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发
生命是死神唇边的笑——李金发及其诗歌赏析
生命是死神唇边的笑——李金发及其诗歌赏析李金发作为中国象征主义第一人,他对中国现代诗歌的贡献不仅在于创作了很多优秀的诗篇,而且在于他引进了一种新的写作意识和审美观念。
他的生命历程以及求学、工作生涯对他的诗歌创作也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他以自己生命历程为底色,以对诗歌独特的触摸感为重心,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并影响了很多人。
该文以作者的生平经历和诗歌的个体特征为叙述双线,全角度论述作者及其诗歌。
李金发是一个处于中国现代新诗转折点上的人物,他的出现是对胡适的“明白清楚主义”和郭沫若的坦白奔放的诗歌创作主张的反拨和校正,具有纠偏补弊之功。
李金发对中国新诗的贡献在于他引入了现代主义的艺术特质,使中国新诗开始以“个性”、“人道”为武器,来对抗封建文化势力,歌颂个性自由和解放成为新诗的突破口。
或者说,当思想意识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核心以后,就急需一种含蓄、想象、暗喻的艺术形式与之相对应。
当中国诗人们茫然四顾时,突然发现那些被引进国门的象征主义诗歌似曾相识,它那朦胧、轻盈的风情使人们一下子看到了古典诗词的影子。
周作人认为“象征是诗的最新的写法,但也是最旧”[1] (P.1 )。
而象征主义诗歌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新诗的表现技巧和诗歌意象,展示了其无法替代的新的现代性景观,为中国新诗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开了中国现代主义艺术的先河。
在李金发的诗歌中我们常常看到古典主义与现代主义、东方思想与西方思想的充斥和相互纠缠。
李金发诗歌语言的晦涩难懂以及精神上的莫名烦忧也常让我们难以理解,但这和他的贡献相比却是微不足道的。
一李金发,原名李淑良,1900年11月21日出生于广东梅县一个华侨之家。
“李金发”是他的笔名,关于它还有一个来历。
在李金发的散文集《异国情调》里有一篇《我名字的来源》这样写道:“那天大吐大泻,昏昏迷迷,老是梦见一个白衣金发的女神,领着我遨游空中,自己身轻如羽,两脚一拔,即在空中前进数丈,这样的梦,继续了好几天,一直到病好为止,我后来觉得这样没有病死,或许是天使的帮忙,不可不纪念她,于是好几次将金发做文章的笔名,后来朋友公认为很新颖,遂索性大胆地作为自己唯一的名字。
李金发的诗
李金发的诗李金发的诗李金发的诗李金发(1900-1976),原名李淑良,出版的诗集有《微雨》(1925)、《为幸福而歌》(1926)、《食客与凶年》(1927)等。
有感如残叶溅血在我们脚上,生命便是死神唇边的笑。
半死的月下,载饮载歌,裂喉的音随北风飘散。
吁!抚慰你所爱的去。
开你户牖使其羞怯,征尘蒙其可爱之眼了。
此是生命之羞怯与愤怒么?如残叶溅血在我们脚上生命便是死神唇边的笑弃妇长发披遍我两眼之前,遂割断了一切羞恶之疾视,与鲜血之急流,枯骨之沉睡。
黑夜与蚊虫联步徐来,越此短墙之角,狂呼在我清白之耳后,如荒野狂风怒号:战栗了无数游牧靠一根草儿,与上帝之灵往返在空谷里。
我的哀戚惟游蜂之脑能深印着;或与山泉长泻在悬崖,然后随红叶而俱去。
弃妇之隐忧堆积在动作上,夕阳之火不能把时间之烦闷化成灰烬,从烟突里飞去,长染在游鸦之羽,将同栖止于海啸之石上,静听舟子之歌。
衰老的裙裾发出哀吟,徜徉在丘墓之侧,永无热泪,点滴在草地,为世界之装饰。
里昂车中细弱的灯光凄清地照编一切,使其粉红的小臂,变成灰白。
软帽的影儿,遮住她们的脸孔,如同月在云里消失!朦胧的世界之影,在不可勾留的片刻中,远离了我们,毫不思索。
山谷的疲乏惟有月的余光,和长条之摇曳,使其深睡。
草地的浅绿,照耀在杜鹃的羽上;车轮的闹声,撕碎一切沉寂;远市的灯光闪耀在小窗之口,惟无力显露倦睡人的小颊,和深沉在心之底的烦闷。
呵,无情之夜气,卷伏了我的羽翼。
细流之鸣声,与行云之漂泊,长使我的金发退色么?在不认识的远处,月儿似钩心半角的编照,万人欢笑,万人悲哭,同躲在一具儿,——模糊的黑影辨不出是鲜血,是流萤!琴的哀微雨溅湿帘幕,正是溅湿我的心。
不相干的风,踱过窗儿作响,把我的琴声,也震得不成音了!奏到最高音的时候,似乎预示人生的美满。
露不出日光的天空,白云正摇荡着,我的期望将太阳般露出来。
我的一切的忧愁,无端的恐怖,她们并不能了解呵。
我若走到原野上时,琴声定是中止,或柔弱地继续着。
法国象征主义诗派对李金发的创作影响
法国象征主义诗派对李金发的创作影响法国象征主义诗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文学中的重要思潮,以诗歌的象征性和美感为核心,借助形象语言表达内心感受和精神追求。
李金发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象征主义诗人之一,其创作深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派的影响。
首先,李金发受到了象征主义诗歌的审美观念的影响。
象征主义诗人认为诗歌应该超越日常现实世界,追求诗意的超脱和精神的升华,让诗歌成为诗人心灵的表达。
李金发在其创作中也强调诗意的追求,这样的审美观念在他的《闲步集》中可以清晰地看到。
例如,《水边的一天》中,他借用了自然景观,表现出对生命、感性及精神的追求,对梦想与超越现实世界的探求。
这些都是象征主义诗歌的特色,李金发的创作中坚持了这一点。
其次,象征主义诗歌的表现手法对李金发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象征主义诗歌常常运用隐喻、比喻、暗示等手法进行象征表达,来传达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思想。
李金发的诗歌中同样也使用了这些手法。
例如他的《护红》中,“荒原上空,叹世界毕竟徒劳;河流岸边,述人生岂能浪费”,其实是对人生的一种抒发。
李金发的运用这些象征手法,使他的作品多了一份深度和神秘感,更贴近了象征主义诗歌的审美风格。
最后,法国象征主义诗派对李金发的文化积淀和思想精神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象征主义诗歌崇尚哲学和宗教,强调精神的超越和升华,李金发的《红楼梦世界》就集中展现了其细致的文化积淀,让我们明白他是一位拥有丰富哲思和人生阅历的诗人。
他认为诗歌是精神之光,是抒发人类内心感情和精神追求的崇高方式,为社会带来一份健康、积极和美好。
换言之,象征主义诗歌思想与文化精神深刻影响了李金发的创作,丰富了李金发的诗歌表现手法和内在精神追求。
总之,法国象征主义诗派对李金发的创作影响深远。
