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湘绮

合集下载

人生怎样才能做到张弛有度,拿捏好处事的分寸!

人生怎样才能做到张弛有度,拿捏好处事的分寸!

人生怎样才能做到张弛有度,拿捏好处事的分寸!分寸之拿捏,是一门艺术。

在《论语别裁》中讲的曾国藩让幕友王湘绮回家的故事。

当时曾国藩所带领的湘军在与洪秀全作战的时候已经开始有败军的迹象,这时候王湘绮要请假回家,曾国藩事务繁忙就忘了批王湘绮递上来的假条。

一天晚上曾国藩有事去找王湘绮,看到王湘绮正在专心看书,半个时辰都没有发现自己,第二天就莫名其妙地允了王湘绮回家的请求。

有人问他:“为什么突然决定让王湘绮回家?”曾国藩说:“我昨天晚上去找王湘绮,发现他看书半个时辰都没有翻动过书,可见他并没有真的在看书,而是在想回家的事,既然王先生去意已决,无法挽留了,朋友之道,不能勉强,还是让他回去好了。

这个故事就说明长官与部下或者朋友相处,要恰到好处,如果过分,那么朋友就会变成冤家。

做事有度,过则为灾,有人曾经把生活比喻成走钢丝,能够顺利走到头的关键就在于把握好度。

否则不是向左边偏斜就是向右边偏斜,若偏斜过度,极有可能摔落地上,只有那些善于把握平衡的人才能够安然走到终点。

其实,为人、经商、做官都是如此,只有善于把握好做人做事的分寸,才能无往而不利。

关于做事时分寸的拿捏,颜回和鲁定公有一段对话十分发人深思。

有一次,鲁定公饶有兴趣地问颜回:“先生,您听过东野毕很擅长驾马吧?”颜国回答:“擅长是擅长,但是他的马将来一定会跑掉。

”鲁定公听了很不高兴,心想:东野毕擅长驾马是众人皆知的事,颜回却说他的马会跑掉,看来,君子也是会诬陷别人的。

然而,没过几天,畜牧官跑来向鲁定公禀报说东野毕的马不听使唤,挣脱缰绳,跑到马厩里去了。

鲁定公大惊,忙召来颜回问个究竟。

颜回说:“臣是以政事推测出来的。

以前,舜帝善于使用民力,造父擅长使用马力。

舜帝不穷尽民力,造父不穷尽马力,因此在舜王那个时代,没有避世隐居或是逃走的人,而造父手下,也没有不听指示逃离的马。

但现在,东野毕在驾马的时候,虽然骑着马,拿着缰绳,姿态很端正,驾马的缓急快慢、进退奔走也很合适,只是当经历险阻到达远方之后,马已经筋疲力尽了,他却仍然对马责求不止,臣是从这里推想到的。

2021_2022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二辛亥革命课后篇巩固提升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2021_2022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二辛亥革命课后篇巩固提升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二辛亥革命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一、选择题1.2019年春节前夕,王刚同学收到他在某某的叔祖父的一封信,信中劝他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统一做出贡献。

其叔祖父仍喜欢用民国纪年,该信的落款日期应为中华民国()年年年年解析这里涉及公元纪年和民国纪年的换算问题,换算成民国纪年就是2019-1912+1=108,故D项正确。

答案D2.孙某某曾指出“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故现今之主义,总以互相联络为要”。

基于上述认识,孙某某()A.成立兴中会B.筹建同盟会C.策划保路运动D.组建中华民国解析材料中的“起事”“以互相联络为要”意指革命必须有统一的全国性的组织领导,1905年在孙某某的领导下成立了同盟会,故选B项。

答案B3.历史图片作为历史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可让我们更形象、更贴切地感受历史。

观察右图“民国妇女与五色旗”,与之有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A.同盟会成立B.武昌起义C.中华民国成立D.某某国民政府成立解析根据材料“民国妇女”“五色旗”可知,中华民国国旗为红黄蓝白黑五色旗,象征五族某某,故C项正确。

答案C4.“百折不回,十七次铁血精神,始有去年今日;一笔勾尽,四千年帝王历史,才成某某某某。

”这一对联反映了()A.金田起义推翻清朝统治B.辛亥革命结束君主专制C.国共合作推动北伐战争D.某某革命任务最终完成解析“一笔勾尽,四千年帝王历史”反映了封建帝制的结束,而结束封建帝制的是辛亥革命,故选B项。

答案B5.“中国某某立国,有志之士,群起相效仿”“集合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

”材料反映出()A.政党斗争导致军阀混战B.辛亥革命推动某某化进程C.下层民众积极参与政治D.革命派和立宪派斗争不断解析题干材料“中国某某立国,有志之士,群起相效仿”“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揭示的是议会政治的现象,故选B项。

王湘绮诙谐好辩的故事_700字

王湘绮诙谐好辩的故事_700字

王湘绮诙谐好辩的故事_700字
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
小学作文作文网
王闿运,字湘绮,湖南人,清代有名的学者,为人风趣幽默,雄辩好争。

他主讲于成都尊经书院时,携家眷同住。

他的女儿长得颇为秀丽娇美,有一位学生见而爱慕之。

一天,在其女儿卧室窗外墙壁上,潜书了两句诗日:“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梦遗?”
湘绮见之,随即援笔在其后批道:“大可不必!”见者无不暗笑。

又有一学生,四川资阳人,解经时解释“阳”字之义说:
“阳与多通。

”王闿运批道:“阳与多通,则资阳可作资多矣,资多有此人才也,不可阳得矣!”学生闻此,羞傀不已。

过去,男妓称为“相公”,亦称为“龙阳君”。

有次,湖南龙阳人易实甫与王湘绮在北京一个人家共席,酱甚美。

有人问产自何处?主人说:“刚才有人白湘潭带来的,是王先生家乡特产。


易实甫便开个玩笑说:“此所谓湘潭出酱也。

”王湘绮却毫不客气地说:“未若龙阳出相!爱迪生”
袁世凯称帝时,王湘绮撰一副对联加以讥讽。

联曰:“民犹是也,国犹是也,民国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总统不是东西。

”横批为:“旁观者清”,据说“清”指清朝。

齐白石:最牛的北漂

齐白石:最牛的北漂

齐白石最牛的北漂新高考新视野2014-04-29 09165cc149a20102ebdc齐白石最牛的北漂来源网络齐白石在湖南和第一夫人生了5个孩子,53岁背井离乡开始北漂。

