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一节新闻传播从口头到文字

一、古代新闻传播溯源

传播这一名词,始见于《北史·突厥传》的“传播中外,威使之闻”。

北京周口店发现的山顶洞人使用过的经过加工的海蚶壳,和青海民和县阳山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制喇叭筒,都是远古民进行社交和传播活动的物证。

在《墨子》、《吕氏春秋》、《左传》中都有早期传播活动的记载,新闻传播的政情、军情等方面情报都是最新的信息。

第一节新闻传播从口头到文字

二、早期的传播手段和传播载体

1、口头传播。

2、结绳记事。

3、绘画、雕刻。

4、烽烟和旗鼓。

5、木铎。

6、文字传播载体——主要是甲骨、竹、帛和露布。

第二节唐代的新闻传播与早期的官报

一、唐代的进奏院和进奏院状

中国是世界上最先有报纸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先有新闻事业的国家。关于中国报纸的起源,有以下几种说法

1、周朝说。提出这一观点的有:

日本学者后藤武男和杉村广太郎、美国学者白瑞华

2、汉朝说。持这一观点的有日本学者楚人冠,英国学者安东尼斯密斯和中国新闻史学者戈公振。

3、目前为新闻界所承认较可靠的说法是:中国的报纸开始出现于唐朝。

第二节唐代的新闻传播与早期的官报

证明唐代开始有报纸的证据是:

开元杂报

两份唐代的进奏院状——”敦煌进奏院状”

第二节唐代的新闻传播与早期的官报

二、唐代的进奏院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1、主要内容:皇帝的起居活动,皇帝的诏旨,官吏任免事项,臣僚们的章奏,其他军事政治方面的重要消息。

2、特点:(1)它是不定期地由首都向地方传发的。它的读者主要是各地的藩镇和诸道长官。(2)行文上还保持官文书的痕迹,没有报头。(3)它所提供的信息,绝大多数属于朝廷的政事活动。(4)它所提供的信息多由进奏官自行采集或从朝廷动态消息中筛选出来的。

第三节宋代的邸报和小报

一、邸报的出现和宋代邸报的有关制度

宋代邸报具有更多的报纸特征和封建官报的色彩:

(一)宋朝出现了在封建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发行的官报称邸报。负责发行官报的机构是进奏院。负责采集信息和传报工作的是进奏官。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以后,发报制度逐渐正规、统一起来。

(二)它已经完全从官文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官方的新闻传播工具,成为当时社会上传播朝廷政事信息的重要载体。

(三)它已经由不定期发行转为定期发行。

第三节宋代的邸报和小报

宋代的邸报审查制度:

定本制度——这一制度始于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是指朝廷规定邸报的发报程序是:首先由进奏院根据进奏官采集来的各种发报材料,经本院监官编好,送请枢密院或当权宰相审查通过后产生邸报样本,即定本,而进奏官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不得超过范围。这一制度曾在神宗、高宗时期被两度取消,后重新恢复后沿用至宋末。

第三节宋代的邸报和小报

二、宋代民间小报的诞生与发展

(一)宋代出现了中国最早的民间报纸。

据现有资料研究,小报的特征有:

1、小报是一种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的不定期非官方报纸。

2、小报肇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

3、小报的发行人包括邸吏、使臣、在政府机关工作的中下级官员、书店主人。

4、小报的内容特点是:信息灵通、多报朝廷机事。

5、小报有手写的,也有印刷的。

6、小报的读者范围很广。

(二)统治者对小报的限禁

第四节元明两代的新闻事业

一、元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元代存世较短,体制不完备,没有建立由中枢部门统一发布官报的制度。

