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桂枝汤的研究与应用

合集下载

郝万山《伤寒论》13 《桂枝汤》的加减应用

郝万山《伤寒论》13 《桂枝汤》的加减应用

第 13讲桂枝汤的加减应用(2)大家好,我们接着上课。

我们上次课的最后,谈到了《桂枝汤》的加减应用举例。

我们谈的第一个方证是《桂枝加葛根汤》证。

《桂枝加葛根汤》的适应证,主要是治疗风邪在经,太阳经气不利,它的临床表现是,“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这样一个证候。

由于风邪在太阳经脉,太阳经气不利,它的临床表现就以太阳病的头项强痛、头疼,项强,一直连及后背拘紧不柔和。

使用《桂枝汤》解肌袪风,调和营卫。

加葛根以后,葛根在这个方子里作用有三,一是助《桂枝汤》解肌袪风,解表,这样就增强了《桂枝汤》的发汗力量,所以,服《桂枝加葛根汤》的时候,就不用喝热稀粥了,当然还要盖被子保温;葛根的第二个作用是疏通经脉,驱除经脉中的邪气;葛根的第三个作用是升津液、起阴气,来滋润经脉,因为,凡是经脉拘挛的证候,都有津液不能滋润的因素。

因此,治疗经脉拘挛,这种证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护阴液。

而且必要的时候,要加滋津、润燥、解痉这样的药物。

所以葛根在《桂枝加葛根汤》中,是一个非常主要的药物。

这张方子,我们看它的药物组成和煎服方法。

打开讲义第22页,葛根四两,桂枝二两,芍药二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擘),麻黄三两。

应当说,《桂枝加葛根汤》中没有麻黄。

那么原书为什么有麻黄呢?这也许是传抄的错误。

宋臣在校勘《伤寒论》的时候,就在这条后面加了一段按语,如果要有麻黄的话,它就是《葛根汤》的药物组成,而不是《桂枝加葛根汤》的药物,这个方子是没有麻黄的。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为什么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因为,这两个药都是辛散的,它采的都是新鲜的药,辛温燥烈,容易伤阴,所以在煮麻黄、葛根的时候,要求先煮,减少它的辛温燥烈的这种特性,当然这个方子没有麻黄,所以就不存在先煮麻黄的问题了。

在今天也不用先煮葛根,葛根在药房里,不知道存放了多长的时间,辛温燥烈的特性,也没有那么严重,所以今天和其它的药一块儿煮。

桂枝汤的研究和应用

桂枝汤的研究和应用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27
(5)妊娠恶阻。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 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 汤主之。
2020/10/18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28
2.古代医家运用:
古代医家对桂枝汤无不推崇备至,尤 其是唐宋以来,各医派逐渐形成较系统的 理论,各派医家都宗以本方理法结合自己 的临床经验进行化裁,丰富与发展了本方 的理法及应用。
18
还有“白饮和服”之服法,总观仲景
对“和”的原则性论点有二:一是《金匮》 “五脏元真通畅,人既安和”;二是《伤 寒论》中提出:“凡病,若发汗、若吐、 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 自愈”。由此可见,“和”的关键是恢复 人体的自稳,调节机制,使阴阳、气血、 脏腑的系统功能平衡协调而维持正常的生 理活动。
2020/10/18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10
桂枝汤类方的双向调节作用是基于
营卫不和这特定病机前提及桂枝汤三对 药物配伍的科学性。通过调和营卫、畅 通血脉、调理脾胃、复建中气的途径, 实现五个方面的双向调节作用:
2020/10/18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11
1.营卫不和所致体温升高和降低的 病理状态;
2.既能发汗又能止汗; 3.对心阳虚所致心率异常调节; 4.对心脾阳虚致血压异常; 5.对大肠功能失调所致久和与便秘。
2020/10/18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22
2.桂枝汤基本功用 ——调和营卫
2020/10/18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23
四、桂枝汤运用
2020/10/18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24
1.仲景本身的应用 (1)中风证(原文1、2、12、13条); (2)53、54条自汗证; (3)阳明表证(原文234、235条);

桂枝汤临床应用及其药理学作用

桂枝汤临床应用及其药理学作用

桂枝汤临床应用及其药理学作用【摘要】桂枝汤作为经典的中药方剂,以其独特的优势及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一直被沿用至今,并且在现代医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仍然在临床上具有独特的应用优势。

笔者以下就对其在临床中的主要应用进行了介绍,并对其药理学作用进行了分析阐述,以期为临床进一步应用桂枝汤提供参考。

【关键词】桂枝汤;临床应用;药理学作用桂枝汤是出自医学大家张仲景地《伤寒论》中的经典古方,是主治太阳病中风之方剂,从古至今千百年以来,桂枝汤在各种疾病的治疗中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引起了广大医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与重视。

直到如今,桂枝汤在现代多种疾病治疗中也表现出了确切而显著的疗效[1]。

近年来,随着传统中医药的发展,中医药在临床治疗上的优势作用逐渐凸显,广受临床各界的关注,而桂枝汤作为经典古方也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

笔者以下就对桂枝汤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并对其药理学作用进行了分析。

1桂枝汤在临床上的应用分析1.1桂枝汤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分析以心血管疾病中最为常见的心律不齐为例,有学者应用桂枝汤合方辨证加减对60例心律不齐患者进行治疗,60例患者中包含了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甲亢性心脏病患者、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

经过治疗后60例患者均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可达到91.67%[2]。

这一研究结果表明,桂枝汤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疗效,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具有增加患者心肌血流量、改善血液循环的功效。

1.2桂枝汤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分析以妇科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月经稀发为例,患者往往初潮偏迟、肾气不足、阳虚血亏,再加上患者受寒,就会导致患者血为寒凝,经脉不通,从而出现月经稀发、腹痛期短、色黯量少等症状。

