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测评卷附解析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教部编版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二十九
面对危机,西方国家纷纷寻求应对措施,是谁首次借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采取措施渡过了危机,措施最早从哪一行业开始?
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不仅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在面对共同敌人时还可以团结合作,请举二战中一个最典型事例加以说明。
【答案】:无
1978年开始的中国经济改革和1985年苏联进行的经济改革,主要领导人分别是谁?两国经济改革的结果怎样?
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导致苏联解体的主客观因素是什么?
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实践及其结果给我们以什么启示?
【答案】:无
【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内战争和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取得胜利后,苏俄面临的迫切任务是尽快恢复濒于崩溃的国民经济,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却使经济进一步恶化,引起广大工农群众的强烈不满和反抗。苏维埃政权又一次处于新的危难困境之中。
20世纪30年代是萧条、危机和战争的10年。下列能反映这一时代特点的事件或现象有( )
①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②德国:纳粹政权掀起反犹狂潮③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④美国:生产过剩,失业率高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解析】:
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
这里所说的“转折点”指的是什么?
【答案】:无
【解析】: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8,19世纪的英国通过什么途径“引领当时的世界潮流”?该事件之后世界形成什么格局?该事件的时间?
根据材料二回答,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成就最突出的是哪两个国家?举一个这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这次技术革命促进生产关系的变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此进入什么阶段?
2019年春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学案(含答案)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学习目标】1、通过探究说出新经济政策实行的背景,列举新经济政策的时间、内容和作用。
2、掌握苏联在经济建设时,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及发展的重点行业。
3、分析和评价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培养学生阐释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苏联的新经济政策和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学习难点:如何正确评价苏联模式。
教学过程:【自主学习】(学生自学教材,梳理本课知识体系并完成知识提纲)【展示拓展】(学生巩固记忆,展示自学成果;教师针对本节重难点知识进行提问并作适当拓展)1、新经济政策的执行时间和制定者?2、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和作用分别是是什么?3、苏联工业化进行建设的时间和提出者?4、苏联工业化建设的实现方式和优先产业?5、对苏联工业化的评价:6、苏联大规模推动农业集体化的时间、推动者和方式?农业集体化的目的?农业集体化造成了什么后果?7、什么事件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如何规定的?【重点探究】1、列宁是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探索的?2、斯大林是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探索的?3、针对列宁和斯大林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为什么邓小平说列宁的思路比较好?4、“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斯大林模式有何特点?列宁和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有何启示?【课堂小结】【当堂检测】一、选择题1. “政府完全禁止私人买卖粮食。
在当时粮食匮乏的情况下,国家必须以有限的粮食资源来满足前线和城市居民的需要,禁止投机分子通过粮食买卖来使个人发财致富和扰乱民众。
”与这一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有必然联系的是()A. 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中国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D. 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2.列宁没有参与的革命或探索活动是()A.俄国二月革命B.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C. 制定新经济政策D. 成立“苏联”3.列宁指出:“商业不完全是资本主义的邪恶,它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同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今天还不能越过商品经济的发展。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选择题1.1921年春,列宁开始重新思考利用资本主义建设新俄国这一问题。
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思想的提出,是列宁基于现实的思考。
当时的“现实”是()A.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政权B. 外国武装干涉威胁新生政权C.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D. 苏联模式成为经济发展障碍2.观察下图,其中1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 农奴制改革的进行B.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C. 苏联模式的形成D.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3.列宁说:“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
他这段话表明苏俄()A.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B. 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市场经济C. 放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 开始实行苏联的工业化建设4.下图是前苏联画家弗·赛罗夫于1921年创作的油画《列宁会见上访农民》。
它描绘的是十月革命后,列宁在一间简朴的办公室里接见从外省步行上访的农民。
这幅画作的历史背景是()A.农民拥护苏维埃的土地法令B.余粮收集制引发农民的反对C. 新经济政策允许粮食自由买卖D. 农民强烈要求加入集体农庄5.20世纪20年代,面对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和人们的不满情绪,列宁认为:“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他们,审慎地逐渐地掌握他们。
