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专题三 物质的结构
解密物质初中二年级物理物质结构教案
解密物质初中二年级物理物质结构教案引言: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而对于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了解物质的结构对他们的学习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通过解密物质的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质的组成及性质,并培养他们的观察与分析能力。
一、认识物质的结构1.讲解原子结构在师生互动中,引导学生回顾一年级学习的有关原子、分子的基本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讨论元素和化合物通过展示不同元素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元素的特点,例如氧气、氢气等。
然后介绍化合物,说明化合物由不同的元素组成,如水、二氧化碳等。
3.引入分子结构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分子结构,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如糖、盐的分子结构,展示分子结构的多样性。
二、实践探究物质的结构1.实验一:探究透明材料的分子结构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分析透明材料的分子结构。
可以以塑料、玻璃等透明材料为例,通过显微镜观察其表面结构,引导学生从视觉上了解物质分子结构与透明度之间的关系。
2.实验二:分析混合物的组成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混合物的组成。
选择一些常见的混合物,如土壤、果汁等,引导学生采用物理方法分离其组成部分,并观察分离后的物质。
通过实践,引导学生理解混合物由不同的物质组成。
三、拓展应用1.生活中的物质结构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日常生活中的物质使用和观察经验,让他们观察和分析物质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例如,水的结构使其能够呈现液体状态,在生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2.物质结构与新材料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结构与新材料的关系。
通过展示一些新材料的应用,如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等,让学生认识到物质结构的研究对新材料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的观察与分析能力,为他们深入学习和研究物质打下基础。
希望学生通过解密物质的结构,能够对世界有更全面的认识,并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专题03 物态变化-2021年全国中考物理真题汇编(第三期)(解析版)
2021年全国中考物理真题全解全析汇编(第三期)专题03 物态变化1、(2021·北京·T7)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加快的是()A.将水果放在低温冷藏柜中B.将新鲜的蔬菜封装在保鲜袋中C.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D.将新采摘的辣椒摊开晾晒在阳光下2、(2021·福建·T13)缺电地方的人们发明了一种陶制的罐中罐“冰箱”,内外罐之间填有沙子,如图。
盛夏季节里,有利于给“冰箱”中食物降温的做法是()A.换用铁质材料制作内外罐B.经常给两罐间的沙子浇水C.把“冰箱”放在密闭房间内D.把“冰箱”放在湿热环境中3、(2021·福建·T7)下列关于水沸腾时的说法正确的是()A.继续加热,水温不断升高B.继续加热,沸点不断升高C.气泡上升过程中体积变大D.气泡上升过程中压强不变4、(2021·海南·T4)今年1月份海南最低气温跌破0℃,五指山水满乡岀现结霜现象。
霜的形成属于()A.凝固现象B.汽化现象C.凝华现象D.液化现象5、(2021·福建·T9)如图,《天工开物》中描述了古代劳动人民在田间制稻、脱粒等情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把镰刀口磨锋利是为了增大压强B.木桶底面积较大是为了减小压力C.用力击稻是为了利用惯性脱粒D.撑开稻草晾晒是为了加快蒸发6、(2021·河北·T6)我国北方秋、冬两季的清晨,树枝上常出现雾凇,那么雾凇是怎么形成的?小明做了如图所示实验来进行探究,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一会儿,发现易拉罐内有冰与盐水混合物,底部出现了白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雾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B.白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C.雾凇形成过程中放出热量D.易拉罐内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7、(2021·吉林·T2)下列现象属于凝华的是()A.初春,冰雪消融B.盛夏,朝露晶莹C.晚秋,霜打枝头D.严冬,滴水成冰8、(2021·宁夏·T2)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人的智慧结,它反映季节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2023中考物理第二轮复习专题(10个专题)
2023中考物理第二轮复习专题(10个专题) 2023中考物理第二轮复专题专题一:运动和力学1. 物体的运动状态和速度2. 动力学方程和牛顿第二定律3. 力和力的平衡4. 运动的曲线和力学的解释5. 动能和机械能的转化专题二:能量和功率1. 功和功率的定义2. 动能和势能的区别和转化3. 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4. 机械效率和能量损失专题三:压力和浮力1. 压力的定义和计算2. 浮力的原理和计算3. 浮力和物体的浮沉条件4. 阿基米德定律和浮力的应用专题四:光的传播和成像1. 光的传播方式和直线传播原理2. 光的反射和折射3.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4. 成像的特点和公式专题五:静电和电路1. 静电的产生和电荷的性质2. 电场的概念和性质3. 电容和电4. 并联和串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专题六:磁场和电磁感应1. 磁场的产生和磁场线的性质2. 磁场对电荷的影响3. 电磁感应的原理和生成电动势4. 电磁感应的应用和法拉第定律专题七:电磁波和光谱1. 电磁波的性质和传播方式2. 光的三原色和光的合成3. 光的色散和光谱4. 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应用专题八:原子和原子核1.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2. 同位素和放射性衰变3. 核反应和核能的转化4. 核能的应用和辐射的防护专题九:振动和波动1. 机械振动的性质和特点2. 波动的传播方式和波的叠加原理3. 声波和光波的差别和特性4. 波的干涉和衍射专题十:热现象和热力学1. 温度和热量的概念2. 物质的三态变化和相变规律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4. 热量传导和热量辐射的应用以上是2023中考物理第二轮复习的十个专题,每个专题涵盖了与物理相关的重要知识点和概念。
希望同学们能够按照专题依次复习,并进行相关练习和思考,以便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祝你们成功!。
备战2020年中考物理 专题03 物态变化(解析版)
专题03 物态变化本专题中考考点及要求(“▲”表示该标准要求属于评价水平这一层次)评价目标和评价水平标准要求知识性目标技能性目标体验性目标了解认识理解独立操作经历认同内化(1)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2)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4)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规律总结1: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1.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⑴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⑵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浸在液体中,不要靠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⑶温度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⑷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内的液面相平.2.温度计使用中的注意事项(1)根据被测量物选择适宜的温度计(2)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液体应该足够多以浸没玻璃泡)(3)记录时应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必须与液体柱的上表面相平(俯视读大,仰视读小)(4)使用温度计时,手应拿在它的上部,实验中不允许用它作搅拌棒使用。
