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海权

合集下载

海权论读后感500字

海权论读后感500字

海权论读后感500字摘要:一、引言二、海权论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三、海权与国家利益的关联四、海权发展的现状与挑战五、我国海权发展的战略思考六、结论正文:海权论读后感500字近日,我阅读了著名军事家马汉的《海权论》,这部著作阐述了海权与国家兴衰、民族繁荣的密切关系,让我深感启发。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自己的读后感想。

首先,海权论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

马汉在书中指出,海权是指国家在海上拥有的力量,包括海军、海洋领土、海洋交通线等。

在近代以来,世界各国的竞争已从陆地转向海洋,海洋成为国家利益的重要载体。

谁掌握了海权,谁就掌握了国家发展的主动权。

其次,海权与国家利益的关联。

海权对国家利益的维护和拓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个国家要实现繁荣富强,必须拥有强大的海权。

历史上,英国、德国等海洋强国凭借海上优势,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积累财富,推动国内经济快速发展。

而一些内陆国家,如俄罗斯、中国等,也在努力发展海权,以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然而,海权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当前,我国海权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是海上安全环境复杂多变,我国周边海域领土争端尚未解决,海上安全压力不断增大;二是我国海军建设相对滞后,与世界一流海军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三是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的任务艰巨,需要加强海洋权益维护。

面对这些挑战,我国应积极应对,制定合理的海洋发展战略。

一方面,要加强海军建设,提高我国海上力量。

加强海军装备研发,提高海军作战能力,确保国家海上安全。

另一方面,要加强国际合作,维护海洋和平与稳定。

通过对话协商,和平解决海上领土争端,推动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海洋秩序。

总之,海权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应充分认识发展海权的紧迫性,加强海上力量建设,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同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海权,推动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国家富强。

2022海权与制海权答案免费

2022海权与制海权答案免费

2022海权与制海权答案免费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国际地缘政治形势的不断演变,国家之间的海权和制海权竞争日益激烈,被视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重要战略方向之一。

那么,2022年的海权和制海权究竟是什么?在国家间的海权竞争和制海权争夺中,各国又有着怎样的战略布局和策略选择呢?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海权和制海权的概念。

海权,是指一个国家在海洋领域内所拥有的舰队、海岸线资源、海洋权益、海洋科技等一切能够使其在海洋上掌握主观和客观局势并行使影响力的权力,通俗地说就是掌握海域的能力。

而制海权则是指在海军力量、军事战略、科技创新、海洋资源开发等方面,使一个国家能够在海洋上实现自身利益的能力。

目前,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大国海权和制海权竞争者分别是美国和中国。

美国是目前全球最强大的海权国家,其海军实力、海上力量投送能力、全球海洋资源垄断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但是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强国战略的逐渐推进,中国在海权和制海权方面的实力不断增强,也开始与美国在海洋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在未来的2022年中,中国海军的发展空间和发展趋势将会受到更多的关注。

中国海军的计划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逐渐提高自己的海军实力,加强海外执法、护航和维和行动的实力,发展航母战斗群、舰机融合作战系统等高科技作战装备,成为更强大的海权国家。

而美国则将继续保持自己在全球海洋领域的优势地位,不断优化其海上力量投送网络、加强全球军事布局,维护其海洋安全,遏制中国的崛起和影响力的扩大。

除了中国和美国之外,其他大国如俄罗斯、印度等也正积极发展自己的海军实力和制海权能力,以在海洋领域争夺区域利益和和平维护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同时,东南亚周边国家也正在加强自身的海权和制海权实力,着力保障自身领海安全、加强海上交通运输保障等方面。

总的来说,海权和制海权的竞争不仅仅是军事实力的比拼,还涉及航运、环保、生态、科技等诸多领域。

在海权和制海权的竞争中,各国应该积极拓展海洋领域发展空间,加强海洋技术创新,实现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实现海洋治理的共赢和和平合作。

海权论的读后感(精选5篇)

海权论的读后感(精选5篇)

海权论的读后感(精选5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海权论的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海权论的读后感篇1海权是一个濒海国所必须面对的一种权力,但是往往人们只认为海权就是管理领海的权力,但是这就缩小了海权的范围了。

所谓海权,顾名思义就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是“国家主权”概念自然延伸。

但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

这周我读了马汉的《海权论》,书中以英国在拿破仑称霸大陆时代因为取得制海权而最终战胜那时的法国来阐明海权的重要性。

海权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问题,更重要的是用海洋来开拓一个新的舞台,一个新的时代。

海洋对濒海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有决定性的意义,而要拥有海权,就必须发展强大的海军,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

一国的海岸线是其边界的一部份,凡是一个国家其疆界易于与外界接触者,其人民便较容易向外发展,与外面世界相交往。

地形平坦、土地肥沃可能使人民安土重迁,不愿投身海洋,如法国;反之,则逼使人民不得不讨海维生,如荷兰、葡萄牙。

岛国、半岛国家受限于地形上的因素,若欲发愤图强,则必须重视海权的发展。

反观我国,沿海一带大都以平原丘陵为主,如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闽浙丘陵、珠江三角洲等等土地肥沃地区,人们丰衣足,在土地上辛勤耕耘就能得到很好地收成又何必冒着大风大浪的去开发海洋呢?这就是我国一直以来缺乏海权意识的重要原因之一。

国土的大小必须与人口、资源及其他权力因素相配合。

一个国家人口的总数与海岸线总长度的比例,具极大重要性。

否则广大的领土可能反而成为弱点。

如面积太大,而人口与资源不成比例的国家,防守密度低,国家的危险性增高,假使又被河川或港口所割裂,则更是一大弱点。

以美国内战时的南方为例,以人口和资源的比例而言,其面积是太大了,尤其是有了太长的海岸线和太多的内陆水道,兵力易被分割而导致失败。

世界主要海洋国家四种海权模式的特征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世界主要海洋国家四种海权模式的特征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收稿日期!#!#,)!,!4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研究专项重大项目"四种海权发展模式互动中的周边国家和域外国家的海洋 政策及其中国对策研究#$)+^Xd##+&前期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高兰$)%*4,&%女%江苏扬州人%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国际关系)海洋战略研究*
上述世界主要海洋国家的四种海权模式对中国海权发展模式的建构带来了极大的参考意义*中国 正在探寻中国特色海权发展的实践模式%建构中国的海洋话语权%维护中国的海权权益%发展中国的海 权力量*早在!#)!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中国建设海洋强国战略#%!明确中国海洋强国战略 的目标+!#)+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确立了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节奏+ !#)%年.月!&日%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海洋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奠定了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指 导思想*根据上述政策指针%中国正在积极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符合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国情需要% 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从世界各国海洋发展史来看%存在着以下四种不同的海权发展模式*第一种模式%英国与美国的 "世界性海洋霸权大国#*第二种模式%日本与俄罗斯的"挑战世界海权的传统型海洋强国#*第三种模 式%印度的"崛起中的新兴海洋大国#*第四种模式%菲律宾)越南)印尼)马来西亚)文莱等东南亚国家的 "发展中的海洋国家#*
!参见"中共十八大代表强烈支持中国建设海洋强国#%新华网%!#)!年))月)#日* "参见王宏'"海洋强国建设助推实现中国梦#%人民网f人民日报%!#)+年))月!#日*

