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4年元宝山区梅毒疫情分析
2011年某区梅毒与淋病疫情分析报告
2011年某区梅毒与淋病疫情分析报告
目的加强性病疫情管理,掌握性病疫情发展趋势,加强性病疫情分析的报告质量,及时准确上报性病疫情,以便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控。方法将2011年的性病疫情与2010年的疫情进行统计、对照、分析。结果2011年本区报告的梅毒病例数与2010年同期比下降了9.76%,从疫情分析来看梅毒发病率有所下降,但不能忽视,还要高度重视梅毒发展趋势。结论从疫情分析结果和感染的年龄段看,20~45岁是感染梅毒、淋病的性活跃期的青年人,是梅毒与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
标签:梅毒;淋病疫情;反馈;通知
梅毒和淋病在我国迅速蔓延,在传播与流行中,年龄结构和人群职业分布都发生了改变[1]。家务及待业、农民、离休人员是构成报告人群中的主要部分,因此对该人群梅毒、淋病的预防和控制及防治知识的宣传,已引起政府和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充分重视[2]。
1材料与方法
2011年本区共报告5种性病453例,其中,男性218例,女性235例,男女比为1∶1.07,在网报的5种性病中,女性感染略多。与2010年(502例)同期比下降了9.76%。
1.1梅毒疫情
2资料结果分析
2011年本区梅毒疫情较2010年同期比下降了22.56%,梅毒性活跃人群集中在20~49岁高发人群,目前是性病防治的重点。2011年本区梅毒疫情分析结果表明,仍以20~49岁性活跃年龄组的报告病例数最多,其发病率也最高。报告的梅毒病例中,20~49岁感染梅毒193例,感染人数多占69.42%;而2010年20~49岁同期感染梅毒245例,占68.24%,与2010年同期比下降了21.22%。从感染的年龄段看,这部分人是性活跃期的青年人,因此发病集中在这个年龄段,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广泛开展性病防治的宣传,减少高危行为。25~29岁年龄段性病发病与2010年同期比下降了11.43%;30~34岁年龄段与2010年同期比下降了20.00%;35~44岁年龄段下降了28.92%,而50~54岁年龄段下降了11.54%。淋病报告病例数占本市性病病例数的13.91%。可见性活跃人群是梅毒与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见表4。
包头昆区2001-2005年性病流行特征分析
性病 、 艾滋病作为 2 世纪危害人类最严重的传染 l 病之一 , 发病率将大 幅度上升 , 发病位次提前 , 建议有 关部门对社会上吸毒人员和娱乐场所卖淫嫖娼人员加 强监督 、 监测力度及综合治理工作 , 同时 , 加强对社会 人群 的健康教育 , 使人们提高 自 防护意识 , 我 以减少性
( 收稿 日期 :0 60 -2 20 - 0 ) 9
须佩戴防尘口罩等防护用品 , 并定期更换 , 以保障身体 健康。夏季作业时 , 应穿戴隔热工作服 , 在炎热夏季为
工人供应含盐清凉饮料( 含盐量为 0 1 ~ . %) 饮 .% 0 2 , 料水温不宜 高于 l ℃。高温季节前对作业 工人进行 5
3 讨论
多为 2 4 O~ O岁 , 职业 以工人为主, 文化程度多为中学 , 婚姻以已婚居多 , 传染来源多为不详 , 与这类人群的生 理因素及生活环境差、 文化素质低 、 个人防护意识淡薄
有关。
包 头市 昆 区 20 0 1—20 05年 S D疫 情 资 料 显 示 : T
淋病为近年来最高发的性病 , 其次为非淋菌性尿道炎 , 梅毒位列第三。这与全国性病监测协作组对 20 00年 全国性病感染状况 的统计结果…相 一致。梅毒 的发 病率 由20 — 0 4 0 2 2 0 年的成倍增长 , 证实 了梅毒发病率 将大幅上升的特点 , 有专家预测到 20 06年 , 淋病、 梅毒
内蒙古自治区1993~2001年梅毒发病流行病学分析
内蒙古自治区1993~2001年梅毒发病流行病学分析
涛波;张少卓;马文涛
【期刊名称】《内蒙古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3(035)003
【摘要】目的:分析内蒙古自治区梅毒流行趋势,为有关部门制定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3~2001年全区上报的梅毒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3年报告1例,占当年性病发病的0.075%,2001年报告病例474例,占当年性病发病的
9.9%.1999年报告出现晚期梅毒及胎传梅毒.结论:1993~2001年内蒙古自治区梅毒发病呈整体上升趋势,必须尽快采取防治措施,控制梅毒疫情蔓延.
