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论文
教育学(教师资格证论文)
试论如何构建理想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也是一种特殊的人社会关系。
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以各自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形成的多层次、多性质的关系体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顺利完成教学的必要手段,也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价值体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学价值观也在不断变革。
传统的教学价值观是以教师为主体,处于主动地位,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上,任何一名学生都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
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人们急待一个真正民主教学过程、呼唤一个更为理想的师生关系。
正是师生关系被教育界的重视,才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技能,形成更高的品质、素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校教育的形成、发展及主要意义都包括在师生的互动中,教育过程有时也可以成为师生关系的形成和建立的动态过程。
理想的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也是必然要素。
可见,全面理解师生关系,正确把握理想的师生关系尤其重要。
一、师生关系及其在教育中的作用1、什么是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以各自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形成的多层次、多性质的关系体系。
2、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首先,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产生安全感,乐于接受教师的影响和教育,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
相反,如果师生关系紧张,甚至互相抵触、戒备,必将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热情。
其次,师生关系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准。
各类不同的师生关系体现了师生不同的生命活动形态,对构建师生自身的价值形成不同的意义。
理想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即作为独立、完整的人,又作为合作者、共享共创者,所形成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和谐亲密关系。
教育学课程论文(5篇)
教育学课程论文(5篇)教育学课程论文(5篇)教育学课程论文范文第1篇学校同学、老师及教育管理人员,应全员参加实践课程模式,对开展实践课程起到全面的推动作用。
无论是老师,还是学校的管理层面,对学科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关系,都要做到妥当处理。
学科课和实践课,在传统的学前教育课程体系中,都是并行独立的。
并且教育实践课在高等师范教育中的位置,始终都是处于边缘化。
而在整合实践学科的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就是实践环节,在实践课中渗透学科课,学科课是实践课的提升和延长,而实践课又是学科课的统整平台。
所以,在课程体系中,实践课应当是重中之重。
应对实践课程的建设高度重视,对其不断进行探究,使实践课程的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而对校外实践课程来讲,为了使同学的实践力量得到不断的提升,无论是老师还是学校,都应对各种教育实习和教育见习等活动的质量高度重视。
同时,学校还应和所在地区的机构,如早教中心和幼儿园等,建立良好的关系。
努力营造和谐宽松的氛围,促进老师的伴同指导和同学教育实践的开展。
同时老师还应准时转变思想观念,主动走入基础教育,通过对同学教育实践的指导,对当前基础教育领域的现状切实了解,更好地发挥指导作用,使同学的实践力量得到切实的提升。
二、校企合作,对实践课程的效果进行全方位的保障应用型人才必需在实践工作场所中才能获得需要具备的学问和力量。
尤其是必需在现场环境中,才能学到一些应变方法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和一些早教中心、地方幼儿园的合作,是培育人才的关键环节,应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和地方的合作。
首先,应重视和校外实践层面的指导和组织方面的合作。
为同学的实习和教育见习等环节,夯实基础。
可对发达国家的阅历进行借鉴,在详细的实习指导方面,对“合作式教学”的实习指导方式进行切实的推选。
既由高校老师在理论方面负责对准老师的指导,并进行全程评估。
由准老师和幼儿园老师共同对实施与评价、教学设计的组织进行共享。
详细包括对各种方案、封面资料的共享。
教育学论文范文(5篇)
教育学论文范文(5篇)第1篇:教育学论文范文教育学作为一种独特的话语体系不仅是对教育现实的表达,更是话语主体对教育的感受和要求的言说。
在教育学话语范式中隐含着话语主体对教育的价值追求,这种内隐的价值追求就是教育学话语范式的价值取向。
其具有以下特点:工具化价值取向。
无论是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还是作为传递和保存人类经验、技术和文化的手段,“教育”在当前的教育学话语中都无法摆脱其工具的角色,教育被视为满足人类目的的条件。
教育学更多关注的是教育要达到的目的而非教育本身。
教育帮助人类实现其目的的能力成为衡量其合法性的主要指标。
教育学话语主体对“教育”的这种界定使当前的教育学呈现出浓厚的工具化价值取向。
科学化价值取向。
在上述关于“教育”的界定中潘懋元提到“本质属性”、王道俊提到“质的规定性”或“本质”、吴宗璜提到“根本特性”和“本质”。
在这些话语主体的言说中教育学呈现出明显的科学化价值取向,他们将教育视为一个可认知的客体,努力探求其本质和规律,以求更好的控制和利用教育。
媚俗化价值取向。
话语主体往往将教育学局限于当下的生活,而关于人的生活的批判、反思和超越被大部分话语主体忽视了。
这种教育学以当下世俗的需求为目的,努力满足于世俗,教育学话语范式成为现实世俗的传声筒和风向标。
这种教育学话语范式忽视了整个生命的需求,表现出媚俗化的病象,其所指导的教育必然是复制的而非超越的。
通过对教育学话语的内容、方式和价值取向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当前的教育学是静态的、僵化的、近视的。
它只局限于当下狭小的时空。
然而,“教育乃是永恒的事业,教育需要指向所有的时间,即不仅仅指向现在和未来,还需要指向过去。
当下必须指向未来,却总是植根于过去”。
二、现代性对教育学话语范式的制约当前的教育学是在现代化的境遇中诞生的,现代性中蕴藏着教育学问题产生的原因,同时也因其世俗主义、国家主义以及科学主义的三种价值观对教育学话语范式特质产生制约。
这三种价值观衍生出各种异化的教育学话语范式,从而将教育学局限于狭窄而短暂的时空,进而设计出异化的教育制度和理念,生产出以现代性为主导的教育。
教师资格证论说文万能模板
教师资格证论说文万能模板教育,是一门艺术,也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根基。
作为教师,肩负的责任可是比山还重。
我们今天就来聊聊教育的重要性,教师的使命,还有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者。
1. 教育的深远意义教育,不仅仅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那么简单。
它像一把钥匙,能够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让他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1.1 教育的启蒙作用教育,首先是一种启蒙。
记得有一次,看到一个孩子用认真的眼神听老师讲课,那种专注的劲头儿,真是让人感动。
这种状态,就是教育最初的魔力。
它让学生从小就懂得思考,学会探索。
就像在黑暗中点燃一盏灯,虽然小小的光亮,却能照亮前方的路。
1.2 教育的塑造功能教育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塑造人的品格。
它不仅教会我们知识,还教会我们如何做人。
一个好的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成绩,更能提升他们的道德水平。
就像培养一棵树,不仅要让它长得高大,还要让它枝繁叶茂。
教育,不只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让学生成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
2. 教师的使命与责任当我们谈到教师时,往往会想到他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导者。
教师的使命,不仅仅在于教书,更在于育人。
2.1 教师的榜样作用教师,实际上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
