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是教育的前提
学会教育孩子正确的平等和尊重观
学会教育孩子正确的平等和尊重观在当今社会,平等和尊重是我们与他人相处时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而这种平等和尊重观念的培养,应该从小抓起,家庭教育是孩子性格养成的重要环节。
如何教育孩子正确的平等和尊重观,成为每个家长都需要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1. 从身教开始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他们会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
因此,父母首先要做到平等对待每个家庭成员,不偏不倚地对待兄弟姐妹之间的矛盾,不给予特殊待遇。
同时,在言谈举止中要展现出对他人的尊重,不论是家庭成员还是外界人士,都应该用礼貌和尊重的态度对待。
2. 引导孩子接纳多样性教育孩子要尊重他人的差异性,包括性别、种族、宗教信仰、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
父母可以通过讲故事、看书籍、观看纪录片等方式,让孩子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俗,培养孩子包容和接纳不同文化的能力。
3. 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让孩子学会分辨是非曲直,明辨是非,不盲目跟风,不被外界舆论左右。
只有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孩子才能更好地理解平等和尊重的重要性。
4. 鼓励孩子参与公益活动参与公益活动可以让孩子更好地感受到社会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并激发他们帮助他人、关爱弱势群体的意识。
父母可以带领孩子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所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
5. 培养孩子团队合作意识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可以通过组织一些小型团队活动来培养孩子团队合作意识。
让孩子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想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完成任务。
这样可以培养孩子与他人平等相处、互相尊重的观念。
结语教育孩子正确的平等和尊重观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父母耐心引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只有在家庭氛围中营造出平等、尊重、包容的氛围,才能培养出具有正确价值观念的下一代。
希望每位家长都能认真对待这一问题,为孩子健康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尊重是教育的起点
尊重是教育的起点作者:朱正文来源:《河南教育·基教版》2013年第03期尊重基于平等,但中国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等伦理规则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尊重”这种文化因子的发育。
传统教育中,教师长期把听话作为最有价值的道德标准,把培养出听话的学生作为自己工作中的最大满足,师生关系被定位为一种主宰和臣服的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古代所崇尚的“师者如父”、强调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渐渐演变为追求民主平等的相互尊重型师生关系。
实际上,在我们的教育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还没有做到充分尊重学生,还没有把学生当作一个个鲜活的、有思想、有感情的生命个体。
我们只是用俯视的姿态把他们当作自己的管理对象,当作接受我们教育、理应报恩的人。
对学生的不尊重看似是一种不经意的行为,其实是内心潜意识的流露。
我就有过这种亲身体会。
一次,我在批改女生小赖的随笔时,发现那篇随笔写得文美情深,远远超出了她平时的写作水平。
于是,我随手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美文也!是你原创吗?”我的本意是赞叹这篇文章写得很好,想确认一下是否她所写,并没有批评她抄袭的意思。
后来小黄同学对我说:“老师,你把小赖惹哭了。
”我莫名其妙,细细了解才知道,原来小赖对评语的理解是我不信任她,认为那篇随笔不是她写的,因此十分伤心。
我当时不禁慨叹于学生的敏感脆弱,随后反思自己,发现自己的心确实不够细腻。
我是那种说话非常直率的人,直率有时就意味着生硬。
学生的心很脆弱,尤其是那些内向敏感的女生。
所以,我随手写下的评语伤了小赖的心。
后来,我又深入反省,发觉自己之所以写出这样的评语,其根源在于内心对学生不够尊重。
假如她是我的领导或者同事,我肯定不会轻率地写下这样的评语。
假如我把小赖当作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而不仅仅是我班的一个学生,那么,我在措辞上肯定会更谨慎一些。
作为老师,我们真的需要时时反问自己:“所言所行,做到尊重学生了吗?”尊重学生需要老师从内心的转变做起。
我们要意识到师爱是阳光雨露,学生是花朵禾苗,我们应该以平视的目光、平等的心态、平和的话语与他们沟通。
尊重是最好的教育
尊重是最好的教育摘要: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尊重与爱护孩子是放在第一位的,对于在教学事业上有所建树的教师,其教育生命的词典中“尊重”居于首要地位,从不会缺席。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性以及成长规律,尊重其主体地位,尊重其学习成果,以爱子之心爱护学生,是对教育目标最佳的实现途径,是培养塑造新时代社会主义未来接班人的重要基石。
关键词:教育;尊重;赏识;小学教育孩子最基本的前提是尊重他。
处在成长期的学生,自尊心更是敏感脆弱,更需要老师的细心呵护。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尊严是人类最敏感的角落,瓮中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前进的潜在力量。
”我们对于未成年人的教育,往往缺乏对他们应有的尊重,忽视了他们真实的感受。
