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重点

合集下载

环境规划管理重点要点

环境规划管理重点要点

第一章1.什么是环境管理,如何理解其内涵?环境管理是指依据国家的环境政策、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坚持宏观综合决策与微观执法监督相结合,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运用各种有效管理手段,调控人类的各种行为,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护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全,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总体。

2. 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它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生态学原理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控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出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环境规划实质上是一种为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的盲目和主观随意性所采取的科学决策活动。

5.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主要内容。

环境规划的内容(1)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包括环境规划的原则和程序、环境目标和指标体系、环境评价和预测、环境功能区划、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和比较以及环境规划的实施。

(2)流域水环境规划:包括水环境功能区划、水环境容量和水环境保护目标、水环境质量目标、流域水环境控制规划等。

(3)城市环境规划:包括城市大气污染控制规划、城市水环境规划、固体废物规划管理、噪声污染控制规划等。

(4)生态环境规划:包括城市生态规划、生态产业园规划、生态规划方法等。

2 环境管理的内容(1)环境管理模式:包括末端控制为基础的传统环境管理模式、污染预防为基础的环境管理模式和污染预防模式实施过程的环境规划管理等。

(2 )组织层面的环境管理:包括组织与其环境绩效、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环境管理体系等。

(3)产品层面的环境管理:包括产品生态设计、生命周期评价、产品环境标志等。

(4)活动层面的环境管理:包括建设项目、城市环境、农村环境、海洋环境、开发区环境等不同类型的环境管理以及环境风险评价与管理。

十三五环境保护综合规划要点

十三五环境保护综合规划要点

十三五环境保护综合规划要点十三五环境保护综合规划是中国政府针对环境保护事业制定的五年计划。

该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建设美丽中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的整体水平。

以下是该规划的要点。

一、加强环境监测和信息化建设。

提升环境监测技术水平和能力建设,建设环境监测网络体系,推进环境信息公开和共享制度。

二、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加强大气污染源监管,推进工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提高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淘汰落后产能,推进机动车尾气治理,加强城市扬尘治理,减少非道路移动源的污染排放。

三、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

推进水污染排放和治理行动,加快建设市区污水管网,推进县城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进饮用水源地水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

四、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建立健全土壤环境监测和评价体系,开展农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推进重点区域土壤污染防治工程,加强危险废物、化学品和农药等的管理。

五、推进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和化学品管理。

推动固体废物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加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和处理,建立健全危险废物管理制度,加强化学品管理。

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

加强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区建设,推进生态红线划定,加强湿地保护和修复,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和恢复,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七、加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补偿工作。

建立健全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环境经济政策制定,推进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建设。

八、加强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

修订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建立环境标准体系,加强环境执法监督。

九、推进环境保护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环境合作,借鉴国际经验和技术,推进环境治理和环境科技创新。

十、加强环境污染防治能力建设。

培养和引进环境保护人才,加强环境监管队伍建设,推进环境与发展的思想教育。

以上是十三五环境保护综合规划的主要要点。

这项规划的实施将为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提供指导和保障,推动中国迈向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规划管理重点

环境规划管理重点

环境规划管理重点规划部分(总结)一、名词解释环境规划:对一个城市或一个区域、流域,或者全国的环境进行调查、评价的基础上,根据经济规律和自然生态规律,提出环保目标及达到目标需要采取的措施,推动污染防治和自然保护,改善环境质量,以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环境规划目标:在区域现状调查和环境预测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规划期内要解决的环境问题以及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需要,对规划对象在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

环境规划指标:环境规划指标是直接反映环境现象以及相关的事物,并用来描述环境规划内容的总体数量和质量的特征值。

环境功能区划: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自然环境结构)、环境状态(环境质量)和使用功能(干什么用)上的差异对规划区域进行合理划分。

环境预测:在环境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对环境的发展趋势作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水环境规划:是对未来某一时期内的水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所作出的统筹安排和设计。

水环境容量:某水体在特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量。

大气环境功能区:是因其区域社会功能不同而对环境保护提出不同要求的地区。

大气污染总量控制:通过控制给定区域污染源允许排放总量,并将其优化分配到源,以确保实现大气环境质量目标值的方法。

总量控制区:当地人民政府根据城镇规划、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要求而决定对大气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的区域。

二、以下简答题课件介绍不详细的地方,自行补充1、如何划分环境规划的类型?(一)按规划时期分类年度环境规划(5年规划的年度安排);中期环境规划(5-10年);长远环境规划(10年以上)(二)按规划的特定任务分类生态保护规划(生态适宜度基础上的土地利用规划);污染防治规划;环境科技与产业发展规划;专题专项规划(三)按环境要素分类大气环境保护规划;水环境保护规划;土壤环境保护规划;固废污染防治规划;噪声污染控制规划2、简述环境规划的作用。

