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管内动静脉瘘一例

合集下载

硬脊膜动静脉瘘合并Ⅰ型髓周动静脉瘘1例报告

硬脊膜动静脉瘘合并Ⅰ型髓周动静脉瘘1例报告
脉所在 处及 其上 下 一个 节 段 椎 板 , 中线 剪 开硬 脊 沿 膜后应 用 动脉瘤 夹 将 瘘 口夹 闭 , 引流 静 脉 颜 色 由红
色转 变为 紫色 , 实 该血 管为 真正 引流静 脉后 , 证 电凝 瘘 口切 除 部 分 引 流 静 脉 。 因 患 者 P MAVF 为 低 流 量 单 瘘 口 的 动 静 脉 瘘 且 部 分 静 脉 与 S AVF 引 流 静 D 脉 粘 连 无 法 分 离 们 仅 能 将 瘘 口 夹 闭 电 凝 切 除 部 , 我 分 粘 连 引 流 静 脉 。我 们 对 患 者 引 流 静 脉 未 彻 底 处 理 的 原 因 在 于 : 流 静 脉 除 引 流 动 脉 血 外 还 存 在 正 常 引 的 引流静 脉血 的作 用 。将 引流 静 脉 全 部切 除后 , 可 导 致 正 常 静 脉 血 无 法 回 流 , 现 充 血 性 水 肿 , 重 患 出 加
为 罕 见 。在 治 疗 S AVF患 者 时 应 注 意 I P D 型 MA—
VF的存在 , 尽量早 期 发现 、 期 治疗 、 留 P 应 早 保 MA—
VF的 引 流 静 脉 , 除 与 S AVF 引 流 静 脉 粘 连 的 血 切 D
张 的血管 流空 信号影 , “ 蚀 ” 改变 。T 呈 虫 样 2加 La a n, e t m b r 2 1 Vo 6, . i b Di g S p e e , 0 2, l1 No 9
而脊 髓 动 静 脉 畸 形 ( pn l tr v n u l r S ia Arei e o sMaf — o o main S VM ) 占 2 一0 , 以 胸 段 最 为 多 t ,A o 约 O 3 也
但 两种 疾 病 所 产 生 的临 床 症 状 都 应 与脊 髓 水 肿 有

硬脊膜动静脉瘘致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

硬脊膜动静脉瘘致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

硬脊膜动静脉瘘致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摘要硬脊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DAVF)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血管畸形性疾病,多见于中老年男性。

本文报道一例当年年仅29岁的男性患者,因头痛、晕厥等症状就诊于我院。

经过头颅CT、颅内血管造影等检查,确诊为硬脊膜动静脉瘘致蛛网膜下腔出血。

患者行介入手术治疗后,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关键词硬脊膜动静脉瘘,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手术治疗引言硬脊膜动静脉瘘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血管畸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硬脊膜动静脉瘘多发生于中老年男性,以头痛和眼科症状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发生神经功能障碍、脑膜刺激症状、脑神经症状甚至颅内出血,危及患者生命。

本文报道一例硬脊膜动静脉瘘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介绍该患者的临床表现、检查与治疗过程,以期为临床同行提供一定借鉴作用。

病例报告临床表现患者,男性,当年29岁,因头痛、晕厥、视物模糊等症状于2020年6月前往我院就诊。

患者于去年开始出现头痛,但多仅为轻度,不影响工作和生活,无明显自觉异常。

一个月前突然出现晕厥和视物模糊,之后头痛明显加重伴恶心、呕吐,失眠严重。

患者无头部外伤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史。

体格检查示:血压120/80mmHg,神经系统检查无特殊体征。

影像学检查头颅CT示:蛛网膜下腔密度增高,提示出血。

MRI检查后提示出血常见于脑池前、中部脑室周围等。

颅内血管造影(DSA)检查:见左侧颈总动脉瘤样扩张,左侧海绵窦血流明显减少,左侧顶、枕部的动静脉瘘(DAVF)引流至蛛网膜下腔,提示左侧硬脊膜动静脉瘘致蛛网膜下腔出血。

治疗过程经上述检查后,患者于2020年6月18日行左侧硬脊膜动静脉瘘介入治疗,行硬膜下、硬膜外径脑脊液引流及拉丝造影术,发现左侧顶、枕部的动静脉瘘引流至海绵窦、颈内静脉引流至颈总动脉瘤样扩张。

首先部分栓塞左侧顶部动静脉瘘,随后部分栓塞左侧枕部动静脉瘘,最后不完全栓塞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瘤样扩张处,术中替换和减少过多的造影剂用量,以减小造影剂对肾脏的影响及大量造影剂明显点状间接迂曲脊髓大前动脉的形态孔窦。

腰部硬脊膜动静脉瘘手术切除一例及文献回顾

腰部硬脊膜动静脉瘘手术切除一例及文献回顾

腰部硬脊膜动静脉瘘手术切除一例及文献回顾硬脊膜动静脉瘘简称SDAVF,是一种致残率较高的脊髓血管畸形。

SDAVF是指在硬脊膜动静脉之间存在微小的瘘口,病变位于人体的椎管内,动脉血通过瘘口进入静脉,逆向流至脊髓静脉,造成脊髓静脉压力增高,使脊髓内正常的动静脉压力差紊乱,造成脊髓供血减少,影响脊髓正常功能,最终可引起脊髓缺血坏死。

