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中医对月经机理及病因病机的认识

合集下载

月经不调的中医病机分析

月经不调的中医病机分析

月经不调的中医病机分析月经不调是女性常见病,其病因与肝脾肾密切相关,在中医看来,女性之所有月经不调,主要是女性身体内失调,不平衡而导致的,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有关于中医分析月经不调的病机,希望能帮到你。

中医病机1.先天禀赋不足肾为先天之本,先天禀赋不足多因孕育过程或遗传因素导致,以致女性从小身体虚弱,月经来少时间较晚,月经量少,营养或消化不良等。

2.脾胃功能失司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也是经血的源泉之所在。

若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则损伤脾气,统摄无权,而致月经不调,出现月经量多、周期紊乱等。

3.情志不舒女性月经与肝脏密切相关,肝主疏泄,可保证月经正常来潮。

而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精神压抑、生闷气和遭受重大精神刺激等可致肝气郁结,则导致月经无期,月经量多等月经不调的症状。

4.多产房劳多产指生育和人流次数多,导致子宫内膜薄,短期内恢复难;而性生活不规律,过频或间隔时间过长也可造成女性月经不调。

5.寒凝气滞血得寒则凝,虚寒体质或女性偏爱寒食可令女性经期时,盆腔内血管过分收缩,致卵巢功能紊乱,进而导致月经不调,腹痛加重。

食疗方法1、大枣20枚,益母草10克,红糖10克,加水炖饮汤,每日早晚各1次。

适宜于经期受寒所致月经后延,月经过少等症。

2、鸡蛋2个,益母草30克,将鸡蛋洗净,同益母草加水共炖,蛋熟后去壳再煮20分钟,吃蛋饮汤。

适宜于瘀血阻滞所致的月经过少,月经后延症。

3、红高粱花、红糖各适量,水煎,分2次饮服。

适宜于月经提前、经量多而鲜红者。

4、当归、生姜各10克,羊肉片100克,加水同煮,熟后加盐,饮汤食肉。

适宜于月经后延、量少、腹冷痛等症。

5、米醋200克,豆腐250克,同煮熟,饭前吃,1次吃完。

适宜于经期过短、血色深红、量多的壮实女性。

6、生山楂肉50克,红糖40克。

先煎山楂去渣,冲入红糖、趁热饮。

适用于月经延后。

7、龙眼肉50克,鸡蛋1个,先煎龙眼,30分钟后打入鸡蛋,共炖至熟,早晚各1次,连服10天。

从《黄帝内经》中认识月经

从《黄帝内经》中认识月经

从《黄帝内经》中认识月经导读:关于月经有这种说法,经前痛为寒痛,经中痛为虚痛,经后痛为热痛。

这跟体质有关了,根据痛的不同也可辨别身体状态。

中医对月经的调理有无可替代的优势,下面仅做简单的认识。

《黄帝内经》约成书于战国时期,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是我国最早的医学理论著作,它不是成就于一时一人,而是那个时期许许多多人集体的智慧和总结。

古人不讲著作权,所以你们可以看到,里面的很多话都是托名于黄帝啊岐伯啊雷公这些人,因为古人觉得,让这些话看起来像是先祖所讲的,会特别可信(一家之言)。

关于女子的月经,里面也提到不少,到底两千多年前的古人是怎么看待月经的呢?就跟随我一起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吧。

月经在《内经》中叫“月事”,后人还有称“月水”、“月信”的,都跟月有关,就是说它是一月一来的,《内经》中叫“月事以时下”。

但那时候人们的历法和现在的稍有不同,一个月是28天,所以现在不管是书上还是电视上都在纠正我们,月经算日子,不能按月算,要按28天算。

但也并不是说你29天来一次或是30天来一次就是月经不调了,这个天数只是一个最理想的、平均的、正常的天数,早两天或晚两天都是没问题的。

那女人的月经是怎么来的呢?《素问·上古天真论》很全面的讲述了女子和男子一生的生理变化。

可能有人听说过“女七男八”这个说法,就是说女人以七年为一生理周期,男人则是八年,所以男人都比女人成熟得晚,老得慢。

关于女子初潮,里面是这样说的:“女子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意思就是说,女孩子长到14岁的时候,“天癸”这种物质就成熟了,任脉就通了,太冲脉气血旺盛,就会来月经,也能够生育了。

什么是“天癸”呢?很好理解,“癸”是阴水的意思,天癸的意思就是先天的阴水、精水,是生来就有的,从父母那里得来的。

天癸和肾气有关,肾气旺盛到一定程度,天癸就成熟了,所以你看它下面还说到女子绝经的时候:“七七,任脉虚,太冲脉弱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行坏而无子也”,女人49岁时,“天癸”这种物质就枯竭了,于是就会绝经,身体渐渐衰老,不能再生育了。

中医学对月经过少的认识

中医学对月经过少的认识

中医学对月经过少的认识以及调理方法
中医认为,月经是子宫定期出血的生理现象,一般以一个阴历月为一个周期,经常不变,如同月相之盈亏、潮汐之涨落,故又称为“月事”、“月水”、“月讯”等.
女性月经的产生,是肾、天癸、冲任、胞宫相互调节,并在全身脏腑、经络、气血的协调作用下,胞宫定期藏泻的结果。

脏腑为气血生化之源,气血是行经的物质基础,经络是联络脏腑、运行气血的道路,天癸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生殖的基本物质。

肾气充盛,对月经的产生起着主导和决定性作用,肾气盛,则先天之精能化生天癸,并能使天癸在后天之精的充养下逐渐成熟,通过天癸的作用,产生月经. 辨证治疗.
补肾法是治疗妇科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

近代妇科领域对补肾法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在“肾主生殖”理论指导下,大量研究发现补肾中药对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性腺功能有调节作用,并对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网络有重要影响.疏肝养肝是治疗妇科疾病的另一重要方法,常与补肾法同用,肝肾同源,肝主疏泄,肾司闭藏,一开一阖,一泻一藏,相互协调,以维持月经及妊娠的定期藏泻,所以临床上通过滋补肝肾以体现调养冲任。

世纪本草阿胶地黄口服液采用上等阿胶配合熟地黄、当归、白芍、大枣等珍贵药材补肾疏肝养血,活血调经来调理气血。

综上所述,中医调节月经过少疗效显著,。

但因月经过少在现代医学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由此更凸
显中医调经的特点与优势。

