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等学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浅谈提升教师人文素养有效途径
浅谈提升教师人文素养有效途径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人文素养是其必备的素质之一。
提升教师人文素养,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更可以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那么,如何有效地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呢?下面就浅谈几种有效途径。
一、学习人文知识提升教师人文素养的第一步就是学习人文知识。
人文知识包括文学、历史、思想、艺术等多方面的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加人文讲座、参观人文展览等方式来学习人文知识。
通过系统的学习,教师可以增加人文素养,丰富自己的内涵,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提高教学质量。
二、注重学校文化建设学校是教师和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学校文化对于教师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人文讲座、举办文化艺术节、举办人文活动等方式来加强对教师人文素养的培养。
通过学校的文化建设,可以让教师更好地融入人文氛围中,增强对人文素养的重视,从而提高自己的素养水平。
三、用心教育、用心生活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讲究用心,用心教育学生,用心对待每一个学生。
只有用心,才能更好地理解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师在生活中也要用心,用心对待家人、朋友、同事,用心对待每一个细节。
通过用心教育、用心生活,可以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为学生树立了身教榜样。
四、注重艺术修养艺术是人文素养的体现之一,教师注重艺术修养对于提升人文素养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学习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来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
艺术可以给教师带来愉悦的心灵享受,同时也可以提升教师的审美情趣,让教师更加具有人文情怀。
五、加强人际交往人文素养与人的交往息息相关,教师应该多参加相关的社会活动,加强人际交往,从中学习交际、领导、管理等技巧。
通过与不同背景的人交往,可以增加教师的人情世故,让教师更加具备人文素养。
六、反思改进提升人文素养的过程是一种不断反思、不断改进的过程。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善于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善于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
高校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高校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当今社会,高校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更要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对人类文化、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的理解和尊重,以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的关怀与责任感。
那么,高校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呢?首先,优化课程设置是关键。
高校应当在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丰富多样的人文课程。
这些课程可以包括文学、历史、哲学、艺术、伦理等领域。
通过系统的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和各种思想流派,拓宽他们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例如,开设经典文学作品研读课程,让学生感受文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设置哲学课程,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同时,要注重课程的深度和广度。
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知识传授,而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比如在历史课程中,不仅仅是讲述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和经过,更要探讨事件背后的原因、影响以及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提高人文素养。
其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
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他们自身的人文素养和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培养效果。
高校应鼓励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参加相关的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
只有教师具备了深厚的人文底蕴,才能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而且,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摒弃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更多地采用讨论式、案例式、实践式等教学方法。
例如,在艺术鉴赏课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让他们亲身感受艺术的魅力;在伦理课程中,可以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再者,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也是必不可少的。
高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来实现这一目标,如文化讲座、学术研讨会、诗歌朗诵会、戏剧表演等。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能让他们在参与中受到文化的熏陶。
高校“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实现路径
高校“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实现路径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在高校内,教师是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主要责任人。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高校“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路径之一。