”这表明新经济政策是要()A. 完全恢复到资本主义B. 有限地发展资本主义C. 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D. 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6.据斯大林在《粮食战线上》一文中统计,20世纪上半叶,苏联某年度国家收购粮食达4.34亿普特(一普特等于16.38千克)。
同年,苏联计划在东部地区建立一批工厂,经讨论决定,部分工厂由外国公司负责建设,并允许私人企业参与。
2019年春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练习新人教版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选择题1.右图反映的是20世纪20年代初俄国工农大众生活恶化的情况。
面对此景,列宁沉痛地说:“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联系所学知识,对列宁这句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俄国人在等待面包A.应该禁止商品自由交换B.资产阶级的统治思路更符合俄国国情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做法必须改变D.坚决退出世界大战是错的,应该让德国做出赔偿2.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邓小平认为在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列宁比较好的“思路”是( )A.进行十月革命B.实行新经济政策C.实行苏联模式D.实行改革开放3.23岁的美国人阿曼德·哈默,用100万美元在美国购买了100万普特小麦,用船运到苏维埃俄国去销售。
列宁热情地邀请哈默前来克里姆林宫会面。
发生这一事件的历史背景是( )A.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府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收归国有B.苏维埃政府为粉碎外国的武装干涉,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为恢复和发展生产,列宁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D.苏联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4.1924年,列宁逝世。
家住莫斯科的小姑娘尼娜给远在国外的父亲写信告之此事,她在寄信人的地址栏上应写的国名是( )A.沙皇俄国B.苏维埃俄国C.苏联D.俄罗斯5.列宁指出:“商业不完全是资本主义的邪恶,它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同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今天还不能越过商品经济的发展。
”集中体现列宁这一思想的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D.重点发展重工业6.斯大林认为,苏联“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
为此,苏联采取的措施是( )A.实施新经济政策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进行农业集体化运动D.完成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7.如下表所示,苏联工业总产值在世界所占位次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1928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实施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D.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8.下图是发生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同步训练(附答案)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观察下图,其中1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农奴制改革的进行B.“一五”计划超额完成C.苏联模式的形成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2.“在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也就是1937年之前,苏联的机器产量和金属制造业增长了14倍。
”苏联取得工业成就的重要措施是()A.优先发展重工业B.实施新经济政策C.重视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平衡发展D.引进西方先进技术3.从20世纪30年代初起,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下列事件与该运动有关的是()①消灭富农运动②组建拖拉机站③消灭贫困户④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4.苏联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使苏联的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逐渐形成了苏联模式。
这种模式形成的标志是()A.1922年年底,苏联成立B.工业化基本实现C.农业集体化基本完成D.1936年苏联公布新宪法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们(俄国)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
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
——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材料二1917年11月7日,震惊世界的十月革命爆发。
以此为起点,这个占世界陆地面积近1/5的国家,开始了一次对20世纪的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
——《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三俄罗斯(指苏联)在1929年时,不能生产一架飞机,不能生产一辆联合收割机,也不能生产一辆汽车……到1941年时,已经拥有了最好的技术,这些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
——《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四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为苏联经济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
今天,我们在收割那几十年的苦果,既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苦果。
——普京《千年之交的俄罗斯》(1)材料一中,19世纪60年代,俄国是怎样解决“关键弱点”的?“关键弱点”解决后,俄国社会发生了什么根本性变化?(2)材料二中,十月革命的领导人是谁?20世纪20年代,他领导这个国家进行“伟大实践”的经济措施是什么?(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1929年到1941年苏联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请说明变化的原因。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堂达标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堂达标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苏联在全球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份额从1939年的10%增长到了1966年的20%。
”这段话反映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巨大作用B.新经济政策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探索C.苏联模式促进了当时经济的快速发展D.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适合于任何时期2.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充满了开创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其探索过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A.新经济政策—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成立“苏联”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成立“苏联”—十月革命C.十月革命—成立“苏联”—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成立“苏联”3.斯大林上台后,在一次讲话中说:落后就要挨打,但是我们不想挨打。
