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导学案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2 溶解度教导学案(第3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导学案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2 溶解度教导学案(第3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导学案第九单元溶液课题2 溶解度教导学案(第3课时)课程概述本节课主要学习溶解度的概念和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学生能够了解溶解度的定义,掌握溶解度与温度、溶质种类和溶剂种类的关系,以及学习如何在实验中测定溶解度。

学习目标1.了解溶解度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2.掌握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3.理解溶解度与溶质种类和溶剂种类的关系。

4.学习如何在实验中测定溶解度。

学习内容1. 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单位质量的溶剂中可以溶解的最大量的溶质。

溶解度的计量单位通常有克/升、摩尔/升等。

2. 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温度对溶解度有着重要影响。

一般情况下,固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例如氢气在液态氨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 溶解度与溶质、溶剂的关系溶解度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溶质种类和溶剂种类有关。

一般来说,溶质与溶剂的相似性越大,其溶解度就越大。

如在水中,无机化合物的溶解度通常比有机化合物的溶解度大。

4. 实验方法测定溶解度实验中常用的测定溶解度的方法有饱和溶解度法和过饱和溶解度法。

饱和溶解度法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加入溶质至溶液中,直到加入的溶质不再溶解,此时称该溶液为饱和溶液。

过饱和溶解度法是指通过调整温度和溶质添加量使得溶液超过饱和状况,从而测定其溶解度。

拓展学习如果你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感兴趣,你可以进一步了解以下内容:1.溶质的粒子大小对溶解度的影响;2.压力对溶解度的影响;3.溶解度曲线和饱和溶液的特征。

总结本课程中我们学习了溶解度及其与温度、溶质种类和溶剂种类的关系,以及如何测定溶解度的实验方法。

通过深入学习和实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对溶解度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第一课时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第一课时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课题2 溶解度第一课时导学案一、导入新课为了引起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话题的兴趣,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来导入新课:•你有没有遇到过溶解的情况?•什么是溶解?溶解的原理是什么?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并与学生分享和讨论其经验。

这将为引入新的概念和知识做好铺垫。

二、引入概念•溶解:指的是一个物质在另一个物质中以单分子(原子、离子或分子)的形式散布,形成透明的溶液。

溶解过程是物质间作用的结果。

•溶剂:指在溶液中占主要成分的物质。

溶剂的量多少可以影响溶解度。

•溶质:指在溶剂中被溶解的物质。

溶质的种类和量都会影响溶解度。

•溶解度: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单位质量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溶质的最大质量。

•饱和溶液:指在一定温度下,溶剂中溶解度达到最大时的溶液。

三、溶解度与溶质的种类不同的溶质在相同的溶剂中具有不同的溶解度。

这是由于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同导致的。

以氯化铵和氯化钠为例,它们在水中的溶解度是不同的。

氯化铵在水中的溶解度较高,而氯化钠的溶解度较低。

这是因为氯化铵中的离子能够与水分子形成更强的相互作用力。

即使是同类离子,如氯离子和溴离子,在相同的溶剂中也具有不同的溶解度。

这是因为离子的尺寸和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也会影响其溶解度。

四、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溶解度与温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一般来说,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这是由于在较高的温度下,分子的运动速度增加,相互之间的碰撞概率增加,从而有利于溶质溶解。

但也有一些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会下降。

例如,硫酸铜在20°C以下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而在20°C以上则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这种特殊性是由于在较高温度下硫酸铜会分解为硫酸和二氧化硫气体。

五、实验探究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可以进行以下实验:1.实验材料与器材:氯化钠,烧杯,温度计。

2.实验步骤:–取一定量的烧杯。

–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钠。

第九单元 课题2 《溶解度》导学案

第九单元  课题2 《溶解度》导学案

第九单元课题2 《溶解度》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以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2、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温度对一些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3、对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压强的影响关系,有一个大致的印象;4、掌握相关溶解度的几种基本计算。

学习重点: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学习难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溶解度的几种基本计算。

导学过程温故互查1、溶液概念:。

2、特征:和。

思考:物质能不能无限制地溶解?小组内同学互相举例说明。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33-35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实验1:向10毫升水分几次等量的持续加食盐搅拌观察。

用硝酸钾代替食盐持续加入10毫升水中,直到有固体剩余,然后加热观察,再加硝酸钾搅拌。

等溶液冷却再观察又如何?填写p33、34页表格。

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溶液;还能,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相互转化:(注意氢氧化钙和气体的特殊性)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思考:饱和溶液必须具备的两个前提条件是什么?和。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吗?3、注意:饱和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