学生看到的不仅仅是老师讲的课,还会看到老师的行为举止。
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比如说,一个老师每天都按时到校,认真备课,学生自然会感受到这份热情,并受到激励。
老师用自己的行动,给学生树立了一个好榜样,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去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2.2 教师的关爱与引导教师还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关爱。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
这时候,教师的支持和鼓励,往往能成为学生前行的动力。
记得有个学生曾经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心情特别低落。
老师耐心地开导他,告诉他每个人都会有失败的时候,但重要的是要从失败中学习。
这样的关爱,能够帮助学生重拾信心,继续前行。
3. 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秘诀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和技巧。
教育学论文范文10篇
教育学论文范文10篇【篇一】国外批判教育学的价值理论局限摘要:国外批判教育学是西方教育的重要思想浪潮,批判教育学者以独特的思维模式将政治、教育理论、教育实践、文化等相结合,发展至今,被许多人视为可行与充满活力的思想选择。
国外批判教育学认为教育并不是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一面镜子,而是塑造现实生活的锤子。
因此,本文着重分析国外批判教育学的价值,并提出国外批判教育学的理论局限。
关键词:价值;理论局限;国外批判教育学批判教育学在国外实践过程中影响力巨大,其经历了“抵制理论”时期、多元理论时期以及“再生产理论”时期三个阶段,在教育中以解放思想为教育目标,提倡教育的政治性,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
国外批判教育学将教育课程理解为政治文本,课程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课程的设计是以社会问题为中心,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注重教师与学生的自主参与性,课程评价是关注课程教育活动背后的社会意义,国外批判教育学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发展渠道。
1国外批判教育学的价值1.1解放教育国外批判教育学的两点核心主题是“解放”与“公民”,国外批判教育者认为教育培养的学生应该具有批判性精神,同时,还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使命感与责任感,其培养模式正是国外批判教育学的价值。
只有具有批判性意识、批判性思维、批判性能力的学生,才能够不受利益与金钱的诱导,才能够摆脱权利的控制,才能够坚持自己的原则,将自己从操纵中彻底的解脱出来,实现自主的思维模式。
也就是说,只有能够控制自己生活的人,才是具有积极性、民主性、自由性、主动性的社会公民,才能够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并能够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与抱负,这样的人才是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
解放教育培养的学生,能够支撑社会发展,从而能够实现民主社会,最终会实现人类的解放与社会的解放。
这也正是国外批判教育者主张的教育模式,同时,也是民主性国家所应该具备的一种教育学。
1.2教育政治性国外所有批判教育都是具有政治性与指令性的教育,国外批判教育具有其天性与偏好。
教育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教育学论文(精选27篇)教育学论文篇1【内容摘要】案例教学法是近年来较为受欢迎的教学方法,这主要是其优势明显,它不仅能够促进教师和学生能力的提升,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
此外,案例教学的优势就是能够真实和直观的展现事件发生的全过程,这样更加利于学生的参与。
在案例选取时,要遵循真实可信和典型性等原则,这样才能保证案例发挥出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要能够有效的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对案例进行详细分析,从中揭示出教育理论。
教育理论贯穿教学所用到的案例,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就案例教学法在教育学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作简单的探讨,提出几点应用意见。
【关键词】教育学课程;案例教学法;应用一、案例教学法的定义及特征案例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利用精选的案例作为情境,在这个具体的情境中利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所遇到的难题的方法。
和传统的教学法比较,案例教学法具有特殊性。
首先,实践性是第一特性,在案例教学实践中,要从教育教学实践中选取有用的案例,这些案例属于教育涉及的真问题,这些案例材料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学生可以自觉运用学习到的教育学原理知识进行案例分析,并解决真实教学情境中所涉及的教学难题,这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能够给学生更多学以致用的机会,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其次,情境性是案例教学法的第二特殊性。
案例教学就是教师利用案例为学生建造一个有多种教育问题的复杂情境,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在案例所创设的教育情境下开展,在案例情境中,运用案例内容,解决教育面临的困难情境。
因此,案例教学法是有一定的情境性的。
再次,整合性是案例教学法的第三特性。
案例教学法中运用到的案例,不仅只涉及当前所学习到的新的知识,学生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分析问题时,新旧知识并行,这样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所以说案例教学法还具有整合学科教育新旧知识的过程。
最后,案例教学法还具有开放性。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案例分析与解决方案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案例分析与解决方案教育研究方法的选择与论文写作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要内容。
教师资格证是对教师教育水平的一种评估,而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和高质量的论文写作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体现。
本文将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提出解决方案,旨在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教育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的挑战。
一、教育研究方法案例分析以某高中教师为例,他在教学过程中面临一个课题:如何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
这个课题涉及到教育研究的“问题”、“方法”和“结果”三个要素。
问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低下。
方法:采用提问调查、分组讨论和写作评价等方法改进教学方式。
结果: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
二、论文写作案例分析基于上述教育研究方法的实施和取得的结果,教师编写论文时应该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组织。
1. 引言部分:在论文的引言部分,教师可以介绍研究背景、问题陈述和研究目的。
例如,教师可以简要介绍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现状,然后提出改进的目的和问题。
2. 理论基础:在理论基础部分,教师可以引用相关的研究文献,探讨学术理论和教育原则对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指导作用。
例如,教师可以引用写作教育学的相关理论,探讨英语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3. 研究方法:在研究方法部分,教师需要详细描述自己采取的研究方法和具体步骤。