移居北京以后齐白石57岁时,娶了18岁的胡宝珠为妻,宝珠又生了7个孩子。

第七个孩子良末是在齐白石78岁时所生,齐白石自以为是最后一个孩子,所以取名良末。

没想到白石老人83岁时,宝珠又怀孕了,在生第8个时却因高龄难产逝世。

宝珠高龄难产去世后的第二年,84岁的白石老人闹着续弦,后娶协和医院护士长夏文珠为妻。

91岁时,夏文珠离去,老人又找了一位叫伍德萱的女士继任。

齐白石93岁时,家人又给他介绍了一个44岁的女人,齐白石摇着头说44,太老了!后来有找来一位22岁的姑娘,白石老人很是喜欢,还等着结婚办喜事。

不过,那年,老人挂了。

齐白石14岁作木匠,25岁兼职卖画,32岁开始学刻印,40岁时开始周游全国,53岁抛家舍业迁居北京,人生地不熟,操着一口湖南口音独闯京城。

在北京,木匠成巨匠, 83岁还生了孩子,85岁闹着续弦,92岁仍喜欢看年轻漂亮美眉,93岁临终那年吵着要与22岁小美眉结婚,这就是相当励志的北漂故事。

齐白石堪称史上最牛北漂57岁独闯京城燕赵晚报现在,很多青年人关注齐白石,并把他作为一个成功的典型。

从木匠到巨匠,可以说是一个飞跃。

齐白石从当时社会地位极低的民间手艺人成长为一代艺术大师,这个飞跃的确让人羡慕。

现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很有压力,当初齐白石57岁到北京来打拼,人生地不熟,抛家舍业,独闯京城,操着一口地道的湖南口音,是很不容易的。

曾经有篇文章说白石老人是史上最牛的北漂,比一千个杜拉拉还励志,还有一篇文章说白石老人是史上最牛的蚁族。

可见人们已经把齐白石当成了通过自身勤奋努力最终获取成功的典型。

木匠生涯为艺术创作奠定基础1864年1月1日,齐白石出生在湖南湘潭县城以南的一个叫杏子坞的小村庄,小名叫阿芝,大名叫齐纯芝。

木匠生涯是齐白石人生的第一个重要阶段,齐白石直到27岁都是木匠,这为他后来的艺术创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世界上最贵的桃子:齐白石《花实各三千年》

世界上最贵的桃子:齐白石《花实各三千年》

世界上最贵的桃子:齐白石《花实各三千年》你很难想像,一只桃子价值750万!2013年12月2日,北京四季酒店,北京保利2013秋拍“中国近现代书画夜场”上,齐白石《花实各三千年》以2100万起拍,随后竞价逐步抬升,最终以3000万落槌。

这幅画尺寸为177×48cm,画面上有4个桃子,平均每个桃子价值750万元。

这4个桃子可大有来头。

上款的“德邻”就是李宗仁。

这幅画作於1937年4月,此时的北平,正处於战争的边缘,卢沟桥事变还未爆发,短暂的平静,一触即发的紧张氛围,这种微妙的矛盾感受或许正在每个人的心头徘徊。

这时的齐白石,艺术上却是颇有佳绩的,经过衰年变法,已经形成个性化风格,作品构图巧妙,笔力更加沉厚,意境、格调更加和谐高超,正进入其最富有创造力的时期。

“华实各三千年”,据齐白石在题跋中所言,出自“湘绮师尝题曼倩像云:华实各三千,何止万八椭寿考。

”王湘绮是著名经学家、文学家、湘潭名士,齐白石在37岁时由朋友介绍,拜王湘绮为师,一转眼已经77岁,四十年仓促而过,如白驹过隙,流年易逝,或许这正是令白石感慨“华实各三千年”的原因。

关於这句诗的出处,白石曾在另一幅寿桃图中题曰:“吾师陈少蕃题桃实句云:华实各有三千年,何止万八称寿考”,陈少蕃亦为湘潭名士,白石年轻时曾从其学习。

这幅画还是齐白石与李宗仁之间一段君子之交的见证。

李宗仁(1891—1969),字德邻,广西人。

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国国民党内“桂系”首领,曾任中华民国首任副总统、代总统。

在抗日战争中,李宗仁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取得了台儿庄大捷,这是抗战爆发後中国军队首次於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後,李宗仁出任军事委员会北平行营主任,当时的北平一片混乱,粮食短缺,物价飞涨,民不聊生,齐白石在北平甚至无法维持生活,李宗仁特意指定专人定期给齐白石送去生活必需品。

1948年,李宗仁当选为国民党政府副总统,齐白石绘制了20幅画赠给李宗仁,供其仕途所需,不过李宗仁并未变卖,而是在其逝世後,由家人全部捐献给国家。

今天你Q了吗?研究性学习

今天你Q了吗?研究性学习

初一(4)班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今天你Q了吗?——QQ对当代中学生的影响初探课题组成员:陆阳,李仪,钱翰韬,费文炜,周廷瑜,陆嘉伊,王湘绮,强云月,沈纯瑜。

组长:陆阳一、课题的目的与意义:当代社会,电脑普及后,网络成为人们了解天下事的一种工具,人们利用它查资料、找工作、了解时事。

随着网络的诞生与普及,各种与网络有关的软件应运而生——聊天工具QQ便是其中的一种。

面对社会上QQ的流行,作为当代中学生的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QQ,如何正确利用QQ,使它有益于我们的学习、生活,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问题。