近期,我们收治一例SDAVF,利用3DSlicer辅助显示瘘口位置,并进行了手术切除治疗,患者术后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患者中年男性,因“双下肢麻木无力一月余”入院。

入院查体:四肢肌力四级,肌张力正常,四肢腱反射亢进。

自脐以下浅感觉减退,以左下肢减退明显,双侧提睾反射消失,会阴区皮肤浅感觉减退。

双上肢霍夫曼氏征(+),双下肢巴彬斯基征(+)。

胸腰椎磁共振提示脊髓变性、椎间盘膨出、黄韧带增厚及硬膜下血管迂曲。

行脊髓血管DSA检查及3D旋转造影显示左侧腰1动脉主供血的SDAVF,瘘口位于左侧L1椎间孔处的硬脊膜上。

对3D旋转造影数据进行三维重建等后处理,显示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但脊柱重建效果较差。

利用3D Slicer对原始数据进行高斯降噪处理,sigma数值调整至1.2,尽管看到原始图片中变得略模糊,但重建椎体效果不亚于CT扫描数据。

选择不同的预设值,显示瘘口与椎体的关系。

术中准确找到位于瘘口起始部、硬脊膜下引流静脉,电凝并切断引流静脉。

术后两周复查脊髓血管造影显示原动静脉瘘消失。

患者四肢肌力恢复正常,双下肢感觉较术前好转。

SDAVF是近40年来才逐渐被人们认识的一种椎管内血管畸形。

该病为非自限性疾病,一旦患病,症状将进行性加重,最后导致神经系统不可逆损害。

该病病程较长,从出现症状到明确诊断平均需要2.7年,一般2年内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其它如排尿、排便等功能进行性恶化,2~4年出现截瘫。

该病由于散在发病,起病隐匿,病程较长并逐渐加重,所以早期确诊较为困难,许多病人在被确诊和手术前已严重丧失了自主活动的能力。

椎管硬脊膜动静脉瘘的影像表现

椎管硬脊膜动静脉瘘的影像表现

临床与病理
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常见于下胸段及腰段
通常有一个或几个供血动脉及一根引流静脉
瘘口位于椎间孔附近的硬脊膜外侧或下方
动静脉瘘→脊髓动静脉压力梯度紊乱,静脉回流障碍 →静脉高压缺氧→毛细血管瘀滞→小动脉缺血→脊髓坏 死 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脊髓损伤症状
影像表现(MRI)
病变部位脊髓局限性增粗水肿,TIWI低信号,T2WI高 信号,边界不清,常超过5个椎体节段。
病例1
T2WI:脊髓后方 T1WI增强:脊髓 迂曲流空血管影 后串珠状血管影
冠状位增强:脊髓 后方迂曲血管团
病例2
异常迂曲静脉 (黑芝麻征)
脊髓水肿 (白萝卜征)
瘘口
供血动脉 迂曲引 流静脉
女 61岁 尿便困难4月,双下肢无力3月
病例3
男 64岁 因“腰痛4年, 加重伴双下肢麻 木7月”入院
病例4
T2WI上脊髓后方见“串珠状”或“蚓状”迂曲的流空 血管影,增强后明显强化。
粗大引流静脉常见于较长节段范围甚至全脊髓范围内 ,多在其一节段相对集中、粗大,常提示瘘口所在节 段。
影像表现(CT)
平扫偶见病变脊髓局限增粗 CTA可观察到粗大的供血动脉、迂曲扩张成团的引
流静脉。
影像表现(X线)
DSA---金标准
概述
➢ 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
➢ 是椎管内最常见的血管畸形,约占70%。 ➢ 指供应硬脊膜或者神经根的动脉,与脊髓的引流静
脉在硬脊膜上交通。 ➢ 供血动脉:根动脉脊膜支 ➢ 瘘口位置:神经根袖套附近 ➢ 引流静脉:穿硬膜沿神经根汇入脊髓表面冠状静脉
丛。
相关解剖概述
脊髓的被膜 脊髓的血管
解剖
脊髓的被膜
硬脊膜 蛛网膜 软脊膜

以颅神经损害为主要表现的颅颈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1例报告及误诊分析

以颅神经损害为主要表现的颅颈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1例报告及误诊分析

以颅神经损害为主要表现的颅颈交界区硬脊膜动静脉瘘1例报告及误诊分析患者, 男, 54岁, 主因“恶心、呕吐1 w, 行走不稳1 d”于2017年2月13日入院。

现病史:2017年2月6日晨起后出现恶心、呕吐, 伴头晕, 表现为头部昏沉感, 不伴视物旋转, 服用藿香正气胶囊后上诉症状稍好转, 仍间断发作, 共发作3次。

2月12日晨起后出现行走不稳, 向右侧偏斜, 不伴肢体麻木无力, 症状持续不缓解, 来我院。

发病前有可疑上呼吸道感染病史(表现为全身乏力、低热, 体温最高37.6℃) 。

既往史:22岁曾患肺结核, 规律抗结核治疗超过6 m。

查体:神清语利, 双侧瞳孔等大等圆, 直径约3 mm, 对光反射灵敏, 双眼球右侧凝视性眼震 (+) , 双侧额纹、鼻唇沟对称, 伸舌居中, 四肢肌力5级, 肌张力适中, 闭目难立征及行走时向右侧偏斜, 指鼻、跟膝胫、感觉检查无异常, 双巴氏征阴性, 脑膜刺激征阴性。