例如,教师可以描述提问调查的问题设计、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分组讨论的分组设置和讨论内容,以及写作评价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4. 结果分析:在结果分析部分,教师可以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并结合案例研究数据进行说明。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图表或数据统计分析,展示学生的写作水平在改进教学后的提升情况。
5. 结论部分:在结论部分,教师可以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例如,教师可以总结学生英语写作水平提高的原因,并对进一步的教育改革提出建议。
三、解决方案教师在面对教育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时,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案:1. 学习科研方法:教师应该系统学习教育研究方法和理论,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新编】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教育学是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一门必修课程,学习教育学对从事教育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学习教育学,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贯彻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毛泽东提出的“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思想,为我国各个时期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指明了方向。
在我国新时期,党和国家又提出了“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政策。
我国的这些教育方针政策是在对古今中外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主张进行总结、提炼的基础上,提出的关于我国教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反映着教育的最一般性规律认识,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需要认真领会和深入理解的。
学习教育学,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教育理论水平,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观念,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我国教育方针政策提出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增强对错误思想理论和行为的识别和抵制能力,从而提高贯彻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二、学习教育学,有助于教师专业理想的建立,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无论对于职前阶段的准教师,还是对于在职教师,学习教育学都可以使其更加明确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育是社会文化传承和文明进步中不可或缺的载体和力量;同时,学习教育学可以使其看到教师职业的崇高、光荣和伟大,从而激发起热爱教育事业的思想感情和献身精神,产生对自己职业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教师专业思想和自我角色定位更加巩固,促进教师专业理想的建立。
学习教育学还可以使人的专业知识得到拓展,能够激发人的求知欲望,更加主动自觉地去获取专业知识,汲取专业给养,提升专业技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学习教育学,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有效指导教育实践。
教师资格证统考下的教育学课程论文
教师资格证统考下的教育学课程论文教育部明确规定,自xx年起教师资格证考试实现全国统考。
xx 年11月5日,我国进展了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后的第一次统考。
改革之后的教师资格证统考不考“两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两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考试科目和内容的变化,给高校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带来全新的挑战。
本文指出教师资格证考试带来的新挑战,分析高校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学现状,研究改革高校公共教育学课程的详细措施。
首先,增加了考试科目。
未改革前笔试科目有《心理学》和《教育学》,改革之后中学教师笔试科目包括《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教育知识与能力》和《综合素质》,小学教师笔试科目包括《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和《综合素质》,幼师笔试科目包括《保教知识与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关参考书与教材不再统一指定,且教师资格证考试参加环节,这样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重视。
其次,增加了考核,对能力要求得到强化。
统考对理论与实践所占的比重进展了调整,重视对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能力的测试。
构造化面试中增加有关教师价值观、教育理论素养、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强调实际运用能力。
总体来说,增大了考试的整体难度,考试侧重于对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与知识运用能力的考察。
而在当前实际教学中,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离此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公共教育学是师范院校和开设教师教育专业的其他院校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公共教育学课程一直以来存在以下问题:有些教师厌教,有些学生厌学,有些学生“上课只顾记、课后抄笔记、考试前背笔记、考试后扔笔记”,因而教学效果不理想。
研究发现,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公共教育学教材内容比拟陈旧、体系有待优化。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出版的教材表达了当时最新的研究成果,但随着社会和科技不断开展,一些内容显得相比照拟陈旧,同时教材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和创新。
第二,教学方法单一,以讲授为主。
在教育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只是“纸上谈兵”,没有把学校实际教育情况与教育学相关理论知识结合起来,使得学生感觉课程内容乏味无趣。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
浅议教育起源的基本论点——教育的社会起源说浅议教育起源的基本论点——教育的社会起源说教育也是一种历史现象,有了人,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人类的教育。
教育始终与人类社会相伴随,人类起源时教育也就在其中了。
我们将人类早期的社会生活视为一个有机的系统,那么要维系社会系统的持续运行,使系统保持开放,系统各个基本要素发挥正常的功能,必有其机制存在。
这种机制,使系统各要素互为存在的条件,从而系统才成为有机体。
教育正是如此。
如果说劳动提供了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婚姻关系确立了人类繁衍的方式,那么教育,正是因为教育,人类取得的一切进步才不至于中断,社会发展才有保证。
教育就是这样,它与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的活动有着直接的紧密的联系,它们互为条件,互相作用,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集合,形成合力,从而创造人类文化,不断推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一、教育是最为复杂的社会现象在人类社会早期,它的复杂性还在于,在十分漫长的岁月里,它不是一个独立的领域,它与人类的全部活动交织包容,附着在人类活动过程之中,是一种弥散的存在。
在整个社会生活中,教育不过是一个组成要素,一种维系社会运行的机制,要清晰地描述它是困难的。
但,它又是须臾不可或缺的。
因此,研究教育的起源,应首先弄清人类为何需要教育,教育有什么作用,这得置于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的过程中加以考察。
教育的发生,人的本质属性的矛盾性是其内在根据。
人的原始特性是他的未特定化,即人的本能的匮乏。
正是这种人的未特定化产生了对教育的需要性。
