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资深教授孙正聿访谈
孙正聿:当代中国的哲学观念变革
孙正聿:当代中国的哲学观念变革当代中国的哲学观念变革文∣孙正聿全国政协委员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吉林省社科联副主席摘要时代变革必然引发哲学观念变革。
在人类文明史上,世界性的现代化进程改变了人类的存在方式及其自我意识,并因此改变了作为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的哲学。
当代中国的哲学观念正在以“现代性”为标志的“世界历史”的进程中发生日益深刻的变革,并突出地表现在对哲学的理论性质、思维方式、存在方式和社会功能的重新理解,赋予哲学观、世界观、本体观、反思观等哲学基本观念以新的思想内涵,从而以哲学方式塑造和引导我们时代的时代精神。
哲学是思想中所把握到的时代。
时代变革必然引发哲学观念变革。
在人类文明史上,世界性的现代化进程改变了人类的存在方式及其自我意识,并因此改变了作为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的哲学。
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的哲学观念正在以“现代性”为标志的“世界历史”的进程中发生日益深刻的变革,并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地深化哲学理念创新。
本文试图通过对哲学观、世界观、本体观以及反思和表征等哲学基本观念的反省和解析,具体地探讨当代中国哲学观念变革和哲学理念创新的思想内涵。
一、哲学观:人类文明的时代性问题的理论自觉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精神生活和全部社会生活,都发生了举世瞩目和空前深刻的变革。
在这个社会变革的过程中,当代中国哲学既发挥了推进社会解放思想的作用,又经历了自身的思想解放。
从总体上看,当代中国哲学自身的思想解放,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变革通行的哲学原理教科书的哲学范式,从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当中解放出来;二是强化哲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和创造精神,从教条主义的研究方式当中解放出来;三是超越对哲学的经验化和常识化理解,从简单化和庸俗化的哲学倾向中解放出来;四是突破哲学与科学二元关系的解释模式,从哲学的知识论立场上解放出来;五是激励哲学家的主体自我意识,从哲学研究的“无我”状态中解放出来。
“会饮”哲学聆听幸福——对话孙正聿教授
“会饮”哲学聆听幸福——对话孙正聿教授
“会饮”哲学聆听幸福——对话孙正聿教授
作者:苏建美;韩睿斌;董微;王阳;于楠
作者机构:吉林大学
来源:中国研究生
ISSN:1671-9042
年:2012
卷:000
期:006
页码:P.23-26
页数:4
中图分类:G655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哲学意味;孙正聿;教授;幸福;对话;大学生;老师
摘要:曾经,《非官方吉大封神榜——吉大学生最应该做的10件事》的帖子风靡吉大,高居榜首的即是“听孙正聿教授的讲座”。
多少吉大学子以“不能一睹孙正聿老师的风采”为憾事,今天,记者带你走近孙正聿老师,走近他充满哲学意味的幸福人生。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要用心于“真”——吉林大学资深教授孙正聿先生访谈
收稿日期:2014-10-10作者简介:孙正聿(1946-),吉林省吉林市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哲学基础理论;赵龙(1982-),吉林省长春市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哲学基础理论。
摘要:孙正聿教授多年来从事哲学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他提出,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要用心于“真”:一是真诚,要有抑制不住的渴望;二是真实,要有水滴石穿的积累;三是真切,要有举重若轻的洞见;四是真理,要有抽丝剥茧的论证。
以真诚的渴望、真实的研究和真切的体悟而形成真正的道理,才能产生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真诚;真实;真切;真理中图分类号:B-4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40(2014)12-0003-06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要用心于“真”———吉林大学资深教授孙正聿先生访谈孙正聿,赵龙■■名家语丝WORDS FROM THECELEBRITY孙正聿,1946年生于吉林省吉林市,1977年考入吉林大学哲学系,199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2年晋职为教授,1994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1996年任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院长,2000年任清华大学首位特聘访问教授,2001年任吉林省高等教育首批特聘教授,2009年被聘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
现为国家重点学科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带头人,国家级教学团队哲学学科团队负责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
