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八上2.2_声音 的特性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

教学目标:1.掌握声音的传播方式和特性。

2.理解声音的频率与振动源的关系。

3.了解声音的速度和传播距离的关系。

4.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弹性绳、木棍、蜡烛、探究箱等。

2.教学辅助工具:PPT、课件、录音机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以问答、故事、图片等形式介绍声音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声音,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二、呈现(20分钟)1.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亲自感受和探究声音的传播方式。

可利用实验箱模拟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观察声音的传播路径和特点。

2.介绍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距离的关系,让学生思考光和声音的传播速度有何区别。

三、理解(30分钟)1.利用PPT和课件讲解声音的频率和振动源的关系,用示波器演示不同频率声音的波形,让学生理解高频率声音和低频率声音的区别。

2.介绍声音的频率与音高的关系,并通过听觉实验来验证。

3.讲解声音强度和响度的概念,并通过实验来体验不同强度声音的效果。

四、拓展(20分钟)1.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分组进行声音的制作与探究实验。

每组用不同材料制作乐器,探究不同材料对声音的影响,并记录实验结果。

2.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并引导学生总结不同材料对声音的影响。

五、归纳(10分钟)1.学生在PPT或黑板上总结声音的特性,包括传播方式、传播速度、传播距离、频率、强度等。

2.引导学生思考影响声音传播的因素。

六、小结(10分钟)1.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声音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为什么有些人的声音会听起来更大、更响亮?2.解答学生的问题,并做一次简单的复习,巩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

七、课后练习(10分钟)1.布置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a.声音在哪些介质中可以传播?b.高频率声音和低频率声音的区别是什么?c.什么是声音的强度和响度?d.什么因素影响声音传播的速度和距离?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声音的特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八年级物理声的特性教案

八年级物理声的特性教案

教案主题:声的特性教学目标:1.了解声波的产生和传播方式。

2.掌握声音的传播速度。

3.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特性。

4.学会利用各种实验仪器进行声音实验。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物理教科书。

2.实验器材:玻璃杯、细棍、酒精灯、音叉、示波器等。

3.幻灯片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准备一段有趣的声音片段,如渐强渐弱的公鸡叫声,播放给学生听,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a)你听到的声音是怎么产生的?(期望学生能回答声波的产生与传播)b)声音是如何传播到你的耳朵的?(期望学生能回答声音需要介质传播)c)声音的传播速度比较快还是比较慢?(期望学生能回答声音传播速度相对较快)1.通过幻灯片或图片,简要介绍声波的产生方式和传播方式,并解释声音是机械波的一种。

2.解释声音需要介质传播的原因,以及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的差异。

3.讲解声音的传播速度,引导学生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差异。

三、实验探究(30分钟)1.实验一:声音的传播速度a)将玻璃杯倒扣在桌子上,手指轻敲杯口,听到声音后停止计时器。

b)用声音传播公式v=s/t计算声音传播速度。

c)比较声音的传播速度和光的传播速度,引导学生思考光速快于声速的原因。

2.实验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a)准备一个细棍,用火烧热一端,然后迅速放入水中。

b)观察并描述烧热一端时声音的特点。

c)概括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速度的差异。

四、概念巩固(15分钟)1.结合实验结果,再次强调声音需要介质传播这一特性。

2.梳理声音的传播速度在不同介质中的差异。

1.分组讨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差异可能的原因。

2.学生汇报并讨论各小组的观点,指导学生梳理思路。

3.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1.阅读教科书相关章节,复习声波的产生和传播方式。

2.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教学反思:1.通过声音片段的导入,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

《声音的特性》教案设计第一章:声音的产生1.1 声音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展示图片和实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振动产生声音的过程。

1.2 声音的传播解释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原理,让学生了解声音是通过振动传递的。

通过实验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第二章:声音的特性2.1 音调解释音调的定义,让学生了解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通过实验或音乐实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音调的高低变化。

