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古诗词鉴赏 诗专项训练(6)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训练答案(6)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训练答案(6)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凉州①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岑参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注】①凉州:甘肃武威,河西节度使设于此地,写作此诗时,岑参在凉州做客。
凉州河西节度使幕府中,使人有许多老朋友,常欢聚夜饮。
(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月亮从地平线上升起,次句写月亮在城头升高。
月光的照耀,清晰地呈现出了凉州城的全貌。
B.诗歌四五句两次出现琵琶声,所指内容情感相同,都表现了琵琶演奏的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特点。
C.诗歌前六句写环境,用顶针手法,句句用韵,两句一转,构成轻快咏唱的情调,表现凉州的宏大繁荣。
D.本诗和范仲淹的《渔家傲》都写边城,写秋天,写少数民族音乐,但二者表现的时代气氛有很大不同。
(2)岑参是盛唐诗人,本诗的“盛唐气象”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2.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咏怀(其四十三)(三国·魏)阮籍①鸿鹄相随飞,飞飞适荒裔。
双翮临长风,须臾万里逝。
朝餐琅玕②实,夕宿丹山际。
抗身青云中,网罗孰能制。
岂与乡曲士,携手共言誓。
【注】①阮籍(210年-263年),三国魏人。
字嗣宗。
陈留(今属河南)尉氏人。
竹林七贤之一。
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②琅玕: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仙树,其实似珠。
(1)本诗从体裁上看,属于____体诗。
以下不能作为本题判断依据的一项是()A.时代B.韵脚C.句数D.平仄(2)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鸿鹄”两句使用了三个“飞”,描摹强调了鸿鹄群飞的景象。
B.“双翮”两句以“凌”和“须臾”,强调鸿鹄高飞远翔的姿态。
C.“朝餐”两句从食物与栖所两方面,写出了鸿鹄的现实习性。
D.“抗身”二句运用反问,语气强烈,收束了前面六句的描绘。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解析解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解析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郑羽人弹琴(唐)李中仙乡景已清,仙子启琴声。
秋月空山寂,淳风一夜生。
莎间虫罢响,松顶鹤初惊。
因感浮华世,谁怜太古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羽人”,就是古代中国神话中的飞仙,诗中“仙乡”“仙子”两词照应了诗的题目。
B.秋天的夜晚,明月照在山中,山林一片寂静,诗人听仙人弹琴,淳古之风油然而生。
C.诗中选取的“琴声”“秋月”“松鹤”等意象,同尾联的“浮华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弹琴人特殊的身份,独特的意境,以及浮华的现实,催生了诗人昔盛今衰的幽怨之情。
(2)诗的第三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武侯庙古柏李商隐蜀相阶前柏,龙蛇捧閟宫①。
阴成外江畔,老向惠陵②东。
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③。
叶凋湘燕雨,枝拆海鹏风。
玉垒经纶远,金刀④历数终。
谁将出师表,一为问昭融⑤。
【注释】①閟(bì)宫:深闭的祠庙。
②惠陵:这里指刘备的陵墓。
③冯异,东汉开国名将,屡建战功,有“大树将军”之称。
召公:指召穆公,宣文王之政,在甘棠树下处理政事,开创“成康之治”。
④金刀:暗指刘家天下。
⑤昭融:光明,指帝王的鉴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点题,写武侯庙前的古柏,枝拱卫祠堂。
B.诗歌三四句写古柏枝繁叶茂,向东伸展到刘备惠陵。
C.诗中“海鹏风”用《逍遥游》典故,意在表现古柏的精神。
D.诗歌后四句盛赞武侯之才,并融入了诗人自身的感慨。
(2)诗的五、六句“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向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与颜钱塘①登樟亭望潮作[唐] 孟浩然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②。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③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注释:①颜钱塘:钱塘令颜某,名不详。
②鸣弦暂辍弹:此句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父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
新人教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解析解析
新人教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解析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姜楚公画角鹰歌杜甫楚公画鹰鹰戴角,杀气森森到幽朔。