对于这类患者来说,在治疗时需考虑从补肾养血、温经调冲入手。

应用桂枝汤进行治疗,能够起到温经散寒通络的功效,方中诸药合力发挥暖宫温肾填冲任、益气活血的功效,从而使患者营卫调、阴阳和,血脉通畅,最终达到经水自下的治疗目的[3]。

桂枝汤

桂枝汤
桂芝要炒姜枣【方剂名称】桂枝汤
【药物组成】桂枝、防风、神曲、使君子肉、厚朴、木香、白芍、陈皮。
【处方来源】《幼科直言》卷五。
【方剂主治】寒气入胃,吐虫,面青,手足作冷者。
【用法用量】生姜1片为引,水煎服。
桂枝汤 桂枝汤
【药物组成】桂枝、厚朴(炒)、陈皮、甘草、桔梗、红花、柴胡、麦芽、神曲、木香。
2.对汗液分泌的调节作用
桂枝汤煎剂灌胃能增加正常大鼠足跖部的汗腺分泌,抑制安痛定所致的汗腺
分泌亢进,也能拮抗阿托品引起的汗腺分泌减少。
3.抗炎镇痛作用
桂枝汤煎剂灌胃能对抗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抑制角叉菜胶所致大
鼠足肿胀,对小鼠甲醛性足肿胀也有抑制作用。还能降低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发
生数,提高小鼠对热刺激的痛反应潜伏期。
4.抑制流感病毒和病毒性肺实变
桂枝汤煎剂灌胃能明显减轻流感病毒引起的小鼠肺部炎症,降低肺实变,减
少肺组织中增殖的病毒颗粒数量。以抑制流感病毒性肺炎、角叉菜胶性足肿胀、
炭末廓清功能为指标所作的正交设计实验结果显示,桂枝汤全方抑制病毒性肺炎,
增强网状内皮系统(RES)功能的作用显著强于组成药味的各种组合。方中各组
方歌(一)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二)桂枝汤方治中风,发热汗出又恶风,芍姜草枣啜热粥,调和营卫建奇功。
(三)头痛项强汗憎风,桂芍生姜三两同,枣十二枚甘二两,解肌还借粥之功。(陈修园《长沙方歌括》)
(四)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桂麻相合明各半,太阳如疟此为功。
桂枝汤加/减/换三方二十.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伤寒论11讲_桂枝汤的适应证

伤寒论11讲_桂枝汤的适应证
在上一节课讲到了桂枝汤的药物组成,讲到了桂枝汤的方义,也讲了服桂枝汤以后在护理上的具体要求。桂枝汤这张方子,养正力大,发汗力弱,如果我们要想用它达到发汗的效果,一定要配合喝热稀粥,而且要盖被子保温。太阳病主要是表证,我们学太阳病的治疗,主要要学习汗法。因此发汗的方法,发汗的要求,我们就必须应该掌握。在这个问题上,第12 条桂枝汤方后的那段注文,是非常重要的。12 条要求:发汗的时候,要“遍身蛰蛰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我们把这句话和“辨可发汗病脉并治篇”中的“凡发汗,欲令手足俱周,挚挚然一时间许”这句话结合起来看,对发汗的要求,主要有这么三点:第一点,汗出要周遍,发汗的时候要使手脚都见到汗;第二点,要出小汗,出微汗,也就是我们书上所说的“挚挚微似有汗者益佳”,千万不要汗出淋漓不止,因为出汗太多,不是伤阴就是损阳。因为阴阳两伤之后,用中药解表,它是靠正气来发挥作用的,如果是发汗太多,阴阳两伤,正气先虚,就没有能力来发汗解表。所以《伤寒论》原文中说“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这是第二个要求,要发小汗,发微汗。第三个要求是,要持续出一段汗,那么要持续多长时间,就是温覆令一时许,盖被子保温大体保持两个小时,就是一个时辰的样子。
他把这个病(情)讲完之后,我们有的同学说,这是典型的太阳伤寒表实证,因为什么呢?昨天晚上起病之初,先有的寒战,直打哆嗦,后有的发热,而且在寒战发热之后,身上一点儿汗也没有,一直吃了两片退烧药,稍稍出了点汗,这是个太阳寒证,到现在他还有头痛,他还有全身的疼痛。另外一部分同学说,你今天早上怎么来的?小伙子说,我挤公共汽车来的,那你出汗了没有?他说我早上喝热粥的时候出了点汗,这一挤公共汽车又出汗了,现在身上又没汗了。这一拔同学说,你看看,他现在有头痛,有发烧,有汗出,是太阳中风证。这两组同学就争持不休。

桂枝汤的临床应用与研究概况_徐漫远

桂枝汤的临床应用与研究概况_徐漫远

第12卷 第5期 2010 年 5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2No. 5May,2010桂枝汤原方载于《伤寒论》第20条:“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组方药为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切)、大枣(擘),服用本方尤需啜热稀粥以助药力。

全方外可发汗解肌,温通经脉而和卫气;能化气温阳。

临床实践证明,桂枝汤经证加减可以广泛地治疗内科、妇科、儿科、骨伤科、皮肤科等多种疾病,现代药理研究可明确桂枝汤的临床疗效。

1 桂枝汤及其加减汤治疗内科疾病1.1 冠心病心绞痛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急剧或暂时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中医认为本病属胸痹、真心痛的范畴,由正气亏虚、痰浊、寒凝、气滞等引起心脉痹阻,运行不畅所致。

胸痹的主要病机是上焦阳虚、阴气上逆。

李亚平[1]用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味治疗冠心病的心绞痛,基本方:枳实、厚朴、薤白、桂枝、瓜蒌、人参。

