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10游褒禅山记 (1)ppt课件
合集下载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PPT课件
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1、2段)记游山所见的景物和经过 第1段:介绍褒禅山概况 第2段:记游华山洞经过
第二部分(第3、4段)阐述志、力、物内在联系 第3段:写游山心得 第4段:指出研究学问要“深思而慎取”
第三部分(第5段)补叙同游的有关情况
合作研讨
为什么要先点出洞名?
下文主要记游华山 洞经过,又由此生 发议论。
王安石还是位有名的著述家,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他 的政论性文章,立意超卓,切中时弊,结构谨严,说理透 辟。 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桂枝香 金陵怀古》颇有名。 著作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整体感知
本文所写是一次未能尽兴的游览。
得出两点深刻的启示:一是世上神奇雄伟、美丽壮 观的景色,常在艰险遥远的地方,必须不避艰辛, “尽意志”以赴之,才能于己无悔,不为人讥。二 是由于古代文献的散失,后代以讹传讹,求学的人 对于学问必须“深思而慎取”。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作者简介
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的作品。 四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 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十六年后 (1070年)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 积极推行新法。尽管受到种种阻碍, 也毫不动摇退缩。他的这种坚定的意志 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在课文中也有反映。
王安石还是位有名的著述家,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他 的政论性文章,立意超卓,切中时弊,结构谨严,说理透 辟。 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桂枝香 金陵怀古》颇有名。 著作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学习导读
游记本应该以记游为主,试想想这 篇文章与我们以前所学的游记有什么不 同?
以前所学的游记大多以记叙为主,而 本文的记叙少之又少,它的作用是起一个 引子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记叙引出作者的 议论。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件:必修二3.10《游褒禅山记》 (共23张PPT)
⑵ 前洞记游者甚众——后洞记游者甚少
⑶ “余所至”之浅——“好游者”所至 (4)进洞时“其见愈奇”的欣喜与出洞后 “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懊悔
阅读思考
2、作者略写前洞,详写后洞并作对比的作 用是什么? 为后文的说理议论作铺垫。
第3自然段
对于这 种情况 感慨
课文研读
取独 观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 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
下本文。 四年后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 1069年,他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 足恤”的观点,不顾保守派反对,他积极推行农田、
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等新法。因遭
到反变法派的猛烈攻击,于熙宁七年(1074)罢相,
次年再为相,熙宁九年再次辞去相位,退居江宁(南
京)。
“中国梦”的核心目标也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 标,也就是: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 伟大复兴,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 现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施手段是政 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 进伟大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 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社会矛盾 和问题交织叠加;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一些改革部 署和重大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落实;党的建设方面还存在不 少薄弱环节…… 实现中国梦,还要把眼光放远,向世界学习:向日本学习危 机意识、环保意识;向美国学习安全意识,公德意识;向德 国学习民主意识,终身学习的意识……走出去引进来……
《游褒禅山记》ppt课件完美版
可志 不
以而 深
无不 悔能 矣至
思 而 慎
取
之
34
这篇游记写的是作者一次没有尽兴的游历。 作者曾为自己轻易地放弃而懊悔不已。启示是 深刻的:其一,见世上之神奇雄伟、美丽奇特 景观,常在险远,故行事当 “尽志”无悔;其 二,感仆碑之“华山”音误,后世谬传“何可 胜道”,故治学当“深思慎取”。作者借游褒 禅山,说明无论是建功立业、治学或是办其它 事情,都要矢志不渝,人尽其力,物尽其用, 讲究方法,深思慎取以达致成功。
2021/3/26
36
写作特点
2021/3/26
37
1、因事见理,叙议结合
2021/3/26
38
2、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第一部分 记游
山→ 略 1.介绍褒禅山概况 碑 → 详
→
略
前洞和后洞概况
前洞 → 略
→
详
↑
2.记华山洞经过
华山洞的心得
后洞 → 详
略
详
经过 → 略
↑
游后洞经过 补叙经过、
议志 → 详 写心情
而:但
怪、非常之观,常在 非常:不同寻常 观:景象
于险远,而人之所罕 险远:险阻僻远的地方
至焉,故非有志者不
能至也。
2021/3/26
25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 至也。有志与力,而
不随(之)以止也 然:然而
又不随以怠,至于幽 至于:到
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而:却
亦不能至也。然力足 以至焉,于人为可讥,
1021--1086
2021/3/26
神宗时任宰相, 推行变法,史称“王 安石变法”。
17
褒 禅 山 亦 谓 之 舍:名作动,居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10课《游褒禅山记》课件(共39张PPT)
(四)第四段:写由仆碑而得的感悟
在本段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这一观点是怎 样演绎而来的?第四段又是如何与第一段照应的?