【总页数】3页(P247-249)
【作者】涛波;张少卓;马文涛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0;内蒙古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0;内蒙古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81.81;R759.1
【相关文献】
1.北京市朝阳区1993~2003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J], 李东亮;张政
2.2010~2015年武汉市孕产妇梅毒感染率及网络报告梅毒发病率的流行病学分析[J], 方玉蓉;张万宏;石萍;周爱芬;郑熠;石卫东;陆小霞
3.浙江省遂昌县1993—2006年梅毒流行病学动态分析 [J], 叶水福
4.深圳市龙岗镇1993~2001年霍乱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及防治措施 [J], 钱嘉
5.1993~2001年深圳市宝安区食物中毒流行病学分析 [J], 朱元芳;吴礼康;刘开钳;孙群露;朱志良
2011―2014年住院患者梅毒的调查与分析
2011―2014年住院患者梅毒的调查与分析
【摘要】目的对住院患者手术或输血前配血标本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以发现梅毒患者,探讨其流行病学及血清学特点。方法对2011年1月-2014年12月贵州省黔西南州人
民医院住院患者72123人,初筛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Anti-TP)测定,阳性结果再进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查。结果四年共收集住院患者72123人,梅毒抗体阳性2304例,各年度阳
性率分别为2.06%,2.62%,3.40%和3.89%阳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男性阳性者1307例,女性997例,男女比例为1.31:1。各年龄段阳性率不同,阳性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其30-50岁阳性率最高,20岁以下阳性率最低。其中以初中、小学文化层偏多,青壮年、打工者和已婚者居多。结论梅毒病例在住院患者中分布较广,对住院患者的梅毒血清学筛查是非常必要的。梅毒患病率快速增长,防治工作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关键词】梅毒;隐性;流行病学;血清学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所致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可以累及多个组织和器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近年来,我国梅毒发病率呈快速上升的趋势,对公共卫生构成严峻挑战。由
于隐性梅毒患者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常延误治疗而可能造成神经、心血管等内脏器官损害,亦可垂直传播给胎儿,同时其隐蔽的传播性更易感染不设防的性伙伴,其社会危害性大大超过显性梅毒,故对梅毒患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至关重要。笔者对近4年来本院住院患者中,梅毒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鞍山市2010~2014年性病疫情分析与防治策略研究
鞍山市2010~2014年性病疫情分析与防治策略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鞍山市2010~2014年性病疫情情况并提出有效的防治策略。方法对鞍山市2010~2014年性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观察5年间性病疫情变化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5年间共发病8340例患者,发病率最高的病种为梅毒,占87.4%,其次为淋病(8.7%)、尖锐湿疣(2.7%)、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0.8%)、生殖器疱疹(0.4%);男4237例,占50.8%,女4103例,占49.2%;患者主要职业为家务及待业人员、其次为农民、离退人员、工人。结论目前鞍山市性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发展,主要性病疫情为梅毒以及淋病,因此临床工作中要对性病做好综合防治并且对梅毒的发病动态实施动态监控。
关键词性病;疫情分析;防治策略;研究
当前在我国部分地区性病的发病率正呈逐渐上升趋势发展,性病疫情传播速度快,性病感染例数逐渐上升,流行传染疾病的预防、治疗非常严峻[1]。为研究探讨鞍山市2010~2014年性病疫情情况并提出有效的防治策略,对鞍山市2010~2014年性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资料来源数据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络直报的患者。
1. 2 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鞍山市2010~2014年新报告的性病疫情概况、流行特征等进行分析。
1. 3 诊断标准根据淋病、梅毒、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实验室、临床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1. 4 观察指标观察2010~2014年鞍山市性病发生例数、各病种所占例数、主要病种构成情况,观察性病患者年龄、性别、职业分布。
