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 秦始皇 汉武帝 孝文帝改革措施整理

合集下载

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张孝文帝在位期间,实施了多项改革措施,以解决贫富不均、文化滞后和庶民苦苦挣扎的问题,以让人民过上更加舒适的生活。

一、实施文教改革
1.出版读物:改革开发人才的办法之一,张孝文下令修订《太平御览》、《四库全书》等书籍,用以反映当时的经验教训。

2.推行新教:为改变封建教育的落后,张孝文提出要广泛落实开展义务教育,出版蚕桑科书,培养出有用的专才。

二、实行税制改革
1.实行新税:在财政紧张情况下,实行新税,使政府拥有充裕的收入,为统治政府提供财力支持。

2.实行内政税:通过开发内政税,在保护文化的基础上,改变百姓之间的悬殊,使贫富不均的社会得以改善。

三、改善民生
1.改善粮食供应:更新种植方式,提高粮食产量,改善粮食结构,降低粮价,改善庶民的生活水平;
2.改善居住条件:张孝文通过实施各项政策,改善城乡交通,除去贫民窟,减轻民不聊生的痛苦;
四、实施外交政策
1.改变独立外交政策:张孝文下令处理对外遣使等外交事务,表明中国对外国的真正独立;
2.拓宽文化视野:张孝文下令使用汉语和文字交流,发掘各国有价值的文化,以提高中国文化水平。

总之,张孝文帝在位期间,实施了多项改革措施,以改善当时的社会局面。

其主要措施有:发展文教,实施税制改革,改善民生,以及实施外交政策。

这些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改善当时的社会局面作出了贡献。

高中历史 商鞅变法与改革专题整理

高中历史  商鞅变法与改革专题整理
2019
专题透1.背景 (1)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井田制瓦解和宗法制、分 封制崩溃,社会处于转型期。 (2)春秋时期的改革针对经济基础,承认土地私有;战国时期的改 革针对上层建筑,废除世卿世禄制度。 (3)秦国相对落后,秦孝公坚决支持商鞅变法。 2.措施 (1)军事: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奖励军功;编制什伍组织。 (2)经济: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3)政治: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燔诗书而明法令”;制定秦律。 (4)风俗:“塞私门之请”;推行“分异令”。
三、从近代化角度考查中外改革的背景、内容及作用等
【典型真题1】 (2018·江苏单科,24A) 戊戌变法时期,改革科举制度的主张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题。 材料一 梁启超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改革科举制度的方案。他的上中下三策从总体上 是要解决旧的科举考试不求实际、摧残人才、于世无补的弊病,引导人们崇尚实学,以新 的文化知识来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上策是以学堂制代替科举制;中策则存科举之名,同 时设立各种实学考试;下策是对考试内容作本质的变更,摒弃过去八股取士的做法。这样 就会涌现一批讲实际、重应用、了解中国和世界的新人。
【解题技巧2】 影响类、意义类设问的解答策略 (1)影响类设问 第一点:可以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国际关系等方 面分析。 第二点:从现实影响和深远影响方面分析。现实影响指 对当前社会产生的直接影响,深远影响指对今后产生的影 响,具体表现为影响的时代性、历史趋势等。 第三点:从主观影响和客观影响方面分析。主观影响可 从主观动机(目的)、方针、政策、经验等方面思考,客观 影响可从自然或社会形势、经济状况、政治状况、科技等 方面思考。
【解题技巧1】 材料解析题背景、条件、原因类 设问的解题思路 (2)设问特点:如该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历 史条件有哪些?历史因素有哪些?其历史依据是什 么?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对于这类问题需要 依据题干设问的限定词进行全面分析。