作者从第一段的“有碑仆道其文漫灭”,联想到“古书 之不存”,从“音谬”联想到“谬其传”的情况不可“胜 道”,自然地得出治学必须“寻思慎取”的结论前面提到的 “仆碑”,为后面的议论“寻思慎取”的治学态度提供了具 体的资料前面是伏笔,后面是照应有叙有议,照应紧密构思 严谨,逻辑周密。
句
③省略句
式
有碑仆道 省略介词“于”
一词多义
[乃]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
译为“是”“就是”)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
能及,何也(竟,竟然,竟然) 良乃人,具告沛公(于是)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
[道] 有碑仆道(路,道路)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 何可胜道也哉(说,讲) 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课堂小结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因事见理、叙议结合前两段记游, 第三、四段发议论记游为发议论做铺垫,而发议论则句句 回应记游两者相得益彰,浑然一体学习本文要掌握这种在 记叙的基础上深入发表有道理的议论的方法。
作者通过游褒禅山的所见和所感,阐明了无论是治学 还是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寻思而慎取” 的态度,以及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第二段:记游华山洞的经过
这一段先介绍前洞和后洞,接着写游后洞的情形,然后 简析他们本来具有进洞尽游的条件,结果却是中途折回介绍前 洞极简略,只点明因“平旷”而“记游者甚众”;介绍后洞较 具体,写“窈然”,突出其艰险,写“寒”和“深”都与“窈 然”有关,也是“好游者不能穷”的原因写前后两洞相互照应, 着力突出“窈然”——洞险、深、尽、寒,为下文写中途退出 作铺垫。
新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PPT课件
“一洗五代旧习”。
第4页/共28页
读文赏景游褒禅
曾因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一篇游记散文《游褒禅山记》,而名扬天下的含山县褒禅 山,正按照王安石文中的记载和描述重修景点,以重现当年风貌,迎接天下游客。
为了突出褒禅山厚重的历史文化品位,景区正在褒禅寺后兴建了一座占地近700平 方米的大雄宝殿,并对当年王安石半途而废的华阳洞也进行了改造。游客可以在千年 古刹褒禅山寺,领教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还可以顺着当年王安石的足迹,重温《游 褒禅山记》中描述的华阳洞险、奇、美、绝的意境,“游山如读史,看洞若观画”的 感觉,会油然而生。另外,在景区内的农家饭店,吃上一顿经济实惠的农家饭,再买
第9页/共28页
代词
副词 连词 助词
他的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称代 他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自己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指代 那(些)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推测、反诘 难道 等语气 快要
其孰能讥之乎 其雨其雨,杲杲日出(诗经)
表选择 假设
是,还是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如果
其济,君之灵也(左传)
第18页/共28页
炼字的典范
第19页/共28页
登飞来峰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第20页/共28页
全文从褒禅山写起,说山,识碑,记 游,感事,补记。三个部分,重点在第 二部分,即事见理。
东行2-3里
翻过一座小山
后洞
慧空禅院
前洞
第21页/共28页
说山识碑 慧空禅院 华阳洞 仆碑(识谬) 考据 探幽记游 前洞 后洞 奇观(悔随) 践行
从中获利2万余元。
第5页/共28页
第4页/共28页
读文赏景游褒禅
曾因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一篇游记散文《游褒禅山记》,而名扬天下的含山县褒禅 山,正按照王安石文中的记载和描述重修景点,以重现当年风貌,迎接天下游客。
为了突出褒禅山厚重的历史文化品位,景区正在褒禅寺后兴建了一座占地近700平 方米的大雄宝殿,并对当年王安石半途而废的华阳洞也进行了改造。游客可以在千年 古刹褒禅山寺,领教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还可以顺着当年王安石的足迹,重温《游 褒禅山记》中描述的华阳洞险、奇、美、绝的意境,“游山如读史,看洞若观画”的 感觉,会油然而生。另外,在景区内的农家饭店,吃上一顿经济实惠的农家饭,再买
第9页/共28页
代词
副词 连词 助词
他的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称代 他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自己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指代 那(些)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推测、反诘 难道 等语气 快要
其孰能讥之乎 其雨其雨,杲杲日出(诗经)
表选择 假设
是,还是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如果