一个呼唤海权的时代

一个呼唤海权的时代

一个呼唤海权的时代王珊·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上最大的水体地理单元的总称,它是由洋、海、海湾、海峡等部分组成,面积为3.62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的71%。

海洋不仅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和最后空间,也是国际政治博弈的重要舞台。

伴随着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加速调整以及人类对资源需求的大幅增长,海权竞争再度成为国际焦点,态势渐趋激烈。

从国土构成上看,中国是一个海陆复合型国家,不仅有数万公里的陆上边界,也有着漫长的海上边界。

海洋承载着中国崛起的诸多重大安全利益和发展利益。

维护中国的海洋权益和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互为一体。

中华民族的崛起,必然是一个呼唤海权的时代过程。

一、海权在国家政治、经济、安全中的作用海洋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文明。

海洋国家的富强总是和强大的海权成正比关系,强大的海权保障了国家财富的积累,而丰足的财富又强化了国家海权。

历史上称霸于世界的国家都曾是海洋强国,从古时的雅典、迦太基、威尼斯,到中世纪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再到近代的英国、日本、美国,无不昭示着一个真理:海权握,国则兴;海权无,国则衰。

1.海权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中国是一个陆海兼备的国家。

中国位于太平洋西岸,拥有漫长的海岸线,这一地理特征,决定了海洋构成中华民族的半壁江山。

然而,曾几何时,我们一直把海洋视为天然屏障,海洋把中国与世界隔绝开,更谈不上主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

600多年前,尽管郑和船队的风帆远达东非海岸,但为数不多的几次远航历史,并不表明中国已经开拓海洋,也谈不上国家战略重心的转移。

纵观历史,可以发现,崇尚海权的海洋文明,无论古代还是近现代,都为世界提供了繁荣富强的典范。

19世纪末,美国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首位,生产高速发展,产品急剧增加,国内资本和商品生产严重过剩,急需开拓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

但传统政治势力和国民根深蒂固的“孤立主义”意识使美国徘徊在向海外开拓和孤立于新大陆的历史十字路口。

俄罗斯海洋战略基本问题刍议

俄罗斯海洋战略基本问题刍议

摘要 : 俄 罗斯 海洋 战 略 的基本 问 题是 : 大 陆性 国 家如 何 发展 和 利 用海 权 实 现 国家 战 略 的 问 题。 从沙 俄 到苏联 , 再到 当代 俄 罗斯 , 俄 罗 斯海 洋 战 略 的矛 盾 焦 点始 终 集 中 于这 一 基本 问 题, 具 体体 现 为克 服 大 陆地缘 局 限、 调 和东 西 方冲 突、 统 一 海权 在 军 事和 经 济 方 面 的 需求 , 以及 发挥 自身特 色优 势 四方 面 内容 。从俄 罗斯 历 史 实践 来看 , 其海 洋 战 略基 本 问题 的实 现 程度 直接 决定 了俄 罗 斯海 洋 事业 的命 运 , 并进 而 影响 到整个 国家 战 略 的发展 。 经过 历 史 实 践 的扬弃 和 发展 , 当代 俄 罗斯 已确立 了解 决 以上 问题 的基 本 立 场 , 海 洋 战 略 正在 成 为 其 打 破 现 有发 展 困境 , 实 现俄 罗斯 国 家全 面复 兴 的重 要推 手。 关键词: 俄罗斯; 海洋 战 略 ; 基 本 问题
争 论 。 当代 俄 罗 斯 海洋 战 略 基 础 性 文 件 ——
的 统一 , 如何发挥 自身地缘优 势体现俄 罗斯特
色 。本 文从 这 四个 方 面 切 人 , 对 俄 罗 斯 海洋 战 略 的历 史 实践及 内在思 辨 过程进 行 梳理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g 0 4 ; 修 订 日期 : 2 0 1 3 1 O 0 3 。
中图分 类号 : D8 1 5 2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4 8 0 4 9 ( 2 0 1 4) 0 1 0 0 6 9 0 8
纵览 俄 罗斯 海 洋 战 略 三 百 年历 程 , 无 论 是 沙俄 的出 海 口战 略 , 还 是 苏 联前 期 的 近 海 防卫 、

热点专题八 海权视角与大国担当 导学案 高三历史(通史版)三轮冲刺复习

热点专题八 海权视角与大国担当 导学案 高三历史(通史版)三轮冲刺复习

专题八:海权视角与大国担当【热点链接】公元2022年6月17日,是一个值得被铭记的日子,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下水命名仪式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江南造船厂举行。

经中央军委批准,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福建舰”,舷号为“18”。

距离上一艘国产航母山东舰下水仅过去了短短5年时间,这次新下水的航母福建舰与前两艘航母不同,它是中国乃至亚洲第一艘平直通飞行甲板的电磁弹射航母,也是世界上第二艘采用电磁弹射的航母。

福建舰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

福建舰的下水标志着中国海军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纪元。

近代以来,由于海权意识的淡薄和海军的落后,给中国带来了无数难以磨灭的屈辱,而在中国海军的航母之路上,历经的艰难险阻不计其数。

但在几代人前赴后继的努力探索中,中国历经100多年后,终于趟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航母之路;至此,向近代以来,那些为中国海军捐躯,为中国航母事业艰苦奋斗的先驱、英雄们致敬!一个国家、民族对海洋的开发、利用和对海洋权益的争取和维护的能力,既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又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他们对海洋价值的认识程度。

21世纪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是海洋世纪,保障海权成为我们的重要共识。

【知识链接】一、马汉(1840-1914)的“海权论”(一)主要观点1.海权对于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2.海权在于国家海军和海上力量。

(二)提出背景1.新航路开辟,西欧国家海上殖民扩张2.海上贸易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3.工业革命进行,欧美国家经济技术优势明显(三)获得海权,大国崛起的事例近代西方国家的崛起多是从掌握海上霸权开始的。

如英国,16、17世纪,政府与海盗相勾结,从事海上贸易和掠夺。

通过一系列商业战争,到18世纪中期,确立海上霸主地位,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

殖民掠夺和商业活动成为其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

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一)古代中国对海洋的探索1.西汉时期,已初步形成东、南两条航线,东线通向朝鲜半岛和日本,南线通向印度洋;2.宋元时期,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有了重大进步;3.从1405年到1433年,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4.中国古代已经形成了联通中国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