1. 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
高校应重视教师的学术能力和文化修养,在招聘和评选教师时,要注重其学术背景和教育经历。
对现有教师也要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和文化素养。
2. 引进高水平人才。
高校应加大对国内外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通过引进高水平的教师,带动和提升整个教师队伍的素质。
3. 加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培养。
高校应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注重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二、推进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课程改革1. 多样化的课程设置。
高校应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兴趣,开设多样化的课程。
既要注重基础学科的培养,又要开设与现实社会问题相关的学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2.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高校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高校应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强化人文教育的内容和实施方式,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1. 创建浓厚的学术氛围。
高校应打造良好的学术氛围,鼓励教师和学生进行学术交流和创新研究,加强学术建设,提高学术水平。
2. 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
高校应组织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如讲座、演讲比赛、社团活动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审美能力。
3.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的精神文明教育,培养学生廉洁、正直的品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四、加强社会与高校的合作高校应与社会机构、企业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促进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实现。
1. 开展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高校可以与企业、研究机构等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提供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探析
个人 的文化素质 应该包 括人 文素 质和科 学素 质两方
面, 两者缺一 不可 , 能互 相替代 。如果说 自然科学 和职业 不
教 育 能 够 给 学 生 工 具 理 性 , 么 , 文 科 学 和 人 文 素 质 教 育 那 人
给学生 的则是价值理性 。通过人文素质教 育 , 以塑造学生 可 高 尚的品德 、 健全 的人格 、 非凡的气质 。可 以说 , 文素质教 人
养模式的重要切入点。 ”加强高职学 生人文素 质教育 的重要 任务就是要培养他们的现代人文精神 , 引导他们学会做人 。
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 促进 高职学生 的全面发 展呢?本文就 这 几个 问题作一些初浅 的探析 。
一
、
人 文素质 与加 强人 文素质 教 育的重 要性
所谓人文素质是指 由“ 知识 、 能力 、 观念 、 情感 、 意志等 多 种因素综合 而成 的一 个人 的 内在 品质 , 现 为一 个人 的人 表 格、 气质 、 修养 。人文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 的重要组 成部分 , ” 其 目标是利用遗传与环境 的积极影响 , 调动学生 的主观能 动 性, 通过教育和训练等活动把人类优 秀的文化成 果通过知 识 传授 、 环境 熏陶以及 自身 实践等 方式 内化 为学生 的人格 、 气
当前 , 高职教育普遍偏重于学生职业 能力和职业 素质的 培养 , 忽略甚至是漠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 质。由于文 化素质 偏低选择 高职教育 , 而高职教育又没能十分 注重学生人 文素 质的培养 , 这似乎陷入了“ 马太效应” 圈。 怪 那么人文素质 的培养对 于高 职学 生到底有何 现实意义 , 对他们未来 的发展 、 成长到底有何 影响 呢?在 目前高职教 育
新的更高 的要求 : 一方面 , 知识经济的兴起 与发展 , 要求 人们 具有较高 的科学知 识和专 业技 能。人们如 果不掌 握一 定 的 知识和技 能, 就无 法在社会 上生存 。另一 方面 , 也是更 重要
加强高校学生人文社科知识教育的路径探析
学方 面的知识 。这些学 科的知识是 人类精神文 明的重要成 果 , 现为 体 个 民族 和国家的人文精神 的精华 。文史 哲的发展水平 以及 国民所具 有 的文史哲素 养的高低 和普及程度 是一个 民族 思想水平 的集 中体现 。 “ 文史哲 , 尽管各有其特点 , 但无 不以关怀人 自身 , 关怀人 的生命 价值为 主 旨, 以面 向人类的现实和未来前途 为己任 。它们通过批判和反思把人 们从种种迷茫 和束缚中解放出来 , 促进人和社会 的不断健康发展” 。n 高校加 强人 文社科教育 , 提高学生人 文社 科素质 , 已成 为教 育界同 仁 的共识 。为此 , 院校 纷纷开展人 文社会科 学课程教学 内容和课程 各 体 系改革的研究 与实践 , 开 了许多人 文社科课 程 , 增 进行 了教学 内容 、 方法和手段 的改革 , 取得 了初步 的成果 。但是 , 随着教改实践 的不 断深 入, 一些 新 的问题 和新 的矛盾暴露 来 , 如在教 改理念上 , 成 了许多 形 共识 , 也出现了模糊不清甚至互相 冲突的提法 , 门课程之间缺 乏联 但 各 系, 未能体 现人文教育的共 同 目的等 , 问题集 巾反映 了人们对人文 这些 社科教育 的 目标认识 不清 , 在着一些误区。 存 当前 高校人 文社 科知识 教育 中普遍 存在着一 种倾 向, 即根据社会 当前和未来 的发 展需要 , 出作为一个人 才所 需要的种种素质 , 提 然后 围 绕这些素质来选 取教育 内容 , 设计学校课程 , 赋予各门科 目相应 的比 并 重 。有人 形象地称 素质教育 为一 口大锅 , 各种 素质 就像各种各 样 的菜 品, 需要什么就装 什么。不管什么都往锅里放 , 简直是一锅烩。学生面 对纷繁复杂 的科 目硬着头皮去应对 , 多以完成学习既定任务 为目的, 大 很难按照 自己的实 际需求进行选 择。 这种教育观有 两个 缺点 , 一是没有体现 出对 人的培养 , 学生只是作 为教育 的客体和各 种素质 的载体而存在 , 而不是作 为教育 的主体和 中 心而 出现 ; 二是仍然 以社会需要为本位 , 于强调 了教育为社会发展服 过 务的社会功能 , 忽视 了教育为人的发展服务 的本体 功能 , 过于强调 了人 的工具价 值 , 忽视 了人的主体 价值 。 “ 只有立 足于提 高作 为主体 的人 的整体素 质 , 培养学 生的主体 意识 、 富的个性和独立 而健全 的人 格 , 丰 开发人 的潜能 , 锻炼 人的能 力 , 才能通过 人 的发展来 促进社会 的发展 , 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之 间形成 良性互 动t] 7。 1 2 针对 当前高校人 文丰 会科学 知识教育 的状况 , 彻底改变 这种教 十 要 育 效果不理 想的状况 , 就得理 清 目前人 文社 会科学 知识教育 中存 在的 问题 , 到增 强教育 实效性 的突破 口和路径 。笔者认பைடு நூலகம்为应该从 以下几 找 个方 面着 手 : 是改变 盲 目堆砌选 修人文社 会科学知识 课程 的状 况 , 加强 自然 科学 与人 文科学相融合 的新兴 的交叉学科的教育 。