辅助检查:血尿便常规、肝肾离、糖脂、心肌酶、凝血、乙肝、梅毒、艾滋、多肿瘤标记物、风湿5项、抗心磷脂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ENA多肽谱、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

血沉:21 mm/h。

胸部CT:右肺上叶多发结节, 双侧少量胸腔积液。

腰穿:颅压150 cm H2O, 脑脊液蛋白0.55 g/L, 糖氯化物正常, 结核PCR、墨汁染色、病毒系列、细菌培养+药敏未见明显异常。

头部核磁(MRI+DWI+MRA+MRV+增强) (见图1) :延髓略肿胀, 其内可见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 FLAIR序列呈高信号, DWI序列呈等信号, 边缘略模糊, 增强扫描见轻度强化, MRA、MRV未见明显异常。

头部SWI:延髓异常低密度信号。

入院后治疗方案:阿昔洛韦 (0.5 g, 静点, Q 8 h) +腺苷钴胺 (1.5 mg, 肌注, Qd) +鼠神经生长因子(30μg, 肌注, Qd) +维生素B1 (20 mg, 口服, Tid) 。

颈部、静脉瘘的超声表现1例

颈部、静脉瘘的超声表现1例
乳 腺 组 织 礁 肌 肉 ,耐 膜 的 浸 润 程 度 . 为 ‰ 床 手 术 方 案 的选 样提供 戗据 的 掺断率 . _ 维 ‘ _维 越 声 牛 结 合 . 在 _ 二 = } 1 得 到 亚 r 泛 的 直 用 参 考 文 献
J 曙 ・ I L : A M 1 _ 日 J : E H t
删预 动幛 与挪 内静脉之 问埘 无l t 川声昔道 结构 彩
乜多 勒 帆流 悸

㈣颤 勘 脉与莉 内静咏 可u r
痿道 1 从判 曲脉 流 J 内静脉 ( 1 . 0 l l 翎 ) 讨论 动静琳墙 多为 源 ,常 见于 I 啵.饷 部 T q
静肺 l 袭 乩 . J J 膻 动 脉 样 J 流 枷 潴 仇流 t¨洲 i l l


维魍声 榆
.。{ ) " 0 1 I.
f I { ¨ Ⅲ J 啦舶 . I I 】 l 一 ・ J i恬¨ . -
K川小
颈 部 、静 脉 瘘 的超 声 表 现 l 例
李红而
患 曹 ・ “岁 3
李风华
李萍
撷 J州 艘搬 1 趟 - 睑盘:n
秆较 少 在常规趟 声 查砸动 脉 ,料九特殊病 出.往 1 往注重 的琵 ! 动脉常 蜥 变, c 畦段斑衄 .埘 动 【 f 1
静脉 台 变等少 见病 缺乏 辱啦 浚例
躲性 刨
协 电. 尢 J 范小地 .倪预 部 } _ Ⅱ技振 蜘 .因此 从 多个 一 [扫 古井站 台移乜 多普 勒m淀 像 才发现病 坚 1 声星 m符 的 进传盘 方法 ,动 静脉癌的市 像_ 较 薯 』
蜥 等
台彬色多 占勒 超声的 I Ⅱ流眨l1 .u 基乖劓 值 r 刘良恶性。 声像奠 卫重叠的 疑难 维 超声

颈动静脉瘘超声报告模板

颈动静脉瘘超声报告模板

颈动静脉瘘超声报告模板
病史
患者姓名:XXX
年龄:XX岁
性别:XX
主要症状:XXXXX
超声检查方法
本次超声检查采用以下方法:
1. 采用高频直立B超仪器进行检查;
2. 患者取仰卧位或直立位,头部稍向对侧转动;
3. 沿颈动脉追踪至颈部,观察动、静脉的形态与流向;
4. 颈内动脉、颈内静脉、椎动脉及颞颌动脉进行双、多普勒血流图像观察;
5. 对病灶进行定位、测量,并记录相关数据。

超声检查结果
1. 颈内动脉:(描述颈内动脉形态、大小、流速等信息)
2. 颈内静脉:(描述颈内静脉形态、大小、回流情况等信息)
3. 颈动脉瘘:(描述颈动脉瘘的具体情况,如位置、大小、形态等)
4. 血流动力学参数:(描述血流动力学参数,如阻力指数、比较压力等)
结论与建议
根据本次超声检查结果,得出以下结论与建议:
1. 颈动静脉瘘的存在:(描述颈动静脉瘘的存在与性质)
2. 颈动静脉瘘的影响:(描述颈动静脉瘘对患者的影响,如血流改变等)
3. 治疗建议:(如果需要治疗,给出相应的治疗建议)
注意事项
1. 超声检查结果应与其他临床检查结果、病史等综合考虑;
2. 本报告仅供医务人员参考,具体诊疗请遵从主治医生的意见。