人的这种很长的成长过程就是通过学习来获得独立生存能力的过程。
人只有通过这一过程,才能学会掌握和运用其生存所需的人工性装备。
人与动物另一个区别是其行为并非受本能的指引,而是受思想指导的。
人有思想,因而其活动是能动的,具有很强的目的性。
马克思在比较动物界与人类的区别时曾深刻地阐述了人类思想的性质,他指出:“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
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育学论文.wps
教育学论文论文题目论现代教师的角色姓名:苏莹所在地区: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培训班级:四平社会班学号:192号2011年9月论现代教师的角色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应由过去单一的传授者变为学生的指导者、合作者、朋友。
不同的职业性质,使其从业者扮演不同的角色。
教师职业的一个最大特点可以归结为职业角色的多样性。
尤其是在我国新课程推进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以下角色。
一、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来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的核心角色功能是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
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教师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者。
现代科学知识量多且发展快,教师要在短短的几年学校教育时间里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已不必要更不可能,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传统地位被动摇了。
总之,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
2、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教师不能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并且不断地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所以,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要尊重智力发展迟缓的学生;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尊重有过错的学生;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
二、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在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生涯中,传统的教学活动和就活动是彼此分离的。
教师的职务只是教学,研究被认为是专家么的“专利”。
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累的经验进行总结看,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论文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论文一、引言教师资格证是教师职业的必备证明,而教育学论文是对教师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学术能力的综合体现。
在教育领域,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论文的撰写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从教育学论文的撰写目的、撰写方法和撰写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撰写目的教育学论文的撰写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学术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撰写论文,教师可以对教育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总结教育经验,探索教育规律,提出解决方案,从而推动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此外,教育学论文的发表也有助于提升教师的学术声誉和职业竞争力。
三、撰写方法1、确定研究问题:研究问题是论文的核心,也是论文撰写的基础。
在确定研究问题时,教师应从教育实践中寻找问题,教育热点和难点,同时要确保问题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2、进行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了解研究领域最新进展的重要环节。
教师需要阅读大量相关文献,掌握前人的研究成果和观点,从而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借鉴。
3、设计研究方法:根据研究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等。
在选择方法时,教师应考虑研究的可行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4、收集和分析数据:根据所选的研究方法,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
数据分析是揭示研究问题的关键环节,教师需要运用统计学知识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5、撰写论文:在撰写论文时,教师应按照学术规范进行撰写,包括摘要、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等部分。
同时要注意论文的语言表达清晰、准确、简练。
四、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研究问题不明确:在确定研究问题时,教师可能会遇到问题过于宽泛或过于狭窄的情况。
解决方法是缩小研究范围,将问题具体化,或者将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进行研究。
2、文献综述不充分:文献综述是了解研究领域最新进展的重要环节。
如果教师对文献综述不充分,就难以全面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解决方法是加大文献阅读量,权威期刊和知名学者的研究成果,同时要对文献进行深入分析和归纳整理。
教师资格证优秀论文范例
教师资格证优秀论文范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教师资格证对于教育行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获取教师资格证,并通过对相关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为有志于从事教育事业的人士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教师资格证;教育理论;教育实践一、引言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则是教育事业的核心力量。
教师资格证作为衡量教师专业素养和能力的重要标准,对于保障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教师资格证的重要性(一)保障教育质量拥有教师资格证意味着教师具备了系统的教育知识和教学技能,能够更好地设计教学方案、组织教学活动、评估学生学习成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促进教育公平教师资格证的统一标准和严格考核,确保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使得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学生都能享受到相对公平的教育资源。
(三)提升教师职业认同感获得教师资格证是对教师自身专业能力的认可,有助于增强教师的职业自豪感和责任感,激励他们不断提升自己,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教师资格证的获取途径(一)学历要求通常,申请教师资格证需要具备相应的学历背景。
例如,小学教师资格证一般要求大专及以上学历,中学教师资格证则需要本科及以上学历。
(二)考试内容教师资格证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两部分。
笔试主要考查教育知识与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内容;面试则侧重于考查教学设计、课堂组织、语言表达等教学实践能力。
(三)培训与学习为了提高考试通过率,许多考生会选择参加教师资格证培训课程。
这些课程能够帮助考生系统地梳理知识点,掌握考试技巧,同时提供实践机会,提升教学能力。
四、教育理论在教师资格证中的应用(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多种智能,如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和内省智能等。