观者贪愁掣臂飞,画师不是无心学。
此鹰写真在左绵①,却嗟真骨遂虚传。
梁间燕雀休惊怕,亦未抟空上九天。
【注释】左绵,地名,代指绵州。
杜甫此诗写于此。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甫的这首诗不是律诗,而是一首古体诗,不求对仗,押韵灵活,形式更加自由。
B.“贪愁”写出了观画人既喜欢角鹰的高飞长空,却又担心它飞去的矛盾心态。
C.画中鹰很传神,真鹰反而让人觉得徒有其名,作者借此抨击现实中人的不辨真伪。
D.“抟空”即盘旋于高空,“抟空九天”让读者想起庄子的“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侧面表现姜楚公所画之鹰生动逼真是本诗一大特点,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2.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幽州夜饮(唐)张说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1)上面诗歌中的对仗有几联?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一联B.两联C.三联D.四联(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凉风、夜雨、寒林等意象,渲染出悲凉的气氛。
B.颈联“迟暮”二字凸显出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忧伤。
C.尾联以感叹的语气,充分表现了对皇恩浩荡的感激。
D.本诗以景起笔以情结笔,层层推进,结构自然流畅。
(3)前人评价颈联“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豪壮中寓悲凉,请加以评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天香·烟络横林[宋代]贺铸烟络横林,山沉远照,迤逦黄昏钟鼓。
烛映帘栊,蛩催机杼,共苦清秋风露。
不眠思妇,齐应和、几声砧杵。
惊动天涯倦宦,骎骎①岁华行暮。
当年酒狂②自负,谓东君、以春相付。
流浪征骖北道,客樯南浦,幽恨无人晤语。
赖明月、曾知旧游处。
好伴云来,还将梦去。
注:①骎骎(qīn):马疾奔貌,形容时光飞逝。
②酒狂:《汉书·盖宽饶传》:盖自语曰:“我乃酒狂。
高考古诗鉴赏专项练习附答案
高考古诗鉴赏专项练习附答案
高考古诗鉴赏专项练习1
古诗鉴赏原文:
商调黄莺儿赠燕
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
珠帘半城,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謝堂前憾。
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古诗鉴赏题目:
作着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鉴赏专项练习答案:
【答案】(1)拟人,用典,虚实结合。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
“携归画栋修花口”“千般诉说”等是拟人。
“王謝堂前”,即王导和谢安,“乌衣巷”,原是三国东吴禁军的驻地,后东晋王谢再此居住,繁华一时,终归衰落,与“花落”“衔花”等实写对照,既是用典又是虚写。
高考古诗鉴赏专项练习2
古诗鉴赏原文:
咏素蝶诗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古诗鉴赏题目: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古诗鉴赏专项练习答案:
(1)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
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2)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
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张十一功曹①韩愈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②闲开艳艳红。
未报恩波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④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张十一:名署,与韩愈同任监察御史,因劝谏德宗皇帝,两人同时被贬。
韩愈被贬广东阳山,张署被贬到湖南临武。
②踯躅:杜鹃花科。
③恩波:皇帝的恩泽。
④斗:通“陡”。
(1)前四句描写景物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2)诗歌的颈联寄寓了作者复杂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①以声衬静,猿的哀鸣打破了山村的宁静;②拟人,“竞长”“闲开”写出了春天的生机;③寓情于景,猿的哀鸣触动了诗人内心的悲愁,色彩鲜艳、充满生机的春景反衬了诗人的哀怨之情。
(2)①无辜被贬的愤怨与哀愁(苦闷、悲愤);②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③自己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息;④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
【解析】【分析】(1)本题,“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红”,意思是春山明净,春江空阔,清澈得以见到江底的沙粒,悲伤哀怨的猿啼声处处可听;粗大的筼筜与纤纤嫩笋争相滋长,羊踯躅清闲自得,随处开放出鲜艳的花朵。
诗的前半部分写景。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勾画出阳山地区的全景。