以上为颈动静脉瘘超声报告模板,仅供参考。

具体报告内容应根据实际检查情况进行填写,确保准确详细。

成人非创伤性椎动静脉瘘自愈1例并文献复习

成人非创伤性椎动静脉瘘自愈1例并文献复习

成人非创伤性椎动静脉瘘自愈1例并文献复习成人非创伤性椎动静脉瘘自愈1例并文献复习引言椎动静脉瘘(AVF)是一种罕见的血管畸形疾病,常见于创伤引起的椎动脉损伤。

但非创伤性椎动静脉瘘发生率较低,且治疗方法有限,因此研究非创伤性椎动静脉瘘的病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一例成人非创伤性椎动静脉瘘的自愈病例,结合文献复习,分析了该病例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提供了对该病的进一步认识和研究的思路。

病例报告患者为一名50岁男性,主诉近期出现颈部疼痛和头晕乏力。

初次就诊时,患者否认有任何外伤史。

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发现患者颈部可见明显肿块,质硬、表面光滑,可移动,无压痛或局部红肿。

颈部CT血管造影显示右侧颈内动脉和静脉呈不正常扩张,动脉与静脉强烈交通血管影,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诊断为非创伤性椎动静脉瘘。

治疗和随访鉴于患者病情稳定,且无严重症状,决定采用保守治疗观察。

在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症状变化和复发情况。

经过半年的随访观察,发现患者颈部肿块大小逐渐减小,颈部疼痛和头晕乏力症状有所缓解。

一年后,患者完全自愈,颈部肿块消失且无不适感。

文献复习目前关于非创伤性椎动静脉瘘的文献报道较少,我们进行了大量文献复习,总结了以下几点:1. 非创伤性椎动静脉瘘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先天性或后天性血管畸形有关。

2. 临床症状多样化,常见症状包括颈部肿块、颈痛、头晕等,严重情况下可导致卒中或颈椎交感性神经受压。

3.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非创伤性椎动静脉瘘的关键,包括颈部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成像等。

4. 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和介入治疗两种,但并无统一的治疗指南。

5. 随访观察是非创伤性椎动静脉瘘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及时发现并处理复发病例。

结论通过对一例成人非创伤性椎动静脉瘘的病例观察和文献复习,我们发现非创伤性椎动静脉瘘在临床上较为罕见,诊断和治疗方法有限。

尽管手术和介入治疗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但对于病情稳定、无严重症状的患者,保守治疗观察也是一种可行的策略。

战伤致左侧椎动脉V4段动静脉瘘1例36年随访报告

战伤致左侧椎动脉V4段动静脉瘘1例36年随访报告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21年4月第26卷第4期Chin J Clin Neurosurg,April 2021,Vol.26,No.4现报告1例36年前(1985年)收治的左侧椎动脉V4段战时弹片伤致椎动静脉瘘伤员,釆用“复合手术”治愈,现报道如下。

1病例资料1.1病史资料伤员陈思凯(图1),男,59岁(受伤时记录20岁),汉族,家住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聊都社区A 区99号,中国人民解放军原635155部队战土,1985年5月5日从原昆明军区总医院(现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转入原南京军区总医院(现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

1984年12月20日,在某阵地上突遭敌军炮弹袭击,弹片从伤员左侧颈部穿入体内,当即感左侧颈部疼痛、局部出血,继而昏迷。

在原昆明军区总医院进行清创止血并取出一枚弹片,另有一枚弹片因位置深残留颈部未取。

术后清醒,伤口愈合,但转头时仍感左侧颈部疼痛,左眼视力由0.6降至0.2,伴头晕。

随后,经股动脉插管造影诊断为左侧椎动脉假性动脉瘤伴动静脉瘘,末行治疗,因部队归属转回原南京军区总医院治疗。

1985年7月7日,在气管插管全麻坐位下行颅后窝正中入路开颅手术治疗。

术中切开硬脑膜解剖找到痿口以上左侧椎动脉,直径4mm ,分离后用3枚动脉瘤夹夹闭瘘口以上左侧椎动脉。

因瘘口周围静脉侧支循环极其丰富,无法解剖出瘘口及其近心端椎动脉,而行瘘孤立手术,随之关闭伤口。

1985年7月13日,请原武汉军区总医院(现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马廉亭主治医师协助行血管内栓塞治疗。

当天下午,经皮穿刺右侧股动脉,将5F 造影导管送入左侧椎动脉瘘口下方接近瘘口,注入造影证实后,先后经5F 导管送入美国COOK 公司带毛尼龙弹簧圈7牧(3×50mm 弹簧圈4枚、5×50mm 弹簧圈2枚、8×50mm 弹簧圈1枚),将瘘口闭塞。

术后听诊未闻及左侧下颌部隆隆样血管杂音,手触摸震颤感消失,证实瘘口已闭塞。

1例动静脉造瘘术伴颈内静脉穿刺留置导管术的护理

1例动静脉造瘘术伴颈内静脉穿刺留置导管术的护理

1例动静脉造瘘术伴颈内静脉穿刺留置导管术的护理动静脉造瘘术:是维持性血透病人最常用的血液通路,用外科手术将动脉与头静脉作直接吻合,使形成下动静脉内瘘,待内瘘成熟后可使用。

如保护得当,如长期使用,被称为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生命线。

颈内静脉留置管: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特别是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更广泛。