教师资格证优秀论文范例
教师资格证优秀论文范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教师资格证考试对于教育行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升考生在考试中的表现,从而为培养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提供有力支持。
通过对相关政策、考试内容和考生需求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教师资格证;教育行业;考试策略一、引言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而教师则是教育事业的核心力量。
教师资格证作为衡量教师专业素养和能力的重要标准,对于保障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要求和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如何更好地应对考试,提升自身素质,成为众多考生关注的焦点。
二、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重要性(一)保障教育质量教师资格证考试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学科专业知识以及教育实践能力。
通过严格的考试选拔,能够确保进入教育行业的教师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从而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保障。
(二)促进教育公平教师资格证考试为所有有志于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
无论出身背景如何,只要通过考试,就有机会成为一名教师,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有助于打破地域、身份等因素的限制,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教育公平的实现。
(三)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内容和标准不断更新和完善,促使教师不断学习和进步,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这对于推动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社会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三、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内容与形式(一)考试内容教师资格证考试通常包括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等科目。
综合素质主要考查考生的职业理念、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化素养以及基本能力;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考查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则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考查考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以及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教师资格证考试一般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
教资科一作文教育范文
教资科一作文教育范文现代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然而,在当今社会,教育的目标似乎越来越倾向于追求分数和知识的堆砌,而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全面的素质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探索如何才能实现学生的真正发展。
首先,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现代社会变化多端,对个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教育应该引导学生掌握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和机械应用。
学生应该学会发散思维,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社会责任感。
在信息爆炸和价值观多元的今天,学生往往面临各种诱惑和困惑。
因此,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
学生应该学会积极向上、互助友善的处世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育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应该肩负起维护社会公正、促进社会进步的责任。
最后,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理论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仅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学生应该有机会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从实践中获取经验和教训。
实践教育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塑造他们的良好品德和社会责任感。
只有真正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合作和社会责任感的年轻一代,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教育不应只追求分数和知识的堆砌,而应在培养学生优秀素质和持续创新上下更大的功夫。
这是我们对教育的期望和努力的方向。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论文
论当代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趋势教育是社会大系统中的重要子系统。
教育的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社会,无论是教育的发展水平还是教育的发展方向,都要收到社会的制约。
因此,我们探讨教育的发展趋势,研究教育发展的未来走向,不能离开对社会的认识,必须首先弄清社会的发展趋势。
我们讨论教育的发展趋势,只是为了更好地吸收借鉴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但是国家的差异是存在的,制度的差异是存在的,民族的差异也是存在的,任何一国的教育在世界教育发展的大潮中仍会保留自己的独特个性。
一、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日益紧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和现代生产的普遍规律,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已成为目前各国发展本国教育的共识。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包括生产劳动与教育的结合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两个方面。
一方面,现代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客观上要求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
现代大工业的特点决定了生产力的提高已不再单纯取决于劳动时间的延长和劳动数量的增加,而主要取决于生产过程中的科学与技术的应用程度。
即劳动者的教育程度越高,劳动熟练程度和工艺水平越高,劳动生产率越高,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也越大。
另一方面,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所引起的劳动领域的不断变革,又必然要求教育主动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使新兴技术及时地在课程中得以体现,使劳动者通过终身学习不断掌握现代生产所需的最新科学技术以适应现代生产对人的素质的新需要。
最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也是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现代社会大工业的兴起,既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条件,为人的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结合提供了可能,也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正由于此,当今世界各国都在积极践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战略。
