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在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防治中的临床价值要点

合集下载

最新:冠心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最新:冠心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最新:冠心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要点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或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人群中应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较阿司匹林单药治疗可显著减少缺血事件,如心血管病死亡、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支架内血栓等。

第一部分:DAPT策略一、DAPT方案概述血小板的激活与聚集在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抗血小板是治疗冠心病的关键。

血小板环氧化酶(COX)-1抑制剂:阿司匹林通过不可逆地抑制COX-1从而阻止血栓素A2的合成及释放,抑制血小板聚集;吲哚布芬可逆性地抑制COX-1,对前列腺素抑制率较低,胃肠道反应较小、出血风险较低,可考虑作为出血及胃溃疡风险高等阿司匹林不耐受患者的替代治疗。

P2Y12受体抑制剂:二磷酸腺苷(ADP)是血小板活化与聚集过程中的重要激动剂,P2Y12受体抑制剂能够阻碍ADP 与血小板表面受体结合,有效地减弱ADP的级联反应,降低血小板聚集效应。

目前国内常用的P2Y12受体抑制剂主要为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

二、DAPT实施中的缺血与出血风险评估1. 临床缺血与出血危险因素:临床常见的高缺血风险因素包括:既往心肌梗死或卒中史、心电图ST 段压低、高龄、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贫血、左心室功能障碍、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复杂冠状动脉PCI(如左主干、分叉、慢性完全闭塞、弥漫性长病变、仅存冠状动脉)等。

高出血风险因素包括:高龄、女性、肾功能不全、慢性心力衰竭、血小板减少或抗血小板治疗后抑制过度、贫血、低体重指数、合用口服抗凝药(OAC)等。

以上可供临床初步判断缺血和出血风险。

2. 缺血与出血风险评分:专门用于指导DAPT疗程制定的风险评分的应用应当优先于其他风险评分,如PRECISE-DAPT评分和DAPT 评分(表5和6)。

(1)PRECISE-DAPT评分:(2)DAPT评分:3. 血小板功能检测:接受P2Y12受体抑制剂治疗时的血小板反应性对缺血和出血事件有中等程度的预测价值。

冠心病的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

冠心病的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

冠心病的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冠心病是一种心血管疾病,其特征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心绞痛以及心肌梗塞等病症。

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是冠心病常规的药物治疗方法之一。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冠心病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的原理、药物及应用注意事项。

一、抗凝治疗冠心病患者由于血液易凝结,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阻塞,从而引发心肌缺血。

抗凝治疗即通过使用抗凝药物来减少血液凝结的能力,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心肌缺血的风险。

常见的抗凝药物有肝素和华法林。

肝素属于直接抗凝药物,通过与活化的凝血酶抑制剂及其辅酶Ⅲ结合,抑制凝血过程中的凝血酶活性,从而减少新的血栓形成。

华法林则是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能够抑制凝血因子Ⅱ、Ⅶ、Ⅸ和Ⅹ的合成,从而减少血栓的形成。

在使用抗凝药物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个体化的剂量调整。

抗凝治疗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抗凝药物过程中存在出血的风险,因此,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同时,患者在使用抗凝药物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接触易出血部位以及使用增加出血风险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

二、抗血小板治疗冠心病患者由于动脉粥样硬化使血液在冠状动脉内形成血小板血栓,进一步加重冠状动脉狭窄,导致心肌缺血。

抗血小板治疗即通过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来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和凝聚,减少血小板血栓的形成。

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有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生物合成中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及血栓素A2释放,从而减少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

氯吡格雷则是一种ADP受体拮抗剂,能够阻断ADP与血小板膜上的受体结合,抑制ADP介导的血小板激活和聚集。

抗血小板治疗通常会与抗凝治疗同时进行,以增强血液抗凝和防止血小板血栓形成的效果。

抗血小板治疗需要注意的是,长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可能存在出血的风险。

因此,在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期间,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和血栓时间,并定期进行相关检查。

抗血小板药物防止血小板凝聚预防血栓形成

抗血小板药物防止血小板凝聚预防血栓形成

抗血小板药物防止血小板凝聚预防血栓形成血栓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为了预防血栓形成,医学界发展了许多方法和药物。

其中,抗血小板药物是一类重要的药物,在防止血小板凝聚和血栓形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抗血小板药物的定义及作用机制抗血小板药物是一类可以抑制血小板凝聚和血栓形成的药物。

在很多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抗血小板药物被广泛应用。

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选择性抑制血小板上的特定细胞表面受体或酶的活性,降低血小板聚集,从而防止血栓形成。

二、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1.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一种经典的抗血小板药物,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其通过抑制血小板上的一个酶——环氧化酶,从而干扰血小板合成一种化学物质,阻碍血小板的凝聚。