同温下,同种溶质的比一定要浓。

4、结晶与海水提盐(1)结晶:固体从溶液中以的形式析出,这个过程叫结晶。

(2)结晶的方法:和思考与讨论:海水提盐的过程是怎样的?(P35页)【随堂检测】1、下列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A、含溶质较多的溶液B、含溶质较少的溶液C、溶液中有固体物质的溶液D、在一定温度下,加入该溶质不能再溶解的溶液。

2若要将一杯不饱和的蔗糖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不准确的是()A、加蔗糖B、蒸发溶剂C、倒出一部分溶液D、降低温度3、室温下,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克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加入10克水后,固体全部溶解,下列判断准确的是()A、加水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加水前可能是饱和溶液C、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D、加水后可能是不饱和溶液4、要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铵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不准确的是()A、倒出少量溶剂B、投入硝酸铵C、蒸发部分水D、适当降温5、下列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A、浓溶液B、加入同种固体还能溶解的溶液C、蒸发水后会析出晶体的溶液D、降温后会析出晶体的溶液6、将ag氯化钠粉末放入b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A、等于(a+b)gB、小于(a+b)gC、大于(a+b)gD、不大于(a+b)g7、一定温度下,将某种饱和溶液倒出一半,则下列说法中准确的是()A、由饱和状态变为不饱和状态B、向剩下的溶液中加入食盐晶体,仍能再溶解C、溶液中溶剂的量减少一半D、溶液中溶质的浓稀水准不变8、下面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准确的是()A、含有溶质较多的溶液。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导学案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导学案

溶解度第一课时饱和溶液。

1.取装有20 mL水的烧杯操作加入5g的氯化搅拌再加5g氯化钠搅拌再加5mL水搅拌现象结论2.用硝酸钾代替氯化钠操作现象结论加入5g硝酸钾搅拌再加5g硝酸钾搅拌……加热再加5g硝酸钾搅拌冷却[投影板书]一、饱和溶液1.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①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溶质的)(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如何判断某一溶液是否饱和?[讨论、总结][投影板书]2.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在一定条件下,溶质是否继续溶解。

[课堂练习](投影展示)1.如何判断某一蔗糖溶液是否饱和?2.在一定温度下,向100克食盐饱和溶液中加入3克食盐,充分搅拌后,溶液的质量变为103克。

此说法对否?为什么?3.“在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发现硝酸钾固体消失,则说明原氯化钠溶液不饱和。

”这句话是否正确?[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回答][结论]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引导]调动学生的逆向思维,思考:如何将接近饱和的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讨论][结论]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提问]“升高温度”与“蒸发溶剂”矛盾吗?[教师总结]在加热溶液的过程中,起初溶液温度升高,溶剂蒸发得比较少,溶液由饱和转化为不饱和,所以固体继续溶解;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溶剂不断蒸发,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所以又析出固体。

“升高温度”与“蒸发溶剂”是同一过程的两个矛盾体,只要我们把握好一定的尺度,就能将饱和溶液与不饱溶液相互转化。

[讲解]以上我们讨论出的转化关系与条件是大多数物质存在的普遍规律,但不可否认的水溶液,降温时可由饱和转化为不饱和。

因此上述转化特殊性的存在。

例:Ca(OH)2规律只适用于大多数物质。

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①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 (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溶解度(第一课时)导学案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溶解度(第一课时)导学案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课题2 溶解度(第1课时)【学习目标】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概念在一定下,一定量的里,不能再溶解某种物质时,叫作这种物质....的溶液。

上述条件下,还能继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作这种物质....的溶液。

【特别提醒】某温度下,A物质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A物质,但却可以继续溶解B物质。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3、结晶:晶体在溶液中形成的过程称为结晶。

(1)结晶方法:一般为两种,一种是结晶,另一种是结晶。

(2)结晶所经历的过程: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结晶(析出晶体)★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采用降温结晶,受温度影响小.的物质采用蒸发结晶。

