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年高中生物第一章孟德尔定律第一节分离定律教学案浙科版必修
高中生物第一章孟德尔遗传定律教案浙科版必修2
孟德尔遗传定律主题单元教学实施方案专题1:基因分离定律实施前1.学生的学习准备提前一星期布置学生完成查阅资料、调查任务。
将学生按要求进行分组,前后桌一组。
具体任务及要求:(1)带着问题(孟德尔的生平;孟德尔的成就及获得成就的过程;孟德尔定律的内容)查阅书籍、网络等收集相关资料。
要求以故事陈述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收集材料。
(2)对全年级同学及其父母有无耳垂性状做问卷调查。
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并列成表格。
2.教师的教学准备(1)对资料查阅小组提出问题,让他们的查阅有针对性;指导和协助问卷调查小组的问卷设计、收集和数据的统计和处理。
(2)制作本节内容的教学课件。
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多媒体课室实施中活动一:创设情境,设疑引入展示人类的眼皮褶皱、有无酒窝、食指中指长短等遗传现象,感受相对性状概念。
活动二:简介孟德尔请某几个小组组长展示各组的资料查阅结果,向老师同学介绍孟德尔有关遗传学的生平事迹;教师适时补充、小结,强调孟德尔刻苦钻研和坚持不懈的科学研究精神。
活动三:杂交实验材料的选择介绍两性花、单性花、自花传粉、异花传粉、闭花授粉、开花授粉、落粒性、豌豆豆荚特征、多对稳定的相对性状等,引出豌豆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杂交实验材料。
活动四:人工杂交的操作过程以豌豆紫白花的人工杂交为例,介绍人工去雄、人工授粉的过程及细节要点。
活动五: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活动六: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活动七:对基因分离假设的验证及揭示其实质活动八:教学效果评价分步骤展示紫花豌豆和白花豌豆的杂交实验过程,设置相关问题:1.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的正反交杂交后代F1的花色均为紫色,若要查明白花性状是否从此丢失该怎么做?2.F2代中出现了F1中没有的白花性状,因此白花为隐性性状,紫花为显性性状。
3.F2代为什么会出现3 :1的性状分离比呢?假定控制显隐性性状的分别为显隐性基因(C、c),那么P、F1、F2中分别会是什么样的基因组成?基因又是如何在亲子代之间进行传递的呢?学生思考解释结果如下:P CC × cc配子C cF1 Cc书写的过程中师生共同讨论提出系列假设,并沿用这些假设解释从F1到F2的遗传过程,结果如下:F1 Cc × Cc配子 C c C cF2 CC Cc Cc cc对整个解释过程进行总结:1.性状由遗传因子(后称基因)控制,显性基因(如C)和隐性基因(如c)分别控制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它们互为等位基因。
高中生物 第一章 孟德尔定律 1.1 分离定律教案 浙科版必修2-浙科版高一必修2生物教案
第一节分离定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举例说出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讲出分离定律中的相关概念〔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说出遗传规律中常用符号以及概念〔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对孟德尔的分离规律实验现象作出自己的解释2.能力与方法〔1〕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能够利用多种媒体搜集生物学的信息,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
〔2〕通过本次学习,学生能分析问题,阐明与研究该问题相关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性模拟小游戏,提高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2〕通过疑问探究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积极思考问题的科学态度。
4.[教学重难点]重点: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显性相对性5.[教学准备]塑料筒2个,四色小球各10个,多媒体课件6.[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的内容是按科学史的发展线索来安排的,学生在学习时缺乏减数分裂的知识,认知上有一定的难度。
通过科学史的学习,学会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论方法,能深刻体会到孟德尔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某某的科学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现象去分析和推理,通过背景材料,熟悉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说、得出结论〕。
通过讨论,明白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图解及相关概念,理解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及其结果。
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讨论,突破显性相对性这一难点。
7.[教学过程]1.情景引入课题八年耕耘源于对科学的痴迷,一畦畦豌豆蕴藏遗传的秘密。
实验设计开辟了研究的新路,数学统计揭示出一串的规律。
教师:同学们,谁知道这首小诗写的是我们生物史上的哪一位科学家?学生回答:孟德尔。
教师:对。
