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华林寺大殿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例2:郑州大河村(穴居-半穴居-地面建筑)
原始社会的巢居
于长江流域多 水地区产生, 水地区产生,后 发展成干阑式建 筑。
2、奴隶社会建筑(草创期) 、奴隶社会建筑(草创期)
历史背景:历经夏、 周三代。 历史背景:历经夏、商、周三代。 建筑特点:中国古典建筑处于草创时期 草创时期, 建筑特点:中国古典建筑处于草创时期,古典建
外来文化的影响亦表现在南北朝的家具上
室内家具——胡床及高椅进入中原,使得家具呈 胡床及高椅进入中原, 室内家具 胡床及高椅进入中原 现出本土固有式与胡人样式并存的状态。 现出本土固有式与胡人样式并存的状态。 至唐代,垂足而坐的习惯逐渐普及全国。 至唐代,垂足而坐的习惯逐渐普及全国。
总的说来, 总的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本国 建筑精丽柔和, 建筑精丽柔和,同时产生大量外来 建筑,佛教广为流传,这时期寺庙、 建筑,佛教广为流传,这时期寺庙、 塔和石窟建筑得到很大发展, 塔和石窟建筑得到很大发展,产生 了灿烂的佛教建筑与艺术, 了灿烂的佛教建筑与艺术,是一个 特殊的过渡时期。 特殊的过渡时期。
王权削弱,诸侯割据,封建主势力增强; 王权削弱,诸侯割据,封建主势力增强;中国历史上进行 第一次民族大融合,与此同时受到外来文化(如佛教) 第一次民族大融合,与此同时受到外来文化(如佛教)等 的影响。 的影响。
建筑特点: 建筑特点:
本土建筑风格发生大转变,从秦汉古朴凝重转至魏晋柔 本土建筑风格发生大转变, 发生大转变 和精丽圆润。士大夫寄情山水,使得造园之风盛行; 和精丽圆润。士大夫寄情山水,使得造园之风盛行; 外来文化进入中国 如从印度传来的佛教建筑( 进入中国, 外来文化进入中国,如从印度传来的佛教建筑(塔、寺、 石窟等)大量建造,并与中国传统建筑相互影响。 石窟等)大量建造,并与中国传统建筑相互影响。曾有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诗句。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诗句。
福州概况
福州概况2006年11月21日10:58 【字号大中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福州简介福州,福建省会。
"因州北有福山",故名。
又因九百多年前福州就遍植榕树,"绿荫满城,暑不张盖",故又有"榕城"的美称。
福州为全国三大温泉区之一,是世界上久负盛誉的温泉名城,它不仅以温泉集中市区中心为世界各大中城市所罕见,且泉脉广、水量大、温度高、质量好而驰名遐迩。
福州市是全国工艺美术的重点产区。
福州地处亚热带,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素称"花果鱼米之乡"。
盛产柑桔、荔枝、龙眼、橄榄等名果和石斑鱼、黄瓜鱼、对虾、金鲟等水产珍品;以福州菜肴为代表的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
"佛跳墙"更是名扬海外;风味小吃遍布全城,鱼丸、燕皮、线面等具有地方独特风味。
福州市区是全国著名的侨乡。
福州籍海外华侨约85万人。
福州旅游资源丰富。
有岩洞幽奇、题刻如林、古刹生辉的"石鼓"名山;有被中外游人称为"海上仙境"的平潭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有被宋代著名诗人辛弃疾为"未嫁西施"的西湖公园;有岩洞湖泉兼备,以盛产灵芝而得名的青芝山;有"雅胜鼓山"的石竹山以及方广岩、白岩、碧岩、姬岩、三十六脚湖、十八重溪等30多处名胜古迹。
闻名海内外的一批文物古迹,有民族英雄林则徐的祠堂、李纲墓,有举世罕见的开元寺大铁佛,有誉为"天下四绝"之一的乌山般若台记,有为纪念百年前中法海战牺牲的中华烈士而修建的昭忠祠,有中国金石史上奇迹的枯木庵树腹碑以及闽中名刹涌泉寺、西禅寺等。
福州是历史文化名城,福州素有"八闽首府"之美称,曾多次成为都城或行都。
福州人文荟萃。
据统计,福州籍中国科学院院士(含原学部委员)、工程院院士共54人,居全国各城市前列。
福州近现代出现了一大批著名人物,如林则徐、严复、林觉民、林祥谦、侯德榜、张钰哲、高士其、陈景润、郑振铎、谢冰心、邓拓以及旅外科学家林同炎、邓昌黎、林家翘等,近年又涌现出陈章良等青年科学家。
中国建筑史历代建筑表格3
石窟等
塔
寺庙
其它教
观,祠庙
其它民间建筑 资料
(甲骨文) 青铜器
周礼 井田制 营国制度
井田制瓦解 齐《考工记》
鲁班 云纹铜屋 采桑猎钫宫室图 装饰性釭
秦 前 221 前 206
秦咸阳
汉 前 206220
汉长安
咸阳宫 离宫别苑(渭南:上林苑 阿房宫,兴乐宫,信宫 渭北:六国宫,兰池宫,甘泉宫) 桂宫,明光宫,长乐宫 未央宫,北宫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福州华林寺-大殿 山西平遥镇国寺-万佛殿 日本平等院凤凰堂 日本奈良唐招提寺 仿唐佛寺-扬州大明寺鉴真纪念堂
布达拉宫
《营造法式》
四门塔(济南神通寺)(隋)
金卢沟桥
宋艮岳 (私)1 宋沧浪亭
陀罗尼经幢(河北)
释迦塔 (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 北寺塔(苏州报恩寺) 虎丘塔(苏州云岩寺) 开元寺双塔(泉州) 料敌塔(河北定县开元寺) 繁塔(开封相国寺)
宫殿
陵墓
礼制建筑及其他
二里头 1 号宫殿 二里头 2 号宫殿
盘龙城宫殿
河南登封王城冈
殷墟墓葬区(羡道) 妇好墓