二、教育民主化进程加快在漫长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教育是统治阶级的特权,为社会统治阶级所垄断。
人类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以后,伴随社会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前进,教育上也开始渐减打破为少数人所主宰和垄断的专制局面,愈来愈多的人开始收到教育。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论文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论文教师资格证是对教师教育水平的一种认可和证明,通过考试,教师可以证明自己具备了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经验。
在申请教师资格证时,必须提交一篇教育学论文,以展示自己对教育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本文将从教育学的定义和意义、教育学理论、教师专业素养等几个方面来论述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论文的重要性。
一、教育学的定义和意义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规律和教育活动方法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教育帮助学生实现自身潜能的最大化。
教育学对教师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教育学为教师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教育问题。
其次,教育学通过研究教育的本质和规律,为教师提供了相应的指导原则和规范,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教育学帮助教师认清教育的社会意义,使教师更好地履行教育使命,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
二、教育学理论教育学理论是教育学研究的基础,它包括了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流派、教育原理、学习理论等。
1. 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在教育学领域,有多种理论流派,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
这些理论流派对于理解学习和教学过程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解释。
2. 教育原理教育原理是教育学的基础,它研究的是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
例如,教育原理研究了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等。
3.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研究了学习的过程和机制,它对教师的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例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反应形成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则强调思维和认知过程在学习中的作用。
三、教师专业素养教师专业素养是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态度。
教育学论文是评判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依据之一。
1. 专业知识教育学论文要求教师对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成果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教师需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学习规律等有较深入的理解。
2. 技能要求教育学论文也涉及到教师的教学技能。
教师应具备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习、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等方面的能力。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论文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论文论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四平一班9 5号石岱论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当今社会,教育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在我看来教育的好坏更加取决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以及教师与学生间的配合。
古语有云:“师者,所以传到、授业、解惑也”。
所谓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职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主素质的使命。
那么教师在社会上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教师在当今社会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因为他是祖国花朵的引导者,领导者和导师。
所以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是教师职业对一定社会的发展所产生的实质性影响,它是教师社会地位的客观基础。
教师职业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
一方面,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教师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通过理论建构,知识创新,品德示范,宣传咨询等直接参与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起着先导作用。
另一方面,教师是人才生产的主要承担者,肩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在学生发展中起着引导作用。
对于教师本身也是有着严格的要求。
教师要具备一定的道德。
教师的职业道德也就是师德,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不仅仅要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更重要的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为人师表还要坚守高尚情操并能严于律己。
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道德修养。
教师与学生最重要的就是师生间的关系。
师生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对学习的热情。
这样说来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我们常把教师比做辛勤的园丁,因为每一位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浇花还重要的是悉心的培育。
每一位园丁都会细心的呵护着自己的花朵,为了让其更加美丽绚烂以及更好地茁壮成长。
准确意义来讲,我们把师生关系定义为师生在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决定着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的态度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师生的教育关系,心里关系等。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教学教学论文写作知识要求及备考建议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教学教学论文写作知识要求及备考建议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教学论文写作知识要求及备考建议教育教学论文是教师资格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可以考察考生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还可以帮助考生提高自身的论文写作能力。
然而,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教育教学论文的写作并不容易。
因此,本文将介绍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教学论文写作知识要求,并提供备考建议,以帮助考生顺利通过教育教学论文的考试。
一、教育教学论文写作知识要求1. 主题选择:在写作教育教学论文时,首先要选择一个具体而有实际意义的主题。