规律总结2:解决物态变化问题思维方法1.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如冰变成水,铁块变成铁水等等)2.凝固:物体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如水变成冰等)3.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
(如烧开水、地面水变干了、酒精蒸发)4.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
(如“白气”的形成、液化石油气)5.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如钨丝灯泡中钨丝变细等)6.凝华:物质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专题复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同步知识梳理1、什么是力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有力发生时一定有两个物体,施加力的物体称做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称做受力物体。
2)力用符号F表示,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N。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这三个因素被称为力的三要素。
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二、同步题型分析【例1】—个人用力拍桌面时,桌面受到一个向的压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同时,人的手受到一个向的作用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所以手会感到痛。
【答案】下手桌面上桌面手【例2】用绳子系着水桶,手拿着绳子从井中向上提水,此时水桶受到向上的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A.手 B.绳子 C.地球 D.水【答案】D【例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下列图中能生动地体现这一规律的是()A B C D【答案】D【例4】下列关于力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物体就能产生力的作用B.有施力物体就一定有受力物体C.彼此不能接触的物体之间不可能有力的作用D.彼此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有力的作用【答案】B【例5】通常弱者与强者相争时,我们会说弱者是拿鸡蛋碰石头,那么鸡蛋碰石头时,关于它们相互作用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鸡蛋所受力大于石头所受力 B.鸡蛋所受力等于石头所受力C.鸡蛋所受力小于石头所受力 D.它们受力大小无法比较【答案】B【例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武术运动员在训练时,用力冲拳和踢腿,并没有受力物体,说明力可以没有受力物体B.“风吹草动”,草受到了力,但没有施力物体,说明没有施力物体的力是存在的C.磁铁吸引铁钉时,磁铁不需要与铁钉接触,说明力可以脱离物体而存在D.网球运动员用力击球,网球受力后飞出,网球受力的施力物体不再是球拍【答案】D【例7】你留意过以下事实吗,如:划船时,桨向后划水,船才会向前行驶;溜旱冰时,相对静止的两个人,只要一人用力去推对方,两人会向相反方向运动;将吹足了气的气球嘴松开并放手,球内气体从气球嘴泄出的同时,气球会向相反方向运动.请归纳出上述现象所共同遵循的物理概念或规律.(只要写出两条)(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物质的结构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质的结构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分类1. 纯净物质:由同一种化学元素或化合物组成,如金、水、氧气等。
2.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纯净物质混合而成,如空气、海水等。
二、物质的结构1. 原子结构(1)原子由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和电子云(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2)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原子核的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原子序数。
2. 分子结构(1)由非金属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
(2)分子由至少两个原子组成,如氨气分子(NH3)、水分子(H2O)等。
3. 晶体结构(1)由离子或原子通过离子键或金属键结合而成。
(2)晶体结构具有一定的规则性和周期性。
三、物质的性质与结构的关系1. 化学性质与结构(1)分子结构直接影响着物质的化学性质,如分子的电荷分布、空间结构等。
(2)非金属分子的极性和键的极性会影响化学反应的进行。
2. 物理性质与结构(1)晶体结构的规则性决定了晶体的硬度、透明度等物理性质。
(2)原子的结构决定了物质的熔点、沸点等性质。
四、物质的结构与环境问题1. 空气的结构(1)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的混合物。
(2)氮气和氧气通过分子结构的差异产生了生物的氮气固定和释放。
2. 水的结构(1)水分子呈部分离子型结构,具有良好的溶解能力。
(2)水的分子结构决定了水的密度、熔点和沸点等性质。
五、物质结构的应用1. 材料制备(1)通过调控材料的晶体结构,改变材料的硬度、导电性等性质。
(2)通过设计分子结构来制备特定性质的化合物,如化学药品、洗涤剂等。
2. 环境保护(1)通过研究大气中各种气体的分子结构,改善空气质量。
(2)利用结构性材料,设计高效的吸附剂来净化水质。
六、物质结构的未来发展1. 纳米技术(1)纳米技术通过控制材料的结构,制备出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
(2)纳米技术已在电子材料、医学材料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 生物材料(1)生物材料利用生物体内的结构原理,制备具有生物相容性的材料。
物理物质结构
物理物质结构物理物质结构是物质科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研究物质的组成、分子结构和相互作用方式等基本特性。
物理物质结构的研究对于我们深入了解物质的本质和特性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揭示物质的性质、行为以及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一. 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原子结构本质上决定了物质的性质和行为。
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而绕核电子则围绕着原子核的轨道运动。
不同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目不同,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例如,氢原子只有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而氧原子有8个质子和8个电子。
二. 分子结构分子是原子的组合体,由两个或者更多的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
分子可以是一个元素的组合(如氧气分子O2),也可以是不同元素的组合(如水分子H2O)。
