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穆藕初对科学管理思想的传播和实践

合集下载

论穆藕初对泰罗《科学管理原理》的解读

论穆藕初对泰罗《科学管理原理》的解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的概念, 也 指 出 了科 学 管 理 的 目标 是 提 高效 率 。 穆藕初 与 杨铨 为什 么 产 生 如 此 的差 异? 其 三 , 穆
藕初认 为 “ 管理 比科 学 更 重要 ” , 也 与我 们 的一 般
认 知不 同。也 许 有人 会 说 这 是 受 当时 语 言 习惯 、 科 技发 展水 平 的 限制 , 才 导致 与 后 来 者 译 法 存 在
的一 个重 要 方 法 。笔 者 以为 , 要 理 解 一 个 人 的 作 品, 不论 是著 作还 是译 著 , 都应 从对 作 者或译 者 遣 词用 句 内涵 的理解 人 手 。
当时 国人 系统 了解 泰罗 的科学 管理 思想 提供 了依
据, 也为 中 国近代 管理科 学化 作 出了启 蒙性 贡献 。
多 年来 , 学术界 对 穆 藕初 先 生 引 进 西 方科 学 管 理
思想 的首 译之 功 和 他 的管 理 思 想有 较 多 的研 究 。
杨铨 于 1 9 1 8年 1 1月 在 《 科学 》 杂 志 发 表 了《 科 学
差异 。笔 者 以为 问题 不是 那 么 简 单 , 本 文 试 图 作

显而易 见 的 , 况且 早在 1 9 1 1年 5月 2 5日《 东方 杂 志》 第 8卷第 4 期, 就发 表 了甘永 龙先 生关 于科 学 管理 的译介 文章《 商业 中之 科学 经理 法 》 。此文 还
配有泰 罗 的照片 ( 当 时甘 永 龙 把 泰 罗译 为 笪 娄 ) , 不仅提 出 了“ 科学 经理 ” —— 这个 接 近“ 科学 管 理” 的概念 , 还基 本 介 绍 了科 学 管 理 的思 想 。这 是 笔
理法 ” ?其 次 , 科 学 管 理 的 目标 是 提 高 效 率 , 穆 藕 初为 什么 把科 学管 理 的最终 目标 理解 为“ 无废 才 , 无废 材 , 无废 时, 无废力” ?而 同 时代 留学 美 国 的

近代中国工商管理协会发展历程

近代中国工商管理协会发展历程

近代中国工商管理协会发展历程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协会之设立中国工商管理协会之所以于1930年6月29日成立,与科学化管理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日内瓦国际科学管理学会的号召,以及时任国民政府工商部长孔祥熙的着力提倡与组织密切相关。

首先,在这一时期,科学化管理经过十余年的传播与实践已经在中国引起较大程度的社会关注,学界、实业界乃至政府都认识到推行科学化管理是促进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穆藕初于1915年开始系统译介美国科学管理之父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之时,其他一些留学生也在关注西方企业界的科学化管理浪潮,例如杨杏佛、张廷金、林和成、杨端六、王抚洲等人,他们于1920年前后回国后便积极传播科学化管理并探讨如何在中国实施科学化管理问题。

②事实上从1920年代起,中国的商科院校即已开设“工商管理课程”讲授内容包括科学管理基本原理和方法。

③随着科学管理思想的传播,究些企业家开始在自己的企业中采取科学化管理的措施。

穆藕初首先在其归国后创办的第一个工厂德大纱厂中实行科学管理法,在其后创办的厚生纱厂(设于1917年)和豫丰纱厂(设于1920年),同样采取科学化管理,其中厚生纱厂一时成为华商示范工厂。

到20年代,开始有更多的企业在留学归国人员的主持之下进行科学化管理改革。

永安纱厂自1921年创办时,便没有采用以往纱厂常用的“工头制”而是采用科学的管理法。

①美亚织绸厂1921年由留学归国的蔡声白接手后,迅速废除工头制,建立以科学管理为内容的规章制度。

庆丰纱厂于1923年间,在留美归国的唐星海主持下,厉行废除工头制,实施科学化管理。

②荣氏企业的申新三厂在1925年开始实施科学管理法,虽然遇到较大阻力,但最终淘汰了工头制。

学界、企业界对于科学化管理的宣传与实践促进了政府的关注。

事实上,1916年穆藕初出版译著《工厂适用的管理法》时,时任农商总长的张謇即为之作序,强调各国由“商战”转入“工战”的新时期,采用科学管理法是增强‘‘工战动力”的必要条件,深望实业界的经营管理者们能学习和掌握。

管理思想史——西方管理

管理思想史——西方管理

行政管理专业课笔记(管理思想史——西方管理)导言1.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对象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学是以管理作为研究对象,而管理思想史则又是以管理学作为研究对象。

那么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对象究竟是什么,或者说,都包括什么。

1.1 管理实践。

就是人们在社会组织中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各种实际管理活动。

1.2 人类在其管理活动中根据长期的实践经验而总结出来的有关有效管理的各种观念、主张和知识。

1.3 社会历史背景与管理思想的关系,也就是环境力量对管理思想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1.4 管理思想的演进规律。

管理思想是在管理实践基础上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从思想萌芽、思想形成到不断系统与深化的发展过程,所以,管理思想的演进规律也是管理思想的研究对象之一。

2.管理思想史学科的学科位置管理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管理思想史则更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我们对管理思想史的看法应该分为两个层面来看:一是管理思想史虽然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但它在最近几年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且逐渐进入到了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伴随着各种精彩的管理见解和管理实践也应运而生,管理思想史在社会坐标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学科位置亦是指日可待之事;二是作为一门比较新的分支学科门类,其发展里程还不足四十年的光景,有关管理思想史的著作与管理学的著作相比,甚是匮乏,所以其开垦和发展过程还尚需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

3.管理思想史的分期3.1 早期的管理思想阶段此阶段起始于18世纪中叶以前,这一阶段是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中世纪的管理思想,人们也习惯称之为前科学管理理论阶段。

3.2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此阶段位于18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跨度约为170年。

20世纪初,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的问世宣告了古典管理理论的创立。

3.3 行为科学理论阶段此阶段跨度约为20年的。

其代表人物有梅奥和巴纳德等,其研究内容涉及人际关系学说、个体与团体行为研究、需求与激励理论等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对于丰富这一时期的管理思想也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穆藕初-在商不止言商

