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课件:第15课 国共十年对峙(共24张PPT)
一、以城市为中心的武装革命 2、八七会议 (1)时间: 1927年8月7日 (2)地点: 武汉汉口 (3)内容
①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②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在农村,经济方面)和武装反抗 国民党统治(在城市,政治方面)的总方针; ③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秋收起义); ④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思想(毛泽东)。
4、结果:占领南昌城
胜利后的计划:主动撤离南昌,南下广东,重建广东革命根据地, 再举北伐。(利用国民革命的旗号) 最终:南下(广州)损失严重(失败);一部分由朱德、陈毅率 领,后到井冈山和毛会师;另一部分进入广东。
5、意义:
①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 夺取政权的开始。
(4)评价
①这次会议给正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 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第(3)里第②点) ②滋生 了“左”倾思想。
(1)时间: 1927年9月 (2)领导人:毛泽东 工农革命军/工农红军——放弃国民党 (3)军队: 和国民革命军的旗号,公开打出工农 革命军的旗号;依靠工农群众。 (4)地点: 湘赣边界 进攻长沙失败,转向农村发展,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5)结果: 思考:秋收起义的失利,再一次证明“城市路线”不符合中国革 命的国情。但当时为何选择这条路线呢?有何教训? 执著于城市,在那个时候是非常自然的。因为中国共产党 人的面前只有一个榜样。那就是已经成功的俄国革命,而俄国革 命正是从城市开始的,并且在城市首先成功。然而仿效俄国人成 功的经验并没有在中国取得成功。 ----陈旭麓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6)教训: 应该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一、以城市为中心的武装革命 3、秋收起义
二、由城市到农村---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新道路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敌我力量对比图
次序
国军队
中共军队 比例
第一次
10万多 4万多
约2.5:1
第二次
20万
3万多
约7:1
第三次
30万
3万多
约10:1
第四次
30多万 7万多
约4:1
第五次
50万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第一次
第三次
第五次
国民党 军队
中央红 军
8万多
约6:1
经济建设:发展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政权建设: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
政府成立
湘鄂西、湘鄂边、洪湖
农
鄂豫皖
村
革 川陕扩大根据地: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
命 根
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在闽浙赣
据 地
十几个湘省鄂,赣革命武装力量达到十万人。
图
中央
左
湘赣
右
江
海陆丰
中国革命要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中国共产党人从国民大革命的失败中获得的最惨
痛教训是什么? 要取得革命胜利:
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一、南昌起义
以革命的暴力对抗反革命 的暴力
• 背景: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
• 经过:1927.8.1 南昌
谢
大城市敌人力量强大; 城市斗争道路不符合中国国情。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和我国国情相 结合的产物。
党的领导 最重要条件
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 根据地建设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材料二: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是国民党 当局用来对付根据地军民的两个主要手段。军 事“围剿”是“杀死政策”,经济封锁是“饿 死政策”。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2)根据地建设:经济——发展生产
• 2、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 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 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 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
1、经验——俄国十月革命(城市暴动) 2、权威——党中央和共产国际的要求(城市暴动) 3、地位——“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
头脑与心腹,只斩断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 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的最后的死命。” (城市暴动)
2020/6/10
社会性质: 经济基础: 阶级基础: 政治特点:
金一南《苦难辉煌》
时间
第
一
次 1930年
至
至
第 1933年
四
次
第 1933年
五
至
次 1934年
红军的五次反围剿
军队人数
领导人 战略战术 结果
(国)10万(共)4万 (国)20万(共)3万 (国)30万(共)3万
(国)50万(共)7万
毛泽东 (前三
次) 周恩来
朱德 (第四
次)
避敌主力 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 各个击破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一、南昌起义 时间 1927年8月1日 地点 江西南昌
领导 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陈毅等
经过 南昌起义——占领南昌——主动撤离,南下广 东——途中受挫——转战湘南,坚持斗争。
意义 1、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 2、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斗争 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历史必修1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秋收起义
都以城市为进攻目标,而城市敌人力 量强大。 教训:应该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上井冈山
创立:1927年10月;毛泽东 巩固: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
毛泽东在井冈山做些什么? 3、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
(1)土地革命 内容: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使农民政治上翻身、经济上得到土地,革 影响: 命积极性高涨 (2)根据地经济建设: 目的: 粉碎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巩固红色政权 内容: 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 三次反“围剿” (3)武装斗争: 战术: 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 结果: 粉碎了敌人的围剿,使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C
