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及反思

合集下载

大班语言教案《一去二三里》反思

大班语言教案《一去二三里》反思

大班语言教案《一去二三里》反思大班语言教案《一去二三里》反思1、大班语言教案《一去二三里》反思活动目标】1、乐于倾听他人的讲述,能为同伴的进步而感到高兴,体验新年的快乐。

2、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及大胆自我表现的能力。

3、知道新年过后自己又长大一岁了。

4、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5、通过多媒体教学,初步理解故事内容,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

1.在欣赏故事的过程中,体验理解文学作品所表达的关爱之情。

2.培养幼儿欣赏文学作品地兴趣和能力,发展幼儿的感受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积极思考,大胆想象。

3.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的角色和主要情节。

理解词汇:辛辛苦苦轻手轻脚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轻音乐,小鸟、大树头饰,小树苗【活动过程】一、设疑激趣引出故事你见过树吗在哪见的你见过鸟窝里长出的树吗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故事就叫“鸟窝里的树”。

二、大胆想象体验故事教师采用故事中断法,边看图边讲故事,引导幼儿感受故事情节的有趣并鼓励幼儿大胆想象:1、鸟窝里长出了一棵树,你怎么看待这件事你觉得这是好事还是坏事为什么2、对于鸟窝里地小树苗,鸟太太、鸟先生、螳螂、蚱蜢的看法一样吗他们都是怎么说的3、螳螂先生怎么说的它有什么本领树苗砍了吗为什么没砍鸟太太怎么说的4、蚱蜢先生怎么说的搬家了吗谁不舍得搬为什么5、小朋友支持谁的想法为什么6、怎样搬才能不伤害小树苗,保护好小树苗7、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也需要我们轻手轻脚的8、体验:传递小树苗 (实施目标:1、3)9、谁能用好听的声音有感情地对小树苗说一句话10、教师小结:森林里的小动物真有爱心,(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他们懂得不伤害小树苗,小树苗长大后有成了他们的新家,(整个环节重点实施目标:2、3)三、整体感知欣赏故事欣赏后提问:1、故事中的小树苗是从哪长出来的2、这棵小树苗长在鸟窝里好不好为什么3、森林里的小动物最后想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好办法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好办法(1)为什么把小树苗砍掉不好为什么让鸟先生搬家不好。

幼儿语言活动《一去二三里》教案(精选10篇)

幼儿语言活动《一去二三里》教案(精选10篇)

幼儿语言活动《一去二三里》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语言活动《一去二三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语言活动《一去二三里》教案篇1【学习目标】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笔画“横”。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辨别“八”“入”。

【教学方法】比较记忆法、以读代讲法。

【教具准备】课文插图、生字卡片、数字卡片、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复习六个复韵母(ai ei ui ao ou iu)五个整体认读音节(zhi chi si yi wu)和三个音节(jia zuo hua)。

2、激趣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学了不少汉字。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啦!老师真为你们高兴!现在,让我们一起快了的向识字王国出发吧!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1、看图说话: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说了些什么?2、出示课题:有一首诗歌,说的就是这幅图。

(出示课题“一去二三里”。

)3、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4、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三、图文结合,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

2、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说图上的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

3、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

(两遍)四、自读课文,学习生字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用不同符号分别标出会读的字和不会读的字,同桌互帮互学。

3、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那些字?是怎样认识的?(表扬能自主识字的学生。

幼儿园大班教案《一去二三里》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一去二三里》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一去二三里》含反思教学目标1.能准确听懂儿歌《一去二三里》的歌词。

2.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正确朗读儿歌中的汉字、词语。

3.能够模仿老师和同学一起唱儿歌《一去二三里》。

4.了解乡村古风的民间音乐和生活情景,感受这首歌的感情旋律,加深理解。

教学内容1.对儿歌《一去二三里》进行集体欣赏,了解儿歌的意境,思考儿歌中的基本情境、人物形象、动作描写等。

2.逐字逐句对儿歌中的汉字、词语进行解释和讲解,让学生们掌握基本的汉字和词汇。

3.引导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正确模仿老师的声音、节奏和情感,完成对儿歌的朗读和表达。

4.让学生感受儿歌中蕴含的民间风情和情感,帮助他们在乐器的伴奏下,更好地理解这首歌曲的情感表达。

教学过程集体欣赏儿歌1.教师播放《一去二三里》的音乐,让学生整齐地坐在地上,安静地聆听,让他们自由思考这首歌曲的意境和感性表达。

2.参与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一些问题,如“你喜欢这首歌吗?”“你觉得歌曲中哪些地方最感人?”“你心中能想象出来这首歌曲中的情景吗?”等,让学生们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3.老师安排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同学之间交流他们对这首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4.整体进行集体讨论,让同学们扩大他们对儿歌的理解和认识。

