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单克隆抗体”中相关问题的探讨
基因工程抗体1
细胞内抗体的应用:
由于细胞内抗体具有高亲和力及选择结 合特性,因而可通过多种机制调控细胞 的生理过程及代谢。作用机理表现为: • 阻断靶蛋白的活性部位 • 阻断细胞内蛋白-蛋白相互作用 • 干扰细胞内靶蛋白的转运 • 促使靶蛋白降解
六、抗原化抗体(antigenized antibody, AbAg)
如CD4免疫粘附素,就是由抗体的Fc段与2个CD4
分子的Ig同源区重组而成 抗 原 结 合 融 合 蛋 白 ( antigen-Binding fusion protein,ABFP )由具有抗原结合功能的抗体结构 与其他功能性蛋白融合构成。如免疫毒素,抗体
部分主要包括嵌合抗体、单链抗体形式。
免疫粘附素(immunoadhension) :将人抗体
1、抗体人源化
鼠单克隆抗体人源化 :嵌合抗体、改型抗体 小分子抗体:单价(Fab、ScFv、单域抗体、 超变区多肽)、多价(Di-, Tri-, Minibody)
特殊类型抗体 (双特异性抗体、细胞内抗体、
抗原化抗体、免疫脂质体)
抗体融合蛋白 (免疫粘连素、免疫毒素、催
化抗体)
VH和VL是抗原决定簇结 合位点
双特异性抗体的特点
* 将免疫细胞锚着于肿瘤部位,提高肿瘤 部位的效靶比。
* 不受MHC的限制,直接激活免疫细胞的 杀瘤机制。
2 1
3
提高抗体效应功能
双特异性抗体 抗体融合蛋白
提高抗体 效应功能
细胞内抗体
偶连细胞毒物质
抗体融合蛋白:抗体的一部分被非抗体序列替代,
所形成的具有新的特性融合蛋白。 根据构建方式的不同,主要分为两种形式: Fc融合蛋白(Fc fusion protein,FcFP)由抗体的Fc 段与某些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结构域融合而成。
动物细胞教学反思
动物细胞教学反思动物细胞教学反思1我在这一节教学中留意引导,把同学的留意力吸引到设计试验并得出试验打算上来,这样就冲破了试验在教学中仅仅起到使同学接受学问的局限作用。
同事,重视科学方法,留意科学家们是怎样发觉和提出问题的,是怎样试验,怎样思索,怎样解决问题的,让同学通过这些去学习科学的思维和科学的方法。
课堂上通过绽开式问题的思索、商量引导同学选择试验材料,然后引导同学得出:擦→滴→刮→涂→盖→染。
再通过试验观看,完成过程式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中,注意了同学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把“还同学以主体地位”真正落实在生物教学中。
同学在这种过程式学习过程中,既学到了生物科学学问,学会了基本技能,又培育了同学探究新学问的科学精神。
优点:学问目标明确,教学过程简洁。
缺乏:1、正确理解教材表达不够突出,教学目标中学问目标、力量目标和情感价值目标有表达但不够明确2、教学过程中没有对同学的问题进行有效追问,以到达强化目的。
动物细胞教学反思21、没有仔细分析同学的实际状况课前我还挺得意设计了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盼望借此来引导同学通过自己的思索或者小组商量得出结论或定义,这样可以对整个所学的学问有个更深刻的记忆,但是没有想到同学前面学的基础学问许多都忘了或者不能很好的迁移到这一章节里,导致许多问题还是我自问自答,没有很好的起到引导作用,课堂效果不是很好。
这让我充分意识到要结合同学的实情来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
2、没有仔细参透教参教参中提到的重点和难点,自己没有仔细思索,只是简洁的参考教参的几句话,没有分析如何关心同学攻破重难点。
如本节的细胞培育的过程和条件是重难点,假如能先给充分的时间让同学自己观看插图,再逐个跟同学去分析每一个图解,那样的话同学对整细胞培育过程就会有更深刻的熟悉,从而有效的来解决重难点,看完过程之后再适当的给些习题对此处内容做个小检测,那就更加锦上添花了。
这让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深刻意识到备课的中心应当放在思索如何关心同学去攻破重难点这个中心上来。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学设计
动 物 细胞 融 合 与单 克 隆 抗 体 的发 展 和 应 川 前 景 。 三、 教 学 重 点 和 教 学 难 点
1 . 教 学重 点
动物 细胞 融 合 、 单 克 隆抗 体 的制 备 和应 川 i。
2 . 教 学难 点
、
教 学 分 析
本 节 内容 为 人 教 版 高 巾生 物 选 修 三 《 现代生物技术》 中 细 胞 工 程 的 内容 . 课标 要求为“ 举 例 说 出 动 物 细 胞 融 合 与 单 克 隆 抗体” . 而 高 考 考 纲 中为 较 高 的 Ⅱ级 “ 理解” 要 求 。 单 克 隆 抗 体 的制备和应用是近 几年生物科学 和医学 发展的热点 之一 , 也 是 高考 的常 考 题 型 , 比 ̄ H 2 o 1 2 江苏卷第2 2 题、 2 O l 1 年 江 苏 卷 第 l 4 题、 2 0 1 0 福建理综 第3 2 题 、 2 0 1 0 广东 理综第2 4 题 、 2 0 1 0 江 苏 卷第 l 7 题 巾都 曾涉 及 。 高 二理 科 学 生有 较 强 的 自主 学 习 、 归 纳 知识 能 力 , 可 以要 求 学生 存 课前 利 用 教 辅 资 料 和 学 案 进 行 预 习 ,完 成 植 物 体 细 胞 杂 交 技 术 和动 物 细 胞 融 合 的 比较 表 格 ,并 思 考 单 克 隆 抗 体 制 备 过 程 的 相 关 问题 , 以锻 炼 学 生 的 自主学 习 和思 考 能 力 。 学 生 存 前 一 节 已 经 学 习 了 植 物 体 细 胞 杂 交 技 术 ,为 动 物 细 胞 融 合 的 学 习 做 了 知 识 铺 垫 。 单 克 隆 抗 体 的制 备 是 本 节 的重 点 难 点. 学 生 在必 修 一 第 6 章 知 道 了 癌 细 胞 的特 点 、 必修三第2 章 学 习了免疫的相关知识 , 这 些 将 有 助 于 对 单 克 隆抗 体 的理 解 。 制 备过 程 中多次实验 操作 的原 因及结 果是学 生较 难理 解 的内 容 ,笔 者 设 计 了 小 组 合 作 进 行 细 胞 模 型模 拟 操 作 的探 究 活 动 突破这一难点 。
单抗质量管理体系
单抗质量管理体系1.引言1.1 概述单抗质量管理体系是指针对单抗产品开展的一套质量管理体系。
单抗(Monoclonal Antibodies)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药物,具有高选择性、高效性及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然而,由于其复杂的制备工艺、敏感的质量要求以及潜在的安全风险,单抗产品的质量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概括来说,单抗质量管理体系是一种针对单抗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控制体系,旨在确保单抗产品在研发、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质量与安全性。