分子结构及其内部原子之间的键的类型和数量决定了分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例如,二氧化碳(CO2)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由共价键连接。
三. 晶体结构晶体是由原子、离子或者分子在周期性排列的空间网格中组成的。
晶体结构的一种基本形式是晶格,它是一种重复结构,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
晶体的结构对物质的力学、电学、热学和光学性质产生重要影响。
晶体中的原子或者分子之间通过离子键、共价键或者金属键相互连接,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类型,例如立方晶系、正交晶系和六角晶系等。
四. 物质相变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会发生相变,即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
常见的物质相变有凝固、熔化、沸腾和冷凝等。
相变涉及到物质内部结构的变化和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改变。
例如,当水温降到0℃以下时,水分子会逐渐减少运动能量,形成结冰相变,由液体转变为固体。
五. 应用和意义物理物质结构的研究对于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物质结构的探索,我们能够理解物质的化学、物理和生物特性,从而在材料科学、能源储存、药物研发等领域开展创新。
例如,通过研究和设计新的晶体结构,可以发展出具有特定性能和功能的材料,如光学玻璃、超导材料和催化剂等。
物质的结构必考知识点归纳
物质的结构必考知识点归纳物质的结构是化学和物理学中的基础概念,它涉及到原子、分子、晶体等微观粒子的组成和排列方式。
以下是物质结构的必考知识点归纳:1. 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而电子在原子核周围以特定的轨道运动。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元素列表,它展示了元素的周期性和族性。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其原子序数决定。
3.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享、转移或吸引电子而形成的连接。
主要类型有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4. 分子结构: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稳定结构。
分子的几何形状和化学性质受其原子排列和化学键类型的直接影响。
5. 晶体结构:晶体是由原子、离子或分子按照一定规律排列形成的固体。
晶体结构的类型包括立方晶系、四方晶系、六方晶系等。
6. 晶格缺陷:晶格缺陷是晶体中原子排列的不规则性,包括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
这些缺陷会影响晶体的物理性质。
7. 非晶体与准晶体:与晶体相比,非晶体没有长程有序的原子排列,而准晶体则具有长程有序但不具备传统晶体的周期性。
8. 纳米材料:纳米材料是指具有纳米尺度(1-100纳米)的材料,它们展现出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如量子效应、表面效应等。
9. 超分子化学:超分子化学研究分子之间通过非共价键(如氢键、π-π堆叠等)形成的复杂结构和功能。
10. 材料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结构的关系:材料的宏观性质,如硬度、弹性、导电性等,与其微观结构紧密相关。
例如,金属的导电性与其自由电子的分布有关。
11. X射线晶体学:X射线晶体学是一种用于确定晶体结构的技术,通过测量X射线在晶体中的衍射模式来解析原子的位置。
12. 扫描隧道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STM)是一种能够观察到原子尺度表面结构的仪器,它利用量子隧道效应来探测样品表面的电子态。
这些知识点是物质结构领域的基础,对于理解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反应机制至关重要。
物理化学初三全册知识点
物理化学初三全册知识点物理化学是一门关于物质的性质、结构、组成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它是物理学和化学的交叉学科,涉及了广泛的知识领域,包括热力学、动力学、量子化学等等。
在初中阶段,我们会接触到一些基础的物理化学知识,下面让我们一步一步地来了解这些知识点。
1.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不同的原子和分子组合形成了不同的物质。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研究物质的性质,比如固体的硬度、液体的流动性以及气体的可压缩性等等。
2.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由原子核和绕核电子组成。
原子核中含有质子和中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绕核电子带负电。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中,电子的质量很小。
3.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常用符号表示,比如氧气(O2)、氢气(H2)等。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以一定的化学方式组合而成的,比如水(H2O)、盐(NaCl)等。
4.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形态、状态或性质发生改变,但其化学组成并没有改变。
比如水从液态变为固态。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的化学组成发生了改变,产生了新的物质。
比如木头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
5.离子和离子化合物: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正离子带正电,负离子带负电。
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比如氯化钠(NaCl)。
6.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电子的转移过程。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接受电子,还原剂失去电子。
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包括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酸与碱的反应等等。
7.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产物生成的量。
反应速率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提高温度、浓度或使用催化剂都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8.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酸的特征是味酸、导电、酸性溶液可以使酸性指示剂变色。
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
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要素,其结构和性质直接驱动着我们周围世界的运行和变化。
通过深入了解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中的现象,并为工程技术、药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发展提供基础。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知识点。
1. 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云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而电子云则是围绕原子核运动的轨道。
原子的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例如原子核中的质子数确定了元素的原子序数,而电子的数量和排布则影响了物质的导电性和化学反应性。
2. 分子结构: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是化学反应和物质性质变化的基本单位。
不同的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化合物,因为化合物的性质取决于分子内原子的种类、数量和排列方式。