这首诗里所说的遗传规律大家也应该都知道了。
遗传,俯拾皆是的生物现象,其中的奥秘却隐藏至深。
孟德尔定律—基因分离定律教案第1课时
第一章孟德尔定律第一节分离定律第1课时一教材内容本节课位于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2模块第一章第一节,共讲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实验结果的解释及验证;显性的相对性。
本节内容对培养学生未知知识的探究兴趣和能力、认识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理解生物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有着重要作用,也是以后学习自由组合定律、生物变异等知识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孟德尔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过程及其解释理解基因的分离定律的本质2 能力目标通过对孟德尔遗传实验过程、结果和解释的介绍,训练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了解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试验结果——假说——试验验证——理论掌握在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符号及应用解答遗传学相关习题的能力3 情感目标通过对孟德尔生平及研究过程的介绍,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感受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三学情分析本节内容与模块1相比学习方法有所不同,而且学生缺乏有关减数分裂的知识,认知有一定的难度。
四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孟德尔相对性状的实验过程;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及常用遗传学术语;2 教学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遗传图解的写法五教学方法以实际生活中的遗传实例单双眼皮的遗传创设课堂情境;幻灯片动画介绍科学人物的科学研究过程和相关结论;师生共同分析探讨试验现象并解释分析;六教学过程上课从今天开始,我们来一起探讨学习选修2模块内容,先看一则报道。
【幻灯片展示一桩离奇的官司】一对夫妻都是双眼皮的,却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儿子,丈夫听说眼皮是遗传的,以至怀疑儿子不是自己亲生。
经医院血型鉴定,丈夫为AB型,妻子为O型,而小孩为A型,最终闹到了法院。
但最后经DNA鉴定,确认为他们的亲生儿子。
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孟德尔在一百多年之前给了我们一定的答案,一起来看看。
(一)孟德尔简介【幻灯片介绍孟德尔的简历和获得的科学成就】豌豆杂交试验,对遗传研究的贡献,揭示遗传学的经典定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浙江省普通高中高中生物 第一章 孟德尔定律同步教案 浙科版必修2
第一章孟德尔定律一、课标内容1.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2.阐明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二、教学要求第一节分离定律第二节自由组合定律三、教学建议1.课时建议(共计7课时)2.教法建议(1)“第一节分离定律”的教学重点是以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教学难点是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显性相对性。
本节课的内容是按科学史的发展线索来安排的,学生在学习时缺乏减数分裂的知识,认知上有一定的难度。
通过科学史的学习,让学生学会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论方法,能深刻体会到孟德尔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现象去分析和推理,通过背景材料,熟悉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说→得出结论)。
通过讨论,明白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图解及相关概念,理解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及其结果。
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讨论,突破显性相对性这一难点。
(2)“第二节自由组合定律”的教学重点是是解释自由组合现象,阐明自由组合定律;教学难点是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在已掌握的分离定律知识基础上,可将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中涉及到的二对性状分别拆开,一对一地进行分析,得出他们之间的相关性,从数学角度分析并得出(9:3:3:1)是(3:1)2的展开式。
由此推知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结果也是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的结果。
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减数分裂,不知道同源染色体行为变化的情况,要理解好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有相当的难度,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尽量直观地展示多对遗传因子之间的自由组合的行为,并让学生充分讨论,理解孟德尔假说的意义,同时为下章学习减数分裂打好一定的知识基础。
