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猪嗜血杆菌病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副猪嗜血杆菌病(Actinobacillus suis)是一种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主要发生在猪类身上。
本文将介绍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措施。
特点:1. 发病特点:副猪嗜血杆菌病主要发生在生长发育期的猪,尤其是3-8周龄的仔猪和采食较差的生病猪。
高温、湿度大、密度过高、环境脏乱等因素是该病的发病高峰期的重要诱发因素。
2. 临床症状:副猪嗜血杆菌病主要表现为感染性贫血和红细胞破坏,临床症状包括食欲不振、厌食、腹泻、发热、呼吸急促、肌无力和贫血等。
病程较长,病死率较高。
3. 病理变化:病理变化主要包括多脏器病变和出血,主要累及脾、肝、肺和淋巴结等器官,可见出血点和出血灶。
诊断:1. 临床症状分析:通过仔细观察猪的临床症状,如贫血、发热、腹泻等,结合猪群的病变情况来推测是否为副猪嗜血杆菌病感染。
2. 细菌学检查:可以采集病猪的血液、淋巴结或脏器的组织样本,进行细菌学检查,如革兰染色和培养,从中分离出副猪嗜血杆菌并进行鉴定。
3. 病理学检查:对于病死猪,可以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如出血和病变器官的变化,进一步确定诊断。
治疗:1. 抗生素治疗:副猪嗜血杆菌病对抗生素敏感,可以选择投入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抗生素进行治疗,常用的抗生素剂量为每千克体重注射一次,连续3-5天。
2. 免疫治疗:可以使用疫苗进行预防和治疗。
疫苗接种可以增强猪的免疫力,减轻疾病的症状和传播程度,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3. 改善饲养环境:改善饲养环境可以减少猪群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的机会,如加强清洁消毒,改善通风条件,合理控制猪群密度等,以减少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生。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一种主要发生在猪类身上的感染性疾病,其特点是主要发生在生长发育期的猪,临床症状包括贫血、发热、腹泻等,诊断可以通过临床症状分析、细菌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进行,治疗可以采用抗生素治疗、免疫治疗和改善饲养环境等手段。
猪副嗜血杆菌病
猪副嗜血杆菌病Haemophilus Suis猪副嗜血杆菌病是由猪副嗜血杆菌引起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的细菌性传染病,主要引起肺的浆膜和心包及腹腔浆膜和四肢关节浆膜的纤维素性炎为特征的呼吸到综合症。
一、病原副嗜血杆菌目前暂定为巴氏杆菌科嗜血杆菌属,镜下本菌有多种不同形态,从单个的球杆菌到长的、细长的以及丝状菌体。
无鞭毛,无芽孢,新分离的致病菌株有荚膜。
美蓝染色呈两极革兰氏染色阴性。
本菌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37℃,PH7.6-7.8。
初次分离培养时供给5%-10%CO2可促进生长。
本菌生长时需要X因子和V因子。
血液培养基上该菌落不出现溶血现象。
本菌存在大量的异源基因型,天然存在各种血清型,有15种血清型,4、5和13型常见。
用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法可将61个菌株分为29个型。
但各型毒力差别很大,某些血清型致病力较强。
本菌已在猪群中存在,时而侵入猪群中,可能导致猪群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全身性疾病。
本菌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
干燥环境中易死亡,60℃5-20分钟被杀灭,4℃存活7-10天。
常用消毒药可将其杀死。
本菌对阿莫西林、泰农、红霉素、林可霉素、土霉素、卡那霉素、磺胺类药物敏感。
二、流行病学1、易感性:仔猪敏感,尤其断乳后10天左右多易发病。
2、传染源:患病或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该细菌寄生在鼻腔等上呼吸道内。
3、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直接接触感染,其它传染途径如消化道等亦可感染。