例如,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因此具有特定的化学性质,如溶解度和表面张力。
3. 晶体结构:晶体是由原子、离子或分子周期性排列而成的固体。
晶体结构的不同导致了晶体的各种性质差异,例如硬度、折射率和导电性等。
晶体结构可以通过X射线衍射等方法进行研究和表征,从而揭示了物质内部的有序排列规律。
4. 材料结构与性能:材料是应用于工程和技术中的物质,其结构与性能直接关系到材料的用途和可靠性。
例如,金属材料的导电性和延展性取决于其晶体结构中的电子云和格点缺陷。
聚合物材料的力学性能则与分子链的长度、支链密度和交联程度密切相关。
5. 固-液-气相变:物质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下会发生相变,从固体到液体再到气体。
这些相变背后的机制与原子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例如,固态的冰在加热时会融化成液态水,这是因为加热使水分子的振动增加,从而破坏了分子之间的氢键。
总结起来,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研究是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基础工作。
通过深入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我们可以揭示自然界中的规律,并且为材料设计和应用提供指导。
此外,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研究也为新材料的开发和性能的改进提供了理论基础。
中考专题--物质的构成、组成和分类笔记
中考专题-----基础知识概念辨析 物质的构成和组成、分类1、物质的构成(分子、原子、离子)一、分子概念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的特征:小、动、隙。
(小东西)分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例如固态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也就是化学名称是石字旁的等);金属单质(如铁、汞等);稀有气体等。
学生形成分子或原子概念过程中可能有以下困惑和误解: 1、为什么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而不是原子。
【解释】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原子不一定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如:H 2O 的化学性质是由H 2O 分子保持的,而不是由H 原子和O 原子来保持的,因为水的直接构成微粒是水分子,而不是氢原子和氧原子,如果水是H 原子和O 原子直接构成那就会具有氢气和氧气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是由原子来保持的,因为金属的直接构成微粒是由金属原子。
2、分子既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又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解释】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密度、硬度等都是该物质大量分子的聚集所表现出来的属性,并不是单个分子所能表现出来的。
例如,单个的分子就不能用固态、液态或气态来描述,因此,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吃几块冰块也可以解渴,这就说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而物理性质大不相同,因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2H 2O水分子分解示意4H2O2H 2O 2分 子:是相同的。
3、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惟一微粒吗?也就是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解释】物质不全是由分子构成的。
分子只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除分子外,构成物质的微粒还有原子、离子等。
如:氧气由氧分子直接构成,铁由铁原子直接构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直接构成。
4、分子是最小粒子吗?【解释】说“分子是最小粒子”是以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为前提,离开这个前提分子不是最小粒子,他仍然可分(他是由原子构成的);同样说“原子是最小粒子”是以化学变化为前提,离开了这个前提他也仍然可分(他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物质结构的概念初中物理
物质结构的概念初中物理物质结构是指物质构成的基本单位和它们之间的排列方式。
在初中物理中,我们主要学习了物质的三种状态:固体、液体和气体。
物质结构对于物质的性质、行为以及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都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固体的物质结构。
固体是由密集排列的分子、原子或离子组成的物质。
在固体中,分子、原子或离子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作用力,使得它们呈紧密有序的排列状态。
这种排列使得固体拥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并且具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
一般来说,固体的分子、原子或离子间距离较短,分子、原子或离子的振动范围也较小。
液体的物质结构与固体有所不同。
液体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物质,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比较弱,但仍存在。
液体的分子或原子之间距离较固体大,而且分子或原子之间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这种无规则、无序的运动使得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液体的熔点和沸点通常比固体低,而且液体可以通过改变温度或压力来改变体积。
最后,我们来讨论气体的物质结构。
气体是由分子组成的物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非常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气体的分子之间距离较大,它们在空间中自由运动,并且具有高度的无序性。
这种无序的运动使得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可以充满容器的所有空间。
气体的熔点和沸点通常较低,且易受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除了以上三种状态的物质结构外,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其他的物质结构,比如离子晶体和分子晶体等。
离子晶体是由正负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具有固定的几何结构和高熔点。
分子晶体是由分子通过弱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结合而成,具有相对较低的熔点。
总之,物质结构是指物质构成的基本单位和它们之间的排列方式。
不同的物质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行为以及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
通过对物质结构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本质和特性,并且可以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通常通过实验、观察和推理等方式来了解物质结构的概念和特点,从而进一步学习和探索更深层次的物质结构原理。
初中物理中考专题复习: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
1.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花香四溢:分子不停地运动B.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C.食物腐败:分子发生变化D.酒精挥发: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2.关于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中子组成的C.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D.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微粒组成的3.塑料膜在玻璃上摩擦后带负电,这是因为塑料膜()A.得到了电子B.得到了原子核C.失去了电子D.失去了质子4.在物理学中,原子、原子核及其更深层次的客体统称为微观粒子。