陕西扶风召陈建筑遗址 陕西岐山凤雏村建筑遗址
周公墓
秦雍城 1 号建筑遗址宗庙
雍城墓地
明堂 辟雍
秦咸阳 1 号宫殿遗址
中山王墓及《兆域图》 铜案(斗拱的萌芽)
长城
园林
“囿” 沙丘苑台 灵囿,灵台,灵沼
佛教四大名山 1 普陀山观音道场 2 五台山文殊道场 3 峨眉山普贤道场 4 九华山地藏道场 道教:武当山,青城山
住宅: 窑洞住宅 干阑式住宅 吊脚楼 四合院,成因 一颗印 传统村落的认识,如何在城市化进程中保护 里弄 广式里弄 居住大院 阿以旺 客家民居 骑楼
中国现存唐宋辽金木结构古建筑汇总
中国现存唐宋辽金木结构古建筑汇总唐代建筑:五台南禅寺大殿?唐建中三年(782年)?山西省五台县?五台佛光寺大殿?唐大中十一年(857年)?山西省五台县?芮城广仁王庙?山西省芮城县?据建筑风格断为唐代?平顺天台庵?山西省平顺县?据建筑风格断为唐代?正定开元寺钟楼?河北省正定县?时代有争议?五代建筑:平顺大云院大佛殿?后晋天福三年(938年)?山西省平顺县? 平遥镇国寺万佛殿?北汉天会七年(963年)?山西省平遥县? 平顺龙门寺西配殿?山西省平顺县?正定县文庙大成殿?河北省正定县?辽代建筑:涞源阁院寺文殊殿?辽应历十六年(966年)?河北省涞源县? 蓟县独乐寺山门、观音阁?辽统和二年(984年)?天津市蓟县? 义县奉国寺大殿?辽开泰九年(1020年)?辽宁省义县?新城开善寺大雄宝殿?河北省高碑店市?大同善化寺大雄宝殿?山西省大同市?大同华严寺薄伽教藏殿?辽重熙七年(1038年)?山西省大同市?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辽清宁二年(1056年)?山西省应县?北宋建筑:福州华林寺大殿?北宋乾德二年(964年)?福建省福州市?太原晋祠圣母殿?山西省太原市?长治故驿崇教寺大佛殿?山西省长治市?长治正觉寺后殿?山西省长治市?长子法兴寺圆觉殿?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山西省长子县?长子崇庆寺千佛殿?北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山西省长子县平遥慈相寺正殿?山西省平遥县?泽州府城玉皇庙玉皇殿?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山西省泽州县?晋城二仙庙正殿?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山西省泽州县泽州青莲寺释迦殿、观音阁、地藏阁?山西省泽州县?泽州岱庙天齐殿?山西省泽州县?泽州北义城玉皇庙玉皇殿?北宋大观四年(1110年)?山西省泽州县泽州周村东岳庙正殿、拜亭?北宋元丰五年(1083年)?山西省泽州县? 泽州西顿济渎庙?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山西省泽州县?泽州高都景德寺?北宋元佑二年(1087年)?山西省泽州县? 陵川南吉祥寺过殿?北宋天圣八年(1030年)?山西省陵川县? 陵川北吉祥寺前殿、中殿?山西省陵川县陵川小会岭二仙庙正殿?山西省陵川县?平顺县龙门寺大雄宝殿?山西省平顺县?平顺九天圣母庙圣母殿?山西省平顺县?平顺佛头寺?山西省平顺县?阳泉关王庙正殿?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山西省阳泉市? 武乡大云寺大雄宝殿?山西省武乡县?潞城原起寺大雄宝殿?山西省潞城市?芮城城隍庙大殿?北宋大中祥符年间?山西省芮城县?高平崇明寺中佛殿?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山西省高平市? 高平开化寺大雄宝殿?山西省高平市?高平游仙寺毗卢殿?北宋淳化年间?山西省高平市?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北宋皇佑四年(1052年)?河北省正定县? 寿阳普光寺正殿?山西省寿阳县?忻州金洞寺转角殿?北宋元佑八年(1093年)?山西省忻州市? 太谷安禅寺藏经殿?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山西省太谷县?祁县兴梵寺大雄宝殿?北宋天圣三年(1025年)?山西省祁县?定襄关王庙无梁殿?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山西省定襄县?乡宁寿圣寺正殿?北宋皇佑元年(1049年)?山西省乡宁县?济源济渎庙寝宫?北宋开宝六年(973年)?河南省济源市?登封初祖庵大殿?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河南省登封市?韩城司马迁祠献殿、寝宫?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陕西省韩城市? 宁波保国寺大殿?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浙江省宁波市?肇庆梅庵?广东省肇庆市?莆田元妙观三清殿?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福建莆田市金代建筑:五台佛光寺文殊殿?山西省五台县?五台延庆寺大佛殿?山西省五台县?太原晋祠献殿?山西省太原市?大同善化寺普贤阁?山西省大同市?朔州崇福寺弥陀殿、观音殿?山西省朔州市?沁县大云院正殿?山西省沁县?汾阳太符观大殿?金承安五年(1200年)?山西省汾阳县?平顺龙门寺山门?山西省平顺县?平顺淳化寺正殿?山西省平顺县?平顺回龙寺大殿?山西省平顺县?碳十四测试和树轮年代校正,其建筑年代应为北宋晚期至金初浑源荆庄大云寺大雄宝殿?山西省浑源县?繁峙岩山寺文殊殿?山西省繁峙县?繁峙三圣寺大雄宝殿?山西省繁峙县?定襄洪福寺大雄宝殿?