四、活动建议“活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分为两部分,一是关于分离定律的模拟验证,让学生通过模拟活动认识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要相互分离,雌、雄配子受精时是随机结合的;二是关于自由组合定律的模拟验证,通过模拟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两对性状杂交实验中各代配子类型、基因型以及表现型的比例。
高中生物第1章孟德尔定律第1节分离定律Ⅱ学案浙科版必修2
第一节分离定律(Ⅱ)1.分析分离假设的验证。
(重难点)2.会运用分离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3.能说出显性相对性的几种情况。
分离假设的验证1.分离定律的实质: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互相独立、互不沾染,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结果是一半的配子带有一种等位基因,另一半的配子带有另一种等位基因。
2.验证方法:测交法,即让F1与隐性纯合子进行杂交。
3.测交过程(用遗传图解分析)4.结论:测交后代分离比接近1∶1,符合预期的设想,从而证实F1是杂合子,产生C 和c两种配子,这两种配子的比例是1∶1。
[合作探讨]探讨1:孟德尔解释分离现象所作的假设,其核心内容是什么?提示: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相互独立,互不沾染,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结果一半的配子带有一种等位基因,另一半配子带有另一种等位基因。
简单地说,就是等位基因分离。
探讨2:测交实验的一方是F1,另一方必须是什么个体?孟德尔设计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提示:测交的另一方必须是隐性纯合个体。
孟德尔设计测交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验证对杂交实验结果(性状分离)的解释是否正确。
他提出的遗传因子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彼此分离的假说不一定具有普遍性,所以设计另外的实验,在实验前就根据自己的假说预测结果(演绎),再通过实验观察结果是否与自己的预测一致。
探讨3:测交后代中显、隐性性状的比例是1∶1,这与F1产生的不同配子比例有什么关系?提示:测交后代中显、隐性性状的比例与F1产生的配子比例相同,测交后代不同性状的比例等于F1产生不同配子的比例。
1.关于孟德尔分离定律杂交实验中测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35930002】A.F1×隐性类型→测F1遗传因子组成B.通过测定F1的遗传因子组成来验证对分离实验现象理论解释的科学性C.F1的遗传因子组成是根据F1×隐性类型→所得后代性状表现反向推知的D.测交时,与F1杂交的另一亲本无特殊限制【解析】测交必须是利用隐性纯合子与被检验对象杂交,目的是通过分析其后代以推知其遗传因子组成。
浙科版必修2第一章《孟德尔定律》教案
浙科版必修2第一章《孟德尔定律》教案孟德尔定律第一节分离定律(学案)生物组马仿华一、教学目标1、简述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验证3、分离定律的实质4、显性的相对性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解释与遗传实验有关的概念2、简述孟德尔发现分离定律的实验过程以及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3、应用分离定律,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遗传学问题三、课时安排3课时四、教学过程6、分离定律的应用(1)、杂交育种纯合子: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性状不发生分离。
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
①选育隐性基因控制的优良性状例:小麦、水稻矮杆性状的选育(aa)②选育显性基因控制的优良性状例:小麦抗杆锈病性状的选育(AA)思考:Aa 自交N次后代杂合子和纯合子所占的比例(用坐标曲线表示)(2)、医学上的应用——对遗传病的基因型和发病概率做出推断已知亲本的的基因型,求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AaxAA AAxAa AAxaa Aaxaa AaxAa aaxaa①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性聋哑等正常:AA 、Aa (携带者) 患者:aa②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等正常:aa 患者:AA 、Aa例:如图所示为某家族中白化病的遗传图谱。
请分析并回答(以A 、a 表示有关的基因):(1).该病致病基因是 性的。
(2)5号、9号的基因型分别是 和 。
(3)8号的基因型是 (概率为 )或 (概率为 );10号的基因型是 (概率为 )或 (概率为 )。
(4)8号与10号属 关系,两者不能结婚,若结婚则后代中白化病机率将是 。
(5)7号的致病基因直接来自哪些亲体? 。