一下微观粒子俺空间尺度由小到大排序正确的是()A.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B.夸克质子原子核和原子C.夸克原子和质子原子D.原子核质子夸克原子5.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细雨蒙蒙B.桂花飘香C.雪花飞舞D.树叶飘落6.下列有关分子动理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破镜难重园’因为固体分子间只存在着斥力B.松软的馒头用手一捏体积会大大缩小,这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C.在空调房间吸烟时,会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这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D.用热水相比较冷水更容易去掉衣物上的污渍,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7.在物理学中,原子、原子核及其更深层次的客体统称为微观粒子,以下微观粒子按空间尺度由小到大排序正确的是()A.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B.夸克质子原子核原子C.夸克原子核质子原子D.原子核质子夸克原子8.物质世界多姿多彩,从浩瀚宇宙到微观世界,所有都体现物质的不停运动和发展。
以下与物质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不能再分割B.纳米科学技术的研究对象是比原子更小的微粒C.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各种原子都有相似的结构D.物质的不同物态表现出不同的性质是由分子的排列决定,与分子力无关9.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恒星是绝对不动的B.闻气味能鉴别醋和酱油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C.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的D.将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压紧后,它们会粘在一起是因为分子在运动10.下列有关太阳和月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日珥是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B.太阳是一个由炽热气体组成的球体C.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D.月球表面布满了环形山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银河系和总星系合起来,就是目前我们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C.宇宙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之中D.宇宙的范围估计其半径约为150~200亿光年12.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在高山上烧水,温度不到90℃的水就沸腾了,是因为高山上气压低,水的沸点低B.衣柜里防蛀虫的樟脑丸越来越小,是被蛀虫啃食掉了C.擦黑板时看到粉尘在空中飞舞,这是分子在运动D.水往低处流,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13.如图所示,把一根塑料绳一端扎紧,从另一端撕开成许多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发现细丝张开了,细丝张开的原因是()A.异种电荷相吸甲.分子排列规则,就 像坐在座位上的学生。
初中物理物质结构知识点整理
初中物理物质结构知识点整理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单位,掌握物质结构的知识对于初中物理学习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中与物质结构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重要概念。
首先,物质的组成。
物质是由微观粒子组成的,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待物质的组成: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
从宏观角度来看,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是由同一种类的微观粒子组成的,如氧气、金属等。
而混合物则是由不同种类的微观粒子混合而成,如空气、矿泉水等。
从微观角度来看,物质的基本单元是原子。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它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电荷为零,电子带有负电荷。
质子和中子集中在原子的中心核中,电子则绕核运动。
不同的元素由于其原子中质子的数目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性质,这也是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基础。
进一步来说,原子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更小的粒子,包括质子、中子和电子。
质子和中子集中在原子核中,它们的质量相对比较大,而电子则以高速运动在原子核外围的能级上,质量相对较小。
质子和中子质量相近,均约为1单位(质子和中子质量相等的粒子为1单位),而电子质量约为0.0005单位。
除了原子,物质还可以由更小的粒子组成,即元素微粒。
元素微粒是指质子、中子和电子这些构成元素的基本粒子。
同一种元素的微粒通常具有相同的质量和电荷。
物质通过微观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分子和化合物。
分子是物质中微观粒子的最小单元。
它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共享或转移电子而形成的。
当两个或多个不同种类的原子结合在一起时,我们称之为化合物。
分子和化合物的形成是由微观粒子之间的化学键相互作用所决定的。
除了分子和化合物,还有一些特殊的物质结构需要我们了解。
例如,晶体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而形成的有序固态结构。
而非晶体则是没有规则排列的无定形固态结构,如玻璃等。
最后,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物质的状态变化和相变过程。
九年级物理基本结构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基本结构知识点物理基本结构知识点物理是一门探究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研究的对象是物质和能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我们需要了解一些物理的基本结构知识点。
一、物质的基本结构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它由原子组成。
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原子的核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绕着核心运动。
二、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元素可以通过化学符号来表示,比如氢元素的化学符号是H,氧元素的化学符号是O。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结合而成的物质,它们以化学式来表示,比如水的化学式是H2O,它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组成。
三、能量能量是物体具有的产生物理变化的能力。
根据能源的形式,能量可以分为势能和动能。
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比如物体被抬高时具有的重力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比如运动的小球具有的动能。