由于颈内静脉压很低,走向较直,血栓形成和血管狭窄发生的机会少,因此是目前最值得提倡的临时性血管通道。

我科于2009年12月10日收治一名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期患者,现将护理过程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21岁,于2005年因感冒而诱发急性肾小球肾炎,入院保守治疗后病情好转,经长期服药治疗后症状可控制,但多次尿分析示:尿蛋白+2,2009年12月10日以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收入院,入院时血压为200/130mmHg,血肌酐1250umol/L,中度贫血,双眼睑及双下肢浮肿,经予以保残肾、利尿、降压、扩冠、纠酸补碱、纠正贫血、血液透析等综合治疗,并给予动静脉内瘘术及颈内静置管术,病情好转,于12月28日出院。

2护理体会2.1基础护理病人应卧床休息,可适当活动,避免过度劳累。

因肾功能严重损害,导致体内非蛋白氮等代谢产物蓄积,使病人出现胃肠道症状,口中有氨味及皮肤有尿毒霜沉积等,因此应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

并嘱病人随时保持口腔清洁,以促进食欲。

若病人皮肤搔痒明显,可用温水或苏打水擦洗,避免擦伤皮肤及抓痕。

2.2饮食护理:.应给予低蛋白饮食。

适宜的饮食可减少蛋白质分解产物的产生,防止体内蛋白质的消耗。

从治疗效果的角度来看,应达到维持病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感染、降低机体的分解代谢,从而减轻氮质血症、酸中毒及高钾血症。

饮食应以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蛋白饮食为宜,总热量必须满足机体需要,以免造成负氮平衡。

尿毒症的病人血中必需氨基酸减少,故在低蛋白饮食基础上应限制植物蛋白的摄入,补充优质蛋白质。

多采用麦淀粉饮食,因其蛋白含量可最大程度限制植物蛋白。

右侧椎动脉动静脉瘘孤立术1例

右侧椎动脉动静脉瘘孤立术1例

右侧椎动脉动静脉瘘孤立术1例患者女,40岁。

患者自诉入院前1天休息时突发右侧颈部疼痛,呈刺痛,之后疼痛感消失,局部可触及有一鸡蛋大小包块,有压痛。

入院查体:右侧颈部肿胀明显,可触及10cm×7cm×4cm大小包块,可闻及全程吹风样血管杂音,气管略向左偏。

颈部CT提示右颈部占位影,考虑血管源性病变并出血DSA检查提示:右侧椎动脉距开口1cm处动脉血向静脉内快速充盈,局部可见6cm×5cm×4cm大小造影剂填充(如图1)。

诊断为右侧椎动脉动静脉瘘。

(图1)术前造影提示右侧椎动脉动静脉瘘,伴全部盗血。

此患者治疗具体操作方法如下:采用Seldinger技术,插入6F动脉鞘组(EV3,美国),6F单弯导引管放入到右侧椎动脉动脉进行3D造影检查,提示:右侧椎动脉距开口1cm处向椎静脉形成6cm×5cm×4cm大小供血区,回流至右侧锁骨下静脉。

在右侧椎动脉依次放入3号、2号、1号球囊,造影显示动静脉瘘无血供,治疗满意。

结果:造影显示此动静脉瘘无血供(如图2),术后血管杂音消失,患者病情平稳无任何不适。

术后3个月通过B超回访无异常发现。

(图2)术中用3枚球囊封堵供血动脉,彻底孤立瘘口讨论椎动脉动静脉屡是一种比较罕见的血管病变,可分为先天性与后天性。

先天性病变主要与血管的发育有关, 通常在青少年期发病;后者则常由颈部外伤、医源性损伤及椎动脉动脉瘤破裂后形成[1]。

本例患者中年发病,且无明显外伤史,考虑为一种迟发性先天性椎动脉动静脉瘘。

椎动脉动静脉瘘的治疗原则是封堵瘘口并保持椎动脉畅通。

主要治疗方法有手术孤立及血管内治疗[2]。

目前, 血管内栓塞是治疗椎动脉动静脉屡的重要要方法[3]。

因其创伤小、治愈率高及并发症少等优点,以取代手术治疗成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对于椎动脉未完全横断的患者可考虑置入覆膜式支架[4]。

此例患者瘘口较大,直接封堵瘘口难度高且风险较大,故采用3枚球囊封堵供血动脉,孤立瘘口,其原理类似于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但与手术治疗相比其创伤小、风险低、并发症少、恢复快,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治疗效果。

医源性椎动静脉瘘1例

医源性椎动静脉瘘1例

医源性椎动静脉瘘1例贺声;薛海萍;郭星宏【摘要】@@ 患者女,20岁,未婚.因"双耳持续性噪音伴胸闷1月余"入院.患者出生后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上肢抖动,缓慢发展至双下肢,未经治疗;后出现头晕、行走不稳、双上肢无力、双眼左转时复视,偶伴耳鸣;在当地口服药物治疗症状无改善.【期刊名称】《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年(卷),期】2011(008)001【总页数】1页(P57-57)【关键词】颈动脉狭窄;动静脉瘘;颈动脉【作者】贺声;薛海萍;郭星宏【作者单位】海军总医院超声诊断科,北京,100048;海军总医院超声诊断科,北京,100048;海军总医院超声诊断科,北京,10004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4;R445患者女,20岁,未婚。

因“双耳持续性噪音伴胸闷1月余”入院。

患者出生后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上肢抖动,缓慢发展至双下肢,未经治疗;后出现头晕、行走不稳、双上肢无力、双眼左转时复视,偶伴耳鸣;在当地口服药物治疗症状无改善。

