
业务质量控制活动贯穿于整个审计业务的始终。
八、执业人员的分工一般而言,分项审计方法与多数被审计单位账户设置体系及财务报表格式相吻合,具有操作方便的优点,但它也有与按业务循环进行的控制测试严重脱节的弊端;而循环审计方法可以将风险评估阶段的内部控制了解、控制测试以及实质性测试贯穿起来,可加深执业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的理解,而且便于审计入员的合理分工。
因此,项目负责人可按照循环进行审计人员的合理分工以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与效果。
是否可以从实质性分析程序获得保初步业务活动 了解被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应对重大错报风考虑客户诚信考虑项目组专业胜任能考虑项目组独立性 了解被审单位及其环境(不含内部控制) 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 报表层面 认定层面 总体应对措施 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 是否需要从控制测试获得保证实施控制测试在更有效率的情况下,实施实质性分析程是否需要进一步审计保证 财务报表审计总体审计业务流程进一步审计程性质时间范围 是 否 实施细节测试 否 是收集评价证据记录审计过程、结论形成恰当审计意见 出具审计报告 策略审计划审计划审计划审质量控制财务报表审计逻辑关系图 否 【在业务流程层面了解和评价内部控制】 了解内部控制设计—控制流程 评价内部控制设计—控制目标及控制活动控制活动对实现控制目标是否有效? 穿行测试 控制活动是否得到执行? 控制活动是否得到执行? 【了解内部控制循环】 控制执行情况的评价结果 控制活动对实现控制目标是否有效? 是否测试该控制活动运行有效性?【风险评估程序】1.一般风险评估程序2.特殊项目风险评估程序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了解内部控制】(整体层面) 【了解内部控制】(其他方面) 【风险评估结果汇总表】 对重要账户和交易采取的进一步审计程序方案(计划矩阵) 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 控制活动对实现控制目标是否有效? 控制测试结果是否支持风险评估结论? 控制活动是否有效运行? 【控制测试循环】 控制测试汇总表(结论) 控制活动是否得到执行? 是/否 否、不适用 是 【控制测试循环】-控制测试汇总表 (1)对未进行测试的控制目标的汇总 【控制测试循环】-控制测试汇总表(2)对未达到控制目标的主要业务活动的汇【控制测试循环】 控制测试过程+ 【控制测试循环】 控制测试程序(详表:样本量选择) 【控制测试循环】-控制测试汇总表 (3)对相关交易和账户余额的审计方案 控制测试结果是否支持风险评估结论? 需从实质性程序获取的保证程度? 【计划实施实质性程序】 控制测试结果是否支持风险评估结论 需从实质性程序获取的保证程度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 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