尽管父母们苦口婆心,老师们日夜操劳,但由于我们没能真正从尊重孩子的角度出发,所以实际教育效果却始终不理想,甚至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走向了教育目标的对立面。
学生好比种子,需要教师、家庭、社会提供给他们充足的土壤、水分、肥料、空气和阳光。
而在我们教育中,作为班主任要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孩子,他们是更需要我们呵护的。
如果我们对孩子缺少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一旦受到伤害是很难恢复的,刻骨铭心的伤害也许会伴随孩子的终生[1]。
有的老师高高在上,总是命令孩子,忽略孩子的感受,一旦孩子犯错误就当众羞辱他,孩子见到老师就如同老鼠见了猫。
而有的老师对孩子如同对待朋友,经常和孩子谈心,以至于孩子整日跟在老师的后面,像个小尾巴一样,因此说同样的孩子不同的人来教育所取得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见到老师如同老鼠见了猫的学生,他们与老师不但表面距离远,他们的心理距离会更远,老师是很难知道孩子的心思的,老师也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教育他们而苦恼。
而整日跟在老师的后面,像个小尾巴一样的孩子,老师对他们的动态会了如指掌,有的时候不等老师问,有困难他自己也会与老师沟通的,老师也能及时给他们应有的帮助和教育。
尊重,是一种基本的需要。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2]。
尊重是教育的前提
尊重是教育的前提作者:祝英俊来源:《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第03期处于思想叛逆期的中学生,他们的个体意识明显加强,追求个性地发展,追求人与人之间平等交往。
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情况日益普遍。
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一定要以尊重为前提。
一、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既是教学活动的对象,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具有独立人格。
尤其是当代中学生,他们有自己的精神空间,有自己的人格尊严,有自己的主观愿望,有自己的价值准则,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和逆反心理,他们渴望被尊重,尤其是被自己的家长和老师尊重。
同时,由于涉世未深,阅历不丰,他们又比较稚嫩脆弱,在努力维护自尊之时易产生自卑心理,在渴望理解之时易自我封闭。
因此,面对学生学习生活中存在的缺点和错误,教师要允许学生说明原委,要给学生改正的机会,要从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不能动不动就是批评处罚、武断处理。
千万不能对孩子说有辱人格、有伤自尊的语言,尤其不能说出“你没出息!”“你不可救药!”“你真是猪脑子!”“我对你完全失望了!”之类的狠话,更不能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
二、尊重学生的权益1.要尊重学生受教育的权利。
这是个看似人人皆知的道理。
但是,在社会生活中,不尊重学生受教育权利的事件却时有发生。
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不得开除未成年学生,对学生的处分也应做到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依法合法,符合规定程序。
2.要尊重学生的隐私权,每个人都有不愿为人所知的秘密,都希望拥有一个不被他人侵犯的自由活动空间。
我们不能以“学生主要精力应放在学习上”为由,出现不经学生同意,随意把学生不愿为人所知的秘密公之于众等侵犯学生隐私的行为。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有人说:黄沙如海,找不到绝对相似的两颗沙粒;绿叶如云,寻不见完全雷同的一双叶片。
同样,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我们也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正是由于差异的存在,我们每个人才成为独特的个体,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丰富多彩。
教育成功的秘诀是尊重
1对学生情 感心理的尊重
对师道尊严和奴化教育 , 主张 尊重学生人格 , 严禁体罚和变相 体 罚学生 。但是 , 尊重犯错误 的学生 , “ 就是 向学生 示弱 , 就是对学 生放纵 , 就是没有责任心 , 就是爱憎不分的表现” 。这种观念的普遍 存在 , 以及不尊重学生 的现象 的普遍存在 , 已经使学生 心态扭 曲, 给 教育带来 困难的现象滞待解决 。故而我认 为“ 尊重学生 ” 才是提升 教育效果 , 获得教育成功 的关键。 “ 教育成功 的秘诀是尊重” 这句话 是一个毕业 了的学生在后来 , 写给我的信中提到的。他是我曾带那班 的班 长 , 当时 , 他是 我处理 班务的得力助手 , 我们之间成 了朋友 。所 以 , 他虽 已毕业却 仍像原 来那样能说 心里话 , 想帮我 , 想让我的事业朝 着有利于学生成 长的 方向发展。从 这 , 也不难看出他对我是多么 的了解 , 感觉到我 工作 中的一些不足 , 不说不 习惯 , 所以就说了。可是 , 我当时却没在意 。 多年后 才渐渐感悟 到此言的深刻 和准确 ,从而 勾起 了我太多 的反
思。
如何按照 自己的模式去塑造学生 、 刻意去改变学生 、 过早 的显现我 们教育的 目 。因为那样就容易使我们的行为主观多于客观 , 标 尊重 脱 离实际 , 犹如培育树苗一样 , 用力过猛 就会将其折断或 产生巨大 的反弹走 向反面 。所以我们的任务就是在 自然 中潜移默化 , 在循序 渐进 中追求 目标。这需要耐心 、 需要 持续 的用力 , 而不是操之过急 , 治标 不治本 。因为 , 引导式的转化会无声无 息且 很 自然 , 没有伤 痛 也无反弹。而我们易犯的错误就 是急于把 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 不注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 不尊重他们认识事物的心理体验过 程和积累过程 , 而是填鸭式地 进行 思想灌输 。作 为心理 变化 , 它是 个复杂的情感过程 , 它具有 很强 的随意性 和不确 定性 , 受情绪 的 左右很大。而学生 时代又是一个感性多于理性 、 情感越理智 的阶 段。我们对学生 的教育一定要从感性出发 , 尊重他们、 体谅他们 , 引 领他们向理性思维过度。尊重他们就要 首先实现与他 们心灵的交 融才能掌控对他们的引领权 , 从而实现对其 心灵 的转变 。因此 , 对 待任何犯错误 的学生 , 我们要动之以情 、 晓之以理 、 导之 以行才能见 效, 而不是直接进行指责和批评甚至是体罚 或变相体罚 , 当然也可 以争取其家长等多方面的的配合来共 同实 现教育 目的。