阴虚者加麦冬、沙参,痰湿者加半夏,阳虚者加鹿角霜,血瘀者加红花、桃仁。

1.2 反复感冒患者正气虚弱,营卫不和,腠理不固,卫气外浮则手足不温,恶风怕冷;营气虚,营阴不能内守则津液外泄,常汗出;久则真气内耗,正不御邪,所以反复感冒。

故方用解肌和营的桂枝汤。

因“桂枝汤,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和阴阳。

”杨莉[2]投以桂枝汤合用玉屏风散,取其益气固表、止汗泄、御风邪之功。

佐以桑叶、菊花、桑皮、山药、焦三仙疏风解表,清肺和胃。

此外,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桂枝汤具有解热、抗炎和免疫作用[3]。

1.3 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指多种慢性肾脏病晚期的严重综合征。

临床上可出现少尿、无尿、恶心、呕吐、神晕、谵语、代谢紊乱和尿毒症。

慢性肾衰隶属于中医关格,主要是寒伤肾阳,肾失封藏,大量精微物质丢失,而新陈代谢产物却蓄积体内,最终形成肾阳衰微,浊邪弥漫三焦的本虚标实局面。

桂枝汤的研究与应用

桂枝汤的研究与应用

桂枝汤的研究与应用
第38页
刘氏则以本方加黄芪治疗自汗或多汗证,
效果亦满意。初服若效果不显时,则依“复发 其汗”及“先其时发汗则愈”标准,以排除营 卫间障碍,而到达止汗目标。至营卫调和之后, 再加黄芪更能发挥黄芪实表作用,预防复发, 可谓经验之谈〔6〕。陈氏从“汗出偏沮,使人 偏枯”理论出发结合本方调和营卫之功,再加 益气固表之黄芪15克、边条参12克治疗不足多 汗症(又称节段性多汗证)亦取得奇效〔7〕。
第9页
1.解热抗炎抗病毒及抑菌; 2.改进消化系统功效; 3.解痉、镇痛、镇静; 4.改进心血管功效; 5.抗过敏作用; 6.双向调整作用。
桂枝汤的研究与应用
第10页
桂枝汤类方双向调整作用是基于营
卫不和这特定病机前提及桂枝汤三对药 品配伍科学性。经过调和营卫、通畅血 脉、调理脾胃、复建中气路径,实现五 个方面双向调整作用:
对“和”标准性论点有二:一是《金匮》 “五脏元真通畅,人既安和”;二是《伤 寒论》中提出:“凡病,若发汗、若吐、 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 自愈”。由此可见,“和”关键是恢复人 体自稳,调整机制,使阴阳、气血、脏腑 系统功效平衡协调而维持正常生理活动。
桂枝汤的研究与应用
第19页
(4)仲景“和法”含义:乃指汗剂、 下剂、温剂诸方治疗作用较为缓解者 而言。
桂枝汤的研究与应用
第40页
(4)偏瘫 偏瘫是一侧上下肢体自主运动障碍,多伴 口眼口呙斜,为脑血管病变中常见症候。按中医辨证, 多因卫阳失固,营卫俱虚,邪风乘虚而入经络或脏腑致 营卫不和,气血瘀滞,亦属桂枝汤证范围。此即《素 问·逆调论》:“荣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 俱虚则不仁且不用。”武氏以桂枝汤加红花、防风治疗 偏瘫24例。治愈15例,显效6例,好转3例。并例举随证 加减法:汗多,营阴伤重者,白芍增至30~40克。瘀血 较重者,减白芍加赤芍。汗出肢冷,脉微,阳虚较重者, 加附子。气息低微,脉浮虚者,加黄芪。下肢着地酸软 无力者,加全蝎。若因肝阳上亢或五志过极,化火从风, 挟痰,挟火上窜巅顶,横窜精华,堵闭清窍而致突然昏 仆,不省人事,目赤气粗,舌红苔厚,脉弦数则忌用

桂枝汤 伤寒论

桂枝汤 伤寒论

1.伤寒论桂枝汤原文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上五味,中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中热稀粥一升馀,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中中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

若不汗,更服依前法。

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

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

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

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

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2.伤寒论涉及桂枝汤加减的条文原文(这个要全,桂枝起的作用,加的药起的作用)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

14.太阳病,项背强几几者,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15.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

方用前法。

若不上冲者,不可与之。

16.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

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17.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汤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18.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19.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20.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支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21.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若微恶寒者,去芍药方中,加附子汤主之。

22.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

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

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23.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桂枝汤的研究与应用概述

桂枝汤的研究与应用概述

2020/4/23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15
(3)仲景对“和”的阐述:一是作症 状描述:“身和”、“腹中和”、“口中 和”、“卫气不和”、“胃中不和”。二 是作具体治法,有桂枝汤调和营卫、小柴 胡汤和解少阳、调胃承气汤的调和胃气, “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等等。
2020/4/23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16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一、 桂枝汤的方组剖析
2020/4/23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2
加 加附子 桂枝加附子汤 补阳敛汗
桂 枝 配 白
姜 枣 草
加葛根 加黄芪
桂枝加葛根汤 桂枝加黄芪汤
加麻黄→葛根汤,治中风兼经输证, 下利证。
变解表为宣通阳气,排泄水湿,治
芍↓
黄汗病,汗出不透,腰以上必汗出,
:桂
下无法。
一 收 一 散 ;
枝 汤
加龙牡 加乌头
桂枝加龙牡汤 乌头桂枝汤
甘温摄精,使阳能固摄,阴能内守, 治虚劳失精,心神浮越。
双解表里寒邪,治表里皆寒,寒疝 兼表以里为主。
和 加厚朴 桂枝加厚朴杏 解肌祛风,降气定喘。
营 杏仁 子汤
卫 , 调
加 麻 黄 桂麻各半汤 小发其汗
杏仁
阴 阳
加麻黄 石膏
2020/4/23
辛 加茯苓白术 —苓桂术甘汤 补脾利水降冲。
甘 助
加茯苓生姜
—茯甘汤
温胃利水。
阳 加茯苓大枣 —苓桂甘枣汤 温通心阳,化气行水。
加茯苓五味子 —茯苓五味甘草 敛气平冲。 汤
加人参地黄阿 —炙甘草汤 胶麦冬火麻仁
通阳复脉,滋阴养血
2020/4/2加3 白术附子
—甘桂枝草汤的附研究子与汤运用 温经散寒祛湿