汉字、词语解释和讲解1.教师会分析儿歌中的重点词汇,为学生讲解汉字和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如“一去二三里”、“草木深”、“大雾携带着秋的气息”、“深山里雪飘”、“半夜上山摘茶叶”、“炮轰城池一夜迅风急”等。

2.注意为学生讲解汉字书写的特点,让同学们能够正确辨认和书写汉字。

模仿老师的唱法1.老师将歌曲的节奏和情感的表达教给学生,让他们在音乐的声波中感受到这首歌曲的情感。

2.教师进行模拟演唱,与学生一起唱歌,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节奏和情感表达。

3.让学生们分组跟老师唱,让他们感受更多的音乐气息和音色。

儿歌的反思1.儿歌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儿歌以乡村景象为背景,描述了农民叔叔在深山里摘茶叶,歌词中透露出生活的艰辛和乡土的历史文化。

一去二三里 教学设计(通用16篇)

一去二三里 教学设计(通用16篇)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通用16篇)2022-12-15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通用16篇)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篇1【教学重点,难点】认字和写字.【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课时】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观察画面,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见了什么2,揭示课题.3,教师读课题,结合实例解释"里".二,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2,图文结合,说说图上的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大致了解"烟村,亭台"的意思.3,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同桌互帮互学.三,朗读感悟1,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结合图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有韵律.四,学习生字1,读一读:出示生字卡,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重点指导读准"二,三,四,十".2, 认识田字格:⑴出示田字格,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各小格.⑵读拍手歌帮助认记: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3,指导书写"一":⑴介绍笔画名称"横".⑵范写"一",边讲述书写要领.⑶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回指导.五,实践活动课后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地方有本课的生字.第二课时一,巩固生字1,我会认:⑴出示生字卡,指名读,齐读.⑵做找朋友游戏.2,我会记:⑴小组讨论: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⑵全班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3,我会用:⑴用生字说词语或句子.⑵看图选字填空:( )朵花( )只鸟( )本书( )个人⑶交流:我们周围还有哪些地方用上本课的生字二,指导书写"二,三"1,回顾田字格的各部分名称.2,观察课本中田字格的范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3,教师范定,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三,扩展活动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篇2【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㈠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内容是一首古代童谣,要求认识十二个生字,配有两幅插图。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以及反思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以及反思

THANKS
感谢观看
针对性改进措施提
合理调整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适当降低教学内容的难 度,增加一些辅助性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涵 。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如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 性。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加强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关注,采用个性化教学策略,为 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资源和指导帮助。同时,鼓励学 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共同提高学习效果。
02
教学内容与方法
知识点梳理与整合
古诗背景介绍
《一去二三里》是唐朝诗人李白的一 首代表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 表达了作者对离别之情的抒发。
诗词解析
主题思想探讨
引导学生思考诗中表达的主题思想, 如离别之情、自然之美等,培养学生 的文学鉴赏能力。
详细解读诗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 意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学生活动组织及指导
朗读练习
组织学生分组或个别朗读,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提高学生的朗 读水平。
诗意描绘
引导学生根据诗句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乡村的美丽景象,培 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体验
让学生分享自己曾经在乡村漫步的经历或感受,与古诗中的情感产 生共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04
教学效果评价与反馈
课堂表现观察记录
学生参与度
01
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积极,对于老师的提问能够迅速作出反应
,积极参与讨论。
课堂氛围
02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们之间的互动频繁,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点
的理解和记忆。
知识点掌握情况
03
通过观察学生的回答和讨论,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

2023年《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15篇)_1

2023年《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15篇)_1

2023年《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15篇)《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知识目标:学生能认识 12个汉字,能按笔顺正确书写五个汉字能背诵古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背诵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并且喜欢学习古诗。

教材简析:本课包括一首古诗和一幅插图及 12个生字。

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并且喜欢学习古诗教学重点、难点:能认识 12个汉字,能按笔顺正确书写 5个汉字并能背诵古诗。

一、导入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很多数字朋友,有 10个老朋友想考考大家还能不能认出他们,有信心吗?(出示 1到 10数字卡片)这些老朋友真高兴,同学们都记住他们了。

二、学习生字1 、还有 10位新朋友也急着跟大家见面,大家看!(大屏幕出示)这些新朋友是 1到 10的汉字写法,让我们赶快跟他们打个招呼吧。

2 、打乱顺序你还能认出他们吗?(学生读)看来大家已经和这些新朋友成了好伙伴,说能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如:八和入的区分,十和七,四和十、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3 、游戏:找朋友 .“师:我的朋友在哪里?生:你的朋友在这里。