幼儿园中班尊重教育案例分享 幼儿园尊重教育
幼儿园中班尊重教育案例共享一、概述在幼儿园教育中,尊重教育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尊重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尊重为前提,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和需求,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在尊重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而在中班阶段,孩子们正处于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尊重教育更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共享一些幼儿园中班尊重教育的案例,希望能够为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二、案例一: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喜好在某幼儿园中班,有一个孩子名叫小明,他特别喜欢自己动手搭积木,而不愿意参加其他小朋友玩的游戏。
老师在观察到小明这一特点后,并没有强迫他加入其他游戏,而是给予他足够的自主空间,鼓励他发挥自己的特长。
老师还通过与小明交流,了解到他对积木特别感兴趣的原因,从而加强对他的支持和引导,让他在尊重的氛围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案例二:尊重不同家庭背景和价值观在另外一所幼儿园中班,有一位家庭条件比较贫困的孩子。
他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经历与其他孩子有所不同,有时候会因此产生一些自卑和排斥感。
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在班级中进行了集体活动,让孩子们一起制作手工作品、学习手工技能。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没有强调孩子们的差异,而是尊重每一个孩子的背景和特点,让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到平等和包容,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案例三:尊重孩子的情感和表达在一所寄宿制幼儿园中班,有一个孩子叫小芳,她总是情绪波动较大,有时候会因为一点小事情而哭闹。
面对小芳的这一特点,老师没有采取传统的惩罚方式,而是耐心倾听小芳的情感表达,帮助她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
在家长的配合下,幼儿园还开展了一些情感管理课程,让小芳学会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为她日后的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结语通过以上三个案例的共享,我们可以看到,在幼儿园中班尊重教育的实践中,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喜好、尊重不同家庭背景和价值观、尊重孩子的情感和表达,都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在尊重的氛围中,孩子们才能够健康成长,充分展现自己的潜能。
尊重孩子是家庭教育的基础
尊重孩子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尊重指敬重;重视。
人的内心里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但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尊重他人是一种高尚的美德,是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尊重他人是一个人的政治思想修养好的表现,是一种文明的社交方式,是顺利开展工作、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的基石。
从教育效果看,尊重是一种富有鼓舞作用的教育方式。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尊重可以使子女感到他们与父母处于平等的地位,从而对父母更加尊重、敬爱,更加亲近,也更乐于向父母倾吐心里话并乐意接受父母的意见。
这有利于尊进父母对子女内心世界的了解,使父母教育子女有的放矢,获得更好的效果。
反之,若父母对孩子采取粗暴无理的态度,久而久之,不仅无法了解孩子的愿望和要求,而且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必然会因此受到伤害,他们就会对父母失去信赖。
这样,家庭教育的效果势必遭到削弱。
在家庭教育中,怎样做到尊重孩子呢?一、我们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和情感现代儿童观已经把孩子放在与成人平等的位置上,我们也常说“要倾听孩子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意愿”,但在日常的生活与教育活动中,我们做到了吗?作为一名孩子的家长,孩子们每天总有很多新鲜、有趣的话题,我们有没有认真、有效地倾听,了解孩子们的兴趣和想法?当孩子们热衷于某一活动时,我们有没有把握其间的教育契机,引导活动的深入?当与孩子们交谈时,我们是否能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意愿?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个我切身体会的案例:11岁的小乐放学回家,兴冲冲地告诉父母自己报名参加了学校的发明兴趣小组。
爸爸却说:“算了吧,学习都学不好,还想发明。
趁早退出,别到时候丢人。
”小乐心头一凉,但没放弃。
小乐很投入地参加活动,忙活了一阵,但没有出什么成果。
爸爸知道后,又说:“我说了吧,你不是这块料。
还是专心把本分功课做好。
”这回小乐真的犹豫了,尽管老师和同学劝他,他最后还是退出了兴趣小组。
当孩子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给父母时,那么父母就不要随便打断孩子说话,尽量学会倾听,让孩子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后,父母再给一些建议和意见就可以了。
尊重是教育成功的前提
尊重是教育成功的前提尊重孩子才能真确认识孩子,了解是教育的前提,尊重是了解的前提,一切教育都应该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