所以,这个学期我们希望通过研究QQ这个在中国十分流行的在线聊天工具,在中学生中的影响,来了解中学生使用网络的情况,这也是继上学期对“博客”在中学生中的影响的后续研究,希望我们的研究可以初步窥探到中学生与网络的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并尝试着把QQ与初中生的学习生活相联系起来,使之更好地为我们的学习所服务。

二、研究内容:我们希望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1、QQ的历史与基本功能:可能大部分同学都使用过QQ,但并不是每个同学都了解QQ的发展历史,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后使同学了解QQ,更好、更合理地使用QQ。

2、QQ在中学生中的使用情况:通过问卷调查、随机采访学生的方式来了解QQ在中学生中的使用情况。

3、 QQ的利与弊:通过班级辩论赛、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当代中学生对QQ 的看法。

4、QQ与学习、交流:研究QQ怎样为学习所用,怎样为学习服务,使QQ 与日常的学习生活联系起来;研究怎样通过QQ与老师、家长交流。

5、倡导中学生文明、合理地使用QQ,不要沉迷于QQ。

三、任务分工:实地调查:陆嘉伊、周廷瑜、费文炜、强云月,组长:强云月上网:钱翰韬、李仪、陆嘉伊,组长:钱翰韬访问专家:陆阳、费文炜,组长:陆阳查阅资料:沈纯瑜、钱翰韬、李仪、陆嘉伊,组长:沈纯瑜设计问卷:费文炜、沈纯瑜、王湘绮,组长:费文炜问卷调查:李仪(初三)、周廷瑜(初二)、王湘绮(初一)组长:李仪总结论文:全组,组长:李仪、陆阳四、活动步骤:分4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月份参加课题研究学习,开好选题会,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父母必读学者之家的教子家训

父母必读学者之家的教子家训

父母必读学者之家的教子家训
近代学者王湘绮先生学问渊博、品格高尚,他为家人写有一副语浅意深的联语:"戳破窗纸容易补,败坏道德最难修。

"
著名作家老舍在女儿出嫁后,给他们写了一副对联:"劳逸妥安排健康多福,油盐休浪费勤俭持家。

"
爱国将领冯玉祥的侄儿要去抗日前线,冯将军十分激动,为鼓励他奋勇杀敌,亲笔书写一联,嘱侄儿带在身边:"孝子贤孙须先救国,志士仁人最重保民。

"冯将军为儿子冯洪国也写有一联:"欲除烦恼须无我,历尽艰难做好人。

"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之子无正规学历,背着父亲向一位校长索要了一张毕业文凭。

陶先生知道后,马上叫儿子将毕业文凭退回,并手写一联:"宁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

"
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撰写了一副对联教育孩子:"创业难,守业亦难,明知物力维艰,事事莫争虚体面;居家易,治家不易,欲自我身作则,行行当立好楷模。

"
朱德生活节俭,他也有一首家训诗:"以俭入奢易,以奢入俭难;勤俭建国家,永久是真言。

"
陈毅元帅常常用平白如话的诗句教育子女:"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

"这是说要谦逊节俭。

"祖国如有难,汝应做前锋",这是勉励儿女要有满腔的爱国热忱。

高中历史必修1课时作业15:第13课辛亥革命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1课时作业15:第13课辛亥革命练习题

第13课辛亥革命一、选择题1.(2018·豫西南高中联考)1902年,户部奏议说:“和议既成,赔款已定,无论如何窘急,必须竭力支持。

”办法就是向人民征收多如牛毛的苛捐杂税,结果导致1910年秋至1911年春“民变”此起彼伏。

这些“民变”()A.客观上造成革命形势的成熟B.表明清朝财政危机逐步加深C.刺激了清政府着手政治改革D.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群众基础『解析』题干中的“民变”包括了辛亥革命前一系列武装起义,它们推动了辛亥革命的到来,故A项正确。

『答案』 A2.下图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它表明()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B.保路风潮已被镇压C.武昌起义即将爆发D.革命派的实力强大『解析』标题《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表明清政府统治危机四伏,已经顾此失彼,A项正确;B项不能体现顾此失彼,C项无法体现漫画所表达的形势,武昌起义只是其中一个“瓢”;漫画中没有体现革命派力量的强大,排除D项。

『答案』 A3.(2017·福建厦门高一期末)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地点是()A.南京B.武汉C.重庆D.北京『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地点是南京,故A项正确。

『答案』 A4.(2017·四川德阳高一期末)下表是武昌起义后,先后担任宣布独立的各省的最高军政长官(都督)的身份背景。

据此可知,辛亥革命()C.沿袭原有政治制度D.爆发的社会基础广泛『解析』根据表格信息,武昌起义后各省的最高军政长官,混入大量的立宪派、旧官僚,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故A项正确。

『答案』 A5.(2017·广东佛山高一期末)《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五章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此规定旨在()A.实行三权分立B.限制总统权力C.规定主权在民D.保障自由平等『解析』材料“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体现了责任内阁制原则,以限制总统权力,故B项正确。

亲疏有度

亲疏有度

亲疏有度作者:贞尧仔来源:《领导文萃》2017年第22期物质世界,大到宇宙天体,小至分子、原子,任何物质实体都与周边物质保持合适间距,按一定轨道运行。

物质如是,人的关系也无不如此。

《论语·里仁》:“事君数,斯辱矣。

朋友数,斯疏矣。

”意思是说,如果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国君旁边,虽然表示亲近,但离自己招致羞辱就不远了;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朋友旁边,虽然看起来亲密,但离疏远也就不远了。

对朋友,对领导,都不可能是亲密无间,都要保持一定距离。

彼此之间留一点空隙,留一点余地,淡淡而交,得到的往往是更宽广更深厚的友谊。

“友如画竹终须淡,文似看山不喜平”。

交友如同画竹一样淡淡不断,写文章就像看山一样奇峰拔起,曲折跌宕。

庄子说:“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君子之淡,淡之以真情实意,淡之以清流水深;小人之甘,却甘之以利,甘去则苦,利断则绝。

