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历届高考漫画试题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届高考漫画类试题解析
一、类型特点
漫画题也是以图形提供的信息为载体来考查考生所学知识及各种能力的,只不过前者的图形是以科学的形式出现的,而后者的图形是以艺术的形式出现的,这类题早在原来的高
考政治卷中就曾大量应用,在近年来的高考文综卷中也大量出现,所以理应引起我们的高度
关注。
漫画类试题是指以漫画画面的情景及其深刻内涵作为载体,用以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等多种能力的试题。
这类题具有如下特点:(1)画面情景往往并不复杂,有的仅寥寥数笔,但内涵十分丰富,寓意十分深刻。
命题者抓住其中的一点或几点结合所学知识设置问题,用以考查考生的观察、思考等多种能力,具有一定的难度。
(2)画面往往采用夸张的艺术手法,用以讽刺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不良现象,或者用以说明深刻的道理。
命题者以此为载体设置问题,有利于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认识现实问题的能力。
(3)这类题阅
读量(字数)虽小,但思考量较大,考查的能力层次也较高,多用来考查考生的哲学知识,也可用来考查多方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因而在高考文综卷中也大有用武之地。
二、思路点拨
目前我们在各类高考中见到的漫画题,一般仅限于选择题。
解答这类题首先是要仔细观察画面显示的情景,读懂漫画反映的内容。
为此,除了仔细观察画面本身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外,还要注意画题及画中的文字说明,以便从整体上把握作者作画的本意,这是能否正确解答这类题的前提。
其次,在准确把握漫画本意的基础上,还要按照题目设问的指向(比如,是哲学还是经济学,是唯物论还是辩证法,等等),深入挖掘漫画所蕴涵的深刻道理,从而明确命题者的
考查意图。
最后,要根据设问的指向,找准漫画含义与所学知识的结合点,并运用有关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完成题目的解答。
三、范例解析
例1 : (2005年高考文综全国卷I第28 —29题)
图6是比利时画家马格利特的作品。
画面上明明画了一只逼真的烟斗,而画上的法文写
的却是“这不是一只烟斗”。
回答28~29题。
28.在画面情境中,烟斗的形象与文字含义之间的关系属于
A•自相矛盾的关系 B •辩证法的矛盾关系
C.诡辩的关系 D .辩证否定的关系
29•当我们面对这幅画的时候,图形与文字共同组成的
这幅画又启发我们思考艺术作品与现实对象的关系。
下列叙述正确表达两者关系的有
①艺术作品是不依赖原型的主观创造
②艺术作品体现了对原型的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③艺术作品是对原型的审美再现
④艺术作品应不断追求更逼真地反映原型
A .①②
B .②③C.③④ D .②④
[解析]这组题与往年的同类题相比,其不同之处在于:往年作为载体的漫画是中国作品,
而今年却是一幅外国漫画作品。
可见,这组题将漫画题材的内容拓宽了。
第28题直接以共用材料中的画面情境为载体,要求判断画面中烟斗形象与文字含义之
间的关系。
共用材料显示,画面上明明画的是一只烟斗,而下面的文字说明却说“这不是一
只烟斗”。
这种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事物、同一关系所作出的两种互相对立的判断,当属于逻辑矛盾关系(A)。
本题看似简单,其实很有深意:在理解和把握哲学中辩证矛盾的含义时,人们往往会把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混为一谈,本题表面上看是考查了逻辑矛盾,实际上考查的却是对辩证矛盾含义的理解与把握。
第29题的题干材料是对共用背景材料的深化与扩展。
艺术作品与文学作品一样,它是
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存在的统一。
所以,它是“对原型的审美再现”(③),因而“体现了对原型的摹写与创造的统一”(②)。
可见,本题的应选项为B。
[答案]28. A 29 . B
例2: (2005年高考文综全国卷H第27~28题)
下图是一幅题为“招商热”的漫画。
回答27〜28题。
27.漫画《招商热》除了讽刺某些人办事不从实际出发,还评了他
们没有
A •抓主要矛盾
B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抓矛盾的主要方面
D .发挥主观能动性
28.从图中所显示的信息来看,建设水电站还缺乏基本的自
资源。
一般说来,资源配置是指人们为了满足多方面的需要
A .消费既有的资源
B .生产出过去没有的物资C.相互交换自己多余的物资
D .对资源作出一定的安排
[解析]解答本题的基本思路是在读懂漫画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按设问的指向回答问
题。
为此。
首先必须在仔细观察画面情景的基础上弄清漫画的本意,其次是要与所学知识结合,找准漫画本意与所学知识的结合点,按要求回答问题。
显然,在水资源不足的“滴水岩”
“招商引资”建设水电站,是很不现实的。
可见,这幅漫画是作者对那些脱离客观实际的“招商热”的辛辣讽刺。
第27题,从哲学角度看,它讽刺的是一些地方在“招商引资”中不从实际出发、缺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行为,可见应选项为B。