桂枝汤治疗皮肤病桂枝汤应用众方之首桂枝汤

桂枝汤治疗皮肤病桂枝汤应用众方之首桂枝汤

桂枝汤治疗皮肤病桂枝汤应用众方之首桂枝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桂枝汤为《伤寒论》群方之首本为太阳中风证而设。

历代医家发挥经旨不断扩大使用范围将之应用于临床各科。

兹述本人应用桂枝汤治疗皮肤病的体会以供参考。

1、寒冷性荨麻疹李某某女40岁。

2004年5月27日就诊。

周身起风团瘙痒反复发作20余年。

诉近20年来每于受风寒后出现周身皮肤风团、痒。

曾先后在各地大小医院诊断为“寒冷性荨麻疹”遍试中西药不效。

现周身时起大小不等的淡红色风团、痒。

每于外受风寒后发生即使在暑夏遇空调或游泳时也发病以致夏日炎炎也须穿长衫裤遇热则消退面色萎黄纳差时胃脘隐痛大便稀溏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证属营卫不和卫外不固。

治拟调和营卫固表御风。

药用桂枝10g、赤白芍各10g、炙甘草10g、生姜皮5g、大枣10g生黄芪10g、白术10g、防风10g汉防己10g。

服上方10剂后多年顽疾痊愈。

按荨麻疹是一种常见多发的变应性皮肤病。

为皮肤粘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强所引起的局限性一过性水肿反应。

其病因复杂临床上出现许多特殊类型寒冷性荨麻疹就属其中之一其多病程漫长、反复发作、顽固难愈。

中医称之为“风瘾疹”乃因卫气不能固表风寒拂郁肌肤所致。

桂枝汤正合其病机此类患者多兼脾胃气虚可合玉屏风散、四君子汤甚者兼有肾阳虚可加肉桂、附子、仙茅、仙灵脾以温阳散寒。

2、冬季皮肤瘙痒症王某某男60 岁。

2003年11月24日就诊。

冬季皮肤瘙痒五年。

述近5 年来每于入冬之后出现周身皮肤瘙痒立春后则渐消。

口服“息斯敏”外用“无极膏”、“皮炎平”效果不显。

现皮肤干燥上覆少许糠秕状鳞屑痒甚逢暖或汗出时则可减轻。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缓。

证属风寒束表。

治拟散寒祛风和营止痒。

药用麻黄15g、桂枝15g、白芍6g、炙甘草4.5g、干姜6g、大枣3枚荆芥6 、防风6g、羌活4.5g、桔梗6g。

服上方10 剂后诸症消失。

《伤寒论》桂枝汤三禁和麻黄汤九禁之应用研究

《伤寒论》桂枝汤三禁和麻黄汤九禁之应用研究

从 桂 枝 汤方 药 组 溢 而 为衄 , 或郁 热 内扰 而 为 心烦 懊 其 二 , 伤 寒 论 》第 1 《 7条 云 :
于温 散 开 泄 , 于 耗 伤 人 体 正 气 , 成 分 析 , 方 药 性 偏 于 温 热 , 于 懔 , 以不 可用桂 枝 汤 。 易 此 偏 所 容 易 出现 凶险 变 证 ; 三 , 汉 末 行 散 , 中桂 枝 辛 温 走 窜 , 烈 不 其 东 其 性
术论艾
1 基 本 相 似 , 指 素 来 胃 中 多 7条 亦
山西省 远城 医医魔 f D之 人 , 湿火 内 积 者 , 不 喜 多
Tad t n l C ne e M e ii n n 1 9 r ii a hi s d cne ur a o
出应 用禁 忌专 门论 述 的 只有 两 首 , ( ) 成 。 擘 组
即桂枝 汤 、 黄 汤 二方 。张 仲景 为 12 适 应证 麻 .
象 。桂枝 汤 属于温 热 之 剂 , 有 和 具
综合《 伤寒 论 》 中论 营卫 以止 汗 出之力 , 气 不 开汗 不 表
本 什么要 单 单 对 这 两 首 方 剂应 用 提 述 桂枝 汤 的条文 , 方 的适应 证 主 出 , 为寒邪 束 于外 , 阳热 郁 于 内 , 此 出这 种 要 求 呢? 笔 者 认 为 其 动 机 要 为风 伤 于表 、 营卫 不 和 而致 的发 时治 法 应 当 开 表 泄 汗 , 郁 热 外 使 恶风 恶 寒 , 痛 项 强 , 自 出 , 泄 , 用 桂 枝 汤 反 致 汗 愈 不 出 , 头 汗 无非 是 下 列 几 点 : 一 , 于 始 而 热 , 其 慎 若 表 敬 于 终 , 生 命 要 高 度 重 视 和 负 脉 浮缓 或 浮弱等 。 对 闭愈甚 而 阳热郁 之 更 甚 , 热迫 血 或 责 ; 二 , 枝 汤 和 麻 黄 汤 药 性 偏 1 3 应 用禁 忌 其 桂 .

《伤寒论》中桂枝汤的应用和辩证药点

《伤寒论》中桂枝汤的应用和辩证药点

桂枝汤/(桂甘+姜芍枣)【方剂组成】桂枝9 克,芍药9 克,甘草(炙)6 克,生姜(切)9 克,大枣(擘)4 枚,【用法】水煎温服。

服已须臾,食热稀粥一碗,以助药力,同时盖以棉被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

若不汗更服依前法。

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病证犹在者,更作服。

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方解】桂枝、生姜均属辛温发汗药,但桂枝降气冲,生姜治呕逆,可见二药都有下达性能,升发之力不强,虽合用之,不至大汗。