海权对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意义

海权对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意义

2.如何理解海权对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意义?海权对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意义海权不单纯是一个局限于海洋空间内的事物,而是国家总体战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国际环境下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完全的脱离海洋而独立于世界之上,即便内陆国家依然如此。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一万八千里海岸线的国家,其海权问题更是紧密联系于其政治和经济安全,在海权问题上实现发展,对中国的政治地位提升、经济发展也必要有重大意义。

从世界地图上我们不难发现,在地缘政治方面中国属于典型的陆海复合国家,海陆的双重易受伤害性构成了中国的地缘政治弱点,决定了中国必须努力在海陆发展上保持平衡,并在国家大战略上选择真正有益于国家的发展道路。

而在历史上,应对陆疆的压力始终是处于农业文明的中国历代王朝的防务重心,明朝中叶以来,中国才开始面对来自陆海的双重压力,这一情况,在清朝演变成日趋严重的“塞防”与“海防”危机并存局面。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依然深受陆海复合国家双重易受伤害性的困扰,尤其是在20世纪60年代,苏联和美国对中国构成了陆海方向的双重挤压,使得国家的安全环境极其恶劣,直到冷战结束以后,中国的地缘政治处境得到了极大改观,中国海权发展的较好战略机遇期才宣告到来。

在政治方面,目前,世界上有一百多个濒临海洋的国家,其中、国与国的地缘政治又以海洋、海权为最终代表,对于重要的海上交通要道、战略意义重大的海峡、海湾,哪个国家掌握了实际的控制权力,哪个国家就掌握了发言的话语权,自然而然也就提升了政治资本和政治身价,因此海洋的地缘战略就决定了一个海权国家的政治力量。

西方国家及南亚部分国家对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南中国海问题的高度关注,中国在应对马六甲困境问题中的努力正体现了海权问题的深刻影响。

当前,中国强调利用国际战略机遇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不断强调“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海洋”,从而为捕捉和利用机遇推进中国海权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海权问题在政治上的认可与重视必然实现中国海权的发展,中国海权得到发展,其国际政治地位、政治安全也必然得到提高。

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对俄罗斯民族抗海性的挑战——读马克思《十八世纪外交史内幕》有感史航摘要:彼得大帝的海权意识不仅改变了当时封闭的俄国,更是改变了其继任者乃至整个俄罗斯民族的抗海性。

与同时代的康熙大帝的海禁政策对比,彼得大帝海事扩张给俄国带来的巨大发展,更是凸显了彼得大帝海权意识的重要性。

关键词:彼得大帝;海洋战略;俄罗斯民族彼得大帝在俄国历史上是起过积极推动作用的伟大历史人物, 他一生中最伟大的事情莫过于他的改革。

彼得大帝的改革在俄国的历史上是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他的改革被称为“强制性的现代化运动”,它对俄罗斯的历史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彼得大帝的各项改革中,有一个突出的亮点便是俄罗斯的海事扩张。

早在300多年前的彼得一世便已经有了海权意识,并且将之付诸实践,继而发动了战争,夺得波罗的海出海口,给俄罗斯帝国打下坚实基础。

俄罗斯从此崛起,走向了世界强国之列。

而对于长期封闭的“陆权国”——俄罗斯来说,彼得大帝的海事扩张对俄罗斯民族固有的抗海性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有关于彼得大帝及其改革的研究文献数不胜数,但是从民族性格角度来讨论彼得大帝改革的研究却寥寥可数。

查阅相关的文献,发现抗海性问题仅在刘中民的《海权发展的限度与国家盛衰》提到了一次,并且这并不是该篇文章的论述重点。

故笔者从彼得大帝与俄罗斯民族抗海性的角度出发,探究彼得大帝的海事改革对俄罗斯民族有何影响。

一、彼得大帝执政前的俄国与彼得大帝(一)十八世纪的俄国十八世纪肇始,欧陆大国纷纷兴起,而俄国却进展迟滞。

1689年的沙俄证券是一个落后的国家。

到处盛行着农奴制,并且农奴数量在不断的增加,然而实际上农奴的合法权利却在减少。

另一方面,十八世纪,整个欧洲经过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社会向前跨出了一大步。

人们不再受到宗教的束缚,开始了对科学的探索,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在沙俄统治下的俄国却错过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大好时机,神职人员愚昧无知;文学暗淡无光;数学和自然科学无人问津。

海权论文

海权论文

海权,顾名思义就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领域。

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问题,更重要的是用海洋来开拓一个新的舞台,一个新的时代。

“海权”概念是美国著名的海军战略家马汉创立的,他认为,海洋对濒海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有决定性的意义,而要拥有海权,就必须发展强大的海军。

在马汉眼中,“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

”海权不单纯是一个局限于海洋空间内的事物,而是国家总体战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权的“权”并非“产权”、“人权”、“海洋权益”等所指的“权利”,也非简单的军事上“制海权”所指的“有利形势”,而是社会和政治中更抽象的“权力”。

海权就是一国使用军事力量与非军事力量从海上对海洋活动的主体和其他政治实体意志行为施加影响的能力。

对海权的全面认识和完整运用应当有一个从陆地出发,通过海洋影响陆地的全球视野。

海权学说一直是各国海军战略的理论基础,指导海权的运用与发展是谋划海上军事斗争和海上力量运用的海军战略的核心任务。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地球财富和地球本身”。

全球化发轫于近代航海地理大发现,海权从一诞生就打上了全球化烙印。

一个多世纪以前,美国海军战略家马汉在创立海权论时就强调世界正处于今天我们称之为“全球化”的时代,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更有必要审视海权对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深刻意义。

从以上事实不难看出,海权在维护全球化时代国家安全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强大可靠的军事实力是平等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根本保证,海军应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

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及国际军事格局的变迁,国家利益从未像今天这样超越有形的领土边界,对资源和国家海上安全边界的保障需求也从未像今天这样显得如此迫切,要参与经济全球化,必须以武备为保障和平的基础,确保尽可能平等地参与这一过程。