该体系包括了从原料采购、生产工艺控制、质量监控到产品追溯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和控制措施,以确保单抗产品质量的稳定和一致性。
单抗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各项管理措施,提高单抗产品的质量可靠性和有效性,降低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风险。
它不仅涉及到制药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要求,还关系到与供应商、承运商、临床机构等外部合作伙伴之间的质量合规性。
通过建立规范的操作流程、质量数据的监控和纠正措施,以及员工培训等手段,单抗质量管理体系可以提供一种持续改进的质量保证机制,为单抗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提供有效的管理保障。
总之,单抗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作用和目标都是为了确保单抗产品的质量可控、安全可靠。
它不仅对于制药企业的合规性和竞争力至关重要,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可靠的治疗选择和健康保障。
在本文的后续部分,我们将更详细地探讨单抗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实施效果和未来发展方向。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主要对单抗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概述,介绍了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正文部分将重点讨论单抗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和重要性。
在2.1节中,将详细说明单抗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包括其组成要素和相关流程。
在2.2节中,将强调单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探讨其在医药领域中的作用和意义。
结论部分将对单抗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
在3.1节中,将分析单抗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效果,包括其对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影响。
郑州外国语—闫鹤—高中生物《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2.2.2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学背景:学生学习了植物细胞工程的内容,同时也学习了动物细胞工程的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和核移植技术,在有这些技术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能更好的理解细胞工程的技术手段,并可以将动植物细胞工程的技术和应用做一个对比。
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的内容,属于现代生物高科技的范畴,其实验操作技术复杂,设备、仪器和药品等要求高,在高级中学现有条件下很难动手实践,因此传统的学习方式是以接受式学习为主,由于电子白板可以借助互联网已经应用在教学中,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借助互联网直接从网上搜集关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以及关于单克隆抗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使学生能借助互联网更好的理解抽象的生物高科技教材分析本节课位于新人教版选修三专题2,共分两大部分内容:动物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由于动物细胞融合与前面的章节中植物的原生质体融合相同,所以在本节呈现的较简洁。
单克隆抗体是动物细胞工程的新技术,也是本专题的重点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概念及制备过程都很抽象,也是本节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
必修中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分裂、体液免疫以及学生刚学过的细胞培养等知识都是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基础。
大纲规定教学课时1节教学重点(1)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及条件(2)用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的过程(3)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应用教学难点(1)用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的过程(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教学方法启发法、分析法、归纳法、视频及词条展示法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课件、互联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问题设置,引入新课师:对于植物细胞工程的技术手段我们共同学习的有几种?生: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师:那么对于动物细胞工程,其技术手段主要有哪些?生: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动物细胞融合和生产单克隆抗体。
师:很好,前面我们学习了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这一节课我们共同学习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制备常见问题分析