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一样的叶子,同样也找不到两个完全一样的人。
美国一位发展心理学家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中,把人的智能大体化分为七中类型:语言智能、数学智能、音乐智能、美术也叫空间视觉智能、运动智能、人际智能、内在智能。
每个人都具有这七种智能,但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每个人所表现出的智能优势不同,可以说各有所短,各有所长。
大多数的人把目光集中在语言智能和数学智能的培养上,这是一个偏差,一两项优势智能并不代表一个孩子完全优秀,一两项弱势智能同样不能说明一个孩子在其他方面没有发展。
认识到这一点教育就应该有一个冷静而清醒的头脑,不能用一个恒定不变的标准去评价每个孩子,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表现,发现孩子具有某方面的智能优势,要为他创造机会使这种优势智能得到最大化,对待弱势智能,要扬长避短,从优势智能带动弱势智能,而不是扬长避短。
尊重孩子才能更客观的了解孩子,才能使教育做到有的放矢。
尊重孩子的兴趣,教育的效果会事半功倍。
有这样一则漫画:一只乖巧的小羊在弹琴,一只大灰狼呲牙咧嘴的站在琴旁说:"你得一直弹我爱听的曲子。
"这样的情景还少吗?大人们往往以过来人的身份替孩子做某中选择,逼孩子学画,逼孩子上各种学习班。
并美其名曰为孩子负责。
可是试问一下这样成长的孩子会体验到快乐吗?反之有句话大家都知道叫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可以做一个教育的引导者,尊重孩子的意愿,尊重孩子的兴趣,激发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
而把孩子放在高压下,这样孩子怎样能跑的快呢?尊重孩子培养健康的人格。
尊重是双方面的。
我们尊重别人,别人就会尊重我们,尊重孩子,孩子就会尊重我们,就拿羊和狼的例子来说吧,羊是不会尊重狼的。
尊重孩子犯错误的权利,每个孩子都会错误,这并不是他所享有的"特权",而是他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未成熟所至。
2024年发言稿尊重是教育的基石样本(二篇)
2024年发言稿尊重是教育的基石样本爱心是教育成功的基石--《爱心与教育》读后感近几天我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的内心不是感动,而是震撼。
不得不为李老师的人格____力所深深折服。
李老师细腻的师生感情、敬业的教育精神无不深深吸引了我,给我启迪,他用自己的真诚和爱心为我们刻画了崇高的教育,也教给了我们为人、为师的道理。
李老师说“决不人云亦云,做一个勇于独立思考的教育者,决不因循守旧,做一个善于创新的教育者—是我那一时期教育的自觉追求。
”我想,这种理念正切合了我今日此时的心境。
“做一个有智慧教师,过一种有尊严的教育生活。
”是我引以为荣的教育生活的自我写照,也是我写给自己的座右铭。
而我认为,增长教育智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读书,书读得多了,就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当然是比较科学的理念,教育生活才更有尊严。
而一味地复制别人,自己如何提高呢。
精神层面没有高度的人,在人格____力指数上也会停滞不前。
不要说教育生活,就是日常生活都难得有尊严。
读罢《爱心与教育》,我将自己的读后感总结如下:首先,作为教师,应该多读书,读各种各类的书,尤其是文学名著更要捧读不辍。
这一点,我在读窦桂梅老师的《玫瑰与教育》时,就深有感触。
因为在书中,他们都会不由自主地提到某部名著对其成长的影响,窦桂梅的书中更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一辑专门介绍了自己的几篇读后感,我在读这样的书时则参照着把未曾读过的书名列入预购书单。
我觉得,老师本身就应该多读书,读书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更丰厚,能够承载更多生命的底蕴。
读书伴随着积累,然后在需要的时候才能“厚积薄发”,给学生提供适当的精神营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对于居住空间有限而闲暇时间也极少的现代人来说,读书无疑是开阔视野最好的捷径。
我在读书的过程中便常常感叹于“开卷有益”的道理所在。
首先读书是一种享受,可以暂时忘却自己所处的空间位置,和书中的人物、事件一起做一次神游,进行精神上的旅行;其次,读那些名家名篇的时候,可以不知不觉地学到一些精彩的文学描写的方法,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和感染。
尊重是教育的前提
尊重是教育的前提尊重是教育的前提,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
【案例1】一位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在班上举办了一次以“我们大家评小淘”的主题班会活动,让大家给小淘提意见。
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一共给小淘列出了18条“罪状”:1.有时候要打人;2.字写得不端正;3.乱扔纸屑,不讲卫生;4.经常作业没完成就去玩;5.上课不专心,听课开小差;6.做眼保健操经常让班级丢分;7.喝开水抢,不排队……上述的评比活动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它是一种软体罚,披着漂亮的外衣,名为给学生提意见,帮助学生改正缺点,实际上是一种心罚,根本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和真实感受,是极不尊重学生的表现。
试想:教师搞如此评比活动,学生还听他的话,尊敬他吗?他还能教育好学生吗?作为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个别差异和兴趣特长,多用几把尺子去衡量学生,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学会赏识他们,有时还需要用放大镜去观照他们的优点,鼓励、肯定他们的点点滴滴成绩。
即使学生做得不好,犯了错误,也要善待他们,关爱他们。
【案例2】一位中学校长为了加强教学管理,在学校行政会上提出狠抓教学各个环节的检查,包括检查老师的备课笔记。
讨论中,副校长原则上同意这一建议,但认为检查次数不能太多。
教导主任却反对校长的建议,认为对老师不够尊重,会引起反感,应把主要精力放在领导随堂听课和加强教研活动方面。
最后还是通过了校长的主张:一学期检查两次备课笔记,由教研组长负责抓,组内传阅,校长和教导主任抽查。
全校大会宣布这一决定后,青年教师比较认真,花了不少时间,写了不少备课笔记,但教学效果并不太好;老教师却无动于衷。