春山明净,春江空阔,还传递出一种人烟稀少的空寂。
淡淡几笔,生动地摹写了荒僻冷落的景象。
接下来是两组近景镜头,“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这一联,可以说是作者为前面一联的冷落景象又点缀了一些鲜艳、明快的色彩,增添了些许春天的生气。
“竞”字把嫩笋争相滋长的蓬勃景象写活了;“闲”字则把羊踯躅随处开放、清闲自得的意态托写出来。
这四句诗,先写远景,后写近景,层次分明。
有淡墨涂抹的山和水,又有色彩艳丽的绿竹和红花,浓淡相宜,形象突出。
再加上哀猿的啼叫,真可谓诗情画意,交相辉映。
这首诗中的景物,是与作者此时的处境与心情紧密相连的。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古诗鉴赏专项练习(共七组14首,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一、病中友人相访〔唐〕白居易卧久不记日,南窗昏复昏。
萧条草檐下,寒雀朝夕闻。
强扶床前杖,起向庭中行。
偶逢故人至,便当一逢迎。
移榻就斜日,披裘倚前楹。
闲谈胜服药,稍觉有心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前四句中“卧久”言明诗人卧病已久,萧条草檐、寒雀意象寓情于景,可见诗人心中孤寂、落寞。
B.“偶逢故人至”呼应题目中的“友人相访”。
诗人强忍病痛起床,前往庭中散步,偶遇故人,权当是特地迎接。
C.诗人长久卧病在床忘记了时日,想象在日暮时分与友人在榻上闲谈,披裘倚楹,心情拨云见日。
D.末尾两句说因为有好友相伴,闲谈也成了治愈疾病的良药,这让作者平常枯燥的日子多了一丝趣味与欢愉。
2.白居易的诗歌语言以通俗晓畅见称,请结合此诗内容简要分析。
二、梦后寄欧阳永叔〔宋〕梅尧臣不趁常参①久,安眠向旧溪②。
五更千里梦,残月一城鸡。
适往言犹在,浮生理可齐。
山王③今已贵,肯听竹禽啼。
注:①趁:跟随。
常参:五品以上官员须在皇帝正朝日,去大殿朝见。
当时作者居家为母守丧。
②旧溪:指作者故乡宣城东西二溪。
③山王:指竹林七贤之山涛、王戎,都担任高官。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因为母亲守丧而远离朝廷很久,表达了诗人对朝政的关切、对友人的思念。
而“向旧溪”也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怀恋。
B.诗歌颔联写诗人在梦境中跨越千里与友人相会,以及梦后只有一轮残月相照与一城鸡鸣相陪的情景,又与标题中的“梦后”照应。
C.“言犹在”写梦境中与友人相聚的话语还在耳边回荡;“浮生”句指人生不也和一场梦一样。
“齐”在这里指的是一样的道理。
D.尾联以山涛、王戎作比,然后问友人是否愿再一起听竹禽啼鸣,这是希望居高位的欧阳修不改初衷,不要忘记朋友之间的情谊。
4.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颔联。
一、题宝鸡县斯飞阁【注】〔宋〕苏轼西南归路远萧条,倚槛魂飞不可招。
野阔牛羊同雁鹜,天长草树接云霄。
新部编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含解析解析
新部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含解析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晚范成大荒园萧瑟懒追随,舞燕啼莺各自私。
窗下日长多得睡,樽前花老不供诗。
吾衰久矣双蓬鬓,归去来兮一钓丝。
想见篱东春涨动,小舟无伴柳丝垂。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第二句采用拟人手法,写燕舞莺啼与“我”毫不相关,作者没有意绪欣赏暮春美景,照应了首句中的“懒”字。
B.颔联借“日长”“花老”点出暮春时令,“多得睡”“不供诗”表现了作者无意赏春的颓废情绪。
C.颈联“吾衰久矣”化用了《论语•述而》“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中的句子,委婉地表达了对当今久无周公这样的明主圣人的慨叹。
D.尾联借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想象竹篱东面明年春天花草繁盛的场景,情意表达委婉含蓄。
(2)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思想情感的变化过程。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田园作(唐)孟浩然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
卜邻近三径①,植果盈千树。
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
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
晨兴自多怀,昼坐常寡悟。
冲天羡鸿鹄,争食羞鸡鹜。
望断金马门②,劳歌采樵路。
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
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③。
【注】①三径:原指庭中小路,引申为隐士居住之所。
②金马门:汉代宫门。
汉武帝时,曾命学士东方朔、主父偃等待诏金马门,以备顾问。
③扬雄:汉代学者,善作赋。
客有荐扬雄文似相如者,帝令待诏承明殿,后随帝郊祀甘泉宫,还,奏上《甘泉赋》。
(1)本诗前四句暗引________的典故,描写作者过着一种________的生活。
(2)本诗题目的《田园作》,内容却反其道而行之。
请简要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各题。
对雪①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00(附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00(附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