单克隆抗体制备常见问题分析一、前言1975年,Kohler和Milstein发现将小鼠骨髓瘤细胞和绵羊红细胞免疫的小鼠脾细胞进行融合,形成的杂交细胞既可产生抗体,又可无限增殖,从而创立了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技术。
这一技术上的突破不仅为医学与生物学基础研究开创了新纪元,也为临床疾病的诊、防、治提供了新的工具。
制备单克隆抗体包括动物免疫、细胞融合、选择杂交瘤、检测抗体、杂交瘤细胞的克隆化、冻存以及单克隆抗体的大量生产,要经过几个月的一系列实验步骤。
虽然单抗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是由于其经济价值,仍然有很多人在从事这项研究,而且其中也会遇到很多这样那样大问题。
我本人就是其中一个,由于是第一次做单抗,所以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终于在前几天得到了几株阳性克隆。
鉴于此,我将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整个过程贴出来,同时搜索了园子里面一些战友的求助帖以及一些经典的应助帖,希望能对将要或是正在从事这项研究的战友们有些帮助。
二、动物的免疫选择合适的免疫方案对于细胞融合杂交的成功,获得高质量的McAb至关重要。
一般要在融合前两个月左右确立免疫方案开始初次免疫,免疫方案应根据抗原的特性不同而定。
1. 颗粒性抗原免疫性较强,不加佐剂就可获得很好的免疫效果。
下面以细胞性抗原为例的免疫方案:初次免疫1×10,,0.5ml ip (腹腔内注射)? 2,3周后第二次免疫1×10,,0.5ml ip? 3周后加强免疫(融合前三天) 1×10,,0.5ml ip或iv(静脉内注射)?取脾融合2. 可溶性抗原免疫原性弱,一般要加佐剂,常用佐剂:福氏完全佐剂,福氏不完全佐剂。
要求抗原和佐剂等体积混合在一起,研磨成油包水的乳糜状,放一滴在水面上不易马上扩散呈小滴状表明已达到油包水的状态。
商品化福氏完全佐剂在使用前须振摇,使沉淀的分枝杆菌充分混匀。
初次免疫Ag 1,50μg 加福氏完全佐剂皮下多点注射? (一般0.8,1ml 0.2ml,点)?3周后第二次免疫剂量同上,加福氏不完全佐剂皮下或ip? (ip剂量不宜超过0.5ml)?3周后第三次免疫剂量同上,不加佐剂,ip? (5,7天后采血测其效价,检测免疫效果)?2,3周后加强免疫,剂量50,500μg为宜,ip或iv?3天后取脾融合目前,用于可溶性抗原(特别是一些弱抗原)的免疫方案也不断有所更新,如?将可溶性抗原颗粒化或固相化,一方面增强了抗原的免疫原性,另一方面可降低抗原的使用量。
关于_单克隆抗体_中相关问题的探讨_陈颜
是人淋巴细胞中有这两种 DNA 的合成途径, 但一般 不分裂增殖。 而鼠骨髓瘤细胞中虽然没有 S 途径,但 能不断分裂增殖。
因此,在 HAT 培养液中,未融合的效应 B 细胞和 B 淋 巴 细 胞 —B 淋 巴 细 胞 融 合 细 胞 的“ D 途 径 ”被 氨 基喋呤阻断,虽“ S 途径”正常,但因缺乏在体 外 培 养 液中增殖的能力,一般 10 d 左右会死亡。 而骨髓瘤细 胞 自 身 没 有“ S 途 径 ”, 且“ D 途 径 ” 又 被 氨 基 喋 呤 阻 断,所以在 HAT 培养液中也不能增殖而很快死亡。 唯 有骨髓瘤细胞与效应 B 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杂交瘤 细胞,在 HAT 选择性培养基上,既具有效应 B 细胞的 “ S 途径”,又具有骨髓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液中长期增 殖的特性,因此能在 HAT 培养液中选择性存活下来, 并不断增殖,这就是所需的杂交瘤细胞。
液中, 放置了多个骨髓瘤细胞与多个多种 B 淋巴细 胞,由于动物细胞融合是一个随机的过程,所以经融 合后细胞将以多种形式出现。如果只考虑两两融合的 情况, 会有融合的骨髓瘤细胞—骨髓瘤细胞、B 淋巴 细胞—B 淋巴细胞、B 淋巴细胞—骨髓瘤细胞以及未 融合成功的单个骨髓瘤细胞、单个的 B 淋巴细胞。 那 么如何从众多的细胞中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呢?
现就学习过程中,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加以分 析总结,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相关知识。 1 传统制备抗体的缺点及理解
长期以来,人们为了获得抗体,传统的方法是向 动物体内反复注射某种抗原,使动物产生抗体,然后 从动物的血清中分离所需的抗体。 这种方法不仅产 量低,纯度低,而且制备的抗体特异性差。 采用传统 方法制备的抗体为什么产量低,纯度低,而且特异性 差?
从众多类型的细胞中筛选出杂交瘤细胞,普遍采 用的 HAT 选择性培养基, 也就是在普通的动物细胞 培养液中加入次黄嘌呤( H) 、氨基喋呤( A) 和胸腺 嘧 啶核苷酸( T) 。 已知细胞中的 DNA 合成有两条途径。 ① 生物合成途径(“ D 途径”) ,即由氨基酸及其他小 分子化合物合成核苷酸, 为 DNA 分子的合成提供原 料。 ② 应急途径或补救途径(“ S 途径”) ,是利用次黄 嘌呤—鸟嘌呤磷酸核苷转移酶( HGPRT) 和胸腺嘧啶 核苷激酶( TK) 催化次黄嘌呤和胸腺嘧啶核苷生成相 应的核苷酸,然后再合成 DNA,两种酶缺一不可。
western 内参选择 大讨论
在western blot 实验中,内参的使用是个很重要的部分,看到很多站友对内参的选择经常有些疑问,鉴于此,希望能在一个帖子里面综合所有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共同学习。
我先提几个,抛砖引玉,希望大家继续。
1。
为什么一定需要内参内参的重要性。
2。
常用的几种内参。
3。
不同的情况如何选择不同的内参。
支持一下!1:用内参照是为了评价你的各个上样孔内蛋白的总量是否基本一致,通常使用一些看家蛋白,比如β-actin、GAPDH等等。
这些蛋白在所有细胞中的表达量基本一致,所以用他们来作为你加样量的对照。
这样western结果中你的目的蛋白经过处理后发生变化,而内参的条带基本均匀一致。
这样才有说服力,表明的确是处理因素造成目的蛋白的变化而不是加样误差或是人为造成目的条带浓度的变化。
严格意义上说,内参事必须做的。
2:常用的内参有:b-actin,GAPDH,近2-3 年,更详细的研究发现,β-Tubulin (球管蛋白),被广泛应用于Western Blotting,β-Tubolin分子量为55KD左右。
3:一般我们选择内参与要检测的目的蛋白的分子量最好相差5KD以上。
因此你要知道你检测的蛋白的分子量来选择合适的内参!个人一些见解,供参考!内参的重要性,必要性:要检测一个基因的表达产物是否正确,或者比较表达产物量的相对变化,首选方法是Western Blot。
因为Western Blot操作相对简单方便,既可以定性分析表达产物,同时还可以指示目的蛋白量的相对变化。