4流行特点:在一个猪群中,副嗜血杆菌的致病作用是影响其他许多全身性疾病严重程度和发生发展的因素,这与霉形体肺炎日趋流行有关,也与病毒型呼吸道病原体有关,其中有繁殖呼吸道综合症(PRRS)病毒、猪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冠状病毒。
副嗜猪血杆菌与霉形体混感在一起患PRRS猪肺的检出率为51.2%(Kobayashi等,1996)。
应引起注意。
三、临床症状本病多因被PRRSV等病毒类和霉形体感染后猪场的仔猪发生和流行,多呈继发和混合感染,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征性。
副猪嗜血杆菌病
(四)、淘汰无治疗价值的严重病猪。 中轻度病猪必须隔离治疗。 (五)、仔猪断奶前后7天饲料中加 入阿莫西林400g和强力霉素300g/吨 料或SDM800g+TMP100g/吨料。 (六)、有条件猪场应予半年进行一 次血清学检测,揭发病猪,同时及时 掌握HPSD抗体的消长情况,并随时 采取措施。
六、治疗
4、疫苗接种是目前预防HPSD 很有效的办法之一,国内外已 研制出付猪嗜血杆菌灭活菌, 可供临床使用。
5、为了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①及时确诊、及早治疗。
②最好同时使用两种敏感抗生素。
③猪群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应立即 用大剂量抗生素全群治疗。
④同时注意对症治疗,如强心、抗 毒、解热、止喘等,以提高疗效。
④关节症状:跗关节、腕关节等 关节肿胀跛行。
⑤脑膜炎症状:共济失调,全身 颤抖,有时出现抽风。
⑥皮肤症状:可视粘膜及耳等末 稍部位发绀,眼睑发乌,严重的 多在发病后2—3天死亡。
2、慢性型 (亚急性型)
多由急性或感染了中等毒株而发生。 除具有急性型的症状外,病猪消瘦, 虚弱,被毛粗乱,咳嗽,呼吸困难, 贫血,皮肤发白,关节肿大,不能 站立。两耳发绀,最后因衰竭,体 温下降而死亡。
1、注意: ①最好作药敏试验,没有条件时可选 用多数人认为较为有效的药物。 ②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 ③肌肉、静脉给药疗效较好。 ④一头发病,全圈治疗。 ⑤两种抗菌素联用,药量必须给足。
2、治疗:
①头胞噻肟60mg/kg WT(亦可选 用先锋5号、头胞三嗪、头胞拉啶、 SMM) 地 米:5mg-10mg 鱼腥草:10cc-20cc 4天 每天2次 混合m
临床上应注意和SS、PCP、 PM等细菌性疾病及PRRS、 PMWS等病毒性病鉴别。
副猪嗜血杆菌病—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猪场常见病及.doc
副猪嗜血杆菌病—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猪场常见病及概述:二、细菌病1、副猪嗜血杆菌病——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副猪嗜血杆菌(HPS)是引起猪发生浆膜炎和关节炎的原凶,其特征是以浆液性、纤维蛋白性、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以及高死亡率为主征。
同时和猪嗜血杆菌(HS)一起参与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致猪发生传染性胸膜肺炎(PCPU)。
【临床症状】以咳嗽,呼吸困难,消瘦,跛行,被毛粗乱为主要临床表现。
早期体温41℃-42℃,食欲下降到食,呼吸困难,关节肿大,跛行和行走不协调,皮肤发绀,最后死亡。
耐过猪被毛粗乱,咳嗽、喘气,生长发育缓慢,有时可见到猝死病例(由败血症休克致死)。
临床表现决定炎性损伤的部位和程度。
在初次发生本病的猪场,发病迅速,接触病原后几天内就发病,出现体温高,反应迟钝,运动时或迫起时发出尖叫(疼痛),四肢关节肿大,跛行,颤抖、共济失痛,可视黏膜发绀,侧卧死亡。
急性期未死的可留下后遗症,即母猪流产,公猪慢性跛行,哺乳母猪因跛行疼痛,致母性行为极端弱化。
【剖检变化】病变主要在单个或多个浆膜面,包括胸膜、腹膜、心包膜、脑膜和关节滑膜。
出现浆液性、化脓性纤维蛋白渗出。
致使胸膜与肺发生纤维蛋白粘连,腹膜与腹腔各脏器之间发生粘连,脑膜与头骨的内膜以及脑实质之间粘连;关节腔滑液增多,内含纤维蛋白絮状物和伴发关节软骨损伤(可见软骨表面变粗糙)。
【防制措施】(1)免疫接种副猪嗜血杆菌灭活苗;(2)加强饲养管理,保持清洁卫生,通风良好,防寒防署,尽量减少其它呼吸道病原的入侵,杜绝不同生产期的猪混养于一栏,减少牲猪的流动,提高猪的抗病力。
(3)本菌对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四环素类、增效磺胺等药物敏感。
可用上述一种或联合用药,该菌对青霉素、壮观霉素、林可霉素有抗药性,不建议使用。
(4)药物治疗:建议选用对副猪嗜血杆菌敏感的喹诺酮类产品恩诺沙星(选用包被恩诺沙星,无苦味、定向吸收、有效血液浓度高,效果突出)。
2、猪链球菌病猪链球菌是由多种不同血清型链球菌发生多种症候群的传染病的总称。
副猪嗜血杆菌
.