穆藕初-在商不止言商

穆藕初:在商不止言商关于《穆藕初:在商不止言商》,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穆藕初:在商不止言商作者:未知“在商言商之旧习,已不复适用于今日,吾商民对于政治必须进而尽其应尽之责任,急起来联合商界重要分子,用各种手段逼迫政府改良政治,则商业庶有恢复之望。

”――穆藕初1920年5月,北大外文系四年级学生罗家伦,想起这一年以来的纷繁世事,不免心生倦意。

那时,在他的周遭,在日益众多的青年里面,因受到五四运动的鼓舞,一种沸腾的生活正方兴未艾。

尤其来自十月革命的冲击,“庶民胜利”“农工神圣”的思想令热血的青年们无不心驰神往。

于是,在那个纷纭变幻的时代,面对“中国将何处去”的问题,“进一步寻求革命真理,研究马克思主义,考察和学习欧洲无产阶级的斗争经验”(许德珩:《回忆五四运动》),成为众多青年的选择。

他们难以直接到苏俄留学,东欧德、奥、捷各国无产阶级又正在进行革命,因而,那时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都不约而同地向着靠近革命高潮地区的法国蜂拥而去。

虽则罗家伦也满心欣喜地期望着,一个生机活泼的新的中国取代那死气沉沉的旧的中国,但那些冲动激进的弊端,却令这位曾慷慨昂扬的学生领袖,与那股洪流渐行渐远了。

面对茫茫的前途,他生出一些惆怅的情绪。

他说:“好不容易,辛辛苦苦读了几年书,而去年一年以来,忽而暴徒化,忽而策士化,忽而监视,忽而被谤,忽而亡命……全数心血,费于不经济之地。

设使我以这番心血,来完成我所想译的三、五部书,我对于中国的文明,比之现在何等贡献?偶一回头,为之心酸。

”就在这时,一位来自上海的实业家,为罗家伦开辟出一条别样的前途。

1920年5月,北大校长蔡元培收到上海工商界人士穆藕初的信函,信中说:“自先生掌北大以来,改革制度,提倡学术,为时不过三载,而全国从风,移风易俗,学术之力大矣。

……窃思吾国学术,尚在萌芽时代,欲求高深之学,非求自欧美不可。

是以不揣绵薄,特先捐银一万两,托诸先生个人,为选派留学之用。

关于民国时期科学管理思想在中国传播及推广的思考

关于民国时期科学管理思想在中国传播及推广的思考

关于民国时期科学管理思想在中国传播及推广的思考作者:武媛来源:《新丝路·下旬刊》2015年第09期摘要:民国时期,科学管理思想在中国学界引起共鸣。

民国时期的企业家积极引进西方科学管理制度,但并不是盲目照搬西方理论,而是将其与中国实际有机结合,突破原有管理观念和方式对科学管理思想传播与推广的阻碍。

以穆藕初、杨杏佛等人为代表的思想和工作已预示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的起步,尤其是对近现代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关于西学传播与本土化的关系问题也激起了新的思考热潮。

关键词:科学管理;传播;本土化1911年,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出版了《科学管理的原理》一书。

这部著作的问世,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随后在欧美和日本掀起了以泰罗的“科学管理”为代表的管理制度变革浪潮,历史上称之为科学管理运动或合理化运动,一直持续到20世纪中期。

科学管理是以工商业的生产管理和车间管理为起点,理论、原则和操作性技术方法相结合,兼具思想性和实用性的一整套管理学说。

内容涉及到生产管理的技术与方法、管理职能、管理人员、组织原理、管理哲学等五大方面。

透过时间研究和动作研究,制定工作标准,简化及标准化工作流程,并运用成本会计制度、计件工资制度、奖金制度等工具,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强调效率与人性的统一、以科学取代经验、以合作取代对抗。

这一理论适应了资本主义垄断时期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所以在当时引起了宣传、实践其理论的热潮。

一、科学管理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推广在民国时期,科学管理思想也影响到了中国,在中国学界引起共鸣。

在西方科学管理思想逐渐引入中国的进程中,民国时期著名企业家穆湘玥(藕初)是先行者。

穆藕初自费赴美留学,结识了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泰罗及其合作者吉尔布雷斯,共同探讨有关现代化大生产的科学管理问题。

穆藕初学成回国后,一方面为实现“实业救国”理想而积极兴办德大纱厂,另一方面翻译了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1916年由中华书局以《工厂适用的学理学的管理法》为书名出版,泰罗的名字译为“戴乐尔”。

“棉花大王”穆藕初的管理经

“棉花大王”穆藕初的管理经

“棉花大王”穆藕初的管理经■文/苏小小“世界不问你是何人,只问你能做何事。

”这是穆藕初的至理名言。

1876年6月20日,穆藕初生于上海浦东杨思镇一个棉商家庭,因时值“莲藕繁生,荷花待放”,后取字藕初。

1881年穆藕初入学读书,8年后进一家花行当学徒,1894年甲午战争失败,外侮日亟、国难严重的情景令他十分痛苦,想学习西方文明让国家富强。

海外求学1909年,34岁的穆藕初已结婚9年,太太当了首饰,又借了1000元让他踏上自费留美之路。

怀着实业救国的理想,穆藕初先后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德克萨斯农工专修学校等多个学校就读,他认为农业是中国立国之本,中国羸弱的根源在农村,“必须首先改良农作,跻国家于富庶地位,然后可以图强”。

在钻研农学知识的同时,穆藕初很注意学习管理学,而彼时西方世界的“管理运动”也正在兴起。

1913年夏,穆藕初赴德克萨斯州南部的塔夫脱农场,考察农场的管理体制。

同时,他登门拜访了有“科学管理之父”之称的泰勒及其弟子吉尔布雷斯。

与顶尖学者的交流与讨论,让他对科学管理学理论深为认同。

1913年,穆藕初在伊利诺伊大学毕业,获农学学士学位,后他又进德克萨斯农工专科学校,攻读植棉、纺织及企业管理。

一战后,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迅猛。

1914年夏获农学硕士学位后,穆藕初启程回国,国内实业建设的欣欣景象,令他踌躇满志。

当年7月12日,他应张謇和黄炎培之邀,出席江苏省教育会举行的演讲会,演讲中他称,此次归国,不入政界,要以所学专长投身实业建设。

张謇对其赞誉有加,称之“以硕士而不求得官,有学识而不思厚值”。

穆藕初认为,一国工业的发达,多半以棉纺业为基础,如果本国棉织业的产品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那么此国家必在世界工业上落伍。