2. 氯吡格雷氯吡格雷是另一种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被广泛用于冠心病和其他血栓形成风险较高的患者。

它通过抑制血小板上一种叫做ADP受体的结合,从而阻断凝集信号传导,达到抗血小板的目的。

3. 替格瑞洛替格瑞洛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抗血小板药物。

它通过选择性抑制血小板上的P2Y12受体,从而阻碍ADP的结合,抑制血小板的凝聚。

三、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1. 个体化用药:不同患者的血栓风险不同,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血小板药物和剂量。

2. 合理用药时间:抗血小板药物通常需要长期服用,但应注意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剂量,避免过度使用。

3. 注意副作用:抗血小板药物有一定的出血风险,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和用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抗血小板药物的临床应用1.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抗血小板药物是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常规的预防和治疗药物。

2. 血栓阻塞的急救:抗血小板药物也可以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危及生命的血栓性疾病的急救处理,以快速恢复血流和防止血栓扩大。

3. 术后抗凝:在一些大型手术后,为了防止血栓形成,临床常规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冠心病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和药物选择

冠心病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和药物选择

冠心病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和药物选择引言:冠心病是由于心脏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等一系列病症,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抗血小板治疗是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预防的重要手段,本文将探讨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原理、常用药物以及药物选择的相关因素。

一、抗血小板治疗的原理抗血小板治疗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小板活化,减少血栓的形成和发展,从而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波立维等。

这些药物作用于不同的血小板功能靶点,通过不同的机制发挥抗血小板的作用。

二、常用抗血小板药物的作用机制1.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以抑制血小板产生TXA2为主要作用机制。

它通过不可逆性地抑制血小板中的环氧酶,阻断TXA2生成的关键酶,从而减少血小板聚集和凝集功能,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2. 氯吡格雷:氯吡格雷是一种ADP受体拮抗剂,通过抑制ADP与其受体P2Y12的结合,阻断ADP信号转导通路,减少血小板激活和聚集,从而达到抗血小板的效果。

3. 波立维:波立维是一种磷酸二酯酶-3抑制剂,通过抑制血小板释放的cAMP水解酶,提高细胞内cAMP水平,从而减少血小板聚集和凝集功能。

三、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因素1. 病情严重程度:对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常规使用阿司匹林是首选;而对于非稳定型冠心病患者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通常联合应用氯吡格雷或波立维。

2. 防止再发心肌梗死:对于冠心病患者伴随有高度或中度冠状动脉狭窄、多支血管病变、糖尿病、高血压等高风险因素的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方案通常会更加积极,如联合使用多种抗血小板药物,同时注重对患者进行血压和血糖的综合管理。

3. 个体化治疗:选择抗血小板药物还应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肾功能、胃肠道道病变史、药物过敏史等因素。

例如,老年患者应慎用氯吡格雷和波立维,因为他们更容易发生出血等不良反应;肾功能受损患者需要调整药物剂量以避免药物积聚。

四、抗血小板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1. 出血风险:抗血小板治疗可能导致出血,包括胃肠道出血、脑出血等,因此患者在用药期间需要密切观察出血情况,特别是伴有其他风险因素的患者。

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

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

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抗血小板治疗是冠心病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该治疗方法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从而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本文将详细探讨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相关内容。

一、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重要性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的疾病,严重时可引发心肌梗死。

血小板在冠心病的发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当血管内壁受损时,血小板会聚集在损伤部位形成血栓,阻塞血管,使血流受限。

抗血小板治疗可以有效地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减少冠心病发作的概率。

二、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目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主要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波立维等。

阿司匹林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其通过抑制环氧酶,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

氯吡格雷是一种腺苷二磷酸受体拮抗剂,它通过阻断ADP与血小板表面受体之间的结合,从而抑制血小板的激活和聚集。

波立维是一种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它通过提高cAMP水平,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血栓形成。

三、抗血小板治疗的药物选择和注意事项在选择抗血小板治疗药物时,需要考虑患者的个体因素和病情严重程度。

阿司匹林是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是一线治疗药物。

氯吡格雷通常用于那些有高危因素的冠心病患者,如糖尿病、多支血管病变等。

波立维主要用于那些不能耐受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的患者。

抗血小板治疗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首先,抗血小板药物需要根据医生的指导和处方使用,不能随意改变剂量或停药。

其次,部分患者对抗血小板药物可能存在耐药现象,需要密切监测疗效和血小板功能。

此外,抗血小板治疗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如胃肠道出血、血小板减少等,患者需定期复查相关指标,如血常规、肝肾功能等。

四、抗血小板治疗的新进展近年来,关于抗血小板治疗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

第二代P2Y12受体拮抗剂布洛吡格雷和替格瑞洛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

这些药物相对于氯吡格雷来说具有更强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和较低的转换率,因此对于一些高危患者来说更为适用。