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要点

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要点
空间范围
本规划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环境保护工作,但可能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
02
总体目标和控制指标
总体目标
1 2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经济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提升环境质量
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改善环境质量,保障 生态安全。
3
优化能源结构
降低能源消耗、碳排放和环境污染排放,实现 能源结构清洁化。
为保障国家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制定相应 的环境保护规划。
规划的意义
促进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规划引导,可促进经济社会可 持续发展。
保障民生福祉
环境保护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规划的实施将有效改善环境 质量,提高民生福祉水平。
规划范围
时间范围
本规划的时间跨度为2016-2020年。
环境保护主要任务
深化主要污染物减排
强化总量控制
深化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加强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的环境 容量管理,推进跨区域、跨流域环境容量研究,实施区域、 行业、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实施重点减排工程
针对不同地区和行业特点,研究制定减排方案,着力推进工 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实施一批重点减排工程。
03
土壤环境质量逐步改 善
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实施土壤修复工 程,提升土壤环境质量。
提高生态保护成效
自然保护区建设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提高自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的比例,保护重要生态系统和珍 稀濒危物种。
生态修复工程
实施退化草地、荒山荒地、水土流失等生态修复工程,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服务功能。
生态补偿机制
着力推进环境治理

环境规划学重点整理

环境规划学重点整理

生态环境规名词解释1、生态环境规划:是针对区域社会发展状况,环境特征及其环境发展趋势,结合生态环境承载力分析,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建设所做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区域生态环境规划是区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定和指导生态环境计划的重要依据。

2.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过程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行政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3、环境容量:环境容量是指对一定地区(一般应是地理单元),在特定的产业结构和污染源分布的条件下,根据地区的自然净化能力,为达到环境目标值,能够承受污染物的最大排放量。

4、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

(区域性;时序性;可变性;可调控性;客观性)5、环境规划目标: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对象在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

6、环境评价:是在环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对环境质量、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述,旨在获取各种信息、数据和资料。

7、环境预测:根据已掌握的资料,对未来环境质量状况和环境质量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

8、环境功能区划: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自然环境结构)、环境状态(环境质量)和使用功能(干什么用)上的差异对规划区域进行合理划分。

9、水环境规划:是对某一时期内的水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所作出的统筹安排和设计。

其目的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水质,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充分地发挥水体的多功能用途,在达到水环境目标的基础上,寻求最小(或较小)的经济代价或最大(或较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10、大气环境规划:就是为了平衡和协调某一区域的大气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以期达到大气环境系统的最优化,最大限度的发挥大气环境系统组成部分的功能。

11:、水环境容量:水体在特定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量。

环境规划知识要点

环境规划知识要点

1.环境规划: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2.环境规划的内涵:●目的:科研理解为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基础——环境,促进环境、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任务:促进“社会一经济一环境”这一大的复合生态系统协调发展。

-依据一定区域内有限的环境资源与承载能力,对人们的经济和社会活动进行约束。

依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需求,对环境保护和建设开发活动进行安排和部署,以调节人类自身的行为。

●内容:其中既包括对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提出符合环境保护需要的约束要求,还包括对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作出的安排和部署。

●依据:社会经济原理、生态原理、地学原理、系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具有交叉性、边缘性和综合性。

●内容:其中既包括对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提出符合环境保护需要的约束要求,还包括对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作出的安排和部署。

3.环境规划的功能●(1)促进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3)合理分配排污消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4)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大的环境效益;●(5)实现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4.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整体性:用整体、系统的观点、把环境要素和各个组成部分作为一个整体,紧密的把各个规划技术环境关联起来进行。

●综合性:协调多个部门、采用多种措施、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方法。

●区域性:因地制宜、融入地方特征。

●动态性:快速响应和更新能力。

●前瞻性:是对未来的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作出的预先规划。

●信息密集:确保搜集到的信息完全、准确和可靠。

●政策性强:需依据有关环境、法规、制度、条例和标准进行。

5.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经济、城乡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原则;●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系统原则●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原则●强化环境管理原则6.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与体系●评估调查和评价模拟与预测确定环境目标和指标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确定重点工程和融资渠道提出保障措施。