【特别提醒】★不饱和溶液一般降低温度可变成饱和溶液,但熟石灰是升高温度变成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同一温度下,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当堂训练】1、饱和溶液是( )A.在一定量溶剂里,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B.很浓的溶液C.不是稀溶液,也不是浓溶液D.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2、一杯20℃的硝酸钾溶液,能证明它是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A.蒸发5g水有固体析出B.加入少许的硝酸钾固体,不溶C.把溶液降温到10℃有固体析出D.以上方法都行3、把60℃的饱和硝酸钾溶液降温到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溶液的质量不变②溶质的质量不变③溶剂的质量不变④仍是饱和状态A.①和②B.③和④C.①和③D.②和④4、(多选)欲使任意一种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A.升高温度B.降低温度C.加溶质D.蒸发5、将60℃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有关该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A.60℃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B.20℃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C.温度越高,硝酸钾在水中溶解得越多D.硝酸钾的晶体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6、保持温度不变,向一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下列图像所反映的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7、20℃时,50g水中溶解了18g氯化钠恰好成为饱和溶液。

《溶解度》教案(精选8篇)

《溶解度》教案(精选8篇)

《溶解度》教案(精选8篇)《溶解度》篇1设计思想:溶解度是第七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传统教学模式把溶解度概念强加给学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不深刻。

本节课从比较两种盐的溶解性大小入手,引发并活跃学生思维,设计出合理方案,使其主动地发现制约溶解度的三个条件,然后在教师引导下展开讨论,加深对"条件"的认识。

这样设计,使以往学生被动的接受转化为主动的探索,充分调动了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体现了尝试教学的基本观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并尝试成功。

教学目标:1、理解溶解度概念。

2、了解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

3、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教学器材:胶片、幻灯机。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问: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举例说明。

答:不同。

例如食盐能溶于水,而沙子却极难溶于水。

问:那么,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答:不同。

例如油易溶于汽油而难溶于水。

教师总结:物质溶解能力不仅与溶质有关,也与溶剂性质有关。

通常我们将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叫溶解性。

二、讲授新课1、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问:如何比较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性大小?生:分组讨论5分钟左右,拿出实验方案。

(说明:放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并鼓励他们畅所欲言,相互纠错与补充,教师再给予适时的提示与总结。

学生或许会凭感性拿出较完整的实验方案,意识到要比较氯化钠、硝酸钾溶解性大小,即比较在等量水中溶解的氯化钠、硝酸钾的多少。

但此时大多数学生对水温相同,溶液达到饱和状态这两个前提条件认识不深刻,教师可引导进入下一次尝试活动。

)问:(1)为什么要求水温相同?用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分别溶解氯化钠和硝酸钾,行不行?(2)为什么要求水的体积相同?用一杯水和一盆水分别溶解,行不行?(3)为什么要达到饱和状态?100克水能溶解1克氯化钠也能溶解1克硝酸钾,能否说明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性相同?生:对上述问题展开积极讨论并发言,更深入的理解三个前提条件。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九单元 课题2 溶解度 导学案(2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九单元 课题2 溶解度 导学案(2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九单元课题2 溶解度导学案(2课时)导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溶解度;2.掌握溶解度的测定方法;3.探究溶解度与溶质、溶剂性质的关系;4.理解溶解度对溶液的浓度和饱和度的影响。

导入引导通过实际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有些物质在水中能够完全溶解,而有些物质在水中只能溶解一部分,甚至无法溶解。

这是为什么呢?这与物质的性质有关吗?导学内容一、什么是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溶质的最大质量或最大体积。

通俗地说,溶解度就是溶剂溶解溶质的能力。

二、如何测定溶解度?要测定物质的溶解度,首先要制备一系列不同质量(或体积)的溶液,然后观察溶解物质完全溶解的最大质量(或体积),即为溶解度。

下面我们来实际操作一下,测定一种物质的溶解度。

1.准备实验用具:–高精度电子天平;–试管;–毛细管;–饱和溶液。

2.实验步骤:1.用电子天平称取一小团物质A的质量,记录下来,并将物质A放入试管中;2.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溶剂B,用毛细管搅拌均匀,直到物质A完全溶解;3.重复以上步骤,分别向试管中加入不同质量的物质A,直到溶解度达到最大值。

3.实验记录: | 物质A质量(g) | 溶解度(g/mL) | | :————- | :————- | | 0.5 | | | 1.0 | | | 1.5 | | | 2.0 | |三、溶解度与溶质、溶剂性质的关系溶解度与溶质、溶剂的性质有很大的关系。

常见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有以下几点:1.溶质、溶剂的性质:–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越强,溶解度越大;–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越弱,溶解度越小。

2.温度:–大部分化学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部分化学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压力:–溶解度与压力的关系在溶质气体与溶剂之间存在;–溶质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增大,溶解度随着压力的减小而减小。

四、溶解度对溶液的浓度和饱和度的影响溶解度对溶液的浓度和饱和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溶解度导学案