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
卫生部关于印发《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的通知
卫疾控发…2010‟5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加强梅毒预防与控制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艾滋病防治条例》,我部制定了《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〇年六月三日
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可引起神经、心血管等多系统损害,甚至威胁生命。梅毒可通过胎盘传染胎儿,导致自发性流产、死产或先天梅毒等。感染梅毒可促进艾滋病的传播。为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高人口素质,有效控制艾滋病和梅毒传播,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和《艾滋病防治条例》,制定本规划。
一、背景
20世纪80年代,梅毒在我国重新出现,90年代末以来,全国梅毒报告病例数明显增加,流行呈现快速上升趋势。1999年报告病例80406例,年发病率为6.50/10万,2009年报告病例327433例,年发病率为24.66/10万,发病率年均增长14.3%。1997年先天梅毒报告病例数为109例,报告发病率为0.53/10万活产数,2009年报告病例数为10757例,报告发病率为64.41/10万活产数,发病率年均增长49.2%。2009年,梅毒报告病例数在我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中居第三位。高危人群梅毒感染率高,2009年艾滋病监测哨点结果表明,暗娼人群梅毒抗体阳性率最高达30.6%,平均为2.4%;男男性行为人群最高达31.2%,平均为9.1%;吸毒人群最高达27.9%,平均为3.4%;孕产妇人群梅毒抗体阳性率最高达11.3%,平均为0.5%。
性病疫情报告影响因素调查结果分析
原因:住院、术前、孕产检查等无症状的梅毒筛查阳性 的“隐性梅毒”,错诊错报为一期或二期梅毒
提示:隐性梅毒错分为一期与二期梅毒可能是影响疫情 变化的关键因素。如果去除该因素是否可揭示梅毒真实 发病趋势?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梅毒双阳数
3.00
2.53
双阳率 49276 51921
2.50
398202.28 42762
34328
1.94
1.83
2.00 1.75
1.50
20000
1.00
10000
0.50
0 2010
2011
2012
2013
0.00 2014
医疗机构梅毒双阳数变化趋势
非皮科, 2012, 6599
非皮科, 2103, 5非36皮3 科, 2014, 5172
年均增长 -14.34%
2010
2011
2012
2103
2014
(四)调查医院按科室一期和二期报告病 例数之比
年份 2010
皮肤科
一期
二期
一期/ 二期
非皮肤科
一期
二期
一期/ 二期
一期
5307 6322 0.84 7707 1897 4.06 13014
2010年梅毒疫情分析及2011年发病预测
2010年梅毒疫情分析及2011年发病预测2010年,梅毒发病48例,报告发病率25.95/十万,较去年下降了9.42%。
一、流行特征
1、地区分布
报告发病数位居首位的是初家办事处15例,占31.25%。其次是黄海办事处,占29.17%,再次是滨海办事处、莱山办事处等。各办事处发病情况见图1。
2、时间分布:无明显季节性升高。2010年月报告发病趋势与08、09年大致相同,全年报告发病数较08、09年有所下降。
3、年龄分布:
从年龄分布看,发病年龄分布在15~75岁,主要集中在20~50岁年龄组,占总发病的87.5%。
男性发病31例,女性发病17例,男女性别比为 1.82:1。
4、职业分布:
职业分布以家务及待业、不详、工人和农民发病数最多,占70.37%。
5、分型:
Ⅰ期梅毒10例,占20.83%。Ⅱ期梅毒32例,占66.67%。Ⅲ期梅毒1例,占2.08%。隐性梅毒5例,占10.42%。
6、时间趋势:
自2005年以来,莱山区梅毒报告发病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10年发病略有下降。
二、2011年发病趋势预测
2010年,梅毒报告发病48例,报告发病率25.95/十万,较去年
下降了9.42%。自2005年以来,我区梅毒报告发病呈逐年明显上升趋势,传播范围进一步扩大,呈现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态势,2010年发病虽略有下降,但预计2011年我区梅毒疫情可能会进一步上升,因此各项性病防治工作措施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在无疫苗等有效手段构建强有力的健康保护前提下,首先应做好健康促进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普及梅毒防治知识,提高受众的梅毒防病知识知晓率、避免和减少危险行为、引导促进正确的求医行为。开展梅毒主动检测是针对梅毒隐性病例占梅毒总报告病例数大比例的流行状况的有效措施,通过主动检测可以实现梅毒隐性病例早期发现,进而早诊断、早治疗。
2008—2012年我院梅毒感染检出情况分析
关键词 : 梅毒; 感染; 阳性
中图分类号 : R 7 5 9 . 1 文献 标识码 : B 文 章编 号 : 1 0 0 6 — 0 9 7 9 ( 2 0 1 3 ) 2 7 — 0 1 2 3 ~ 0 2
3 讨 论
社 . 2 0 0 3 . 2 7 0 — 2 7 1 .
