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固体、液体和气体
《6.固体、液体和气体》教案
《6.固体、液体和气体》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化学基础》第六章,主要涉及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基本性质及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详细内容包括:6.1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基本特征;6.2 三态转化的微观机理;6.3 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6.4 液体的表面张力及毛细现象;6.5 气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基本特征,掌握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2. 掌握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了解液体的表面张力及毛细现象。
3. 了解气体的性质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三态转化的微观机理、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液体的表面张力。
教学重点: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基本特征,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验器材(冰、水、酒精灯、烧杯、玻璃棒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冰、水和水蒸气,引导学生思考三态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 新课导入:讲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掌握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3. 例题讲解:结合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液体的表面张力及毛细现象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生活中常见的三态转化现象,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演示:展示冰融化成水、水沸腾成水蒸气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三态转化过程。
7. 课堂互动:提问学生关于三态转化的相关问题,检查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基本特征2. 三态转化的微观机理3. 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4. 液体的表面张力及毛细现象5. 气体的性质及其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基本特征。
(2)举例说明三态转化的过程。
(3)分析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三态转化的理解程度较好,但对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四年级科学下册 第3单元 6《固体、液体和气体》教案
(第二课时)
引
入
一. 看看我们准备了哪些材料?
探
究
活
动
一.活动:“混合、分离固体”
1.混合黄豆、小米、沙等固体,再想办法将他们分离。
2。讨论:所有的固体都有形状和体积吗?
3.交流:将分离物体的方法和理由与同学交流。
二.活动:“研究液体的主要性质”
1.分组按研究固体的方法研究液体的主要性质。
2。对图中的物体和教师出示的物体分类。
3.举出更多固体、液体和气体。
二.活动:“研究固体的主要性质”
1.制定研究计划。(明确分工、认真观测、及时记录)
2。说说注意事项。
3。分组研究几种固体的主要性质。
4。记录固体主要性质。(完成课本上的表格)
5.分组汇报,交流。(说说用到哪些测量工具,如何测量)
拓展
2. 能说出同种物质不同状态的各个特点的差异。
教学
方法
复习巩固
√
现代教学
√
自主探究
√
记录汇报
√
创设情景
√
引导观察
√
分组合作
√
交流展示
√
启发引导
√
激发质疑
√
师生互动
√
表优励缺
√
教
学
过程Βιβλιοθήκη (第一课时)引入
一.师出示几种不同状态的物体请生辨认
1.引导观察。(激发学习兴趣)
探
究
活
动
一.活动:“给物体分类”
1.观察课本插图。
2。各组互相交流、汇报。
教
学
过
程
拓
展
一.小结液体的主要性质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第6课固体液体和气体
6.《固体、液体和气体》教学设计【授课题目】固体、液体和气体【教材分析】作为本单元起始课,本课的导入部分安排根据物质的状态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活动,以此加深学生对三种状态物体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按由易到难的顺序相继安排了三个探究活动:“研究固体的主要性质”,“研究液体的主要性质”,“比较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
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对物质的三种状态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对物质三种状态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
学生在认识不同物体状态的性质时,由于物体形状的不规则,使体积的描述遇到困难,为此,教材安排了“测量石块的体积”这一拓展活动,这将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简介】四年级知道水、冰等物质,但对于它们是什么状态不是很了解,对于气体的了解更是抽象的,对于物质的三种状态的认识知识表面的,不理解,对于天平、量筒的使用都是新知识,为将来的理化学习打基础。
【教学目标】1、能正确地对周围常见的物体或物质进行分类。
2、能够利用感官估测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3、能正确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某一种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4、能归纳出固体、液体和气体的主要特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多种方法探究三种常见物质状态的特性。
难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多种方法探究三种常见物质状态的特性【教学方法】实验法、讲授法、分析引导法【教学准备】常见物体的图片、纸、木块、棉球、橡皮、硬塑料、小米、豆、沙、天平、放大镜、记录表、烧杯、水槽、量筒、酒、果汁、牛奶、蜂蜜、酱油、汽水、水、注射器、水杯、乒乓球、橡皮泥。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学设计(师生活动)阶段目标课后反馈一、创设情境,导入本课二、师生互动学新知(一)研究固体的主要性质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闯关游戏,闯过一关发一个通行证,闯过四关将获得智慧小组荣誉称号。
你们有信心吗?师:(出示百宝箱)这是百宝箱,里面有许多物体,你们能不能对他们进行分类,粘贴在响应的圈内。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性和区别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性和区别固体、液体和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基本状态。