月经不调的中医学辨证论治

月经不调的中医学辨证论治

月经不调【辨证论治】月经不调是妇科最常见的一种病证。

凡外感六淫、伤七情,以及房室不节,饮食劳倦,或受其他疾病的影响,均可引起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经色和经质等方面的异常改变而出现病态者。

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以及月经过多和月经过少等。

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七天以上,甚至一月来两次,并连续3个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期〞。

如仅提前三、五天,并无其他不适的,或偶尔提前一次者,都不属月经先期围。

【病因病机】引起月经先期的主要原因是血热妄行或气虚不固两种。

1.血热妄行嗜食辛辣或外感邪热致阳盛血热;或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热迫冲任,致经血先期而下。

2.气虚不固素体虚弱,或劳倦过度,或饮食失调,或忧思伤脾,使脾气虚弱,统摄无权,冲任不固,以致月经先期而下;也可因产育过多或房室过劳,肾气不固,冲任失约而为月经先期。

【辨证论治】1.血分实热【临床表现】月经先期,量多质稠,色鲜红或紫红,兼有面红唇赤,烦热口干,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治法】清热凉血。

【方药】清经散加减。

药如生地、丹皮、白芍、玄参、地骨皮、青蒿、旱莲草、黄柏。

经行有块加泽兰、丹参活血化瘀;乳房、小腹胀痛加川楝子、橘叶行气止痛;经量较多者酌加地榆、槐花、仙鹤草收敛止血。

2.肝郁化热【临床表现】月经先期,经量或多或少,色鲜红或紫,常夹瘀块,经前乳房、胸胁或小腹胀痛,烦躁易怒,苔微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清热。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

药如柴胡、当归、白芍、白术、丹皮、栀子、香附、炙甘草。

经量少而有块者,加泽兰、益母草活血化瘀;有寒热往来者,去白术、白芍、加半夏、黄芩和解少阳;有潮热者,去柴胡,加青蒿、鳖甲清虚热。

3.阴虚血热【临床表现】月经提前,量少色鲜,经期偏长,兼见颧红面赤,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

【方药】两地汤加减:药如生地、地骨皮、玄参、白芍、麦冬、阿胶。

虚热甚者,可加银柴胡、胡黄连;午后潮热者,加青蒿、鳖甲养阴清热。

中医妇科病症诊疗标准

中医妇科病症诊疗标准

中医妇科病症诊疗标准中医妇科病症诊疗标准是指中医针灸专业的医生根据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结合妇科常见病症的表现特点,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指导性标准。

以下是中医妇科病症诊疗标准的相关参考内容。

一、病症诊断标准:1. 气血不调:表现为月经量少、色淡、期间或经后有出血、腹胀等症状。

2. 血虚不足:表现为月经过多、色暗、期间或经后有出血、面色苍白、乏力等症状。

3. 湿热内蕴:表现为白带黄腻、腹痛、尿频、口苦等症状。

4. 寒凝血淤:表现为月经不调、经行腹痛、血块排出、手足发凉等症状。

5. 肝郁气滞:表现为情绪烦躁、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症状。

二、病因病机诊断标准:1. 情志内伤:由于情绪压力过大,导致肝气郁结,经络不通,出现月经不调、经痛等症状。

治疗重点在于疏肝理气,舒缓情绪。

2. 脾胃失调:由于饮食不规律,脾胃功能失调,导致气血不足,出现月经量少、色淡等症状。

治疗重点在于健脾益气,调理饮食。

3. 寒湿侵袭:由于阴寒湿邪侵入体内,阻滞经络,导致月经不调、经行腹痛等症状。

治疗重点在于祛湿化寒,活血止痛。

4. 气血失调:由于气血不足或气血郁滞,导致经血量多或少,色暗或淡等症状。

治疗重点在于调理气血,活血化淤。

三、治疗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确定以下治疗原则:1. 活血化瘀:用于治疗寒凝血淤的疾病,可采用温经活血、祛瘀通络的中药和针灸手法。

2. 祛寒化湿:用于治疗湿热内蕴病症,可采用祛湿利水、清热解毒的中药和针灸手法。

3. 疏肝理气:用于治疗肝郁气滞的病症,可采用理气舒肝、调和气机的中药和针灸手法。

4. 健脾益气:用于治疗气血不足的病症,可采用健脾益气、补益气血的中药和针灸手法。

四、治疗方法:根据病情,结合患者的体质、脉象以及辨证论治,采用以下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中药方剂,如调理气血的四物汤、活血化淤的桃红四物汤等。

2. 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穴位,调整气血运行,促进病症的疏导,如疏肝解郁的足三里、舒经活血的三阴交等。

中医辨证解析月经不调的病因病机

中医辨证解析月经不调的病因病机

中医辨证解析月经不调的病因病机月经不调是指月经的周期、行经期、经量异常为主的疾病。

月经周期异常的有月经先期:指周期提前7天以上者;月经后期:指周期退后7天以上者;月经先后不定期:指月经有时提前有时退后7天以上者,闭经是指连续三个月不来月经者。

经期异常者多为经期延长。

经量异常包括月经过多、月经过少。

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均失常的疾病为崩漏。

月经的异常是女性各种疾病的反映,所以一定要做相关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等后再用中药治疗。

月经不调的病因病机1、月经先期:主要是有于气虚不固或热扰冲任。

气虚则统摄无权,冲任失固;血热则流行散溢,以致月经提前而致。

2、月经后期有虚有实。

实证或因寒凝血瘀、冲任不畅,或因气郁血滞、冲任受阻,致使经期延后;虚者因气血亏损,或阳气虚衰,以致血源不足,血海不能按时溢满。

现代女性月经后期较为普遍,且虚实夹杂的病症常见。

3、月经先后不定期:这种情况处于更年期的女性较为多见。

主要是因冲任气血不调,血海序溢失常,多由肝气郁滞或肾气虚衰所致。

总之,月经不调,主要与肝、肾、脾三脏和冲任二脉密切相关。

现代女性由于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生活、工作压力大以及减肥等诸多因素,使月经不调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1、快速减肥与增肥:一星期之内体重减轻了5公斤!先别高兴。

