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实验指导..
数字电子技术综合实训指导书

数字电子技术综合实训指导书实训指导书目录第一节课程设计的目的及要求---------------------------------- 3 第二节数字电子电路的设计方法 --------------------------------4 第三节数字电路的安装、调试方法-------------------------------9 第四节数字电路设计内容及原理简介-----------------------------14 第五节设计说明书的要求---------------------------------------19第一节综合实训的目的及要求一、目的要紧目的,是提高学生在数字集成电路应用方面的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严谨的科学作风,。
学生通过电路设计、安装、调试、整理资料等环节,初步把握工程设计思想与方法,训练组织电路开发工作的差不多技能,学会编写设计文件,逐步了解开展科学实践的程序。
二、差不多要求通过课程设计各环节的实践,同学们应达到如下要求:1.把握数字电路分析和设计的差不多方法;2.把握数字电路的安装、调试以及故障分析的专业技能;3.具备查阅资料,应用资料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的任务:1.完成一规定电路的安装与调试2.完成一任选电路的设计、安装和调试四、课程设计完成的内容:1.数字电路设计书2.符合设计功能的电路第二节数字电子电路的设计方法数字电路系统一样由输入电路、操纵电路、输出电路、时钟电路、脉冲产生电路和电源等部分组成。
输入电路要紧作用是将被信号加工变换成数字信号、其形式包括各输入接口电路。
比如用正弦波振荡器产生信号,要通过放大器对柔弱信号进行放大与整形后,才能得到数字信号,有些模拟信号要通过模数转换电路转换成数字信号后再进行处理。
在设计输入电路时,必须第一了解输入信号的性质及接口条件,以满足设计要求。
操纵电路的功能是将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为系统各部分提供所需的各种操纵。
电工与电子技术(II)实验(学生指导版)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学习电子电路实验中常用的电子仪器---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交流毫伏表等的主要技术指标、性能及正确使用方法。
2,初步掌握用双踪示波器观察正弦信号波形和读取波形参数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仪表表1-1 实验设备及仪表三、实验内容1.测量示波器内的标准信号用机内校准信号(probe adjust)(方波f=1 (1±2%)KH Z), 电压幅度0.5 (1±2%) V对示波器进行自检。
(1)调出“标准信号”波形:将示波器校准信号输出通过专用电缆线于CH1(或CH2)输入插口接通,调节示波器各有关旋钮,将扫描方式开关置“自动”位置,对校准信号的频率和幅值正确选择扫描开关(sec/div)及Y轴灵敏度开关(V olts/div)位置,则在荧光屏上可显示出一个或数个周期的方波。
(2)校准“校准信号”幅度:将Y轴灵敏度(volts/div)微调旋钮(variable)置“校准(cal)”位置,Y轴灵敏度开关置适当位置,读取校准信号幅度,填入表1-2.表1-2数据记录(3) 校准“校准信号”频率:将扫速微调旋钮(sec/div)置“校准”位置,扫速开关置适当位置,读取校准信号周期,记入表1-2.(4)测量“校准信号”的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调节“Y轴灵敏度”开关位置及微调旋钮,并移动波形,使方波波形在垂直方向上正好占据中心轴上,且上下对称,便于阅读。
通过扫速开关逐级提高扫描速度,使波形在X 轴方向扩展(必要时可以利用扫速扩展(pull)”开关将波形再扩展5倍),并同时调节触发电平旋钮,从荧光屏上清楚的读出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填入表1-2. 2. 用示波器和交流毫伏表测量信号参数令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分别为100Hz,1KHz, 10KHz, 100KHz,有效值均为1V (交流毫伏表测量值)的正弦波信号。
改变示波器扫描开关及Y 轴灵敏度开关位置,测量信号源输出电压的频率及峰值)(P P V ,填入表1-3表1-3 数据记录四、回答问题:1.开机后未输入信号,荧光屏上没有扫描线,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找到扫描线?2.在单踪工作方式下,输入正弦波信号,如果屏幕出现图1-2所示几种情形,因如何调节示波器有关旋钮,才能显示稳定的便于测量的正弦波? 图1-2 示波器显示屏出现的几种情形实验二叠加原理和戴维宁定理一、实验目的1、牢固掌握叠加原理的基本概念,进一步验证叠加原理的正确性。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02射极跟随器