他在象征主义诗歌思想和表现手法上的借鉴,充实了他诗歌的底蕴和品质。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受到了好几代法国象征主义诗人的影响,李金发在诗歌创作过程中并没有简单地抄袭或模仿西方诗人的作品,而是在这一思潮的基础上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精髓,形成了自己的创作特色。
李金发的诗歌及其创作特色
李金发的诗歌及其创作特色
李金发是中国当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语言和思维方式在当代诗坛中独树一帜。
李金发的诗歌常常以生活中的小事为素材,但却能揭示出人类深刻的情感和哲理。
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生命、爱情、友谊、历史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李金发的创作特色体现在语言和思维方式上。
他的语言清新、优美,常常使用生动的比喻和隐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他的思维方式也非常独特,善于用现实中的细节来揭示深刻的哲理,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思维的深度和内涵。
李金发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传统的唐诗宋词风格,也有现代诗歌的风格。
他的诗歌既有浪漫的情感,也有哲理性的思考,既有传统的文化元素,也有现代的生活气息。
这使得他的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李金发诗选
李金发诗选李金发(1900-1976),原名李淑良,出版的诗集有《微雨》(1925)、《为幸福而歌》(1926)、《食客与凶年》(1927)等。
有感如残叶溅血在我们脚上,生命便是死神唇边的笑。
半死的月下,载饮载歌,裂喉的音随北风飘散。
吁!抚慰你所爱的去。
开你户牖使其羞怯,征尘蒙其可爱之眼了。
此是生命之羞怯与愤怒么?如残叶溅血在我们脚上生命便是死神唇边的笑弃妇长发披遍我两眼之前,遂割断了一切羞恶之疾视,与鲜血之急流,枯骨之沉睡。
黑夜与蚊虫联步徐来,越此短墙之角,狂呼在我清白之耳后,如荒野狂风怒号:战栗了无数游牧靠一根草儿,与上帝之灵往返在空谷里。
我的哀戚惟游蜂之脑能深印着;或与山泉长泻在悬崖,然后随红叶而俱去。
弃妇之隐忧堆积在动作上,夕阳之火不能把时间之烦闷化成灰烬,从烟突里飞去,长染在游鸦之羽,将同栖止于海啸之石上,静听舟子之歌。
衰老的裙裾发出哀吟,徜徉在丘墓之侧,永无热泪,点滴在草地,为世界之装饰。
里昂车中细弱的灯光凄清地照编一切,使其粉红的小臂,变成灰白。
软帽的影儿,遮住她们的脸孔,如同月在云里消失!朦胧的世界之影,在不可勾留的片刻中,远离了我们,毫不思索。
山谷的疲乏惟有月的余光,和长条之摇曳,使其深睡。
草地的浅绿,照耀在杜鹃的羽上;车轮的闹声,撕碎一切沉寂;远市的灯光闪耀在小窗之口,惟无力显露倦睡人的小颊,和深沉在心之底的烦闷。
呵,无情之夜气,卷伏了我的羽翼。
细流之鸣声,与行云之漂泊,长使我的金发退色么?在不认识的远处,月儿似钩心半角的编照,万人欢笑,万人悲哭,同躲在一具儿,——模糊的黑影辨不出是鲜血,是流萤!琴的哀微雨溅湿帘幕,正是溅湿我的心。
不相干的风,踱过窗儿作响,把我的琴声,也震得不成音了!奏到最高音的时候,似乎预示人生的美满。
露不出日光的天空,白云正摇荡着,我的期望将太阳般露出来。
我的一切的忧愁,无端的恐怖,她们并不能了解呵。
我若走到原野上时,琴声定是中止,或柔弱地继续着。
下午击破沉寂的惟有枝头的春莺,啼不上两声,隔树的同僚亦一齐歌唱了,赞叹这妩媚的风光。
《跳礅上的歌》
2023-11-08contents •引言•主题与象征•叙事与情节•艺术特色与风格•文化与社会意义•结论与反思目录01引言作品概述作者:李金发创作年代:民国十五年(1926年)作品出处:《微明》第一期文学体裁:现代诗作品名称:《跳礅上的歌》社会背景民国十五年(1926年),中国社会处于动荡和变革的时期,军阀混战,社会矛盾尖锐。
个人背景李金发在广州时,受到“五卅”爱国运动的激发,思想上起了重大变化,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
创作背景作品影响与评价作品影响《跳礅上的歌》是李金发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作品评价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考、独特的意象和强烈的感情,表达了诗人对时代、人生和爱情的思考和追求,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02主题与象征在故事中,跳礅作为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元素,象征着人生中的困难和挑战。
它代表着主人公需要跨过的生活障碍,以及他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毅力。
跳礅河流则象征着人生的旅程,它承载着主人公的喜怒哀乐,以及他的成长和转变。
河流的流淌也代表着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延续。
河流主题与象征 跳礅的象征主题与象征 跳礅的象征生命的象征生命:通过描述跳礅和河流,故事传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人生旅程的珍视。
生命的短暂和无常提醒人们要珍惜每一个时刻,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
勇气:主人公在跳礅上的表现展示了勇气和决心。
他的行动表明,只要有勇气面对困难,就可以克服障碍并实现目标。
主题与象征 跳礅的象征成长故事中,主人公通过跨越跳礅,经历了成长和变化。
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他的行为上,也反映在他的内心世界。
家庭故事中,主人公的家人对他的支持和鼓励也是家庭和亲情的象征。
这种情感纽带为他在面对困难时提供了力量和勇气。
03叙事与情节故事线索以“我”的视角,回忆童年时期在故乡小河边的经历,讲述了一个关于跳礅上的故事。
通过回忆,将故事线索贯穿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
法国象征主义诗派对李金发的创作影响
法国象征主义诗派对李金发的创作影响