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曾任教育部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孙正聿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哲学基础理论,已出版《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现代教养》、《崇高的位置》、《哲学通论》、《超越意识》、《马克思辩证法理论的当代反思》、《思想中的时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孙正聿讲演集》、《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等学术专著,并出版了九卷本《孙正聿哲学文集》。
当代哲学前沿问题研究——孙正聿主讲
当代哲学前沿问题研究——孙正聿主讲一、1. 哲学是思想中把握到的时代。
2. 真正的哲学是一个时代的精神的精华。
3. 对于时代课题,注意四点:1)感觉;2)领悟;3)把握;4)探索。
二、1. 辩证法是与概念联系在一起的。
2. 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是对概念把握经验对象的。
3. 当前时代的社会思潮:两极对立模式的消解、英雄主义时代的隐退、高层精英文化的失落、理性主义权威的弱化、人类精神家园的困惑。
4. 优秀的博士学位必须有两个前提:文献前提、思想前提。
要做到这两个前提必须苦读和笨想。
5. 恩格斯:哲学就是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基础之上的理论思维。
由于对哲学史的不熟悉,人们往往把在几百年前就已经在哲学史上被废弃的哲学命题当作全新的、时髦的东西拿了出来。
6. 区分一个历史时代,不在于它生产什么,而在于它用什么生产。
7. 对于人类的历史发展来说,最重要的是在技术上实现的革命。
三、1. 宗教的本质在于对神的信仰。
2. 马克思:对宗教的批判是一切批判的前提。
3. 神圣形象就是人的全部思想和行为的根据、标准和尺度。
4. 当代哲学的前沿问题就是揭露人在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
5. 哲学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6. 世界观的"世"不是与人无关的自然而然的世,而是人生在世的世;世界观的"界"不是与人无关的无始无终的界,而是人在途中之界;世界观的"观"不是超历史的或者与历史无关的神的目光,而是人生在世和人在途中的目光。
7. 人的目光是有限的目光。
8. 世界观不是与人无关的、无始无终的神的目光,而是人生在世和人在途中的人的目光。
9. 后形而上学把神的目光变成了理性的目光。
10. 没有选择的标准是生命中不堪忍受之重的本质主义的肆虐,没有标准的选择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存在主义的焦虑。
四、1. 没有经过分析哲学的炼狱,则不能上升到当代哲学的殿堂。
2. 语言的世界是对人来说的真正的世界。
的当代阐释”开题报告会在吉林大学匡亚明楼第二会议厅举行
孙正聿教授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开题论证报告2013年1月6日,由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孙正聿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资本论》哲学思想的当代阐释”开题报告会在吉林大学匡亚明楼第二会议厅举行。
吉林大学副校长吴振武教授参加开幕式并致欢迎辞。
国务院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杨耕教授担任专家评议组组长,评议组专家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所长孙伟平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哲学院院长郝立新教授,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院长、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贺来教授,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韩喜平教授。
吉林省社科规划办金中祥主任、毕秀梅副主任和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霍志刚、哲学社会学院孟秋丽书记、哲学社会学院副院长漆思教授等相关部门负责人、课题组全体成员及哲学社会学院博士生40余人参加了会议。
项目首席专家孙正聿教授从主题、论题和问题三个方面对项目设计作了汇报。
该项目研究的主题是以三大批判相统一的一整块钢铁对《资本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双向互动的阐释,《资本论》从“物和物的关系”中揭示出“人和人的关系”,作为马克思的独特的哲学就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世界观”。
该项目包涵四大论题:《资本论》哲学思想的解读模式研究,主要从恩格斯、列宁、第二国际、国外马克思主义、前苏联与当代中国六大解释模式基础上论证《资本论》的理论性质及其对资本主义前提的批判性揭示;《资本论》的理论性质和理论思维研究,主要从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探讨《资本论》的理论性质,从抽象力与科学术语的革命探索《资本论》的理论思维,从《资本论》的存在论研究《资本论》的“历史的内涵逻辑”;《资本论》的主要文本和理论贡献研究,从文本阐释构架与理论阐释构架的统一去完成《资本论》及其“三大手稿”、“相关通信”、“相关著述”的研究,《资本论》与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关于人类解放学说的研究;《资本论》哲学思想的当代意义研究,主要从《资本论》与现代资本主义、当代哲学思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类文明的新形态阐释《资本论》哲学思想的当代意义。