经济海权主要是指“国家对海洋的利用”或海洋对国家的经济价值与意义。

大国崛起:海权与陆权的较量

大国崛起:海权与陆权的较量

世界强国军事力量的演变:海权与陆权的较量当海洋势力在西方兴起的时候,这个世界就开始分为陆权力量和海权力量。

当今世界,海权力量头一次超过了陆权力量,那么以后的格局怎么转变?一、海权与陆权国家的类型1、绝对海权国家美国,英国和日本。

这些国家的特点,与欧亚大陆远离,陆军不强,海军却是数一数二的。

他们把海军作为国家军事力量的核心,尤其是美国和日本。

海洋即国土,公海便是他们的前沿阵地和缓冲地带。

2、强大陆权支撑强大海权国家——俄国和中国第一个特点是强大陆权。

俄国具备其他国家不具备的战略纵深——这在拿破仑侵俄和希特勒侵苏可以看出来——使得国家可以免被其他势力占领,这是诸如德国与法国所不具备的地理优势。

二战中,虽然法国在战前号称欧洲第一陆军强国,但是因为缺乏战略纵深,使得原本势均力敌的军事力量,在闪电战的打击下,很快领土和首都被占领,从而导致国家的灭亡。

第二特点是强大海权。

由于俄国具备绵长的海岸线,以及在北冰洋和大西洋、黑海和地中海、太平洋的各大军事基地,对领土周围的海域具有很强大的占有权和控制权。

并能够从这个势力范围内向外扩展,只不过无法做到像美国那样的全球性的海洋霸权。

3、海权被陆上力量被牵制的国家——法国和德国由于德国和法国绝大部分精力放在欧洲陆上霸权上,因此不能够全身心发展海洋力量,从而无法达到海权国家的海军优势。

这从英法的海洋争霸和英德的海军较量可以得到结论。

二、海权国家的变化与陆权向海权的发展1、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失去海洋优势葡萄牙和西班牙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这两个国家能够最先成为海洋国家。

西班牙和葡萄牙位于欧亚大陆的边缘——伊比利亚半岛,他们远离大陆,靠近大西洋。

是哥伦布引领他们到达新大陆的,一个唯利是图的最初决定,后来带来了海洋帝国。

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衰败都是因为陆上力量受到削弱,最终才退出海洋的。

葡萄牙一度被西班牙吞并。

葡萄牙的衰落显然是缺少了陆上根基。

西班牙虽然吞并了葡萄牙,但是它也没有摆脱同样的噩运。

世界海权争端八大地区

世界海权争端八大地区

全球八大海权争端一、南沙。

每年通过船只的吨位占世界船舶总吨位的1/2,是苏伊士运河交通流量的2倍,是巴拿马运河的3倍;世界贸易总量的15%是通过南海通道实现的。

20世纪70年代后,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和文莱诸国对南沙岛屿提出主权要求,并占领了部分岛礁。

二、钓鱼岛。

由多个小岛组成,面积约7万平方公里,位于我国东海大陆架上,处于水深200米以内的中国大陆架边缘,是中国大陆的自然延伸。

三、西沙。

位于海南岛东南约180多海里的海域。

永兴岛是西沙群岛中最大的岛屿,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

20世纪50年代中期,南越政府对中国提出领土要求,并占领西沙永乐群岛的一些岛屿。

1973年8月底,已占领了南沙和西沙的6个岛屿;9月,宣布将南沙的南威、太平等10多个岛屿划入其版图。

1974年1月11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1月15日南越当局挑衅我渔轮,并炮击我岛屿,1月19日我海军进行自卫反击。

四、英阿马岛(福克兰)。

位于大西洋,距阿根廷本土276海里,距英国本土7000海里。

由346个岛礁组成,1.58万平方公里,常年有人居住的有15个岛屿。

总人口约2000,绝大多数为英国移民后裔。

1982年4月2日至6月14日英阿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以英国胜利、阿根廷失败而告终。

五、俄日北方四岛。

指:国后、择捉、齿舞、色丹四岛,它们是千岛群岛中的四个较大的岛屿,总面积500平方公里。

六、里海。

位于亚洲中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

里海是一个跨国界水体,其法律地位一直未能明确。

里海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约2000亿桶,点世界石油总储量的8%。

俄罗斯、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伊朗等国有争议。

七、日韩独岛(竹岛)。

距日韩两国都是140海里。

八、苏尔特湾。

利比亚和美国之争。

俄罗斯帝国的崛起与扩张

俄罗斯帝国的崛起与扩张

俄罗斯帝国的崛起与扩张俄罗斯帝国自17世纪起开始崛起并迅速扩张,成为一个庞大的帝国。

俄罗斯的崛起和扩张是由多种因素驱动的,包括地理位置、领导力、外交策略和经济发展。

本文将探讨俄罗斯帝国的崛起和扩张,并分析其对历史的影响。

一、地理位置的优势俄罗斯帝国的地理位置是其崛起和扩张的重要因素之一。

俄罗斯地处欧亚大陆,东临太平洋,西濒波罗的海和黑海,北界北冰洋,南界高加索山脉。

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得俄罗斯在军事和贸易方面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

俄罗斯通过掌控波罗的海和黑海,进一步扩大了其势力范围,与欧洲和亚洲的贸易得以蓬勃发展。

二、领导力的关键俄罗斯帝国的崛起和扩张与其领导人的能力和决策密不可分。

彼得大帝是俄罗斯帝国崛起的关键人物之一。

他的现代化改革使俄罗斯新兴为强国,并促进了科学、文化和军事的发展。

彼得大帝清楚地认识到俄罗斯必须通过模仿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来实现自身的崛起,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改革俄罗斯的官僚机构和军队,引进西方技术和思想。

他的领导和决策能力为俄罗斯帝国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外交策略的灵活性俄罗斯帝国的扩张并非完全依靠军事力量,外交策略的灵活性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实现领土的扩张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俄罗斯采取了多种外交手段。

例如,通过与其他欧洲大国进行联姻,俄罗斯扩大了自己的领土,增加了政治影响力。

此外,俄罗斯也借助与亚洲国家的外交关系,如与中国签订《尼布楚条约》等,扩展了对亚洲地区的控制。

四、经济发展的推动经济发展是俄罗斯帝国崛起和扩张的重要支撑。

17世纪至18世纪初,俄罗斯实行了许多改革措施,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工商业的发展。

特别是在农业方面,通过改革土地制度、引进新的农业技术和提高农民的生产意识,俄罗斯实现了农业产量和贸易额的增长。

这为俄罗斯帝国的财富积累、军事力量的增强和对外扩张奠定了基础。

结语总之,俄罗斯帝国的崛起和扩张源于多种复杂的因素。

地理位置的优势为俄罗斯提供了发展的基础,领导力的关键使其能够有效地实施现代化改革,外交策略的灵活性为其扩大领土和提升地位提供了条件,经济发展的推动是其实现崛起和扩张的关键。

俄罗斯帝国的扩张之路

俄罗斯帝国的扩张之路

俄罗斯帝国的扩张之路俄罗斯帝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且庞大的帝国国家,其扩张之路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文化。

自16世纪起,俄罗斯开始展开帝国的扩张,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实现地缘政治的战略需要、扩展贸易市场等多重原因。

