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论教育本质的三个命题及其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威论教育本质的三个命题及其启示

摘要

杜威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在美国社会发生重大变化的历史时期,杜威以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础,构建起庞大的教育理论体系,力图改造传统的学校教育,使其更好地适应并促进美国社会的工业化和民主化。他的教育理论对美国乃至世界教育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杜威的思想深邃而广博,对其思想的研究对当今的教育改革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杜威的教育思想已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本文从杜威教育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着手,采用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集中阐释了杜威教育思想中关于论教育本质的三个教育命题即“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活经验的改组或改造”。通过研究杜威教育思想的三个主要命题,批判继承其思想并结合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以及笔者本人的专业学习体会,对学前教育准教师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杜威教育思想经验教学

杜威是现代美国著名的教育家,他将实用主义哲学同美国教育实际相结合,创立了独具特色的教育理论,对美国以及世界许多国家的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试图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解析杜威教育思想中论教育本质所提出的三个主要命题,并结合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以及笔者本人的专业学习体会,对学前教育准教师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一、教育即生长

“教育即生长”是杜威侧重于个人因素或心理学的角度表述教育本质的一种说法。杜威认为儿童的心理内容基本上是以本能活动为核心的先天生理机能的不断发展、生长,如习惯、冲动、智慧等。教育的本质和作用是促进这种本能的生长。他说:“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他受到卢梭有关思想的深刻影响,实际上杜威的“教育即生长”发展了卢梭的天赋“自然生长”理论,扩充了“生长”概念的内涵。他说:“生长,或者生长着即发展着,不仅指体格方面,也指智力方面和道德方面,并引用生物学的“生长”概念加以发挥。杜威还指出:“教育就是各种自然倾向和能力的的正常生长。”生长并非儿童所特有的现象,成人也在不断地生长。但是儿童的生长有自己的方式。儿童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和“可塑性”,因而具有从经验学习的能力。但是,儿童的成熟要经过一定的时间,不能操之过急。

同时杜威并不认为儿童的生长仅仅是一个从内部将潜能展开的

过程,也不是从外部进行塑造的工作。比如儿童社交、制作、探索和艺术这四种本能的积极生长,依赖于对他们的运用,依赖于对社会生活的参与。因此,要想使儿童正常的生长,需要认真研究儿童的特点,正视他们的需要,并提供相应的环境,以便使两者相互作用。

杜威在“教育即生长”的观点指出儿童的生长有其自身的特点,儿童的成熟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作为教育者应尊重儿童生长的需要和时机,这与我们现在所提出的要“学会等待孩子”相类似。在杜威看来,教育决不是强迫儿童去吸收外面的东西,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出于强调教育在儿童本能生长发展的本质作用的认识,杜威提出了“儿童中心主义”的教育原则,反对把教育变成一种外在的压力和忽视儿童内部机能的倾向。主张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要围绕儿童组织起来。杜威所提出的“儿童中心观”对传统儿童观有很大的冲击,同时也引起了儿童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产生了重大影响。

当然杜威的“教育即生长”的表述存在着不科学的问题。如“教育即生长”给人以重视个体的生物性而回避社会性的印象。并且生长有方向、方式之异,有好坏优劣之别,所以笔者认为仅仅说“教育即生长”是不够严谨的。

笔者认为杜威的“教育即生长”的观点充分尊重了儿童本身的特点,该观点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促进和发展儿童先天所具备的本能的发展。所以作为学前教育的准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儿童观,这样在学

习以及未来的工作中才能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首先面对孩子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孩子的需要,树立“以孩子为中心”的观点也就是树立“儿童本位观”。教师作为一个支持者、引导者、观察者要学会关注孩子,了解孩子,而不是从自己的观点出发,自己认为孩子该怎样发展,该怎样做。教师要充分尊重孩子,采取适当的方式促进孩子潜能的发展。同时教师又要学会倾听孩子,等待孩子。“教育即生长”指的是孩子本身能力的生长,而生长有其自身的规律特点,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教师要尊重这种生长,不要急于求成,要耐心等待。有这样的认识,才有可能避免我们以后工作中我们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小学化的倾向”。虽然有人认为目前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严重,主要是受家长以及社会的影响,幼儿园不得已而为之,要避免小学化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我认为如果只要作为专业的幼教工作者有“等待孩子,尊重孩子”的意识并实践,这一现象会得到一定的改观。

二、教育即生活

从教育与社会生活关系的角度,从教育即生长出发,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他认为生活是生长的社会表现,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人不可脱离环境,学校也不能脱离眼前的生活,所以教育就该是生活本身,必须把教育与儿童眼前的生活融为一体。杜威批评美国的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儿童生活相脱离,造成教育中的巨大浪费。他提出“教育即生活”的主要目的,即在于试图消除上述“隔离”状态,而实现这一目的的主要途径是使学校教育社会化,因而他又提出“学校即社会”的口号。杜威强调应该使学校成

为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在杜威看来,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教育就是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而不问他们的年龄大小;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的生活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应把学校改造成简化、净化的雏形社会,学校中的课程不应该着眼于文字科目,而应着眼于儿童现在的生活经验,教学应该从学习者现有的直接经验开始,注重培养儿童对现实社会的适应能力。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发展”这一观点,杜威在他的著作中有详细的论述,在其著作《我的教育信条》中杜威指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未来生活的准备。”学校应当呈现现在生活即对儿童来说是真实而富有生机的生活,像在家庭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上所经历的生活那样。不通过各种生活形式来实现的教育,对于真正的现实而言,总是贫乏的代替物,结果变得呆板而死气沉沉。关于生活与发展,杜威说:“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从教育的角度,从儿童和成人生活的特征来看,所谓的发展,就是将能力引导到特别的渠道,如养成各种习惯,这些习惯包含活动的技能、明确的兴趣和特定的观察与思维的对象。儿童具有特别的能力,忽视这个事实,将会阻碍儿童生长所依靠的器官的发展或导致其畸形发展。而成人利用他的能力改造环境,在环境的改造中引起许多新的刺激,新的刺激又指导他的各种能力,促进它们不断发展。忽视这个事实,发展就会受阻,适应环境就成了完全被动的。因为儿童与成人都在发展,所以他们之间的区别不在于生长与不生长,而是由于儿童与成人的情况不同,决定了他们的生长方式不同。他们的生长方式各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