创办企业1914年9月,穆藕初联合长兄抒斋,向社会招股20万两,买下位于杨树浦华路的纱厂,改称德大纱厂。

创办大规模企业,最重要的就是管理,穆藕初翻译出版美国泰勒所著《科学管理法》一书,并将科学管理方法运用到德大纱厂。

科学管理原理_理论反思与现实批判

科学管理原理_理论反思与现实批判
第9卷第5期
管 理 学 报
Vol.9 No.5
2012年5月 Chinese Journal of Management May 2012
科学管理原理:理论反思与现实批判
李 新 春1 胡 晓 红2
(1.中 山 大 学 管 理 学 院 ;2.广 东 外 语 外 贸 大 学 工 商 管 理 学 院 )
20 世 纪 是 人 类 以 科 学 精 神 和 控 制 人 类 行 为追求完美 管 理 效 率 的 时 代 ,由 此 开 启 了 通 往 现代大工业体系和大型企业组织的大门。这一 切 都 毫 无 疑 义 地 以 泰 勒 的 《科 学 管 理 原 理 》[1] (简称《原理》)作为起始点,可以说,《原 理》是 启 动这个时代的一把钥匙 。站在《原理》最 初 出 版 的1911年,人类正从历史上漫长 的 工 匠 控 制 的 作坊式生产,大踏步地走向现代工 业 体 系 ,这 其 中,除了石油 和 煤 炭 等 能 源 和 技 术 革 命 的 因 素 之外,重要的 还 在 于 生 产 组 织 和 生 产 方 式 的 变
1 作 为 现 代 工 业 哲 学 和 工 厂 管 理 的 《原 理 》:辩 护 与 批 评
要准确 理 解 泰 勒 提 出 的 科 学 管 理 原 理 ,需 要回到当时的时代。当时面对的一个具有历史
意义的问题 是 工 业 革 命 早 期 的 工 厂 管 理 ,资 本 主义正在经历从传统的家庭作坊式生产向现代 工业体系的大转型 ,但这个转型并 非 自 发 完 成 , 其中有着一 系 列 的 管 理 问 题 (包 括 社 会 管 理 和 行政管理)需要解决,工业革命孕育 和 发 展 出 一 批大型企业 组 织,规 模 经 济 成 为 竞 争 的 重 要 战 略方 向。 通 往 规 模 经 济 的 道 路 崎 岖 ,正 如 雷 恩[5]50所 指 出 的 :“新 兴 的 工 厂 体 制 提 出 了 不 同 以往的 管 理 问 题。教 会 能 够 组 织 和 管 理 其 财 产,是因为教义以及忠诚信徒的虔 诚 ;军 队 能 够 通过一种严格的等级纪律和权威来控制大量人 员;政府官僚 机 构 能 够 在 无 需 面 对 竞 争 或 获 得 利润的情 况 下 运 转。 但 是,新 工 厂 体 制 下 的 管 理者无法使用上述任何一种办法来确保各种资 源的合理使 用 和 配 置 。”在 新 工 厂 体 制 下,劳 动 力的管理成 为 关 键 性 的 任 务 ,习 惯 于 家 庭 和 乡 村生活的工 人,对 工 厂 体 制 和 权 力 结 构 较 为 普 遍地存在反感或进行对抗(如泰勒指 出 的“磨 洋 工”),缺乏熟 练 工 人 和 纪 律 约 束 是 最 为 棘 手 的 管理问题。

穆藕初

穆藕初

穆藕初:昆曲的“救命恩人”1920年代,上海实业家穆藕初在苏州创办了昆剧传习所,使昆曲避过了一次断种危机。

其幼子穆家修长居深圳,日前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穆藕初:昆曲的“救命恩人”“最撩人春色是今年,少什么低就高来粉画垣。

原来春心无处不飞悬,是睡荼靡抓住裙衩线。

”10月11日下午,深圳图书馆五楼报告厅,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第304场正在这里举行。

来自江苏的梨园伉俪、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柯军、龚隐雷夫妇,给鹏城的戏曲爱好者呈上了一道“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昆曲欣赏与人类文化遗产”的文化演讲大餐。

台上,扮演杜丽娘的龚隐雷深情地演唱了一曲《牡丹亭》里的《寻梦》,细腻含蓄、悠扬绵远、流丽典雅的唱腔,与飘逸娴静、淡雅秀美、诗画一般的身段表演,使鹏城戏迷听得如痴如醉,讲堂内不时传出阵阵雷鸣般的掌声。

讲座伊始,中国戏曲梅花奖、文华奖获得者、江苏省昆剧院院长柯军就激动地向听众宣布了一个好消息:“今天,我们遇到了一个昆曲贵人的儿子。

上世纪20年代初,在昆曲濒临绝境的情况下,是上海的民族资本家、实业家穆藕初先生倾其家产,在苏州创办了昆剧传习所,培养了一大批传字辈的昆曲艺人,昆曲这样的国宝才得以流传下来。

穆藕初先生的儿子穆家修就居住在深圳,而且今天闻讯来到了这里。

我首先要向这位昆曲的大恩人的后代表示敬意。

”说着,工武生的柯军从讲座上站了起来,向着听众席上的这位七旬老人恭敬地鞠了一躬。

这是非常感人的一个画面,也是出人意料的精彩场面。

中国戏曲史上非常有名的保昆运动的后人就居住在我们深圳。

在这次讲座上,我得以与这位昆曲的"救命恩人"的后代穆家修先生相识,并随后来到位于南山区的穆老先生家中,与他进行了长聊,一同走进那一页中国人不应忘却的历史。

穆藕初:近代中国五大实业先驱之一作为穆藕初的幼子,穆家修已是74岁的老人。

他曾在吉林气象科学研究所任所长,是一位自然科学工作者。

退休后,穆家修一直在寻找、收集和整理父亲生前的文字、照片和活动资料,先后与他人合作编辑出版了《穆藕初文集》和《穆藕初先生年谱》两本文献性书籍。

第三章改善乡民生计之举措论穆藕初...

第三章改善乡民生计之举措论穆藕初...