七年级上册历史总复习

七年级上册历史总复习

11、秦的暴政(表现) 、秦的暴政(表现) 12、什么叫西域,丝绸之路? 、什么叫西域,丝绸之路? 13、秦汉时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文化成就。 、秦汉时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文化成就。 跨奴隶社会和封建 14、文字发展示意图。 、文字发展示意图。 社会两个社会形态 15、朝代顺序: 、朝代顺序: 夏(前2070—前1600)—商(前1600—1046)— 前 ) 商 ) 西周( 东周( 西周(前1046—前771年)—东周(前770—) 前 年 东周 ) —秦(前221—)—西汉(前202—)——东汉 西汉( 秦 ) 西汉 ) 东汉 —三国(220—)—西晋(265—316) 三国( 西晋( 三国 ) 西晋 ) 十六国—北朝 十六国 北朝 东晋( 东晋(317—420)—南北朝 ) 南北朝 跨公元前后
4、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首领的推举制度是‗‗‗‗ 、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首领的推举制度是 禅让 夏朝启上任后, 世袭 制所代替 制所代替。 制,夏朝启上任后,被‗‗‗‗‗制所代替。西周为巩固统 首创了‗‗‗‗‗‗制 秦始皇建立秦朝后, 治,首创了 分封 制。秦始皇建立秦朝后,创立了 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 制度 ‗‗‗‗‗‗‗‗‗‗‗‗‗‗‗‗‗‗‗制度。 制度。 5、在‗‗‗‗‗‗‗‗‗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商朝 是 末期, 、 原始社会 末期 我国已出现青铜器,‗‗‗‗‗是 青 司母戊鼎 铜文明的灿烂时期,著名的有巨大的‗‗‗‗‗‗‗‗和造型 铜文明的灿烂时期,著名的有巨大的 和造型 四羊方尊 奇 三星堆文化 特的‗‗‗‗‗‗‗‗‗‗。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 特的 。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 独 齐桓公 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 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 。 晋文公 楚庄王 6、公元前 世纪中期,‗‗‗‗‗‗‗‗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 世纪中期, 楚 、公元前7世纪中期 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 燕 秦 齐 霸主。后来‗‗‗‗‗‗‗‗和 等相继称霸。 霸主。后来 魏 韩和‗‗‗‗‗‗‗‗等相继称霸。 等相继称霸 赵 7、战国七雄:‗‗‗(东)‗‗(南)‗‗‗(西)‗‗ 、战国七雄: ( ( ( (北)‗‗‗‗、‗‗‗、‗‗‗‗(中央) 、 、 (中央)

专题四 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与制度创新

专题四  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与制度创新

专题四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与制度创新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必由之路,自古至今,中外历史上进行了许多重大的改革,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影响,推动了社会的不断进步。

【知识梳理】一、历史上的改革1. 商鞅变法为了增强秦国实力,在诸侯国的争霸中处于有利地位和不被别国吞并,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

2.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继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

494年迁都洛阳。

他还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禁穿胡服,学说汉话,鼓励鲜卑人与汉族人通婚,改用汉姓。

作用: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魏社会发展,促进了北方的民族交融。

3.日本大化改新645年,孝德天皇继位,并效仿中国的纪年法,设“大化”年号。

改革派以唐朝制度为蓝本,颁布了《改新诏书》,史称“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有:作用: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4.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改革法令。

5. 洋务运动6.明治维新1868年开始,新建立的明治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史称“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新”在学习欧美先进的资本主义文明。

7. 戊戌变法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8. 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9.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改造10. 中国的改革开放11 . 苏联的改革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苏联经历了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领导时期。

1991年底叶利钦控制全局,苏联解体。

二、制度创新3. 美国民主共和政体4.苏俄新经济政策1921年,苏俄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新”在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5.罗斯福新政1933年,罗斯福为了摆脱危机,宣布实行“新政”。

6. 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成功的共同因素(1)顺应历史潮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2)立足国情,改革措施行之有效;(3)改革家的远见卓识和政治魄力;(4)善于吸取、借鉴世界先进文化和不同社会制度的优越性等。

【文史百科】历史上著名的四次变法

【文史百科】历史上著名的四次变法

【⽂史百科】历史上著名的四次变法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的变法运动,著名的有四次变法,分别是商鞅变法、北魏孝⽂帝变法、王安⽯变法还有戊戌变法。

商鞅变法:严刑峻法,成就强秦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物。

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故称为卫鞅,⼜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称之商鞅。

在位执政⼗九年,秦国⼤治,史称商鞅变法,这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变法之⼀,它的成功对中国社会发展产⽣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商鞅从公元前356年⾄前350年,⼤规模地推⾏过两次变法。

第⼀次是在孝公六年:奖励耕织,⽣产多的可免徭役;废除贵族世袭特权,制定按军功⼤⼩给予爵位等级的制度;采⽤李悝《法经》作为法律,推⾏连坐法。

第⼆次是在孝公⼗⼆年:合并乡⾢为三⼗⼀县(⼀说四⼗⼀县);废除井⽥制,准许⼟地买卖;创⽴按丁男征服办法,规定⼀户有两个男者必须分居,否则加倍征服;颁布法定的度量衡器,统⼀度量衡制。