溶解度导学案

课题2 溶解度(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记住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及转化方法。

2、了解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3、了解结晶的定义和方法。

二、自主学习(学习导引:自学课本第33—35页,填写)1.在 加入某种溶质,当 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 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2.热的溶液冷却后, ,这一过程叫做结晶。

3.只有指明 和 下,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

4.一般情况下,不饱和溶液通过 、 、 ,可以转化为饱和溶液,饱和溶液通过 、 可以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三、合作探究【形成概念】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叫做饱和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不饱和溶液。

2、 这一过程叫做结晶。

结晶包括 结晶和 结晶。

【分析归纳】:饱和溶液二要素: 、 。

【讨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小结】饱和溶液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变为不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变为饱和溶液。

四、检测反馈1.对于多数固体溶质的不饱和溶液,要使之成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加同种溶质;④加溶剂;⑤恒温蒸发溶剂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⑤2.室温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 g 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加入10 g 水后,固体全部溶解。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加水前是饱和溶液B. 加水前可能是饱和溶液C. 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D. 加水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3.在一瓶NaCl 饱和溶液中,当温度不变时,加入少量NaCl 晶体,则( )A.溶液的质量增大B.晶体的质量不变C.晶体的质量增大D.晶体溶解一部分4.某温度下,将5g 氯化钠放入10g 水中,得到13.6g 氯化钠溶液,该溶液一定是( )A.饱和溶液B.不饱和溶液C.稀溶液D.无法判断 5.在一个大萝卜上挖个孔,向其中注入饱和食盐水,一段时间后将食盐水倒出。

初中化学: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导学案

初中化学: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导学案

第九单元课题2 溶解度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从溶液形成的角度区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2.通过演示实验帮助学生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3.了解晶体及晶体的形成过程,理解海水晒盐的流程图及其原理。

4.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分析使学生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并会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5.知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相互转化。

2.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曲线的绘制及其主要外界影响因素。

学习流程:一[温故知新]:1.你能回忆出什么叫溶液吗?它有哪些基本特征?2.现有6.5g锌与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1)在100g稀硫酸中,溶质的化学式为,其质量为 g;溶剂的化学式为,其质量为 g.(2)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其中溶质的化学式为,其质量为 g;溶剂的化学式为,其质量为 g.二[我会自学]:1.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3.判断一种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4. 固体溶解度是指在下,某固态物质在g溶剂里达到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

三 [我会探究][活动探究一]:在常温下,向装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5g氯化钠,搅拌,等氯化钠溶解后,再加5g,搅拌,观察现象。

然后再加入10mL水,搅拌,观察现象。

请同学们参阅33—34用硝酸钾代替氯化钠进行上述实验,每次加入5 g:加了几次后才使烧杯中硝酸钾固体有剩余而不再继续溶解?然后加热烧杯,观察剩余固体有什么变化。

再加入5 g硝酸钾,搅拌,观1.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中,固体物质的溶解是无限制的吗? 。

2.象①③④⑥这几种溶液是指在一定的和里还(填“能”或“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而象②⑤⑦⑧这几种溶液是指在一定的和里还(填“能”或“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溶解度》第2课时导学案(解析版)

《溶解度》第2课时导学案(解析版)

课题2溶解度第2课时溶解度一、学习目标1.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

2.了解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能通过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3.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能利用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含义。

2.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难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三、学习过程【课前准备】1.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的。

2.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溶质在同种溶剂里的溶解性;3.我国北方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食盐(NaCl)和纯碱(Na2CO3),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你知道为什么吗?【答案】不能,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不同,不同,不同。

【自主预习】1.固体溶解度(1)定义:在一定___________下,某固态物质在___________溶剂里达到___________时所溶解的___________,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理解固体溶解度应注意的“四要素”是:温度___________,溶剂的量___________,溶液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

2.溶解度曲线(1)用纵坐标表示___________,横坐标表示___________,表示不同物质的溶解度随___________变化的曲线。

(2)溶解度曲线可以查找的信息①可以查出某一物质在不同___________下的溶解度;②比较不同物质在___________溶解度的大小;③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受___________变化影响的大小;④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者的溶解度___________。

3.气体溶解度:气体在____________为101kPa和一定____________时,气体溶解在____________体积水里达到____________状态时的气体____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溶解度-》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溶解度-》导学案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2 溶解度水,又能继续溶解。

(2)在一定条件下,硝酸钾也不能无限制溶解,当不能溶解时,升高温度,又能继续溶解。

3、问题讨论:上述活动的“一定条件”是什么?4、交流:(1)一定温度(2)一定量的溶剂5、展示:我们把一定条件下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相反,还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