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论穆藕初改善乡民生计的认识与实践研究生姓名倪敬敏指导教师姓名朱小田专业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方向社会史论文提交日期 2014年6月论穆藕初改善乡民生计的认识与实践中文摘要论穆藕初改善乡民生计的认识与实践中文摘要穆藕初(1876~1943)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实业家。

他认为“立国之要点在于民生”,从而对改善乡民生计尤为关注,其改良农业、推广植棉改良、创办农夫学堂、提倡乡村工业等实践活动,在近现代中国历史舞台具有重要的历史影响,对当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文章以穆藕初改善乡民生计的认识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认识形成的背景、内容及具体实践探索。

江南地区悠久的植棉传统,早期从业的广泛社会实践,美国先进农业的冲击,推动穆藕初探索西学以改善乡民生计;创业及从政过程中晚晴经济的破败,乡村落后的生产和生活,振兴经济的强烈诉求,改善民生的迫切愿望及大后方建设的形势需要是穆氏思想形成的催化剂;近代频繁的政治纷争及落后的生产力水严重危及“三农”问题,乡民生计日蹙;农业改良、工农互惠、社会化服务等改善乡民生计的实践举措呼之欲出;最后从整体角度对穆氏思想及其实践进行评析,阐述其意义。

关键词:穆藕初乡民生计农事改良认识与实践作者:倪敬敏指导老师:朱小田Abstract Research on Mu Ouchu’s Thought and Practice of Improving the Livelihoods of the Villagers Research on Mu Ouchu’s Thought and Practice of Improving the Livelihoods of the VillagersAbstractMu Ouchu (1876~1943)was a famous industrialist in modern society. He believed that “the people’s livelihood is the foundation for building a country ”, and thereby particularly concerned about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ivelihood of the villagers. His practical activities to promote rural industry, such as improvement of agriculture, promotion of improved cotton, founder of farmer schools, ha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significance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stage of building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The thesis mainly talks about Mu’s thought of improving the livelihoods of the villagers, analyzed the background, contents and specific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Mu’s thought. The long history of planting cotton in regions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different social practices in early days, as well as the advanced agriculture of USA, promoting Mu to improve livelihoods by lout western thoughts. The outlook economic by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 the low level of social production and life in rural areas, strong aspirations to revive the economy and improve the livelihood of the villagers, with the urgent desire to construct the rear area, which sharing a drive to form Mu’s thought. Frequent political disputes and underdeveloped economy have worst significance in the areas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in the modern society, agriculture and industry mutually beneficial for each other, social services and other practical initiatives to improve the livelihoods of villagers ready. Finally, makes a brief summary and analyzes of Mu’s thoughts, explaining its significance.Keywords:Mu Ouchu; the life of country people ; Agriculture reform; Thought and PracticeWritten by: Ni JingminSupervised by :Pro.Zhu Xiaotian目录绪论 (1)第一章改善乡民生计认识之形成 (5)第一节早期阅历的影响 (5)一、地方环境的熏陶 (5)二、广泛的社会实践 (6)三、留美生涯的影响 (8)第二节实业体验 (9)一、晚清经济环境的刺激 (10)二、经济自立的诉求 (11)三、改善民生的迫切愿望 (13)第三节政务活动中的思考 (14)一、落后的乡村生产和生活 (14)二、大后方建设的形势需要 (16)第二章对乡民生计问题之认识 (18)第一节政治纷争与乡民生计问题 (18)一、政治纷争对农业大环境的影响 (18)二、政治纷争对农产品流动的影响 (20)第二节生产力水平与乡民生计问题 (21)一、“古法”农业与乡民生计 (21)二、现代农学与乡民生计改善 (24)第三节改善乡民生计的现实路径 (26)一、棉为主轴 (26)二、“养民”与“惠工” (28)第三章改善乡民生计之举措 (30)第一节农事改良 (30)一、设立植棉试验场 (30)二、成立中华植棉改良社 (32)三、培养农业专门人才 (33)第二节发展实业 (35)一、创办纱厂 (35)二、提倡乡村工业 (37)第三节改善社会化服务 (39)一、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39)二、赈济乡村灾患 (40)三、推广七七棉纺机 (42)结语 (45)参考文献 (47)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1)后记 (52)绪论一、选题价值(一)学术价值穆藕初(1876~1943)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位具有先驱意义的实业家,“棉纱大王”,将泰罗管理体制引进中国的第一人,是近现代中国企业管理的先行者。

导论案例__民族资本家的管理思想与方法

导论案例__民族资本家的管理思想与方法

民族资本家的管理思想与方法——“棉纺业四大天王”之一穆藕初的“科学管理”泰罗制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石,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成功企业中,我们都能找到它挥之不去的影子。

1914年,“中国现代企业管理先驱”穆藕初先生(1876 ~1943)开始着手翻译包含泰罗制精华思想的《科学管理原理》,1916年11月,上海的中华书局出版了一本由穆藕初翻译名为《工厂适用学理的管理法》仅仅只有80页的小册子。

该书共5章。

介绍工厂科学管理方法的必要性、原则、效益、注意事项,并以勃色拉亨制钢厂(Bethlehem Steel Company,后来翻译为伯利恒钢铁公司)等实例说明。

在出版之后只卖出了数百本,甚至在以后的10年里这本书一共只卖出了800本。

有意思的是,穆藕初译文的中文版竟比欧洲版出得还要早。

可以这样说,“泰罗制”这个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构件,在中国的引进,甚至比欧洲还要早。

而欧洲人是在一战后,才惊诧于美国工厂生产的高效,开始学习泰罗制,推行所谓的“合理化运动”。

穆藕初出生在上海浦东一个棉商家庭,19岁就进了棉花行当学徒,终其一生,都与棉花纠缠在一起。

他在南洋公学读过书,在英国人赫德的海关就过职,还被民国初期棉纺业“四大天王”之一的张謇请去当过江苏铁路的警察长。

穆藕初33岁的时候,他深感中国棉纺业的落后,下决心到当时棉纺业最发达的美国得克萨斯州读书,这一读就是整整8年。

穆藕初在美国留学时就敏锐地意识到泰罗制的巨大价值,甚至历尽辛苦在美国找到“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当面求教,且“反复讨论,获益良多”。

他曾为此几次拜访过泰罗,是惟一跟这位伟大的管理学家有过切磋的中国人。

他在南洋公学同学黄炎培的儿子、着名水利学家、清华大学教授黄万里后来回忆说:“穆伯伯从怎样种棉花、种好棉花,到棉花怎样纺成纱、织成布,到怎么办工厂,怎样有效地管理工厂,他是有目的、整套、有计划地系统学习。

这样有计划的、跨专业、多学科、成套学的留学生,在他之前没有一个。

穆藕初先生的知识境界_(1)

穆藕初先生的知识境界_(1)

穆藕初先生的知识境界钟祥财一在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史上,穆藕初是一位值得纪念的人物。