高校应 在教 学内容 中增 加人文社科 必修课程, 开设 大学语文 、 如 中国哲学 、 中国历史 、 文学 史、 艺术史等课 程, 并增大人文社 科必修课程在 学生所学总课程 中的 比 例 。另外, 科学规划 人文社 会科学 选修课 。选修课 涵盖 的内容要 尽可 能广 泛, 应该涉及文学 、 历史 、 哲学 、 经济学 、 法学 、 艺术等类别 。学 校还 应该 将人文社 科类选修 课纳入学校 总课程体 系, 统一管 理, 严明课 堂纪 律, 格考核 。人文 社科类课 程与专 业课及 其它公共 基础课 要处 于同 严 等地位, 要提高人 文社科 类选修课 的课酬, 以调动教师开课的积极性 。 二是 加强弘扬 民族文化 对大学生 进行具有 中国气派 、 中国特色 的 人文 社科知识 的教育 。中华 民族历 史渊源 流长 , 创造 了灿 烂辉煌 的文 化, 给我们后 代子孙 留下 了极为宝 贵的精神财 富。我们今 天开展人 文 社科知识教 育 , 就可 以对这个宝库进 行挖 掘 , 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 知识 的传授 , 对学 生进行以爱 国主 义为核 心的历史教育 , 以集体 主义 为核心 的价值 观教育 , 以陶冶情操 为 目的的文学 、 艺术 教育 , 以互 敬互爱 为基 础的伦理礼仪教 育等。同时 , 要遵循鲁迅先 生倡 导的“ 拿来主义 ” 精神 , 虚 学 习和借鉴世 界各 国的文明成果 , 1 1 , 从其他 民族 的优秀 文化 中汲取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王元新(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聊城252059)摘要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进行梳理,分析了造成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问题的原因,并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有效推进教育观念、教育投资、以及大学生自我提升人文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素质建议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1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存在的问题目前,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人文素质欠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道德水平不高,有失社会公德。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它是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保障社会和个人和谐发展的基本社会规范。
大学生理应成为社会道德规范的遵守者。
从现实情况来看,大学生对优良的道德品质还是非常看重的,但是对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道德品质却作出了消极的评价。
一些大学生基础文明素质低,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性不强。
部分大学生上课喧哗,迟到早退,考试作弊,乱扔垃圾,践踏草坪。
道德滑坡现象还表现在部分大学生集体观念淡薄,对集体、国家和社会缺乏责任感。
(2)主体意识增强,但有个人主义倾向,法律意识淡薄。
虽然大学生的主体意识逐渐增强,自我维权意识加强,但是为了个人私利,不惜损人利己、唯利是图,甚至出现了不惜损害国家、集体、他人合法利益的思想倾向和行为。
许多大学生往往漠视他人的基本的合法权益,无视法律的存在,恶意攻击对方,甚至侵犯他人的合法权利,最终受到法律的制裁。
(3)心理压力大、心理障碍障碍多。
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沉重的学业、就业压力及复杂社会人际关系,许多大学生出现诸多心理问题,容易产生自我否定、失去信心、挫败感增加、心理承受力差、部分学生表现出郁闷甚至抑郁,沉迷于网络、自我封闭等心理问题。
(4)文化素养不高,知识结构单一。
有一些大学生基本的文史知识欠缺,文化底蕴浅薄。
尤其是理工科学生,仅对所学专业知识较擅长,而对其他人文知识就显得较为薄弱。
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途径及方法研究
以加 强文化 素质 教 育为切入 点 , 全面推 进 大学 生 的素 质教 育 , 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是日- , J 代发展对高等教育提 出的迫切 要求。文化素质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基础,对于我 国高等教育来说 , 加 强大学生文化 素质教育途径及方法 的探讨方兴 未艾, 是教育 界一直 关注的重 要课题 。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文化 素质教育,应转变观念 ,加 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拓宽教育途径 ,把 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于大学 教 育的伞 过程。高校图书馆应为创建人文素 养、科学精神 、健康 人格 培养提供 最佳氛 ,为大学生提供最丰 富、最广博 、最全面 的文化科 学知识信息。 文 化 素 质 教 育 综 述 1. 文化素质教 育内涵 文化 素质 教育是 素质教 育的重要 组成 部分 ,是 全面推进 素质 教 育的基础。加强文化素质教育 ,重 点是指 人文素质教育 ,即通过对 大 学 生 加 强 文 学 、 历 史 、 哲 学 、艺 术 等 人 文 和 社会 科 学 方 面 的 教 育 , 同 时 对 文 科 学 生 加 强 自然 科 学 方 面 的 教 育 , 以提 高 大 学 生 的 文 化 品 位 、 审美情趣 、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文化 素质教育对业务素质和身体心 理 素 质 的 养 成 和 提 高 具 有 重 要 作 用 。对 于 业 务 素 质 而 言 , 文化 素 质教 育一方面为学生学好业务知识打好文化基础 ,有助于学 生理解专业知 识,掌握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会从更深层次上推动 专业教 育。对 于身 体和心理素质来说,具有较 高文化素质的人,懂得生命的价值 和意义 , 就 能 够 珍 惜 生命 , 重 视 健 康 ,形 成 科 学 的 思 维方 法 和 生 活 方 式 ,进 而 使 自己能够应付和承受来 自外 界的各种 困难和压 力。 2 文化素质教 育 目的和 内容 . 促 进 大学 生在 学 好 专业 知 识 、掌 握 职业 技 能 的 同时 ,学 点文 学、历史、哲学、艺术 、 自然科学,实现从 “ 三有三 无”( 有知识没文 化,有技术没思想 ,有动 力没激情 )到 “ 三懂 ”( 懂社会,懂科技 ,懂 得可持续发展)的转变 ,培养高质量 的优秀 人: 。学会洞察时代思潮 T j 一 的变化,学会处理好经济和社会关系 ,把握 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 ,做 到 “ 四个统一” :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 一 ;学习书本 与投 身社会实践的统 一;实现 自身价值与服务祖 国人 民的统一 ;树立远大 理 想 与艰 苦 奋 斗 的 统 一 。 人 的文 化 素质 教 育 的 内容是 多 方 面 的, 主要 包 括 哲学 思 想素 质 、审美 素 质 、 文 字表 达 素 质 ,文 化 素 质 ,创 新 素 质 , 大 学科 、 跨 学科 的知识 素养 ,信 息素 养 ,继 续 学 习技 能等 。在 科学 主 义泛 滥 的今天 ,社会 过分追求 知识和 技能 的实用 性 ,忽视 了大学 生基本 文化 素质 的培养 , 已经造 成某 消极 的后果 。加 强大学 生文化 素质 教 育 , 己引起 全 社 会 的广 泛 关注 。 二 、 加 强 大 学 生 文 化 素 质 教 育 途 径 及 方 法 文化 素 质教 育 不仅 具 有知 识 性 , 而且 具 有科 学 性 。 因此 ,对 大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时,应 当把握广 、博 、高、准 四个要求,“ ” 广 涉及古今中外 ,追溯历史 ,着眼现实,借鉴外 国,立足本 国。“ ”概 博 览全人类 改造 自然 、改造社会、改造 自身 的主要成 果,从各种典籍和 成果中普及知识 ,传授方法。“ ”立足高品位 ,选择传世之作 ,从中 高 培养高雅气质 。“ ”把握 思想导 向,帮助学生分辨真 善美 、假丑恶, 准 吸取有利于 自身健康发展和社会进 步的精神养分。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 育的方面和渠道应 当是广泛和多样 的,应当将 系统的教学与专题讲座 、 必修与选修 、课堂教学与社团活动 、灌输 与读书分另 有机地统一起来 , Ⅱ 通过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和对其进行无 形的熏 陶,充 分利用 课堂教学和 课余学术、文化活动两个主渠道 ,加 强课程 建设开展活动 ,提 高社团