山西省定襄县?泽州川底佛堂正殿?泽州府城玉皇庙成汤殿?金泰和七年(1207年)?沁县普照寺大殿?山西省沁县?高平开化寺观音阁?山西省高平市?高平西李门二仙庙中殿?山西省高平市?高平中坪二仙宫正殿?金大定十二年(1172年)?山西省高平市高平二郎庙戏台?金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山西省高平市?陵川龙岩寺过殿?金天会七年(1129年)?山西省陵川县?陵川崔府君庙山门?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山西省陵川县陵川西溪二仙庙后殿及东西梳妆楼?金皇统二年(1142年)?山西省陵川县?陵川南神头二仙庙正殿?山西省陵川县?陵川寺润三教堂大殿?山西省陵川县?陵川玉泉东岳庙正殿?山西省陵川县?陵川石掌玉皇庙正殿?山西省陵川县?陵川白玉宫过殿?金大安至崇庆年间?山西省陵川县?陵川北马玉皇庙正殿?山西省陵川县?平遥文庙大成殿?金大定三年(1163年)?山西省平遥县?壶关三嵕庙正殿?金大定十七年(1175年)?山西省壶关县? 武乡洪济院正殿?山西省武乡县?武乡会仙观三清殿?金正大六年(1229年)?山西省武乡县盂县大王庙寝宫?山西省盂县?柳林香严寺大雄宝殿?山西省柳林县?绛县太阴寺南大殿?山西省绛县石楼兴东垣东岳庙大殿?山西省石楼县?曲沃大悲院献殿?山西省曲沃县?文水则天庙圣母殿?金皇统五年(1145年)?山西省文水县? 万荣稷王庙正殿?山西省万荣县阳城下交汤帝庙拜殿?金大安三年(1211年)?山西省阳城县? 阳城开福寺献殿?山西省阳城县?清徐狐突庙献殿、正殿?金明昌元年(1190年)?山西省清徐县?清徐清源文庙大成殿?金泰和三年(1203年)?山西省清徐县?新绛白台寺释迦殿?金明昌年间?山西省新绛县?襄垣灵泽王庙灵泽王殿?金大安二年(1210年)?山西省襄垣县?襄垣昭泽王庙昭泽王殿?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山西省襄垣县? 潞城东邑龙王庙正殿?山西省潞城市?榆社福祥寺正殿?山西省榆社县?太谷真圣寺正殿?金正隆二年(1157年)?山西省太谷县?长子天王寺中殿、后殿?山西省长子县?阳曲不二寺大雄宝殿?山西省阳曲县?应县净土寺大雄宝殿?金天会二年(1124年)?山西省应县涉县成汤庙山门?金大定四年(1164年)?河北省涉县?济源奉仙观三清殿?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河南省济源市汝州风穴寺中佛殿?河南省汝州市?登封清凉寺大殿?河南省登封市?宜阳灵山寺毗卢殿、大雄宝殿?河南省宜阳县?丹凤二郎庙?金大安三年(1211年)?陕西省丹凤县?曲阜孔庙碑亭?山东省曲阜市?南宋建筑:广饶关帝庙大殿?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山东省广饶县? 江油云岩寺飞天藏?南宋淳熙八年(1181年)?四川省江油市? 武都福津广严院?四川省武都县?苏州玄妙观三清殿?南宋淳熙年间?江苏省苏州市?罗源陈太尉宫正殿?福建省罗源县?其它断代成疑的建筑:?布村玉皇庙?山西省长子县慈林镇?年代为唐?五代?北宋?? 小张碧云寺?山西省长子县丹朱镇?年代为五代。
(建筑工程管理)中国木结构古建筑的部分构件名称介绍
(建筑工程管理)中国木结构古建筑的部分构件名称介绍中国木结构古建筑的部分构件名称介绍中国古代木构架房屋建筑中负担结构构件的制造和木构架的组合、安装、竖立等工作的专业。
由于古代建筑是以木结构为骨干的,因此房屋的设计也归属大木作。
历史渊源由《考工记》所载"攻木之工七",可知周代木工已分工很细,以后各代分工不同。
宋代房屋的附属物平暗、藻井、勾阑、博缝、垂鱼等的制作,归小木作,明清时则归大木作。
宋代大木作以外另有锯作,明清也归大木作。
木构架房屋建筑的设计、施工以大木作为主,则始终不变。
设计制度中国古代建筑在唐初就已经定型化、标准化,由此产生了和此相适应的设计和施工方法。
宋《营造法式》中,已载有壹套包括设计原则、标准规范且附有图样的材份制(即古代的模数制,见材份)。
材份制壹直沿用到元末。
明初,大量营建都城宫室,已不再用材份制。
清初颁布的清工部《工程做法》基本上使用了斗口制(见斗口),仍可见出材份制的痕迹,但在力学上已不如材份制严谨,各种构件的标准规范也无壹致的准则。
实质上是旧的设计制度已被废弃,而新的设计制度仍不完善。
大木作结构构件,按功能可分为12类。
其中拱、昂、爵头、斗4类属铺作构件。
其余8类为:柱,额枋,梁,蜀柱、驼峰托脚、叉手等,替木,椽和襻间,阳马(角梁),椽,飞子(飞檐椽)。
之上各类构件中,柱、椽、椽多为圆形截面,余为矩形截面。
宋以后各代对构件截面,按结构形式(殿堂、厅堂、余屋,或大木大式、大木小式)都详尽地规定出高、厚尺度。
其高厚比早期多为3:2,间有2:1的,至明清则多为10:8。
柱,又称柱子,古代文献中又称为"楹"。
为建筑中主要承受轴向压力的纵长形构件。
壹般竖立,用以支承梁、枋、屋架。
常用木材、石材、砖等制成。
按外形分为直柱、梭柱,截面多为圆形。
处于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名称,如在房屋最外圈的柱子为外檐柱,外檐柱以内的称屋内柱(或金柱),转角处的称角柱,以及墙柱、中柱、山柱、瓜柱、童柱等。
福建金坑文昌阁木构营造特征解析
福建金坑文昌阁木构营造特征解析Analysis of the Wooden Structure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Fujian Jinkeng Wenchang Pavalion■张嫩江 ZHANG Nenjiang摘 要:金坑文昌阁是福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楼阁式建筑的典型特征。