并且二者均有健胃作用,更伍以大枣、甘草纯甘之品,益胃而滋津液。

芍药微寒而敛,既用以制桂姜的辛散,又用以助枣草的滋津。

尤其药后少食稀粥,更有益精祛邪之妙。

所以本方既是发汗解热汤剂,又是安中养液方药,也就是后世医家所谓的“甘温除热。

”甘温除热之热不是一般的热,是胃气不振,津血有伤所致之热。

有关汗出身热的机理,《内经》有类似的论述。

如《素问·评热病论》曰:“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为何?岐伯对曰:病名阴阳交,交者死也。

帝曰:愿闻其说。

岐伯曰: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

今邪气交争于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却而精胜也。

精胜则当能食而不复热,复热者,邪气也。

汗者,精气也,今汗出而辄复热者,是邪胜也。

不能食者。

精无俾也”。

这里主要是说:汗出身热是邪气盛,精气虚。

汗出为精液外溢,此时邪乘虚入于肌表。

正气为阳,邪气为阴,正气与邪气交争于肌表故称阴阳交。

此时精气流于外,邪气入于里,故病死。

桂枝汤证虽不全同于《内经》所说的阴阳交之证,但正邪交争于肌表,汗出身热的病机是相同的。

桂枝汤的主要性能是甘温健胃,通过调和营卫使精气胜而表固,邪气不再入侵,故使汗止而热除。

也即甘温除热的道理。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伤寒论》第12 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

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桂枝汤原方临床应用概况

桂枝汤原方临床应用概况

2012年1月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第36卷第1期桂枝汤乃张仲景《伤寒论》的第一方,该方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从古至今桂枝汤在临床中应用十分广泛。

近30余年关于桂枝汤临床应用的文献虽数量很多,但多为桂枝汤加减方。

笔者对桂枝汤原方的临床应用及现代研究内容进行了简单的整理。

因桂枝汤外可调营卫,内可和阴阳,故以在外营卫失调和、在内阴阳失衡为疾病分类标准,将桂枝汤原方临床应用概述如下。

1营卫失调1.1外邪侵袭,营卫失调外邪侵袭可致营卫失调,桂枝汤所治病证以典型的太阳经脉中风为主,多为风寒客表,营卫不和。

桂枝汤既散风寒以解肌表,又敛阴和营,是用于治疗此类外邪侵袭、营卫失调的第一方。

陈思芸等[1]用桂枝汤原方治疗高龄产妇产后受凉感冒(头昏眩,恶风,汗出,卧床不起)。

1剂头昏减轻,能坐于床上,2剂而愈。

刘尚成[2]用桂枝汤原方治疗风邪束于肌表、卫阳不展、发热恶风、营阴不守而自汗出、肺胃宣降不利、流涕干呕之证。

服药3剂,诸症悉除而愈。

王群红[3]用桂枝汤治疗小儿因受风寒而致的恶寒、发热、口不渴、流清涕、遍身微汗,依伤寒论服法,服药1剂后,热退而愈。

廖秋源[4]应用桂枝汤原方治疗外感所引起的风寒表虚证(鼻塞流清涕、头身痛、乏力、舌淡苔白、脉缓弱),2剂后,症状大减,继服3剂而愈。

刘长海[5]用桂枝汤治疗风邪侵袭、腠理不密、营卫不和所致的晨起喷嚏不止病例(9点后自然消失)和荨麻疹36例(发病突然、时间不定、云片状风团疹,伴有发热、恶寒、恶心、胃脘不适),均2~3剂而愈。

龙涛等[6]曾经应用桂枝汤原方治疗慢性荨麻疹58例,治愈24例,显效17例,好转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9.7%。

王群红[3]在文献中描述了用桂枝汤治疗汗出偏沮的病例(左半身无汗伴下肢疼痛8年,左下肢功能受限,血沉、抗“O ”正常),辨证为左右气血不和、营卫失调,治宜解肌发汗、调和营卫。

桂枝汤类方的临床应用

桂枝汤类方的临床应用
桂枝汤类方的临床应用
邹城市中医院 黄玉强
一、 桂枝汤的方组剖析
2019/4/28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2
加 加附子 桂枝加附子汤 补阳敛汗
桂 枝 配 白
姜 枣 草
加葛根 加黄芪
桂枝加葛根汤 桂枝加黄芪汤
加麻黄→葛根汤,治中风兼经输证, 下利证。
变解表为宣通阳气,排泄水湿,治
芍↓
黄汗病,汗出不透,腰以上必汗出,
2019/4/28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36
刘氏则以本方加黄芪治疗自汗或多汗证,
效果亦满意。初服若效果不显时,则依“复发 其汗”及“先其时发汗则愈”原则,以排除营 卫间的障碍,而达到止汗的目的。至营卫调和 之后,再加黄芪更能发挥黄芪实表作用,防止 复发,可谓经验之谈〔6〕。陈氏从“汗出偏沮, 使人偏枯”理论出发结合本方调和营卫之功, 再加益气固表之黄芪15克、边条参12克治疗局 限性多汗症(又称节段性多汗证)亦取得奇效
2019/4/28
桂枝二越婢一 微发其汗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3
桂 加姜 加赤芍 桂枝加芍药汤 通阳益脾,活血和络
枝 配 白 芍 :
枣草↓ 桂枝 汤
加饴糖 加大黄
小建中汤
变解表法为补中法, 建中补脾,调和气血
桂枝加大黄汤 兼泻实

收 一 散
加人参重 新加汤 用生姜
变益气和血法
; 加黄芪大枣生姜 黄芪桂枝五物 通阳行痹
2019/4/28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17
(4)仲景的“和法”含义:乃指汗剂、 下剂、温剂诸方治疗作用较为缓和者 而言。
2019/4/28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18
(5)柯琴云:“群方之冠,乃滋阴和 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桂枝汤临床运用-曾荣修

桂枝汤临床运用-曾荣修

桂枝汤临床运用-曾荣修桂枝汤出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及《金匮》呕吐哕下痢病脉证并治第十七,此方为仲景群方之冠,是解肌发汗,调和营卫之主方,故凡中风寒杂病,脉浮弱,汗自出而表不解者,皆德而主之。