14
病原(4):发病机理
• 引起上呼吸道化脓性鼻炎、病灶处纤毛上皮 损伤,纤毛活动显著下降,进而造成粘膜细 胞急性肿胀,给其它病原入侵提供机会。
• 一些菌株的毒力很强(气管内接种100PFU), 即可引起全身病变(血浆中可检测到高水平 毒素)。
• 感染早期菌毒血症十分明显。 • 肝、肾和脑膜上的淤斑和淤点- 败血症损伤。 • 许多器官出现纤维蛋白血栓。 • 在多种表面出现典型.的纤维蛋白化脓性浆膜15
– 切开后见关节囊流出多量清亮或浑浊的液体
.
18
3、发病后期
• 消瘦,被毛明显粗乱;食欲废绝; • 极度呼吸困难。 • 病程长达3-10天甚至更长。
.
19
4、神经症状和突然死亡
• 偶尔会见到,副猪嗜血杆菌可能引起脑膜 炎,造成猪出现神经症状,或突然死亡。
三、临床特征和诊断
.
16
1、发病早期
• 发热,体温39.5-41.0℃,食欲下降,精神 沉郁。有两种情况:
– 个别猪零星出现;从产仔舍至断奶后均发生, 比例2-5%;
– 断奶后1-2周,很多猪突然出现,似乎在一夜之 间突然发生。
• 喘气;被毛很快粗乱,无光泽。
.
17
2、发病中期
• 呼吸困难; • 关节明显肿胀,尤其后肢跗关节。
床后果 – 早期断奶=>母源抗体保护↓ – 应激↑=>免疫抑制=>发病↑
.
9
5、为何HPS多是在断奶后发 病?
• 仔猪经母猪感染HPS,HPS在不同时间定居 于仔猪体内,定居时间取决于母源抗体水 平和母猪带菌水平;
• 在特定的断奶时间内,只有一部份仔猪带 菌,断奶时间越晚,则已被HPS定居猪的比 例越大;
副猪嗜血杆菌病
案例分析
病例:某养猪场出现副猪嗜血杆菌病 症状:猪只出现发热、呼吸困难、皮肤发红等症状 诊断:通过实验室检测确诊为副猪嗜血杆菌病 治疗:采用抗生素治疗控制病情减少损失
案例总结和启示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一种严重的猪 病可能导致猪只死亡和生产性能 下降。
启示:加强猪场管理提高生物安 全水平是预防和控制副猪嗜血杆 菌病的关键。
添加标题
临床症状:发热、 呼吸困难、皮肤发 红、关节肿胀等
添加标题
病理变化:肺脏、 肝脏、脾脏等器官 出现病变
添加标题
诊断方法:细菌培 养、血清学检测等
添加标题
防控措施:加强饲 养管理、疫苗免疫、 药物治疗等
临床症状
发热、咳嗽、呼吸困难 食欲不振、体重下降 皮肤发红、肿胀、疼痛 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 腹泻、呕吐、腹痛 神经系统症状如抽搐、昏迷等
定义: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一 种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猪 呼吸道疾病
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呼 吸困难、咳嗽、腹泻等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 饲料、饮水等途径传播
流行病学
添加标题
病原体:副猪嗜血 杆菌
添加标题
传播途径:呼吸道、 消化道、皮肤伤口 等
添加标题
易感群体:猪尤其 是仔猪和生长猪
添加标题
流行季节:全年均 可发生但冬季和春 季较为常见
副猪嗜血杆菌病 可能导致猪肉价 格波动影响市场 稳定
副猪嗜血杆菌病 可能导致消费者 对猪肉的信任度 下降影响猪肉消 费
对公共卫生的启示和思考
副猪嗜血杆菌病 是一种严重的猪 病对人类健康构 成威胁
加强公共卫生监 测和预警及时发 现和控制疫情
提高公众对副猪 嗜血杆菌病的认 识和防范意识
加强国际合作共 同应对全球公共 卫生挑战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一种常见的猪类传染病,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
副猪嗜血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主要存在于猪的鼻腔、口腔、咽喉和气管等部位,是猪的常见呼吸道细菌之一。
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可引起猪的呼吸道疾病、结膜炎、败血症和关节炎等疾病,严重影响猪的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
本文将介绍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
一、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副猪嗜血杆菌感染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咳嗽、打喷嚏、流清鼻涕、呼吸困难等。
猪群中出现多发性病例,严重时死亡率较高。
副猪嗜血杆菌还可引起结膜炎、败血症和关节炎等疾病,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发育。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直接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水、食物和粪口传播等多种方式。
猪群密度过大、饲养环境差、长期接触潜在感染源的生猪容易发生疫情。
二、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病理学检查和实验室细菌学检查等综合分析。
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猪的临床症状观察、组织病理学检查、病原学检查和血清学检查等。
2. 组织病理学检查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的猪在活体解剖时,可见呼吸道黏膜充血、水肿、浆液性分泌物增多,肺部出现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和肉样肺等病变。