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在《交论》说:“势利之交,难以经远。

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

”这是说以权势和利益相交,是难以经历远久的。

君子相交,应该是“温不增华,寒不改叶”,温暖的春天来了,也不是繁花似锦,打得特别火热;寒冬来临了,经历了风霜困苦,如劲松不落叶,友谊则更加牢固。

朋友之间亲疏有度,关键在于要有平等和理性的心态。

平等了,对朋友就不会有过多的要求,过高的期望;理性了,就会善待朋友,也善待自己。

树高叶茂时,众鸟投林栖息,是否来者不拒?风吹雨打时,百鸟飞离,是否值得挽留慨叹?在人生低谷失意的时候,最好是尊重朋友的选择,不苛求朋友能为你做什么,听随君便,想留下就留,想离去就去。

这样,你朋友的内存将是高质量的,纯粹的。

史上流传一则“君子之交淡如水”佳话:唐贞观年间,薛仁贵尚未得志之前,与妻子住在一个破窑洞中,衣食无着落,全靠王茂生夫妇经常接济。

后来,薛仁贵参军,跟随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东征,因其平辽战功赫赫,被尊封为“平辽王”。

南京老字号-金陵春酒楼

南京老字号-金陵春酒楼

南京老字号-金陵春酒楼金陵春酒楼是清末民初颇负盛名的“南京三问”(“问渠”、“问津”、“问柳”)之一的“问柳饭店”。

由清末淮军张统领所创办。

据 1933 年的统计,当时南京酒家、菜馆多达 1151 处。

秦淮河畔的夫子庙更是著名的菜馆和小吃店荟萃之处。

金陵春酒楼当时位于繁华热闹的夫子庙贡院东街,后厅紧靠秦淮河,门面有9 开间宽,3 层楼,是当时南京最大、最高级的一家酒菜馆,兼制西菜,也是南京第一家西餐馆,全称“金陵春中西餐馆”(后改称“太平洋西餐厅”),当时民间俗称“番菜馆”。

清朝官吏、北洋军阀都爱来此招待外宾和洋商。

其实,这个店内的“西餐”并非纯正西餐,而是“中西合璧”,著名的有“虾蓉猪排”、“松鼠桂鱼”,颇受食客欢迎。

1905 年,《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鄂曾慕名前来夫子庙金陵春酒楼吃饭。

他在日记中写到“三月初一,晴,四时半到下关,匆匆入城,往金陵春吃饭”。

刘鄂穿过整个南京城,来到夫子庙吃饭,可见秦淮美食对其吸引力,也足以作为金陵春百年老店的证据。

清未之际易实甫、陈散原、王湘绮、俞恪士等名流文士,一度经常在金陵春文宴稚集,素有才女之称的清未著名佛学家杨仁山孙女杨步伟,一度羁旅南京,也经常光临金陵春等酒店,她所写的《中国食谱》被翻译成法、德、俄、日等 20 余种文字出版。

1927 年,民国定都南京后,驻华使节、留学生及外侨日益增多。

一时间,西餐馆及兼营西餐的饭店酒家便纷纷涌现,除“金陵春” 外,先后出现了“第一春”、“都城”、“福昌”、“孔雀”、“凤凰”、“小巴黎”、“安乐”、“重庆安乐”、“中央”、“羊城”、“撷黄”等西餐馆。

这些馆子里,“都城”是西洋商人开办的,其余都是中国人自己经营。

民国年代,吃西餐是时尚,人们以能够吃一顿西餐为荣。

不过,西餐虽受青睐,却未普及,即便是大城市的人,对西餐也不算了解。

民国时代的南京,吃西餐的主要人群是政要名流、达官富绅。

譬如,孙中山爱喝“白兰地”酒和咖啡;宋子文常设西餐宴席招待宾客,发的是英文请帖,摆的是洋文菜单,侍者西装革履迎来送往,洋味十足。

毛泽东《体育之研究》(全文译)精选全文

毛泽东《体育之研究》(全文译)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毛泽东《体育之研究》(全文译)前言国力衰弱,武风不振,民族的体质日渐轻细,这是很可忧的现象。

