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跨江发展,促进安徽崛起

合集下载

知识竞赛题库(安徽省情)含答案

知识竞赛题库(安徽省情)含答案

知识竞赛题库(安徽省情)含答案知识竞赛题库(安徽省情)⼀、单项选择题(共50道题)1、“⼗⼆五”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是( b )A、发展B、科学发展C、加速崛起D、全⾯转型2、“⼗⼆五”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是( d )A、转型发展B、开放发展C、创新发展D、全⾯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3、“⼗⼆五”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标( a )A、经济繁荣、⼈民富⾜、⽣态良好B、⾛在中部崛起前列C、转型发展、开放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D、全⾯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4、加快新型⼯业化进程,把经济增长转到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 a 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撑的发展轨道上来。

A、战略性新兴产业B、加快新型城镇化C、经济增长D、中⼼城市和县域经济5、加快推进⾃主创新,促进增长动⼒从物质资源消耗为主向创新驱动转变;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推动发展重⼼从偏重经济增长向 d 转变。

A、⽣态⽂明建设B、环境友好C、全⾯协调D、经济社会协调发展6、加快建设六⼤基础⼯程,努⼒实现未来五年地区⽣产总值 b ⽬标。

A、翻两番B、翻⼀番C、翻三番7、加强规划引导和财税、⾦融等政策⽀持,强化核⼼关键技术研发,实施新兴产业d ⼯程。

A、五个⼀B、861C、5352D、千百⼗8、实施“三⼤千亿”计划,培育⼀批产值超千亿元的 a ,打造⼀批销售收⼊超千亿元的企业集团,形成⼀批产值超千亿元的特⾊园区。

A、产业集群B、产业带C、产业基地D、产业链9、按照 a 原则,统筹各种运输⽅式发展,以“完善⽹络、构建枢纽、发展城市公交”为重点,构建便捷、安全、⾼效的综合运输体系。

A、适度超前B、综合协调C、⽴体⽹络D、以⼈⽂本10、⽀持合肥进⼀步提升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的地位,加快建设充满活⼒、独具魅⼒、创新发展、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滨湖⼤城市和现代产业基地,努⼒成为在全国有较⼤影响⼒的 c 。

A、滨湖⼤城市B、全国性特⼤城市C、区域性特⼤城市D、现代化⼤都市11、将 a 作为全省次中⼼城市定位,加快推进芜马同城化、铜池⼀体化和跨江联动发展,共同构建现代化滨江组团式城市发展格局,努⼒建设成为长江流域具有重要影响的现代化城市群。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安徽省实施方案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安徽省实施方案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安徽省实施方案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批复》(国函〔2009〕130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意见的通知》(发改地区〔2010〕1827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进度(一)目标分解。

按照努力走在中部崛起前列的要求,参照《规划》中的主要量化指标,结合《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预测我省到2015年的12项主要量化指标,作为落实工作任务和检查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

(二)进度要求。

按照“一年开好局,五年大发展,十年新跨越”的战略步骤,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年开好局。

2011年,全面启动《规划》实施各项工作,深入开展宣传推介,完成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开工建设一批产业层次高、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为《规划》实施开好局、起好步。

五年大发展。

到2015年,《规划》实施取得重大成果,主要目标基本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8000元,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达到31576元和10570元,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71.8万公顷,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新增建设用地消耗量持续下降,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碳排放强度分别累计下降16%、30%和17%,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9%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高于96%。

十年新跨越。

到2020年,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完成《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

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体系基本建立,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区域发展更加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基本公共服务趋于均等化,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工作要求(一)全面推进,重点突破。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组织学习《规划》,准确把握《规划》主要内容,按照本实施方案确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全面推进,狠抓落实;要围绕重点产业、重点区域、重点改革,抓住最具带动力、影响力的工作和项目,集中力量率先取得突破。

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若干意见

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若干意见

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8.28•【字号】皖发[2009]24号•【施行日期】2009.08.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若干意见(皖发[2009]24号2009年8月28日)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实现加速崛起的重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根据党的十七大的战略部署,立足安徽实际,现就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思路1、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跨越发展,为推进科学发展、加速崛起进程、构建和谐安徽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发展思路。

把握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和经济文化日益融合的新趋势,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充分发挥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激发全社会文化创造活力,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更好更快地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加快建设文化强省。

--构建“三大体系”:门类众多、特色鲜明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体系;覆盖全社会、全民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满生机、富有活力的文化创新体系。

--形成“四大格局”:统筹城乡发展,城市带动农村,各方面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文化发展格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格局;民族文化和安徽地域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文化开放格局。

皖江城市跨江发展战略的思考

皖江城市跨江发展战略的思考
展 的影响 因素和 驱动 机 制 。杨 亮( 0 5 指 出 , 20 ) 大桥 是 跨江 发展 的主要 影 响 因素之一 , 梁在 跨江 发展 中的 桥
发展历程 , 都在考 虑或经历 了走跨江 发展 的道 路 , 国外 如圣彼得堡 、 尔、 首 新德里 、 敦 、 伦 巴黎 等 , 内如 南京 、 国
市规 模等级 不成 比例 等 方面都 具有重 要的意义 。 城 市 扩展 是 城 市 在 内外 动 力 作用 下 的 一种 空 间 推 进和 内涵 提升 。城 市 扩展 过 程 不是 简 单 的物理 过 程 , 是 由 自然 、 而 社会 、 经济 等 多种 因素相 互作 用形成
皖江城 市 , 为国家规划发展 的 中部 四大城市 群之一 , 作 包 括沿 江 的马鞍 山、 芜湖 、 陵 、 州 、 庆 、 铜 池 安 巢湖 、 宣 城 、 州八市及所辖 2 滁 9县 ( )面积 , 市 , 占全省 总面积 的 4 .%圆 2 1 03 ;0 0年 , 皖江城 市 GD P为 5 1 . 5 1 0亿元 , 5 占全
省 G P的 4 . %; D 49 4 实现财 政收入 8 26 3. 3亿元 , 占全 省
的一种非线 性的有机 增长过 程。而滨 江城 市扩展 是 国 内外 众 多学 者研 究 的热 点 问题 之 一 , 研究 主要 集 其 中在 以下三 个 方面 :1城 市 跨江发展历程 及特点。 夏 ()
《 陵; 颓 》叭 1 饲 统 2 年第 5 期
皖 江区域 经 济
皖 江 城 市 跨 江 发 展 战 略 的 思 考
丁 家 云
( . 陵 学 院 ,安 徽 1铜 铜陵
雷 勋 平 , 2
南京 2 1O ) 1 l 6
24 0 4 0 0;2 .南 京 航 空航 天 大 学 ,江 苏