四、力和运动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时产生的效果,它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大小用牛顿(N)来表示。
根据力的方向和施力点的位置,力有各种不同的类型,比如重力、摩擦力、弹力等。
根据外力的大小和方向,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发生变化,包括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和加速直线运动等。
五、力的作用和力的计算力的作用有很多种方式,比如物体之间的接触力、重力、拉力、推力等。
力的计算可以通过使用牛顿第二定律来完成。
牛顿第二定律表明,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物体的加速度。
公式可以表示为F = m × a,其中F表示力的大小,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六、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进行转化,比如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在能量转化的过程中,能量总量是守恒的,即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破坏,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七、电学基础知识电是由带电粒子(例如电子)的运动所产生的现象。
电流是电荷的流动,它的单位是安培(A)。
初中物理物质结构说课稿
初中物理物质结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物理中的“物质结构”这一单元。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带领学生探索物质的微观世界,了解物质的基本构成和它们的性质。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评价与反思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教材分析本单元位于初中物理教材的第二册,是学生接触物理学的基础内容之一。
通过对物质结构的学习,学生可以建立起对物质世界的基本认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单元主要包括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概念的介绍,以及它们如何组成物质的解释。
此外,还将涉及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物质的基本构成单位,掌握原子、分子、离子的概念及其构成,了解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质世界探索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同时让他们认识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原子和分子的概念及其在物质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物质三种状态之间的转化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本单元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2.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直观感受物质状态的变化,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3. 讨论教学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想法,培养他们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变化现象,如冰变成水、水变成蒸汽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2. 讲解新知识:详细讲解原子、分子、离子的概念,以及它们如何组成物质。
同时,介绍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其特点。
3. 实验演示:进行简单的实验,如加热冰变成水,展示物质状态的变化过程。
九年级物理物质基础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物质基础知识点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学科,研究了物质、能量、力和运动等自然现象与规律。
在九年级的物理学习中,学生将学习一系列物质基础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物理世界的运行原理。
本文将介绍一些重要的九年级物理物质基础知识点。
一、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荷。
原子中心的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则绕核运动。
不同元素的原子在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上有所不同,这也决定了它们的性质。
二、物质的三态物质常见的三态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物质的粒子排列紧密、无规则;液态物质的粒子排列较为紧密,但可以流动;气态物质的粒子排列较为稀疏,可以自由运动。
物质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可以发生相态变化。
三、密度密度是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常用于描述物质的某种特性。
计算密度的公式为:密度=质量/体积。
密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质的浮沉原理,比如密度大于水的物体会下沉在水中,密度小于水的物体会浮在水面上。
四、热传导和热对流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物质内部的分子振动传递,不需要物质本身移动。
金属等导热性强的物质可以通过热传导迅速传递热量。
而热对流是指热量通过物质的流动传递,常见于流体中。
例如,热水在锅中的循环就是热对流的例子。
五、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反射是指光线被物体表面遇到后改变方向的现象。
反射的角度等于入射的角度,反射光和入射光在同一平面上。
光的折射是指光在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折射的角度与入射的角度、两种介质的折射率有关。
六、声音的传播声音是一种机械波,通过压缩和稀疏的介质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因此在空气中无声的情况下,音波是无法传播的。
声音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一般而言,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
七、静电和电流静电是指物体带有静止的电荷。
静电是由于正负电荷的不平衡所产生的,当带电体与无电荷体接触时,电荷会传递,使得两者的电荷趋于均衡。
中考物理结构归纳总结
中考物理结构归纳总结在中考物理考试中,结构归纳总结是一个重要的题型,它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材料,归纳总结出问题的解决思路或规律,并进行文字表达。
下面将对中考物理结构归纳总结的特点、方法和技巧进行详细探讨。
一、结构归纳总结的特点结构归纳总结是中考物理中的一种写作题型,与传统的选择题和解答题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 需要考生运用逻辑思维。
结构归纳总结要求考生将已有的材料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归纳,因此对逻辑思维和整体把握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 突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规律。
结构归纳总结的目的在于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规律,因此考生需要通过分析材料,挖掘出隐藏在其中的问题解决思路。
3. 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结构归纳总结要求考生进行文字表达,因此对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提出了要求。