”一起读。

三、学习古诗古代一位诗人把这十个数字巧妙地用在了一首诗里,知道他是怎么写的吗?(出示古诗读)(一)读准字音,掌握节奏1. 请小朋友们在书上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圈出来,仔细观察读音有什么变化。

(出示带拼音的十个字,练习拼读)2 、其实还有两个生字宝宝特别着急跟大家见面,出示“去和里”拼读,组词,说反义词。

3 .师范读:这么美的诗,老师也想都,能给我个机会吗?说说老师在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并做上记号。

4 .学生自读,师生交流,正音,指导。

5 、引读:一去——烟村——亭台——八九——6 、展示读。

(二)了解诗意1 .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现烟村、亭台、花图片)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村子?2 .请小朋友看看图,读读诗句;读读诗句,再看看图。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不辞辛苦的人民老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从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处与低处的关键所在。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这次美丽的我为您带来了《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优秀5篇】,倘若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忙,请共享给最好的伙伴。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一去二三里》这篇识字课文美妙地把一至十数的数字镶嵌其中。

学情分析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心中肯定有着异样的新颖感,或许有的同学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上得到老师的确定;也有大部分同学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会认12个生字,认得“横”笔画,会写“一”“二”“三””这3个字。

3、知道诗歌大意,能想像出山村美妙的画面。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认字、写字。

难点:了解这首诗表达的意境。

体会山村的美妙和生活的欢乐。

(一)激趣导入1、数数拍手游戏。

2、师:110是十个有趣味的数字,古代有位诗人把它们写进了一首诗,咱们一起去读一读吧!(二)学习古诗1、请小伙伴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边读边想:读音的时候你有什么新发觉?2、指名读课文,集体正音,随机提示“一”的变调。

3、图文对比:再读课文,然后在图上找一找烟村、亭台、花朵,指给你的学习伙伴看一看,还可以和他一块儿交流一下。

4、假如你就是画中的孩子,你想怎样告知大家本身所看到的景象?(读古诗或着简述诗的大意)5、老师范读(配乐朗诵):小伙伴闭着眼睛体会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6、交流感受7、课间操8、与学习伙伴合作,一位读古诗,一位指图中的内容,轮换合作,边读边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山村?9、小节过渡,配乐齐读古诗体会意境。

(三)学习拓展,游戏巩固游戏:(1)分发篮球:把篮球送给小伙伴,使他们球衣号码与篮球上的数字相符。

语文第一册《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15篇)

语文第一册《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15篇)

语文第一册《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精选15篇)《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篇一《一去二三里》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中的识字(一)第一课。

本课是一首古代童谣,这首古诗将从一到十表示数目的10个汉字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美丽、恬静的山村风景画。

这首小诗描绘景物错落有致,10个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自然和谐地融于山村的美妙意境之中。

儿童学习这首古诗不仅可以激发其热爱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引发识字的兴趣。

识字、写字、诵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结合识字教学的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学会12个生字,会写生字“一”,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意境美。

在本课的教学中应力求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他们置身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通过自读、范读、同伴互读来读准字音,理解词义,读好诗句。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田字格,学写汉字。

为此在写字前应让学生认识田字格,了解田字格各部分的名称。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汉字的基本笔画,初步掌握运笔方法,并让他们通过仔细观察、动手尝试以及教师的示范指导来写好每一个汉字。

因此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我设计以下几个环节。

一、激趣,导入新课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力求要做到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在导入新课时,用数学上学的数字来引出本课要学的十个表示数目的汉字,使学生能很快掌握这十个汉字。

二、看图学童谣。

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想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说话能力。

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诵读来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体验,享受审美的乐趣。

三、指导写字。

写好“一”字是本节课的难点,为此,应在学生观察探究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示范讲解,用最直观的手段向学生展示写字的过程,让学生从中领悟写字的要点,掌握运笔的方法。

在学生描红和写字时,教师巡回指导,进行个别辅导。

《一去二三里》教案(优秀5篇)

《一去二三里》教案(优秀5篇)

《一去二三里》教案(优秀5篇)小学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有感情朗读诗歌。

2、图文结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3、初步认识田字格,学会写“一”。

教学重难点1、认识10个生字,有感情朗读诗歌。

2、图文结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教学过程一、以情激趣,导入新课1、(《小燕子》歌曲律动。

)今天,燕子姐姐又来到了我们一(2)班,(课件)看,她们还为我们带来了漂亮的礼物,是什么呢?赶快打开来看看!(燕子礼物)只要你能读出上面的音节,就能打开来看到里面的礼物了!(复习本课生字的12个音节。

)二、自主研读,自读自悟(一)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燕子姐姐送完了礼物,它又飞起来,不一会儿就飞到了一座小山村,原来呀,它们的家就在这里呢。