法国象征主义诗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股新的诗歌运动。
它们的创作特点是反对现实主义,反对理性,追求神秘、神话、想象、感受等方面的表达。
法国象征主义诗派对李金发的创作影响很大,尤其是在思想和文学风格上。
首先,在思想方面,法国象征主义诗派倡导的神秘和超脱现实的思想对李金发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李金发的诗歌作品中,往往包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追求超越现实的理想和生命的意义。
例如李金发著名的诗《无限》,就借助象征的语言,在表达宇宙的神秘与人生的无限时,折射出浓郁的象征主义意蕴。
其次,在文学风格方面,法国象征主义诗派对李金发的词藻和表达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李金发的诗歌中常常使用象征、隐喻等表现手法,泛起深刻的意境与哲学思想。
例如,他在《马瘟》这首诗中,借助一只疾马寓意人生的短暂和悲哀,通过掌握象征性的语言,使得诗歌的意蕴不断深刻。
最后,法国象征主义诗派对李金发的创作影响还体现在对他主题选择上。
法国象征主义诗派强调艺术与真理的整合,以及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因此,李金发的很多作品也选择这样的主题进行表达,例如对人性、生命、自然等等的关键词进行了深入的描绘。
总之,法国象征主义诗派对李金发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他的文学创作不再仅仅是写实性的描写,更加注重探究人生哲学,追求超越现实的思想和语言的表达。
李金发对波德莱尔诗歌的模仿
李金发对波德莱尔诗歌的模仿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是19世纪法国的一位重要诗人,以其现代主义风格和独特的写作观点而闻名。
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城市生活、现代社会和人类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力。
波德莱尔的诗歌风格独特,既有浪漫主义的影子,又融入了象征主义的元素。
他的作品对后世的诗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李金发是当今中国的一位杰出诗人,也是波德莱尔的忠实追随者。
他对波德莱尔的诗歌有着深入的研究,并试图通过模仿波德莱尔的写作风格来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李金发深深被波德莱尔的诗歌风格所吸引,他着迷于波德莱尔对现代生活的观察和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描绘。
李金发通过模仿波德莱尔的写作风格,试图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对现代社会的思考和对人类情感的体验。
然而,李金发并非简单地照搬波德莱尔的风格,而是将其与自己的文化背景相融合。
他巧妙地将中国的传统元素和波德莱尔的象征主义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诗歌风格。
他的诗歌既保留了波德莱尔诗歌的悲情和超现实主义的特点,又融入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优美和哲理。
李金发的诗歌经常以城市为背景,通过对繁忙都市生活的描绘,探索人类内心的孤独和迷茫。
他运用象征主义的手法,以物象和形象的隐喻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他的诗句通常简洁而又富有意境,令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情感。
李金发的模仿波德莱尔的实践并不仅仅是对波德莱尔的致敬,更是对诗歌创作的探索和尝试。
通过模仿波德莱尔的诗歌风格,李金发努力寻找自己的声音和表达方式。
他相信,只有通过对优秀作品的模仿和吸收,才能在诗歌创作中获得更深的洞察力和创造力。
正是李金发对波德莱尔诗歌的模仿和创作实践,让他成为了中国诗坛上备受瞩目的新星。
他的作品既受到了波德莱尔的影响,又展现出自己独特的思想和风格。
通过对波德莱尔诗歌的模仿,李金发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的作品不仅在表达方式上与波德莱尔相似,更在情感上与当代读者产生了共鸣。
由李金发的《弃妇》诗谈古今文学的关联
《弃妇》李金发是我国二十年代有代表的象征派诗人。
《弃妇》是他的第一部诗集《微雨》的第一首,也是一篇典型的象征主义作品。
他用欧化的句法和晦涩的语言表现颓废朦胧的思想情调,被朱自清称为是法国象征诗派的手法第一个介绍到中国诗里的诗人。
一李金发,原名李淑良笔名金发,广东梅县人。
他早年就读于香港圣约瑟中学,后来到上海入南洋中学留法预备班。
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1921年就读于第戎美术专门学校和巴黎帝国美术学校,在法国象征派诗歌特别是波德莱尔《恶之花》的影响下,开始创作格调怪异的诗歌,在中国新诗坛引起一阵骚。
称之为“诗怪”,成为我国第一个象征主义人。
李金发是一个青年艺术家,当时正在法国学习雕塑。
1922-1923年在世界艺术都会巴黎的象征主义艺术氛围中,写了三本象征主义诗集《微雨》、《食客与凶年》和《为幸福而歌》,寄回国内,在周做人的帮助下,发表了一些,并相继在1925-1927年间出版。
这些诗给人以怪异的感觉,于是作者也被称为“诗怪”。
李金发是中国第一个象征派诗人,也是中国第一个现代派诗人。
李金发的诗作与“五四”时期的新文学作品有着明显的区别。
首先,在思想上,这位诗人不像“五四”时期的作家那样关心社会问题,关心国家命运,那样具有人道理想,充满改革热忱,他的胸怀并不宽广,所感受到的只是身边的悲观,又因为深受巴黎忧郁症的感染,他觉得“我有一切的忧郁,无端的恐怖”,因而他所写的大多数都是爱情、死亡、忧郁、苦闷,社会情状描写消退了,内心情趣的显示也突出了。
在艺术上也有了相应的变化,也不在注重描写的客观性和典型性,而讲究表现的意象性和象征性。
李金发说:“诗之需要形象犹人身之需要血液”[1]这就是象征艺术的重要性。
因为讲究意象的象征性,所以多用比喻,特别是隐喻,更加增添了文章的神秘感,所以显得跳跃、朦胧、令人费解。
雕刻和诗文是李金发业余的最大爱好。
蔡元培先生称他为“文学纵横乃如此,金石雕刻诚能为”。
他在20年代留学期间,诗歌创作已取得了辉煌成就。
早期象征派诗人代表——李金发资料