从军行[隋]明余庆①三边烽乱惊,十万且横行。
风卷常山阵②,笳③喧细柳营。
剑花寒不落,弓月晓逾明。
会取淮南地,持作朔方城④。
[注]①明余庆(约公元588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平原鬲人,明克让之子。
生卒年均不祥,约陈末隋初间在世。
②常山阵:兵法上将首尾呼应的一种排兵布阵之法称为常山阵。
③笳:胡笳军乐,隋军中也用,主要用来助攻,提振士气。
④朔方城:汉武帝时,汉军曾攻占淮南一带,为纪念胜利在当地建胜利之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边庭紧急,烽火四起,敌人来势汹汹,十万隋军奔赴边疆,浩浩荡荡,威武雄壮。
B.颔联写隋军摆出“常山阵”,以风卷残云之势打败来犯之敌,军营中响起了胜利的笳声。
C.颈联运用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表现隋军战士不畏严寒、彻夜未眠地守卫边关的战斗精神。
D.尾联巧用典故,想象隋军也能像当年汉军攻取淮南那样所向披靡,并且建立纪念胜利之城。
(2)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蝶恋花·散花楼送客纳兰性德城上清笳城下杵,秋尽离人,此际心偏苦。
刀尺又催天又暮,一声吹冷蒹葭浦。
把酒留君君不住。
莫被寒云,遮住君行处。
行宿黄茅山店路,夕阳村社迎神鼓。
(1)这两首诗歌从题材上看都属于________诗,第一首诗歌所写的景物季节是________。
(2)“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和“行宿黄茅山店路,夕阳村社迎神鼓”两句共同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赏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冬末同友人泛潇湘杜荀鹤残腊泛舟何处好?最多吟兴是潇湘。
就船买得鱼偏美,踏雪沽来酒倍香。
猿到夜深啼岳麓,雁知春近别衡阳。
与君剩采江山景,裁取新诗入帝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这首诗是作者与友人于冬末泛舟潇湘,以记游述怀的一首清逸之作。
高考古诗词鉴赏训练及答案(十八篇)
高考古诗词鉴赏训练及答案(十八篇)孤山寺端上人①房写望林逋底处②凭阑思渺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③葑上田④。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注]①端上人:一个名叫端的和尚。
②底处:何处。
③枰:棋盘。
④葑上田:又称架田,古人将木框浮于水面,框内充满葑泥,水涨水落而架田不颠覆。
(1)诗人在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2)请对颔联作简要的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悲秋南宋·黄公度万里西风入晚扉,高斋怅望独移时。
迢迢别浦帆双去,漠漠平芜天四垂。
雨意欲晴山鸟乐,寒声初到井梧知。
丈夫感慨关时事,不学楚人儿女悲。
[注]诗人黄公度因反对朝廷推行的投降求和政策,被扣上“讥谤”国事的罪名,贬为肇庆府通判。
(1)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2)颈联中“山鸟”和“井梧”是带有喻意的艺术形象,指出“山鸟”和“井梧”分别喻指哪类人?(3)黄公度的这首《悲秋》格调高致,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试题。
叹疆场隋代民歌闻道行人至,妆梳对镜台。
泪痕犹尚在,笑靥自然开。
到家[金]刘汲三载尘劳虑,翻然尽一除。
园林未摇落,庭菊正扶疏。
绕屋看新树,开箱检旧书。
依然故山色,潇洒入吾庐。
(1)这两首诗所写内容的共同点是什么?试分别概括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试对“依然故山色,潇洒入吾庐”两句进行赏析。
4.阅读下面的隋诗和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人日思归薛道衡(隋)蜀道后期张说(唐)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两年。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注:人日:正月初七。
(1)试对薛诗前两句中的虚词作简要赏析。
(2)薛诗的三、四句和张诗的三、四句在写法上有何异同,试做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澄迈驿通潮阁①二首苏轼【问题】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
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
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专题6古代诗歌鉴赏题点3语言技巧题课件(共45张PPT)
这 时这日里两蹉个有跎字时、是日一“蹉久事”跎无“又,一成”。的事①意无“思成久。的”含万意有里思万作。里客③作,光客珠阴、虚久:度绣离,着忽故然珠乡又饰的到的愁了苦单秋。衣风②,代萧“又指飒”
歌 的表季舞达节了女,对表子时面。日看④蹉,只摩跎是诃、抒池光写:阴摩留虚诃滞度池异、即乡年的汙华客池老愁,在去和的锦对感城时慨西序及。更一迭为事的隋无悲将成叹军、,实萧壮际摩志上未诃包酬
效果 品词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拟物、双关、通感、夸张
从内容(突出描述对象的……特点)、情感(表达……情 感)、结构(照应……、承上启下、线索等) 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含蓄蕴藉、韵律和谐
答题 答题时一般先解析字义,再指出其手法和表达效果(生动形 模板 象、词约义丰、含蓄蕴藉、平添诗歌韵味等)
