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选秀节目现状之我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选秀节目现状之我见
摘要:选秀节目是近年来非常火爆的电视节目形式。电视选秀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草根文化”,但它在迎合人们内心欲望的同时,也难免产生媒介的迷失、个人的迷失等问题。因此,运用思辨的文化分析对选秀节目引发的文化现象进行评论和反思,有利于倡导电视成为优质文化的载体、强调电视树立应有的文化品格。
关键词:电视选秀;炒作;利弊;节目翻版;利益;
一、选秀节目的现状及发展
当前,在中国的电视荧屏上,活跃着这样一种电视节目:它在荧屏上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抓住了不少观众的眼球;它通过全民娱乐的方式,吸引了中国普通老百姓的广泛参与并为每一个人提供一个展示自已的舞台。这种魅力十足的节目就是娱乐选秀节目。选秀,顾名思义就是挑选新秀。当今社会,无数个选秀节目脱颖而出,可是内涵却不同。如姚明被NBA选中,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这是有利的;而像“快男”这种节目,虽然能发掘许多歌唱天才,可其中还是大大地暗藏无限商机。
自2000年起,真人秀开始走进大众的视野。电视节目《老大哥》首先始于荷兰,接着被澳大利亚、德国、丹麦、美国等十八个国家引进并融入本国的地方特色,受到国民的喜爱。此后,美国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推出了《幸存者》,FOX(福克斯电视台)制作了《诱惑岛》,法国的《阁楼故事》、德国的《硬汉》以及2004年NBC(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推出的《学徒》等类似节目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且无一例外地成为本国颇受欢迎、收视率较高的电视节目。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电视的娱乐功能意识开始觉醒,综艺节目、婚恋交友节目、益智节目、真人秀、以明星绯闻为主的娱乐新闻等各种各样的电视娱乐节目一拥而上,引发了批量复制的电视大众文化潮流。
从中国选秀节目发展的历史来看,其前身就是传统的“歌手大赛”等表演类选拔节目。而它之所以演变为“秀”,则是因为在近年来真人秀节目兴起的大背景下,制作方在游戏规则设置等方面加入了一些类似于真人秀节目的元素,使节目有了新的发展(如戏剧化的动作、节目与观众的互动等),从而区别于“歌手大赛”并为现代观众所喜闻乐见。
二、选秀节目的定位
对于众说纷纭的选秀节目的定位,各位学者有着他们的见解: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尹鸿:选秀节目更多的是一个移植形态,中国文化跟选秀的本质之间是有一定差异的,这种形态要在中国成为非常主流和大众化的东西,尚待时日。要结合传统,这东西不成立,完全做成西化的,不接受的人还会很多。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喻国明:中国的选秀节目大多是靠近虚拟的,而不是真实的,在体验方面、真实方面比较少,秀的层面比较多一些。为什么他要到一个荒原,到一个原始的生存环境里?因为它的要素比较简单,变量比较单一,用我们现在的技术比较好控制。如果变量多,比如说在都市的状态下,比如说美国总统选举,那么对我们控制能力就会有极大的挑战。
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杨剑龙:在社会资本觊觎投入中,表现出娱乐产业的盲目性。荧屏选秀的热播,形成了商家与电视台的双赢,但是却表现出目前我们娱乐产业的盲目性。随着社会物质的不断丰富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休闲渴望娱乐成为一种社会倾向。娱乐产业具有很大的市场与辉煌的前景。但是,当下我们的娱乐产业尚不成熟,既缺乏对于市场的调查分析,又缺少对于产业前景的规划,一哄而上盲目跟风,使得这类选秀节目呈现出随意性、无根性,在商家对于荧屏选秀的热衷里,可以看出大众文化产品市场利益的唾手可得。
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媒体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谢耘耕:相比2005年,2006中国电视娱乐节目更加精彩纷呈,从去年一枝独秀的“超女”,到如今蝴蝶效应般的各大“秀”场。新的竞争格局昭示着一种新的游戏规则:任何电视台都没有不可复制的资源,只不过是谁先想到,谁先看到,谁先做到;任何电视台都没有不可撼动的优势,只不过谁能出牌,谁能做大,谁能做强。
三、娱乐选秀节目繁多
综观我国电视节目市场,我们会发现,一种新型的节日形式正在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那就是娱乐选秀节目。娱乐选秀节目当前呈现出数量多、发展速度快的特点。
对娱乐节目的热烈追求足现代社会观众媒介需求行为的一大特征。现代社会
条件下,生活压力大,大众期望看到一种轻松的节目,来缓解精神上的压力,因此,这种大型的娱乐选秀节目就走进了大众的视野范围。
普通老百姓可以亲自参与到娱乐选秀节目中来,他们成了选秀节目的主体,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观众对这些节目的支持,拉近了节目与观众的距离感。
现在电视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而娱乐选秀节目能为制作机构创造利润,因此,对市场利润的追求也是各大电视机构致力于打造娱乐选秀节目的动力。
再者,节目翻版已经成为全球电视媒体行业的普遍现象,在信息全球化的现实背景下,模式的翻版是很容易的,但一个节目的比拼最终还是节日独特的创新要素和核心竞争力。美国电视娱乐业流行这样一个说法:一个节目模式出来以后,许多公司争相把这种模式迅速做旧,使其生命力加速瓦解。由此看来,好的模式只是一个节目成功的基础之一,其形式很容易被复制,其创新性会迅速衰减。而节目最重要的是其内在的独家策划、设计和独特的核心元素。同样的节目被翻版多次,观众对其的关注度开始衰退,这样就导致了这类节目数量多、发展快却不持久。
四、中国选秀节目迅速枯萎的原因
2004年的《超级女声》就是对在欧美掀起收视热潮的《美国偶像》等选秀节目的模仿。经历了第一年的波澜不惊,《超级女声》在2005年异军突起,总决赛期间整体收视率为6.22%,收视份额为17.89%,从一个地方电视台的娱乐节目迅速升温成一种众说纷纭的社会现象和文化事件。从2004年《超级女声》开始,关于选秀节目“低俗化”的争议就没有停止过。选秀类节目对于青少年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它所鼓吹的“一夜成名”和“一夜暴富”的价值观显得过于单一,媒体的过度渲染更是有碍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2006年,‘选秀’节目骤然膨胀,恣意裂变,充斥在数十个省市上星频道中,然而,这股热浪还来不及翻滚,就在2007年8月被强行降温。”选秀节目的形态本身是富有生命力的,《美国偶像》等欧美选秀节目仍在播出并且一如既往地获得高收视率。然而在中国,选秀节目就像是一颗流星,极其闪亮却迅速陨落,原因何在?
以上讲到的节目被翻拍、被克隆正是原因之一。电视大众文化本身具有“易克隆”的特征,在已获得成功的电视节目基础上进行批量复制成为了中国电视文化的潮流。2006年以来,全国选秀节目遍地开花,包括中央电视台的《梦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