不,我们拒绝挨打!……那就是我们为什么不能够再落后了。
于是苏联A.实行了战吋共产主义政策B.推山了新经济政策C.开展了工业化建设D.发动了垦荒运动4.苏联模式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对这一模式表述正确的是A.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B.尊重经济规律并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C.为夺取十月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标志着苏联模式形成5.读下表苏俄(联)工农业生产情况表生产情况年份1913年1920年1925年粮食产量(亿普特)39.3919.7044.24工业产值(亿卢布)102.5114.077.391920年~1925年苏俄(联)经济恢复发展主要得益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D.赫鲁晓夫改革6.1928~1937年,苏联兴建了钢铁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1940年,苏联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和汽车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这些成就主要得益于苏联A.社会主义工业化B.农业集体化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新经济政策7.“俄国苏联”崛起的历史可以简单概括为:一次比一次耀眼的崛起腾飞;一次比一次出人意料的失势陨落”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崛起为强大的工业国,主要得益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D.农业集体化8.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美国人的关注。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高效思维达标测试练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选择题1.1921年俄共十大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它“新”在哪里A.所有企业由国家统一管理B.一切生活用品国家统一分配C.将剩余粮食交给国家D.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2.前苏联国歌《牢不可破的联盟》中唱道:“伟大俄罗斯,永久缔联盟;独立共和国,自由结合成。
各民族意志,建立的苏联。
……伟大的列宁,指明了前程。
斯大林教导,要忠于人民,并激励我们,去建立功勋。
”我们从歌词中不能得到的信息是A.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B.各族人民自愿加入苏维埃共和国联盟C.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成就显著D.斯大林模式促成经济建设的辉煌成就3.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基本制度建立的标志是A.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C.巴黎公社的成立D.1836年英国宪章运动4.斯大林执政时期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被称为“苏联模式”。
这一模式形成的标志是A.十月革命的胜利B.苏联的“二五计划”的完成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D.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5.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从如图数据变化中你能获得的正确信息是A.苏联工业发展慢于德国B.苏联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C.苏联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D.美国大力扶植德日经济的发展6.伟大革命导师列宁去世后,家住在彼得格勒的革命战士卡秋莎写信给国外的亲人,告知他们这一令人悲痛的消息,那么她在寄信人的地址栏里写的国名应该是A.俄国B.苏维埃俄国C.苏联D.俄罗斯7.在“俄罗斯之名历史的选择2008”俄罗斯网民的投票活动中,斯大林最终排名第三。
其原因不包括A.实施新经济政策恢复苏联经济B.实施五年计划推动苏联发展C.斯大林模式造就苏联工业强国D.领导苏联取得反纳粹德国的胜利8.1935年8月30日到31日夜间,苏联采煤工斯达汉诺夫利用老式风镐,创造了5小时45分采煤102吨的记录,超出当时普通定额的13倍,其本人成为全苏工人学习的榜样。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步试卷(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步试卷(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斯大林上台后,在一次讲话中说:落后就要挨打,但是我们不想挨打。
不,我们拒绝挨打!……那就是我们为什么不能够再落后了。
于是苏联()A.实行了战吋共产主义政策 B.推山了新经济政策 C.开展了工业化建设 D.发动了垦荒运动【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上台后,为了改变苏联落后的局面,开展了工业化建设,实行了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了先进的工业国。
AB项都是在列宁时期实行的;D项是在赫鲁晓夫时期实行的。
所以ABD项与题意不符,C项符合题意,故选C。
2.苏联模式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对这一模式表述正确的是()A.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B.尊重经济规律并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C.为夺取十月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标志着苏联模式形成【答案】A【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宣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新宪法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苏联模式”。
苏联模式的主要特征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在经济方面,国家用指令性计划管理一切经济活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否认市场的作用。
故A符合题意;斯大林模式重点发展重工业,忽略了农业和轻工业,违背了经济规律,排除B项。
斯大林模式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1917年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已经取得胜利;1921年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
排除CD两项;故选择A。
3.列宁指出:我们现在正纠正我们的许多错误,我们正在学习怎样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大厦而不犯这些错误。