ACCAHA 指南冠心病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ACCAHA 指南冠心病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ACC/AHA 指南:冠心病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简介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导致的心肌缺血和缺氧会引起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抗血小板治疗是冠心病治疗中重要的一环,可以预防血栓形成和心肌梗死。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已被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中,但其使用仍存在一些争议。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概述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指同时使用两种抗血小板药物来预防血栓形成和心肌梗死。

常见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包括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双嘧达莫。

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氯吡格雷/双嘧达莫则可通过抑制ADP-受体来减少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治疗方案的选择使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患者必须被仔细评估,包括冠心病危险因素、症状、临床情况等。

通常,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适用于下列患者:•对阿司匹林敏感或已经使用阿司匹林但效果不佳的患者;•ACS(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包括无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患者;•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后的患者。

对于那些存在出血风险或不能耐受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单用阿司匹林是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副作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主要副作用是出血,特别是在手术前。

即使在手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也可能会引起出血,并增加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因此,在进行手术前必须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必要时暂停抗血小板治疗。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冠心病治疗中的重要一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医生必须仔细评估患者的情况,并权衡治疗的益处和风险。

对于那些不能耐受抗血小板药物或存在出血风险的患者,应该采用单用阿司匹林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期间,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以及副作用的发生情况。

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

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

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
仇昌智
【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年(卷),期】2015(8)4
【摘要】目的探讨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将9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

2组患者在进行对照治疗前均服用阿司匹林进行常规治疗,而后观察组患者则口服普拉格雷片,对照组患者口服硫酸氯吡格雷片。

经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小板聚集率(MPA)、血小板反应指数(PRI)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MPA、PRI均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MRA、PR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治疗总有效率为91.1%高于对照组的77.8%(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低于对照组的8.9%(P<0.05)。

结论应用抗血小板药物进行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抗血小板作用更持久,可有效提高治疗效率、降低不良用药反应,对保证冠心病患者远期生存质量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大范围推广。

【总页数】2页(P103-104)
【作者】仇昌智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4
【相关文献】
1.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
2.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3.口服抗凝药联合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4.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
5.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抗血小板药物的研究进展

抗血小板药物的研究进展

抗血小板药物的研究进展许香俊【摘要】抗血小板药可抑制血小板聚集,进而抑制动脉中血栓形成,是防治动脉血栓性疾病的重要治疗药物。

随着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临床对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疗效和不良反应的研究越来越多。

为获得更好的抗血小板效果,目前临床急需一种抗血小板药物或药物组合,能达到提高抗血小板效果,同时降低药物副作用、减少药物抵抗发生概率、降低术后出血再栓塞风险的目的,以适合更广泛的人群。

按药物作用机制,抗血小板药分为如下几类:①环氧酶抑制剂:代表药物阿司匹林,具有强烈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②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药(ADPR - A):代表药物噻氯匹定、氯吡格雷、普拉格雷;③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 受体抑制剂:代表药物阿昔单抗、依替非巴肽、替罗非班;④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代表药物双嘧达莫、西洛他唑,通过激活血小板腺苷环化酶(cAMP)或抑制磷酸二酯酶对 cAMP 的降解作用,使血小板内 cAMP 浓度增高而产生抗血小板作用;⑤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代表药物沙格雷酯,可以特异性地与5- HT2受体结合,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本文对近年较有潜力的或已上市的几类抗血小板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期刊名称】《天津药学》【年(卷),期】2016(028)003【总页数】5页(P66-70)【关键词】血小板;抗血小板药物;受体【作者】许香俊【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 3001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2+.6动脉、静脉栓塞引发的血栓病发病率与病死率逐年提高,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要疾病。

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抑制血栓形成,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病死率,在预防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引起的血栓方面也有较好疗效。

因此,临床上抗血小板治疗已成为预防和治疗动脉系统血栓的重要策略,同时也是不能服用抗凝药华法林预防静脉血栓患者的替代策略。

本文对近年较有潜力的或已上市的几类抗血小板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比较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比较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比较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造成严重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针对冠心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

在药物治疗中,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是两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它们在冠心病的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在治疗冠心病中的临床比较进行探讨。

我们来介绍一下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这两种药物。

阿司匹林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抗炎作用。

它主要通过抑制血小板凝集和阻断血栓形成来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而氯吡格雷是一种嘌呤类抗血小板药物,通过抑制ADP受体从而阻止血小板聚集,起到预防心血管事件的作用。

这两种药物在冠心病的治疗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在临床应用中,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通常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稳定性冠心病、心肌梗死等情况下的抗血小板治疗。