哲学与人生——吉林大学孙正聿教授演讲稿
哲学与人生演讲人:孙正聿演讲地点:吉林大学孙正聿,1946年11月生,哲学博士。
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科研基地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
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得者,曾任清华大学特聘访问教授、吉林省高等教育特聘教授,已出版九卷本《孙正聿哲学文集》等著作。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欢迎大家来到北国春城,来到吉林大学。
我很高兴有机会和同学们作这样一个交流,大家都处在求学的青年时期。
我想在座的同学,不管是学习文史哲,还是学习政经法、数理化、天地生,都有一个共同的关切,那就是对于人生的关切,对于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的关切。
按照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的话说:什么是哲学?哲学,就是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
所以,我把同学们对人生的关切和对哲学的兴趣结合起来,和大家谈一下哲学与人生。
哲学:“使人作为人而能够成为人”学科学,我不说,你糊涂;我一说,你明白。
而学哲学,我不说,你明白;我一说,你糊涂。
哲学就是对于人生有系统的反思。
在这个命题中,包含几层意思。
一层意思是说,哲学是对于人生的一种反思。
这种反思活动,应当说人人都会有。
另一层意思是说,作为哲学的这样一种人类活动,它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也就是说,能够系统地反思人生的活动叫哲学活动;而进行这种活动的人呢,就是哲学家了。
系统地反思人生的哲学,它同其他科学的区别在什么地方?除了哲学之外的其他科学,使你成为“某种人”,也就是使你掌握某种具体的专业,掌握某种特殊的技能,扮演某种特定的角色,将来你可以从事某种特定的职业。
我们把这称为科学,使你成为“某种人”。
与此不同,哲学使你“作为人而成为人”。
这句话的含义是极为深刻的。
虽然说你是人,但是在真正人的意义上,缺少一种哲学的修养,还不是冯先生所指认的那种真正意义上的人。
所以,他作了这样的一种区别,其他学科使你成为某种特殊的人,用我们现在的通俗说法,就是成为一种“专门人才”;而学习哲学,使你作为人能够成为人,做一个有教养的现代人。
吉林大学 哲学通论 孙正聿
吉林大学哲学通论孙正聿吉林大学哲学通论孙正聿第一讲哲学的自我追问(哲学)哲学就是什么?一四纵(哲学史)恩格斯“哲学就是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自然辩证法如何学习哲学:激发理论兴趣、拓宽理论视野、撞击理论思维、提升理论境界二横(1、基本方式,与宗教艺术科学的比较)一种叫做“拟科学化”的思路一种叫做“拟艺术化”的思路(2、当代哲学:普遍规律说道、认识论说道、语言分析说道、存有意义说道、精神境界说道、文化抨击说道、文化对话说道、实践论说道的表述力!)一、哲学与爱智“清理地基”对自明性的分析古希腊:爱智(是一种活动)粉笔与我,主体客体马克思“凡是存有某种关系存有的地方,这种关系都就是为我而存有的;动物不对什么东西出现关系,它对他物的关系不是做为关系而存有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现象与本质,主体的感性与理性认识,一般与个别,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我们的主观的思维和客观的世界服从于同样的规律,因此二者在自己的结果中不能互相茅盾,而必须彼此一致,这是我们理论思维的不自觉的和无条件的前提”自然辩证法理性与现实的茅盾列宁“世界不能满足用户人,人决意用自己的行动使世界满足用户自己。
人给自己形成世界的客观图画”哲学笔记不但是认识的粉笔,而且希望它有另外的作用。
实然与必然、实然与倒果为因的关系,也就是蕴藏这真善美的关系!不断扩大为人同世界的关系反思性、批判性、超越性、创造性的思索。
二、哲学与常识三、哲学与科学世界图景、思维方式、价值规范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恩格斯“就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以外,都就是鬼话”反杜林论所以很难存有一种打破常识的一种思考的思维方式!哲学容易学原因:黑格尔1、一旦进入概念世界,那个整个的世界和全部的生活就不知道哪里去了反之毅然哲学从科学知识总汇至科学的科学至哲学的世界观马克思“哲学家们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世界观的“世”,不是与人无关的那么一个自然而然的世,而是我们人生在世的世。
哲学与人生——吉林大学孙正聿教授演讲稿
哲学就是对于人生有系统的反思。在这个命题中,包含几层意思。
一层意思是说,哲学是对于人生的一种反思。这种反思活动,应当说人人都会有。另一层意思是说,作为哲学的这样一种人类活动,它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也就是说,能够系统地反思人生的活动叫哲学活动;而进行这种活动的人呢,就是哲学家了。
系统地反思人生的哲学,它同其他科学的区别在什么地方?除了哲学之外的其他科学,使你成为“某种人”,也就是使你掌握某种具体的专业,掌握某种特殊的技能,扮演某种特定的角色,将来你可以从事某种特定的职业。我们把这称为科学,使你成为“某种人”。