2.2 音色解释音色的定义,让学生了解音色与波形的形状有关。

通过实验或音乐实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不同乐器产生的不同音色。

第三章:声音的强度3.1 声音的强度定义解释声音的强度是指声音的响度或音量。

通过实验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声音强度的变化。

3.2 声音的单位介绍分贝(dB)作为声音强度的单位,让学生了解声音的测量方法。

通过实验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和理解不同声音强度的例子。

第四章:声音的应用4.1 声音与通讯解释声音在人类通讯中的应用,如电话、广播等。

通过实例或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声音在通讯中的传输过程。

4.2 声音与科技介绍声音在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声纳、超声波等。

通过实例或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声音在科技中的作用和原理。

第五章:声音的感知5.1 人类听觉系统解释人类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了解声音是如何被听到的。

通过图片或模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耳的结构和听觉传导过程。

5.2 声音的感知特性解释人对声音的感知,如音高、音色、声音的方位等。

通过实验或音乐实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人对声音感知的原理和现象。

第六章:声音的测量与仪器6.1 声级计的使用介绍声级计的作用和操作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测量声音的强度。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使用声级计进行声音强度的测量。

6.2 声音频谱分析解释频谱分析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不同频率成分对声音的影响。

通过实验或软件演示,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声音频谱的分析结果。

第七章:声音的编辑与处理7.1 声音编辑软件介绍介绍常见的声音编辑软件(如Audacity)的功能和操作界面。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优秀13篇)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优秀13篇)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优秀13篇)声音的特性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特性。

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

通过实验探究音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音调与响度的区分【教材分析】教材将声音的特性按照音调、响度、音色的顺序进行讲授。

但是,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往往将“音调”和“响度”两个概念混同起来。

本人考虑到响度比音调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接触到,而且响度比音调更加好理解一些。

在排除响度的干扰之后,音调更加容易理解一些,因此将课本中二者的顺序颠倒了一下,将知识的处理由易到难。

【学情分析】声音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许多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发声体所发出声音的特性各不相同。

但是学生对于声音的特性的有关知识(尤其是音调和响度)十分模糊,甚至存在错误理解。

而本节课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就看能否顺利改正学生的错误理解,真正理解音调和响度。

此外,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学生也向着多方向发展,拥有乐器演奏等多方面的才能。

本节课可以让学生自带部分乐器供课堂探究之用,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资源】大小木鱼、大小铜镲、大小铜锣、大小鼓、大小音叉、敲打木槌、铝板琴、学生自带乐器(吉他、竖笛等)、乒乓球、铁架台、示波器。

(说明:以上器材可从学校音乐器材室中寻找,也可用其他乐器代替)【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了解了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大自然中的一些美妙的声音吧!(播放录音)请学生提出想要知道的有关声音的问题。

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分类,抽取与声音的特性有关的问题作为本节探究的'内容,从而引出课题。

2019年八年级物理上册-2.2-声音的特性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年八年级物理上册-2.2-声音的特性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2.2 声音的特性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的第二节,安排在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之后。

声音的特性这节课中包含的知识难度不高,但内容较多,知识密度大。

对响度与振幅、音调与频率、音色与发声体之间的关系认识依托于大量丰富有趣的实验。

如何精选和设置这些实验使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清晰而易于接受,是本节课设计的重点。

【学生情况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初步掌握了声音由物体振动而产生,并以波的形式传播,能说出15℃空气中声速的大小,并能使用这些知识解释诸如“先看到闪电才听到雷声”等相关生活现象。

然而此时学生尚没有机会了解声音本身具有哪些性质,对声音更多地停留在基于生活经验的认识层面上。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中,将借助贴合学生生活的实验,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方法重新审视声音,意识到自身认识的缺失,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并顺利的掌握声音的特性,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二、能力目标1.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的品质。

2.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意识。

【教学重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

【教学难点】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

【教学过程】【环节一】:听音乐,创设问题的情境。

复习上节知识,引入新课。

生:思考学案上的旧知,并回答老师提问。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声音靠什么传播?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设计意图]:让学生欣赏音乐轻松进入问题情境;通过复习巩固旧知。

符合温故知新的教学原则。

【环节二】: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及声音的特点?师:口琴试吹唱乐谱1.2.3.4.5.6.7.i。

初中物理声音特性教案

初中物理声音特性教案

初中物理声音特性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 掌握各个特性的影响因素。

3. 能够区分和应用各个声音特性。

教学重点:1. 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 各个特性的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1. 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应用声音特性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音叉、细绳、乒乓球、示波器、音色不同的乐器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是如何辨别不同的声音的?2. 学生回答:通过声音的高低、大小和音质来辨别。