文章在实测调研的基础上,对金坑文昌阁大木构架的结构逻辑、建构方式以及细样特征进行分析;结合木构技术方面的时空讨论,归纳该建筑的地方性营造特征;完善闽北地区乡土建筑营造技艺研究的类型,为传统营造技艺的谱系研究和传承保护提供依据。
关键词:金坑文昌阁;木构技艺;营造特征;闽北Abstract: Jinkeng Wenchang Pavalion is a key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unit of Fujian at the provincial level, and it has the typical features of pavalion-style building. On the basis of actual measurement and investig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ructural logic, construction mode and detailed features of the large wooden frame of Jinkeng Wenchang Pavalion combined with the space-time discussion in wood construction skill, the local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at building is induced; the category of construction skill for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in north Fujian is perfected, so as to provide basis for the pedigree study, inheritance and carrying on as well as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construction skill.Keywords: Jinkeng Wenchang Pavalion; wood construction skill; construction feature; north Fujian0 引言文昌信仰在我国民间有广泛的基础,素有“北有孔子,南有文昌”之说,明清时期文昌信仰在全国普及并发展到鼎盛。
福建历史征文
福建历史征文根据最新的考古发掘,福州的新石器文化可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的平潭壳丘头文化与公元前3000年的闽侯的昙石山文化。
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该地区的原始居民开始进行锄耕农业,并种植了水稻。
大约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即中原的商代,福州地区开始进入青铜器时代,这一时期的文化遗址多分布在闽江下游,彼时当地的青铜冶炼技术较为落后,而陶器仍占主要地位。
一直到战国时期,福州地区乃至整个福建和中原的交流都极为有限,同时代的中原史籍仅有《山海经》中的“闽在海中”以及《周礼》的“七闽”这样模糊的记载。
到了春秋战国以后,开始出现“闽越”的称呼。
这一时期,福州的居民乃是古闽人,但也有人认为,此时的居民就是闽越人。
公元前306年越国被楚国灭亡后,一部分越国贵族南逃至闽地,与当地居民融合。
公元前222年,秦朝统一天下后在闽设闽中郡,即福州地区,统治范围包括的福建省及浙江省南部地区,由于地理位置距离秦朝首都遥远,因此闽中郡只是虚设,秦朝中央政府并未向当地派驻军队以及征税,只是将原来统治闽中的闽越王降级为君长,实际上该地区仍由闽越王无诸实行“自治”。
公元前202年,刘邦统一全国后立闽越贵族无诸为闽越王,继续管辖原闽越地。
无诸就在屏山东南麓冶山一带筑城建都,称冶城,又称东冶,为福州城垣之始,福州也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闽地的首府。
此后闽越社会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直至公元前111年(元鼎六年),闽越国因闽越王余善谋反自立后被汉武帝所灭,于公元前110年闽越国被废除,闽越人被强制北迁到江淮一带,大部分闽越族消亡,冶城衰落。
到了公元前85年(始元二年)闽越地区逃亡山林的闽越人复出,重建家园,汉朝中央政府在此设立冶县,县治在今福州鼓楼区,隶属会稽郡(另有观点认为此冶县为闽越人自行设立,仍然属于地方自治性质)。
从闽越国灭亡到东吴政权建立之前这段时期,是福州历史的荒凉期,关于福州的记载极少,考古发掘表明此时福州乃至福建的人口都相当稀少。
2018闽文化概论形考任务二
A. 郑思肖B. 林希逸C. 章友直D. 吴激A. 泉州B. 漳州C. 福安D. 福鼎A. 慧海B. 怀海C. 希运D. 灵祐A. 福州B. 漳州C. 泉州D. 厦门A. 蔡元定B. 黄干C. 陈淳D. 真德秀A. <福州府志B. <八闽通志C. <闽大记D. <全闽记略A. 王棨B. 郑良士C. 江文蔚D. 陈诩A. 闽东B. 闽南C. 闽西D. 闽北A. 福州B. 南安C. 汀州D. 延平A. 馥馨楼B. 善成楼C. 裕德楼D. 遗经楼A. 唐末五代B. 宋代C. 元代D. 明代A.B. 南朝时期C. 唐代D. 宋代A. 莆仙戏B. 闽剧C. 芗剧D. 梨园戏A. 甜寿面B. 甜寿饼C. 寿桃D. 寿龟A. 严羽B. 魏庆之C. 蔡襄D. 郑思肖A. 汀州四堡B. 福州C. 莆田D. 建阳书坊A. 禳寿B. 拜斗C. 夹罐D. 寿启A. 林觉民B. 郭柏苍C. 刘存仁D. 林文A.初三妇女们归宁贺新正B.初三新娶的妇女归宁未回C.初三沐浴焚香并将三牲果品排在神前D.初三各行各业就位A.福州B.泉州C.南平D.三明第26题(已答). 福建史学家的著述特点主要表现在()。