A、辛亥革命纪念馆 B、中共一大会址
C、南昌起义纪念馆
D、遵义会议会址
毛泽东同志曾对一个外国人说:“一九二 七年,老蒋够厉害啦!它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 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 来!”。以下纪念“孵出小鸡”的邮票是 ( C )
A B C D
二、土地革命
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 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 红色政权的建立
林彪
罗荣桓
彭德怀
贺龙
陈毅
刘伯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徐向前
叶剑英
南昌起义为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和人民解放军的发 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授衔的十大元帅中,有 六位参加过南昌起义;十名大将中也有四位曾参加过南昌起义或 加入过南昌起义部队。
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某校团委
准备组织团员参观下图所示的地方,该地应是 ( )
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领导,事实 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成为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工农 思想内涵 武装 割据
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 根据地建设
军事保证 核心内容 后方保障
①粉碎经济封锁,巩固红色政权 ②根据地巩固扩大,革命武装壮大 ③粉碎敌人三次“围剿” ④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土地革命(核心内容)
(1)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2)意义:贫苦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 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介绍遵义会议的 内容、意义。 http://www.jtyhjy.co m/edu/ppt/ppt_play Video.action?media Vo.resId=55e15749a f508f0099b1c892
1.内容
纠正…
肯定…
选举…
探索二:遵义会议(1935,遵义) 取消…
遵义会议(1935年1月)
唯有掌握革命的领导权,进行武装斗争,革命 方有出路!
阅读相关教材,回答南昌起义有什么意义?
①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②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 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探索一:南昌起义(1927.8.1)
“八一”南昌起义仅是我们党认识武装斗
争的开始。对于毛主席的武装斗争的思想,对 于中国革命武装斗争中的基本问题,我们当时 还是不了解或了解得十分肤浅的。……所以南 昌起义的军队没有与湘、赣的农民运动相结合, 而南下向广东进发。
②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 伟大的长征精神。
③长征一结束,革命新局面就开始了。
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对长征作了
这样的评价:“人类曾经有四大史诗,以色列 从埃及出走,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拿破仑 进军莫斯科,美国人拓荒西部。但是,它们与 长征相比都黯然失色。长征是独一无二的,长 征是无与伦比的。长征是考验中国红军男女战 士的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人类伟大史诗。”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5课,国共十年对峙
剿”,反而使自己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
P21。
——选自:高中教科书《中国近现代史》下册
一幅英雄的画卷一部壮丽的史诗 一个前所未闻的故事——长征
思考:根据上述材料说明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二、国共对峙的表现——红军长征
1、原因
直接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根本原因: 博古、李德等人的“左”倾错
误
内 容
遵 义 会 议
意 义
①纠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 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③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④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①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领导,事实 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 导 ②是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
决自身问题,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材料2: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 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 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 ——毛泽东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课本知识,想一想: 长征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军、扼杀中国
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转危为安
2、保存了经过千锤百炼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
影响:广大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 性空前高涨。 (3)根据地建设是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依托
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
意义:(1)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 革命相结合的产物 (2)奠定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的理论基础 (3)科学的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客观发展规 律 (4)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
武装斗争
主要斗争形式
土地革命
根据地建设
中心内容
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二分田
①背景: 长征红军处于危险之中。 ②时间与地点: 1935、1 遵义 ③内容: a、纠正、肯定 b、选举、取消 ④意义: a、结束左倾 b、事实确立正确领导 c 、标志着成熟
d 、党史转折点
遵义会议会址
忆秦娥· 娄山关
毛泽东 1935年2月
•
残 苍 从 头而 如雄 阳 山 头 越今 铁关 如 如 越 。迈 ,漫 血海, 步 道 。, 从 真
红军长征(背景、经过、意义)
南昌起义 1、背景:
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的旗号
(1)大革命教训:必须掌武装及领导权
(2)中共掌握部分武装力量
(3)敌人在南昌的统治力量比较薄弱
(1)时间: 1927、8、1
