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量》整体规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量》整体规划

一.单元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对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和“米”及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这一单元中,将

要学习长度单位“千米”及质量单位“吨”,通过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部分知

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单元的教学

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学情分析

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

料。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帮助学生

建立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

循噗,“测量”这部分内容的实践性比较强,需要学生在操场作

中充分地感知,并逐步达到完善。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应建

立在操作的基础上。

三.教材安排和编写意图

本单元由例题、做一做、练习题、和生活中的数学四部分组成。教材编写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分米、厘米与

毫米、质量单位中的千克与克,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

和方法,加之在生活中常常遇到测量问题。因此,学生的已有经

验是比较丰富的。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将它作为发挥

学生主动性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比如,千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

从知识方面来讲有米的认识作基础,从经验方面来讲,学生平时

也较多机会接触米尺和卷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所以,教材在这里让学生估、测、议,进而引出要学习的新知识。另外,这一单元中经常出现的课堂、操场、校园等,都是学生熟悉的环

境,很容易打开学生的话题。

2.合理安排活动内容,为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提供便利。

本单元的内容是“测量”,无论是分开的“测”或“量”,还是连在一起的“测量”,都预示着强烈的活动性,换句话说,就

是没有活动的教学不能称其为测量的教学。基于这种考虑,教材

的编排中安排了许多活动,可以说本单元的内容是以活动展开

的,其目的就是为教师安排学生的活动提供便利。比如,通过具

体的活动感受1千米、1吨等。

3.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无论是长度单位千米还是质量单位吨,许多学生在生活中已

经有所了解,教材在编排时考虑到了这一点,在许多内容的编排

中,将所学的概念设计在学生熟悉的或有趣的情境中,让学生去

发现、探究、体验。比如,在吨的认识中,创设动物过桥的情境,

提出的问题是“能同时过桥吗?”,将“限重1吨”作为一个重

要的条件,以确定情境的主题。

4.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能

力。

生活中,在测量长度或质量时,有时往往不需要得到精确的

结果,即使需要精确的结果,也要先做一个恰当的判断,以确定

所使用的测量工具。从这方面考虑,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就显得

尤为重要。建立长度和质量观念是合理估测的前提。教材加强了

学生的观察、操作活动,并力求将1千米及1吨与生活中的事例

建立联系,形成表象。比如,“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正好1千米。”以及安排“在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看看有多远。10个100米就是1千米。”等等。这些内容

的安排为解决诸如“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是1千米?”等问题奠定了基础。练习中,还安排了“先估计,再测量”的训练,以

便逐步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四.教材的教学处理策略

1.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兴趣。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中教

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灵活选用教材提供的资源,采用演

示主题图(如,公路及路标、动物过桥图等)、组织学生的测量

实践活动(如,走一走1千米有多远、称桶装水推想1吨有多重)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促进师生互动提供条件。学生凭借自

己的经历和体验,认识并理解测量的有关知识,同时形成适合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