实验四射极跟随器一、实验目的1.进一步学习放大器参数的测量方法2.掌握射极跟随器的特性及测试方法二、预习要求1.熟悉射极跟随器的原理及特点。
2.结合教材练习静态工作点的估算和交、直流负载线的画法。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射极跟随器电路如图4-1所示。
1.按图4-1连线。
检查无误后通电,准备测量。
2.静态工作点的调整和测量令交流输入u s=0(即A点接地)。
调节R p使V E约在7V左右,测V C和V E并填入表4-1。
计算V BE、V CE,估算I E、r be。
设β=50~60。
图4-1V B(V) V E(V) V C(V) V BE (V) V CE(V)估算值I E(mA) r be(kΩ)3.理论计算根据图4-1中的元件参数,计算射极跟随器的电压放大倍、源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并填入表4-2中。
A u1(R L=∞) A u2(R L=1k) A us1(R L=∞) A us2(R L=1k) R i R o4.测量A u、R i、R o保持R p不变,调节信号波发生器使其输出f=1kHz,u s=0.5V的正弦波,用晶体管毫伏表测量输入电压u i(B点对地电压)及空载输出电压u o1和负载输出电压u o2。
填入表4-3。
u s(V) u i(V) u o1(R L=∞) u o2(R L=1k) A u1A u2A s1A s2(1) 其中。
,,,so us s o us i o u i o u u uA u u A u u A u u A 12112211====与理论值比较。
(2) 计算s i s ii R u u u R -=和 s o o o R u u R ⎪⎪⎭⎫ ⎝⎛-=121,与理论值比较。
5. 电压跟随特性测试接入负载电阻,并在电路输入端加入f=1kHz 的正弦信号。
用示波器观察输出信号,直至输出电压幅度最大(没有失真),用晶体管毫伏表测u i 和u o ,填入表4-4中。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 指导书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电气工程系实验中心目录实验安全操作规程┄┄┄┄┄┄┄┄┄┄┄┄┄┄┄┄┄┄┄Ⅰ实验一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实验┄┄┄┄┄┄┄┄┄┄┄┄ 1 实验二正弦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实验┄┄┄┄┄┄┄┄┄┄ 3 实验三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实验┄┄┄┄┄┄┄┄┄┄ 5 实验四西门子TCA785集成触发电路实验┄┄┄┄┄┄┄┄┄┄ 7 实验五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实验┄┄┄┄┄┄┄┄┄┄┄┄ 11 实验六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实验┄┄┄┄┄┄┄┄┄┄┄┄ 14 实验七单相桥式全控整流及有源逆变电路实验┄┄┄┄┄┄┄ 17 实验八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实验┄┄┄┄┄┄┄┄┄┄┄┄ 20 实验九三相半波有源逆变电路实验┄┄┄┄┄┄┄┄┄┄┄┄ 23 实验十三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实验┄┄┄┄┄┄┄┄┄┄┄┄ 26 实验十一三相桥式全控整流及有源逆变电路实验┄┄┄┄┄┄ 29 实验十二单相交流调压电路实验(1) ┄┄┄┄┄┄┄┄┄┄┄ 33 实验十三单相交流调压电路实验(2) ┄┄┄┄┄┄┄┄┄┄┄ 36 实验十四单相交流调功电路实验┄┄┄┄┄┄┄┄┄┄┄┄┄ 39 实验十五三相交流调压电路实验┄┄┄┄┄┄┄┄┄┄┄┄┄ 42 实验十六直流斩波电路原理实验┄┄┄┄┄┄┄┄┄┄┄┄┄ 45实验十七单相正弦波脉宽调制(SPWM)逆变电路实验┄┄┄┄ 48实验十八全桥DC-DC变换电路实验┄┄┄┄┄┄┄┄┄┄┄┄ 53 实验十九直流斩波电路的性能研究(六种典型线路)┄┄┄┄ 55 实验二十单相斩控式交流调压电路实验┄┄┄┄┄┄┄┄┄┄ 61实验安全操作规程为了顺利完成电力电子技术实验,确保实验时人身安全与设备可靠运行要严格遵守如下安全操作规程:(1)在实验过程时,绝对不允许实验人员双手同时接到隔离变压器的两个输出端,将人体作为负载使用。
(2)为了提高学生的安全用电常识,任何接线和拆线都必须在切断主电源后方可进行。
《 电力电子与变频技术》实训指导书

《电力电子与变频技术》实验实训指导书李翔编写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2011 年 11 月第一部分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指导实验一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研究一.实验目的了解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研究可控整流电路在电阻负载和电阻—电感性负载时的工作。