2、经过:(2)主要领导人:周恩来、贺龙等
占领南昌 (3)概况: 南下受阻 兵分两路
打响第一枪
3、意义:
(1)时间:
1927年10月,毛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 (5)影响: 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揭开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序幕。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为什么都没 有成功?给中共的教训是什么? 照搬苏联经验,走城市中心道 路。都以城市为进攻目标,而 城市敌人力量强大。
秋收起义
教训:应该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1.南京国民政府代表 A.民族资产阶级的利 B.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C.小资产阶级的利益 D.民族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利益
2.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里,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 A.集体领导的重要性 B.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C.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D.建立根据地的重要性 3.中国共产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中得出的最突出 的教训是: A.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派 B.必须从城市转入农村 C.必须建立统一战线 D.必须建立一支新型军队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复习检测】1.右侧漫画创作于20世纪前期中国社会急剧动荡的环境里。
从当时的社会背景看,这幅作品主要反映作者的政治立场是A.对五四运动爆发的漠然B.对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的不满C.对新文化运动的支持D.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愤慨【教学目标】1.南昌起义的时间、领导人、意义是什么?2.秋收起义时间、领导人、结果是什么?3.土地革命的内容是什么、意义是什么?4.红军长征的时间、原因、经过、意义是什么?5.遵义会议的原因、内容、意义是什么?6.八七会议时间、内容、意义是什么?【自主学习1】一、南昌起义1.时间、领导人:1927年8月1日,、等率领革命军成功发动南昌起义。
2.意义(1)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
(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创建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巩固练习1】1.2007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纪念日。
下列重大历史事件与这一节日有关的是()A.武昌起义B.北伐战争C.南昌起义D.遵义会议【自主学习2】二、(1)八七会议(1927年)①内容:a.清算了陈独秀的。
b.确定开展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c.决定发动。
②意义:给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2)秋收起义①过程:1927年9月,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
进攻受挫后②结果: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三、土地革命1.内容:在,打土豪,,废除封建剥削,开展。
2.意义: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巩固了红色政权。
【巩固练习2】2.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指出:“我们要使人民经济一天一天发展起来,大大改良群众生活,大大增加我们的财政收入,把革命战争和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确切地建立起来。
”下列史实直接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B.反“围剿”失败后战略转移C.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3.1927年在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曾给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毛泽东提出“政 权是由枪杆子中取 得的”的著名论断
中共八七会议会址 ——汉口三教街41号
2.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湘赣边秋收起义 时间: 1927年9月 领导人:毛泽东
结果: 进攻长沙失败 转向农村发展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 秋收起义。图为毛泽东和秋收起义部队部分 人员1937年延安合影 。
2.长征的开始
时间:1934年10月 长征的初期阶段:损失惨重
中央红军长征路线图
3.遵义会议 时间:1935年1月 内容:(1)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 取消其军事指挥权; (2)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 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 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成功实践: 井冈山根据地巩固扩大; 1930年,全国建立十几个根据地, 革命武装十万人; 粉碎了敌人三次“围剿” 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成立。
4.三次反“围剿”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粉碎三次反革命“围剿”
作战方针:避敌主力,诱敌深入,
集中兵力,各个歼灭
游击战术: 敌退我追
敌驻我扰
在第一次大革命期间 , 为促成国共合作、发动北伐 战争、反对资产阶级右派进攻和党内的右倾错误, 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925 年参加中共第四次全国 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成员。 。 1927 年参加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 当选为中央 委员、政治局委员、常委。在第一次大革命 失败 后的危急关头主持召开 “ 八七 ” 会议 , 结束了陈 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党内的统治、确定了土地革命 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革命统治的总方针会后任临时 中央政治局 常委 , 主持中央工作。此后虽曾犯过短 期 “ 左 ” 倾盲动错误 , 但他和战友们一道,在极 其艰难的条件下恢复党的战斗力,开辟革命的新时 期建立了巨大的功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5课:国共十年对峙
在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正确指导下,红军和根 据地迅速发展扩大。毛泽东终于为中国革命找到了 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正确道路。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 星之火、可以燎原》