列宁为“纠正错误”而采取的措施是()A.建立苏维埃政权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推行农业集体化 D.改革苏联模式【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我们现在正纠正我们的许多错误,我们正在学习怎样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大厦而不犯这些错误”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帮助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挺过了国内战争的危机。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十一课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十一课测试题(含答案)第十一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选择题1.1920年,列宁认为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上全国电气化,他还邀请德国和美国的技师来俄国协助提高生产力。
这些有助于( )A.苏维埃政权的建立B.苏俄经济政策的调整C.苏联模式的形成D.苏俄社会性质的改变2.由下图中数据可判断出当时苏联正处于( )各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比例A.新经济政策实施时期B.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时期C.第二个五年计划实行时期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时期3.“半个多世纪的比较和竞赛,没有显示出苏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种体制未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越来越失去民众的支持和拥护。
”这种体制”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苏联模式C.新经济政策D.市场经济体制4.观察下图,其中1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农奴制改革的进行B.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C.苏联模式的形成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5.“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物价也随之下降。
”材料反映新经济政策( )A.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B.推动了国内战争的胜利C.使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D.导致了苏联的艰难解体6.小刚的爷爷是个集邮迷,他收藏了一套我国1952年发行的名为“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三十五周年纪念”邮票中的一枚,但这枚邮票却是错体票,其错误在于( )A.邮票名称中的国家称谓B.邮票发行的时间C.邮票的发行者D.周年纪念的时间7. 工业化的标志,就是一个国家的劳动力从农业到工业的转移。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库兹涅茨的研究表明,从1928年到1940年的12年里,苏联劳动力从农业中转移出来的数量,在其他国家需要30至50年。
与苏联劳动力快速转移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废除封建农奴制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推行新经济政策D.先后完成两个五年计划8.下列图片反映的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现象。
部编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测试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选择题1、右图是一幅苏联海报:列宁身旁左右农民和工人举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旗帜。
在他背后是一轮初升的太阳。
海报的主题可能是()BA.五年计划开始实施B.苏维埃政权巩固C.工业化的迅速发展D.农业集体化完成2、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美国人的关注。
四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等。
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CA.新经济政策深得人心B.农业集体化推进C工业化取得显著成效D.文学和艺术空前繁荣3、在俄罗斯长篇小说《切温古尔》中有这样一段话:“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收走了。
你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滋味吧!”为改变这种情况,苏俄开始实施()CA.土地改革政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D.社会主义工业化4、在第二次世果大战中,苏联武器装备全面更新。
苏制C-2坦克超过德“虎式”坦克的威力,火箭炮(喀秋莎”)、强击机等新型武器都有极大地发展,其主要原因是()B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C.农业集体化的实行D.苏联社会主义改革5、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BA.过分依赖外资企业B.采取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C.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推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6、1922年,苏俄的农民在完成了固定粮食税之后,把剩余粮食运到苏俄国内的集市上去出售,结果是行为合法.没有人干预。
这是因为苏俄推行()DA.农业集体化运动B.国家干预经济政策B.垦荒运动 D.新经济政策7、右图为俄国(苏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其中影响1913~1921年粮食产量变化的重要因素是()AA.第一次世界大战B.第二次工业革命C.新经济政策D.斯大林模式8、1932年,苏联的机器设备78%依赖进口,到1937年,机器设备进口不到10%。
(含答案)九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课后作业第3单元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某历史人物的年谱节录:“1917年11月,来到斯莫尔尼宫,领导彼得格勒的工人、士兵举行武装起义……1921年2月,规划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向新经济政策……”这位历史人物是()A.鲍狄埃B.斯大林C.恩格斯D.列宁2.1922年秋,某农民在交完粮食税后,把余粮运到苏俄境内的一个集市上出售,当地政府官员的正确态度应是()A.允许出售B.处以罚款C.予以没收D.增加税额3.1921年,苏俄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列宁作出了很好的回答:“退一步,进两步。
退是为了进,为了进必须退,不退就不能进。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解析版)年九年级历史下册课后培优练(部编版)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本课重点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本课难点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一、选择题1.观察下图,其中1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沙俄[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A.废除农奴制B.“一五”计划超额完成C.农业集体化的开展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答案】D【详解】根据图片信息,可知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不但增加,这一时期通过实行新经济政策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项正确;1 861年俄国通过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排除A项;苏俄(联)“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业成就最突出,排除C项;农业集体化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排除C项。