其病机营卫不调,桂枝汤为调和营卫之主方。

方药:桂枝10g,白芍10g,甘草10g,大枣10g,生姜10g(以下桂皮汤即指此)。

方义:方中桂枝辛温发散,温卫通阳为加;芍药酸收,益血养营为臣,桂枝君,芍药是关于发汗寓敛汗之旨。

芍药臣桂枝是于和中有调卫之功,生姜之辛佐桂枝以发散解表,大枣之甘,佐芍药以和中,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用以调和诸药并可安中益气,五味配合,共奏解肌散邪,调和营卫滋阴和阳之功效。

临床中属营卫不调,且变证各异的证候,俱可投以此方,随证加味治之。

举案如下:一、湿温·杨煦女24(家人伴随来诊)1982年6月22日初诊,三天前因感冒发烧,服中西药后,汗出烧退,继后又烧,最高体温38.7度,目前仍发烧体痛、恶心、胃脘痞、肝区痛,溲黄且灼热,脉濡缓,苔白腻。

证属:表虚中风兼宿有湿热(即湿温)。

治宜:解肌散邪,兼清湿热。

方药:桂枝汤加,茵陈30g,苍术10g,厚朴10g,法夏10g,滑石30g,一付。

1982年6月23日,二诊:昨夜10时烧退,身痛,头痛愈。

但腰痛、肝区痛、胃中灼热痞满,肠鸣、腹胀欲呕,溲仍灼热,口干不思饮,苔白腻稍减,脉弦,半夏泻心汤加味。

方药:法夏15g,黄芩10g,黄连6g,干姜6g,党参10g,大枣10g,六一散30g,茵陈30g,玄参10g,花粉10g,一付。

1982年6月24日自己来诊:肝区痛大减,溲已不热不黄,肠好转,呕吐减,腰痛减,胃中灼热痞满均减。

脉弦缓,苔薄腻,原方一付,六一散改用20g。

二、低热白某某,261982年5月7日,低烧半年,不咳嗽,每天起床后开始发烧,全身皮肤灼热,体温不高,纳差,渐消瘦,口微干,平时喜饮,最近双腋下多汗,二便正常,苔薄白,脉偏细。

《伤寒论》中桂枝汤的所有条文及解析

《伤寒论》中桂枝汤的所有条文及解析

刘渡舟老先生:《伤寒论》中桂枝汤的所有条文及解析方药| 桂枝汤方治法| 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校(擘)上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折折(执水)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

若不汗,更服依前法。

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

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

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不汗出,乃服至二三剂。

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酩、臭恶四等物。

方义方中桂枝辛温,解肌祛风;芍药酸寒,敛阴和营。

两药配伍有调和营卫之功。

姜辛散止呕,且助桂枝;大枣味甘益阴和营,以助芍药;炙甘草调和诸药。

方为辛温解表轻剂。

服用桂枝汤取汗,尤须啜粥、温覆以助药力,既益汗源,又防伤正,值得重视。

【原文】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释义本条句首指出太阳中风,故当与第1条“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第2条“发热汗出,恶风,脉缓。

”互相参看。

证见阳浮(脉浮)、翕翕发热,为外邪犯表,卫阳浮盛,抗邪于外。

阴弱(脉缓)、汗自出,为卫外不固,营不内守,营对浮盛之卫而言相对不足,可称营弱。

汗出营弱,脉应之缓。

恶风寒,与脉浮、发热同见,为风寒外束肌表。

原文中恶寒、恶风并列,提示两证有轻重之别,但可并见,似不可误为或见之证。

肺合皮毛,肺气上通于鼻。

外邪犯表,肺气不利,则见鼻塞。

外邪干胃,胃气上逆,则见干呕。

诸证反映营卫不调,卫强营弱,肺气不利,外邪干胃的病理,仲景提要为“阳浮而阴弱”吕震名说:“卫强故阳脉浮,营弱故阴脉弱,卫本行脉外,又得风邪相互,则其气愈外浮,阳主气,风为阳邪,阳盛则气易蒸,故阳浮者,热自发也。

营本行脉内,更与卫气不谐,则其气更内弱,阴主血,汗为血液,阴弱则液易泄,故阴弱者,汗自出也。

桂枝汤的组成方剂

桂枝汤的组成方剂

桂枝汤的组成方剂桂枝汤《伤寒论》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歌诀总括】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和炙甘草五味药组成,为治疗太阳中风证的代表方剂。

全方以解肌发表散邪、调和营卫为主,发汗力柔和,对卫气受邪不能顾护肌表,而见汗出、恶风的表证最为适用。

【歌诀详解】桂枝汤是张仲景的名方之一,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也就是歌诀中所提到的太阳中风证。

充分理解外感风寒表虚证的证候、病机,是掌握本方的重点和难点。

需要注意的是,桂枝汤治疗的风寒表虚证与麻黄汤治疗的风寒表实证均为感受风寒所致,但症状表现上却存在巨大的差异。

表虚证区别于表实证最大的特征是“汗出”的症状,且在症状描述中不强调恶寒而强调恶风。

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外感风寒邪气中风邪与寒邪的侧重不同。

寒为阴邪,当寒邪偏重时,寒邪收引的特征更为突出,故卫气凝滞、毛窍闭塞,表现为恶寒无汗。

而风为阳邪,其性开泄,风邪侵犯卫气时,卫气浮越于肌表,不能行护卫、温煦之职,故见发热、恶风之症状;卫气不能固守营阴,营阴随之外泄,则汗出。

由此可知,桂枝汤所治风寒表虚证,为风邪偏重所致,故此亦称“太阳中风证”。

正是由于风邪袭表后,卫阳浮越于肌表,给人以“阳盛则热”的假象,同时汗出导致营阴的损伤,故桂枝汤证的病机有“卫强营弱,营卫不和”之说。

需要注意,此处所说的“卫强”,仅仅是卫气浮越的假象,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卫气强盛,否则就不会同时伴有“恶风”的症状。