本文将从西伯利亚向东扩张、南下进军中亚、争夺波罗的海沿岸地区以及拓展到远东地区等方面来探讨俄罗斯帝国的扩张之路。

西伯利亚的向东扩张是俄罗斯帝国扩张的起点。

16世纪末,沙皇国家开始向西伯利亚地区进军,最初的目标是取得西伯利亚的资源,特别是毛皮贸易。

随着时间的推移,俄罗斯势力不断的向东扩展,逐渐占领了整个西伯利亚地区,直至太平洋沿岸。

这一过程中,俄罗斯人发现了大量的自然资源,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充足的土地为俄罗斯帝国的巩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南下进军中亚是俄罗斯帝国的另一个重要扩张方向。

18世纪末,俄罗斯开始向南方进军,侵占了中亚地区。

中亚地区的独特地理位置和资源丰富,使得俄罗斯帝国保持了对中亚的控制。

该地区的战略重要性使得俄罗斯利用军事手段稳定了边境,并推动了帝国的国内发展。

争夺波罗的海沿岸地区是俄罗斯帝国扩张的又一重要方面。

18世纪,波罗的海沿岸地区成为俄罗斯和其邻国的争夺焦点。

俄罗斯通过几场战争逐渐蚕食了波罗的海的沿岸地区,包括现今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等国。

这些地区为俄罗斯提供了贸易港口和军事基地,同时也扩大了帝国的版图。

除了欧洲大陆的扩张外,俄罗斯帝国还向远东地区延伸。

19世纪中叶,俄罗斯开始向远东地区进军,并在该地区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

远东地区的丰富资源吸引着俄罗斯的注意,并为俄罗斯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远东地区的扩张也与与外国势力(如中国、日本、美国等)的冲突不断,对形成现代俄罗斯帝国的疆域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起来,俄罗斯帝国的扩张之路充满了冲突、竞争和历史曲折。

从西伯利亚向东到远东地区,从南下进军中亚到争夺波罗的海沿岸地区,每一步都映射着俄罗斯帝国的雄心壮志和追求。

这些扩张不仅带来了领土的扩大,也改变了该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和俄罗斯帝国的发展道路。

世界岛与海权论

世界岛与海权论

世界岛与海权论王凌霄学问并不是最新就是最好,在地缘政治这个领域中,麦金德的《历史的地理枢纽》和马汉的《海权论》是永远无法超越的高峰,除非人类发展到开拓地球之外殖民地的时候。

按照我理解的麦金德和马汉,世界应该分为世界岛(亚欧北非大陆)和外围地区(中南部非洲、南北美洲、澳洲),而世界岛又分为心脏地带(俄罗斯)和边缘地带(欧洲、中东、印度、中国),一个掌握世界市场和资源的国家必然是一个控制海权交通的国家,而最有可能挑战其霸权的国家则是一个统一了心脏地带的国家,所以掌握海权的霸权国家必须:1、防止心脏地带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如果已经形成,则要阻止它在边缘地带拥有出海口,发展出陆权外的制海权(而心脏地带国家在统一之后,必然力求通过联盟或战争,取得各个方向的入海口)。

2、防止边缘地带出现一个过分强大的挑战海权的国家,可以联合边缘地带的一些国家去制约心脏地带国家,或者挑拨边缘地带国家之间的关系,让它们去相互挑战陆权、争夺陆权,但不能让其中任何一方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3、防止世界岛外围地区形成某个强大统一的拥有独立国民经济体系的国家。

对于麦金德和马汉的世界岛与海权论的理论,我尤其关注这四个边缘地带。

因为对于中南部非洲、南北美洲、澳洲这些世界岛的外围地区来说,只有一个发展路径,就是统一之后发展制海权;而对于心脏地带的国家,也只有一个发展路径,就是统一心脏地带之后,力争拥有出海口;只有这四个边缘地带,统一之后,仍然有不同选择,中国和印度就屡次在陆防和海防政策之间来回摇摆。

这四个边缘地带除了中国外,其它三个原来或者不统一或者不独立,中国自1840年之后才有人逐渐“睁眼看世界”,很长时间以来都是采取被动的自保维持策略,并没有强大到独立的去主动挑战陆权或海权;欧洲现在形成松散联盟,选择了同美国海权结盟,挑战限制苏联俄罗斯的陆权;印度独立后一直自称不结盟,但在中国70年代被迫选择了同美国结盟以求自保后,印度曾经与苏联亲密结盟,这个国家一直以中国为假想敌,中国现在又被迫同俄罗斯结盟,所以印度又有接近美国的倾向;中国在二战之后,甚至在49年之后,都有真正自主选择伙伴的自由,我对毛集体最终选择了苏联感到迷惑不解,在彼强我弱的形势下,与苏联结盟,苏联一定会要求发展海权、会要求出海口,同美国结盟,美国一定要中国发展陆权而不是海权,选择同苏联结盟最终又因为出海口问题闹僵翻脸,这是让人疑惑的。

大陆架——海洋权益之争的焦点

大陆架——海洋权益之争的焦点

大陆架——海洋权益之争的焦点作者:张莉来源:《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11年第07期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世界大陆架总面积约为2700多万平方公里,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海洋资源,渔业资源的90%来自大陆架,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前景十分广阔。

21世纪是海洋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海洋开发不断深入,人们又在这里开辟浴场、旅游度假村等,随着世界性“海洋热”的兴起,带有浓厚资源色彩的海洋权益之争愈演愈烈。

2007年8月2日,俄罗斯科考队下潜至北冰洋底考察,下潜深度4302米,耗资400万美元,俄议员亲临水下,并在北极点正下方的海床底部插上了一面钛合金制的俄罗斯国旗。

美国海岸警卫队随即派出“希利”号重型破冰船从西雅图港起锚,驶往北极海域。

国会也加紧审议拨款一亿美元维护海岸警卫队的三艘破冰船。

8月7日,加拿大在北极地区展开为期十天的军事演习……一系列围绕北极控制权的“暗中较劲”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据俄媒体报道,这次俄罗斯科考队宣称已找到证据证明北冰洋水下绵延近2000公里的罗蒙诺索夫海岭从地质角度上讲是俄罗斯西伯利亚北部地区大陆的自然延伸,应当属于俄罗斯的大陆架。

如果俄方这一主张成立,意味着俄罗斯领土将增加12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法国、德国与意大利三国领土相加,还将与丹麦的格陵兰岛、加拿大、或许还有美国的水下管辖区交界。

而被称为“地球最后宝库”的北极,拥有9%的世界煤炭资源,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其含量占世界未开发油气资源的25%。

金刚石、金、铀……北冰洋沿岸国的“明争暗斗”实际上是海洋权益之争,这还要从什么是大陆架说起。

一、大陆架的内涵和外延1.自然地理意义上的大陆架海底地形,从大陆岸边到大洋中部,一般可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大洋盆地、海沟、大洋中脊等。