提倡体育的人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长时期不能取得效果。

这种情况如不加以改变,长久下去,衰弱将更加甚了。

拿起武器来能击得准、射得远,那是外在的事物,是事物的结果;体力充实才是内在的事物,才是事物的原因。

如果体魄不坚实,看见武器都害怕,又怎能够击得准、射得远呢?身体坚实要靠锻炼,锻炼则靠自觉。

现在提倡体育的人并不是没有采取种种方法,然而总是无效,其原因就在于外力不能触动人心,不懂得体育的真正意义何在。

如果对于体育到底有什么价值,体育的效果如何,体育要从哪里着手等一系列的根本问题都模糊不淸,这样来搞体育当然没有什么效果。

要想使体育有效,非发动人们的主观努力,促进人们对体育的自觉不可。

如果自觉了,那么体育的条目你不说他也会懂得;“命中致远”(击得准,射得远)的效果也会不求自来了。

我深深感到体育的重要性,痛感提倡体育者的不得当,想到国内同志同病相怜的一定不少,因此大胆地提出我的见解,和同志们商榷。

我所说的并不都是实行过的,还有许多地方是空言我的理想,这是要老实说明的。

如蒙同志赐教,则衷心感谢。

第一什么是体育自有人类以来,尽管也有愚昧无知的人,但却没有人不晓得保护自己的生命。

因此,伯夷叔齐虽然决心不食周粟,待饿到极点时,还是要采西山之薇来充饥的;陈仲子虽然绝兄隐居,而在饿了三天之后,看到井上被虫吃剩的半个李子,也不能不吞下去。

上古人在树上做巢来住,剥下兽皮来穿,都是出自天生的本能,无须懂得什么道理。

只是这种保护生命的本能还是原始的,不精细的。

及至出了圣人,有了礼教,饮食起居才都有了节度。

所以,孔夫子的养生之道是:休息的时候一定要舒舒服服;腐败了的饭食鱼肉一定不吃;还经常搞体育,每当他在矍相的园子里练习射箭的时候,看的人常挤成了人墻。

人体组成的原理,与动物没有不同,而动物之所以不能象人类这样长寿,就是因为它们对生活是没有节度的。

究竟是谁烧毁了圆明园

究竟是谁烧毁了圆明园

民乘之,攘夺余物,至挽车以运 携来之火线、秫秸一切引火之物 虐 待 的 地 方, 并 作 为 计 划 损 伤
之,上方珍秘,散无孑遗……” 齐集以待”——竟然如此“雪中 (大清国)皇帝个人尊严的一种
对此,黄秋岳评说:“圆明园一役, 送炭”,希望侵略者能够尽快纵 办法……而(法军方面的)葛历
其始联军仅焚园外官吏房,或为 火。其后,这些人更是“到处引 劳士男爵则以为:这不过是对没
谁放火烧毁了圆明园
பைடு நூலகம்
“湘绮此段笺释明了。焚掠圆明 园时,先期是有秩序而又“温文
一百多年以来,中国人都会
之祸首,非英法联军,乃为海淀 尔雅”地行抢劫之事。“邻近乡 毫不犹豫地说:“是英法联军火
一带之穷旗人。此说大致不谬。” 民及海淀贫氓纷至沓来,麇集园 烧圆明园”。这个说法在原则上
越缦堂咸丰庚申八月间日记为补 墙 外 渐 近 吾 营, 与 在 营 华 役 互 没有什么大错。但事实是放火烧
军事上必要之举动。而许多旗人 火延烧”,推波助澜。
有抵抗的乡村地点和别墅的一种
土匪,即乘机劫掠,于是联军旋
英法联军罪恶固然是滔天一 破坏而已,他宁愿破坏北京城内
亦入园。”
般,但那些尾随在洋人屁股后面, 的皇宫,因为那是最高权威的所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印的 参与了整个劫掠、焚毁圆明园的 在……(法军)孟德邦将军亲眼
信与额酋,令其止兵。乃照会发
法联军引的路。就连许多历史学
然而,真实的情形是,在火 去之后,该夷并无回字,至午间
家在讲这段历史时,说还是龚孝 焚圆明园之前,英法联军曾派遣 该夷已抄至德胜门土城外,暗袭
拱给英法联军带的路。从这些资 39 人的谈判队伍到清廷谈判,可 僧格林沁,我军不战而溃,败兵

不责人所不及,不强人所不能

不责人所不及,不强人所不能

给别人一个机会也等于是给自己一个机会!交际乐园“君子不责人所不及,不强人所不能,不苦人所不好。

”意思是不要求别人做他做不到的事情,不勉强别人做他不擅长的事情,不逼迫别人做他不喜欢做的事情。

曾国藩有一位幕友叫王湘绮。

有一次,曾国藩率领湘军正和太平军作战,刚开始露出败象的时候,王湘绮就要告退回家。

曾国藩知道他身为读书人胆子小,害怕这仗败了就不得了。

一天晚上,曾国藩去找王湘绮,本想再次劝诫挽留,但看见他正坐在房里专心看书,就站在后面不打扰他,差不多半个时辰,王湘绮都没发觉,曾国藩就悄悄地退回去了。

第二天一早,曾国藩就送来一笔盘费,让他立刻回家。

有人问为什么让他回去?曾国藩说:“他去志已决,无法挽留了。

那天晚上我去他那里,他连我站在身后都不知道,而且我发现他半个时辰都没有翻过书,可见他不是在看书,是在想心事,也就是想回家,所以还是让他回去的好,我不愿意做让人为难的事。

”孔子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

”曾国藩可谓深谙其道,对战中退缩的幕友,并没有一味指责他胆小怕事,在洞察到他去志已决之后,更是十分体恤熨帖,给了盘缠钱,玉成他回家的执愿。

整个过程中,曾国藩都做到了仁至义尽,恰到好处。

如果曾国藩过分要求与苛责于他,甚至强迫他,那么友情可能就会丧失殆尽。

杨洁导演拍摄《西游记》,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三换唐僧主演。

第一个汪粤,大学刚毕业就被杨洁请来剧组,一开始他还是很用心的,但拍了4集之后,有一部电影找他做主角,在那个年代,电影演员的地位明显比电视剧演员高,所以他提出离开剧组。

杨洁虽不舍,但知道他已心不在焉,所以没有强行去留,就同意让他走了。

第二个徐少华,在剧组拍了10集,那个年代青年人都特别热衷文凭,看到身边的人都拿到了文凭,徐少华也想上大学,于是提出回家复习功课,准备考大学,杨洁同样没有强行挽留,就放他去了。

第三个迟重瑞,是最忠实的,忠心耿耿地拍到最后取到了真经。

作为中国第一代电视女导演,杨洁不仅拍出了经典的《西游记》,而且不责人、不强人的处世原则让人皆大欢喜。

齐白石大师年表(大事录)

齐白石大师年表(大事录)

齐白石大师年表(大事录)齐白石把生活中感兴趣的和较熟悉的一切事物统统都搬进了他的画面上。

他的选材突破了单纯的民间画、学院画之间的森严界限,历史上从未有过任何画家具有他这种罕见的表现现实世界的热情,他把平凡普通的事物作为画材从而使自己的画达到了空前的丰富。

1864年(清同治三年)甲子 1月1日齐白石生于湖南省湘潭县杏子坞屋斗塘的一个农民家庭。

是日为农历癸亥同治二年(1863年11月22日)。

按生年即岁的传统计岁法,至甲子年称2岁。

白石乃长子,派名纯芝,号渭清,又号兰亭。

27岁时(1889年)又取名璜,号濒生,别号白石山人,后以号行称齐白石。

别号还有寄园、齐伯子、画隐、红豆生、寄幻仙奴、木居士、木人、老木、寄萍、老萍、萍翁、寄萍堂主人、杏子坞老民、湘上农民、借山吟馆主者、借山翁、三百石印富翁、齐大、老齐郎、老白等。