1.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①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 (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溶质的) (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合作探究二: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问题讨论:如何判断某一溶液是否饱和?媒体使用:投影展示(1)如何判断某一蔗糖溶液是否饱和?(2)在一定温度下,向100克食盐饱和溶液中加入3克食盐,充分搅拌后,溶液的质量变为103克。

此说法对否?为什么?(3)“在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发现硝酸钾固体消失,则说明原氯化钠溶液不饱和。

”这句话是否正确?3、交流:学生思考,相互交流得出答案4、展示合作探究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1、问题讨论:①分析如何将一瓶已经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②如何将接近饱和的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2交流: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3、展示: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三、达标检测1.室温下,饱和食盐水露置在干燥的空气中,过一段时间后有少量固体析出,这是因为()A.氯化钠的溶解能力减小了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了C.溶剂质量减小了D.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了2.某温度下,一只烧杯中盛有20g水,放入2g熟石灰并搅拌,有白色固体沉淀到烧杯底部,则对于烧杯中的上层清液,说法错误的是()A.是无色溶液B.是不饱和溶液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是饱和溶液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的B.溶液都是混合物C.饱和溶液都是浓溶液D.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为()A.易溶B.可溶C.微溶D.难溶4.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汽水饮料大多数是碳酸饮料,其中溶有二氧化碳气体.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__________有关.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还与__________有关.5.图为A、B、C分别表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30℃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2)温度30℃时,a点是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使其变成30℃时饱和溶液,需加溶质____________克.(3)A、B物质属于____________物质.(填“易溶”“可溶”“微溶”“难溶”)(4)P点意义是___________,M点意义是______________.(5)若使接近饱和的A物质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反思。

《溶解导学案》

《溶解导学案》

《溶解》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溶解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溶解的影响因素和规律;3. 能够运用溶解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导学内容1. 溶解的定义和特点溶解是指固体溶质在液体溶剂中形成溶液的过程。

溶解的特点包括:可逆性、热效应、熵效应、浓度效应等。

2. 溶解的影响因素和规律溶解的影响因素包括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压力等。

溶解规律包括亨利定律、拉乌尔定律、沃尔特定律等。

3. 溶解的应用溶解在平时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药物的溶解、化肥的溶解、食盐的溶解等。

三、导学方法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溶解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2. 激发: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进修兴趣;3. 引导: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引导学生探究溶解的规律;4. 总结: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掌握溶解的关键知识点。

四、导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些溶解现象,如糖溶解在水中的过程,引起学生对溶解的好奇心;2. 进修:介绍溶解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溶解的基本观点;3. 实验: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如在不同温度下观察盐的溶解度变化,让学生亲身体验溶解的影响因素;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溶解的规律;5. 拓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6. 总结:归纳溶解的关键知识点,让学生掌握溶解的基本原理。

五、课后作业1. 思考:总结溶解的特点和影响因素;2. 实践:观察生活中的溶解现象,记录下来并分析;3. 探究:自行设计一个溶解实验,验证溶解的规律。

六、拓展延伸1. 可以邀请化学专家进行讲座,深入探讨溶解的相关知识;2.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溶解实验设计比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本次导学,置信学生对溶解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更好地运用溶解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希望学生在进修化学的过程中能够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息探索科学世界的奥秘。

《谁在水中溶解得多导学案

《谁在水中溶解得多导学案

《谁在水中溶解得多》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水中的溶解物质及其溶解度。

2. 掌握溶解度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导学内容
1. 溶解度的定义。

2.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3. 溶解度的计算方法。

三、导学步骤
1. 导入:通过提问引出学生对溶解度的认识。

例如,“你们知道什么是溶解度吗?水中可以溶解哪些物质?”
2. 进修:讲解溶解度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剂中溶解物质的最大量。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包括温度、压力等。

3. 实践: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了解溶解度。

比如,让学生在不同温度下溶解相同量的盐,观察其溶解度的变化。

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溶解度的计算方法。

提醒他们要注意溶质和溶剂的量的干系。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溶解度的理解和掌握。

四、课后作业
1. 通过查阅资料,总结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2. 解答以下问题:温度对溶解度有何影响?为什么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随压力增加而增加?
3.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溶解度与温度的干系。

五、拓展延伸
1. 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溶剂对溶解度的影响。

2. 可以设计更复杂的实验,让学生进一步探究溶解度的规律。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导学,学生对溶解度的观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引入实验和讨论,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提高他们的进修效果。