大陆架是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指从低潮线量起,到大陆坡度显著增大为止,一般深度不超过200米的海域。

2.海洋法意义上的大陆架《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七十六条对“大陆架”的定义做了明确规定:“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如果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到大陆边外缘的距离不到200海里,则扩展到200海里。

海权

海权

中国海权特征中国海权随中国主权同生,而中国意识到并力求捍卫、强化中国海权的努力却起步不久。

中国目前的海权实践远没有达到追求"海洋权力" (sea power)的阶段,而只是处在捍卫其合法的海洋权利(sea right)的阶段。

比如中国统一和中国海区[8] 其他属于中国主权范围的岛屿,这是中国海权实践的重要,但这只是维护中国的主权及其相关海洋权利(sea right),建设对这些地区的海上利益的海上保护力量(sea power)的实践,而不是追求霸权意义的海洋权力(sea power)的实践。

而美国在台湾海峡的海军活动及对中国台湾的军事插手活动,则是一种霸权意义上的海权即"海上权力"实践。

从这些意义上看,中国的海上力量(sea power),属于国家主权中的自卫权的范畴,而美国在中国台湾地区的海上军事介入,则是一种为实现其海上"权力"(sea power)的海洋霸权行为。

如果我们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将sea power的这两种语义转译为"海权",而不是将sea power 与sea right相区分,这会使周边地区和国家对中国的现代化实践及相关的海权诉求造成大的误解。

[9]中国海权,就其"权利"部分而言,包括实现中国"海洋权利"和"海洋权益"两部分。

由于中国目前的海权实现能力尚未"溢出"其主权范围,所以中国的海权与海上霸权无缘,中国的海洋利益,更多地属于有待于争取和实现的合法海洋权益的范畴。

当前国际和国内社会,围绕中国海权发展动向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均产生了激烈的争议,“中国海权威胁论”大有甚嚣尘上之势。

在世界海权兴衰交替500余年的历史进程中,控制和利用海洋一直是世界大国追求的目标,然而其追求海权的历史命运则截然不同。

有的国家通过发展海权实现了国家长久的强盛(英、美);有的国家则惨遭失败乃至国运衰落(法、德);有的国家的海权保持了长久的存在(英、美),有的则很快完成了从崛起到衰落的蜕变(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还有的国家的海权追求一方面促进了国家崛起,但过度追求又埋下了国家衰落的根源(如俄-苏)。

sollers是俄罗斯哪个港口

sollers是俄罗斯哪个港口

sollers是俄罗斯哪个港口俄罗斯虽然是传统的陆权国家,但海权意识一直很强。

历史上,俄罗斯对外扩张的主要目的是寻找出海口,尤其是优良的不冻港。

俄国沙皇彼得一世统治时期,制定了“走向四大洋”的国策。

此后,俄国历代沙皇都在沿着这个目标积极对外扩张。

通过不断的扩张,俄罗斯的版图越来越宽,海岸线越来越长,港口自然也越来越多。

但是俄罗斯打下这片巨大的领土后,俄罗斯有哪些主要港口,有多少是不冻的?第一,海参崴,是俄罗斯太平洋地区的主要港口。

在1860年以前,这片土地属于中国。

1860年,沙俄逼迫清朝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将包括海参崴在内的乌苏里江以东地域割让给了沙俄。

此后沙俄向海参崴地区不断移民,这座港口城市开始获得发展。

但海参崴并非不冻港,每年的12月到来年3月间,海面会结冰,如想出海需要借助破冰船,这也是海参崴不受重视的重要原因。

在苏联时代,海参崴只是远东地区的一个封闭港口,包括港口的建设和城市的基础设施都比较落后。

直到本世纪以来,海参崴才开始快速发展。

其次,堪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位于堪察加半岛,是俄罗斯堪察加边疆区首府,也是俄罗斯在太平洋地区的主要港口。

这座城市比海参崴建得早。

17世纪末堪察加半岛第二次远征期间,建立了居民点,18世纪逐渐发展为城镇,19世纪开始修建港口。

这个港口纬度比较高,冬天会有冰河期。

另外,港口位置比较偏僻,俄罗斯还没有在这里修建直达的铁路和公路。

所以堪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被称为铁路和公路无法到达的城市,外界只能乘船和飞机来到这里。

第三,摩尔曼斯克,位于科拉半岛东北部巴伦支海的科拉湾,是俄罗斯沿北冰洋最大的港口。

这个港口纬度较高,大致位于北纬69度,已经在北极圈内,但令人惊讶的是,摩尔曼斯克是一个不冻港。

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港口条件优越,是俄罗斯通往北极地区的重要门户。

目前,摩尔曼斯克已与世界上170个港口建立了贸易关系,在俄罗斯各大港口中地位极高。

第四,圣彼得堡,位于俄罗斯西北部的涅瓦河口,是俄罗斯波罗的海沿岸的主要港口,俄罗斯的直辖市,俄罗斯西北部的中心城市,俄罗斯主要的水陆交通枢纽。

俄乌关系一句话总结

俄乌关系一句话总结

俄乌关系一句话总结
俄乌关系海权与陆权的争霸之间的关系。

俄罗斯(曾经的苏维埃)土地辽阔,是一个典型的陆权国家,故对土地的主权十分重视也是寻常的,故俄罗斯也十分觊觎东欧的这块土地。

想要得到东欧的这块土地就必须通过乌克兰,但乌克兰不太听话,在历史上即使被沙俄吞并了也常常想要闹独立,战斗是也常常做“墙头草”,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间接的导致了两次乌克兰战争,而对于乌克兰而言,每一次基本上都导致了自己的主权越来越少,土地被蚕食的越来越多。

可见,俄乌之危机本质是陆权的危机,而之前乌克兰执意加入北约的举措必然引起了俄罗斯的不满,后由于美国在中间作梗,以及乌克兰的挑衅,就爆发了战争。

并入俄罗斯的四个州

并入俄罗斯的四个州

并入俄罗斯的四个州分别为顿涅茨克州、卢甘斯克州、扎波罗热州以及赫尔松州,这4个地区的面积分别为2.65万平方公里、2.6684万平方公里、2.72万平方公里以及2.85万平方公里。

这4块地区的总面积为10.8884万平方公里,比我国的浙江省面积略大,或者相当于1.82个通辽。

乌克兰的总面积约为60.37万平方公里,这4个洲要是真的完全入俄,那乌克兰相当于直接丢失了6分之1的国土。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俄罗斯并未完全掌控这4个州的土地。

截止至联合国大会反对这4州入俄,俄军占领的4州土地分别为卢甘斯克州的99%左右、赫尔松州大约93%左右、扎波罗热州大约72%左右,而顿涅兹克州所占面积最小,为大约55%左右。