(四)象征诗派的诗歌特点
1、强调诗歌具象的多义性。 2、比喻的运用多取远譬。 3、在诗的组织上常用省略法。 4、感觉世界过于狭窄,感情 上存有一定的颓废倾向,句法 过于欧化。
艾青:象征派诗歌“不仅使人从那里感触了 它所包含的,同时可以由它而想起一些更深 远的东西”。 朱自清:“象征诗派要表现的是些微妙的意 境,比喻是他们的生命,但是‘远取譬’而 不是‘近取譬’……他们能在普通人以为不 同的事物间看出同来,他们发现事物的新关 系,并且用最经济的方法将这种关系组织成 诗;所谓‘最经济的’就是将一些联络的字 句省掉,让读者运用自己的想象力搭起桥 来。”
象征派诗歌进入中国的历史背景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正处 于五四运动高潮过后的革命低潮时期。一些 被五四运动唤醒的文学青年由初期的兴奋、 狂热、呐喊转化为苦闷、彷徨、伤感甚至颓 废。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文学青年中间便 出现了一股颓唐伤感的倾向。而西方象征主 义诗歌所具有的感伤色彩、厌世情绪很适合 这些文学青年的口味,于是象征主义诗歌在 中国便找到了它生长的土壤。
“那时因多看人道主义及左倾的读物,渐 渐感到人类社会罪恶太多,不免有愤世嫉 俗的气味,渐渐的喜欢颓废派的作品,鲍 德莱即波德莱尔的《罪恶之花》,以及魏 尔仑的诗集,看得手不释卷,于是逐渐醉 心象征派的作风。” ------李金发
李金发的主要作品是三部诗集《微雨》、 《食客与凶年》和《为幸福而歌》。 李金发的诗从两个方面显示了他的象征主 义的特质: 1、是诗歌审美对象“以丑为美”、“从恶 中发掘美”的美学倾向; 2、在艺术方法上,喜欢通过“客观对应物” 来象征、暗示自已的内心世界,带有一种朦 胧晦涩的美学特征。
中 国 象 征 诗 派 第 李一 金人 发
中国象征诗派
中国象征诗派一、主要代表人物1、李金发(1900-1976):广东梅县人,出生于富商家庭,但生活节俭,使他自幼体弱多病,严父的管束让他觉得生活乏味,母爱无瑕顾及众多的子女,“我的童年是在无生趣中过去的。
”----性情孤辟抑郁。
①1919年11月,“男儿当志在四方”,赴法学雕塑,巴黎美院,节俭清苦。
孤独寂寞“没有女朋友,没有中外诸色人的交际,没有物质的享受…所谓花都的纸醉金迷,于我没有份,我是门外汉”。
除雕塑之外,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尤其是象征派诗歌,视魏尔伦、波德莱尔为“名誉老师”,对《恶之花》手不释卷。
性格气质上的孤僻抑郁,对人世的悲观认识,游子的凄苦、孤单,弱国子民的自卑、愤懑,进步书籍使他觉得人类社会罪恶太多,但没有反抗。
改造社会的朋友圈子,遂沉醉于愤世嫉谷、颓废感伤的象征派诗作中。
②1920年开始写诗,直到1925年回国后才出版。
回国后为生计而奔波,诗兴其少,所作之诗“已非当年气概”作品:《微雨》现实风雨之下作者悲哀的呻吟。
《食客与凶年》是游学德国柏林期间所写。
当时一战德国经济极为困难,此这谓“凶年”,而他们却是一群“享受低价马克之福”的游人,被李自嘲为“凶年的食客”。
共100首,几乎作一首,感叹时光、生命之易逝,歌吟感情、希望之幻来。
《为幸福而歌》可说是李与德国画家之女履妲浪漫之恋的情感记录。
人生观忽然改变,遇事乐观,诗作一扫颓废绝望的调子,而充满爱的絮语和幸福的憧憬。
其他作品:《阿育王》、《弃妇》、《琴的哀》、《有感》、《时之表现》、《有感》、《琴的哀》。
爱情诗:李金发,《微雨》中大约一半《为幸福---》最多,他最喜欢歌唱女性和爱情。
他认为“能够崇拜女性美的人,是有生命统一之快感的;能够崇拜女性美的社会就是较进化的社会。
”他将诗分为哲理诗、爱情诗和革命诗,“但我结果还是愿永久作爱情诗,因为女性美,是可永久歌咏而不倦的。
”多表现对女性的新生和对纯洁爱情的期待、陶醉与痛苦,写尽了爱情的魅力、温柔、细腻、清新、健康,但仍然笼罩着悲观颓废的阴影。
李金发 人物与简介
艺术特点
李金发诗歌深受波德莱尔的影响。在法国留学期间,弱国子民在异族里所受到的歧视、恋爱的无望、祖国的忧患,都使他心理笼罩在一片灰蒙蒙的烟雾之中。于是,以表现死亡、丑等为擅长的诗人彼德莱尔的诗歌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1921年,在饱尝了白眼之辱的环境里,李金发课余就在书籍里寻找安慰,“鲍特莱尔的《恶之花》,他亦手不释卷”了,遂成了一个“唯丑的少年”,讴歌唯丑的人生:“我抚慰我的心灵安坐在油腻的草地上,/静听黑夜之哀吟,与战栗之微星,/张其淡白之倦眼,/细数人类之疲乏,与牢之不可破之傲气。”(《微雨·希望与怜悯》)1923年春,他在德国编好第一本诗集《微雨》。在创作《微雨》集期间,李金发读魏尔仑、波德莱尔、萨曼、雷尼耶等的诗最多。同时,他还读福尔·瓦雷里以及耶麦等人的诗。当时周作人、宗白华等人读了《微雨》后,称赞李金发为“东方的鲍特莱”,钟敬文认为李金发是魏尔仑的徒弟。 在柏木不满三个月的时间里,李金发又创作了第二本诗集《食客与凶年》。这时他一方面由于潜心研究叔本华的哲学,愈加深了其悲观思想,另一方面,阅读了歌德等人的作品,诗风有所变化,较少神秘色彩。又过六个月,李金发又写出了第三本诗集《为幸福而歌》,从这本诗集的题记、译诗所涉及的范围来看,有德国的歌德、海涅,法国的雨果、夏多布里昂等浪漫主义作家的作品。可以看出,李金发的三本诗集的倾向日趋明晰:在象征的整体特征下,渗透了浪漫的感伤主义。尽管李金发所吸取的影响比较杂,但是,他的诗作中最突出是对死亡、丑恶的抒写以及始终笼罩着的绝望、郁闷、悲哀的烟雾。 李金发有两句历来为人们指责的诗句:“如残叶溅/血在我们/脚上,//生命便是/死神唇边/的笑。”在李金发看来,“死亡”是人最终的归宿,它并不可怕,“死!如同睛春般美丽,季候之来般忠实,/若你设法逃脱,/啊,无须恐怖痛哭,/他终究温爱我们。”(《死》)可怕的倒是现实生存。德格格尔认为,死亡能够“使自己从普通人当中解放出来”,能够使人一次性摆脱焦虑和沉沦的烦恼。现世生活带给人无休止的压抑、焦虑、厌恶,使人产生了浓重的渺小感、孤独感、软弱感、恐惧感,造成了普遍的“神经症人格”。怎样消除这些基本因素呢?李金发认为只有死亡。这里,我们找到了诗人歌颂死亡的根本原因,乃是在于对丑恶社会现实的彻底绝望,或者是以死来完成对生存的最有力的诅咒。 李金发对法国象征意义诗歌的借鉴,不是技巧上的,而是骨子里的。这表现在他的诗与波德莱尔们的诗,有着同构的关系。李金发诗歌中,有的提示了生命的虚无(如《有的诗歌颂死亡,以死来完成对生存的最有力的诅咒(《生活》),有的提示了上帝死掉后人的灵魂的不胜重负(《不幸》)。 李金发诗歌与波德莱尔的诗歌,在表现死亡主题时所使用权的意象有许多相异处,但是,李氏诗与波氏诗的相似处,是主要的。在诗的主题与抒写对象上,波德莱尔在《恶之花》中突出了三大主题:死、梦幻、爱情。李金发的三本诗集也是如此的。 传统的中国诗歌,是少有“丑怪美”的审美心理的。