短时间内体重发生快速变化时,内分泌系统就得快速调整以应对新体重。

内分泌还在手忙脚乱地调整,月经想要规律可就难了。

2、压力过大,月经紊乱:最近压力特别大,烦躁、郁闷,这些情志因素很容易让月经周期提前、错后、一个月内月经报到了两次甚至直接不出现了。

3、过度运动与节食,内分泌也失衡:适度的运动让内分泌系统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月经周期自然也规律。

但过度的运动可就不一样了。

长期过度运动不仅可能让月经不规律,甚至可能造成闭经。

如果你为了减肥而正在实行非常严酷的节食计划,那么你的身体也就得不到充足的营养。

中医对于月经的理解

中医对于月经的理解

中医对于月经的理解对于一个中医妇科的大夫来讲,中医学对月经的解释应当是首先搞清楚的,一者月经病是中医妇科最常见、最基本的。

二者很多复杂的妇科疾病都与此有牵连,往往在发病的前期首先会有月经的异常出现。

再者诊病的时候,通过对患者月经状况的分析可以更准确地把握病症的根源和变化。

所以说对于一个医者来说,掌握好这些知识可以说把握好了一双碗筷,能更好的吃中医妇科这碗饭。

而对于一个女性来说,了解了这方面的知识,对自己保养身体会有崭新的认识,假使偶患病痛,在寻医求药的过程中,也不会再对那些个费解的名词、推论一头雾水。

我把我所理解的中医理论对月经的解释尽可能的通俗的写下来(主要是给医学界以外的人看,所以难免有些地方在同行眼中欠些妥当,但只要无伤正统、不违医道,我也就顾不得许多了。

),也算是为中医的普及和推广尽些该尽的义务吧!闲言少叙,进入正题。

一总论健康女子一般到了14岁左右就会有月经来潮。

当然这个要受到地区、气候、个人体质、营养等等的影响,但大体来说总在11到18周岁。

闭经的时间,一般是49岁左右,影响的原因同上面一样,时间推迟或者提前3——4年,只要身体没什么疾患症状,也是正常的。

月经一般每隔28天就会来一次,21天到35天来一次也算正常(就是前后提早或推迟一周),正常的行经(月经来时持续的天数)多为4到5天,不过偶尔的3或7天也并没什么大碍。

一般第一天很少,第二天最多,以后逐渐减少(西医认为月经量正常为50——80毫升)。

颜色应为暗红色,当然如果开始或者结尾的时候,由于量少可以呈现较淡的颜色。

可伴有轻微的腰痛、小腹胀痛和性情烦躁,这些都是正常的,但是如果情况比较重,那就需要及时治疗了。

对于行经的周期,中医对于每两个月来一次月经的叫作“并月”;每三个月来一次月经的叫作“居经”或是“季经”;一年一次的叫作“避年”;终身不来月经但是能受孕的(有排卵,可以出现每月腹痛等表现,另有一些特殊的属于疾患的,我另作一章来讲)叫做“暗经”。

“月经过多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试

“月经过多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试

“月经过多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试我们搜集整理了““月经过多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试”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考生顺利备考。

病因病机月经过多的主要病机是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

常见的病因有气虚、血热、血瘀。

1.气虚素体虚弱,或饮食失节,或过劳久思,或大病久病,损伤脾气,致使中气不足,冲任不固,血失统摄,以致经行量多。

久之可使气血俱虚,又可导致心脾两虚,或脾损及肾,致脾肾两虚。

2.血热素体阳盛,或肝郁化火,或过食辛燥动血之品,或外感热邪,热扰冲任,迫血妄行,因而经量增多。

3.血瘀素多抑郁,气滞而致血瘀;或经期产后余血未尽,感受外邪或不禁房事,瘀血内停。

瘀阻冲任,血不归经,以致经行量多。

辨证论治本病辨证重在从经色、经质,结合脉证,辨其寒热虚实。

本病治法应掌握经期与平时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经期以辨证止血固冲为主,目的在于减少血量,防止失血伤阴。

平时应根据辨证,采用益气、清热、养阴、化瘀等法以治本。

慎用温燥动血之品,以免增加出血量。

1.气虚证主症:经行量多,色淡红,质清稀,神疲肢倦,气短懒言,小腹空坠,面色白,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法:补气摄血固冲。

方药:举元煎(《景岳全书》)加减。

常用党参、黄芪、升麻、白术、炙甘草、地榆等。

2.血热证主症:经行量多,色鲜红或深红,质黏稠,或有小血块,伴口渴心烦,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方药:保阴煎(《景岳全书》)加减。

常用生地黄、熟地黄、白芍、山药、续断、黄芪、黄柏、甘草、地榆、茜草、马齿苋等。

3.血瘀证主症:经行量多,色紫黯,有血块,经行腹痛,或平时小腹胀痛,舌紫黯或有瘀点,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止血。

方药:失笑散(《和剂局方》)加减。

常用蒲黄、五灵脂、益母草、三七、茜草等。

中医妇科跟师笔记

中医妇科跟师笔记

中医妇科跟师笔记一、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是妇科常见病,表现为月经周期或出血量的异常,或是月经前、经期时的腹痛及全身症状。

病因可能是器质性病变或是功能失常。

在跟师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中医对月经不调的治疗有独特的见解和效果。

二、痛经痛经是指在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部痉挛性疼痛,恶心呕吐,全身不适或有其他不良反应。

跟师学习后,我了解到痛经的原因很多,如子宫发育不良、宫颈口或子宫颈管狭窄等,中医治疗痛经则以调理冲任、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原则。