1865年(清同治四年)乙丑1岁养于家。

多病。

母亲和祖母为此烧香求神。

《白石自状略》云:“王母曰:汝小时善病,巫医无功。

吾与汝母祈于神祗,叩头作声,额肿坟起,常忘其痛苦。

医谓食母乳,母宜禁油腻。

汝母过年节常不知肉味。

吾播谷,负汝于背,如影不离身。

”1866年(清同治五年)丙寅2岁养于家。

病愈,祖父始教识字。

白石晚年曾为人画《霜灯画荻图》。

题诗云:“我亦儿时怜爱来,题诗述德愧无才。

雪风辜负先人意,柴火炉钳夜画灰。

”诗后自注云:“余四岁时,天寒围炉。

王父就松火光,以柴钳画灰,教识'阿芝’二字。

阿芝,余小名也。

”1870年(清同治九年)庚午6岁居家。

农历一月十五日后,始从外祖父周雨若读书。

蒙馆设在离家三里路的枫林亭王爷殿。

白石天资聪颖,在蒙馆读《四言杂字》、《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等,一读便熟。

对《千家诗》尤觉有味。

花朝节(农历二月十五日)过后,始用毛笔描红。

《白石自状略》云:“性喜画。

以习字之纸裁半张画渔翁起。

外王父(周雨若)常责之,犹不能已。

”是年秋,辍学。

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壬申8岁在家做杂活,并开始上山砍柴。

《体育之研究》原文

《体育之研究》原文

《体育之研究》原文今年全国1卷高考语文作文题中提到了《体育之研究》一文,那么《体育之研究》原文讲的是什么呢?今天小编整理了《体育之研究》原文以及读后感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

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

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

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

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国力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

此甚可忧之现象也。

提倡之者,不得其本,久而无效。

长是不改,弱且加甚。

夫命中致远,外部之事,结果之事也。

体力充实,内部之事,原因之事也。

体不坚实,则见兵而畏之,何有于命中,何有于致远?坚实在于锻炼。

锻炼在于自觉。

今之提倡者,非不设种种之方法,然而无效者,外力不足以动其心,不知何为体育之真义。

体育果有如何之价值,效果云何,著手何处,皆茫乎如在雾中,其无效亦宜。

欲图体育之效,非动其主观,促其对体育之自觉不可。

苟自觉矣,则体育之条目,可不言而自知,命中致远之效,亦当不求而自至矣。

不佞深感体育之要,伤提倡者之不得其当,知海内同志,同此病而相怜者必多。

不自惭赧,贡其愚见,以资商榷。

所言并非皆己实行,尚多空言理想之处,不敢为欺。

倘辱不遗,赐之教诲,所虚心百拜者也。

第一释体育自有生民以来,智识有愚闇,无不知自卫其生者。

是故西山之薇,饥极必食;井上之李,不容不咽;巢木以为居;皮兽以为衣;盖发乎天能,不知所以然也。

然而未精也。

有圣人者出,于是乎有礼,饮食起居,皆有节度。

故"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食饐而谒,鱼馁而肉败,不食";"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墙堵焉"。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

子贡问友。

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

”【译文】子贡问友道。

孔子说:“忠诚地劝告并和善地诱导他,不行就算了,不要自取其辱。

”【评析】这一章,子贡问交友之道,孔子告诉子贡,尽我们的忠心来劝勉他,和善地好好诱导他,实在劝不了的时候,就不再勉强,适可而止。假如过分了,那就不行,会让自己反受其辱。

朋友的交情不但没有了,反而变成冤家了。有些人可能会说,这种适可而止,不过分,实际不是奸滑的表现吗?不肯真正为朋友出力吗?实际上,结合我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就知道孔子的话并不是奸滑,而是真正的人生智慧。中国文化中友道基本的精神,在于“规过劝善”,这是朋友的真正价值所在,有错误相互纠正,彼此向好的方向勉励,这就是真朋友,但规过劝善,也有一定的限度,过度了就会造成不良的结果。

所以,大家一定注意体会,儒家的思想、孔子的观念,确实是非常理性的,交友之道,讲求为友尽忠,但绝不会讲愚忠!不管对象、不管形势,一味愚忠!我们举一个近代的故事来说明适可而止的友道,曾国藩有一位幕友叫王湘绮(字壬秋),这个王湘绮是湖南的才子,也是近代以来有名的大儒。有一次,曾国藩率领的湘军正和洪秀全作战,刚开始露出败象的时候,王湘绮就请假要回家。曾国藩知道他身为读书人胆子小,害怕这仗败了就不得了,也想让他回去。不过因为自己忙,没有立即批复他的申请。后来有一天晚上,曾国藩有事去找王湘绮,看见他正坐在房里看书,就站在他身后,也不打扰他。差不多半个时辰了,王湘绮都不知道,曾国藩就悄悄地退回去了。第二天早上,曾国藩就送了很多钱给王湘绮,又诚恳地安慰一番,让他立刻回家了。有人问曾国藩,为什么突然决定让王湘绮回去?曾国藩说:“王先生去志已坚,无法挽留了,朋友之道,不能勉强。尤其打仗的时候,胜败自己都没有把握,如何能保住别人?”再问曾国藩何以知道王湘绮去志已坚?曾国藩说:“那天晚上去王湘绮那里,他正在看书,曾国藩就站在他身后他都不知道。而且有近半个时辰的时间,王湘绮都没有翻过书,可见他不是在看书,是在想心事,也就是想回家,所以还是让他回去的好。”这个故事就说明长官与部下也好,朋友之间也好,相处起来,同样都要适度。如果过分,那么朋友都可能变成冤家,上下级之间也可能成为仇人了。这一章,如果与前面的里仁篇中的:“事君数,斯辱矣。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湘文化造就的王闿运张英超200919050127湖湘文化是中华文明中独具特色的文化奇葩,“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实事求是”“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兼容并蓄”是其精髓。

纵观王闿运一生,这种文化精神体现的淋漓尽致,可以说互相文化的熏陶造就了王开运的性格,而王闿运的医生行事著述有为互相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