实施跨江发展_迅速壮大沿江城市

实施跨江发展_迅速壮大沿江城市

实 施 跨 多城市的发展模式。

国外,如伦 伸到新城区,从而提高这些设施 纽约跨哈得孙河和东河、维也纳 起炉灶建设新城相比,跨江发展 汉跨长江和汉水、广州跨珠江、 兰州跨黄河等。

新设的直辖市重 ( 长江西北侧与汉水东北侧之间 ) 就成为全国性的商贸重镇。

晚清 发展。

浦东开发使上海跨黄浦江 江西北侧与汉水西南侧之间 ) 开办 江的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 企业。

建国之后,重点是在武昌 的路子。

跨江发展是拓展城市空间, 机械、轻纺等行业。

经过数百年特别是近百年的发展,武汉三镇 跨江发展的城市,在建市之初, 来,一方面进一步强化汉口主要傲 兰城市规模的增大,就不得不向越 来越远离江河的方向扩展。

不仅 区的特色。

另一方面,又在长江 和汉水两岸的老城区外侧发展新 挤、道路狭窄、交通不便、住房 汉阳新区已建成汽车生产基地, 题 , 严 重 影 响 了 城 市 的 持 续 发 展。

要扭转这种局面,合理的举 值千亿元等级的“中国光谷”。

尽管武汉城区现有约 !"$ 万人, 然开朗,城市发展的空间大大拓 宽。

一些城市的实践表明,跨江 相比,武汉的发展要显得从容得 多,也开阔得多。

缓解或消除旧城区街道拥挤、环 现有规模都不很大,城区拥挤一 城区的早期建筑和原有风貌。

二 跨江发展仍然具有以下多方面的 《宏观经济研究》#$$%& #(总第 #’ 期) !"跨江 ( 跨河 ) 发展是国内外许 政设施和服务企业的功能可以延 敦跨泰晤士河、巴黎跨塞纳河、 和企业的效益。

与另辟地点、另和布达佩斯跨多瑙河、汉城跨汉 显然是一种多快好省的途径。

以 江等。

国内,如天津跨海河、武 武汉为例:从明清时期起,汉口江 庆正在大力推进跨长江和嘉陵江 张之洞办洋务,主要是在汉阳 ( 长 发 而使城市发展突飞猛进。

安徽沿 了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等一批 展, 四市也可以、且应该走跨江发展 ( 长江东南侧 ) 发展钢铁、石化、 加快城市发展的明智选择。

鸠江区政府工作报告

鸠江区政府工作报告

鸠江区政府工作报告鸠江区是安徽省芜湖市市辖区,由原裕溪口区、四褐山区、郊区3个区合并而成,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的鸠江区政府工作报告,希望你喜欢!鸠江区政府工作报告篇120xx年,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我们在中共鸠江区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开发江北、提升江南”的总体要求,牢牢把握发展大局,稳步推进跨江发展,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3亿元,增长11.8%;财政收入30.58亿元,增长24.3%;固定资产投资302.9亿元,增长2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9亿元,增长14.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036元,增长8.7%;农民人均纯收入16039元,增长11.4%。

节能减排完成市政府下达目标任务。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跨江发展战略强力推进江北新区建设拉开帷幕。

顺利完成白茆镇划入交接工作。

编制了《芜湖市江北新区(鸠江)发展战略研究》、大龙湾片区起步区控制性规划、高新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以及鸠江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江北区域防洪排涝规划等。

江北规划馆建成开放。

大龙湾片区起步区经一路、纬一路等一期道路全面建成。

启动建设高新产业集聚区,新引进项目16个,盛世龙庭家居、鼎晖新能源等10个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

沈巷镇启动鸠江经济开发区北区路网建设。

新增流转土地1.38万亩。

新开工亿元农业项目4个。

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

沈巷都市农业生态园建设初显成效。

白茆现代农业示范区获批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江北各项工作同步推进。

征收江北区域房屋21.1万。

完成两个市场化安置项目土地出让。

全力做好长江二桥、通江大道等市重点工程和江北产业集中区服务保障工作。

长江路、汤马路、玉带河路完工。

建设农村道路40公里。

建成美好乡村点8个。

改造农村供电台区108个、泵站6座。

治理二坝、白茆境内3公里长江崩岸。

牛屯河治理、裕溪河整治等工程有序推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公布日期】2006.04.15•【文号】中发〔2006〕10号•【施行日期】2006.04.15•【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区域经济开发正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二〇〇六年四月十五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继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后,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是我国新阶段总体发展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总体要求和原则。

(一)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中部地区位于我国内陆腹地,人口众多,自然、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科教基础较好;初步形成便捷通达的水陆空交通网络,具有承东启西、连南通北的区位优势;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有明显优势,拥有比较雄厚的工业基础,产业门类齐全;生态环境条件总体较好,承载能力较高。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部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产品、能源、原材料和装备制造业基地,为全国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有利于提高我国粮食和能源保障能力,缓解资源约束;有利于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扩大内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宏伟目标,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构建良性互动的发展新格局。

(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当前,中部地区的发展面临一些突出困难。

主要是:稳定粮食生产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三农”问题突出;工业结构调整的任务相当繁重,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城镇化水平低,人口、就业和生态环境压力大;对外开放程度不高,体制机制性障碍较多;自然灾害频发,抗灾能力较弱等。