虽然,顺利的时候Western Blot做起来很简单,可不顺的时候也很令人心烦――做不出结果啦、假阳性啦、结果出现多条带啦、到底是一抗有问题还是二抗有问题啦……毕竟,作为一种有活性的生物大分子,抗体和抗原的反应毕竟不象1+1那么明确,而用这种不确定的试剂来测定同样知之甚少的表达产物,确实是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的。
所以,严谨的Western Blot实验设计中要求有良好的参照体系,对实验结果分析是非常有用。
生物制品论文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及应用
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及应用【摘要】单克隆抗体经历了鼠源性、人源性和全人化抗体三个阶段。
迄今为止世界上已研制出数以千计的单克隆抗体,并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领域,在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从单克隆抗体的研究现状和临床应用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研究现状应用趋势1、单克隆抗体的研究现状由于人体的自身的免疫系统会与体外蛋白发生排斥反应,因此,目前人类利用生物技术对以前生产单抗技术进行改造,发明了嵌合型抗体,人化型抗体和全人型抗体,这些抗体与动物型抗体相比有较好的人体亲和性。
1.1单克隆抗体种类1.1.1、嵌合型抗体嵌合型抗体主要是指人鼠嵌合型抗体,是将啮齿动物单克隆抗体的V区直接连接在人的免疫球蛋白C区上组成[1],该抗体能克服鼠单克隆抗体在临床治疗中出现HAMA( 人抗鼠抗体反应)。
人鼠嵌合抗体有很多优点,包括较低的鼠源型成分,有效的生物学效应和较短的操作和研制周期,并且具有容易操作的特点[2]。
目前获得批准的治疗癌症嵌合型抗体有Reopro和Rituxan,分别治疗高危血管瘤和非霍金式淋巴癌,另外还有些正处于临床研究阶段。
1.1.2、人化型抗体人化型抗体是通过CDR ( 互补决定区) 移植,将啮齿动物单克隆抗体超变区插入人IgG( 免疫球蛋白) 构成重组分子,即将鼠单抗V区中CDR序列取代人源化抗体相应CDR 序列。
该抗体在鼠源性单抗的特异性上保持了人抗体的亲和力。
其主要功能与嵌合型抗体一样,减弱可能产生的HAMA反应。
目前出现的人化型抗体很多,有Syn agis、Zena—pax Herceptin、CMA676和RhuMab—E25等,且以上抗体均获得FDA批准、其中Herceptin治疗乳腺癌、CMA676治疗急性骨髓癌。
1.1.3、全人型抗体全人型抗体是利用转基因小鼠或噬菌体显示技术生产的全人序列的抗体。
全人型抗体技术是目前肿瘤免疫治疗的一条全新道路、与嵌合型抗体和人化型抗体相比,全人型抗体的功效更好,具有更高的靶结合亲和力,很少产生免疫反应和较低的生产成本。
《单克隆抗体制备》课件
02
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流程
免疫动物
免疫动物选择
选择适合的动物作为免疫原注 射的宿主,如小鼠、大鼠等。
免疫方案设计
根据免疫原的性质和目的,设 计合适的免疫方案,包括免疫 途径、免疫次数、免疫剂量等 。
免疫原注射
将免疫原物质注射到选定的动 物体内,激发免疫反应。
杂交瘤细胞的培养
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
免疫学研究
细胞生物学研究
单克隆抗体可以用于标记、分离和鉴定细胞,研究 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凋亡等过程。
单克隆抗体是免疫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可用 于研究抗原、抗体和免疫反应的机制。
蛋白质组学研究
单克隆抗体可以用于蛋白质的检测、纯化和 相互作用研究,推动蛋白质组学的发展。
单克隆抗体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技术创新
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01
02
03
04
生物研究
用于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和分 子生物学等领域的基础研究, 如检测、分离和纯化等。
医学诊断
用于疾病诊断和治疗监测,如 免疫组织化学、酶联免疫吸附 试验和放射免疫分析等。
生物制药
用于药物研发和生产,如治疗 性抗体、诊断试剂和疫苗等。
生物安全
用于检测和预防生物恐怖袭击 和传染病爆发,如检测生物武 器和病原微生物等。
特点
单克隆抗体在结构和功能上均具有高 度一致性,使其在生物研究和医学诊 断治疗中具有广泛应用。
单克隆抗体的特性
80%
高度特异性
单克隆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和结 合抗原,具有极高的选择性。
100%
高纯度
单克隆抗体由单一B细胞克隆产 生,纯度高,避免了多克隆抗体 中不同抗体的交叉反应。
80%
治疗两舯罕见病的依库珠单抗
治疗两舯罕见病的依库珠单抗【摘要】依库珠单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两舯罕见病的药物,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免疫系统中的特定信号通路来减少病变。
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依库珠单抗在治疗两舯罕见病中具有显著疗效,并且在一些患者中还能显著改善生活质量。
依库珠单抗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安全性问题,需要在使用中加以注意。
未来的研究方向可能包括优化治疗方案、探索更多适应症并完善治疗策略。
依库珠单抗是治疗两舯罕见病的有效药物,为相关患者带来了希望,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依库珠单抗、两舯罕见病、治疗、作用机制、临床试验、副作用、安全性、研究进展、有效药物、未来研究、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两舯罕见病是一类罕见的遗传性疾病,患者数量较少,但危害严重。
由于疾病的罕见性和多样性,以及治疗手段的匮乏,很多患者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疗和管理,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甚至生命受到威胁。
传统治疗方法往往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因此急需研发新的治疗手段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1.2 相关概念稀少药物(Orphan Drugs)是指用于治疗罕见病或少见病的药品,在世界各国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药物。