如何加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
如何加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刘娜娜(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山东青岛266071)摘要:人文素质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通过目前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对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必要性途径人文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利用遗传与环境的积极影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教育和训练等活动把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及自身实践等方式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成为其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从而促进学生生理和心理、智力和非智力、情感与意志等因素全面和谐的发展。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使当代大学生成为忠心爱国、胸怀理想、崇尚理性、奉献社会的人才.是时代赋予的崭新课题。
一、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当前.由于高校长期以来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视不够.造成了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薄弱的状况。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失衡。
当代社会中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的作用E l益突出.科技教育在现代大学教育中的地位和影响与日俱增。
成为现代大学教育最主要的内容。
但另一方面.科技教育作用的过度扩张,排挤了人文教育应有的地位.导致了部分高校对人文教育的轻视和排斥。
人文教育在科技教育的强大影响下出现了知识化的倾向。
只重视人文知识的传授和研究,而忽视了人的培养和完善。
现代大学教育中这种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失衡的状况.直接影响了大学自身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
(二)市场经济对人丈教育的排斥。
市场经济促进了大学中那些与市场经济联系密切的学科的发展.而一些与市场经济联系不甚密切的基础学科。
就不可避免地受到排挤,教学内容一再地被压缩,甚至被淘汰,如中文、历史、哲学等就倍受冷落。
由于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和商品意识的泛滥,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他们热衷于考研、考证,考级。
很难静下心来学习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和法律知识。
大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有理想的人.培养有教养的人,然而在社会转型的阵痛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下。
加强大学人文教育的主要措施与方法
得 到 全 面发 展 。 为 了更 进 一 步 增 强 人 文教 育 的 实 效性 , 学 加 强 人 文 教 育 应 融 合 科 学教 育 , 化 哲 学社 会 科 学教 大 强
育 , 新教 育 观 念 , 更 弘扬 民族 优 秀传 统 文 化 , 大 力提 高 大 学教 师 的 人 文 素 质 。 并 [ 关键 词 ]大 学 ; 文 教 育 ; 学教 育 ; 合 素质 ; 文 素 质 ; 施 ; 法 人 科 综 人 措 方
不代表大学生的主 流 , 是对 这两 个典 型事例 , 育工作 者 但 教
应该深入思考 。之所 以产生这样一种 反常 的行 为 , 者一般 或
存的价值等根本问题上去认识和改变 自己, 确立科学信仰,
翅造美 好心灵 , 自己的个性 、 使 人格 、 品质 和能力 得到全 面 、 协调 、 持续 、 健康 、 良好 的发 展 。通 过 强化 哲 学社 会科 学教 育 , 升学生 的文化 品位 和精神境 界 , 提 树立 起 以我为 主的积
,
在基础课程的课程设置与教学 内容 、 教学要求上 , 融合科
学与人 文教育 。基础课 程设 置主要 根据 接受 高等教育 的人 必 须具 备的素质标准 , 制定 出不管什 么专业 的学生都必须学 习的共 同的基础课程 , 也可 称 为“ 心课 程 ” 这种 “ 心课 核 , 核 程 ”涵盖 自然科 学 、 文社 会科 学两大 领域 , 人 重在 培养 学生 各方 面的能力 , 高综 合素质 。其二 , 提 在教育教 学中 , 融合科 学教育 与人文 教 育。另外 , 还需要 提高 教师 的素 质 , 营造 一 个科学 与人文融合 的学术氛围和校 园环境 。
要进行人性 的教育 , 这两 者相 辅相成 , 就美 满的人 生和美 造
建构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新模式的思考与探索
的教育。 文从构建高职院校人 文素质教育课程体 系, 本 创新教 育方法 , 强人文素质教 师队伍建设 , 加 建立适合 高职 人文素质教 育特 点的评价机制等方面探 索建构具有高职特 色的人 文素质教 育新模式 ,培养既具有 突出的职业技
能和较宽的 国际视野 , 又具有健全 的人格、 高尚的品德和创新精神的全面发展 的职业人。 关键词 : 高职 院校 ; 文素质教育 ; 人 教育模式 ; 建构
中 图分 类 号 : 1 G7 2 文献 标 志 码 : A
、
文章 编 号 :64 92 ( 0 20 — 16 0 17 — 3 4 2 1 )9 0 6 — 3
人文素质教育在 高职学生职业 素质 、职业能力与 职业道德养成方 面发挥着 重要作用 。但 当前很多高职 院校对人文素 质教育 普遍存在认识 上的偏颇 ,表现在 既没有 给予 其应有的重视和 支持 ,也没有准确 的定位 和认识 , 导致高职人文素质教育 比较薄弱 , 学生人 文素 养普遍 较低 , 既影响 了学生对专业 技能 的学 习 , 也不利 于促进 学生个体 的全 面发展 和健康成长 。因此 , 转变观 念 ,理清高职 院校人 文素质教育 的价值 功能 、精神 内 涵 ,探索建立适合高职 院校 的人文素质教 育模式就成
位