长江经济带安徽段发展路径及策略研究

长江经济带安徽段发展路径及策略研究

长江经济带安徽段发展路径及策略研究摘要:文章主要介绍了长江经济带安徽段在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的重要举措。

详细阐述了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城乡电网升级和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的推进策略,旨在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

同时,文章还分析了政府职能转变、法治环境营造、市场化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等制度改革创新要点,以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机制的改进方向和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机制的重要性。

文章强调,长江经济带安徽段在面临生态环境、产业结构、区域合作、基础设施等问题时,需要加快绿色转型步伐,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强区域一体化发展,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为此,文章提出了一系列持续改进路径和战略部署的建议,旨在打造长江经济带安徽美丽段,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兴旺、百姓富裕、区域协调、开放合作、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的美好愿景。

目录第一章长江经济带概况与战略意义 (1)一、长江经济带地理范围及资源禀赋 (1)二、国家战略背景下的长江经济带发展 (2)三、安徽省在长江经济带中定位与作用 (3)四、美丽长江经济带建设愿景与目标 (4)第二章安徽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及挑战分析 (5)一、安徽省长江沿岸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5)二、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进展情况 (6)三、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7)四、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7)第三章路径探索:高质量发展新模式构建 (9)一、创新驱动能力提升策略部署 (9)二、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建设方向 (10)三、产业园区和城市群协同发展路径 (11)四、开放型经济格局构建举措 (11)第四章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实施方案 (15)一、水域生态治理和湿地保护规划 (15)二、山地森林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措施 (16)三、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策略 (16)四、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活动推进 (17)第五章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计划 (19)一、综合交通网络完善及优化布局思路 (19)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如5G、物联网等) (20)三、能源保障能力提升举措部署 (21)四、城乡融合发展基础设施支持政策 (22)第六章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深入推进策略 (23)一、政府职能转变和法治环境营造 (23)二、市场化改革和营商环境优化举措 (23)三、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完善方向 (24)四、人才引进培养及激励机制设计 (25)第七章总结展望: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策略建议 (27)一、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回顾 (27)二、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机遇挖掘 (28)三、持续改进路径和策略部署建议 (29)四、全面打造美丽长江经济带安徽段愿景展望 (30)第一章长江经济带概况与战略意义一、长江经济带地理范围及资源禀赋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一条重要的经济走廊,横跨了东中西三大地带,覆盖了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共计11个省市,显示出其显著的地理优势与战略地位。

安徽凭什么加入长三角

安徽凭什么加入长三角

长三角为什么要带上安徽省近年来,长三角一体化成为各大媒体的热词,上海、江苏、浙江、安徽这四个地方构成了长三角一体化的地理范围,但是有很多网友一直都对安徽的存在表示质疑,觉得上海、江苏和浙江一起玩玩就可以了,还有的网友表示,“安徽不是中部省份吗?”不过,随着2019年12月1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安徽与江苏、浙江、上海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定位都基本明确了,其中,安徽发挥其创新活跃强劲、制造特色鲜明、生态资源良好、内陆腹地广阔等优势,推进皖江城市带联动发展,加快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和绿色发展样板区。

安徽与江浙沪地缘相近,人文相亲。

追根溯源,这事儿还要从明朝说起。

大明定都南京,即使后来迁都北京,南京的陪都身份也仍然存在。

为了保证南京的战略安全,明朝把南京周边的一大片地区都划入其管辖范围,包括了今天的江苏、安徽和上海。

所以,多年前的江苏、安徽、上海本是“一家人”。

如今,安徽省的黄山市与宣城市与浙江接壤,浙江省内的钱塘江,其源头更是在黄山市境内,安徽与浙江的“缘分”,无论如何也是分不开的。

可以说,如今位于华东地区的安徽,襟江带淮,沿江通海,地跨长江、淮河南北,新安江穿行而过,是最靠近江浙沪的省份。

在城市群抱团发展中,安徽抢抓机遇,摸清了自身的资源、产业等优势,让江浙沪的资本和市场主动来拥抱自己。

首先是安徽资源优势明显。

安徽一直以来都是江浙沪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重要输出地。

从自然资源来看,安徽有着丰富的水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旅游资源和农业资源。

从人力资源来看,安徽的省会合肥是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科教人才比例稳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同时,安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务成本较低。

安徽可以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为长三角的整体发展提供资源支持,以更快、更好地融入长三角。

产业方面,安徽是我国农业、重工业和基础工业的重要基地。

汽车、装备制造、家电、化工、煤炭、有色、水泥等产业的基础最好。

安徽省引江济淮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安徽省引江济淮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安徽省引江济淮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引江济淮是一项跨流域、跨省际的重大战略性水资源配置工程,主要任务以城乡供水和发展江淮航运为主,结合灌溉补水和改善巢湖及淮河水生态环境。

为规范引江济淮工程的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环保和投资效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引江济淮工程建设管理执行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相关规定。

水运设施、跨河构筑物、环境保护等专项工程,结合执行相应行业建设管理规定和技术规程规范。

工程建设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

第二章管理体制第三条省引江济淮工程领导小组是引江济淮工程建设的议事协调机构,负责协调解决工程实施中重大问题。

省引江济淮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引江济淮办),是省引江济淮工程领导小组办事机构,负责协调推进省引江济淮工程领导小组确定的相关事项。

第四条省发展改革委(含省移民局)、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委、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等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为引江济淮工程建设做好服务保障、指导监督工作。

第五条工程沿线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是工程征地拆迁工作和工程沿线治污规划的实施主体,负责按计划完成工程建设用地的征收、拆迁安置、临时用地占用等相关工作;组织实施沿线治污工程和相关配套工程建设;保障工程建设环境,维护地方社会稳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质保障工作等。

第六条省引江济淮集团公司是引江济淮工程项目法人,全面负责项目前期工作推进、工程实施建设、建设资金筹措和项目运营管理等,对工程质量、安全、环保和建设进度、投资控制等负主体责任。