罕见病是指罹患人数较少,通常定义为每个样本群体中少于20万人的疾病。
由于罕见病研究和开发的药物市场较小,研发成本高昂,因此很少有制药公司愿意投入资源进行开发。
为了激励制药公司研发罕见病药物,各国政府纷纷推出相关政策和法规,如美国的《孤儿药品法案》(Orphan Drug Act)、欧盟的《孤儿药品条例》(Orphan Drug Regulation)等。
依库珠单抗是一种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具有抗肿瘤作用。
它靶向结合并阻断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所必需的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在治疗两舯罕见病中,依库珠单抗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减少血管生成等多种机制发挥作用,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目前,依库珠单抗在多项临床试验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为罕见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galcanezumab(加卡奈组单抗)化学式
加卡奈组单抗(Galcanezumab)是一种新型药物,其化学式为C6356H9838N1692O1993S42。
它是一种针对偏头痛的计量预防药物,通过靶向针对钙离子基因相关肽(CGRP)受体来减少偏头痛的发作次数。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加卡奈组单抗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副作用以及个人观点和理解。
1. 加卡奈组单抗的作用机制加卡奈组单抗作为一种单克隆抗体,可以特异性地结合CGRP受体,阻断CGRP与其受体的结合,从而减少CGRP的生物效应。
CGRP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它参与了偏头痛发作过程中的炎症和神经传导,而加卡奈组单抗的作用就是抑制CGRP的释放,从而减轻偏头痛的发作频率和强度。
2. 加卡奈组单抗的临床应用目前,加卡奈组单抗已经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成人患有偏头痛的预防。
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加卡奈组单抗相对于安慰剂能显著减少偏头痛的月发作次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由于其显著的疗效和良好的耐受性,加卡奈组单抗受到了临床医生和患者的广泛关注。
3. 加卡奈组单抗的副作用虽然加卡奈组单抗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但仍然存在一些潜在的副作用。
临床研究发现,接受加卡奈组单抗治疗的患者中,可能出现注射部位的疼痛、注射部位的红肿和注射部位的皮疹等与注射相关的不良反应。
个别患者可能出现头痛、恶心、注射部位感觉异常等不良反应,但这些反应大多是轻度的,并在停药后得到缓解。
4.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种新型的偏头痛预防药物,加卡奈组单抗的问世为临床治疗带来了新的选择。
其靶向CGRP受体的作用机制使其在预防偏头痛方面表现出了显著的疗效,而且相对于传统的药物治疗,其耐受性更好。
然而,我们也需要注意到,加卡奈组单抗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观察。
加卡奈组单抗的高昂价格也可能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推广应用。
在未来,我们希望能够看到更多的临床研究和实践经验,以便更全面地评估加卡奈组单抗在偏头痛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
2024届高三5月大联考新课标卷理科综合全解全析
2024届高三5月大联考(新课标卷)理综生物学·全解全析及评分标准阅卷注意事项:1.阅卷前请各学科教研组长,组织本学科改卷老师开会,强调改卷纪律,统一标准。
2.请老师改卷前务必先做一遍试题,了解自己所改试题的答案、评分细则、答题角度后,再开始改卷。
3.请老师认真批阅,不可出现错改、漏改现象,如果不小心漏改或错改了,可以点击回评重评。
4.成绩发布后,如果有学校反馈错评乱评,平台定位阅卷老师,进行通报批评。
5.根据学生答题的关键词,结合评分细则,意思相近或合理均给分。
6.阅卷平台出现的相关问题,如果刷新页面重新登录未能解决,请将问题反馈给学校负责技术的老师(或考试负责人),由其统一在技术QQ群里反馈问题并协助解决。
1.D A错误;新鲜茶叶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B错误;无机盐在细胞中大多数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少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C错误;钾、钙被人体吸收后可作为无机盐存在于体液中,参与调节人体的渗透压,D正确。
2.C 【解析】科学家用荧光染料分别标记小鼠细胞与人细胞,并进行融合实验,证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该实验未利用同位素标记法,A错误;证明DNA的半保留复制实验运用了密度梯度离心法,而不是差速离心法,B错误;常通过绘制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属于建立数学模型,C正确;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验中,实验组需进行处理,以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对照组不做处理,两组之间属于对照实验,该实验没有采用对比实验这一方法,D错误。
3.B 【解析】痛觉的产生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A错误;由受损细胞释放出的致痛物质能激活伤害性感受器,进而引发疼痛反应,有助于动物感知身体伤害,逃避危险,B正确;致痛物质由受损细胞释放,不属于神经递质,C错误;正常情况下,细胞没有受损,内环境中不存在高浓度致痛物质,D错误。