胆汁 酸在 肝 细胞 内 由胆 固醇转 化 而来 , 胆 汁酸 有亲 水 和疏水 【 2 ] 尹伯 元 , 李龙 , 顾文涛. 临床 特 种 检 验 医. 第1 版. 天 津: 天 津科 两 个侧 面 , 具有 较强 的界 面活性 , 能 降低 油水 之 间 的界 面张 力, 促 学技 术 出版 社 , 2 0 0 5 . 2 3 1 — 2 3 3. 进 脂类 乳 化. 一 般认 为 胆汁 酸 的测定 对 肝胆 疾病 的灵 敏 性 和专 一 【 3 ]潘 巧 玲 , 吴建华, 等. 2 1 7例 冠 心 病 危 险 因 素 『 J 】 . 广州 医学 ,
由表 可知 , 冠心 病 组 的 T B A水平 明显高 于 正 常对 照组 ( P < 参 考文 献 0 . 0 5 ) , 胆 固醇 ( 治疗 中 ) 的水平 与体 检对 照组 差异 明显 ( P <0 . 0 5 ) 。 【 1 】 巫 向 前. 临床 检 验结 果 的评 价 【 J 1 . 第1 版. 北京 : 人 民卫 生 出版
中国梅毒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发病率、死亡率及预防措施分析报告
中国梅毒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发病率、死
亡率及预防措施分析
一、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
梅毒在全世界流行,全球每年约有1200万新发病例,主要集中在南亚、东南亚和次撒哈拉非洲。近年来梅毒在我国增长迅速,已成为报告病例数最多的性病。所报告的梅毒中,潜伏梅毒占多数,一、二期梅毒也较为常见,先天梅毒报告病例数也在增加。
梅毒患者的皮肤、黏膜中含梅毒螺旋体,未患病者在与梅毒患者的性接触中,皮肤或黏膜若有细微破损则可得病。极少数可通过输血或途径传染。获得性梅毒(后天)早期梅毒病人是传染源,95%以上是通过危险的或无保护的性行为传染,少数通过接亲吻、输血、污染的衣物等传染。胎传梅毒由患梅毒的孕妇传染,如果一、二期和早期潜伏梅毒的孕妇,传染给胎儿的几率相当高。
梅毒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梅毒的临床表现
二、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发病率及死亡率
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传染病医院行业市场全景调查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数据显示:2014-2019年中国梅毒发病数持续增加,2018年中国梅毒发病数为494867例,较2017年增加了19007例;2019年中国梅毒发病数为535819例,较2018年增加了40952例。
2014-2019年中国梅毒发病数统计
资料来源:疾病预防控制局、整理 2014-2019年中国梅毒死亡人数逐年减少,2018年中国梅毒死亡人数为39人,较2017年减少了6人,2019年较2018年有所增长,2019年中国梅毒死亡人数为42人,较2017年增加了3人。
2014-2019年中国梅毒死亡人数统计
各省梅毒与淋病疫情分析数据图表
各省梅毒与淋病疫情分析数据图表
图1995-2008年各省一期、二期、隐性及全部梅毒报告病例数
图1995-2008年各省胎传梅毒报告病例数
图1995-2008年各省一期、二期梅毒报告发病率
图1995-2008年各省一期、二期梅毒男性、女性发病率
图2008年各省一期、二期梅毒按性别与年龄发病率
图1995-2008年各省胎传梅毒报告发病率
图1995-2008年各省一期、二期梅毒按年龄组报告发病率
图1995-2008年各省一期、二期梅毒男性按年龄组报告发病率
图1995-2008年各省一期、二期梅毒女性按年龄组报告发病率
图1995-2008年全国胎传梅毒报告例数与女性一期、二期梅毒发病率
图2008年各省一期、二期梅毒报告发病率地图
图2008年各省胎传梅毒报告病例数地图
图1995-2008年各省淋病报告病例数
图1995-2008年各省淋病报告发病率
图1995-2008年各省男性、女性淋病报告发病率
图1995-2008年各省淋病按年龄组报告发病率
图1995-2008年各省男性淋病按年龄组报告发病率
图1995-2008年各省女性淋病按年龄组报告发病率
图1995-2008年各省15岁以下儿童淋病报告病例数
表1995-2008年各省梅毒报告病例数
年份全部梅毒一期二期三期隐性胎传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表1995-2008年各省梅毒报告发病率年份全部梅毒一期二期三期隐性胎传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梅毒诊断标准
梅毒上报要点
国家级性病监测点辖区内有2家医院必须开展RPR和 TPPA。
仅报告以前未做出诊断的首诊病例或新发病例,复 诊与随访检测者不报告。梅毒再次感染者需要报告。
梅毒病例上报实例(后天)
RPR
TPPA
阳性 阴性 阳性 阳性 未做
阳性 阳性 未做 阴性 阳性
上报,根据临床表现报各期梅毒 不上报 报疑似病例,需要TPPA结果 不上报 不上报,需要RPR结果