三、闭经闭经是指无月经或月经停止。

长期的精神压抑、紧张、忧虑、环境改变、过度劳累等均可影响月经来潮。

中医认为闭经的病因有虚实之分,虚者多因肾气亏损,冲任不充;实者多因气滞血瘀,胞脉受阻。

治疗闭经应针对病因用药,补虚应补肾养血,佐以行气活血;泻实应行气活血,使胞脉畅达,月经应时而至。

四、崩漏崩漏是指月经周期严重失常,经血非时而下,淋漓不尽,甚至大量出血。

崩漏的原因很多,如肾气不足、冲任不固、脾虚不摄等。

中医治疗崩漏以补肾固冲、健脾益气、清热凉血为原则。

五、带下病带下病是指妇女阴道内流出一种粘稠液体,如带状,并有臭味。

带下病的主要病因是湿邪为患,而脾虚生湿是主要病机。

治疗带下病以健脾祛湿为主,佐以清热解毒止痒。

六、妊娠病妊娠病是指在妊娠期间出现的各种疾病。

跟师学习后,我了解到妊娠病的原因有肾虚、气滞、血瘀等,治疗应根据病因用药。

肾虚者补肾健脾,调理冲任;气滞者理气行滞,除湿消肿;血瘀者活血化瘀,温经止痛。

七、产后病产后病是指在分娩后出现的各种疾病。

跟师学习后,我了解到产后病的病因有肾虚、血虚、瘀滞等,治疗应根据病因用药。

肾虚者补肾固冲安胎;血虚者补血益气,和营退热;瘀滞者活血化瘀,温经止痛。

八、不孕症不孕症是指有正常性生活而未受孕者。

跟师学习后,我了解到不孕症的原因有肾虚、肝郁、痰浊等,治疗应根据病因用药。

肾虚者补肾养血,调补冲任;肝郁者疏肝解郁,养血理脾;痰浊者健脾化痰,通乳利湿。

月经的产生及调控机制

月经的产生及调控机制

月经的产生及调控机制摘要:本文主要从中医学角度讲述了月经的产生及调控机制;是由肾—天葵—冲任二脉—子宫相互调节,并在全身脏腑、经络、气血的协调作用下,子宫定期藏泻的结果。

关键词:肾气、天葵、冲任二脉、胞宫。

《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葵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人脉虚,太冲脉衰少,天葵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这是对月经产生机制的最原始的论述,也是后代医家研究中医妇科的基础。

阐述了月经的产生及调控机制;是由肾—天葵—冲任二脉—子宫相互调节,并在全身脏腑、经络、气血的协调作用下,子宫定期藏泻的结果。

故月经是由肾气、天葵、冲任二脉以及子宫四要素的组成来调节盛衰的。

所谓“气为血之帅”,月经的主要成分是经血,经血又赖肾气之统摄、运行和调节。

故肾之气盛时,血海充盈,则由满而溢,则为月经。

所以肾气是月经产生的先决。

肾气衰微时,经血则不下。

天葵是肾中产生的一种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物质,是产生月经必不可少的物质。

天癸初生甚微,月经不能潮至。

到二七(14 岁)之年,肾气充盛,天癸亦盛,泌之有常,冲任盛通,子宫发育成熟,月经才能按时而下,适时而止。

到七七(49 岁)之年,天癸竭止,则月经亦绝。

冲任二脉是与月经关系密切的经络。

任脉通,太冲脉盛,是月经产生的必要条件。

女子在二七以前,肾气未盛,天癸未至,冲任脉未盛,二脉相资不足,故不能产生月经。

至二七之年,冲任二脉受纳诸经之精血并得天癸作用后,流通盛大,血海满盈,蓄溢有常,作用于胞宫而产生月经。

到七七以后,肾气衰,天癸竭,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地道不通,故月经绝止。

子宫具有排出月经,孕育胎儿(分泌带液,排出恶露)的功能,其特点亦藏亦泻,藏泻定时。

故当胞宫藏泻失司时,则表现为月经提前、延后等诸多月经病。

综上所述,月经是在脏腑功能正常、气血调和、冲任流通的状态下,以肾为主导,受天癸调节,得冲任二脉相资,在胞宫藏泻定时的条件下产生的。

中药调月经的原理

中药调月经的原理

中药调月经的原理中药调节月经的原理是基于中医理论和经验,其核心是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从而达到调节月经的目的。

首先,中药调节月经的基本原理是平补虚、疏通经络。

根据中医理论,月经不调主要是由于肝脾肾功能失调、气血不足、经络阻滞等引起的。

中药可以通过滋补肝肾、益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从而改善月经不调症状。

其次,中药调节月经的原理是调理脏腑功能。

中医认为,月经不调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衡导致的。

例如,肝主疏泄,肝气郁结易导致经络不通,从而引发月经不调。

中药可以通过疏肝理气、调理脾胃等作用,平衡脏腑功能,恢复经络畅通,从而调节月经。

此外,中药调节月经的原理还涉及祛风湿、活血化瘀等作用。

湿热、血瘀等因素也会导致月经不调。

一些中药有祛湿、清热、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调理体内的湿热、血瘀,改善月经不调症状。

最后,中药调节月经还包括心理调节的作用。

中医将情志与脏腑功能联系在一起,认为情志因素(如情绪不稳定、精神紧张)也会对月经产生影响。

中药有些具有安抚神经、舒缓情绪的作用,可以帮助调节情志,从而对月经不调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需要强调的是,中药调节月经的原理并非只局限于某一种作用机制,而是综合多个方面进行调节。

不同的患者月经不调的原因也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具体的用药调理方案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而定。

中药的选择和搭配需要根据其性味、归经、功效等特点进行综合考虑,确保疗效的有效发挥。

总之,中药调节月经的原理是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来改善月经不调的症状。

通过平补虚、疏通经络、调理脏腑功能、祛风湿、活血化瘀以及心理调节等作用,中药可以帮助恢复月经的正常规律,促进身体的健康。

然而,由于每个人体质不同,对中药的适应性也存在差异,因此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并遵循合理用药原则。

古人对月经的认识

古人对月经的认识

古人对月经的认识古人对月经的认识可以追溯到古代医学和文化中的许多文献和古籍。

在古代,人们对于女性的月经有着特别的关注和认识,从医学角度探讨月经现象的原因、影响和治疗方法,也有一些文化传统与月经有关。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古人对月经的认识。

一、医学角度古代医学对月经的理解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难经》等经典著作,关于月经的相关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月经的原因:古代医学认为月经是由于女性体内的“血气”在子宫中积聚过多而引起的。