4.D 【解析】制备单克隆抗体时,向小鼠注射特定抗原后,需从小鼠脾中得到能产生特定抗体的B细胞,A正确;②过程培养的细胞是癌细胞,癌细胞是悬浮生长,不贴壁生长,没有接触抑制现象,B正确;③过程是动物细胞融合过程,常用PEG或灭活的病毒促进细胞融合,C正确;④过程选出需要的杂交瘤细胞依靠的是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而不是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筛选,D错误。
单克隆抗体的几个问题
单克隆抗体的几个问题一杂交瘤细胞的第二次筛选要进行抗体检测阳性!1骨髓瘤细胞同效应B细胞融合后产生的细胞不一定可以分泌抗体,即该基因不一定会表达出来,所以要筛选出可以分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2杂交细胞有多种(被免疫生物B淋巴细胞又百万种)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总共有两次筛选,第一次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第二次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两次筛选的原理和方法是不相同的。
第一次筛选的原理与方法:细胞融合后,杂交瘤细胞的选择性培养是第一次筛选的关键。
普遍采用的HAT选择性培养液是在普通的动物细胞培养液中加入次黄嘌呤(H)、氨基喋呤(A)和胸腺嘧啶核苷酸(T)。
其依据是细胞中的DNA合成有两条途径:一条途径是生物合成途径(“D途径”),即由氨基酸及其他小分子化合物合成核苷酸,为DNA分子的合成提供原料。
在此合成过程中,叶酸作为重要的辅酶参与这一过程,而HAT培养液中氨基喋呤是一种叶酸的拮抗物,可以阻断DNA合成的“D途径”。
另一条途径是应急途径或补救途径(“S 途径”),它是利用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苷转移酶(HGPRT)和胸腺嘧啶核苷激酶(TK)催化次黄嘌呤和胸腺嘧啶核苷生成相应的核苷酸,两种酶缺一不可。
因此,在HAT培养液中,未融合的效应B细胞和两个效应B细胞融合的“D途径”被氨基喋呤阻断,虽“S途径”正常,但因缺乏在体外培养液中增殖的能力,一般10d左右会死亡。
对于骨髓瘤细胞以及自身融合细胞而言,由于通常采用的骨髓瘤细胞是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苷转移酶缺陷型(HGPRT)细胞,因此自身没有“S途径”,且“D途径”又被氨基喋呤阻断,所以在HAT 培养液中也不能增殖而很快死亡。
惟有骨髓瘤细胞与效应B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既具有效应B细胞的“S途径”,又具有骨髓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液中长期增殖的特性,因此能在HAT培养液中选择性存活下来,并不断增殖。
第二次筛选的原理和方法:通常采用有限稀释克隆细胞的方法,将杂交瘤细胞多倍稀释,接种在多孔的细胞培养板上,使每一孔含一个或几个杂交瘤细胞(理论上30%的孔中细胞数为0时,才能保证有些孔中是单个细胞),再由这些单细胞克隆生长,最终选出分泌预定特异抗体的杂交细胞株。
单抗
•
转染色体牛
• 将构建的含有人Ig 轻重链基因片段的人工
染色体(HAC),导入牛胚胎成纤维细胞, 进一步发育成转染色体牛 • 转染色体牛生产人多抗,可以在短时间内 大量获得,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转染色体小 鼠的不足
展望
• 最突出的问题是如何降低单抗的免疫原性,单
抗的异源性所引起的抗体反应,不但降低了单抗 的效价,而且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 全人单克隆抗体(指采用认得B细胞和人的瘤 细胞 )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一种新技术。它减少 了鼠基因序列及抗抗体反应,提高了单克隆抗体 的功效和安全性。而且随着对异源性单抗进行改 造以及人源性单抗的研制成为单抗研究的重要方 向。相信在未来的几年里,全人源性单抗将作为 一种新的产物更多地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及研 究
THANKS
单克隆抗体的研究
牛福星
提 纲
• 单抗的原理 • 传统的单克隆抗体过程 • 单抗的优缺点 • 单抗的研究进展 • 展望
单抗的原理
分泌特异性抗体的B淋巴细胞
+
非分泌型的骨髓瘤细胞
=
杂交瘤细胞 再进一步克隆化并进行细胞培养或注入小鼠体内 获得大量的高效价、单一的特异性抗体
传统的单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抗体过程
单抗的优缺点
转基因小鼠
• 有两种途径: • 一种方法是将已产生一定免疫反应的供者或癌症
患者的淋巴细胞导入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S CID)或Trimera小鼠,取鼠脾细胞与 人骨髓瘤细胞杂交就可能获得分泌人抗体的杂交 瘤。 另一个生产人抗体的途径是通过基因敲除技术, 使小鼠自身的基因失活,并导入新基因,创造出 携带人抗体重轻链基因簇的转基因小鼠。
• 优点:它具有特异性高、效价高、纯
度高、理化性状均一、重复性强、成 本低并可大量生产等优点。 • 缺点:存在鼠抗体的免疫原性等问题。
浅谈单克隆抗体
浅谈单克隆抗体摘要:1975年Kohler和Milstein首先报道,用细胞杂交技术,使经绵羊红细胞(SRBC)免疫的小鼠的脾细胞,与小鼠的骨髓瘤细胞融合,并由此创建了第一个B细胞杂交瘤细胞株,获得了抗SRBC的单克隆抗体。
这是免疫学乃至医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克隆抗体经历了鼠源性、人源性和全人化抗体三个阶段。
迄今为止世界上已研制出数以千计的单克隆抗体,并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领域,在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从单克隆体的制备技术和临床应用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抗体;单克隆抗体;制备1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1.1杂交瘤技术该技术主要包括免疫动物、细胞融合和杂交瘤细胞的筛选三个环节。
先用特定的外来抗原一或多次免疫动物,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形成浆细胞,分泌针对该抗原的抗体。
再将骨髓瘤细胞和小鼠脾细胞融合,通常采用PEG法或PEG电融合法,该法稳定,安全简单。
最后将杂交瘤细胞放在HAT选择培养基中培养。
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因它具有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双重特性,在HAT培养基中长期生存又可产生抗体,成为制造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源。