3.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二、探究音调(15分钟)1. 实验1:让学生用细绳系在音叉上,轻触乒乓球,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变化,同时听音叉发声。

2. 学生观察并回答: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音叉发声的音调越高。

3. 教师解释:音调是由声音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三、探究响度(15分钟)1. 实验2:让学生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音叉,观察音叉的振动幅度,同时听声音的大小。

2. 学生观察并回答:敲击音叉的力度越大,音叉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3. 教师解释:响度是由声音的振幅决定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四、探究音色(15分钟)1. 实验3:让学生分别演奏音色不同的乐器,听它们的演奏声音。

2. 学生回答:不同乐器的音色不同,可以辨别出它们的声音。

3. 教师解释:音色是由声音的波形决定的,波形不同,音色不同。

五、应用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分辨不同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说出它们的区别。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应用所学的声音特性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声音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 学生总结:音调是由频率决定的,响度是由振幅决定的,音色是由波形决定的。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了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并掌握了各个特性的影响因素。

2.2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教案第一节声音的特性教案

2.2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教案第一节声音的特性教案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课前预习:1.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2.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吗?有怎样的大小关系?3.人听到声音应具备哪些条件?4.我的疑问:做一做:请几位同学分别说“我爱学物理”,其他同学闭上眼睛。

那么我们能不能通过听觉分辨出是谁呢?思考:我们为什么仅凭声音就能分辨出是谁呢?【学点一】音调1.感知音调不同的声音:利用酒瓶中装有不同的水,弹奏《小星星》。

提出问题:“音调的高低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根据观察,猜想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

我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探究:利用身边的钢尺,模仿学生预习良好。

培养学生主动预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感受到声音的丰富多彩,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吉它弦,紧按在桌面上进行探究。

(注意:实验中拨动钢尺时用力的 大小应大致相同)比较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物体振动得快,发出的音调就________,振动得慢,音调就 _______ 。

(阅读课本19页音调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明确音调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2.思考:大象可以用我们人类听不到的“声音”进行交流。

大象发出的声音为什么人类听不到呢?振动会发出声音,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阅读课本20页,知道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了解一些动物能听到的大致频率范围。

) 跟踪练习:次数钢尺伸出长度振动快慢音调1 2分组实验,动手探究学生将探究实验中的所得所思所想相互交流,共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趣和求知欲。

通过学生现场感受,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判断能力。

1.音调指的是声音的_________,频率指的是____________,二者的关系是:物体振动的频率越____,音调越_____,频率越____,音调越_____。

2.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从____到______。

蝴蝶的翅膀1秒钟振动不超过10次,蚊子的翅膀1秒钟振动500~600次,我们能听到它们的翅膀发出的声音吗?3.频率不同的声音,波形有什么不同?【学点二】响度1.将手按在自己的喉咙上,分别小声和大声发出声音,通过感觉声带的振动来猜测决定声音响度的因素。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2声音的特性 说课稿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2声音的特性 说课稿

《声音的特性》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声音的特性》我说课的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说教材分析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到物理,从自然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所以本课在学生主动探究等方面作了一些努力。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学生生活中对声音有一定知识理解的基础上,也是在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之后要探究的新知识,因此本节内容在整章教材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2.知道音调和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和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不同发声体,音色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学习用科学研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2.通过合作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的体验,使学生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2.体会现实世界的声音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实际,本节课的重点是研究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各与什么因素有关;本节课的难点音色取决于发声体本身。

四、说教学方法1、教法:(1)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2)实验法: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理解频率和振幅的有关概念。

(3)讲授法:通过语言信息的传递,使学生准确的掌握物理科学知识。

(4)对比法:通过对比法的运用,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声波的概念。

2、学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

因此这节课采用研究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初中物理 声音的特性教案

初中物理 声音的特性教案

初中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并理解它们的决定因素。

2.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声音特性的影响因素,并能运用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1. 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 影响声音特性的因素。

教学难点:1. 声音特性的决定因素。

2. 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钢尺、塑料尺、音叉、闹钟等。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声音,让学生听并进行分类,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特性。