它们之间的特性和区别在化学和物理领域中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本文将探讨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性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一、固体的特性和性质固体是物质状态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它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 形状稳定: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其分子或原子之间的距离非常近,排列有序。
2. 不可压缩:固体的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很强,难以被压缩,体积基本保持不变。
3. 熔点和沸点:固体具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需要输入较大的能量才能使其转变到液体或气体状态。
4. 硬度和脆性:固体的硬度和脆性因物质的种类而异。
一些固体物质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脆性,如金属;而其他物质则较为柔软或具有延展性,如橡胶。
二、液体的特性和性质液体是一种介于固体和气体之间的状态。
它与固体和气体相比有以下特性:1. 流动性:液体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小,能够沿着容器内的任意方向自由流动。
2. 体积可变:液体的体积可以随着温度或压力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波动。
3. 表面张力:液体分子之间存在表面张力,这是液体分子上表面发生的一种吸引作用力,使其在自由表面上形成一个薄膜。
4. 沸点和汽化热:液体的沸点较低,一般在常温下容易汽化。
液体汽化时吸收大量热量,这是因为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需要克服。
三、气体的特性和性质气体是物质状态中最活跃的一种形式,具有如下特点:1. 无定形和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它会充满容器内的所有可用空间。
2. 可压缩性:气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很大,相互作用力较小,因此气体可以被压缩为较小的体积。
3. 扩散性和效应:气体具有很强的扩散能力,能够在空间中均匀分布,并且会向浓度较低的地方自发移动。
4. 气体压力:气体存在一定的压强,其与温度和体积有关,在容器壁上会产生压力。
四、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区别固体、液体和气体在物理和化学特性上有着明显的区别:1. 分子间距离:固体中分子或原子之间的距离最近,排列有序;液体中分子或原子之间的距离较固体更远,有较弱的相互作用力;气体中分子或原子之间的距离最远,相互作用力很弱。
《6.固体、液体和气体》教案
《6.固体、液体和气体》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教材第六章第一节“固体、液体和气体”。
主要内容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基本性质,如分子排列、分子间作用力、物质形态变化等;详细阐述三态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转化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基本性质,理解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三态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间作用力的理解,物质形态变化的过程。
教学重点: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基本性质,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展示课件,实验器材(冰块、热水、酒精灯、玻璃片、气球等)。
2. 学具:实验报告单,学习笔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三态现象(如冰块融化、水烧开、吹气球等),引导学生思考三态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基本性质,分子排列和分子间作用力等。
3. 实践情景引入:进行实验演示,如冰块融化成水,水加热变成水蒸气等,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例题讲解:分析生活中三态转化的实例,解释相关物理原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实验现象,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6.固体、液体和气体》2. 主要内容:固体:分子排列紧密,分子间作用力大,形状和体积固定。
液体:分子排列较松散,分子间作用力适中,形状可变,体积固定。
气体:分子排列非常松散,分子间作用力很小,形状和体积均可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冰块融化成水、水烧开变成水蒸气的原理。
(2)举例说明生活中三态转化的现象,并分析其物理原理。
2. 答案:(1)冰块融化成水:固体冰吸收热量,分子间作用力减小,分子排列变得松散,从而变成液体水。
(2)水烧开变成水蒸气:液体水加热,分子间作用力进一步减小,分子排列变得非常松散,变成气体水蒸气。
小学三年级科学第二三单元+物体的形态知识点
第二单元物体的形态6 固体、液体和气体知识点1.固体:石头、木块、螺母、沙子、海绵等。
液体:水、牛奶、醋等。
气体:空气、水蒸气等。
2.固体有固定的形状,不能流动。
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
液体、气体的形状取决于容器的形状。
3.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
即使倾斜放置的液体,表面依旧会保持水平状态4.水的三种形态分别是:液体的水,固定的冰,气体的水蒸气。
5.烟、雾、哈气不是气体。
实验1.量筒是用来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
液体体积一般用毫升作单位,用符号“ML”表示。
2. A量筒的每个小刻度表示1毫升;B量筒的每个小刻度表示2毫升。
读数时,量筒必须放稳,视线要与水的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3.使用量筒测量水体积的方法:一选;(选择合适的量程)二倒;(将量筒倾斜)三看(眼睛与水面最低处相平)。
4.读出下面的数。
7.固体、液体的体积和质量知识点1.固体、液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体积。
固体、液体都有固定的体积。
2.固体、液体都有确定的质量。
3.改变物体的形状,它的质量不会发生变化。
冰融化成水后,质量不变。
4.乌鸦喝水的故事,说明了固体占据一定的空间。
实验1.天平是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
质量单位有克、千克、吨等。
2.天平所测物体的质量一般用克作单位,用符号g 表示。
3.天平使用方法:(1)水平放置天平。
(游码归零,指针在刻度盘中央)(2)左盘放物品,右盘放砝码。
(用镊子夹取砝码,用镊子拨动游码。
)(3)砝码质量和游码刻度相加就是物体质量。
8 气体的体积和质量知识点1.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2.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它的体积可以改变。
3.气体有确定的质量。
4.气体可以被压缩,它没有固定的体积,有确定的质量。
5.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的实验证明了空气有确定的质量。