3710 注:女正常男正常女患者男患者规律性比值在解决遗传性问题的应用1、后代显性:隐性为1 : 1,则亲本基因型为:2、后代显性:隐性为3 : 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3、后代基因型Aa比aa为1 : 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4、后代基因型AA:Aa:aa为1 : 2: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五、能力提升1、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问题?()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A 杂交、自交、测交、测交B 测交、杂交、自交、测交C 测交、测交、杂交、自交D 杂交、杂交、杂交、测交2、我国科学工作者捕捉到一只稀有的雄性白猴,现要在短时间内利用这只白猴繁殖更多的白猴(已知棕色对白色是显性),你选出最佳方案是:()A、白猴与棕猴交配,选出后代中白猴B、白猴与棕猴交配,再F1自交C、白猴与棕猴交配,再F1测交D、白猴与棕猴交配,再让F1与棕猴交配3、基因型为AA的牛与杂种公牛表现有角,杂种母牛与基因型为aa的牛表现为无角,现有一对有角牛交配,生下一只无角牛。
高中生物 第一章 孟德尔定律 第一节 分离定律教学案 浙科版必修2-浙科版高一必修2生物教学案
第一节分离定律1.豌豆作为杂交实验材料的优点:(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授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2)豌豆具有多个稳定的、易于区分的性状。
2.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那么子代表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未表现的为隐性性状。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的性状分离比约为3∶1;在测交实验中,后代的表现型比约为1∶1。
4.纯合子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5.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形成配子时,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6.显性的表现形式: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共显性。
考试内容必考加试分离定律(1)孟德尔选用豌豆做遗传实验材料的原因(2)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解释及其验证(3)分离定律的实质(4)显性的相对性(5)分离定律的应用(6)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结果与科学方法bbbaccbbbacc(7)杂交实验的设计 c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1)它是严格的自花授粉植物,而且是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
(2)豌豆成熟后豆粒都留在豆荚中,便于观察和计数;且子代数目多,便于统计。
(3)豌豆具有多个稳定的、可区分的性状。
2.孟德尔杂交实验的基本方法确定被研究的相对性状,选择父本和母本对母本人工去雄:除去未成熟的全部雄蕊套袋隔离:防止外来花粉干扰人工授粉:雌蕊成熟时将父本的花粉撒在母本雌蕊的柱头上再套袋隔离:保证杂交得到的种子是人工传粉后所结的实验过程说明P(亲本) 紫花×白花↓F1(子一代) 紫花①P具有相对性状②⎩⎪⎨⎪⎧显性性状是紫花隐性性状是白花F2(子二代) 紫花∶白花比例接近3∶1③F1全部表现为显性性状④F2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分离比为3∶11.举例说明性状和相对性状的关系,如何判断两性状是否为相对性状?提示:身高是性状,高和矮是相对性状。
(通用版)2018-2019版高中生物 第一章 孟德尔定律 第一节 分离定律(Ⅰ)学案 浙科版必修2
第一节分离定律(Ⅰ)[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主要特征和杂交技术的一般步骤与方法,学会依据研究目的使用合适的实验材料。
2.结合教材图文,概述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以及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并能画出遗传图解。
3.举例说明有关的遗传学术语。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豌豆作为杂交实验材料的优点(1)严格的自花授粉、闭花授粉,便于形成纯种。
(2)花冠的形状便于人工去雄和授粉。
(3)豆粒都留在豆荚中,便于观察和计数。
(4)具有多个稳定的、可区分的性状。
①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等特征的总称,如豌豆的花色、种子的形状等。
②相对性状:每种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如豌豆的紫花与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
2.单因子杂交实验归纳总结(1)样本数量太少时,不一定完全符合3∶1的性状分离比。
(2)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用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F1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是隐性性状。
(3)单性花只有雄蕊或雌蕊,无需去雄。
(4)如图是豌豆杂交实验的过程。
步骤①是去雄,应该在开花前(花蕾期)进行,目的是防止自花授粉;步骤②是人工授粉,在去雄1~2天后进行,目的是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
(5)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同时出现的现象。