本来俄罗斯之前基本完全占领了这4个州,但乌克兰此前进行了一次“赫尔松大反攻”,让俄军只能收缩防线,让出了大片地区。

不过俄罗斯和乌克兰打了这么久,这场仗早就进拉锯战了,这个数据在今后可能还会出现较大的变化。

就现阶段而言,乌克兰这4个州公投入俄没有太大意义。

首先国际社会并不承认这4个州的公投结果合法,我国对此的表态也是尊重各国主权完整。

那么在乌克兰自己承认这4个州的公投结果前,俄罗斯很明显并不能真正将这4个州收入囊中。

至于乌克兰,很明显不会轻易放弃这4个州的土地和人口,那么唯一的结果就是俄罗斯和乌克兰继续打,打到二者有一方完全打不动为止。

所以这场仗看起来还有的打,以现在的情况来看了,这场仗可能最迟得到2022年冬天,甚至可能打好几年的时间。

四州之地对乌克兰的意义对于乌克兰来说,这4个州的土地不单单是领土,更具有极为重要的地缘价值。

如果我们翻开地图,就会发现这4个州不单单是俄乌边境,除卢甘斯克州外,其它3个州全都是沿海(黑海)地区。

这4个州一旦完全被俄罗斯掌控,那么乌克兰就只剩下了敖德萨和尼古拉耶夫还是沿海区域。

在现在这种海权时代,完全的内陆国在经济发展上天生就会吃亏。

如果自己距离大海之间的土地,还隶属于和自己外交关系很差的国家,那内陆国的经济真的会完全被封锁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中论文******学号:**********指导老师:***2015 年7 月22日俄罗斯海权的历史与现状蔡作成5141109058关键词海权俄罗斯海军海岸线港口政治经济摘要海权,顾名思义就是拥有或者享有对海洋或者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是国家主权概念的自然延伸。

但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

俄罗斯从1200年的内陆小公国发展到现在具有3.4W海岸线的超级大国,俄苏为争霸海洋已有几百多年的历史。

多次的起起伏伏也从一个侧面给世人启示与警醒。

本文将先阐述从莫斯科公国诞生伊始到21世纪普京时期俄罗斯海权发展的历史,并分析俄罗斯对海权的战略。

第一部分俄罗斯海权的历史1.莫斯科公国时期俄罗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3世纪末,莫斯科公国从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公国分裂出来。

在被蒙古的统治时期,俄罗斯被强制注入东方专治的血液,这为今后俄罗斯的扩张埋下了伏笔。

瓦西里一世(1389—1425在位)和瓦西里二世(1425—1462在位)统治时期,兼并了科斯特罗马公国、加里奇公国、白湖公国、乌格里奇公国、下诺夫哥罗德公国、木罗姆公国和苏霍纳河流域北部等广大东北罗斯地区。

瓦西里三世在16世纪初终于完成了统一大业。

在莫斯科公国的这段历史中,公国从原先的43万平方公里延伸至280万平方公里,并向北至白海。

可以说,在瓦西里的统治时期,统治者就发现海岸与出海口对国家军事,经济的重要作用。

2.沙皇俄国时期16世纪中叶,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1533—1584在位)自称为“沙皇”,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他对内实行野蛮残暴的政策,设立特辖区与特辖军,打击特权贵族,血洗有着自由传统的诺夫哥罗德。

对外大肆发动侵略战争,吞并喀山汗国和阿斯特拉罕汗国,企图打通波罗的海作为俄罗斯的出海口,但在利沃尼亚战争中惨败如果说在伊凡四世时期,占领出海口仅仅是作为领土的自然延伸的话,那么在彼得一世时期,占领海岸与出海口则是明确的国家战略。

俄国在历史上是一个与海洋隔绝的内陆国,因此夺取出海口是历代沙皇梦寐以求的目标,其中波罗的海是俄国通往西欧的最重要的通道。

沙俄对波罗的海觊觎已久,尽管在彼得一世之前的几代沙皇为征服波罗的海,不断发动侵略战争,伊凡四世甚至为此发动了25年的立沃尼亚战争,但不是遭到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的联合反对,就是被波罗的海的强国———瑞典打败,因而其野心最终都未能实现。

到彼得一世时期,制定了争夺世界霸权的计划,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目标。

1720年,俄国就在英国分舰队面前在瑞典登陆,毁坏了瑞典海岸。

彼得一世这个野心勃勃的沙皇,终于在波罗的海排挤了瑞典的势力,并于1721年迫使瑞典签订了尼什塔特和约。

和约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俄国从瑞典手中夺取的出海口,创建了今日的圣彼得堡城,并巩固了其在波罗的海沿岸占领的阵地。

俄国从此打开了通向西欧的窗口,成为波罗的海的霸主。

17世纪,俄国已积极向远东扩张,并与中国清朝发生冲突。

中俄分别于1689年和1727年签署《尼布楚条约》和《恰克图条约》确立边界,但这并未阻止俄国的野心。

1858年5月,俄国乘英法联军侵略中国之际,俄国以武力威胁清政府签署《瑷珲条约》,以黑龙江为边界。

1860年签订的《中俄北京条约》,沙皇俄国更把整个外满洲(包括库页岛)吞并,并获得海参崴这个不冻港,以扩展其于西太平洋的影响。

另一方面,俄国亦企图将势力染指库页岛及千岛群岛,与日本展开争夺。

1875年5月7日,日本与俄国签订《库页岛千岛群岛交换条约》,俄国把千岛群岛南部给予日本,换取库页岛的主权。

在沙皇俄国时期,海参崴的夺取可谓是一项重大策略。

海参崴具有重要的经济与战略意义。

这座港口不仅能解决俄国没有不冻港的尴尬,更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远东终点。

不仅如此,海参崴通向太平洋,给将来俄国成为太平洋霸主奠定了基础。

此外,海参崴还扮演了海岸堡垒,商港等一系列的角色,成为俄罗斯在远东地区的坚实屏障。

谈及俄罗斯海军的建立,最早可以追溯到1636年沙皇罗曼诺夫统治下,第一条沙俄自建的三桅战船的完成。

但不幸的是,在处女航中这艘战船就沉没了。

直到17世纪中后期,彼得大帝才建立了俄罗斯帝国的正规海军。

在1696年对抗奥斯曼帝国的亚速海战中,俄国人在沃罗涅日河建造了2艘战列舰,4艘火船,23艘炮舰1。

在亚速海的要塞被攻占之后,俄国杜马认识到建设一支正规海军的重要性,并且在1696年10月20日,通过了建设海军的法案。

这一天被认为是俄罗斯帝国海军的诞生日。

在1799年的地中海远征中,沙皇俄国清除了爱奥尼亚诸岛的敌对势力。

他的舰队还封锁了法国人在意大利的基地,如热那亚和安科纳,还成功的突袭了那不勒斯和罗马─因为这些功绩,乌沙科夫在21世纪的今天被俄罗斯海军被称为其主保圣人。

随后,Dmitry Senyavin成为帝俄海军的指挥者,他不断重申俄国人在亚地里亚海的势力范围,不断骚扰杜布洛夫尼克的海上贸易航道,以及在Athos之战中击溃奥斯曼帝国的海军(1807)。