小朋友想去小燕子的家乡看看吗?(放课件。

)2、看了燕子姐姐的家乡,你觉得这里怎么样?3、古时候有位诗人也觉得这里很美,就把这里的美景写成了一首诗。

(课件朗读)你们想读一读吗?4、小朋友学习的热情这么高,燕子姐姐可高兴了,你看,他来帮助我们了。

请小朋友打开书,咱们一起来做两件事儿,看谁的小耳朵听得最清楚:第一件事儿,请你找出生字果上的这十二个汉字,用圆圈圈出来,大声地读一读。

第二件事儿,请小朋友借助拼音大声读一读这首诗,不过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不能跟着人家一起读,做得到吗?看谁练习得最认真,开始。

读好了,读给你的饿同桌听。

5、会读了吗?谁能读给燕子姐姐听呀?6、指名读,评议正音。

(有两个生字宝宝的名字不太容易区分,稍不注意就会喊错,你知道它们是谁吗?(四和十)请找出四和十,你能区分吗?还有哪个字是平舌呢?哪个是特别韵母的生字?“六”正音找出来读一读。

)7、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二)、借助画面,了解诗意,诵读古诗。

1、小朋友朗读得那么认真,老师都听入迷了,眼前仿佛就看见了那座美丽的山村?你们也看见了吗?看见的小朋友举手,还有些小朋友挺诚实没看见,这样吧,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小窍门,小朋友读书的时候要一边读一边想,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到的景物就越多越美,四人小组小声读一读,试一试看。

2024年一年级《一去二三里》语文教学设计6篇

2024年一年级《一去二三里》语文教学设计6篇

2024年一年级《一去二三里》语文教学设计6篇一年级《一去二三里》语文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认识12个字,会写一、二、三3个字。

认识1种笔画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表示数的多少可以用阿拉伯数字写,也可以用汉字写,以及各自使用的不同场合。

【教学重点】知道写字的笔顺规则:从上到下。

【课件设计】课文的插图生活中各种数字。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会认12个生字,认识横笔画,会写一二三这3个字。

3、知道诗歌大意,能想像出山村优美的画面。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一、导入小朋友们,你们会数数吗?我们先来个数数比赛,从1到10看谁数得准。

二、认识1至10的汉字写法小朋友们看,这十位小朋友正准备练习投篮。

[出示身穿球衣的十位小朋友,衣服上印有1至10的数字字样]这里有十个篮球,[图片出示的篮球上面写有一至十的汉字字样]哪位小朋友能把这十个篮球分给十位运动员,使球上的数字和他们身上的号码相符合?三、学习古诗古代有位诗人把这十个数字写在了一首诗里,知道他是怎么写的吗?(一)读准字音,掌握节奏1.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看看读音有什么变化。

2、师范读,学生听,说说老师在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并做上记号。

3、学生自读,师生交流,正音,指导,朗读。

(二)了解诗意1、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

2、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1)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2)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

并肯定两种理解都可以。

3、请小朋友看看图,读读诗句;读读诗句,再看看图。

4、请两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5、能用手势表示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吗?点明:一去,即一路走去的意思。

6、还有什么问题?(三)配乐诵读全诗1、给诗加上题目,并指导诗题与诗句之间要停顿的读法。

《一去二三里》教案(优秀5篇)

《一去二三里》教案(优秀5篇)

《一去二三里》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的精心为您带来了5篇《《一去二三里》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

正确认读十二个生字。

2、在写字过程中,初步认识“横、横折、横折钩、横折弯钩、竖、竖弯钩、撇、捺”等八种基本笔画。

3、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尽量做到有感情。

4、通过诵读,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幽美和生活的快乐。

【教学重点】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引导学生借助图画和生活经验识字。

2、图文结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教学难点】1、能自主读写生字,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2、通过学习,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一、数字引趣,谈话导入师:今天老师请了几个小朋友到我们班来做客。

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几位小朋友?请学生认读十个阿拉伯数字,教师重在指导发音。

二、认识汉字一到十1-§ 、这十个小朋友准备进行一次篮球比赛(出示十个分别印有一到十汉字的篮球),哪个小朋友能把这十个篮球分给十位运动员小朋友,使小朋友身上的号码和他们篮球上的数字相符合。

2、认读十个汉字让学生建立数字与汉字之间的关系。

3、师:小朋友,古代有一位诗人,他很巧妙地把这些数字写到了一首诗里。

那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去二三里》,让我们到课文中去认识这些数字朋友吧!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诗歌。

2、之后教师请学生以他们喜欢的方式自读诗歌,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识字,同时让学生想一想课文的插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你看到了什么呢?四、生字教学1、教师请小组同学交流合作学习,并请学生汇报学会了哪几个生字?你在哪里见过它?小组派代表当小老师教大家学生字。