他是美国科学管理理论的最初引进者和实践者,又是对民族工业、传统文化、社会公益和抗战壮举作出重要贡献的企业家、社会活动家。

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对穆藕初的研究一直没有中断,但大部分成果集中在他的企业经营和社会贡献两大方面。

笔者拟从知识论的角度考察穆藕初的学识特点和思想境界,因为这种文化现象值得关注、分析和高度评价。

穆藕初的主要建树是在经济领域,所以分析他的知识特点可以从他的经济主张入手。

众所周知,在20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流行过统制(计划)经济思潮,当时主张由国家(政府)主导经济运行的不仅有政治家、经济学家,还有企业家,穆藕初就是其中之一。

他在1933年的一篇文章中说:“所谓计划经济,一言以蔽之,即为对于某一大单位之经济活动之有计划的统制。

在社会主义国家称之为‘计划经济’,而在欧美各国则通称之为‘统制经济’。

统制之谓,非为就私人之意见,任意予以管理与支配。

乃为一种至公至正、有组织、有计划之合理的控制与指挥。

”1在他看来,统制经济是对自由竞争的进步,“自由竞争主义之经济,固已推使资本主义经济达到繁荣之极巅,但在今日则已弊窦百出,反变为形成整个世界日趋凋敝之症结。

所以然者,则以在自由竞争主义之经济范畴内,无论其为工业、为农业之生产,皆为无计划生产,初不求其与消费相适合。

故统制经济之意义,即为演进放任主义之经济,为统制主义之经济,演进自由竞争主义之经济,为协同动作主义之经济”。

2而“我国今日国家经济,已濒于全部破产之状态”,“若此时我国而尚不准备实施统制经济,以有计划之行动,打破当前经济之紊乱状态,则长此以往,国脉民生,断难延续,其结果终必沦于列强经济共管之惨局”。

3但穆藕初对政府主导经济又存有戒心。

一方面,“过去我国国营企业,大抵腐败不堪,号曰国营,实则大都操于官僚之手。

其用人行政,一无计划,且率皆毫无企业常识,徒以侵蚀公帑中饱私囊为能事。

我的父亲穆藕初

我的父亲穆藕初

我的父亲穆藕初作者:穆家修来源:《世纪》2014年第01期父亲穆藕初(1876—1943)出生于上海的一个业棉世家,他幼年读完六年私塾后,十四岁就入棉花行当学徒,边工作边自学二十年,三十四岁赴美留学六年,归国后创业成功,一举成名。

父亲信佛,老来得子,五十九岁有我,给我取名家修或许也与此有关。

父亲病逝于重庆时我刚十岁。

母亲形容父亲最常用的两个关键词是“杜(大)好佬”和“两袖清风”。

青年毛泽东曾称穆藕初为“新兴商人派”;父亲逝世当时的重庆《新华日报》短评称穆藕初为“民族工业家”;近年来,则以称“实业家”、“企业家”者居多。

我退休后这二十年来一直在寻觅我父亲生前的足迹,然而,困惑也由此来。

我曾对有的学者说过:我万万没有想到,父亲生前涉足的范围竟然会这么广。

走实业救国之路甲午战败,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消息传来,父亲得知后,在心痛之余,就下定决心要为雪耻兴邦而奋发学习。

在那个内忧外患交迫的时代,国民爱国热忱高涨,急于振兴者的救国见解多有差异。

父亲认为:“救国之道不—,有政治、教育、实业及种种方法,并行不悖。

当各界尽各界应尽之责任,蕲万矢一鹄,达此救国之大目的。

”“同是国家,同是社会,有实业则盛而强,无实业则衰而亡。

天演公理,无从幸免者也。

”穆藕初认定了自己要从发展生产力入手,走实业救国之道。

认准了这个方向,他就从提高自己开始。

父亲的学历仅是私塾而已,竟还能去留学,这硬是靠超人的勤奋苦学精神奋斗出来的。

甲午战败当年父亲十九岁,他与其兄商定,两人“一中一西,或可分道扬镳效力于社会国家”。

穆藕初在出国前已工作了二十年,最后的职务是江苏省铁路公司警务长;留学期间他学农,学工,学管理的专业知识;还向社会学习人文科学,为此他的足迹遍及了美国一半的州;为求科学管理真谛他赶在结业返国前专程赴费城亲访泰罗大师求教。

他在归国后由于管理得法,不几年间就成功创办了三个现代化纱厂,而且产品质量得列全国榜首,复手创华商纱布交易所及中华劝工银行等,时有“棉纱巨子”之称。

科学管理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科学管理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科学管理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摘要】: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出现在管理思想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使管理成为一门科学。

其主要内容包括生产与作业管理。

组织管理和管理哲学。

泰勒科学管理思想对中国企业有重大影响。

【关键词】:泰勒;科学管理;中国化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对社会生产的进步、近代思想的转变以及管理理论的发展有着不可抵抗的作用,是人类社会的宝贵思想遗产。

泰勒的科学管理是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背景下的企业管理从经验方式向科学理性的管理方式转化的标志。

泰勒科学管理在中国的传播和应用始于1911年,以曹云祥、杨杏佛、穆藕初等为代表的学者先后为科学管理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泰勒科学管理原理的主要内容及其在中国的影响泰勒科学管理思想是在当时条件下以解决劳资矛盾为突破口进而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为目的,在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提高了管理思想,这一原理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一)两个基本原理1. 作业研究原理。

这一原理包括该进操作方法以提高功效,并以合理利用工时为目的。

2. 时间研究原理。

在动作分解与作业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和分析工人完成每项动作所需要的时间,考虑到满足一些需要的时间安和不可避免的情况而耽误的时间,为标准的方法制定标准的作业时间,以便确定工人的劳动定额。

(二)3个基本出发点1. 效率至上。

即谋求最高的工作效率,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效率。

2. 为了谋求最高的工作效率可以采取的任何方法。

3. 劳资双方应该共同协作。

(三)4项任务1. 对工人操作的每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用以代替传统的经验方法。

2. 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养和教育,使之学会工作。

3. 与工人亲密协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形成的科学原理去办。

4. 资方与工人之间的工作和职责上进行分工,资方做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那部分工作,从而改变过去那种几乎将所以的工作和大部分的职责都推到工人身上的管理方法。