其济,君之灵也(左传)
第18页/共28页
炼字的典范
第19页/共28页
登飞来峰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第20页/共28页
全文从褒禅山写起,说山,识碑,记 游,感事,补记。三个部分,重点在第 二部分,即事见理。
东行2-3里
翻过一座小山
后洞
慧空禅院
前洞
第21页/共28页
说山识碑 慧空禅院 华阳洞 仆碑(识谬) 考据 探幽记游 前洞 后洞 奇观(悔随) 践行
从中获利2万余元。
第5页/共28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10 游褒禅山记》 课件(共20张PPT)
明确:“尽吾 志也而不能至 者,可以无悔 矣”。
3.追问:作者说“不能至”是指什么 说的?
不能至洞的深处,不能见“非常之观”。
这本来是件“有悔”的事,为什么作 者又说“可以无悔”呢?
因为已经“尽吾志”了。
“尽吾志”是什么意思?
为实现自己的愿望作最大的努力。
4.作者提出到达“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的境界 必备的三个条件,具体是什么?
王 安 石
游 褒 禅 山 记
• 毛泽东有名句“无限风光在险峰”,王 安石《游褒禅山记》中也有类似的感慨 “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常在于险远,而人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其中借 之所罕至焉,___________ 托古人,说古人游览观赏“往往有得” 的原因的句子是“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___________ ”;指出 治学态度必须谨慎的句子是“此所以 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_______________
志
指志向,意志 个人的力量,个人的努力,个人的 天资条件 外在的客观环境,外力的帮助
力
物
本文重点阐述了志、物、力三者在人生路上及做学 问过程中的作用。三者互相作用,缺一不可。
5.如果说“志”与“力”, 指的主观条件,那么外物 “以相之”,说的则是客 观条件。事业的成功,主 观条件和客观条件都重要, 都不可或缺,但是比较起 来,哪一个更重要?
第三段结构层次: 1、用一个“叹”字,领起全段。 2、分析了古人观景“往往有得”的原因。 3、指出三个条件“志”“力”“物”。 4、强调“尽吾志”可以“无讥”“无悔”。 5、总结。
2.古人在游记中写 感受常用一句话来 概括全文的主旨, 例如《醉翁亭记》 末段“太守之乐其 乐”“醉能同其乐” 二语便是该文的主 旨。试参照此例说 说本段的主旨可用 哪一句话来概括。
2018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10《游褒禅山记》ppt课件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
籍贯
姓
名
字
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 记。
“志”、“力”、“物” 2 在志、力、物几方面,什么最重要? 力与物也重要,但有时难以强求,只有“尽吾志” 才能“无悔”、无“可讥”。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 对于 因 感叹 去独
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 说清 尽 道
……的缘 故 做学问的 人
流传的文 字
思而慎取之也。
古今异义。古:对于这种情况。 于是:
古今异义。古:不同寻常。今:程 非常: 度副词,很,十分。 形容词作名词,艰险的地方;僻远的地 险远: 方。 古今异义。古:到达。今:表示另提一事 至于:
的连词。
幽暗昏惑: 形容词作名词,幽深昏暗、叫人迷乱
的地方。
• 思考题: 1 、第三段从哪三方面进行论述的呢?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王安石在南京半山园 的故居
华 山 洞
临川:王安石纪念馆
‖王安石其人
王安石(1021-1089),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 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他“少好读书”。任宰相,推 行新法,后因遭到反变法派的猛烈攻击,两次被罢相,后退居江宁 (南京)潜心学术研究和诗文创作。封舒国公,又改封荆国公,故世 称“王荆公”。1086年司马光执政,废尽新法,王安石忧愤去世。卒 谥文,故又称“王文公”。
代游洞 者
动作名
懈怠
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
将,快要 完 于是
一起
盖余所 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
大概 所到的(地方) 不及,不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二册 游褒禅山记 PPT课件
动词,得到 名词,心得,收获 动词,能够 形容词,正确
名词,车盖 日初出大如车盖 连词,表原因,因为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盖 英才盖世,众士仰慕 动词,超过,胜过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也.慧褒始舍于其址
3.有泉侧出 4.入之甚寒,问其深 5.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名→动,筑舍定居
首页
下页
知识卡片