例1下列选项中属于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杂交实验材料的原因的是( )A.豌豆的相对性状差异不明显B.豌豆的后代数量较少,便于统计C.豌豆属于严格的闭花授粉植物D.豌豆属于雌、雄异花植物答案 C解析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杂交实验材料的原因有:(1)豌豆是一种严格的自花授粉植物,而且是闭花授粉,授粉时无外来花粉的干扰,便于形成纯种,能确保杂交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而且花冠的形状又非常便于人工去雄(剪掉雄蕊)和授粉;(2)豌豆成熟后豆粒都留在豆荚中,便于观察和计数;(3)豌豆具有多个稳定的、可区分的性状。
例2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玉米的黄粒与皱粒B.狗的长毛与直毛C.果蝇的长翅与残翅D.小麦的抗倒伏与抗锈病答案 C解析相对性状是同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18学年高中生物第一章孟德尔定律第一节分离定律(Ⅲ)教学案浙科版必修2
18学年高中生物第一章孟德尔定律第一节分离定律(Ⅲ)教学案浙科版必修2D基人。
他揭示出遗传学的基本定律——分离定律。
那么,我们如何利用分离定律来解决实际问题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利用分离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与规律方法。
一、分离定律的解题思路与规律方法题型1.分离定律中的推断问题(以A 、a 为例)(1)由亲本推断子代基因型与表现型,填写下表: 亲本子代基因型及比例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AA×AAAA 全为显性 AA×AaAA∶Aa=1∶1 AA×aaAa Aa ×Aa AA∶Aa∶aa=1∶2∶1 显性∶隐性=3∶1Aa×aa Aa∶aa=显性∶隐性(2)由子代推断亲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逆推型)①分离比法:运用上表直接逆推,如:②隐性突破法:如果子代中有隐性个体存在,它往往是逆推过程中的突破口。
因为隐性个体是纯合子aa,基因只能来自父母双方,因此亲代基因型中必然都有一个a。
③填充法:先根据亲代性状表现写出能确定的基因,显性性状基因型可用A_来表示,隐性性状基因型只有一种aa。
根据子代中一对基因分别来自两个亲本,推出未知部分即可。
2.遗传概率的计算(1)用经典公式计算:概率=(某性状或基因组合数/总组合数)×100%。
(2)用配子的概率计算:先计算出亲本产生每种配子的概率,再根据题意要求用相关的两种配子概率相乘、相关个体的概率相加即可。
3.概率计算中的两个原则(1)乘法原则: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事件同时出现的概率等于各自概率的积。
如:第一胎不论生男还是生女都不会影响第二胎所生孩子的性别,因此两胎都生女孩属于两个独立事件。
第一胎生女孩的概率为1/2,第二胎生女孩的概率为1/2,那么两胎都生女孩的概率是1/2×1/2=1/4。
(2)加法原则:两个或两个以上互斥事件同时出现的概率等于各自概率的和。
羊的毛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决定,现有两只白羊生了一只黑羊,据此分析:1.三只羊的基因型依次是怎样的?答案亲代白羊均为Aa、Aa,子代黑羊为aa。
(通用版)2018-2019版高中生物 第一章 孟德尔定律 第一节 分离定律(Ⅱ)学案 浙科版必修2
第一节分离定律(Ⅱ)[学习目标] 1.阐明测交实验的设计目的,理解对分离定律的验证过程,弄清分离定律的实质。
2.辨别显性的相对性。
一、分离假设的验证1.分离假设的核心内容(即分离定律的实质)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互相独立、互不沾染,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2.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及条件(1)范围①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
②由成对的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2)适用条件①子一代个体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
②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③子二代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同。
④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为完全显性。
⑤观察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3.分离假设的验证方法——测交法(1)实验原理将F1(Cc)与隐性纯合子(白花亲本cc)进行杂交。
隐性亲本只产生c型一种配子,测交后代的表现类型及其比例可反映出F1所产生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
(2)实验预期(3)实验结果:F1×白花植株→85紫花∶81白花,接近1∶1。
(4)实验结论:测交实验的结果与预期完全相符。
证明了孟德尔遗传因子分离的假设是正确的,从而肯定了分离定律。
归纳总结(1)测交的另一方必须是隐性纯合个体。
(2)孟德尔设计测交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验证对杂交实验结果(性状分离)的解释是否正确。
(3)孟德尔提出的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彼此分离的假说不一定具有普遍性,所以需设计另外的实验加以验证。
在实验前要根据自己的假说预测结果(演绎),再通过实验观察结果是否与自己的预测一致。
(4)测交后代中显、隐性性状的比例与F1产生的配子比例相同,测交后代不同性状的比例等于F1产生不同配子的比例。