二.实验线路及原理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用三只晶闸管,与单相电路比较,输出电压脉动小,输出功率大,三相负载平衡。
不足之处是晶闸管电流即变压器的二次电流在一个周期内只有1/3时间有电流流过,变压器利用率低。
实验线路见图2-1。
三.实验内容1.研究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供电给电阻性负载时的工作。
2.研究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供电给电阻—电感性负载时的工作。
四.实验设备及仪表1.MCL系列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
2.MCL—18组件(适合MCL—Ⅱ)或MCL—31组件(适合MCL—Ⅲ)。
3.MCL—33组件或MCL—53组件(适合MCL—Ⅱ、Ⅲ、Ⅴ)4.MEL—03组件(900Ω,0.41A)或自配滑线变阻器.5.双踪示波器。
6.万用电表。
五.注意事项1.整流电路与三相电源连接时,一定要注意相序。
2.整流电路的负载电阻不宜过小,应使I d不超过0.8A,同时负载电阻不宜过大,保证I d超过0.1A,避免晶闸管时断时续。
3.正确使用示波器,避免示波器的两根地线接在非等电位的端点上,造成短路事故。
六.实验方法1.按图接线,未上主电源之前,检查晶闸管的脉冲是否正常。
(1)打开MCL—18电源开关,给定电压有电压显示。
(2)用示波器观察MCL-33(或MCL-53,以下同)的双脉冲观察孔,应有间隔均匀,幅度相同的双脉冲(3)检查相序,用示波器观察“1”,“2”单脉冲观察孔,“1”脉冲超前“2”脉冲600,则相序正确,否则,应调整输入电源。
(4)用示波器观察每只晶闸管的控制极,阴极,应有幅度为1V—2V的脉冲。
2.研究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供电给电阻性负载时的工作合上主电源,接上电阻性负载,调节主控制屏输出电压U uv、U vw、U wv,从0V调至110V:(a)改变控制电压U ct,观察在不同触发移相角α时,可控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U d=f(t)波形,并记录相应的U d、I d、U ct值。
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指导汇总

U U图 11-1LR图 11-2图 11-3实验一戴维南定理的验证12.掌握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一般方法。
1.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戴维南定理指出:任何一个有源二端线性网络,总可以用一个电压源U S和一个电阻R S串联组成的实际电压源来代替,其中:电压源U S等于这个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 OC, 内阻R S等于该网络中所有独立电源均置零(电压源短路,电流源开路)后的等效电阻R O。
U S、R S和I S、R S称为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参数。
2.(1在有源二端线性网络输出端开路时,用电压表直接测其输出端的开路电压U OC, 然后再将其输出端短路,测其短路电流I SCSCOCS IUR=。
此法必须在短路电流Isc的数值小于有源二端网络允许范围内进行,否则会因短路电流过大而损坏网络内的器件。
(2)用电压表、电流表测出有源二端网络的外特性曲线,如图5-1所示。
开路电压为U OC,根据外特性曲线求出斜率tgφ,则内阻为:图5-1IUR∆∆==φtgS。
(3)如图5-2所示,当负载电压为被测网络开路电压U OC一半时,负载电阻R L的大小(由电阻箱的读数确定)即为被测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内阻R S数值。
图5-2 图5-3(4)在测量具有高内阻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时,用电压表进行直接测量会造成较大的误差,为了消除电压表内阻的影响,往往采用零示测量法,如图5-3所示。
零示法测量原理是用一低内阻的恒压源与被测有源二端网络进行比较,当恒压源的输出电压与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相等时,电压表的读数将为“0”,然后将电路断开,测量此时恒压源的输出电压U,即为被测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
三.实验设备1.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毫安表2.直流稳压电源3.直流稳流电源4.综合实验台四.实验内容被测有源二端网络如图5-4所示.图5—41.图5-4线路接入直流稳压电源U S=12V和直流稳流电源I S=20mA及可变电阻R L。