2. 学生分享对声音特性的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音调、响度和音色。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钢尺和塑料尺的振动情况,了解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

3. 教师讲解响度的决定因素,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4. 教师讲解音色的决定因素,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不同乐器发声的音色差异。

三、课堂探究(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因素对声音特性的影响。

2. 各组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

3. 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了解更多关于声音特性的知识,如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声音特性的应用。

2.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决定因素。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题。

2. 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声音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了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并掌握了它们的决定因素。

《2.2声音的特性》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2.2声音的特性》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2.2声音的特性》教师集体备课教案课时编号NO:授课时间:第周星期 2013 年月日科目物理年级八年级主备人课题 2.2声音的特性上课人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声音的特性;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试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总结出对音调、响度、音色概念的理解及其相关因素。

本节中出现的名词:乐音、音调、频率、超声波、次声波、响度、振幅、音色。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动手中动脑;学会自我构建知识体.教具与教法钢锯条(25根),示波器、吉他、笛子、小鼓、铁架台、音叉、乒乓球、细绳。

实验法、提问法、讨论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课:世界上的声音千差万别、各种各样:有悦耳动听,使人心情愉快的乐音(如:音乐厅的演奏,歌唱家的歌唱);也有嘈杂刺耳,令人厌烦的噪声(如刹车时的摩擦声、打磨工件的声音、电钻的声音)。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乐音的特性(播放多媒体) 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声音。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授课内容:2.2声音的特性乐音:是物体作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但同是乐音,有的调子高,有的调子低,有的声音大,有的声音小,这是怎么回事呢?既然声音是由振动着的物体发出的,我们会这样猜想:声音的差别必然跟物体的振动情况有关,是不是这样呢?[师演示]:请听:用吉他弹几个不同的音。

提问:你感觉有什么不同?我们先来研究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关系:一、音调──声音的高低。

让我们一起来探究:[生分组试验] 物品:钢锯条,记录表格。

过程:把钢锯条紧压在桌边上,(1)将锯条1/5伸出桌外;(2)将锯条1/3伸出桌外;(3)将锯条1/2伸出桌外,使其振动发声。

实验总结:请填表。

人教八上物理2.2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人教八上物理2.2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人教八上物理2.2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原理。

2.掌握声音的特性,包括声音的音调、音量、音色和特定声音的效果。

3.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声音的特性与其它物体或媒介的关系。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声音的特性的概念和特点。

2.声音的特性与其它物体或媒介的关系。

教学难点1.声音的特性与其它物体或媒介的关系的理解与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本、备课笔记、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本相关内容,上课带上笔记本、铅笔和尺子。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知识(5分钟)1.引入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原理。

2.提问学生: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都听到过哪些声音?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怎样才能让声音传播出来?3.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声音的特性。

理论讲解(15分钟)1.声音的特性:音调、音量、音色和特定声音的效果。

2.逐个解释声音的特性,让学生了解每个特性的定义和特点。

3.通过实例让学生联想和理解不同的声音特性。

实验探究(3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完成一组实验。

2.实验1:改变物体的振动方式,观察声音的变化。

3.实验2:用不同形状的容器接收声音,比较声音的音量和音色。

4.实验3:用不同材质的板材敲击,观察声音的变化。

5.实验结束后,小组间交流实验结果,总结实验中观察到的规律和结论。

深化拓展(20分钟)1.通过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特性与其它物体或媒介的关系。

2.提出问题:在水中传播的声音和在空气中传播的声音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3.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尝试回答问题,并互相交流思考。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声音特性与媒介的关系。

归纳总结(10分钟)1.教师进行知识归纳,总结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2.学生将归纳内容整理到笔记中,带回家中进行复习。