培养 生产 、管理 、服务第一线 的高级应用型人 才为 目 标 ,而且要培养德智体美 全面发展 ,具有较 高职业素 养, 良好 职业道 德 , 富有创新 精神 和实践 能力 的人 才 。 早在 12 99年 ,英 国哲 学家 、教育家怀特海 就 曾指 出: “ 没有人文教育 的技术 教育是不完备 的 , 而没有技术教 育就没有人文教育 ……教 育应该培养学生成 为博学多 才和术精艺巧的人。” 这里 明确指出了人 文教育 和技术 ( 职业 ) 育是不 能也无 法完全分野 的。人 的全 面发展 教 要求科学 知识 与艺术素养 的有机 统一 ,这就要求现代 高 职教 育必 须将 科学 教 育 与人 文教 育完 美 地结 合起 来, 在职业 教育 中渗透人文素质教 育 , 这是高职教育 可 持续 、 健康发展 的关键 。 2加强 高职人 文素质教育 , . 本质上就是提高 学生的 就业 能力 。以就业为导 向是高 职教育一直坚持 的办学 理 念 ,也 是 目前 高职教育 的形 势所需和社会对 高职教 育 的要求 所在 。但是 , 当今社会 随着经济 的高 速发展 , 社会要求 职业院校培养 的学生 不仅要有专业技 能和应 用 能力 ,更要具 备较强 的创新 能力和对职业变 更的适 应 能力。人文素质教育不仅 能帮助大学生提 高文化艺 术素养 , 培养学生 良好 的个人 气质 , 潜移 默化地 陶冶道 德情操 , 健全完 善人格 , 升学生 的职业 道德观念 , 提 而 且 还能激发他们 的创新 意识和潜能 ,提 高学 生的职业 竞 争力 。因此 , 在促进就业 、 服务就业方 面 , 高职人文素 质教育不仅 “ 有用 ” 而且 十分必要 。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法
当 代 大 学 生 是 我 们 国 家 的 新 生 力 量 ,是 国 家 的 前 途 和未 来 , 他 们 的使 命 而 言 , 学 生 要 有 极 高 的 就 大 人 文 素 质 【 0 4年 8月 , 共 中 央 、 务院 《 于 进 1 J 0 。2 中 国 关 步 加 强 和 改 进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意 见 》 中指
一
[ 中图分类号1 4 G 1 6
、
[ 文献标识码】 A
( ) 文 素 质 一 人 人 文 素 质 亦 称 人 文 精 神 ,是 指 一 个 人 的 思 想 品 位 、 德 水 准 、 理 素 质 、 维 方 式 、 际 交往 以及 人 道 心 思 入 生 观 、 值 观 等 等 , 只 限 于 人 的精 神 文 化 。 学 者们 价 它 称 其 为 “ 种 无 我 无 私 的态 度 , 种 社 会 关 怀及 对 生 一 一 活 目的 与 生 命 意 义 的意 识 。” 文 素质 主 要 包 括 : 人 敏 于 观 察 , 于 思 考 , 有 问题 意 识 ; 通 过 口 头 或 文 勤 具 能 字 条 理 清 晰 地 表 达 思 想 与 感 受 ;对 精 致 文 化 由衷 地 喜 爱 并 懂 得 鉴 赏 ; 切 人 类生 活 的重 大 问题 ; 本 国 关 对 文 化 与 历 史 传 统 有 更 多 的 了解 ;善 于 吸 收 国外 文化 的精 华 等等 。
一
出 : 以 理 想 信 念 教 育 为 核 心 ,深 入 进 行 树 立 正 确 的 “
世 界 观 、 生 观 和 价 值 观 的教 育 ; 爱 国 主 义 教 育 为 人 以 重点 , 入进行弘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 ; 深 以基 本 道 德 规范 为 基 础 , 入 进 行 公 民 道 德 教 育 ; 深 以大 学 生 全 面 发 展 为 目标 , 入 进 行 素 质 教 育 。 ” 校 要 有能 深 高
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方法
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方法人文素养是指个人在人文科学领域的知识和素养,包括对文化、艺术、历史、哲学等领域的理解和感悟。
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下面将介绍几种方法来达到这一目标。
一、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讲授文学、历史、哲学等学科的知识,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人文领域的内容和精髓。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相关的文化背景、社会背景和思想观念,帮助学生理解人文知识的内涵和意义。
二、跨学科融合人文素养的培养需要跨学科的知识结合,课堂的跨学科融合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教师可以将文学、历史、哲学等学科联系起来,从多个角度来探讨一个问题或主题。
例如,在教授一篇文学作品时,可以综合运用历史、哲学的知识对其进行分析和解读,从而培养学生对人文领域的综合理解能力。
三、实践活动除了课堂教学,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比如组织参观博物馆、艺术展览,参加文化讲座或研讨会等。
通过实际参与和互动,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人文知识和文化的魅力,加深对人文素养的理解和兴趣。
四、阅读经典著作阅读经典著作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通过推荐经典文学作品、历史著作、哲学经典等,在课外阅读或课堂上进行深入研读。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拓宽视野,提高文化修养,同时也培养了解人类文化传统的能力。
五、社会实践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也是培养人文素养的有效方式。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社会机构、参与社区服务等活动,使学生了解社会、关心他人,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同理心。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人文素养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包括课堂教学、跨学科融合、实践活动、阅读经典著作和社会实践等。
学校和教师应该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学生的方法,通过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能。
只有通过全面培养人文素养,学生才能成为具有理性思维、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的现代公民。
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
好个性 , 塑 造 坚 强 的意 志 品 质 , 提 升 抵 抗 挫 折 的能 力。 二、 人文 素 质 教 育 的 现 状 进 行 全 面 、系 统 的 人 文 素 质 教 育 是 现 阶 段 高 等 学 校 教 育 的发 展 趋 势 , 也 是 当代 大 学 生 全 面 发 展 的 需要 。从 当前 实 际 情 况看 , 我 国高等学校人文素质教育主要存 在以下 问题 :
会经济 的发展带来 了 日益激烈 的竞 争 ,这使得 大学 生更为重 视专业知 识的学 习 , 忽视人 文素质教育 的作 用。 因此 , 对大学 生 进 行 人 文素 质 的 教 育 不 可 或 缺 。 高 校 应 通 过 加 强 校 园 文 化 建 设 、丰 富社 会 实 践 活 动 等 方 式 来 为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注 入 人 文 素质 培养 的内涵 , 使其树 立崇高 的世界观 、 人 生观 和价值 观 ,
追求 、 忽视理想信念 。对高校来说 , 市 场经济 的发 展在 带来活 力、 获得经 济利益 、 促进 新兴学 科发展 的同时 , 也 容 易 使 高 校 味 地 根 据 市 场 的需 求 来 决 定 学 校 的 发 展 、学 科 专业 建 设 和 学生培养 , 使学校教育单纯地为市场经济服务 。
人 。一次 名人讲坛 , 就能激起无数学子 实现人生价值 的渴望 ; 场体育 竞技 , 就能 引发无数青年拼搏 进取 的欲望 ; 一次 富有 人文底蕴 和历史传承 的人文 教育 ,就能鼓励 无数有志之士追 求卓 越 、 奋发 图强 。如果 一个大学 生在这个富有理想 和激情 、
一
人 文素质 的培养 , 更要结 合新时期 的需要科 学 、 合理地构建 人 文素质教育 的有效途径 。