两种药物都可以有效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但在具体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上有所差异。

我们来看一下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治疗效果。

一般来说,阿司匹林在预防心血管事件方面的疗效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以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包括心梗、中风和血栓性疾病等。

而氯吡格雷也被证实可以有效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比如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中,氯吡格雷单药或联合阿司匹林使用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在治疗效果方面,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都具有一定的优势。

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选择通常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的。

一般来说,阿司匹林适合单药或联合其他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用于稳定性冠心病、心肌梗死等患者的长期治疗。

而氯吡格雷一般适合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或者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对于有高危险性的患者来说,联合使用氯吡格雷可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都是重要的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的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冠心病患者常用的4种一线抗血小板药物,你知道几个

冠心病患者常用的4种一线抗血小板药物,你知道几个

脑梗死患者常用的4种抗血小板药物,优缺点一文讲清提起来抗板药物,想必大家并不陌生。

抗板药物,顾名思义,就是抗血小板药物。

血小板具有凝血、止血和修补破损血管的作用。

而抗血小板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阻止血栓的形成过程,进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那么,临床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都有哪些呢?有什么特点?该如何使用?今天一文说清。

一、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最初是作为一种解热镇痛消炎药在临床使用,后来发现小剂量的阿司匹林能够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的作用,阻止血栓素A2的形成,进而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临床上,具有血小板抑制作用的推荐剂量为75-100mg/d。

安全性方面,由于阿司匹林对胃肠道黏膜具有直接的损伤作用。

因此,胃肠道毒性反应是其最常见的副作用,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出血、溃疡、甚至是穿孔。

二、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不同的是,氯吡格雷为P2Y12受体拮抗剂,减少与ADP结合位点,进而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进而发挥抗板作用。

用于血小板抑制作用时,常用推荐剂量为每天75mg,每天一次。

安全性方面,由于氯吡格雷为前体药物,需要经过肝脏CYP2C19的代谢后,方可成为具有活性的代谢产物。

因此,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如质子泵抑制剂,如果不得不同时服用,可选用泮托拉唑或者雷贝拉唑。

三、西洛他唑西洛他唑是磷酸二酯酶的抑制剂,主要通过激活血小板腺苷环化酶的活性,进而发挥抗血小板的作用。

使用方法上,推荐剂量为一天服用两次,每次0.1g,使用剂量可以根据患者年龄和症状调节。

安全性方面,应当注意出血的发生风险。

如果使用过程中出现大便潜血,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应当及时就医。

四、吲哚布芬与阿司匹林相同的是,吲哚布芬也是一种可逆的选择性的COX-1的抑制剂。

因其对COX-1具有较高的选择性。

因此,使用过程中,其对胃肠道的副作用较小,出现风险发生率低。

临床上可作为阿司匹林不耐受患者的替代治疗。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比较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比较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比较冠心病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脏病,常常表现为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是两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被广泛用于冠心病的治疗和预防。

本文将介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临床比较。

阿司匹林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能够通过抑制血小板的活性酶阻断血小板聚集,从而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形成。

阿司匹林具有价格低廉、安全性高、口服方便等优点。

大量研究显示,阿司匹林能够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和心肌梗死发作率,还能有效预防再次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发生。

阿司匹林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如胃肠道出血和过敏反应等。

氯吡格雷是一种ADP受体拮抗剂,能够通过抑制ADP受体阻断血小板聚集,从而预防血栓形成。

与阿司匹林相比,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效果更强,并且具有更持久的作用。

研究显示,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能够进一步降低冠心病患者的心肌梗死和血栓性事件的发生风险。

氯吡格雷也可能引起胃肠道出血等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使用有许多共同点,但也存在一些差异。

阿司匹林是一种非特异性的抗血小板药物,能够抑制多个血小板活性酶,而氯吡格雷是一种特异性的ADP受体拮抗剂,只能抑制ADP受体。

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相对简单,易于理解和操作,而氯吡格雷的作用机制相对复杂,需要更多的了解和掌握。

阿司匹林的副作用比较常见且轻微,而氯吡格雷具有更多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出血、过敏反应、血小板功能障碍等。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都是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用于冠心病的治疗和预防。

两种药物在降低心肌梗死和血栓性事件方面具有相似的功效,但氯吡格雷在抗血小板效果和持久性方面更优。

在临床上,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并严密监测患者的用药效果和安全性。

研究人员还需要进一步探究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优缺点,优化药物治疗方案,提高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和抗凝治疗策略

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和抗凝治疗策略

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和抗凝治疗策略引言: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治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不同患者的临床情况和风险评估,选择合适的药物并制定适当的治疗策略对于最大限度地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以及抗凝治疗策略,以帮助医务人员做出明智、科学、个体化的用药选择。