故选D项。
2.1921年,美国青年阿曼德哈默成为第一个获得苏俄石棉矿特许经营权的外国人。
他获此经营权源于苏俄的()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D.戈尔巴乔夫改革【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得,1921年推行的新经济政策明确规定经国家无力经营的行业通过租借制或租让制的形式让给有能力经营的主体,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在1921年截至,排除A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指的是斯大林模式,时间还没有到,排除C项;戈尔巴乔夫是在赫鲁晓夫打开改革大门之后,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
故选B项。
3.列宁指出:“商业不完全是资本主义的邪恶,它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同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今天还不能越过商品经济的发展。
”集中体现列宁这一思想的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两个五年计划建设D.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苏联模式)【答案】B【详解】三年国内战争时期,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激化了国内矛盾。
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1921年列宁废除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直接联系起来,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巩固了政权,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三年国内战争时期实行,排除A项;两个五年计划建设与斯大林有关,排除C项;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与斯大林有关,排除D项。
04-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5年中考3年模拟·初中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测试时间:20分钟一、选择题1.(2019安徽中考)经过总结教训,列宁认为,既然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不可避免的。
为此苏俄实施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D.农业集体化1.答案 B 苏俄国内战争结束后,生产力水平还达不到生产关系的要求,所以需要适当恢复资本主义的生产模式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新经济政策就是利用市场、商品和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力,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故B项正确。
2.(2021北京丰台一模)1921年,第一份给外国特许权的合同在苏俄外交部正式签署,一位美国人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权。
与上述现象直接相关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D.农业集体化的实现2.答案 B 题干材料反映了新经济政策“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的内容,故选B。
3.(2021内蒙古包头、巴彦淖尔中考)新经济政策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这说明,新经济政策( )A.优先发展重工业成效显著B.强化计划经济体制C.适应了苏维埃俄国的国情D.导致资本主义复辟3.答案 C 结合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故选C。
4.(2021江苏苏州姑苏一模)列宁曾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践作出判断。
”下列属于列宁进行的探索的是( )A.领导俄国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B.实施以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C.建立苏联模式D.代表苏俄签订了《凡尔赛条约》4.答案 B “实施以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是列宁实施的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2019年春九年级历史下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提升检测新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3.11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提升检测1.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原因是()A.十月革命后广大人民生活极端痛苦B.创建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C.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面临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D.列宁要把苏俄建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强国2.下表是苏联农业产量统计表,导致表中数据出现变化的原因是()A.布尔什维克夺取了政权B.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C.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实行新经济政策3. 1924年,列宁逝世,家住莫斯科的小姑娘给在国外的妈妈写信,她在寄信人地址上应填的国名是()A.俄罗斯 B.苏联C.苏维埃俄国 D.沙俄4.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是在()A.实施新经济政策后B.十月革命胜利后C.苏联成立时D.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5.为了解决粮食问题,从20世纪30年代初起,苏联开始了大规模的()A.农业集体化运动 B.国家工业化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新经济政策6.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的标志是()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苏联的建立C.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D.新宪法的制定7.“如果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1卢布,那么700公里外莫斯科的价格也是1卢布,而万里之外的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仍然是1卢布。
”这反映出苏联当时()A.实行计划经济B.经济比例失调C.产品质量低劣D.资源消耗严重8.1928-1937年的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建成了6 000多个大型工矿企业,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
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这说明了苏联当时()A.经济明显超过欧美资本主义国家B.轻工业是处于完全停滞的状态C.采取计划经济手段成就显著D.一直坚持列宁时期的新经济政策9.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创立是20世纪世界现代化模式的突破性进展之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虽然列宁没有来得及对俄国特殊类型的社会主义做出全面的总结概括,但是他晚年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做了许多积极有益的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春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测评卷