专题六
专题六
题点3 语言技能题——品味语言,鉴赏技能
梳理·核心知识 强化·关键能力 规范·解题思路
-9-
一
二
三
2.紧扣技能本身赏效果 不同的表达技能有着不同的表达效果。如比喻、拟人重在生动 形象,借景抒情使情感抒发委婉含蓄,反衬、对照到达突出强调之 效果。因此,赏析表达效果在紧扣诗歌本身的同时必须兼顾表达技 能的自身效果。而这部分效果多以术语出现,如生动逼真、自然贴 切、新奇别致、耐人寻味、含蓄蕴藉、意境深远、别开生面等,且 大多是固定的。虽说在使用这些术语时有贴标签之嫌,但没有这些 术语表达是不到位的。
专题六
题点3 语言技能题——品味语言,鉴赏技能
梳理·核心知识 强化·关键能力 规范·解题思路
-7-
一
二
三
三、紧扣“效果”赏析技能 1.紧贴诗歌本身赏效果 (1)紧扣目的。所有的表达技能都是为表达目的服务的,“表达技 能+表达目的”就等于表达效果。在具体诗歌中,表达目的包括写景、 状物、造境、写人、叙事、抒情等方面。所谓赏析表达效果,就是 运用这种技能,看它写出了什么样的景,把景物描写得如何;描画了 什么样的事物,使该事物的形象如何;营造出了什么样的意境;刻画 了人物的什么形象,使人物形象如何;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使 思想感情表达得如何。在众多目的中,抒情是根本目的。几乎任何 表达技能都与抒情有联系,几乎任何表达效果都少不了对抒情目的 的分析。而且,无论分析哪种目的,都不可笼统,应紧扣诗歌内容分 析得具体、细致、深入。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6山水田园诗 附专项习题 含解析答案
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6 山水田园诗山水诗就是描写山水和田园诗歌。
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众多,风格各异。
在山水诗歌发展史上,陶渊明等诗人形成我国东晋田园诗派,谢灵运、谢朓等诗人形成我国南朝山水诗派,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形成我国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一、山水田园诗的发展1、萌芽阶段《诗经》和《楚辞》作为秦汉前汉族诗歌的两座高峰,虽有大量自然景象描写,如“关睢”、“桃花”(《诗经》)“薄荷”“挚鸟”(楚辞)等,它们或者是作为比兴之媒介,或是作为比德之物,本身并不具审美的价值。
诸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样的写景佳句,也只是作为人事活动的一种背景而出现,起得是艺术媒介的作用,自身还不是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
在《诗经》、《楚辞》所经历的漫长年代,还没有出现一首专门描写自然山水为主要内容的诗篇。
两汉数百年,乐府五言诗,特别是铺采摛文的辞赋,已有了较多的自然风光描写。
只是汉末建安时期,曹操写了一首《观沧海》,这才算是曲终奏雅,为汉以前诗坛献上了一首完整的山水乐章。
魏晋之前,汉族诗歌的内容都是与人本身有关的生存、欲望、政治、战争等等,自然风光还是未被人识的一块天然璞玉。
2、出现的时代真正将自然山水作为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诗人以自然山水为题材写诗,则始于魏晋六朝,是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原因的。
魏晋六朝,一个干戈纷扰,政治紊乱,经学衰落,玄学盛行,思想开放,人性觉醒的时代,走马灯似的王朝更迭和杀夺,人命危浅、朝不得夕的恐怖和悲哀,使得许多具有觉醒意识的诗人,包括公卿身份的诗人,产生了“膏火白煎熬,多财为患害,布衣可终身,宠禄焉足赖”这样的认识。
他们为了全身远祸,不得不离开动荡的政治,藏身匿迹于山泉林木之间,希企逸隐之风一时大炽。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专项练习及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专项练习及答案
语文古诗鉴赏专项练习1
古诗鉴赏原文:
吴松①道中二首(其二)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古诗鉴赏题目:
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鉴赏专项练习答案:
[解析]先具体分析前两句所写到的意象的表达效果,然后进行整合。
全诗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语文古诗鉴赏专项练习2
古诗鉴赏原文:
鹧鸪天代人赋①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古诗鉴赏题目:
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鉴赏专项练习答案:
[解析]这首词题为“代人赋”,实际上是借为农家代赋,表达词人对农村风物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答案]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的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解析(6)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解析(6)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问题。
燕山亭·北行见杏花【1】宋·赵佶裁剪冰绡【2】,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
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3】。
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
愁苦。