主题应该与考生所在的学科领域相关,并且具备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同时,主题应该具备研究的可行性和重要性,能够引起阅卷老师的兴趣。
2. 文献综述:在写作教育教学论文之前,考生需要进行充分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对已有研究和理论的梳理和总结,可以帮助考生理清思路,找出研究的空白点,并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3. 研究方法:写作教育教学论文时,考生需要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应该符合研究目的和主题,并能够得出准确可靠的结论。
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和案例分析等。
4. 数据分析:完成数据收集后,考生需要进行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包括对数据的整理、统计和解释,可以帮助考生得出准确的结论,并提供合理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5. 论文结构:教育教学论文的结构应该清晰合理,包括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数据分析和结论等部分。
每个部分应该紧密联系,逻辑清晰,条理分明。
二、备考建议1. 提前准备:教育教学论文的写作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准备工作。
考生应该提前了解考试要求和评分标准,找到可以参考的文献和资源,并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
2. 理论研究:教育教学论文是对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论述和研究,考生应该加强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
3. 实践经验:教育教学论文除了理论研究外,还需要结合实践经验进行分析和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在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作者(学校学院,地址)摘要:师生关系是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教师与学生之间所形成的特定的关系。
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一定会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的大幅度提高,对于学生思想的发展、成绩的提高、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将具有极大的裨益。
关键字:和谐民主;师生关系;中学生;重要性Abstract: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re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to achieve a common education tasks, formed by a specif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democra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will promot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teaching efficiency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s thought, improving performance and ability, etc, will be of great help.Key words: Democratic;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Middle school students; role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基本人际关系,也是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社会关系之一,贯穿于整个教育的始终,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
许多研究表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发展和减少学生问题行为的关键因素,它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学业的提高、智力的培养,以及身心的全面发展,如亲密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儿童形成对学校的积极情感态度,积极参与班级学校活动,与同学形成积极的情感关系,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较高的社会适应能力;不良的师生关系,可能使学生产生孤独感和对学校的消极情感,在学校环境中与老师同学关系疏远,表现出退缩、攻击等行为,从而影响其学业行为和成就,进而造成辍学、心理障碍等。
以往关于师生关系的研究主要关注师生关系质量的影响因素,而且主要从教师知觉的角度来考察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在教育活动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
而在这个起基础作用的教育系统内,最核心的将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没有其他东西能代替这种师生关系。
在社会转型时期,传统的师生关系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尊重的教育理念为现代师生关系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和理论依据。
师生关系的本质可以有以下几种理解:(1)师生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
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它反映和包含了社会、政治、经济、道德、文化等关系,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与其他有关人员发生关系的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关系。
(2)师生关系是一种人际关系。
师生关系就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这个概念有两层含义:一是师生关系是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二是师生关系是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特殊人际关系。
(3)师生关系是一种心理关系。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以情感、认知和行为交往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心理关系。
师生关系在实践中是错综复杂的,不免受价值观的影响,有注重社会价值取向的师生关系实践观和注重个人价值取向的师生关系实践观。
注重社会价值取向的师生关系实践观在教育中表现出来就是:(1)教师重视教育的整体目标,注重以统一的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忽视学生个体的不同特点和不同需要,教师是社会的代言人;追求外在于人的目标,以考试、分数等外在的形式代替了教师、学生的内在需求。
(2)教师与学生形成了“你教我学”的局面,完全按照教师的思路和培养方式来培养学生,教师替代学生个性发展,学生完全没有主动性和创造性可言,教师俨然成了学生的代言人。
(3)采用专制的方式管理学生。
表现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组织一切由教师决定,学生不参与并要绝对服从。
注重个人价值取向的师生关系实践观在教育中表现出来就是:考虑到了教师与学生的需求,个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得到了发挥。
但是,注重个人价值取向的师生关系很容易走向极端:教师和学生都从自身出发,教师把学生当成控制的对象;学生把教师当成自己的对立面。
考虑自身地位的同时又是以牺牲他人的地位为基础的,实际上,教师与学生的地位都没有得到保障。
这两种实践观各有利弊,因此,我们应该扬长避短,避免走向极端。
任何一种理论观点都需要以一定的价值观为基础或标准。
一般认为,评判或者说构建科学合理的师生关系理论的基本价值尺度主要有五个:1、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
首先,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故一切教育关系的认识和处理都必须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作为基础。
其次,学生的学习是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结构的过程,这要求以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为主要出发点来建立师生关系。