第28题是对资源配置含义的考查。
[答案]27 . B 28 . D
例3: (2005年高考文综北京卷第
漫画和成语往往蕴涵着深刻的哲
理。
哲理的成语是
A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B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c.失之东隅,收之桑梓
D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解析]这是一道很有特色的漫画题,应选项为
其最突出的特色
35题)
与下图反映相近
就是将漫画与成语结合起来,用于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
的能力。
回答本题的关节点有三个:一个是读懂漫画并正确理解其哲学寓意,二是读懂题肢中的成语并正确理解它所蕴涵的哲理,三是将二者进行对照,找出本题的应选项。
从哲学角度看,这幅漫画是对想问题、办事情只考虑眼前与部分,不考虑长远与整体,结果陷入困境
的某些人的辛辣讽刺。
再从题肢提供的四个成语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说的是人如果
没有长远的全盘的考虑,就会陷入困境。
这一成语所反映的哲理与上述漫画的含义相近,可见本题应选项为A。
[答案]A
例4: (2005年高考文综天津卷第27题)
27.漫画《放生》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②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③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④要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
[解析]回答本题首先要读懂漫画的含义。
画面情景显示,远处一座座工厂的烟囱正在向天空排出滚滚浓烟,地面的排污口正在向河中大量排放污水,河中污水滚滚,河水呈现黑色,
可见环境污染已经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
这时,只见“放生者”高高举起盛鱼的水桶,要将桶中的鱼倒人河中“放生”;面对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被“放生”的鱼儿一边挣扎,一边发出了“ N0 ! N0!!”的喊声。
显然,放生者的主观愿望是好的,但是他孤立地看待“放生”这件事,以为只要把鱼放入水中就可以给它以生命,而看不到鱼的生存与客观环境的联系,不懂得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所以这样的“放生”无疑于“杀生”!由此可见,题中①③④的说法都是《放生》这幅漫画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本题应选项为D。
[答案]D
例5: (2005年高考政治江苏卷第14题)
下边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A •要善于抓住重点 B •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c.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 •要善于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解析]正确回答本题的前提是仔细观察,首先
认真读懂漫画情景的具体内容。
结合画题,从画面所表现的情景可
知,由于按照“规定”“又到浇水时间了
所以尽管大雨倾盆,浇花人不得不头戴草帽,手撑雨伞,仍然按时
给花浇水。
其次是要运用所学知识,按照设问的指向,分析画面情
景所蕴涵的哲学启示。
浇花人按时给花
浇水,这本身并没有错。
但是,浇花时间是按照花对水分的实际需
要确定的,
如果天降大雨,花所需要的水分已经得到满足,那就不再需要浇水了。
可见,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定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决不可不顾具体情况死搬教条,这就是这幅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答案]c
例6: (2005年高考政治江苏卷第33题)
图9放生
A •遵循市场交易的自愿原则
B •提高经营者的职业道德素质
C .遵循市场交易的公平原则
D .杜绝市场交易中的欺诈行为
[解析]正确回答本题首先是要仔细观察画面情景,明确漫画的本意。
画面中一共有
3只 苹果,左边的一只上面商家没有作任何标记, 表示这是一只普通苹果, 已经长出虫子;右边 的两只苹果上面贴着 “优”字的标记,表示这是优质苹果, 但其中一只也长出了虫子。
可见, 正如画题所标明的,这两只所谓的“优质”苹果是名实不符的,显然是商家做了手脚,企图 以次充好。
其次,要按照题目的指向,找出漫画的寓意。
漫画中的经营者为了多赚钱,采取以次 充好的办
法,这是一种欺诈行为,这种行为违反了经营者基本的职业道德和市场交易的公平 原则。
可见,本题
B 、c 、D 所述都是这幅漫画的寓意所在。
题中材料未直接涉及买卖过程 中是否自愿的问题,故 A 项可舍弃。
[答案]B 、c 、D
例7: (2005年高考北京春季卷第 34题)
漫画中的路政工人正在画行车线, 其工作态度令人敬
佩,而工作方法值得商榷。
从哲学上说,这种人
A •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B •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 .思想解放,创造性工作