古代我国对人的称谓比较复杂。(1) 直称姓名(2)称字、号、斋名、谥号 (3)称官名、爵名(4)称籍贯。有时 几项兼称,这种称谓一般是先称官名, 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宋仁宗登基第一年为至和元年。古代 我国最早的纪年法是用王公即位的年次 表示,叫年号纪年法。
首页 下页
课堂小结
第四段: 写由仆碑而得的感悟。
因为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 主谓之间 使动:弄错 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 名动:识其本名 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 ……的原因 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判断句
首页
下页
第五段:补叙同游者。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 fǔ 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 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 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这篇游记写的是作者一次没有尽兴的游历。 作者曾为自己轻易地放弃而懊悔不已。启示 是深刻的:其一,见世上之神奇雄伟、美丽 奇特景观,常在险远,故行事当 “尽志”无 悔;其二,感仆碑之“华山”音误,后世谬 传“何可胜道”,故治学当“深思慎取”。 作者借游褒禅山,说明无论是建功立业、治 学或是办其它事情,都要矢志不渝,人尽其 力,物尽其用,讲究方法,深思慎取以达致 成功。
褒禅山位于安徽省境内,风景秀美。主要景点 是“一寺二洞”。前洞有“华阳”等石刻文字;后 洞又称“碑洞”。
首页
下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游褒禅山记(共55张PPT)
状语后置
•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 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 此予之所得也
判断句
•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有碑仆道
省略句
人称代词
他(们),它(们)(的) 你(们),你(们)的 我(们),自己(的)
指 代 对
代词
象
这(里),那(些)
临川:王安石塑像
“唐宋八大家” 之一
王安石其人
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 新派。他是欧阳修倡导的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 参加者,反对北宋初年浮 靡的文风,主张文章“务 为有补于世”。他的文章 结构谨严,说理透辟,笔 力雄健,语言洗炼,在唐 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他 的作品今存《临川集》 《临川集拾遗》等。
懈怠想要退出的伙伴说:“如果不出去, 火把将要烧完。”于是跟他们一起退出洞 来。大约我走到的地方,比起那些喜欢游 览的人来说,还不到十分之一,然而看那 左右的洞壁,来到这里题字记游的已经少
了。大概洞更深,那么到达那里的人就更
少了。正当决定从洞中退出的时候,我的
体力还足够继续前进,火把也还足够继续
照明。我们已经出洞了,便有人责怪那要
对于这种情况,我有感慨了。古人观察天
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 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的时候,往往
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 有心得,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非常深入而
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且无处不在。地方平坦并且路程近,到达的
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 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 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 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 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
人就多;地势险峻并且路程远,到达的人就 少。但世上的奇妙雄伟、珍贵奇特、不同寻 常的景象,常常在那险阻僻远的地方,因而 人们很少到达那里,所以,不是有志向的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课件PPT
1
事实上,如果你询问一个学生,他的老师通 常会站在哪里,他或许答不上来。我们也 经常听到教师说:“每当我四处走动时,我 的学生都会变得很紧张。他们不喜欢我靠 得太近。”凡是这么说的教师往往不喜欢 离开自己的舒适区域,因此一旦他开始在 教室里四处走动,学生就会感到不适应甚 至变得很紧张。
课程
课
借此机会,我准备和你分享一个自己观察得出的结
程
果。我发现在教师大会上,总会发现有教师习惯坐
在同一把椅子上。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喜欢呆在同样的地方呢?仔细 想想,如果问你班级里的学生自己的老师平时都站
在哪里,学生能一下就指出来吗?