商鞅先后两次变法,奠定了秦国富强的基础,为秦国统⼀六国创造了条件。

由于商鞅在推⾏新法时⼿段过于严酷,得罪了部分守旧贵族。

秦孝公死后不久,他即被贵族迫害,遭车裂酷刑⽽死,以⾝殉法。

商鞅虽死,但秦惠王和他的后继者都继续实⾏了商鞅的新法,所以秦国的国势得以进⼀步发展,为后来秦始皇消灭六国,统⼀中国奠定了基础。

1.战国初期,秦国经济、政治上,⽂化上,都落后于其他六国。

2.秦孝公继位,决⼼变法图强。

3.商鞅向秦孝公阐述法家富国强兵之术,并提出了变⾰政治的主张,得到赏识。

在孝公的⽀持下,商鞅开始进⾏变法。

改⾰内容如下:第⼀、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

(秦国⼈“勇于公战,怯于私⽃”。

)第⼆、实⾏什伍连坐制度(体现阶级性)以强化统治。

第三、废井⽥,开阡陌,承认私⼈占有⼟地的合法性,允许⾃由买卖⼟地。

这⼀法令正式废除了井⽥制,推动了地主制经济的发展第四、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第五、建⽴县制,县令由国君任免,强化中央集权。

第六、统⼀度量衡。

中国历史上十大改革家

中国历史上十大改革家

中国历史上十大改革家中国历史上十大改革家秦国商鞅,北魏孝文帝,宋代王安石为中国古代三大改革家。

改革内容暂不详说,商鞅改革使秦国强大,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稳定统治。

王安是任参知政事大刀阔斧改革,可惜遭到顽固派抵制,尤其以司马光为代表。

(1949以前)虽然中国自古就有祖宗之法不可改的传统,但仍然出现了一大批改革家。

依照他们改革的力度和成效而不论其成败,排列如下:第一,秦始皇。

看看他的改革成果吧:二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大一统的郡县制,还有车同轨、书同文和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改革。

其胆识之惊人,其影响之深远,举世无双,当为第一。

第二,王莽。

托古改制好生厉害,将一切制度推倒,改得个稀巴烂,还真有勇气的。

凡是不同意他的改革的,全部杀掉,结果天下大乱。

就凭这点倔劲,足够赢个第二了。

第三,王安石。

因主张变法而名扬天下。

他的改革太理想主义,只从立法角度考虑,忽略了行政执法的可行性。

所以受到了欧阳修、苏轼、司马光等政治家的反对。

王安石仗着皇帝宠信,将他们全都轰走,算是挺有魄力的。

可惜,他毕竟不是皇帝,最终没有挺住,改革也半途而废了。

只能排第三。

第四,光绪。

一百零三天的改革,搞了很多新东西,事实上这些新政也是可行的。

只可惜他没实权,否则情况可能大不相同。

后来,在签定了辛丑条约之后,西太后有所醒悟,百日维新所推出政策几乎都开始实行。

光绪有维新之志而无维新之力,排第四算是给他点安慰吧。

第五,隋炀帝。

这家伙不是好人,但却发明了一个伟大的制度:科举制度。

这一制度后来被西方国家加以发展,成为现在全球通行的公务员考试制度。

就凭这一条,足以占据第五的位置。

第六,汉武帝。

他的改革主要在思想上,即独尊儒术。

这虽然不是什么大变革,但影响实在太深远了。

排第六都有点低了。

第七,宋太祖。

这人有点本事,居然不动声色地将长期困扰中国的藩镇问题解决了。

靠的就是改革了兵制,废除府兵制,建立了禁军和以文官为主压制武官的行政制度。

不过这么做内乱虽平,却为宋朝留下了贫弱的病根。

中国古代重要的变法与改革历史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重要的变法与改革历史知识点整理

摘要:对于高三生来讲,多整理知识点是必要的,回归课本,掌握好课本的知识,对我们解题也有很重要的帮助。

整理了高三历史知识点整理,希望大家好好利用。

变法和改革是统治者运动政权的力量,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环节所进行的变革和调整。