如果只是上报疫情,不需要做RPR滴度,但是考虑到要观察治 疗效果,建议同时做RPR定性和定量。
梅毒病例上报实例(先天)
RPR TPPA
阳性 阳性
阴性 未做 阳性
阳性 未做
阳性 阳性 阴性
3个月复查滴度上升时上报 3个月复查滴度上升时报疑似病例, 待TPPA结果修定 不上报
不上报,需要RPR结果,3个月复查 不上报
3个月以内的可以先报疑似病例,待3个月以后修订或删除,所以应 该对新生儿加强随访。
暗视野检查阳性;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阳性,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 验阳性,其抗体滴度高于生母4倍及以上,但低于该值并不 排除胎传梅毒,或出生后3个月随访滴度升高. 应取婴儿静脉血进行检测,而不是脐带血
赤峰市元宝山区2010-2012各类食品卫生细菌学检测结果分析
作为评价食 品质 量 的重 要 内容 之一 , 其 检测 结果 表示 食 品质 量 能力 , 首先食 品从业人 员每年 的健 康体检 工作要 加强 , 坚持 做到
好坏和安全 的标准 。本 文就 2 0 1 0— 2 0 1 2年三年来所采集 的 1 7 7 9 每个食品从业人员 卫生 知识 的培训 , 联合 城管 加强 对 流动 摊点
焦点之一 , 食 品安全 主要 是食 品 的质量 。食 品质量 好 坏是 衡量 质量 , 加强食 品安 全保 障 广大 群众 的健 康是 密不 可分 的 。我 区
是否对广大消 费者 的身 体健康基 础之 一。食 品卫 生细 菌学指标 卫生监督所联合疾控 中心加强对 食 品行 业执 法力度 和食 品检测
・
5 6 ・
《 中西 医结合 心血 管病 杂志》 ( 电子版 ) 2 0 1 4年第 2卷第_ 4翅
4 ] 张楠. 1 晦床输血不 良反应回顾性 分析及预 防措 施探讨 [ J ] . 检验 医 握输 血指征 , 做好血型鉴定和 交叉配 血试验 , 有 条件 的医院还 可 [
对献 血者和受血者 的血 液做 意外 抗体 筛检 。血液 取 出后 , 应 在
赤峰市 元宝 山区 2 0 1 0— 2 0 1 2各 类食 品 卫 生细 菌 学检 测 结 果 分 析
i 凳
赤峰市元 宝 山区疾病预 防控制 中心 内蒙古 赤峰
102例梅毒患者临床分析
102例梅毒患者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梅毒的发病特点,提高梅毒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2例患者中,男44例,女58例,男女比例为1:1.32,年龄21~40岁为最多,占70.5%,传播途径以非婚性接触为主,一期梅毒16例(15.6%),二期梅毒11例(10.8%),胎传梅毒11例(10.8%),潜伏梅毒64例(62.7%)。结论梅毒主要通过非婚性接触传播,临床表现复杂,应提高对梅毒皮疹的认识,减少误诊、漏诊,同时加强高危人群的梅毒血清学筛查。
关键词梅毒;临床分析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morbidity characteristics of syphilis,and to improv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level for syphilis.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102 syphilis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Among the 102 patients,there were 44 male cases and 58 female cases,as 1:1.32. A majority of patients aged 21~40 years old,accounting for 70.5%. Their transmission route was mainly unmarried sexual contact. There were 16 cases with primary syphilis (15.6%),11 cases with secondary syphilis (10.8%),11 cases with congenital syphilis (10.8%),and 64 cases with preclinical syphilis(62.7%). Conclusion Non-marriage sexual behavior is the major way of syphilis transmission. Syphilis has complex clinical manifestations,therefore understanding of syphilis rash should be improved to reduce misdiagnosis and enhance serologic screening of syphilis in high risk population.