环境规划学复习重点

环境规划学复习重点

《环境规划学》复习重点环科1101 2014.5.91.环境规划的功能:(一)促进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二)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三)合理分配排污消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四)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五)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2.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前瞻性、信息密集和政策性强3.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一)前期环境保护工作评估;(二)环境调查和评价;(三)环境模拟与预测;(四)环境目标和指标的确定;(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六)重点工程和融资渠道;(七)保障措施4.环境规划的类型(1)按规划期划分包括长远环境规划、中期环境规划、以及年度环境保护计划(2)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包括经济制约型、协调型和环境制约型(3)按环境要素划分包括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规划和噪声污染控制规划(4)按照行政区划分划分和管理层次包括国家环境规划、省(市)区划分和管理层次划分包括国家环境规划、省(市)区环境规划、部门环境规划、市(县)环境规划、农村环境规划、自然保护区环境规划、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和重点污染源(企业)污染防治规划(5)按性质划分包括生态规划、污染综合防治规划、专题规划(如自然保护区)和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等。

5.环境容量的概念、组成、分类概念:环境容量是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系统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或一个生态系统在维持生命机体的再生能力、适应能力和更新能力的前提下承受有机数量的限度。

或:在保证达到预定环境保护目标的前提下环境单元所能够接纳的污染物的最大数量。

一个反映环境净化能力的量组成:环境容量=基本环境容量即差值容量+变动环境容量即同化容量基本环境容量=(Cs-C)*V变动环境容量=环境单元的自净能力分类:依据环境要素划分:大气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土壤环境容量生物环境容量依据污染物划分:有机污染物环境容量重金属和非金属污染物环境容量6.环境承载力的概念、指标体系及其与环境规划的关系概念: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

环境“十四五”环境保护规划方向及要点

环境“十四五”环境保护规划方向及要点

环境“十四五”环境保护规划方向及要点1. 背景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并在国家发展规划中制定了“十四五”环境保护规划。

该规划旨在促进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平衡。

2. 方向2.1 生态环境保护在“十四五”期间,将继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重点包括:- 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管理,确保生态环境安全;- 加强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形成。

2.2 清洁生产与资源利用“十四五”期间,将加强清洁生产与资源利用。

重点包括:-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和浪费;-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 加强污染防治工作,减少环境污染物排放。

2.3 生态文明建设“十四五”期间,将继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重点包括:- 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大环境执法力度;- 建立健全环境信用体系,促进企业和个人的环境责任意识;- 推动环境信息公开,增强社会监督和参与。

3. 要点3.1 加强制度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制度建设,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提升环境保护法治化水平。

3.2 强化监督执法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促进环境执法的规范和高效。

3.3 推动科技创新加强环境科技创新,推动绿色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3.4 强化社会参与增加社会参与度,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培养公民环保意识。

3.5 促进国际合作加强国际环境合作,推动全球环境治理,共同应对全球性环境挑战。

4. 结论环境“十四五”环境保护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将为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提供明确的方向和指导,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全面发展和改善。

以上是对环境“十四五”环境保护规划方向及要点的简要描述。

详细内容还需参考相关政策和法规文件。

环境规划复习重点

环境规划复习重点

一、环境规划1.定义: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作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要求2.基本任务:依据有限的环境资源及承载能力,调控人类自身的活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对环境保护和建设活动作出时间和空间的安排与部署。

3.原则: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的原则;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系统原则;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

4.作用: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行为,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5.特征:系统整体性综合交叉性区域分异性动态响应性信息集成性政策应用性6.分类: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包括经济制约型、协调型和环境制约型。

按性质划分包括生态规划、污染综合防治规划、专题规划(如自然保护区)和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等。

7.基本内容:1.环境规划目标和指标体系2.环境评价和预测3.环境功能区划4.环境规划方案的生成和决策过程5.环境规划的实施与管理8.编制过程:编制环境规划的工作计划;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环境预测分析;确定环境规划目标;进行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环境规划方案的申报与审批;环境规划方案的实施。

9.发展过程:探索阶段、尝试阶段、发展阶段、完善阶段、转变约束阶段。

10.发展趋势:建立新的环境规划体系、加强环境规划理论研究、加强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结合、完善环境规划法制建设、加强环境规划。

结论环境规划是我们组织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纲领和依据,是起指导作用的,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我们环境保护工作的成效。

我国目前的环境规划体系中还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影响了环保工作的进程,同时也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十四五环保规划主要内容

十四五环保规划主要内容

十四五环保规划主要内容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环境保护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全球各国都出台了一系列环保规划,我国也在不断加强环保力度。

2021年,我国十四五规划也出台了一份全面的环保规划,以下是其主要内容:一、主题定位中国的环境保护主题定位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基础上,明确了“优化结构、提升质量、深化治理”的目标。