古代历史上无数次革新与变法实践表明,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中国古代重要的变法与改革有:管仲改革、商鞅变法、王莽改制、孝文帝改革、周世宗改革、王安石变法,金世宗改革和张居正改革等。

中国古代重要的变法与改革1、变法与改革(1)、管仲改革:春秋时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

内容:作用:(2)、商鞅变法:(时间、人物、主要内容、作用)(3)、北魏孝文帝改革:——均田制(4)、庆历新政:(时间、人物、主要内容、作用)(5)、王安石变法:(时间、人物、主要内容、作用、失败原因)2、综述:(1)、分类:A、促进旧社会形态向新社会形态转化:B、奴隶社会内部富国强兵的改革:C、封建社会内部调整统治政策的变法:D、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和制度的改革:(2)、变法的原因:A、旧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发展;B、为了达到某一目的,实现富国强兵;C、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D、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为吸收汉族先进文化和制度,加速本民族的封建化进程;E、统治阶级面临统治危机,结果改革或变法抑制了土地兼并,缓和了阶级矛盾,增加了财政收入。

(3)、目的: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其它目的:建立封建统治基础、克服封建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4)、变法成功的原因:A、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B、改革者或为最高统治者,或赢得最高统治者的充分信任和支持;C、制定了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并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D、改革者具有坚强意志和百折不挠的信心。

(5)、变法失败的原因:改革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用人不当或操之过急,新法反而危害老百姓。

(6)、改革的启示:它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它必然会触及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有,进而遭到他们的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曲折性,不可能一帆风顺;改革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孝文帝改革措施

孝文帝改革措施
13
性质:北魏基层行政组织。 职责:检查户口,征收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推行均田
制。
影响:恢复经济、巩固政权、民族融合、历史影响
恢复经济:农民得到了土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北 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巩固政权:有利于赋役征收,促进北魏政权封建化,从根本 上巩固了统治;
民族融合:推动了内迁各族由游牧转向农耕,推动了北方民 族大融合高潮到来;
原因:中原战乱,百姓流亡,政府控制着大量的无主荒
地。
内容: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平
均分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不种则由政府收回。
实质: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是北魏政权的经济基础,
是其他新制推行的出发点。
作用: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提高了
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露田
男:40亩 女:20亩
桑田
男:20亩
国家所有
农民所有
9
探究2 :北魏的农民分得土地,会对北方地区的经济产 生什么影响?
无地少地农民得到土地,提高积极性;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 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 均田制的局限性: 1)虽然能抑制土地兼并,但没有触动地主土地私有制 ,所以土地占有不均状况仍然存在。 2)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人地矛盾无法避免 3)政府强制农民开荒纳税,剥削、掠夺农民的劳动力
16
3.作用: ①改变了赋税混乱的现象,减轻了农民负担,推动农业 生产发展 ②编户齐民增多,增加了国家的租调收入 这些改革措施以发展生产,缓和矛盾,巩固政权为目的, 形成了以均田制为中心的一整套政治经济制度。这些制 度彼此影响,互相作用,有力促进了北魏经济的恢复和 发展,巩固了北魏的政权,为孝文帝后期推行更深层次 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取得的典型改革经验

取得的典型改革经验

中国历史上取得了一些典型的改革经验,这些经验可以为当今的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改革经验:
1. 商鞅变法: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通过废除井田制、推行县制、奖励耕战等措施,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这一变法不仅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而且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汉武帝改革:汉武帝时期,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独尊儒术、实行察举制、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等,这些改革不仅加强了中央集权,而且推动了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3. 王莽改制:王莽在建立新朝后,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土地国有化、均田制、改革币制等。

然而,这些改革措施不切实际,难以实施,最终导致了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

4. 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时期,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均田制、三长制、户调制等,这些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同时,这一改革也加速了鲜卑族封建化和汉族的融合。

5. 隋唐盛世改革:隋唐时期,推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改革措施,如确立三省六部制、推行科举制度、统一度量衡等。

这些改革不仅加强了中央集权,而且推动了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使隋唐成为历史上著名的盛世之一。

以上是中国历史上典型的改革经验,这些经验可以为当今的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在当今的改革中,我们应该从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和教训,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和推进。

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1. 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至前338年在秦国进行的一系列变法措施,被公认为是我国古代变法运动的开端。