与此不同,哲学使你“作为人而成为人”。这句话的含义是极为深刻的。虽然说你是人,但是在真正人的意义上,缺少一种哲学的修养,还不是冯先生所指认的那种真正意义上的人。所以,他作了这样的一种区别,其他学科使你成为某种特殊的人,用我们现在的通俗说法,就是成为一种“专门人才”;而学习哲学,使你作为人能够成为人,做一个有教养的现代人。这是哲学与科学的区别,也就是哲学的特殊的意义与价值。
人的存在,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
人无法忍受单一的颜色、无法忍受凝固的时空、无法忍受存在的空虚、无法忍受自我的失落和无法忍受彻底的空白。人的这五种无法忍受,意味着人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
怎么样来理解人的存在呢?我的说法是,人是一种超越性的、理想性的、创造性的存在。我还有一本书《超越意识》。这本书开篇的第一句话:人是世界上最奇异的存在——超越性的存在。怎么理解呢?我首先是使用反证法:人无法忍受什么?尤其是青年人,我概括为五个方面:无法忍受单一的颜色、无法忍受凝固的时空、无法忍受存在的空虚、无法忍受自我的失落和无法忍受彻底的空白。人的这五种无法忍受,意味着人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
婚姻要美满三观宜门当户对
专家称婚姻要美满三观宜门当户对
2013年07月20日09:49 新华网我有话说(30人参与)
新华网长春7月20日电(记者张建)吉林大学资深教授孙正聿告诫年轻人:婚姻“门当户对”虽然很重要,但是“门当户对”并不是简简单单物质和地位上的,而是双方以及家庭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三方面要“门当户对”,婚姻才能幸福。
19日,在长春举行的“长白山讲坛”首场报告中,他作了题为《生活世界和精神家园》的报告。
孙正聿说:“‘全城热恋’‘非诚勿扰’那么火,大家都知道是找对象的。
我们中国人讲门当户对,什么叫门当户对呢,门当户对不是讲她家有一千万,你家非得有八百万;她爸是个正厅级,你爸必须是一个副厅级。
不是的。
那么是什么呢?是你们两个人及其家庭有大体相当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
孙正聿表示,一对夫妻婚姻能处到什么程度,取决于他们是否有共同的追求,共同的兴趣,共同感兴趣的理想。
夫妻如果想法都不一样,如果不离婚那叫混日子。
“要么离,要么混,肯定没有幸福之说。
”
孙正聿还直言不讳地指出,当前社会上有些人存在一种这样的观点,就是要不什么都不好,要不就是怨天尤人,要不就是除了自己之外社会他人都有毛病。
这些人真的需要反过来想一下。
所以要建设精神家园,如果精神家园建不好,那可就出大事儿了。
“长白山讲坛”是吉林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共同主办的公共文化传播和共享学习平台,致力于宣讲理论政策、普及社科知识、弘扬科学和人文精神,提升公众人文社科素养,推动文化大省建设。
深刻认识理论及其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2018年第8期党的建设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理论建设。
“新时代e 支部”应该建设成为一个生动展现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平台,应当成为一个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平台,应当成为一个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台。
究竟什么是理论,究竟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理论,究竟为什么理论建设在党的建设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确实值得大家认真思考。
作为一个理论工作者,我常常向自己追问:我们为什么要研究理论,大家为什么要学习理论?按照我个人的想法,理论是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各种概念信仰,理论既不是空洞的,也不是抽象的,更不是远离我们生活的。
我自己常说这么一句话,如果我们认真想一想,每个人一生就做两件事,一个是想,一个是做。
大家问一下自己,你们为什么想这个、不想那个,为什么这么想、不那么想,为什么做这个、不做那个,为什么这么做、不那么做呢?这是说得通俗一点儿。
如果说得稍微文雅一点儿,人们的思想内容和思维方式,人们的行为内容和行为方式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归根到底是理论决定的。
正因为理论是规范我们每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最深层的东西,所以我们才需要学习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说,马克思留给我们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
所以,我们党的建设,我们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非常重要的是能够把马克思主义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
最近一些地方约我去谈一下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的体会。
讲课之后,我深刻体会到广大党员干部和广大的青年学生都特别渴望能够去真正地学习马克思主义。
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讲得那样,读马克思主义精品,悟马克思主原理,并且力求能够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变成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变成自己的一种精神生活追求,能够做到向习近平总书记讲得那样,用学习理论来激发我们的思想活力,来启迪我们的哲学智慧,来滋养我们的浩然之气。