五、课后作业1.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加深对声音特性的理解。

2.2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2.2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4)响度: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由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决定。振幅越大,声音越响亮;振幅越小,声音越微弱。距离声源越近,声音越响亮;距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微弱。
(5)音色: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音色用于区分和辨别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6)声音的三个特性的关系:音调、响度和音色是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它们共同决定了声音的特点。音调、响度和音色之间相互独立,但又相互影响。音调、响度和音色可以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它们之间不存在简单的加减关系。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室、物理实验室、实验器材(如音叉、尺子、声级计等)。
2. 课程平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材、教学课件、教案。
3. 信息化资源:互联网、在线物理教学资源库、科学动画和视频素材。
4. 教学手段: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问题驱动法。
- 音调:高、低
4. 响度:
- 振幅:大 → 小
- 距离:近 → 远
- 响度:响、弱
5. 音色:
- 材料、结构
- 音色:独特特性
6. 三个特性的关系:
- 独立且相互影响
- 描述声音的三个角度
7. 声音的应用:
- 传递信息、能量
- 医学、工业、通信
- 娱乐、艺术创作
8. 声音的测量:
- 分贝(dB):比值单位
清晰、准确地讲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和区分。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2.2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2.2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章节通过探究声音的特性,旨在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声音现象,形成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强化对物质与能量观念的理解。在科学思维方面,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声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收集,提升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和问题解决能力,促进科学探究素养的提升。
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作用与目的:
加深学生对声音特性的理解,通过实践掌握相关知识,培养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布置作业:根据课堂内容,布置相关作业,如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声音特性。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相关书籍和网站,鼓励学生深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平台跟踪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按照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初步理解声音特性的基本概念。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问题等提交至平台。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2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2.2声音的特性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
3.授课时间: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
4.教学时数:2课时(90分钟)
本课程基于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围绕声音的特性展开教学。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等形式,使学生了解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等基本概念,掌握声音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基本原理。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2.2声音的特性(初二物理教案)

2.2声音的特性(初二物理教案)

第2讲声音的特性知识点一:音调音调:人耳感觉到声音的高低,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知识点二:响度声音的强弱就是响度。

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知识点三:音色声音的品质或特色。

与发声体材料有关。

【重点】声音的音调、音色、响度【难点】声音特性的区分。

A1.在班级进行的物理知识抢答比赛中,坐在前排座位的同学,不用向后转头,根据说话声就能判断出是谁在抢答,这是因为不同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A 振幅B 频率C 响度D 音色2.“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和“低”指的是()A.音调B.音色C.响度D.速度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次声波传播很远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4.如图2-2-2所示,下列的实验和实例中说法错误的是()A.将发声的音叉与面颊接触,有“麻”的感觉,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放在真空罩里手机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说明声音只能通过空气传播C.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快和慢会使声音的音调不同D.周围的击掌声会惊动鱼缸中的金鱼,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和水中传播我们生活在﹣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一种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C.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D.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音调很高6.如图2-2-3所示,关于声现象的各种实验情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实验:钢尺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B.乙实验:抽气过程中,钟罩内铃声变小,说明真空可以传声C.丙实验: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D.丁实验:小明轻声说话,通过“土电话”小丽可以听到,说明固体能够传声7.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下图2-2-4所示,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A.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B.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C.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D.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8.人说话和唱歌时的发声靠的是声带的,声音是靠来传播的。

台儿庄区第一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 2.2 声音的特性教案新人教版

台儿庄区第一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 2.2 声音的特性教案新人教版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响度大小与振幅及发声体距离远近有关,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

(3)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产生声音响度大小与振幅及发声体距离远近有关,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

(2)组织不同学生利用各种乐器发声及本人参与发声来认识音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引导组织和学生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声乐基础知识的乐趣。

(2)通过学习声音的三要素,提高学生对乐音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探究中理解和体会音调、响度和音色。

通过实验探究音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音调与响度的区分【考点梳理】1.音调;2.频率与音调的关系;3.超声波与次声波;4.响度;5.响度与振幅的关系;6.音色;7.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音叉一个、乒乓球一个、细线、铁架台、麦克风一个、示波器或计算机、长笛、钢尺、硬卡片、鼓、碎纸屑、课件等学生准备:1.完成助学中三个知识点的预习,带着问题在课下预习本节课的内容,各组小组长检查课前预习。

2.器材准备:音叉一个、乒乓球一个、细线、铁架台、钢尺、鼓、碎纸屑、课件等5组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用力鼓掌和轻轻拍掌发出的声音,哪次发出的声音大?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2)振动会发出声音,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是因为蚊子声大吗?要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需要研究声音的特性。