我们民族肯定“生”的价值,且具有“安贫乐道”、“知足常乐”的乐感文化特点,弱化和麻痹了知识分子对苦感、愁感、丑感、恶感的感受。在艺术表现层次上,铸造了他们不叙苦、不言贫、羞于言苦、耻于言贫的心理。魏晋时“人的自觉”思潮对这种价值观有所冲击,但毕竟未能成为支配中国人灵魂的主要力量。对人生、生命、生活的强烈欲求和信念,突出个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进而在否定的形式中达到对个体生存价值观的肯定,这是近代人或者现代人的现代意识,在悲剧性的微笑中发掘“丑”之美,意义在于正视了生活落差、人生落差、命运落差在心灵上引起的酸辛。要写出“丑怪美”的作品,必须具备三个层次:⑴生活上的“丑况”;⑵心理上的“丑感”;⑶诗人的表现意象。“丑况”在主体心理上转化成强烈的“丑感”,但形成艺术表现的意象还需要特定的文化心理。李金发在巴黎形成的“厌世、远人”,“颓废而神奇”的思想,主要并非来自民族和传统,而是在异域受《恶之花》潜移默化的结果。例如,李金发与波德莱尔对“死”之赞美,对“生”之厌腻,都表现出了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都染上了“世纪病”,心上开出了一朵又一朵病态的“恶”之花,其主题,乃至抒写对象都极为相象。他们对死产生了一种莫名其妙的爱好。 梦幻和爱情,又是象征派逃避“生”之痛苦的避风港。现世生活使人有无边的烦恼,死神又无处不在地向人微笑。固然,死是对生的烦恼的解脱,除了死亡之外,在象征派诗人的眼中,还有梦幻和爱情。李金发有不少诗作都写自己对爱情至死不渝的追求,如他的《假如我死了》。这首诗假设自己死了,其幽灵夜间走近爱人的身边,给其亲吻和抚爱,并表明自己的爱情将“统治”所爱人的整个青春与生命。幻想的世界有两种:一为天堂,一为梦境。《为幸福而歌·乐土之人们》属前者,《微雨·寒夜之幻觉》为后者。
早期象征派诗人代表——李金发汇编
“长处在使大众不能懂, 纵是文科大学生也瞠目不 解”“他的诗每篇都少不了几个之字。每篇没有 整齐的格律, 而又都充满了神秘的感觉的象征的思 想”——蒲风
诗歌如果“无视民众只为自己”, 只是“从形式主
义出发”, “把诗写得非常晦涩暧昧”, 都是新诗发 展的歧途。读李金发的诗, “ 好象在听外国人说中 国话, 读了也等于不曾读”。
前,在手心描下 “中国”二字,表达了对故国深切的怀念。
陈耀东在《论李金发的诗》把李金发 的诗分成了三类:
1为数不多的作品,虽有点朦胧,却不很晦 涩;
2约占总数一半左右的诗,有些晦涩,诗的 主旨尚能探知;
3近半数的诗与读者之间,像有一道不可逾 越的高墙,读者只好望诗兴叹。
李金发诗歌的特质:
1、以社会和人生的“恶”为对象 2、强调“不幸”的忧郁美 3、追求万物与主体神秘的交感契合 4、关心生死问题 5、追求暗示、象征、隐喻等手法的运用
“李氏是中国抒情诗的第一人, 他认为李先生的诗 是流动的,多元的, 易变的, 神秘化、个性化、天才 化的, 不是如普通的诗,可以一目了然的。”—— 黄参岛
“觉得读了李先生的《弃妇》及《给蜂鸣》等诗, 突然有一股新异的感觉, 潮上了心头; 像这样新奇 怪丽的歌声, 在冷漠到了零度的文艺界,怎不叫人 顿起很深的注意。”——钟敬文
题自写像
即月眠江底, 还能与紫色之林微笑。 耶稣教徒之灵, 吁,太多情了。
感谢这手与足, 虽然尚少 但既觉够了。 昔日武士被着甲, 力能搏虎! 我么!害点羞。
热如皎日, 灰白如新月在云里。 我有草履,仅能走世界之一角, 生羽么,太多事了呵!结束与鲜血之急流枯骨之沉 夕阳之火不能把时间之烦
法国象征主义诗派对李金发的创作影响
法国象征主义诗派对李金发的创作影响1. 引言1.1 李金发的背景介绍李金发(1862-1918),法国象征主义诗人,被誉为“象征主义的先驱”。
他生于法国布列塔尼地区,成长在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家庭。
李金发年轻时接受传统的教育,他热爱文学,尤其是古典文学和宗教文学,对此有着深厚的造诣。
在大学时期,李金发开始接触现代派诗歌,受到波德莱尔和马拉美等人的影响,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主题。
李金发的文学生涯并不顺遂,在他年轻时饱受贫困和疾病的折磨。
这些困难并没有使他放弃写作,反而激发了他对诗歌的探索和热情。
李金发的诗歌充满了神秘主义和象征象征主义的意象,探讨了人类存在和宇宙之间的关系。
他的作品被认为是象征主义诗歌的典范,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金发是法国象征主义诗派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作品在法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通过对李金发的背景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创作风格和主题,以及他在法国象征主义诗派中的影响和地位。
1.2 法国象征主义诗派的特点法国象征主义诗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法国兴起的一支重要文学流派,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象化和象征化:法国象征主义诗派的诗人们常常通过对具象、物象等事物的象征化来表达情感和思想,通过这种方式使诗歌更富有隐喻和意味。
2. 感官和直觉:象征主义诗派注重感官的刺激和直觉的启示,诗歌常常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直观的表达方式,强调个体的感受和体验。
3. 模糊和超验:法国象征主义诗派的诗歌常常具有模糊和超验的特点,诗人们追求意象和意念的纯粹性,善于运用暧昧、隐喻等艺术手法。
4. 孤独和虚无:象征主义诗派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孤独、虚无等情感主题,反映出现代人对于生命、存在、意义等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法国象征主义诗派以其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表现方式对20世纪法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认为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前身之一,其独特的风格和主题成为后世诗人们借鉴和传承的重要资源。
中国现代主义诗人——李金发
中国现代主义诗人——李金发一、李金发简介李金发,原名李淑良,笔名金发,广东梅县人。
中国第一个象征主义诗人,现代主义诗人。
代表诗歌集《李金发诗集》。