实验1.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
玻璃杯一定要竖直按下去,再竖直提起来。
2.3.气体体积可以改变的实验.3.第三单元太阳和影子9影子知识点1.影子的形成需要两个条件:(1)光(2)不透明的物体2.影子方向和光源的方向相反。
小学科学6固体液体和气体(教案)
小学科学6固体液体和气体(教案)科学教案:小学科学6固体、液体和气体【引言】科学是一门探索自然规律的学科,通过科学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身边的世界。
本次教案将重点介绍小学科学6年级的固体、液体和气体相关的知识。
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培养其科学思维和观察力。
【教学目标】1.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基本特点和特性。
2.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式,判断物质的状态。
3.培养学生正确处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能力。
【教学重点】1.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基本特征。
2.通过实例观察和实验判断物质的状态。
3.培养学生正确处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能力。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水、冰块、气球、气压计、玻璃棒、木块等。
2.课件: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图片以及相应的实验步骤。
【教学过程】一、导入(约5分钟)1. 观察物体:老师请学生观察课桌上的物体并描述。
2. 引出问题:相同大小的物体为什么有的是硬的,有的是软的,还有的是无形的?二、呈现(约15分钟)1. 介绍固体:使用图片展示不同的固体,并请学生触摸图中的物体,感受其硬度和形状的稳定性。
2. 介绍液体:使用图片展示不同的液体,并请学生触摸图中的物体,感受其流动性和形状的不稳定性。
3. 介绍气体:使用图片展示不同的气体,并请学生想象气体的性质,对比与固、液的不同。
三、实验与观察(约30分钟)1. 实验1:固体与液体的转化a.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一小段蜡烛。
b. 要求学生先观察蜡烛的状态,然后点燃蜡烛。
c. 观察燃烧过程中蜡烛的状态的变化,总结蜡烛从固体到液体的转化。
2. 实验2:固体与气体的转化a. 准备一个未开封的碳酸饮料瓶。
b. 使用玻璃棒轻轻敲击瓶的底部。
c. 观察瓶中物质的状态的变化,总结固体与气体的转化。
3. 实验3:液体与气体的转化a. 准备一杯温水,并向其中加入少量洗衣粉。
b. 学生用吸管吹入水中,观察水中产生的泡沫。
c. 总结液体与气体的转化过程。
高中物理第二章《固体、液体和气体》知识梳理
高中物理第二章《固体、液体和气体》知识梳理一、液体的微观结构1.特点液体中的分子跟固体一样是密集在一起的,液体分子的热运动主要表现为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的振动,但液体分子只在很小的区域内做有规则的排列,这种区域是暂时形成的,边界和大小随时改变,有时瓦解,有时又重新形成,液体由大量这种暂时形成的小区域构成,这种小区域杂乱无章地分布着.联想:非晶体的微观结构跟液体非常相似,可以看作是粘滞性极大的流体,所以严格说来,只有晶体才能叫做真正的固体.2.应用液体的微观结构可解释的现象(1液体表现出各向同性:液体由大量暂时形成的杂乱无章地分布着的小区域构成,所以液体表现出各向同性.(2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分子的排列更接近于固体,液体中的分子密集在一起,相互作用力大,主要表现为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振动,所以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3液体具有流动性:液体分子能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的振动,但没有长期固定的平衡位置,液体分子可以在液体中移动,这是液体具有流动性的原因.(4液体的扩散比固体的扩散要快:流体中的扩散现象是由液体分子运动产生的,分子在液体里的移动比在固体中容易得多,所以液体的扩散要比固体的扩散快.二、液体的表面张力1.液体的表面具有收缩趋势缝衣针硬币浮在水面上,用热针刺破铁环上棉线一侧的肥皂膜,另一侧的肥皂膜收缩将棉线拉成弧形.联想:液体表面就像张紧的橡皮膜.2.表面层(1液体跟气体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叫做表面层.(2表面层里的分子要比液体内部稀疏些,分子间距要比液体内部大.在表面层内,分子间的距离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表现为引力.联想:在液体内部,分子间既存在引力,又存在斥力,引力和斥力的数量级相等,在通常情况下可认为它们是相等的.3.表面张力(1含义:液面各部分间相互吸引的力叫做表面张力.(2产生原因:表面张力是表面层内分子力作用的结果.表面层里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比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大,于是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比液体内部的分子力和斥力都有所减少,但斥力比引力减小得快,所以在表面层上划一条分界线MN时(图1,两侧的分子在分界线上相互吸引的力将大于相互排斥的力.宏观上表现为分界线两侧的表面层相互拉引,即产生了表面张力.图1(3作用效果:液体的表面张力使液面具有收缩的趋势.如吹出的肥皂泡呈球形,滴在洁净玻璃板上的水银滴呈球形.草叶上的露球、小水银滴要收缩成球形.深化: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具有收缩趋势,使液体表面积趋于最小.在体积相等的各种形状的物体中球形体积最小.三、浸润和不浸润1.定义浸润:一种液体会润湿某种固体并附在固体的表面上,这种现象叫做浸润.不浸润:一种液体不会润湿某种固体,也就不会附在这种固体的表面,这种现象叫做不浸润.2.决定液体浸润的因素液体能否浸润固体,取决于两者的性质,而不单纯由液体或固体单方面性质决定,同一种液体,对一些固体是浸润的,对另一些固体是不浸润的,水能浸润玻璃,但不能浸润石蜡,水银不能浸润玻璃,但能浸润锌.误区:不能以偏概全地说“水是浸润液体”,“水银是不浸润液体”.3.浸润和不浸润的微观解释(1附着层:跟固体接触的液体薄层,其特点是:附着层中的分子同时受到固体分子和液体内部分子的吸引.(2解释:当水银与玻璃接触时,附着层中的水银分子受玻璃分子的吸引比内部水银分子弱,结果附着层中的水银分子比水银内部稀硫,这时在附着层中就出现跟表面张力相似的收缩力,使跟玻璃接触的水银表面有缩小的趋势,因而形成不浸润现象.相反,如果受到固体分子的吸引相对较强,附着层里的分子就比液体内部更密,在附着层里就出现液体分子互相排斥的力,这时跟固体接触的表面有扩展的趋势,从而形成浸润现象.总之,浸润和不浸润现象是分子力作用的表现.深化:浸润不浸润取决于固体分子对附着层分子的力和液体分子间力的关系.4.弯月面液体浸润器壁时,附着层里分子的推斥力使附着层有沿器壁延展的趋势,在器壁附近形成凹形面.液体不浸润器壁时,附着层里分子的引力使附着层有收缩的趋势,在器壁附近形成凸形面.如图2所示.图2深化:“浸润凹,不浸凸”.四、毛细现象1.含义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上升的现象,以及不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下降的现象,称为毛细现象.2.特点(1浸润液体在毛细管里上升后,形成凹月面,不浸润液体在毛细管里下降后形成凸月面.(2毛细管内外液面的高度差与毛细管的内径有关,毛细管内径越小,高度差越大.误区:在这里很多同学误认为只有浸润液体才会发生浸润现象.3.毛细现象的解释当毛细管插入浸润液体中时,附着层里的推斥力使附着层沿管壁上升,这部分液体上升引起液面弯曲,呈凹形弯月面使液体表面变大,与此同时由于表面层的表面张力的收缩作用,管内液体也随之上升,直到表面张力向上的拉伸作用与管内升高的液体的重力相等时,达到平衡,液体停止上升,稳定在一定的高度.