扩大根据地: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大小十几 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在十几个省,革命武装力 量达到十万人。 武装斗争胜利:从1930年10月起,毛泽东和朱德领 导红军粉碎了蒋介石发动的三次大规模“围剿”。 政权建设: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制定 了宪法大纲,定都瑞金;选举领导人。
B
9、毛泽东 1927 年作的一首词中写到:“军叫工农革命, 旗号镰刀斧头。„„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 动。”这首词赞颂的是 A.上海工人起义 B.南昌起义 C.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D.国民大革命
答案:C
10、下列毛泽东的著作中,主要论述“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的是 A.《井冈山的斗争》 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C.《论持久战》 D.《论联合政府》
6、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最主要意义是( A B C D 瓦解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实现了国共两党团结抗日的目标 完成了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向农村的转移
)
答案
B
7、毛泽东曾对一个外国来访同志说过:“哎!1927 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 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 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最准确的 理解是 A发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答案 : D B长征胜利完成 C遵义会议的召开 D开辟了井冈山的革命道路 8、“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诗中 “远征”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中共党内“左”倾错误带来的危害 答案: B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C根据地的革命武装不够强大 D王明分裂党中央的结果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二、土地革命
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背景: 前三次反“围剿”的胜利
时间: 1931年冬 首都: 江西瑞金
思考:
中国革命为什么可以走农村 包围城市的道路?
三、红军长征 1、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直接原因) 利 (根本原因) 博古、李德等人的“左”倾错误
三、红军长征
2、经过和意义
长征的开始: 1934年10月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
性质: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油画《毛泽东上井冈山》
二、土地革命
4、“工农武装割据”
(1)思想内涵:武装斗争——军事保证 土地革命——核心根本 根据地建设——经济保证 (2)成功实践: 井冈山根据地巩固扩大;1930年,全国建立 十几个根据地,革命武装十万人;粉碎了敌 人三次“围剿”;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成立。
长征的胜利: 吴起镇会师 1935年10月 会宁大会师 1936年10月
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思考: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事实上确 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 央的正确领导?
课后推荐
两个在北京生活 多年的英国年轻人 重走中国红军的长 征之路,之后他们 将这段不平凡的经 历记录了下来,向 人们讲述了他们在 “新长征”路上的 重大发现……
1、八七会议 时间: 1927年8月7日 地点:汉口 内容:纠正右倾错误 确定„„总方针
决定秋收时发动起义
二、土地革命 2、湘赣边秋收起义 时间:1927年9月 领导人:毛泽东 结果:进攻长沙失败,转向农 村发展
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口号
油画《秋收起义》
二、土地革命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建立时间:1927年10月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பைடு நூலகம்
人教历史必修1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一、了解南昌起义1、背景:中共从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里,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
2、时间:1927年8月1日(八一建军节的由来)3、经过:周恩来、贺龙等率军占领南昌后,一部分由朱德、陈毅率领至湘南,一部分进入海陆丰。
4、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注意:1933年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决定,8月1日是人民军队建军节,当时的人民军队名称是?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位于南昌市区中山路与胜利路交界处.原为江西大旅社.1927年7月下旬,为了便于起义的组织和准备工作,以贺龙所部二十军第一师司令部的名义,包租了江西大旅社。
7月2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在旅社内宣告成立。
二、理解八七会议1、时间:1927年8月7日2、地点:汉口3、内容: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4、意义:为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三、了解秋收起义1、时间:1927年9月2、经过: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受挫,改向敌人防守薄弱的山区进军。
3、结果: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部队到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四、了解土地革命1、开展背景:八七会议确定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1927年毛泽东开辟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到1930年中共建立了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2、开展范围:革命根据地3、主要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4、主要作用:农民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巩固革命根据地;为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奠定基础。
五、了解红军长征1、原因:根本原因:“左”倾错误直接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2、经过:1934年10月开始瑞金出发;1935年1月召开遵义会议;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红一、二、四)会师于甘肃会宁,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历史-必修一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甘
吴起镇 1935.10. 黄
陕
肃
会宁
三军会师 1936.10
河
西
腊子口
康西
草地
大
毛尔盖
渡 雪山
泸定桥
安顺场
四
川
长
江
河 赤 金 沙 水
1935.1.