二、新课讲授【总结并过渡】我们接触到的各种声音,有的听起来音调高,有的听起来音调低。

声音为什么会有音调高低的不同?什么因素决定音调的高低?探究一:探究决定声音高低的因素【学生分组】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注意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力度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之间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的第二节,安排在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之后。

声音的特性这节课中包含的知识难度不高,但内容较多,知识密度大。

对响度与振幅、音调与频率、音色与发声体之间的关系认识依托于大量丰富有趣的实验。

如何精选和设置这些实验使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清晰而易于接受,是本节课设计的重点。

【学生情况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初步掌握了声音由物体振动而产生,并以波的形式传播,能说出15℃空气中声速的大小,并能使用这些知识解释诸如“先看到闪电才听到雷声”等相关生活现象。

然而此时学生尚没有机会了解声音本身具有哪些性质,对声音更多地停留在基于生活经验的认识层面上。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中,将借助贴合学生生活的实验,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方法重新审视声音,意识到自身认识的缺失,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并顺利的掌握声音的特性,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二、能力目标1.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的品质。

2.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意识。

【教学重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

【教学难点】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

【教学过程】【环节一】:听音乐,创设问题的情境。

复习上节知识,引入新课。

生:思考学案上的旧知,并回答老师提问。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声音靠什么传播?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设计意图]:让学生欣赏音乐轻松进入问题情境;通过复习巩固旧知。

符合温故知新的教学原则。

【环节二】: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及声音的特点?师:口琴试吹唱乐谱1.2.3.4.5.6.7.i。

生:仔细听老师唱,然后一块唱出来。

再唱国歌三个起来。

感受 :1、 从低音“叨”到高音 “叨”各个音有什么不同?音叉发出的声音、人歌唱的声音, 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

师:板书:(1).音调:声音的高低。

音调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出示口琴的内部结构,演示长铜片与短铜片哪个音调高?生:感受并回答。

2、小组活动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及声音的特点?运用钢尺,想办法使钢尺发声。

我们可以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大约1/5、1/3、1/2,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

如果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短一些, 观到钢尺振动发声时振动得快慢小组活动探究:此时,钢尺振动得较快,声音尖而细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一些,再次拨动,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得快慢和发出的音调。

师生总结: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短时,钢尺振动得较快,音调高;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时,钢尺振动得慢,音调低。

3、自主合作学习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频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什么叫频率?(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什么?(3)物体振动得快慢、频率跟音调的关系是什么?(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什么?(5)什么叫超声波?什么叫次声波?小组选代表回答:(1).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意义)物理学中,把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定义)(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Hz(3).实验表明: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物体振动快──频率高──音调高;物体振动慢──频率低──音调低。

(4).大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20赫兹~20000赫兹合作讨论:振动会发出声音,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蝴蝶的翅膀一秒钟振动不超过10次,蚊子的翅膀一秒钟振动500~600次,由于蝴蝶的翅膀振动的频率低于人耳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当然人耳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

而蚊子翅膀的振动频率在人耳的听频范围内,人耳就能听到蚊子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

(5)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

频率低于20 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音符、齐唱国歌段落体会音调的内涵;学生拨动钢尺实验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环节三】学习响度跟什么因素有关?师:刚过去的夏天,半夜“轰隆隆”的雷声,过春节开天雷的声音,让我们认识另一个特性;板书: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大小。

声音有音调的不同,也有强弱的不同。

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响度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声音的大小。

怎样才能使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更响?轻敲鼓面, 声音弱,响度小;重敲鼓面,声音强,响度大。

师:响度跟什么因素有关?生:音叉实验:(1)用细线把乒乓球吊起来,使乒乓球静止在竖直位置,恰好跟音叉的一个叉股接触。

轻敲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2)重敲音叉,使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3)比较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有什么不同。

(4)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学生总结实验结果: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小,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小,音叉振动的幅度小;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大,音叉振动的幅度大。

根据实验结果知道: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教师总结:物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