联想:利用类似的分析,也可以解释不浸润液体的毛细管里下降的现象.五、液晶1.定义有些化合物像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而其光学性质与某些晶体相似,具有各向异性,人们把处于这种状态的物质叫液晶.深化:液晶是一种特殊的物质状态,所处的状态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2.液晶的特点(1分子排列:液晶分子的位置无序使它像液体,排列有序使它像晶体.从某个方向上看液晶的分子排列比较整齐;但是从另一个方向看,液晶分子的排列是杂乱无章的.辨析:组成晶体的物质微粒(分子、原子或离子依照一定的规律在空间有序排列,构成空间点阵,所以表现为各向异性;液体却表现为分子排列无序性和流动性;液晶呢?分子既保持排列有序性,保持各向异性,又可以自由移动,位置无序,因此也保持了流动性.(2液晶物质都具有较大的分子,分子形状通常是棒状分子、碟状分子、平板状分子.3.液晶的物理性质(1液晶具有液体的流动性;(2液晶具有晶体的光学各向异性.液晶的光学性质对外界条件的变化反应敏捷.液晶分子的排列是不稳定的,外界条件和微小变动都会引起液晶分子排列的变化,因而改变液晶的某些性质,例如温度、压力、摩擦、电磁作用、容器表面的差异等,都可以改变液晶的光学性质.如计算器的显示屏,外加电压使液晶由透明状态变为浑浊状态.4.液晶的用途液晶可以用作显示元件,液晶在生物医学、电子工业,航空工业中都有重要应用.联想:液晶可用显示元件:有一种液晶,受外加电压的影响,会由透明状态变成浑浊状态而不再透明,去掉电压,又恢复透明,当输入电信号,加上适当电压,透明的液晶变得浑浊,从而显示出设定的文字或数码.。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6. 固体、液体和气体-冀人版
3.气体的主要性质是:( 没有 )一定的形状,( 没有 )
一定的体积,( 能 )流动,( 容易 )被压缩。
二、判断题
1.物体的体积只能用量筒测量。 ( )
板书 设计
2.用天平可以测量物体的质量。 ( ) 3.物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则它是固体。
()
固体、液体和气体 气体
没有固定的形状、 体积,易流动, 易被压缩
质量,得出的是 10 ml 水的质量。 ②把水倒入不同形状的杯子里,观察水的形状。 (通过实验,让学生感悟液体有固定体积、质量,没有固定的
形状。) (3)学生汇报研究结果,教师对学生进行评议。 (4)教师总结:液体有固定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没有确定的
形状,具有流动性。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我们上节课研究了固体和液体的性质,请同学们回忆固体、液 体的性质分别有哪些?那么这节课我们来探究气体的主要性质,如 何区分固体、液体和气体呢? 二、学习新课: 活动 3:研究空气的主要性质 我们已经知道了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空气还有哪些性 质?把你想知道的问题列出来。 学生:空气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固体、液体和气体
课题
固体、液体和气体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分别说出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 2.能说出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的各个特点的差异。 3.能分别举例说出固体、液体和气体在生产、生活中的用
途。
二、过程与方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对周围常见的物体或物质进行分类。
2.能正确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某一种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3.能归纳出固体、液体和气体的主要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物体的软硬。对于质量通过天平测量。 教师出示课件教授学生天平的使用方法。 学生分组研究,汇报研究结果。 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固体都具有一定的形状、
常见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与区别
常见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与区别固体、液体和气体是物质的三种基本状态,它们在物理性质和分子运动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讨论常见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与区别。
1. 固体的性质与特点固体是一种具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状态。
固体的分子间距较近,分子之间通过强而稳定的化学键连接在一起。
固体具有以下特点:1.1 硬度和稳定性:固体的粒子排列有序,使得固体具有较高的硬度和稳定性。
这使得固体在力的作用下变形较小。
1.2 熔点和沸点:固体具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需要在加热的条件下才能转化为液体或气体状态。
1.3 不可压缩性:固体的分子之间距离相对较小,不易被压缩或改变体积。
1.4 定形性:固体具有固定的形状,不会自由流动。
2. 液体的性质与特点液体是一种具有固定体积但没有固定形状的物质状态。
液体的分子间距较固体较大,分子间通过较弱的吸引力相互作用。
液体具有以下特点:2.1 不可压缩性:液体的分子之间仍然较为接近,不易被压缩,并且改变其体积。
2.2 自由流动性:液体的粒子能够自由的流动,具有流动性。
2.3 表面张力:液体有一定的表面张力,使液体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形成水滴等形状。
2.4 蒸发和沸点:液体在一定温度下会蒸发,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沸腾转化为气体。
3. 气体的性质与特点气体是一种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状态。
气体的分子间距较大,分子之间以非常弱的引力作用。
气体具有以下特点:3.1 压缩性: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较远,可以通过增加外部压力将气体压缩成较小体积。
3.2 自由扩散性:气体分子随机运动,并能自由地扩散至空间内。
3.3 形状和体积的可变性: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会根据容器的形状和大小自由变化。
3.4 熔点和沸点:气体具有较低的熔点和沸点,在常温常压下可以蒸发或凝结。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区别:1. 分子间距:固体分子之间距离最近,气体分子之间距离最远,液体位于中间。
2. 分子运动:固体分子只有微小振动,液体分子具有相对较大的运动,气体分子具有高速运动。
6《固体、液体和气体》教学设计
《固体、液体和气体》教学设计李昆【教材分析】《固体、液体和气体》是青岛版五·四学制三年级上册《物体的形态》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
本课通过观察、比较、实验等方法,让学生认识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明确了它们的概念,并让学生体验到交流合作的快乐及尊重实验中观察到的事实根据。
【学生分析】生活中有多种多样的物体,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与物质状态有关的感性知识,对固体、液体和气体这些词汇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课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三种状态物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概念,能区分固体、液体和气体。