其中,优化结构指从源头和技术等方面减少排放和污染物的产生;提升质量指加强环境监管,确保环境质量达标;深化治理则是指加强生态保护和自然资源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具体目标1. 空气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

到2025年,全国PM2.5浓度同比下降18%,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区域PM2.5浓度同比下降25%。

2. 水环境质量有所提高。

到2025年,全国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国家标准,重点流域水质、海洋环境质量达到国家要求,入河入海口水质优于Ⅳ类。

3. 固体废物得到有效处理。

到2025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到80%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4. 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提高。

到2025年,湿地、森林、草原等重点生态系统保护面积比例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达到18%以上,草原综合治理成效明显。

三、重点项目1. 高质量生态建设。

包括大规模生态保护和修复,特别是针对水土流失和退化地区的生态修复和治理工程。

2.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按照年度任务目标,深入推进大气、水、固体废物等治理,明确重点污染源,并加快推进生产和生活源头治理。

3. 加强环境监管。

加强重点区域、行业和企业的全方位监测和系统性管理,强化执法督查,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保障公众生态环境权益。

四、政策保障为了确保环保规划的顺利实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保障措施,包括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环保产业投资和激励政策;推动环境治理与绿色技术创新等。

关于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规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关于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规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关于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规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是指针对特定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制定科学的保护措施,达到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重点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环境状况评估:对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土地利用、水资源、大气环境、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评估,了解主要问题和风险,为制定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制定:根据区域生态环境现状和发展需求,确定合理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包括水质改善、土地退化治理、大气污染防控等方面的目标,以及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目标。

3. 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制定:根据保护目标,确定相应的政策举措,包括法律法规、经济政策、技术措施等方面的政策。

政策要突出生态效益优先原则,推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

4. 生态环境保护项目规划:根据保护目标和政策,确定具体的项目规划,包括生态修复、生态建设、环境治理等方面的项目。

项目规划要突出生态维护和生态修复的重点,确保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行。

5. 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机制建立: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机制,包括环境监测、执法力量、绩效评估等方面的机制。

监管机制要加强对环境影响的监测和评估,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并根据监管结果进行绩效评估。

6. 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加强对公众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宣传教育要突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引导公众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和行为。

以上是关于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基本内容。

每个区域的规划会根据具体情况有所差异,但总体目标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环境规划重点1

环境规划重点1
第三章
环境规划指标的类型:
1环境质量指标
2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3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
4相关指标。主要包括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生态指标3类。如右图
信息情报源:初期信息情报的收集以广和全为原则。待环境规划方向确定后,要有重点地收集信息情报,向深度发展。信息情报源包括:先前的环境规划、计划及其基础资料;统计部门历年的统计资料;有关部门的规划和背景资料;环境监测部门的有关资料等。
3按环境要素划分:1大气污染控制规划2水污染控制规划3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规划4噪声污染控制规划
4按行政区划和管理层次划分:国家环境规划、省市环境规划、部门环境规划、市(县)环境规划、农村环境规划、自然保护区环境规划、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和重点污染源(企业)污染防治规划。
5按性质分:生态规划、污染综合防治规划、专题规划(如自然保护区规划)和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
(一)采用合理的能源政策。1使用新能源。2改变现有燃料构成。3改变煤的燃烧方式。
(二)集中供热
(三)采用有效的治理技术
(四)实施清洁生产
(五)控制移动源的排放
二充分利用大气自净能力
(一)大气污染源合理布局(二)合理布置城市功能区
三加强绿化
(一)植物净化(二)合理设置绿化隔离带
环境规划决策的特征:1非结构化特征2多目标特征3基于价值观念的特征
单目标决策分析方法:
一环境费用效益分析
基本程序:1明确问题。2环境质量与受纳体影响关系确定。3备选方案的环境影响分析。4备选方案的费用—效益计算。5备选方案的费用—效益评价
二费用—效益分析的评价准则
1净效益最大2费效比
数学规划方法:线性规划数学模型的一般形式(计算题,参考作业)

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主要内容

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主要内容

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主要内容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主要内容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中国在保护自然环境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已经正式发布了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该规划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和目标,旨在消除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系统、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这个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环境质量的改善该规划旨在消除环境污染,以提高中国的环境质量和人民生活的质量。

其中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控制空气污染。

该规划将推动能源结构转型,改善城市交通,促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以降低大气污染的程度。

2. 预防和治理水污染。

该规划将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完善水资源保护制度,加强河道环境管理,改善城市污水和农业排水的处理水平,并控制重金属和化学品的排放。