第一次检查时,语文组的青年教师把备课笔记交给组长,组长让他们传阅,他们说:“没有那么多时间看,加之水平不够,请组长看。
”中年老师把备课本放在办公桌上等待检查。
老教师在批改作业,一声不响。
组长请这位老教师拿出备课本,他却笑着说:“我备课只写提纲,要检查我去抄一份吧。
”数学组的老师说:“教案没有,听课欢迎!”其他组有的翻几页,然后说声“很好”就过去了,有的则作了变通:“检查也是互相学习,大家交谈交谈吧。
如何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如何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摘要:尊重是教育的绝对前提。
作为幼儿园老师,对班上所有儿童的处理如下:公平,公正地对待儿童,宽容,理解和爱护儿童。
如果欣赏,鼓励和赞赏孩子,他们会变得更好。
在早期阶段,给予许多关注和尊重,才可以在各个方面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字:尊重,个人差异,发展《指南》的“说明”指出如下:“儿童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过程,表现出某些阶段的特征。
每个孩子的成长速度和达到某个水平的时间并不完全相同。
充分理解和尊重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差异,必须支持并指导幼儿从原始水平发展到更高的水平,并以自己的步调和方法支持达到《指南》所指示的水平。
在课堂上,有些孩子固执,有些内向,有些不健谈,有些则喜好嬉戏。
简而言之,每个孩子的性格都不同。
我们要知道所有孩子都是一个个体,不能一概而论。
但是我们的老师必须相信,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孩子。
因此,作为老师,我们了解孩子们的个体差异,以有计划的方式认识他们,进行系统的观察,成为课程中有爱心的人,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看到问题,他们善于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尊重兴趣和爱好,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用欣赏的眼光看着所有孩子以最大程度地发展自己。
1确定教育目标,注重差异。
首先,我们需要充分理解幼儿之间的差异。
在引导儿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和发展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考虑儿童的个体差异。
以剪对称图片“可爱娃娃”为例。
教师可以设计三个剪纸计划。
第一个计划是具有一般能力的孩子的正常对称图,第二个计划是具有较低能力的孩子的简单对称图,第三个计划是具有较强能力的孩子复杂的对称图适用于具有不同操作能力的儿童。
第二,我们必须尊重儿童的差异。
鼓励孩子充分利用他们的原始基础。
以户外运动为例。
我们为孩子们提供许多户外运动用品。
例如:皮球,跳圈,轮胎,钻孔等,需要为各种个性的孩子打开体育锻炼的渠道。
好动的孩子会很高兴,他们会选择诸如球,跳圈等能够玩的满头大汗之类的用品,安静的孩子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走轮胎,而其他孩子对老师提供的用品不感兴趣他们也会快乐的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教育如此美好》读后感
《教育如此美好》读后感1开学第一个月,我就拿到了这一册《教育如此美好》,说实话,大学四年,并没有少读有关“教育〞这一课题的书籍,无论是深奥的理论或者是生动的案例,我自问在大学那座图书馆中都多少有过涉猎,但是,看完这次这一本,我却有了原来理论竟如此苍白这样的感慨,或许是因为终于从大学的象牙塔来到了实战的课堂,这一本书在手里和心上都有了以前从未有过的实感,书中的种种当事人和实例都可在眼前一一闪过,动容,伤感,怨愤和欣慰一一在心头回荡,仿佛一切都是自己历经。
这本书中,有太多踏实的方法和理论,都可以给我们以指导和警示。
教师常常被人们称作“人类灵魂的铸造师〞,每每听及,都有想笑的冲动,总觉得言过其实,但是,当我读完这一本《教育如此美好》,心上却沉甸甸的,这一份职业所带来的东西,远比我们在象牙塔中臆想的要重得多。
我不止一次的想过,教师最大的职责就是教授知识,《师说》有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传授知识,解决学生的疑惑理当是我们老师最大的工作,然而,看过这一本书,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教育最重要的从来都不是方法,真正的教育,带给孩子们的绝对不只是成绩,更是力量,一种促人成长的力量,等到孩子们离开学校和老师,这种力量可以让他们知道如何克服困难,如何更好地生活。
如果我们所做的事情可以有这样的效果,那么作为教师,才算是合格了。
读过这不厚的一册书,我觉得想要做到这些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事,我们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尊重是教育的前提。
我一直觉得,存在即合理,世界如此之大,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不能单方面的以成绩衡量一个孩子,给予每一个受教育个体应有的尊重绝对是我们教书的前提。
就好似《教育》一书中的第一辑,野百合也会有春天,一个孩子会因为老师的赏识和尊重而获得重生,也许他成绩不如意,手工却是一流,最后的最后,他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成为当之无愧的“好学生〞,不经意的鼓励和赞扬,就可以给人向上的动力,世界上本来就无好坏之分,只有做与不做的区别。
理解和尊重是教育的前提
理解和尊重是教育的前提教育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领域,它关系到每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在教育的过程中,理解和尊重是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
本文将探讨理解和尊重对教育的重要性,并且提供一些实践方法。
理解的重要性理解是教育的重要前提,因为理解是人类构建知识体系和认知世界的基础。
教育不应该仅仅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应该让学生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联系,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教育需要以理解为基础,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
在教育中,理解也起着更广泛的作用。