大班语言教案《一去二三里》含反思

大班语言教案《一去二三里》含反思

大班语言教案《一去二三里》含反思1. 教学目标1.学习儿歌《一去二三里》,了解歌词意思,掌握基本的歌唱技巧。

2.通过学习,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喜欢唱歌的兴趣。

3.培养幼儿听、说、唱、读的综合语言能力,培养幼儿音乐感觉和节奏感。

2. 教学内容1.学习儿歌《一去二三里》;2.学习儿歌中的汉字及词语;3.通过歌曲学习音乐节奏及唱歌技巧。

3. 教学步骤第一步:热身老师可以引导幼儿做简单的身体动作热身,如头、肩、手臂、腰、腿,以及手指运动等。

第二步:复习老师可以复习之前学过的汉字和词语,如“小雨”、“小花”、“小草”等等,并可以通过图片或者实物进行复习。

第三步:介绍儿歌1.向幼儿介绍儿歌《一去二三里》,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字和歌唱的内容。

2.播放音乐,让幼儿先听一遍儿歌。

注意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歌词的大概内容。

第四步:学习儿歌1.教师手拿歌本,向幼儿展示歌曲内容。

2.老师分段教唱歌曲,引导幼儿跟着节奏拍手、拍手拍腿,再尝试唱歌,直到掌握歌曲。

3.老师可以用小乐器(如铃铛、小鼓等)来节奏伴奏,让幼儿跟着节奏唱歌。

第五步:评价老师可以让幼儿来一次小比赛,谁能唱得最好,就给他颁发一份小奖励,如铅笔橡皮等。

第六步:反思在教学活动结束后,老师可以和幼儿一起对整个活动进行反思。

让幼儿表述自己的感受,并对自己的表现进行简单评价;教师也可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及优点进行总结。

4. 教学小结通过这次教学,幼儿了解了儿歌《一去二三里》的歌词意思,并通过唱歌,培养了幼儿的音乐感觉和节奏感,也提高了幼儿的汉字及词语水平。

教学活动的效果不仅是满足了幼儿的学习需求,同时也使幼儿感受到了老师的关爱和呵护。

中班语言《一去二三里》教案反思

中班语言《一去二三里》教案反思
2.故事《小猫钓鱼》:通过讲述小猫钓鱼的故事,让幼儿在故事情境中理解和运用数字。
3.数字游戏:设计一些简单的数字游戏,如“数数接力”、“数字拼图”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数字知识。
4.数字绘画:引导幼儿用数字绘画,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数字诗歌创作:鼓励幼儿创作以数字为主题的诗歌,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中班语言《一去二三里》教案反思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幼儿中班语言课程《一去二三里》,该章节主要围绕幼儿对数字和数量的认知展开,旨在通过儿歌、故事、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字,并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具体内容包括:
1.儿歌《一去二三里》:通过学唱这首儿歌,让幼儿在优美的旋律中感知数字和数量的关系。
五、教学反思
这堂《一去二三里》的语言课程让我对幼儿的语言学习和数字认知有了更深的理解。孩子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表现出对数字的浓厚兴趣,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
在导入环节,我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导孩子们思考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这个简单的引导让孩子们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数量概念难点:幼儿难以理解数字所代表的数量意义,如不理解“1个”和“1”的区别。
(3)数学运算难点:幼儿在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时,容易出错,如将1+1算成2+2。
(4)数字应用难点:幼儿难以将数字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不会用数字进行数数、比较大小等。
针对以上教学难点,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数字认知难点:通过反复朗读、书写和辨认数字,加强幼儿对数字的印象。
在理论介绍环节,我详细解释了数字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孩子们看到了数字在实际中的应用。我发现,通过具体的案例,孩子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抽象的概念。

《一去二三里》教案(精选4篇)

《一去二三里》教案(精选4篇)

《一去二三里》教案(精选4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牛牛范文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4篇《一去二三里》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牛牛范文将不胜荣幸。

《一去二三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2、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理解图意,读懂儿歌,体会意境。

3、认识9种基本笔画和15个汉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学习正确规范地书写10个汉字。

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2、识记汉字,并在田字格中将汉字写正确,写规范,写漂亮。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生字卡片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流程通用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2、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理解图意,读懂儿歌,体会意境。

3、认识三种基本笔画和15个汉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学习正确规范地书写5个汉字。

教学过程一、复习汉语拼音1、出示:yī sì wǔ shí zhī(1)指名认读。

(2)说说它们是什么音节?(师提示:整体认读音节不可拼读)(3)齐读。

2、出示:èr-rè shān-sān tíng-tǐng(1)指名认读,会读哪一组就读哪一组。

(2)指名读,试着将三组都读准。

(3)齐读。

二、新授(一)导入学会了汉语拼音,我们就要乘着汉语拼音的快车到汉字王国去找汉字做朋友了。

(二)初读课文1、出示插图及课文。

2、看图,听老师读课文。

思考:(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2)从远到近画了哪些景物?3、多么美的地方呀,刚才老师给大家读的这首童谣,就是描写这里的。