所以,“新时代e 支部”建设,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要强化理论建设。
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一直存在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我把它叫作学院化倾向;另一种倾向,我把它叫作庸俗化倾向。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用真理和智慧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哲学家孙正聿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用真理和智慧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哲学家孙正聿作者:陈怡安段为巩瑞波来源:《新长征》 2014年第4期“我常常在房间里踱步——被思想激动得不能安坐;我常常在窗台前眺望——用思想窥见澄澈的天光;我常常在书桌前疾书——让思想在笔端自由流淌。
”咏叹哲学·孙正聿陈怡安段为本刊记者巩瑞波一副细腿眼镜架在高高的鼻梁上,突出的颧骨更显瘦削的脸庞,饶有风度的银发下是一双灼灼的目光。
聆听着他睿智警醒的言辞,就像一盏明灯一样为我们指引着行进的方向。
他就是当代中国著名哲学家、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孙正聿。
在前不久举行的“长白山讲坛”上,孙正聿说:“一个有文化的民族如果没有哲学,就像庙里没有神一样,一个没有哲学的民族,就是一个没有灵魂的民族,哲学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这体现着他对哲学的钟爱,也体现着他对文化的钟爱、对中华民族的钟爱。
哲学,听上去是那么玄妙而高深,而与哲学为伴的孙正聿教授却只是一位平和慈祥、年近古稀的老人。
他用一颗丹心演绎着咏叹哲学,他的思想就像他的眼神闪着光芒,指引着我们。
当他已经获得铺天盖地的成绩和赞誉时,他没有忘记青年时对知识热情的追求,仍然享受着在学术中求索的每一分甘苦,依旧会认真地将高深的理论深入浅出地讲成同学们的“人生一课”。
他从不急功近利,只是坚持不懈,任一切顺其自然——功到自然成。
当我们用疑惑的言语问及他的人生追求时,他却用坚定的口吻和眼神告诉我们:“我的追求就是共产主义!”与真理为友与哲学为伴孙正聿从小痴迷读书,“哥哥的课本,特别是语文、历史、地理一类的课本,不知翻来覆去看了多少遍。
工作以后,每当填写个人资料的时候,遇到爱好或特长这一栏,想来想去,唯一可以填写的,就只有读书这一项了。
”到了小学一年级,家里没有收音机这样的“大件”,对知识如饥似渴的孙正聿就每天走半个小时到报廊去看报纸。
中学阶段,孙正聿就已经阅读了李卜克内西和法拉格的《回忆马克思恩格斯》、梅林的《马克思传》、科尔纽的《马克思恩格斯传》。
公主岭市整合资源搭建社区党建新平台
吉林好人·时代先锋吉林大学许多师生把孙正聿看成是人生的导师,把他作为学习的榜样。
孙正聿只把他的理论课教学概括为“有理”和“讲理”。
他常引用马克思的话:“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在教学过程中,孙正聿总是能把生涩难懂的知识和理论,或者用故事,或者用语言,或者用情感,演绎得精彩纷呈、生动耐读、引人入胜。
孙正聿认为,“讲理”是一种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理论兴趣,拓宽学生的理论视野,撞击学生的理论思维,提升学生的理论境界”。
所以,他的课常常吸引着来自各个专业、各个层次的师生,其中不乏化学、计算机、医学等专业的理工科人才,也包括很多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他每次讲课都座无虚席,甚至由于听者众多,还多次“三易教室”,几经周折。
“听孙教授的课真是令人难忘的享受!”这是听过孙正聿哲学课的师生常常发出的由衷赞叹。
孙正聿还经常通过校外各种讲座、讲坛和报告传播思想、启迪人生,为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凝聚着正能量,很多学生、老师和社会各界人士都因此而受到启发,甚至改变命运。
作为教师,教学是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以教学为乐。
从毕业留校至今,多年来孙正聿几乎没有节假日和周末。
他的时间表总是排得满满的,作为大师级的名家他每天坚持到办公室与年轻教师交流、探讨,大到哲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小到怎么书写板书、设置疑问及怎么按照逻辑讲解、和学生互动等教学技巧,他都不厌其烦地亲自传授。
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青年教师发扬学术研究的传统,艰苦努力,在科研上有所成就,在教学中大有作为。
他终年呕心沥血,上下求索,为搞清一个理论问题他常常寤寐难眠,即使夜半更深,只要偶有所得也会立即披衣坐起,在一盏台灯的陪伴下思考记录。
孙正聿的《现代教养》、《人生哲学读本》等著作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他在这些书中总能旁征博引、深入浅出,通过解决哲学的基本问题,用哲学的方式,告诉人们如何认识自己、尊重自己、涵养自己、提升自己,从而真正像人那样去生活,激发人们对真理、正义和自由的追求,同时感受哲学精神的熏陶、哲学观念的启蒙和哲学思维方式的培养。
哲学与人生 孙正聿教授 中国政法大学讲座
哲学与人生吉林大学教授孙正聿大学生在自己的成长时期,尤其会去思考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
所以从这两方面考虑,我选择了一个题目叫做“哲学与人生”,也就是从哲学的角度来和老师们同学们交流一下对人生的理解。