MRI示小脑萎缩。

接受右侧小齿状核脑神经干细胞移植术,术后1个月出现双耳持续性幻听、噪音,隆隆样电钻及血管搏动声,药物治疗无效。

无外伤及昏迷史,无心脏及风湿病史。

入院查体:意识清,精神差,言语清楚,肌力Ⅴ级,无不自主运动;指鼻试验(+);轮替试验:左灵活、右笨拙;跟膝胫试验(+);Romberg试验:偏向右侧;步态:感觉性共济失调,步距较宽,行走时向右偏斜;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

入院诊断:①右椎动静脉瘘;②小脑萎缩。

入院后超声检查:右耳后乳突与下颌角间的软组织内可见两个镶嵌样血流团(图1),内见动静脉湍流信号,动脉血流流速最高达230cm/s,静脉血流速度约43cm/s;动态观察,血流团与右椎动脉在C2、3水平有小血管相连,连接处宽 22mm,长59mm,其内血流速度约为82cm/s;紧随交通支可见一血流信号相反的静脉支,考虑为回流静脉,其远端与椎动脉相伴行,左、右椎动脉最高血流速度分别为63cm/s和90cm/s、阻力指数0.42和 0.35、血流量376ml/min和464ml/min。

高颈段椎管内巨大动静脉瘘一例

高颈段椎管内巨大动静脉瘘一例
transchoroidal approach
to
tran.
[10] [11] [12]
马振宇,张玉琪,罗世琪.经胼胝体一穹窿间人路切除第三脑 室肿瘤.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9,10:“5—447. 刘相名,张玉琪.成人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术后近期记忆 力变化.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6,22:518. 金保哲,张新中,周文科,等.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的显微 解剖学研究.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7,23:“l 4“.
患者女,32岁。因颈痛3个月,双上肢麻木1个月加 重10 d于2012年8月15日入院。患者以无明显诱因,突发 颈痛为首发症状,经针灸及药物治疗无效,且出现双上肢麻 木感,其后又出现枕部及肩部麻木、疼痛加重,右侧较明显。 查体:颈部僵直,活动受限,双上肢活动不利,右侧明显,肌力 V一级,深浅感觉正常,轻瘫试验右侧阳性,四肢腱反射活跃, 双侧Hoffmann征及Babinski征阳性。MRI(图1)示:颈1~4 椎管内可见短Tl短T2巨蚓状信号影,相应蛛网膜下腔明显 扩张,脊髓受压变细,增强后病灶呈斑片状强化。CTA(图 2)示:枕骨大孔区偏左侧至颈5椎管及左侧椎间孑L区可见不
venous

using the
13

Shapiro S,Rodgers
R,Shah M,et a1.Interhemispherie
tran-
[9]
Kodera T,Bozinov
scallosal subehoroidal fomix-sparing craniotomy for total resection of colloid cysts of the third ventricle.J Neumsurg,2009,1 10: 112.115.

外伤后颈部动静脉瘘一例

外伤后颈部动静脉瘘一例

外伤后颈部动静脉瘘一例
罗鸿昌;关键
【期刊名称】《放射学实践》
【年(卷),期】2005(20)11
【摘要】病例资料患者,男,40岁。

30年前因外伤出现左侧颈部包块,且逐渐增大,查体:左侧颈部可扪及一巨大包块,无红肿,固定,质软,有搏动感。

【总页数】1页(P968-968)
【作者】罗鸿昌;关键
【作者单位】430030,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B超室;430030,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B超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814.42;R445.2
【相关文献】
1.外伤致动静脉瘘伴假性动脉瘤一例 [J], 王兰平;赵志华;雷红旗
2.外伤性枕动脉动静脉瘘致搏动性耳鸣一例分析 [J], 余亚斌;李明;张剑宁
3.经导管栓塞外伤性脑膜中动脉动静脉瘘一例 [J], 阮玖根;梅雀林;付水平
4.手术治疗外伤十年后硬脊膜动静脉瘘一例并文献复习 [J], 杨城斌;马永杰;陈思畅;何川;张鸿祺
5.外伤性颈部高位颈内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瘘 [J], 张存生;王宪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外伤性颈内动脉瘤并动静脉瘘1例诊治体会

外伤性颈内动脉瘤并动静脉瘘1例诊治体会

外伤性颈内动脉瘤并动静脉瘘1例诊治体会
朱力;于丽华;钱鼎铭;刘兵;张新生
【期刊名称】《沈阳部队医药》
【年(卷),期】1996(000)006
【摘要】1 病例报告患者男,34岁,1994-11-05被螺丝刀刺入左耳前,伤后即有大量喷射状出血,经当地医院行"清创缝合加压包扎。