A.著述面广泛.各种体制无所不包B.体例上突破创新.开一代风气C.提出新颖的史学思想.表现出卓越的史识D.史料丰富.极具地方特点【参考答案】ABC【答案解析】第27题(已答). 福建文学的发展与()、外地宦游流寓入闽的作家为福建作家提供了学习交流的机会等有着密切关系。
A.科举考试使福建作家有机会走向全国B.重视教育使福建作家有较高的文化素质C.漫浸于艺术聚宝盆的福建作家受到耳闻目染的影响D.刻书业的发达使福建作家在习书藏书方面得天独厚【参考答案】ABCD【答案解析】第28题(已答). 功夫茶是以严格泡茶艺术门道进行泡茶与品茶的高深技艺,要求茶叶为( )中的上品。
A.铁观音B.第33题(已答). 清代是福建戏曲的繁荣时期,其标志为()。
福州名胜古迹
名胜古迹(简介)张永平(来源:福州地情网)【昙石山文化遗址】位于福州城西24公里处闽侯县甘蔗镇。
是中国东南沿海一带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遗址。
1954年以来经8次发掘,先后出土陶、石、骨、玉、牙、贝等6类33种近千件文物。
遗址分上、中、下3层,下层和中层属新石器时代晚期,约距今5000多年,其文物遗存被命名为昙石山文化,主要分布于闽江中下游、东部沿海地区。
在遗址中、下层发现墓葬38座。
出土文物以石锛为多,还有石镰、石镞、骨镞和陶网坠等。
遗址下层多红陶、中层多灰陶,陶器器形以釜、豆、簋、壶、杯为主,纹饰有绳纹、蓝纹、镂孔等。
【黄土仑商周遗址】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福州城西34公里处闽侯县鸿尾乡。
1 974~1979年经3次发掘,清理墓葬19座,红烧土残迹1处。
出土石器有石镞和石块。
墓葬陶器有一定组合,常见豆、杯、罐(或壶)等,以灰色几何印纹硬陶为主,造型奇特,如斧式豆、杯口壶、鼓形器和虎子等。
经测定其年代距今约3200年。
【闽清义窑址】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福州城西70公里处闽清县东桥镇义由村和安仁溪村一带,散见于十几个山头,断续连绵约10公里,是福建省宋元时期规模最大的烧造青白瓷的窑址。
1958年文物普查时发现,1983、1987年相继复查,共有数十处烧造瓷器的窑炉遗迹和堆积的残瓷器、废窑具。
窑炉依山坡而建,用窑砖和废匣钵砌成。
每炉长70米、宽2.5米、呈35度坡。
采集到匣钵及盖、研钵、瓷轮轴帽、支柱、垫饼等窑具和不同形制印花或划花的青白釉瓷碗、碟、盅、盆及盖、罐、炉、壶等器皿,以及少量的黑釉瓷盏和捏塑的黑釉或青白釉小狮、小狗、小猪头等。
青白瓷碗内心压印“寿”字,凹底内心压印“福”或“满”字。
【三坊七巷】福州市历史文化保护区。
是福州市古代富绅宅第街区的统称。
三坊为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为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
位于城内鼓楼区南后街东西两侧。
始建于唐末,形成于明、清。
福州古建筑的文化特征
福州古建筑的文化特征作者:阮章魁来源:《建筑与文化》2013年第09期摘要:福州古建筑文化渊源留长,北方的建筑文化随着移民南迁,进入福州,与福州本地的文化与环境相融合,逐渐发展出独特的建筑文化特征:即有传统的礼制秩序,又加强了宗族教化;南方的穿斗木构体系逐渐成为主导;天人合一的风水理念深入人心:独特的工艺技术造就独特的建筑装饰。
关键词:古建筑文化特征广义的古建筑概念十分广泛,大致可以分为城防建筑:城池、堡寨、炮台等;交通水利设施:桥梁、驿路、古渡、街亭、陂塘、圳渠等;宗教建筑:寺院、宫观、塔庙等;文教建筑:孔庙、文昌阁、书院、书屋等;民商建筑:民居、园林、祠堂、墓葬、会馆、商铺等。
一般的概念上古建筑主要指以木构为主体的具备一定活动空间的传统建筑形式。
福州先民的建筑营造活动,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福州各个地方发掘的文化遗址,均濒临当时的海岸线,先民依山傍海而居。
新石器时期的穴居形式应算是福州古建筑的萌芽期。
越国贵族南迁,在福州盆地建立闽越王城,据考古发掘,其宫殿规模宏大,已经采用了大量的榫卯结构。
随着大批的北方士族来此定居,北方的木构形式已经深深地影响了福州的建筑,并形成自己的特征。
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是福州古建筑接纳吸收北方先进的营造文明而逐渐成长的时期。
唐宋以来福州地区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更加频繁,海外贸易也得到长足的发展,福州古建筑也达到一个高峰期。
现存的福州古建筑多是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各种建筑形式已经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基本走向定式,这段时间可以看做福州古建筑的成熟期。
五口通商后,大量西式建筑冲击着传统的建筑形式,福州古建筑也逐渐走向没落。
由于福州历来不是政治中心,长期以来都是作为地方政权存在。
福州的官式建筑极为少见,宫殿因年代久远已不存在,为数不多的如华林寺、孔庙等大型建筑也由于是面向普通平民,其官方的特质也相对淡化。
相反,民间的坛庙、祠堂、民居等却十分兴盛,表现出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