课程
课
程
借此机会,我准备和你分享一个自己观察得出的
结果。我发现在教师大会上,总会发现有教师习
惯坐在同一把椅子上。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喜欢呆在同样的地方呢?仔 细想想,如果问你班级里的学生自己的老师平时
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难道
得到的东西, 心得
结构
余之 所得
古人求思之深 奇观常在险远
有志
有力
尽吾志 无悔矣
有物
第四段:写由仆碑而得的感悟——议
在本段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这一观点是怎样演绎而来的?
仆 其文漫灭 碑
音谬
古书之不存 谬其传
何可 胜道 也哉
逻辑 严密
观点: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
记叙部分
议论部分
第2段
第3段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 游之乐也。
前洞:其下平旷,而记游 者甚众。 后洞:有穴窈然……则其 好游者不能穷也;入之愈 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 奇;盖余所至……来而记 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 其至又加少矣。
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10课游褒禅山记(共59张ppt)
12
王安石的名言: “天变不足畏,
祖宗不可法, 人言不足恤。”
华阳洞
22:53
游褒禅山记
13
22:53
游褒禅山记
14
背景
公元1051——1054年,王安石 任舒州(现在安徽省潜山县)通 判,1054年(宋仁宗至和元年) 4月,辞职回家探亲,在归途中 游览了山峦起伏,有泉有洞,风 景秀美的褒禅山,同年7月以追 记形式写下此文,当时他34岁。
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 之深,而无 心得,收获 因为 他们 的
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 且
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 的 奇异雄伟 不同寻常的景象险阻僻远的地方
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2:53
游褒禅山记
26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 而
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 古今异义 形容词作名词
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
帮助
足够用来
在
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
志向,这里引申为主观努力
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难道
22:53
游褒得禅山记到的东西,心得
27
思考题:
1 、第三段从哪三方面进行论述 的呢?
游 褒 禅 山 王
安
石记
列宁称其为 “中国十一 世纪的改革
22:53
王安石其人
王安石(1021-1089),北宋政治家、
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
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他
“少好读书”。1042年登进士第。
1061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10课《游褒禅山记》课件
[课文主旨] 本文通过一次未能尽兴的游山经历,说明了要实现远 大理想,成绩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还 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在研究学问上要“寻思 而慎取”。
[脉络梳理]
一、阅读第 1 自然段,回答问题。
1.对本部分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交代“褒禅”山名之由来,介绍华山洞的位置及命
① ②而 来.卒 而.记葬之 之者已少连词,连表词承,接表承接 ③以连其词求,思表之递深进而.关无系不,在而也且 9.而 ④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连词,表转折,然而 ⑤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连词,表转折 ,却
⑥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连词,表转折,却
①副以词其,乃.表华示山判之断阳,名之可也译为“是”“就是” 10.乃②副良词乃.,入于,是具告沛公《鸿门宴》
(3)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省略“之”,应为“不随〈之〉 以止也”)
(4)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省略了主语与介词“之”,应为 “〈余〉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
4.固定句式 (1)其孰能讥之乎(其……乎:难道……吗) (2)何可胜道也哉(何可……哉:哪里……呢)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寻思而慎取之也(所以……也: 这就是……的缘故)
2.道②①何有可碑胜仆道道..也哉名词动,词路,,说道,路讲 ③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名词,方法
3.文① ②独 属名其 予词为 作,文 文碑. .犹 以上可 记残识 之存, 的《曰文岳“字阳花楼山记”》 ③文.过饰非 动词,掩盖
名词,文章
4.盖① ②盖 日.副其 初词又 出深 大,, 如有则 车“其 盖大.至 概《又”两加的小少意儿矣思辩日》
二、古今异义
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游褒禅山记》ppt课件完美版
8、王回深父( fǔ )
思考:
游记本应该以记游为主, 试想想这篇文章与我们以前所 学的游记有什么不同?