例1(2018·绍兴一中期中)关于孟德尔分离定律杂交实验中测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F1×隐性类型→测F1基因型B.通过测定F1的基因型来验证对分离实验现象理论解释的科学性C.F1的基因型是根据F1×隐性类型→所得后代表现类型反向推知的D.测交时,与F1杂交的另一亲本无特殊限制答案 D解析测交必须是利用隐性纯合子与被检验对象杂交,目的是通过分析其后代以推知其基因型。
(浙江专版)2018年高中生物第一章孟德尔定律小专题大智慧分离定律的解题规律和概率计算学案浙科版必修
分离定律的解题规律和概率计算一、分离定律的问题类型分离定律的问题主要有两种类型:正推类型和逆推类型。
1.由亲代推断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子代基因型及比例子代表现型及比例(1)(2)若亲代中有隐性纯合子(aa),则子代中一定含有隐性遗传因子(_a)。
2.由子代推断亲代基因型、表现型(1)若子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双亲一定是杂合子(Aa),即Aa×Aa→3A_∶1aa。
(2)若子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即Aa×aa→1Aa∶1aa。
(3)若子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即AA×AA或AA×Aa或AA×aa。
二、遗传概率的计算1.概率计算的方法(1)用经典公式计算:概率=(某性状或基因型数/总组合数)×100%。
(2)用配子法计算:先计算出亲本产生每种配子的概率,再根据题意要求用相关的两种配子概率相乘,相关个体的概率相加即可。
2.概率计算的类型(1)已知亲代基因型,求子代某一性状(基因型)出现的概率。
实例:两只白羊生了两只白羊和一只黑羊,如果它们再生一只小羊,其毛色是白色的概率是多少?分析:白羊×白羊→黑羊和白羊,推出白色为显性,黑色为隐性,亲本为杂合子,设用B 、b 表示基因,则双亲的基因型均为Bb ,子代白羊的基因型为BB 或Bb ,黑羊为bb 。
方法一:用分离比直接推出。
Bb×Bb→1BB∶2Bb ∶1bb ,可推知后代为白色的概率是3/4。
方法二:用配子法。
Bb 亲本产生B 、b 两种配子的概率均为1/2,则后代为BB 的概率=B(♀)概率×B(♂)概率=1/2×1/2=1/4。
后代为Bb 的概率=b(♀)概率×B(♂)概率+b(♂)概率×B(♀)概率=1/2×1/2+1/2×1/2=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分离定律1.豌豆作为杂交实验材料的优点:(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授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2)豌豆具有多个稳定的、易于区分的性状。
2.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则子代表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未表现的为隐性性状。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的性状分离比约为3∶1;在测交实验中,后代的表现型比约为1∶1。
4.纯合子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5.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形成配子时,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6.显性的表现形式: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共显性。
1.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1)它是严格的自花授粉植物,而且是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
(2)豌豆成熟后豆粒都留在豆荚中,便于观察和计数;且子代数目多,便于统计。
(3)豌豆具有多个稳定的、可区分的性状。
2.孟德尔杂交实验的基本方法紫花∶白花1.举例说明性状和相对性状的关系,如何判断两性状是否为相对性状?提示:身高是性状,高和矮是相对性状。
相对性状是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可以根据此定义来判断两性状是否为相对性状。
2.去雄是在什么时期进行的?雌雄异花的植株杂交实验需去雄吗? 提示:去雄是在花蕾期进行的,雌雄异花的植株不需去雄。
1.杂交实验常用符号及含义2.遗传学杂交实验的相关概念辨析 (1)交配类:(1)能表现出来的性状不一定是显性性状。
如隐性纯合子(cc)表现出来的性状是隐性性状。
(2)理解相对性状要抓住“两个相同”和“一个不同”。
“两个相同”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
“一个不同”是不同表现类型。
如豌豆(同种生物)的紫花和白花(花色这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孟德尔的假设(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即基因)控制的。
(2)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
(3)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
配子中基因成单存在。
(4)基因在细胞中独立存在、互不混杂。
(5)F1产生两种数目相等的配子。
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遗传图解如下:F2中基因型及比例为1CC∶2Cc∶1cc,表现型及比例为3紫花∶1白花。
3.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1)模拟内容:①甲、乙两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②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③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雌、雄配子随机组合。