那么关于哲学,我自己比较强调“一纵”和“两横”。
所谓“一纵”,我非常欣赏恩格斯的一段话:“哲学就是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历史上的理论思维”那么这句话按照形式逻辑的角度讲,哲学是一种理论思维,但是呢,它不是每个人天生就具有的以中国理论思维,而是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历史上的理论思维。
所以后来列宁在哲学笔记中,他又专门谈到如果你想学哲学,学习认识论和辩证法,你必须要了解,甚至熟悉其知识领域。
无论是恩格斯的还是列宁的关于哲学的这样一些说法,都表达了以后总共同的认识,那就是学习哲学,首先必须通晓哲学史。
那么在这个意义上,我自己有一个提法“哲学史一种历史性的思想,而哲学史是一种思想性的历史。
离开了哲学史就没有了哲学。
”也就是说,哲学是体现在古往今来的中外的哲学家们,他们究竟都说了些什么,写了些什么。
我把这个叫做“一纵”。
作为专门学习和研究的老师和同学,我想他首先需要下的功夫是哲学史。
离开了哲学史,哲学就会变成大家所讨厌的枯燥条文,现成的结论和空洞的说教。
所以我总结我们国家在哲学教学当中的成功与失败,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是不是把所谓的哲学当做了一个可以离开哲学史的东西。
我想今天在座的同学多数都和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吧!那么如果你们真想学哲学的话,我想第一位就是通晓哲学史。
哲学史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
这是我所说的“一纵”。
那么我觉得学习哲学还必须特备重视“两横”。
第一个“横”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人类史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去把我这个世界,主要包括常识、宗教、艺术、伦理、科学、哲学等各种方式来把握这个世界。
所以如果我们想真正的追问哲学,理解哲学。
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是要去探讨哲学同人类把握世界的其他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
从哲学角度看中国当代文学——孙正聿教授访谈录
作者: 孙正聿[1];唐伟[2]
作者机构: [1]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长春,130012;[2]吉林大学文学院,长
春,130012
出版物刊名: 学习与探索
年卷期: 2013年 第9期
主题词: 哲学与文学;中国当代文学;'人'的学问
摘要:作家的创作跟他的生活境遇、当时的社会思潮以及哲学理念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评价中国当代文学,应在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中定位,同时,还应用“时代性”来衡量.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文学则是时代精神的敏感神经;哲学有贴近科学的一面,但它又和文学一样是关
于“人”的学问,一样是在讲它对人的理解.从哲学的角度思考文学,可以更为理性地思考文学的本质,使其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价值和功能.。
哲学与人生孙正聿观后感
哲学与人生孙正聿观后感哲学与人生孙正聿观后感我们所以能认识生活中的桌子,是因为我们意识中已经有了桌子的概念。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哲学与人生孙正聿,希望对你有帮助。
前几天看了吉林大学孙正聿教授的视频讲座《哲学与人生》,我感触很深。
从这个讲座中,我不仅了解了哲学是什么,哲学研究什么,哲学家的思考方式,我还清楚了哲学与人的关系,哲学对于人的重要作用,这也是我的最大收获。
孙正聿教授在演讲中说道:“学科学,我不说,你糊涂;我一说,你明白。
学哲学,我不说,你明白;我一说,你糊涂”。
这句话就完全的把哲学和其它学科区分开来了。
其他学科的目的是让人们在现实中更为具体的存在,这种具体是看得见或者可以从人的行为中体现,从人们的思想中感知。
哲学于人的目的是让人们“作为人而成为人”。
这句话含义深刻而且践行艰辛。
从逻辑上剖析这句话大致应该是——大前提:哲学作为各门学科思想精华的归总,哲学作为所有道德体系在一定时期的升华,哲学作为物质和精神本原的载体,可以将一切物质过程和思想过程过渡到一个更新,更高的层面。
小前提:人作为人而存在,人在哲学层面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
结论:人从作为人过渡到成为人。
从逻辑角度不难看出,哲学汇集了所有的文化、科学、艺术的本质,甚至演化为有关终结的思考。
因此,对于人们来说,哲学是一个走向更高境界的阶梯,哲学意味着终结和开始——对于作为人的终结,对于成为人的开始。
从更广泛的层面来说,哲学就是一切事物的终结和开始——对巅峰的完结中不断催生。
谈到了哲学对人生的意义,孙正聿教授又从三个方面谈到了哲学与人生的关系,一是人的存在;而是人的人化;三是人的世界。
首先来说,人的存在性是无可置疑的,人的存在是哲学存在的前提。
从更深一层意义上,人的存在催生了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其次,人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
孙正聿教授提到了五个不能忍受:无法忍受单一的颜色,无法忍受凝固的时空,无法忍受存在的空虚,无法忍受自我的失落,无法忍受彻底的空白,人的这五种无法忍受,意味着人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
听孙正聿教授讲“四真”“三实”
听孙正聿教授讲“四真”“三实”6月25日,吉林大学在中心校区举行优秀研究生表彰大会。