正确认识和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此外,了解学生心理需求,教师可以更好的开展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解决自身的困扰。
在教育中,多方面的理解与透彻的思考是必须的。
教育需要使学生不仅仅掌握知识,更要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
这样才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取得成功。
尊重的重要性尊重是教育的重要前提,因为尊重是构建良好教育关系的基础。
尊重不仅是对他人人格的一种肯定,也是对多样性文化的包容。
尊重学生的看法、成长、特点和举止,能够加强学生对自己的认同感,从而提高学习和生活的品质。
在逐步成长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得到良好的支持和以身作则的引导。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能力和创造性,激发他们的天赋和潜力。
要发掘学生的长处和优点,让学生自愿地参与到教育过程中,营造出一种建立在尊重基础之上的良好关系。
这样,学生才会更加愿意听取教师的意见,愉快地接受教育,并积极参与其中。
尊重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构建良好的教育关系提供重要保障,建立高效的教育教学过程。
如何实现理解和尊重教师在实践中可以通过下面几种方案实现理解和尊重:1.多角色理解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多角度、多角色的透视。
能够以学生的身份思考问题,认真了解学生的需要,从而更好地把控教育教学的内容。
2.尊重多样性教师应该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创造一个多样性包容的教育环境。
教师与家长融洽相处的几点妙招
教师与家长融洽相处的几点妙招教育是孩子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环,而教师与家长的融洽相处对于孩子的成长更是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双方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教师与家长之间往往会产生摩擦和矛盾,影响孩子的教育和成长。
如何让教师与家长之间能够更好地相处,成为了一个需要被解决的问题。
在我看来,教师与家长能够融洽相处,需要双方都做出努力和改变。
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教师与家长融洽相处的几点妙招:1. 沟通是关键在教师与家长之间建立融洽的关系,沟通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教师与家长需要通过及时、有效的沟通,了解对方的想法、需求和期望,从而更好地避免产生摩擦和矛盾。
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通信方式、短信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学习情况,同时也可以向家长传达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
而家长也需要尊重教师的专业,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与教师进行沟通,共同关心孩子的成长。
2. 尊重是前提尊重是教师与家长关系和谐相处的前提。
教师要尊重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需求,充分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而家长也需要尊重教师的专业,不要轻易怀疑教师的决定和教育方式。
只有双方都能够相互尊重,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关系,共同为孩子的成长而努力。
3. 合作是目标教师与家长都是为了孩子的成长而努力,双方需要明确合作的目标和方向。
教师要和家长形成合作共赢的态度,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共同协商制定孩子的教育计划和目标。
而家长也需要与教师形成合作的意识,积极支持教师的工作,愿意和教师携手合作,共同努力让孩子茁壮成长。
4. 理解是基础在教师与家长的融洽相处中,理解是至关重要的基础。
教师需要理解家长对孩子的关爱和期望,不要轻易忽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而家长也需要理解教师的工作压力和教育理念,不要过分干涉教师的工作和决定。
只有双方能够真正理解对方,才能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总结回顾:教师与家长融洽相处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双方都需要做出努力和改变。
教育的前提是尊重
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关于教育,有一句名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它已经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的信条.但什么是教育者的爱,只怕言人人殊.有的认为爱是严格要求,有的认为爱是细心关怀,有的认为爱是谆谆教诲,都没有错,因为动机纯正.然而,当我们以爱的名义去教育学生的时候,往往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有的甚至会适得其反。
为什么呢?时代不同了,对象不同了.什么时代?张扬个性的新时代.什么对象?独立自主、权利意识觉醒的学生。
李镇西说过,教育从爱心走向民主.深以为然。
用我自己的话诠释一下:教育的前提是尊重。
下面结合本人班主任工作的实际,谈谈自己的做法与理解。
一、尊重规则.首先要求班主任不能缺少规则意识.毫无疑问的是,每个班级的管理都有班主任的个性特色。
但是,班规的制定一定要体现学生的意志。
当然,在制定过程中,班主任并非无所作为。
班主任对规则的尊重,可以掌握工作的主动性,避免急火攻心,冲动地处理问题。
尊重规则还要遵循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不论性别、分数、人品,一律平等。
例如:班上有一名优秀女学生,在上次月考中,几道语文主观题答得和参考答案一样。
我先找该生了解情况,然后在班上公开处理:写情况说明;语文记零分;等候学校通报处分。
因为这就是规则。
尊重规则还体现在将规则进行到底,不要满足于秀形式,走过场。
班干部改选,提前两周做准备。