(四)科学管理的内容1. 作业管理作业管理是泰勒科学管理思想的基本内容之一,它由一系列科学方法所组成。

民国时期科学管理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运用

民国时期科学管理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运用

2010年第2期双月刊总第179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J OU RNAL OF ZHONGNAN U NIVERSIT Y OF ECONOM ICS AND LAW.2.2010Bimo nt hlySer ial .179民国时期科学管理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运用徐敦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3)摘要:民国时期,随着中国工业化的展开,中国近代企业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在西方科学管理浪潮的波及下主动积极吸纳异域管理思想文明成果,推动中国近代企业管理的创新。

当时的企业家在移植西方先进管理理念的同时,注意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及本企业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并不迷信和拘泥于西方的管理思想和制度。

关键词:科学管理;泰勒制;民族化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5230(2010)02 0083 0720世纪初,发端于美国的科学管理思想开始传入中国。

到20世纪20~30年代科学管理理念得到中国企业家的广泛响应,许多企业在科学管理思想的支配下兴起了一场颇具规模的科学管理改革,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主动吸纳异域管理思想文明成果。

正是在科学管理改革中,中国企业家进行了科学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一、西方早期的科学管理思想迄今为止的人类管理思想发展史可以划分为早期管理思想、古典管理思想和现代管理思想三个历史阶段。

早期管理思想是辅佐君王以获取个人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并以此取得统治者恩宠为主要目的的一种管理思想!。

而古典管理思想是以工业化大生产为主要背景,以市场经济中组织协调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管理思想。

它的主要特征是使企业在市场的时空中获得生存和发展,把企业获得最大利润作为最终目的。

![1](P37)可见,早期管理以获取政治效用最大化为目标,而古典管理以追求经济效用最大化为目标。

古典管理思想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

当时由于社会的变革和资产阶级的兴起,西方社会逐渐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追求利润是资产阶级的天性。

论穆藕初的企业人事制度实践及其启示

论穆藕初的企业人事制度实践及其启示

论穆藕初的企业人事制度实践及其启示[摘要]众所周知,自泰勒建立了科学管理原理这一理论体系之后,世界工业也随之高速发展。

而在中国,第一个将这一理论引入并推广的人便是穆藕初。

而且,他结合国情,超越了泰勒的原理本身,从而实现了对企业人的全面理解以及对企业人事制度的体系化构建。

笔者试通过分析穆氏所坚持和践行的人事思想和企业人事制度的产生背景及其主要内容,从而得到一些对当下中国企业者们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穆藕初;人事管理;企业人事制度穆湘玥(1876—1943年),字藕初,上海浦东人。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著名的爱国实业家,被时人誉为“棉业大王”,毛泽东称其为“新兴商人派”代表人物。

1909年夏赴美留学,先后学习农科、纺织和企业管理,1914年获得硕士学位后归国。

后于1915—1920年依次创办了德大、厚生和豫丰纱厂,取得较大成就。

1916年,其翻译的《工厂适用学理的管理法》由中华书局出版,使其成为第一个将“科学管理原理”介绍到中国的人。

1918年参与发起中华职业教育社,任中华职业学校董事会主席。

1937年集资设立“穆藕初奖学金”,用以奖励优秀人才。

1943年9月病逝于重庆,享年67岁。

穆藕初一生坚持实业救国的远大理想,不断进取,努力探索。

积极引进西方先进管理理论和科学技术,创造出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功。

难能可贵的是,他没有生搬硬套西方的管理理论,而是将科学管理原理中国化之后运用于中国的现实国情之中,从而将其理论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特别是他所强调的以人才为核心的管理模式,不再把人当做唯利是图的“经济人”,而是当做具有情绪和情感的“社会人”,更是对泰勒科学管理原理的一个突破。

学术界目前已对穆藕初的生平及其对科学管理原理的创造性实践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探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专著方面,穆家修、赵靖等人分别编辑的《穆藕初文集(增订本)》和《穆藕初文集》收集整理了穆藕初一生中相对重要的文稿、书信和演讲致辞,是研究这一课题的原始材料。

穆藕初企业管理思想及特点

穆藕初企业管理思想及特点

穆藕初企业管理思想及特点穆藕初,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商业家和经济学家,他对企业管理思想的研究和实践对中国商业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穆藕初的企业管理思想及其特点。

一、穆藕初的企业管理思想1. 系统思维:穆藕初提出的企业管理思想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系统思维的运用。

他强调管理者要从整体上看待企业,关注内部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从而更好地优化和整合资源,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2. 人本主义:穆藕初强调,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只有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和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才能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他主张以人为本,尊重员工的价值和人格,给予他们足够的发展空间和成长机会。

3. 创新驱动:穆藕初认为,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他鼓励员工提出新的观点和想法,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营造积极的创新氛围。

4. 协同合作:穆藕初认为,企业管理者要善于发展和引导员工之间的合作关系,构建团队精神和协同机制。

他主张通过团队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工作效率和创造力。

5. 持续学习:穆藕初强调,管理者要保持持续学习的态度,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从而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和能力。

他认为,只有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才能更好地应对企业面临的挑战和变化。

二、穆藕初企业管理思想的特点1. 综合性:穆藕初的企业管理思想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理论体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他不仅关注企业内部的管理问题,还注重企业与外界的关系,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和策略。

2. 实践性:穆藕初的企业管理思想注重实践,他的管理理论都是在自身创业和企业管理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他的思想和原则都是经过验证的,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复制性。

3. 人本化:穆藕初的思想强调人本主义,尊重员工的权益和需求。

他认为,只有激发员工的潜能和创造力,才能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4. 适应性:穆藕初的企业管理思想注重适应市场的变化和企业的需求。

管理学案例分析报告 3700字

管理学案例分析报告 3700字

三一文库()〔管理学案例分析报告 3700字〕西南财经大学案例分析第六组“西南财经大学本科生课程教学大纲”管理学原理实践活动民族资本家的管理思想与方法--穆藕初的“科学管理”案例分析报告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税务一班 C408第六组西南财经大学案例分析第六组老师:李巧华课题成员:吕文迪张梦雷段燕车丽香那万卿一、案例概要㈠案例㈡案例内容概要二、案例分析及对策㈠案例中发现的问题㈡管理学理论依据㈢解决问题的对策提纲西南财经大学案例分析第六组三、分析的结论及其推论㈠结论㈡理论及实践推论㈢感想一、案例概要㈠案例:老师课堂指定资料㈡案例内容概要:穆藕初作为我国近代引入西方科学管理法的第一人,在漫长的实业管理过程中一直致力于实践和推广科学管理法。