强渡乌江
湖 南
贵阳
江
遵义
贵
突破敌人四道 封锁线 瑞金
1934.10.
西
福 建
红 军 长 征 路 线 示 意 图
江
州
强渡湘江
广 西
泸定桥系四川通往西康、西藏的桥梁,长约100米,横跨大渡河。桥由13根铁链组 成,两边各两根为桥栏,底部并排9根铁链为桥面,面上铺有木板,桥东端即为泸定 县城的西门。红军到达泸定桥并占领桥头后,后到的林彪迅速召集部下开了一次紧急 会议,研究部署夺桥方案,他还要求夺桥部队要勇往直前,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桥 上面的木板已被敌人拆掉,只剩下孤零零的铁索,空荡荡地悬在高空。桥下红褐色的 急流,震耳欲聋。根据林彪的部署,红四团的负责人王开湘、杨成武在第二连挑选了 几名骨干成员,组成突击队,由连长廖大珠率领负责夺桥。夺桥英雄们背插马刀,腰 系手榴弹,手持短枪,然后用手抓住铁索,摇摇晃晃地向前移动。红四团还组织了一 批精干射击手,用数挺机枪组成强大的火力,对夺桥突击队进行掩护。勇士们冒着弹 雨,不顾一切地向前移动。终于,他们接近了对岸,这时只剩下18名勇士了。第一个 到达对岸的红军战士,迅速将手榴弹扔向守敌的工事,工事被炸塌,敌军官慌了,连 忙下令浇煤油到铁索上未拆下来的几块木板上,并挖断索基,铁索上马上燃起了大火。 红二连的勇士们不顾一切地冲向对岸,并迅即扑灭了大火。敌人见势不妙,慌忙逃命, 而且边逃边放火烧泸定城内的粮仓、弹药库、民房。不一会,先期过河的红一团也追 上来了。他们从侧面攻击逃跑时残存的敌人阵地,敌人死的死,伤的伤,没有跑的当 了俘虏。这样,红军全部顺利地渡过了大渡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成长征精神,成为巨大动力。
开创了革命的新局面,红军主力到达抗日前线,具有伟 大的意义。
思考:
你认为什么是长征精神?