福州的古建筑是北方文化思想和闽地固有的文化相融合的产物,具有以下文化特征:1、传统儒学、理学思想对礼制秩序的要求在建筑上反应。
18款古代经典古建筑内部结构图不得不赞叹古人的智慧
18款古代经典古建筑内部结构图不得不赞叹古人的智慧
北京紫禁城交楼内部结构图
北宋乾德年间福建福州华林寺大殿内部结构图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内部结构图
辽统和二年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内部结构图
北宋皇佑四年河北正定龙兴寺摩尼殿内部结构图
北京天坛祈年殿内部结构图造型别致
北宋年间河北正定隆兴寺转轮藏阁内部结构图
唐代大中十一年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内部结构图
安徽民居说实在的小编是很喜欢这种白墙黑瓦的风格
金代山西五台山延庆寺大殿内部结构图
明朝万历三十四年山西五台山显通寺无梁殿
福建宁德楼下村民居内部结构图
清朝光绪十一年福建永安安贞堡
苏州盘门内部结构图很有小桥流水的风格
清道光八年福建永定福裕楼内部结构图
清朝光绪二十年广东广州陈家祠
清朝乾隆三十五年福建华安二宜楼这个很经典几百年了还是可以居住
清朝乾隆四十九年北京国子监辟雍
看后不得不赞叹古人在建筑方面的才华和智慧,看后感觉现在的房子真是。
没法说,质量和风格都是呵呵呵。
中国建筑史:宋式大木构架的类型_
为了克服槽为纵中线说的矛盾,文献[3]作了折衷调和:
分槽是殿阁特有的做法,所谓 “槽”是指殿身内柱
柱列及铺作层所分割出来的殿内空间,可能因其状如覆
槽或覆斗,故冠以“槽”、“斗”等字样。由此推演,
又把槽形空间的边沿,柱头枋的中线也称之为“槽”,
如“骑槽檐拱”即指骑于檐柱缝上的华拱;“衬枋头骑
槽”是指衬枋头和柱头枋正交骑于檐柱缝之意。这里
2· 厅堂式构架 特征 ⑴ 内外柱不同高; ⑵ 采用彻上明造; ⑶ 常使用插梁(栿)。 分类 ?架椽屋 ?分心 ? 前后 / 对 ?柱
剳八 牵架 乳架 栿椽 用屋 六前 柱后
各
六 架 椽 屋 乳 栿 对 剳 牵 用 四 柱
对
前 后
例1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不甚明朗,为释“骑槽檐拱”,曾将 于枓栱出跳成正交一列枓栱的纵中线谓之
槽。 [1] 梁思成 《营造法式注释》 引自《梁思成全集》
第七卷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文献[2]在维持“槽”的这一解释下,对分槽图作了进一步 阐释:
而“槽”的概念从《法式》卷四对多跳华拱的称谓为“骑 槽檐拱”,在铺作正心最上置“压槽枋”等可知,即一列 铺作所在的纵中线。在建筑物中,由于柱网形式的不同, 便形成了不同的铺作分布方式。凡建筑物内部只设一列内 柱,柱上布置枓栱者称“身内单槽”,在中心设一列中柱, 柱上布置枓栱称“分心槽”,若在建筑内部设两列内柱, 柱上布置枓栱称“身内双槽”,在建筑内部柱子成环状布 列,其上设一周枓栱者称“金箱槽”。[2]
库、常行散屋、官府廊屋和营屋
·
· 多层木结构 不同的类型,大木构架有别
1· 殿堂式构架 殿堂式构架用于等级高的建筑,用材较大
· 特征 1) 内外柱等高,铺作层的平面形成若干种类型的
中国木结构古建筑的部分构件名称介绍 中国古代木构架
中国木结构古建筑的部分构件名称介绍中国古代木构架房屋建筑中负担结构构件的制造和木构架的组合、安装、竖立等工作的专业。
由于古代建筑是以木结构为骨干的,因此房屋的设计也归属大木作。
历史渊源由《考工记》所载"攻木之工七",可知周代木工已分工很细,以后各代分工不同。
宋代房屋的附属物平暗、藻井、勾阑、博缝、垂鱼等的制作,归小木作,明清时则归大木作。
宋代大木作以外另有锯作,明清也归大木作。
木构架房屋建筑的设计、施工以大木作为主,则始终不变。
设计制度中国古代建筑在唐初就已经定型化、标准化,由此产生了与此相适应的设计和施工方法。
宋《营造法式》中,已载有一套包括设计原则、标准规范并附有图样的材份制(即古代的模数制,见材份)。
材份制一直沿用到元末。
明初,大量营建都城宫室,已不再用材份制。
清初颁布的清工部《工程做法》基本上使用了斗口制(见斗口),仍可看出材份制的痕迹,但在力学上已不如材份制严谨,各种构件的标准规范也无一致的准则。
实质上是旧的设计制度已被废弃,而新的设计制度还不完善。
大木作结构构件,按功能可分为12类。
其中拱、昂、爵头、斗4类属铺作构件。
其余8类为:柱,额枋,梁,蜀柱、驼峰托脚、叉手等,替木,椽和襻间,阳马(角梁),椽,飞子(飞檐椽)。
以上各类构件中,柱、椽、椽多为圆形截面,余为矩形截面。
宋以后各代对构件截面,按结构形式(殿堂、厅堂、余屋,或大木大式、大木小式)都详尽地规定出高、厚尺度。
其高厚比早期多为3:2,间有2:1的,至明清则多为10:8。
柱,又称柱子,古代文献中又称为"楹"。
为建筑中主要承受轴向压力的纵长形构件。
一般竖立,用以支承梁、枋、屋架。
常用木材、石材、砖等制成。
按外形分为直柱、梭柱,截面多为圆形。
处于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名称,如在房屋最外圈的柱子为外檐柱,外檐柱以内的称屋内柱(或金柱),转角处的称角柱,以及墙柱、中柱、山柱、瓜柱、童柱等。
有些柱不承受轴向压力,主要起构造作用,如望柱、垂莲柱、雷公柱。
中国建筑史第五讲—— 隋唐、五代十国
中国建筑史—— 古代建筑
隋唐、五代十国(581-960年)
大明宫遗址
太液池上面的三座岛屿,象征东海三座仙山,其中的蓬莱岛上坐落着太液亭。 这里时常聚会,杨贵妃翩翩起舞;李白、王维、贺知章对酒当歌、吟诗作赋, 创造出只有文艺复兴才可比拟的唐朝艺术巅峰。