根据《黄帝内经》,月经的源头是天地之间的“蓄水之海”,在女性体内形成了子宫,从而导致月经的出现。

2.月经的周期:古代医学普遍认为女性的月经周期是28天。

医学家通过观察和记录女性的月经情况,认为月经的周期和阴阳、五行等元素有关,因此可以通过调整饮食、运动和服药等方式来调整月经周期。

3.月经的影响:古代医学家认为,月经是女性生理和心理调整的一种方式,月经期间女性身体虚弱、情绪波动等,因此需要特殊的照顾和休息。

另外,一些医学家还认为月经是一种清除体内不良物质和毒素的机制。

4.月经的病理变化:有些古代医学著作还记载了一些和月经相关的病理变化,如痛经、月经量过多或过少等问题,认为这些问题可能是由于体内气血不足、肝胆功能异常等原因引起的。

二、文化角度除了医学角度的认识外,古代文化也对月经有着特别的认识和对待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日常生活习俗:古代有一些关于月经的日常习俗,如月经期间女性需要避免剧烈运动、洗头、洗澡等,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此外,也有一些特殊的节日和仪式与女性的月经有关。

2.社会地位和观念:古代社会对待月经的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女性的地位和权益。

一些文化中将月经视为女性生育能力的象征,认为女性在月经期间应该保持纯洁,避免与男性接触。

3.文化艺术表现:古代文学和艺术作品中经常出现月经的意象,如诗词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唐代的《贞观女王御制新月宫》等。

中医对月经先期的诊断与治疗

中医对月经先期的诊断与治疗

中医对月经先期的诊断与治疗月经来潮比正常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则1月两行,连续出现3个月经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期”,亦称“经期超前”、“经早”等。

月经仅提前3~5天,或偶尔提前1次,又无任何不适者,不作月经先期论。

一、病因病机(1)气虚不摄:饮食不节,劳累过度,思虑伤脾等,致使中气不足,统摄无权,冲任不固,月经先期而下。

(2)阳盛血热:素体阳盛,或过食辛烈助阳之品,热邪伏于冲任,迫血先期而下。

(3)肝经郁热:郁怒伤肝,郁久化火,下扰血海,迫血下行,致使月经先期而至。

(4)阴虚内热:素体阴虚或久病伤阴,失血过多,房劳损精,阴亏火旺,扰及冲任,血海不宁,经血先期而下。

(5)肾气不固:素体肾虚,或久病伤肾,房劳过度,屡屡坠胎,致肾气亏损,封藏失职,月经提前而行。

(6)瘀血阻滞:气机阻滞日久,或经期、产后不慎避忌,以致瘀血阻滞胞官,新血不安而先期妄行。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1.临床表现月经先期,是指月经周期缩短到21天以内,甚至1月两行者。

若周期仅提前3~5天,身体并无其他不适,仍属正常范围。

偶尔一次提前,以后仍按时来潮者,不作病论。

2.诊断(1)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半月余一行,连续3次以上。

(2)月经周期提前半月,应与经间期出血、青春期、更年期月经先期相鉴别。

三、辨证施治1.气虚型【辨证】月经周期提前,经量增多,经色淡,质稀。

神疲肢倦,或小腹空坠,纳少便溏。

舌质淡,脉细弱。

【施治】补气摄血调经。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党参25 g,北黄芪15 g,炙甘草9g,当归12 g,陈皮6g,升麻15 g,柴胡6g,白术15 g,茯苓20 g,龙眼肉15 g。

水煎服。

【加减】若兼见腰骶酸痛、夜尿多者,为脾肾气虚,宜脾肾双补,原方去升麻、柴胡、陈皮,加菟丝子、熟地黄、山茱萸、续断、杜仲之类,以补肾固冲。

2.实热型【辨证】月经提前,经量较多,经色深红或紫红,质稠浓。

或面红口干,心胸烦躁,大便干结,小便短赤。

舌质红,苔黄,脉数。

女性月经中医机理(一)

女性月经中医机理(一)

女性月经中医机理(一)
女性月经每月按时而至,呈规律性出血,在现代医学观点上认为和人体内分泌关系密切,那么中医是怎么认识女性月经的呢?今天小郎中带大家详细的了解一下。

中医认为:胞宫位于下焦,为肝和肾共同主持。

肾纳五脏之精而藏之,五脏生成、满溢、盛装不了的精华都藏入肾中,所以肾藏精,精又化血,血藏入肝,血复蕴含阳气,血愈足而阳愈足。

主濡润的是肝血,主疏泄的是肝阳,主封藏的是肾。

血下入胞宫,胞宫的血不能随便泄漏的动力来自于肾,肾封藏住胞宫,但胞宫的血又受到肝阳的疏泄作用,所以肾和肝存在两个关系,第一,肝肾互生,其中以肾精化生肝血为主;第二,肝肾制约,肝主疏泄而肾主封藏,两者在胞宫问题上存在矛盾,月经的一切变化都从这两个关系中来。

一次经潮过去以后,由于胞宫失血,肝血偏亏,肾精大量化生肝血,肝血又逐渐充满胞宫,胞宫的血又被肾封藏住。

有一分血就蕴藏一分阳气,所以随着肝血的渐充,肝阳也逐渐壮大,当肝阳壮大到足以与肝血持平时,基础体温呈跳跃式上升,此时出现2种现象:一是排卵。

二是阳气催动胞宫之血腺体化。

但此时肝血并未达到彻底充满的程度,肝充血继续进行,而血充阳也继续进行,随着肝中气血几近达到饱和,肝阳主疏泄的力量也增大到足以冲破肾主封藏的力量,于是摧枯拉朽,肾之蕃篱全破,肝阳冲出,胞宫之血也随之而出,此时即是月经期,潮汛大涨。

但随着胞宫之血的大量流失,蕴含在胞宫之血中的阳气也迅速衰减,当衰减到小于肾封藏之力时,经血停止,潮汛结束,肝血肝阳又回到起点,一切重新开始,月经进入下一个周期。

《黄帝内经--调经论》

《黄帝内经--调经论》

《黄帝内经--调经论》
《调经论》是中医经典文献黄帝内经中的一篇,是关于妇女月经健康问题方面的重要经典。

通过阅读《调经论》,我对于中医理论中关于调节月经的方法和原理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进一步加深了对于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体系的了解。