二、结构归纳总结的方法和技巧为了更好地完成结构归纳总结题,考生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和技巧:1. 熟悉材料内容。
在回答结构归纳总结题前,一定要先仔细阅读和理解材料中给出的实验数据或问题。
对各个实验条件以及真实情况进行全面了解,确保对材料有清晰的认识。
2. 梳理思路框架。
在开始写作之前,可以先梳理出一份思路框架,明确各个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思路框架可以采用逻辑顺序、时间顺序或者因果关系等方式来建立,以确保回答的条理清晰。
3. 注意信息的整合。
在归纳总结时,要善于发现和整合信息,找出各个实验之间的共同点和规律。
可以用图表、表格或者箭头等形式将相关信息进行整合,使之更加直观明了。
4. 使用科学术语和逻辑连接词。
为了提高回答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可以在回答中适当使用科学术语和逻辑连接词。
科学术语可以表明对物理概念的掌握,逻辑连接词则可以使回答更加连贯流畅。
5. 注意语言表达和篇章结构。
在回答结构归纳总结题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得体性,要避免书写错误和语法问题。
同时还要注意篇章结构的合理性,使之整体内容呈现出清晰有序的特点。
三、中考物理结构归纳总结的实战演练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结构归纳总结题的要领,以下为一个实战演练示例:实验现象:用直尺一端接近书桌或桌面,另一端用手指轻轻按在桌面上,并使直尺无法旋转。
中考物质板块总结
中考物质板块总结在中考物理考试中,物质板块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掌握好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对于学习其他物理知识和解题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中考物质板块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供一些学习和应试的技巧。
1.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固有的特点和表现。
在中考物理中,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1 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基本性质,它表示单位体积内所含质量的大小。
在中考中,我们通常利用密度的公式来计算密度值。
密度的计算公式为:密度 = 质量 / 体积1.2 熔点和沸点熔点是指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温度,而沸点则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温度。
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熔点和沸点,这也是我们可以通过熔点和沸点来进行物质鉴别的原理。
1.3 导热性和导电性导热性是指物质传导热量的能力,而导电性则是指物质传导电流的能力。
金属是一种良好的导热和导电材料,而非金属则通常具有较差的导热性和导电性。
2.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改变。
在中考物理中,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以下几类:2.1 物态变化物态变化是指物质由一个物态转变为另一个物态的过程。
一般来说,物质的三个常见物态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当物质发生物态变化时,其分子之间的排列和运动方式发生了变化。
2.2 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一种或多种新的物质。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物质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2.3 相变相变是指物质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发生的物态转变。
相变可以分为凝固、熔化、升华和凝结四种类型。
在相变过程中,物质的温度和压力都保持不变。
3. 学习和应试技巧为了在中考物理中取得好成绩,除了掌握物质板块的基本知识外,还需注意以下几个学习和应试技巧:3.1 理解原理要掌握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必须深入理解其背后的原理。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参考资料和做题过程中的思考来逐渐理解物质的相关原理。
3.2 多做题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物质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物质的结构、属性、新材料及其应用
物质的结构、属性、新材料及其应用属于近代物理学的范畴,以往的物理课程中都没有出现,是新课程的一个亮点,但是从整个评价的角度来讲这部分知识的要求都比较低,属于一般考点,主要是考查同学们的知识面,这部分内容重点放在分子动理论。
关于新材料也没有必要弄得很深,只要常识性了解有一些新材料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即可,不要超出课标的要求。
这部分的试题在中考中大约占2-3分。
【预测考点1】物质尺度的判断
一、原子的结构分析
例1:对于分子或原子的认识,你认为下面哪句话较准确?()
A.没有生命的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有生命的物质则不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
B.既然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因此分子和原子没什么区别。
C.一般显微镜就能观察到分子,但观察不到原子。
D.分子很小,用一般显微镜观察不到。
【点拨】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不管它是否有生命,有的物质直接由原子组成(此时分子就是原子),如:金属铁。
大部分物质分子由原子组成,分子大于原子,分子很小,用一般的显微镜无法看到,需要用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故选D。
经常出现的试题有:
1.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中性原子得到电子,它就带上负电。
2.原子核中质子与中子结合在一起依靠的是〔A〕
A.正、负电荷相互吸引的力
B.正电荷之间的相互排斥力
C.核力
3.如图1所示分别为太阳系和原子结构模型,
请你指出两者之间相似或不同的某一点:两者之间
相似处是都按一定的轨道绕中心转动。
二、从微观到宏观天体尺度的排列
图1
例2:物理学中的最小的研究对象是数量级为1×10-15m粒子(微观),最大的研究对象是数量为1×1027m的宇宙(宏观),从1×10-15到1×1027跨越了个数量级。
【点拨】该题揭示物理学研究微观到宏观的对象尺度极限,跨越了42个数量级。
例3: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能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是;(2)带正电荷的粒子是;(3)不显电性的粒子是;(4)质量最小的粒子是;(5)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粒子是;(6)决定原子中质量大小的粒子主要是。
【点拨】该题考查组成物质的这些粒子的基本情况,我们应该对它们有清晰的了解。
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原子核.质子带正电荷,分子.原子.中子不显电性,质量最小的粒子是电子,在原子中它与质子的数目相等,原子核的质量决定着原子质量。
例4:1967年,托雷一坎永号油轮在英吉利海峡触礁,使大约8万t原油溢出,污染了英国100多km的海岸线,使2500只海鸟死亡,石油流入海中,危害极大,在海洋中泄漏
1t原油可覆盖12km2的海面,试计算油膜的厚度是分子直径的倍数为(原油密度为0.91×103kg/m3)
【点拨】油膜的厚度可看作是许多个分子排列而成,分子的直径为10-10m,要求倍数,只要求出油膜的厚度即可,而油膜可看作圆柱体,因此,厚度等于体积除以面积,而体积等于质量除以密度。
分析题意,解决该题的有用信息为“在海洋中泄漏1t原油可覆盖12km2的海面”,利用V=m/ρ,求得1t原油体积为1.10m3,原油厚度为9.17×10-8m,进而得倍数9.17×102。
经常出现的试题有:
1.在下列各星球中,不属于卫星的是〔ACD〕
A.地球
B.月球
C. 水星
D. 太阳
2.2000多年前,我国的庄子说过:“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意思是说,一尺长的木棍,每天取它的一半,也取不完,你学过物质的微观结构以后,对上述这句话有什么新的认识?