化脓性支气管炎和肺炎为其主要病变。
3. 病原学检查实验室细菌学检查是明确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的重要手段。
可采用痰液、支气管灌洗液、肺组织和血液等标本进行培养和分离鉴定。
副猪嗜血杆菌在常规培养基上形成不透明灰白色光滑菌落,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杆菌,革兰氏染色可见有大量的多形杆菌。
4. 血清学检查血清学检查是副猪嗜血杆菌病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通过血清学检测可检测到抗体水平的变化,有助于明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
三、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治疗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后可迅速发病,病程急性,病死率高,治疗应尽早进行。
目前可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和养护治疗。
1. 药物治疗(1)抗生素治疗:常用的抗生素包括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等,药物疗程一般为7-10天。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doc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概述:近些年,猪场流行疾病频发,如圆环病毒病、气喘病、蓝耳病等,造成猪群抵抗力下降,再加上猪舍环境管理不当,副猪嗜血杆菌就很容易乘虚而入。
对此,本文小编专门为大家详细介绍下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养猪户一定要做好以下防治措施:一、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1、初步诊断从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上,做出初步判断。
1)临床症状患病猪只精神沉郁,体温升高40.5~42.5℃,反应迟钝,食欲下降或废绝,咳嗽,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体表皮肤发红或苍白,耳尖发紫,眼睑水肿,部分病猪出现起立困难,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跛行,四肢关节肿大,共济失调,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有时也会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如天气骤变等。
病猪喜卧,不愿站立,行走缓慢或呈犬坐样,腹股沟淋巴结肿大;部分病猪发绀;四肢及腹部皮肤发红;部分病猪出现下痢、皮毛苍白贫血,尿液颜色呈茶红色;也有的猪可以耐过急性期,但会表现出慢性关节炎、脑膜炎等,耐过急性期的猪有的因为腹膜黏连而引起肠梗阻等胃肠道疾病。
慢性病例多见于保育猪,主要是食欲不振,咳嗽,消瘦,背毛粗乱,四肢无力或跛行,生长不良。
2)剖检变化剖检病死猪尸体可以发现有浆液性和纤维素性的胸膜炎症状,部分会出现脑膜炎。
这些部位损伤数量不同,会在胸腔、腹腔、关节腔等地方产生黄色、淡红色的液体,和空气接触后会凝结成果冻状,四肢关节发热,发炎。
2、实验室诊断将病猪送至实验室检验,进行涂片镜检,分离培养,药物试验等一系列操作后,能够了解到猪的浆膜、肺、器官等部位都有革兰氏阴性菌,有球状、长丝状、短杆状等等形态,而且以短杆状为最多。
美蓝染色呈两极着色。
从发病猪身体上收集病料,进行巧克力琼脂平板接种,会形成光滑突起的菌落,半透明状,颜色浅灰,直径在0.5~1.0mm,涂片可观察到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表现出丝状。
临床中结合症状,实验室检验,解剖结果可以进行综合的判断是否属于副猪嗜血杆菌病。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一种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疾病,该病在猪群中较为常见,但也有发生在人类身上的情况。
副猪嗜血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存活,对氧气和二氧化碳耐受性较强,因此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致病菌。
本文将详细介绍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措施。
一、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特点1. 病原学特点: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疾病,该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具有弯曲的形态,在革兰氏染色中呈现为红色。
该菌对氧气和二氧化碳有一定的耐受性,可以在自然环境中长时间存活。
2. 传播途径:副猪嗜血杆菌病主要通过口-粪传播途径传播,猪群中的感染者可以通过粪便排出病原体,被健康猪群摄入后发病。
副猪嗜血杆菌也可以通过呼吸道、皮肤黏膜等途径进入机体引发感染。
3. 临床表现:副猪嗜血杆菌病在猪群中常表现为发热、厌食、呼吸困难、腹泻等症状。
患病猪常出现明显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如发热、关节疼痛等。