南北方两县的梅毒流行特征比较
者差异 有统 计学 意义 ( t= 7 . 2 1 ,P<0 . 0 1 ) ;而 郯 城县 男女 性 患 者 平 均 年 龄 为 ( 3 3 . 8 9±1 6 . 8 1 ) 和 ( 3 5 . 0 0±1 4 . 0 3 ) 岁 ,两者 差异 无统 计学 意义 ( f :
一
素 :性 伴更换 的平均频 率 、疾病 的 平均 传播效 率 和 新感 染 病例 保 持 传 染 性 并 导 致 感 染 传 播 的平 均 时 间l ;梅 毒 常隐 匿 发 病 ,可 保 持 较 长 时 间 的传 染
者年 龄 更 小 ,处 于 性 活 跃 阶段 ,易 在 性 伴 之 间 传
3 讨
论
淳 安县 和郯城 县分 别处 于我 国南 方和北 方 ,两 地 社会 经济 发 展状 况 存 在 一定 差 异 。根 据 2 0 1 0年 第 六次 全 国人 口普 查结 果 ,淳安 县 和郯城 县城镇 人
病学特征存在若干差异 ,应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 。 关键词 :梅毒 ;流行特征 ;比较
中 图 分 类 号 :R 2 7 5 . 3 文 献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 0 0 7— 0 9 3 1( 2 0 1 4)0 7—0 7 0 2— 0 3
淳安县和郯城 县 的梅毒流行
性 ,增加传播概率。我国梅毒传播的潜在决定因素 还 包括 人 口 由农 村 向 城 市 迁 移 、年 轻 未 婚 男 性 增 加 、常 规筛查 不 充分 、性 伴通 知工 作不 到位 、患 者 耻 于寻 求 诊 治 和 部 分 免 疫 缺 乏 等 ;另 外 近 年来 主动监测力度加强 ,也是梅毒报告发病率升高的潜
贵州省2005~2014年梅毒疫情分析
贵州省2005~2014年梅毒疫情分析
发表时间:2016-06-22T13:15:27.5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6月第16期作者:冉景林申莉梅杨梨丽郑敏陶锐范家诚刘跃
[导读]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病程较长的性传播疾病。
冉景林申莉梅杨梨丽郑敏陶锐范家诚刘跃辉
(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贵阳 550004)
【摘要】目的:根据2005~2014年贵州省梅毒疫情报告结果,分析贵州省梅毒发病率及疫情形势,为制定梅毒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05~201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贵州省梅毒疫情数据,采用SPSS19.0 进行统计,分析全省梅毒的发病率及社会人口学构成。结果:贵州省梅毒报病数从2005年的814例增长到2014年的15542例,其中隐性梅毒发病数最多,呈逐年快速增长趋势,成为梅毒的主要流行类型;一期梅毒、二期梅毒比例为 5.67:1;在全部报告病例中,男性低于女性,男女比例为0.78:1;报告病例年龄主要集中在20~39岁之间,占全部报告病例的44.05%,60岁以上组的发病率从2007年开始一直居于首位。结论:贵州省梅毒疫情呈快速上升趋势,加强医疗机构梅毒规范化诊疗,普及性病防治知识,实施综合管理是当前贵州省梅毒防治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梅毒;疫情;分析
【中图分类号】R75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6-0039-03
Guizhou province in 2005~2014 syphilis epidemic situation analysis RanJinglin, ShenLimei, Yang Lili, Zheng Min, TaoRui, Fan Jiacheng,LiuYuehui.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in Guizhou, GuizhouProvince, Guiyang 550004,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Based on the results reported syphilis outbreak in guizhou from 2005 to 2014, analysis of syphilis incidence and epidemic situation,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Methods Data collected from 2005 to 2014 in guizhou province syphilis outbreak, using SPSS19.0 to statistics. Results Syphilis incidence in guizhou from 814 cases in 2005, growth in 2014 to 15542. The largest number recessive syphilis incidence, showed a trend of rapid growth year by year, become the main popular types of syphilis. Conclusions Strengthen the standardize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opularize knowledge of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mplementation of integrated management, is the focus of the current syphili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k in guizhou.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2014年元宝山区梅毒疫情分析
发表时间:2016-03-29T11:05:29.91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11期供稿作者:于海燕