3. 土壤污染防治。

该规划将加强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防止农药、化肥等农业污染物的污染,以及重金属等非点源污染的排放。

二、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该规划将致力于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

以下是该规划在这一领域的重点:1. 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划定。

制定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严格控制建设性项目和资源开发活动,保护优质生态环境。

2. 确定重点生态系统和区域。

制定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计划,确保受损和破坏生态系统的全面恢复和保护。

3. 激励生态环境保护。

制定生态环保产业发展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规划,促进环保产业繁荣发展。

三、低碳经济的发展该规划也将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1. 发展清洁能源。

制定清洁能源政策,推动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提升清洁能源的产业链水平。

2. 加快节能减排。

推广先进的高效节能技术,在工业、交通、建筑、农业等领域改进能源利用效率。

3. 促进碳市场建设。

建立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和碳税制度,鼓励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支持企业实现碳中和。

四、环境治理体系的建设该规划还将加强环境治理体系的建设,完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和管理体系、监测网络、应急管理体系等,为环境保护提供更加严格的制度保障。

环境五年规划

环境五年规划

环境五年规划背景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我们已经意识到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和改善环境。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制定了以下环境五年规划。

目标1. 减少污染:通过加强监管和实施更严格的环境标准,减少空气、水和土壤污染。

2. 促进可持续发展: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3. 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的多样性,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促进生态平衡的恢复。

4. 提高环境意识: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惯。

5. 加强国际合作:与国际社会合作,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

战略1. 制定和完善环境法律法规: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工作,确保其科学性和可执行性。

2. 推动绿色技术和创新的发展:鼓励企业加大对环保技术的投入,促进绿色技术和创新的发展,推动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兴起。

3. 强化监测和执法能力:加强环境监测和执法机构的建设和培训,提高执法能力和效率。

4. 加强环境投资:增加环境保护的投资,支持环境友好型项目的发展和推广。

5. 加强环境治理:加强环境治理,提高环境管理和资源利用的效率。

实施措施1. 加大环境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2. 建立环境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环境状况并进行监测分析。

3. 开展环境规划和评估,确保环境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 支持环境科研和技术创新,提高环保技术的水平。

5. 加强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犯罪行为。

结论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实施环境五年规划将为我们的社会和未来的世代带来可持续发展和更好的生活质量。

让我们一起行动,保护我们的环境!。

环境规划管理知识点整理

环境规划管理知识点整理

环境规划管理知识点整理环境规划管理是一个综合性领域,它涉及到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土地规划、交通规划、资源管理等方面。

在这个领域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以下是环境规划管理知识点的整理。

一、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环境规划管理中至关重要的部分之一,它主要是指人们为了保护环境所采取的措施。

其中包括环境评估、环境监测、环境防治、环境治理等方面。

同时,在环境保护中,还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包括水源保护、生态建设、动植物保护等。

二、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空间,城市建设和城市功能的总体规划。

在城市规划中,需要考虑到城市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人口密度等方面。

城市规划还需要考虑到城市交通、建筑风格、绿化率等方面。

三、土地规划土地规划是指针对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布局所进行的规划。

其中包括开发利用、保护与管理等方面。

土地规划需要考虑到发展的需要和资源的利用情况。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土地利用对环境、生态造成的影响。

四、交通规划交通规划是指针对城市、地区和国家交通发展所进行的规划。

其中包括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方面。

在交通规划中,需要考虑到交通流量、道路网络、交通安全等问题。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交通的环保问题,例如车辆排放、交通噪音等。

五、资源管理资源管理是指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所进行的管理。

其中包括能源、矿产、水资源等方面。

在资源管理中,需要考虑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问题。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

以上是环境规划管理知识点的整理。

在实践中,环境规划管理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综合性领域,需要综合考虑到环境、资源、城市、交通等方面。

环境规划复习重点

环境规划复习重点

环境规划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环境规划的定义(名词解释):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过程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行政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2.环境规划的实施主要以为主导。

3.实质:一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的科学决策活动。

4.环境规划的内涵(简答题)环境规划的对象是:“”复合生态系统(必考)环境规划的任务(目的)是使该系统协调发展,维护系统良性循环,以谋求系统最佳发展。

环境规划的依据是社会经济原理、生态原理、地学原理、系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是预先合理安排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

环境规划是在一定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作出的综合优化,它必须符合一定历史时期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

全国性环境规划要有全国宏观综合考虑5.环境规划的功能: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复合生态系统的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以的投资获取的环境效益实现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6.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7.环境规划的类型:按时间分:(必考)长远环境规划一般跨越时间为10年以上,中期环境规划一般跨越时间为5-10年,5年环境规划一般称五年计划。