本文主要从月经的特征、病因、预防、治疗等方面逐一论述,是中医学经典中对于女性生殖健康论述最为详尽的篇章之一。

其中,《调经论》着重强调了中医学对于调气实、散寒补虚、疏肝理气、滋阴清热、调和营血等方面对于女性月经调节的重要作用。

此外,《调经论》中还分享了很多关于女性保健的方法,如保持心情舒畅,做好饮食搭配等等,这些方法在现代医学中同样得到了科学的证明和肯定。

通过阅读这篇经典,我了解到女性的月经健康不仅受到内部的生理环境影响,还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保持心理健康及其他一些日常生活习惯的调整,对于月经的正常与健康也有着极大的影响。

总之,阅读《调经论》让我对中医学中关于女性生理健康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

中医学的医疗实践已经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经验和智慧,不
仅对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和生命质量具有特别的作用,对于提升人类的健康认识和健康行为也有着深刻的启示和影响。

4中医对女性生理认识

4中医对女性生理认识
月经期月经期经后期经后期经间期经间期经前期经前期气血气血阴阳阴阳经后期又称阴长期经血排泄之后血海空虚正值蓄养阴精滋肾阴养精血经间期阴阳转化补肾阴加入温肾助阳及活血之品使阳施阴化出现氤氲之侯经前期又称阳长期补肾阳为主佐以滋水未受孕血海由满而溢因势利导以理气活血调经因势利导以理气活血调经本草纲目
中医对女性生理特点的认识
其对月经、妊娠有不同的定期藏泻作用,且无与其他脏腑
相表里,故称“奇恒之腑”。 其行经、蓄经、育胎、分娩、藏泻分明,各依其时,充 分表现了胞宫功能的特殊性。
子宫、胞脉、胞络互相协调作
用,共同完成。
(二)经络
冲、任、督、带四脉的功能是以脏腑为基础的。 1、形态 属经络范畴,如罗网维络,无处不至。 2、功能
于季肋,回身一周”。
带脉横行于腰部,取足三阴、足三 阳等诸经之气血为用,通过冲、任、 督三脉间接地下系胞宫,从而约束 三脉,维持胞宫生理活动 带脉总束诸经,使经脉搏气血循行 保持常度。
带脉:经脉循行: 1、起于季肋部的下面,斜 向下行到带脉、五枢、
维道。
2、横行绕身一周。
(三)脏腑与胞宫

人体的卫、气、营、血、津、液、精、神都是 脏腑所化生,胞宫的行经、胎孕的生理功能是 由脏腑的滋养成来实现的。 脏腑靠经络与胞宫相连,从而为胞宫提供物质 基础。
督脉与胞宫
督脉的功能以脏腑为基础 督脉与肝脉会于巅,得肝气以为用,
肝藏血而寄相火。
督脉与肾脉:其“合少阴上股内后
廉,贯脊属肾”,与肾相通,得肾 中“命火”温养,督脉能维系人身 之元气。
督脉与心脉:“上贯心入喉”,与
心相通,得君火之助。
督脉行身之背,主一身之阳,又得
相火、命火、君火之助,故称“阳

中医告诉你月经是如何产生的

中医告诉你月经是如何产生的

中医告诉你月经是如何产生的女性一生大部分的时间都会伴随着月经度过的,可想而知月经对于女性是多么重要。

那么,女性朋友们知道月经是怎么产生的吗?今天,小编将运用中医妇科学知识,诠释月经的产生机理。

月经的产生机理,是妇女生理方面的重要理论。

在了解女性生殖脏器(胞宫)、冲任督带与胞宫、脏腑与胞宫、天癸等理论基础上,根据《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的记载,可以明确月经产生的主要过程及其环节,即“肾气—天癸—冲任—胞宫”的作用机制。

1、肾气盛肾藏精,主生殖。

女子到了14岁左右,肾气盛,则先天之精,化生的天癸在后天水谷之精的充养下最后成熟,同时通过天癸的作用,促成月经的出现。

所以在月经产生的机理中,肾气盛是起主导作用和决定作用的。

2、天癸至“天癸至”则“月事以时下”,“天癸竭,则地道不通”,说明天癸是促成月经产生的重要物质。

“天癸至”是天癸自肾下达于冲任(自上向下行,曰至),并对冲任发挥重要生理作用。

3.任通冲盛“任脉通,太冲脉盛”,是月经产生机理的又一重要环节,也是中心环节。

“任脉通”是天癸达于任脉(通,达也),则任脉在天癸的作用下,所司精、血、津、液旺盛充沛。

“太冲脉盛”,王冰说:“肾脉与冲脉并,下行循足,合而盛大,故曰太冲。

”说明肾中元阴之气天癸通并于冲脉为“太冲脉”。

冲脉盛(盛,音成)是冲脉承受诸经之经血,血多而旺盛。

《景岳全书》说:“经本阴血,何脏无之?惟脏腑之血,皆归冲脉,而冲为五脏六腑之血海,故经言太冲脉盛,则月事以时下,此可见冲脉为月经之本也。

”因此“太冲脉盛”即天癸通于冲脉,冲脉在天癸的作用下,广聚脏腑之血,使血海盛满。

至此,由于天癸的作用,任脉所司精、血、津、液充沛,冲脉广聚脏腑之血而血盛。

冲任二脉相资,血海按时满盈,则月事以时下。

血海虽专指冲脉,然冲任二脉同起于胞中又会于咽喉,这里应理解为泛指冲任而言的。

4、血溢胞宫,月经来潮月经的产生是血海满盈、满而自溢的理论,因此血溢胞宫,月经来潮。

中医调月经的原理

中医调月经的原理

中医调月经的原理
月经不调的病因病机可分为虚实两种:虚者经血不足、血海空虚、无血可下,实者由于邪气的阻滞、脉道不通、经血不能下行,常见以下几种原因:第一、是肝肾不足,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房劳多产、久病等伤肾而致经血不足,无血可下。

第二、气血虚弱,由于患者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或大病久病失养,以致气血大虚无血可下。

第三、阴精血燥、素体阴虚或久病伤阴,阴精亏竭而致虚劳闭经。

第四、气滞血淤,由于患者情绪容易波动、七情内伤、气血淤滞或寒凝血脉而致闭经。

第五、痰湿阻滞,肥胖、痰湿阻络而致闭经。

会引起月经不调的疾病:
月经不调的话,容易引起的一个疾病。

第一个就是很多跟我们女性相关的,尤其是现在比较常见的一个,叫多囊卵巢,这个病的发病率,现在是非常非常高的。

那么这样一个疾病,它也是糖尿病的一个前期,它可能会导致肥胖,导致你的生育障碍,所以现在很多人,都非常关注这样一个疾病,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在妇科尤其是生殖中心,做试管婴儿的人特别特别的爆满。