商鞅变法的目标是加强中央集权,提高国家实力,使秦国在战国时期脱颖而出。

商鞅变法主要包括分封制改革、推行法治、徭役制度改革等内容。

商鞅变法的影响深远,不仅对秦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对后世的改革变法起到了示范作用。

2. 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拓跋焘,是北魏的第六位皇帝,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被称为“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改革主要包括推行佛教、改革官制、促进经济发展、整顿军队等内容。

这些改革措施使得北魏国力大增,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对北魏国家的长期稳定起到了巨大作用。

3. 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又称“新法”,是我国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在宋仁宗时期推行的一系列变革措施。

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包括推行青苗法、置行在、设募役等改革。

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促进政治经济发展。

尽管王安石变法遭到了当时士大夫和保守势力的反对,但其对宋朝政治经济的创新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并且对我国后世的改革变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我国历史上,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等一系列变法措施,都是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加强国家实力,提高民众福祉而进行的重要改革。

这些变革措施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我国古代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后世的改革变法产生了示范作用。

根据题目要求,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对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进行综合评估,并据此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商鞅变法是我国古代变法运动的开端。

商鞅变法的目标是加强中央集权,提高国家实力。

商鞅变法的内容包括分封制改革、推行法治、徭役制度改革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秦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使秦国在战国时期逐渐强大起来。

商鞅变法的成功经验对后世的改革变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北魏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契机。

孝文帝推行佛教、改革官制、促进经济发展、整顿军队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北魏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国力大增,对北魏国家的长期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孝文帝的措施孝文帝是西汉时期的一位皇帝,他实施了一系列措施,被后人称为“孝文中兴”,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孝文帝的措施:1.兴修水利:孝文帝发动了一系列水利建设,包括修建陂渠、挖掘治水渠道、开凿运河等。

这些措施改善了农田灌溉条件,增加了农业产量,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2.推行均田制:孝文帝实施了一项重要的土地政策,即均田制。

均田制通过重新分配土地,使每户农户拥有相等的土地,避免了土地集中导致的社会不稳定问题。

这一政策有效地减轻了农民负担,改善了社会秩序。

3.实行察举制:孝文帝了官员选拔制度,推行察举制。

他从百姓中选拔有才干的人才担任官职,而不再仅仅依赖于世袭或考试。

这样大大提高了官员的能力和品质,促进了政府的运转效率和社会的发展。

4.军制:孝文帝对军制进行了,建立了中央军队和地方军队并重的体系。

他建立了以骑兵为主力的快速反击部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此外,他还通过军事教育和训练,加强了军队的纪律和组织,增强了国家的防御能力。

5.推行法治:孝文帝非常注重法治,他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明确了社会秩序和个人责任。

这些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6.重视教育:孝文帝非常重视教育,他致力于推广儒家思想,加强了教育的普及和提高。

他建立了宣化学宫、太学等教育机构,选拔和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者和官员。

7.促进经济发展:孝文帝通过减少税收、取消限制和鼓励商业活动等手段,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他积极支持手工业和商业,提倡商品经济,改善了人民的物质生活。

8.推行和谐理念:孝文帝非常注重社会的和谐稳定,他提倡仁爱、礼仪等儒家思想,倡导君子之治。

他通过政治制度、强调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致力于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

孝文帝的这些措施对于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通过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他的政策为后来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经验,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西汉王朝的长治久安基础。

秦始皇汉武帝政治上的措施

秦始皇汉武帝政治上的措施

秦始皇汉武帝政治上的措施
秦始皇和汉武帝都采取了一系列政治措施来加强其统治。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管控。

他废除了封建制度,地方官员由中央任命,使得地方统治更为稳定。

他还设立郡县制度,规范了地方行政管理,推行了标准化的法律制度,确立了中央司法的权威。

此外,他还大力推崇儒家思想,推广普及汉字。

这些政策都有效地增强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在汉朝,汉武帝采取了多项政策,将中央集权推向了高峰。

他通
过实行“三公九卿制”,规定了官员的职权范围,并通过设立巡视制度,强化了官员的监督管理。

他还建立了都尉制度,设立了一定数量
的军官来统率军队,增强了中央军队的控制力。

此外,他还加强了对
海外地区的统治,设立“西域长官”管理边疆地区。

这些举措不仅巩
固了政治统治,也为经济和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二十课北方民族的大融合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439年,统一黄河流域。

当时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生产、生活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迁都: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