提示:从物质的微观结构即物质由分子组成的角度来解释。
3.下列各物体的尺度,按由小到大顺序排列正确的是〔D 〕
A.乒乓球、原子、宇宙、太阳系 B.乒乓球、太阳系、宇宙、原子
C.原子、乒乓球、太阳系、宇宙 D.原子、乒乓球、宇宙、太阳系
【预测考点2】电磁波
一、电磁波的波长、波速
1.光是电磁波家族中的一员,真空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c=3.0×108m/s,电磁波是个大家族,用于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电磁波叫做无线电波.
例5.已知电子邮件在光缆中的传播速度为2×108m/s,地球的周长为4×107m,假如电子邮件在光缆中环绕地球一周,需要的时间为 s.
【点拨】电子邮件在环球传输过程中要经过网关和路由器等,传输速度受到了影响,否则则为光速.由v=s/t=4×107m/2×108m/s=0.2s.
2.电磁波波长和频率的关系c=λf
例5.对于在空气中传播的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频率越低,波速越大
B.频率越低,波长越长
C.波长越长,波速越大
D.电磁波的波长都相等
[点拨]空气中电磁波波速为c=λf=3.0×108m/s.可见频率越低,波长越长.故选B.
经常出现的试题有:
1.电磁波的两相邻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叫波长,电磁波每秒向前传播的波长数叫频率.
2.看电视的时候,你一定注意到下列现象:体育实况转播,两地的播音员通过卫星通话、交流,一个人提问以后,另一位要过一会才能听到并回答.你会认为他们都比较“迟钝”,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
电视通过电磁波传播,由于地球同步卫星离地面比较远,所以电磁波通过地球卫星传播的时候会有时间差. 加上转播技术的原因,所以听起来会有一个时间差.
三、电磁波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例1.南昌的明明在春节时给在广州的叔叔打电话拜年,可是电话占线,请分析其原因是下列哪种情况制成的( )
A.明明的叔叔正在打电话
B.有人在给明明打电话
C.南昌和广州的用户太多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点拨]本题属于对电话的理解和应用,及电话交换机、自动电话交换机和程控电话交换机在使用方面的区别,因此关键是要抓住它们的特点进行分析和理解.由于一个电话交换机与另一个电话交换机之间连接着若干对电话线,使两个不同的电话交换机的用户能够互通电话,所以在打电话时出现占线现象不一定是对方在用电话,尤其打长途时,也可能是用户太多,故选D.
例2.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正在逐渐减少使用模拟信号,最终以数字信号取代模拟信号,实施这项措施的原因是什么?
[点拨]本题是根据模拟信号和数拟信号特点进行分析. 答案是: 模拟信号在长距离传输和多次加工、放大的过程,信号电流的波形会发生变化,从而使信号丢失一些信息,表现为声音图像的失真,严重时会时通信会中断.通常的数字信号只包含两种不同的状态,形式简单,所以抗干扰能力特别强.由于电子计算机是以数字形式工作的,数字信号可以很方便地用电子计算机加工处理,发挥计算机巨大的威力.数字信号还可以通过不同的编码进行加密,具有高度的保密性.
经常出现的试题有:
9.电磁波在现代信息传递中,起着极其重要地作用. 下面利用了电磁波的是[ ABC]
A.电视广播B.无线电通信C.移动电话D.固定电话
10.在现代通信技术中,被誉为信息高速公路的主干线通信方式是互联网络,其主要用途有发送电子邮件,远程通信(写出其中两种).
【预测考点3】新材料
11.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是多方面的,当前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去开发新材料,一是寻找一些特殊的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特性来加以应用;二是利用科学技术的进步将物质加工到一定的程度出现的特性来加以应用。
下列新材料属于第二种情况的是〔B〕
A.记忆合金 B.纳米材料 C.“绿色”能源 D.超导体
12.近年来开发的多晶硅和非晶硅材料,能够制造出大面积的太阳能电池,发电的效率提高、成本下降,1m2的面积可以提供100多瓦的电力。
13. “纳米材料”的出现成了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下列关于“纳米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人们找到了一种特殊的“纳米材料”制成了“纳米抗菌奶瓶”
B.“纳米防水布”是利用纳米能防水的特性制成的
C.某些物质的尺度加工到1-100nm,它们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能发生了异常变化,这就是我
们说的纳米材料
D.只要认真的去探究寻找还可以找到许许多多的纳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