部分患猪可能出现败血症。
4. 潜在的人畜共患病:除了在猪群中引起疫情外,副猪嗜血杆菌病也有发生在人类身上的情况。
研究表明,人类通过接触受感染的猪肉或者猪粪便等方式也可能感染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相应的疾病。
1. 临床症状: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发热、厌食、呼吸困难、腹泻等。
临床医生应当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进行初步判断。
2. 实验室检查:猪群中出现疑似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情况,应当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
主要包括病理组织学检查、细菌培养和鉴定、分子生物学检测等。
3. 分子生物学检测:近年来,PCR和核酸杂交技术已经成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重要诊断手段。
这些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猪群中的感染情况,为疾病的防控提供了便利。
4. 免疫学检测:免疫学检测技术如ELISA、免疫荧光等也可以用于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通过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抗体来确定感染情况。
1. 抗生素治疗:一旦确诊为副猪嗜血杆菌病,应当立即进行抗生素治疗。
猪副嗜血杆菌病
猪副嗜血杆菌病猪副嗜血杆菌病是一种严重影响猪类健康的疾病。
它由称为猪副嗜血杆菌的细菌引起,可以导致猪群的大规模感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本文将详细介绍猪副嗜血杆菌病的病因、临床表现、预防和控制措施等方面的信息。
1. 病因:猪副嗜血杆菌(Actinobacillus suis)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属于嗜血杆菌科。
它通常存在于猪的口腔、上呼吸道和消化道中,可以通过鼻腔、口腔溅射或浸泡的方式进行传播。
另外,猪副嗜血杆菌还可以通过感染后代的方式传播至下一代猪。
疫苗对此病的预防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个细菌是感染猪群的主要途径。
2. 临床表现:猪副嗜血杆菌病主要通过猪的体外分泌物,如唾液、鼻液、尿液和粪便来传播。
当猪出现疾病时,常会出现病程急、高热、食欲不振、腹泻、抽搐、呼吸困难等症状。
此外,患病猪出现感染症状时,可能会出现眼睑肿胀、全身淤血、呼吸困难和发热等症状。
3. 预防和控制措施:为了预防和控制猪副嗜血杆菌病的传播,猪养殖场应采取以下措施:3.1. 加强猪场的卫生管理:定期对猪舍进行清洁消毒,确保猪场环境的清洁卫生。
另外,减少猪的感染机会,阻止疾病的蔓延。
3.2. 重视采食卫生:饲喂猪的食物应该是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生产和储存,以避免受到病菌的污染。
3.3. 合理使用抗生素:当猪感染猪副嗜血杆菌病时,及时使用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以减少疾病对猪群造成的伤害。
3.4. 疫苗接种:对于有疫情的地区或受威胁的猪群,及时接种相应的猪副嗜血杆菌疫苗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4. 总结:猪副嗜血杆菌病是一种严重的猪类疾病,对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了预防和控制该病的传播,养殖场应加强猪场的卫生管理和采食卫生,并合理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此外,疫苗接种也是防止猪副嗜血杆菌病传播的重要手段。
我们应该意识到该病的危害,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来预防和控制它的传播。
通过合理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可以降低猪副嗜血杆菌病对养殖业的影响,保障猪群的健康。
猪副嗜血杆菌病症状及治疗
猪副嗜血杆菌病症状及治疗猪副嗜血杆菌病别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格拉泽氏病等,由猪副嗜血杆菌引起,这种细菌在环境中普遍存在,对于采用无特定病原或用药早起断奶技术而没有猪副嗜血杆菌污染的猪群,初次感染到这种细菌时后果会相当严重,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猪副嗜血杆菌病症状及治疗吧!发生症状猪副嗜血杆菌只感染猪,可以影响从2周龄到4月龄的青年猪,主要在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发病,通常见于5~8周龄的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
急性病例往往首先发生于膘情良好的猪,病猪发热(40.5~42.0℃)、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呼吸困难、腹式呼吸、皮肤发红或苍白、耳梢发紫、眼睑皮下水肿、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腕关节和跗关节肿大、共济失调、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有时会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