二、作品举例异族里所受到的歧视、恋爱的无望、祖国的忧患,都使他心理笼罩在一片灰蒙蒙的烟雾之中。
于是,以表现死亡、丑等为擅长的诗人彼德莱尔的诗歌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
1921年,在饱尝了白眼之辱的环境里,李金发课余就在书籍里寻找安慰,“鲍特莱尔的《恶之花》,他亦手不释卷”了,遂成了一个“唯丑的少年”,讴歌唯丑的人生:“我抚慰我的心灵安坐在油腻的草地上,/静听黑夜之哀吟,与战栗之微星,/张其淡白之倦眼,/细数人类之疲乏,与牢之不可破之傲气。
在柏木不满三个月的时间里,李金发又创作了第二本诗集《食客与凶年》。
这时他一方面由于潜心研究叔本华的哲学,愈加深了其悲观思想,另一方面,阅读了歌德等人的作品,诗风有所变化,较少神秘色彩。
又过六个月,李金发又写出了第三本诗集《为幸福而歌》,从这本诗集的题记、译诗所涉及的范围来看,有德国的歌德、海涅,法国的雨果、夏多布里昂等浪漫主义作家的作品。
可以看出,李金发的三本诗集的倾向日趋明晰:在象征的整体特征下,渗透了浪漫的感伤主义。
尽管李金发所吸取的影响比较杂,但是,他的诗作中最突出是对死亡、丑恶的抒写以及始终笼罩着的绝望、郁闷、悲哀的烟雾。
李金发有两句历来为人们指责的诗句:“如残叶溅/血在我们/脚上,//生命便是/死神唇边/的笑。
”在李金发看来,“死亡”是人最终的归宿,它并不可怕,“死!如同睛春般美丽,季候之来般忠实,/若你设法逃脱,/啊,无须恐怖痛哭,/他终究温爱我们。
”(《死》)可怕的倒是现实生存。
现世生活带给人无休止的压抑、焦虑、厌恶,使人产生了浓重的渺小感、孤独感、软弱感、恐惧感,造成了普遍的“神经症人格”。
怎样消除这些基本因素呢?李金发认为只有死亡。
这里,我们找到了诗人歌颂死亡的根本原因,乃是在于对丑恶社会现实的彻底绝望,或者是以死来完成对生存的最有力的诅咒。
早期象征派诗人代表——李金发
“近代中国象征派的诗至李氏而始有,在新诗界中 不能说他没有相当的贡献。”——苏雪林
“长处在使大众不能懂, 纵是文科大学生也瞠目不 解”“他的诗每篇都少不了几个之字。每篇没有 整齐的格律, 而又都充满了神秘的感觉的象征的思 想”——蒲风
诗歌如果“无视民众只为自己”, 只是“从形式主 义出发”, “把诗写得非常晦涩暧昧”, 都是新诗发 展的歧途。读李金发的诗, “ 好象在听外国人说中 国话, 读了也等于不曾读”。 ——任钧
“我读不懂李金发的诗。长了二十七岁, 还没听见 这一类的中国话, 所以金发这两个字, 我就不喜 欢”。——穆木天
“留法的李金发氏又是一支异军”,即是中国象征派的 领军人物。“他的诗没有寻常的章法,一部分一部 分可以懂,合起来却没有意思。他要表现的不是意 思而是情感, 仿佛大大小小红红绿绿的一串珠子, 他却藏起那串儿, 你得自己穿着瞧。这就是法国象 征诗人的手法,李氏是第一个介绍它到中国诗里” “李金发先生等的象征诗兴起了。他们不注重形 式而注重词的色彩与声音。他们要发挥词的暗示 力量, 一面创造新鲜的隐, 一面参用文言文的虚字, 使读者不致滑过一个词去。他们是在向精细的地 方发展。” ——朱自清
有 感
如残叶溅 血在我们 脚上, 生命便是 死神唇边 的笑。 半死的月下, 载饮载歌, 裂喉的音 随北风飘散。 吁! 抚慰你所爱的去。 开你户牖 使其羞怯, 征尘蒙其 可爱之眼了。 此是生命 之羞怯 与愤怒么? 如残叶溅 血在我们 脚上 生命便是 死神唇边 的笑
题自写像
即月眠江底, 还能与紫色之林微笑。 耶稣教徒之灵, 吁,太多情了。 感谢这手与足, 虽然尚少 但既觉够了。 昔日武士被着甲, 力能搏虎! 我么!害点羞。 热如皎日, 灰白如新月在云里。 我有草履,仅能走世界之一角, 生羽么,太多事了呵!
中国诗作象征派先驱
中国第一个象征派诗人——李金发李金发(1900.—1976.)原名李淑良,笔名金发(据他在《我名字的来源》一文中说…1922年在法国患病,老是梦见一位白衣金发的女神领他遨游太空,他觉得自己没有病死,于是把自己的名字改为李金发。
)广东梅县人。
早年就读于香港罗马书院,广泛接触了西方文化。
1919年与林风眠、李立三、徐特立、王若飞、郎静山等赴法国勤工俭学。
专攻美术,学习雕塑。
在法国象征派诗歌特别是波德莱尔《恶之花》的影响下,开始创作格调怪异的诗歌,在中国新诗坛引起一阵骚动,被称之为“诗怪”,成为我国第一个象征主义诗人。
1925年回国,先后在一些美术学校任教。
后来成为外交官。
晚年云游世界,1976年病逝于美国。
在法国留学期间,弱国子民在异族里所受到的歧视、恋爱的无望、祖国的忧患,使他的心理笼罩在一片灰蒙蒙的烟雾之中。
于是,以表现死亡、丑等为擅长的诗人彼德莱尔的诗歌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
1921年,在饱尝了白眼之辱的环境里,李金发课余就在书籍里寻找安慰,“鲍特莱尔的《恶之花》,他亦手不释卷”了,遂成了一个“唯丑的少年”,讴歌唯丑的人生:“我抚慰我的心灵安坐在油腻的草地上,/静听黑夜之哀吟,与战栗之微星,/张其淡白之倦眼,/细数人类之疲乏,与牢之不可破之傲气。
”(《微雨·希望与怜悯》)他的诗集《微雨》(1925)《为幸福而歌》(1926)《食客与凶年》(1927)都是在这种情况下写就的。
李金发的诗大多表现凄苦心境,咏叹个人命运,感伤色彩浓厚。
他的诗充满怪异、神秘、颓废和失落的情调,是很典型的中外合璧的象征诗。
他的诗歌有自己的晦涩和语言习惯,相当欧化的句式中夹杂着大量的文言虚词,而意象选择与组合又非常奇特,富于跳跃性,被人目为“诗怪”。
对人生的悲叹是李金发诗的重要主题。
表现这一主题的《弃妇》是其代表作。
在《弃妇》中作者用第一人称以弃妇的口吻低诉自己孤寂清苦的情怀。
当然诗人也曾希望振作起来,挣扎低沉颓废的心境,比如《过去的热情》《明星出现之歌》。
论李金发的象征诗歌及其对新诗创作的贡献
李金发象征诗歌对新诗创作的贡献:突破传统诗歌的束缚,拓展了新诗的表现手法和语言形式,为后来的纪20年代中国新诗发展的背景
李金发个人经历对创作的影响
象征主义诗歌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
李金发与同时代诗人的交流与互动
主题:孤独、死亡、颓废
意象:黑夜、坟墓、枯枝等
运用象征主义手法,通过意象的象征意义表达情感
李金发关注新诗的音乐性和视觉性,为后来的新诗创作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李金发的象征诗歌通过独特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丰富了新诗的情感表达方式。
李金发的诗歌对哲理思考的引入,为新诗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考维度。
李金发的象征诗歌对新诗的贡献在于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为新诗创作提供了新的灵感和启示。