[导读] 赤峰市元宝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可通过性、血液和母婴途径传播。于海燕
(赤峰市元宝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内蒙古 024076)
摘要:目的分析2010-2014年元宝山区梅毒的发病情况及其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元宝山区梅毒发病数据,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4年我区累计报告梅毒341例.病例分期以隐性梅毒为主,占47.51%;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年龄分布以20~49岁人群为主,占62.46%;男女性别比为0.92:1;职业分布以家务待业和农民为主,占65.69%;地区分布以城区和城乡结合部为主,共272例,占79.76%。结论:应根据梅毒在我区的流行特征,加强梅毒防治知识宣传及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控制梅毒在我区的发生与流行。
关键词:梅毒;流行病学;疫情分析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可通过性、血液和母婴途径传播[1]。为进一步了解梅毒在我区的流行状况和发展趋势,掌握其流行特征,研究、探讨防治策略,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对我区2010—2014年梅毒发病情况进行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2010—2014年梅毒疫情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2]。
1.2统计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有关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分析[2]。
2结果
2.1发病概况 2010—2014年我区累计报告梅毒34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1.22/10万。报告发病率2012年最高,为28.81/10万, 2010—2012年逐年上升,2013年比2012年下降,2014年比2013年上升。见表1
2.2 梅毒病例分期报告的病例中以隐性梅毒为主,报告162例,占47.51%;Ⅱ期梅毒报告106例,占31.09%;Ⅰ期梅毒报告67例,占19.65%;胎传梅毒报告6例,占1.76%;III期梅毒无病例报告。
2.3 时间分布从发病情况看,全年均有病例报告,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
2.4 年龄分布 1—14岁无病例报告,其他年龄组均有病例报告,以20~49岁最多,报告213例,占62.46%;其他依次为:≥50岁,报告117例,占34.31%;0岁报告6例,占1.76%;15—19岁报告5例,占1.47%。
2.5 性别分布男性163例,占47.80%,女性178例,占52.2%;男女性别比为0.92:1。
2.6 职业分布职业分布广,共涉及11种职业,以家务待业和农民最多,共224例,占65.69%;其他9种职业共117例,占34.31%。
2.7地区分布以城区和城乡结合部为主,共272例,79.76%;其它地区共69例,占20.23%。
3.讨论
2010—2014年元宝山区梅毒疫情分析结果显示,我区的梅毒病例在年龄、职业、地区分布上都有明显的流行病学特征,年龄分布以20—49岁为主,该年龄段人群社会活动较频繁,是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职业分布以家务待业和农民为主,这部分人知识水平比较低,接受宣传教育的渠道较少,对梅毒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低,自我保护意识差;地区分布以城区和城乡结合为主,可能与这些地区管辖范围广,人口密度大,公共场所比较密集,流动人口多有关。
目前,我国梅毒流行的危险因素广泛存在,我区梅毒防控工作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整合资源,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级管理,分工负责为指导原则[1]。结合我区实际情况,重点做好以下工作:1、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普及梅毒防治知识。加强大众人群宣传教育,对重点人群和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要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梅毒的危害、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提高人群的自我防护意识。2、开展综合干预,阻断梅毒传播。加大对流动人口、高发人群的监管力度和干预措施,在公共场所和高危人群中经常性的开展性健康教育活动和行为干预措施,落实公共场所安全套推广使用措施;依托医疗机构开展预防干预,动员社会组织参与,扩大干预覆盖面。3、加强梅毒疫情监测工作,提高监测质量,开展主动监测,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规范化梅毒医疗服务。4、健全工作机制,开展预防服务,预防和控制先天梅毒。 5、制定积极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控制梅毒在我区的发生和流行,减轻梅毒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卫生部.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S].2010-06-03.
[2]张利芬,张凤贤,王大伟,呼和浩特市2005—2010年梅毒疫情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2,6(4):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