“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指导方法

子技术”实验环节的实验指导技,。根据各层次实验的特点,总结了 丁 实际工作 中不同的教学方法。
关键 词 : 础 型实验 ; 基 设计型 实验 ; 创新 型实验 ; 开放 型实验
“ 电子技术”课程的实验项目可以设 置很多,也有相当多的 堂教学 中通过多媒体动画或图片及实物传阅等方 式,让学生认 实验教材可供参考。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 和对各实验性质 的理 识 元 器 件 的 内 部 结 构、 外 形 特 征 、封 装 方 式 、 电 路 连 接 方 式 ,
解 ,将 “ 电子 技 术 ” 实 验 分 成 如 下几 类 : 础 型 实 验 、设 计 型 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 和实验积极性 。讲完理论 课后布置实 基 实 验 、 新 型 实验 、 创 开放 型 实 验 以及 基 于 E A 的虚 拟仪器 实验 。 验 的预习,并及 时安排 相应 的实验,理 论与实践结合 越紧密, D 下 面介 绍—下笔 者对 这 些 实验 的组 织和 教 学 方 法 ,供 同行 参 考。 教 学 效 果 就 越 好。
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使学生能掌握一般 电子 电路的设计分析方 能指标及测量 方法等实验 内容 ; 讲解运算放大器时,着重讲解 法,克服对 电子 电路 的恐惧 心理 ,对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就 业 深度 负反馈条件下运算放 大器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 ,使学生可
都 很有 好 处 。 以通 过 反 馈 电 路 的反 馈 电 阻基 本 确 定运 放 电路 的 放 大倍 数 。课
路 ,如 声 光 控 走 廊 灯 电路 、 实验 信号 ( 弦 波 、方 波 、三 角 波 验 证 等 实验 项 目。 正 等 )发 生 电路 、 由 55芯 片 构成 的 各 种 电 路 ( 脉 冲 电路 、 声 5 秒 基 础 型 实 验 是 直 接 验 证 元 器 件 和 电子 电路 理 论 的 。 因此 ,
(完整word版)《电工电子技术》(上)实训指导书

《电工电子技术》(上)实训指导书模块1 直流电路实训1 欧姆定律仿真实验1。
实验目的1) 学习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
2) 验证欧姆定律I=U/R 。
2。
元器件选取1)电源:Place Source →POWER_SOURCES →DC_POWER ,选取直流电源,设置电源电压为12V 。
2)接地:Place Source →POWER_SOURCES →GROUND ,选取电路中的接地。
3)电阻:Place Basic →RESISTOR ,选取R 1=10Ω,R 2=2k Ω。
4)数字万用表:从虚拟仪器工具栏调取数字万用表XMM1。
5)电流表:Place Indicators →AMMETER ,选取电流表并设置为直流档. 6)电压表:Place Indicators →VOLTMETER ,选取电压表并设置为直流档。
3。
仿真电路图1—1 数字万用表测量电阻阻值的仿真实验电路及数字万用表面板V112 VR110.0U1DC 1e-0091.200A+-XMM1a )b )图1—2 欧姆定律仿真电路及数字万用表面板4。
电路原理简述:欧姆定律I=U/R 5.仿真分析(1) 测量电阻阻值的仿真分析1)搭建图1-1a 所示的用数字万用表测量电阻阻值的仿真实验电路,数字万用表按图设置. 2)单击仿真开关,激活电路,记录数字万用表显示的读数。
3)将两次测量的读数与所选电阻的标称值进行比较,验证仿真结果。
(2) 欧姆定律电路的仿真分析1)搭建图1—2a所示的欧姆定律仿真电路。
2)单击仿真开关,激活电路,电压表和电流表均出现读数,记录R两端的电压值U和流过R的电流值I. 3)根据电压测量值U、电流测量值I及电阻测量值R验证欧姆定律。
4)改变电源V1的电压数值分别为2V、4V、6V、8V、10V、12V,读取U和I的数值,填入表1-1,根据记录数值验证欧姆定律,画出U(I)特性曲线.表1—1 记录U和I的数值V1/v U/v I1/A (R1=10Ω)I2/mA (R2=2kΩ)测量值计算值测量值计算值2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电子技术实验指导 电子技术实验,实验仪器与被测电路的基本连接方法,如图1所示。
实验1 共发射极单级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 3、熟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图1-1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它的偏置电路由B1R和B2R分压电路组成,发射极接有电阻ER,以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当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输入信号iu后,在放大器的输出端便可得到一个与iu相位相反、幅值被放大了的输出信号ou,从而实现电压放大。