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4】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
天遥地远,万水千山。
知他故宫何处。
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
无据。
和梦也新来不做。
注释:【1】此词是宋徽宗赵佶于1127年与其子钦宗赵桓被金兵掳往北方途中所写,是作者身世、遭遇的悲惨写照。
【2】冰绡:洁白的丝绸,比喻花瓣。
【3】蕊珠宫女:指仙女。
蕊珠,指天上仙宫。
【4】凭寄:托谁寄。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宋·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1】,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2】,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释:【1】午桥:在洛阳南面。
【2】二十余年:二十多年来的经历(包括北宋亡国的大变乱)。
(1)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首词中,词人用“靓妆”“艳溢”形容杏花娇艳动人,是为了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B.第一首词中,“故宫何处”所蕴故国之思与李后主“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蕴含的情感相近。
C.第二首词中,词人用“忆昔”一词引出了对二十多年前在午桥上与洛中友人饮酒之事的回忆。
D.第二首词中,“此身虽在堪惊”一句蕴含了词人对包括北宋亡国的大变乱在内的经历的感慨。
(2)下列诗句与第一首词中的“淡著胭脂匀注”所用手法不同的一项是()A.多情只有春庭月。
(唐·张泌《寄人》)B.月移花影约重来。
(宋·李清照《浣溪沙·闺情》)C.云破月来花弄影。
(宋·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D.日边红杏倚云栽。
(唐·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3)这两首词都写到了杏花,但写法和寄寓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新高三高考 语文 诗歌鉴赏专项训练解析
新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品令·茶词黄庭坚凤舞团团饼。
恨分破、教孤令。
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
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
醉乡路、成佳境。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
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注释】孤令:孤零。
金渠:茶碾,金属所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茶饼上印着团团起舞的凤凰,将茶饼分开,凤凰好像各自分飞,让人遗憾。
B.词人将茶饼用洁净的金渠细心碾成琼粉玉屑,月光映照,清亮晶莹。
C.词人听着茶水的沸腾声如掠过松林的风声,心中感到十分惬意。
D.词上阕主要写碾茶、煮茶过程,下阕着重写品茶的感受,语言清丽,情感真挚。
(2)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是怎样表现对茶的喜爱之情的2.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各题。
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辛弃疾独立苍茫醉不归。
日暮天寒,归去来兮。
探梅踏雪几何时。
今我来思,杨柳依依。
白石冈头曲岸西。
一片闲愁,芳草萋萋。
多情山鸟不须啼。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1)词的上片前三句渲染了①________的氛围,交代这是一首②________的诗歌(填写诗歌题材)。
(2)辛弃疾写词尤擅于用典,往往对其稍加改造便别出新意。
请结合本词,通过用典来抒情的角度试举两例加以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观夜潮(清)吴锡麟高楼极目大江宽,为待潮生夜倚阑。
隔岸忽沉灯数点,如山涌到雪千盘。
鱼龙卷地秋风壮,星斗摇天海气寒。
明月渐低声已歇,一枝塔影卧微澜。
【注】钱江潮为自然奇观,曾有不少文人墨客以诗文记之。
此诗为夜间观潮之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明观潮的时间、地点。
楼髙方能极目,江宽才有大潮到来的壮阔恢弘。
首联平平而起为后文做好铺垫。
B.颔联,“如山涌到雪千盘”,正面写大潮初来时的形象,潮水如山,如盘中之雪,化动为静,有声有色。
C.颈联,“鱼龙”状潮之形,“卷地”现潮之力,“星斗摇天”写出大潮的声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诗(6)1.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上早秋①(明)袁凯靡靡菰蒲已满陂,菱花菱叶共参差。
即从景物看身世,却怪飘零枉岁时。
得食野凫争去远,避风江鹳独归迟。
干戈此日连秋色,头白尤多宋玉悲。
【注】①此诗为袁凯1356年所作,此时诗人正好40岁,人到中年;而1351年,韩山童等发动河工起义,1353年,张士诚率盐丁起兵,攻克高邮等地,1355年刘福通率红巾军起义,1356年朱元璋的军队攻下金陵。
(1)首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在全诗有何作用?(4分)(2)指出“宋玉悲”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尾联在写法上的特点。