慢性病例多见于保育猪,主要是食欲下降、咳嗽、呼吸困难、被毛粗乱、四肢无力或跛行、生长不良、直至衰褐而死亡。
传播途径猪副嗜血杆菌病通过呼吸系统传播,当猪群中存在繁殖呼吸综合症、流感或地方性肺炎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环境差、断水等情况下该病更容易发生,饲养环境不良时本病多发,断奶、转群、混群或运输也是常见的诱因。
猪副嗜血杆菌也会作为继发的病原伴随其它主要病原混合感染,尤其是地方性猪肺炎。
在肺炎中,猪副嗜血杆菌被假定为一种随机入侵的次要病原,是一种典型的“机会主义”病原,只在与其它病毒或细菌协同时才引发疾病。
预防措施1、严格消毒:彻底清理猪舍卫生,用2%氢氧化钠水溶液喷洒猪圈地面和墙壁,2小时后用清水冲净,再用科星复合碘喷雾消毒,连续喷雾消毒4~5天。
2、加强管理:对全群猪用电解质加维生素C粉饮水5~7天,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应激反应。
治疗方法1、重症注射液:肌内注射,每次0.2毫升/千克,每早肌注1次,连用5~7天。
2、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肌内注射,每次20毫克/千克,每晚肌注1次,连用5~7天。
3、土霉素纯原粉:大群猪口服土霉素纯原粉30毫克/千克,每日1次,连用5~7天。
副猪嗜血杆菌
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形态染色副猪嗜血杆菌具有多种不同的形态,呈短杆状,也有细长、丝状的菌体。
革兰氏染色阴性。
无鞭毛,无芽孢,新分离的致病菌株有荚膜,有菌毛,特殊培养条件下可产生。
培养及生物学特性副猪嗜血杆菌普通琼脂平板不生长,血平板上生长贫瘠,巧克力琼脂平板上生长缓慢。
副猪嗜血杆菌生长严格依赖V因子。
在含有V因子的血琼脂平板或巧克力琼脂平板生长良好,24~48小时培养形成灰白色,透明或半透明的,边缘整齐、光滑,圆形,微隆起的露珠样菌落。
直径0.5~1mm。
血平板上无溶血现象。
V因子需要试验,副猪嗜血杆菌生长需要V因子,生长呈“卫星现象”。
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划线培养,生长呈“卫星现象”。
致病力与毒力构成副猪嗜血杆菌的毒力因素一般认为是荚膜、外膜蛋白和脂多糖(LPS)。
机体免疫主要以体液免疫为主。
机体产生抗体主要是针对荚膜多糖和外膜蛋白,且外膜蛋白具有更强的免疫原性。
根据热稳定抗原的差异,可将副猪嗜血杆菌分为至少15个血清型,有些分离株(约25%)无法定型。
目前的优势菌株为4型和5型。
不同血清型毒力存在差异,1,5,10,12,13及14型为高毒力;2,4,15型为中等毒力;其他血清型视为无毒力。
神经氨酸苷酶(唾液酸酶)是巴氏杆菌科其他细菌的一种潜在的毒力因子。
绝大多数(90%以上)新分离的副猪嗜血杆菌产生神经氨酸苷酶,被认为是HPS 的毒力因子之一。
副猪嗜血杆菌存在于猪的上呼吸道,构成正常菌群,被视为条件性致病菌。
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猪的格氏病(Glaesser’s disease),特点是发热,关节肿胀,呼吸系统紊乱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病理变化可见多发性浆膜炎,包括心包炎、胸膜炎、腹膜炎、脑膜炎以及关节炎等。
本病多发生在断乳后和保育期间,应激因素常是发病的诱因。
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副猪嗜血杆菌病常与某些病毒感染,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流感病毒等病毒感染并发或继发,也常与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混合感染。
副猪嗜血杆菌病及其防治
2 临床 症 状
患鸭精神不振 , 缩脖 , 地面上有时可发现血便 。 ~ 2 3天后就 会 发现有 数只蛋 鸭死 亡 , 随后几 天 , 亡数量直 线增加 , 死 产蛋 率有所 下降或增长缓慢 。
3 剖检 变化
肠 黏膜充血 , 十二指肠有红色胶胨状物 。有的肠 黏膜上覆
通风 良好 , 勤换 垫草 , 保持舍 内干燥 , 防止饲料发霉 , 定期 消毒 鸭舍 、 料槽和饮水器 。晴天让鸭在舍外 多活动 , 多接触 阳光 。
屋顶下 加 1 个夹层 , 者在离地 面 2米处 , 或 横架 竹竿 , 铺上 草 帘或塑料 布 , 以利保温。早 上迟放 鸭, 傍晚早关 鸭, 减少下水次 数, 缩短下水 时间。上、 下午 阳光 充足的时候 , 各洗澡 1次 , 时 间为 1 O分钟左 右。加足饲料 , 气温 由冷转 暖 , 日照增 长 , 产 对 蛋有利 。饲料要从数量上 和质量上都满 足蛋 鸭需要 , 春季 , 优 秀的蛋鸭产蛋率有时会超过 10 0 %。保证青饲料供 给 , 青饲 料 白天可撒在水面 自由采食 , 晚上盛人筐 内放在舍 中央饲喂 , 青 料与精料 各 占 5 %, 0 缺乏青料 时可 添加维生素 , 效果很好 。 春末 正是 霉雨季节 , 稍有 不慎 , 出现掉 蛋换毛 。鸭舍 要 易
1发 病原 因
多数为第 1 年饲养蛋 鸭的养殖 户 ,对 蛋鸭 的饲养及疾 病
防治没有经验 。由于鸭舍大多为塑料大棚结构 , 白天气温逐渐
克珠利 ) 毫克 / 1 千克饮水 , 青霉 素 1 万单 位 / , 只 进行 交替使
用 预 防 , 收到 良好 的效 果 。 可
关好门窗 , 防止贼风侵袭 。北窗必须堵严 , 气温低时 , 最好
副猪嗜血杆菌病
副猪嗜血杆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也写作猪副嗜血杆菌病,又称格拉泽氏病或革拉泽氏病。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猪的疾病,表现为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纤维素性胸膜炎和脑膜炎等。