从穆藕初管理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入手,运用大量史料详尽地介绍了穆藕初管理思想的发展线索,从历史的角度展现了穆藕初一生都在积极介绍西方科学管理思想,并将其与中国的具体企业实践相结合。

他既不拘泥于已有的现成理论,也不囿于中国多年的固有成见,勇于学习,大胆实践,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为中国近代管理思想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通过对他一生管理思想发展变化的梳理,可以更好地了解中西南财经大学案例分析第六组国近代西方科学管理思想的引入和传播过程,把握中国近代管理思想发展的线索。

二、案例分析及对策㈠案例中发现的问题1、穆藕初先生为什么非常重视工厂的耗材、工时、产量的定额与统计工作?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哪些内容?他们对管理的重要性如何?2、管理工作的各种报表和统计表对实现控制起到什么作用?3、请评价以穆藕初先生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本家的管理思想与方法。

4、对朱执信先生和陈独秀先生的批评意见、穆藕初先生的反驳意见以及扬子江的评论文章,你有什么看法?㈡管理学理论依据“泰罗制”的科学管理理论:1工作方法和工作条件的标准化2工作时间的标准化西南财经大学案例分析第六组3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4明确划分计划工作与执行工作6提供工资激励以提高产出水平㈢解决问题的对策1.穆藕初先生为什么非常重视工厂的耗材,工时,产量的定额与统计工作?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哪些内容?它们对管理的重要性如何?A穆藕初先生认为“节省时间,精神,物质”对企业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性,他遵从泰罗制科学管理理论的精华思想,主张“工作方法和工作条件的标准化,明确划分计划工作与执行工作等”的思想方法,并且善于应用数学,统计学等定量化工具于企业管理中,获取利益最大化,因此穆藕初先生非常重视工厂的耗材,工时,产量的定额与统计工作。

工商管理成功案例分析报告

工商管理成功案例分析报告

工商管理成功案例分析报告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因此,做什么事情都要讲究规矩,每一个企业也都有自己的一套体系,无论是什么样的企业都要讲究一定的管理。

只有经过良好的管理,才能使得企业健康的运营下去。

下面为大家推荐工商管理成功案例分析报告,朋友们可以借鉴。

一、案例概要㈠案例来源:老师课堂指定资料㈡案例内容概要:穆藕初作为我国近代引入西方科学管理法的第一人,在漫长的实业管理过程中一直致力于实践和推广科学管理法。

从穆藕初管理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入手,运用大量史料详尽地介绍了穆藕初管理思想的发展线索,从历史的角度展现了穆藕初一生都在积极介绍西方科学管理思想,并将其与中国的具体企业实践相结合。

他既不拘泥于已有的现成理论,也不囿于中国多年的固有成见,勇于学习,大胆实践,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为中国近代管理思想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通过对他一生管理思想发展变化的梳理,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近代西方科学管理思想的引入和传播过程,把握中国近代管理思想发展的线索。

二、案例分析及对策㈠案例中发现的问题1、穆藕初先生为什么非常重视工厂的耗材、工时、产量的定额与统计工作?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哪些内容?他们对管理的重要性如何?2、管理工作的各种报表和统计表对实现控制起到什么作用?3、请评价以穆藕初先生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本家的管理思想与方法。

4、对朱执信先生和陈独秀先生的批评意见、穆藕初先生的反驳意见以及扬子江的评论文章,你有什么看法?㈡管理学理论依据“泰罗制”的科学管理理论:1、工作方法和工作条件的标准化2、工作时间的标准化3、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4、明确划分计划工作与执行工作5、提供工资激励以提高产出水平㈢解决问题的对策1.穆藕初先生为什么非常重视工厂的耗材,工时,产量的定额与统计工作?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哪些内容?它们对管理的重要性如何?A穆藕初先生认为“节省时间,精神,物质”对企业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性,他遵从泰罗制科学管理理论的精华思想,主张“工作方法和工作条件的标准化,明确划分计划工作与执行工作等”的思想方法,并且善于应用数学,统计学等定量化工具于企业管理中,获取利益最大化,因此穆藕初先生非常重视工厂的耗材,工时,产量的定额与统计工作。

穆藕初的西的学思想

穆藕初的西的学思想

穆藕初的西学思想高俊[摘要]穆藕初毕生秉持“以实业求振兴”的理念从事社会改良活动,涉及文化、教育、宗教、赈灾、伦理等多个领域。

穆藕初的所有社会实践都与对西学的认识和探索有关。

本文通过梳理、分析其西学思想的形成轨迹及实践创获,来认识这位中国近代实业先驱的时代贡献及历史影响。

[关键词] 穆藕初;西学;实业“西学”是一个较为笼统、宽泛的文化概念,近代中国人对西学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演化的过程。

鸦片战争时期,西方列强通过战争手段,向中国社会直观、有效地展示了其物质及组织动员的优越性,从而导致了以军事技术为主要内容的西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

随着新的经济和社会因素的成长,从洋务运动开始,中国人对西学的认识逐渐深入到“西政”“西艺”“西史”“西语”等诸多领域。

许多有识之士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来传播、实践西学知识,“虽见解不同,方法各异,但并行不悖,当各界应尽之责任,祈万矢一鹄,达此救国之大目的。