李金发的诗歌对新诗情感表达和哲理思考的启示,对于推动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语言简练、质朴,不追求华丽辞藻
运用古词、方言和外来词,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
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李金发在创造意象时,注重语言的简洁、凝练,使得诗歌整体上呈现出一种简洁明快的艺术风格
李金发善于运用象征手法,通过意象的创造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他的诗歌意象新颖、独特,常常突破常规,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感官冲击
开创了现代诗歌的先河,成为新诗的代表人物之一。
丰富了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为后来的诗人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推动了现代诗歌的国际化,让中国诗歌走向世界。
对后来的新诗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新诗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李金发的诗歌语言简练、意象深远,对后辈诗人在语言运用和诗歌表现手法上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缺乏对诗歌艺术的深入探索和创新,难以在诗歌创作上取得更高的成就
李金发、戴望舒诗歌比较论
李金发、戴望舒诗歌比较论一、创作风格李金发的创作风格主要体现在他对于现实社会的关注和对语言表达的追求上。
他以写实主义的手法表现了大量的工农题材,以及对社会民生问题的关注。
他的思维逻辑清晰,语言简练扎实,具有较强的叙事力和语言直观性。
戴望舒的创作风格则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意象的塑造。
她的诗歌多以内心感受和个人情绪为出发点,借助意象和隐喻的手法,抒发对生活、爱情和自然的热爱和追求。
她的语言优美、抒情细腻,充满了浓厚的个人色彩。
二、主题取向在主题选取上,李金发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
他以真实的写实手法描绘了工农群众的辛酸与奋斗,展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与支持。
他的诗歌有时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批判社会不公与不平等。
而戴望舒的主题则更多地涉及到个人情感和内心世界。
她倾注了丰富的感情,诗中流露出的情感包括对亲情、爱情和友情的思考和表达。
同时,她也关注到了生命的意义和自然的美好,表达了对大自然和生命的赞美和景仰。
三、艺术手法在艺术手法上,李金发注重语言的准确和形象的表达。
他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象征和对比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充满生动的形象感,并通过生动形象的塑造来传达他的思想和情感。
戴望舒则更加擅长运用意象和隐喻,通过抽象的形象和象征的意义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思想。
她的诗歌常常带有一种梦幻般的意味,给人以深深的联想和思考空间。
四、艺术意义李金发以其独特的写实风格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成为了当时文坛的一颗耀眼之星。
他的诗歌代表了那个特定时代的现实与思考,记录了那个时期人民的艰辛和努力,具有历史的独特价值。
戴望舒则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对生命的追求成为了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一位重要女性诗人。
她的诗歌充满了对生活和爱情的热情,给了那个时代的人们一些温暖和启示。
同时,她注重个人的内心世界和审美的探索,使她的诗歌在审美上也具有一定的成就。
综上所述,李金发和戴望舒是两位具有差异化诗歌创作风格的诗人。
他们通过不同的创作手法和主题取向,各自展现了不同的艺术特点和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不认识的远处,
月儿似钩心半角的编照,
万人欢笑,
万人悲哭,
同躲在一具儿,——模糊的黑影
辨不出是鲜血,
是流萤!
琴的哀
微雨溅湿帘幕,
正是溅湿我的心。
不相干的风,
踱过窗儿作响,
把我的琴声,
也震得不成音了!
奏到最高音的时候,
似乎预示人生的美满。
喷泉在池里呜咽,
一二阵不及数的游人,
统治在蔚蓝天之下。
吁!艳冶的春与荡漾之微波,
带来荒岛之暖气,
温我们冰冷的心
与既污损如污泥之灵魂。
借来的时光,
任如春华般消散么?
倦睡之眼,
不能认识一个普通的名字!
题自写像
即月眠江底,
还能与紫色之林微笑。
耶稣教徒之灵,
吁,太多情了。
我宁相信你的臂儿。
我相信神话的荒谬,
不信妇女多情。
(我本不惯比较)
但你确象小说里的牧人。
我奏尽音乐之声,
无以悦你耳;
染了一切颜色,
无以描你的美丽。
记取我们简单的故事
记取我簪儿
蚂蚁缘到臂上,
张惶了,
听!指儿一弹,
顿销失此小生命,
就一样的名儿也少见。
我不懊恨一切寻求的失败,
但保存这诗人的傲气。
往昔在稀罕之荒岛里,
有笨重之木筏浮泛著:
他们行不上几里,
遂停止著歌唱──
一般女儿的歌唱。
末次还衬点舞蹈!
时代既迁移了,
惟剩下这可以说灰白的天色。
夜之歌
我们散步在死草上
悲愤纠缠在膝下。
粉红之记忆,
不仁者的谄笑,
辽远的海岸里
慈母屈膝伸手狂呼,
泪儿随波远去
润其失掉的爱子之唇?
尽在橡枝上嘶著,
孟浪地挟归雁前来,
他们的羽在我故国里变换,
落下残败的在河干,
没有人留心此诗意,
因他们去了重来。
尽在橡枝上嘶著,
他重问我曾否再作童年之盛会!
我失去了温背的日光,
牲群缘登的曲径,
在阴处的睡莲,
不明白日月的光耀,
打桨到横塘去,
教他认识人间一点爱。
九
我们之Souvenirs,
在荒郊寻觅归路。
爱憎
Soyons Scandaleux Sans Plus Vous gener
─ P。 Verlaine。
我愿你孤立在斜阳里,
感谢这手与足,
虽然尚少
但既觉够了。
昔日武士被着甲,
力能搏虎!
我么!害点羞。
热如皎日,
灰白如新月在云里。
我有草履,仅能走世界之一角,
生羽么,太多事了呵!