第三章投资管理第七条引江济淮工程建设投资包括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专项资金、国家专项建设基金、地方配套投资、信贷资金、社会资本投入以及其他资金,按照“静态控制、动态管理”的原则,纳入引江济淮工程统一投资计划管理。

第八条工程年度投资计划(含征地拆迁安置)由项目法人根据工程总体建设进度要求编制,经省引江济淮办初审后,由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水利厅、省交通运输厅核报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交通运输部等审核下达。

孙金龙同志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孙金龙同志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孙金龙同志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2010年11月19日,根据录音整理)今天,我们召开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学习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同志在考察安徽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全省领导干部会议的部署要求,结合合肥实际,部署安排我市贯彻落实工作。

刚才,传达学习了贺国强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

在讲话中,贺国强同志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党风廉政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着重就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性意见;同时,亲切勉励全省各级党委、政府,牢牢抓住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和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重要历史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切实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迈出实质性步伐,努力在大江南北、淮河两岸实现经济繁荣、人民富足、生态良好的发展目标。

在安徽考察期间,11月14日下午至15日上午,贺国强同志在省委书记张宝顺、省长王三运等陪同下,先后深入我市滨湖新区和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鑫昊等离子显示器件有限公司、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看项目、谈建设、话发展、论创新,对合肥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规划建设非常关心、非常关切。

在考察滨湖新区开发建设时,亲切勉励我们“给全国的城市建设和规划提供经验”。

在考察中国(合肥)平板显示产业基地建设时,叮嘱我们“自主创新的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在考察京东方六代线和鑫昊等离子两个企业时,贺国强书记对我们创新思路、危中寻机,引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分关心。

在考察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试验装置时,他高兴地说“祝你们取得成功!”贺国强同志的重要讲话,语重心长,感人肺腑,寄寓着对合肥的殷切期望。

这是对我们的鼓励和鞭策,给我们增添了推进科学发展、加速合肥崛起的信心和力量!当前,正值收官“十一五”、谋划“十二五”的关键时期。

我们要结合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来学习好落实好贺国强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八届十三次全会和全省领导干部会议的部署要求,紧密结合合肥实际,紧紧抓住机遇,发扬创新精神,坚持真抓实干,把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做得更好,以优异成绩向中央、省委和全市人民汇报。