一
大 学 学 习 阶段 , 正 是 一 个 人 的人 生 观形 成 的 重 要 时期 , 能 否 树 立 正 确 的 人 生 观 ,关 系 到 一 个 人 在 未 来 的人 生 道 路 上 能 否树立正确 的理想与信念 ,能否成为一个真正对 社会有用 的
非课程教育因素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调查
第 1卷 4
第1 期
非 课 程 教 育 因素 在 大 学 生 人 文素 质教 育 中的重 要作 用
加 强大 学 生人 文 素质教 育 的有 效途 径 调 查
孙 素梅 , 晓 明 , 徐 魏进 平 , 何 瑛
( 河北工业 大学 , 天津 , 0 10 303 )
[ 摘
要】 将人 文素质教育 纳入课程体 系、 完善人文教 育的课 堂教 学内容 是加强 大学生人 文素质教 育的主要途径 , 但
学时间。其 次 , 人文 知识讲 座也不 受教材 的严格 限制 , 讲
丰富多彩 的校 园文化 活动、 开展 社会 实践活 动、 全面提 高 教师文化 素养 、 立大学生人 文素质 教育网 等等 , 培养 建 在
[ 收稿 日期 ]07 — 0 —0 20 5 9
[ 作者简介] 孙素梅( 92 ) 女 , 17 一 , 河北省河NA-硕士 , , 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 育学院学报编辑 。 [ 目基金 ] 文为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 究项 目《 省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培 养模式的研 究》 项 本 我 研究成果之一。
素 质 教 育途 径
在强化人 文基础课 的同 时, 开设 人 文科 系列讲座 , 不失为加强大学生人 文素质 教育 的一种可操 作而又行之 有效的方法 和途径 。人文知识讲座可 以说 , 最有利于有效
京、 武汉 、 上海 、 西安 、 天津 、 广东等地开展人文素质教育较 深入的高校进行调查研究 , 了解他们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 途径、 方法 、 果及理论 研究 成果 ; 效 实地 调研 华 中科技 大
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方 面都具 有不 可低 估的作用 , 都是培养
大学生的人 文素质 , 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的有效途径。
浅谈加强高专学校的人文教育
传统观念中 , 高专教育 主要是传 授知识 、 培养技 能 , 是一 种“ 技术教育” 。在 当今时代 , 我们在传 授给学生 现代科 学知 识、 技能和理论的同时 , 应对他们 进行有 效 的人 文素质 教育 , 提高他们 的道德水平 , 教会 他们 做人 之道 , 使他们真正成 为心 智与人 格全 面发展 的有用之 才。所以 , 高职 院校应 改变 以往 的只注重技能训练的技术教育 , 而转 向人 的全 面发 展的教育 0 也 只有这样 , 高职学 校才可 能有广 阔的发展 前景 。学 校应 加 强硬件建设 , 人文优质课程及其先进教学手段 的建设 , 园高 校 品味文化环境的建设等 等都必须 投入一定 的经 费 , 管部 门 主 和各校领导要在高度重视这方面建设的基础上加强经费 的投 入 。同时要加强人文 、 社会科学师资 队伍 的建设 , 使高职高专
化 的必 然 结 果 。
能够培育出适应未来世 纪需要 的人才 , 就要开 设有 特色质量 高的人文 、 社科课程 , 中也包括一 些如音 乐 、 其 美术 等的艺术 课程 。另一方面 , 要大力提高专业教师本身 的人文素 质 , 使之 能寓人文教育于专业课之 中, 并言传身教 , 起好 表率 作用 。 2 推 行新型教 学方法 、 中共 中央国务 院关 于深 化教 育改革全 面推进素 质教育的 决定 中指 出 : 高等学校应要 求学生 选修一定 学时 的包括 艺术 在 内的人文类课程 。因此 , 高职院校应加快 调整 教学计划 , 结 合专业教学增加人文方 面 的必 修课 , 引导学生 对人 生的价值 和意义进行思考 , 帮助他们形成正 确的世界 观 、 人生观和价值 观; 同时开设人文选修课程 , 鼓励 和引导学生选 修 。专业技术 课本身承载着丰厚 的人文价值 , 以人文精神传递专业 技术 , 能 对学生起 到潜移默化 的作 用 , 师如果 能在专业 课教学 中渗 教 透人文教 育 , 将专业学习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 , 正确 引导学生 把做人 与做事结合起来 , 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总之 , 在 教学 中摒弃 “ 输式”、 填鸭 式” 灌 “ 的教学 方法 , 积极 推行 以学 生为教育 主体 的讨论 式 、 发式等 教学方 法 , 启 实行情感 教学 、 愉快教学 , 使学生变 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吸收知识 , 激发 学生 的学 习兴趣 , 充分提高学生认识 问题 、 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 的
浅析大学生人文素质提升的途径
寇 琳 武喜涛 张树 芹
摘 要 :本文就 当前 大学生人文素质存在 的诸 多问题和缺憾 , 就加 强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途径从树立全 面培养 的育人 观 、 加 强校 内 人文环境建设 、提 高教 育工作者的人文素质 、完善人文素质评 价体系等五个方面进行 了探讨 。 关 键 词 :人 文 ;人 文教 育 ;人 文 素 质教 育
1 . 人 文 素 质 的概 念
目标 ,把育人放在第一 位 ,期造 学生健康 完整 的人格 、积极 上进 的心
态 、 自由开 人 文 学 科 的建 设 .在 资源规划 、课程设 置、资金投入 、师资储备各方面保证人文学科的发展
人文素质是人类 如何认 识 自己的学 问。 “ 做 人 的根本在 于品 质培 养” ,发展人文素质 就是 “ 学会做 人”,引导人 们思考 人生 的 目的、意 义 、价值 ,发展人性 、完善人格 ,启发人们做一个真 正的人 ,做一个智 慧 的人 ,做一个有修养 的人。人文素质 的培养起始于人性的 自觉 ,注重 人 的心灵 自悟、灵魂陶冶 ,着 眼于情感的潜移默化 。良好 的人 文素质表 现在 以前方面 :追求崇 高的理想和优秀道德情操,向往 和塑 造健全完美 的人格 ,热爱和追求真理 ,严 谨、求 实的科 学精 神 ,儒 雅 的风度气 质 等。 具体说来 ,人文素质包括 4个方面的内容 :( 1 ) 掌握人文知识 。人 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类精 神生活领域 的基本知识 ,涉 及的范围广泛 ,如 道德 、哲学 、宗教 、政治、法律 、语言历史 、文学、艺术等 。( 2 )掌握 人文方法 。人文方法是一种最 为广 阔的视角 ,冲破从某 一个阶级或集体 利益 出发的立场 ,以人本 身的生存发展为判断标准。与科 学方法强调精 确性 和普遍适用性不同 ,人文方法重在体验 ,强调定 性 ,和一定的文化 相联 系。人文方法表明了人类 的人文思想是出现、形成的过程。人文素 质 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会用人文的方法人手解决存 在的问题 。( 3 )接 纳人文思想 。人文思想以理性思想为基础 ,是支撑人文 知识 的基本理论 及其 内在逻辑 ,同和人本主义 以及人道主义密切联系。人文思想 的思想 基础 为理性推理 ,基本价值 观包含仁 慈博 爱、个 人 的尊严 、思 想 自由、 兴趣爱好 、宽容隐忍 、和平共处等等 。人文思想具有的鲜明的 民族地域 性 、个性鲜 明。人文思想 的核心是基本 的文化理念 。 ( 4 )遵 循人文精 神 。人文精神是人类的 自我关 怀 ,表现为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 化现象 的热爱和维护。人文精神是人类历史文明的真谛 ,这些在时代精 神 、民族精神等方面有突出表现。人文素质可 以说是国民文化素质 的综 合体 现。 2 . 大 学 生 人 文 素 质 现 状 2 .1 .偏重专业知识学习 ,人文素养不足 。当前 高校的教学和科研 都是 服务 于专业建设 ,形成单一的 “ 专业为主” 的教学格局 ,大部分高 校人文类 的课程设置不到总课程设置的十分之一 ,远低于教育水平 发达 的国家。 2 .2 .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淡薄。大学生往往漠视对方权益 ,恶 意攻 击对方 ,无视法律 的存在 ,最终导致 受到法律 的制裁 。如云南大学 “ 马 加爵案” 、复旦大学 “ 研究生饮水 机投 毒” 引发了社会对大学生法 律意
