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选秀节目中的中性现象及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选秀节目中的中性现象及原因

摘要:选秀节目近几年在中国发展的如火如荼,开创了选秀节目的衍生物--中性化风潮的兴盛。这种不同于以往类型的性别形象是对传统形象设定的反叛和颠覆,是刻板印象的改变,而这又是与社会结构转型消费时代的发展密切相关的。与此相应的是,这种现象还是当代青年亚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作为一种性别认同的新模式,青少年中性化风潮可从主体能动性方面进行分析。娱乐选秀节目中出现的“伪娘”风潮,更是中性化的特殊情况,其在转型期的中国引发了一系列的性别角色认同危机。可从家庭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等方面对此现象进行解读和分析。

关键词:中性化刻板印象社会转型消费时代主体能动性亚文化

如今选秀节目已是当今中国电视娱乐传媒最主要的生力军。选秀节目是中国大陆时下流行的各种有目的的评选活动,它主要是指通过某种赛事挖掘出一些在某领域有专长的人才。在国内声势比较大的有《超级女生》、《快乐男生》、《中国好声音》、《加油好男儿》、《花儿朵朵》、《绝对唱响》、《梦想中国》、《中国最强音》等。纵观近几年来中国选秀节目,可以发现一股风潮呈越刮越猛之势,那便是风靡全国的中性风。在很多选秀节目中,可以看到选手越中性,走红的速度和程度越快越高。当然,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有原因的,这种中性化现象是在当今社会各种因素的促成下产生。青少年作为众多选秀节目的忠实观众,也正是他们的喜爱和支持,掀起中性化的浪潮。所以这种中性化现象对青少年的影响也是值得深思的。

一、刻板印象的颠覆及其限度

(一)刻板印象的理解

刻板印象,是一个社会学名词,专指人们对于某些特定类型人、事、物的一种概括的看法。这种看法可能是来自于同一类型的人事物之中的某一个个体给旁人的观感。性别刻板印象是刻板印象的一种重要形式,是社会生活中为人们广泛接受的.对男性和女性性别属性的相对固定的看法与观念,更多地指对男性和女性在心理学特征方面的差异的固定看法。例如,勇敢、坚定、临危不惧会被人称赞为具有真正的男子汉品格;温柔、贤慧、善良会被人认为具有女人味。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西蒙·波娃在她的著作《第二性》中,以科学的态度探讨了为什么妇女会成为次于男人的第二性,为什么女性总是弱者等问题。“或许人们也会承认这一点,即今天的女人是自然的造物?我们必须再次重申,在人类社会中没有什么是自然的,和其他许多产品一样,女人也是文明所精心制作的产品。在她的命运中,他人的干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决定女人的并不是她的荷尔蒙或神秘本能,而是她的身体以及她同世界的关系。”

作为女权主义运动的先驱,西蒙·波娃的著作让人们深刻认识到了女性作为弱者的地位并不是天生的,而是社会文化在长期的发展所赋予女性的。女人那些被广泛认同的性别特征也并不是女性所固有的,而是男权社会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赋予女性的。男权为主导的文化要求女性成为具有温柔与美貌的品质,相应的,既然是主导者,男性也被要求具有阳刚坚强等一系列品质。于是,在媒介的传说推广之下,对于男女的性别刻板印象就这样形成了。但是,是否男女两性原本就如此而且将永远如此呢?西蒙·波娃说,“她的命运不会永远是事先决定”的。既然性别差异其实实质上是由社会文化所赋予个体的,自然可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而发生改变。于是,超女和好男儿们似乎让我们看到了颠覆传统的男权文化的星星之火。但是,确实能完全颠覆吗?

(二)传统形象的改变

中性风潮是指男性装束成女性或女性以男性的形象示人的一种社会现象。中性风潮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男性主义中性风,另一种是女性主义中性风。男性主义中性风有以李宇春为代表的女性扮成男性;女性主义中性风尤以刘著最为典型的男性装扮成女性。两种中性风其实是有不同的心理认可性。李宇春的出现彻底地颠覆