皖北及沿淮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皖北及沿淮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皖北及沿淮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童琦随着皖江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皖北及沿淮地区经济已呈现明显落后的态势.皖北及沿淮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相对与安徽省较为缓慢,GDP总量仅占安徽省的三分之一.皖北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问题较多,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郡县治, 天下安”, 科学分析当前皖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其跨越式发展,对促进全省经济的快速崛起,对实现富民强省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主要现状一发展滞后.2010年皖江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上升至70%,相反皖北地区GDP占全省比重呈下降趋势.皖北地区共有9个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贫困人口占全省的40%以上.从经济效益看,皖北地区县级财政收入年均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省十强县皖北只有沿淮的凤台县,大部分县级财政运转困难.在经济投入看,皖北地区县内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不大.虽然,皖北地区的固定资产投入有所增加,但相对于皖北地区亟待加强的基础设施建设,亟待提升的产业结构层次,亟待增强的发展后劲,以及亟待尽快缩小发展差距的客观需要,其投资力度不够、能力不强、规模偏小的矛盾显得十分突出.二优势明显.一是能源矿产资源优势明显.皖北地区的一些县区拥有煤、磷、铁、铜等矿产资源,尤以煤最为丰富.据有关资料,皖北的煤炭资源储量占到全省的98%,工业储量为华东之首.霍邱的铁矿资源华东第一,全国第五.在资源短缺、经济增长对能源需求增大的背景下,这些资源优势为皖北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农产品资源丰富.皖北地区农产品种类多、产量大,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和肉类生产基地,一批特色农产品远近闻名.以粮食产量为例,皖北地区粮食产量占全省的比重由2003年的39%上升到2010年为68%,成为安徽乃至全国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三是产业优势日趋明显.皖北地区煤炭、钢铁、电力、药材、烟草、酿酒等行业在全省历来占有重要地位,省里支持皖北发展和“861”行动计划的实施又带动了该区原材料、能源、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的发展.四是低劳动力成本优势.皖北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为创造低交易成本、低生产成本、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二、存在问题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多方面原因,皖北地区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发展基础薄弱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1、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一是农业结构低级化.种植业仍占主体, 2010年农业总产值中种植业占50%以上;农产品加工增值能力较低,多数农产品是原形出售或经过初加工出售,深加工、精加工的比例很小.二是工业结构传统化.资源性工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的比重偏高,而科技含量较高的增加值比重偏低.“药切成片,粮磨成面”、“挖煤卖煤,发电卖电”的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三是第三产业初级化.大部分县区生活性服务业档次低,生产性服务业起步晚.2、内在经济活力不足.皖北地区县城创业氛围不浓,发展动力不强,内在活力不足,集中表现在反映人民群众创业总体水平的非公经济发展滞后.一是县域投资面临困境.皖北地区受多种因素影响社会投资总额较少.二是县域工业发展水平低.目前县域工业中粗加工产品多,精加工产品少;大众产品多,名牌产品少.三是县域消费市场低迷,尤其今年以来受物价等因素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较慢.3、生产要素制约明显.一是资金缺乏.皖北地区存贷比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多个百分点,本地资金被大量抽走,资金向优势地区和行业集中的趋势日益明显.二是随着国家加大对代款、土地等调控,皖北发展面临土地、劳力趋紧的挑战.三是水资源短缺.全国水资源人均2200立方,皖北三市不足1000立方,而发展具有皖北资源优势却又是耗水量大的煤电和煤化工产业,水资源严重短缺.4、政策效应有待加强.一是随着新形势发展,出台的政策已不能满足皖北进一步发展的需要,财政、土地、科技、人才等政策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二是部分政策对皖北地区尤其县一级缺乏分类指导标准.三是皖北县域财力不足,对需要配套的资金普遍难以到位,影响了项目的实施.四是政策部分过于原则,没有细化为相关部门的操作性文件,在具体实施中难以完全到位.5、外部资本流入受阻.从省内看,沿江城市带已成为产业转移的强势吸纳区.2010年皖北三市利用省外资金总额为620亿元,不及芜湖一市利用省外资的总量.从省外看,邻近的苏北地区对皖北产业承接形成强烈阻遏,沿江城市带和苏北正对皖北形成合围之势,“屏障”和“过滤”效应日渐明显.三、推进皖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对策根据这次研讨班的学习和思考,参照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成功案例,我认为皖北地区县域经济应从以下几方面发力.1、以现存优势资源为依托,开展错位竞争,打造特色产业.在皖北县域经济中,由于各县所处地理环境、自然和资源禀赋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比较优势千差万别,有的县矿产资源储量较大,有的县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有的县劳力资源丰富,因此在经济发展上不能强求一致,关键要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通过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确立主导产业,实行重点开发,在资源优势中培育地方特色,在传统产品中筛选优势品牌,打造独具特色的战略产业和名牌产品,发展一县一业、一乡一品,坚持一业为主,多元互补.霍邱县在发展县域经济中坚持“以资源兴产业,以产业促发展”,着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当前一个时期,重点抓好三大产业:一是启动千亿元钢铁产业.今年底力争达到百亿元产值,随着铁矿采选企业全面达产达效和一批深加工项目建成投产,到“十二五”末力争实现钢铁产业产值500亿元目标.二是依托雨润集团新上深加工项目和劲宇营养米、享禾米乳及蛋白饮料生产等项目,进一步延伸产业链,确保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产值超过300亿元.三是做大柳编产业.对柳编产业进行深度谋划,充分扩张发展空间,带动就业,增加出口.2、以区域经济合作为支点,加强东引西联,扩大对外开放.资金是制约皖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要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东引西联”,扩大民间投资.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要抢占“地利”先机,重点发展农业产业开发、能源、重要原材料生产的建设项目.同时要注意综合利用资源、防治环境污染、节能降耗和提高产品档次,力求走出一条县域新型工业化的道路.霍邱县在“十二五”时期注重外向型经济发展.一是推进大招商,实行招商引资项目预审制,严格兑现奖惩,成功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今年上半年实现境内引资亿元,同比增长%,其中工业引资41亿元.二是做强大企业.实行县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一线调研指导,一线帮助解决问题,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年底规模工业企业发展到90家,其中亿元企业46家、10亿元企业6家、50亿元企业1家,纳税超千万元工业企业20家.三是多争大项目.调整充实12个项目谋划小组,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支持皖北和沿淮三市七县发展的21号和16号文件任务逐项分解到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四是建好大平台.深入开展园区建设竞赛年活动,县财政拿出1000万元以奖代补, “三区两园”建成区面积达30平方公里.3、以转移农村劳力为突破口,加快城镇建设,解决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问题,只有减少农民,才能把农民问题解决了.皖北地区县域转移农村剩余劳力应坚持“标本兼治”的方针.“治标”就是组织好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好农民经济生活来源.“治本”就是加大城镇化建设力度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要做好县城和中心城镇的规划与建设,鼓励民间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等方式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强城镇综合服务功能,积极引导农民进镇入区,发挥小城镇地域性经济、文化、商贸中心作用.霍邱县近年来坚持做大城镇规模,完成城区规划修编,到2030年把县城规划建设为50平方公里、50万人的新兴城市,远景目标为100平方公里、100万人的现代化新城,实现20%人在农村,30%在集镇,50%在县城.4、以加大扶持为重点,配套相关政策,有效开展结对合作.省委省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皖北县区的扶持力度.一要制定加快皖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找准位置,明确目标和重点,着力培育一批中小城市,完善皖北地区城镇体系.二要进一步支持园区建设,把园区建成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载体.考虑到皖北市县工业园区起步晚、扩张快以及财政困难的实际情况,应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增加省对市县工业园区的补助规模.对于在皖北地区落户的重点工业项目,省里可考虑统筹调配土地、环境容量指标予以支持.三要突出支持金融业的发展.四要加强结对合作工作.进一步拓展市与县结对合作的领域,借鉴安徽与央企对接的经验,探索结对合作的模式.五是支持办好一切有利县域经济发展的社会事务.一方面要加强县域各类教育,发展义务教育,扩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力技能;加强与县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合作,推进科研开发、人才培训、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另一方面要加大医疗卫生、文化事业等民生工程建设,对财力较弱的县区给予一定补助.推动县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皖江城市跨江联动发展

皖江城市跨江联动发展

体 系 、市 场体 系 、管 理 体 制 的 全 面 对 接 ,成 为率先 接轨 长三 角 、接轨 国际的 开发 型 经 济 区 域 。 ” 国 内 大 规模 启 动
内需 的措 施 为 安徽 加 快 基 础设 施 建 设
背 景
长 江 流 入 安 徽 境 内 的 部 分 ,人 们 习
惯 称 之 为 皖 江 。 自 1 9 年 7 安 徽 省 政 0 9 月
国 民 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第 十 一 个 五 年 规 划 纲 要 》 中 指 出 ,着 力 加 快 沿 江 城 市 群 建
即对 江北 的环境 保护 、产业 布局 、商 贸 布局和社会事业布局做 出超前规划 。
加 快 实 施 跨 江 发 展 ,有 利 于 让 生 产 要 素 在 更 广 阔 空 间 优 化 配 置 :从 奇 瑞 、 江 淮 等 自主 品 牌 汽 车 黑 马 接 连 跃 出 ,到 汽 车 叉 车 及 零 配 件 、新 型 能 源 原 材 料 、
安徽 省 委 、省政府 一直 高度 重视 沿
江 城 市 群 发 展 。 1 9 年 7 ,作 出 了 开 发 90 月 皖 江 的重 大 决 策 。 1 9 年 4 ,省 委 、 95 月 省 政 府 出 台 了 《 于 进 一 步 推 进 皖 江 开 关
的战略 决策 以来 ,到 国家 “ 中部崛 起”