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

那么振幅是确定响度的惟一因素吗?实际中,响度还跟听者与发声体的距离有关。

距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响度越小。

(可以向学生简单介绍原因:因为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越到远处越分散。

)音调和响度是声音的两个不同的特征。

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也不一定大。

在同一首歌曲中,音调低的“1”可以唱得比音调高的“5”更响。

练习: 蚊子的叫声与黄牛的叫声相比, 音调高 , 响度大。

【设计意图】通过列举日常生活中“半夜雷声”、“开天雷声”、“轻敲鼓、重力敲鼓”等现象让学生体会“响度”。

学生进行“音叉实验”探究科学道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探究能力。

【环节四】探究:音色的内涵1.耳朵“辨”乐器。

播放录音:梁祝1(小提琴) 梁祝2(笛子、二胡演奏) 同学们辨别是何种乐器演奏的2.耳朵“辨”人。

请后面的两名同学读屏幕上的句子: 读:“音调取决于频率,响度取决于振幅。

”。

请前面的同学说出朗读者的名字。

请同学们讨论,我们为什么能够区分不同的乐器的声音,不同人发出的声音?“大衣哥”朱之文靠唱哪首歌而成名?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便音调相同,我们还是能够分辨它们。

在声音的特征中还有一个因素是十分重要的,它就是音色。

物理上,把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叫音色。

音色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 有关。

3、学生不同乐器演奏C调的“1”时的波形图。

得出结论:波形各不相同,频率相同,音调相同,;振幅相同,响度相同,音色不同。

师生总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1)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2)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3)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

(4)不同的发声体具有不同的音色。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让学生“辨”乐器、“辨”人、看波形图理解掌握音色及其应用。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五】达标练习。

1.用吉他和笛子同时演一支曲谱,一听声音就能区分别是吉他声还是笛子声,这是因为吉他和笛子声的( ) A.音色不同 B.音调不同 C.响度不同 D.音色和音调都不同2.养蜂人分辨蜜蜂是飞去采蜜,还是采蜜回来,根据是( ) A.蜜蜂翅膀振动的频率 B.蜜蜂翅膀振动的振幅 C.蜜蜂翅膀振动的多少 D.蜜蜂翅膀振动的数量3.关于声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频率越大,响度越大 B.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C.不同发声体它们的音色不同 D.振幅越大,响度越大4、请解释下面几句话中的“声音”各指的是声音的哪个特征?(1)对不起,请您讲话声音高一点( ) (2)李宁唱歌的声音真好听( )(3)电锯发出的声音很尖,很刺耳( )5、用小木槌轻敲与重敲同一锣面时,音调、响度、音色中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

6.如为三种声音的波形图,观察波形比较声音的特性,A和B的不同;A和C的 不同.A、B、C、【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做达标题,对知识进行运用拓展,检测不足之处,以便今后学习改进。

【环节六】学生谈收获小结。

1、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2、你打算如何把声音的特性应用于科技创新?【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让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建构知识网络,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大胆创新实践。

【环节七】、布置作业。

练习册P20.1—15题。

我们学习理解了声音的三要素,让我们爱好音乐,积极创造。

让我们的生活因声音而更加丰富多彩!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一、音调与频率:频率越大,音调越高二、响度与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三、音色与发声体: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在如下几个方面较好地体现了课标理念1.教学实施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标要求。

学生的生活中每天都接触各种各样的声音,所以选择一首歌曲来引入课堂,使教学实施的过程更亲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降低了学生的认知困难,让学生乐于去聆听、思考、实践和讨论,进而生成课堂所需的知识。

而在知识的拓展应用上,设计相关的练习,力争向学生传达物理学是一门学以致用的学科,使学生们在应用中感受到知识的价值和力量,并愿意保持自己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追求更高的思维和实践能力。

2.教学环节的设置突出科学探究意识的培养,使学生经历、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建立响度与振幅、音调与频率关系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从生活现象发现规律、引发猜想,到分析音叉声音波形证实猜想的过程。

学生初步感知了科学探究实验的部分环节。

这样的教学环节设置体现出了科学探究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也有助于学生更多的接触、感受并了解科学探究,为今后学生能用探究意识发现科学规律,建立了基础。

3.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通过实验的设置巧妙的建立科学概念,激发学生的思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本节课中,欣赏实验、钢尺实验和音叉实验,都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思考,明显而且清晰的现象或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或能让学生提出有效的猜想。

同时,通过钢尺、音叉实验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经历了科学学习中的探索与前进。

而另一方面,对口琴的拆解分析和对歌曲的声音特性分析都促进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使学生能够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真正有机会做到学以致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