请同学们自己借助汉语拼音也来把这首童谣读一读,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三)精读课文1、出示第一行,谁来模仿老师的样子把第一行读好!师:一眼望去,小山村并不远!只有两三里路。

简要讲解一下“里”。

2、指导“一去”后面可以稍稍停顿。

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12篇

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12篇

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12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汇报、述职报告、发言致辞、心得体会、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job reports, speeches, insigh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12篇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12篇古诗一去二三里课后反思,供大家阅读。

《《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优秀17篇)》

《《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优秀17篇)》

《《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优秀17篇)》教学设计思想1本课是识字教学的第一课,课文内容大多学生在学龄前已经接触甚至已经会背诵,因此本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理解古诗意境的学习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古诗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同时,激发孩子识字的乐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写字习惯。

本教学设计抓住古诗教学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中以帮助学生识字为出发点,积极调动学生的手、口、脑等感官的参与性,注意在识字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参与性。

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激发孩子们识字的兴趣,使学习气氛活跃起来;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采用新字复习旧字,旧字巩固新字的方法扩大识字量,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记得牢固、扎实。

《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2《一去二三里》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竟: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饮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

山里的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

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

本课还配上两幅插图。

图一描绘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现了童谣的意境。

图二用十个运动员和十个球帮助学生识记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

我们过去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预设,显得机械、沉闷,缺乏生气和乐趣,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按照预先设计好的一步步地进行教学,有些程式化。

四十分钟的课,不拖堂,把需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讲完,这堂课就算完成了任务。

这样的课堂显得生命力不够强,太过封闭了。

新课程要求我们开放课堂。

开放从过程角度来讲,人是开放性的。

、创造性的存在,教育不应该用僵化的形式作用于人,这样会限定和束缚了人的自由发展。

在进行《一去二三里》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环节,通过看书上的图来认识1至10的汉字写法,我问学生:“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在学生的回答中,认识了十个字,此时已经基本上完成了预先的任务,我正准备过渡到另一环节时,听到有一个学生说:“老师,我还有,我还想说!”看着他那急着想说话的样子,我就让他说了,“我还看到天蓝蓝的,云白白的,很美丽。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7)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7)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

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

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

教学难点:分辨“八”和“人”一.揭示课题小朋友,昨天我们已经复习过了汉语拼音了,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借助汉语拼音来识字了.识了字我们就可以读书看报学到很多知识,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童谣,(板题)请一位小朋友读课题。

要想知道这首诗到底写了什么?就跟着老师一起参观一个美丽的地方。

1、(出示图)首先看远处有那些景物?2、再看房屋背后的小山上有什么?(亭子)亭子也叫亭台,一起说一遍“亭台”。

3、我们再往近处看,近处有那些景物?小结:有一个小村庄,炊烟袅袅,住这几户人家.山里有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美丽极了。

课文用一首童谣把它描写了出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二、读课文1、请一位同学们又快又准地找出我们今天要学的确生字的拼音,并写在生字的上面,一边写一边读。

然后和你的同位试一试把课文读三遍。

2、你读熟了吗?那位小朋友敢来试一试?请四位小朋友一人读一句。

3、分小组读,每组读一句,生评。

4、四个学生读,每人读一句,生评。

5、每一小组读一句.6、(领读)先跟老师读一遍,读的时候要加入一些感情,想想刚才那副美丽的图画,看见标点稍微停顿,不能拖。

7、齐读。

三、学生字1、这篇童谣要求我们认识的生字有许多个,读了这么多遍书有人肯定认识他们了.出示卡片抽生做小老师带读。

试分辨“八”和“人”。

2、找朋友的游戏。

3、摘苹果。

4、我们重点来学习一二三,先看“一”一起读.你能用一组词或说个句子吗?二、三呢?5、认识田字格。

学写“一。

“一”是由笔画“横”组成从左下格靠近横中线的地方起笔,向右横,当左右相等时在横中线上收笔,收笔要停顿。

6、写“二”,让学生观察“二”有个特点,第一笔比第二笔长.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二的两笔住在田字格的那里?7、学生自写“三”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优秀10篇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优秀10篇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优秀10篇去二三里教学设计篇一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致力于体现新课程的这些理念:识字教学时结合儿童熟识的生活材料、生活经验,充分利用识字资源;力求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学生在生活化、开放化的情境中轻松愉快地识字。

学习目标: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

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稍带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