2、从教育教学的实际特点出发。
师生关系首先是人与人的关系,但不能把师生关系等同于一般的人际关系,因为师生关系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关系:其一,教育教学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以传承文化、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受过系统训练的专业人员作为教师,学生是专门到学校来接受教育的,这就使得师生关系与其他的人际关系有重要区别;其二,教师与学生主要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这也决定了师生之间不可能是绝对的平等与一般的合作关系。
因此,构建师生关系必须从教育教学的实际特点出发。
3、有效、充分地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作用。
由于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和任务不同,他们的作用也就不同。
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引导者与管理者,是学生发展的设计者与促进者。
总之,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起着领导者或引导者的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作用是继承并创新文化。
能够最有效、充分地发挥教师和学生各自作用的师生关系,就是最合理的师生关系。
4、有利于师生双方、特别是学生的发展。
教育的本体功能是培养人,所以衡量教育好坏的根本价值尺度就是看是否有利于师生双方特别是学生的发展;二是全体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少数精英的发展;三是学生个性的发展,让今天所受的教育成为学生明天发展的基础。
只有有助于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才是合理的师生关系。
5、符合时代的要求。
师生关系是时代的产物,又是时代精神的反映。
随着时代的进步,民主、平等观念的深入人心,反映在师生关系上,就是主张师生之间人格上的民主、平等。
这是与现代伦理学上主张的人格平等和现代法学主张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相一致的。
所以,师生人格上是否民主、平等,也就成了衡量当代师生关系合理与否的一个重要价值尺度。
因此教师对学生应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把自己的爱倾注到每个学生身上,并不偏爱任何一个。
在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维系到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之中,教师充分关注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情况,在教学活动中,建立一种平等、自由、宽容、关心、鼓励、合作的关系。
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向往的境界,要达到这种境界,首先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不仅需要教师的教育和引导,需要学生的配合。
教师要全面关注学生,关心全体学生,平等接纳每一位学生,对每一个学生有始终如一的热爱与关怀。
在民主的师生关系中,师生间在人格上是平等和民主的。
教师对学生只有尊重理解和真挚的爱,才能产生真正的爱生之情,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此外,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重视家庭教育,改革教育教学评价制度,通过科学的评价制度也可以推动和谐师生关系的建设。
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更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前提。
影响构建师生和谐关系的因素很多,教师是首要因素,也是关键因素。
教师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未成年人灵魂的塑造者和健康成长引路人,必须树立崇高的师德形象,承担起时代赋予教师职业的神圣使命。
但是,由于现在教育,尚未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
一些教师“目中无人”,急功近利;还有的教师理想信念不坚定,教育思想不厚端正;在师生关系方面,有的教师对学生不尊重,存在惩罚、训斥、讽刺、挖苦学生的现象;在廉洁从教方面,有的教师仍接受学生或家长的宴请和馈赠,以教谋私;在优质轻负方面,学生的课业负担仍然很重等等。
所以,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规范教师的教育行为,树立正确的教育信念,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造就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
在学校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就学生而言,与老师相处的情况如何常常会影响他的整个学校生活。
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
在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会从内心感到来自老师的诚挚关怀,由衷的爱护和帮助,就会有一种受到依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而从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任和爱戴,由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任的学科,从而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将教诲转为行为,实现老师的期望。
参考文献:[1]范士龙.和谐师生关系的促进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25-30.[2]蒋天策.理解型师生关系及其构建方略[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38-59[3]江芳、查啸虎.理解型师生关系及其构建[J].教师教育研究,2006,18(1):46-49. [4]张蕾.论和谐的师生关系[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1:9-22.[5]邵晓枫,廖其发.论和谐师生关系的内涵[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3):137-141.[6]丛立新.平等与主导:师生关系的两个视角[J].教育学报,2005.1(1):27-31.[7]张丽华、张索玲、宁徽.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影响青少年自尊的路径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11):1378-1380.[8]陈燕山.师生关系对高中教学效果的影响案例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1:9-12. [9]李志锋.家庭背景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以济南市为例[D].苏州:山东师范大学,2013:24-49.[10]王俊菊、朱耀云.师生关系情境中的教师学习[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8,40(4):287-291.[11]鲍聪.师生关系研究述评[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9(6):32-35.[12]闵容,罗嘉文.师生关系研究综述[J].教学研究,2006,29(1):26-29.[13]邵晓枫,廖其发.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师生关系-对我国当代师生关系理论构建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7(10):47-50.[14]胡晓.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师生关系现状分析及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D].杭州师范大学,2012:13-26.[15]王守纪,杨兆山.以尊重为核心的现代师生关系及其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0(9):34-37.[16]邹泓,屈智勇,叶苑.中小学生的师生关系与其学校适应[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77-81.[17]付玉.中小学生师生关系、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求助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22-26.[18]温文娟.中学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