气候干旱,粮食供应不足;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

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

2.孝文帝改革措施包括:①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②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③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⑥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3.改革的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第二十一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1.南朝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确定为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

这项成果世界近一千年。

2.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农学家。

所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

《齐民要术》总结了北方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

第二十二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1.书法艺术:(1)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的时间:东汉末年。

(2)演变: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

(3)书圣:东晋的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其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二、绘画:魏晋南北朝时绘画艺术有较大发展,东晋的顾恺之最为出色,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三、石窟艺术: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的统治者开凿石窟,雕造佛像。

第一册历史问答题

第一册历史问答题

六年级历史问答题:1、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答: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P38—39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建立县制,由君主直接派官吏治理。

意义: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2、孔子在思想和教育方面的成就有哪些?P46—47答:思想上: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教育上: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

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

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3、评价秦始皇。

P57、P62答:秦始皇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的贡献:(1)他顺民心,完成统一。

(2)他自称皇帝,总揽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

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4)北击匈奴修长城,开发南疆修灵渠。

这些措施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同时,他又是一个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修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订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总之他是一个有大功也有大过的皇帝。

4、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采取了哪此措施?P68、P74、P78答: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①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②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兴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

③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

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有哪些

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有哪些

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有哪些北魏时期的孝文帝是一位比较有魄力的君王,在自己当政的时候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从而影响了之后的时代格局。

那么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具体的措施有哪些呢?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欢迎大家阅读。

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当时的局势是比交复杂的,吏治混乱,朝廷的财政支出也有很大的困难,尤其是经常受到了游牧民族的威胁,所以在这样的局势中孝文帝选择了汉化改革。

主要的内容主要是:首先需要改革吏治,通俗点说就是制定一系列的俸禄的管理办法,这样是能够从根本上面改变贪污的现象的。

因为在改革之前,所有的官吏朝廷是不会发俸禄给他们的,那么他们主要是从当地的百姓中进行剥夺和搜刮。

所以朝廷能够定时的发俸禄给他们,那么有些官吏就不会剥夺百姓的,百姓的生活也会得到一定的改善的。

其次,当时的百姓都是靠着土地农活生活的,所以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中有一项是均田制,就是暗按照既定的人口进行分配土地,这样一方面既能够帮助百姓的生活得到改善,另外一方面就是能够定时的向朝廷提供一定的赋税,所谓是一举两得的政策。

最后,孝文帝迁都洛阳,这样的目的就是能够加强对于中原的控制,之前他们生活的环境是比较恶劣的,不利于农作物的存活,迁都洛阳这边的环境是比较湿润的,不像山西那边干燥。

上面就是有关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具体内容了,从上面的任何一项措施都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革的魄力,正是因为这些措施才能够奠定之后的繁荣的盛况。

孝文帝改革的意义正面1、北方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农业生产工具得到改进,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粮食产量增多,畜牧业得到发展。

手工业生产日益活跃,商业活动也日趋活跃。

2、政权封建化加速:迁都洛阳以后,鲜卑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制度,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对北魏社会政治生活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促进了民族的交流和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更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初一历史期末复习资料:商鞅变法

初一历史期末复习资料:商鞅变法

珍惜平日里的一分一秒,有志者,事竟成。

只有志而不努力永远不会到达最终的目的。

下面是为您推荐初一历史期末复习资料:商鞅变法。

一、商鞅变法:(七上P35-36)1、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

2、内容——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B: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C: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3、影响:①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②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或改革,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1)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答: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使国家变得富强。

2)商鞅变法取得胜利的原因:答:A:顺应了封建制发展的历史趋势;B: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C: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

二、百家争鸣:1、儒家学派——创始人是孔子(七上P43),他是春秋时期的人。

他在思想、教育、文化上的贡献:①思想——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

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②教育——A:兴办私学,广收门徒B:他要求学生按时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故知新”C:学习的态度要老实D:温故而知新③文化——他编订了《诗经》、《尚书》、《春秋》;儒家学派——战国时期:是孟子(七上P45),他反对战争,提出“春秋无义战”,主张“民贵君轻”的思想,实行“仁政”。

反对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再利用。

这反映了他的可持续发展观。

2、道家学派——创始人是老子(七上P44),是春秋时期的人,著有《道德经》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并且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