用两节晚自习,完成演讲、质询、答辩、拉票、投票诸环节,有的成功连任,有的成功“夺权”,真正体现民主、公开原则,选出大家信服的班干部.二、尊重人格。
教育学生要爱学生,而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成人做错事,有时非常希望别人能给个台阶下,我们的学生也是如此。
他们处于成长阶段,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过失,有的学生举止往往是下意识的行为,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大事,给学生一个台阶下,就是给他们一个认识改正的机会。
学生能从老师的宽容中感到老师对他的爱护和人格的尊重。
“台阶”就是他们自我教育的契机,表面看来是“退一步”,其实是“进两步"。
教育幼儿园孩子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有幸与一群可爱、纯真的孩子们共度每一天。
在这段时间里,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也收获了无数的感动和快乐。
以下是我对教育幼儿园孩子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关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前提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里,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兴趣和需求。
作为教师,我们要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关爱他们的成长。
以下是我的一些具体做法:1. 用心倾听:每天早晨,我都会站在门口,微笑着迎接孩子们。
在孩子们入园时,我会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情绪变化,给予他们温暖的拥抱。
2. 关心生活:关注孩子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饮食、睡眠、身体健康。
对于身体不适的孩子,我会及时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健康。
3. 尊重个性:在活动中,我会尊重每个孩子的选择,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
对于性格内向的孩子,我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鼓励,帮助他们融入集体。
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
在幼儿园教育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们以下习惯:1. 卫生习惯:教育孩子们勤洗手、勤剪指甲、保持个人卫生。
在日常生活中,我会以身作则,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 睡眠习惯:保证孩子们充足的睡眠时间,让他们在幼儿园里有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
在午睡时间,我会巡查每个孩子,确保他们都能安心入睡。
3. 饮食习惯:教育孩子们不挑食、不浪费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在用餐过程中,我会关注孩子们的饮食情况,引导他们文明用餐。
三、注重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培养他们的爱心、同情心和责任感。
1. 亲子活动:定期组织亲子活动,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通过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学会关爱他人。
2. 团队合作:在游戏中,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让他们学会分享、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3. 情感交流:关注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尊重是教育的前提
师生关系特别是班主任和学生的关系是教师工作中需要面对的最核心的关系。
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做到尊重,是教师专业生活和道德修养过程中必须回应的一个问题。
我有以下看法:尊重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呼唤真正的尊重。
把尊重放在首要位置来讨论,不仅因为尊重是教育产生效力的基础,而且因为在实践中,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尊重存在不足。
一、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师生之间的年龄和角色差异很容易导致教师对学生不尊重。
一方面,教师和学生之间不仅存在成人和未成年人的年龄差异,而且相对学生而言,教师“闻道在先”,班主任是行政管理者,级别和权力差别很大。
另一方面,出于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加上要求尊重的(维权)意识不强,学生对教师的不尊重行为往往迫于威严,有苦难言,忍气吞声。
久而久之,学生对老师敬而远之。
2、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是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而这种责任和使命很容易使教师忽略尊重。
教师承担着学校巨大的升学压力,班主任承担着巨大的管理压力,纵然要求过高甚至不合理,也只有落实的份。
在压力面前,有些工作就会变形。
对于学校的管理和思想工作并没有做好解释,没有彻底沟通,落实起来非常生硬,让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
学生最多处于教师的威严表面上照做,实际上内心是排斥的,对管理制度并没有做到深度认同。
这样的学生容易存在侥幸心理,早晚还会出现问题。
由于缺乏尊重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出于爱的教育行为并不为学生理解和接受,其结果轻一点是教师的努力看不到效果,重一点是师生间产生矛盾和冲突。
对艰辛的付出没有取得好的效果,很多教师感到委屈,甚至感觉到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工作是高危行业,自己的生活都惴惴不安。
他们没有意识到,缺乏尊重的基础,致使学生产生了抵触和逆反心理,教育才没有成效。
二、如何做到尊重学生呢?