发 而动 全身 ”—— 在跨江 发展初 期 ,
城市 ,总面积56 平方公里 ,占安徽 总 .万 面积 的4 .%,2 0 年经济总量 占全 省 比 03 08
重 的6 .%。 41
明确提 出 “ 向发 展 ”的重 大 战略 ,勾 东 勒 出 了安 徽未 来经 济发 展 的基 本格 局 , 即以 “ 肥 、芜 湖为两 点 ,整个 皖江流 合 域 为一线 ”的十字 型经 济 区。 《 徽省 安

安徽省情试题

安徽省情试题

知识竞赛题库(安徽省省情)一、单项选择题(共50道题)1、“十二五”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是( b )A、发展B、科学发展C、加速崛起D、全面转型2、“十二五”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是( d )A、转型发展B、开放发展C、创新发展D、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3、“十二五”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a )A、经济繁荣、人民富足、生态良好B、走在中部崛起前列C、转型发展、开放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D、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4、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把经济增长转到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 a 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发展轨道上来。

A、战略性新兴产业B、加快新型城镇化C、经济增长D、中心城市和县域经济5、加快推进自主创新,促进增长动力从物质资源消耗为主向创新驱动转变;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推动发展重心从偏重经济增长向 d 转变。

A、生态文明建设B、环境友好C、全面协调D、经济社会协调发展6、加快建设六大基础工程,努力实现未来五年地区生产总值 b 目标。

A、翻两番B、翻一番C、翻三番D、翻三番7、加强规划引导和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实施新兴产业d 工程。

A、五个一B、861C、5352D、千百十8、实施“三大千亿”计划,培育一批产值超千亿元的 a ,打造一批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企业集团,形成一批产值超千亿元的特色园区。

A、产业集群B、产业带C、产业基地D、产业链9、按照 a 原则,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以“完善网络、构建枢纽、发展城市公交”为重点,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

A、适度超前B、综合协调C、立体网络D、以人文本10、支持合肥进一步提升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的地位,加快建设充满活力、独具魅力、创新发展、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和现代产业基地,努力成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 c 。

A、滨湖大城市B、全国性特大城市C、区域性特大城市D、现代化大都市11、将 a 作为全省次中心城市定位,加快推进芜马同城化、铜池一体化和跨江联动发展,共同构建现代化滨江组团式城市发展格局,努力建设成为长江流域具有重要影响的现代化城市群。

安徽省省情知识竞赛题库含答案

安徽省省情知识竞赛题库含答案

安徽省省情知识竞赛题库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50道题)1、安徽全省辖()个市,()个县(市)区。

(C)。

时间2015年为准A、17 106B、18 105C、17 105(巢湖地级市撤消)D、19 1062、安徽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名山胜水遍布境内,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现有黄山、(D) 、天柱山、琅琊山、齐云山5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A、五台山B、大别山C、天堂寨D、九华山3、安徽省省花为(A) 。

A、皖杜鹃B、马兰C、牡丹D、郁金香4、安徽省省鸟为(D)。

A、喜鹊B、百灵鸟C、小天鹅D、灰喜鹊5、安徽省省树为(D)A、榆树B、法国梧桐C、槐树D、黄山松6、加快建设六大基础工程,努力实现未来五年地区生产总值 (B) 目标。

A、翻两番B、翻一番C、翻三番D、翻三番7、加强规划引导和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实施新兴产业 (D)工程。

A、五个一B、861C、5352D、千百十8、实施“三大千亿”计划,培育一批产值超千亿元的(A),打造一批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企业集团,形成一批产值超千亿元的特色园区。

A、产业集群B、产业带C、产业基地D、产业链9、按照(A)原则,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以“完善网络、构建枢纽、发展城市公交”为重点,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

A、适度超前B、综合协调C、立体网络D、以人文本10、支持合肥进一步提升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的地位,加快建设充满活力、独具魅力、创新发展、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和现代产业基地,努力成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 ( C )。

A、滨湖大城市B、全国性特大城市C、区域性特大城市D、现代化大都市11、将 (A) 作为全省次中心城市定位,加快推进芜马同城化、铜池一体化和跨江联动发展,共同构建现代化滨江组团式城市发展格局,努力建设成为长江流域具有重要影响的现代化城市群。

A、芜湖B、安庆C、滁州D、宣城12、加快( B )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营造整洁有序、和谐舒适、宜居宜业宜游的城镇环境。

安徽应实施跨江发展战略

安徽应实施跨江发展战略
决策咨询 !""!#"
跨江发展是皖江开 发战略的必然选择
ÀIÁÂzÃÄÅáÆÁa34ÇÈ -Ï qPÉÊËÌÍÎÏE -&Ðï ÑÒ ³Ó’-&kÔIÕGÖ ÏP wÏ×ØÙE--3ÕÏP23Ö úÚÛÜPó(¡ÈÉP*+ÝGÖPÞ= ;ßØ*+àGY×áúPâ ãÞ ^ªzP² ä wa*+B åÈ ²=³òÎæçªÛPst^ÏèG ì íî¤ïQ§Q? YJK±é-êë ;B9:öæ ÅÆFÇÈÉP%&°QOj¡»_ ²QO-GYJKPïj̨GY stPïjÖð,bXñ-òóFGÍ ’9ÕïjÌ ¨ FG, )PïjÖ»_ FG,:Pþôõ²GYJK-íî ¤PGöU; è ;÷×øá-zùú ûë-üýJK =,É-¼þÿ 2A !P¾¿"6 PGY# ³$ ° %Ò?RPÞþ-&-°&i =³¥)stPM§-&-*+G ’a (X)*Q +. -,- þüQ ?PÈ&i ì ./&/0 ï ’ 1 - ¥ )FG2Í’-& C(j¡QMT í- GYJK þg4 !Û*+ GY3X-z41^À5±6-Pü -&-Ðast^*+(X±6- þ×D789-ÚÎÏ:;°UVP óE-&-Ð<=>ô?P³°@ATB
#Â^$% f&ü’() ü ’*)*)’Ö + ,- ÏuÇ a$4â./ü01f2§$3ë ÇaÁ4Ï u5IJ$4â./ü fÝIJ\678$DëËÌ §9 ¹ºÝ :;< $ =>? @gA gB üjkA?AiIJf( CDEF¼½$IJG4 (DýHI JKLèMANOi P(Q¼AQ? RâSTAUi V(WXAYZ[ih \(]^A_‘ihaÍAbèciF~ ihd‘FefgJAFhiÊÊ ( CýijAOihkQA2?FQühl mA:?hnmAoiÊ ¥¦ &" %§ OAo}?pq è}~(rst’uOè9v6