溶解度 精品导学案

溶解度 精品导学案

溶解度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并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2.能由溶解度曲线获取有关信息并解决实际问题。

3.了解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学习过程】
一、自主探究:
知识点: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____g溶剂里达到____ 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____ 里的溶解度。

2.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体积水里达到状态时的。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有____ 、___ _,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 _,随压强的增大而__ __。

思考与交流
3.分析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在变化趋势上有哪些特点?
4.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吗?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吗?
二、自我测评:
5.下列做法能改变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是()
A.升高温度 B.增加溶质 C.增加溶剂 D.增加压强。

《溶解度》导学案 2022年化学人教版精品学案

《溶解度》导学案 2022年化学人教版精品学案

课题2 溶解度第|一课时导学目标知识点: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方法3.结晶的概念4.判断溶液是饱和溶液的方法课时:2课时导学方法:学生阅读→教师总结→问题讨论→讲解总结→随堂练习→稳固提高导学过程:一、课前导学:学生预习并完成相关概念: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二、课堂导学:1.提问:物质能不能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 ?2.活动与探究〔1〕取装有20ml水的烧杯〔2〕用硝酸钠代替氯化钠〔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归纳总结:叫做饱和溶液 , 叫做不饱和溶液 .结晶:3.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在一定条件下 ,溶质是否继续溶解4.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增加溶质或降低温度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增加溶质或升高温度[随堂练习]1.如何判断某一蔗糖溶液是否饱和 ?2.在一定温度下 ,向100g食盐饱和溶液中参加3g食盐 ,充分搅拌后 ,溶液的质量变为103g ,此说法是否正确 ,为什么 ?3. "在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中 ,参加少量硝酸钾固体 ,发现硝酸钾固体消失 ,那么说明原氯化钠溶液不饱和〞 ,这句话是否正确 ?教师引导 ,学生自我小结:课堂练习:1.要使一杯氯化铵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可采取的方法是〔〕A.加水 B.不断搅拌C.升高温度 D.加氯化铵晶体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最|简便且可靠的方法是〔〕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C.参加溶质 D.减少溶剂课外练习: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向一定量的饱和溶液中参加少量硝酸钾晶体 ,那么此饱和溶液的质量〔〕A.增加 B.不变 C.减小 D.无法确定2.以下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碘酒中的溶质是酒精B.改变条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相互转化C.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D.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3.天热的时候把半杯糖水〔蔗糖已全部溶解〕放进冰箱的冷藏室 ,过一段时间后发现杯底出现了局部蔗糖晶体 .对一这一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选项是〔〕A.未放入冰箱前的糖水一定是饱和溶液B.降低温度可从糖水中获得蔗糖晶体C.放入冰箱前糖水中蔗糖的质量分数比放入冰箱后大D.温度降低后蔗糖的溶解度随之变小4.以下方法中:①加水②加硝酸钾③蒸发水④冷却⑤加热但保持溶液质量不变⑥加饱和硝酸钾溶液 .能使接近饱和硝酸钾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的是〔〕A.①②⑤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②④⑥5.在一定下 ,向一定量的里参加某种溶质 ,当溶质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可以变成不饱和溶液 ,一般方法是通过或 .因此 ,只有指明和时 ,溶液的 "饱和〞和 "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 .6.用 "饱和〞或 "不饱和〞填空:20℃时,盛有10g水的烧杯中参加3g某物质,充分溶解后还有1g剩余,那么所得溶液是该物质在20℃时的溶液;假设温度保持不变,继续向烧杯里参加1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该物质的溶液.课后反思:课题2 溶解度第2课时导学目标知识点:1.溶解度的概念2 ,溶解度曲线课时:2课时导学方法:学生阅读→教师总结→问题讨论→讲解总结→随堂练习→稳固提高第二课时导学过程:一、课前导学:学生预习并完成相关概念:溶解度:、溶解度曲线:二、课堂导学:[复习提问]在什么前提条件下讨论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 ? [学生答复]1.[活动与探究]〔1〕向盛有20℃水的烧杯中参加氯化钠 ,向盛有40℃等量水的烧杯中参加硝酸钾 ,都至|饱和状态 .〔比拟氯化钠与硝酸钾溶解的量 ,并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地比拟出二者的溶解能力〕〔2〕向40克20℃水中参加氯化钠 ,向100克20℃水中参加硝酸钾 ,都至|饱和状态 .〔比拟氯化钠与硝酸钾溶解的量 ,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拟出二者的溶解能力〕〔3〕向100克20℃说中参加氯化钠直至|饱和 ,向100克20℃水中参加硝酸钾配成不饱和溶液 .〔比拟二者溶解的量 ,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拟出二者的溶解能力〕[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总结]2.固体的溶解度:四大要素:①②③④[提问]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阅读课本P36 -37〕3.溶解度曲线:①含义:②作用:③溶解度的变化规律:4.[讨论]〔1〕 - -翻开汽水〔或某些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的饮料〕盖时 ,汽水会自动喷出来 .这活命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 ?〔2〕喝了汽水以后 ,常常会打嗝 ,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还与什么有关 ?〔3〕对于气体物质 ,研究它的质量方便 ,还是体积方便 ?