一、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1.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2.乙酰水杨酸(ASA,阿司匹林)3.氯吡格雷(clopidogrel)4.替格瑞洛(prasugrel)5.依他伐利新(ticagrelor)二、抗凝治疗策略1.华法林(warfarin)口服长期抗凝2.非维生素K依赖性口服抑制剂3.低分子肝素(LMWH)4.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三、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抗血小板药物是治疗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常用药物。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应该明智地选择适当的抗血小板药物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和最小副作用。

1.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NSAIDs是一类广泛应用于止痛和消炎的非处方药物。

然而,具有显著的阻止血小板功能、增加出血风险的副作用。

在慢性使用 NSAIDs 的患者中,如:使用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患者等需考虑是否暂停长期使用。

2.乙酰水杨酸(ASA,阿司匹林):ASA 是一种常见且易获取到的草本制品及非处方药物,可用于预防血栓栓塞、心肌梗死、卒中等。

注意联合伴有高胃酸异态产生等胃肠道溃疡风险因素可能需要幽门螺旋杆菌检测患者应低剂量长期使用止病。

3.氯吡格雷(clopidogrel):氯吡格雷是广泛使用的口服抗血小板药,可通过抑制血小板 ADP 受体诱导的血栓栓塞。

适用于非 STEMI 危险 ( 无 ST 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灶) 和 NW 粘附在位 stent 投放 PY2Y12 复查恶化或 PCI 血管内再狭窄等情况。

4.替格瑞洛(prasugrel):替格瑞洛是一种 ADP P2Y12 受体拮抗剂 , 又被称为胺替比洛专业市场。

探究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效果

探究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效果

探究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效果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在老年人群中占据相当高的发病率。

老年冠心病的特点包括发病年龄偏大、病情较为复杂和危险程度较高等。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冠心病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在治疗冠心病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减少心肌缺血程度,降低心肌损伤的风险。

氯吡格雷是一种ADP受体拮抗剂,同样也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对冠心病的治疗也具有一定的效果。

氯吡格雷主要通过抑制ADP受体使血小板抑制聚集,从而减少血小板介导的血栓形成。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治疗老年冠心病中的理论依据主要在于两者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相辅相成,能够更有效地减少血栓形成、降低心肌梗死和死亡风险。

目前关于这种联合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尚未有明确的结论,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来验证其疗效。

1.2 研究目的老年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通常年龄较大,合并多种其他疾病,治疗难度较大。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作为常用的抗血栓药物,在单独使用时都能有效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

关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治疗老年冠心病中的临床效果尚未有明确的结论。

本研究旨在探究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效果,通过系统性的临床试验设计和方法,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为临床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结果,为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精准治疗和管理提供更为全面的参考,并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2. 正文2.1 老年冠心病的特点老年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冠心病的患病率逐渐增加。

老年患者由于年龄较大、基础疾病较多,导致心血管功能下降,心脏负担加重,容易引发冠心病。

与年轻患者相比,老年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症状较轻,易被忽视或误诊。

老年冠心病患者常伴有多种合并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这些疾病会加重心脏负担,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中国急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实践指南

中国急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实践指南

中国急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实践指南中国急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实践指南引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患者在急诊中往往需要紧急处理,其中抗血小板治疗是最重要的一环。

本文基于国内外文献和临床经验,总结了中国急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实践指南。

一、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目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抗血小板药物是十分重要的。

1.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首选抗血小板药物。

常用剂量为75-100mg/日。

对于对阿司匹林过敏或不能耐受的患者,可选择其他抗血小板药物。

2. 氯吡格雷:氯吡格雷是一个适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另一种常用抗血小板药物。

对于有高风险特点的患者(如存在糖尿病、高龄、多支血管病变)或同时使用支架术的患者,可以考虑联合使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减少心脏相关的不良事件。

二、抗血小板治疗的持续时间: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持续时间也是至关重要的。

根据不同患者的风险评估,抗血小板治疗的持续时间会有所不同。

1. 高危患者:对于高危患者,一般需要至少12个月的双抗血小板治疗,并且要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密切监测。

治疗的剂量和使用的药物也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整。

2. 低危患者:对于低危患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考虑适当缩短抗血小板治疗的持续时间。

但是,一般仍建议至少6个月的抗血小板治疗。

三、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策略:除了选择合适的抗血小板药物和确定治疗持续时间之外,还需要制定合适的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策略,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1. 急诊期间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在急诊期间,患者需要尽早使用阿司匹林,并考虑使用300mg的负荷剂量,以迅速达到治疗效果。

此外,对于有PCI需求的患者,应在术前72小时内使用氯吡格雷,并酌情考虑300mg的负荷剂量。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abcde方案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abcde方案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abcde方案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减少冠心病再次发作的风险,二级预防措施尤为重要。