2.知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确定的形状。
3.知道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具体现象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会做对比观察实验,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结果。
3.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合作与交流,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的愉快;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步了解所学的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多种方法探究三种常见物质状态的特性。
【教学难点】能运用多种方法探究三种常见物质状态的特性并得出结论。
【器材准备】教师准备:木块、螺母、石块、装有水的玻璃杯、形状不同的瓶子、袋装醋、袋装奶、水槽、实验记录单、多媒体课件等。
学生准备:橡皮、课本、墨水瓶、装有空气的塑料袋。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PPT 1 出示] 固体、液体和气体师生谈话:猜一猜,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什么好玩的东西?师从不透明的袋子逐一掏出:橡皮、课本、墨水瓶放在课桌上。
[PPT 2出示]提出问题:橡皮、课本能直接放在课桌上,墨水为什么要装在瓶子里才能放在桌子上呢?学生思考并交流,导入新课【板书:固体、液体和气体】[PPT 3出示] 活动准备二、自主探究[PPT 4出示] 活动一识别固体、液体和气体。
《6.固体、液体和气体》优质教案
《6.固体、液体和气体》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物理》第六章,主题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具体内容包括:6.1 固体的特性;6.2 液体的特性;6.3 气体的特性;6.4 相态变化及其微观机制。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基本特性;2. 了解相态变化的过程及其微观机制;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性;相态变化及其微观机制。
难点:相态变化过程中物质微观结构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验器材(固体、液体和气体样品,热源,冷源等)。
学具:笔记本、教材、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引导学生思考它们的特性及区别。
2. 新课内容:(1)固体:讲解固体的定义、特性,结合实验观察固体的微观结构。
(2)液体:讲解液体的定义、特性,结合实验观察液体的微观结构。
(3)气体:讲解气体的定义、特性,结合实验观察气体的微观结构。
(4)相态变化:讲解相态变化的种类、过程及其微观机制,通过实验演示相态变化。
3. 例题讲解:结合新课内容,讲解相关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固体的特性2. 液体的特性3. 气体的特性4. 相态变化及其微观机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性。
(2)解释生活中一个相态变化的现象,并分析其微观机制。
2. 答案:(1)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不易压缩;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无固定形状,不易压缩;气体:无固定形状和体积,易压缩。
(2)例如:冰融化成水,微观机制是温度升高,固体内部的分子间作用力减弱,分子间距增大,从而导致固体变成液体。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性有了基本的了解,但相态变化微观机制的理解还需加强。
《6.固体、液体和气体》教案
《6.固体、液体和气体》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化学基础》第六章,主题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具体内容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基本概念及性质;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基本性质,掌握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及其相互转化。
教学重点: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基本概念;实验操作及现象观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烧杯、酒精灯、试管等)、PPT 课件。
2. 学具:实验报告册、笔、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冰块融化、水烧开等实际情景,引导学生思考三态之间的转化。
2. 知识讲解:a.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基本概念及性质。
b. 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其条件。
c. 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3. 实验演示:a. 演示冰块融化、水烧开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现象。
b.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的相互转化。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6.固体、液体和气体》2. 内容:a.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基本概念及性质。
b. 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c. 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b. 举例说明固体、液体和气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a. 略。
b.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情景引入、实验演示、例题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及相互转化。
但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a. 研究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对生活的影响。
b. 探讨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微观结构。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过程中的重点细节1. 实际情景引入的方式。
固体 液体和气体之间的转变
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的转变固体、液体和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基本状态形式。
它们之间的转变是一种相变过程,称为相变或相转变。
相变是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的相互转变。