温柔
一
你明彻的笑来往在微风里,
并灿烂在园里的花枝上。
记取你所爱的裙裾般的草色,
现为忠实之春天的呼唤而憔悴了。
看,秋梦展翼去了,
空存这委靡之魂。
二
我追寻抛弃之意欲,
我伤感变色之樱唇。
呵,阴黑之草地里,
明月收拾我们之沈静。
三
在爱情之故宫,
我们之Noces倒病了,
取残弃之短烛来,
黄昏太弥漫田野。
四
我此刻需要什 ?
如畏阳光曝死!
去,园门已开了栅,
心愿
我愿你的掌心
变了船儿,
使我遍游名胜与远海
迨你臂膀稍曲,
我又在你的心房里。
我愿在你眼里
找寻诗人情爱的舍弃,
长林中狂风的微笑,
夕阳与晚霞掩映的色彩。
轻清之夜气,
带到秋虫的鸣声,
但你给我的只有眼泪。
我愿你的毛发化作玉兰之朵,
我长傍花片安睡,
游蜂来时平和地唱我的梦;
露不出日光的天空,
白云正摇荡着,
我的期望将太阳般露出来。
我的一切的忧愁,
无端的恐怖,
她们并不能了解呵。
我若走到原野上时,
琴声定是中止,或柔弱地继续着。
下午
击破沉寂的惟有枝头的春莺,
啼不上两声,隔树的同僚
亦一齐歌唱了,赞叹这妩媚的风光。
野愉的新枝如女郎般微笑,
斜阳在枝头留恋,
如要生命里建立情爱,
即持这金钥开疑惑之门,
纵我折你陌上之条,
明日之静寂是在我们心里。
呵,不,你将永不回来,
警我在深睡里,
迨生命之钟声响了,
我心与四体已殭冷。
二
时间逃遁之迹
深印我们无光之额上,
但我的爱心永潜伏在你,
如平原上残冬之声响。
红夏偕著金秋,
每季来问讯我空谷之流,
化成灰烬,从烟突里飞去,
长染在游鸦之羽,
将同栖止于海啸之石上,
静听舟子之歌。
衰老的裙裾发出哀吟,
徜徉在丘墓之侧,
永无热泪,
点滴在草地,
为世界之装饰。
里昂车中
细弱的灯光凄清地照编一切,
使其粉红的小臂,变成灰白。
软帽的影儿,遮住她们的脸孔,
如同月在云里消失!
朦胧的世界之影,
如道旁朽兽,发出奇臭。
遍布在小城里,
扰醒了无数甜睡。
我已破之心轮,
永转动在泥污下。
不可辨之辙迹,
惟温爱之影长印著。
噫吁!数千年如一日之月色,
终久明白我的想像,
任我在世界之一角,
你必把我的影儿倒映在无味之沙石上。
但这不变之反照,衬出屋後之深黑,
亦太机械而可笑了。
望见远海的变色,
用日的微光,
抵抗夜色之侵伐。
将我心放在你臂里,
使他稍得余暖,
我的记忆全死在枯叶上,
口儿满著山果之余核。
我们的心充满无音之乐,
如空间轻气的颤动。
无使情爱孤寂在黑暗,
任他进来如不速之客。
你看见 ,我的爱!
孤立而单调的铜柱,
关心瘦林落叶之声息,
因野菊之坟田里秋风唤人了。
遂割断了一切羞恶之疾视,
与鲜血之急流,枯骨之沉睡。
黑夜与蚊虫联步徐来,
越此短墙之角,
狂呼在我清白之耳后,
如荒野狂风怒号:
战栗了无数游牧
靠一根草儿,与上帝之灵往返在空谷里。
我的哀戚惟游蜂之脑能深印着;
或与山泉长泻在悬崖,
然后随红叶而俱去。
弃妇之隐忧堆积在动作上,
夕阳之火不能把时间之烦闷
──日光含羞在山後,
我们拉手疾跳著,
践过浅草与溪流,
耳语我不可信之忠告。
和风的七月天
红叶含泪,
新秋徐步在浅渚之荇藻,
沿岸的矮林──蛮野之女客
长留我们之足音,
啊,飘泊之年岁,
带去我们之嬉笑,痛哭,
独余剩这伤痕。
一九二二年
时之表现
一
风与雨在海洋里,
野鹿死在我心里。
低声带著羡慕。
我妒忌秋花长林了,
更怕新月依池塘深睡。
呵,老旧之锺情,
你欲使我们困顿流泪,
不!纵盛夏从芦苇中归来,
饱带稻草之香,
但我们仍是疾步著,
拂过清晨之雾,午後之斜晖。
白马带我们深夜逃遁,
──呵,黑鸦之群你无味地的呼噪了,……
直到有星光之岩石下,
可望见远海的呼啸,
吁,你发儿散乱,
空间静寂了好久。
若不是我们两个,
故事必不如此简单。
春城
可以说灰白的天色,
无意地挟来的思慕:
心房如行桨般跳荡,
笔儿流尽一部分的泪。
当我死了,你虽能读他,
但终不能明白那意义。
温柔和天真如你的,
必不会读而了解他。
在产柳子与芒果之乡,
我认识多少青年女人,
不但没有你清晨唤犊的歌喉,
最欺人的,是一切过去。
她给我们心灵里一个震动,
从无真实的帮助与劝慰;
如四月的秋风,仅括去肌肤上的幽怨。
虽大自然与你一齐谄笑,
但我不可窥之命运的流,
如春泉般点滴,
到黄沙之漠而终消失!
我与你的灵魂,虽能产生上帝,
但在晨光里我总懊悔这情爱。
呵,你夜间之芳香与摸索。
销灭我一切生命之火焰。
大神!起你的铁锚,
我烦厌诸生物之汗气。
疾步之足音,
扰乱之琴之悠扬。
神奇之年岁,
我将食园中,香草而了之;
彼人已失其心,
在混杂在行商之背而远走。
大家辜负,
留下静寂之仇视。
任「海誓山盟:」
「溪桥人语,」
你总把灵魂儿,
遮住可怖之岩穴,
或一齐老死於沟壑,
如落魄之豪士。
游蜂穿翼鞋来了。
五
我等候梦儿醒来,
我等觉儿安睡,
你眼泪在我瞳里,
遂无力观察往昔。
六
你傍著雪儿思春,
我在衰草里听鸣蝉,
我们的生命太枯萎,
如牲口践踏之稻田。
七
我唱无韵的民歌,
但我心儿打著拍,
寄你的哀怨在我胸膛来,
将得到疗治的方法。
八
无人获此秋实。
呵妇人,无散发在我庭院里,
你收尽了死者之灰,
还吟挽歌在广场之隅,
跳跃在玫瑰之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