一、流行病学副猪嗜血杆菌主要通过空气、猪与猪之间的接触及排泄物进行传播,主要传染源为病猪和带菌猪。
通常只感染猪,有较强的宿主特异性。
通常情况下,母猪和育肥猪是副猪嗜血杆菌的携带者。
可影响2-4周龄猪,主要在断奶后和保育期间发病。
感染高峰为4-6周龄的猪。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病率在10%~15%,严重时病死率可达50%。
二、临床表现急性病例,往往首先发生于体况良好的猪,病猪发热(40.5-42.0℃)、精神沉郁、食欲几乎废绝,呼吸困难,体表皮肤多呈苍白,耳梢发紫(樱桃红),眼睑皮下水肿,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腕关节、跗关节肿大,共济失调,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
有时也会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
与仔猪水肿病很相似,临床中应注意区分,以免造成误诊。
慢性病例,多见于保育猪,主要是食欲下降,咳嗽,呼吸困难,被毛粗乱,四肢无力或跛行,贫血、生长不良,甚至衰竭而死亡。
感染母猪多出现关节肿胀、跛行、颤抖等亚临床症状。
这也是引起哺乳仔猪感染的主要原因。
三、剖检变化主要表现多发性纤维素性或浆液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
主要表现为胸膜炎、腹膜炎、脑膜炎、心包炎、关节炎、多发性浆膜炎(简称六炎)。
多见纤维素性或浆液性渗出,胸水、腹水增多且浑浊,有时肺脏发生粘连、肿胀、出血、淤血。
四、诊断确诊可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实验室检验等。
有条件可做细菌分离鉴定。
鉴别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鉴别: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主要由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引起。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和副猪嗜血杆菌形态上极其相似。
另外,副猪嗜血杆菌病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阳性血清存在交叉反应,不能使用间接血凝实验进行鉴别。
但副猪嗜血杆菌病主要在断奶后和保育期间发病,发病表现为纤维性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胸膜炎和脑膜炎。
副猪嗜血杆菌病
7、流行特点
以30-60KG的仔猪和架子猪的 感受性较多,成年多呈隐性 感染或仅见轻微的临床症状。
肥育猪耳朵、臀部皮肤发绀
五 、临床症状
1、本病多继发于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 征病毒、猪流感病毒、猪呼吸道冠状病 毒、猪肺支原体、猪圆环病毒2型等病原
体感染,或与这些病原体混合感染。
在流行初期多见后躯软弱,两后肢交叉 或并在一起支撑,难以站立甚至后躯麻 痹,站立不稳,跛行,共济失调,后期 有的呈犬坐姿势。呼吸急促,可听到喘 息声,人为驱赶或触诊尖叫。
慢性病例表现皮肤苍白和生长不良
6、生长猪表现为发热、 轻微的脑膜脑炎、关节 炎、跛行、肺炎、心包 炎、腹膜炎、咳嗽。
7、急性病猪体温升高,可达41℃左 右,精神沉郁,身体颤抖,呼吸困 难,全身淤血,皮肤发绀,反应迟 钝,咳嗽,呼吸困难,共济失调, 肌肉震颤、麻痹和惊厥。关节肿胀, 跛行,斜卧,虚弱,继而因窒息和 心衰死亡。急性感染后的母猪可发 生流产。
(1) 重症注射液 肌内注射,每 次0.2mL/kg,每早肌注1次,连用 5~7d。 (2) 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 肌内 注射,每次20mg/kg,每晚肌注1 次,连用5~7d。 (3)大群猪口服土霉素纯原粉 30mg/kg,每日1次,连用5~7d。
(4)抗生素饮水对严重的该病爆 发可能无效。一旦出现临床症状, 应立即采取抗生素拌料的方式对 整个猪群治疗,发病猪大剂量肌 注抗生素。大多数血清型的猪副 嗜血杆菌对头孢菌素、氟甲砜、 庆大、壮观霉素、磺胺及喹诺酮 类等药物敏感,对四环素、氨基 苷类和林可霉素有一定抵抗力。
可疑病猪应当进行隔离饲养 维持一个足够的适应期,因为 潜伏有HP.S的猪有可能引起 全群发病.应及时给予治疗, 以减少对该病的传播。
5、加强饲养管理,给予全价 饲料保证营养,增加机体抗 病能力
副猪嗜血杆菌病课件
2009年执业兽医师考试真题分析
189.某猪场30~40日龄保育猪发生以咳嗽和
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伴有关节肿大。
剖检见心包炎,肺脏与胸壁粘连,腹腔组织器
官表面覆盖纤维素性渗出物。此病可能是
A.猪丹毒病
B.猪支原体肺炎
C.副猪嗜血杆菌病 D.猪传染性萎缩
E.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26 26
四、发病机理
黏膜损伤可能会增加细菌入侵的机会。在猪 感染的早期阶段,菌血症十分明显,肝、肾和 脑膜上的瘀斑和瘀点构成了败血症损伤;血浆 中可检测到高水平的内毒素,许多器官出现纤 维蛋白血栓。随后在多种浆膜表面产生典型的 纤维蛋白化脓性多发性浆膜炎、多发性关节炎 和脑膜炎。
五、临床症状
五、临床症状
九、思考题
九、思考题
1、如何从临诊症状方面区分副猪嗜血杆菌 病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2、针对副猪嗜血杆菌众多血清型,应如何 研制疫苗进行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免疫预防?