ABCDE方案是一套经典且有效的冠心病二级预防方案,分别代表着五个关键的预防措施。

下面将详细介绍ABCDE方案的具体内容。

A - Antiplatelets(抗血小板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是冠心病二级预防的主要措施之一。

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患者需要遵医嘱按时服药,并定期进行血液检测,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B - Blood pressure control(血压控制)高血压是冠心病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

因此,血压的控制至关重要。

患者应当采取合理的生活方式,如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同时,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开具降压药物,帮助患者保持正常的血压水平。

C - Cholesterol management(胆固醇管理)高胆固醇水平是冠心病的风险因素之一。

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如低脂饮食、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患者可以降低胆固醇水平。

此外,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情况开具降脂药物,以帮助调控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D - Diabetes management(糖尿病管理)糖尿病与冠心病密切相关,患者应特别注意糖尿病的管理。

通过控制血糖水平,患者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建议患者进行经常的血糖监测、合理饮食、定期运动,并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

E - Exercise(运动)适度的运动对于冠心病二级预防至关重要。

通过加强心肺功能和提高心脏的代谢适应能力,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

患者可以选择散步、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并遵医嘱进行适量的力量训练。

综上所述,冠心病的二级预防ABCDE方案是一套有效的预防措施。

通过抗血小板治疗、血压控制、胆固醇管理、糖尿病管理和适度的运动,患者可以减少冠心病再次发作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重获健康。

抗血小板药适应症与使用说明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心脑血管风险

抗血小板药适应症与使用说明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心脑血管风险

抗血小板药适应症与使用说明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心脑血管风险概述:心血管疾病是当前世界上导致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血栓形成在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预防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药物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

本文将探讨抗血小板药物的适应症和使用说明,以减少心脑血管风险。

一、抗血小板药物的适应症1. 脑血管疾病:对于患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的患者,长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可以减少再发风险。

阿司匹林是最常用的药物之一。

2. 心肌梗死:抗血小板药物在心肌梗死的治疗和预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对于已经发生过心肌梗死的患者,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是常用的药物选择。

3. 冠心病:抗血小板药物广泛用于冠心病的治疗,包括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冠脉综合征。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是常用的药物。

4. 血栓性疾病:一些特定的疾病,如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需要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进行治疗。

二、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说明1. 药物种类: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

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适应症和用药方案。

2. 用药方式:口服是最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方式,但有时也可以通过静脉给药。

用药剂量和频率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

3. 注意事项:a. 过敏史:患者在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前应告知医生是否有过药物过敏史,以免出现过敏反应。

b. 并发症:抗血小板药物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引发出血等并发症,特别是在手术前后或受伤后。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权衡风险和利益。

c. 药物相互作用:某些药物可能会与抗血小板药物产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患者需要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避免不良反应。

d. 持续时间: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持续时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药物治疗时间可能较短;而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需要较长时间的药物治疗。

结论:抗血小板药物在降低心脑血管风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ACC冠心病双抗指南更新

ACC冠心病双抗指南更新

ACC冠心病双抗指南更新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冠心病的治疗中,抗血小板治疗和降脂治疗是常用的方法。

ACC(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是国际公认的心脏病学权威组织之一,最近更新了冠心病的双抗指南,本文将对其进行介绍。

抗血小板治疗1.选药根据指南,对于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建议使用阿司匹林(Acetylsalicylic Acid,ASA)作为抗血小板治疗的首选药物。

而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则建议使用阿司匹林同时联合使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2.剂量指南中推荐的阿司匹林剂量为75mg/天~162mg/天,平均剂量为100mg/天。

值得注意的是,氯吡格雷(Clopidogrel)和他汀类药物(Statins)的使用可能影响阿司匹林的代谢,影响其疗效,因此应当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降脂治疗1.目标LDL-C水平根据指南,对于冠心病患者,靶向的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指南建议患者的LDL-C水平应该控制在70mg/dL以下,同时强调减轻超重和肥胖是达到该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2.治疗方法在指南中,强调了使用他汀类药物作为主要的降脂治疗手段。

他汀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已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药物,并且具有很好的耐受性,患者通常可以长期使用。

对于不能耐受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可以使用其他降脂药物。

3.药物治疗选择在药物治疗选择方面,指南中对多种药物进行了介绍,如异质甾醇类(Different types of statins can be used for lipid lowering in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ACC针对冠心病的双抗治疗进行了更新,这对临床医生和患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医生们可以根据指南提供的建议,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

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 188 •黑龙江医药科学2018年6月第41卷第3期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①刘彦风(河南省西平县中医院心脑三科,河南驻马店463900)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分析2013 -01 ~2014 -12在我院心内 科住院部接受药物治疗50例冠心病患者的数据资料,将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硫酸氯吡格雷片治 疗,实验组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分析两组疗效和检查情况。