1.2基因工程抗体技术1.2.1嵌合抗体将小鼠抗体的可变区基因与人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恒定区基因重组,构建人/鼠嵌合重链、轻链基因,在原核或真核细胞中表达。
该抗体减少了鼠单抗的免疫原性,恒定区可有效发挥补体激活和与Fc受体结合的生物学活性。
1.2.2重构抗体将编码小鼠单抗决定簇互补区基因序列移植到编码人Ig可变区的骨架区,构建新的抗体。
该方法与嵌合抗体相比,虽减少了人抗鼠抗体反应,但仍然保持着鼠源性抗体的特异性。
1.3展示技术1.3.1噬菌体展示技术该技术属于体内展示技术,其原理是通过RT-PCR克隆扩增人淋巴细胞谱中的VH和VL基因片段,导人噬粒,转化细胞,建立噬菌体抗体文库,此时噬菌体核心DNA中有编码人抗体VH、VL基因片段,所编码蛋白与噬菌体膜蛋白相连,分布于噬菌体表面。
单抗糖分析
百泰派克生物科技
单抗糖分析
单克隆抗体是专一性识别并结合特异抗原的免疫球蛋白,由单一的B淋巴细胞克隆产生,目前已广泛开发为生物类药物并应用于各种疾病如传染病、肿瘤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治疗之中,并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在生物技术药物开发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单克隆抗体的生物学活性和功能除了受其本身的氨基酸序列影响外,还受翻译后修饰影响,如糖基化、二硫键以及末端赖氨酸剪切等。
糖基化修饰是单克隆抗体药物中最常见的修饰方式之一,糖链通过影响单克隆抗体的结构进而影响其半衰期、生物学功能以及药代动力学等生物学特性,不同的糖基化修饰类型和水平对单抗药物的稳定性、清除率以及免疫原性等都有不同的影响。
因此,进行单克隆抗体糖基化修饰分析对生物合成以及临床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单克隆抗体糖基化分析的内容、方法和原理都与常规的蛋白质糖基化分析类似,主要是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对糖基化修饰的类型、修饰位点以及水平进行鉴定。
百泰派克生物科技采用先进的高分辨率质谱仪Obitrap Fusion Lumos,结合Nano-LC色谱,提供单克隆抗体糖基化修饰分析服务技术包裹,可对不同来源的单克隆
抗体糖基化类型、位点以及水平进行快速高效的鉴定,欢迎免费咨询。
达雷妥尤单克隆抗体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不良反应的护理
达雷妥尤单克隆抗体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不良反应的护理【摘要】目的观察达雷妥尤单克隆抗体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出现的不良反应,制定护理措施,以供参考借鉴。
方法 23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接受达雷妥尤单克隆抗体治疗,采用不良反应术语评定标准进行评分和分级,对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分析,给予针对性护理。
结果总共217例次达雷妥尤单克隆抗体静脉滴注后,共发生不良反应26例次。
首次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达74%,第2次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为22%。
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多为1~2级,3级仅2例次(<1%),无4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
通过健康宣教,减慢输液速度,对症处理等措施,及时处理,所有患者均完成了输液治疗,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
结论达雷妥尤单克隆抗体输液应重点观察首次和第2次输液过程中患者的反应情况,通过注射前给药、输液过程合理控制输液速度、及时对症处理等护理措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
【关键词】达雷妥尤单克隆抗体;多发性骨髓瘤;不良反应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临床主要表现为骨质破坏、贫血、肾功能损害和高钙血症等。
在过去的十年中,针对MM的治疗措施已经有了明显的发展,其中包括免疫调节剂,如沙利度胺、来那度胺等和蛋白酶体抑制剂,如硼替佐米、伊沙佐米等的应用,由于这些药物的异质性和独立的作用机制使其组合可获得更好的疗效。
目前对于MM的治疗尽管取得显著进步,但该病目前仍然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其自然的病史常以疾病缓解、随后复发为主要特征,且许多治疗药物不可避免产生耐药,因此针对MM不同靶点的单克隆抗体应时而生。
其中达雷妥尤单抗(daratumumab,DARA)作为一种新型单克隆抗体,通过靶向CD38在初诊以及复发/难治性MM患者中己突显出显著的临床疗效,它既可作为单一疗法,也可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最终达到控制MM进展的目的。
本文就近年来DARA的作用机制、疗效、安全性和护理等方面的研宄进展进行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单克隆抗体”中相关问题的探讨
作者:陈颜
来源:《中学生物学》2015年第11期
“单克隆抗体”是高中生物选修教材中“动物细胞工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又是高考的必考内容。
由于学生对免疫的相关知识欠缺,造成学生对这项现代生物技术即充满好奇又难以理解,做题时无从下手,错误百出。
因而学生要达到课标要求的理解、综合应用水平,还需要教师对教材的内容加以拓展和加深,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单克隆抗体的内涵,从而应对各类复杂的问题。
现就学习过程中,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加以分析总结,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相关知识。
1 传统制备抗体的缺点及理解
长期以来,人们为了获得抗体,传统的方法是向动物体内反复注射某种抗原,使动物产生抗体,然后从动物的血清中分离所需的抗体。
这种方法不仅产量低,纯度低,而且制备的抗体特异性差。
采用传统方法制备的抗体为什么产量低,纯度低,而且特异性差?