太液亭复原图
中国建筑史—— 古代建筑
隋唐、五代十国(581-960年)
大明宫遗址
图3 宣政殿复原图
宣政殿是地位最为尊崇的宫殿,上朝、即 位、册太子、殿试都在这里举行。 官员们在入殿之前需要被搜身、点名进行 严格的信息审核,方可开始唐朝公务员忙 碌的一天。
宣政殿复原图
中国建筑史—— 古代建筑
隋唐、五代十国(581-960年)
大明宫遗址
图4 紫宸殿复原图
宣政殿的后面是紫宸殿,这里曾经是武则天 执掌政权的天地。而经历了安史之乱后,在 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的压迫下,皇帝们退朝 后在这儿休息,不问政事。这就是大明宫的 三大正殿,标志的外朝、中朝、内朝。
永宁寺塔平面复原图
中国建筑史—— 古代建筑
隋唐、五代十国(581-960年)
建筑特征
隋洛阳宫乾阳殿(后为 大业殿)庭院空间想象
中国建筑史—— 古代建筑
隋唐、五代十国(581-960年)
建筑特征 盛唐时期西安慈恩寺大雁塔四面门楣上阴刻的佛殿图用极精确的线条画出了柱、枋、斗拱、台 基、檐椽、屋瓦以及两侧的迴廊,由此表明,传统的中国建筑结构设计也经定型。
丹凤门复原图
中国建筑史—— 古代建筑
隋唐、五代十国(581-960年)
大明宫遗址
图2 含元殿复原图
每逢元旦、冬至,这里都会举行盛大 庆典。
但这里可不是.上朝的地方,官员们在 经过它后还要走200来米,才能抵达 每日工作汇报的场所:宣政殿。
福州华林寺大殿调查报告
福州华林寺大殿调查报告学院(系):园林学院专业:xxxx风景园林学生姓名:xxx学号:xxxxxxxx指导教师:xxx评阅教师: xxx完成日期: xxxxxxxxxxxx摘要在长达千年的时间长卷中,华林寺如同一枚古朴雄茂的巨玺,钤印在闽越古城的发端处,星移斗转,不朽不腐.华林寺大殿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华林路78号。
始建于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吴越国郡守鲍修让为祈求国境安宁而建,初名越山吉祥禅寺,明正统九年(1444年)赐额改名华林寺,沿用至今。
原有建筑布局大部废毁,现仅存大雄宝殿。
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八架椽,单檐九脊顶,高十五点五米,面积五百七十四平方米。
构件古朴硕大;作法特殊;结构严谨简洁;空间设计、造型、工艺均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在全国唐宋木构建筑中独具一格,为国内所罕见。
华林寺大殿是千年以前原构建筑,是中国长江以南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在经历沧桑,重修之后千年古殿再展昔日雄姿。
关键词:华林寺大殿构造调查斗栱木构建筑重修目录摘要......................................................................................................................................1 华林寺大殿背景............................................................................................................... - 0 -1。
1 华林寺大殿历史沿革......................................................................................... - 0 -1.2 华林寺大殿结构概况............................................................................................ - 0 -1.2.1 平立剖面 (2)1。
吴越国割据时期的福州佛教
吴越国割据时期的福州佛教王荣国自虔诚信佛的王审知家族统治的唐末起,闽中寺院猛增,福建佛教进入繁荣,福州尤著。
然而王审知去世后,由于统治集团内讧而导致闽国灭亡。
南唐据闽北、闽西,留从效——陈洪进控制闽南漳、泉,吴越国割据闽东福州。
吴越国实行崇奉佛教政策,境内佛教盛极,成为当时我国佛教一大中心。
福州自天福十二年(947年)至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归入宋朝版图为止,前后为吴越割据达32年,其佛教的状况如何?这正是本文所要阐述的。
寺院是佛教传布与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
大凡重视与支持佛教的封建统治者都大力兴造寺院。
吴越国诸王都崇信佛教。
据说,钱鏐早年投军时,闽人沩山灵祐的法嗣洪諲禅师对他说:“好自爱。
他日贵极,当与佛法为主。
”钱镠掌权后非常礼遇洪湮,为之奏请师号,“见必拜跪,擅施丰厚,异于常数。
终时执丧礼,念微时之言矣。
”(《宋高僧传·庆诸传·附洪湮》)为武肃王后,对其他高僧也礼遇备至,尊德昭为国师,亲自向僧幼璋问法等。
还广兴寺塔,“倍于九国”。
后继者元瓘、弘佐、弘倧、弘俶继续推行崇佛政策。
尤以忠懿王钱弘俶奉佛热情最高。
正当北方的周世宗进行裁减寺院,严禁私自出家,限制佛教发展之际,钱弘俶却仿效古印度阿育王造塔故事,制作八万四千铜塔,塔中封藏《宝箧印陀罗尼经》的刻印卷子,颁发境内,浙江兴造数百所大寺院,招揽全国名僧。
建隆元年(960年)特邀延寿禅师主持灵隐寺,重建殿宇,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共1300余问,寺僧达3000多人。