(6分)答案:(1)江边铺满东倒西歪的菰蒲,长着高低参差的菱花和菱叶,(2分)②点明江上早秋季节,为全诗渲染了悲凉的氛围。
(2分)(2)①身世飘零之若。
②光阴蹉跎之叹。
③穷途落魄,功业无成之伤感。
④战祸连年,社会动荡之忧患。
(答出任意三条得三分)(2)借景抒情或者用典。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西塞山①怀古刘禹锡王濬②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③,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④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 ①西塞山:三国时吴国的西部要塞。
②王濬:西晋龙骧将军,建造大型战船以伐吴。
③往事:这里指东吴和六朝破亡的历史。
④四海为家:指国家统一。
(1)这首诗开头四句叙述“王濬伐吴”这一史实,运用了什么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4分)(2)这首诗结尾一句写景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作简要赏析。
(4分)答案:(1)(4分)运用了对比手法,—“下”—“收”,—“沉”—“出”,写出了吴国的“金陵王气”,在王濬大军摧枯拉朽般的攻势下不堪一击的这段历史。
诗人借用典故,怀古慨今,暗示江山一统、四海一家是历史的必然这样的主题思想。
(2)(4分)诗人以景衬情,感慨不尽之意寄于言外。
往日的军事堡垒西塞山,如今已荒废在一片秋风芦荻之中,破败荒凉的西塞山恰似那些割据一方的藩镇,最终逃脱了灭亡的命运。
其讽刺入木三分,而诗人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警告可谓义正辞严。
3.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
(5分)燕子来舟中作杜甫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注〗此时作者滞留湖湘,以舟为家。
此诗写于从岳州前往潭州途中,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通过描写燕子的形象来抒写自己的怀抱,请就后三联作简要分析。
答案:本诗借燕言情,借燕抒怀,表达了作者凄楚、悲怆的漂泊之感。
(1分)作者运用想像和拟人等手法描绘了燕子的疑惑不解,居无定所、天涯飘荡和多情眷恋。
(3分)诗歌既有燕怜人,又有人怜燕,人燕浑然一体。
凄楚悲怆,感人肺腑。
(1分)说明:对诗句具体分析,只要能包含上述内容的,一样给分。
附诗歌内容鉴赏:作者写燕子,先描写燕子冬去春来,忙于衔泥筑巢,点明了诗人留滞湖湘,以舟为家;颔联运用想像和拟人描绘一只疑惑的燕子,通过写故园相识的旧燕,正凄然而又疑惑地看着自己,写出了作者流浪他乡的沧桑变化。
颈联描绘的是燕子的居无定所、天涯飘荡,诗人对燕子的悲悯,实际上是对自己漂泊处境的自怜自惜。
尾联描写燕子的多情:小燕子为了安慰我的寂寞,翩然飞来,暂歇船樯,它不忍离去但为了生计又不得不离去,穿花贴水,徘徊顾恋,令诗人老泪纵横。
燕子的同情深深地写出了作者生活的凄惨。
本诗句句咏燕,但是又是句句关连着自己的茫茫身世。
体物缘情,浑然一体,使人分不清究竟是人怜燕,还是燕怜人,凄楚悲怆,感人肺腑。
燕子实际上就成了诗人自己的化身。
4. 阅读王冕的两首咏梅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1.这两首诗表现了画中梅花的什么特点?(3分)2.这两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志趣?请作具体分析.(4分)3.从两首诗艺术手法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
(5分)答案:1.高洁、清秀;淡雅、素朴。
(两点1分三点2分四点3分)2.作者用只求“清气”、“清香”充塞天地之间,抒发了自己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志趣。
(每问2分)3.这两首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用梅花象征高洁的品质,使抽象事物形象化,形象鲜明生动。
5.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8分)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①白居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②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中秋月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①此诗为作者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所作。
②杏园:唐时朝廷举办庆宴的场所。
(1)两首诗都写到了中秋之月,但却有着不同的感慨,请简要说明两首诗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请就《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这首诗中运用的对比手法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⑴白诗:抒发了被贬后面对与往昔相似的中秋明月而产生的愁闷(抑郁、惆怅、失落等)之情(或抒发了思乡之情、怀旧之情)。
(2分)苏诗:面对不可永在的中秋美景,抒发了人生难料、前景未卜的感叹。
(2分⑵诗中将昔年与今年进行对比。
具体表现为:①地点对比。
去年中秋是在京城中的曲江池畔杏园边欢度的,今年中秋却是在被贬后的湓江边度过。
②情景对比。
欢乐之景与冷清之景对比。
③情感对比。
乐情与哀情的对比:昔之乐游,今之苦叹;昔之欢快,今之愁苦。