师:今天,我们用学会的汉语拼音本领去学习汉字和文章,你们有兴趣吗?二、借助拼音,初读感知。

1、请小朋友打开课文,自己拼拼拼音,读读这首诗。

2、这首诗中有哪些数字?用铅笔圈出来,拼拼拼音读准它。

3、出示生字卡片齐读、指名读、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4、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回诗中再读一读,自由读诗歌。

5、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或者同桌一起读一读。

6、指名读:请会读一句的小朋友读一读,请会读两句的小朋友读一读,请全都会读的小朋友读一读。

师:读着读着,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生自由说)三、借助画面,再读感悟。

1、出示课文插图,刚才脑子里看到这幅画的小朋友请起立,掌声表扬自己。

你们不仅会读课文,而且读懂了课文,多能干呀!2、看图。

师:中国有句话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你们能读着诗看到画,能不能看着画读出诗呢?老师指着行走的孩子,学生读“一去二三里”老师指着炊烟袅袅的房屋,学生读“烟村四五家”老师指着亭子,学生读“亭台六七座”老师指着路边的花,学生读“八九十枝花”老师指着整幅画,学生读整首诗。

3、情趣练读,读出节奏感。

老师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前一句,学生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后一句。

一学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前一句,另一学生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后一句。

4、当小诗人有感情的读一读。

试背。

四、巩固生字。

1、巩固字音:“你拍一,我拍一”的游戏。

2、巩固字形:和生字说再见的游戏。

(读卡片)第二课时一、复习生字。

1、唱对数歌。

《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精选20篇)

《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精选20篇)

《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精选20篇)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篇1《一去二三里》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竟: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饮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

山里的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

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

本课还配上两幅插图。

图一描绘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现了童谣的意境。

图二用十个运动员和十个球帮助学生识记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

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轻松的学习氛围,鼓励他们大胆地学习新知识。

利用插图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图习惯,培养说话能力,感受山村的幽美和生活的快乐,在此铺垫上再引导学生诵读诗歌,最后学习生字。

课后听了大家的研讨以后,我作如下反思:《一去二三里》是一年级小学生学完拼音后接触到的第一篇识字课文,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识字教学上,而在理解诗意和感受诗情上略作点拨就可,不必花这么多时间。

其实我也意识到识字教学的重要,在学了古诗后,通过看图圈生字,读生字卡片,比较生字识记“八”和“九”,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识字,读儿歌识字等方式来帮助孩子识字,激发识字兴趣。

但是如果能把识字教学渗透在古诗教学中,效果肯定会更佳。

并且我对学生的学情了解不够,这首诗比较简单,一部分孩子早会读,甚至会背了,所以读诗时显得洋洋得意,眼睛根本没去注意文字,从而,错过了如此好的识字机会。

我却没有意识到,没有及时地指正孩子们的错误习惯,真是后悔。

还有,拼音刚学完,在识字教学中可以做些有效的衔接、渗透。

针对以上反思,我又重新设计了一份简案如下:一、复习导入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学完了拼音,下面老师考你看谁能把下面几个音节读的又快又准确:1.出示小黑板。

zhi chi si yi wujia taièrzuo huayancun ting2.谈话导入: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啦,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一去二三里》反思

《一去二三里》反思

《一去二三里》反思反思一:第一次用课件上课,孩子们似乎特别兴奋,上课回答问题的人特别多,可似乎好多孩子没有听清楚问题就在举手回答问题了,大概想表现自己吧。

课堂好像热闹过头了。

后面有领导在听课,紧张困着我,我一时都不知道如何把这热闹的场面压下去了。

反思二:这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竟: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饮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

山里的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

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

本课还配上两幅插图。

图一描绘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现了童谣的意境。

图二用十个运动员和十个球帮助学生识记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

在教学古童谣《一去二三里》的过程中,我又找到了一次很好的机会,与学生共体验。

当学生能对词语进行解释并理解之后,我出示多媒体,并要求学生找一找。

孩子们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

师:你能在图上找到这些句子吗?生:……师:原来,这篇文章就是一幅画呀!这画美吗?美在哪里?生:有绿的树,红的花!生:景色很美。

生:亭子很美。

有的亭子矮,有的亭子高,而且到处开满了鲜花!……师小结:啊!如此美丽的画,你喜欢吗?生异口同声:“喜欢!从学生的回答来看,我成功地引导他们站在画外人的角度欣赏了童谣所描绘的美丽地方,实现了感官上的初步体验。

图片与古童谣初片感知后,孩子们读得津津有味,发现这首童谣中有很多数字,随文识字中“四、十、三”这几个很容易读错,我在这环节中特意强调了好多遍,但当孩子们个别朗读童谣时还是出现了问题。