安徽省九代会报告

安徽省九代会报告

《安徽省九代会报告》竞赛选题及答案一、个人必答题(30题)1.省八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全省各级党组织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抢抓了什么战略机遇?答:抢抓国家促进中部崛起和扩大内需战略机遇。

2.省八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安徽省农村综合改革向纵深推进,在全国率先完成什么机构改革任务?答:在全国率先完成乡镇机构改革任务。

3.省八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安徽省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成效显著,在全国率先实现什么制度基层全覆盖?答:在全国率先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全覆盖。

4.省八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随着平安安徽建设有序开展,安徽省什么机制得到健全?答:安徽省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公共应急管理机制得到健全。

5.请简要描绘我们要努力打造的“三个强省”?答:要努力打造加速崛起的经济强省、充满活力的文化强省、宜居宜业的生态强省。

6.我们要努力打造充满活力的文化强省,使什么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答:使信用安徽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7.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强省,使安徽成为全国什么基地和什么高地。

答:使安徽成为全国重要的旅游休闲基地和创新创业高地。

8.安徽应按照什么要求,建立健全分工协作体系?答:按照布局集中、节约集约、环境友好的要求,建立健全分工协作体系。

9.推动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安徽应逐步实现什么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全覆盖?答:应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全覆盖。

10.增强什么能力是塑造竞争新优势的根本途径?答: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塑造竞争新优势的根本途径。

11.构建和谐社会要牢牢把握哪三个最大限度的总要求?答:要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

12.发展社会事业要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什么化?答: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3.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完善什么供应保障体系?答:完善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

14.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什么样的医疗卫生服务?答: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7.07•【字号】皖政[2007]66号•【施行日期】2007.07.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装备工业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皖政[2007]66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加快发展我省装备制造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深入推进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8号)和《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性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产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水平与经济科技总体实力的标志。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成为重要的主导产业。

“十五”期间,装备制造业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但也存在产业规模较小、投入力度较弱、产品层次较低、设备成套和研发能力不强、科研成果产业化速度慢等突出问题。

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是我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速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然选择,对推进安徽跨越式发展、实现奋力崛起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有力措施,抢抓机遇,迎接挑战,促进我省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

二、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一)发展思路。

抢抓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和产业转移加速的有利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落实省内配套政策,加快培育形成优势突出、特色明显、大中小并举、配套合理、充满活力的装备工业体系。

充分挖掘现有基础条件潜力,突出重点,集中配置要素资源,加强对外合资合作,实施一批高水平的重大项目,培育新的增长点。

加强产学研用联合,增强以企业为主体的开放式自主创新能力,掌握优势产业研发与核心制造技术。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2015年工作要点任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2015年工作要点任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2015年工作要点任务分工的通知【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文字号】皖政办秘[2015]120号【发布部门】安徽省政府【发布日期】2015.08.10【实施日期】2015.08.10【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2015年工作要点任务分工的通知(皖政办秘〔2015〕120号)省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工作要点的通知》(发改地区〔2015〕380号)精神,经省政府同意,现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2015年工作要点任务分工》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职责,认真贯彻落实。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5年8月10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2015年工作要点任务分工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1.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加快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和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水调水、重点水源、江河湖泊治理、高效节水灌溉、粮食水路运输交通节点枢纽等项目,进一步提升我省粮食生产能力。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水利厅、省农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粮食局等。

列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2.积极推进油料、蔬菜、生猪、水产等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建设,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建立村级综合性经济合作组织。

(责任单位:省农委、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等)3.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大水泥等行业中的部分过剩和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支持企业兼并重组。

(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发展改革委、省国资委等)4.加大对技术改造和关键技术研发、产业化和示范应用的支持,鼓励先进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发展。

(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等)5.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对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的支持指导力度,深入推进合肥、芜湖等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试点,推动平板显示、智能机器人、生物医药等产业实现高端创新集聚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E政案第6861号
案由(提案主题):实施跨江发展,促进安徽崛起
提案类别:时政类
主办(上报部门):安徽省
协办:国家发改委
提案人:周蓬安政治面貌:民盟盟员
内容: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后,省委、省政府及时做出了“以芜湖为龙头和突破口,开发皖江,呼应浦东,迎接辐射”的战略决策。

经过十几年的不惜努力,八百里皖江终于成了安徽经济的推动器。

为配合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决策,安徽省在2004年及时制订了“861”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东向发展”的重大战略,勾勒出了安徽未来经济发展的基本格局,即以“合肥、芜湖为两点,整个皖江流域为一线”的十字型经济区。

就目前而言,合肥依托省会城市及科技城的优势,发展势头非常迅猛,“以省会带动两翼”的效应正在形成,巢湖、六安两市将在合肥的加速发展中直接受益。

作为十字型的另一线,以芜湖、马鞍山、铜陵为领军城市的发展势头也是异常迅猛,安庆、池州的发展速度也不可小视,芜马铜三市向长江沿岸深度辐射的效应正在快速形成。

而由于行政区划的限制,这样的辐射也就只能辐射沿岸一侧,另一侧则无缘享受相邻城市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好处。