五年环境计划便于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同步,并纳入其中;年度环境保护计划实际上是五年计划的年度安排,它是五年计划的分年度实施的具体。

按环境要素划分: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必考):环境保护服从于经济发展的需求:经济发展服从环境保护的需要按性质划分8.例题: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过程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环境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内涵:其实质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和主观随意性而实施的科学决策活动。

第二章:环境规划的理论基础1.环境系统:一个复杂的大系统,由丰富多样、层次不一的元素组成,形成极其复杂的结构,并能不断依靠和的输入、输出维持自身稳态运动的开放系统。

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规划与实施方案

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规划与实施方案

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规划与实施方案环境保护工作是一个从来没有停歇的任务。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迅速增长,环境问题也愈加凸显。

因此,2023年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下面将从改善空气质量、水资源保护、垃圾分类及资源回收、能源转型和生态保护五个方面,讨论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规划与实施方案。

一、改善空气质量现阶段,空气污染已成为全球性问题,人们面临的大多数健康问题与空气质量有关。

针对这个问题,2023年的环境保护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加强监测:建立统一、科学的大气污染监测网络,及时掌握污染源情况和大气污染状况。

2. 提高排放标准:通过国家层面制定更为严格的空气污染排放标准,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管理和督导。

3. 加强源头治理:严厉打击重污染企业,并在打击企业同时,提供支持和帮助,帮助企业转型升级,从源头上遏制污染。

4. 推广清洁能源: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逐步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能源。

5. 加强公众教育:通过大力开展公众教育等活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二、水资源保护水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因此2023年的环境保护工作中,保护水资源也是极其关键的。

环保部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制定科学的水资源保护计划,加强水资源的科学评估和监管。

2. 加强重点区域水环境的保护,对城市、村镇、农业、畜禽养殖和工业排放等,进行严格的水环境污染控制和监管。

3. 推广农业水资源节约和科学利用技术,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量。

4. 投入资金,大力治理水污染,建设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减少直排现象。

5. 建立管理机制,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确保国家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三、垃圾分类及资源回收垃圾分类及资源回收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之一。

要实施好垃圾分类及资源回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制定垃圾分类及资源回收的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制度,并且对于居民的垃圾分类需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

2023年生态环境有关指标计划

2023年生态环境有关指标计划

2023年生态环境有关指标计划在2023年生态环境有关指标计划中,我们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空气质量空气污染一直是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的重点之一。

在2023年,我们将继续努力降低PM2.5和PM10等有害颗粒物的浓度,提高空气质量。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相关部门将加强污染源治理,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力度,推广清洁能源和低排放技术,并加强监测和预警工作。

2. 水质保护水是生命之源,保护好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至关重要。

在2023年,我们将继续加强对各类水体的监测和治理,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加强水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确保人民饮水安全。

3. 生态保护生态环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2023年生态环境有关指标计划将进一步完善生态保护机制,加大对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敏感区的保护力度,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4. 废弃物处理废弃物处理是影响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2023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固体废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鼓励循环经济发展,大力推行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促进“垃圾变宝贝”,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高效处置。

结语2023年生态环境有关指标计划将是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一年。

通过全面、深入、细致的工作,我们必将取得显著成效,为建设美丽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在我的个人观点中,生态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也是关乎全人类福祉的大事。

我对2023年生态环境有关指标计划充满信心,相信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创造出更清洁、更美丽的家园。

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的行动中来,共同呵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热点议题。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我国家,都在不断加强环境保护工作,致力于打造更加清洁、健康的生态环境。

2023年生态环境有关指标计划,作为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一年,将会以更加严格的标准和更加有力的举措,全面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向前迈进。

十三五环境保护综合规划要点

十三五环境保护综合规划要点

03
环境保护策略与措施
空气质量改善策略
严格实施排放总量控制
通过实施排放总量控制,降低污染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推广清洁能源
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燃煤和燃油的使用,以减少空气污染。
实施交通污染控制
采取综合措施,如提倡公共交通、推广新能源汽车、限制高排放车 辆等,以降低交通污染。
水环境治理措施
强化水源地保护
深化污染防治
加大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污染防治力度,实 施一批重大治理工程项目,强化源头防控和综合治理,进 一步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生态 文明制度体系,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活动,促进人与自 然和谐共生。
主要任务
实施减排工程
加强环境监管
组织领导。
加强部门间协作
02 各部门应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规划目标的顺利
实现。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03
加强部门间信息沟通,及时掌握规划实施进展情况,
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加强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各级政府应将环境保护作 为重点支出领域,确保规 划实施所需资金得到保障 。
拓宽融资渠道
02
十三五环境保护目标与任务
总体目标
提升环境质量
通过实施十三五环境保护综合规划,全国环境质量得到明 显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 控,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保护生态环境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强自 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确保国家生态 安全。
3
推进受污染土壤的修复
对受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降低土壤中的污染物 含量。