我喜欢王闿运,一是他够硬,腰杆硬,膝盖硬,笔头硬;二是他有趣,有逸趣,有雅趣,有谐趣。

按理说,“硬”与“趣”二字最难调和,性情耿硬的人通常趣味鲜少,而趣味丰富的人则多半骨头酥脆。

儒家文化是灼热的铁砧,士子的那一点幽默感早就在上面焙得焦枯了,若真要找有趣的人,又不想找得太辛苦,便只好往俳优队里去寻。

王闿运堪称异数,他是大学者中有趣的硬骨头。

在等级森严的中国封建社会,士子若没有傲岸不羁的精神,其独立人格就很难得以保全。

王闿运从弱冠之年以至寿终正寝,交结天下豪俊,常为王侯将相的座上宾。

但他傲骨铮铮,从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真正难得。

王闿运平生痛恨胁肩谄媚之徒。

王闿运(1833—1916),字壬秋,又号湘绮老人,湖南湘潭县人,是近代中国晚清至民初时期罕有的文化名人。

他在近代文学、经学、史学、教育等领域造诣颇深,可以说是一代宗师级的人物。

他生在中国风云际会之时,又长在“惟楚有才”的湘中,深受湖湘文化的熏陶和影响。

一生交友广泛,桃李名满天下。

成为一代名士、一代名师,对当时社会的影响不可限量。

可谓“名满天下,谤满天下。

目论者徒见其行己之通脱,与人之亡町畦。

而莫知其振于孤童,鲁而愤悱,为学之不厌,诲人之不倦。

其学人所知,不具著,而著其夙夜强学以待问,启迪后生如不及,恢张学风,不知老之将至。

”①先生名声斐然于少年,“兰林词社”“五子”傲视湘中;青年抱帝王之学,游走庙堂与江湖之间;中年归隐山林,借著述以退为进;老年归书院传道解惑,桃李满天下;暮年事袁倒袁,傲视王侯将相。

湘绮先生“欲做鲁仲连、陈汤而不可得,最后只好隐居讲学如申屠蟠”②终其一生。

这一生平凡而又传奇,中间既有革命又有倒退,既放荡不羁又有恪守原则,有成功之得,更有败走之失。

需给予合适的赞扬和适当的批评。

然五四以来,先生之名,归于沉寂,背复古之名而列异类。

才不为当世所用,学不被后世所识。

建国后也是“很少听到有谁说过一些公道话”③。

幸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始有以较为客观的态度重新加以研究评价,先生之学术思想亦渐被重视。

湘绮先生博学多识,喜议论褒贬,好为新说,一生勤于治学,刻苦钻研,著述丰富,在经学、文学、书法、史学、教育等多个领域卓有建树。

平生著述浩繁,较著名的有《周易说》、《公羊春秋传笺》、《湘军志》、《王志》、《湘绮楼诗文集》等,都收入后人纂辑的《湘绮楼全书》中,此外刊有《湘绮楼日记》、《八代诗选》等。

特别是在经学的研究方面,自有特色,自成一家,是晚清经学的一代宗师,深刻地影响了晚清的思想界。

“其经学著作极为宏富,本文考述之十七种,应至少不多,随着资料的进一步发现,笔者并不排除还有其他①钱基博,《近百年湖南学风》②肖艾:《王湘绮评传》,岳麓书社1997年版,第129页。

经学著作。

”①史籍记载王闿运治经以《公羊春秋》为主,宗今文经学,申张东汉何休的学说。

王闿运在学术上主张经世致用,对《春秋》持今文经学观点。

他认定《春秋》及《公羊传》、《谷梁传》是“经”(是经学)不是“史”(史学),在“义”(义理)不在“事”(史事),而《左传》为记载史事之书。

在此前提下,王闿运展开了对《春秋》学的研究,沿袭公羊学派之以“义例”解经的学术路线,阐释儒家经典的“微言大义”。

王闿运遍注群经,其经学体系自有特色,自成一家,是晚清经学发展链条上的重要一环,他的治经的宗旨在于“通经致用”,借助今文经来经世匡时,对后人治经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王闿运的学生当中,治经最有成就的当数廖平。

他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经学大师,在中国近代学术界、思想界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受王闿运影响,廖平也从今文入手,研究《春秋》,一生以《春秋》学著作最多,据说多达百十多种。

廖平曾两次会晤康有为,并向康有为赠送了《知圣篇》和《辟刘篇》。

受这两部书的启发,康有为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从王闿运到廖平,从廖平到康有为,到此我们就不难看出王闿运在晚清思想界的影响了。

湘绮先生遍注群经,虽有学人对其经学著作颇有微词,但其经学著作极为宏富,笔者考述之十七种之多,(后有附表暂不一一列举)经学思想承继龚自珍、魏源而又融会贯通自成一家。

学人对其经学的研究主要有刘少虎的《王闿运三部经学新著之考释》②和《王開运经学著作考述》③和张晶萍的《湘潭王_叶_争而不①刘少虎:《王闿运经学著作考述》,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历史系,广东,广州,510275②载《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6年第6卷第3期.矜两经师》①除了经学之外,湘绮先生在文学上可以说也是造诣深远。

可以说是晚清湖湘文坛的领袖人物,交游广阔,经历丰富(从道光时期到民国)堪称中国肩带百年文化史的一个经典缩影,其古典诗词独树一帜。

《湘绮楼词》中词作“主要包括岁月流逝,功业未就的失意之章……胜在情真景美,郁婉清幽,具体表现为工于炼字,语言准确生动;长于白描,生活情味浓郁;善于造境,情致含蓄婉转”“不仅提出了独到的次血本体观,也对词史、词派、词风、词境、词趣等诸多词学领域的重要范畴均有涉及,品评独到,思想通脱,其观点在当时具有一定进步意义”②王闿运也是晚清诗坛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提倡模拟汉魏六朝诗,形成了名动一时的湖湘派。