有鉴于此,安徽应该尽快实施跨江发展战略,让沿江一带未开发地区,主动接受对江城市发展的带动。

一、皖江的交通现状及发展趋势
长江流经安徽境内全长为401.5公里,有着“八百里皖江”的通俗说法,自上而下流经安庆、池州、铜陵、巢湖、芜湖、马鞍山、滁州七市,并拥有马鞍山、芜湖、铜陵、池洲、安庆五大港口,其中四个国家一类口岸,已有安庆长江大桥、铜陵长江大桥和芜湖公铁两用长江大桥横跨两岸。

在十一五期间,我省还将沿长江两岸各修一条沿江高速公
路。

此外,即将开工建设以及规划建设的6座过江通道为: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繁昌长江公路大桥、池州长江公路大桥、铜陵长江公路铁路两用桥、安庆长江铁路大桥、望(江)东(至)长江公路大桥。

建成后,皖江上将共有9座大桥,为沿江城市实施跨江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实施跨江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目前芜马铜三市在开发皖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长江南岸纵身地区的带动作用已经十分明显。

可由于受交通和自身条件的限制,远距离的辐射效益终将有限,利用长江大桥向距离更近的对江辐射,不仅可以立竿见影地增加芜马铜三市的经济实力,对于对江的经济发展也必将起到极为重要的带动作用。

以芜湖为例,耗资50多亿元建造的芜湖长江大桥,为芜湖和巢湖沿江地区的一体化创造了条件。

但就目前来看,大桥的南段,连着一个国家级开发区和一个省级开发区,土地资源已经十分紧缺,大型项目已经无地可用。

近期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远离大本营十几公里之外且交通极为不便的清水街道办事处,接受新划出的48.4平方公里土地用于未来的建设,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如果不是因为行政区域的限制,在大桥北端的二坝、裕溪口一线实施开发,不但便于管理,其开发成本也将大大降低,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更将大大增强。

此外,芜马铜三市的江岸线目前几乎开发殆尽。

而三市对江却依然处于原始状态,长江黄金水道,在皖江段实际上只利用了一边,这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

如果我们把长江大桥比喻成花巨资建设成的漂亮商业街的话,那么目前街的一边是高楼大厦、商铺林立,而另一边却是低矮、破败的平房,这无论如何也是很不经济的。

近几年,芜马铜三市的经济发展迅猛,城市综合实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具备了实施跨江发展的实力。

此外,皖江段架起的多座大桥及将要修建的沿江高速和另几座大桥,这些投资巨大的基础交通建设,为沿江两岸提供了便捷的交通,也为安徽省实施跨江发展战略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由两岸共同分享长江大桥资源已变得迫不及待;另一方面。


江自武汉至南京段,目前尚没有一座城市实施跨江发展,这也是历史给予安徽崛起的一个机遇,安徽人民应善于把握这一历史机遇。

三、跨江发展的模式
就目前沿江各城市的发展现状看,芜马铜已经初步具备了跨江发展的实力,如果安徽实施跨江发展战略,宜集中力量在该三市或其中一市率先实行。

在芜马铜实施跨江发展的另一个便利条件,就是该三市跨江发展在地域上均只涉及一个巢湖市。

而巢湖市在接受省会经济辐射的同时,也将涉及到行政区划所带来的障碍。

目前合肥市正在建设的滨湖区和在巢湖打造大型集装箱码头,有向巢湖市纵深发展的迫切需要;为了大型船只出江,将要拓宽的裕溪河、裕溪口船闸,都牵涉到巢湖的地界。

安徽省政府宜早对合肥、芜马铜四市和巢湖市的行政区划重新实施一揽子规划,以整合合肥、芜马铜四市和巢湖市的现有资源,翘动皖中地区的经济腾飞。

目前一些实施跨江发展的成功范例值得安徽省借鉴。

一是杭州模式。

199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钱塘江南岸萧山市的浦沿镇、长河镇、西兴镇和余杭市的三墩镇、九堡镇、下沙乡划入杭州,杭州城区得以跨江发展。

杭州市政府在钱塘江南岸新设滨江区,和萧山、余杭逐渐融为一体。

2001年2月,国务院批复萧山、余杭两市撤市设区,使杭州城市行政区域面积达到3068平方公里,从而奠定了环杭州湾经济圈的中心位置,同时也带动了萧山、余杭两地的发展。

二是南京模式。

南京市于2002年5月将原六合、江浦两县并入市区。

随着南京二桥、三桥的建成通车,原六合、江浦两县已很好地融入了南京市区,经济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三是江阴模式。

江阴、靖江两市分属无锡、泰州两个不同区域。

1999年江阴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后,经济水平较高但是土地资源、长江岸线资源十分匮乏的江阴市谋求跨江发展战略,主动和靖江实施联动发展,以谋求双赢。

2001年底,两市政府成立了江阴、靖江沿江开发促进会。

2003年8月,江阴经济开发区靖江园区正式挂牌成立。

该区位于靖江市南侧,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首期启动8.6平方公里,拥有11公里的黄金岸
线。

该项合作得到了江苏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无锡、泰州两市积极协调配合,江阴、靖江两市政府成立了联动开发协调委员会。

以9:1的比例共出资1亿元成立了投资公司,用市场化运作方式进行园区的开发建设。

以江阴为主的园区管委会负责园区的投资、建设、招商,靖江市政府在园区成立了办事处,负责园区范围的社会事务和开发建设的协调工作,实现了开发建设和社会事务管理的统筹安排和适度分离。

省局直属的工商、地税分局进入,江阴派驻了国税、环保、技术监督、口岸查验等管理部门,靖江在园区成立了国土、水利、公安、规划监察等管理机构。

联动开发的管理体制初步形成。

2006年,园区完成工业生产总值23亿元,财政收入1.3亿元,4500名失地农民重新得到就业。

建议:以上三种模式的实践证明,目前的行政区划不应成为安徽省实施跨江发展战略的绊脚石,沿江各地应该摒弃固有的行政区划概念,以合作求发展,最终达到共赢之目的。

无论采取以上何种模式,或者安徽省创造出一种全新模式,跨江发展都已经变得至为迫切。

安徽省宜早作规划,科学论证,抓住历史赐予的机遇,尽快实施跨江发展,促进安徽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