1. 固体到液体的相变(熔化)固体到液体的相变称为熔化,也被称为熔解、融化或熔融。
当固体受热时,其分子的动能增加,分子之间的吸引力逐渐减弱,最终克服了吸引力,使得固体变为液体。
这个温度称为熔点。
熔化过程中,物质的体积通常会略微增大。
2. 液体到固体的相变(凝固)液体到固体的相变称为凝固,也被称为凝结或固结。
当液体受冷时,分子的动能减小,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增强,最终导致液体变为固体。
与熔化相反,凝固过程中,物质的体积通常会略微减小。
凝固温度即为熔点。
3. 固体到气体的相变(升华)固体到气体的相变称为升华。
在升华过程中,固体直接从固态转变为气态,而不经过液态。
当固体受热时,分子之间的吸引力逐渐减弱,直接变为气体状态。
常见的例子是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常温下逐渐升华。
升华温度即为升华点。
4. 气体到固体的相变(凝华)气体到固体的相变称为凝华。
在凝华过程中,气体直接从气态转变为固态,而不经过液态。
与升华相反,当气体受冷时,分子的动能减小,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增强,导致气体凝结成固体。
凝华温度与升华温度相等。
5. 液体到气体的相变(汽化/蒸发)液体到气体的相变称为汽化或蒸发。
在液体蒸发时,部分液体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从液体表面逸出形成气体。
液体蒸发的速率与温度、表面积、液体性质以及环境中的湿度有关。
当液体蒸发达到一定程度时,称为沸腾,此时液体中产生气泡。
6. 气体到液体的相变(冷凝)气体到液体的相变称为冷凝。
当气体冷却时,分子的动能减小,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导致气体聚集成液体。
冷凝过程中,气体释放出相应的热量,这也是蒸发与冷凝之间的能量转换过程。
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的相互转变是一种自然界常见的现象。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6课 固体、液体和气体1PPT课件
砝码
能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
镊子
上;(6)实验完成后
,把砝码放回盒中,把
砝码拨到零刻度处。
.
7
下面我们就开始研究吧,注意要将研究结果 记录下来
.
8
• 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我们生活的周 围大多数固体都有一定的形状,有一定的颜 色,有一定的软硬程度,除玻璃等少数固体 外,大多数固体是不透明的。那么,不同固 体有哪些共同特征呢?
• 1、每种物体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有什么 用途?
• 2、所有的固体都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吗?
• 3、不同的固体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性质?
• 豆、小米、沙分别是什么状态,如果将他们 混合在一起,如何把它们分离?试试吧!
.
9
• 固体的共同特征: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 方法一:用手捡的方法把豆、小米和 沙分离出来。
.
6
天平可以称重物体的质量,下面我们来学习天
平的使用。
• 使用天平注意事项:
分度标尺 • (1)首先把天平放到
指针 横梁 托盘 标尺
平衡螺母
游码
水平桌面上,然后调节
衡量平衡;(2)左盘 内放被测物体,右盘内
放砝码;(3)不能直 接用手去砝码,要用镊
子夹取;(4)称量的
底座 物品不要超过天平的称
量范围;(5)物品不
• 方法二:先把豆、小米、沙放入浓度 较大的盐水中,此时豆、小米漂浮在 盐水表面,沙沉入盐水底部,这样能 够先把沙子分离出来;然后借用筛子 把豆和小米分离出来。.源自10.11
清水 牛奶 食用油 蜂蜜
.
12
.
13
.
5
活动一、研究固体的主要性质
• 我们应该怎样研究物质的这些不同性质呢?
固体液体和气体
2.查理定律: (1)公式:Tp=恒量,或Tp11=Tp22. (2)微观解释: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气体总分子数N不 变,气体体积V不变,则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不变;当气体 温度升高时,说明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则单位时间内跟器 壁单位面积上碰撞的分子数增多,且每次碰撞器壁产生的平 均冲力增大,因此气体压强p将增大.
2.饱和汽压: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汽的分子密度是一定 的,因而饱和汽的压强也是一定的,这个压强称做这种液体 的饱和汽压,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相对湿度:在某一温度下,水蒸气的压强与同温度 下饱和汽压的比,称为空气的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B)=同水温蒸下气水的的实饱际和压汽强压pps×100%
C.如果温度升高,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对单位面积 器壁的碰撞次数一定增大
D.如果分子密度增大,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对单位 面积器壁的碰撞次数一定增大
解析 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对单位面积器壁的碰撞次 数,是由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和分子的平均速率共同决定 的,选项A和D都是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增大,但分子的平 均速率如何变化却不知道;选项C由温度升高可知分子的平 均速率增大,但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如何变化未知,所以选 项A、D、C都不能选.
p1=pC+Δp① 式中Δp=60 mmHg.打开阀门S后,两水槽水温仍为T0, 设玻璃泡B中气体的压强为pB.依题意,有 pB=pC②
玻璃泡A和B中气体的体积为 V2=VA+VB③ 根据玻意耳定律得 p1VB=pBV2④ 联立①②③④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pC=VVBAΔp=180 mmHg⑤
(2)当右侧水槽的水温加热到T′时,U形管左右水银柱 高度差为Δp,玻璃泡C中气体的压强为
三、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1.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大约是分子直径的10倍,气体 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不计. 2.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表现出“中间多、两头少” 的统计分布规律. 3.气体分子向各个方向运动的机会均等.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6. 固体、液体和气体-冀人版 (1)
教学目标
1.知道物体有三种形态,能正确识别固体、液体和气体,知道三种形态的特点,了解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可以流动。知道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
2.能通过观察自主识别固体、液体和气体,通过实验发现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比较它们的形状。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大胆质疑的习惯,以及热爱科学的情感。
生:想!