一下子出现这么多生字,孩子对生字的平翘舌,前后鼻音非不清了。

所以在字词教学这块模块里花的时间比较多,可是效果却并不理想。

整堂课我自己说的时间太多了,让学生表达的自己看法的机会不多,失去了听到孩子发自内心的声音的机会。

由于孩子回家预习过了,课文内容也比较简单,孩子们朗读课文不太好,总爱拖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及反思
以下是关于《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及反思,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及反思
紫阳县第二小学尤开琼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一
【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
从文本出发,以学生为主体,服务全体学生,在平等、合作、探讨中共同进步。

在看、听、说、读、练中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把握母语学习规律,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力求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文道结合,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程内容的推进、练习设计的提高都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让不同层面学生的思维活起来,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教材简析
《一去二三里》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中的“识字1”。

本课是一首古诗,这首古诗将从一到十表示数目的10个汉字同小
·
路、烟、村、亭台、鲜花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美丽、恬静的山村风景画。

这首小诗描绘景物错落有致,10个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自然和谐地融于山村的美妙意境之中。

儿童学习这首古诗不仅可以激发其热爱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引发识字的兴趣。

学情分析
本课是学生进入汉字世界的起始篇目。

学生刚刚结束拼音的学习,刚好能够利用拼音识字学文,学有用武之地,美丽的画面、优美的文字激起了他们的学习欲望,释放了他们的好胜潜质,因此学生是兴奋的、踊跃的。

所以,利用情境、结合拼音识字、诵读是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创设一种和谐、平等、快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变“逐字逐句地说文解词”为“以情激情,情中导学的自主学习”。

1、创设情境,步人诗境。

低年级古诗诵读的教学要照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力求做到人情人境,激发兴趣,把学生引人一个如诗如画般的世界,突破学生思维从形象到抽象过渡时情景与思维脱节的难题。

2自读自悟,了解诗意。

让学生不断地在自主朗读、合作交流中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懂诗意。

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
·
加深对古诗的了解,享受审美的乐趣。

【预设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十二个生字。

(一至十及去和里)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在情境中读读、认认、说说。

情感与态度:学生初步感受童谣所表现的意境美,热爱祖国文字,受到语文素养的熏陶。

【教学重点】
结合情境随文识字,读通古诗是本课时重点。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古诗,感受童谣意境,积累语言是本课时难点。

【学前准备】
教师:课件、拼音卡片、生字卡片。

学生:预习课文。

【预设流程】
一、复习拼音,揭示课题
1、出示数字拼音卡片,认读,复习拼音拼读。

指名拼读,点评,读对了将卡片奖给学生。

2、走进汉字世界,说明汉字的作用。

·
3、板书课题:一去二三里。

讲解“里”的知识。

4、指名读课题,齐读。

二、指导看图,初识课文
1、出示图画,按一定顺序观察。

2、指导看图(从右到左,从远到近)说说图上画的有什么?
随机出示图片认识亭台。

认识花、烟村。

3、小结图画内容。

三、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我们宋代诗人邵康节看到这幅图就写了一首诗《一去二三里》,我们一起分享一下。

2、出示要求,然后读书。

圈画生字词。

3、学生自由读诗。

4、师范读,生认真听,特别注意不会读的字
四、学习生字,理解诗文
1、出示12个生字,请学生一边圈画一边试着读一读。

2、出示图片,圈得对不对。

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学生认读。

重点指导“三、四”声母都是平舌音,“十”声母是翘舌音,对比读,读准“四”和“十”。

3、单独出示数字生字,认一认,说说你的发现。

4、去掉拼音,出示篮球运动员的图片。

看运动员身上的
·
这些数字是什么?认识篮球队员身上的生字,按顺序读,倒着读,学各种声音读。

5、游戏一:学生把两手摊开放在桌子上,出示那个数字,学生赶紧做出该数字的手势。

6、游戏二:看图填数字,把一到十的数字发给学生,老师出示图片,说:“我的朋友在哪里?”学生拿着数字上台,说:“你的朋友这这里。

”全班一起读图片下的词组“一头牛”……
五、步步推进,背诵古诗
1、出示图片,把生字宝宝送回到古诗中。

大声朗读。

出示带拼音的古诗,指名读,男女生比赛。

2、出示去拼音的古诗,怀着美美的心情读一读。

3、引导背诵:填空背——接下句背——背全诗——指名背。

4、小结。

六、欣赏《对数歌》,拓展提高
【板书设计】:
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四
五六七八九十
【教学反思】:
·
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轻松的学习氛围,鼓励他们大胆地学习新知识。

一是通过插图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图习惯,培养学生自由表达的习惯。

二是利用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学得轻松、用得愉悦。

三是充分利用课件识字、多种形式记住生字的音、行,通过运用,体会学生字的价值。

2、注意了知识的层次性,由浅入深,教学的展开顺势而为,拓展生成水到渠成。

3、注意了组织教学,教学活动收放自如,因此课堂自始至终和谐有序。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