D •思想僵化,缺乏灵活性
[解析]解答本题先要读懂漫画。
本题以“一丝不苟”
为题,画面显示的是一个路政工人正在画行车线,
而这条行车线不仅画在路上,
还画在一辆 汽车的车身上。
由此看来,这位路政工人虽然工作认真, 但其工作方法却并不可取。
因为行 车线是画在路上给行车人看的, 如果遇到汽车占
线,
不能将行车线直接画在车身上。
可见,作者以加引号的
的工作态度和方法,而是通过表现这种不合时宜的
化,缺乏灵活性”,故本题应选项为 D 。
[答案]D
例& (2004年高考政治江苏卷第 28题) 从右图漫画可
以看出
A .两者的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B •甲
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乙的观点是形而 上学的
C .甲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乙的观点是唯心主 义的
D •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的问 题
[解析]解答本题应注意两点:一是要懂得画面表现的是
两人对话的情景,二是要准确理 解两人对话的内容,这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
甲说的“我在故我思”表明“我”的存 在(物质)在先,“我”的“思维”(意识)在后,体现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是唯物主义观 点;乙说的“我思故我在”表明“我”的“思维” (意识)在先,“我”的存在(物质)在后,体
现了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是唯心主义观点。
可见c 项的说法是符合题意的。
唯物主义认下边漫画的寓意是要
完全可以请他离开或等他离开再画, 而 “一丝不苟”为题,并不是要赞扬他 “一丝不苟”来讽刺他在工作中 “思想僵
为,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是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世界上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是意识决定物质。
两者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而形成的,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是其根本分歧所在。
可见A、D也是符合题意的选项。
[答案]A、c、D
例9: (2003年高考政治江苏、广东卷第28题)读下图漫画,它表明
A .事物总是具有二重性
B .禾U益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评价
c.现象和本质是有区别的
D •事物的发展是曲折的
[解析]首先要认真读懂漫画的含义。
画面情景
显示:大雨纷纷落下,雨中抱着足球的男孩为大雨影响了他去
踢球而烦恼,不由得发出“下雨糟透了”的感叹;雨中的女孩
手拿铲子,看到新栽的小苗在雨中茁壮成长,由衷地发出“下
雨好极了”的欢呼。
其次是要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中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同样面对下雨这件事,男孩和
女孩的感受不同,观点也截然不同,这说明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即具有二重性,可见A 项的说法符合题意;男孩和女孩之所以对下雨这件事作出不同评价,是由于他们的利益不同, 可见B项的说法也符合题意。
c、D项的说法与题意没有必然联系,应予舍弃。
[答案]A、B
例10: (2001年高考政治第15 一16题)
15•读漫画,假如考生真的将高考成功的希望寄托于“大脑
灵”,从哲学上看,他主要错在
A •不调查研究,对“大脑灵”缺少了解
B .急于求成,不注意量的积累
C.主次颠倒,不懂得抓主要矛盾
D .主观主义。
理论脱离实际
16•假如漫画中的“有了‘大脑灵’,高考一准行”是一则误
导考生的广告,从哲学上看,它主要错在
A .夸大其词,不实事求是
B .急于求成,不注重量的积累
C.强调客观,不重视主观的努力
D •主次颠倒,不懂得抓主要矛盾
[解析]回答本题要先读懂漫画。
画面显示,一位同学手举一盒“大脑灵”,得意地发出“有了’大脑灵’,高考一准行!”的欢呼,而他面前的纸上却写的是“7—3=5”的算式,这无疑是对他所夸赞的“大脑灵”的辛辣讽刺!在明确漫画上述本意的基础上,还要结合各题
设问的指向,正确把握各自的考查方向。
第15题的题干要求从哲学角度分析他主要错在哪里。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事
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题中考生“将高考成功的希望寄托于’大脑灵”’,而不重视主观努力,表明他主次颠倒,不懂得抓主要矛盾,可见本题应选项为c。
第16题的题干要求从哲学角度分析它主要错在哪里。
从上题的结论与画面上的算式可知,一方面“大脑灵”其实并没有那么“灵”,另一方面它本末倒置,误导考生放弃主观努
力,去追求无法取得的成功,因而作为广告语来说,它明显是不实事求是的夸大其词,故应
选项为A。
[答案]15 . C 1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