人文教育 培养学生人文关怀与素养的重要途径
人文教育培养学生人文关怀与素养的重要途径人文教育是培养学生人文关怀与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当今社会,注重人文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提高文学素养、加强艺术修养以及培养社会责任感三个方面来讨论人文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与作用。
一、提高文学素养人文教育的第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来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
文学作为一种优秀的人文艺术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共鸣,提高他们对人类情感和人性的理解。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能够在情感上与作品中的人物产生共鸣,感同身受。
这能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怀他人的能力。
另外,文学作品中的深刻思考和丰富的想象力也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研读文学作品,学生能够培养对于人类命运和社会问题的关注,进而形成对人文关怀的理解和认同。
二、加强艺术修养人文教育的第二个重要途径是通过加强学生的艺术修养来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
艺术作为一种审美的表达形式,能够传递情感和思想,唤起观众的共鸣。
通过学习和欣赏艺术作品,学生能够体验到不同的审美情感,增强对生活美好事物的感知和体验。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非常关键,因为艺术作品能够反映出社会问题和个体命运中的普遍性和共通性,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此外,艺术作品中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沟通,形成关怀他人的态度和意识。
三、培养社会责任感人文教育的第三个重要途径是通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来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
社会责任感是指个体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关心,有意愿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心理状态。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需要创设有利于学生社会实践的环境与条件,让他们亲身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并意识到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通过社会实践,学生能够深刻了解社会问题的严重性,增强对弱势群体和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关注,并主动投身到解决这些问题的行动中去。
这样的体验能够使学生形成关怀社会、服务他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真正意义上成为具备人文关怀与素养的公民。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探索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探索籍亚玲朱志良滕超(东北大学教务处,辽宁沈阳110819)[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综合素质选修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配合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重构,开展科学合理的文化素质教育,东北大学在人文选修课程的设置及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探索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模式。
通过对人文素质通识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为高等教育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发挥独特作用,并为其他高校的具体实践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文化素质教育;科学素养课程;慕课;混合式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18)11-0041-03[收稿时间]2018-05-07[作者简介]籍亚玲(1981-),女,辽宁昌图人,硕士生,东北大学教务处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办公室副主任,研究方向: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与管理。
2018年11月November ,2018University Education○、引言2010年7月中央提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党的十九报告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
人文选修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对提升科学素养的通识教育课程更是影响力非凡。
本文将介绍基于人文选修课程体系的具体建设及管理经验来探索如何通过人文选修课程来促进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人文选修课程诞生的历史背景东北大学历来十分重视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并重培养,并突出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学校在教学计划之外增设了艺术欣赏及技能类选修课。
1995年,学校以国家实施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为契机,从教学体系的改革入手,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增设了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置了全校性人文选修课模块,并规定了人文选修课程必修学分。
如何在大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
如何在大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在当今社会,人文关怀被认为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人文关怀不仅仅是关心他人的利益和需求,还包括对不同文化、价值观和思想的尊重。
大学教育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使他们成为具有悉心关怀和全球视野的人才。
本文将就如何在大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进行探讨。