图1 测量模拟电子电路常用电子仪器的接法
图1-1 共发射级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 2
在图1-1电路中,当流过偏置电阻B1R和B2R的电流远大于晶体管T的基极电流BI时(一般大5~10倍),它的静态工作点可用下式估算。
212BBCC
BB
RUURR
, BBECEUUIR, CBII,)(ECCCCCERRIUU
放大器的动态参数,电压放大倍数为
1)1(//EbeLCVRrRRA
输入电阻为 121//[(1)]iBBbeERRRrR 输出电阻为
CoRR 由于电子器件性能的分散性比较大,因此在设计和制作晶体管放大电路时,离不开测量和调试技术。在设计前应测量所有元器件的参数,为电路设计提供必要的依据,在完成设计和配装以后,还必须测量和调试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和各项性能指标。一个优质的放大器,必须是理论设计与实验调整相结合的产物。因此,除了学习放大器的理论知识和设计方法外,还必须掌握必要的测量与调试技术。 放大器的测量和调试包括: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试和放大器动态参数的测量与调试等。 1、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试 (1)静态工作点的测量:测量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应在输入信号0iu的情况下进行。将放大器输入端与地端短接,用直流电压表分别测量晶体管各电极对地的电位BU、CU和EU。然后算出
CIEI=EU/ER;BEU=BU—EU,CEU=CU—EU。为了减少误差,提高测量精度,应选用内阻
较高的直流电压表。 (2)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是指对管子集电流CI(或CEU)的调整与测试。 静态工作点是否合适,对放大器的性能和输出波形都有很大影响。以NPN型三极管为例,如果工作点偏高,放大器易产生饱和失真,此时ou的负半周被缩底,如图1-2a所示。如果工作点偏低则易产生截止失真,即ou的正半周被缩顶,如图1-2b所示。所以在选定工作点以后还必须进行动态调试,即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一定的iu,检查输出电压o
u
的大小和波形是否满足要求。如果不满足,则应调节静态工作点。 改变电路参数CCU、CR、BR(1BR、2BR)都会引起静态工作点的变化,通常采用调节偏置电阻2BR的方法来改变静态工作点,如减小2BR,可使静态工作点提高。 最后还要说明的是:工作点“偏高”或“偏低”不是绝对的,是相对信号的幅度而言,如果信号幅度很小,即使工作点较高或较低也不一定会出现失真。所以确切的说,产生波形失真是信号幅度与静态工作点设置配合不当所致。如需满足较大信号幅度的要求,静态工作点最好靠近交流负载的中点。
(a)截止失真 (b)饱和失真 图1-2 静态工作点对ou的影响 3
2、放大器动态指标测试 放大器动态指标包括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最大不是真输出电压(动态范围)等。 (1)测量电压放大倍数VA 调整放大器到合适的静态工作点,然后加入输入电压iu,在输出电压ou不失真的情况下,用交流毫伏表测出iu和ou的有效值iU和oU,则VA=oU/iU。 (2)测量输入电阻iR 为了测量放大器的输入电阻,如图1-3电路所示,在被测放大器的输入端与信号源之间串入已知电阻R,在放大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用交流毫伏表测出SU和iU,根据输入电阻的定义可得 iiiiRiSi
UUURRUIUUR
测量时应注意: 1)测量R两端电压RU时必须分别测出SU和iU,然后由RU=SU—iU求出RU值。 2)电阻R的值不宜取得过大或过小,以免产生较大的测量误差,通常取R与iR为同一量级,本实验取R=1~2kΏ。 (3)测量输出电阻oR 如图1-3电路所示,放大器正常工作条件下,测量输出端不接负载LR的输出电压oU和接入负载后的输出电压LU,
根据LLooLRUURR,求出(1)ooLLURRU。
在测试中应注意,必须保持LR接入前后输入信号的幅度大小不变。 (4)测量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oPPU(最大动态范围):为了得到最大动态范围,应将静态工作点调在交流负载线的中点。为此在放大器正常工作情况下,逐步增大输入信号的幅度,并同时调节RP(改变静态工作点),用示波器观察oU,当输出波形同时出现削底和缩顶时,说明静态工作点已调在交流负载线的中点。然后反复调整输入信号,使波形输出幅度最大,且无明显失真时,用交流毫伏表测出
oU(有效值),或用示波器直接读出oPPU。
三、实验设备与仪表 直流稳压电源、函数信号发生器、示波器、交流毫伏表、万用表、实验电路板。 四、实验内容