一、选择题
1.右图反映的是20世纪20年代初俄国工农大众生活恶化的情况。
面对此景,列宁沉痛地说:“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联系所学知识,对列宁这句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
俄国人在等待面包
A.应该禁止商品自由交换
B.资产阶级的统治思路更符合俄国国情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做法必须改变
D.坚决退出世界大战是错的,应该让德国做出赔偿
2.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邓小平认为在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列宁比较好的“思路”是( )
A.进行十月革命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实行苏联模式
D.实行改革开放
3.23岁的美国人阿曼德·哈默,用100万美元在美国购买了100万普特小麦,用船运到苏维埃俄国去销售。
列宁热情地邀请哈默前来克里姆林宫会面。
发生这一事件的历史背景是( )
A.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府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收归国有
B.苏维埃政府为粉碎外国的武装干涉,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为恢复和发展生产,列宁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D.苏联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4.1924年,列宁逝世。
家住莫斯科的小姑娘尼娜给远在国外的父亲写信告之此事,她在寄信人的地址栏上应写的国名是( )
A.沙皇俄国
B.苏维埃俄国
C.苏联
D.俄罗斯
5.列宁指出:“商业不完全是资本主义的邪恶,它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同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今天还不能越过商品经济的发展。
”集中体现列宁这一思想的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重点发展重工业
6.斯大林认为,苏联“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
为此,苏联采取的措施是( )
A.实施新经济政策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进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D.完成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
7.如下表所示,苏联工业总产值在世界所占位次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
1928年、1932年、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欧洲和世界所占的位次
在世界所占位次 5 3 2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D.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8.下图是发生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现象。
它类似于我国的( )
A.土地改革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二、材料分析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3—1925年俄国粮食产量
注:1普特=16.38千克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13—1921年俄国(苏俄)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
(2)概括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
(3)材料二中“新的经济体制”指的是什么。
材料三(苏联)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
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想,它是发展中的事业。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概括材料三中作者对苏联实施五年计划持怎样的态度。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几项重要产品指标完成情况表
材料二下图是反映苏联经济的漫画。
(1)从材料一提供的数据看,这反映了苏联工业化的哪一特点?
(2)苏联工业化的结果如何?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苏联模式。
三、探究题
★11.中国、苏俄(联)两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差异。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对此进行学习和探究 ,请你参与其中,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步骤一活动探究
活动1:对两国革命道路的探究
(1)要求:模仿小军对俄国革命道路的解说,帮助小芳将中国革命道路开辟的解说词补充完整。
活动2:以两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为研究对象,结合以下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2)邓小平同志所说的“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中的“模式”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形成的?
(3)在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我们成功仿效了苏联的很多做法,但也有自己的创新。
请就“成功仿效”“创新”各举一例。
步骤二感悟提高
(4)通过比较两国在革命和建设道路上的成功经验和惨痛教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1.C 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
列宁在调查后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
2.B
3.C
4.C 本题考查苏联建立前后国家名称的变更。
苏联从1922年成立至1991年解体,故C项符合题干要求。
5.B
6.D
7.B
8.B
9.参考答案 (1)原因:战争的影响;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变化趋势:逐步增加(上升)。
主要原因:社会相对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3)苏联模式。
(4)赞赏(或肯定)苏联实施五年计划取得的成就。
10.参考答案 (1)优先发展重工业。
(2)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3)利: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弊: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
的利益;从长远看,苏联模式的弊端使苏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11.参考答案 (1)井冈山革命。
(2)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使苏联的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3)“成功仿效”: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创新”:改革开放。
(4)要根据本国国情制定发展政策。
(言之有理即可)。