1、学会理解和换位思考
教育学生的前提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前提是理解学生。
如何理解学生呢?从被接受者的角度“将心比心”是一种有效的理解方式。
在理解学生时,不妨想一想“假如我是学生”,“假如我在他的处境”,然后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亦勿强加于人”。
07级李姓女生学习很好,压力很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我看来有些另类。
由于压力大经常找我谈话,有时候哭闹。
虽然我很有耐心,但是看到她的表现,仍然想改变她的三观,每次谈得还都挺好。
但是过不了一两个星期,依然如故。
终于有一次谈话,她主动提出来,老师,您有您的观念,我有我的观念,为什么您总把您的观念强加给我?我一下子就怔了,当时很气愤,平时都是我教育学生的份,哪有学生教育老师的?!谈话草草了事,待我心平静后,好好想了一想:我确实没有完全站在她的角度、她的处境处理问题。
我和她的观念虽然不同,在我看来虽然有些另类,但不代表她的观念就不好就全错,也许学习好的同学就该有点“个性”,我有尊重她吗?我是不是一副管理者的架子?我愿意让别人改变我的既有正确认识吗?或许我们只是观察角度不同罢了。
后来的数次谈话,我再也没有强加我的意识给她,而是侧重于引导她分析解决问题,她的状态
也越来越稳定,越来越有大将的气度,或许这就是尊重她、理解她获得的成效吧。
她顺利高中毕业,考入了理想大学,她的综合素质在大学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还是校学生会的一分子。
同时,换位到学生的位置不仅要想一想自己也曾经是学生,而且还要看到今天的学生已经不是昨天的学生,我们生活过的少年时代已经被今天的时代超越,今天的学生已经全面超越了学生时代的我们(尽管这种超越未必全是积极的东西)。
因此,不能用我们当初的生活和学习方式要求今天的学生。
我们需要蹲下身子重新认识和了解今天的学生,需要“再当学生”。
在理解和教育学生时,教师需要成为“大学生”。
2、接纳学生。
我们每个人都有缺陷,我们都不是完美的人。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接纳学生的局限,接纳学生不成熟的现状,接纳学生多样性的表现,接纳学生发展变化的差异性,接纳现有的生活方式,用“教育学关怀”拥抱眼前这“不完满的世界”,那么学生才会真正的接纳你,尊重你。
这也和我们六中提出的“人人有才,因势育才”的理念不谋而合。
我们学校的美术特长班、书法特长班专业合格率100%,每年都有八大美院,近几年的成绩有目共睹。
这就是接纳学生差异化发展的最好例证。
3、被学生接纳。
即便你接纳了学生,为了好的教育效果和学生发展,你还必须被学生接纳。
对每一个善良而追求成功的教师来说,不被天真无邪的学生接纳和欢迎,可能都是痛苦的。
如何被学生接纳呢?简单地说,就是通过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个人魅力、关心爱护学生、管理公正等方面,获得学生的充分信任,基本就意味着你被接纳了。
三、尊重学生,我的具体工作
1、推行感恩教育。
多次召开主题班会,比如《父母为我们做了什么》,布置德育作业——观察父母的难处,学习《论语》、《弟子规》活动,强化德育教育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现身说法,教育学生尊重老师;提倡适当做家务,尊重家长的辛勤劳动;在餐厅回收餐具,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不浪费铺张。
这也是践行学校“体验-感悟-提升”德育模式的做法。
学生只有懂得了别人的苦,才会真正尊重别人感谢别人。
2、要求尊重同学。
学会与同学在生活上和谐相处,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合作探究,依托中心辅导组,建立成长档案,
3、因材施教,分层施教
从关注尖子生、重本学生转变为面向所有学生,特别是后进生。
不管是课堂教学难度、速度,还是课后作业,允许一部分后进生不做部分题目,都是体现了对所有学生的尊重。
4、锻炼情商,实施美育、体育教育
首先应建立乐观的生活态度。
遇事坦然,自信自强。
其次,特别是现在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应及时解除自己的心理枷锁。
如自卑、压抑等,这些都是影响个人情商的心理枷锁。
一旦发现自己被这些心理枷锁套住时,应及时寻找解锁的方法,如向自己信任的长辈、同学倾诉,听取他们的意见或建议等,学会释然。
再次,应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宽以待人意味着要有博爱的情怀,能包容他人的缺点和个性;严以律己意味着要增强自律力,凡事都能理性思维,不凭冲动行事。
遇到好人好事,或校园内或社会上的正能量,我都会及时引用,让学生发现生活中
的美,给学生以榜样以力量。
我经常会督促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比如跑操,让学生在队列中感受那整齐划一的震撼,增强集体主义感。
5、注意说话方式,幽默式批评,表扬式批评
批评的话要表扬说、幽默着说。
中国人有句俗话:“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但现在面对众多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的国情,如果我们教育学生还停留在忠言逆耳、良药苦口的传统观念上,不仅是落伍的问题,还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比如,鉴于手机的危害性,我们严禁携带手机入校,到今天可以说效果显著。
但在没收手机过程中,如不注意说话处理方式,引发的老师与学生的冲突历历在目。
我对迟到、上课看课外书,吃零食,睡大觉,搞小动作,作业未交等常见违纪行为精心的准备了几种表扬式的批评方式。
比如迟到了,我会说“睡得挺好”;忘记带作业,我会说“年纪轻轻,忘性挺好”。
每次一用,事半功倍,既活跃了气氛,又适当地照顾了同学的脸面,而且对增进师生关系很有帮助。
6、班级管理体现公平,这就是最大的尊重。
高中生都有了自己是非对错判断能力,都有主观思考能力,如果不公平会让他感到不尊重学生的利益,这将极大地挫伤他参与和支持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在我的班级管理中,严格按照学校中心辅导组的组织形式排定座次,各种优秀表彰的评比标准透明化,室内外卫生值日的排定,处处彰显公平公正公开。
真正的教育工作者,首先需要尊重,因为尊重是人与人交往的基本原则,是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对教师的要求。
有了尊重,可以减少冲突,增进理解,这是履行责任和施爱的前提与基础。
其次是承担好责任,承担保护和教育的责任是教师角色的基本要求,也是一种应尽的义务。
更高层次是施爱,爱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前提和保障,是值得提倡和鼓励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它是教师在自我修养过程中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
总之,尊重学生绝不是一句口号,是我们开展工作的前提,是我们工作取得成效的前提。
时时处处有尊重意识,才能换来学生对你的真正尊重,也有利于我们教学水平和德育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