"随后发现耳垂下方搏动性肿胀,继而出现左耳轰鸣、吞咽困难、进食呛咳、声音嘶哑、舌翻转无力.某医院诊断为"左腮腺区假性动脉瘤",行"左颈外动脉及颞浅动脉结扎术".耳鸣等症状一度缓解,但术后第4天耳鸣及搏动性肿
【总页数】1页(P570-570)
【作者】朱力;于丽华;钱鼎铭;刘兵;张新生
【作者单位】第202医院口腔科;沈阳军区总医院 110003;11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4.3
【相关文献】
1.外伤致左侧椎动脉动静脉瘘及左侧颈内动脉动脉瘤伴狭窄1例 [J], 边世春;朱青峰;王国芳;任斌
2.介入法治愈外伤性颈内动静脉瘘1例 [J], 尹兆富;刘聿明;高静
3.儿童外伤性颈内动脉动脉瘤伴双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一例并文献复习 [J], 凌峻;杨少春;邱传珍;刘鹏;罗穆云
4.海绵窦动静脉瘘和颅内段颈内动脉瘤致严重鼻衄五例 [J], 无
5.外伤性颈部高位颈内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瘘 [J], 张存生;王宪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颈段硬脊膜动静脉瘘1例报告及临床分析

颈段硬脊膜动静脉瘘1例报告及临床分析

颈段硬脊膜动静脉瘘1例报告及临床分析
孙厚亮;张新卿
【期刊名称】《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年(卷),期】2004(30)6
【摘要】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DAVF)是一种常见的脊髓血管畸形,常发生于胸腰段,罕见于颈段脱将我科收治的1例颈段SDAVF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470-471)
【作者】孙厚亮;张新卿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北京,10005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北京,10005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4.1
【相关文献】
1.颈段硬脊膜动静脉瘘 [J], 孙剑涛;凌锋
2.颅颈交界区和颈段硬脊膜动静脉瘘的研究现状 [J], 张新庆;张鹏
3.颅颈交界区及颈段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临床分析 [J], 张新庆;张鸿祺;张鹏;支兴龙;缪中荣;李萌;凌锋
4.误诊为表皮样囊肿的高颈段硬脊膜动静脉瘘1例报告 [J], 武守义;连亚军;吴川杰;张海峰
5.误诊为缺血性卒中并溶栓治疗的高颈段硬脊膜动静脉瘘1例报道 [J], 黄梁江;黄晓江;张苏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声诊断颈部异物伴动静脉瘘致多器官损害1例

超声诊断颈部异物伴动静脉瘘致多器官损害1例

超声诊断颈部异物伴动静脉瘘致多器官损害1例
李霞;张华荣;王凤平
【期刊名称】《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年(卷),期】2003(004)003
【摘要】@@ 患者,男,78岁.于55年前战伤后右颈部残留弹片,逐渐出现头晕、心悸等症状,近5年内进行性加重.查体:右颈部可见大小约4 cm×3 cm包块,触诊可扪及震颤,听诊有连续性血管杂音.心、肝浊音界增大.
【总页数】1页(P174-174)
【作者】李霞;张华荣;王凤平
【作者单位】276001,山东省临沂市,解放军第146医院;276001,山东省临沂市,解放军第146医院;276001,山东省临沂市,解放军第146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
【相关文献】
1.金属异物致外伤性右锁骨下动静脉瘘伴假性动脉瘤1例临床护理 [J], 黄菲燕;杨利英;胥娟;赵梨
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颈部动静脉瘘1例 [J], 黄文孜;周爱云;袁新春;刘娟
3.超声诊断左侧颈部软组织内异物伴感染1例 [J], 邵成;陈安宁;叶纯发
4.超声诊断儿童阑尾腔内鱼刺异物致阑尾炎伴穿孔一例 [J], 马荣川;杨胜
5.食管异物致食管穿孔伴颈部脓肿 [J], 李志军;田小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9年8月第20卷第4期JPMI,August2019,Vol. 20. No.4•431 •
瘤、单发转移瘤等相鉴别。

听神经瘤好发于中年人,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肿瘤长轴与听神经走行方向一致,囊变多见,T,W I为不均匀低信号,T2W I为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

脑膜瘤多见于成年人,病变呈宽基底与硬脑膜相连,多为类圆形肿块,边界清晰,钙化多见,多数病变T,W I为等信号,T2W I为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可见脑膜尾征。

单发转移瘤,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一般有原发肿瘤病史,则不难鉴别。

总之,由于颅内血管肉瘤十分少见,多发生于幕上,而幕下病变则更为罕见,所以影像学表现并不典型。

因此在诊断过程中,如发生于桥小脑角区的实性肿块,生长速度快,病变信号相对均匀,弥散稍受限,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瘤周水肿不明显,可以考虑本病,有助于诊断。

参考文献
[1]王文慧,王梅云,史大鹏,等.原发性颅内血管肉瘤一例[J].临
床放射学杂志,2014,33 (3): 393-394.
(收稿日期:2019-02-01)
颈椎管内动静脉瘘一例
程广
患者女,3岁7个月,因“双侧上下肢不对称1年”来我院就诊,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 R I)检查时发现颈部椎管异常信号,予以颈部M R I平扫+磁共振血管造影(M R A)进一步检查。

左侧上下肢较右侧粗大,右上肢无力,双下肢长短不一。

右足跛行,无力。

颈部M R I平扫:颈部C2_5水平椎管内髓外可见一不规则囊状异常信号,大小约1.74 c m x2.15 c m x l.57 c m j W I及T2W I(图1、2)均呈低信号(流空血管信号),边界清晰,T,W I
抑脂冠状面(图3)病灶可见一略粗之引流静脉。