实验电路如图1-1所示,各电子仪器按图1所示方式连接,为了防止干扰,各仪器的公共端必须连接在一起。 1、测量静态工作点 先将电位器RP调到最大,接通12V电源,调节RP,使2mACI(即EU=2.2V),用万用表测量BU、EU和CU,填入表1-1.。
图1-3 输入、输出电阻测量电路 4
表1-1数据记录与计算 2、测量电压放大倍数 在放大器输入端加入频率为1KHz,幅度为10mV的正弦信号Su。用示波器观察放大器输出电压oU的波形,在波形不失真的情况下用交流毫伏表测量三组CR、LR情况下的oU值,并用双踪示波器观察oU和iU的相位关系,填入表1-2。 表1-2数据记录(C2mAI i10mVU)
C/kΩR L/kΩR O/VU VA 观察记录一组OU和iU
波形
2.4KΩ 2.4KΩ 2.4KΩ 2.4KΩ 1KΩ
3、观察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失真的影响 置2.4KΩCR,2.4KΩLR,0iU,调节RP使C2mAI,测出CEU值,再逐步加大输入信号,使输出电压oU足够大但不失真。 (1)测量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 按照实验原理(4)所述方法,同时调节输入信号的幅度和电位器RP,用示波器和交流毫伏表测量oPPU及oU值,填入表1-3。 表1-3数据记录(C2.4kΩR,L2.4kΩR)
C/mAI IM/mVU OM/VU
Opp/VU
(2)测量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输入1KHzf的正弦信号,在输出电压oU不失真的情况下,用交流毫伏表测出SU、iU和L
U
填入表1-4;保持SU不变,断开LR,测量输出电压oU,填入表1-4。 表1-4 数据记录与计算(2mACI,2.4kΩCR,2.4kΩLR)
/mVsU /mViU /kΩiR /VLU /VoU /kΩoR
测量值 计算值 测量值 计算值
测量值 计算值 B/VU E/VU C/VU BE/VU CE/VU C/mAI 5 五、预习思考题 (1)假设放大电路的晶体管=100,1BR=20kΏ,2BR=60kΏ,CR=2.4kΏ,CR=2.4kΏ。估算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VA,输入电阻iR和输出电阻oR。 (2)能否用万用表直接测晶体管的BEU?为什么要采用测BU、EU,再间接算出BEU的方法? (3)调节偏置电阻2BR,使放大器输出波形出现饱和或截止失真时,晶体管的管压降CEU怎样变化? (4)改变静态工作点时,放大器的输入电阻iR是否有影响?改变外接电阻LR对输出电阻oR是否有影响? (5)在测试VA,iR和oR时怎样选择输入信号的频率和幅度?为什么频率一般选1kHz,而不选100kHz或更高? (6)测试中,如果将函数发生器、交流毫伏表、示波器中任一仪器的两个测试端子互相调换位置,将会出现什么问题? 六、实验报告 (1)整理测量结果,并把实测的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值与理论计算值比较,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2)讨论静态工作点变化对放大器输出波形的影响。 (3)分析讨论在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6
实验2 RC耦合多级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和掌握多级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和幅频特性的测量方法 2、加深理解放大电路中接入负反馈的方法及负反馈对放大器各项性能指标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单级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一般只有几十倍,然而在实际电路中常常需要更加高的放大倍数,这就需要将若干单级放大电路串联起来,将前级的输出端加在后级的输入端上构成多级放大器,使信号经多次放大后达到所需值,如图2-1所示。多级放大器之间的连接称为耦合,其耦合方式一般有三种,阻容耦合、直接耦合和变压器耦合。
本实验选用RC耦合两级放大电路来研究多级放大器的相关性能指标,如图2-2所示。 1、电压放大倍数 在多级放大电路中,由于各级之间是串联起来的,后一级的输入电阻就是前一级的负载。所以多级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是各级电压放大倍数的乘积,即nVVVVAAAA....21。注意各级的放大倍数应考虑前后级的相互影响。 两级RC耦合放大器中有 '11111(1)LVbeERArR, '2222LV
be
RAr
式中,'112//LCiRRR;222212////iBBbeRRRr;'22//LCLRRR。 2、输入、输出电阻 多级放大器的输入电阻就是第一级的输入电阻,即1112111////(1)iBBbeERRRrR。多级放
图2-1 多级放大器的组成 图2-2 带有电压串联负反馈的两级阻容耦合放大放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