(2)过程:(3)结果和结论:①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为:CC∶Cc∶cc≈1∶2∶1。
②彩球代表的显隐性数值比为:显性∶隐性≈3∶1。
4.分离假设的验证(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互相独立、互不沾染,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结果是一半的配子带有一种等位基因,另一半的配子带有另一种等位基因。
(2)测交(方法):①目的:验证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②选材:F1与隐性纯合子。
③预测分析:Cc×cc→1Cc∶1cc,表明解释正确。
④实验过程及结果:F1×白花→85株紫花、81株白花,其比值接近1∶1。
⑤结论:实验结果与预测相符,证明孟德尔遗传因子分离的假设是正确的。
(3)图解:1.在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随机从F2中选出4株豌豆,是否一定是3株开紫花和1株开白花?为什么?提示:不一定。
3∶1的分离比是在对F2中开紫花和开白花的个体进行数量统计时分析得出的数量关系,统计的数量越多越接近于3∶1,否则有可能偏离这一比例。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你认为F2出现3∶1性状分离比应具备哪些条件?提示:①子一代个体形成的不同类型的雌(或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②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③子二代各个体存活率相等;④基因间具有完全的显隐性关系;⑤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1.孟德尔的科学探究过程(1)观察现象: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2)提出问题:为什么子一代只出现显性性状,子二代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且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3)作出假设: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控制的。
②体细胞中的基因成对存在。
③在形成配子即生殖细胞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
④F1的体细胞内有两个不同的基因,各自独立、互不混杂。
⑤F1产生的两种不同类型的配子数目相等,比例为1∶1。
⑥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4)解析现象(如图所示):(5)演绎推理——测交(如图所示):(6)进行验证:测交实验的过程及结果:F1×白花→85株紫花、81株白花,其比值接近1∶1。
(7)得出结论:实验结果与预测相符,证明了孟德尔遗传因子分离的假设是正确的。
[特别提醒] 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1)进行有性生殖生物的性状遗传: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生殖细胞时,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发生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
(2)真核生物的性状遗传:原核生物或非细胞结构生物不进行有性生殖。
(3)细胞核遗传:真核生物细胞核内染色体有规律性的变化,而原核生物细胞拟核内无染色体。
2.遗传学相关概念辨析(1)基因类:3.分离定律的验证方法归纳(1)测交法:F1×隐性纯合子⇒子代性状分离比1∶1⇒F1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遵循分离定律。
(2)自交法:F1自交⇒子代性状分离比3∶1⇒F1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遵循分离定律。
(3)花粉鉴定法:①过程: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呈现不同的颜色,取F1的花粉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碘酒,显微镜观察花粉颜色。
②结果:一半花粉呈蓝色,一半花粉呈褐色。
③结论: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彼此分离。
1.完全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F1与显性亲本的表现型完全一致的现象。
2.不完全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F1表现型为双亲的中间类型的现象。
3.共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F1同时表现出双亲的性状。
纯种红花与纯种白花杂交,F2的表现型有红花、粉红花和白花,它们的比例约为1∶2∶1。
你认为符合分离定律吗?提示:符合。
1.根据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可将显性分为三种类型: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和共显性。
(1)完全显性是指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F1与显性亲本的表现完全一致的现象。
如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后的F1只表现一种性状——紫花,则称紫花基因C对白花基因c为完全显性。
(2)不完全显性是指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F1表现为双亲的中间类型的现象。