(写出两点即可得4分)6.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6分)马嵬[清]袁枚[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1.作者在《随园诗话》中说赋此诗是“借古人往事,抒自己之怀抱”。
这首诗“借古人往事”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3分)2.这首诗最主要的表达技巧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3分)答案:1.“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作者强调广大百姓的苦难远非帝妃悲剧可比,从而表现了关心民众疾苦、同情平民百姓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用了对比(映衬)的表达技巧,将《长恨歌》所描写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与《石壕吏》所表现的普通百姓遭受徭役离乱而家破人亡的苦难作了尖锐的对比7.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1)诗的第三联精妙传神,请加以赏析。
(4分)答:▲(2)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4分)答:▲答案:(1)晴本无雨,夏本无霜。
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似见寒霜。
这两句借助联想和想像,运用新奇的比喻,逼真而传神地写出了夏夜清凉优美的风光,意境高妙。
(本题4分。
答出表达技巧1分,结合诗句解说2分,答出表达效果1分)(2)①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
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颔联写“灯火”“星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景物都笼罩在“夕”字之中。
正因为身处“夕”中的江楼,能够消暑,故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回应题中的“招客”。
②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
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
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发出邀请。
③说全诗以“夕望”来统领全篇,亦可。
8.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采莲曲(唐)白居易菱叶萦波飐荷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采莲词(唐)张潮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
赖逢邻女曾相识,并著莲舟不畏风。
(1) 两首诗都写了采莲女,形象有所不同。
请简要说明。
(4分)(2) 两首诗在写人的手法上有哪些异同?请具体分析。
(4分)答案:(1)白诗描写的是一位情窦初开、腼腆羞涩的采莲姑娘(2分);张诗描写的是一群互助(或“团结”)、勇敢的采莲姑娘(2分)。
(2)①两首诗前两句都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形象(2分,“烘托’,也可写成“衬托”:或者写“景物描写为人物}l:场作铺垫’’)。
②白诗后两句采用细节描写(或“神态描写”)勾画人物形象(2分)。
③张诗后两句采用白描手法(或“动作描写”)勾画人物形象(2分)。
9.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登拟岘台陆游层台缥渺压城堙,倚仗来观浩荡春。
放尽樽前千里目,洗空衣上十年尘。
萦回水抱中和气,平远山如蕴藉人。
更喜机心无复在,沙边鸥鹭亦相亲。
(1)此诗颔联中的“洗”十分生动传神,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4分)答:(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后两联进行分析。
(4分)答:答案:(1)“洗”字将浩荡春意喻为无边绿水,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地写出了春意之深之广;而且“洗”字写出了诗人内心强烈的情感变化:无边春意征服了诗人,使之尘滤一空,心灵进入一个澄明之境,从而凸现了春色给诗人的心灵震撼,极为传神。
(2)颈联写景,情景交融,物我合一;尾联表达诗人心醉美景,浑然忘机。
这首诗通过写诗人登临拟岘台的所见所感,生动地写出了诗人深深地陶醉于浩荡春意的心旷神怡之感与冲淡平和的心境。
10.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6分)清溪行李白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是天宝十二载(753)秋后李白游池州(治所在今安徽贵池)时所作。
1.诗人以手法侧面表现清溪水色的清澈,又以的手法正面表现清溪的清澈。
(每空1分,共2分)2.有人说这首诗的诗眼是“清”字,你同意吗?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4分)答案:1衬托;比喻(2分)2.同意,“清溪清我心”,诗人一开始就描写了自己的直接感受,清溪的水色给他以清心的感受,点明了水色的特异之处。
(1分),二、三两联用反衬比喻等手法着力描写了清溪的清溪的清澈美丽,营造了一种明净纯澈的意境(1分)最后又创造了一个情调凄凉的清寂境界,(1分)诗人在这美丽的清溪畔,固然清心,但听到猩猩的一声声啼叫,似乎在为自己远游他乡而悲切,流露出诗人内心一种落寞悒郁的情绪。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