具有朴素辨证的思想。

3、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七上P45),主张“兼爱非攻”。

4、法家——代表人是战国的韩非(七上P46),主张改革,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汉武帝的政治改革措施

汉武帝的政治改革措施

设立八校尉
八校尉
汉武帝设立了八校尉制度,即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 水、胡骑、射声、虎贲八校尉,分别统领不同的精锐部队。 这些校尉直接听命于皇帝,加强了中央对军队的控制。
选拔标准
八校尉的选拔标准非常严格,要求候选人具备出色的军事才 能和忠诚的品质。他们通常是从军队中逐级选拔而来,经过 层层考核和筛选,最终由皇帝亲自任命。
汉武帝的政治改革措施
汇报人:XX 20XX-01-13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加强中央集权 • 改革官制 • 经济改革 • 军事改革 • 文化教育改革 • 改革的影响与意义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巩固中央集权
汉武帝时期,地方势力逐渐强大 ,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为了加 强中央政府的控制力,汉武帝采 取了一系列政治改革措施。
明确规定刺史的监察职责和范围,确保监察工作的有效进行。
加强御史台的职能
御史台作为中央监察机构,负责监察百官,对违法官吏进行弹劾。同 时,御史台还负责审理重大案件和监督司法审判工作。
04
经济改革
改革币制
收回地方铸币权
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设立专门 的铸币机构,统一货币形制和重量, 加强了对货币流通的控制。
排斥其他学派
02
在独尊儒术的过程中,汉武帝对其他学派如道家、法家、墨家
等进行了排斥和打压,限制了其传播和发展。
加强思想控制
03
通过独尊儒术,汉武帝加强了对民众的思想控制,维护了封建
统治的稳定。
设立太学和郡国学
设立太学
汉武帝在长安设立太学,作为全国最高学府 ,培养儒家人才。太学的设立标志着中国封 建教育制度的正式确立。
派遣使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内容:⑴编制户口,加强刑罚
⑵奖励生产——(富国)重农抑商
⑶奖励军功——(强兵)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获得爵位的最好途径
⑷承认土地私有——最有利于地主阶级的利益体现了变法的性质,最关键
⑸推行县制——对后世行政制度影响最深远
(6)统一度量衡
影响: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制度,使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1)秦孝公支持;(2)商鞅坚定;(3)百姓信任;(4)根本原因:改革的措施符合时代的要求。

商鞅变法成功的启示:(1)商鞅变法符合时代要求,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2)要有勇于改革的意识和创新精神.(3)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有不怕挫折和牺牲的精神。

2、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大一统)的措施、和影响有哪些?
(1)政治上: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利,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影响----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上: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
影响---促进经济发展。

(3)思想上:焚书坑儒影响----钳制思想,摧残文化。

(4)文化上:统一使用小篆;影响----促进各地文化交流。

(5)军事上:修筑长城,抵御匈奴。

影响----巩固边疆领土。

影响: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他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被后来的历代王朝沿用。

3、汉武帝巩固中央集权制度(大一统)的措施有哪些?
(1)思想上: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影响-----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2)政治上:A、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

影响-----削弱诸侯国的实力;
B、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置司隶校尉,在地方设“刺史”;
(3)外交上:派张骞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4)军事上:派霍去病、卫青北伐匈奴。

评价:使西汉进入强盛时期,巩固了大一统的格局。

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原因)、内容(措施)、作用分别是什么?
目的(原因):为了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主要内容(措施):
(1)迁都洛阳: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2)实行汉化政策:改穿汉服、学说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

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推进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5再
丝绸之路的作用:成为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6、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兵诸家代表人物情况表。

7
房屋结构不同的原因:二者所处的气候、地理环境不同。

半坡部落位于黄河流域, 气候干燥寒冷,所以房屋结构防寒保暖;而河姆渡部落位于长江流域,气候潮湿炎热,所以建的是干栏式房屋,防潮通风。

8
原因:(1)北人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最主要原因)
(2)北方战乱,南方相对来说比较安定。

(3)南方统治者有利的政策。

(4)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5)北方人和南方人共同开发了南方。

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开辟湖田,改进耕作技术;江南地区实行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则种双季稻;兴修水利;纺织业:技术进步,织锦业发达;冶铸业:灌钢法;制瓷业:青瓷烧制技术高;造船业:造船技术发达;商品经济初步发展:城市繁荣(代表:建康),人口众多。

影响(作用):江南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