(3)共显性是指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F1个体同时表现出双亲的性状,例如人群的ABO血型。
2.生物体的内在环境,如年龄、性别、生理状况都会影响显性性状的表现;生物体的外界环境,如温度、光照、水分、营养条件等也会影响显性性状的表现。
因此,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不是绝对的,显性性状的表现既是等位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又是基因与内外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
即:表现型=基因型+环境因素。
.( )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提出了共显性的说法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配子中基因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D.“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推理内容[精讲精析] 孟德尔以紫花纯种豌豆和白花纯种豌豆作亲本,分别设计了纯合亲本杂交、F1的自交、F1的测交三组实验。
①在现象分析阶段完成的实验是纯合亲本杂交和F1的自交。
②孟德尔在解释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设是控制生物性状的成对的基因在形成配子时会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③在检验假设阶段完成的实验是F1的测交。
④孟德尔在杂交实验中提出了“遗传因子”的说法,并未提出“共显性”的说法。
[答案] A1.有些植物的花为两性花(即一朵花中既有雄蕊,也有雌蕊),有些植物的花为单性花(即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雌蕊)。
下列有关植物杂交育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两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需要对父本进行去雄B.对单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的基本操作程序是去雄→套袋→授粉→套袋C.无论是两性花植物还是单性花植物,在杂交过程中都需要套袋D.提供花粉的植株称为母本解析:选C 对两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需要对母本进行去雄;对单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的基本操作程序是套袋→授粉→套袋;无论是两性花植物还是单性花植物,在杂交过程中都需要套袋,其目的是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提供花粉的植株称为父本,接受花粉的植株称为母本。
水稻杂交,F1既有糯性也有非糯性,让F1自交产生的F2性状表现类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①可知糯性为隐性性状B.由②可以判断糯性是显性性状C.由③可以判断非糯性是显性性状D.由②③才可以判断非糯性是显性性状[思路点拨][精讲精析] 图中③非糯性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可确定非糯性为显性性状,糯性为隐性性状。
图中①相当于测交,不能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图中②相当于纯合子的自交,也不能判断性状的显隐性。
[答案] C显隐性性状的判断方法(1)定义法(杂交法):①红花×白花②红花×白花红花红花、白花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如①中红花)→子代所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若子代出现两种性状(如②中红花、白花),则无法判断显隐性。
只能用自交法。
(2)自交法:③红花×红花④红花×红花红花红花、白花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具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性状分离,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如④中白花);若子代不出现性状分离(如③),则判断不出显隐,只能用杂交法。
(3)假设法:假设其中一种性状为显性性状,另一种为隐性性状,根据题目条件进行推导,检查结果与题目情况是否一致。
再将两种性状对调,再次推导并检查。
如果只有一种情况符合题意,即可判定显隐性。
2.大豆的紫花和白花为一对相对性状。
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 )①紫花×紫花―→紫花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01白花③紫花×白花―→紫花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7白花A.①和②B.③和④C.①和③ D.②和③解析:选D 性状表现相同的两个个体杂交,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②;两个具有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后代只有一种性状表现,此性状为显性性状③。
显性性状和纯合子分别为( )A.顶生;甲、乙B.腋生;甲、丁C.顶生;丙、丁D.腋生;甲、丙[思路点拨][精讲精析] 由甲(顶生)×丁(腋生)→子代全为腋生,可推知花腋生为显性性状,花顶生为隐性性状,只要隐性性状出现,则为纯合子,甲、丁后代全为腋生,丁一定是显性纯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