Thanks!
副猪嗜血杆菌病 (Haemophilus parasuis)
一、概念及背景 二、病原 三、流行病学 四、发病机理 五、临诊症状 六、病理变化 七、诊断 八、防制 九、思考题
一、概念及背景
一、概念及背景
本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猪的多发性浆膜炎 和关节炎,主要临诊症状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
消瘦、跛行、共济失调和被毛粗乱等;剖检病理变 化表现为胸膜炎、肺炎、心包炎、腹膜炎、关节炎 和脑膜炎等。
现出典型的“卫星生长”现象,并且不出现溶血。
副猪嗜血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
二、病原
该菌的血清型复杂多样,按Kieletein-Rapp-Gabriedson (KRG)琼脂扩散血清分型方法,至少可将副猪嗜血 杆菌分为15种血清型,另有20%以上的分离株血清型 不可定型。各血清型菌株之间的致病力存在极大的 差异,其中血清1、5、10、12、13、14型毒力最强, 其次是血清2、4、8、15型,血清3、6、7、9、11型 的毒力较弱。另外,副猪嗜血杆菌还具有明显的地 方性特征,相同血清型的不同地方分离株可能毒力 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防治
• 治疗效果不佳,治愈率低,重在预防,治疗时可 用青霉素、链霉素疗法 • 分离本场的菌株制备自家灭活苗对本病有较好的 免疫效果 • 做好PRRS、PCV、PR、SI、AR和支原体肺炎的 预防工作,对本病的控制也非常重要
• 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敏感药物,每千克饲料中添 加复方替米先锋1000毫克、环球之星预混剂1000 毫克或多种维生素200毫克,连用3-5天
副猪嗜血杆菌病
病原学
•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猪只发生以关节炎和呼吸困难 为特征的一种疾病 • 副猪嗜血杆菌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有多种形态, 通常可见荚膜,该菌生长时需要V因子(NAD), 不需要X因子(血红素或其它卟啉类物质)
• 副猪嗜血杆菌有15个血清型,型特异性抗原是对 热稳定的多糖,可能是荚膜或脂多糖
流行病学
• 副猪嗜脏中分 离出来
• 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的传染源,通过呼吸道、伤 口传播 • 空气质量差、温差变化明显、寒冷等因素可加重 并病的发生,仔猪最易感
• 在肺炎中,副猪嗜血杆菌被认为是一种随机入侵 的次要病原,只有与其它病毒或细菌协同时才引 发疾病
• 肺脏表面纤维素性渗出
• 肝脏表面纤维素性渗出
• 心包积液,心外膜纤维素性渗出
• 胸膜、腹膜有纤维素性渗出 • 肠浆膜表面纤维素性渗出
患猪肺脏表面纤维素性渗出
患猪肝脏表面纤维素性渗出
患猪心外膜纤维素性渗出
诊断
• 细菌分离最好选用浆膜表面物质、渗出的脑脊髓 液和心脏血液 • 用胰蛋白胨血液培养基可以提高生长速度
• 推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早期隔离断奶,减少 应激,保持猪舍干燥通风,降低饲养密度,做好 卫生消毒工作
• 副猪嗜血杆菌可能是引起纤维素性化脓性支气管 肺炎的原发病原
临床症状
• 发热
• 精神沉郁 • 被毛粗乱
• 消瘦
• 关节肿大(肩关节和后肢关节)
• 跛行 • 腹式呼吸明显
• 本病的死亡率很高
患猪肩关节肿大
患猪后肢关节肿大
病理变化
• 主要表现为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
• 患猪关节肿大,皮下胶冻样渗出,切开患猪关节, 流出乳白色渗出物 • 患猪关节内有干酪样变化,渗出无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