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2%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

实验组治疗后PRI和M P A检查结果均明 显低于对照组(P< 0.05)。

结论:冠心病患者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整体有效率和检查结果改善率较高,且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抗血小板药物;冠心病;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R541.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 -0104(2018)03 -0188 -02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老龄化趋 势的发展,冠心病在我国的发生率也有所上升,该疾 病的发生会对不同年龄段的患者造成严重的影响。

在冠心病的发病初期,患者容易发生心悸、心律失常 等临床表现,随着症状的加重,其还会发生心力衰竭 等恶性症状,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患者 一旦出现冠心病征象或是确诊为冠心病,则应及时 接受有效的系统治疗,从而改善冠心病症状,增强心 脏功能。

临床上针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通常实施 以常规方法为基础的抗血小板药物口服治疗,且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本研究总结分析了我院2016- 01 ~2017 -01冠心病患者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效 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分析2013 -01 ~ 2014 -12在我院心内科住院部接受药物治疗50例冠心病患者的数据资料,纳入标准: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4]中相关诊断标准,经超声或CT检测确诊者;NYHA心功能分级为 n ~ IV级;近期未使用影响疗效判定药物者;自愿加入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分析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分析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分析引言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症状之一就是心绞痛。

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而引起的胸痛症状。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是两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它们可以减轻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本文旨在分析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作用机制阿司匹林是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主要通过抑制环氧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血栓的形成。

它主要通过抑制TXA2的合成,进而减少血小板的激活和聚集,达到抗血栓作用。

氯吡格雷是一种P2Y12受体拮抗剂,主要通过阻断ADP受体,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激活和聚集,从而减少血栓形成。

这两种药物的作用机制互补,联合使用可以更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1. 临床试验设计近年来,针对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逐渐增多。

其中大多数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方式,将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和单药治疗组,观察两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血小板聚集情况等指标的变化。

2. 临床研究结果一项针对冠心病患者的大规模临床研究显示,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能够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

另一项荟萃分析结果表明,与单药治疗相比,联合用药能够降低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包括心梗、卒中和心衰等。

3. 安全性分析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可能增加出血的风险,特别是消化道出血和脑出血。

在临床应用中需要注意出血风险的评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用药。

三、临床实践中的指导意见1. 适宜范围联合用药适用于冠心病患者,特别是已经植入支架或行冠状动脉旁路手术的患者。

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冠心病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联合用药也是一种重要的治疗选择。

2. 用药方案常见的联合用药方案包括常规剂量的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疗效

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疗效

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疗效硫酸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是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用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冠心病的患病率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研究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介绍了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疗效。

一、硫酸氢氯吡格雷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硫酸氢氯吡格雷是一种嘌呤衍生物抑制剂,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特异性地抑制ADP受体活性,阻止ADP介导的血小板聚集和激活。

临床试验结果表明,硫酸氢氯吡格雷可以显著减少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

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硫酸氢氯吡格雷的应用具有以下优势:一是老年人因年龄、合并症等因素,易发生多种不良反应,硫酸氢氯吡格雷具有较低的出血风险和较少的不良反应;二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常常伴有多种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硫酸氢氯吡格雷的剂量和给药方式可以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便于临床应用。

阿司匹林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合成TXA2、减少血小板聚集和抑制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前列腺素等多种机制发挥抗血小板作用。

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

老年冠心病患者常常需要长期使用阿司匹林,以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减少死亡率。

但阿司匹林的应用也有一些缺点,如出血、消化道受损、耐药性等。

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研究表明,相比单独应用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死亡率,且出血风险较小。

同时,硫酸氢氯吡格雷可以增强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同时保护了胃肠道和肾功能,有利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使用。