归纳总结:①气体的溶解度:②五因素:③影响因素:升高温度 , ;降低温度 , 增大压强 , ;减小压强 , 教师引导 ,学生自我小结:课堂练习:1.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食盐 ,据此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食盐的溶解度是36℃ B.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C.食盐的溶解度是100克 D.食盐的溶解度是36℃2.影响同一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主要因素是〔〕A.溶质的性质 B.水量的多少 C.温度 D.大气压课外练习:1.以下关于气体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压强减小 ,气体溶解度增大B.压强减小 ,气体溶解度减小C.温度升高 ,气体溶解度减小D.温度降低 ,气体溶解度减小2.小华用凉开水养鱼 ,不久鱼全死了 ,以下解释合理的是〔〕A.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元素B.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原子C.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水分子D.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气3.以下关于硝酸钾的溶解度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20℃时 ,20g硝酸钾溶解在100g水里 ,所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g B.20℃时 ,把20g硝酸钾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 ,所以20℃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gC.把31.6g硝酸钾溶解在100g水里 ,形成饱和溶液 ,所以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D.20℃时 ,31.6g硝酸钾溶解在100g水里 ,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所以20℃时 ,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4.固体物质恶毒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 ,固体物质在 g溶剂里到达时所溶解的.气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压强为和时 ,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到达时的 .20℃时 ,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 ,其含义是.5.右图是A ,B ,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根据图象答复以下问题:〔1〕在A ,B ,C三种物质中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的物质是;〔2〕在t2℃时 ,A ,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3〕相同质量的A ,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 ,温度从t2℃降低至|t1℃时 ,析出晶体质量较多的是 .课后反思:第2课时知识点1:了解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氢原子的原子核有一个质子 ,核外有一个电子 ,它在核外一定距离的空间内高速运动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 ,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 .能量低的 ,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 .能量高的 ,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 .我们把电子在核外远近不同的运动区域叫做电子层 ,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 ,能量稍高、离核稍远的叫第二层 ,由里往外依次类推 ,分别叫做第三、四、五……层 .由此可见 ,核外电子是在能量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的 ,也就是说: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知识点2:掌握1 -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用圆圈表示原子核 ,在圆圈内用正数表示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用弧线表示电子层 ,用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的电子数 .第二局部:教材分析和处理建议初中教材要求: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2.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高中要求:在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五章第|一节中 ,要求学生熟悉1 -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从而顺利得出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建议:补充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及1 -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 ,使学生熟练掌握1 -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以便顺利转入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学习 .第三局部:教案知识目标:1.了解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 ,掌握1 -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展现自我 2、互相讨论 ,学会合作教学重点: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教学难点:1 -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教学方法:问题解决法和讨论法 .教学过程:A.氖原子B.氯原子C.镁离子D.硫离子4.某元素的微粒最|外电子层有8个电子 ,该微粒〔〕A.是稀有气体原子B. 是阳离子C. 是阴离子D. 无法确定第四局部练习题一、填空题排布的 .能量高的 ,通常在离核运动 .把能量最|低 ,离核最|近的叫 .2 C原子L层上的电子数等于次外层上的电子数、电子层数 ,C是元素 .3.质子数为13 ,核外有10个电子的微粒的符号和结构示意图是 .二、选择题1.某原子的原子核外第三电子层与第|一层电子数相等 ,那么该原子的质子数为〔〕A. 202.某元素的核电荷数为Z ,其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m ,以下关系中正确的选项是〔〕=m B.Z =m +2 C.Z =m -2 D.Z +m =23元素X的最|外层有3个电子 ,元素Y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 ,由这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4原子核外的M电子层和L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的关系是A、大于B、小于C、等于 D不能确定。

第2课时 溶解度(导学案)