一、提供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教育是培养学生人文关怀的重要途径之一。
大学应该为学生提供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课程和资源,使他们能够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通过了解他人的文化,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与他人建立互相尊重和友好的关系。
二、鼓励社交参与和志愿服务参与社交活动和志愿服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
大学可以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项目,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其中。
通过与有需要的人或社区互动,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问题,并对他人的处境产生共鸣。
这种社会参与能够增长学生的人文关怀,并培养他们为他人着想的习惯和意识。
三、注重人文科学教育人文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人文关怀的另一重要途径。
大学应该加强人文科学课程的设置,如人类学、社会学、哲学等学科。
人文科学教育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人类的存在和意义,培养他们对他人情感和价值的关注。
此外,通过人文科学教育,学生还可以学会思辨、批判地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倡导公平正义和社会责任大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公平正义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学校可以组织相关的讲座、研讨会和活动,引导学生探讨社会问题,并进行合理的辩论和思考。
同时,学校应该树立榜样,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参与和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社会问题,培养对弱势群体和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关怀与行动。
五、设立人文关怀研究中心为加强人文关怀教育,大学可以设立人文关怀研究中心,以开展相关的研究和实践活动。
研究中心可以组织学术研讨会、研究项目和实践活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通过研究和实践,学生将更深入地了解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并将其具体应用于日常生活和职业发展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 、提 高素 质 、减 少 学 时 的思路 ,充 分体 现 学 校 的 办学 优 势和 特 色 ,制 订 出具 有 改革 和创 新 精 神 的 适 应高 等 教育 国际化 的 学分 制 培 养方 案 。 ( )规 范素 质类 课 程 、公 共 基础 课 程 、专 业 基 1 础课 程 和专 业课 程 ,科 学 配 置课 程 比例 ,合 理 规 定
维普资讯
第 1 2卷 第 2期
20 0 2年 4月
长
春
大
学
学
报
V( . 2 ) 1 Nt. 1 )2 A【 2 0 ) r o 2
J OURNAL OF CHANCCHUN UNI VERS Tk I
文 章 编 号 : 10 0 9—3 0 2 0 ) 2一O 6 9 7(0 2 0 O 1—0 2
( )推行 辅 修制 ,每个 院至 少 面 向全 校开 设 一 3
个 辅 修专 业 ,鼓 励 学生 跨 专业 科 类 辅修 。 ( )体 现整 体优 化 的 原则 ,科 学 地 处 理各 教 学 4
环 节 之 间 的 关 系 。 要 整 合 课 程 设 置 ,根 据 培 养 目 标
构 建融 会 贯 通 、紧 密 结 合 、有 机 联 系 的课 程 体 系 。 要 处 理 好 德 、智 、体 诸 方 面 、基 础 理 论 与 专 业 知
的教 育 思想 和 观 念 ,解 决好 教育 思 想 与 国际 接轨 的 问题 ,树立 正 确科 学 的 教育 观 和人 生 观 。从单 一 的 专业 教 育转 为 综合 的素质 教 育 ;从 传 统 的重视 知识 传 授 转 为重 视 能 力 的培养 和 素质 的提 高 ;从传 统 的
“ 教 师 为 中 心 ” 转 向 “ 教 师 为 主 导 ,学 生 为 主 以 以 体 ” 充 分 发 挥 课 堂 教 学 这 一 重 要 教 学 组 织 形 式 的 , 作 用 ,全面 提 高教 学 质量 。
内 容 、系 统 优 化 、 淡 化 专 业 、重 视 实 践 、 增 强 能
收 稿 日 期 :2 0 —401 0 20 —
( ) 要彻底 打破 课程 体 系 的单 一 性 、独 立 性 和 1 封 闭性 ,对 相关 、相近 内容进 行 交叉 整 合 ,实现 内 容 的整 体 化 、综合 化 、通识 化 。 ( )从 培 养学 生 创新 性 思维 的角 度 出发 ,删 繁 2
识 、主 干 学 科 与 相 关 学 科 、 理 论 教 学 与 实 践 教 学 、
课 内教学 与课 外 教 学 的关 系 ,使 课 内与 课 外 、校 内 与 校外 的教 育活 动形 成 有 机整 体 。
2 科 学 制 订 学 分 制 培 养 方案 ,培 养 复 3 进 行 教 学 内容 和 课 程 体 系 改 革 合 型 和 应 用 型 人 才
加 强 人文 素 质 教育 必 须彻 底 突破 陈 旧 、落后 的
( )减少 必 修课 ,增加 选 修课 ,扩 大 全校 公 共 2
选 修 课 的 门数 ,把 生 态环 境 、人 类 环境 、可 持续 发
展 等 知 识 纳 入 选 修 课 中 ,注 重 学 生 个 性 发 展 。
教育 思 想 和 观念 ,及 时 转 变不 适应 高 等教 育 国 际化
探 索 高 等 学 校 加 强 人 文 素 质 教 育 的 有 效 途 径
王 颖
( 春 大 学 教 务 处 ,吉 林 长 春 10 2 ) 长 02 3
摘 要 :为 了培 养适 应 2 世 纪社会 需要 的合 格 人 才 ,必 须进 行 教 育 思 想和 教 育 观 念 的 转 变 ,改 l维普资讯 6 2
长
春
大
学
学
报
第 l 2卷
( )从 学校 实 际 出发 ,教学 内容 的改 革要 立 足 3 于 “ 向2 面 1世 纪 教 学 内 容 和 课 程 体 系 改 革 ” 的 已 有 成 果 ,力争 采 用 该 成果 的 教材 ,更 新 教 学 内容 , 吸 纳 现代 科 技 的新 思 想 、新 观点 、新 成就 ,充分 体
学时 总数 。
养 和科 学 素质 、具 有创 新 能 力和 开拓 精 神 、适应 知
识 经 济 需 要 的 复 合 型 人 才 ,必 须 深 化 教 学 改 革 ,全
面推 行 素 质教 育 。本 文 就 高等 学校 加 强人 文 素质 教
育 有效 途 径进 行 了 有益 的探 讨 。
1 充分发挥 现代教 育思想和观 念在教 学 改 革 中 的 先 导 作 用
现 学科 前 沿 内容 和 知识 。
就 简 , 突 出 重 点 ,重 组 课 程 内 容 ,做 到 少 而 精 、少 而 够 用 、少 而 管 用 。
作 者 简 介 :王 颖 ( 9 1 ) 女 ,吉林 省 长 春 市 人 ,长 春 大 学 教 务处 副 处 长 ,教 授 ,主 要 从 事 理 论 教 学 及 教 学 研 究 。 16 一 ,
革教 学 内容 和课 程 体 系 ,加 强人 文素质 教 育 。本 文就 高校 加 强人 文 素质 教 育 的有 效 途径 的 问题 进
行探 讨 。
关 键 词 :人 文 素 质 教 育 ;加 强 ;途 径 中 图 分 类 号 : G 4 60 文 献 标 识 码 :A
为 进 一 步 提 高 教 学 质 量 ,培 养 具 有 良好 人 文 素
制 订培 养 方案 要根 据 教育 部 关 于普通 高 等学 校 修订 本 科 专业 教 学 计划 的 原 则 意 见 》 ,体 现 出 全 面贯 彻 党 的 教 育 方 针 ,体 现 面 向 2 世 纪 、面 向 全 l 球 经 济 、面 向现 代 化 的时 代要 求 。根 据 学分 制 的要 求 ,应 本 着 因材 施 教 、拓 宽面 向 、加 强 基础 、更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