方中最核心的配伍药物是桂枝配芍药。

君药桂枝解肌发表,散邪而发汗力不峻;臣药芍药敛阴益营,兼顾受损之营阴。

两药配合发表而不伤营阴,敛阴而不敛邪,共奏调和营卫之效。

另配伍生姜、大枣,散寒益阴,鼓舞中焦胃气,也可以调和中焦之营卫。

炙甘草调和药性,同时配合桂枝、生姜辛甘化阳,配合芍药酸甘化阴,共奏滋阴和阳之效。

【应用点睛】本方发汗力较缓和,适用于平素体质偏弱、卫气偏虚者外感风寒所致的营卫不和,以发热、汗出、恶风作为辨证要点,在感冒、流行性感冒中多有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枝加厚朴杏 解肌祛风,降气定喘。 子汤 桂麻各半汤 小发其汗 桂枝二越婢一 微发其汗 汤
伤寒论 5
桂 加 加赤芍 桂枝加芍药汤 枝 姜 加饴糖→小建中汤 配 枣 白 草 加大黄→桂枝加大黄 ↓ 芍: 汤 一 桂 加人参重用生姜→新 收 枝 加汤 一 汤 散; 和 加黄芪大枣生姜 黄 芪 桂 枝 五 物 营 汤 卫, 加当归细辛木通 当归四逆汤 调 阴 加麻黄附子白术 桂 枝 芍 药 知 母 阳 知母防风生姜甘 汤 草
Hale Waihona Puke 2013-9-13伤寒论
13
三、桂枝汤实质探讨
2013-9-13
伤寒论
14
1.属何法范围——既属辛温解表法 (汗法)亦属八法之“和”法。属和 法之依据有如下六个方面:
2013-9-13
伤寒论
15
(1)“和”之本义:和是中医传统的 常用单音词,《辞源》注释:“和”, 顺也、谐也、平也、不刚不柔也; 《中庸》云:“发而中皆中节,谓之 和”。
2013-9-13 伤寒论 37
(2)自汗症 桂枝汤治疗无外感风寒而因卫 虚不固,营阴失守之常自汗或多汗或时发热汗出 证,源于论中第53、54条原文。至今临床家一直 宗以本方理法,随证加减,疗效甚佳。如魏氏以 本方加桑叶治疗一例每夜12时左右,即汗出如洗, 枕被尽湿,夜夜如此,证已年余。此外,夜尿时, 必觉冷气袭人,皮肤粟起,内则若有热流上冲, 旋则头眩欲仆,摇摇不能自持,兼见口苦,声嘶, 小便短赤,舌质淡红,脉细微而数,西医诊断为 神经官能症。经服上方3 剂,夜汗顿止,续服5 剂,虚热上冲,恶风头眩等证悉除〔5〕。
石膏
2013-9-13
桂枝加附子汤 补阳敛汗 桂枝加葛根汤 加麻黄→葛根汤,治中风兼经输证,
下利证。
桂枝加黄芪汤 变解表为宣通阳气,排泄水湿,治
黄汗病,汗出不透,腰以上必汗出, 下无法。
桂枝加龙牡汤 甘温摄精,使阳能固摄,阴能内守,
治虚劳失精,心神浮越。
乌头桂枝汤
双解表里寒邪,治表里皆寒,寒疝 兼表以里为主。
欢迎进入《伤寒论》 的医学殿堂!
2013-9-13
伤寒论
1
桂枝汤的研究与应用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教研室 张横柳教授
2013-9-13
伤寒论
2
一、桂枝汤的方组剖析
(见图表如下)
2013-9-13
伤寒论
3
一、 桂枝汤的方组剖析
2013-9-13
伤寒论
4
桂 加 加附子 枝 姜 加葛根 配 枣 白 草 加黄芪 芍: ↓ 一 桂 收 枝 加龙牡 一 汤 加乌头 散; 和 加厚朴 营 杏仁 卫, 调 加麻黄 杏仁 阴 阳 加麻黄
加蜀漆牡蛎龙 —炙甘求逆汤 骨生姜大枣 加茯苓白术 —苓桂术甘汤 加茯苓生姜 加茯苓大枣 —苓甘汤 —苓桂甘枣汤
加茯苓五味子 —茯苓五味甘草 敛气平冲。 汤 加人参地黄阿 —炙甘草汤 胶麦冬火麻仁 加白术附子 —甘草附子汤
2013-9-13 伤寒论 7
芍药 → 加附子 芍甘附汤 扶阳益阴 配甘 芍 草 甘 汤
〔7〕。
2013-9-13
伤寒论
39
(3)低热 低热为内科常见症之一,原因颇多。 据林氏对68例低热证的辩证分型有8 种,若属 营卫不和型,证见乍寒乍热或恶风寒,汗出, 乏力,脉细小等,治宜调和营卫,方用桂枝汤, 计5例。4例治愈,1例好转。并举1例,低热4个 月,午后发热(37.4~38.1℃),暮夜恶寒, 出汗,头昏乏力,苔薄白,脉细濡,以本方加 煅牡蛎,服药20剂,体温正常,诸证消失〔8〕。 王氏又以本方加玉竹、牡蛎治疗1例低热 (37.4~37.9℃)2个月,别无其他不适,舌 脉如常,连服6剂,低热即退。作者认为低热与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尤其是交感神经病理性兴 奋有关〔9〕。
2013-9-13 伤寒论
通阳益脾,活血和络
变解表法为补中法, 建中补脾,调和气血
兼泻实
变益气和血法 通阳行痹
祛风除湿,温经散寒, 滋阴清热
6
桂 枝 配 甘 草 辛 甘 助 阳
↓ 桂 枝 甘 草 汤
加龙牡 加生姜大枣
—桂甘龙牡汤 温补心阳,镇潜安神, —桂枝去芍药汤 温壮胸阳 温壮心阳,镇惊安神, 补脾利水降冲。 温胃利水。 温通心阳,化气行水。
2013-9-13
伤寒论
22
2.桂枝汤基本功用 ——调和营卫
2013-9-13
伤寒论
23
四、桂枝汤运用
2013-9-13
伤寒论
24
1.仲景本身的应用 (1)中风证(原文1、2、12、13条); (2)53、54条自汗证; (3)阳明表证(原文234、235条);
2013-9-13
伤寒论
25
原文234条:阳明病,脉浮,汗出 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 宜桂枝汤。 (原文235条:阳明病,脉浮,无 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2013-9-13