了人们心目中的审美观:荧幕上的她一头短发,从不穿裙子,唱歌时风格另类,打扮帅气,活脱脱一个男生。她的出现改变了很多青少年的审美意识,于是继她之后,厉娜、许飞、曾轶可、李霄云等一大批人变成了香饽饽,中性逐渐演变为一种潮流。尽管她的横空出世也招来了不少质疑,但丝毫不影响她的灿烂星途。在现代,很多电影中女扮男现象是司空见惯,并且为大家所津津乐道。在娱乐圈,女扮男装可谓是一道亮丽的风影,林青霞饰演的的《东方不败》、叶童的《新白娘子传奇》中饰演的许仙,都给观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被称为经典中的经典。

(三)不同性别中性化的社会接受度

在现代,女性面临家庭和事业双重的压力,这些压力或许比男性要过之而无不及。这些柔弱如水的女子若想要在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就需要付出比男性更多的努力和血汗,要努力适应社会,不断地改变自己,不断地放弃一些东西。女性就必须坚强,同男性一样坚韧不拔、刚强、果敢,学会自强和自立,自己打理自己的生活。于是传统女性温柔、亭亭玉立、善解人意的特质被颠覆了,一些坚强的女子多了起来。同时,因为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很多家庭里都是独生子女,有些家长重男轻女便把女孩当男孩养,自小让她们穿男孩子的衣服,跟男孩子一起玩,长大后自然而然她们就有了如男孩子一般的性格了。加之媒体的炒作性,如今社会是一个充斥着猎奇心理的时代,人们已经不单单地满足于四平八稳的生活,他们更希望看到有视觉冲击力的东西。为了迎合受众的这种心理,媒体便开始绞尽脑汁变换花样,于是那些选秀节目背后的策划者们想出了这个绝招。借助于一个特异群体,不断制造话题,不断聚敛人气,不断炒作。

综上,在中国李宇春能被大多数人认可,说明当今社会快速发展,女性变得如男性般刚强成为常情,最后当媒体变着戏法地炒作,于是李宇春红了,中国开始接受“哥”时代的风暴!

与此相反,男性装束成女性效果便不尽如人意了。究其真正原因,我觉得主要有下面几点:一是历史男权思想作祟。中国人骨子里男权思想一直都根深蒂固,无法改变。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特别是受夫权为纲思想的影响,使得一些中国男人的“大男子主义”依然严重。二是受众的抵触性。梅兰芳大师和李玉刚同样都是以女性形象示人,但他们仅在台前装扮成女性,在台后均是男性,女性形象只是

他们工作之需,日常生活他们断不会以此形象示人。而刘著台前台后均是女性形象,他会画精致的妆容,会穿女性内衣,甚至不愿上公共厕所,可以说刘著除去身份证上赫然写着的“男”性一词,很多时候他已经接近于一个标准的女性了。保守还是大多数国人的心理状态,这种极致现象已经达到了他们可以接受的极致的雷区,于是他们选择了抵触。最后是媒体舆论倾向引导性,尽管当时刘著很火,为“快男”赛事带来了不断的话题和关注度,但最终他还是惨遭淘汰。他的被封杀,是因为其“伪娘”的特殊身份并非主流文化,与选秀节目一直要求的必须体现社会主流声音的宗旨相违背,大众传播要倡导良好的审美趣味,形成良好的审美倾向,所以这种现象的出现和蔓延必然会遭到坚决的抵制,媒体终究是要为正确的舆论倾向服务,非主流终究要为传统让步。

但是,在对刻板印象的颠覆中,无疑是有胜利的,女性中性化得到了不少理解和支持,虽然各界评论不一,其综合接受度还是可观的。男性中性化亦有其支持者,不过社会接受度仍不及女性中性化的支持度。

二、社会结构的转型与消费时代的兴起

(一)大背景——社会结构转型

中性化作为一种性别认同倾向古已有之,但它作为一种青少年的流行时尚并引起广泛的关注却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吉登斯曾指出,在某种程度上,性别认同是社会影响的结果,社会影响会通过多种渠道作用于性别认同。所以社会结构转型对个体性格产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著名的社会学家埃利亚斯曾在《文明的进程》中详细考察了社会变迁与个体情感控制之间的关系,他认为,个人心理结构的长期变化和社会结构的长期变化是同方向发展的,在社会变迁的进程中,人的情感变得越来越细腻化。当前社会中流行的一些中性化青少年(包括影视中以及现实生活中)的性别形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证。例如,许多中性化的男生说话细声细气,动作扭扭捏捏,他们的情感变得非常细腻化,显得异常阴柔。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社会结构变化导致了青少年性格行为上的变化。我国改革开放30 年来,青少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