然而就是这样一支具有辉煌历史的俄国海军,却在之后日俄战败给日本,同时失去了远东制海权。

究其原因,19世纪上半叶西方列强已完成工业革命,日本也在明治维新时期完成了以军事工业,交通运输为代表的经济变革。

同时西方蒸汽机等科学技术也被大力提倡。

反观俄国,虽然俄国有广袤的国土、众多的人口与丰富的资源,沙俄却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农业大国。

相较于制造业发达的日本,沙俄在蒸汽船领域远远落后。

在工业化时代,决定国力的是工业生产能力。

而海军实力又是国力的体现。

所以说,俄国在日俄战争的失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俄国没有日本那样发达的制造业与工业,导致俄国丧失太平洋霸主的地位。

3.苏联时期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沙皇下台,俄罗斯帝国解体。

同年11月7日,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胜利,成立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苏联地跨欧亚两洲,濒临黑海,波罗的海,太平洋和北冰洋。

海岸线接邻三大洋,拥有圣彼得堡,海参崴,诺沃罗西斯克,摩尔曼斯克等众多港口。

其中,不得不提的是,在1945年,苏联红军解放了旅顺港,根据雅尔塔协定,旅顺被苏联占用。

旅顺口是天然的良港,隐蔽险要,常年不冻。

对于苏联来说,占用旅顺不仅能解决苏联缺乏不冻港的燃眉之急,而且对于首都位于欧洲的这样一个超级大国来说,远东地区如果有了旅顺港作为军事基地,更能巩固苏联在太平洋的海权,连斯大林都曾在占领旅顺后感慨地说道:“我们这些老一辈的人等待这一天已经等了40年了”。

但是我们看到,在1954年,赫鲁晓夫支持从旅顺撤军。

1.海军舰队数据来自于文章《曾经的世界第三沙皇俄国海军发展简史》53年赫鲁晓夫正式成为苏共第一书记,为了巩固他自己的地位,一开始赫鲁晓夫选择亲华政策,想必答应从旅顺撤军也是他亲华政策的一部分。

苏联海军在20世纪也经历了起起伏伏。

十月革命后,苏联海军开始满满恢复建设。

苏联工业在20世纪30年代快速复兴,苏联借助在工业复兴期间积累起来的资本,开始对海上力量无比迷恋。

在卫国战争前夕,苏联海军已有四支联合舰队,我们也看到在二战期间,苏联强大的海军结合陆军在战场上取得了空前的胜利。

赫鲁晓夫时期也是苏美冷战时期,美国在核武上的快速发展让赫鲁晓夫开始否定大型船舰的必要性,美苏核争霸期间,赫鲁晓夫却大力发展核潜艇,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海军发展的不足。

进入80年代,由于苏联不顾国民经济,一味的去发展军备,导致在日后苏联军事力量的大幅缩减。

俄罗斯海权与军事力量的起起伏伏在这里我想借助马汉的海权论略加分析。

首先,拥有海上制霸权必须拥有强大的海上力量,拥有海上力量的前提就是国民经济富足,工业化程度高。

所以说从这方面看,在20世纪及以前,海权的得失依赖于国家经济水平,现代化水平。

其次,有好的地理位置,优良的港口也是必不可少的地利。

从俄罗斯海权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沙俄为了好的港口所做的千方百计的努力,也可以看到大公伊凡四世对出海口所做的努力。

海权可以部分反应国家的兴衰,可以看出国家的战略。

海洋对于一个国家的军事,经济影响巨大,所以不可不注重海权的发展。

第二部分俄罗斯海权的现状1.苏联解体后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海岸线发生了明显变化。

首先,由于爱沙尼亚,拉托维亚及立陶宛的独立,导致俄罗斯损失了波罗的海的一部分海岸线。

再者,失去了乌克兰,黑海的海岸线也急剧缩小。

黑海舰队实力也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戈尔巴乔夫在他的执政期间错误的进行了改革,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叶利钦从政治上解除计划经济导致1991年计划经济不再起作用,俄罗斯经济在苏联解体后迅速奔溃。

同时,在苏联这个社会主义国家,上层精英在苏联解体前夕大部分人赞成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

戈尔巴乔夫误以为苏联的民主化可以加快停滞的苏联经济,但却导致了苏联内部权利集团的斗争。

2这势必严重影响了俄罗斯军事工业的发展。

再加上一部分军工企业和工厂在苏联解体后分崩离散,俄罗斯海军力量大幅衰退。

2.普京时期普京是叶利钦亲点的总理,在普京刚刚接受俄罗斯的时候,是俄罗斯经济,军事实力处于最低点的时期。

2000年,卢布贬值,世界经济形式持续改善,导致俄罗斯经济出现明显好转的势头。

借复苏的经济,普京大幅增加军费,为军队的现代化提供了资金的保障。

同时,俄罗斯的海军建设也没有落下。

发展核潜艇,制造现代化舰艇,以确保海军具有四大洋的作战能力。

2这里对苏联解体分析部分来自于7月22日的课堂讨论总结俄罗斯是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海洋海权安全时时刻刻影响这俄罗斯的生存发展。

互相隔离的出海口,被冰所困的海岸线,这些都是俄罗斯需要面对的海洋问题。

纵观俄罗斯海权的历史与现状,早期是以彼得一世提出的夺取海口作为国家安全保障的这样一个国家战略。

同时,彼得一世也认识到了海军的重要性,并创建了黑海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

在斯大林苏联时期更是对海上力量进行大规模的复兴和建设。

普京时期,海军力量终点放在现代化建设。

但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俄罗斯海权的危机。

冷战时期不顾经济实力,疯狂执迷于军备竞赛。

虽然苏联拥有了无可避敌的海上军队和核潜艇,但是却成了苏联解体的诱因。

这几千字只是俄罗斯海权在这几百年间经历的起起伏伏的一个缩影,很多细节还未提及。

但是,我们却可以大致得这么些规律。

海权反应的不只是一个国家的海上力量。

当我们把一个国家的海权与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大环境所联系起来的时候,发现这几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们可以从国家海权的兴衰看出国家的兴衰,看出一个国家领导人决策的正确与否,以及经验和教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