实际上跟这个疾病的爆发,是有一个非常大的关系。

第二大类就是可能很多的一些妇科的炎症,也是跟我们月经不调是相关系的,因为长期月经不调,这样的话,会导致我们整个激素水平的一个紊乱,内环境紊乱了以后,会导致很多的感染这样的一些情况发生。

第三大类就是整个激素水平,身体里面内环境的一个紊乱,也会造成整个妇科肿瘤发生率的增加,首先第一个改变的,就是我们月经的一个状况。

中医中药论月经根源

中医中药论月经根源

中医中药论月经根源带着不适甚至是痛苦还要继续学习、工作,每个月的那几天对于广大女同胞来说,真的会很难熬。

但是男同胞却总认为她们小题大做,莫名其妙。

“人于不病时,岂知病时恶”,没来过月经的人,都没有资格讨论她们的痛苦。

况且作为一个男人,照顾自己的女人是独有的天职。

所以不仅要断了质疑的念头,还要为了减轻她们的痛苦去做一切的努力。

女同胞们,你们认为在理不?一个能让自己的女人舒服度过那几天的男人才会是好男人(如果按这个标准,懂中医的都将是个好男人,哈哈)。

具体面对月经不适的问题时,得先了解一个重要的问题——女人为什么会有月经?这个问题总略显尴尬,但也不得不说。

事实上流了几十年的血血血仍不知道为什么要来月经的大有人在,这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女性的卵巢中有几十万个原始卵泡,但其中只有400~500个能发育成熟。

在“二七”(即青春期开始)时,卵泡就会陆续开始成熟,并排出卵子。

每个月卵泡排出唯一的一个卵子后,会发生结构变化,变成黄体,黄体会分泌雌性激素和孕激素。

在卵泡开始成熟到黄体形成之间,子宫内膜受到雌性激素和孕激素的刺激,不断地增厚。

子宫内膜之所以增厚,是为了给可能到来的新生命(受精卵)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卵子从排放出来算起,总共有48个小时的寿命。

如果在这段时间内,卵子与精子近了,就会结合在一起,形成受精卵。

随后,受精卵会从约会的地方(输即管)进入早已为其准备好的新家(子宫)当然如果顺利的话,受精卵就会在子宫内成长,黄体会变成妊娠黄体,维持妊娠的继续。

正如我们所熟悉的那样,怀孕了,月经就不会来了。

可我们还是不知道月经到底是什么呀?为什么怀孕了就不来了呢?如果卵子在成活的那两天内,精子没有如期赴约,卵子就会死去。

由卵泡变成的黄体在排卵14天后,就会萎缩而不再分泌雌性激素和孕激素。

子宫接收不到从黄体发来的信号,知道并没有怀上孕,一怒之下就把辛苦搭建的爱心屋给段了,所以子宫内膜脱落而出,引发出血,便成了月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产后与产褥期生理特点
产褥期——分娩结束后的 6 周。 产后一月为小满月,产后三月为大满月。
新产后——分娩后的第一周。 生理特点:多虚多瘀。 生理现象: 产后 1-2 日内微热、自汗; 子宫缩复,小腹阵痛; 泌乳; 产后 10天内排出血性恶露。
五、哺乳生理
乳汁为气血化生。 顺产后30分钟可在产床开始哺乳,7天内分泌初乳,质

乙癸同源

水能涵木
肝与肾 子母之脏

主司开合

互滋互制

➢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 脾主运化,主中气,具统摄血液、固摄子宫之功。 ➢ 脾 胃-互为表里
肾-先后天互生,源泉不竭

➢ 主血脉,心气有推动血液在经脉内运行,又通过胞脉 与胞宫相联。

➢ 主气,朝百脉而输精微,参与月经的产生与调节。
脾 肺
带脉
胞宫
血溢子宫,月经来潮
2.月经周期中阴阳气血的消长变化
行经期(1~4天) :血海由满而溢,血室正开,子宫泻
而不藏,经血下泄。
经后期(5~13天):子宫、胞脉相对空虚,阴血不足。
阴长期,子宫藏而不泻,阴长。
经间期(14 ~15天) :重阴必阳,在肾中阳气的鼓动下,
阴阳转化,阴精化生阳气,出现絪緼之候。
特殊月经现象: 并月、居经、避年、暗经、激经
生理性停经: 妊娠期、哺乳期 初潮后1-2年,绝经前1-3年
(二)月经产生的机理
月经的产生,是女子发育到成熟的年龄阶段后, 脏腑、天癸、气血、经络协调作用于胞宫的生理现 象。
脏腑与月经 天癸与月经 气血与月经 经络与月经 胞宫与月经
1.脏腑与月经
罗元恺在“肾气、天癸、冲任的探讨和对妇科的关系”中 首先提出“肾-天癸-冲任-子宫轴”,并认为可与西医“下 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轴”互相渗透来理解。学术界基本接 受了,但认为以胞宫代替子宫更合适。本教材用“肾-天癸- 冲任-胞宫”生殖轴。
月经产生的机理示意图
肾气盛

气血
和调心Leabharlann 督脉天癸至气血
和调
任脉通太冲脉盛
胞宫、胞脉、胞络正常。
➢ 条件:男精壮,女经调。 ➢ 时机:“两精相搏”合于“的候”。
(二)妊娠生理现象
➢ 停经; ➢ 脉滑,尺脉按之不绝; ➢ 早孕反应; ➢ 乳胀、乳晕着色; ➢ 子宫增大,4个月始自觉胎动。 ➢ 下腹膨隆,孕3个月可于耻-脐间测到宫底……。
四、产育生理
预 产 期:末次月经(首日)月加9或减3,日加7 (阴历加14)。
景岳:“盖白带出自胞宫。” 《血证论》:“带脉下系胞宫。” 故带下的产生是在肾气、天癸作用和脾气健运下,受任脉所司,
督脉温化,带脉约束,布露于胞宫,润泽于阴窍的生理现象。
三、 妊娠生理
妊娠:从受孕至分娩的整个过程。
(一)妊娠机理: “男女媾精” ➢ 前提:肾气充盛,天癸成熟,冲任二脉功能协调,
二、带下生理
定义:
广义:带脉以下之疾。
泛指妇产科疾病。(“带下医”)
狭义:女子阴中流出的液体。
“带下,女子生而即有,津津常润, 本非病也。”
(一)带下的生理现象
润泽女子阴户和阴道的黏液。
特点:无色、无臭,质粘而不稠。 初潮后较明显,经前、经间期、妊娠期稍多,绝
经后减少。 作用:润泽、充养阴道与阴户,抵御外邪。