以前所学的游记大多以记叙为主, 而本文的记叙少之又少,它的作用是起 一个引子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记叙引出 作者的议论。
“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列
宁
王安石,字介甫,号 半山,封荆国公,世称 “王荆公”、死后谥 号文,也称“王文 公”。“唐宋八大家” 之一。籍贯临川,称 为临川先生。
山川、草木、虫鱼、 得:心得 以:因为
鸟兽,往往有得,以其
求思之深而无不在 求思:探究、思考
也.夫夷以近,则游者 以:并且
众;险以远,则至者 少.而世之奇伟、瑰
而:但
怪、非常之观,常在 非常:不同寻常 观:景象
于险远,而人之所罕 险远:险阻僻远的地方
至焉,故非有志者不
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 至也。有志与力,而
写作特点
1、因事见理,叙议结合
2、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第一部分 记游
山→ 略 1.介绍褒禅山概况 碑 → 详
→
略
前洞和后洞概况
前洞 → 略
→
详
↑
2.记华山洞经过
华山洞的心得
后洞 → 详
略
详
经过 → 略
↑
游后洞经过 补叙经过、
议志 → 详 写心情
详
→
第二部分
详
议力
议论
略
略 议物
↑
借仆碑抒发感慨
3、文笔简洁,语言凝炼
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尽管心很累 很疲倦 我却没有理由后退 或滞留在过去与未来之间
思考:
游记本应该以记游为主, 试想想这篇文章与我们以前所 学的游记有什么不同?
以前所学的游记大多以记叙为主, 而本文的记叙少之又少,它的作用是起 一个引子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记叙引出 作者的议论。
“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列
宁
王安石,字介甫,号 半山,封荆国公,世称 “王荆公”、死后谥 号文,也称“王文 公”。“唐宋八大家” 之一。籍贯临川,称 为临川先生。
山川、草木、虫鱼、 得:心得 以:因为
鸟兽,往往有得,以其
求思之深而无不在 求思:探究、思考
也.夫夷以近,则游者 以:并且
众;险以远,则至者 少.而世之奇伟、瑰
而:但
怪、非常之观,常在 非常:不同寻常 观:景象
于险远,而人之所罕 险远:险阻僻远的地方
至焉,故非有志者不
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 至也。有志与力,而
写作特点
1、因事见理,叙议结合
2、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第一部分 记游
山→ 略 1.介绍褒禅山概况 碑 → 详
→
略
前洞和后洞概况
前洞 → 略
→
详
↑
2.记华山洞经过
华山洞的心得
后洞 → 详
略
详
经过 → 略
↑
游后洞经过 补叙经过、
议志 → 详 写心情
详
→
第二部分
详
议力
议论
略
略 议物
↑
借仆碑抒发感慨
3、文笔简洁,语言凝炼
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尽管心很累 很疲倦 我却没有理由后退 或滞留在过去与未来之间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这一段说明事物方位清楚,层次井然。交代空间的变化,其 作用是(不超过10个字):
作者游褒禅山的踪迹。
研读课文
第 一 段
介绍命名缘由、主要景点
原名
仆碑
音谬
第二段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空旷
名作状从旁 边 深远幽暗的样子
多 形作名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入之甚寒,问其深,
列宁称其为“中国 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王 安石作宰相期间,大兴变法,遭到保守派的猛烈 攻击,但仍然立场坚定,宣称“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 法,人言不足恤”。变法失败后,被迫辞去相位。随后 几度复出,又几度辞官。晚年隐居钟山。
“尽吾志而不 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王安石其人之文学篇
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他是欧 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 反对北宋初年浮靡的文风,主张文章 “务为有补于世”。他的文章结构谨严,说 理透辟,笔力雄健,语言洗炼,在遗》等。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 集》。
写作背景
褒禅山华阳洞
褒禅山位于含山县城东北处7.5公里,旧名花山。唐贞 观年间,高僧慧褒禅师结庐山下,死后葬此,其弟子改花 山为褒禅山。
公元1051——1054年,王安石任舒州(现在安徽省潜山县) 通判,1054年(宋仁宗至和元年)4月,辞职回家探亲,在 归途中游览了山峦起伏,有泉有洞,风景秀美的褒禅山, 同年7月以追记形式写下此文,当时他34岁。
名作动 山 脚
死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因为(这个) 缘故 名作动 命 名