师:下面大家就分小组来研究一下吧。注意分工哦。
为了节约时间,小组内可再分工,分别研究固体、液体和气体并记录。
小组合作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汇报:
生:我们发现不管是木块、螺母还是石头都有自己固定的形状,固体是有固定形状的。
师:你真的很善于总结,这各小组的结论很正确: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板书:有固定的形状)
三、回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生回答,教师补充,进行总结。
师:同学们学到的知识真不少,给你们点赞。
四、拓展延伸
了解生活中人们如何确定墙上的两个点是否在一个水平面上。(考察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增强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板书设计
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有固定形状,不能流动
液体:液体表面——静止时——保持水平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物质世界领域的内容,教材主要通过三个活动展开,第一个是用感官识别固体、液体和气体,第二个是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三种形态的特点,第三个是通过实验发现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旨在让学生对物质的三种形态的有所了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三种物质形态的特点,能区分三种形态,知道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
生:对!
活动三:液体的特点。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区别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区别固体、液体和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基本状态。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这三种态的物质,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的区别。
一、物质的排列方式固体的分子或原子紧密排列,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固体的分子之间通过强烈的吸引力相互结合,难以改变其排列方式。
液体的分子或原子之间的吸引力较弱,分子之间的间隙相对较大。
液体的分子可以自由地运动,但整体上保持相对固定的体积。
气体的分子之间的吸引力非常弱,分子之间的间隙很大。
气体的分子具有高度的运动自由度,并且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二、物质的形状和体积固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
无论固体处于何种环境下,其形状和体积都基本保持不变。
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具有固定的体积。
液体能够自由地流动和改变形状,但总体上占据着一定的空间。
气体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
气体能够自由地扩散和充满整个容器,它的形状和体积都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三、物质的密度固体的密度通常较大,具有较高的分子排列密度。
由于分子之间的紧密排列,固体的密度比液体和气体高。
液体的密度通常较大,但通常比固体的密度要小。
液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较大,因此液体的密度通常小于固体。
气体的密度通常较小,远小于液体和固体。
气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较大,形成了低密度的状态。
四、物质的变形方式固体的变形方式通常是通过施加外力来实现的。
固体可以通过拉伸、压缩、弯曲等方式来改变其形状,但当外力消失时,固体会恢复到原来的形态。
液体可以自由地流动,并且能够接受任意形状的容器所限制。
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可以通过外力改变其形状。
气体具有高度的自由度,能够充满整个容器并扩散到任意空间。
气体能够自由地压缩和膨胀,形状和体积都会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综上所述,固体、液体和气体在排列方式、形状和体积、密度以及变形方式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
通过深入理解这些区别,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物质的本质以及物质在不同环境下的特性和行为。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固体、液体和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基本状态,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本文将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探讨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并简要介绍其中一些重要现象和应用。
一、固体的性质固体是物质最常见的状态之一,其分子或原子之间存在着相对固定的位置,具有稳定的形状和体积。
以下是固体的一些主要性质:1. 稳定性:固体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大,因此固体通常不易变形或流动。
2. 硬度:固体的硬度取决于其组成物质的性质和结构。
一些金属和晶体具有良好的硬度,而某些塑料和弹性材料则相对柔软。
3. 熔点和沸点:固体具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需要吸收较大的能量才能使固体变为液体和气体。
不同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差异很大。
4. 热传导性:固体通常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能够快速传递热能。
这一性质使得固体适用于制作散热器和导热材料等。
二、液体的性质液体是一种介于固体和气体之间的状态,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形状稳定性。
以下是液体的一些主要性质:1. 流动性:液体具有自由流动的性质,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相对较弱,因此液体能够变形并流动。
2. 表面张力:液体表面上的分子具有相互吸引的力,使得液体表面具有一定的张力。
这一性质使得液体在较小的容器中呈现球形,且能够形成水滴等现象。
3. 蒸发和沸腾:液体在受热时会蒸发,分子从液体表面逸出成气体态。
当液体受热到达一定程度时,会出现沸腾现象。
4. 不可压缩性:液体具有较小的体积压缩性,不同于气体,液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体积变化较小。
三、气体的性质气体是物质最无序的状态,其分子或原子之间间隔较大,几乎没有相互作用力。
以下是气体的一些主要性质:1. 压缩性:气体是可压缩的,其分子之间的间隔较大,因此气体体积能够随着外界压强的增减而变化。
2. 扩散性:气体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分子之间运动迅速,因此气体能够快速扩散和弥散。
3. 可压缩性:气体在受热时容易膨胀,体积增大;在受冷时容易压缩,体积减小。
《固体、液体、气体》课堂实录与评析