城市环境规划

城市环境规划

城市环境规划城市环境规划是指对城市建设进行全面规划和科学布局,以实现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

城市环境规划的重点包括土地利用规划、生态保护规划、交通规划、绿化规划等多个方面。

首先,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是城市环境规划的基础和核心部分。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合理分配城市用地,实现城市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在规划中需要考虑到城市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合理规划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用地,保持城市用地的平衡发展。

同时,需要避免土地过度开发和浪费,保护农田、水源地等重要土地资源。

其次,生态保护规划是城市环境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健康发展的基础,需要保护城市中的湿地、森林、水体等自然资源。

在规划中需要设立生态保护区和生态红线,严格控制城市的扩张,避免建设在生态脆弱区域,保护城市的绿地和自然景观。

同时,要开展生态恢复工作,修复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此外,交通规划是城市环境规划中的重要一环。

合理规划城市的道路网络和公共交通系统,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缓解交通拥堵现象。

在规划中需要增强步行和骑行交通的便利性,建设更多的步行街和自行车道,减少机动车的使用,降低交通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要倡导绿色出行,推广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减少私家车的数量,改善空气质量。

最后,绿化规划是城市环境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在规划中需要合理规划城市绿地的布局和种植植物的选择,推广植物多样性,增加城市的生态景观。

同时,要加大绿化力度,建设更多的公园、花坛和绿化带,提供城市居民休闲、娱乐和锻炼的场所。

综上所述,城市环境规划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通过土地利用规划、生态保护规划、交通规划、绿化规划等多方面的规划,可以确保城市环境的协调发展,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城市环境规划应该得到重视,并在城市建设中得到有效的实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规划重点
第一章、绪论
一、环境规划
1、概念: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2、基本任务:依据一定区域内有限的环境资源及其承载力,对人们的经济社会行为进行约束;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需求,对环境保护和建设开发活动进行安排和部署,调控人类自身行为,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3、定位
➢研究对象:“社会-经济-环境”这一大复合生态系统。

➢任务:使该系统协调发展,维护系统良性循环,以谋求系统最佳发展。

➢主要内容:预先合理安排人类活动和环境。

4、功能
(1)促进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3)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
(4)以最小的投资获得最佳的环境效益
(5)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5、基本特征: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前瞻性、信息密集、政策性强
6、基本原则
(1)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的原则
(2)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的原则
(3)遵循生态发展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
(4)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5)系统性原则
(6)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
(7)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
二、环境规划基本内容与体系
1、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
(1)前期环境保护工作评估
(2)环境调查与评价
(3)环境模拟与预测
(4)环境目标与指标的确定
(5)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6)重点工程与融资渠道
(7)保障措施
2、类型
➢按规划期划分
a.长远环境规划(>10年)
b.中期环境规划(5-10年)
c.年度环境保护计划
➢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
a.经济制约型
b.协调型
c.环境制约型
➢按环境要素划分
a.大气污染控制规划
b.水污染控制规划
c.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
d.噪声污染控制规划
➢按性质划分
a.生态规划
b.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c.专题规划(如自然保护区规划)
d.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
3、环境规划的发展方向
(1)增强环境规划的协调与衔接
➢环境总体规划与要素规划
➢国家环境规划与区域、地方行政规划
➢环境规划与其它部门规划
➢时间尺度衔接与过渡
(2)强化环境规划的导向性与调控性
➢目标约束性转变:建议规划目标由行政约束力向法律约束力转变
➢经济导向性转变
➢空间调控性转变
(3)完善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
第二章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
一、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
1、环境系统:是一个由各种要素组成,并不断依靠能量、物质和信息的输入、输出维持自身的稳态运动,是一个巨大的远离平衡态的复杂的生态系统。

2、环境系统与环境规划的关系:
环境规划既要研究环境系统本身的规律,又要研究人类社会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以便有效地减少环境破坏、治理污染。

3、环境容量: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的环境系统在一定的环境目标下对外加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允许承受量或负荷量。

4、环境承载力: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阈值。

5、环境承载力与环境规划的关系
环境规划不仅要对重点污染源多的治理做出安排,还要以环境承载力为约束条件,在环境承载力的范围内对区域产业结构和经济布局提出最优方案。