……者……也,判断句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也。 因为 是 山南水北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 动 文 辨 倒 碑文
词 字
认
“花山”。今言华如华 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说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 那些
形作动,走到 尽头 而,连词
入,入之愈深,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 动作名,见到的景物 代游洞者 懈怠 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
将,快 要
完
于是
一起
盖余所 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
大概 所到的(地方) 不及,不到
王安石其人之政治篇
王安石(1021-1089),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 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 人。他“少好读书”。1042年登进士第。1061年上 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1069年任宰相,推行新 法,后因遭到反变法派的猛烈攻击,于1074年罢 相,次年再为相。1076年再次辞去相位,退居江 宁(南京)潜心学术研究和诗文创作。封舒国公, 又改封荆国公,故世称“王荆公”。1086年司马 光执政,废尽新法,王安石忧愤去世。卒谥文, 故又称“王文公”。
“唐宋八大家”之 一
半途而返的游览 流芳千古的美文
文学常识
[记]:属于游记。 兼具记游与议论,是游记的变格。
游记:记录游览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的文章。主要特点 是抓住山川风物的特点,表现山水之美,抒发作者的感情。 一般以记为主,以感为辅。
“记”的文字含义是识记,在这种含义基础上, “记”逐步获得了它的文体意义,成为经史中一种专 事记录的文章体式。作为一种文体,“记”在六朝获 得文体生命,唐代进入文苑,宋代其内容得到拓展, 形式更加稳固。明清时主体性色彩更加浓厚,逐渐成 熟稳固。 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 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
《梅花》 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登飞来峰》 宋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桂枝香· 登临送目》 宋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 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 荣辱。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 《后庭》遗曲。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 (fǔ),北宋临川人,政治家、 文学家。晚年自号半山老人,封 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shì ) 文,又称王文公。著作收入《临 川先生文集》。
褒禅山位于安徽省境内,风景秀美。主要景点是“一寺二洞”。 前洞有“华阳”等石刻文字;后洞又称“碑洞”。
听读课文
(bāo chán,也就是华山) 1、褒禅山 (zú ,死后) 2、而卒葬之 3、庐冢 (zhǒng,坟墓) 4、有碑仆道 (pū,倒) (huā/huá/huá) 5、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 6、有穴窈然 (yǎo,深远幽暗) 7、则或咎 (jiù,责怪) 8、无物以相之 (xiàng,帮助) (shēng ,完全,尽) 9、何可胜道也哉 (guī,人名) 10、箫君圭君玉 11、余弟安国平父 (fǔ,对男子的美称)
每段主要内容:
•1 •2 •3 •4 •5 本名与别名的由来 记游洞经过 抒发游洞的感慨(全文重点) 简写由仆碑而产生的感想 补记同游之人、记游时间
理清思路
一(1、2):记叙——游山经过。 二(3、4):议论——游山心得。 三(5):记叙的结尾,补叙同 游者的籍贯 、姓名。
第一段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大概因 为
错 误
第一段
为什么说“华(huā)山”是“音谬”?
汉字最初无“花”字,“花”小篆中写成
,
像花形;“花”是后起字,有此字后“花”与“华”
分开,“华”才读“huá”。王安石认为碑文上的
“花”是按照古音写的今字,仍然应读“huā”,而 不应该读成“huá”。
研读课文
第一段:介绍褒禅山概况
1、这一段依次记述(每格一字): 山之 ___、山之___ 、山之___。 碑 寺 名 ___、山之 洞 2、第一段写仆碑,为什么要特别提及仆碑上的文字? 为文章后面的议论“深思慎取”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