流行于元代民间的新闻传播媒体主要是“小本”。这种小本由民间私自雕印发卖,内容主要来自朝廷方面的政事消息。

第四节元明两代的新闻事业

二、明代的邸报抄传制度

(一)明代邸报的发布和抄传活动主要通过三个环节:通政司、六科、提塘。

(二)明代邸报的几个问题

1、常见别称:邸抄、朝报、除目、京报

2、主要内容:皇帝谕旨、皇帝起居、皇家消息、官吏任免、臣僚章奏、军事信息、社会新闻、鼎甲单等

3、主要特点:基本每日发行、印刷与抄传并存、读者主要是政府官员和士大夫知识分子。

第四节元明两代的新闻事业

三、民间报房和抄报行的诞生与发展

现存明代邸报的抄本和抄件中主要有《万历邸钞》、《天变邸钞》。唯一的原件是《急选报》 四、农民的新闻传播活动

明代农民起义使用的传播工具有竹筹、揭贴、旗报和牌报等。他们用这些工具传播军情、捷报,鼓吹起义,扩大农民军的影响,瓦解敌人士气。

第五节清代早期和中期的新闻传播活动

一、清代的官方新闻传播制度

清代封建官报的发布方式、发行渠道,和明代的十分接近,即经由通政使司、六科、提塘等三个环节,但也与明代有所不同。

除发行邸报外,清代的提塘官们还曾经发行过一种小报,又称小抄。所刊载的主要是提塘官们和提塘报房的抄写报文者们自行采录的消息。目的在为有关省份的官员们提供更多的朝廷信

息。

第五节清代早期和中期的新闻传播活动

二、北京的民间报房与京报

乾隆中叶以后,一部分人分化出来,以民间身份私设报房,专以编发报纸为职业。

报纸在形式上的明显变化。

三、地方新闻事业与辕门抄

清代各省会和较大的地方州府也出现了专门从事办报活动的人,以获微薄之利。起初是省塘自设报房,翻印京报,定价出售。后来有些以私人名义开办的报房在民间兴起,有专门的,也有以此为副业的。

第二章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第一节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

一、外人来华办报的历史背景

鸦片战争前,中国处于封建社会阶段,经济上占主要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政治上是皇权至上的君主专制制度。此时的官办邸报,民间报房的京报,没有新发展,流于程式化,长期处于主要抄传谕旨,奏折等官文书的状况。内容、形式僵化。

第一节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

二、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在东南亚华人聚居地区的出现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严禁传教,英国传教士因无法在中国公开活动,便转往东南亚一些华人聚居地区开展工作,以期起到渗透和过渡作用。

第一节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

第一个到中国的基督教传教士,是英国伦敦布道会的马礼逊。1807年到达广州。

1813年,伦敦会又派传教士米怜(1785-1822)来华协助马礼逊工作。1815年,米怜带中国刻字工人梁发等到达英国殖民地马六甲,建礼拜堂,办学院,设立印刷所,出版了中文月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和一些宗教书籍及英文期刊。

第一节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创刊。米怜为主编,署名博爱者。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家近代化报刊,揭开了近代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的第一页。该报为中文月刊,以“阐发基督都义为根本要务”为宗旨,是一份宗教宣传性质的期刊。它把宣传“神理”放在首要地位,大部分篇幅用来发表介绍教义和《圣经》的文章;宣传伦理道德;介绍各国情况;还刊载天文地理知识文章,发表了了些诗歌,寓言类作品以及“告贴”(告示广告)。第2期登载过一篇题为《月食》的预告性新闻,是中国近代报刊上的第一条消息。它采用略带文言成分的白话文写作,创造了“孔孟加耶稣”的对华宣传模式。体载多样。

第一节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

此外,麦都思于1823年在巴达维亚创办中文月刊《特选撮要每月统记传》。

传教士纪德于1827年在马六甲创中文月刊《天下新闻》。

两者都继承了《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办报模式。

第一节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

三、近代报刊在澳门的出版

澳门始有中国最早的近代报刊。16世纪,葡萄牙人殖民澳门。1822年,葡人巴波沙少校创办了葡文周报《蜜蜂华报》,由一些天主教教士编辑。这是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刊。该报鼓吹立宪,抨击贵族保守派。最终成为政治派别斗争的牺牲品。

第一节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