固体、液体和气体课堂实录与评析一、课程背景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将探索一个普遍存在的物质形态——固体、液体和气体。
这是物理学和化学的基本概念之一,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
我们将通过实验和理论学习,深入了解这三种状态的特性和性质。
二、实录在课堂的开始,我请学生们就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概念进行分组讨论,并要求每组选出一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理解。
这个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热热闹闹地讨论起来。
接着,我通过实验展示三种状态的区别。
我分别展示了冰块、水和蒸气的例子,让学生们观察并描述他们的特性。
学生们通过观察,对三种状态的特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然后,我们进一步探讨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和特点。
我提出了一些问题,比如:“固体为什么能保持形状?”“液体为什么能流动?”学生们积极思考,有些问题他们回答得相当准确,有些问题他们则需要进行一些引导和提示。
三、案例分析在课程的最后部分,我提供了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如金属铁、水和水蒸气等,要求学生解释这些物质在三种状态下的特性和转变过程。
通过这些案例,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和转变规律。
四、难点与重点分析在今天的课程中,我认为学生们对于固体、液体和气体的转变过程有一些困难。
这主要是因为这些转变过程涉及到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分子间的作用力。
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我在课堂上通过比喻和图示等方法进行解释。
此外,我还建议他们在课后通过阅读教材和参考其他学习资源来加深理解。
五、教学方法与策略建议在本次课程中,我主要采用了问题导向学习(PBL)的教学方法。
我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然后让学生们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并寻找答案。
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我还采用了实验演示的方法,让学生们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性和性质。
这种方法能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固体、液体和气体
第二课时
课题:固体、液体和气体
教学时间:年月日
课型:新授
教学方法: 讨论法引导观察法
教学目标:
1.能利用感官估测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2.能设计两种以上的方法测量出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3.能将本组研究结果与其他小组交流。
4.能说出同种物质不同状态的各个特点的差异。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多种方法探究三种常见物质状态的特性。
难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多种方法探究三种常见物质状态的特性。
教学准备:
小米、豆、沙、天平、放大镜、记录表、烧杯、水槽、量筒、酒、果汁、牛奶、蜂蜜、酱油、汽水、水、注射器、水杯、乒乓球、橡皮泥。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看看我们准备了哪些材料?
二、活动:“混合、分离固体”
1.混合黄豆、小米、沙等固体,再想办法将他们分离。
2.讨论:所有的固体都有形状和体积吗?
3.交流:将分离物体的方法和理由与同学交流。
三、活动:“研究液体的主要性质”
1.分组按研究固体的方法研究液体的主要性质。
2.各组互相交流、汇报。
四、课前讨论会
1.谈论:不同液体的性质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五、活动:“混合不同液体”
1.猜想混合不同液体后会出现的现象。
2.试着混合不同的液体,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六、活动:“比较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
1.准备典型的固体、气体和液体。
2.通过式样比较它们的不同。
3.考虑怎样区别固体、液体和气体。
七、拓展
试着用几种方法测量石块的体积
设计方案:先在烧杯里盛一部分水,用天平测其质量,用线绑住小石块,放入烧杯中,测其总质量,用总质量减去原烧杯加水的质量,再除以水的密度就是水的体积,也就是小石块的体积。
板书设计:6.固体、液体和气体
课后反思:
固体
气体
液体
7、冰、水和水蒸气
课题:冰、水和水蒸气
教学时间:年月日
课型:新授
教学方法: 实验法引导观察法
教学目标:
1、能使用工具测量感官不易察觉到的物体某一特性的变化。
2、能通过实验探究使水的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3、能用二维图表形象的进行实验记录。
4、能从实验数据中分析出吸收或散失热量是物质状态变化的条件。
5、能在柱状图上找出不同物体状态的临界点。
6、愿意与其他同学讨论水的状态与温度的关系。
7、温度变化是物质状态哦发生改变的原因之一。
8、能说出水的冰点与沸点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观测水的三态变化,感受物质的状态是可以因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的。
难点:通过实验观测水的三态变化,感受物质的状态是可以因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的。
教学准备:
天平、温度计、烧杯、冰块、铁架台、酒精灯、表、记录表。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猜谜游戏
1.师出谜面:“透明无色,有时摸的着,有时抓不住,离开了它我们活不了”
一、活动:“化冰实验”
1.谈话:“你玩过秋千吗。
”2。
观察课本上的图,说说男同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3。
问题:“你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4。
根据小鼠标的提示完成“我的观点”
二、活动:“动还是静?”
1.回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实验1:让冰自然融化,每隔两分钟观测一次。
3.实验2:加热冰,记录冰化成水及沸腾时的温度变化。
4.两小组合作,分别完成其中一个实验,做好记录。
5.完成课本上的实验记录表。
拓展
将实验记录绘制成曲线图
第二课时
一、活动:“小小交流会”
1.将实验记录与大家分享。
2。
互相评价
一、活动:“统计分析”
1.根据实验记录表分析冰的温度,溶成水时的温度;水沸腾时的温度,所需的时间,继续加热后水的质量是否改变?
二、交流活动。
1.交流实验中的成功和失败。
2.小结水的变化及所需条件。
拓展.
搜集自然界水的三态变化情况。
第三课时
一、“科学汇报会”
将搜集到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一、讨论会
1.甲杯和乙杯中的冰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
2.在什么条件下液态的水能沸腾?
3.小结水的三态变化定义。
二、自学“物质的三态临界点”
1.自学科学在线。
2。
交流自学成果。
拓展
举例说明物质三态变化的生活应用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