第2课时 溶解度(导学案)

要点提示:(1)溶解性和溶解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溶解性是物质溶解能力的定性表示;溶解度是物质溶解能力的定量表示。

(2)习惯上把“难溶”称为“不溶”,但是绝对不溶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进行新课比较二者的溶解能力?2.向40g20℃水中加入NaCl,向100g20℃水中加入KNO3,都达到饱和状态。

比较它们溶质的量,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二者的溶解能力?3.向100g20℃水中加入NaCl直到饱和,向100g20℃水中加入KNO3配制成不饱和溶液。

比较二者溶解的量,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归纳总结】定量描述物质的溶解能力(即溶解度)的要素:①在一归纳总结:100g溶质质量溶解度溶剂质量规律总结: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有: (1)内部因素: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

例如20℃时硝酸钾在水和汽油中的溶解度相差很大,这是由于溶剂的性质不同。

(2)外部因素:温度。

教学板书第2课时溶解度一、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三、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小组问题探讨:溶解度曲线图上,相交的点表示什么呢?(表示在这一温度下,这些物质的溶解度相同)要点提示:溶解度曲线的应用:(1)可以查出某种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根据溶解度曲线确定怎样制得某温度时的该物质的饱和溶教学板书1.溶解度的三种情况:(1)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O3。

(2)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如NaCl。

(3)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

2.交点P表示,在该温度下,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

四、气体的溶解度1.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温度:随温度升压强:随压强增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固固体溶解度的相对大动与探究总结出了影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练习与应用(P42.在60℃时,110好为该温度下硝酸钾能溶解110g硝酸钾固3.4.(1)甲>丙>乙5.C9在水中总是溶高,气体的溶解度减泡冒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解度(一)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二者相互转化的方法及结晶现象。

2.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逐步学会用辩证的、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的方法。

【活动方案】
活动一:探究物质能不能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实验1:
⑵室温下在一定量(20ml)水中逐步加入一定量硝酸钾固体,观察实验现象。

反思与拓展:
(1)由此你认为物质能不能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不改变条件,溶液①能不能继续溶解溶质?溶液②呢?
(2)溶液可分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请你结合生活经验,将溶液①和溶液②按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进行分类,并说说你分类的依据。

活动二:探究影响物质能不能无限制溶解的因素
实验2:
反思与拓展:由此你认为判断物质能不能无限制地溶解需要指明什么条件?
活动三: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领悟含义。

问题1: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溶解其他溶质吗?
问题2:如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友情提示:
你认为一定温度下,底部有固体剩余的溶液是否一定为饱和溶液?为什么?
一定温度下,底部无固体剩余的溶液是否一定为不饱和溶液?为什么? 由此归纳出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的基本方法。

问题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有哪些?
友情提示:
结合实验1你认为可以采用什么方法使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由实验2可以分析得出将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途径有哪些?
将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途径作一个反向思考,你又发现了哪些方法能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问题4:根据一定量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相对多少,还可将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你认为饱和溶液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吗?
活动四:深化探究、了解结晶
1.观察烧杯中的溶液,你看到了什么?
2.你有办法将烧杯中的氯化钠从溶液中结晶出来吗?
3.观察教材35页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流程图。

⑴请结合实际和流程图说说从海水晒盐的原理。

⑵你认为蒸发池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⑶你认为在哪些步骤中食盐水一定达到了饱和状态? ① ② ③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① ②
【课堂训练】
1.能证明某氯化钾溶液在20℃时已经达到饱和状态的方法是 ( )
A.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加入少量氯化钠,氯化钠溶解了
B.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钾晶体,晶体不再溶解
C.取少量该溶液降温至10℃时,有少量氯化钾晶体析出
D.取少量该溶液升温至40℃时,无氯化钾晶体析出
2.使20℃的饱和食盐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是()
A.取出一些食盐溶液
B.加食盐
C.蒸发水
D.加水
3.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一些该溶质的固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减少
B.溶质质量增加
C.固体质量不变
D.溶液质量增大
4.从冰箱中取出含有蔗糖固体的溶液A,放置一段时间后固体消失,形成溶液B,对于溶
液A和B,一定处于饱和状态的是____________,其中较浓的溶液是________。

5.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大致过程如下:
⑴上图中①是____________(填“蒸发”或“冷却”)池。

⑵在此过程中,氯化钠溶液由不饱和溶液变成了饱和溶液,由此说明____________方法
能将不饱和溶液转化成饱和溶液。

【盘点收获】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还学到了哪些思想和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