病灶上缘之蛛网膜下腔略增宽,相应颈髓受压变扁,周围骨质未见明显异常,脑实质未见明显异常信号。

头颅M R I平扫(图4):T2W I 可见引流静脉经右侧大脑内静脉注入大脑大静脉。

M R A(图
4、5):颈部椎管内病灶的供血动脉为左锁骨下动脉的一条分
支,引流静脉注入右侧大脑内静脉后注入大脑大静脉,大脑大静脉后方之直窦轻度柱状扩张。

诊断:颈部椎管内髓外动静脉瘘(硬膜内型可能),合并直窦扩张。

图1女,3岁,颈部T,W I,矢状位颈部椎管内髓外可见一不规则囊状异常信号,T,W I呈流空低信号(箭头处)图2颈部T2W1,矢状位颈部椎管内髄外可见一不规则囊状异常信号,T2W I亦呈流空低信号(箭头处)图3颈部T,W I抑脂,冠状位椎管内病灶呈囊状低信号(长箭处),可见一引流静脉(短箭处)图4头颅T2W I,轴位示病灶引流静脉经右侧大脑内静
脉(箭头处)注入大脑大静脉图5头颈部MRA,病灶的供血动脉为左锁骨下动脉的一条分支血管(长箭处),引流静脉(短箭处)注入右侧大脑内静脉后注入大脑大静脉图6头颈部M RA,右侧大脑内静脉注入大脑大静脉(长箭处)后注入直窦(短箭处),直窦轻度柱状扩张
讨论椎管内动静脉瘘亦称为动静脉畸形,根据病变部位分为3种类型:髓内、硬膜内及硬膜外。

由于动脉血直接注人静脉,导致脊髓的正常供血量减少,从而产生“盗血” [2],“盗血”亦可使周围组织产生缺血,进而影响患儿正常的生长发育。

如盗血较严重,持续时间较长,可使相应的脊髓节段产生缺血性损伤;因动脉血流直接流入静脉,可引起静脉的压D01:10.16106/l4-1281/r.2019.04.048
作者单位:54500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妇幼保健院放射科力增高,脊髓有可能发生进行性软化;静脉的持续高压,可引起引流静脉扩张,血管增长、扭曲,管壁增厚,可出现脊髓受压及出血。

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有:脊髓M R I、C T血管造影、脊髓血管造影等^。

M R I检查可见动静脉瘘在T,W I及T2W I 上均呈团块状或迂曲状低信号(血管流空信号),如行增强或M R A检査可显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血管。

以及亚急性、慢性出血、脊髓病变(脊髓空洞、脊髓受压、脊髓萎缩、脊髓水肿、脊髓缺血性改变)。

亚急性出血呈T,高信号T
2等信号或
•432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9年8月第20卷第4期JPMI,AuguS t2019,V〇l. 20. No.4
稍高信号,慢性血肿中部呈T2高信号,外周呈T,低信号T2低信号(含铁血黄素沉着),如见畸形血管团的同时观察到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基本可确诊该病。

本组病例考虑为:椎管内髓外动静脉瘘(硬膜内)。

本组病例特点:①患者为婴幼儿;②临床表现主要为双侧上下肢发育不对称(左侧粗大),左侧上下肢无力及活动障碍;③病变位于椎管内髓外,骨质无异常改变;④M R I可见病灶呈T,低T2低信号(血管流空信号);⑤M R A示病灶供血动脉为左锁骨下动脉的一条分支血管,引流静脉注人右侧大脑内静脉,间接引起直窦轻度扩张。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椎管内动静脉瘘报道较少,如认识不足可能误诊。

动静脉瘘的治疗方法主要为非手术、手术治疗[4]。

非手术治疗:以放射治疗为主。

手术治疗:手术切除动静脉畸形;手术结扎供血动脉;介人行血管内栓塞;立体定向夹闭动静脉
瘘的供血动脉等。

目前治疗方式中的介人治疗行血管内栓塞
临床使用广泛。

参考文献
[1 ]李新瑜,邱士军,张雪林,等.脊髓血管畸形的MRI诊断[J].临
床放射学杂志,2008,27 (6): 746-749.
[2]李妮娜,贺伟光,范国华.MRI对椎管内动静脉畸形的诊断价值
[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0(4): 849-850.
[3]孙鹏,范涛.间断半椎板开窗治疗椎管硬脊膜动静脉瘘一例[J/
CD].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2012,2(3): 179-180.
[4]程广,朱铭,覃文华,等.CT及MRI对儿童大脑大静脉畸形的
应用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7,33(1) = 103-106.
(收稿日期:2019-02-28)
•消息•
《实用医技杂志》征订启事
《实用医技杂志》为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专业学术 期刊,以医疗卫生单位、医学院校、部队厂矿医院的医疗、医技、管理、护理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医疗、医技等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医疗技术经验,以及对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医疗、医技密切结合 的基础理论研究。

本刊设有专论、论著、影像诊断、综述、讲座、医学检验、临床研究、医学工程、药物与制剂、内窥镜与电生理、核医学、医院管理、康复理疗、医学教育、临床护理、病例报告等栏目。

本刊为月刊,大16开,112页,每月15日出版,定价为10元,全年120元。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CN 14-1298/R,IS S N 1671-5098。

邮发代号:22-94,全国各地邮政局均可订购。

投稿邮箱:syyjzznew@163.co m;通信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广场收投分局010029信箱,邮政编码:030001。

电话:(0351)4155095,4155062。

《实用医技杂志》编辑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