后又从灵隐请延寿禅师到南屏山净慈寺。
延寿禅师就是在净慈寺内的宗镜堂编纂了有名的《宗镜录》。
福州为吴越割据的次年,钱弘俶即位,从此福州佛教的发展就受到钱弘俶佛教政策的扶持。
“宋开宝四年(971年)辛未,吴越王钱俶翻阅《华严经》,因询菩萨住处,大会高僧,无能知者,惟灵隐了悟禅师清耸即从法座起,道所以然。
”乃派清耸禅师带人前往探寻。
“清耸还报,钱王捐金建寺”。
(《闽书》卷31《方域志·霍童山》)据记载,寺坐落之处“旧有佛祠,咸通间已废。
2015闽文化概-任务一答案论
客观题共50题(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第1题(已答). 流传于闽北的《竹林刀花》,生动地反映了人民的劳动生活情景。
当地农民出工时都要自带柴刀、竹担,开始只是为解闷而随意敲打,有时和着山歌,变换不同节奏边歌边舞,自娱自乐。
后经过不断加工修改,成为表现当地人民劳动情趣的一种舞蹈。
A.《竹林刀花》B.《打团牌》C.《簪花轿》D.《战台鼓》【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参照书本第2题(已答). ()年画则往往与乡间民俗结合在一起,如李福记堂印制的《累积资金》图,以墨、绿、黄、红四色套版印制。
A.泉州B.漳州C.福安D.福鼎【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第3题(已答). ()历经八百多年而保存完备,殿宇飞檐交错,门廓壁上浮雕精美绝伦,殿内盘龙石柱,彩绘描金,集宋元明清建筑、绘画、雕塑、书法艺术于一炉,有闽南故宫之誉。
A.泉州东岳行宫B.德化石壶殿C.惠安青山宫D.龙海白礁慈济宫【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第4题(已答). 在台湾十八个地方戏曲中,()是唯一产生于本土的剧种,它发祥于台湾宜兰县,源自闽南的锦歌,经过台湾艺人不断加工、提高,终于成为完整的大戏,后又由台湾传入闽南。
A.高甲戏B.歌仔戏C.梨园戏D.竹马戏【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第5题(已答). ()不是关闭在书斋里的学者,他关注国家民族兴亡,关心民间疾苦,强调当官要廉洁奉公,认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字,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
A.罗从彦B.真德秀C.朱熹D.黄道周【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第6题(已答). ()的《通鉴纪事本末》融纪传、编年而为一,创造了一种新的史学编纂体例──纪事本末体。
A.陈均B.熊克C.朱熹D.袁枢【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第7题(已答). 清代福建作家(),字闲之,同安人,曾在明唐王称帝福州时任兵部尚书,后渡海至台湾,为清初重要遗民诗人,其诗大多反映社会动乱,著有《岛噫集》。
A.B.孙学稼C.余怀D.许友【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参考书本第8题(已答). ()除夕之夜围炉,因古时贝壳象征财富、华贵,故食后蚶壳不得扫入垃圾,而要郑重地放置门后或床下,预兆来年发财致富。
《营造法式》初探(二)
《营造法式》初探(二)一、木构架的基本类型木构架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骨架,是构成建筑空间和体量的关键因素,因此有关木构架的研究,对了解一个时期的建筑有着重要的作用。
《营造法式》对大木作法有相当详细的叙述,附有图样58页;现存宋代遗物,大木作部分也远比小木、彩画、砖、瓦等作丰富,这是研究工作的有利条件。
但《法式》大木作偏重高档的官式建筑,遗物以佛道寺观的殿宇为多,而大量性建筑则缺乏必要的例证,这又是研究工作中困难的一面。
根据《法式》大木作制图、功限、料例、图样各卷并参照实物和有关资料,可知宋代木构架共有三类:第一类:柱梁作――整体构架。
用于殿阁及厅堂以外的次要屋宇(余屋)。
“柱梁作”的名称仅见于卷五“举折”:“举屋之法,如殿阁楼台,先量前后撩檐枋相去远近,分为三份(若余屋柱梁作或不出跳者,则用前后檐柱心),从撩檐枋背至脊抟背举起一份”。
(序目举折条同,但柱梁作写成“柱头作”)。
从上文可以看出:“柱梁作”有别于“(斗拱)不出跳者”,应是不用斗拱的作法;而举屋之法又都从檐柱心计算屋架进深。
符合这种情况的应是柱与梁直接结合的构架方式,或是柱上安栌斗的“单斗只替”一类作法。
由于缺乏实物,所以不得不寻找相应的间接资料来研究这类木构架。
其中最有参考价值的是《清明上河图》中所反映的建筑资料。
此画作于宋徽宗政和至宣和年间,上距《营造法式》刊行时间不过十五年,作者张择端是北宋皇家的专业画师,擅长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
这幅《清明上河图》中所表现的房屋,画法写实,形象准确,建筑细布也认真刻画,一丝不苟。
例如屋面铺瓦,《法式》规定仰瓦压四留六,画中房屋布瓦稀疏,颇能与《法式》相符(清式作法规定仰瓦压七露三或压六露四);画中勾连搭屋顶有排水用的水槽,《法式》小木制度虽有“水槽”一节,但未附图,此画可补其不足;城门楼上的勾栏、柱、枋、斗拱、屋角等都表现得具体逼真,甚至转角铺作多一跳由昂也都交代得明白无误,说明画家对东京的建筑作法有相当深刻的了解,和文人画的随意挥洒、信手拈来是迥然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