闻风追随者众多,影响历咸丰、同治、光绪三朝以至民国。

同光体的崛起稍晚于湖湘派,崇尚的是宋诗,与湖湘派推崇汉魏六朝诗异趣,却是后来居上,成为晚清诗坛的主流派别,取得的成就也非湖湘派所能比拟。

可是,当同光体诗人面对王闿运和汉魏六朝诗时,仍无法忽视其影响。

湘绮先生作为文人,文学成就巨大。

他的诗词和对联堪称一绝。

他的日记也在清末民初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学人对其文学作品和理论的研究成果最多,尤其在诗歌方面。

首先,在诗歌理论方面,有吴淑钿的《_湘绮楼说诗_的理论体系》③,该文以先生的《湘绮楼说诗》为主要材料,从诗本体论、诗歌技法等方面论述了《湘绮楼说诗》的理论体系。

在诗歌穿凿思想①载《书屋》,2008年第2期。

②龙起凤,《王闿运湘绮楼词及词韵研究》,暨南大学,2010年。

方面有华东师范大学朱洪举的博士论文《王湘绮诗学思想研究》①和华南师范大学欧立军的硕士论文《王湘绮诗歌本体思想研究》②等,前者重点论述了湘绮诗学中“为己”“摹仿”“格调”“治情”等理论,指出湘绮先生诗学是一种“主‘文’的‘古典诗学’”后者以湘绮先生诗学“本体思想”为主线,评述了湘绮先生清新独特的诗学理论,肯定其价值的同时指出了局限性,很有见地。

对以湘绮先生为首的“湖湘诗派”的研究成果主要有胡晓明、赵厚均的《王闿运与同光体的诗学取向》③论述了湘绮先生为代表的湖湘派诗与后来同光体诗的渊源。

尤其郑州大学肖晓阳的硕士论文《湖湘诗派研究》④该文系统和深刻的论述了湘绮先生为首的湖湘诗派。

主要以湘绮先生为首的“湘中五子”为中心,着重探索了湖湘诗派的精神所在,并考察了这一诗派演进的过程及他对文学遗产的继承和对近代文学的影响。

李金坤的《宏通深微创新_萧晓阳_湖湘诗派研究_读札》⑤、李桂奎的《萧晓阳_湖湘诗派研究_述评》⑥和章池的《湖湘文化研究的新创获_评萧晓阳_湖湘诗派研究_》⑦则分别对肖晓阳一文做了较为独到的评述。

此外更进一步的有何绵山的《王闿运诗文论略》⑧该文对湘绮先生平生所作诗词分类归纳,深入分析,给出了较高的评价。

马积高的《略论王闿运其人与其诗》⑨形象生动的描述了湘绮先生的生平事迹,并①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②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③载《浙江大学学报》,2008年第38卷第3期。

④郑州:郑州大学,2006年。

⑤载《云梦学刊》2010年第1期。

⑥载《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8年第5期。

⑦载《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⑧载《社会科学集刊》1990年第2期。

结合个别诗篇的分析,给读者一个较为鲜活的湘绮先生的形象。

刘世南的《论王闿运诗的摹拟》①介绍了湘绮先生的诗论和代表诗篇,对其“拟古诗法”做了阐述。

伏家芬的《君诗荡气更回肠_王湘绮诗艺浅议》②则评述了湘绮先生诗的汉魏背景、诗论和个别诗作。

更深入具体的研究还有王英志的《王闿运山水诗初探》③简略介绍湘绮先生生平和著述,着重评述湘绮先生山水诗作。

李寿冈的《王湘绮_游仙_诗及其他》④则着重论述湘绮先生五首《游仙诗》,另外凡木的《蓬屋说诗》⑤对湘绮先生的诗作也有论述。

其次,在词作品的研究上有刘兴辉的《_绮语_与_合道_论王闿运_湘绮楼词选_雅趣并擅_的词学观》⑥和暨南大学龙起风的硕士论文《王闿运_湘绮楼词_及词论研究》⑦。

史学方面,“王闿运的史学思想是其整个人生思想脉络体系中较为重要的部分,内容丰富且颇富创见,其形成过程更是耐人寻味。

他起于思而成于斯,为晚清学士文人的杰出代表之一。

”⑧其嗜血思想内涵主要包括经史之辩、治史之要、以诗记史等方面,蕴含在其史学著述《湘军志》、《湘潭县志》、《桂阳州志》等篇目之中。

在史书和地方志修撰过程中,王闿运也从不取媚地方士绅,性情耿直,实事求是,秉笔直书。

“及撰《湘军志》,叙国藩之起湘军及戡定太平军本末,虽①载《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4年第27卷第3期。

②载《湖湘论坛》,1996年第5期。

③载《中国韵文学刊》,2005年第19卷第4期。

④载《中国韵文学刊》,1998年第1期。

⑤载《读书》,1992年第6期。

⑥载《广西大学学报》,2009年第31卷第4期。

⑦广东:暨南大学,2010年。

⑧胡锋朱映红,《论王闿运史学思想形成过程及成因》,国家核心期刊| 时间:2008-03-10 16:34:44 | 文章编号:134946|扬诩功绩,而言外意见,婉而章,尽而不汙,焯有史法。

曾国荃者,国藩之弟也,自负血战下江宁以佐其兄,劳苦功高;读之而忿,致诘曰:“皆君故人,何故刻画之?”毁其板。

闿运笑语人曰:“吾于《湘军志》著‘李秀成者,寇所倚渠首,初议生致阙,及后见俘寇皆跪拜秀成,虑生变,辄斩之,群言益哗,争指目曾国荃,国荃自悲艰苦负时谤’云云。

”①在他对人才的培养教育方面。

清末科举制度日渐衰败,导致学风日下,士风低迷,科举考试中的营私舞弊加速了晚清教育的衰落。

很大一部分书院教育附庸于腐朽的科举制度,从课程设置、考课内容到学生选拔和教师聘用,无不围绕举业而进行。

书院教育流弊丛生,诸如教学内容空疏无用,学术功能遗落殆尽,生徒沉迷八股制艺,安邦治国人才不兴。

“王闿运在晚清社会变革的历史场景下,致力于书院教育。

他素怀经世之志,心系晚清时局,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

其教育思想有着显著的经学经世特征:学以见行,学以成事;通经致用;扶倾救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