伤寒论
32
陈氏从叶氏《临证指南医案》 中探讨桂枝汤运用,认为无论风寒、 温热及各种杂病,凡是病机上具有 卫阳受伤,营气虚寒,或在里的阴 阳不和,在外的营卫失调等都可以 用本方化裁治疗〔3〕。这对掌握运用 桂枝汤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2013-9-13
伤寒论
33
3.近代医家运用:
近代医家张锡纯认为邪伤营卫,皆因大气虚损 致卫气漫散,邪得越卫而侵营,故立加味桂枝 代粥汤。在桂枝汤原方加黄芪、知母、防风, 治中风有汗。加黄芪补大气,以代粥补益之力; 加防风宣通营卫,以代粥发表之力,服后啜粥 固佳,即不啜粥,亦可奏效;加知母以制黄芪 之温。综观张氏运用桂枝汤时,每每加黄芪以 补胸中大气,固表抗邪;加薄荷以助其速于汗 出;加花粉助芍药以退热。若遇干呕甚者,加 半夏以止呕,诚属经验之谈。
2013-9-13
伤寒论
38
刘氏则以本方加黄芪治疗自汗或多汗证, 效果亦满意。初服若效果不显时,则依“复发 其汗”及“先其时发汗则愈”原则,以排除营 卫间的障碍,而达到止汗的目的。至营卫调和 之后,再加黄芪更能发挥黄芪实表作用,防止 复发,可谓经验之谈〔6〕。陈氏从“汗出偏沮, 使人偏枯”理论出发结合本方调和营卫之功, 再加益气固表之黄芪15克、边条参12克治疗局 限性多汗症(又称节段性多汗证)亦取得奇效
2013-9-13
伤寒论
26
(4)太阴表证;
原文276条:太阴病,脉浮者,可 发汗,宜桂枝汤。
2013-9-13
伤寒论
27
(5)妊娠恶阻。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 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 汤主之。
2013-9-13
伤寒论
28
2.古代医家运用: 古代医家对桂枝汤无不推崇备至,尤 其是唐宋以来,各医派逐渐形成较系统的 理论,各派医家都宗以本方理法结合自己 的临床经验进行化裁,丰富与发展了本方 的理法及应用。
酸甘 化阴
加 麻 黄 乌头汤 乌头北 芪
温经祛寒, 除湿解痛。
2013-9-13
伤寒论
8
二、桂枝汤现代药理研究
桂枝汤仅五味药相承而成,但用于 临床使许多慢性疾病,疑难危重证获得 卓著疗效,引起现代药学家极大兴趣, 从本方中单味药到复方的药理均作了大 量分析与研究,综合归纳本方作用有六:
2013-9-13
清· 柯琴谓:“桂枝汤为伤寒中风杂 病解外之总方,凡脉浮弱,汗自出而表不 解者,咸得而主之也。”
2013-9-13
伤寒论
31
温病最忌辛温药发汗,但风温、 温热、温疫、冬温之初期若有恶风寒 者,温病学家吴瑭宗桂枝汤解肌之理, 以之导邪外出,使营卫调和,自然得 汗而解。故在《温病条辨》一书中, 把本方列为众方之首。
伤寒论
9
1.解热抗炎抗病毒及抑菌; 2.改善消化系统功能; 3.解痉、镇痛、镇静; 4.改善心血管功能; 5.抗过敏作用; 6.双向调节作用。
2013-9-13
伤寒论
10
桂枝汤类方的双向调节作用是基于 营卫不和这特定病机前提及桂枝汤三对 药物配伍的科学性。通过调和营卫、畅 通血脉、调理脾胃、复建中气的途径, 实现五个方面的双向调节作用:
2013-9-13
伤寒论
19
(4)仲景的“和法”含义:乃指汗剂、 下剂、温剂诸方治疗作用较为缓和者 而言。
2013-9-13
伤寒论
20
(5)柯琴云:“群方之冠,乃滋阴和 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2013-9-13
伤寒论
21
(6)蒲辅周云:“和解之法,具有缓 和疏解之意,使表里寒热虚实的复杂 证候,脏腑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归 于平复……。”
2013-9-13
伤寒论
29
如明· 王肯堂以桂枝汤,随证加减 化裁的有三方: ① 桂枝加川芎防风汤,治发热自 汗出而不恶寒的柔痉。 ② 桂枝加芍药汤(桂枝、芍药、 石膏、黄芪、知母)治寒热大作等阳 盛阴虚之疟证。 ③ 桂枝加芍药防风防己汤(桂枝 汤加防己、防风),治发热脉沉细之 太阴腹痛。
2013-9-13 伤寒论 30
2013-9-13 伤寒论 17
(3)仲景对“和”的阐述:一是作症 状描述:“身和”、“腹中和”、“口中 和”、“卫气不和”、“胃中不和”。二 是作具体治法,有桂枝汤调和营卫、小柴 胡汤和解少阳、调胃承气汤的调和胃气, “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等等。
2013-9-13
伤寒论
18
还有“白饮和服”之服法,总观仲景 对“和”的原则性论点有二:一是《金匮》 “五脏元真通畅,人既安和”;二是《伤 寒论》中提出:“凡病,若发汗、若吐、 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 自愈”。由此可见,“和”的关键是恢复 人体的自稳,调节机制,使阴阳、气血、 脏腑的系统功能平衡协调而维持正常的生 理活动。
2013-9-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