”1一穆藕初出生在一个世代业棉的家庭,童年时代,其父在上海南市经营花行生意,家境尚算殷实。

穆藕初6岁时入私塾启蒙,直至13岁出学。

他后来忆及从私塾出学时,“报纸上之新闻尚未能了解,质地之愚鲁莫过于余矣”2。

此说当属谦辞,从他日后的成就看,其资质至少在中人之上。

穆藕初结束私塾学习时,穆氏花行已濒临破产,他难以继续学业。

1889年,十四岁的穆藕初入南市一家花行做学徒,开始自立生涯。

在花行做工期间,穆藕初亲眼目睹了商业行中的种种积弊,常为改良国人落后的经营理念而冥思苦想。

拜童年私塾教育所赐,他将变革的希望寄托在贤人政治上,“余甚希望今后有良政府出,大修政教,商人道德因以提高,庶使群商贸易齐上轨道”。

31894年,甲午战争的爆发彻底粉碎了他的这一愿望,使他立下求西学以自强的决心。

“余年十九,是年中日战役起,……嗣后知我国大败,接受城下之盟,而心中之痛苦,大有难以言语形容者。

是时年事尚稚,不知我国之所以弱,他国之所以强,求学心日益切。

盖不学则无知识,无知识则不知彼我之短长,无从与他国竞争,求西学之决心于是时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顿等 资产 阶级领 袖 十分 推崇 , 对 民主 、 民权 、 平等、 自 技术 发达 , 工 业生 产规 模和 产量 稳居 世 界第一 位 , 农
业也率先实现 了机械化 , 交通运输、 文化教育事业等
名列 前茅 , 世 界科 学技 术 的 中心 逐步 转移 到 了美 国 。 中国当时 的一 些洋 务 官员 对 美 国 的政 治 、 经 济 发 展 状况 也 比较清 楚 , 在洋 务运 动 中大力 推崇 美 国 , 认 为
大有 难 以言语 形 容 者 。是 时 年 事 尚稚 , 不 知 我 国之
题 。在黄炎培的影响下 , 穆藕初认真仔细地研读 了 严复翻译的有“ 西学第一书” 之称的《 天演论》 , 并将
这 一年 称为 “ 吸收新知最得力之一年 , 因 讲 究 赫 胥
所以弱 , 他国之所以强 , 求学心 日益切 。盖不学则无 知识 , 无知识则不知彼我之短长 , 无从 与他 国竞争 , 求西学之决心于是时始 。 ”
由、 革命等新的概念和理论更加赞美 , 甚至向往在中
国推行 欧 美 国家 的政 治体 制 。 1 9 0 5年 , 上海 实业 界人 士 领 导发 起 了抵 制美 货
“ 农政修明, 以美国为最 ” 、 “ 西方各 达 的工 艺 和 工 程 科
外 留学 生领 导 的“ 拒俄 运动 ” 在 上 海 如火 如 荼 , 穆 藕
教, 商人道德因 以提高 , 庶使群 商贸易齐上轨道 。 ”
然而, 1 8 9 4年 爆 发 的 中 日甲午 战争 , 彻 底 击 碎 他 的 理想 和愿 望 , 使 他 立 下 到西 方 发 达 国家 留学 以求 中
2 0 1 3年 第 3期 理论经济研究
论穆藕初对科学管理思想的传播和实践
唐 任 伍
( 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 院, 北京 1 0 0 8 7 5 )
[ 摘
要] 泰罗的《 科学管理原理》 问世 以后 , 管理学真正成为 一门科学。怀揣 实业救 国思想的穆藕初 , 在留
学美 国的过程 中, 对泰 罗的科 学管理 思想发 生 了浓厚的兴趣, 反复研读 , 考察 了运 用科学管理 思想进行 管理 的塔夫 脱农场 , 并和“ 科学管理之父” 泰 罗及其 学生进行探讨 。学成 回国以后 , 穆藕初将 泰罗 的《 科 学管理 原理》 翻译成 中 文在 国内进行介绍和传播 , 亲 自将科学管理理论 运用到 自己的企业 中进行实践 , 并取得 了圆满的成功 , 推动 了中国 企 业的近代化 。穆藕初 因此被称 为科 学管理 思想在 中国传播和 实践 的第一人 , 中国近代管理科学 的奠基人。 [ 关键词 ] 穆藕初 ; 科 学管理 思想; 泰 罗; 传播 [ 中图分 类号 ] F 0 9 2 . 6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2 0 9 5— 3 4 1 0 ( 2 0 1 3 ) 0 3— 0 0 2 0— 0 5
初首次接触到了蔡元培等人的救国学说 , 并与抱有
救 国图存理想 和 志 于西 学 的黄 炎 培 、 李 叔 同等 人 相 识 相交 , 常 常 相 聚探 讨 如 何 实 现 “ 国家 昌 明 ” 之 论
国自强的决心和勇气。“ 余年十九 , 是年 中 日战役 起, 嗣后知我国大败 , 接受城下之盟 , 而心中之痛苦 ,


穆藕 初 实业救 国思 想 的形成
1 9 0 0年 , 2 5岁 的穆藕 初通 过考试 进 入外 国人 把 持 的上 海海 关 , 任办事 员 职务 。在工 作 中 , 他耳 闻 目 睹 了中 国官员 因为缺 乏 国际 贸易知识 而受 制 于外 国
穆藕初 ( 1 8 7 6 — 1 9 4 3 年) , 名湖明, 字 以行 , 上海
( 项 目编号 : 1 1 J Z D N G 0 8 6 ) 的阶段性成果 。
[ 作者简 介] 唐任伍( 1 9 5 6 一 ) , 男, 湖南邵 阳人 , 北 京师范大学管 理学 院教 授 、 博 士生导师 。主要 研究方 向 : 中国经济 思
想史 。

2 O・
经济与管理评论 理 论 经济 研究 翻译了英 国学者所著 的拿破仑传记 , 更加崇拜 欧美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英雄人物, 尤其对拿破仑 、 华盛
人的种种现象 , 内心非常伤痛 。而海关职员专司其 职的分工模式 、 凡事皆有章可循 的管理体制 , 给他留 下深刻印象 , 促使他坚定了出国研究经济学 , 为日 后
收 回中国关税 主权 的决 心 。对 西方 发达 的经 济学及
法学知识 的向往 , 成为穆藕初最初留学 国外 的憧憬
和理想 。1 9 0 1 年 3月 , 由一 批 新 知识 分 子 发起 和 海
运动 , 穆藕初切身感受到 了经济手段在维护主权 中
浦 东人 , 父 亲长 年 在上 海 经 营 棉 花 生意 , 家境 殷 实 。
幼年人私塾启蒙。结束私塾学 习后 , 家庭棉花商行
濒临破 产 , 难 以 继续 为 学 , 1 4岁 时进 人 一 家棉 花 商 行作 学徒 , 自立 生涯 。在艰 辛 的学徒 生 涯 中 , 他亲 眼 目睹了 旧 中国商行 中 的种 种积 弊 , 心 中常 有 改 变 中 国落 后 的经 营理念 的理 想 和愿 望 , 希望 中 国 出现 贤 能之 人 , 改变 旧 中 国 的种 种 弊政 。正 如他 自己在 传 记 中写 到 的 : “ 余 甚 希 望 今 后 有 良政 府 出 , 大 修 政
黎天演学等新学说 , 知淘汰之可畏 , 争存之必要 , 从
自强不息中锻炼 出新吾来。 ” 后来 , 他又进一步 阅
读 了一批西学名著 , 并亲 自和他 的哥哥穆抒斋合作
[ 基金项 目] 本文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 目“ 马克思 主义理论研究 和建设 重点 教材 编写专项 管理 思想史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