二、可持续发展与人地系统
1、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力,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目标:连续性、稳定性、均衡性、独立性、更新性
3、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1)以自然资源永续利用为前提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2)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
(3)生态技术
(4)做到环境资源商品化,促进可持续发展
4、人地系统:地球表层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开放的复杂系统。

5、人地系统类型:
➢dS<0→协调共生型
➢dS>0→人地冲突型
➢dS=0→警戒协调型
➢dS不确定的混沌型
三、复合生态系统
1、概念:由我国著名生态学家马世骏教授提出,当今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经济、自然是一个复合大系统的整体。

2、结构:社会、经济、自然3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子系统,共同构成庞大的复合生态系统。

3、功能:生产、生活、还原、信息传递
4、特性:人工性、脆弱性、可塑性、高产性、地带性、综合性
四、循环经济理论
1、概念: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是一种新形态的经济发展模式。

2、原则:减量化原则(首位)、再利用原则、再循环原则
3、环境规划学的五大理论基础: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理论、可持续发展与人地系统理论、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空间结构理论、循环经济与产业生态学理论
第三章、环境规划的内容
一、环境规划目标
1、概念:环境规划目标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对象未来某一阶段质量状况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做的规定。

2、基本要求
(1)具有一般发展规划目标的共性
(2)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协调
(3)保证目标的可实施性
(4)保证目标的先进性
3、类型
➢按管理层次:宏观目标、详细目标
➢按规划内容:环境质量目标(大气质量目标/水环境质量目标/噪声控制目标/生态环境目标)、环境污染总量控制目标
➢按规划目的:环境污染控制目标、生态保护目标、环境管理目标
➢按时间:短期、中期、长期
4、确定原则
(1)以规划区的环境特征、性质功能为基础
(2)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想为依据
(3)环境规划目标应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基本要求
(4)环境规划目标应满足现有的技术经济条件
(5)环境规划目标要求能做时空分解、定量化
5、可达性分析:
(1)环境保护投资分析:投资比例越大,环境目标越容易实现
(2)技术力量分析:包括环境管理技术、污染防治技术、技术人才与技术推广
(3)污染负荷削减能力分析:现有的削减力以及潜在的削减能力
二、环境规划指标体系
1、建立原则:整体性、科学性、规范性、可行性、适应性、选择性
2、类型:
(1)环境质量指标
(2)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3)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
(4)相关指标
三、环境评价
1、概念:在环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对环境质量,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定量的评述,旨在获取各种信息、数据和资料,是制定规划的基础工作。

2、内容:
(1)污染源调查
(2)监测项目的确定
(3)监测网点的布置
(4)获得环境污染数据
(5)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6)人体健康与环境质量关系的确定
(7)建立环境污染计算模式
(8)环境预测研究
四、环境预测
1、概念:根据已掌握的资料,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未来环境质量状况和环境质量发展趋势及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的动态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

2、类型:警告型预测、目标导向型预测、规划协调型预测
3、主要内容:
(1)社会经济发展预测
(2)环境容量和资源预测
(3)环境污染预测
(4)环境治理和投资预测
(5)生态环境预测
五、环境功能区划: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对规划区域进行合理划分。

六、环境规划方案
1、设计过程:
(1)分析调查评价结果
(2)分析预测的结果
(3)详细列出环境规划总目标和各项分目标,以明确现实环境与环境目标的差距。

(4)制定环境发展战略和主要任务
(5)制定环境规划的措施和对策
➢污染综合整治措施:包括大气/水/固体废物/噪声污染综合整治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措施
➢生产布局调整措施
七、环境规划实施
1、实施条件:
(1)环境规划纳入总体规划
(2)全面落实环境保护资金
(3)编制年度环境保护计划
(4)实行环境保护目标管理
2、环境规划实施的基本措施:
(1)协调和审议的措施:规划部门内部协调;与有关部门协调;与区域周围邻近地区协调;与国家办事机构协调。

(2)组织管理方面的措施:制定资源利用开发标准;统计报表制度;依法控制保证规划的实施。

(3)科学研究方面的措施:协调发展规划方法的研究;生态工程工艺的研究。

第四章、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
1、评价对象:污染源、环境质量两大基本方面
2、设计准则:科学性与简便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3、评价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质量标准
4、污染源评价
(1)单项评价
➢超标率
➢排放强度
(2)综合评价
➢等标污染负荷
➢污染负荷比
5、环境质量评价
(1)单因子评价指数
(2)综合质量评价指数
➢均值型综合质量指数
➢加权型综合质量指数
➢内美罗指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