会上,导师代表、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孙正聿向三类研究生寄予希望:一是向取得硕士学位研究生并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学子提出更高的要求,抓住基础理论,稳定研究方向,创新理论思路,进行课题研究;二是希望即将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学子做到真诚、真实、真切、真理的四个“真”态度;三是希望即将走向其他岗位工作的学子做到态度现实、工作踏实、精神充实。
现将孙正聿老师的发言与大家分享(根据录音整理,有删节):26年前,我也是一名博士研究生。
此时此刻,我想起我的导师高清海先生说的一段话。
他说,他的一生有两大幸事,一是遇到了好的老师,二是遇到了好的学生。
今天,我参加这个表彰大会,看到我们的研究生们济济一堂,有那么多优秀的研究生受到了各种各样的表彰,尤其通过视频短片回顾了那么多精彩瞬间,我不仅仅感到高兴和兴奋,而且确实感到了一种震撼!研究生们能够在他们宝贵的青春年华,取得了这样的、可以称之为很辉煌的成就,这是我们吉林大学的光荣,也是吉林大学的未来!首先,我想对取得了硕士学位并且即将攻读博士学位的同学说这样几句话。
我曾经把本科、硕士和博士教育做了一个分类,硕士研究生应当寻找理论资源、发现理论困难、坚持独立思考、做出理论论证,当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时候,应当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
博士研究生要抓住基础理论、稳定研究方向、创新理论思路、进行课题研究。
我希望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同学能够超越自己在硕士生阶段的人生状态,进一步把课题研究放在首位,真正能够和导师合作,做出一些真正有价值的、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其次,我想对已经取得了硕士或者博士学位,即将从事教学科研的同学们说四个“真”字。
第一,真诚。
如果你要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就必须有一种抑制不住的渴望,不是别人要你怎样做,而是它是你自己的一种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之所在;第二,真实。
我一直强调,作为一个学者,它是一种人格化的学术,而这种学术研究的真正的根基,是一种积累,我叫做滴水穿石的积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大资深教授孙正聿访谈:时代精神的哲学探索
孙正聿,1946年生,吉林省吉林市人,吉林大学资深教授。
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
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思想中的时代》、《马克思辩证法理论的当代反思》等15部学术专著。
九卷本《孙正聿哲学文集》系统地阐述了“前提批判的哲学理论”。
2000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03年获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2009年被评选为“吉林骄傲”人物。
问:您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一直坚守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去年被吉林大学聘为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
您对哲学的根本理解是什么?主要体现在您的哪些著作中?
答:首先是《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
这本书原是我的博士学位论文,但它明确地表达了我对哲学的理解,因此成为我的“前提批判的哲学理论”的“奠基之作”。
这本书的出发点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两个著名论断:一是马克思所强调的“辩证法在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一是恩格斯所指出的“理论思维的不自觉的和无条件的前提”。
前者是我探讨的问题,即:为什么批判性是辩证法的本质;后者则是我回答这个问题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即:哲学以外的科学都是把思维和存在服从同一规律作为“理论思维的不自觉的和无条件的前提”,而哲学则是反思理论思维的这个“不自觉的和无条件的前提”,从而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自己的“基本问题”。
反思理论思维的前提,或者说对理论思维进行“前提批判”,这是我对哲学的根本性理解。
1998年出版的《哲学通论》,从哲学的自我理解入手,在集中地论述哲学的思维方式的基础上,分别地阐述了哲学的生活基础、哲学的主要问题、哲学的派别冲突、哲学的历史演进以及哲学的修养与创造。
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人类思想有两个基本维度,一是“构成思想”的维度,一是“反思思想”的维度,而哲学的反思则是对构成思想的诸种前提的反思。
具体言之,哲学的前提批判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对构成思想的基本观念——世界观以及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前提批判;二是对思想构成自己的逻辑——外延逻辑和内涵逻辑——的前提批判;三是对思想构成自己的各种基本方式——常识、宗教、艺术、科学和哲学——的前提批判;四是对思想构成自己的“不自觉的和无条件的前提”——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前提批判。