综上所述,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有望成为老年冠心病治疗的首选。

但具体的药物剂量和给药方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同时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时,A 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略高于 B 组和 C 组(4������ 3%、2������ 4%、3������ 7%)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0������ 05) 。
Clinic value of different antiplatelet therapy policies in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ang Yun, Xiao Bi, Li Ping, Ma Houxun������ Geriatrics Department,the Fir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16
B、C 组( P 均 <0������ 05) ,随着用药时间延长至 1 年时,3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随访至 1 结论 冠心病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治疗组较单抗治疗组,其总体 MACE 发生率减少,尤 其是心绞痛的发生率减少为突出,且未增加消化道出血事件,但随着用药时间延长至 1 年时,该优势逐渐 减弱。 【 关键词】 冠心病; 抗血小板治疗; 心血管事件; 消化道出血
responses to gemcitabine and cisplatin chemotherapy: A case report [ J] .Oncol Lett,2015,9(6) :2874⁃2878. 柯庆华,付国权,边耀武,等. Ⅲ期非小细胞肺癌适形放疗加吉 西他滨和顺铂同步化疗 36 例临床疗效观察 [ J] . 实用癌症杂 志,2007,22(4) :401⁃403. 石元凯,郏博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治疗的新趋势 [ J] . 中国新药杂志,2012,21(17) :1985⁃1991������ 石远凯,孙燕 ������ 临床肿瘤内科手册 [ M]������ 6 版. 北京: 人民卫生 出版社,2015:315⁃341������ 王娜,朱晓燕,郭婷,等. 中医辨证施治配合奈达铂联合多西他 赛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 J] .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 复,2015,22(2) :171⁃174. ( 收稿日期:2016⁃05⁃12)
【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use of antiplatelet drug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and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anti platelet drugs on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CHD,and to provide clinical evidence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anti platelet therapy������ Methods One thousand and twenty⁃three cases patients with CHD who were treated in the Fir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April 2010 to June 2014 were chosen������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anti platelet program,the patents were divided into A group( 703 cases) ,B group( 211 cases) and C
( 本文编辑:苗丽娟)
不同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在冠心病患者 心血管事件防治中的临床价值
唐芸 肖碧 李萍 马厚勋
【 摘要】 目的 了解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 对比分析不同抗血小板药物防治冠心病 例) 、B 组(211 例) 、C 组(109 例) 。 A 组给予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 B 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 C 组 给予阿司匹林治疗。 观察 3 组患者治疗后 1、6 个月及 1 年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 MACE) 及出血事件 28������ 4%(200 / 703) ,B 组分别为 14������ 6% ( 31 / 211) 、25������ 5% ( 54 / 211) 、37������ 9% ( 80 / 211) ,C 组分别为 16������ 5% 患者心血管事件的效果,为优化抗血小板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 选择我院 2010 年 4 月 1 日至 2014 年 6 月 30 日收治的冠心病患者 1023 例, 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依据抗血小板方案不同分为 A 组 ( 703 的情况。 结果 A 组用药后 1、6 个月及 1 年时 MACE 发生率分别为 9������ 1%(64 / 703) 、16������ 6% ( 117 / 703) 、 (18 / 109) 、29������ 4%(32 / 109) 、34������ 0%(37 / 109) 。 A 组用药后 1、6 个月及 1 年时 MACE 发生率显著低于 B 组或 C 组( P 均 <0������ 05) ;B 组用药后 1、6 个月时 MACE 发生率低于 C 组,用药后 1 年时却高于 C 组,但差 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均 >0������ 05) 。 3 组患者用药后 1、6 个月及 1 年时在死亡、心肌梗死、支架内狭窄方面 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 均 >0������ 05) , 但在心绞痛发生率方面,A 组在 1、6 个月时显著低于
· 709·
group(109 cases)������ Group A was treated with aspirin and clopidogrel,B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lopidogrel,and C group was given aspirin therapy������ Cardiovascular events( MACE) and bleeding events were observed at 1 month,6 months and 1 year after treatment in the 3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for 1 month,6 months and 1 year,the incidence rates of MACE in group A were 9������ 1%(64 / 703) ,16������ 6%(117 / 703) and 28������ 4%(200 / 703) ,in group B were 14������ 6%(31 / 211) ,25������ 5%(54 / 211) and 37������ 9% ( 80 / 211) ,in group C were 16������ 5% ( 18 / 109) ,29������ 4% (32 / 109) and 34������ 0%(37 / 109)������ After treatment for 1 month,6 months and 1 year,the incidence rates of MACE in group A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group B and C( P < 0������ 05) ;after treatment for 1 month,6 months,the incidence rates of MACE in group B were lower than group C,while higher than group C after 1 year,but the differences were not signifiacnt( P >0������ 05)������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otal incidence of deaths,the recurrence rate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stent restenosis rate among the three groups ( P > 0������ 05 ) ������ After treatment for 1 month,6 months,the incidence of angina in group A was lower significantly than that in group B and C( P <0������ 05) ,but When the treatment time was extended to 1 year,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hree groups( P > 0������ 05) ������ At 1 year follow⁃up,the incidence of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in group A wa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B and group C( 4������ 3% vs������ 2������ 4% vs������ 3������ 7%) ,bu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 05) ������ Conclusion In the CHD patients receiving aspirin and clopidogrel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the incidence of MACE was lower than that in patients with aspirin or clopidogrel treatment alone, especially a reduction in the incidence of angina,and without increase of the risks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events,but the advantages above waning with treatment time extended to 1 year������ 【 Key word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tiplatelet therapy; Cardiovascular events; Bleeding event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