由于一种抗原可含有多个抗原决定簇,这种抗原决定簇可以隐藏在抗原内部,也可以暴露在抗原表面。
因此当一种抗原注射到人或哺乳动物体内,相当于该抗原携带了若干种抗原决定簇进入机体。
一个B淋巴细胞只能接受一种抗原决定簇的刺激,分化为相应的效应B淋巴细胞和记忆B淋巴细胞,并能产生与该抗原决定簇相结合的特异性抗体。
即一种抗原决定簇只能引起一种特异性抗体。
因而,一种复杂的抗原携带若干种抗原决定簇进入机体后,可刺激机体不同的B细胞分化产生多种抗体(图1)。
即一种抗原引起机体产生多种特异性的抗体,这些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
因此,从血清中分离的抗体纯度低、灵敏度低、特异性差。
2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的相关疑点
问题一:如何用选择培养基筛选杂交瘤细胞?
在小鼠B淋巴细胞和小鼠骨髓瘤细胞混合悬浮液中,放置了多个骨髓瘤细胞与多个多种B 淋巴细胞,由于动物细胞融合是一个随机的过程,所以经融合后细胞将以多种形式出现。
如果只考虑两两融合的情况,会有融合的骨髓瘤细胞—骨髓瘤细胞、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B 淋巴细胞—骨髓瘤细胞以及未融合成功的单个骨髓瘤细胞、单个的B淋巴细胞。
那么如何从众多的细胞中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呢?
从众多类型的细胞中筛选出杂交瘤细胞,普遍采用的HAT选择性培养基,也就是在普通的动物细胞培养液中加入次黄嘌呤(H)、氨基喋呤(A)和胸腺嘧啶核苷酸(T)。
已知细胞
中的DNA合成有两条途径。
①生物合成途径(“D途径”),即由氨基酸及其他小分子化合物合成核苷酸,为DNA分子的合成提供原料。
②应急途径或补救途径(“S途径”),是利用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苷转移酶(HGPRT)和胸腺嘧啶核苷激酶(TK)催化次黄嘌呤和胸腺嘧啶核苷生成相应的核苷酸,然后再合成DNA,两种酶缺一不可。
在D途径合成过程中,叶酸作为重要的辅酶参与这一过程,而HAT培养液中氨基喋呤是一种叶酸的拮抗物,可以阻断DNA合成的“D途径”。
另一事实是人淋巴细胞中有这两种DNA 的合成途径,但一般不分裂增殖。
而鼠骨髓瘤细胞中虽然没有S途径,但能不断分裂增殖。
因此,在HAT培养液中,未融合的效应B细胞和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融合细胞的“D 途径”被氨基喋呤阻断,虽“S途径”正常,但因缺乏在体外培养液中增殖的能力,一般10 d左右会死亡。
而骨髓瘤细胞自身没有“S途径”,且“D途径”又被氨基喋呤阻断,所以在HAT培养液中也不能增殖而很快死亡。
唯有骨髓瘤细胞与效应B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在HAT选择性培养基上,既具有效应B细胞的“S途径”,又具有骨髓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液中长期增殖的特性,因此能在HAT培养液中选择性存活下来,并不断增殖,这就是所需的杂交瘤细胞。
问题二:在得到杂交瘤细胞后,为什么还要进行再次筛选以及如何进行?
经过选择培养基筛选,得到的杂交瘤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所需的特异抗体。
原因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经抗原处理过的机体脾脏中提取的细胞不一定都是效应B细胞,因而杂交瘤细胞不一定都能产生抗体;②由于一种抗原刺激机体可使机体中存在多种浆细胞,所以杂交瘤细胞中有多种类型:AB1、AB2、AB3……它们产生的抗体不一定是所需的抗体,也不是单一的抗体。
因此必须从多种杂交瘤细胞中筛选出能产生针对某一特定抗原决定簇的杂交瘤细胞。
抗体的获得过程见图2。
通常采用专一抗体检验阳性的方法筛选出能产生针对某一特定抗原决定簇的杂交瘤细胞。
首先将杂交瘤细胞多倍稀释,接种在多孔细胞培养板上,使每一孔含一个或几个杂交瘤细胞,根据抗体和抗原能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去检测各孔的上清液中细胞分泌的抗体是不是所需要的,再保留或者舍去此孔杂交瘤细胞。
通过这样的筛选,保留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杂交瘤细胞。
然后,将这样的细胞进行大量的体内或体外培养,就可得到特异强性灵敏度高的单克隆抗体。
问题三:单克隆抗体为什么纯度高,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抗原注射到人和哺乳动物体内,相当于该抗原携带了若干个抗原决定簇进入机体。
值得说明一下的是,在特异性体液免疫过程中,应该是一种抗原决定簇刺激一种B细胞,一种B细胞增殖分化成一种效应B细胞,一种效应B细胞产生一种具有特定抗原结合部位的抗体,此抗体可以与之相匹配的该抗原决定簇发生特异性结合。
可见,在选择培养基上筛选出来的杂交
瘤细胞实际上是多种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形成的多种杂交瘤细胞,每种杂交瘤细胞都分泌不同的抗体。
再经过专一抗体检验阳性后,就筛选出能分泌和该抗原的某一特定抗原决定簇特异性结合的杂交瘤细胞,此时的杂交瘤细胞只有一种,即能无限增殖又能分泌一种抗体。
这些抗体均只识别同一种抗原决定簇,因而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又由于这种杂交瘤细胞能无限增殖,后代细胞数量多,所以分泌的抗体量多,可大量制备。
参考文献: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