哲学的前提批判具有广阔和开放的空间。
通过系统地阐述哲学的“前提批判”,我所形成的基本观点是:哲学不是抽象的名词、枯燥的条文和现成的结论,而是人类思想的批判性的反思的维度、理想性的创造的维度;它要激发而不是抑制人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批判力,它要冲击而不是强化人类思维中的惰性、保守性和凝固性,它要推进而不是遏制人们的主体意识、反思态度和创造精神;追究生活信念的前提,探寻经验常识的根据,反思历史进步的尺度,询问评价真善美的标准,这就是哲学的前提批判。
哲学的“前提批判”的真实意义在于,启迪、激发和引导人们在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永远敞开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的空间,促进社会的观念更新、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工艺改进和艺术创新,从而实现人类的自我超越和自我发展。
问:哲学究竟以何种方式存在?这是许多哲学家始终追问的一个问题。
您的哲学研究内容曾被概括为“超越两极,批判前提,寻求崇高,表征意义”。
请您从哲学观上,着重谈一下“表征意义”。
答:逻辑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卡尔纳普以区分语言的“表述”和“表达”两种职能为前提而展开其哲学批判:如果哲学像科学那样“表述”世界,那么哲学就是“给予知识的幻相而实际上不给予任何知识”;如果哲学像艺术那样“表达”人的情感和意愿,那么哲学充其量只不过是一首“蹩脚的诗”。
我
把这个哲学自我批判称作“卡尔纳普问题”,它双重化地封闭了“哲学科学化”和“哲学艺术化”的路径选择,即:如果哲学坚持充任语言的“表述”职能而把自己视为具有最大普遍性和最大普适性的“科学”,就只能是“理性的狂妄”和“语言的误用”;如果哲学放弃“科学化”的选择而企图“艺术化”,则是丢弃自己的存在论根基和对真理的追求。
回应“卡尔纳普问题”,我所形成的基本思路是:哲学作为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它是通过揭示存在的意义而对人类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因此它既不是以语言的“表述”职能而“陈述经验事实”,也不是以语言的“表达”职能而“传递情感意愿”,而是以“表征”的方式体现“时代精神”及其所蕴含的“存在的意义”。
更明确地说,哲学虽然总是在“表述”或“表达”什么,但这种“表述”或“表达”却并不是对经验事实的陈述或对情感意愿的传递,而是“表征”着自己时代的“时代精神”和人的“存在的意义”。
正因如此,真正的哲学才是马克思所说的“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
问:您曾说,搞哲学需要“高举远慕的心态,慎思明辨的理性,体会深切的情感,执着专注的意志和洒脱通达的境界”。
您的学术成就来之不易,想请您总结一下自己的研究体会。
答:前不久在《做学问》那篇文章中,我从分析“名称与概念”、“观察与理论”、“苦读与笨想”、“有理与讲理”、“学问与境界”这五对范畴出发,比较系统地讲述了自己的研究体会。
在我看来,把熟知的名称升华为真知的概念,这就是把非专业的爱好上升为专业化的研究。
专业化研究需要两个积累,一是文献积累,一是思想积累,这就既需要“苦读”,又需要“笨想”。
自认为“想”明白的道理,还需要把它“写”出来,作到“基本理念概念化”。
“写”出来的东西究竟有多少价值,这与为人为学的境界密不可分。
我感到,为人为学都需要大气、正气和勇气。
所谓“大气”,就是“立乎其大者”,有高尚的品格和品位,有高远的志向和追求,有高明的思想和见地;所谓“正气”,就是“真诚地求索”,有“抑制不住的渴望”,有“直面事情本身”的态度;所谓“勇气”,就是“异常地思考”,有“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信念,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理想。
这种“大气”、“正气”和“勇气”,就是为人、为学的“境界”。
我在自己的写作过程中,最为看重的有三个东西:一是思想,二是逻辑,三是语言。
所谓“思想”,就是要有独立的创见,这就需要“在思想上跟自己过不去”;所谓“逻辑”,就是要有严谨的论证,这就需要“在讲理上跟自己过不去”;所谓“语言”,就是要有优美的表达,这就需要“在叙述上跟自己过不去”。
我想,选择一种职业,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构成特殊的生活意义。
科学家为人们揭示宇宙的奥秘,艺术家为人们激发生命的活力,政治家为人们开辟生活的方式,思想家应当为人们提供真实的思想。
学者是人格化的学术。
真诚地研究,真切地求索,真实地思想,应当是每一个以“思想”为生的“思想者”的存在方式。
问:如何培养研究生是高等教育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最后请您谈谈培养研究生的体会。
答:培养研究生应当重在引导学生形成“做学问”的自觉意识。
总结自己的培养经验,我的总体思路是:硕士生应注重“寻找理论资源,发现理论困难,坚持独立思考,作出理论论证”;博士生应注重“抓住基础理论,稳定研究方向,创新理论思路,进行课题研究”。
对于每位研究生的选题,我都力求该生在“理论兴趣”、“研究基础”和“现实需要”的聚焦点上形成自己的选题。
对于每位研究生的开题报告,都要追问其“靶子”、“灵魂”和“血肉”,即针对什么、要说什么、说出什么这样三个方面,引导学生明确问题、形成创见、作出论证。
在研究生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则与该生锤炼其题目、追问其观点、探讨其论证、推敲其文字,力求学位论文真正是“有学术的思想和有思想的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