生而即有
出自胞宫 带 下
督 带
温胞

血溢子宫 月 经

两精相搏 妊娠




肾气


天癸
肾为冲任之本
日满即产
产育
哺乳 胞宫乳房
相联属
胞络者系于肾、肾以系胎
肾司乳房
上为乳汁
肝气调达
女性生理特点
女性的生理特点: 经、带、胎、产、乳
月经生理 带下生理 妊娠生理 产育生理 哺乳生理
3.气血与月经
妇人以血为基本,月经以血为用。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气血来源于脏腑。气血和调,经候如常。
4.经络与月经
循行路线
➢ 冲、任、督三脉同起于胞中,一源而三歧。 ➢ 带脉络胞而过。
功能作用
➢ 冲为血海,为十二经之海,广聚脏腑之血。 ➢ 任主胞胎,为阴脉之海,总司精血津液之阴液。 ➢ 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属肾络脑,又任督相
经前期(15 ~28天) :阳气渐长,达到“重阳”状态。
阴精与阳气皆充盛,胞宫、胞脉气血满盈。
(三)月经周期的调节
1.月经周期节律
月经期(阴血下泻)
经前期(阳长)
经后期(阴长)
经间期(重阴则阳)
3.月经周期的调节机理(供参考)
天人相应说 肾阴阳转化说 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说 脑-肾-天癸-冲任-胞宫说
第二节 女性生理特点
女性的生理特点: 经、带、胎、产、乳。
产生机理:
月经生理 带下生理 妊娠生理 产育生理 哺乳生理
以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为核心
一、月经生理
定义:月经是指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子宫出血,以
月为期,经常不变。 (一)生理现象:
➢ 初潮:14岁(11-16岁) ➢ 绝经:49.5岁(45-55岁) ➢ 周期:28-30天(±1周) ➢ 经期:3-7天 ➢ 经量:50-80 ml ➢ 经色:暗红 ➢ 经质:稀稠适中,不凝固,无血块,无臭气 ➢ 伴随表现:轻微腹胀、腰酸、乳胀,情绪易波动。
月经。 肾与脑髓相通,脑主宰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 肾为五脏阴阳之本。
肾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位点对月经的产生发挥主 导作用。“经水出诸肾”,“经本于肾”。

“妇人以血为基本”,月经以血为用
肝藏血、主疏泄,喜调达,恶抑郁。 在月经的产生中,肝血下注冲任,司血海之定期蓄溢,参
与月经周期、经期和经量的调节。 肝经又通过冲任督脉与胞宫相通。
(二)带下产生与调节的机理
带下的产生是脏腑、津液、经络协调作用于胞宫的结果。
➢ 脏腑与带下 肾者水脏,主津液,“盖白带……精之余也。” 脾为气血津液生化之源,脾主运化、升清。
➢ 津液与带下 带下源于津液。 ➢ 经络与带下
任脉为阴脉之海,主一身之阴液。督脉总督诸阳,主温化阴液。带 脉约束诸经,“带脉通于任督” 。 ➢ 胞宫与带下
通,调节一身阴阳脉气的平衡协调。 ➢ 带脉约束诸经,使经脉气血循行保持常度。
在天癸的作用下,冲任督带各司其职,调节着月经的产 生和维持正常状态。
5.胞宫与月经
胞宫受肾、天癸、气血、冲任督带的调节,主司子宫的藏 泻。血海满盈,满而自溢,血溢子宫,月经来潮。
综上所述,脏腑、天癸、气血、冲任督带与胞宫,是月经 产生机理的要素和生理基础。其中肾、天癸、冲任、胞宫是其 中心环节,各环节之间互相联系,不可分割,主宰着月经的产 生。
(一)临产现象:
➢妊娠足月,胎位下移,释重感; ➢腰腹阵痛,逐渐加重,小腹重坠,有便意。 鉴别:试胎——月数未足,痛定如常。
弄胎——月数已足,腹痛或作或止,腰不痛。
(二)分娩:胎儿和胎衣从母体阴道娩出的过程。
☺ 见红:分娩发动; ☺ 离经脉(产妇中指本节有脉搏跳动); ☺ 腰腹阵痛,逐渐加重,小腹重坠; ☺ 子门渐开; ☺ 胞衣破,浆水出; ☺ 胎儿娩出; ☺ 胎衣出。
肾 在月经产生的过程中以肾为主导。
肾藏精,主生殖。是指具有生成、贮藏和施泄精气的作 用,发挥其化生月经、主生殖的功能。
肾为天癸之源。天癸与月经相始终。 肾为冲任之本。 肾为气血之根。“血之源头在于肾”,“气之根,肾中
之真阳也;血之根,肾中之真阴也”。 肾与胞宫相系(通过胞脉、胞络和冲任督脉),胞宫司
较浓稠,营养丰富,适合新生儿所需。 产后哺乳有助于子宫缩复。 哺乳期可停经,或月经量少,周期不规则。 哺乳期10-12月为宜,乳母应保持精神舒畅,营养充足,
乳房清洁,按需哺乳。
女性生殖生理特点及其产生机理示意图
肺 心 脾


主气
化生 血 为
气 为







精 生 血
血 化 精
和调
冲 任
又:
肾 主 作强出伎巧
肝主 谋

心主神

脾主 思

肺主 治

五脏所主的精神活 动对月经产生有 一定的作用
2.天癸与月经
天癸男女皆有,源于先天肾,靠后天脾胃水谷精气的滋养。 天癸是影响人体生长、发育与生殖的一种阴精。
景岳:元阴者,即无形之水,以长以立,天癸是也,强 弱系之。 对女性,天癸随肾气的盛或虚,通过调节冲任、胞宫,主 宰月经的潮或止以及司生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