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
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 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
2. 经过:1934.10---1936.10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
吴起镇
王稼祥
张闻天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 ——江西瑞金武阳渡口
1930年江西永丰兴国土地调查情况: 阶级成分
地主、富农 中农
所占人口比
6% 20%
所占土地比
80% 15%
贫农 雇农、手工 业
60% 13%
5% 0%
问:表格内容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并由此说明中 共怎样才能在农村立足。
(1)内容: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2)作用:
广大贫雇农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生 活上有了保障,革命积极性大大提高。
松潘草地
穿过草地(油画)
松潘草地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接壤地段,纵横几百 公里,海拔3000至4000米以上。草地的气候极为恶劣,年平均 气温在零度以下,雨雪风雹来去无常,不仅人迹罕见,也无鸟 兽出入。红军经过六天六夜,终于走出了草地。
三军过后尽开颜
吴起镇,位于革命圣地延安的西北部。1935年10月19日, 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 军胜利会师。
完全不同的政权
一、南昌起义 二、土地革命(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
1. 八七会议 2. 秋收起义和井冈山根据地(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 土地革命 4. 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5.红色政权的巩固和发展
三、红军长征(1934.10——1936.10)
• 1. 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直接原因) “左”倾错误的泛滥(根本原因)
根据地建设
中共的领导(前提) 武装斗争 (军事保证) )
根据地建设(经济保证
3影
响:
土地革命(核心)
“农村包围城 市”的道路
1)形成“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使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
2)开创中国正确的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胜利指明正确方向
一、南昌起义 二、土地革命(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
1. 八七会议 2. 秋收起义和井冈山根据地(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 土地革命 4. 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5.红色政权的巩固和发展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1927.7.15——1937.9)
国共的十年对峙
是两个政党的对峙
是两支军队的对峙
是两块地区的对峙
是两个政权的对峙
一、南昌起义
1.背景:中国党从民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中,认识到 掌握军队的重要性。 2.过程:1927年8月1日 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 3.意义:(1)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赣
井冈山
江
问题:
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
因为城市里敌人的力量强大,在当时 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攻打和占领城市是不 可能的;而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作为落脚 点,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这是当时唯一 正确的选择。(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一、南昌起义 二、土地革命(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
1. 八七会议 2. 秋收起义和井冈山根据地(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 土地革命
一、南昌起义 二、土地革命(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
1. 八七会议 2. 秋收起义和井冈山根据地(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 土地革命 4. 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1930年夏,全国建立 起十几块农村根据地
(3):★理论总结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主要内容:
2理解
武 装斗 争
土 地革 命(核心内容)
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于 都县城东门渡口
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
乌蒙磅礴走泥丸
红军四渡赤水
金沙水拍云崖暖
位于皎平渡口的“红军渡江纪念碑”
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夹金山和青衣江 红军爬雪山 长征从1934年10月开始到1935年10月22日抵达陕西吴起镇结束。 在一年多的革命征途中红军穿越了18条山脉,其中五条山脉终年积雪。 夹金山是红一方面军翻过的第一座大雪山。
(2)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 的开始 (3) 8月1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纪念日
据统计,十大元帅中直接或间接参加 过南昌起义的就有7位:朱德、刘伯承、贺 龙、陈毅、聂荣臻、叶剑英、林彪,而参加 过起义的大将、上将更不在少数。南昌起义 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将帅摇篮。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 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八 月一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组 成后,将“八一”作为建军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南昌起义 二、土地革命(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
1. 八七会议 2. 秋收起义和井冈山根据地(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江
长沙 浏阳
文家市
西
三湾
永新
秋收起义和向井冈山进军图
修水、铜鼓——进攻长沙—— 文家市决策——三湾改编—— 井冈山 文家市决策: 城市 农村
三湾改编: 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1930.10
1931.2 1931.7 1932.7
第五次
1933.10
100万
博古 李德
粉碎三次反革命“围剿” 作战方针:“避敌主力,诱敌深入,
集中兵力,各个歼灭”
敌 扰敌 打敌 追敌 驻 疲 退 进 我 我 我 我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 政府的建立 时间: 1931年冬 地点: 江西瑞金 主要内容: 性质: 广大工农群众的政权 意义: 标志着中国境内存在着两个性质
三、红军长征
• 1. 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左倾错误。 • 2.经过: 1934.10---1936.10 • 3. 遵义会议:1935年1月
三、红军长征
1. 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左倾错误。 2.经过: 1934.10---1936.10 3. 遵义会议 4. 长征的历史意义: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一、南昌起义 二、土地革命(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
1. 八七会议
1、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
汉口
(1)内容:
①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②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③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思想(毛泽东)
(2)意义:
给正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 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材料:外寇不足虑,内匪实为心 腹之患,如不肃清内匪,则决不能御 外侮。 ---蒋介石对围剿红军的国民党 将领的训话 问:“外寇”、“内匪”各指什么?
1932年蒋介石写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手令
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敌力量图
时间
兵力
10万
20万 30万 50万
指挥
毛泽东 朱德
毛泽东 朱德 毛泽东 朱德 周恩来 朱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